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创新教育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在课堂教学中,我始终围绕英语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展开教学,带领学生做有趣的课堂游戏。上课前先让学生助手与我进行一段示范对话,然后再按座位进行一条龙式的对话练习。比如,教学仁爱英语八年级Unit6Topic2SectionB。教师问:“Wheredidyougoonyoursummerholidaylastyear?”学生回答“IwenttoMountTai,TheGreatWall,andsoon.”继续问“WhohaseverbeentoTian’anmenSquare?”找去过天安门广场的学生介绍天安门广场。“IvisitedTian’anmenSquarewithmyparents.It’sthelargestsquareintheworld.Therearesomegreatbuildingsinit”根据短文内容提出几个问题,对成绩较好的同学设计难度较大的问题,使他们得到提高和发展。如“WhereisMonumenttothePeople’sHeroes?”“Whodidyouvisittherewith?”等。对成绩中等的同学进行梯度训练,使他们挖掘潜力,力争上游;对后进生进行基础知识训练,只要回答对一个单词就给予充分肯定,使他们敢于参与,及时发现自己的弱点,获得成功的愉。
2.创设语言情境,激发语感能力
英语教学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生动有趣的语言环境,根据课文内容需要,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模拟真实的情境,提高了语言的领悟能力,使学生感受到了英语的语言魅力。在课堂教学中,我把课文中的故事编成短剧,让学生分角色扮演,适当摆放实物和挂图,构成一个特定的语言环境,实行情境教学。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积极排练,大胆模仿,在活动中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样使学生置身于自然生动的语言氛围之中,增强了学生的语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3.实行目标教学,增强成功意识
目标教学就是要求学生确定学习目标,改进学习方法,明确做出课时目标、单元目标和学期目标,设定自己在每个阶段应达到的水平。每讲完一课就要整理出课文的基础知识、学习重点和难点;每讲完一个单元就要进行单元测验,找出差距,制订下一单元的学习目标。教师用目标教学激励学生,使学生在奋斗目标下产生勤奋学习的动力,循序渐进,扬起风帆,走向成功。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分类指导,课堂上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听力训练,防止掉队现象的发生。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投影仪展现课文中的画面,让学生看图说话和写短文,锻炼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实行目标教学,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逐项达标,英语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4.建立激励机制,增强创新精神
激励教学就是用表扬和奖励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以事明理,催人奋进。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老师的肯定和表扬能使学生得到愉快的心境,获得成功的欢乐,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发展创新思维,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培养学生的开拓进取精神。每讲完两个单元,我就把所学过的英语单词集中起来统一练习,进行单词背诵默写竞赛,实行表扬机制。也可以开展扩词比赛,比如,教师给出一个字母要求学生加一个字母变成第二个单词直到不能继续增加为止。如:a-at-hat-that/chat/what。不用分数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价,而是建立动态的评价模式,比谁的进步更大,比谁的基础更加扎实,使学生在学习竞赛中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能力,克服了因为分数排队而对英语产生的厌学情绪。在愉快的自身体验中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竞赛和合作精神,使其英语的应用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5.结语
高校体育是我国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做好高校体育工作关键是依靠并充分发挥全体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目前高校体育教师尚难以适应这种巨大而深刻的变革要求,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知识结构、教学技能等都与创新教育的要求有一定的距离。全面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与地位,建立一支素质高、业务精湛、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据研究表明:到20世纪末,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呈现年轻化趋势,但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在职称、学历结构方面与其他学科有较大差距。新世纪,我国高校体育教师培养方向由“运动技术型”逐渐转为“技术理论型”,不仅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高度的责任心,还要具有过硬的运动技术水平、精深的理论基础、广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科研能力,具有开拓性的思维观念……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有力推动创新教育;只有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能力;只有教师了解了当今高新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才能站在科技的顶峰,激励学生勇于探索;只有教师具备不断学习提高的能力,才能教学生如何学习。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体育教师将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2.开展创新教育必须更新体育指导思想
教育思想的转变是全面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教育思想中的价值观、质量观、人才观、教师观、学生观,教育思想真正从专才教育转变为通才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从接受式教育转变为创新式教育,从知识再现型学生转变为知识发现型学生,从学生的适应性学习转变为创新性学习。我们必须把传统的知识质量观和能力质量观转变为包含知识、能力在内的全面素质质量观。现行的高校体育教学,过多地追求学生在校期间身体、心理、技术技能的培养,忽略了与社会的衔接。教学方法枯燥,教师统一指令、示范讲解,无暇顾及学生的感受和体验体育运动固有的乐趣,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随着学校体育改革研究的深入,学校体育在“健康第一”主导思想的前提下,逐步变传统的技能教育的指导思想为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能力的指导思想。在体育教学中以促进学生的德、智、体和谐发展为宗旨,把运动技能、技术教学与发展身体结合,将思想教育、知识教育贯穿于体育教学过程的始终,重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在各种条件下进行身体锻炼的习惯和能力,培育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身心协调发展、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3.开展创新教育必须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
3.1摒弃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努力把演绎法和归纳法结合,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以引导为主,力争把体育课上成体育引导课,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倡师生共同研讨问题。大学生已初步建立了个体化的认识体系,他们思维的独立性、批评性、选择性已有较大发展。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意志对教师的言传身教进行加工、改造、吸收,将其纳入到原有的知识体系之中,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觉的评价标准。平等的研讨,自由的双向交流,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开拓精神、创造能力和参与意识,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3.2实施高校体育俱乐部形式的教学
根据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发展高校体育俱乐部将从单纯的运动技术、技能学习向提高学生整体体育文化素质转化。俱乐部应坚持以多样性和自主性为指导思想,以满足、发展个性、课内外一体化、健康自我投资为基本原则。为了适应大学生的不同体育需要,各高校应根据自身条件,组织多种多样的体育俱乐部让学生在参加俱乐部活动中充分锻炼身体,展示能力,达到健身、娱乐、休闲、竞赛等多种目的。
4.开展创新教育,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全体学生体质的增强与知识的获得,又要注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不是把学生囿于固定、呆板的框框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教师需要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起点,它反映个体的某种需要,这种心理需要将成为动力源。一个人对所感兴趣的事物非常投入,兴趣就会升华。因此,在体育教学工作中,要注重个性教育和个性化教学。培养个性的最终目标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使之成为创造型人才。创造能力体现为一种高级智力活动,这种智力活动不仅以本学科的智力发展为基础,而且以相关学科的智力发展为基础。许多成功者的经验证明,只有具备了稳定的、良好的个性品质,才能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在体育教学工作中,应正视个体差异,重视因材施教,对学生而言是鼓励其各显神通,特别是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高校体育教学中个性培养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4.1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使他们认识生命的价值,亦即自身存在的价值。人的生命不仅是种的保存和延续,而且生命是人生的前提,是一切创造、贡献的条件,也是获得各种满足、享受的实体。确立主体意识意味着人的主体能动性、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确立主体意识,还意味着对理想人生价值目标的追求。在体育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体验主体意识的满足所带来的快乐与激情。
4.2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体育;创新
新课改提出初中教育要侧重素质教育,体育教育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课程,更需要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体育与其他学科不同,具有极为鲜明的自身特性,能够给予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以及广阔的活动环境,这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当前的初中体育教学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初中体育教师必须要具有创新精神,不断改进体育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本文将从师生关系、情境教育、现代化技术、拓展实践和教学方式五个方面具体阐述初中体育创新教育策略,希望为体育教学提供帮助。
一、积极开展体育教学互动,确保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发展
在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以体育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从属的现象。这样的教学使体育课堂变得单调和枯燥,也使学生丧失了对体育的学习兴趣,甚至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改善师生关系也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焦点问题之一,新课标提出:体育教学应该把初中生作为课堂的主人,体育教师应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尊重学生的想法,在平等互信的原则下开展课堂教学,通过互动交流实现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从而达到共同进步。每次体育课我都会给学生留出充足的自由锻炼时间,并且积极参与到学生之中,与他们一起进行体育锻炼。在给学生讲篮球规则的时候,我会带领学生到篮球场进行实地演练,在学生实践中进行动作和规则的讲解说明,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
二、创设高效的情境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努力创设开放、高效的体育课堂情境,使初中生在体育课堂上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掌握体育知识,已经成为广大体育教师普遍关注的新课题。创设课堂情境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调在学生身体锻炼过程中进行素质教育训练。比如在对初中生进行耐力跑的训练时,为了使学生尽快融入到体育课堂中并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我创设了趣味性的课堂情境,例如“重走之路”的长跑比赛,不仅激发了初中生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从心理上提高对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促进体育教学内容的协调发展
社会发展越来越倾向信息化和现代化,便捷的科技给学校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初中体育教学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效地弥补了传统体育教学的弊端,实现了体育教学效率的最大化。比如在体操教学中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可以轻松地把高难度动作分解学习,也能够让初中生加强对体操动作的掌握。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必须积极掌握当前课改的发展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体育教学中还可以通过欣赏各种比赛场景,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体育运动的魅力所在,从而产生积极参与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注重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
初中体育新课程理念强调“体育教学中运动是手段、健康是目的”和“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体育教师要不断完善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思路,增强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通过教技术使学生掌握健身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最终达到育体和育心的目的。为了激发初中生的创新精神,提高综合实践能力,我进行了大胆的创新,针对雨天雪天学生无法正常做课间操,增加了室内操项目。初中体育还要拓展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比如体育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爬山,提高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和实践性,在爬山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初中生的耐力,还可以锻炼初中生的肺活量以及腿部肌肉等。
五、改进传统体育教学方式,为学生树立创新的学习理念
由于长期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初中体育课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副科”,得不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这就需要体育教师积极改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差异,因材施教,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教师要注重示范在教学中的作用,将示范动作做到标准规范,这样才会有利于初中生了解动作的要领和方法,从而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技术动作概念。比如在教学生前滚翻的时候,我会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四方砖和足球滚动时的不同用力情况,让学生明白前翻滚时要尽量减少阻力,使自己的身躯紧缩成一个圆形。接着我再给学生进行正确地示范,并让学生去尝试各种方法的前滚翻,总结出正确的前滚翻方法。
作者:吕有宏 单位:甘肃省山丹育才中学
参考文献:
高职生源普遍基础知识较薄弱,理解能力较差,自学能力不强,学习缺乏主动性。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在讲台上讲授、学生坐在下面听,“填鸭式”的理论知识灌输,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通过灵活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前提。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围坐一圈,是很好的课堂组织形式之一。分组围坐的模式,有利于小组成员间面对面地互相探讨、辩论、取长补短。每组选定一名小组长,一名记录员。小组长是小组的总负责人,协调小组成员开展讨论,对培养其积极性、责任性有积极的作用。记录员负责将讨论内容的要点记录下来,不仅能培养学生勤做记录、形成书面材料的良好习惯,也便于讨论结果的总结、整理。每次课程更换小组长和记录员,使得每一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小组的成果展示及小组间的答辩、打分。每组请两名学生上讲台,通过幻灯片、白板等将本组的成果展示给大家,进行必要的阐述,并由其他小组成员提问,类似于答辩过程。学生自我阐述、自我评价的课堂组织形式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及思维的敏捷性,而且能理清思路、开阔眼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组与组之间的辩论、评价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学生用活页材料是教师根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课堂组织形式综合开发用于引导学生开展课堂学习的文本材料,让学生记录各教学环节中的主要内容,如思考过程、讨论结果、重要知识点、操作体会及相关内容。学生用活页材料的应用,不仅能培养学生勤做记录、形成书面材料的良好习惯,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用活页材料,有助于增强课堂学习的目标性,并能对课堂学习过程起到很好的引导性,增强课堂学习的条理性。课堂结束,学生看到自己写得满满的活页材料,满足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这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内适当运用趣味性的小游戏,对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锦上添花的作用。具有启发意义的小游戏更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启发式教学的灵活运用是开展创新教育成败的关键
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指导思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启发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关键。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启发、诱导、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指导思想,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1.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
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自身应牢固树立启发式教学的指导思想,这是启发式教学是否能真正落实到具体教学的各个环节的前提。随时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提出富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树立终身教育思想,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提高终身学习的自觉性,积极参加各项科学研究项目、教学改革项目,通过培训、继续教育以及顶岗实践,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形成基础文化知识宽广、专业知识扎实,又具备一定的职教理念的复合型人才,才能使自己始终站在科学发展的最前沿,真正承担起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历史重任。
2.教学内容应及时更新。
根据课程相关新技术、新产品、新领域的发展,根据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师要及时根据择优原则、择新原则、适用原则、先评后选原则选择合适的教材。对未及时编入教材的新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讲义、图片、实验册等纸质材料,设备、模型等实物资源,光盘、课件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在课堂内外作为课程的补充和扩展,使学生了解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
3.课堂内开展启发式教学。
在课堂内,教师应围绕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明确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理清思路,有目的性地在学生重难点知识上设置问题,启发学生,并注意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为学生打开思路,通过班上学生集体讨论,相互补充,使学生水到渠成地掌握知识。
4.注重创新型实训环节的开展。
重视和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既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也是区别于普通教育的主要标志。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能力的需要,构建科学的实训教学方案,形成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提高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前提。在实践教学体系中,教师应减少为了巩固理论知识而进行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环节,如认知性、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应增加具体运用专业知识、技能于实践,并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专业知识,增加使职业技能熟练化的实践环节,如模拟性、操作性的实训类型。教师应特别注重创新型实训环节的开展。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主动创新为主体是创新型实训教学环节的主要特征。
三、案例分析
以高职《液压传动》课程《绪论》内容为例对创新教育的课堂实施作进一步阐述。不管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近几年较为流行的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在高职《液压传动》课程中通常会安排约两个学时来介绍液压传动的基本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场合,即课程的绪论。在《液压传动》绪论的讲解中,大多数教师选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千斤顶为例,借用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讲解帕斯卡原理,通过计算、推导,分析为什么人们可以通过较小的力举起较大的重物。其实,以启发式教学为指导思想,这部分内容完全可以由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课前,教师设计一份用于《液压传动》绪论教学的活页材料,明确本次课程的学习目的、需要完成的内容。课前,每小组桌上摆放一个实际生活、工程中使用的千斤顶。两课时的课堂教学由以下四个环节组成。
1.教学环节一:引入案例。
结合生活常识,由学生举手发言,表述日常生活中千斤顶的用处,并说出自己最大的感受,并记录到活页材料中。教师播放千斤顶在生活及工程中实际应用的图片和视频。此环节通过引入来自生活的案例“千斤顶”,使课程内容变得通俗、易于接受,“问题式”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每人分发一份活页材料,使学生有很强的新鲜感。
2.教学环节二:趣味性游戏。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趣味性游戏。一人站立于千斤顶之上,另一人摇动手柄将其顶起,轮换操作,并将体会记录到活页材料中。游戏中,教师提醒小组成员间互相配合。趣味性游戏,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动手操作”环节,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动手操作”,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小组成员间的协同操作,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合作意识。在此环节中,教师提醒平时不愿动手、不愿参与的学生积极投入到游戏中去,明确告诉他们你才是学习的主体,这种真正“以生为本”的教学细节,能慢慢地消除他们排斥学习的消极心理。
3.教学环节三:自主探索。
此环节是核心内容,根据对千斤顶的初步认识,结合已学的课程知识,请学生亲手绘制千斤顶的工作原理简图。此环节难度较大,可分步进行。根据学生实际绘制情况,分阶段播放帕斯卡原理的视频和千斤顶内部结构的视频,逐步引导学生。在没有提示时,很多学生几乎没有头绪,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只能表示出已学过的几类机械传动的模式,但是观看帕斯卡原理的视频后,不少学生试着将大小油缸表达到示意图中,但是对如何进油、如何复位等细节还是表达不清。观看了千斤顶的内部结构视频后,几乎每个组都能总结出一幅工作原理基本合理的示意图。教师请学生将小组讨论、总结后的工作示意图画到黑板上,向同学讲解其工作原理,并接受同学的提问。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记录讨论过程,总结讨论结果,展示讨论成果,都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在教师巡视过程中,教师关心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肯定他们的可取之处,鼓励他们敢想敢做。每一位学生都会为自己取得的进步和成果感到自豪。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4.教学环节四:真实环境体验。
1.教务员队伍基本情况。长期以来,由于本科教务员工作岗位存在工作任务繁重,工作责任重大,工作待遇低(没有级别待遇)等问题,本科教务员总是存在队伍不稳定的现状。目前,全校24个学院共有本科教务员(含兼职)共45人,包括8名合同工。学校本科教务员呈现出年轻化、整体文化水平较高的特点,80年代以后出生的教务员占了教务员总数的近50%,本科以上学历占了98%。
2.教务员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学管理队伍是教学管理的主体,本科教务员是学校基层的教务工作者,是学校重要的教学管理基层骨干力量。45名教务员承担了全校基层的教务工作,服务于两万五千名本科生。工作量大,工作任务繁重。多年来,教务员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忠于职守,很好地完成了本职工作,确保了本科生的顺利毕业。但是,教务员工作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
(1)工作繁杂辛苦,工作热情不高,队伍不稳定。教务员上与领导打交道,下与学生打交道,左与教师打交道,右与同行打交道,可以说教务员的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另外,教务工作不容易量化,即使做得再好也看不见明显的成绩,但一旦疏忽大意就可能酿成教学事故;且教务员的职务地位和社会地位不高,学校领导不重视,待遇低,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困难,进修机会基本没有,发展空间不大,职业生涯发展前途渺茫。低地位、低回报、高负荷的工作会使教务员在心理上产生不平衡感,严重挫伤教务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在这种氛围下,教务员也会存在“跳槽”的心理,不安心于本职工作,一有机会就会毫不犹豫地转岗。而教务管理工作具有连续性、业务性强的特点,教务员对教务管理工作的熟悉和精通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教务员的频繁“跳槽”势必会造成教务员队伍的不稳定,教务员队伍的不稳定必然会对学校教学管理产生影响,造成管理工作的动荡。
(2)认同度低,管理水平尚待提高。由于本科教务员工作岗位任务繁重,责任重大,不仅需要有很强的责任心,耐心细致的服务态度,同时还必须具备高素质的管理水平。过去本科教务员队伍虽然普遍存在学历偏低,年龄偏大的现状,但是这些老教务员都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和认真负责、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他们长期从事教务工作岗位,在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是,由于学历偏低、年龄偏大,他们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以及计算机应用水平都普遍偏低。随着老一辈教务员的退休,年轻化、高学历的教务员加入到我校本科教务员队伍,逐渐改变了我校本科教务员队伍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但是,由于年轻的教务员存在工作不熟悉和经验缺乏的情况,还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深入学习。由于长期受“重教育科研、轻管理”的传统观念的影响,高校教务员队伍建设一直以来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不仅社会大众对高校教务员工作认同度不高,就连高校里的工作人员,甚至连从事高校教务工作的教务员自己也普遍对高校教务员工作认识不足,认为教务员的工作是一种简单的、重复的机械劳动,只做一些一般的事务性工作,甚至只起到“收发员”、“通信员”、“传声筒”的作用,没有技术含量,人人都可以干,忽视了教务管理人员在教学改革、教育管理研究等决定高校教学整体水平方面的作用。
(3)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教务岗位评价机制不健全,对教务员的教学管理研究缺乏激励措施。这一缺失使教务员形成一种意识,觉得干了也不多,不干也不少,干好干差都一样,只要不出差错就行。长此以往,就养成了工作的惰性,容易低标准要求自己,工作热情自然不高,更不要提工作创新了。在管理上也墨守成规,按章办事,无法适应高校发展和改革的需要,而最终影响教学质量的管理和办学效益的提高。
二、创新教育对教务员工作提出的挑战
一直以来,教务员主要是落实教务处和院系领导布置的通知和任务,属照办型管理,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办学形式更加多元化,对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要求日益提高,统统地照办型处理事务性工作的方式和管理手段已不适合时代的发展需要,这要求教务员在工作中应转换角色,树立创新型、学习型研究者的角色。
1.学生主体意识增强,教务管理工作急需规范化。长期以来,本科教学管理中存在管理制度严格,但实际操作灵活性大的问题。学校大规模开展创新教育后,新问题新情况不断涌现。创新教育提倡并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是教育的进步。学生主体意识增强后怎样进行更为规范的管理,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教务管理实践中,经常会出现师生冲突。特别是一些学生不爱上的公共课,老师严格管理,学生往往很不满,甚至威胁老师教学评价打零分或者向老师索要分数。
2.工作内容增多,工作界限模糊。教育多元化,工作内容也日趋多元性,工作界限越来越模糊。教务员经常抱怨工作内容太多,要对口的部门也越来越多。现在不仅要对口教务处、学院、档案室、学工,人事处的工作也出现了交叉;每年学生研究计划等各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计划的申报和验收、各级各类课程建设、教研项目的申报和验收交叉进行,让本科教务员目不暇接,越来越“全能化”。作为教务工作主要内容的排课排考和日常教务管理,反而成了“细枝末节”。
3.工作对象增多,个性化甚至个人化服务越来越多。创新教育本质上是尊重个性、提倡个性的教育。从量上来说,教务员的服务对象———学生,没增多,但从质上来说,有无限延伸的可能。创新教育要求教务工作提供个性化甚至个人化的服务,提供个性化甚至个人化的管理。一刀切的管理模式,培育不出好的创新成果。在与教务员的交流中,以前是“几个不好好学习的孩子就能把一个教务员搞死”,现在往往是“出现几个班几十人甚至上百人要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孩子”。
三、加强教务员队伍建设,优化教务员队伍管理
1.重视教务员队伍建设,提高教务员工作积极性。华南理工大学作为“985”高校,教务员也应该体现出“985”高校的精神风貌。学校应该在职称评审、职务晋级方面给教务员平等的待遇。目前的职称评审标准很高,一般教务员很难达到,职务晋级也是机会渺茫。这样挫伤了教务员工作的积极性。
2.加强专业知识学习,进一步提升专业化水平。教务员作为学校基层的教学管理人员,不仅应具备本院系专业的相关知识,了解专业各门课程的主要知识框架和应用前景,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为学生选课等方面提供合理有效的建议,而且还应具备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学、公共关系学等相关知识,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创新教育。
3.学校应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教务员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务员管理水平。学校每年都会组织教务员开展大规模有针对性的培训,有效地帮助了教务员提高管理水平。但是培训仅限于校内,培训的面还较窄,比如缺乏兄弟院校间的交流和沟通。学校应该进一步拓宽教务员培训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培训不仅提高教务员的工作水平,也可以开阔眼界,提高总体的综合素质。
4.加强沟通协调,简化办事程序。上级管理部门往往直接下达新的教学工作,让教务员感到增加了新的工作量,也容易引起教务员的不理解。在下达新的教学工作时,要将教学工作的精神传达至教务员,加强沟通,也利于教务员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通过与基层教务员的沟通,也可以听取各学院的不同情况和实际需求,简化办事程序。
以往的教学是以单纯的知识讲解为主,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只会停留在教师讲什么就听什么的阶段。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学到的知识都较为死板,缺乏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这样的教学已经不适应学生的自身发展需求,也不适应高考的考试模式。我们迫切需要打破旧有观念,从学生角度出发,创设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首先我们要改变的就是旧有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听讲、被动学习的状态,要灵活设计教学方式、方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置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教学课堂。这才是我们应有的教学观念。新时期下,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关键。只有创建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课堂、教学氛围,学生能力的激发才能成为现实。新课程要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也是这个意思。我们不能固步自封地停留在教师高高在上的阶段,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了解学生的现在,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从而选择多种多样的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这样的教学观念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更是创新教育的基础。
二、创新教育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学习兴趣
在创新教育中也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我们要研究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恰当地、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利用化学与生活实际相关的例子来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也可以利用与化学相关的科技前沿信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焰色反应”时,让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炒菜时不慎将食盐溅在火焰上呈现黄色的事实,增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学生急于想知道原因的条件下,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做完钠、钾离子的焰色反应实验之后,又补充做了锂、钙、钡、铜离子的焰色反应实验,用色彩鲜艳、明亮绚丽的焰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审美情趣,接着又利用教科书中的彩图给学生展示美丽的焰色,尤其是五彩缤纷的节日焰火更可使学生享受到通过学习化学获得的美感。这些都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化学学习中来,这就为我们开展创新教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三、注重创设有利于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氛围
创新教育除了需要有好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的支持外还需要有良好的教学环境。学生只有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开展创新思维,轻松自由地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需要好的氛围来激发创新动机和创新欲望。因此,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必备条件。首先教师应改变高高在上的形象,要与学生建立平等互信的师生关系,作为学生的指导者,与学生共同开展学习。其次,教师要经常鼓励、肯定学生的想法,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能够有勇气、有信心开展学习。哪怕是学生有一点点的进步,教师都要给予肯定性、鼓励性的评价,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更让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当学生有错误的想法时,我们也不应简单地批评、遏制,先要肯定学生敢想敢说的态度,然后再引导学生在正确的思路上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我们的化学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高中化学离不开实验教学,我们在设计实验教学时就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事物入手开展化学实验,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四、创新教育需要更新学教学方法
实施创新教育后,以往单纯的讲授式教学就不再适应教学需求了。当然无论实施怎样的教育,讲授式教学都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融入更多的教学方式。我们化学教师应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学会学习的能力。
五、总结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高等教育同样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制约,在高等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更加注重基本知识的灌输,学生也看重应试能力的提升。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能够在我国的考试大环境下取得成功,但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相对比较的欠缺,很多学生更多的是在被动的接受。尤其是在数学这一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当中,学生更多的是停留在能够得出结果这一层面,对于很多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了解的相对比较的少,而且,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的主动性也相对不够。正是正是基于此背景,我国的教育工作者才应该在教学当中不断的推行创新教育,从整体上提升整个创新教育的合理性和其进程。高校数学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和好方法,因此,如何更深层次的挖掘高校数学教学的创新教育就非常的重要。
2高校数学创新教育的内涵分析
创新教育理念的提出更多的是依据创新素质结构的基本内涵来确定和提出来的。在我国,创新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来提高培养人的创新素质,并根据此基础来影响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在这样的基本理念之下,高校数学教学的创新教育过程就必须要贯穿于整个的教学各个环节当中,通过对学生施加更加科学的干预,使其能够在整个的教学领域中有更加崭新的发现,获得更加崭新的思想、尝试更加新的学习方法。在掌握一般的应用规律的同时,培养自身的数学能力,从而为将来成为创新型的人才奠定数学教育的素质基础。而在这一个过程当中,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对于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科学的创新教育则是关键所在。
3高校数学创新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分析
高校学生的思维和意识相对比较的稳定和成熟,尤其是对于一些事物的价值的判断也日趋完善,在这个阶段对其进行创新教育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就变得尤为的重要。针对高校学生的实际特点,高校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3.1引导想象,诱发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高校数学教师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首要要主动的去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想象,最大程度的释放学生的思维创造性,以此来缩短学生解决问题的相应时间,从而更好的获得更多的数学发现的机会。另外,教师在锻炼数学思维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根据教材的潜在因此,创设出更加合理的想象情境和相应的空间,提供给学生想象的相应素材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想象。
3.2开感直立教育,对学生的个性品质进行培养,创新学生人格
有学者曾经指出,“创造者具备一定的智力是高创造力的重要条件,但是,具备高智商并不是唯一的先决条件。由此看出,创新过程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智力活动,特也需要将创新的主动性和创新情感融入到整个的过程中。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需要以良好的个性和品质来作为基本的后盾。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个性的品质和相应的人格教育,更应该更加均衡的促进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升和全面的进步和发展。
3.3诱发学生进行思维发散,拓宽创新的广度和深度
在高校的数学教学当中,教师应该努力的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提供各种有利条件,首先,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出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实践,主动的鼓励学生去多思考、多提问、大胆的尝试,尤其是在面对同一个问题的时候,应该寻求不同的方式进行解决。以此来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问和敢于创新的思维和意识,以此来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和思维,拓宽学生创新的广度和深度。诱发学生进行思维扩散的整个过程中,教师需要着重对学生的创新广度和深度进行把控,使学生能够在一个正常的、合理的过程中来进行创新性学习,避免学生偏离正常的范围。
3.4巧妙的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
教育学教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由此看出,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的、积极的进行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关键所在。在巧设数学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主动的去寻找在我们身边经常见到的、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的一些例子,使学生能够很快的、更好的进入到教学情境中,从而提升整个的教学效果。
4结语
专业教师应具有复合型人才的素质,可体现在对本专业的理论有足够的深度和广度的理解与一定的专业实践经验和能力。在专业理论方面和专业实践方面肯钻研,并有创新性理解。例如,发表专业创新论文,亲自动手制作多媒体课件,有专业产品等。专业教师自身应具有对本专业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动手能力及实践指导的专业整体综合创新能力,可体现在本身能胜任教授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及毕业设计指导,并具有自己创新设计,发明,制作的能力。包含:①专业理论;②专业技能;③专业创新作品(产品、商品)为一体的这种三结合的创新能力。如机械专业作品(产品、商品)的创新含量中,功能的独特优点和实用性。专业动手能力含量中应包括:制图、钳加工、机加工、热处理、表面处理、产品的实际应用、使用。专业教师本着对学生负责,对未来负责的精神。加强自身的学习有目的地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和综合专业素质。改进自身的教育教学教法。在有创造性地学习和教育创新、教学创新、教法创新的实践中不断取得成就。
(1)教育创新。需要教师顺利地完成以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换。即完成从培养有书本知识的人到有综合素质,综合创造能力的人的转换。
(2)教学创新。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生动地、立体地教和调动学生有兴趣地、立体地学的教师与学生二个积极性。并引导和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向专业爱好的关键性转变。鼓励学生向立业、创业的升华。
(3)教法创新。在教育创新、教学创新、教法创新三者中,教法创新是关键。因为知识和能力是通过教师的教法创新才能更好地使学生接受的。所以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仔细地观察,认真地分析,进行因材施教。而因材施教,又因材(个性)的差异性,就必然要求教法的多样性且有效性。并注重教育、教学、教法三者的有机结合。
二、加大产教结合力度,营造创新教育的良好氛围
实施创新教育,一要加强创新教育基地建设,优化创新教育的硬环境;二要优化教学创新和知识创新的软环境。对在创新教育活动中涌现出的佼佼者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激励师生积极参与创新活动的开展。专业教师可以将自身的专业综合创新能力及上届毕业生典型专业作品,充分地、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启发学生的专业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把理论联系实际并与整体专业概念、整体专业目标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始终贯穿于整个专业教学活动的始终。使学生感到理论物化了、实践化了、产品化了、整体化了。从而使学生对本专业有了强烈的整体理解,从而树立起学好本专业的信心。专业教师还应培养和指导学生制作出比上届学生有所改变,有所改进,有所革新,有所创新,有所发展的具有三结合(专业理论、专业技能、专业产品)的,形成学生自己的再创性专业作品、产品。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学生能否运用学到的知识、技能而且是创造性地灵活运用是对学习目的是否达到的最好检验。同时,鼓励学生对问题发表不同的看法,使他们认识到接受职业教育并不是简单地掌握那些用既定方式重复了许多次的操作,而是要他们探索新的方法、新的程序,促进学生积极进取,有所创新和发展。但创新的过程存在失败,要教育学生正视失败,鼓励他们持之以恒直至成功。要打破发明的神秘感,发明不是发明家的专利。例如,平民的小发明比比皆是。更要向青少年指出,想搞发明就必须先明白什么是发明,发明的三个特点: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成功的优秀的发明必须同时具备这三者,缺一不可。并向学生指出发明的途径:观察是发明的源头;想象和需要是发明的动力;实践是发明的分娩。使学生们感到发明并不神秘、发明就在自己身边,就在自己手中。以此进行专业项目创造发明和开发。
三、总结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论文摘 要: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运用新颖、先进的教育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新的生长点提供广阔的展示平台。因此,创新教育和小学数学教学课改的整合,有利于充分认识到实施小学数学必然地要以先进的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转变教育思想,改革课堂教学,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素质教育观念与教学机制的整体深刻变革。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创新教育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水平就成为了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在课堂教学中的工作重点之一。对于学校中的数学课堂教学来说,创新教育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具体的教育措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创新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项长期工作,教师要树立这种教育理念,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提高自己的创新素质。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以兴趣作为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的动力
兴趣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不竭动力,同时也是提高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源泉。让学生在“我要学”的思维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还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喜欢具体形象的事物,对于抽象乏味的数学问题缺乏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把数学学习和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创设一种数学情境,用以引发学生的思考。
二、以实践作为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的基础
三、以探究作为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的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可以应用与数学教学的许多环节。在概念形成环节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可以引发学生从具体的活动中抽象出对概念的概括,使学生对概念的本质有一个更为深入的理解;在定理的发现过程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学生可以循着前人的探索轨迹进行知识的再次发现,从而掌握一个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家们发现问题的过程;在知识的应用环节采用探究的数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对具体事例的探讨中,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可以在综合实践的过程中,采用网络、图书馆、社会调查等各种渠道收集资料,在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再次应用。
四、转变观念,积极探讨新的教学方式
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个性发展。在学习过程中,营造开放的空间,让学生去玩、去动、去演。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出发,设计一些有特色的教学方法。如:在以给定的图形如:、、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两条平行线为前提条件,尽可能多地构思独特且有意义的图形,并写上一两句贴切的、诙谐的解说词。如两盏灯、一个等式,就是符合要求的两个图形,你还能构思出其它的图形吗?比一比,看谁想得多。这是一道培养学生图案设计能力与空间想像能力的趣味数学题,没有标准的答案,初一学生根据他们的知识面和生活阅历,学生是从以下不同的侧面来设计:①来自生活实践的设计:图形如圣诞树、一辆小车、一个机器人、一座房子、两支棒棒糖机器人、婴儿车等;②形象生动地刻画动物或人物,一只小鸟、稻草人、一只蝴蝶、一只狐狸头等从以上方案的设计可以看出,如果学生没有丰富的感性材料作素材,仅仅凭在课堂上的机械训练,是很难凭空设计出一种有意义的图形的,要求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勤于动手、善于观察、发挥联想,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这样的数学活动课,以情境、想像的形式贯穿整个课堂,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乐在其中,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情感得以交流,个性得到张扬,自主、实践、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课堂教学轻松活泼,学生学得扎扎实实。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多彩,使课堂显出勃勃生机,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抽象的变得具体,静的变成动的,虚幻的变成真实的,既可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又能将学生引入想像的世界,使教材“活”起来,使课堂也“动”起来。
五、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针对以上小学音乐传统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创新型教育在音乐课堂活动中的重要性,并以此作为根据,不断深化小学音乐教学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改革,使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达到飞跃式的进步。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音乐老师采用的教学理念思想和教学方法。具体来说,创新型的小学音乐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在生活中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是一门关于美的艺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除了要传授给学生必要的音乐乐理知识外,提升音乐艺术的审美水平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这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有着积极作用。小学生好奇心较重,特别善于模仿事物,老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这一特征,应用到日常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将音乐的艺术感染力转化为带动学生学习氛围的示范表演,这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才会得到激发。例如,老师在讲授《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时,可以主动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感受大自然,在生动地范唱这首歌曲时,也让他们感受到歌曲表达的生机勃勃的意境。另外,学生还可以在理解歌曲意境的基础上发挥联想能力,自主拓展想象空间,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2.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密切师生关系
目前的教学模式早已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过渡到素质教育,尤其是在小学音乐教学问题上,素质教育模式成了教学界的主流方向。所谓的素质教学要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以记忆书本知识和应付考试测验作为教学的根本任务。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观念深入贯彻到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创新精神,强化他们动手创造的能力。要彻底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应用到实践中,老师必须增强教学主动性,多与学生进行课内课外互动。例如,教学《拉钩钩》这首歌时,老师首先鼓励大家根据歌曲的对应节奏,组织全班学生演示拉钩的游戏活动,并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同时培养学生听觉、肢体动作、口头表达等多方位的能力。老师在设计音乐活动类游戏时,应该给予学生更广阔的参与空间,引导他们展开对音乐艺术审美的讨论,培养创新型思维,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以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突出自己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处于被动从属的位置。
3.结合高级的科学教学手段,让小学音乐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随着教学手段的不断丰富,小学音乐课堂上已经不再局限于音乐书本教材、录音机、电子琴等相对陈旧的教学设备。在电子图书馆资源和计算机网络信息渠道发展的情况下,多媒体教学资源逐步走进小学音乐课堂,这些以高科技为主的教学资源设备无疑会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授课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其中,将以多媒体技术为主的教学手段应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就是教育创新模式。教师结合图片、音乐音频和视频、电影等多种多媒体手段,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中的刻板方法,避免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遭到禁锢。另外,老师如何正确利用多媒体进行有效教学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虽然多媒体教学已经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得越来越普及,但是音乐课堂上老师只是单纯地播放歌曲给学生们欣赏,这会逐渐背离音乐艺术欣赏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无从谈起。
二、结语
首先,医学院校对于创新教育的支持不够。现阶段,大多数的高等医学院校都已经开展了创新教育的改革,但是改革的力度还不够,大多数学校只是重视学生的教学工作,而轻视学生的想法与需要。因此,对建立医学生创新教学工作的支持力度与改革力度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需要改进。其次,学生的教育工作也过于片面,在各类医学高等院校的创新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学校还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一个完善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创新活动还有待于提高,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还不是很全面,学校内的文化创新氛围也远远不够,这样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有相当大的局限性,难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与灵感。最后,现阶段看来,我国国内的医学高等院校对于学生的考评还仅局限于考试,这种应试教育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有极大的影响的。学生们为了应付考试,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提高创新能力,大多都在死记硬背,不仅不会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反而会使学生的能力下降。所以,对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教育部门可以建立多种考核制度,不能仅局限于考试。
2医学生创新教育所起到的作用
使学生树立起创新观念,对于学习有足够的热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也正是因为理想,才会有前进的动力,挖掘自己的潜力,从而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高校的学习生活是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自己的最后阶段,同时也是最关键的阶段,离开大学校门,即将步入社会,这对于学生们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一定要重视学生在高校的学习情况。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学校要尽量多组织一些能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活动。创新文化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一部分,也为学生自主创新提供动力。而学生工作是学校工作的基础,只有将学生工作做到最好,学校才能更加适应现今社会的潮流。根据现阶段学生的特点,学校可以尽量多组织一些有针对性的能够适应学生发展的活动,为学生们营造一个平等互助的平台,让学生们主动的去相互沟通、了解。
3医学生创新教育工作的探索
在教育课程中,一定要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主,教师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们多动手、多动脑,不能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上面讲,学生下面听,这种教育模式只会限制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想象能力,甚至影响其今后的发展。对于实验课的内容,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教师在旁边指导,有问题大家在一起讨论。对于学校对学生的考核也要创新,不能一直沿用传统的应试教育,要让学生们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对于医学生创新活动学校一定要大力支持,对于科技创新的经费一定要尽量满足,从而保证学生各类科技活动的顺利完成。同时,要建立多个适合学生动手实验的创新基地与实验室,保证学生们能够亲自动手参与实验与研究。只有学生们亲自动手,才会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创新能力突出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让学生更有激情的去挖掘自己的潜能。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创新实践中关怀与关心精神的培养。所有学生,特别是医学院校的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团队协作是分不开的,在一般的课堂教育中,教师只是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但对患者是否怀着关怀的心情也是同样重要的,理论知识的提高并不能代表其人文知识的提高。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灌输给学生关怀意识,不要仅局限于对患者病理的研究。
4结束语
创新能力是指人们在对旧问题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新颖、有效解决方法的能力。一个人具备了创造能力才能内化为自身的创造才能。具备了创新能力的人,才能在生活中展现自己的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科学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今的教学不再是传统的应试教育,而是培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的教学。在科学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对身边的一切都有浓厚的兴趣,并有对未知世界进行探索的欲望,科学课堂就是他们体验科学、探索未知的主阵地。初中生已经对生活当中的一些现象有了初步认识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这些基础之上,为学生提供能直接参与、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与其单纯地给学生讲授,还不如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要扮演好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伙伴的角色。学生在科学探究中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要对其进行耐心的教导,这样的教学行为会给他们一种积极的正面引导。科学课要让学生在没有心理压力、兴奋快乐的气氛中展开。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勇于向同学表达自己的看法,让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运转的状态。作为教师,在课堂上应当时刻观察学生的表情,对于学生不明白的地方及时讲解,多听听学生的想法,积极引导学生的思维。
二、运用辩论,培养创新思维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举手发言,要让他们喜欢抢着说、争着说,对于学生新、奇的想法给予表扬,对不正确的想法要用事实证明为什么是不对的。这个验证的过程可以交给学生来讨论、交流完成。如在教学“杠杆”一课时,我为学生准备了羊角锤、剪刀、老虎钳、擀面棍四种工具,让学生说一说哪些是杠杆,哪些不是杠杆。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对于擀面棍是不是杠杆发生了争论。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不能简单地判评,而要引导辩论的双方通过事实来解释。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羊角锤、剪刀、老虎钳这三种杠杆,学生都能很容易地找出三个重要的位置:用力点、支点、阻力点。接着让认为擀面棍不是杠杆的学生来说明想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发现擀面棍没有支点,所以它不是杠杆。这时,争论的双方都平静下来,持错误观点的学生也不再坚持。课堂上争辩的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科学思维,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亲身体验,培养科学素养
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在科学活动中,探究科学知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科学素养。教学的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创造、消化、吸收,才能真正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如在教学“斜面”一课时,我让学生从比较爱好的旅游出发,引出泉州东西塔如何建成的问题并展开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然后从生活中引入斜面,让学生积极参与谈论人们在生活中为何使用斜面。通过教师参与,学生自主进行三组不同的实验:斜面可以省力;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情况下,斜面省力情况与坡度的关系;在坡度相同的情况下,斜面省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从实践中去体会并理解斜面为何会成为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的一种机械,让学生在实验之后展开想象,联系实际来谈生活中所用到的斜面,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地让学生体会到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之一。”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诱发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引导学生进入知识殿堂的向导。
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的注意力达到高度的、持久的集中,思维始终处于高速运转状态。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也要不断地进行创新。高中历史课程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提倡利用信息技术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
现代的网络视频和电脑课件是创新教学的有力保障。通过图、表、声、影等先进手段,把历史知识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们进行展示,也可以把学生们分成若干组自己动手进行设计并进行评比,既可以激发学生们学习历史的热情,也可以加强团队协作精神。作为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有的放矢地采用多种有趣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世界的其乐无穷、产生探究历史奥秘的兴趣,使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轻松掌握历史知识,真正做到以“趣”引路,以“情”导航。
教学的艺术不仅仅在于教师教会了学生多少历史知识,而且更在于教师是否教会了学生自主性学习历史的方法,学生能自主性学习且具有创造性是教师教学的最高境界。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要学会历史知识而且能够将历史知识应用到社会活动中。让学生带着思考走出教室,走进自然、走进生活,聆听教室外的声音,感知历史知识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密切相关的联系。积极开展历史应用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扩展学生的视野。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历史教学的重要资源,培养他们在历史学习方面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一般而言,高中化学的教学目标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目标的制定太过笼统。基于此,教师要多和学生交流,掌握学生的心理需求,并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等,合理制定教学目标。老师要把化学学习的重点、难点展示给学生,并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做到教学目标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课堂总是以老师为主,老师津津有味的讲解化学知识,学生往往是被动的接受老师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不仅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过分的依赖,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影响教学质量。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调整好自己的位置,课堂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做学生求知路上指路明灯;老师要针对化学特点,采取可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师生之间要加强交流,进行互动式学习;化学老师要尽量缩短讲课的时间,把时间交给学生支配,让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析,让学生通过探讨去寻找答案,并让学生解答,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拨,有利于学生明白解答思路的正确和不足之处;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老师要采取一切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之间的讨论加以引导,不允许他谈论一些和探讨问题无关的话题;老师要为学生营造互动的课堂氛围,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去,加深学生对问题解法的印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也恰恰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高中生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对周围的事物易产生好奇心,更愿意了解这个大千世界。因此,老师要从这一特点出发,设计一些符合学生特性的作业,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化学这个学科与世间万物都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老师要设计出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新力的题,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进而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索;高中化学本身具有复杂性和严谨性,所以,教师要将化学题与生活紧密相连,并举一些大家熟悉的生活中的案例进行讲解,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的魅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注重化学实验
对于高中化学教学而言,实验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化学学习中的重点内容,因此,要特别注重实验的学习。实验教学就是探究式的学习,化学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探究性问题比较多,实验的机会更多,容易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老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突破化学教材的条条框框,老师要运用多媒体教学,先讲述理论,然后亲自示范实验的过程,让学生动手去做,动脑筋对实验进行设计、分析、推理,激发学生对原理的理解,掌握实验操作的步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建设开放性实验室,让学生随时可以做实验,有助于学生通过练习,熟悉掌握实验流程,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增设探究性的实验内容,鼓励学生开展一些课后小实验,有利于学生掌握实验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5.学会反思
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老师批改课后作业的对错毫不关心,对于存在错误的问题不进行反思,不从自身找原因,针对这样的问题,老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反思,并主动分析错误出现的原因,对作业中出现错误的地方进行分析,有利于学生自我反思,并加以改正;老师要适时鼓励学生,激励他们努力学习,每获得一个小小进步,都有利于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更加努力学习化学知识,取得好成绩。
6.尊重差异,分层次教学
老师要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多和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学生的心理需求,要多关心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给予学生以鼓励和帮助;每个学生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老师要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例如:在化学课堂上,老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将学生以学习能力进行划分,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规划,每个小目标的实现,都会使学生充满喜悦,增加自信心,进而有利于学生主动努力学习化学,促进学生化学学习成绩稳步上升。
7.观察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老师要交给学生正确观察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通过仔细的观察,善于发现不同的问题,在实验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从不同的视角进行观察,抓住典型现象,例如:善于发现发光发热及气体沉淀的现象,通过观察,有利于激发想象力;老师要引导学生多思考,多观察,敢于对化学问题产生质疑,质疑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有了疑问,才会去观察,去思考,去积极探索,鼓励学生敢于突破常规;要经常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机会,对比、类比、反向思考等等,要设计一题多解的习题,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他们寻找不同的答案,突破思维定势的局限性,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
8.结语
关键词:幼儿;音乐创新;尝试
幼儿健康成长是每个教师和家长所给予的最大希望,而音乐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又是至关重要的因素。用音乐去启迪、引导孩子,在各个方面都能卓有成效。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只有深刻的了解幼儿学习的含义,才能够树立起正确的音乐导向,完成音乐教育目标。
1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
音乐能渗入人们的心灵,激发幼儿的想象能力,调整和愉悦孩子的情绪。幼儿对任何事物都有好奇心,特别是对音乐的敏感程度要胜过成人。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可采取直接、间接的方法。最直接的是幼儿能够听懂的,比较通俗易懂又简单上口的幼儿乐音;而间接的是在幼儿不经意的时候播放一些交响乐、钢琴曲等比较优美的音乐。虽然他们听不懂,但是可以在记忆中留住这些声音,在成长过程中无意识中转化为精神财富。首先,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可以拿一些器乐给孩子演示,通过不同的声音吸引孩子的眼球。使他们产生好奇,从而吸引他们喜欢音乐。其次,幼儿活泼好动,生性顽皮,播放有律动感的音乐,让孩子建立听觉美感。孩子爱玩的特性与生俱来,他们在爱玩具的同时更注意音乐的声响。现在好多玩具总伴随着音乐,无论外形、颜色的搭配还是到其姿态的丰富和动感都让孩子爱不释手。这是诱发孩子接近音乐的有效方法。最后,在游戏中或者讲故事的时候配上形象生动音乐,也可以使幼儿对丰富的音乐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孩子如果在某一时段被音乐所触动,在她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人生的道路上会带来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让孩子集体进行一些音乐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让孩子接触音乐知识,可以使用一些打击乐让孩子打击,尝试音乐节奏。辨别击掌,脚步声,来增加幼儿的律动感,唱一些简单的谱例不断的增加幼儿的音乐听觉能力来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
2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音乐教学艺术是语言与音乐的巧妙结合。在幼儿音乐教学中,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很好的人文环境,教师的言行在幼儿心目中占据很大的分量,特别是教师的态度和语言更是教学的关键所在。教师要充分使用声乐专业知识,使自己的声音富有穿透力,在组织活动时要减缓语速,并且要使自己体现出和蔼可亲、自如大方、笑容可掬的样子。特别是在语气上要符合幼儿的口吻,做到轻重缓急、风趣幽默。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幼儿进行交流、沟通,使幼儿对教师有了信赖和依靠,她们就会自觉的进入教师所设计的教学过程当中了。在教学活动中切记不要呆板和教条式,一定要添加启发诱导,在语调和语气上一定要引起幼儿的共鸣,按照幼儿思维模式去组织活动,通过示范演唱、演奏儿歌来让幼儿感知;在讲解时,要用直白、简单的语言去进行解释和说明。用最感知的语言去表达,同时还可以用手势、形象的比喻,或者图片、模型以及一些真实的影像资料去触动孩子,构成一种立体式的音乐教学模式。
3在音乐活动中注重幼儿实践能力的培养
幼儿音乐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幼儿的音乐听觉能力和增强幼儿的音乐表现能力,锻炼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开发智力和加深其情感体验起到很大的作用。活动中,要让幼儿多一些操作、演示,让幼儿直接参与活动。比如可以以游戏的方式进行音乐活动,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歌唱比赛,排演一些小型的音乐剧;也可以让幼儿学习一些可以携带的乐器,让他们自由的演奏,在动手的过程中让他们获得愉悦与知识的掌握。教师要挖掘幼儿更多的想象空间和思维能力,组织形式多样的音乐活动让孩子体验,使他们在快乐中无拘无束的学习音乐,使幼小的心灵更加富有想象力和生活的情趣。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因材施教,针对每个幼儿的特点加以精心设计,既要引导又要鼓励,给孩子予以充分的肯定和赞誉,在实践中让他们记忆和感受音乐带来的乐趣。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内心充满温暖和骄傲。使每位幼儿都能够感受到自己是最棒的音乐小天使,在拥有音乐的环境中让幼儿充分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
4抓住孩子的心理特征进行音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