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护理绩效管理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六西格玛”法(SixSigma)“六西格玛”法常被用于护理单元的绩效管理,经过定义、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5个步骤,寻找本单元护理流程中的关键点将其量化,分析潜在的隐患并予以改进,降低护理风险。但在实践中,这种管理模式要求护理管理者具备较多的相关知识;同时,由于护理工作的不确定性和特殊性,一些指标很难量化,在实施中困难较大。
2我国护理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对护理绩效管理缺乏正确认识
我国医院护理管理中虽然应用了绩效管理,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只进行绩效考核或者将绩效考核等同于绩效管理。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中的一个环节、一种手段,不能只一味要求考核目标的实现,简单地将考核作为决定护理工作者的薪酬、升降的依据,而没有与员工交流考核结果、制订出绩效改进的目标和措施。这将不利于护理工作者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以及科室整体护理质量的改进。
2.2护理绩效管理实操性不合理
护理绩效评价者由护士长或科主任担任,这些管理者大都未经过专业的绩效管理培训,绩效管理理论缺乏、实践经验不足、管理技能较低,在评价中往往会出现偏松、偏紧或者趋中的倾向,造成评价结果不准确。同时,多数医院都忽视了同事、患者及护理人员自己对其工作绩效的评订,造成考核信息来源不全面、不客观。
2.3护理绩效管理不合理
在护理绩效管理实践过程中,一些医院总体目标、科室总体目标以及个人目标不协调统一,不能将医院总体目标和科室目标有机融合,再层层分解到护理人员,导致护理工作中执行不明确和超负荷工作两种状态并存。科学完整的绩效管理过程是从制订评价标准到执行考核,再到绩效反馈与改进。为进行有效的反馈和绩效改进,管理者需要将考核结果与员工沟通交流。对于好的绩效要保持,需改进的绩效则要与员工一起确定要达到的目标以及改进的步骤和措施。但在具体实践中,很少对评估结果进行反馈,仅是“为评估而评估”,没有起到双向作用。另外,考核工具不够科学合理,根据医院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考核体系至关重要。目前许多医疗单位没有合理选择适合自身的考核方法,在考核标准的制订中存在绩效指标不全面,指标权重的确定不科学、不客观的现象。很难得到准确、可信的考核结果,无法根据考核结果指导管理者开展护理管理,考核仅仅是为完成任务,失去了绩效考核的意义。
3建议
3.1正确认识绩效管理
对护理管理者进行系统全面的绩效管理培训,提高其绩效管理水平,正确认识护理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将绩效管理的内涵与精髓用于护理管理,而不只是简单实行绩效考核;使其能够恰当识别关键护理行为,准确区分有效劳动和无效劳动,避免在考核过程中出现趋中、偏松或偏紧倾向、晕轮效应、近因效应、评价者个人成见等现象。
3.2完善护理绩效管理的操作
在护理绩效管理的操作中,要查阅相关资料、咨询专家、与护理人员沟通,制订全面细化的考核标准,确定科学合理的指标权重,建立一套科学、客观、公平与合理的考核体系,减小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使考核有据可依、有据可查,确保考核结果真实可信以及公平准确。
3.3完善护理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针对护理绩效管理的问题,首先要根据医院战略目标设定各科室的具体目标。在护理绩效管理中,使各科室明确并深刻理解医院和护理部的总体战略目标,再根据各自的情况将这一目标分解到不同科室。各科室要将其与自身目标有机结合、协调统一,使护理人员各司其职,相互合作,层层实现各级目标。其次,要及时进行绩效反馈与改进。在考核结束后,要根据考核结果及时与护理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对于患者满意的护理内容要保持;对于需要改进的绩效,制订出改进的目标和措施。同时,将考核结果与奖惩、晋升等挂钩,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选择正确的考核工具。每一种考核工具都有其优缺点,这些评价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对可能出现问题的免疫力都不一样。因此,各医院、科室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各种外部条件来选择、开发适当的绩效考核方法,并与全体护理人员反复沟通,要因时制宜,随着新情况的出现不断调整完善。
4小结
1.1研究对象
该院神经外科全体护理工作人员,实施绩效管理前后护理工作人员的年龄、职称、学历、工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组织全科护理人员的共同参与在完成制定考核标准后首先组织学习绩效管理,熟悉护理管理的内容,理解绩效考核的目的,增强护理人员的自律性,促进其主动遵循考核标准及护理规范。
1.3考核内容
包括护理工作量、护理工作质量和病人的满意度,采用开放性考核,百分制计分。其中护理工作量占50%,护理工作质量占30%,病人的满意度占20%。
1.3.1岗位层级管理岗位层级内容为学历、职称、岗位和工龄,并加大夜班分值,鼓励护理工作者加强学习,提高学历层次,提高工作积极性。
1.3.2护理工作量考核依据护理工作特点以危重病人数量、抢救病人数量、手术病人数量、出院病人数量、基础护理量及加班等项目内容计算积分,根据护理项目的难易程度和风险程度结合护理层级给予不同系数,两者相乘获得护理工作量绩效量化指标,公平公正的达到多劳多得及优劳优得。
1.3.3护理工作质量考核由护士长牵头和质控小组考核,制定考核项目分值,按月评价护理人员业务能力、护理质量指标达标度,然后与绩效管理前评价结果比较分析。护理人员业务能力考核内容为基础理论、专业知识、文书书写、操作技能和科室管理;护理质量考核指标为健康教育、基础护理、危重及特殊病人护理、预报褥疮发生率、导管的滑脱率、跌倒发生率、护理事故差错发生数、护理纠纷发生数、抢救药品器材管理及消毒隔离等项目。
1.3.4病人满意度考核选择冯志英等研制的住院病人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制定调查问卷,该量表的信度为0.972,共20个条目,总分100分。通过发放住院病人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对护理工作具体打分统计评价,调查内容包括调查范围应超过病人总数的90%。
1.3.5绩效积分统计月底统计每位护理工作者积分,计算护士绩效奖金分配:个人当月总绩效=护理工作量×50%+护理工作质量×30%+病人的满意度×20%+奖励绩效-惩罚绩效。
1.4统计方法
统计分析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对比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
2结果
护理工作者更清晰的认识到自身优势和缺点,提升了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工作热情,增加了创新能力,增强了团队精神,从构建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对护士自身满意度调查显示:在“发挥自己能力的机会、将来提升机会、工作内容、工作表现认可度、同事之间”等均较绩效管理前明显提升。护理业务能力、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及病人满意度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因为医疗活动的高技术性及高风险性和脑力劳动评估的高难度性,薪酬制度改革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难度最大、矛盾最多、阻力最强。尽管公立医院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应对打破“铁饭碗”及打破“大锅饭”,但相当部分公立医院仍在沿用原有的等级工资体系,打压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及工作效率。要提升人力资本的价值、调动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需要建立一个健全的、可操作的绩效管理措施,其重要环节是绩效考核,这也可作为聘任、奖励、培训、晋升的重要依据。绩效管理的制定须全方面的评估,应包括工作态度、专业技术能力、组织纪律等多个层面并对赋予不同层面相应权重。建立一套完善的绩效管理系统能激发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来说至关重要。绩效管理以医院发展战略为目标,遵循医护分开设计及收入与分配不直接挂钩的原则。通过充分调查分析探讨论证后该科采用优化的绩效管理后护士长工作更加务实,护理质量较前明显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了。并且岗位管理实行竞争上岗,分配公平公正,护理队伍素质显著提升,待遇明显加强,甚至形成了由逃避上晚夜班到竞争上晚夜班的局面。对比绩效管理的成效,总结其优异性。
3.1调动了工作积极性
实行绩效管理精确体现了护理工作者的工作数量及质量,体现了护理工作者的专业性。由此分配薪酬、评估工作能力,可充分调动其工作热情,激励其工作的自觉性及主动性。最终提高了护理人员自身满意度。
3.2增加了护理安全
实行绩效管理加强了护理工作者的责任感,认识了其自身定位、工作内容和目标,强化了其岗位和安全意识,从而提高了护理工作者的自身综合素质,促使其更加熟悉工作流程和细节,更加积极落实各项护理操作规范,克服了观察病情不及时、宣教健康教育不到位的现象。而且经过工作量系数的设定和加权,增加了夜班积分权重,激发了高年资护士参加夜班的工作热情,增强了夜班的护理力量,提高了护理质量。降低了压疮发生率、导管滑脱率、差错事故发生数和护理纠纷发生数,从而保证了护理安全。
3.3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实行绩效管理量化了绝大部分护理项目,提升了护理工作者工作积极性,促使护理工作者更加深入病房并贴近病人,增加了护理病人的时间,增进了沟通和交流,拉近了与病人的距离,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提升了病人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3.4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
实行绩效管理,通过绩效考核能准确评价护理工作者各自的优点和缺陷,鼓励员工相互学习,通过传、帮、带等方法积累临床护理经验,提高了护理技能,增强了业务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
3.5有利于护理质量的良好控制
开放床位343张。截止2014年12月31日护理人员215人,床护比1:0.362;在编护士115人,合同制护士100人。绩效分配改革自2012年1月起实施,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2014年1月又改革了绩效分配方案。
2方法
2.1门诊导诊护理绩效构成
门诊导诊护理绩效由工作量绩效+工作质量绩效构成。
2.1.1设定各岗位系数,分配工作量绩效
在充分征求护理人员意见的基础上,根据门诊导诊工作特点,技术含量、劳动强度、风险程度等并结合季节特点将门诊导诊护理岗位分为六个档,设定各岗位系数,中央导诊1.6、放射导诊(10~4月)1.4、(5~9月)1.0、超声影像导诊1.1、内科导诊1.2、内科测量1.0、外科导诊0.9。工作量绩效考核具体公式为:工作量绩效=护士绩效总数×30%÷护士岗位总系数×个人工作量总数。
2.1.2工作质量绩效分配
科室根据护理部质量考核情况及门诊导诊护士护理质量考核标准要求,每月对科内护士进行打分汇总。个人质量得分直接与本人绩效,年终考核及评优晋升挂勾。质量积分包括劳动纪律、患者满意度、教学培训、红线行为(指在护理服务过程中违反制度和标准的工作行为)。绩效分配改革的设计原则是基于科室各岗位价值量测算、护理岗位胜任能力和护理质量的考核。具体公式为:工作质量绩效=护士绩效总额×70%÷护士总质量分×个人总分。
2.2统计学分析
所得数据输入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数据分别采用“x±s”与百分数(%)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患者对相关门诊导诊岗位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
自制“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实施门诊导诊护理岗位绩效分配改革前(2013年3~12月)、后(2014年1~11月)患者对相关导诊岗位护理工作满意度,内容包括护士业务技术(20分)、服务态度(20分)、服务流程(15分)、满足需求(15分)、沟通交流(15分)、健康教育(15分),总分为100分。
3.2医、护满意度情况
每月进行护理质量三级质控考评,抽取6~8名门诊导诊护士、6~8名医生,进行工作满意度调查。共80名护士、80名医生参与调查。
3.3结果
实施门诊导诊护理岗位绩效分配改革后,患者对护士的服务态度、沟通交流、满足需求、健康指导能力与实施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士对自身工作的满意率也较实施前大幅提高。
4讨论
4.1护理岗位绩效管理
实施门诊导诊护理岗位绩效管理,使护士的薪酬与其岗位价值、岗位职责和工作绩效紧密挂钩,增强护士薪酬分配的内部公平性,调动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
4.2护士努力胜任岗位工作,主动服务
薪酬与岗位产出挂钩,护士工作积极主动,满足患者就诊需求,提升患者满意度,使患者得到更优质的服务。患者、医院、护士三方受益。促使护理工作有效有序的进行,使得患者对护士更加的信任,从而尽量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质量,提高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又激励护士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优质护理服务,形成良性的工作循坏,使护理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并且提高了患者就诊的满意度。
4.3护理绩效薪酬制度改革是医院整体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