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教育成本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我国高校教育成本概念高校教育成本的核算,首先必须清晰高校教育成本的概念。成本,最初是经济学中的概念,主要分为隐性成本和显性成本。显性成本,就是常说的实际支出;隐性成本,就是常说的机会成本。后来,成本也被纳入会计学范畴,主要是企业的财务资料中的为达到生产等目的的资源消耗的记载,并在此基础上考虑企业的无形资产的摊销和固定资产的折旧,这实质也是显性成本和部分隐形成本的应用。从会计学角度来看,高校教育成本,就是高等学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所耗费的资源。与其他成本不同,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主体是高校,且所耗费的这种资源是人力、物力、财力的统称,但归根结底是反映在高校财务数据中的一种货币化计量,该计量既包括对实际支出的计量也包括学校的资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用于学生培养而丧失的机会收益,即机会成本,这种机会成本在账务上的处理用固定资产的折旧和无形资产的摊销体现。
2、高校教育成本的原则在核算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保证高校教育成本的核算能够有条理、有依据顺利进行。
(1)相关性原则。凡是与高校教育相关的成本才计入,无关的不计入。这里的教育,不单单指教学,其包括高校各个学院的教学及支撑教学的行政工作、与学生日常活动相关的党群职能部门和行政职能部门的行政工作、直属及附属单位的行政工作。
(2)合法性原则。在对高校财务资料进行甄别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对不合法、合规的财务处理不得计入高校教育成本。
(3)分期核算原则。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具有一定的时间限制,一般以一年为期。进行高校教育核算,主要目是为了做到“算为管用”,其实质是为了学校拨款依据清晰化、学校收费依据合理化,所以,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时间同高校预算时间一致,为预算当年的1月1日到12月31日。
(4)权责发生制原则。经济事项进入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时间依据不在于经济事项金额交付的时间,而在于经济事项义务产生的时间。
二、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流程设计
在我国高校核算中,不可避免的需要倚靠高校的财务数据。依据高校财务、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数据按其是否与高校学生教育有关,将其归类,进入教育成本。在新的高校财务制度中,高校支出中与学校教育相关的部分包括:教育事业支出、科研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四大部分。但并非整个学校的这四大部分的这些支出都与高校教育有关,要理清哪些部分有必要计入高校教育成本,必须理清学校的机构设置。现在的高校一般分为以下两个部分:教育机构和管理机构。教育机构,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学院以及和学院类似承担一定的教学、科研工作的研究机构。管理机构,一般分为党群职能部门、行政职能部门、直属及附属单位。党群部门主要是纪委、党委组织部、党委学生工作部、校团委等部门,与学生教育有关的仅限于后两者。行政职能部门中与学生教育有关的,主要是教务处、研究生部、学生工作处、后勤管理处。直属单位与学生相关的,主要是图书馆和与实验研究相关的测试中心等。在明确了学校组织结构的基础上,针对与学生有关的部门,查看其明细账目,主要关注以上四项支出,并且不同的部门应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归集。
对于教育机构,例如:学院,其主要承担本科、研究生、博士的教学工作,与此同时,为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学院或研究中心会设置一定的教学辅助岗位,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动。此种机构与学生教育紧密相关,应全额计入教育成本。再者,研究中心,主要承担学校的各种科研项目,对于本科生,特别是研究生的日常理论研究、实证研究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应考虑一部分进入高校教育成本。对于科研事业支出多大程度上计入高校教育成本,必须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不能一概而论。对于管理机构。在学校组织结构的设定上,为清晰研究可以将其分为三类:行政辅助工作,后勤辅助工作,公共资源辅助工作。行政辅助工作,一般是由学校行政楼的人员提供,该类工作是为学生的教务活动安排、课外生活丰富服务的,为高校教育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这类工作主要是党委学生工作部、校团委、教务处、研究生部、学生工作处提供,是高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支出应全部进入教育成本。后勤辅助工作,主要是食堂、寝室等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联的基础性部门,但值得注意的是,学生食堂和教师食堂分开核算的情况下,学生食堂的支出进入教育成本,但教师食堂的支出不进入教育成本。
一、现代远程教育成本概念
(一)现代远程教育成本的一般概念。教育成本概念是随着教育经济学研究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完善的。1958年,英国研究教育经济学学者约翰·维泽在出版的《教育成本》专著中计量分析了20世纪50年代英国教育经费的变化情况,首次提出了教育成本概念。从维泽的研究中可以看出,他把教育经费视为了教育成本。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在其1963年出版的《教育的经济价值》一书中提出了“教育全部要素成本”概念,他认为教育的全部要素成本可分为提供教育服务的成本,和学生上学时间的机会成本两部分,其实质上是教育的货币成本和教育的机会成本。对此,笔者将其称之为广义教育成本。我国教育经济学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也取得了较大成就。虽然大陆学者王善迈、靳希斌、袁连生,中国台湾学者盖浙生等一些代表人物对教育成本内涵也有着不同的表述,但归纳总结来看,都认为教育成本的本质是提供或接受教育服务时所耗费资源的价值量。在这个成本概念中,不考虑教育的机会成本。依照我国学者对教育成本的一般性定义笔者给出了现代远程教育成本的一般性概念,即指在网络环境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多种媒体资源进行教学和提供学习支持服务或接受该种形式教育服务时所发生的资源实际消耗价值量。在这个远程教育成本的一般性概念中,笔者注重的是“资源实际消耗”,即提供远程教育服务的物化劳动价值量和活劳动价值量实际消耗的货币形态表现——货币成本,较之我国学者提出的教育成本一般概念更为具体化,笔者称之为“狭义远程教育成本”。
(二)远程教育的会计成本模式。会计成本是指针对一定核算对象、可用货币计量的成本费用。从会计的角度讨论成本要明确两个问题,一是是谁的成本,二是成本是否可计量。狭义远程教育成本依然是一个笼统宽泛的成本概念。从教育成本的承担主体看,教育成本的承担主体是个人、教育机构、国家(政府)和社会,讨论研究教育会计成本时应针对某一教育成本承担主体而言,即个人教育成本、教育机构成本、政府成本和社会成本。目前我国远程学历教育机构与普通学历教育机构有所不同。在管理体制上,它是一个“二元交叉管理系统”,一个教学服务网络结构体系。在这个教学服务网络系统中,一方面,各级层是分别独立的法人单位,人、财、物受地方行政部门制约,另一方面,在教学资源、教学管理、教学支持服务上形成了教学管理网络系统,系统各个层级之间存在资源共享、相互支持服务的关系,也即经济利益分配的关系。因此,其教育成本承担主体具有系统成本承担主体特点。现代远程教育的会计成本宏观上是指整个远程教育机构提供远程教育服务的货币成本,也即整个远程教育系统的货币成本,可称为系统总成本;微观上,远程教育会计成本是指构成远程系统的各教学单位的货币成本,可称为系统子成本。系统总成本等于构成系统的各子成本之和。本文所讨论的远程教育成本均是指远程教育的会计成本。
二、现代远程教育成本分类
(一)按成本支出与成本核算对象的关系,可将远程教育成本分为直接教育成本、间接教育成本、教育总成本。直接教育成本是指为对某一成本核算对象(如某专业、学生、课程等)提供直接教育服务而发生的支付费用的总和,是直接的教学成本,如学习支持服务成本、网络线路运营成本等。间接教育成本是指为某一成本核算对象间接提供教育服务而发生的支付费用的总和,是公共服务成本,如学校行政管理费用、人员培训费、公共教学设施折旧费等。这部分费用是要将成本对象按学时、人数等进行合理分配的成本。而学校发生的与教学服务无关的其他费用,如给学生提供的奖励、补助等“转移支付”性质的支出,不应计入教育成本。教育总成本是指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的总和。这种成本分类更能分清“教育经费”与“教育成本”之间的不同。
(二)按照成本支出与“受益”时间的关系,可将远程教育成本分为资本性支出和经常性支出。教育经常性支出是指为维持正常教学所发生的经常性项目支出,如人员工资、低值易耗品费用、水电费、通信费、网络运行费等。教育资本性支出也即教育的建设性支出是一种投资较大、使用较长的项目支出,如教学楼、视听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网络多媒体教室、双向视频教学设施、资源开发制作设备的建设费购置费等。这部分项目垫支形成固定资产,其价值随教学活动的进行被磨损变旧而减少,实现价值转移。企业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规定,经常性支出是指与本期收益有关的各项支出,应当记入当期的成本中。资本性支出是指该项支出与本期及以后各期收益有关的支出,按受益期分期计入各期成本。远程教育成本计算也应比照这一原则,将远程教育的资本性支出以计提折旧的形式逐步计入核算对象的成本中,这一点对于主要依赖于网络设备从事教学、固定资产密集度大于普通教育的现代远程教育而言更为重要。需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受益”有经济收益,更主要是社会效益。教育会计期可以是学年、公历年,也可以是学制年限。
(三)按照成本性态,可将远程教育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成本性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即一定时期和一定学生量范围内,成本总额与学生量的依存关系。在一定时期和一定学生量范围内,不随学生量变化而变化的那部分叫固定成本。教育的固定成本只是相对稳定不变,当学生人数超过一定量时需要增加教育固定资产,固定成本也就随之增加。固定成本又可细分为约束性固定成本和酌量性固定成本。约束性固定成本不受学校当局短期决策的影响,是维持学校运行的最低成本,可称为“学校办学能力成本”,如教学设施和设备的折旧费、管理人员薪金等。酌量性固定成本是受当局短期决策影响,可在不同时期改变的固定成本。一般在预算年度开始,学校当局根据当年规划和财务状况可斟酌调整的成本有教学资源开发费、教学培训费等。变动成本是指随学生量同比例变动的那部分成本,如按学生人数计算支出的实验费、实习费、作业批改费等。混合成本是指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其总额随学生量不成正比例变动的那部分成本,如按教学工作量计算的津贴、兼职教师工资、电话费等。混合成本可按一定的数学模型分解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对现代远程教育成本性态进行分析,确定成本性态的数学模型,是定量研究现代远程教育成本—规模—效益的重要手段。
(四)按照成本内容,可将远程教育成本分为综合成本和单项成本。单项成本是指教育过程中投入某种要素或某项支出而形成的成本,如人员成本、材料成本、设备维修费、网租费、网络课程管理费等。综合成本则是培养学生的各单项成本之和。其中单项成本的计量和考核对于分析教育成本结构,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有重要的意义。
(五)按照成本用途,可将远程教育成本分为开办成本、网络及设备运行成本、教学资源开发制作成本、学习支持服务成本、管理成本、科研成本。开办成本是指开设远程教育的必须设施投入和筹建开展远程教育的各项费用支出(如入网费、网址注册费、筹建期差旅费、上级评估检查费)。设施成本可在使用过程中以计提折旧的形式计入相关环节成本;筹建费用可根据费用的大小,逐渐在以后各期(级)进行摊销,计入管理成本。网络及设备运行成本是指接入互联网络、网络维护管理、设备的维修保养等环节发生的材料费、人工费、固定资产折旧费、管理软件摊销费和其他相关费用等。教学资源开发制作成本是指在多种媒体课件、教学资料包、在线测试等的开发制作过程中发生的材料费、人工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开发软件摊销费、管理软件摊销费和其他相关费用。学习支持服务成本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资源供给、设施使用、学生培训、师生交互、学习监控与评价、教学活动、学籍考核管理等环节发生的材料费、人工费、固定资产折旧费、资源开发成本的摊销费和其他相关费用等。管理成本包括远程教育发展规划及管理、行政管理、人员培训、宣传广告、招生等环节发生的材料费、人工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其他相关费用以及对开办费的摊销、对附属单位的补助、上缴上级款项、贷款利息费等。科研成本是指学校发生的科研项目支出和其所属的科研机构消耗的材料费、人工费、其他费用以及相关的固定资产折旧。需要指出的是,如果科研支出与教育服务无直接或间接关系,这部分支出则不能计入教育成本中。
此外,从成本分析、控制、决策等角度,还可将教育成本分为生均成本、边际成本、可控成本、不可控成本等。
三、现代远程教育成本计算
(一)系统子成本计算。这里所指的系统子成本只包含本教学单位(如省级电大的开放教育学院的学生)自招学生的教育成本,系统中上层级对下层级的教学支持服务以及管理的费用,不应作为系统子成本,应作为系统成本计算项目在系统总成本中计算。而系统中下一层级对上一层级缴纳的“管理费”,及上层级对下层级的“补助拨款”,其实质是学费收入的再分配,不计入系统子成本。
(1)课程总成本。指该课程该学期的完全成本,包含与该课程有关的网络及设备运行、教学资源开发制作、学习支持服务以及学校管理等环节分配的人工、业务、公务、折旧等费用,毕业实践视同课程处理。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为课程总成本;为人工福利费;为业务费;为公务费;为折旧、修缮费;为摊销费;为其他费用。
在实际操作中,成本计算可通过编制“成本计算单”来完成。见下表:
××课程总成本计算单
编制单位:年月日单位:元
成本要素
成本项目人工福利业务费公务费折旧、修缮摊销费其他合计
网络运行
资源制作
支持服务
管理费用
合计该课程
总成本
注:人工福利包括工资、补助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
(2)专业总成本。指本学期该专业所开课程总成本之和。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为专业总成本;为第i门课程的总成本;n为该专业开课总门数(含毕业实践)。
(3)系统子成本(教学单位的总成本)。指本学期该教学单位所开专业总成本之和。
(4)课程生均成本。指该学期选修该课程的学生平均成本。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为课程生均成本;为课程总成本;为该期该课程选课人数。
(5)专业生均成本。指该学期该专业在修学生平均成本。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为专业生均成本;为专业总成本;为该学期该专业在读人数。
同理可以计算该教学单位生均成本和学分平均成本,以用于不同目的的经济效益分析。
(二)系统总成本计算。在系统成本计算中,本文以专业为成本计算对象进行计算。
(1)系统专业总成本。指完成某专业教学服务与管理整个系统的完全成本。它等于各远程服务层级该专业总成本之和,加上系统中上层级对下层级教学单位分配给该专业的教学支持服务以及管理的费用之和。其计算公式为:
+
其中:为系统专业总成本;为第i个教学单位的专业总成本;n为系统中与该专业有关的教学单位总数;为分配给该专业的第i层级对下层级的教学服务以及管理的费用;m为系统的服务层级总数。
(2)系统专业生均成本。指该学期系统中该专业在修学生平均成本。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为系统专业生均成本;为系统专业总成本;为该学期系统中该专业在读人数
(3)系统专业学分平均成本。指某专业学分平均总系统成本,是制定学分收费标准的依据。其计算公式为:
(一)现代远程教育成本的一般概念。教育成本概念是随着教育经济学研究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完善的。1958年,英国研究教育经济学学者约翰·维泽在出版的《教育成本》专著中计量分析了20世纪50年代英国教育经费的变化情况,首次提出了教育成本概念。从维泽的研究中可以看出,他把教育经费视为了教育成本。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在其1963年出版的《教育的经济价值》一书中提出了“教育全部要素成本”概念,他认为教育的全部要素成本可分为提供教育服务的成本,和学生上学时间的机会成本两部分,其实质上是教育的货币成本和教育的机会成本。对此,笔者将其称之为广义教育成本。我国教育经济学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也取得了较大成就。虽然大陆学者王善迈、靳希斌、袁连生,中国台湾学者盖浙生等一些代表人物对教育成本内涵也有着不同的表述,但归纳总结来看,都认为教育成本的本质是提供或接受教育服务时所耗费资源的价值量。在这个成本概念中,不考虑教育的机会成本。依照我国学者对教育成本的一般性定义笔者给出了现代远程教育成本的一般性概念,即指在网络环境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多种媒体资源进行教学和提供学习支持服务或接受该种形式教育服务时所发生的资源实际消耗价值量。在这个远程教育成本的一般性概念中,笔者注重的是“资源实际消耗”,即提供远程教育服务的物化劳动价值量和活劳动价值量实际消耗的货币形态表现——货币成本,较之我国学者提出的教育成本一般概念更为具体化,笔者称之为“狭义远程教育成本”。
(二)远程教育的会计成本模式。会计成本是指针对一定核算对象、可用货币计量的成本费用。从会计的角度讨论成本要明确两个问题,一是是谁的成本,二是成本是否可计量。狭义远程教育成本依然是一个笼统宽泛的成本概念。从教育成本的承担主体看,教育成本的承担主体是个人、教育机构、国家(政府)和社会,讨论研究教育会计成本时应针对某一教育成本承担主体而言,即个人教育成本、教育机构成本、政府成本和社会成本。目前我国远程学历教育机构与普通学历教育机构有所不同。在管理体制上,它是一个“二元交叉管理系统”,一个教学服务网络结构体系。在这个教学服务网络系统中,一方面,各级层是分别独立的法人单位,人、财、物受地方行政部门制约,另一方面,在教学资源、教学管理、教学支持服务上形成了教学管理网络系统,系统各个层级之间存在资源共享、相互支持服务的关系,也即经济利益分配的关系。因此,其教育成本承担主体具有系统成本承担主体特点。现代远程教育的会计成本宏观上是指整个远程教育机构提供远程教育服务的货币成本,也即整个远程教育系统的货币成本,可称为系统总成本;微观上,远程教育会计成本是指构成远程系统的各教学单位的货币成本,可称为系统子成本。系统总成本等于构成系统的各子成本之和。本文所讨论的远程教育成本均是指远程教育的会计成本。
二、现代远程教育成本分类
(一)按成本支出与成本核算对象的关系,可将远程教育成本分为直接教育成本、间接教育成本、教育总成本。直接教育成本是指为对某一成本核算对象(如某专业、学生、课程等)提供直接教育服务而发生的支付费用的总和,是直接的教学成本,如学习支持服务成本、网络线路运营成本等。间接教育成本是指为某一成本核算对象间接提供教育服务而发生的支付费用的总和,是公共服务成本,如学校行政管理费用、人员培训费、公共教学设施折旧费等。这部分费用是要将成本对象按学时、人数等进行合理分配的成本。而学校发生的与教学服务无关的其他费用,如给学生提供的奖励、补助等“转移支付”性质的支出,不应计入教育成本。教育总成本是指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的总和。这种成本分类更能分清“教育经费”与“教育成本”之间的不同。
(二)按照成本支出与“受益”时间的关系,可将远程教育成本分为资本性支出和经常性支出。教育经常性支出是指为维持正常教学所发生的经常性项目支出,如人员工资、低值易耗品费用、水电费、通信费、网络运行费等。教育资本性支出也即教育的建设性支出是一种投资较大、使用较长的项目支出,如教学楼、视听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网络多媒体教室、双向视频教学设施、资源开发制作设备的建设费购置费等。这部分项目垫支形成固定资产,其价值随教学活动的进行被磨损变旧而减少,实现价值转移。企业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规定,经常性支出是指与本期收益有关的各项支出,应当记入当期的成本中。资本性支出是指该项支出与本期及以后各期收益有关的支出,按受益期分期计入各期成本。远程教育成本计算也应比照这一原则,将远程教育的资本性支出以计提折旧的形式逐步计入核算对象的成本中,这一点对于主要依赖于网络设备从事教学、固定资产密集度大于普通教育的现代远程教育而言更为重要。需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受益”有经济收益,更主要是社会效益。教育会计期可以是学年、公历年,也可以是学制年限。
(三)按照成本性态,可将远程教育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成本性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即一定时期和一定学生量范围内,成本总额与学生量的依存关系。在一定时期和一定学生量范围内,不随学生量变化而变化的那部分叫固定成本。教育的固定成本只是相对稳定不变,当学生人数超过一定量时需要增加教育固定资产,固定成本也就随之增加。固定成本又可细分为约束性固定成本和酌量性固定成本。约束性固定成本不受学校当局短期决策的影响,是维持学校运行的最低成本,可称为“学校办学能力成本”,如教学设施和设备的折旧费、管理人员薪金等。酌量性固定成本是受当局短期决策影响,可在不同时期改变的固定成本。一般在预算年度开始,学校当局根据当年规划和财务状况可斟酌调整的成本有教学资源开发费、教学培训费等。变动成本是指随学生量同比例变动的那部分成本,如按学生人数计算支出的实验费、实习费、作业批改费等。混合成本是指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其总额随学生量不成正比例变动的那部分成本,如按教学工作量计算的津贴、兼职教师工资、电话费等。混合成本可按一定的数学模型分解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对现代远程教育成本性态进行分析,确定成本性态的数学模型,是定量研究现代远程教育成本—规模—效益的重要手段。(四)按照成本内容,可将远程教育成本分为综合成本和单项成本。单项成本是指教育过程中投入某种要素或某项支出而形成的成本,如人员成本、材料成本、设备维修费、网租费、网络课程管理费等。综合成本则是培养学生的各单项成本之和。其中单项成本的计量和考核对于分析教育成本结构,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有重要的意义。
(五)按照成本用途,可将远程教育成本分为开办成本、网络及设备运行成本、教学资源开发制作成本、学习支持服务成本、管理成本、科研成本。开办成本是指开设远程教育的必须设施投入和筹建开展远程教育的各项费用支出(如入网费、网址注册费、筹建期差旅费、上级评估检查费)。设施成本可在使用过程中以计提折旧的形式计入相关环节成本;筹建费用可根据费用的大小,逐渐在以后各期(级)进行摊销,计入管理成本。网络及设备运行成本是指接入互联网络、网络维护管理、设备的维修保养等环节发生的材料费、人工费、固定资产折旧费、管理软件摊销费和其他相关费用等。教学资源开发制作成本是指在多种媒体课件、教学资料包、在线测试等的开发制作过程中发生的材料费、人工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开发软件摊销费、管理软件摊销费和其他相关费用。学习支持服务成本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资源供给、设施使用、学生培训、师生交互、学习监控与评价、教学活动、学籍考核管理等环节发生的材料费、人工费、固定资产折旧费、资源开发成本的摊销费和其他相关费用等。管理成本包括远程教育发展规划及管理、行政管理、人员培训、宣传广告、招生等环节发生的材料费、人工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其他相关费用以及对开办费的摊销、对附属单位的补助、上缴上级款项、贷款利息费等。科研成本是指学校发生的科研项目支出和其所属的科研机构消耗的材料费、人工费、其他费用以及相关的固定资产折旧。需要指出的是,如果科研支出与教育服务无直接或间接关系,这部分支出则不能计入教育成本中。
此外,从成本分析、控制、决策等角度,还可将教育成本分为生均成本、边际成本、可控成本、不可控成本等。
三、现代远程教育成本计算
(一)系统子成本计算。这里所指的系统子成本只包含本教学单位(如省级电大的开放教育学院的学生)自招学生的教育成本,系统中上层级对下层级的教学支持服务以及管理的费用,不应作为系统子成本,应作为系统成本计算项目在系统总成本中计算。而系统中下一层级对上一层级缴纳的“管理费”,及上层级对下层级的“补助拨款”,其实质是学费收入的再分配,不计入系统子成本。
(1)课程总成本。指该课程该学期的完全成本,包含与该课程有关的网络及设备运行、教学资源开发制作、学习支持服务以及学校管理等环节分配的人工、业务、公务、折旧等费用,毕业实践视同课程处理。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为课程总成本;为人工福利费;为业务费;为公务费;为折旧、修缮费;为摊销费;为其他费用。
在实际操作中,成本计算可通过编制“成本计算单”来完成。见下表:
××课程总成本计算单
编制单位:年月日单位:元
成本要素
成本项目人工福利业务费公务费折旧、修缮摊销费其他合计
网络运行
资源制作
支持服务
管理费用
合计该课程
总成本
注:人工福利包括工资、补助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
(2)专业总成本。指本学期该专业所开课程总成本之和。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为专业总成本;为第i门课程的总成本;n为该专业开课总门数(含毕业实践)。
(3)系统子成本(教学单位的总成本)。指本学期该教学单位所开专业总成本之和。
(4)课程生均成本。指该学期选修该课程的学生平均成本。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为课程生均成本;为课程总成本;为该期该课程选课人数。
(5)专业生均成本。指该学期该专业在修学生平均成本。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为专业生均成本;为专业总成本;为该学期该专业在读人数。
同理可以计算该教学单位生均成本和学分平均成本,以用于不同目的的经济效益分析。
(二)系统总成本计算。在系统成本计算中,本文以专业为成本计算对象进行计算。
(1)系统专业总成本。指完成某专业教学服务与管理整个系统的完全成本。它等于各远程服务层级该专业总成本之和,加上系统中上层级对下层级教学单位分配给该专业的教学支持服务以及管理的费用之和。其计算公式为:
+
其中:为系统专业总成本;为第i个教学单位的专业总成本;n为系统中与该专业有关的教学单位总数;为分配给该专业的第i层级对下层级的教学服务以及管理的费用;m为系统的服务层级总数。
(2)系统专业生均成本。指该学期系统中该专业在修学生平均成本。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为系统专业生均成本;为系统专业总成本;为该学期系统中该专业在读人数
(3)系统专业学分平均成本。指某专业学分平均总系统成本,是制定学分收费标准的依据。其计算公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