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多元智能理论论文范文

多元智能理论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多元智能理论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多元智能理论论文

第1篇

一、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IntelligencesTheory)由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教育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于1983年在《智能的结构》一文中提出后,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教育的“革命性”变革。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引进多元智能理论,国内有专家认为,多元智能理论无疑是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在努力推崇的“素质教育的最好全释”;还有人指出:多元智能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一道,构成了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强大理论支撑。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类内涵的能力至少有八种:包括语文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人际智能;自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加德纳认为,相对于过去的一元智力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能够更全面地描绘和评价人类的智力能力。加德纳还指出,人类智能还包含有次级智能和多种次级构成要素。

二、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汽车英语课程设计

(一)汽车英语课程设计的基本条件

Posner(1994)认为,课程设计的基本条件包括:了解学生的需求、兴趣、能力、知识水平等例如:学生需要什么、需要的原因、已有的能力、待补的能力、已有的基础或条件,缺乏什么等等。熟悉课程情况例如,有能力识别和解释该课程的基本概念和技能,全面和细致的有关知识,目前这个课程的开设情况等。擅长听说读写译五项必备能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而不是简单的拼凑、复制、模仿依据以上课程设计的基本条件,做好高职英语课程设计就要求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或访谈学生已经完成的课程标准或已经具备的语言知识,要求通过参考有关著作、论文、同类课程、教材等,与同行交流,收集积累案例或经验等等。

(二)汽车英语课程设计的标准

根据Furey提出的标准,高职英语课程设计必须把握下列标准:

1.是否有足够的理论依据英语课程设计必须基于什么样的科学理论基础,是否遵照其本身的科学性和社会性?

2.是否适合学生目标在从事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不但熟悉、掌握学生的自身学习情况、学习兴趣,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效果性。

3.是否具有成功实施的可能性和效果的可评性在从事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自评课程设计的真实效果。

(三)汽车英语课程设计的内容

汽车英语课程设计的内容取决于授课的理念。针对英语语言,如果认为语言是符号系统,课程设计就由语音、词汇、语法、句型构成,强调语言形式的正确性;如果视语言为交际工具,课程设计要考虑的是交际的人,交际发生的条件、交际的目的等。英语课程设计关注的不仅是语言形式的正确性,还有社交的适当性。在教学研究过程中,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根据调研结果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逐步更新,教材从最初的纯英文阅读形式的到单独开发学生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从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平行拓展,汽车专业英语校本教材内容新颖,图文并茂,根据主题确定教学内容、重点及难点,融专业英语听、说、读、写训练于一体,重点突出,实用性强,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多元英语语言智能,改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果。

三、多元智能理论下汽车英语课程设计需注意的问题

首先,汽车英语以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为本位,突出应用性本课程在对汽车企业英语应用能力需求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按确定工作任务模块、同时突出语言技能的要求制订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明确了教学应达到的知识标准和技能标准。其次,课程体系整合突出全面性、逻辑性、典型性和实用性本课程以国际汽车行业最新的知识体系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将传统汽车英语课程的以训练专业英语阅读能力为主体的教学内容,整合成为汽车构成的4大部分分别为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以及发动机的两大机构五大系统和底盘的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等各个任务模块以系统的知识主题构成课程内容体系。最后,教学手段优化,突出多元英语智能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将互动教学、角色扮演、案例教学、多媒体听力、课件加视频等教学手段相结合,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用英语分析和理解专业知识的能力和用英语进行专业领域的交际能力,并结合具体课程内容指导学生进行延伸性思考,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总结

第2篇

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IntelligencesTheory)由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教育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于1983年在《智能的结构》一文中提出后,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教育的“革命性”变革。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引进多元智能理论,国内有专家认为,多元智能理论无疑是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在努力推崇的“素质教育的最好全释”;还有人指出:多元智能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一道,构成了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强大理论支撑。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类内涵的能力至少有八种:包括语文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人际智能;自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加德纳认为,相对于过去的一元智力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能够更全面地描绘和评价人类的智力能力。加德纳还指出,人类智能还包含有次级智能和多种次级构成要素。

二、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汽车英语课程设计

(一)汽车英语课程设计的基本条件

Posner(1994)认为,课程设计的基本条件包括:了解学生的需求、兴趣、能力、知识水平等例如:学生需要什么、需要的原因、已有的能力、待补的能力、已有的基础或条件,缺乏什么等等。熟悉课程情况例如,有能力识别和解释该课程的基本概念和技能,全面和细致的有关知识,目前这个课程的开设情况等。擅长听说读写译五项必备能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而不是简单的拼凑、复制、模仿依据以上课程设计的基本条件,做好高职英语课程设计就要求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或访谈学生已经完成的课程标准或已经具备的语言知识,要求通过参考有关著作、论文、同类课程、教材等,与同行交流,收集积累案例或经验等等。

(二)汽车英语课程设计的标准根据

Furey提出的标准,高职英语课程设计必须把握下列标准:

1.是否有足够的理论依据英语课程设计必须基于什么样的科学理论基础,是否遵照其本身的科学性和社会性?

2.是否适合学生目标在从事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不但熟悉、掌握学生的自身学习情况、学习兴趣,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效果性。

3.是否具有成功实施的可能性和效果的可评性在从事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自评课程设计的真实效果。

(三)汽车英语课程设计的内容

汽车英语课程设计的内容取决于授课的理念。针对英语语言,如果认为语言是符号系统,课程设计就由语音、词汇、语法、句型构成,强调语言形式的正确性;如果视语言为交际工具,课程设计要考虑的是交际的人,交际发生的条件、交际的目的等。英语课程设计关注的不仅是语言形式的正确性,还有社交的适当性。在教学研究过程中,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根据调研结果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逐步更新,教材从最初的纯英文阅读形式的到单独开发学生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从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平行拓展,汽车专业英语校本教材内容新颖,图文并茂,根据主题确定教学内容、重点及难点,融专业英语听、说、读、写训练于一体,重点突出,实用性强,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多元英语语言智能,改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果。

三、多元智能理论下汽车英语课程设计需注意的问题

首先,汽车英语以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为本位,突出应用性本课程在对汽车企业英语应用能力需求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按确定工作任务模块、同时突出语言技能的要求制订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明确了教学应达到的知识标准和技能标准。其次,课程体系整合突出全面性、逻辑性、典型性和实用性本课程以国际汽车行业最新的知识体系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将传统汽车英语课程的以训练专业英语阅读能力为主体的教学内容,整合成为汽车构成的4大部分分别为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以及发动机的两大机构五大系统和底盘的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等各个任务模块以系统的知识主题构成课程内容体系。最后,教学手段优化,突出多元英语智能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将互动教学、角色扮演、案例教学、多媒体听力、课件加视频等教学手段相结合,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用英语分析和理解专业知识的能力和用英语进行专业领域的交际能力,并结合具体课程内容指导学生进行延伸性思考,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四、总结

第3篇

1.为学生管理提供多样的评价观在传统理念中,教育更注重的是学生语言能(语文)和数理逻辑智能(数学)的发展情况,对学生的评价往往也只参照这两门科目的测验成绩。这两项智能发展得较好的,考试成绩较高的,往往就被认为是聪明的学生、好学生,而那些考试成绩不太好的,也就被武断地判定为“差生”。对于学生的其他能力,比如动手能力、应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等,却一律未列入评价的范围之内。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每种智能都是相互平等的,并不能因为有些人的语言智能或数理逻辑智能发展得不是很好就被认定为是“差生”。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多发现学生其他方面的闪光点,要多发掘学生的智能强项,要树立多样的评价观,从而更加客观地去评价学生。在这种多样的评价观的指导下,能够使在传统教育中被判定为“差生”的学生重新找到自身优势,能够使得在传统测验中得分较低的学生重新找到自信,也能够使那些在测验中表现较好的学生看到自身的不足,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1]。

2.为学生管理提供发展的教育观传统的教育只注重对学生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的教育和培养。在学校,学生上得最多的就是语言和数理课,这些课程被称为“主科”,而其他诸如体育、音乐、美术等一些被称为“杂科”的课程却几乎被忽略。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智能强项和智能弱项是有差异的,并非每个人都擅长语言和数理,学生其他方面的智能也要兼顾发展。因而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教师要有发展的教育观,要相信每个学生经过一定的培养都能有自己的上升空间,要给予学生发展智能强项、弥补智能弱项的机会。例如,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展现自己的特长,让那些平时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在其他方面同样能得到大家的认可,这样便可以增强其自信心,达到促进发展的目的。

二、中职学生的特点及管理现状

近年来,由于生源数量减少,各中职学校纷纷降低入学门槛,有些学校甚至不设门槛,这样就导致中职学生素质下降,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总体来说,中职学生有以下特点:一是文化基础差,学习动机不强。选择读中职的学生,基本上是初中成绩不好、没考上高中的,他们大多数不爱学习,文化基础较差,学习对他们来说是一件难事,因而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也不强。二是逆反心理强,控制能力差。中职学生大多处于15~18岁,这一时期的青少年最容易有逆反心理,不服从管理,爱跟家长和老师对着干,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在行为规范上很难约束自己。三是自我认同感低。中职学生由于过去学习成绩不好、不听话等原因总是挨批评,因而在他们的内心会感到自卑,觉得自己很差劲。社会对中职学生存有一种“差生”的看法,使得他们更无法树立自信,因而缺乏自我认同感[2]。中职学生的管理现状也存在着一些与多元智能理论相背离的情形,主要表现在:

1.重行为约束,轻个性发展各中职学校基本上以班级的出勤、卫生、纪律等量化考核结果作为衡量一个班级管理者管理能力的标准,于是乎学生管理者的工作便集中在控制学生迟到、旷课,整顿学生仪容仪表等事项上。而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个性发展却往往不闻不问,也无法提供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学习以外的特长。

2.批评多于表扬,压制多于鼓励大部分中职学生管理者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看到更多的是学生存在的问题,很少去认真观察学生的变化与进步。一旦发现问题,他们便用一种批评训斥的语气去教育学生、压制学生,而对于学生出现的好的、进步的一面却很少去表扬和鼓励。

3.评价标准单一片面,奖惩机制不够科学中职学生管理者对中职学生的总体评价往往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是否遵规守矩,在此之上再去考虑学习成绩如何,学生的特长、个性、能力等却很少纳入评价的标准之中。在奖惩方面,以惩罚为主,学生一旦犯错便要接受各种惩罚,在这种压制式的管理之下,教育效果可想而知[3]。

三、多元智能理论在中职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1.开展各项活动,为学生展示自身智能强项创造机会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都在某种程度上至少拥有以下八种智能: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这八种智能是平等且相互独立的,每个人在不同的领域都各有所长。因而,中职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智能强项,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出自身特长,增强其自信心,同时也让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其自我效能感。如果学校只是一味地让原本就不爱学习的中职学生坐在教室里学习,那么很多学生的潜能就得不到发挥,同时也会扼杀很多学生的特长,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很不利的影响。

2.改进管理方式,使学生管理多样化中职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每个学生的个性及智能发展程度都有所不同,所以对中职学生的管理不能一刀切,而应该根据学生情况以及班级情况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并且管理方式也不能总是一成不变,要随着时代的改变、环境的改变、学生情况的改变而有所改变。中职学生比较调皮、比较难管,经常犯错、经常惹麻烦,但管理他们不能动不动就批评,动不动就惩罚。批评与惩罚也许可以在表面上让学生服气,但如果要真正教育好学生,还需要管理者多花心思、多动脑筋,采取多样化的管理,让表扬取代批评,让鼓励取代惩罚。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学术顾问

免费咨询 学术咨询 期刊投稿 文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