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风险投资学论文范文

风险投资学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风险投资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风险投资学论文

第1篇

一、前言

投资项目的风险与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的,大量事实证明,人们对投资项目的分析和预测不可能完全符合未来的情况和结果。这是因为,客观环境、条件及相关因素是变化发展的,而人们依据过去的数据资料和经验所做的预测很难完全符合未来的事物发展规律和实际状况,而且时间距离越远,预测的误差也越大。为使投资决策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需要对风险实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估。于是投资项目风险管理作为新兴的经济管理科学,便应运而生,它是在经济学、管理学、行为科学、运筹学、概率统计、计算机科学、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学科和现代工程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建设项目和高科技开发项目的实际,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兴的经济管理边缘科学。

在国际上,风险管理已日渐成为投资项目评估和风险决策分析的重要部分。包括项目在内的现代决策,实质上是风险型决策,而风险决策的核心是风险分析与管理,它直接关系到投资项目的合理判断和科学决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尤其是加入!"#后,项目风险日益增多,至今我国还没有全面引入风险管理对投资项目的全过程进行风险估计与评价,这是造成我国许多工程投资膨胀和工期拖延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我国推广投资项目风险分析理论的研究与风险管理的应用,对促进我国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投资项目风险分析的发展与趋势

1投资项目风险分析的新概念

投资项目风险分析就是通过对风险因素的识别,采用定性分析或定量分析的方法估计各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及对项目的影响程度,揭示影响项目成败的关键风险因素,提出项目风险的预警、预报和相应的风险对策,为投资决策服务。风险分析的另一重要功能还在于它有助于在可行性研究的过程中,通过信息反馈,改进项目设计方案或优选设计方案,直接起到降低投资项目风险的作用。由于有些风险造成的损失不宜用投资或经效益的变化来度量,对复杂的重大项目有必要进行各专项风险分析或单因素风险分析。投资项目风险分析应是专项风险分析和单因素风险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系统分析。

2投资项目风险分析技术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问世,使得现代计算与网络技术广泛用于描述各种工程技术、生产组织、经营管理系统,并迅速成为简捷地分析、求解、优化这些系统的有效技术。

进入70年代,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大规模、复杂的网络逻辑运算成为可能,而且更加方便,同时还能对这类网络模型进行综合、分解、资源分配、成本优化。另一方面,网络技术与模拟技术相结合,产生了随机网络仿真技术(GERTS),在GERTS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各种特殊用途的仿真随机网络技如成本优化仿真随机网络(GERTS)、选择模型仿真语言(SLAM)和图示可靠性分析仿真程序(GRASP)等,极大丰富了网络技术的研究领域和应用范围。

80年代初,在GERT的基础上,出现了风险评审技术(VERT)网络模型,引进了完成项目具有风险的概念,把完成项目的时间、费用以及效果联系起来,建立三者之间的数学关系,从而大大增强了网络技术描述与分析现实系统和客观世界的能力。随后,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网络技术适用的项目或系统越来越大,描述及分析的功能更加完善;二是用于计算和分析各种网络模型的计算机软件微机化,这大大增强了实际应用的可能性。

3风险分析理论与现代网络技术相结合的发展趋势

随机网络是一种可以反映多种随机因素及其随机变量间相互关系的网络技术,在随机网络模型中,包含着各种随机成分,如时间、费用、资源耗费、效益、亏损等,并且可以处理系统中各种项目及其相互影响的随机性问题,即一活动按一定规律可能发生或

不发生,相应地反映在项目开始或结束的节点也可能发生或不发生,从而为许多复杂的、包含多种随机因素的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提供了有效途径。因此,在投资项目的工期与费用估计中,将风险分析与随机网络技术相结合是可能的,并且具有其优越性。一是直观性,随机网络模型可以直观、形象地描述影响工期和费用的风险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二是可计量性,根据随机网络模型,可估计出各风险因素对活动工期和费用的影响程度;三是可控性,根据风险因素对项目工期和费用的影响程度估计,为决策者提供一整套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为投资项目能以最少费用按期完成提供科学管理依据。

三、我国项目风险管理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1项目风险管理技术是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项目管理中不可或缺的支撑工具,项目理方法的核心是风险管理和目标管理,而项目风险管理是一种项目主动控制的手段,其主要目标是使项目的三大目标:投资7成本、质量、工期得到控制。这种主动控制与传统的偏差/纠偏/再偏差/再纠的被动方式截然不同,风险管理对项目目标的主动控制体现在通过主动辨识风险因素并加以分析,先采取风险处理措施进行项目的主动控制。但我国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引进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时,只引进了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与程序,没有同时引入风险管理,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们风险意识普遍较差,尚未认识到运用风险管理技术来抵御风险或转移风险的重要性,而且当时我国尚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中,国家是惟一的投资主体,为了在账面上反映节省投资而不愿意增列风险管理费用。

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改革开放,国外各种风险管理的理论与书籍被介绍到中国,同时也被应用到项目管理中,尤其是大型土木工程项目。另外,我国的经济体制也逐渐由计划体制转为市场体制,投资主体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2001年全国工业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亿元,其中企业自筹资金(%(%亿元、银行贷款%"!)*#亿元、政府投资%)&*&亿元、利用外资$((*&亿元,分别占总投资的!"*’+、%#*(+、$*#+和(*$+,风险管理成为现代企业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规模宏大的长江航道工程、广州地铁项目、上海磁悬浮列车等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都制定了风险管理方案,并成功地运用了项目风险管理方法。从%’#!年起至%’’),由国家科委主持的国家重点科技攻关“三峡工程重大科学技术研究”项目中,安排了三峡工程的风险研究,在国内首次对大型工程项目进行风险分析与评价。在研究过程中,综合利用了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具体的三峡工程为背景,研究投资项目经济风险、投资膨胀风险、工期风险和财务风险,取得多项重要研究成果。

第2篇

摘要:人力资本的概念及其理论研究已经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人力资本必须经过投资才能形成。人力资本投资的主体有政府、企业和个人。本文是从个人的角度,从经济学和财务学的视角来分析人力资本投资的两方面的决策,并提出决策时应充分考虑影响投资收益率的风险因素,试图比较全面地分析个人人力资本投资,对本领域的理论研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人力资本投资决策风险

一、人力资本的概念

“人力资本”最初被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在研究美国经济中物质资本存量与产出差距在不断加大,出现巨额余值时使用,并由此产生了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及以后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人力资本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形成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在随后的近半个世纪在西方发达国家牢固树立起了“人力资源是第一资产”的理念,并掀起了人力资本研究的热潮。

人力资本是与物质资本相对的一个概念,是指通过人力投资形成的、体现了个体或群体的知识、技术、能力等,并能够为其带来长期收入来源的生产能力。

人力资本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资本化了的人力资源。马克思曾指出,资本的本质属性在于对利润的不懈追求,人力资本既然属于资本化形态,当然就不例外了。无论个人还是企业都希望能在将来获得回报(如通过增加收入或提高公司的生产力)。

本文主要讨论通过正规教育(学校教育)形成的个人人力资本投资的决策问题。

二、人力资本投资决策:

(一)、是否继续投资的决策:

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是教育,因而有必要分析教育投资的成本与收益。

下图显示了学校教育投资的可能分析。一个人面临两种选择:需要S年全日制学校教育,在完成后如果就业,会有年收Ws,直到退休年龄,比如65岁。更一般地说,年龄T。学校教育有直接成本如学费、书本费等K。另一选择是不接受学校教育,直接工作,可赚得工资W0,(从决策开始到退休年龄T)。

这里有一个假设前提:没有能力限制,没有退学风险,收入在整个工作年限内不变。工作经验与决策无关,没有失业风险(见图1)。

假设投资成本(或教育成本)包括直接成本K和机会成本W0(可能赚得的工资)。而放弃的收益即机会成本是成本中较大的组成部分,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两种方案中整个生命周期贴现收入,选择贴现收入较高的方案。我们还可以将不接受学校教育的收入从接受教育的收入中减去,如果结果为正,可以预测该个体会选择投资于学校教育。在第一个S年,每年的差距为-K-W0,

该个体必须付出学费和书本费等K,并且不能享有收入W0,因此,每年的W0为机会成本,即由于选择了教育而放弃的收入。W0+K为每年的投资成本。从整个生命周期看,贴现后收入为图中的B+C,在S年之后,两种收入流改变:获取Ws(超过不接受教育的收入W0)。差额Ws-W0为教育带来的利得。较高的年收入是由于学校教育。同样考虑折现,可以发现贡献于整个生命周期的收益差额为A。

如果由教育决策带来的终生净收入为正数,或所得利益(Ws-W0,从年龄S到年龄T,贴现后)大于投资成本(W0+K,从年龄0到年龄S,贴现后),那么该个体会选择学校教育。如果人们可以以市场同期利率进行借贷,则该市场利率为折现率。

这个非常简单的模型有以下几个结论:如果符合以下条件,则参加学校教育的人数会增加(虽然每种条件的影响大小可能不同):(1)未来收益增加,即工资奖金对那些已经完成其学校教育的人来说增加了。(2)直接教育成本减少,比如学校降低学费或政府增加教育补贴。(3)贴现率降低。由于未来工资收益相对于以前工作阶段中的成本增加了,或者说对那些着眼于未来利益而非当前利益的人来说,贴现率较低会使人们倾向于学校教育。(4)教育筹资变得容易。如银行更愿意贷款并且降低利率甚至提供免费的奖学金。

进一步分析,如果给定受教育的年数,与工资增加Ws-W0相对应的年回报率(学校教育的回报率)是投资决策中必须知道的一个重要指标。由于每增加一年的教育会产生一定收入百分比的增长,这个增长的百分比则是教育的回报(Mincer,1974)。为了计算它,理论上必须知道某人实现的收入并等到退休。

关于是否投资教育或继续投资教育已经有许多公式化研究,美国人口经济学家恩格尔曼认为,人力投资的时间比较长,难以根据已知的投资期限来计算投入量与收入量,为此,他把投资期限限定在一个时期(例如13年),而把收益扩展到其他时期带来的收入,用来分析教育(正规学校教育)投资的收益率。公式为式中,C表示受过第13年教育的直接费用,W0表示受过第13年教育而放弃的收入,Xi表示受过12年教育的人的收入,Yi表示受过13年教育的人的收入,n表示受了13年教育之后可以赚取收入的总年数,r表示第13年教育的收益率,i表示观察的年份。根据这个公式,利用所要求的资料可以计算出教育投资的收益率,个人就可根据对投资与收益的分析,做出是否继续投资教育的决策。决策基本原则是,预期收益流量(流入量)之和不能小于人力资本投资流量(流出量)之和,否则,人们就不愿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即受过13年教育的人的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不能低于受过12年教育的人的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否则,人们只进行12年教育投资,而不选择13年教育投资。

(二)最佳投资的决策:

由于学校教育具有连续性,有的个体获得比其他人更多的学校教育,在做出最佳投资决策时,我们必须分析学校教育的最佳长度。受教育每增加一年,就会增加生命周期的收入,但并不稳定。在最初的几年,如果一个人继续增加教育年份,生命周期收入的增长幅度会增加,但以后年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投入学校教育的边际收益递减的情况(Yoram,1975)。对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YoramBen-Porah公式化了教育投资过程并描述了其主要决定因素。在他的模型中,个人通过已有的人力资本和他自己的时间、其他市场资源相结合来达到产出(人力资本积累)的增加。Yoram最佳资本积累的模型是个人人力资本生产函数:Qt表示个人在时期t人力资本的总投资;Kt表示个人在时期t初始人力资本存量;St表示个人在时期t内贡献于存量Q的时间(Q:人力资本存量总增加);Xt表示积累人力资本(生产中)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如果初始人力资本较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个人首先会进一步增加人力资本存量,也就是说,全部时间都花在学校教育上。在完成全日制教育后,会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继续他的在职培训(on-the-jobtraining)。参数B是由Becker在1975年运用同一生产函数时增加上去的,它表示“有限的个人体力和智力”,使Yoram的规模报酬递减的假设合理化。原因是(1)随着个人在增加其人力资本累计的过程中,成本增加。(2)个人生命是有限的,随着受教育时间的不断付出,工作年限会缩短,这减少了获得利益的时间,结果最终是收益的增长幅度减少。而且个人继续延长其受教育时间,增加的教育年限的成本是增加的,一个简单的原因是:机会成本增加了。接受学校教育的时间越长,在同等教育水平下获得的工资越高,同时也意味着更大的花费(见图2)。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学校教育年限不断延长,边际收益(每延长一年增加的收益)会下降而边际成本会上升。受教育的最佳年限出现在边际成本线与边际收益线相交的那一点。如果教育年限超过S*,则产生的额外成本要大于额外的收益,此时再选择学校教育从经济上来看是不理性的。

因此,S*为最佳投资点。在此点上,投资者可获得最高的收益率,即内部收益率(IRR),是投资成本现值与投资收益现值相等时的贴现率(即教育投资的净现值NPV为零时的贴现率),也就是说图1中面积A=B时的贴现率。这个模型也可得出几个预测(允许成本和收益曲线随个体不同而不同):

(1)边际成本曲线较低的人(总成本线较平坦)选择更多(时间更长)的学校教育投资。如较易获得贷款的人,资金成本较低(筹资费用较少)。如图中A曲线。

(2)边际收益曲线较高的人会选择更多(时间更长)的学校教育投资。比如由于家庭关系网络、有较高的学术理论水平或智商很高而学校教育恰好能与之互补等原因较易在接受教育后找到工作的人。如图中B曲线。

三、人力资本投资决策中的风险因素

简单的模型能反映问题的实质,却容易忽略一些重要的因素,比如风险,下面讨论人力资本投资中的风险因素。

在传统的经济理论中,人力资本投资风险较少被论及。但事实上,有投资就会有风险。与证券市场相同,人力资本市场包含许多资产,即各种教育。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不仅与受教育的时间长度有关,而且与所受教育的种类有关。每个人选择与其未来收入的风险和回报相匹配的资产来获得最优选择。与证券市场不同的是,教育资产市场有几个重要的限制:首先,多样化不可能。第二,任意调整不可能。也就是说,不能通过在金融市场上套利来调整投资。投资于教育是不可撤回的,一旦你持有某种教育,你就不能再出售它。加之投资收益具有很强的滞后性,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有限理性、信息不充分以及市场环境等导致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的不确定性增加。

这些投资风险概括起来说,有市场风险和个别风险。(尽管在有关研究中有关于风险与不确定性的区别的描述,但在本文中为了简洁起见,统称为风险。)

(一)、市场风险:影响整个市场上或一个受教育群体内所有投资者的投资回报的不确定因素。

1.未来人力资本市场供需变化

假设每个人都有相同的能力获得在任何教育水平的期望回报,每个人都是理性的投资者,只关心生命周期收益的最大化。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都会选择有最高净收益(投资收益减去投资成本后的值)的教育。则我们只需观察接受每一种教育的人群。在一种教育下,每个人的净收益都是相同的。这种相同可以通过弹性工资来建立。如果太多的人选择同一种教育,在劳动力市场上会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会使接受这种教育的毕业生的工资下降。相反,如果只有少数人接受这种教育,在劳动力市场上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短缺会使接受这种教育的毕业生的工资上升。只有当工资产生的终生收益相等时才会出现均衡的态势。

2.市场分割

YumingFu和StuartGabriel研究得出结论:教育投资在私人部门(单位)的回报要高于在国有单位的回报。另外从职业等级上看,存在高等教育水平的劳动力市场和中初等教育水平的劳动力市场。由于高等教育水平的劳动力市场上的工作岗位对求职者有着较强的专用性人力资本要求,而大学生所具有的人力资本并不会自然保值,如果就业时选择了中初等教育水平的劳动力市场,其专用性的人力资本就长时期处于闲置状态,最终将逐渐贬值。因此,投资回报中包含了失业风险和由于就业于不利的行业或部门而导致的低收入风险。

此外,还有市场平均工资、流动限制等风险因素。

(二)、个别风险:只影响个体或群体中少数人的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的因素。个体在许多方面是不同的,比如智力能力、动机、兴趣等。这些因素使教育回报的估计变得不是很准确。受更多教育者获得较高工资不仅因为他们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还由于他们的能力及其他特征。具体地,个别风险有以下:

1.自身认识的不确定性:

个人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面临几种不确定性。首先,人力投资者(即潜在的学生)对其所选择的教育本身的信息了解并不充分。比如,许多教育系统在学生步入大学教育之前向学生展示越来越多的选项(如课程、专业等)。而潜在的学生并不知道哪种学科对自己来说是必要的,以及喜欢与否,能否达到学科的要求(智力水平、耐心或能力等)。第二,在完成学科(毕业)后,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上同样面临不确定性。即便是接受过职业或专业教育,他仍可能缺乏职业所需的能力或其他要求。而个人并不能明确地知道他相对于职业的真实能力。AdamSmith早在1776年就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他说:“任何特定的个体永远拥有资格于他的工作的可能性在不同的行业中有很大的不同。让你的儿子去当鞋匠的学徒,几乎毫无疑问他会做出一双鞋;但如果送他去学法律,精通法律的可能性与他会在此行业中站得住脚的可能性相比,至少为20比5。”

2.生命风险。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主体的人是有生命周期,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力资本的生产效率将会下降,人力资本受益期也将随之缩短,人力资本投资成本则必须在更短的时期内得到补偿。因此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也随着主体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大。极端地说,人力资本投资也会随着一个人的生命或工作能力的丧失而全部损失掉。

此外,还有人力资本投资成本中个人承担的份额、个人已有的人力资本存量、时间的投入(总时间=受教育时间+工作时间+用于消费的时间)、机会成本、经验等。

总之,我们在进行个人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时,需要进行是否继续进行教育投资的决策以及最佳投资的决策,在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影响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的风险,能够帮助投资主体做出更客观准确和相关的决策。文章今后努力的方向是如何进一步将风险因素量化,从理论上和实证上更加完善个人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西奥多•W•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2.

[2]雅各布•明塞尔,张凤林译.人力资本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第3篇

与中国太平盛世比起来,海外的政治特别是民族宗教环境不太确定,因此对于经济特别是在海外的中方施工企业有一定的影响。虽然与伊拉克、叙利亚等国家相比,海外的政治环境还算安宁,但是存在的少量的部落冲突、政治党派斗争以及地方的势力斗争都是影响到中方企业的稳定施工和合同等环节,这也会造成进一步影响中国的投资者跟进的重要因素,从而会影响到海外的招商环境和经济发展。>>推荐阅读《基于能力培养的管理学教学现状》

此外,当前海外招商引资的环境接近七八十年代的中国,正是大量引起外资企业的绝佳时机,应该拓展眼界,学习中国的成功经验,以隔壁的朝鲜等闭关锁国的教训作为失败典型,完善引起来的开放政策,在这个驱动下才能对于国内的政治经济环境进行改良,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安宁的局面给中资建筑企业,同时也要端正国内政府的意识,服务于外商企业才是更有利于当地国泰民安的长期措施,保证中国建筑企业与国内的当地企业公平公正竞争是一个长期长久之计,任何地方保护主义都是短期行为,不会带动当地的经济行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进行跨国经营时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股权安排:

(1)中方独资经营,虽然这样是由中方企业完全控股,但是由于在海外国处于外资的环境中,所以有一定的投资风险,例如在中国爆发的反对乐天超市这种民族运动,涉及到民族主义等排外事件时,会对企业的经营带来巨大的风险,完全没有风险分担。所以中国企业通常不适合采用全资在海外成立子公司的方式, 甚至股权也不是越多越好,避免成为当地进行民族斗争以及排外的牺牲品。

第4篇

关键词:大成优选基金;投资组合策略;风险;收益;夏普比率;市场组合

中图分类号:F038.1 文献标识码:A

一、大成优选基金简介

大成优选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代码:150002,简称:大成优选)成立于2007年8月1日,是大成基金旗下的一支创新型封闭式股票基金,其投资范围限于国内依法发行上市的股票、权证、债券、资产支持证券及中国证监会批准的允许基金投资的其他金融工具。基金投资目标是在控制风险和保证流动性的前提下超越业绩比较基准,寻求基金资产的长期增值。

二、基金业绩评价(以市场组合为参考标准)

(一)投资组合的管理水平。基金管理公司投资组合的管理质量可以从以下具体指标中得到反映:1.基金资产投资组合的流动性。从基金管理的安全性和流动性角度看,适度保持基金资产的流动性,比如现金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对于基金回避不良市况,防止或降低系统性风险,还是从长期投资角度,事事选择时机进行投资,都具有重要意义。大成优选的三季度年报中可以看出银行存款和结算备付金合计338,867,170.45元占总流动资产的9.18%。流动性适中,说明大成优选基金无严重流动性风险。且其主要投资于蓝筹股,大大提高其资产配置灵活性和流动性。2.基金资产投资组合的资产纯度。基金管理的目标,是降低风险,提高投资回报,最终使得基金资产保值增值。而基金管理中,应收款占基金资产比例,就反映了资产纯度的高低。即应收款占基金资产比例越低,则基金资产纯度越高。资产纯度的高低即反映了基金管理公司的资产管理投资方向选择和投资组合管理能力,盈利实现的能力。即同样高的投资回报率水平上,资产管理质量的高低不同。大成优选三季度的年报中看出应收款项为6449784元,占基金资产的5.47%。基金纯度相对较高,说明大成优选在同等回报率的水平上管理质量较高。

(二)基金盈利业绩及评价。从09年半年报中可以看出,大成优选在过去一年中份额净值增长率为18.64%,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13.78%,半年期加权平均净值利润率38.17%,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47.18%。可谓是业绩颇丰。

具体分析:1.考察其在相同类型基金中的排名。在09年封闭基金收益排行中,有八支基金收益在70%以上,大成优选排名第三,第一为瑞福进取,收益率达188.61%,华安安顺77.62%,大成优选76.88%完成其投资目标。而且与大成公司的其他基金相比,大成优选业绩尤为突出,仅此与大成景阳领先股票,81.28%,位居第二。

2.考察基金的收益和风险。

(1)夏普业绩指数法。S=(Rp-Rf)/σp

含义就是每单位总风险资产获得的超额报酬(超过无风险利率Rf)。夏普业绩指数越大,基金的表现就越好;反之,基金的表现越差。将09年三季度年报数据代入此公式计算得基金的夏普比率为0.3620。即每单位风险获得的超额回报率为36.20%。计算市场组合夏普比率。由09年一年期国债收益率代替无风险收益率,其值为2.22%市场组合的β系数为1,σ(e)为0,σ约为25%,市场组合收益率由上证指数年收益率8%替代。计算夏普比率为(8%-2.2%)/25%=0.232。由此可知,大成优选的夏普比率大于市场组合的夏普比率,即其表现的比市场组合要好,每承担单位风险大成优选的回报要比市场组合高出13个百分点。如果投资者将其全部风险资金投入某一风险组合,则夏普比率是投资者衡量投资组合管理人员业绩的最佳指标。而大成优选所关心的正是投资组合每一单位资产所得到的风险报酬,所以此时夏普比率正是一恰当指标,夏普比率高于市场组合,说明此基金业绩令人满意。

(2)特雷诺业绩指数法。T=(Rp-Rf)/βp

特雷诺业绩指数的含义就是每单位系统风险资产获得的超额报酬(超过无风险利率Rf)。特雷诺业绩指数越大,基金的表现就越好;反之,基金的表现越差。足够分散化的基金根据特雷诺业绩指数的排序与根据夏普业绩指数的排序相同或类似,而不够分散化的基金的特雷诺业绩指数排序高于夏普业绩指数的排序。由09年三季度年报数据代人公式可以得出大成优选的特雷诺系数为0.0156。即单位系统风险获得的超额报酬为0.0156。由于市场组合的期望收益为8%,而无风险国债的收益率为2.22%,所以得出市场组合的特雷诺指数为(8%-2.22%)/1.00=0.56。以上计算可以看出,大成优选基金的特雷诺指数远小于夏普比率,说明基金风险没有足够分散,此基金仍属于高风险投资产品,风险管理有待完善。由于市场组合的特雷诺指数高于大成优选的特雷诺指数,说明单位系统风险市场组合获得的收益远高于大成优选,进一步讲,大成优选的高风险收益是因为其承担了更多的非系统风险。此支基金没有选择负相关或完全无关的资产组合来充分分散风险,而是采取积极主动的投资策略,相信自己对市场的预期,主动的承担了一定的非系统风险,以期从中获益。

3.评价各基金的投资风格。由09年三季度年报可以分析得大成优选是典型的价值型股票,其走势与价值指数接近程度较高。这一点从其投资目标及策略也能看出,其以追求稳定的经常性收入为基本目标的基金,主要以大盘蓝筹股为投资对象。

结论:综上所述,可得出大成优选是一支封闭股票价值型基金,风险收益属于中高等级,其投资略的实施与招股说明书相符。即以投资股票资产为主。大成优选基金管理水平较高,采取计提风险准备金、合理分配资产组合等多种措施来分散风险、增强资产流动性,且其09年业绩突出,明显优于市场组合,在同类基金中排名具有绝对优势。但是通过对特雷诺指数等分析表明此基金因采取主动投资策略,投资高收益组合,并没有充分分散非系统性风险,其高收益并不能充分代表其管理业绩,在基金未来几年的投资活动中,应在保持收益的前提下,着重风险分散组合方面的研究,以期获得更卓越的业绩。

参考文献:

[1]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布的09年宏观经济数据.省略/

[2]7大成优选基金招股说明书

[3]大成优选基金年报,包括09年二季度,三季度,以及半年报

[4]证券投资学(人大电子版)

[5]晨星网09年三季度封闭式基金排名榜.funds.省略/chenxingpi

第5篇

[关键词]创业导向;财务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7 ― 0169 ― 02

一、问题的提出

实现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是一国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创业可以增加社会就业机会,所以倡导创业、特别是在青年人中倡导创业对实现充分就业具有非凡的意义。最早对“创业”一词的解析是法国经济学家萨伊(Jean BaPtistesay),1800年他提出“创业是将经济资源从生产力低的地方转移到生产力高的产出多的地方的过程”。此后不同的理论学家从不同的考察角度对创业一词进行了定义。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比较有影响的观点。一是创业是新企业的创造及过程(代表人物Macmillan,Dess et al.等);二是创业等同于创新(代表人物Peeter F. Drucker);三是创业是捕捉新商业机会的过程(代表人物Shane)等。南开大学创业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张玉利教授(2008)认为创业是开创新的事业。其本质在于把握机会、创造性地整合资源、创新和快速行动,创业精神是创新的源泉。早在2010 年 5 月,为了激励大学生创业,人社部和教育部共同推出了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创业规模”。可见创业早已提升到国家战略层级。作为向社会培养输送人才的普通高校在全民创业的浪潮中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学生创业能力是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二、从创业者素质要求看普通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按创业的创意来源不同创业可分为复制型创业、模仿型创业、演进型创业和创新型创业四种。复制型创业是创业者对其所熟知的企业经营模式的完全重复与翻版;模仿型创业是创业者对已取得创业成功企业经营模式的模仿。严格意义上讲这两种创业属于生存型创业。演进型创业是创业者以自己拥有的专业特长和技术成果为核心竞争力所进行的创业。这种创业难点在于组织创新,具有风险高收益大的特点,是一种机会型创业。创新型创业是突破传统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有创造性地开发和引导市场以满足顾客现有需求及潜在需求的创业。这种创业同样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但能创造较大的社会价值,是一种开拓型创业。一般来说演进型创业和创新型创业是社会倡导的创业主流,这也决定了普通高校对创业人才的培养应以创新型和开拓型创业人才为主要规格。一般来说创新型和开拓型创业人才应具有冒险精神、首创意识、协调沟通能力、管理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特质。具体到财务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还需要具有理财能力、战略规划与执行能力、决策与判断能力等。上述素质能力的特点决定了财务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应具备较扎实的财务管理、会计、税法、审计、金融证券、工商管理、经济学、统计学等学科知识以及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按照财务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需求的素质反观我国目前普通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模式会发现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缺乏创新创业知识要素的融和。目前虽然不少高校设立了创新创业教育课,但多是独立课程,并且侧重于理论,从财务管理专业所设置的系列课程看,形式上其与创新创业课是相互割裂的;在内容上其尚未引入创新创业理念,未与创新创业知识要素相融合。

2.课程体系结构以理论教学为主。目前我国不少普通高校在课程体系设计上理论课仍占较大比重,比较忽视实验实践课程的设置。不但实验课程门类少,且所占教学课时也较少。影响了学生对理论的消化理解以及动手能力的提升。

3.教学方式、方法及考核方式过于单一。目前不少普通高校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上课仍以教师为中心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同时制订严格的教学计划对授课内容及进度加以约束;考核方式仍以考试为主。这些方式方法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规划设计、分析总结、求异思维、创新创造等多种能力的提升。

4.专业教师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较差。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需要有理论扎实和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做引领。纵观我国普通高校教师绝大多数受过博士或硕士教育,理论功底较厚、科研能力较强。但是目前绝大多数普通高校教师毕业后直接从事高等教育工作,缺少在企业单位从事经营管理及财务管理的工作经历,拥有创业经验的更是凤毛麟角,这不利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三、以创业为导向普通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针对前面所论述的问题,结合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建议完善普通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以提升学生能力为目标重构课程体系及内容

1.围绕提升学生专业素质构建多层次的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型人才所需求的知识与能力是多方位的,所以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应围绕提升学生素质需要区分出不同的课程层次,并按不同的原则加以设置。按创新创业型人才素质要求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应是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以此为中心依次设置专业基础课程、普通教育必修课程和素质拓展课程。在设置原则上专业基础课程为必须;普通教育必修课为够用;素质拓展课则为宽泛并可跨专业。每一类课程又可以区分设置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类。必修课应是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知识。选修课应具有多样性并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兴趣、个性及职业发展。

2.以提升学生创业素质为核心设计课程内容

为了提升受教育对象的创业能力,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应注重所传授知识的前瞻性、实用性和深度性。所以建议财务管理专业在设置理论课程时应在现有的初级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证券投资学、项目评估、跨国公司财务、会计学、财务分析与评价、经济法、税法等核心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可将企业运营管理、工程预算、纳税申报及税收筹划、管理信息系统等纳入到核心课程之中。同时在非核心理论课程中加上常用办公软件、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电子商务、经济应用文写作、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导向及风险管理、创新创造学、大学生创业指导等。为了适应知识不断更新的需要建议设置涉及财务管理、风险投资、电子商务、企业管理、经济法、税法及创业经验等专题讲座课。

3.加大实验及实践课力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创新创业人才需要极强的动手能力和求异性思维,所以建议各高校应将现有的财务管理实验、会计学实验、ERP、TOP-BOSS、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环节做实做强,在此基础上应增加实验的种类和数量,建议增设投资学实验、项目管理实验、财务分析与评价实验、纳税申报及纳税筹划实验等。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建议增设集财务管理、税法、投资学、项目管理、财务分析与评价、会计、内部审计、专业英语、电子商务等为一体的财务管理专业的综合实践。在实验实践教学顺序上依次是课程单项实训、课程综合实训、TOP-BOSS、ERP企业模拟实践等。建议采取交叉方式安排实践课与理论课的课序。即一段理论课后即一项单项实验,理论课结束后即是课程综合实验。全部理论课结束后是专业综合实践。同时建议每学期以上述系列课程为知识基础举办大学生创业赛、创业计划赛、创业知识赛等,将专业知识与创业元素相结合并加以强化,以此强化能力,提升创业潜质。

(二)改革教学执行与考核方式

1.实行弹性教学计划

为了突出教学活动的人性化、提升知识的传播时效和成果,建议在规范教学计划的前提下赋予教师一定调整计划的权利。不但教学时间可以一定的调节,同时教学内容根据最新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可以一定的增减。这样教师才能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接受知识的能力方便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方式方法;同时也有利于将最新的知识吸纳入课堂。

2.改革教学方式方法

为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改革过去填鸭式和教师一言堂教学形式,变教师主体为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上应努力发挥好引导和督查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先通过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任务的部署让学生课下自主学习,之后在课堂上通过反馈交流、案例设计、实景参与、小组讨论与对抗等形式完成知识的巩固与强化。在教学理念上完成学生从过去知道什么及为什么到运用知识怎样去圆满完成任务的转化。

3.改变考核方式

树立过程考核理念。改变过去一考定终身的做法,学科成绩的评定兼顾期末考试、期中考试等试卷成绩同时重点向学生整个学科学习期间的表现倾斜。如教师布置任务完成程度、解决问题质量、课堂上的活跃度等。同时还要综合学生的综合能力评定,如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发表的相关学科的论文、参加相关学科的赛事、创业经历等。

第6篇

关键词:现代资产组合理论;马克维茨模型;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套利定价理论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1013902

1 现代组合资产理论的产生及主要理论

现资组合理论(Modern Protfolio Theory)是西方现资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也是近年来财务金融领域引起广泛关注的和深入探讨的重点课题。这一理论以资产的收益和风险间的相互关系作为研究的出发点,通过统计学、理论抽象、应用数学等方法,对资产组合的特性进行以定量为主的分析研究。

1952年,美国经济学家,金融学家Harry•m•markowitz发表了《证券组合选择》的论文,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在此论文中,markowitz把证券组合风险和收益之间的替代关系数量化,提出了均衡分析的新思路和分析方法。这就是现代证券组合理论(Modern protfolio Theory)的基本框架。

1964年,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威廉厦普(William •F •Sharpe)发表了《资本资产定价:风险条件下的市场均衡理论》。1965年,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约翰琳特纳(John•Lintner)的文章《风险资产的价值,股票资产组合的风险投资选择,资本预算》。在比较强的假设之下,给出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简称CAPM)。CAPM模型主要是用来描述证券的风险价格进而得出均衡价格形成机理的。

1976年,罗斯(Stephen •Ross)提出了套利定价理论,在他的《资本资产定价――套利定价理论》一文中指出,任何资产的价格可以表示为一些“共同因素”的线性组合,即资本市场中某种资产的价格可以利用资本市场以外的其他因素所确定。

2 现代组合资产理论的应用及缺陷

2.1 马克维茨模型

Markowitz的均值方差问题求解以及其一系列的研究结果依赖于一个很重要的假设便是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所选择的n种证券的收益率是线性无关的,即任一证券的收益率不能由其他证券收益率线性表出。在这一假设条件下,证券组合收益率的方差矩阵V是非奇异的,当然也是对称矩阵,实际上还是正定对称正矩阵。无论是证券组合投资模型的允许卖空、限制卖空情形研究,还是许多有关该模型各方面性质的分析均沿用这一假设条件。还有一些研究工作对V的要求就更为强一些,需要V是对角矩阵,也就是说所选用的n种证券的收益率是两不相关的。这一条件对投资者的证券组合选择的要求就更加苛刻一些。在理论上,虽然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行业领域、不同的经济系统中选用各类证券,以便尽量满足证券收益率线性无关以及两两不相关这些假设条件,但是在现实的证券市场中,不仅两两不相关的证券收益率的证券组合是不易获得的,就是证券收益率线性无关的证券组合也很难得到。于是就有必要对一般的对称方差矩阵V所对应的证券组合投资决策模型进行分析,均值―方差模型很多前提假设与现实情况不符,如证券投资者的目标是: 在给定风险上收益最大, 或者在给定收益水平上风险最低,即投资者都是风险规避型的。但现实生活中,很多投资者对风险效用的看法也不相同。这就使此理论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很大的问题。

2.2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核心思想是资本市场上,由于非系统风险可以通过投资多元化加以消除,所以市场参与者对于这种风险不会给予补偿,而对期望收益产生影响的只是无法分散的系统风险,而风险资产组合只取决于资产组合管理者对不同资产前景的预测,这意味着投资者的最优投资组合只取决于资产组合管理者对不同资产前景的预测。而与投资者本身的风险偏好无关。目前,CAPM在资本预算分析、资本成本估计、投资管理、基金绩效评价、公司财务、股份分割、兼并等方面都有应用。标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系统地解释了资本市场的定价机理,但其中的某些假设与现实中的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放松这些假设条件的非标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应运而生。迄今为止,还没有得到同时放松两个假设条件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但多个持有期的时际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由此简化的消费导向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由于不仅考虑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上所要面对的投资风险,而且考虑消费环境影响投资者的投资机会集向不利方向变动所产生的风险,因此,显示出较强的现实解释力。然而,这些模型,或因内部结构不很清晰、或因存在数据获取的困难,也使其对投资者的现实指导作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3 套利定价理论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描述了风险资产的均衡定价机制,但它基于许多严格的假设条件,而其中的某些假设与现实经济存在较大差距。由Stephen.Rose(1976)提出的套利定价理论从更现实的角度出发,认为除市场风险外,资产的均衡收益还受到其他多个因素影响。套利是资本市场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指投资者利用不同市场上同一资产或同一市场上不同资产的价格之间暂时存在的不合理关系,通过买进和卖出相关资产,待这些资产的价格关系趋向合理后,立即进行反向操作,从中获取利润的交易行为。由于套利定价理论的假设较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更为合理,贴近现实,因此,套利定价理论在内涵和实用性上都更具广泛意义,但在理论的严密性上却相对不足。

APT的局限主要表现在:首先,模型的结构不清晰。APT没有说明决定资产定价风险因子的数目、类型、各个因子风险溢价的符号、大小。其次,由于APT中生成资产收益的多因素模型中包括残差风险,而这一风险只有在组合中存在大量资产时才能被忽略,因此,APT是一种极限意义上成立的资产定价理论,对实际有限的资产组合而言,其指导意义受到一定限制。

3 证券组合投资理论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的证券市场以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为标志,是一个仅有10年发展历史的新兴市场,考虑到象美国那样有上百年交易历史的证券市场尚不具备强型效率,因此,国内学术界对于中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的检验主要集中在弱型效率和中强型效率两个层次上。

多年来国内外学者主要以Markowitz 的证券组合投资理论为基石, 对证券组合投资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 目前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主要有: 以均值――方差投资决策模型为代表的线性规划方法、二次规划方法等静态组合投资决策方法; 以随机最优控制方法、模糊规划方法为代表的证券投资动态控制方法; 从改进证券风险度量的方法入手, 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度量证券的风险得到了大量证券组合投资问题的改进模型, 例如用熵来作为“方差度量证券投资组合风险”的补充, 就是其中的一种。

在现实证券市场中, 风险证券的收益是一个动态波动值, 因此将风险证券的预期收益率和风险损失率处理成不确定的区间估计值, 将更接近现实证券市场. 采用了区间数线性规划方法来研究证券组合投资问题,这也是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

参考文献

[1]William F Sharpe, 杨秀苔,刘星等编译.证券投资原理[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8.

[2]赵昌文,俞乔主编.投资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凯斯•布朗,弗兰克•瑞利,李秉祥等译.投资分析与投资组合管理.[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

[4]高全胜,李选举.基于CVaR的投资组合对资产变化的敏感性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6).

[5]林军.一种基于区间数的证券组合投资模型与求解[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7,37(23).

第7篇

关键词:金融工程;学科定位;人才培养

一、金融工程是金融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20世纪50年代以前,金融学基本处于对事物的定性分析,即描述性阶段。它由描述阶段向定量分析阶段的转变始于马柯维茨的风险投资组合理论,该理论奠定了现代金融定量分析的基础。1952年,马科维茨(Markowitz)在结合奥斯本(Osbeme)的股票价格遵循随机游走的期望收益率分布的基础上,在《金融杂志》上发表了资产组合选择一文,把投资的收益或回报定义为其可能结果的期望值,把风险定义为平均值的方差,这种均值—方差模型使数理统计方法可以应用到资产组合选择的研究中。法玛(Fama)在奥斯本(Osbeme)通过理性无偏的方式设定投资者主观概率的基础上,建构并形成了有效市场假设(EMH),并进一步细分了三种有效市场,从而说明了价格反映所有的公开信息,已知的信息对获利没有价值的结论。随后的夏普(sharp)、利特纳(Litner)和莫辛(Mossin)将EMH和马科维茨的资产选择理论相结合,建立了一个以一般均衡框架中的理性预期为基础的投资者行为模型CAPM,说明了市场上的超额回报率是由于承担更大的风险才形成的结论。布莱克、斯科尔斯、默顿等人进一步相继拓展了上述研究,提出了套利定价模型(APT)、期权定价模型(OPT)等。至此,20世纪70年代以有效市场假说为基础,以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为支撑的标准金融理论确立了其在金融经济领域的正统定位,成为当代金融理论的主流和范式。80年代末期,动态套期保值策略组合保险的创始人里兰得(H·Leland)和国际著名期权理论学者鲁宾斯泰(J·Rubinstein)开始提出“金融工程”的概念。1988年,金融学家芬纳迪(D·Finnerty)则基于公司财务对金融工程作出了较为完整的解释。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所面临的经营环境日趋复杂多变,价格波动频繁,风险与日俱增。为求生存和发展,金融机构不断地进行更深层次的金融创新。20世纪80年代风起云涌的金融创新浪潮成为了西方金融领域最为活跃和突出的变化之一,伴随着金融创新,发达国家公司理财、银行业和投资业得到了迅速的扩张和发展,金融工程作为金融创新活动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产物,很快便渗透到了商业银行等金融实务部门。可以说,金融工程的产生顺应了国际金融经济竞争与发展的潮流。

二、金融工程的理论架构和技术基础

金融工程将工程思维引入金融领域,综合地采用各种工程技术方法(包括数学建模、数值计算、网络图解、仿真模拟、分解与组合等)设计、开发和实施新型的金融产品,创造性地解决金融问题,其成果金融产品既包括原生和衍生的金融商品,也包括金融服务和解决金融问题的手段和策略。其创新和创造性既意味着金融领域思想和思维的飞跃,即一种革命性的全新金融产品问世时所具有的创造性,也意味着对已有观念的重新理解与运用,以及对现有产品进行的分解与组合。

金融工程的应用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两方面:一是应用已有的各种基本的金融工具和衍生工具,对社会金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控制风险和进行资本经营。二是开发、设计金融创新产品来创造性地解决日益复杂多变的经济问题,实现预先设定的金融目标。金融工程的核心基础理论主要包括估价理论、资产选择理论、资产定价均衡理论、期权定价理论、套期保值理论、有效市场的均衡理论、汇率与利率理论等,但是这些理论的应用只有借助于技术方法的支持,才能转化为现实的操作工具。因此,金融工程更注重于综合采用决策科学、系统理论、计算机信息处理和智能化技术等当代前沿的科学技术方法展开实证分析,通过从基本的代数知识、微积分、线性代数到微分方程,运筹学和优化技术,乃至模糊数学、博弈论(包括微分对策)、概率论、随机过程和其他随机分析理论方法(包括倒向随机微分方程)的应用,设计优化算法或建立仿真模型,对金融活动进行精确的定量研究。近年来,随着金融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和各学科的相互渗透,各种自然科学的前沿理论和最新工程技术(如混沌理论、小波理论、遗传算法、复杂系统理论、人工智能技术(包括知识工程、专家系统和人工神经网络等)、模拟退火方法、面向对象方法等)已经或正在成为金融工程重要的技术基础与实践工具。

三、建立和发展我国的金融工程科学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建立和发展金融工程对我国整个金融科学向更高水平层次发展的重要性。金融工程的产生不过十余年,在把金融科学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同时,对金融产业乃至整个经济领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这不仅仅因为金融工程的实践提高了经济生活中的货币化程度,而且由于金融工程大量运用运筹学技术、仿真模拟技术、自动化技术等先进手段对市场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使得金融新产品的定价更符合市场要求,使金融机构内部运行机制更趋完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促进了各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高效配置,从根本上改变了金融业传统的运作模式,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金融工程作为金融创新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时又为更高层次的金融科学创新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然而我国目前金融学科水平尚处于由描述性阶段向定量分析型阶段转变的时期,明显滞后于国际金融科学水平的发展。由于我国金融理论研究长期以来停留在传统内容和简单的政策研究上,忽视了数学科学、工程技术科学与金融实践的结合运用,使理论严重脱离实践,远远适应不了我国金融业发展对相关理论应用研究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到金融工程作为现代金融科学的制高点对现代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从现在起围绕金融工程学科的发展建设,以实现金融理论研究的定量化、工程化、产业化为目标,建立起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金融科学。

第8篇

关键词:金融工程;学科定位;人才培养

一、金融工程是金融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20世纪50年代以前,金融学基本处于对事物的定性分析,即描述性阶段。它由描述阶段向定量分析阶段的转变始于马柯维茨的风险投资组合理论,该理论奠定了现代金融定量分析的基础。1952年,马科维茨(Markowitz)在结合奥斯本(Osbeme)的股票价格遵循随机游走的期望收益率分布的基础上,在《金融杂志》上发表了资产组合选择一文,把投资的收益或回报定义为其可能结果的期望值,把风险定义为平均值的方差,这种均值—方差模型使数理统计方法可以应用到资产组合选择的研究中。法玛(Fama)在奥斯本(Osbeme)通过理性无偏的方式设定投资者主观概率的基础上,建构并形成了有效市场假设(EMH),并进一步细分了三种有效市场,从而说明了价格反映所有的公开信息,已知的信息对获利没有价值的结论。随后的夏普(sharp)、利特纳(Litner)和莫辛(Mossin)将EMH和马科维茨的资产选择理论相结合,建立了一个以一般均衡框架中的理性预期为基础的投资者行为模型CAPM,说明了市场上的超额回报率是由于承担更大的风险才形成的结论。布莱克、斯科尔斯、默顿等人进一步相继拓展了上述研究,提出了套利定价模型(APT)、期权定价模型(OPT)等。至此,20世纪70年代以有效市场假说为基础,以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为支撑的标准金融理论确立了其在金融经济领域的正统定位,成为当代金融理论的主流和范式。80年代末期,动态套期保值策略组合保险的创始人里兰得(H·Leland)和国际著名期权理论学者鲁宾斯泰(J·Rubinstein)开始提出“金融工程”的概念。1988年,金融学家芬纳迪(D·Finnerty)则基于公司财务对金融工程作出了较为完整的解释。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所面临的经营环境日趋复杂多变,价格波动频繁,风险与日俱增。为求生存和发展,金融机构不断地进行更深层次的金融创新。20世纪80年代风起云涌的金融创新浪潮成为了西方金融领域最为活跃和突出的变化之一,伴随着金融创新,发达国家公司理财、银行业和投资业得到了迅速的扩张和发展,金融工程作为金融创新活动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产物,很快便渗透到了商业银行等金融实务部门。可以说,金融工程的产生顺应了国际金融经济竞争与发展的潮流。

二、金融工程的理论架构和技术基础

金融工程将工程思维引入金融领域,综合地采用各种工程技术方法(包括数学建模、数值计算、网络图解、仿真模拟、分解与组合等)设计、开发和实施新型的金融产品,创造性地解决金融问题,其成果金融产品既包括原生和衍生的金融商品,也包括金融服务和解决金融问题的手段和策略。其创新和创造性既意味着金融领域思想和思维的飞跃,即一种革命性的全新金融产品问世时所具有的创造性,也意味着对已有观念的重新理解与运用,以及对现有产品进行的分解与组合。

金融工程的应用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两方面:一是应用已有的各种基本的金融工具和衍生工具,对社会金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控制风险和进行资本经营。二是开发、设计金融创新产品来创造性地解决日益复杂多变的经济问题,实现预先设定的金融目标。金融工程的核心基础理论主要包括估价理论、资产选择理论、资产定价均衡理论、期权定价理论、套期保值理论、有效市场的均衡理论、汇率与利率理论等,但是这些理论的应用只有借助于技术方法的支持,才能转化为现实的操作工具。因此,金融工程更注重于综合采用决策科学、系统理论、计算机信息处理和智能化技术等当代前沿的科学技术方法展开实证分析,通过从基本的代数知识、微积分、线性代数到微分方程,运筹学和优化技术,乃至模糊数学、博弈论(包括微分对策)、概率论、随机过程和其他随机分析理论方法(包括倒向随机微分方程)的应用,设计优化算法或建立仿真模型,对金融活动进行精确的定量研究。近年来,随着金融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和各学科的相互渗透,各种自然科学的前沿理论和最新工程技术(如混沌理论、小波理论、遗传算法、复杂系统理论、人工智能技术(包括知识工程、专家系统和人工神经网络等)、模拟退火方法、面向对象方法等)已经或正在成为金融工程重要的技术基础与实践工具。

三、建立和发展我国的金融工程科学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建立和发展金融工程对我国整个金融科学向更高水平层次发展的重要性。金融工程的产生不过十余年,在把金融科学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同时,对金融产业乃至整个经济领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这不仅仅因为金融工程的实践提高了经济生活中的货币化程度,而且由于金融工程大量运用运筹学技术、仿真模拟技术、自动化技术等先进手段对市场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使得金融新产品的定价更符合市场要求,使金融机构内部运行机制更趋完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促进了各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高效配置,从根本上改变了金融业传统的运作模式,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金融工程作为金融创新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时又为更高层次的金融科学创新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然而我国目前金融学科水平尚处于由描述性阶段向定量分析型阶段转变的时期,明显滞后于国际金融科学水平的发展。由于我国金融理论研究长期以来停留在传统内容和简单的政策研究上,忽视了数学科学、工程技术科学与金融实践的结合运用,使理论严重脱离实践,远远适应不了我国金融业发展对相关理论应用研究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到金融工程作为现代金融科学的制高点对现代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从现在起围绕金融工程学科的发展建设,以实现金融理论研究的定量化、工程化、产业化为目标,建立起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金融科学。

第9篇

[关键词] 网络游戏 相关与支持性产业 竞争力

一、引言

网游产业于世界而言都是一个年轻的产业,不过十多年的历史,依托互联网的发展而出现并逐渐壮大起来。现实生活中,玩网游被认为是一种最时尚和潮流的生活方式,数不清的年轻人趋之若鹜,这种热闹的场面也奠定了网游产业成功的基础。

国内自1999年,第一款正式运营的图形MUD《万王之王》推出,标志着中国网络游戏市场的正式形成。通过近10年的发展,网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预计整个2007年将达到125亿元。伴随市场规模的扩大,国内的网游产业也逐渐形成包含游戏开发、运营、相关配套服务的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整个网游产业链的起点和终点都是游戏玩家。

二、波特的钻石模型与中国网游产业的竞争力

从中国网游的发展历史看来,初期(2000年~2003年),几乎所有的网络游戏都是从国外引进的,主要进口国为韩国和日本。2001年,上海盛大公司凭借其的一款韩国的网络游戏《传奇》而缔造了盛大网络的传奇,实现从利润为零到2亿元的突破。成功者的示范效应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到网游这个行业中来。从目前国内网游的市场规模和盈利能力判断,中国的网游产业正处在一个加速的成长期。问题是,网游企业和产品的大量涌现是否就意味着中国的网游产业具备了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同传统的游戏强国韩国和日本相比,中国的网游产业还存在哪些差距?我们又应该从何处着手去打造我国的网游产业竞争力?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给我们分析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个框架。

波特教授在他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到,一个国家能在某种产业的国际竞争中展露头角,必须从每个国家都有的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等四项要素来讨论,这四个要素构成了钻石模型的基本要素。此外,波特还在钻石体系内加入了机会和政府两个变量。如图1:

由于,国内对网游产业的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方面的研究并不多,因此这将是本文的研究重点。在理论上,单独一个企业或是一个产业都不可能获得持久的竞争力,一个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不仅依赖于产业链上各组成企业优势的组合,还要考虑到与之相关的产业资源的整合,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价值网络,在这个价值网络内,企业与企业之间是基于一种合作的交易关系, 即一个企业可能是某种产品供应商的同时也可能是某类产品的客户。如果一个产业的相关或支持产业在国际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那么在市场的推动下,通过产业间的信息交流,技术共享,协同开发,服务支持等将会推动核心产业的快速成长、升级。反过来,核心产业竞争实力的增强,便有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诉求,以此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更高的利润。而核心企业积极国际化的过程又会促进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发展壮大,并有可能深化产业的专业化分工,衍生出新的周边产业来。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通过产业的扩散效应和关联效应,使整个产业价值网络在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具体到网游产业,我认为围绕网游这个核心产业的相关产业主要包括IT制造业,电信网络服务业,传媒业,出版业,展览业等,支持产业包括专业的人才培养机构,投融资机构等,另外还有一些由网游产业衍生出来的产业,如电子竞技产业,游戏中人物服饰、玩具模型的专卖店等。下面一节,笔者将较为详细地介绍国内网游相关及支持产业的发展情况并与韩国做一个横向的对比。

三、中国网络游戏产业的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发展情况

1.IT及电信服务业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信息技术、宽带互联网络等方面基础设施的投入,互联网、手机的普及率逐年提高,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7年12月,网民数已增至2.1亿人,年增长率达到53.3%,目前中国的网民人数略低于美国的2.15亿,位于世界第二位。目前中国的网民群体仍以青年为主,总体网民中的31.8%都属于18岁~24岁的青年。在互联网普及率方面,2007年12月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增至16%,正处于网民快速增长的阶段。 如图2:

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国的互联网普及率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与美日韩等互联网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这也意味着中国与IT相关的产业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在用户的组成中,互联网拨号用户减少695.7万户,达到1949.0万户,而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新增1561.1万户,达到6646.4万户。而提供电信网络基础服务的中国电信、网通、移动、联通、卫通、铁通等6家企业在互联网络方面的收益也是大幅攀升。

国内在互联网的建设、普及方面虽然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是与发达国家已经步入成熟稳定期不同,中国无论从网民的增加数还是宽带用户的增加数来看,都处在一个快速增长的过程中。而宽带互联网恰好就是网游产业的硬件基础,不断增长的用户基础,以及企业服务的逐渐完善加上占总体网民近三分之一的年轻网民都为中国网游产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网游企业而言,这里蕴含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2.传媒出版业

在韩国,媒体出版业对网游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们有专业的游戏频道,通过对游戏的介绍和分析,激发大众对游戏的兴趣。而公众媒体则在消除人们对游戏的负面印象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媒体还催化了职业电脑游戏联赛的诞生,有线电视对这些赛事的转播,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游戏的陈旧观念。另外,韩国游戏杂志制作精美、内容丰富而专业,很受游戏爱好者们的欢迎,也成为游戏宣传报道方面的重要媒介。

国内由于近几年网游产业的蓬勃发展、竞争的加剧,许多网游企业也开始尝试与传媒、出版、广告等行业合作以延伸网游的产业链条。传媒出版广告等产业也以积极姿态的回应,新浪、网易、搜狐、TOM、腾讯等各大传统门户网站都开设了专门介绍网游的版面,网易甚至还自主研发了《大话西游》等深受网民喜爱的游戏从而正式进军网游产业的核心,2006年仅在网游上的收益就超过10亿。在传统的纸质媒体方面,专门介绍推荐网游信息,提供游戏攻略的报刊杂志就不计其数;而主流的图书出版商方面,如华文出版社,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更是将网游的情节演化成扣人心弦的小说故事推出市场,给沉闷的出版界带来了一丝清新的空气,受到许多青年读者的热捧。在视听媒体方面,国内十分罕见专门介绍网游相关信息的独立频道,除了在沸点、PPLIVE等流媒体上有些WCG等电子竞技大赛的转播。2006年,久游网上海东方卫视联袂打造了一档《舞林大会》节目,虽然在这里久游网只是作为一个赞助商的角色,但借助东方卫视这个平台,很好地宣传了自己的主业。

从上一段的阐述中,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网游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媒体出版等行业的发展,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商业平台。这个结论虽然正确但不全面,它忽视了媒体出版广告等相关产业对网游产业的支持作用。具体体现在:(1)媒体、出版及广告业为网游产业提供了专业的宣传渠道。经过多年的成长,网游企业间的竞争愈演愈烈,网络游戏作为一种产品如何从众多的相类似的产品中脱颖而出,这就需要让玩家了解,熟知,并体验这款产品,那么媒体出版等产业恰好提供了这样的营销平台。(2)网游企业的游戏开发人员可以从已出版的小说或视听娱乐,动漫等节目中借鉴思路情节,找到创作的灵感,开发出更多新颖有趣独具创新的网游产品来。从整体而言,网游、传媒、出版、广告等产业同属于文化产业这个大范畴,他们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产业间的知识溢出可以相互利用,而且在一个企业内融合多个产业的多元化经营模式也渐成趋势。存在的问题是,媒体等产业与网游产业的合作仍不够,在宣传效应和产业带动效应上与韩日等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

3.人才培养机构

网游产业属于一种创意产业,产品的创新应该是企业在竞争中获胜的重要法宝。目前,国内的网游产品大量涌现,让玩家目不暇接,但这种看似繁荣的背后,却存在着很多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1)国内自主研发的网游产品创新程度不足,很多是模仿甚至抄袭进口的游戏产品。(2)游戏题材单一,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3)不少企业投机思想严重,为尽快抢占市场先机,将一些尚未完善的产品提前推出,直接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和玩家对国内游戏的信心。除却第三个问题,前两个问题的根源我们认为就在于国内缺少有竞争力的游戏研发人员。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预计,今后几年内中国游戏开发人才需求为2万人,而目前却不足5000人,尚存在相当大的人才缺口。而这个问题和国内的游戏人才培养体系或者说人才培养战略是不无相关的。当网游产业在中国尚未成长起来之时,无论是国内的基础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没有足够的开发人员储备。当产业进入发展高速期,国内的网游人才培训机构却如井喷式涌现,这种急功近利式的培养计划,非但不能培养出合格的有竞争力的专业人才来,反而会产生人才培养的泡沫,质量良莠不齐,容易导致的后果就是一边网游企业依然为人而愁,一边大量的所谓接受过培训的游戏开发人员苦于没有出路。

反观韩国,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做到网游产业世界第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的人才培养战略。韩国在政府的产业政策指导下,形成了多层次的游戏人才培养体系,不仅有一般的职业教育,还设有正式的游戏精英学位教育,以及专门的游戏研究院,与我国的“短平快”式的职业培训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有着长期游戏劳动力和人力资源发展计划,而且对培训的教材和内容都有严格的规范和监管,以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图3是中日韩三国在游戏人才培养方面的比较,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我们的差距。

4.融资体系

一个国家产业竞争力的强弱与一国的投融资体系和资本市场的完善与否直接相关。网游是一项“高风险、高成本”的产业,一个游戏企业要想获得成功,游戏品质、网络社区经营、网络管理技术、营销渠道四大成功要素缺一不可,而且网络游戏产品开发的难度越来越高,开发周期越来越长,因此对于资金和人力的需求都更加庞大。目前,研发团队能获得资金支持的途径有:风险投资、大型财团的研发基金、资本市场IPO、政府的扶持等。由于在资本市场的主板上市的条件一般都非常苛刻,因此除了发展较为成熟的企业具备国内外资本市场主板上市的能力外,其余的多为初创企业甚至只是拥有某个idea的研究成员,那么如何去扶持或培育这样的企业乃至只是一个团队的成长,这就考验了一个国家其余几种融资途径的眼光和气魄了。在中国国内,大型财团的研发基金几乎是不会投在网游产业的,因为网游的产业地位并非居于主流;而资本市场上只有深交所存在着创业板但并没有真正发展起来;在政府扶持方面,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游产品减少政府审批程序,缩短产品面世周期,并提供财税政策优惠和10亿到20亿元的专项国家资金,相比韩国政府每年500亿韩元的投入以及成立游戏投资联盟,对风险游戏厂商减免税收,提供长期低息贷款等相关支持措施,中国政府的扶持力度远不如韩国,资金投入杯水车薪,也没有长远的融资安排。那么,风险投资就成为国内发展网游产业重要的资金来源。据统计年鉴显示,2006年本土机构创业资本总量为275.62亿元,2005年为275.43亿元,外资机构创业资本总量由2005年的189.07亿元增加到308.23亿元,增幅达63%。从这一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国内的风险投资机构已具备一定的规模,而外资背景的风投企业资本快速增加也说明了国内创业氛围浓厚且机会丰富。从资本的投向产业看,IT业仍占首位;另据iResearch机构统计2007年第三季度就有11家网游企业获得风险投资,加上在纳斯达克和纽约证交所上市的完美时空和巨人网络,这都表明国内网游产业巨大的成长性吸引了众多创业资本的青睐;同时投资网游产业高额的回报率也将激发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新兴产业的热情,于投资者、国家投融资体系和产业的发展而言都是一件好事。

5.缺失的辅助机构

在对比韩国网游产业崛起的过程,我们发现行业咨询公司、行业协会、统一的技术平台等在其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专业产业咨询公司可以给予游戏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包括技术、生产制作、市场调研、市场推广、融资安排、用户反馈方面的专业建议。行业协会则可以在制定行业共同规则,资源整合,产业整体包装推广,协调企业间利益,信息共享,开展技术交流研讨会,相关权益的维护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统一的技术平台则是在韩国政府的要求下建立,旨在降低开发费用,避免重复建设,也利于日后产品的评估和追踪改进。而国内在这三个方面几乎仍处于真空地带,我们认为加强这类辅助机构的建设,于我国网游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大有裨益。

四、政府行为与网游产业竞争力

在波特教授的钻石模型里,政府是影响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变量。他认为,政府并不直接创造产业的竞争力,而是通过影响钻石体系的四项关键要素来影响产业竞争力。这种间接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通过政府的公共政策来影响产业生产要素的配置形态、同业竞争的形态和强度,影响产业发展的需求条件和相关支持产业的发展,并影响四项关键要素的组合效率,从而影响产业的竞争力。在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到底需不需要产业政策,政府是应该放任还是干预,经济学家们一直在争论。从韩国政府缔造韩国网游产业的传奇来看,似乎看到了对产业政策正面效应的一个有力佐证。确实,韩国政府对游戏产业的极大支持是其他国家所不能比的。从将网游产业定位为国家支柱产业开始,包括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投融资渠道的完善,产业国际知名度的提高和产品出口,网游产业公民意识的普及和国内市场需求的培育,统一开发平台的构建和核心前沿技术的研发、传播,保障产业发展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订立等方方面面做了长期、详细和精准的规划。这也为中国政府提供了许多不仅适用于网游产业上的有价值的经验。但就落实到如何提高网游产业竞争力的这个问题上,我们认为最迫切的就是中国政府应该明确网游产业在国内产业中的地位,积极向公众宣传网游的正面形象,完善服务职能的同时,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而不应过分干涉企业的具体行为,让中国的网游企业在良性的竞争中充分成长,提升竞争力。

五、总结

通过对网游产业相关和支持产业,以及政府行为方面的阐述,并与韩国相关方面的比较,我们可以对中国网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做一个大致的判断。下表是综合了钻石模型其他几方面因素对中日韩三国网游产业竞争力做的一个总的评价。

表中各个要素的评分,中国都低于作为游戏强国的韩国和日本,这样也表明了中国网游产业的竞争力与发达国家而言仍有相当的差距,特别是在生产要素和相关产业方面与邻国相比评分非常悬殊,这也指出了日后国内产业努力和改进的方向。未来的中国市场是韩日等游戏强国的必争之地,如何在竞争中取胜,国内网游产业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祁述裕主编: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美)迈克尔.波特著:国家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2002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8年1月

[4]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2007年全国通信业发展统计公报,2007

[5]中国风险投资学院(香港):中国风险投资年鉴2002年~2007年,深圳: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7

[6]臧旭恒等主编:产业经济学(第二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7]奚声慧:网络游戏产业之经济学分析.上海社会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7

[8]iResearch-2007年中国网络游戏行业年度点评.互联网周刊,2008年第2期

[9]孙 靖:网络游戏产业的发展与管理研究.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张益明 颜锦江:我国网络游戏产业竞争力分析.商场现代化,2007年01期

[11]于丽丽 梁绍连:韩国游戏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经济前沿,2007年09期

第10篇

关键词:创业型人才 内涵探析 路径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教育部等部门又联合启动“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赋予了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任,将高职教育推向了高技能人才培养及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前沿。以创业带动就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主要方向。如何找准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的结合点,把握时代脉搏调整专业结构,引导高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进行创业已成为各个高职院校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分析创业人才的内涵的基础上,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高职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路径,为高职院校创业人才培养方面提供借鉴。

一、创业型人才相关研究及内涵探析

(一)创业人才培养相关联的文献研究 (1)创业型人才。创业型人才分为三点,第一能够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具有处理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并有一定的发明创造。第二具有独立干事业的能力和财力。第三具有创造力。俞国良(1995)认为创造力不是一种一般性质的能力而是人的知识、技能、智力、智慧及个性、品格的统一与综合。杨德(1994)认为创业型人才的特点是拥有运用智力和体力实施对产品的生产的直接操作能力,在这个群体中根据各自的社会阅历不同,又不同层次地具备一些属于个体自身的、能够驾驭产品生产过程中对不同操作能力要求的技艺、技巧和绝招。(2)创业型人才培养。鲁凤莲认为创业型人才的群体特征为对知识的应用能力、生产实践和创新进取。傅远志的《高等职业教育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研究》中构建了高职创业型人才的“知识、智能、需要、自我意识”四维素质结构,从更新教育观念,改革课程体系和提升师资机构三方面来实现高职院校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费重阳指出创业型人才是一个人才群体,广泛分布在各行各业,对创业型人才需要预测的依据和需求因素作了深入的分析。(3)创业教育。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使其具有首创、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的教育。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就是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能力在内的综合素质。袁国常将创业教育定义为: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业的整体素质,包括创业意识、创业个性、创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创业者人格的教育。彭钢将创业教育定义为:是指以开发和提高青少年的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具有开创个性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是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基础上进行的,采取渗透和结合的方式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领域实施的,具有独立的教育体系、功能和地位的教育。

(二)创业人才的内涵 当前社会和学术界对人才的定义和分类比较多,但根据人才的知识结构、职业特点和方向的不同,当今社会人才的类型可分为研究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创业型人才四大类。Sexton和 Bowman( 1985)等学者从创业者特征和素质等角度,从创业家个人的研究到对公司层面创业行为的研究等不同层面,研究创业主体对创业活动影响。Moyas (1990)等学者分别从生态学、社会学等角度研究创业环境对创业绩效的影响。Venkataram an(1997 ,2000),Shane(2000)和Olive( 2001)从创业阶段的划分、创业各阶段影响因素等视角,研究创业过程是如何影响创业。不同的视角对创业人才研究,其内涵也各不相同,但其本质都是一致的。创业型人才是指能充分利用自己创造力,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实现自己设想的人才。这一概念同时指向两个方面:其一是创新能力定向,即创业型人才必然具有创新能力,并以创新能力为其素质的根本;其二是创业素质,即创造新的就业岗位的素质。

(三)创业人才的特质 (1)创新能力。创新性是创业人才有别于其他人才的首要条件。由于知识更新的加快,企业需要更多的知识适应社会的发展,创业人才正是顺应了这种社会的发展,敢于追求超越前人的新发现、新开拓,启前人之未知的特征。(2)创业毅力。创业毅力体现为一种信念,还体现为一种韧劲,它需要创业者具有坚强的创业精神,在创业的过程中不屈不挠的心理状态,包括冒险精神、挑战精神、献身精神、使命感、责任感、意志、毅力等,面对一系列的困难和阻碍,也不会因此而放弃,能够具有坚持到最终成功的能力。(3) 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包括一切实践活动中所需的能力(观察能力、搜集信息的能力、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动手能力、实验能力等),决不仅仅是动手能力或操作能力。(4)团队能力。任何一个人的个人力量毕竟有限,要做好一件事业,首先需要组织一个优秀的创业团队。只有真正目标一致,齐心协力的创业团队才能发挥1+1>2的作用,得到最终的胜利。(5)创造能力。创造力是创造主体(个人或团体、企业、国家)的创造能力,是创造主体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并发展起来的各种能力的总和。个体所具备的产生新颖独特和具有价值的产品的综合和能力。

(四)创业型人才核心能力的形成与构建 创业型人才核心能力归结为创新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图1)所示的创业型人才的核心能力体系。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创业能力,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面临的困境,如何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时,必须构建创业人才核心能力体系,针对高职学生的核心能力,设置培养方案。首先要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需要构建创新培养模式,加强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创造性。建立以高职学生创新能力为中心的培养模式,提供灵活多样的课程安排和开发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模式,提倡探究式学习,包括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以研究为基础的学习、以发现为基础的学习等,赋予学生独立自主的创新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培养高职学生的社会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个从业人员都处在一定的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都是社会人的一分子。因此,第一,必须学会妥善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组织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否则就难以生存。因此高职学生要学会与人交流能力能力。第二,创业者必须具有沟通能力,沟通的目标是获得并留住客户。有效的沟通技巧,不但能够解决冲突,同时获得有益的反馈,而且能促进企业的改进。如果没有沟通,组织就无法运作,因此高职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第三,高职学生还必须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是缩小“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之间感知的差距。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认识和界定问题、创造和实施解决方案以及跟踪和评估结果。最后培养高职学生的方法能力。高职学生应该具有博采众长的学习意识。在现代社会中,知识浩如烟海,更新的周期短、速度快。创业型人才必须知道如何学习是所有方法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因为这与将来个人能否取得成功是密切相关的。创业型人才必须永远对学习“情有独钟”,让知识的“增量”成为成功的智慧和动力之源。同时高职学生必须具有阅读能力。阅读历来被认为是基本的职业技能。一个人必须能够阅读,才能了解现有的创业机会,并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业方案。高职学生还必须具有信息的处理能力包括对信息的敏感度,能从众多信息中分辨出有用的信息来,适应创业的发展。

二、高职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路径

(一)构建具有创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应将创业教育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纳入教学计划,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理论课程体系;增设与创业密切相关的课程,为各专业学生提供系统创业理论、知识、技能和方法的机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强化学生创新层而的培养,激发其创业精神,挖掘创造潜力。(1)对于创业知识相关课程的开发,应该增加课程的实用性。在阐明基本知识的同时,通过增加更多的实战和案例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建构。如开设以《创业学》为核心,应以《企业管理》、《风险投资学》、《市场营销》、《企业实务》、《项目管理》、《公共礼仪》等课程为支撑的创业教育理论课程。在《创业学》课程的教学环节,可以采用案例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演练、市场调查等方法进行教学,演练商业技能,培养锲而不舍的精神及团队合作精神。(2)加强开发培养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的课程。因此,在课程体系中应加人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充分利用校内和校外的实践教学,开设《决策模拟》、《决策支持系统》、《企业管理案例研讨》等试验课程;充分利用创业教育实习基地和外聘创业教师资源,开设了《企业见习》、《管理创意设计》、《市场仿真模拟》等集实践性一体的课程体系。(3)在课程体系中增加举办“创业论坛”和“创业计划大赛”等创业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在“创业论坛”中邀请知名企业家、成功的校友创业者为在校学生举办创业论坛,传授企业经营管理的经验心得,为学生指明创业的困惑,激发学生创业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业理念。“创业计划大赛”中可以培养学生具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创业计划大赛”让我们的学生知道高职教育应该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4)开发拓展训练相关的课程。素质拓展训练强调体验式学习是培养和熔炼现代人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学校应引入素质拓展训练项目,构建素质拓展活动的平台。通过建立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由素质拓展中心负责素质拓展活动管理、评价、考核,全面落实素质拓展工作,推动拓展活动富有成效地进行。素质拓展项目应当形式新颖、内容充实、题材广泛、贴近大学生活实际,能够满足不同阶段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成才需求,通过精心组织职业体验、心理体验、生存体验等一系列素质拓展项目以磨练意志、挑战自我,树立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合作精神与沟通能力,促进大学生身心协调健康发展,为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二)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培养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打造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最主要的平台。“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转变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提升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方式。高职院校应针对实习实践与创业力培养需要,充分发挥校企双方资源,努力发掘校企双方合作的潜力,积极探索“校企无缝对接”,向“校企合作”深度融合迈进。因此高职院校应主动与企业联系,研究探讨并制定校企战略合作方案;邀请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入员和管理人员参与学校专业设置的论证以及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工作;加强课程体系改革,合作开发教材;有计划地邀请企业专家到校为学生授课、举办讲座、指导实践教学和毕业设计,促进学生职业技能、专业技能等的形成和发展;校企共建相对稳定的学生实践和培训基地,为学生的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创造更好的条件和更广阔的空间;积极和用人单位合作开办 “订单式培养班”,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量身订制课程和培养计划,共同负责学生的指导、管理和考核,为特定单位培养所需人才。“工学结合”有利于达成职业教育工厂化、车间化的真实环境与职业氛围,构建师傅与学徒的技术教育的传递链条,实现学生的“预就业”或就业订单。高职院校应积极与用人单位探讨 “工学结合”方案,建立起弹性学习制度,有效推行“带薪实习”、“ 顶岗实习”等“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增加与社会的融入度和职业的亲近度,淡化学生气息,体验职业氛围和实际工作技能,为即将到来的真正创业的学生打下良好的职业工作能力基础。

(三)坚持“能力本位”强化学生的技能培训 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是近年来在北美及世界上一些职业教育较为发达的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或教学系统。欧盟委员会的《1999年就业指导纲要》指出:要培养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能力,特别是要大力培养就业能力,鼓励自主就业,为青年创办企业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赵颂平、赵莉(2004)认为“能力本位”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具有适应性和灵活性,通过学习知识和开发素质而形成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能够在社会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核心素质能力。在高职教育中应突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必须从唯知识的教育观念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转变,最终提高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由于行为导向教学对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作用,所以日益被我国职业教育界所推崇。行为导向教学是一种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方法,实质上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教与学、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社会交往的情境,从而引导学生来进行自主性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同时也包含与之相适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内容和教育技术的重新组合,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等方面的内容,它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体行为创新能力。行为导向的教学指导思想主要有角色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和模拟教学法四种具体的教学法。通过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可以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对学生的评价方面要采用一些新的标准。我国传统的教育观中评价学生水平的尺度长期以来是以对所学知识的继承度来衡量的,是一种唯知识本位的教育观,这对于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高职教育来说是极为严重的错误导向,必须予以改变,代之以技术应用能力大小和劳动技能高低为主的能力本位的教育观。这些能力包括收集和选择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在规划和决策中运用这些信息和知识的能力等。其中对我国目前高职大学生来说应该把创业能力的培养摆在突出位置。因此随着社会的多元化以及产业结构的复杂化,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一生只从事一项职业,而是要经历一个“学习一一工作―再学习一一再工作”这样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能力培养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职业能力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以便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能不断完善自己,及时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需要,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

(四)构建“模拟市场”的校内创业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可以采用“模拟市场”的模式来对学生进行创业能力的培养。“模拟市场”是学校在校园里提供一定的场所,学生分成若干的组,每一组的学生按照实际公司的组织结构和商业操作程序运行的公司,形成若干个公司,这些公司,从形式到经营都与传统公司一样。这些分成的公司,从工商注册、税务登记、面试员工等步骤着手,“实打实”开设一家自己的“公司”,感受创业的全过程。学生在此可以进行店面布置、进货渠道、营销、财务、税务等业务过程的模拟活动。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近三年经贸类学生都通过两周的创业实训,构建“模拟市场”创业实践教学体系(图2)。在“模拟市场”的校内创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在实际训练过程中,一般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一小组管理一家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互为竞争关系。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组建模拟企业,进行企业注册;进行市场调查与分析;制定企业经营方案;进行摊位设计与广告宣传;进行商品采购;进行商品陈列;进行产品定价;与不同的顾客沟通;进行会计核算。这九种教学模式都是创业的最基本的技能。学生将在“模拟公司”各个部门轮流进行操作实习,从中了解热悉整个公司的运作过程与运作业务。如在财务部的学生可以学做则务报表、工资表、税务表,和银行进行业务往来等;在销售部门的学生可自己从市场中采购商品,制定合理的价格,寻找潜在的客户,推销自己的产品等。通过这种训练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与所从事的工作与创业没有距离感,可以迅速适应所从事的具体工作与创业环境。同时还可以因此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一种团队精神,使同学之间能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可使每个同学都意识到自己是整个集体的一分子。

(五)培育符合高职创业教育实际的教师队伍 在高职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的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具有决定性作用。高职学生的创业能力,主要取决于老师的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但现在高职院校中普通存在着师资不足的问题,这主要因为对高职教师提出了高于一般院校中教师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仅要有坚实的理论功底,还要求他们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此,高职院校需要培育符合高职创业教育实际的教师队伍。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的职业适应能力、技术能力和专业水平。为此,每一所高职院校都要做到:争取让专业教师每年要有40%-50%的时间到企业第一线进行实践锻炼;改革和完善高职院校教师聘用政策,使高职院校有一个合理的专兼职教师比例,使高职院校多聘请一些成功的创业人才作为学院的兼职教师;把具有实践能力但学历比较低的老师送到综合性大学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的学历层次,增强他们的理论水平。通过这几种方式为高职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提供相应的师资保障。同时学院应该从企业上招聘有理论、有实践、会管理、有志于教育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改善师资结构。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引进国外优质职业教育师资,促进高职师资与国际接轨。

*本文系江苏省2010年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项目编号: 10JYD021)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俞国良:《创造力心理学(第二版)》,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杨德:《创造力开发实用教程》,宇航出版杜199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