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小学教学教育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利用课程特点,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利用课程特点,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体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需要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第一目标。借助于学生天生的好奇、好动的特点,适当的引导学生亲自去体验、感受,尽可能的满足学生在实际动手能力上的好奇心理。可以适当的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领略大自然的鸟语花香、灌丛草木、虫鱼鸟兽,亲自感受到生命的韵味。在经过这种切实体验的基础上,通过特别的方式让学生将心内的感触通过语言文字表现出来。这种身临其境体验之后形成的浓厚兴趣,势必会增强学生后期写作、表达上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2)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合作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合作能力首先需要将观察作为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明确的观察目标,然后结合学生的特点针对性的制定一个观察记录的方法,保障学生能够切身体验到整个观察过程中的乐趣所在。另外,教学还需要注重学生在观察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等各方面的能力,而非仅仅将观察本身作为一种目的。通过这种长期的锻炼,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思维创新水平。
(3)鼓励学生质疑,让其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质疑,让其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对所产生疑问的分析、认识、理解能力。充分发挥出问题机制在学生积极探究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体现出学生认知水平的能力。为此,在后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需要积极的鼓励学生对问题的质疑,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善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出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全面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
(4)规范学生的操作,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科学教学活动中应该与教师、同学之间建立一个亲密合作的关系。在强调学生参与活动的丰富多彩性的同时,需要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教学原则落实到实践中去。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创造出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切身参与到探究性活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另外,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按照规范性的操作进行,提升实验教学的效率,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以及应用等等各方面的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素养。
二、结语
审美教育是一个宏大的概念,因为宏大,所以对小学音乐教学具有明确的指导性和引领性,这是优点所在。但对小学一线的音乐教师而言,过于宏大的概念又容易让人寻找不到有效的抓手,从而使得理念的落实成为困难。笔者在审美教育的观点引领下,努力寻找一个突破点。经笔者实践与思考,感觉从学生的意趣角度建立审美观点,是一个比较可行的途径。意趣指向学生的学习心理中最基本的意味与情趣,学习心理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小学生的学习而言,最好的刺激手段就是激发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小学音乐教学理论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但这往往是浮于表面的,因为学生往往不是对音乐本身感兴趣,而是对音乐课上的轻松自由感兴趣。因此,音乐教师要努力把学生的兴趣转到音乐知识上来。更重要的是,意趣引领下的审美教育,可以让小学生接触到音乐的本质,能够通过自身的有效体验去感知音乐的美。笔者研究了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系列小学音乐教材,发现教材中精选了大量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节奏明快、旋律优美的音乐作品。因此,音乐教材是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的主要载体。从意趣培养的角度来看,音乐教师首先要做的一个工作就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对音乐教材的使用,感知音乐的美。这是一个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工作,因为很多情况下,学生一学期下来,音乐教材还是新的。这说明教材的使用还处于比较原始的阶段(有的甚至没有使用)。笔者在五年级上册的教学中,从第一课《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教学开始,就试图让学生去体验教材中的美:看似杂乱的数字其实是音符;第一单元的“快乐嚓嚓嚓”必须让学生领略到“跳起欢乐舞,快乐嚓嚓嚓。校园春来早,春歌美如画”的意境。总之,要想实施审美教育,基于教材并寻找意趣是首要之举。
二、探究审美教育的好方法
审美教育的效果来自良好的教学方法。如果说寻找到意趣这一有效的激发点是首要之举,那么好的审美教育方法就是决定审美教育成败的关键。笔者在教学探究中发现:只有基于小学生的认知需要才能获得好的方法。这一认识与传统的认识有所不同,传统音乐教学强调音乐本身的优美,但这种优美如果不能为学生感觉,就无法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审美体验。因此,笔者以为好的审美教育更应当基于学生的需要,看看他们真正喜欢音乐的哪些方面。所以说,好的方法不在于方法本身,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原有认知与音乐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越紧密,说明采用的审美教育的方法越好。
三、激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
最终 目标是培养 学生 的信 息素养 ! 目 我 国大部分小 学展 开 前 了信 息技术教 学活动 , 各种 教学方法 形 式层 出不穷 , 但 是
运用信息技术 进行数字化 学习能力 的培 养 , 这是信息技 术课 程 以信息素养 为核心 目标 的体现 !因此 , 小 学信 息技术 教育
的课程安排思路应遵 循: 小学要培养学生 学习计算机 的兴趣 , 并为今后进一 步的学 习奠定 良好 的基 础 , 教 学的 内容要 以操 作技能的训练和 益智游戏 为重点 , 如键 盘指法 汉字输入
对整个 教学体系和 教学效果 的评价体系还 尚未建立 , 存在诸 多不足 , 还有许 多工作需要 我们去做 !信 息技术教学又有着 不 同于传统学科 的特 点 , 因此 , 传统评价方法 己经不 能胜任
信息技术 课程 的教 学评价 , 需要探 索一种新 的评 价方法 !本
文针对 于此 , 对现 阶段小学信 息技术课程 的教 学评价体系进 行积极探索研 究 !
键盘 操作初步
辅导教学软件的使用等 !
2 小学信 息技术课程学 习特征 分析
从小学生 的心 理特 点分析 可 以看 出: 小学生 渴望学 习知 识 , 但是感觉 趣的 知觉的无意性和 情绪性很 明显 , 极 易被感兴
一 相关研 究
1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目 标分析
?中小学信 息技术 课程指 导纲要 (试行 ) 明确指 出小学 信息技 术课 程 的主 要任务是 : 培养 学生对信息技 术的兴趣和 意识 , 让 学生 了解和 掌握信息 技术 基本知识和技 能, 了解信 息技术 的发展及其应 用对人类 日常生活和科学技 术的深刻影
新颖 的内容所 吸引 : 从年 龄特点看 , 因年龄 尚小 , 注 集 中, 意志力 比较 薄弱 , 往 往凭兴趣 去认识
意力 不易稳定
事物 , 感兴趣 的愿 意去做 , 不感 兴趣 的则心 不在焉 ! 小学生 辨 别能力较差 , 容易受新奇 的电脑游 戏和 不 良网络信 息 的诱 惑 , 从而沉浸其 中荒废 学业 , 所 以在 小学阶 段的信息 技术教
学 中要根 据小学 生的这些特 点 , 遵循其 身心 发展 的规律 , 抓
住他们 的兴趣 , 加 以正确 引导 !
响 !通过信 息技术课程 使学 生具有 获取信息 技 术相关 的文化
传 输信息
处
理信 息和应用 信息 的能力 , 教育学 生正确认识和理解 与信息 伦 理和社会 等问题 , 负责任地 使用 信息技 术; 培养学 生 良好 的信息素养 , 把信 息技术 作为支持终身学习
和合 作学 习的手段 , 为适 应信息社会 的学习 工作和 生活打
由以上 分析 , 我们认 为在小学阶段 的信 息技术教育 开始
要注重文字 语言能 力 逻辑思维能 力和道德 意识的培 养 , 视 听信息 技术 计算 机 网 读
以文字信 息技术
口语信 息技术
络信 息技 术的学 习为主 ! 信息技术可 以提高文字 的认
下必要 的基 础 !在新基 础教育课程 改革中 , 信息技 术课程属
于 # 综合实 践活动 ? 课程 , 是 以学 生的经验与生活 为核心 ,
体 现学生对 知识综合运用 的实践性课程 , 与其他课程 具有等
写
阅读 理解 , 口头 与书 面作文 , 数 学计算 , 绘 画 , 学 习效
率与质量 ! 在小学信 息技 术课程 的教 学中 , 切 忌让学 生死记 硬背枯燥 乏味的程序指令 , 宜 以兴趣 引导 , 加 强游 戏性 学习
价 性与互补 性的特 点 !其 总 目标是 # 使学生获得亲 身参与实
践 的积极体验 和丰富经验 ; 形成对 自然 在 联系 的整体 认识 社会 自我之 间 内 对 自我 的
和 自主创作性练 习, 注重反馈激 励 , 以提 高教学质量 !此外 ,
由于小学 生对 不 良信息 的识别力
中还应特别注 重净化 法制教育 !
免疫 力差 的状 况 , 在 教学
发展对 自然 的关 爱与对社会
优化 信息环境 , 加强信 息伦理道 德与
责任感 ; 形成 从周 围生活 中主动发现 问题并独立解决 问题 的 态度和 能力 ; 发展实践 能力, 发展对 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 新
3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 存在 问题分析
信息时代 的教学模式从教 学 目标 到教学评价 都发生 了根 本性 的改变 , 对学生素养 教师素养 都提 出了全新的要 求 ,
能力;养成合作
80
分享
积 极进取等 良好个性 ?!
从小学信 息技术课 的课程 目标与课程 性质可 以看 出, 我
显然 , 只有更新 教育观念 , 才 能深刻地洞察信 息时代教育教
学改革发展 的趋 势与前景 , 才 能从根本上变革 学习模式与教 学模 式 ! ?中小学信 息技 术课程指导纲 要 (试行 ) 指出 , 中 }
程的过渡 !由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评价
应 当具有 的功 能包括 : 诊断教学 改革课程 促进课程整合 确 定预 期 目 是否达 到和估 计教育需要 ! 标
小学信 息技术课 程的教育 目 是培养学生 良 的信 息素养 , 标 好 把信 息技术作 为支持终身学 习和 合作学 习的手 段, 为适应信
息社 会的学 习 工作和生活 打下必要的基础 ! 这就决定 了该 课程 的评价方式 不宜采用传 统的评价形式 !传 统教学评价左 右着 教学活动 的方 向, 误 导教师教学 内容 的选 择和教学过程
2 关于教学评价价值定位的思考
小学信息技术课 程的教学评价不 能偏离信息技术 教学 的 核心 目 , #我们万万不能把信息技术教育按照学 习这一 门学 标
科的老 办法去讲 去教 去学 ? (陈至立部长在全 国中小学信
息技术教育会 议上的报告 ) !我们应该 以先进的教育教学和评 价理论为指 导, 结合小学信 息技 术课程的特 点及 目标要求 , 建 立科学合理 的评 价方式 !应 该体现 发展性评价 理念 , 应该 有 效提高学生 的信 息素养 , 促进学 生的发展 , 注 重学生在实 际的 真实 的问题情境 中的表现 , 在重视个性化 发展的同时,
强调相互之间的合作 !
的设计 , 出现 围绕考试 跳不 出应试 教育 的圈圈 !
测 验而开展教学 的恶性循环 , 始 终
目前许多信息技术教师的教育观念还没有更新 , 在培养 学
生信息素养 方面 , 往往 比较注重信息技术方面的培养和训练, 而对信息意识 态度层面和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问题 的 创新能力层 面较为忽视 , 甚至片面地认 为掌握了信息技术, 学 生的信息素养就提高 了 !从调查的结果看 , 学生对课堂上学过
的知识和技能掌握不牢固 , 不 能应用于实际学 习生活 中 !不能
3 关于教学评价创新思路的思考 通 过 以上分析 , 我们认为传统 评价 已经不 能胜任信息技
术课程 的教学 评价 , 必须探索 新的评价方式 ! 未来创新 的评
不说我们 的课 堂还缺乏对 学生进行应用 知识和技术解决 问题 意识 的引导, 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训练 !因此 , 信息 技术教师不仅要 教给学 生信 息知识与技 能, 更要教会学生 获
取 解读信 息的策略和方法 !仅仅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 , 并不 能真正有效地 培养和提高学生整体的信息素养 !对于小学信息
价体系应 当包 括: 充分体现评 价内容的综合性
充分体现评
价形式的多元 化 真正实现 #积效 ? #过程 ? 与 的结合 评 价要注 重应用 性和可观测性和学习评价应具有开放性等特点 !
三 结束语
伴随着教 学评 价的发展新动 向, 出现 了很 多新的评价方
技术教育来说, 通过教学评价 , 可以了解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技
能 意识 道德己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 , 分析学生学习成
式 , 目 国际比较流行 的是真 实性评定 , 其 中的表现性评价 前 和档案 袋评价方法 己被 陆续介绍到 国 内 !台湾 学者 砚h一n Fe e h t n 和 美国学者 M i hael A . M 即 l 提 出的将表现性评价和档 c t rn 案袋评价结合 运用 的真实性评 价方法颇有建树 !如何建立 一 个具体 的教学 评价 体系 , 将是作者 下一步 的研 究重点 !希望 本文所提 出的一些关于小学信 息课 程教学评价 的思考能为实
际工作提供一些有 意义的参考 !
功和 失败的原因, 并据此确定具体的施教措施 , 以更好地设计
和调整教学 目标和 教学过程, 有助于教学内容的优选和教学过 程 方法 手段的改善 , 发挥教育导 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 , 从
每一部音乐作品的创作都带有民族、地域和时代的特征,也渗透着丰富的文化烙印。因此,学习音乐作品时,要把挖掘作品文化因素作为重要教学任务来对待。这样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音乐感知,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提升文化素养。
1.教材文化分析。
小学音乐教材内容丰富多彩,乐理、歌曲、乐曲和音乐欣赏等,不管是什么类型的音乐作品,其创作过程都带有丰富的文化信息。这些文化信息包括:作者文化素质、作品创作背景、内容文化因素、地域风情特质、时代因素等等。通过对这些文化因素的渗透分析,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文化感知。
2.教师引导渗透。
教材是教学文本材料,教师才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对教材文化因素的挖掘,当然是教师的职责。学生自身阅历不足以实现自学,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显得至关重要了。面对这些经典的音乐作品,教师不仅能够用演奏的方式给学生带来听觉享受,还要有正确的引导意识,将学生领进音乐的天堂,感受不同文化背景给我们创造的不同精彩。
二、整合域外音乐资源,品味多元文化内涵
在音乐教学的文化因素中,域外音乐自然为我们的音乐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很多学生很早就开始接受一些西方音乐作品,特别是钢琴、小提琴和一些西洋打击乐,早已在学生心中留下了深刻的音乐烙印。这些域外音乐文化因素具有超强的控制力,以至于让很多学生产生一些认知错误。这也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1.优化教材资源。
小学音乐教材中,域外音乐作品占有相当比重,这说明域外音乐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在具体实施教学时,我们要对这些音乐作品进行有效整合优化,有选择地进行相关学习。要让学生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因素有更多的了解。
2.网络搜集整合。
现代网络技术已经极度发达,音乐教学也要充分利用这一重要媒体介质,为音乐教学提供更多优秀的网络音乐资源,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创造便利条件。要帮助学生建立网上学习音乐习惯和意识。学生自主学习音乐,可以潜移默化地接受相关音乐文化的熏陶,这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其健康成长都会发挥重要作用。为了丰富学生音乐感知,我曾经在班级里举办过一次音乐作品展示会。这个展示会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通过一些不同渠道搜集音乐作品,并从这些典范的音乐作品中感知文化的厚重。我给学生一周时间准备,要求学生搜集的音乐作品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最好是能够在一个时期影响比较大的,然后在周末集中进行展示。展示时,学生将音乐光盘、文字资料、U盘等,都带到班级里展示。这里有世界名曲,像贝多芬的《献给爱丽丝》、门德尔松的《春之歌》、肖邦的《夜曲》,也有一些国内的老民歌,像郭兰英唱的《南泥湾》、任桂珍唱的《绣红旗》、《十送》等,还有不同时代的一些流行歌曲,像齐豫演唱的《橄榄树》、费翔演唱的《故乡的云》、陈红演唱的《常回家看看》等等。在展示中,每一位同学还要简单介绍这部音乐作品的相关情况,当然其文化背景也是重要内容。通过这样的展示活动,很多学生都能够从这个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更多教材上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这对丰富学生知识体系,开阔眼界都起到重要作用。
三、重视民族音乐学习,形成多元文化网络
民族音乐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瑰宝,在音乐教学中,加强民族音乐学习,接受民族文化的洗礼,这是教育人文回归的重要体现。我们有五千年文明历史,文化底蕴自然是厚重无比。这也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珍贵遗产,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好好传承。
1.教材文化解读。
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民族音乐所占比重是比较大的。民族音乐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民族发展历史,学习民族音乐等于是学习民族语言和民族历史。提到那些老民歌、老电影插曲,我们的父辈祖辈都会如数家珍,像《对花》《编花篮》《刘海砍樵》《打猪草》《天仙配》《英雄儿女》《日出》《珊瑚颂》等等。这些音乐作品不仅是百听不厌的热门歌曲,也是重要的文化符号,曾经影响过一代人或几代人的成长。
2.教师深情演绎。
音乐教师演绎音乐作品,这当然是教师的教学手段之一。虽然各种音像资料都可以对这些音乐作品进行展示,但教师的亲自表演,对学生的影响会更为深远。教师不仅要给学生做好示范,更重要的是要给学生创造一种音乐学习的环境。在音乐课上,学生最喜欢教师演唱或者演奏一些教材中没有的音乐作品。像流行歌曲,很多学生都会唱,因为曲调时代感很强,很适合学生的口味和欣赏层次。《伤不起》这首歌也许是时下最流行的,大街小巷到处都能够听到这首歌,三岁小孩都整天“伤不起”。这本来是一首情歌,当然不适合小学生学习,但流行的力量是强大的。学生大多不计较歌词是什么,只是对旋律感兴趣。为了让学生能够对接受正面的教育,我在班级中演唱了这首歌,所不同的是,我把歌词都修改了。反映的是学生的生活,学习上的“伤不起”。学生听过之后,反响很强烈。因此,我要求学生对流行歌曲进行改编,学生热情很高。这歌词的文化意味更为浓重一些,通过修改歌词,学生所获得的教育信息文化比重大大增加。
3.社会有益影响。
1.渗透性原则
小学美术应用渗透性原则,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小学美术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渗透性教学具有便利条件和独特的优势,符合当代素质教育的理念,能够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2.地域性原则
每个地域的环境不同,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也有很大的差别。小学美术教学的环境教育应该加强学生对本土环境的了解,帮助学生掌握大量的文化资源、自然资源,及时禁止生活中的不良现象,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重视程度。小学美术教学要紧密联系本土教学,让学生多了解家乡的美景,增强本土文化的渗透,提高学生服务家乡的理念。
3.创造和审美结合原则
美术体现了创造性和审美性相结合的特点。美术教学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审美评述课,另一种是创造课。教师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和周围环境进行对比,增加学生体验社会的能力。在创造课上,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发散思维,自觉进行美术的创造性学习,深刻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增强保护自然环境、美化周边环境的意识。
4.主体和主导结合原则
学生应当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和继承者;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和知识的传授者。教师通过点拨、引导相关的知识点,增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意识,使其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美术课堂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只有教师和学生一同努力,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环境教育的策略
1.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情操
在小学美术中,环境教育内容主要有:环境价值观、环境意识、环境技能等。美术教学中的环境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环境价值观,帮助学生建立欣赏自然环境的眼光,体会自然的恬静之美、永恒之美。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自然环境,带领学生积极观察校园,体会校园的美好。教师要加强环保教育工作,让学生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鼓励学生通过美术表达保护环境的愿望,从而达到美术教学的目的。
2.进行批判性创作和思考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批判性作品进行赏析,在辨证思考中,提高学生对环境的认识。教师要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发散,为学生提供多角度的资料。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整理和收集资料,可以通过实地调查、阅读文献、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环境和美术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丰富学生的美术思维。学生的社会经验少,经常会出现各种有别于成年人的奇异思想,教师要用包容的态度,尊重学生的想法,欣赏学生的个性。
3.适当进行保护环境训练
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加强环境保护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由于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练习。如利用包装盒、塑料瓶、秸秆、羽毛、蛋壳等生活中的小物品制作各种精美的工艺品。学生在增强动手能力的同时,还加强了思维能力,能够将废弃物合理利用,达到了环保的目的。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发设计一些环保标志和标语,使用环保包装盒,实现保护环境的目的。
4.积极开展课外探究活动
小学生要想学好美术,就要自觉了解周围的环境。学生在课堂中受到的限制较多,要积极进行课外的探究活动,加深对社会的了解。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环保主题活动,如植树节、无烟日、世界环境日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进行主题鲜明的绘画,设计独特的标志和广告,直接感受环境对人们的重要影响。美术涉及的范围广,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等,学生不但能够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还能够感悟作品中的人文情怀,加强对环境的了解。教师要注意使用多种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外环境,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进行美术创作。如,在进行“身边的树”课题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游览公园,让学生自己寻找最有特点的树进行绘画。学生可以描绘枝繁叶茂的大树,或粗矮的树墩,或刚刚开始生长的小树。通过对树的观察,学生能够培养对自然的情感,加强环保意识。
三、结语
在传统的泥塑工艺中,泥塑的基本用料———泥土是需要精心准备的,不但泥原料的选择上颇为讲究,将泥加工成可用于泥塑的泥料,其过程也是极为繁琐的。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现在制作泥塑的泥料可以直接采购,可选择的品种也较多,但多数仍然需要通过专业设备烧制,或者通过高温烘烤、蒸煮等手段,才能让作品定型和保存。这些都是普通小学校的场地、设备和师资力量所达不到的。而且,当使用泥来进行制作时,过程是快乐的,事后收拾则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因此,绝大多数学校都会让孩子们使用橡皮泥来作为泥塑教学的基本泥材。橡皮泥色彩鲜艳、柔软,容易加工,从问世以来,就成了孩子们最喜爱的玩具。但橡皮泥制作的作品会干裂、发霉,无法保存。每当孩子们用橡皮泥做完作品,教师只能通过为作品拍照的方式将其影像留存,证明它的曾经存在。然后,让孩子们拆掉作品,收拾好各色橡皮泥,以便今后再用。否则,它就只能落得被丢进垃圾桶的命运。无疑,这些对孩子们而言,是无奈而又遗憾的,也是残忍的。经过市场调查,并请教了专业人士,我校在众多泥材中选择了“超轻纸粘土”,率先作为学校低年级美术课程的校本内容,开展泥塑教学。超轻纸粘土是以纯天然高分子材料为主要原料的树脂粘土,是十分适合孩子进行泥塑制作的泥材。它的造型可以有平面的、立体的,有具象的、意象的、抽象的,也有综合的、多元材质合成的。因此,超轻纸粘土造型是一种全新的“开放式”的教学课程。
二、欣赏评述激兴趣,感受文化的传承之恩
如人美版一年级下册《童年》一课中,被誉为现代雕塑经典之作的《艰苦岁月》,艺术家用富于流动感,质朴带有涩味的手法,塑造出艰苦环境中真切生动、富有性格特征的战士的光辉形象,让孩子们深深感到当今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应当感恩与珍惜。再如,通过一年级下册《漂亮的瓶子》、二年级上册《玩泥巴》等内容的学习后,孩子们初步了解了我国泥塑艺术的起源、发展及其艺术价值。尤其是当孩子们知道我们中国被誉为瓷器的故乡,对世界陶瓷艺术产生重大影响之后,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而那些民间泥塑玩具,更是与孩子们的童心产生了共鸣。
三、观察表现重感悟,“感恩”变得更真实、更具体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除了对优秀作品进行欣赏评述,生活更是教师需要引导孩子们去观察和感悟的。如在一年级《太阳》一课中,孩子通过摄影作品的欣赏,太阳相关知识的学习,深深感受到了太阳对于一切生命之重要性。孩子们通过手中那一团团超轻纸粘土,创作出了散发着各种各样光芒,拥有各种表情和身份的拟人化的太阳,充分表达了自己对太阳的赞美之情、感激之情。
四、组合创造齐合作,感受同伴的互助之恩
当孩子们掌握了一定的泥塑技巧后,已经不再满足于创作单个儿的小作品。但美术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超轻纸粘土3小时左右即可干燥表面的特点又决定了一件作品完成的间隔时间不能过长。于是,合作制作便是最好的解决之道。低年级的孩子还不擅长合作,但通过合作创作大型纸粘土作品,孩子们在交流、磨合中,逐步学会了合作。如在二年级上册《动物乐园》一课中,孩子们将分组合作完成大作品。有的在创作前就统一思想,确定细节,将任务分配到人,最后完成的作品主题更突出,造型特征也会较统一;有的创作前只是大体商议了方向,留出了更多独立创作的空间,等个人的作品完成后,再进一步探讨作品的组合;甚至,还有些孩子尝试创作前不商量,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然后再寻找与自己志同道合者,或根据这多件作品,发现其内在联系,再创意组合成完整的新作品,这样的作品往往也会有出乎意料的效果,可谓创意无限。
五、赠送应用显价值
创新教育指的是通过改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方式,发挥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对于新知识、新内容的自我探索能力,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理解产生对新知识独特的理解和体验,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和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2创新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有效策略
创新教育是一种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创新教育的开展需要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实践以及创新情感四个方面分层次、相互渗透、相互递进的展开。
2.1创新意识的塑造是创新教育开展的起点
创新意识指的是敢于质疑、敢与标新立异以及敢为天下第一的勇气。这就要求小学生要不唯师、不唯书,敢于讲真话,敢于发表自己的思想。例如,在《阳光》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头顶的阳光,看是什么颜色?有的小朋友说是红色的;有的小朋友说是金色。但是有一个小朋友说阳光是彩色的,当太阳公公高兴的时候,阳光是红色的;当太阳公公难过的时候,阳光是灰色的,这时就会有乌云;当小朋友做了好事的时候,太阳公公会笑,这时阳光是金色的。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们展开了对阳光的想象。有学生提问,在不同的季节阳光的颜色是一样的吗?为什么在不同的季节阳光会把花草树木变成不同的颜色?为什么每天都会有阳光,而我们会穿不同厚度的衣服?在这节课中,教师通过开放性的课堂和民主的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2创新思维是创新教育开展的核心所在
创新思维的培养首先需要积极的求异性。小学生在幼儿阶段,对世界的认识是充满想象的,他们会根据人们的感情赋予人物不同的色彩,他们对梦想的回答是独特而有创意的,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富有创意。求异性是创新思维的动力和源泉,创新思维是一种非逻辑性的,一种求异的思维。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个性和独特性的尊重。例如,在以春天为主题的作文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发散性思维,以小组为单位描述自己见到的最美丽的春景以及这次春景的经历,然后引导学生将自己见到的春景用最精美的语段展示出来,并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这些描写好在什么地方,最后用自己的文字把自己见到的最美的春景描写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和想象进行独立的思考,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2.3创新实践能力是创新教育开展的落脚点
创新教育的开展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能够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创新型想象付诸生活实践中。就小学阶段来说,主要包括学生搜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新事物新思想的接受能力。例如,在《两只鸟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PPT的展示引导学生走进动物园的鸟禽区,学生欣赏着鸟类世界,交流着他们所喜欢的鸟类。这时动物园的一个导游展示出一个问题“你知道美丽的小鸟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吗?学生见到这样的题目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展开了讨论,有的说是鸟妈妈生的,有的说鸟妈妈是生鸟蛋,不是鸟妈妈等等。通过讨论,学生基本建立了自己初步的认识。这时教师把前几天的鸡蛋和母鸡拿到教室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关于课文的学习,并借助课外学习,知道了鸡妈妈孵蛋需要的温度。学生在今后一周的观察中亲眼看到了小鸡,知道了保护鸟蛋就是保护鸟类就是保护大自然。在以孵蛋游戏为活动的教学中,学生展开了关于新内容的学习和课外知识的扩展,这样的教学以学生为主进行学习,充分的提高了课堂效率。
2.4创新情感是创新教育开展的动力和源泉
作为高等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一名具有多年实习教学指导经历的教师,通过对实习教学的观察和调查发现,当前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实习教学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一)授课模式僵化,教育理念陈旧
在持续多年的实习教学指导工作中,感受最为强烈的是“90后”大学生和即将退休的“60后”老教师授课几乎无区别。虽然教改、课改不断在改,但是我们培养的学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却依然固化。虽然学生、课标不断在变,但是我们培养的学生的授课模式依然僵化。例如,讲授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96%的授课学生依旧按照传统固定模式进行讲授。基本授课“格式”不外乎三类:之一是教师先领读一遍课文,然后让一个学生读第一段,另一个学生读第二段……最后全体同学一起通读课文;之二是按座位分读,按性别分读,按小组分读,最后全体同学一起通读课文;之三是把课文内容复制到多媒体课件上,一个或一列或一组或男女分读课文,最后全体同学一起通读课文。这三种教学形式看似有所不同,但教学理念、授课模式和教学方法无质性变化。只有不足4%的实习学生在“教语文”的同时,运用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启发小学生思考小蝌蚪为何有尾巴、小蝌蚪为何长的和妈妈不一样、小蝌蚪为何先长后腿不是前腿、小蝌蚪为何要找妈妈等问题,来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灌输式”教学盛行,课堂启发诱导不足
随着教改和课改的持续推进,教育理念在不断变革,原本“满堂灌”或者“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广受诟病,取而代之大为提倡的是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式。反对“满堂灌”式的讲授法,倡导“师生互动”,变教师主导为学生主体,还课堂于学生是当前教改的主旋律。诸如大力推广的杜郎口中学“10+35”模式(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就是传统教学方式改革的典型代表。令人困惑的是,教育专业学生自己反对甚至反感的教学方式,实习教学中却频繁出现在其身上。调查结果显示,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90%的学生反对教师满堂灌的授课方式;93%的学生赞同还课堂于学生,师生互动、讨论和探究;92%的学生认为其在实习教学中缺失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式;95%的学生认为其在实习教学中缺乏真正的师生互动;82%的学生认为其在实习教学中“满堂灌”或者“变相满堂灌”。
(三)教学过度依赖网络资源,学科专业素养亟待提高
当前我们处于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电脑和智能手机几乎成为人人必备之物,利用电脑、智能手机或者其他电子产品上网浏览信息、收集资料或者学习,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虽然便利的网络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现成的、可供参考的或者直接可拿来用的资料。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利弊共存体。不可否认,便利的网络资源也让今天的大学生养成了过度网络依赖症。教学资源“拿来主义”盛行,甚至已严重到无网络不能授课的程度。笔者多年观察发现,学生实习教学授课用的教案或者教学课件多是从网上下载,有的甚至照单全收,不做任何改动。因此,导致很多教育专业学生在实习授课过程中高度依赖多媒体,一旦多媒体出现故障问题,便手足无措不知或者不会讲课,或者不得不中途中断授课。实习教学授课成为网络资源的“代言人”,缺失本人的思想观点和教学特色的教学普遍存在。当前小学教师学历层次较以往有大幅度提升,由原来20世纪90年代中等师范学历到高等师范专科学历,再到今天高等师范大学本科学历及以上,较短时间经历了一个快速提升的过程。虽然大学生学历提高了,但是学科专业素养仍然不容乐观。例如,高师院校小学教育语文专业实习学生讲授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普罗米修斯》这篇课文,95%的实习学生不知道宙斯为何不让普罗米修斯把火给人类?宙斯为何不希望人类更好地生活?讲不清普罗米修斯盗火给人类做了好事,为何会受到宙斯的惩罚?97%的实习学生照本宣科讲解。95%的小学生听老师讲完该课后一头雾水,仍然不知为何普罗米修斯盗火给人类,做了好事会受到严酷的惩罚,有的甚至误认为做好事要慎重,因为有可能要付出沉重代价。这样的结果,从根本上背离了本篇课文的本意,甚至对小学生构成严重误导。
(四)课堂秩序失控,管理和沟通能力有待提高
没有良好有序的课堂秩序做前提,再好的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作为实习教学指导教师,通过多年观察发现,当前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首要问题是小学生的课堂管理问题,管不住、管不好、管不了呈现普遍态势。有的实习学生甚至必须请班主任老师坐镇课堂,才能顺利完成正常的授课任务。调查结果证实上述观点,实习学生中92%的认为其在教学中碰到的最大问题是对小学生的管理;89%的认为对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感到束手无策;85%的学生认为在小学生管理方面,自己和非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相比无明显优势;35%的学生实习教学中请过小学班主任教师辅助维护课堂秩序。
二、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实习教学的问题成因与建议
(一)问题成因
通过对高校教师、实习学生、和小学实习指导教师三类人群的调查,发现导致上述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课程设计比例失当,部分课程缺失,教师教育理念僵化
当前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部分课程的开设和教学,与当前教改课改相脱节。课改和教改的理念、内容未能及时充实到高校的教学内容中,理论教学内容比重过大,重教育理论学习,轻实习教学实践问题依旧存在。班级和课堂管理类课程缺失,部分高校教师教学方式仍然保守僵化。75%的实习学生认为,高校教师教育理念需更新;78%的实习学生认为,小学实习指导教师教学理念和方式陈旧;80%的实习学生认为,班级和课堂管理类课程的缺失是导致其课堂教学秩序失控的主要原因。
2.实习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知识面窄,专业素养低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快速转型和发展的特殊阶段,社会功利心态和浮躁之风客观存在。“90后”大学生浸溺其中难以独善其身。80%的高校教师认为,当前在读大学生学习态度较以往大学生更加浮躁、功利和现实;83%的小学实习指导教师认为,其指导的学生知识面窄;86%的实习学生认为,专业知识薄弱、知识面过窄是导致实习学生教学照本宣科,难以做到旁征博引的重要原因;90%的实习学生认为自身专业知识素养有待提高。
3.基地学校实习制度不健全,指导教师缺乏专业培训和认定,指导随意性大
据笔者观察发现,当前大多数实习基地学校没有针对实习学生的实习制度。实习指导教师的选择和安排随意性大,实习指导教师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和资格认定。多数实习指导教师对实习教学任务、内容及考核标准不明确,致使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实习学生时随意性增大,以致出现同一所小学同一批实习学生实习教学情形大相径庭之怪现状。96%的实习生认为,实习教学能否授课及授课时数主要取决于指导教师;90%的实习生认为,实习成绩的给定主要取决于实习指导教师与自己关系的和谐程度;85%的实习生认为,实习指导教师对其教学的指导主要依据自身教学经验,指导效果差异性大。
(二)建议
1.调整和修改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方案,致力于课程
培养体系和培养方式的改进。增设小学班级和课堂管理类课程;增设课改和教改内容;加大实习教学课时和学分比重;增强教师对当前教育教学热点、焦点及改革发展动态的关注度;设法降低教师教学的惰性和惯性;加快高校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
2.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应
加大对专业基础知识的考核力度,拓宽在读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对学生课堂学习和考试的管理,努力营造和创设优良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最大限度降低社会浮躁和功利心态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和干扰。
3.实习学校制定和出台
1.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在经历了“竞技体育”“素质教育”“快乐体育”“阳光体育”等时期。
体育课内容庞杂、主题分散、形式主义、华而不实,更有不少学校随意挤占、挪用、停上体育课的现象时有发生;真正开足开齐体育课的不足30%;开设课外体育活动的占40%,开设体育健康理论课的占25%,多数学校不能够开展业余训练。体育教学失去个性,教学过程“蜻蜓点水”,教学质量下降,体育课随意性大,近20%的学校采用“放羊”式和“半放羊”式的教学。
2.体育教师资源配备不均衡,待遇偏低。
中小学体育教育还是受到种种因素的干扰,存在着“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现象。体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重智育、轻体育现象仍然存在,忽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得不到保证。体育课名存实亡,学生体质严重下滑。在教育投资方面,城市和农村,特别是偏远农村学校差距很大。作为人力资源的主体———体育教师,工作中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像其他学科的老师一样,需要评职称、晋级,因为体育学科的特殊性,在学校学期、年度考核中不被看好,工作得不到领导的肯定,积极性受到很大的打击。
3.场地器材严重不足。
体育设施资源由于受重视程度不够,教育经费短缺,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比例20%,其中实心球、哑铃、“山羊”、跳绳、栏架、等半数以上数量不够,从布局上看:单、双杠、篮、排球场、沙坑等,“分散”多于“集中”。“不便组织上体育课”占80%,其中50%学校只有少数学生参加体育活动,90%以上体育教师感到不便组织上体育课,大多数学校达不到完成教学任务的设施条件,更谈不上不断改革教学内容所需的体育设施,使体育教学变成无源之水。
二、提高改革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1.开足上好体育课。
确保每天锻炼1小时。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因地因校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简便易行、效果明显的运动项目。定期不定期举办各类运动会、体育文化节等。改进体育考试评价。将体育课作为高、中考毕业、升学的必考课。
2.加快体育教师配备。
鼓励体育教师“送教下乡”,“实施轮岗制度”,定期组织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和优秀课研讨展示活动。
3.突出重点项目,力争校园传统项目取得重大突破。
通过招生考试政策疏通体育人才成长通道,源源不断培养优秀体育运动后备人才。
4.正确处理好继承与改革的关系。
学校体育取得的显著成就;在不否定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前提;借鉴先进的思想和方法;在肯定继承过去同时,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理解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从课程建设到体育课教学,从课外体育活动到课余运动训练,从师资队伍建设到场地器材配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巨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和精神财富。将有助于体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5.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挖掘乡土教材。
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结合我国学校体育的实际、不同民族地域特点以及学校实际情况,开展适合各地区、各学校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体育活动内容不断涌入校园;学校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地利用有限的体育设施以产生最大的使用效果;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体育资源,体育教学内容根据在不违背学校教育规律或原则的前提下,挖掘民族和地方传统体育健身项目,引入新兴健身项目,把乡土教材、自制健身器材、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引入课堂。如街舞、搏击操、竹竿舞、抖空竹、太极剑、广场舞、花样跳绳、毽球、锅庄舞等诸多项目。充分利用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开发设计学生心中理想的教学内容。组建各种形式的俱乐部,做到“学校有特色,班班有项目,人人重参与”;体育工作者应以高度的责任感,树立坚定不移的信念,迎合学生在应试教育压力下,利用体育课轻松快乐的要求。教育和引导学生增强体质。评价不同学校的改革,深入调查研究,脚踏实地地指导学校如何根据自己的实践进行改革。
6.重视体育教学资源的投入、利用与开发。
一方面,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积极推行有效政策,加大各级各类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另一方面,搭建平台,使城市与农村之间、学校之间、学校与社区之间、学生之间多一些交流、沟通。
三、结论及建议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过程中,也要让学生敢于表达自我的意思,老师应当多给予其鼓励,对学生能够更加关怀备至。让学生更好地发现自我的问题,同时给予其奖励。只有这样,给予学生敢说、敢做的轻松小学语文教学环境,才能够更好地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时间,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思想,良好的学习态度,才能让学生充分地发挥自我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更好地表现自己,快乐的学习。
二、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拓展
创新思维能力主要是通过自己独特的想法进行问题解决的一种思路,这种打破常规的创新做法,是一种反常规的思维方式,需要有独特的思考视角进行思维,进而提出不同寻常的解决方法,这种新颖独到的思维想法,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解决问题和考虑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因此在现有的小学教学中应该广泛开展,并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帮助。老师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该给予学生更大更广泛的空间,让学生在理解和思考问题时能够不受限制,并且能够将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想法表达出来。在思考问题时,思路必须要足够宽阔,要有打破常规的精神和勇气,能够很好的触类旁通。这种行为和勇气,老师要更多的进行支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利用优势的条件。在语文学科中,应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拓展和训练,通过课堂中的教学内容,依托优质的教材和教学条件,加强对语文课文的理解,紧扣文章的中心思想,让学生展开联想,将自己的想法通过自身的语言总结出来,发挥语文优势学科的地位,发掘学生的新想法、新思维。例如,在学习《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就要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去寻找和发现为什么乌鸦就可以找到这个喝水的诀窍,进而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探寻生活中的各种小发现和小常识,让学生能够很好地去了解这种独辟蹊径的思考方式,引发学生的联想,为更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创造条件。这种通过课文的优秀引导,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和创造力的方式,是很值得大家去认真思考和探讨的。
三、结语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乐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直观生动的事物易于被学生接受,教学中教师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将拼音教学内容简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生喜欢儿歌,爱听故事,教学中教师可把教学内容编成儿歌或讲一些趣味性故事,营造一种愉悦的氛围,帮助学生熟记拼音知识,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如:教学字母“a、o、e”时,可利用儿歌“张大嘴巴aaa,圆圆嘴巴ooo,扁扁嘴巴eee,a、o、e,a、o、e,我们一起学唱歌”引导学生掌握发音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采用游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生爱玩,游戏是小学生的最爱。在拼音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爱玩的特点,把学习和游戏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如:在教学拼读音节时,可采用“找朋友“的游戏活动进行拼读训练。让持声母卡的儿童去找持韵母卡的儿童,找到后让他们自己拼出来,然后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拼读的规律。寓拼音教学于游戏之中的教学方法,使小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教师教得也兴致勃勃。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中编排了相当数量的爱国主义文章,尽管分散在各册中,但都从内容上、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渗透着爱国主义教育,这些都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好素材。统观一至六年级小学语文整套教材,有关爱国主义内容的篇章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人民大会堂》、《革命烈士诗》、《保卫黄河》、《》、《小英雄雨来》、《》、《长城》、《富饶的西沙群岛》、《赵州桥》、《桂林山水》、《李时珍》、《詹天佑》、《视死如归》、《草地夜行》、《刘家峡水电站》、《大桥》、《日月潭》、《黄山奇石》、《卖火柴的小女孩》以及中华古诗词等。从内容上囊括了赞美祖国强大富饶的、反映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讴歌伟大的中国人民奋勇抗击外来侵略的、颂扬中华优秀儿女英雄辈出的、反映祖国今天美好生活的等诸多方面。虽然不同年代、不同地区、不同版本所采用的篇目有所不同,但凡此种种课文都从不同方面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这一主题,并借助课文内容弘扬了中华传统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旋律。用好、讲好、挖掘好这些名篇,将十分有利于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谓意义重大。
二、通过简介课文背景来加强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很多,仅从历史的角度讲就有许多名人名胜值得宣扬,还有古代杰出的科学家张衡、医学家李时珍到现代的文学巨匠鲁迅、著名作曲家聂耳、铁路专家詹天佑、桥梁专家茅以升、科学巨匠钱学森等等都是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实力篇章。但是有的课文含义深刻,有的课文内容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小学生阅历浅、认知寡、见识短浅,学起来困难。为了帮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领略其内含的爱国主义情感,我经常通过简介背景的方法达到此目的。
三、紧紧抓住课文中的形象情节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列宁曾经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还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可以想见,若没有或忽视情感教育,学生们就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成长,也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祖国建设者,更难以想象他们能够成为用于为祖国毫不犹豫献出生命的英雄。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不能停留在空洞的口头说教和抽象的概念讲解,而应落实在打动学生心灵的行动上。为此,我特别注重结合课文中的情节和形象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从前我教《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描写景物的课文时,首先运用彩色挂图,让学生感知了西沙群岛的位置,懂得了它“是我国的海防前哨”,是镶嵌在祖国大陆南边南海的西边的一串明珠,“是个可爱的地方”。接着放映了一组幻灯片,带学生作了一次到富饶的西沙群岛的假想旅游。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银幕上五彩斑烂的图像,向学生揭示了海底世界的奥秘“五光十色的海水,丰富的海产品——珊瑚、海参、大龙虾、鱼、贝壳、海龟和岛上的旖旎的景物、茂密的树林、海鸟、鸟蛋……”,使学生直接感知到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从而使热爱祖国宝岛——西沙的激情油然而生,爱国主义教育目的自然达成。如此这样从感性形象出发,使学生受到感染,并生成为爱国主义情感。
四、抓住课文中的重点问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由于小学生对祖国的过去和现在懂得很少,要激发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并形成爱国主义思想与行动,既要凭借直观形象的讲解与演示,又要依赖于恰当语词来支配他们的认知活动。因此,在具体的教学环节和情境中,语文老师有感情地讲解、描述、启发、提问、质疑等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尤其在小学阅读教学中体现的更加明显。为此,我经常引导学生抓住重点问题和用得恰到好处的词句,理解其意,感受其情,让作者的爱国激情,牵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的爱国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比如我在教《难忘的一课》的第二段时抓住这样几个问题:作者来到一间教室旁,站在窗外看到了什么?那位年轻的台湾教师是怎样教孩子们学国文字的,孩子们又是怎样认真学习的?反映了什么?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懂得“一笔一画地写,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是因为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国文字的”。教师用不太熟练的国语,“一遍一遍地教”,孩子们用不太熟练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很“严肃认真”,那么“富有感情”,大有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反映出对祖国无比忠诚与热爱之情。这样的教法不但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而且也使学生领会了语言文字中所渗透的爱国情,并从中受到熏陶和教育。
五、通过对课文的精讲细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1让教学活动变得更加轻松
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是初次接触单词学习,只要能够提升单词教学效果,就可以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但是,英语毕竟是第二语言,学生很容易遗忘,只有再三进行巩固才能够提升单词教学效果。远程教育资料中的口型泛读与单词师范能够起到很高的师范性作用,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效果。
1.2提升单词发音标准化
很多英语教师的发音水平较为薄弱,不标准或者错误的发音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则可以帮助教师解决这一问题,将其应用在口语示范中不仅可以纠正学生的口型,还可以让学生学会标准的发音,这中学习模式将会让学生受益终身。
1.3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
从目前的小学英语教学活动来看,很多教师都面临着较重的压力,他们不仅需要减负单词教学、词汇教学、语音教学,还面临着职称考试等等一系列的压力,很多教师由于准备时间不足,导致教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足,这不仅无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影响教学效果。在将远程教育资源应用在课堂上之后,就能够将教师从繁重的课业中解放出来,这样,他们就有更多的时间为学生来提供针对性的指导,这对于教师与学生双方的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
2.远程教育资源在小学英语单词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2.1资源感知单词
在这一环节中,感知方式主要有听觉感知法、视觉感知法、情景感知法与律动感知法几种模式,在单词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来选择采用何种单词感知模式,可以采用一种模式,也可以多种结合。以听觉感知法为例,小学阶段的学生十分喜欢动物,对于动物的声音也非常敏感,为此,教师就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来开展教学。例如,在《AtAFarm》之中,可以在单词教学环节应用听觉感知法,播放不同动物的声音频来开展动物单词教学,经过反复的练习之后,学生就可以很快的记住所学的单词。
2.2应用资源教学单词法
在将远程资源应用在小学英语单词教学中,要注重实践、注重体验、注重创造,从小学生的生理特点与心理特点出发,优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可以在实践与体验过程中进行学习,这可以采用如下的措施:第一,拆分单词法。对于音节较多的单词,就可以采用拆分单词法,该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记忆,也能够让学生学习具有相同成分的单词。第二,资源教学法。小学阶段的学习在学习英语时,必须要遵循英语的规律,为此,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出听的机会,在进行单词教学时,可以利用媒体资源来教学。例如,在《It’sWarmToday》这一课的教学中,就可以播放关于Cool、Warm、Cold、Hot的口型教学资源,让学生进行朗读,这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也能够帮助学生迅速掌握单词的读法。
2.3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帮助学生巩固单词
在巩固练习环节之中,也可以采用视觉巩固法、律动巩固法、听觉巩固法、练习巩固法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以听觉巩固为例,在应用这一方式时,要把握好音形的结合,让学生可以将音形练习起来,经过一系列的联系后,学生能够在大脑中建立起关于音形的固定联系。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能够边看边学习发音,也能够看到与这个单词相关的图片,这样,学生就可以看到单词的音、义、形,加深自己的印象,学习效果就更好了。以律动教学为例,为小学英语的每一个教学单元之中,都配备了与这一单元教学内容相符的歌曲,在单词教学完成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播放适宜的歌曲,如果教学时间紧张,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聆听歌曲中包含的单词,并默写下来,这种巩固练习可以让学生在舒缓的氛围中巩固学习成果。
3.结语
老师使用网上找到的材料制作成上课用的课件,可以用动画、图解、甚至录像再配以音乐,系统地向学生讲授知识。在这中间,要紧的是现在的小学生和过去不一样,这样一个群体对老师的依赖程度高,认识事物也是以形象具体的容易接受,老师的语言表达是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的,而即使适当介入则把形象性、灵活性、多样性集中在一起,完全可以应对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选择,书本在计算机的处理下就显得生动、形象、深刻了,学生的各项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通过对教材信息化的多元化的处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二、利用计算机上课课堂教学密度大大提高
和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较,运用计算机教学的话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密度,因为计算机进入课堂,改变了信息传递的方法,从效度上看,计算机高效、快捷,而且还可以增加上课的容量,拓展知识的面,加大知识的难度。同时,减轻了老师使用小黑板的许多烦恼,减少了课堂板书的量,节约了教授的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另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计算机的教学,解决了授课的时空限制,完成了许多过去只可以在教室里讲授的任务,大大延伸了教学的空间约束范围。计算机引进课堂还有一个优势就是改变了以前的教学模式,不再是老师一枝笔、一本书,而是围绕上课的内容,以学生为主体,在对话交流中,通过计算机的演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值得一提的是,计算机进入课堂后通过动画或录像等解决了学生喜欢在动态的过程中学习、观察的需求。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观察的时候对活动的物体的认识远远超过对静止不动的物体的;对色彩丰富的物体的观察远远要比观察一种色彩的物体要仔细得多;对图文并茂的知识要比对专门文本的知识关注度要高很多。计算机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有着更直接、更明显的效果。
三、计算机讲授可以变更门生研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我们要对他们降低要求,在作业设计中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并多鼓励他们,从而使他们重获学习的信心。对于学习好的学生,我们可以为他们布置一些较难的作业,但也不能放手不管,要对他们加强引导,避免他们在求难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却忘记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而在为那些处于中层的学生布置作业时,我们则可以在教材例题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拓展,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完成“圆的面积”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后,我就为学生布置了层次性的作业。我为基础较差的学生布置的作业是:公园里的圆形花坛半径为5米,求它的面积。而中层次的学生所要做的作业是:已知公园里的圆形花坛周长为314米,求它的面积。学习较好的学生所要完成的作业是:有一只山羊被主人用长为5米的绳子栓在一个长着青草的长方形院子的木桩上,这个长方形院子的长为11米,宽为10米,请问小山羊能吃光所有的青草吗?为什么?它能吃到多大范围的青草呢?这样的作业设计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避免了传统数学作业的单调、枯燥,充分体现了“不同的人要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同时也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了知识的要点,提高了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二、实践性的作业
数学是一门实用科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强调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实践来提高自身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应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实践性的作业,将小学数学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提升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类作业可以结合某一教学单元某个研究专题来进行,根据具体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采取多人合作的形式。实践性的作业联系了数学教学的课内与课外,拓展了数学教学的内涵和外延,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提升了自身的数学应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完有关长方形的一系列知识点后,我们可以为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请你利用剪刀、直尺、胶带等材料为饮料公司制作一个饮料盒的样本。假如你制作出的饮料盒的长为7厘米,宽为6厘米,高为4厘米,请你求出这个饮料盒的表面积。这样学生在动手制作饮料盒的实践活动中,对于长方形的各个知识点就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又如,在教学玩“统计初步知识”这一部分内容后,我们可以为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学校附近的小商店商品众多,琳琅满目,请你对商店中的哪些商品最畅销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并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进而制成统计表,然后对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进行分析。在这一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合作。这样不仅可以切实提升学生分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三、设计性的作业
设计性的数学作业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发散思维,提高自身综合处理多种信息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针对一项工程或一个活动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活动方案、规划图等,从而让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创新与策划能力。例如,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比例尺的有关知识,我们可以就这一知识点为学生布置这样的设计性作业:教师提供一定的相关资料,让学生为客户设计一个单元房,学生可以自由组成学习小组。要求是用合适的比例尺将效果图画在设计纸上,并附上设计所需要的数据和计算过程,同时设计成果要符合经济实用的要求。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学会在众多的条件、信息中选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