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中学生英语论文范文

中学生英语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中学生英语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中学生英语论文

第1篇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当前高考阅读和完形填空中对学生文化礼仪的考察越来越看重,但是与之相悖的是时下的英语教学大多还停留在语言教学上,对文化的重视度不够,未能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渗透到教学之中。致使学生离开了课堂就几乎不使用英语。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刻不容缓。对于中学生来说,课堂传授的绝大部分是课本知识,因此教师应重点挖掘教材内涵,以“本”为本向外拓展、渗透。比如,在学习《Thatmustbearecord!》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在网上搜索中国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和英国的吉尼斯世界纪录的项目,让学生们找出两者分别在哪些方面的记录比较多,从而归纳出中国人和英国人在钟爱的挑战项目上有什么区别。而在学习《HealthyCare》的时候可以着重介绍一些英国人的饮食习惯,人们平常的娱乐活动等等,同时学习一些像Calorie、Vegetarian、keepthediet等比较常用的表达让学生能够站在英国人的角度为他们制定健康计划。同时,英语文化的渗透也应尽量从学生感兴趣的领域入手,这样不仅能扩充他们的文化知识,还能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不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强调课堂互动,提高听说能力

现在的学生普遍听说能力比较弱,近几年高考中英语听力的比重也逐渐加大,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也要逐渐加强。语言环境对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尤其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用英语授课,用英语与学生进行问答,实现英语互动。而有的学生由于性格比较内敛,或者是知识掌握不牢、发音不标准等原因,存在心理障碍,不敢开口说英语。这时教师应当针对这种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利用组织小组讨论、同桌对话等方式,把学生个体放到群体中去进行英语说话练习,借助群体的力量来带动其说英语,在融洽的气氛逐步培养学生的开口意识,在聆听他人的同时也学会表达自己,提高英语听说能力。此外,在新课的导入阶段或是早自习时间,教师都应该进行准确的带读或听光盘录音,让学生模仿发音、反复练习,以达到语音纯正之效;灵活运用教材插图、教学挂图或自制的卡片作为对话练习的提示,让学生“看图说话”,逐渐脱离“认字说话”,达到口脑同步的效果。

三、开展课外活动,营造英语氛围

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来培养学生的英语知识应用能力是远远不够,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英语、用英语的兴趣,是补充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辅助手段。因此,英语教师要经常组织多种课外活动,营造英语氛围,让英语教学回归生活,实现其英语交际能力的内化。以下主要介绍三种可行性较强的活动:

(一)课前演讲

教师在新的单元开始前给学生个人布置任务,让他们课后通过看书、上网等方式查找资料准备一个3分钟以内的演讲,用以锻炼他们的整理和表达能力。所演讲的话题是与本单元所学知识相关的外国文化,如《GreenWorld》可布置的话题就有各国的环境污染情况、环境治理措施、各国的珍稀动植物,等等。在查找资料准备演讲的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认识,在锻炼表达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文化意识和文化敏感性,是学生培养英语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二)角色扮演

任何语言的使用都离不开语境,只有当人处于某种场景之中,交流才会发生。而在交流时,不仅要求言语合乎语法、还要根据谈话的对象、场合有所变通,表情和肢体反应也要恰如其分,这对于农村学生来讲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所以教师主要还是以参与为重,标准可稍微放宽,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编写对话,并与同桌之间进行角色扮演练习,重点在于鼓励学生更多地去创造、去使用,能够在具体角色之和情境之中体验到英语的价值和魅力。

(三)交流展示

第2篇

情感是人类的一种对于客观事物的基本内心变化,并随之带来相应的外部表现。人类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情感的影响,对于自己喜欢的事物人们会更加愿意对其进行学习,这也就是将情感教育引入中职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原因。在课堂中通过对学生情感的沟通与引导,有助于对英语教学效果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学习能力的影响。情感对于人类的语言学习有一定的影响,那些处于活泼互换环境内的学生,更加乐于交流与分享,因此语言学习能力也就越强;相反,若是学生的情感是消极被动的,则会影响学生正常学习能力的发挥。若是长期处于一种消极的情绪中,而不愿意与老师和其他的同学进行沟通,得不到相应的锻炼机会,则会使其语言表述能力受到影响。2.思维能力的影响。情绪的好坏往往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一定的影响,而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情绪较为积极和活跃的时候往往思维也就越活跃,学习的效率也就越高;而当情绪低落时,往往思维能力较弱,且学习的持续性也较短,导致在进行学习时无法充分发挥思维的活跃性,而降低学习效果。3.记忆能力的影响。情感对于学生的记忆能力也有一定的影响,当人处于较为开心平和的情绪中时,其大脑的记忆更加容易被调动,思维更加敏捷且精神更易集中,所记忆的东西也更加容易被人所接受,并储存于大脑中较为长久的记忆之中;而当学生处于一种焦虑的紧张情绪中时,无法专注注意力且很难快速的将所学的知识记忆下来,不良的教学情绪对于学生的记忆有负面影响。

二、中职英语教学中情感的利用

1.教学内容中情感的利用。在教学内容中通过情感的利用,能够有效保证学生对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内容是中职学生应该掌握的最为重要的知识,从教学内容中学生能够充分学习到关键性的知识,因此老师应通过情感的带动,将英语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传授给学生。首先,教师应将课文中能够带动学生情感的部分重点表现出来,通过情感的感染,带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通过引导将学生带入教学的环境中;其次,老师自身需要在对教学内容的充分理解和体会的基础上,将情感内化到自身的情感中,从而在教学过程汇总有利于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情感共鸣;最后,在进行内容的表达时,老师可以通过相关的肢体语言以及各类活动的方式,提高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保证教学内容的充分传授。2.教学环境的情感融入。课堂的教学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益处,通过情感的融入创造一种和谐向上的教学环境,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也能促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这种融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通过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能够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以朋友的方式相互沟通和交流,更加有助于构建一种和谐的环境。通过学生内部的情感交流创造出一种轻松而愉快的课堂教学环境,通过相互的情感交流和学习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相较于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而言,这种情感交流式的教学环境将创造出一种多元的、动态的和富有生命力的课堂,对于学生的自主互助式学习是很有帮助的。3.教学组织的情感利用。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合理的教学组织和相关课堂活动的利用,带动学生的情感,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教学上的各种小组活动,能够有效的带动学生的情绪,将不同性格和不同水平的学生划分在一组,有助于他们各抒己见并促进情感交流,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引感共鸣,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老师也应注重加入到学生的小组中来,通过与学生之间平等的互动,能够快速的使老师融入到学生之中,这样也更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尤其对于中职英语的教学而言,小组的互动和合作更加重要,通过相互的配合和情感交流,有助于他们开口说英语,促进英语的共同进步。

第3篇

英语学困生对学习英语普遍没有自信心,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他们在英语学习上存在某些问题,但是,他们在学习中也存在一定的优点和自己的个性。所以,在进行学困生转化工作的时候,英语老师必须根据学困生的优点和个性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在转化过程中要突出他们的优点和个性。例如,一些英语学困生的英语语法比较差,在具体应用上存在一些问题,但是他们的记忆力很好,能够快速地记忆一些英语文章和重要知识点。针对这个问题,英语老师对他们进行转化工作的时候,就要突出他们优秀的记忆力,可以让他们多记忆一些英语文章和重要知识点,也可以在英语教学课堂上开展英语文章背诵比赛,他们的记忆力比较好,所以在比赛中就会脱颖而出,会让他们产生自己在英语上比别人优秀的想法,这对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有很大的帮助,通过英语知识积累也能够让他们比较容易地面对英语考试,在写英语作文的时候他们不会自己写完整的句子,但是通过将自己背诵的相关英语文章转化成作文,也能够让他们获得较高的成绩,使他们在进步中获得自信心,从而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困生缺乏老师的关爱,容易让他们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这对于转化工作的进行极为不利,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要注意构建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教师要热爱和关心学生,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课堂教学要生动、有趣,和学生建立朋友关系,不漠视学困生的问题,对他们要更加关心,对他们的问题要认真解决,对他们的进步要及时表扬,使他们获得成就感,使他们在英语学习上更加主动和积极,这对于提高他们的英语成绩和实现学困生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严于督促,定时反馈

第4篇

1.利用比喻,使教中学生动化。为了帮助中学生有效掌握看似枯燥的英语知识,攻克英语学习难点,教师授课时可运用生动的比喻,使知识趣味化。2.利用表演,使教学可感化。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带入感情,像演员一样进入角色,再现课文中不同人物的表情、动作,塑造生动的形象,使中学生兴趣盎然地听课。同时,可以把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成员扮演课文中的角色,中学生切身体会,形象可感,能够加深记忆,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应的单词、语法知识。3.利用实物,使教学具体化。教学实践表明,实物实景因形象具体而易引起中学生的注意,并加深印象,如果中学生把所学的词汇、语法与相关实物有机结合,那么记忆会尤其牢固。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充分利用相关设备和器材,有时可以举某个同学的服饰穿戴,发生在其位中学生身上的某件事,教室里的桌椅板凳,墙上挂着的名人名言的例子,直观的实物介绍,可以使中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和客观事物相联系,使中学生轻松掌握知识。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以情感促进学习

由此可知,要使中学生学好英语这门科目,中学英语老师就要多与中学生交流,多关心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帮助中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自己的耐心、爱心、‘巨心感动中学生,赢得中学生的爱。只有这样,中学生才会由此生发英语学习兴趣和热情,端正学习态度,讲究学习方法,自然学好英语。

三、创新教学手段,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

第5篇

关键词: 中学英语教学 文化意识 缺乏原因 提升原因 提升途径

1.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所承载的内容,可以说语言与文化是唇齿相依,语言的本质差异就是文化差异。英语教学从词汇、句子到表达无不呈现着异国文化的色彩。要真正学会一门语言,必须要了解其所代表的文化。正如语言学家罗伯特・拉多(Robert Lado)所说:“我们不努力去掌握文化背景知识,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不懂得文化的一些模式和准则,就不能真正学好一种语言。”[1]正是基于这一点,《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文化意识是基础阶段英语课程总体目标的五大构件之一。其在基础英语教学五级目标描述中,要求学生“对目的语语用规范及其文化内容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并提出要“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在基础英语教学的最高阶段八级目标描述中,明确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英语,了解世界文化,培养世界意识”。因此,提升学生文化意识是实现英语教学目的的必然要求。20世纪90年代以来,语言文化研究在不同层面上都得到了广泛展开,文化教学研究开始出现从单向关注“目的与文化”学习转向关注“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的双向互动问题,我国外语界逐步形成了一个共识――外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教学,而且应该包括文化教学。然而,教师忽视文化教学、学生文化意识缺乏的现象在当前还依然普遍存在。

2.学生文化意识缺乏的原因

我国的英语教育事业自建国以来发展很快,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不可否认,其中英语教学的整体水平还不高,虽然众多学生历经了几年甚至上十年的学习历程,“哑巴英语”、“高分低能”等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而学生学习、教师教授中“费时多、收效微”等问题则一直是引人关注与探讨的热点。之所以会形成这种状况,是由于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脱节所造成的,学生文化意识缺乏。为什么会学生文化意识缺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2.1应试教育影响过甚。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只看重小孩的成绩,学校只看重学生的升学率。升学率越高,口碑越好。这就导致了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无法形成良性互动。教师在教学中一味地强调语言应试能力,而忽视了文化意识的提升,忽视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当然,也有教师试着有意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但由于整体氛围的影响,也无法深入持久地进行。此外,文化意识的培养需要实践活动来强化。对一般学校而言,既缺乏实际交流环境,又缺乏外教资源,还缺乏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试,要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谈何容易,更何况师生对此关注度不高。

2.2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不够。达芬奇曾说:“正如不情愿的进食有害于健康,不情愿的学习会损害记忆,所记东西无法保持。”[2]对于任何教学来说,其首要的任务是要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参与意识。然而,在英语教学中,多数还是以教师为教学中心,教师主导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则处于被动地位,根本无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虽然在中学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很多教师意识到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的弊端,有意识地转变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方法,也有意识地加强了文化意识的教学,但由于在教学中不能恰当地把握尺度,很多教学活动看似以学生为主,实际上体现的还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思想,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2.3中国本土文化重视不够。目前,尽管人们已经认识到了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在逐步加强文化教学。然而,纵观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在文化导向上却存在一种普遍的片面性追求,即仅仅加强了对英语国家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内容的介绍,而作为交际主体的一方――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基本上仍处于被忽视状态,因此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不够到位,无法用恰当的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导致交际失败。绝大多数中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英语的目的只是为了考试、升学,很少有为今后使用英语而学的。个别高中毕业生,英语成绩相当棒,在向外国朋友介绍自己的文化时,却什么都表达不上来,最终导致交际的失败。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中国本土文化重视不够。美国语言学家克拉姆契在《语言与文化》中认为:“在谙知母语文化、习德目的语和了解目的与文化的基础上能有效地几种语言和文化之间斡旋是综合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3]萨默瓦等在《跨文化交际》一书中也指出“了解你自己,了解你自己的文化”是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重要一环。[4]“因此在文化教学,在导入目的语文化的同时,应加强母语文化教学,尤其是加强母语文化的外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这才能带来真正成功的跨文化交际”。[5]

3.提升学生文化意识的意义

在传统中学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根本不太重视文化教学,只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如语音、词汇、短语、语法及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并且认为只要学生掌握了这些,学生就学好了英语,就可以毫无障碍地阅读和交际了,其实这种认识相当片面。事实上,很多学生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由于文化意识薄弱经常出现障碍和困难,可见在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意义。

3.1语言交际的需要。文化知识和文化适应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Hymes提出的交际能力的四个重要参数――合法性、适合性、得体性和实际操作性,其中适合性和得体性的实质就是语言使用者的社会文化能力。很难想象一个不具备某语言社团文化背景知识的人能与该社团的人顺利进行语言交际。有一次,我陪同外教参加了学生的英语角,有一高中生突然冒出一句:“How old are you?”外教回应道:“Sorry,it is a secret!”学生之所以问出这样的问题,是因为对西方文化了解欠缺,从而导致了交际失败。

3.2文化储备的需要。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学生要真正掌握一门语言,就必须储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包括母语文化和外族文化。加强文化教学,提升文化意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反过来,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又促进了学生文化知识的储备。学会只有储备了足够的文化知识,才能更好地了解语言,正确地使用语言。因此,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是学生文化储备的需要。

3.3教学发展的需要。文化作为外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为语言学习提供了真实而又丰富的语境,使语言学习与真实的人和事物联系起来,从而刺激了学习者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动机,因而有利于促进外语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在外语教学中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结合起来既满足了语言学习的需要,又促进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从而充分发挥了外语教学的潜力。《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2003)明确指出高中英语课程要重点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即恰当的交流能力,信息获取、处理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语言基础知识,还应加强文化知识的传授,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真正的语言能力。

4.提升学生文化意识的途径

文化教学对于中学英语教学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一步加强文化教学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我认为,文化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提升文化意识,使他们主动地、自觉地吸取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4.1注重讲授文化背景知识。高中英语课本的文章有的选自名著,一般都涉及到一些历史背景,如果对课文的背景不加以解释或者介绍,就直接讲授课文,学生往往会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并与我国文化意识作比较,对于讲解清楚教材的内容、学生准确把握有关内容的思想内涵都有帮助。学生只有对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有了一定了解,才能更快、更准确把握英语的语言本质和思想内涵,也才能更准确地学习和运用英语,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4.2广泛收集相关文化素材。英语教材的内容涵盖了西方社会的历史、地理、文化、民俗、风情等广泛知识。要真正把课文讲解好、讲解透,让学生融会贯通,我们除了讲授教材所体现的文化素材外,还要想办法广泛地收集与之相关的文化素材。我们可以选用一些难易适中、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让学生学会地道生动的语言。另外,我们还可以收集一些涉及西方风俗习惯的文化才料。如:在中国,谦虚是一种美德,所以当有人称赞时,人们总难免要谦虚一番。如果有人赞美说:“你英语说得很流利!”我们则马上会说:“哪里,我的英语讲得不好。”而在西方,如果我们对外国朋友说:“Your Chinese is quite fluent.”外国朋友会高兴地说:“Thank you!”

4.3努力创造西方文化环境。中国学生之所以犯跨文化交际方面的错误,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未能注意到本国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差异,总是无意识地以自己的思维套用目的语。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自己置身于西方文化环境之中,按照西方的文化习惯于外国人进行交往。在课堂上,教师要认真设计各种形式的语言情境,让学生自觉地融入其中,感受西方文化,适应西方文化,用西方人的方式进行交流。同时,教师要尽量运用图片、录像、录音和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电教手段,创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西方文化氛围,使学生能够心领神会。

5.结语

语言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一切文化活动都离不开语言的作用,语言是文化总体中最核心的部分。语言的这种文化性质决定了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教学,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是不可分离的教学活动。[6]尽管目前应试教育的影响还依然存在,教师重语言教学、轻文化教学的局面将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存在着,但是人们对于文化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已越来越清醒,这将会引导人们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文化教学观。笔者认为,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在讲好语言知识的同时,必须注重文化背景知识和相关文化素材的讲授,必须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掌握一定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增进对英语国家的了解,达到耳濡目染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福祥,吴汉樱.文化与语言[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333.

[2]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25.

[3]克拉姆契.语言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81.

[4]萨默瓦.跨文化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253.

第6篇

关键词:情境模拟;互动参与;竞争激励

英语始终是职业学校教学中困难较大的一门学科。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对该学科不感兴趣。然而事实上,在全国范围内英语培训却是热火朝天的。为什么在职业学校中英语教学就没有市场呢?从社会上一些英语培训机构的教学中可以窥豹一斑,那就是他们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先进的,是生动的,是吸引学生的。这就要求同样身为教师的中职教师们也应该在教法上做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根本目的,让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和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乐学、爱学。

学生不是不爱学,如果方法得当,教法科学,完全可以让学生学进去并爱上这门学科。作为一名教师应以教会学生为宗旨,这也是身为一名教师教学的根本任务。而要想教会学生,首要的则是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就需要教师在教法上进行探索和研究,寻求一些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近年来,我国进行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新的理念、新的教法、新的教材也不断涌现。由戴宗显、王立善主编,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英语》(1—4册)(以下简称《英语》)就是一套科学合理的、适应职业学校各个专业学生学习的优秀教材。但光有好的教材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先进的教法与之配套。为此,在日常教学中就要重视这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在教法改革上要苦心钻研、大胆尝试。笔者在研究了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并分析了教材特点之后,尝试运用了情境模拟教学法、互动参与教学法和竞争激励教学法,收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现就这几种教学方法的含义、特点及实施等问题总结如下,以供交流和研究。

情境模拟教学法

(一)情境模拟教学法的含义

情境模拟教学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在一种近似于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这里所说的情境模拟法与传统英语教学中的情境法是有一定区别的。传统英语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确切地说应该是情景教学,是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的英语情景中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所强调的是语言环境。

而情境模拟教学法是以职业学校的教学实际为基础,以职业教育学的基本教学方法为理论依据,将两者相结合而成的。这其中更强调的是模拟,是情景的模拟。如模拟企业招聘、商店购物、客房预定、餐厅进餐等真实的场景,故而称其为情境模拟教学法。当然,除了情境的模拟以外,模拟还可以是人物的模拟,如模拟服务员、会计、售货员、招聘人员等。这种教学的宗旨是让学生在模拟的真实工作环境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英语,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学习英语知识。这就是情境模拟教学法。

(二)情境模拟教学法的特点与实施

职业学校的学生经过在校学习之后大部分都要走向社会就业。而教学就应该针对这一特点展开,这样能使学生对你所教的科目产生兴趣。因为这样他们会觉得所学的知识并不是空洞无用的,而是与他们的专业和今后的工作息息相关的。情境模拟教学法的意义就在于:可使学生提早体会“岗位”,了解知识应用,了解职业需求,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和增强信心。

在实施情境模拟教学法时,教师主要起“导演”作用,一个或多个学生作“演员”,扮演特定角色,其他学生作听众或观众。因此,这种教学法具有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教学“实践性”、环境“模仿性”和条件“真实性”等主要特点。比如在讲《英语》(提高版)第三册中的Unit3“Shopping”和Unit4“CareerPlanning”两个单元时,笔者就采取了这一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模拟了商店购物和企业招聘的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和购物者、企业管理者和应聘者等角色,分组进行表演,然后逐组给予评价。学生在分角色的表演中学习,热情颇高。因为是分组进行,合作表演,所以他们都认真准备,积极表现。从而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良好的预期效果。

互动参与教学法

(一)互动参与教学法的含义

互动参与教学法是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彼此作用,教师与学生相互激励,以形成教师适时启发、学生主动学习,在学生积极参与下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互动参与教学法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传授知识为目标,一“灌”到底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对学生“四忽视”的现象,即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培养;忽视学生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忽视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因为就教学过程而言,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体现在引导学生“爱学、学会、会学”上。但知识、技能的接受与掌握则取决于学,所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是教的出发点和归宿。

近年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新理念是: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基于此,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而互动参与教学法正是在此理论基础之上创设的,将教学活动真正还原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

(二)互动参与教学法的要素与实施

互动参与教学法的基本要素是:尊重主体、激励导学、开发潜能、启迪创造。在这种教学法中,关键的是强调“参与”,即让学生“动”起来。学习中,学生是主体。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该让他们充分地“动”起来,即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等。因为只有在“动”中,学生的思维、操作、语言、观察等能力才能得以充分提高。

互动参与中的“参与”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在教。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比如《英语》(提高版)第四册中的Unit1“NewsReport”这一单元,课文内容涉及美国的“9·11”恐怖袭击事件。笔者在讲授本单元时,就充分利用互动参与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课下提前查找有关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的英文资料。然后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讲述自己搜集的材料,教师对每个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这样学生就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学生对自己上课非常感兴趣,都积极准备,力争讲得生动具体,特别是有些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还利用本专业的优势,在网上搜集材料。此外,在讲这套教材的第三册中的Unit7“PopularMusicAndPopStars”和第四册中的Unit2“Recycling”等单元时,也都采用了这种教学方法,均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竞争激励教学法

(一)竞争激励教学法的含义

所谓竞争激励教学法就是指在日常教学中通过竞赛等激励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教学方法。激励教育本来是多用于德育教育中的一种教育手段,其核心是运用有效的手段,通过语言、行为、动作等调动学生的学习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健康成长。而竞争激励教学法借鉴了德育教育中的这一教育手段的内涵和实质,结合职业学校教学的特点,以竞赛为主要媒介,来完成我们的教学目标,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就其类型而言,激励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目标激励、活动激励、榜样激励、物质激励、成就激励和环境激励等。而在竞争激励教学法中,主要采用的是成就激励的方式。学生在成就激励之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更好地学习课堂知识。这便是竞争激励教学法。

(二)竞争激励教学法的意义与实施

竞争激励教学法的核心是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意义就在于,通过这一简单的形式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一教学方法将课堂学习活动和竞赛形式相结合,从而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创造了条件。学生从对竞赛所带来的成就感而产生的兴奋点和兴趣点入手,将这种兴奋与兴趣迁移到对知识的学习之上,从而产生了更大的学习热情。学生对比赛感兴趣,对最后的成绩津津乐道,因此就需要更好地学习知识,而他们在参加比赛的同时就不知不觉地把知识学习了。这便是竞争激励教学法的意义。

在实施竞争激励教学法时,应该注意比赛形式的设置。因为授课内容和班级人数是个变量,所以在遇到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班级时,竞赛形式应作相应的调整,以便达到预期的效果。竞争激励教学法是一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在讲授《英语》教材的过程中,凡遇到某些相对枯燥的教学内容时,特别是在无法实施上述情境模拟和互动参与两种教学方法时,多采用的就是这种竞争激励教学法。对这一教学法学生一直是乐此不疲的。此外,教师还应当注意到,有些学生可能一开始不太适应这种在比赛中学习的形式,表现为不能积极参与到比赛当中来。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调整比赛形式,力争让班上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比赛和学习当中,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总之,以上三种教学方法是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基础上,结合了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配合新的教材,利用新的理念而创设出来的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有效地激发其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通过对这些方法的研究和实施,学生在基础较差的情况下能逐渐做到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外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笔者所教的学生在历年春季高考中英语成绩均超过市平均分。这些成绩的取得,与这些新教法的实施是有一定关系的。

参考文献:

[1]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第7篇

[摘要:小学英语教学质疑多问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

古人云摘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巧设疑问,最易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定向——探究反射。而学生的质疑多问,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记忆力,想象力以及创新能力。

那么如何鼓励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上质疑多问?作为教师做到以下几点很重要摘要:

首先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营造活泼、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从自我压抑,教师的压抑和同学的压抑中解放出来。在和谐的人际互动中,让学生受到激励启发,引起思想共振,产生一系列新的设想,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始终用“爱生”这块磁铁紧紧吸引学生。在课堂上,尽量创设一种集温情、友情、亲情于一体的课堂气氛。微笑的面容、和善的目光、亲切生动的语气、形象活泼的手势,使学生如浴春风,不知不觉亲近老师。学生处在无拘无束、心情愉快、精神振奋的状态之中,才能闪烁聪明的火花。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树立起学生学好英语的心理优势,而这种心理优势则是学好英语的第一步。有了这种心理优势,孩子的认知动机、求知欲望才能得到激发,从而为鼓励他们大胆开口创造一种情感氛围。

其次是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师喜欢的是那些天赋好、学习优、升学有望的尖子生。但那种只会死读书,只知老老实实听话的学生是难以挑起时代赋予的重担。作为教师,不能因为怕“乱”了课堂,而限制学生的行为、语言。尽量做到能听的让他们听,能看的让他们看,能摸的让他们摸,能尝的让他们尝。在发挥他们多种感觉器官的同时,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二是要转变“一日所学,终生受用”的观点。有些教师不随潮流,不思进取,几年来甚至几十年来,不思充实自己,不思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因为怕被学生问倒,而采用满堂灌的方式教学。教师要克服这种得过且过的怠慢思想,把学生的好问作为自己不断进取的推动力,激励自己不断探索。非凡是小学教师要不断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让他们由对英语的好奇到喜欢,由喜欢到努力,由努力到成功,由成功到快乐,从而形成良好的循环体系,而这一体系的形成,则要靠教师不断引导。

再是要拓宽英语教学空间。对于英语学科来说,要想让学生能质疑多问,还应使学生善听会说,善读会写,善思会做。要坚持课内外结合,即“课内打基础,课外增才干”的教学组织方式。否则让学生质疑多问则是一句空话。

在英语教学中,为了鼓励学生质疑多问,我的具体做法是摘要:

一、激发学生愿问

中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无论在课堂上、生活中都表现在好学好问。作为教师应因势利导,鼓励孩子们发表不同的见解,肯定胆大妄为地发问。假如教师要训斥,孩子们的聪明火花便会被扑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质疑动机,培养喜好,使他们在自觉的心理投入中享受质疑、问难的愉快。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文的情趣因素,设计新奇的传媒方式并辅之以适当的背景材料使其和学生的感知联系起来,教师要有意制造学习“悬念”,诱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使他们所有心理活动都有质疑问难。

如教学—Howoldareyou?—I’m……时,我先教学生1—10的读法。在练熟1—10的读法,后我捧出一个生日蛋糕,说今天是某同学的生日。要插蜡烛了,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该插几枝蜡烛,那英语中问年龄该怎么说?这时教师引出—Howoldareyou?—I’m……。就如同在学生口渴时送上一杯水,学生当然是“欣然接受”。在操练时,有学生问—Howoldareyou?我说It’sasecret。学生就犯疑了,为什么我们说出了自己的年龄,而老师则说这是个秘密呢。由此引出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让学生接受英美文化的熏陶。这就形成了使学生由好奇到疑问,由疑问到不惑的过程。使他们在自觉的心理投入中享受质疑问难的愉快,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把握知识。

二、指导学生善问

学生开始质疑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广开思路,不受任何思想框框的限制,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充分发问。使学生的新问题并不仅仅停留在字、词、句上,帮助学生形成有一定质量、有创造性的新问题,这样可以避免学生新问题杂而乱的现象,使学生懂得什么是有效提问,什么是无效提问;什么是肤浅的新问题,什么是深刻的新问题。指导学生真正学会提问,把学生提问的着力点引向课文内容和表达技巧方面,引向“小而精”阶段。如练习EverdayEnglish时,把Howareyou?Howoldareyou?HowmangEnglishbooksdoyouhave?把学生引向how,howold及howmany。

学生敢问、善问后,要把学生从探究反射引向深入思索。学生在质疑多问的同时,还同时在寻求解决之道。因为学生疑是为了不疑,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及创新能力。

(一)在答疑过程中启发学生思索。孟子说摘要:“引而不发跃如也。”此话的意思是说善于教人射箭的人,总是引满弓;不射出去,却作出跃跃欲动的姿势。目的是教人得射箭要领,而不是代替别人去射箭。教师在答疑的过程中也要善于引而不发,即要启发学生思索,引导学生思维,拨正学生思路,不代替学生思索,不给学生现成的答案,让学生自己化疑解难。这样学生的思路得以扩展,而且印象深刻。辟如说,有学生在上了Book1Unit3ALet’stalk及10种颜色后,说原来Black(布莱克)和black(黑色的),White(瓦特)和white(白色的),Green(格林)和green(绿色的),是相同的词,差别只在于大小写。原来他们觉得很难读的姓一经点破,就变得很轻易了。而事实上,这种集思广益、展开讨论、激活思维、形成共识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有效记忆的过程。

(二)质疑多问,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摘要:“想象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想象力是科学探究中的实在因素。”小学英语教学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努力挖掘他们的创造潜力,努力提高他们的自创能力。而让学生质疑多问则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如在教学身体各部位的名称时,有学生提出ear和eye,head和hand常混淆。很快有学生帮忙解决了难题。一学生说摘要:“老师,ear和语文中耳(er)的拼音只差一个字母,而eye则更轻易记了,两个e就象两只眼睛,而y则象中间长长的鼻子。”另一学生说“head中间是ea(自爱),爱自己只要脑子想想好了,而hand则是an(爱你)。爱你当然要用手送出礼物,别人才知道你是爱他的。”新问题迎刃而解。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不由我不说“Wonderful”。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教师挖掘教材,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借题发挥,大胆想象,不断创新。

第8篇

关键词:学困生有效的学习策略

一、学困生形成分析

众所周知,英语学困生的形成与家庭、社会、群体、以及个人等因素有关,而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生源比较复杂,多数家长对学生学习重视不够,而新课程的起点对于他们又高了一点,他们尚未从小学手把手教的机械识记,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中解脱出来,也无法适应初中英语的学习,最终严重影响了知识摄入的数量与质量,逐步形成了学困生学业发展相滞后的状况。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并不是不聪明,而是他们学习的自主性较差,缺乏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善于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不懂得如何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推广和引伸等科学的学习方法。也不会反思调控自己的英语认知过程与方法。因此完成英语学习任务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对这样的学困生在弥补知识缺陷的过程中,应以英语学习和问题解决为载体,让学生认识英语思维活动的特点,尽可能让他们掌握较多的基本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培养善于灵活应用各种方法的能力。

基于对英语学困生以上方面的认识,我认为,英语教师仅仅掌握零碎的教学技能是难以从整体上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的,必须将具体的方法、技巧上升为策略,也就是说,要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效果,我们不仅要研究怎样教,更应该研究学生怎样学;我们不仅要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更应做学习策略的培训者,也要从学困生的角度出发,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策略。这才是提高学困生英语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培养学困生学习策略的理论依据

我国新《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从而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教学已经开始重视学习策略在中学生英语学习乃至整体能力培养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然而,通过对学生使用学习策略的情况调查我发现,班上的很多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在各种策略的使用上普遍较差,那么如何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培养英语学困生的英语学习策略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

1、沟通从心开始。《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要“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因此,老师要增加对学困生的情感投资,缩短与学困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从喜欢英语教师到喜欢英语,其次,要培养学困生的学习情感,如果学生有了对英语的积极情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的学习中去。例如,我教过的一位女孩子,本来学习成绩就不太好,而且还有些“口吃”,故不论上课还是下课都不愿意多讲话。通过我多次与她谈心,让她克服心理障碍,让她懂得学习英语必须要多读,多讲,总之多开口。课堂上我又有意让她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开口多了,自然她也没有恐惧心理,英语成绩也就有了很大提高。

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调控尤其重要,只有师生(特别是与学困生)之间的情感产生共鸣,才能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2、自信从赏识开始。《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然而,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往往比较关心学优生而忽略了学困生。不少学困生随着学习困难的逐渐加重,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也渐渐失去了课堂上的表现机会与舞台。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就特别重视这些学困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多给他们提供展示他们自身特长的平台。正如又一位学者曾说过“人人都要表现自己,而且每一个人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尤其每一个人都想以一定的方式表现自己……”。在日常教学中,我对“学困生”的心理转化始终以:“你行,我也行”为支点,以积极的态度,赏识的眼光看待他们。学困生的“闪光点”是多方面的,也是微弱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细心捕捉,一经发现,就应该及时伸出大拇指说:“Welldone!”例如在教广州版Book4lesson13前,我发现本班有一个英语学困生是“寓言故事迷”,同学们称他为“寓言故事词典”。他以前阅读过大量寓言故事,只要有同学提到的寓言故事,没有他不会的。在上课前我曾暗示过上课时要他讲一些寓言故事,开始他还在犹豫,我鼓励他“英汉一起讲”必要时还可以请一位英语好的同学给你当翻译。一听到这一句话,他高兴极了,结果平时上课沉默无言的他这一节课表现的十分活跃,在课堂上我及时赞赏他:“Verygood!”!Ithinkyoucan,youcan!”经过这次以后这位同学英语课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增强。正如教育家陈鹤琴说的:“多一次表扬,多一次鼓励,多一次进步。”因此要在课堂上为每个学生,尤其为学困生提供了成功的多元化衡量尺度和个性化表现机会,让他们通过表现来展示自己,发现自己,完善自己,让他们始终保持一个信念:Youcan,Ican!3、进步从合作开始。《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它不但能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更重要的是,英语课堂的合作教学,有助于学困生获得更多的学习策略。一方面,教师可以帮助每个学生找到并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另一方面,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也会让学困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方法、技巧等。再者,课堂合作上,各小组要顺利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也必须学会一些基本的学习策略,因此在班上我开展了“一帮一”活动,给每一个学困生安排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同桌,指导他们制定目标、计划、改进学习方法,在平时的学习中,协助英语教师去帮助、辅导、检查、督促学困生的学习。在平时的月测、期中、期末考试后,对成绩突出,或有进步的小组,给于小小的物质奖励,这样让他们在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气氛中,加强合作,互帮互学,优等生和学困生的成绩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4、成功从评价开始。《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我在教学中发现,通过对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兴趣、态度、参与活动的程度进行评价,不但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享受成功的快乐,对于学困生学习策略的培养还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因此,从学期一开始,我针对不同类型的英语学困生,在课堂教学中,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设为A、B、C三个等级,以此量化学困生注重平时表现,突出学生的个性特点,让每个学困生都展现出自己闪光的一面。比如,我在讲广州版Book4,Lesson13时,上课听课情况;如有些学困生能认真听老师讲课,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做好笔记,我就给他们打个“A”。课堂回答问题情况;只要他们能在书上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Whydidtheturtlecomefromtheocean?Whatdidtheturtleseeinthewell?必要时用一些汉语,我就给他们打个“A”或“B”。小组参与配合情况;只要能和小组成员一起查阅资料,课堂上又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如,Whereisthefrog?Isithappyinthewell?他们也会得到“A”。在完成课堂练习方面,只要他们能正确填空如,I’msohappy!I’msobig!并且能正确用“too…to”造句,也会得到“A”;会读课文,并能根据提示词,把课文复述下来,得“A”,能掌握“so”“too…to,not…enoughto”用法得“B”,只能勉强读下课文的得“C”等等。按照这种规则进行了一学期,这些学困生掌握了老师的做法,以后他们在每节课后,都可以做出自我评价。如:

1、我在本节课中学到了:

2、对自己在本节课中的表现感到:

A.满意的地方是

B.不满意的地方是:

3、对自己在本节课中小组中的表现感到:

A.满意的地方是

B.不满意的地方是:

4、我对我们组的评价是

5、对本节课老师的建议是:

6、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形式的评价: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习策略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努力通过对学困生学习策略的培养,与学生确定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并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进行具体的学习策略指导与运用,让学生充分了解、领会、操练学习策略,使他们能够懂得外语学习策略在外语学习中的意义与作用,并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学习策略改进自己的外语学习。同时教师和学生必须认识到学习策略的培养和使用必须要贯穿于英语学习的整个过程,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学习策略的培养,学生要有意识地尝试和使用学习策略。总而言之,就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帮助学生有效地提高外语水平,同时为推动新课程改革提供积极的思考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第9篇

[论文摘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各种灵活生动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紧紧围绕“职业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尽量挖掘英语教学中的素质要素,注意培养学生综合自主学习的能力。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科技时代,信息时代,也是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而对新时代的挑战,外语教学必须全面适应这一发展的需要,适应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的需要,在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高科技时代要求更多高素质人才,所以外语教学的重要任务就应该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具备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在外语教学中应从改变教育观念着手,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大胆改革创新,以达到对学生高水平教学的目的。下面就是我对英语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一、英语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英语教学中要求学生会读、写、说,这是最基本的也是必须具备的能力,但是只保留在这个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语言是用来交流思想、交流文化、互通经济的重要工具,这是它工具性的一面。语言还具有人文性,它是人们思想、感情、意愿的表现形式,所以英语教学中必须注重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

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语言思考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情感意识中的思维能力,要使学生习惯于用英语语言去思考一切问题,这就需要在英语教学中,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用英语语言的逻辑方法去考虑问题,让学生摆脱母语中的那些固有的东西的束缚,切忌遇到事情先用汉语考虑成熟再翻译成英语,要注重启动英语语言机制,熟练掌握英语的语序及其特征,首先达到熟练应用,再进一步达到深入思考的程度。二是培养学生较高的人文素质,提高综合能力。要让学生懂得学习英语语言不仅作为一种交际工具,而更重要的是为了认识和了解西方世界,了解古老的英国的风土民情,了解发达美国的特征,使中国能更好的容入地球村。

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必须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因为,运用逻辑形式来进行的思维活动,其特点之一就是概括性,就是从具体的客观事物中抽象出本质的特征和联系。因此,加强英语训练的逻辑性,注意把英语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多种联系,从性质、类型、因果等方面的关系对练习形式和内容进行组织、概括,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形成以英语为外壳的思维定势。

二、英语教学中应注意学生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界的一个重要实践课题,与应式教育不同,它是以最大程度促进学生的提高与发展为目标,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注重开发个人的智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的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在英语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必须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这是“教书育人”的教育原则。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把素质教育和能力的培养融进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高品位的人,也为学生走进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进行素质教育,首先要求高素质的教师,因此,作为英语教师必须很好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外语教师。

三、英语教学中应加强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表达符号,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是当今英语教学中值得重视的问题。在英语教学中,对语言的形式和结构等内在关系可以说已经相当重视,是教学的主要内容。但是,对于使用该语言是否得体,学生对语言的含义是否真正理解等问题。但是,对于使用该语言是否得体,学生对语言的含义是否真正理解等问题,在教学中涉及得甚少,这对学生真正学会英语是一个不小的障碍。笔者认为,在注重语言结构对比的同时,也应该注重东西方文化的对比,避免学生因东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引起的学习上的困难。正像西方人不懂得中国人为什么要磕头,为什么要缠足一样,中国人对西方人的感情及言谈举止、风土人情等文化现象也不理解,因此,在学习英语时不仅仅在句子结构和语序上不习惯,而且对整个西方文化都是陌生的,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学生学起英语来就只能是呆板地、生硬地、机械地掌握一些语法结构,然后再对照汉语一句死板地翻译过来。这就难免出现词不达意或所表达的意思不够完整,甚至出大错、闹笑话。你想用英语来解释或说明问题,就必须理解他们国家的文化习俗,他们的行为方式,用他们的思维方式来处理交际中的一切问题。不然你说的那就不是真正英语,而是汉语式的英语。因此要学好英语就必须了解与英语有密切关系的文化。也就是说,在学习英语时掌握该语言知识,只能保证造出正确的英语句子。而了解有关该语言的文化知识,则可以保证使用英语更加得体。文化是语言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分析词汇的文化内涵和英语话语的不同特征,扫清其文化障碍,以达到理解英语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英语教学是学生吸取西方民族文化、国情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但是,这不能简单地把跨国文化教学等同于对英美语言材料中文化的解释,因为这种解释的重点侧重于理解和掌握所学语言上,而忽视了那些构成语言理解障碍的文化问题,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人才。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外族文化的能力。或跨文化的能力的形成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文化知识传授的学习的过程,或者只学习表面看到的部分,作为英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调整心理层次,树立对待民族文化的正确态度和信念,并不断探索西方民族的文化内涵。因此存在于某个民族有的风俗习惯和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不同的心理素质的文化,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文化现象,往往隐含在语言之中。因此,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是分不开的。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应是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学英语就是要让学生在语言学习的同时,学会等值理解并熟悉一种新的民族文化,学得该语言蕴藏的精神财富,进而克服由于文化产生的交际障碍,培养出跨文化交际的人才,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实践证明:运用这样的思路进行英语教学,不仅在听说方面的能力大大增强了,同时也促进了读写能力的发展,使学生从以前被动的听讲者变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他们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与强化,从而增强了其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了学习能力,增加了创造意识也就培养了创造能力。培养学生英语能力的方法很多。不管通过何种途径,教师一定做到精讲多练,挖掘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坚持培养学生综合英语能力,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参考文献:

[1]《解读教育热点》,中国人事出版社.

第10篇

一、问题的提出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英语教学质量一直处于低谷状态。问题集中表现在:

1.学生语音语调知识掌握不好,拼读能力差、口头表达能力差;

2.学生词汇量窄小,单词拼写能力差;

3.学生语法概念淡薄,英语表达能力差;

4.学生的英语社会文化背景知识贫乏,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差;

5.学生对英语学科存在着畏难情绪,缺乏信心,丧失了兴趣。

二、问题的分析

为何会有上述问题的存在呢?作为英语教师,我进行了认真的个案调查和整体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问题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认为英语无所谓,反正我不出国,毕业后也几乎没机会用上它;

2.虽知英语重要,但不会读、听不懂,词汇难背,句型难记,失去了兴趣和信心;

3.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对所学的内容形成不了系统;

针对上述原因,我进行了仔细分析:到底是学生的能力不够呢,还是教师在施教的过程中,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并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呢?答案显然是后者:任何一个发育正常的学生,其生理条件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说,他的大脑神经系统正常、思维活动能力正常、四肢的发育正常,这些条件本足以使他们学好英语,根本没有理由存在这样的现象:初三年级的学生,连英语中的26个字母都写不出来,甚至把“brother”也写成“borther”!然而,这样的现象的的确确地存在着!

三、问题的解决

问题出现了,就要想办法去解决它。

1.明确目的,是解决问题的首要条件

学习英语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是为了出国?这显然对绝大部分学生来说是不可能的。但是,在信息时代和市场高度开放的今天,谁能说英语与自己无关呢?我曾拿了一个巧克力包装盒和一张药品说明书给我班的学生,请他们翻译上面的“英文”。结果,只有几个学生弄清了巧克力包装盒上的并不是英文,而是汉语拼音!而药品说明书却没一个学生能翻译出来!

我问学生,如果你是一个零售商,如果你对英语一窍不通,那么,一批国产的巧克力,就会被批发商瞎吹为进口货而卖给你,价格上的差异就不必去说了;另一方面,很多外国药品进入我国市场,有的人又特别爱用进口药,如果你连最简单的服用方法盒服用剂量都弄不明白的话,病只会越治越严重!

由此入手,我教育学生,学习英语不仅是我国教学大纲的要求,更重要的是社会的要求,时代的要求。英语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要求,就必须学好英语。

2.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我们知道,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和内在力量,是青少年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兴趣能使个体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起来,处于最佳状态,顺利地接受各种信息;兴趣的衰减或丧失,将使英语教学事倍功半。而信心的丧失,则意味着心理的死亡!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1)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突破口

由于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记单词时,是逐个字母地朗读、记忆,把一个有机的整体拆得七零八散,不按读音规则记,没把词、句、文有机地结合起来,结果是今天记的单词,明天就忘得一干二净。没有成就感,自然就对英语失去了兴趣。

我在教学中,选择单词的拼读为突破口:单词不会读,就难以听得懂,听不懂也就造成讲不出的恶果。我按照读音规则,先从单音节单词的拼读入手,再到双音节、多音节的拼读。如:read、lead、leader、reform、agricultural,这些单词多数是课本中没出现的,但是,学生却通过自己的努力,读出了他们本不会的单词,获得了一份成功的喜悦,兴趣被激发出来了!我再趁热打铁,把《新英汉词典》中最长的一个单词写出来让学生试读:pneumonoultramicroscopicsilicovolcanoconiosis。一开始学生傻眼了:这么长,怎么读呀?!我再把该单词分为八个音节,学生试了几遍就读得基本正确了,当他们听到老师说,“Yes,you’reright!”时,几乎是欢呼雀跃起来了!!他们知道了:并不是自己笨,而是以前没掌握好的方法。只要掌握了好的方法,加上自身的努力,就一定能战胜困难!

(2)增强信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延伸

在以后的新授中,我读坚持让学生先拼读生词,收效良好。我还分别借鉴了张思中的集中识词法、包天仁的“四位一体”教学法、活动教学法、联想法、归类法等方法,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分块设靶,高频操练,各个击破,不断使其获得成就,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增强,学习兴趣就在这些操练中被不断地激发出来了。

3.指点学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我在教学中还注意到:有的学生虽然很勤奋,但是学习效果却不尽人意。原因何在?经过调查发现,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指点学法,成了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我们常常会要求学生在课前要作好预习、在课后要及时复习。但是,预习什么,复习什么,怎样复习才是最有效的?学生往往知之甚少,认为预习就是看看书,走马观花;复习就是做做题,完成了事。我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他们指点不同的学习方法,如三分钟闭目回想法、自问自答法、联想法、对比法、系统法、规律法、即景法等等。只有学生掌握了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他们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单词的读音中,“oo”的发音是一个难点:什么时候发长音?什么时候发短音?学生把单个的单词背来背去,还是背了又记、记了又背。在初三复习时,我教给学生一个“排它法”:非长即短。再把所有发短元音的单词全部集中,用一首打油诗把它们串联起来:

拿(took)好(good)你的book

单脚(foot)stood

看(look)!用羊毛(wool)烹饪(cook)毋须wood

Understood?!

学生觉得这很有趣,很容易就记住了,在做含有“oo”的单词辨音题时,轻而易举就解决了问题。同时,我还鼓励他们大胆去创新。他们不仅归纳总结了ou发/L/的单词,而且还从不规则动词变化当中找出了“规则”。

4.勤学多练,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

学习英语同学习其他学科知识一样,只有通过勤学和多练,才能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勤学,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要勤学教材,努力使自己达到教学要求;二是要多问自己不懂的东西,多看一些课外书籍,了解有关的文化背景、社会习俗,了解中英文之间的差异。后者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正确使用英文。

如在中国,如果你对一位女孩或小姐说,“Youaresobeautiful!”,她很可能就会说你是“耍流氓”;而在西方社会,她却会很开心地对你说,“Thankyou.”。又如,面对他人给予你的帮助,我们的学生多数会把中文硬搬过去:“Youaretoogood.”,而不知西方社会的正确表达法是:“It’s/That’sverykindofyou.”。这些都是文化差异,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或者是选用适当的文章,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体验,去归纳总结。

第11篇

学习的积极性可以促使学生感知清晰、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印象深刻、记忆牢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较多中职学生正是由于缺乏英语学习积极性,而不能使自己的语言潜能得以充分发挥。

中职学生的基础英语教育,与初中阶段的英语教育在内容上有一定的重复性,相似的教学内容挫伤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滋生了部分学生的自满情绪,影响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吸收和掌握。对于处于青春期的中职学生来说,枯燥的学习内容,一成不变的授课方式,最为他们所反感。思想上的不成熟,心理上的叛逆,消减了说教式教育方式的影响力。这就迫使我们中职英语教师不得不探寻行之有效的方式,提高中职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们能够学有所获。经过对教学实践活动的思考,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调动中职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

首先,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个人魅力。从教学实践的角度看,一个优秀的、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师,必定是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文明的示范者,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为人师表”。为了提高教师的个人魅力,我们可以:

一、充实专业知识,扩展知识层面

教师的首要职责是教授知识,因此知识是吸引学生的根本。对所授课程了如指掌,对所授内容旁征博引,对古今中外融会贯通,具有此种知识涵养的教师,在课堂上,必定能够将知识像涓涓溪流一样汇入学生的心田。而要具备此种涵养,首先要精通本专业的知识,与时俱进的拓展、创新专业知识,其次要大量的涉足不同知识层面的知识,或是不同学科的知识。博学的知识就等于丰富的课堂,丰富的课堂内容是吸引学生的关键。例如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我们就可能遇到涉及文化、历史、地理、人物等方面的知识,若是教师能对这些内容做大量的扩展,必定能够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

二、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师对学生的人格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应该怀有宽容之心,应该懂得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尽量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能够畅所欲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给与学生充分的自信心;教师应该充满爱心,处事公正无私,将爱心传递给每位学生,让他们懂得爱以及懂得如何去关爱他人;教师应该有责任感,有职责感,通过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事业心,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教师应该会笑,笑对学生、朋友,笑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高尚的人格,能够赢得学生的爱戴,学生的爱戴才能获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应练就独特的语言风格

要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的语言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说话不仅是语言技巧,更应该是一门语言的艺术。如有的教师风趣幽默,谈笑风生;有的教师沉稳老练,语言精练;有的教师激情满怀,富有感召力……等等。例如著名作家、翻译家胡愈之先生,到大学讲课,开场白就说:“我姓胡,虽然写过一些书,但都是胡写;出版过不少书,那是胡出;至于翻译的外国书,更是胡翻。”在看是轻松的玩笑话中,介绍了自己的成就和职业,十分巧妙而贴切。这样的教师必定会向磁石一样牢牢的把学生吸引住,学生上此种老师的课,才是在求知过程中真正的享受知识,感受快乐,才会不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其次,教师可以采取多样化的课前“热身”活动。中职学生心理年龄较小,思想比较单纯,性格比较开朗、活泼,喜欢表现自己,这非常有利于教师开展互动的活动。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采取多样化的“热身”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1)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丰富教学内容,直接、快速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内容变得更为生动、形象和具体。例如:当讲授主题为“eatingout”课文时,可以采用图片“热身”的方式。搜集一些学生喜欢吃的小吃、饭菜的图片,附上英文,中职学生会对与自己生活联系紧密地授课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积极自觉地学习新单词,既导入了新课,又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图片教学是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内容之一,还可以通过播放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英文短篇,或者是音乐的形式,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导入新课,有利于减轻学生的紧张与厌学情绪,促使主要教学内容的顺利开展。

(2)采取讲故事的方式导入新课。故事是学生所处的年龄段非常感兴趣的事物,我们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有益的形式。选择的故事内容要有一定的深度和教育意义,要结合中职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教学的实际情况。讲故事时应涉及到英语知识,例如将故事中很重要的、实用性很强的表达,用英文翻译出来,教给学生;把故事中涉及到的一些英文常见词组,以讲解或是复习的方式书写出来,加深学生的映像,增加学生的学习机会;而当选择英文故事时,故事的难度要适中,故事中的英文单词应该是学生熟悉和已经掌握了的,在学生听得懂的前提下才能达到吸引学生,练习听力,学习英语的目的。

(3)采用情景对话的形式进行课前热身活动。情景对话练习是与课文内容联系最为紧密地课前“热身”方式,当课文主题学生们很熟悉时,可以给学生们提供展示他们英语口语的机会,同时采取各种激励措施,鼓励学生勇于展示自己的这种能力。对于表现欲很强的中职学生来说,通过此方式,可以让学生尝试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英语知识的欠缺,促使学生加强自学。教师也可以通过此方式,了解学生知识的薄弱环节,在课堂上进行重点教学。达到“教”“学”“用”一体化的教学目标。

(4)可以采取丰富授课内容的方式。授课内容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是教学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应该以课本内容为纲,不拘泥于书本,开阔眼界,以学生能够学到知识为目标,适当增加学生们乐于接受的英文内容,在讲授方式上和讲授内容上进行合理创新。

首先,问题式讲授法。问题式的讲授法,是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考验学生的自我分析,语言组织能力,由传统的老师动脑转变为学生动脑,老师主要发挥诱导的作用,以及重难点讲解的作用。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性的转变,使学生自己有一种学习的成就感,树立学习的信心。同时可以让教师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利于重点培养喜爱英语的学生,促使教师有针对性的重点教学,以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学到了应有的知识。

其次,教师与学生互换角色讲授法。教师都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走上教师岗位的我们对这样的角色转变有很深的感受,处在学生的角色,学习是被动的,而处在教师的角色,学习是主动的,成为教师后,学习的内容比当学生时学习的内容要深入、细致的多。那么我们老师可以利用此角色转变带来的学习益处,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满足学生对教师这个行业的好奇心。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组织备课,面对同学讲授课文,接受同学们的提问。这种方式不仅充分发挥授课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还极大地调动听课学生积极性,接受知识的效率也会倍增。同时,学生也可以感受下做教师的不易,引起他们自己的反思,促使学生更好的尊重老师的劳动果实。

第12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 问题意识 发展空间 教学过程

长期以来,教学中存在教师讲得多,对问题讨论得少,教师提问得多,学生问得少,甚至学生提不出问题的现象,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要改变当前这种状况,必须对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进行分析反思,努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增强学生质疑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努力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新目标。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就在每问。因此学生学习提问、学会提问是新课程背景下我们教师的一项重要使命。

一、英语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淡薄原因剖析

英语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淡薄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究其原因,包括以下主要方面。首先,教师认识的偏差。毋庸讳言,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僵化的教育培养模式下造就的教师,以及他们繁衍的继承者,因为有统一的教材、大纲,有上下一致的教育教学标准,有整齐划一的教学规范等等,可以武断地说,他们中的相当多一部分人已没有什么个性,失去了应属于自己的思想,他们不敢有问题,不能问问题,最后也没有了问题。试想,一个没有问题意识的教师,又怎会认识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一个不能体会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重要性的教师,又怎会去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科学方法、怎会有努力去提高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自觉行为。同时,尽管实践新课程标准喊得轰轰烈烈,当前素质教育也搞得如火如荼,但旧的、传统的观念、习惯具有强大的惯性,还有很大的市场。长期教学观察中,我们认为目前英语课教学中使用较多仍是传统的讲授法,学生学习方式较多也是被动接受式。运用讲授法,教师可将知识系统连贯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但这种方法在使用中往往被使用变形,变成“一言堂”、“满堂灌”,有的形似启发、实为“满堂问”,导致学生片面追求零碎英语知识,学生成为知识容器,抑制了学生主动的问题意识。其次,学生学习的态度。学生的态度对积极思维和问题的产生极为重要。因为问题意识的产生首先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自觉的发生过程。如果没有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就没有自觉的、积极的思维活动和对学习内容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要想产生问题是不可能的。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相当一些学生中还存在着对英语课厌学、怕学的倾向,没有学习英语的兴趣,缺乏提出问题的主动性,影响了自己问题意识的产生。同时,问题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而提出问题则是一种能力,是对自己思维困惑的明确表述。在英语教学中不难发现,有学生有兴趣提问,但怕问不好,因缺乏提出问题的信心就不敢问;也有学生敢问,想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但他们缺乏提问的方法,处于一种问题模糊状态,对问题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想问不知怎么问。长此以往,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能力越来越退化,这是造成当前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提问少甚至提不出问题的重要原因。

二、英语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科学激发策略

我们知道英语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激发受到英语教学中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科学教学策略的运用是关键,因此,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区别联系教学内容,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只有当个体活动感到自己需问“Why”、“What”、“How”的时候,思维才算真正启动。例如,在反意疑问句内容教学时,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句子:She is a student, isn’t she? Yes, she is. No, she isn’t.是的,她是。不,她不是。She isn’t a student, is she? Yes, she is. No, she isn’t.不,她是。是的,她不是。让学生自己发现并归纳出“前肯后否”和“前否后肯”反意疑问句的共性和差异。其次,建立良好社会心理氛围,使学生敢问。学校社会心理氛围主要是指学校师生关系,在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一副尊容,足以把学生的“疑问”吓到九霄云外,学生即使有问也不敢问,长此以往学生问题意识、提问习惯不能形成,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是教师对教学过程中自身扮演角色、地位的正确认识理解和把握,教师只有放下“架子”,与学生肩并肩,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指导者、服务者、共同进步者。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提问的学生,以宽厚的胸怀容纳即使是幼稚无理可笑的提问,创造一个民主、和谐、平等、愉悦的教学氛围,优化学生形成问题意识的环境。再有,创建生动的情境,使学生要问。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改变传统的三尺讲台,一支粉笔的单调教学形式,尽可能利用实物,直观教具和电化教学手段,创造情景与语境,进行丰富多彩的练习活动,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有感而问。最后,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学生由于知识面较窄,遇到问题往往不知从何而问?因此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扩大学生视野,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要做法有:学生还未养成提问的习惯或者所学知识较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进行讨论,在小组内提问题。教师也可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模仿老师提问。提问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初步掌握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后,就可以在教学中留有一定时间让学生独立质疑、自我展示;教师采用抓典型,树榜样的方法。通过开展最佳问题和最佳提问人等活动,在学生中形成良好风气,使学生由被动提问转向主动提问并养成习惯。

三、结束语

激发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这一见地,古代先贤有不少精辟的论述,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强调了问题意识与思与学之间的辨证关系;宋代学者陆力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他认为无疑是学之患,疑难能可贵。随着英语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以及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激发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应该成为我们英语教师教学中必须重点关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2002.

[2]李祖超.教育激励理论探讨.2001.

第13篇

关键词:英语学习良好习惯

不少中学生觉得英语是一门费力多,收效少的学科。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制定学习计划

中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兴趣广泛,感情丰富,求知欲强,正处于学习的最佳时期,但他们意志薄弱,易受外界影响,学习上往往只凭一时的兴趣和好恶,忽冷忽热,一曝十寒。针对中学生的这种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一方面学生要在每学期初制定一个学期总计划,明确学习任务,确立学习目标。另一方面根据课程进度和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周密计划。许多学生执行计划时往往有始无终,这主要是没有遵守学习中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所定计划目标过高,超过了自身生理负荷所容许的范围,尽管花费了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而预定的学习目标却未达到,这种挫折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动机、信心、情感、意志等动力要素,产生学习的心理障碍。所以制定计划时必须正确认识自我,制定的计划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完成计划的过程中体验到“跳一跳,摘桃子”的成就感,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二、做好课前预习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阵地。想要向45分钟要质量,课前预习是很重要的一环。预习通常要做到:借助音标、录音机,读单词,了解词义,初步读懂课文,能就课文回答一些表层问题;借助词典、课本、笔记、参考书等到资料,了解一些单词和短语的用法,找出疑难问题。课前预习有重要的意义,它能调动思维的积极性,促进智力的发展;能激发求知欲和认知兴趣,能更好地领会、记忆所学知识;同时有助于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的提高。在预习新课时,要学会对比分析,增加对语言的敏感性。汉语语言和现代英语均属分析语言,了解两种语言的相同之处,就可实现知识的正迁移,简化学习过程。而两种语言的不同之处,是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可能出现错误的地方。如英语中有汉语中无的助动词、系动词,便是学习简单句的重点、难点。也可通过比较新学项目和已学项目的异同来发现问题。如学过分词作定语后,再学不定式作定语,比较它们在意义、使用范围、时间等方面的不同之处,就能抓住学习非谓语动词作定语的关键。抓住了本质,学习才能够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当然分析对比还应贯穿于英语学习的整个过程。

三、积极认真上课

预习为课堂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如何才能上好一堂英语课呢?首先要有良好的心境。良好的心境、充沛的精力,能使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心情不佳,疲惫不堪,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处于抑制状态,即使你最喜欢的乐曲也可能变成催眠曲。要想精神饱满,思维活跃,平时就要严格遵守作息时间,不开夜车;课前不进行剧烈的体育活动,善于排解不快之事。其次,课堂上要五官并用,积极投身语言交流。语言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密度高、容量大、活动多。事实证明,积极活跃,乐于模仿,刚强上进的性格有利于英语学习。内向型的学生就要注意抓住活动机会,积极大胆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时时注意克服性格上不利因素的影响。对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要点,每个人都必须认真做好笔记,跟同学结成对子,课后互对笔记,认真整理。

四、课后总结活用

课堂上所学知识,课后一定要及时复习,予以巩固。在复习过程中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其溶入一定的知识体系。如学习了“动词不定式作宾语补足语,如果其宾语前的动词是某些感官动词或使役动词时,该动词不定式要省略to”后,我们可以把这些动词归纳在一起,以便于记忆。可总结为:一感(feel),二听(hear,listento),三使(make,let,have),四看(see,watch,notice,lookat)。这样的归纳总结能梳理知识的条理,能加深记忆,有利于知识的内化。知识只有在应用中才能转化为能力。一些好的英语学习者都是通过使用外语来学习外语的。因此在课余时间我们要进行大量的阅读和力所能及的写作训练,这样才能真正地掌握英语。

制定计划——课前预习——积极上课——归纳总结——及时复习——课后读写,这个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需要坚强的意志,坚忍不拔的毅力和长期的训练。这个习惯一旦形成,我们将受益终身。

怎样才能把学习英语变得像母语学习一样容易?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英语学习和英语教学中的一些心得:

在我们现行教材《Goforit!》中,我都很强调课下每日听磁带的重要性。坚持听磁带的更主要目的是为了在听的同时,进行跟读;要求耳朵很敏锐地找出自己与原声带中发音不尽一样的地方,并不断减小差异,使自己的语音更加地道。这也就是模仿的真谛。每个孩子不应把听读当作是一期课中老师布置的任务,而应把每日的听读作为一种习惯来养成。

此外,听课文朗读磁带的同时也是在复习课文,它帮你更好的熟悉课文内容,培养语感。为什么我们在作题时,经常会莫名地选中一个感觉上正确、但又无法清楚解释其所以然的答案,很多人称它做冥然中的第六感,其实它是大量正确语言输入信息在你脑海中形成的潜意识,即语感。

我们都知道语言是习得的。几乎所有的语法点、音标、文化趣味知识补充都是为了更准确、更流畅的进行对话交际运用。我们除了书面练习之外,还采用了录音作业,其目的就是从音准、语调、顿挫和流畅程度这四方面考察学生的发音情况。我将录音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和评语,回录到这盘磁带上,让孩子作保留,在比较中看自己发音中的进步。:

另外,在和家长做电话回访时,我常听家长们说到在家不敢跟孩子们说英语,害怕自己的错误发音会影响到孩子。其实家长们参与孩子学习的方法有很多,不光是可以和孩子扮演不同角色来熟练对话,还可以引导孩子对物体或事件进行简单描述或对自己的各种意愿进行表达,更重要的要加以鼓励,促进孩子说英语的自信。孩子有发音不准确的地方,老师会在课堂上帮助纠正,或孩子通过听朗读磁带来自我校正。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胆尝试才是最重要的。

读有两种形式:一是课内朗读,二是适当加入课外阅读。朗读又分以下两个素材来源:一是课本上的对话或阅读篇章,一是练习册上出错的题。在我们朗读的过程中,嘴巴在读,眼睛在看,耳朵在听,脑子在想,所以它最能将我们的感官系统完全调动并使之相互配合;而反复熟读练习册上老师订正过的题,可以使正确的语言在大脑中印象更加清晰。要不古人怎么会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另外,适当加入英语课外读物是扩充词汇的好帮手。多接触英语总归是好的,但它又一定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我经常向家长、学生推荐的是《21Century(初中版)》,山西临汾师范大学出版的《英语周报》,《空中英语教室(ClassroomStudio)》(初级、中级版),而中央二套每天中午十二点和晚七点的《希望英语(Outlook)》节目就更加经济实惠了。

对于初中、小学的孩子,现在的写作训练基本要求在50个词左右,不超过80个词。就像汉语记日记、周记一样,英语也需要这样的练兵场。学生应习惯于经常性地写一个小段落,讲讲身边的人或事。一来是能提高对英语的自如运用,二来考察了孩子们的洞察力,培养其发现新生事物的能力。所以常写、多写是大有裨益的。

课堂上学到了很多语言现象,这些知识需要课下一定量的习题来进行巩固和检测。朗文教材配有专门的练习册,每单元的题量大概是10页。每一道大题前都会给出一个范例,我们要求学生读懂这个范例,明确它到底是在考什么,再在脑海中搜寻对应点的知识进行作答。基本上,在课本出现的句子是标准模式句,是为了让学生快速明白的掌握,句子一般不会太复杂。而练习册上的句子通常就会很长,而为设计一道小题,必然要加入一些新词汇。所以在学生们做题时要提醒他们随时积累新词汇、短语、句型以及表达方式。

让学生们在听、说、读、写、题五方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他们在语言学习这条大道上领略到旖旎的风景,并最终取得优异的成绩。Goodhabitsleadtogreatsuccess!总之,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不但学习效率会提高,而且会使他们终身受益。习惯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是人们在后天所养成的一种自动进行某种活动的特殊倾向,是一种自觉、主动、持久、稳定的行为方式。习惯一旦形成,要想改变它很不容易,正如俗话所说:“习惯成自然”。人一旦有了某种习惯,有时不需要要求,即使遇上种种困难也能克服,也能主动干好事情,可见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需要坚持不懈地,有条不紊的进行练习和强化。

参考文献:

1、《百万个为什么》(英语学习法)

第14篇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作为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努力营造“这种良好的教学气氛”,保持学生们兴致勃勃的情绪,思索判断的神态,跃跃欲试的举止,使英语课堂气氛浓郁,生动活跃,而从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潜能,提高英语语言素质,以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需求。为了在英语教学中创设并保持“这种良好的气氛”,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同时,在教学中如何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值得我们探索的课题之一。  

一、师生关系的涵义  

“关系”从词议上分析,是指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也表示人和人或人和事物之间的某种性质的联系。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尤其是指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联系,在社会心理学中称之为“人际关系”。人们在协同活动和交往中,实现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人际关系”的形成包含认识、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的心理因素,其中情感起主导作用,制约着人际关系的亲疏、深浅和稳定程度。  

在学校,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我们几乎天天上课与学生接触往来,因此,“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际关系在学校中的具体体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在共同的教育活动中,通过信息交流与沟通逐步建立起来的。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教与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师生只有配合默契、合作愉快,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满足教学需要、协同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和保证。古今中外,教育家们都十分重视师生关系,并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给予高度的评价。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形成“无拘无束”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高昂学习情绪,挖掘学生创造潜能的直接因素,它不仅会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讲授的学科上来。正如古人所云:“亲其师,信其道。”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到达这种“移情”心理效应,教师应注意做到:  

1、用“爱、勤、博、范”要求自己  

作为中学英语教师,首先在教育思想上要突出一“爱”字,即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英语学科、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生。许多教育家都把热爱学生看作是教师的美德。于漪曾经说过:“要真心实意地爱学生,热爱学生是人民教师的天职,我们要把热爱事业、热爱未来的强烈感情倾注到教育对象身上,对他们满腔热情满腔爱。没有爱,可以说也就谈不上教育。”师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金钥匙,也是教师智慧和教学艺术的重要源泉。其次,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体现一字“勤”字。在英语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勤于学习,勤于探索、勤于实践,为提高教学质量而付出自己辛勤的劳动。再次,知识上要追求一个“博”字,教师要掌握广博的知识。当今社会的发展,以突飞猛进的科技进步为显著标志,教师要不断积累知识、更新知识,充实自我,交给学生一把通向新世纪科学宝库的金钥匙。最后,在道德上要树立一个“范”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周礼》中称:“师者,人之模范也。”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师表,而且是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因此,教师要恪守师德、严于律己,处处作学生的表率。  

教师要凭自己崇高的道德情操、丰富的智慧、严谨的作风,敬业的精神赢得学生真诚的敬仰和爱戴,并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威望,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首要条件。  

2、用“真诚、理解”对待学生  

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而不是“唯我独尊”。首先,教师要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所谓真诚,就是教师的思想感情要表里一致,既不掩饰自己的情感,也不粉饰自己的缺点,与学生平等相处,坦诚相见,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信,并消除防御机制。其次,要真正地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学生的感受为感受,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分担他们的感情。同时,还要把这种理解交流给学生,使他们深切地认识到教师的理解。只要教师能够建立这样的人际关系,对学生具有这样的情感态度,就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安全感,并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增强学习的信心,发挥学习潜能。  

师生关系是平等民主、尊师爱生的新型人际关系,是最高尚、最健康的人际关系,但师生关系又不同于一般人际关系的特点,从组织关系看,教师是领导者,学生是被领导者;从教学关系看,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受教者;从心理关系来看,教师是师生之间心灵桥梁的精心架设者,学生是积极响应者。由此可见,教师是师生关系的主要方面,其行为对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起着决定性作用。  

三、良好师生关系的作用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的心理需求。一个人只有和他人构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他才能以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实现自我的价值,展现健康的精神风貌。学校中,和谐、融洽、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中学英语从“应试教学”向“素质教学” 转轨的进程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15篇

关键词:口语教师学校学生师生关系

在现代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国际间的交流对英语教学的要求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高,加之我国加入WTO和申奥成功,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社会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站在新世纪的舞台上,任何人都无法否定这样一个事实:国家的繁荣昌盛需要英语;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英语;人类的生存需要英语;个人的成长和事业的成就需要英语。由于我国经济、文化对外交流的不断发展,国家不仅需要很多高级人才,更需要大量有文化、能熟练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熟悉业务的各行各业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这一切都使得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所学语言,所谓掌握就是指学生能够成功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但是,要使用英语交流时能应用自如、能说会道并非朝夕之事。实践中,很多人往往感到掌握英语很难,“哑巴英语”大有人在尤其是农村中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状况的低下更令人担忧,他们既不能开口说,又无法听懂英语,更不要谈用英语进行口语会话或者交际。语言学家佛伦奇(French)认为,口语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现代语言学把书面语看作是口头语的记录,口头语是语言交际最基本的方式。交际语言教学流派也认为,语言即交际。坎德林认为外语学习是“一个高度社会化的活动,活动中学习者处于协商过程当中学习者运用已有知识,与他人分享和优化知识,去学习课程所要求掌握的内容。由此可见英语口语的重要性。摆在我们中学英语教师面前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是:在教学中如何既完成语言知识的传授,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帮助他们提高口语水平呢?

一、农村中学英语口语的现状

(一):教师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建立一个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实行教育的现代化。对基础教育来说,近期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就是要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即摆脱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扎扎实实地提高国民素质,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力军是教师,而一方面,我国绝大部分英语教师都是在国内土生土长的,所讲的英语既不地道又不加之知识标准,没有机会和以英语为母语者对话;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也认为,课堂教学程序应逐渐摆脱有意识的、分析性的学习语言结构的倾向,而朝着交际情景发展,教师要直接为学生提供一种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里,学生得到适当的语言输入又能参与创造性的交流,教师是指导者,是咨询者,是顾问。这些都无法使他们能够胜任课堂交际活动的顾问和组织者的角色。另一方面,目前我国许多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单一,又无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对那些干扰交际的背景知识及文化因素予以足够的重视,受传统教学观念束缚严重,只能机械地将教学模式定为“刺激————反应”或“读单词——讲规则——教语法”的句型操练,搞“题海战术”,片面追求升学率,而这些几乎完全排除了文化因素的任何考虑,抹杀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师教学的共同弱点是: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简单,往往以“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教学生读”、“用汉语教英语”的传统模式机械地进行教学。学生的种种片面认识和部分教师的简单教育教学方法,使农村中学生英语教学出现了恶性循环,严重制约了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因此要想方设法提高农村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难度很大。

(二):学校

目前,农村中学和城市中学在教学条件、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生源基础、学校管理水平、经济待遇等各方面都可谓天差地别。近年来政府对农村学校的经费虽有投入但无异于杯水车薪,农村中学教学设施破旧、教学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学校日常办公经费用仅靠收取学生杂费维持举步维艰,教职工福利待遇经济收入和城市中学或沿海地区相比,差距之大令人汗颜。前几年农村教师工资长期被拖欠、随意克扣极大地影响了农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一大批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的农村英语教师大量流失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或想方设法调入城市中学或改行,造成农村中学英语教师队伍资源的青黄不接。农村中学平均每班有50多学生,且来自程度不齐的各村完小,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很多小学由于没有英语教师,英语课无法开设,即使有开设,师资和教学质量也无从保障。进入中学后,差异更大。

(三):学生和社会

1.家庭因素

农村中学生不同于城市的中学生,在经济、文化、意识、学习动机、自信心、知识面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和城市学生相比,农村学生的父母接受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基本上都是英盲,家庭经济基础薄弱,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家庭的文化气氛不好。许多年轻的父母整日沉溺在麻将或牌桌上,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有些父母为了生存长期在外打工或做生意,难得有时间和孩子相处,孩子成了留守一族,教育孩子的重担落在了祖父母或亲戚家中;这些家长根本认识不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更谈不上给孩子进行英语口语会话的空间和环境,还有很多农村家庭还没有脱离贫困线,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这种种原因导致孩子在家形孤影单,学习时感到枯燥乏味,缺乏有效监督,久而久之,学生就可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放任自己随大流。近年城市大部分家长给孩子请家教,但在农村中学就算经济条件较好的家长又有几个给孩子请家教呢?不可否认在农村缺有学习好的孩子,不参加辅导照样能学得轻松、学得好,原因是这些孩子学习自觉性强。但这是从小养成的喜欢看书,勤于思考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他们已经具备了足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经验,农村中学的“尖子生”尤其突出,引人注意,但这毕竟少之又少。

2.个人与社会因素

纵观现代中学生的学习动机、目的,和八十年代中学生相比,有明显的不同,八十年代农村中学生学习目的很明确“考上大学”是走出农村的唯一出路和选择,虽然走出农村的只是百万农村中学生中极少的一部分,但95%以上的农村中学生都朝着这一梦想刻苦学习,全力拼争。经过九十年代的教育体制改革,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大为改观,特别是进入新世纪的高等学校的扩招,极大地缓解了人民的日益增长的受高等教育权力与高校招生的矛盾,加上一大批民办高校的兴起,使70%以上的学生上大学不再成为难事,这种现象反映在现在的中学生身上,升学压力减小了,学习动机、目的不明了,加上农村部分目光短浅,认为学好英语没有多大用处,让孩子早早出门打工,这对同龄的上学孩子不无影响。进入新世纪后,各种中等学校借助各种媒体展开声势浩大的招生竞争,以及高中生手持录取通知书,困守“苹果园”现象都使中学生本已模糊的学习目的,更加缺乏指向性格。再分析学生本身因素,除学习目的不明,学习动机不清外,缺乏学习热情,学习意志不坚定,性格孤僻,不和老师、同学交流,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他们的共同特征。

二、提高农村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措施

(一)、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树立乐教、勤教,敬业奉献的思想

这是老生常谈,但又不得不谈。教育界专家认为我国农村教师队伍有几大问题亟待解决:

1、农村教师待遇偏低,教师工资拖欠问题依然严重。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农村教师工资、待遇等问题得到了相当程度的解决,但不少地方仍存在着旧账未了新账又添的现象。这种现象已成为直接成为制约农村教育的一个突出因素。

2、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仍有待提高。相当部分农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方法落后,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存在较大落差,因此进一步提高农村英语教师实际教学能力,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此外,由于待遇低、工资拖欠、专业教育程度低、师资来源复杂、管理松散等多方面原因,造成一些农村教师工作责任心、职业意识淡漠。

3、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不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强化教师专业精神、专业能力和综合适应能力培养;建立新型农村英语教师继续教育体系,除学历补偿教育、知识技能培训外,还应承担起教师教育理论学习、价值观引导、师德培养、科研指导、情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重要工作。

(二)、树立教学新理念、改革原有教学模式

1、改变教师传统地位

首先,教师必须具有驾驭课堂一切服务于学生的能力。教师要成功地组织课堂教学,不仅要具有良好的品质和个性,如耐心、幽默、亲和力等,而且要明确他与学生各自在课堂的作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传统教学决定了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教师“一言堂”、“满堂灌”“填鸭式”,学生鹦鹉学舌,依葫芦画瓢。现代教学专家认为,教师的作用毫无疑问是重要的,因为教师需要直接为学生提供一种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里,学生得到适当的语言输入,又能参与创造性的交流。但是教师不应是课堂的中心,真正的中心应是学生,学生应是教学的出发点,是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参加者。

其次,要作好中学生英语学习的示范者、引导者、激发者、促进者,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外语水平和组织能力。优秀的中学英语教师应博文强识,具有发达的思维能力、良好的文化修养、正常的心理素质和快速应变的能力,另外还需要掌握教育科学理论,了解所教学生的能力,对所教学科知识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并能说一口流利的美国英语或英国英语。要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教师必须首先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不正确、不恰当的语音、语调、语速和句法结构都是学生“理解”的障碍。例如,教师不自觉的“吞音”、“加音”或用其它的音来代替正确的发音,或者不恰当地使用重音、节奏、语调、句法之间的连接,以及运用不正确的句法结构,甚至不断地重复、更正自己和重新组织语句,都会干扰学生的理解、模仿和接受。例如:whatdo…中的[t]音刻意地丢掉,就造成了丢音的错误而至口齿不清。受中国声调的影响,sorry说成骚锐,goodevening变成鼓的衣屋宁,myname成了买内(二声)。由于本身的口音不地道、标准,因此教学生“吞音、不发音、失去爆破”等机械规则后,学生弄巧成拙,随意丢音,造成口齿不清。

2、端正英语教、学的思想

首先,教师要端正教学思想,将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放在第一位。“听说领先,读写跟上”是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原则。听说能力对于英语学习至关重要,因为每一种语言都是有声的,声音是语言存在的物质基础。英语学习也不例外,必须首先从听说开始。听说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读写能力的发展,甚至影响到整个英语学习的成败。但是,英语又是升学考试中的一门主科。于是有的教师就认为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便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学好英语,积极应试则成了一些学生学习英语的努力目标。在这种教学思想指导下,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能力培养;强调书面的练习而轻视口语的训练。所以出现“聋子英语”、“哑巴英语”也不足为奇。因此,教师应努力走出为应试而学习英语的误区,明确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其次,要让学生端正学习思想,自觉地认识到英语口语的重要性。和学生一起讨论英语尤其是口语在日常生活和今后学习、工作中的重要性。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学好英语并不是因为对考试重要,而且因为对他们的未来会有很大的帮助,从而唤起学生主动学习英语、提高英语口语的积极性。

3、融洽师生关系

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每一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把英语教学和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环境,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困生,尽可能地为他们多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消除过于紧张的焦虑情绪,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民主、宽松、和谐、自然的课堂气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师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它是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的互动过程。教师要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尊重、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从而使教师积极地采取情感教学原则,在包容口语错误的环境中帮助学生解除心理压力,释放心理负荷,让学生轻轻松松、毫无顾忌地说英语,逐渐由“要我说”的被动状态达到“我要说”的自觉状态。

(三)加大语言输入量和实践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语言是交际工具,说是传达交流信息的手段。克拉森的语言输入假设认为,人们习得第二语言的唯一途径是通过理解信息,即接受“能理解的语言材料”。口语训练又是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学习语音、词汇和语法的重要教学手段加强听说能力的培养是当代英语教学的趋势,又是提高我国英语教学的努力方向。先抓口语,使之成为教学手段,早日占领课堂,可以使教师教得生动活泼,学生学得轻松愉快。通过口语学习英语,是学习地道英语的英语语音、语调的可靠保证。学会了口语,有利于学习朗读,听说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提高阅读的速度。

1、利用视听材料培养学生听说的能力

口语是一种产出性技能。教师在给予学生最优化的“输入”之后,要积极鼓励“输出”。要激发学生的输出,加大实践量,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以致用的机会,通过向学生输入视听材料,让学生记下重点,在讨论的基础上由学生整理笔记,把听到的信息重新组织起来,然后再发给学生书面材料,使学生得到及时的反馈并修改错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得到了技能的综合训练。

2、口头报告

学生经过准备在课堂上作报告也是一个方法。学生可以从报刊杂志选材或是实际生活中选择合适的话题,如值日报告等,然后由学生进行评价表现。要激发学生的输出,加大实践量,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以致用的机会,教师不仅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课堂,让学生以自由发言、“伙伴谈话法”的方式对某个问题进行简短的交流和讨论,或根据某篇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口头改编、复述等,或在学完一至两个单元后抽出一节课专门让学生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谈谈身边的人、事、物;而且要积极地开展第二课堂,组织英语角、英语口语比赛、英语晚会、英语兴趣小组等课外活动,增强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成就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3、角色扮演

在教室创设模拟情景,不仅灵活地将各种语言技能综合起来,而且能在整个活动中都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真正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朗读对话时,可以让学生分成两部分,一半为A,一半为B,练习完一遍后交换角色,A变成B,B变成A,再练习一遍,要求学生边说边看对方,注意面部表情和动作。或指定两位学生朗读或表演对话(OpenPairs),示范小组表演后,其余的学生也进行两两对话(ClosePairs)。

4、开展各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为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和钻研精神提供了重要条件。学生一旦对英语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主动地参与各种英语学习活动,并从中获得乐趣。教师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扩大知识面,采取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愉快教学法等)并精心设计导入语(问题导入式、实际导入式、情感导入式、背景契领式等)和课堂用语。形式多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乐观、热情、开朗、自信的性格,使学生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伙伴谈话法”的方式对某个问题进行简短的交流和讨论,或根据某篇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口头改编、复述等,或在学完一至两个单元后抽出一节课专门让学生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谈谈身边的人、事、物;而且要积极地开展第二课堂,组织英语角、英语口语比赛、学唱英文歌曲、谜语、游戏、英语晚会、英语兴趣小组等课外活动,增强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成就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此外,家长对学生成绩的肯定和鼓励以及学校、社会对学生成绩的正确态度都能减少、消除学生的情感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