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专业化发展论文范文

专业化发展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专业化发展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专业化发展论文

第1篇

一、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机制

从一名学生到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过程,是一个需要个体长期努力和各种促进个体从教素质提高的机制共同作用的过程。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他们都是经过了高等学校的培养,经过到学校的见习、实习,并接受一定的在职培训,通过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而逐步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经过了大学的培养机制(包括见习、实习机制)、进修单位的培训机制、校本培训机制、学校评价机制和各种奖惩机制等,经过这些机制的共同作用,再加上教师本人的主观努力,他才有可能从一名师范生或大学生成为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教师。在这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多种机制中,除了制定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政策外,发挥着最重要作用的机制主要有三种,一是大学尤其是师范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院)的培养机制,二是对现任教师的培训机制,三是学校管理中的教师评价机制。

1.培养机制

教师的培养机制是指有关教育机构培养教师的各种制度以及它们间的关系的具体运作方式。在我国,承担培养教师的主要机构是师范类大学和学校,目前,由于教师地位的日益提高、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逐步实施、以及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的逐步形成等原因,非师范类大学毕业生的从教比例也正在逐步提高。因此,教师的培养机制不仅仅涉及到师范类学校,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涉及到非师范类学校;同时,培养不仅仅是包括对未来教师的培养,也包括在职教师所接受的学历教育。

毋容置疑,教师培养机制的完善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教师专业化程度的高低,因为从成熟的专业六大特征(专业知能;专业道德;专业训练;专业发展;专业自主;专业组织)来看,它是促进教师专业知能、专业道德、专业训练、专业发展的重要机制。近年来,我国师范教育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包括师范教育体制、专业设置、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改革无不都是为了能最有效地促进未来从事教学工作的学生素质的提高。可以说,如果我们的毕业生在即将从事我们的教育工作之前,已具备了很高的教师专业素养,那么,我们的教师职业成为一门真正的专业就为时不远了。

2.培训机制

对教师的培训通常是指由于社会和学科知识等方面的发展,现任教师应该进一步接受有关学科知识更新、业务素质提高等方面的再教育,不断“充电”,以更好地胜任教学工作。所谓教师的培训机制也就是有关教师进修提高的制度以及它们间相互关系的运行方式。长期以来,我国教师的培养机制和培训机制一直是分开运行的,它们分别承担着培养教师和提高教师素质的职责。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人,以及教师职业专业发展理论和终身教育思想的不断影响,这种条块分割的格局正在被逐步打破,对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正在逐步朝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这种教师职前、职后教育的一体化的改革,无疑是为了形成一种更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需要不断地学习进修”是专业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3.教师评价机制

当我们简要地了解了教师教育的两种主要机制——培养机制和培训机制,在承认它们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具有很大作用的同时,我们有必要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机制——教师评价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

从时间上来看,教师接受培养和培训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而与教师教学生涯伴随始终的教师评价则要比它们长得多,况且,教师的教学是一门实践的艺术,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下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的。也就是说,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是与学校的教师评价工作,伴随始终的。从这点来说,教师的自我评价对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意义重大。

二、教师评价的核心——自我评价

教师评价是一项十分复杂而重要的活动,正是由于这种复杂性和重要性使得“没有哪个领域如教师评价那样持续地成为研究的热点”。就其复杂性而言,在很大程度是田教师评价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1.教师评价的特殊性

这种复杂性和特殊性主要来源于:

(l)教师角色的多样性

教师这一职业是一个多重角色的职业,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在不同的情境下,常常拥有多种身份,担任各种不同的角色。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曾把教师的心理角色归纳为三大类:教学和行政的角色(包括教员、课堂管理员等),心理定向角色(包括教育心理家、人际关系的艺术家等),自我表现的角色(包括学者、父母形象等)。也有人认为教师的角色主要有“权威者角色”:包括知识的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执行者、家长人;“心理工作者”:包括朋友与知己、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心理治疗者。由于人们对不同角色的不同期望,致使“人们普遍认为,教师这一职业,是角色冲突的一种典型情境”。这就使得我们在对教师进行评价时,究竟是应从多种角色出发,还是应该突出某种角色时,常常遇到不少困难。

(2)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教师的劳动是复杂的。这种复杂主要表现在:第一,教师的劳动是一种高级的脑力或者精神劳动。一般来说,教师往往要在先掌握有关知识、能力和社会生活规范的情况下,才能起到帮助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的积极学习,最终才能造就具有个性完美、德才兼备的学生;第二,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具有个性的、正在迅速成长中的儿童和青少年。由于学生的个体性差异以及教育内容、教育环境的不同,教师的劳动应该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需要有创新精神的教师;第三,教师劳动成果的集体性和综合性。学生所取得的成功和进步,很难说是具有哪位教师的作用,每位教师的作用都是有限的。学生的变化是一种社会性的变化,相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学校教师的作用也只是家庭、社会、学校所起作用的一部分;第四,教师劳动的成果显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即教师培养的学生是否满足了社会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一般要等到经过社会的检验才能得出结论;另外,教师的劳动还具有时空的灵活性,劳动形式的个体性等特点。马卡连柯曾指出:教育学是“最辩证、最灵活的一种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科学”。它很大程度上说,教育科学的这些特性就体现在教师的劳动上。

由于教师劳动的这些特点,使得我们在对教师的劳动价值作出判断的时候显得困难异常。目前教师评价实践中有以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为主要依据的评价倾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将会发现教学过程中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同教师评价追求有效教学的单一性标准,教学成果的综合性、集体性与教师评价的个体性,教师劳动成果的追效性与教师评价所要求教学反馈信息的及时性之间的矛盾显得越发尖锐。

(3)教师管理的特殊性

一方面,由于教师角色的多样性和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决定了对教师的管理应该是一种特殊的管理;同时,也更应注意到教师在学校教育中所处的特殊位置。在学校教育最主要因素:教师、课程、学生中,学校教育的目的只一个,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最终的目的是指向学生的,但要达到这一目的,如果离开了教师则是根本不可能的。列宁同志曾指出:“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讲授的思想政治方向。这个方向由什么来决定呢?这完全而且只能由教学人员来决定,…一切‘监督’、一切‘领导’、一切‘教学大纲’、‘章程’等等,绝对不能改变由教学人员所决定的课业的方向。…学校的真正的性质和方向不是由地方组织的良好心愿决定的,不是学生‘委员会’的决议决定的,…而是由教学人员决定的。”

教师角色的多样性、劳动的复杂性以及教师所处地位的特殊性,决定了在对教师进行评价时,任何单一性的评价主体要想对教师作出全面而科学的评价是极其困难的,同时,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正是由于教师这一职业有这些特殊性,才从根本上决定了教师的职业,应该是一个专业。

2.教师评价的主体

在现实的学校教师评价活动中,为了能全面而客观地进行教师评价,一般都采用多途径、多主体来评价教师。较为常见的教师评价主体形式有:(l)领导评价,一般是指教育行政领导、学校领导(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等)对教师的评价。它是教师评价中对教师促进作用最大的一种外部机制。因为,在我国,领导对教师的评价,通常在很大程度上,是和教师的职务晋升、奖金的分配等激励性手段联系在一起的。领导评价能否对教师素质的提高起促进作用,同领导者本身的素质、评价水平、公正的程度具有极大的关系。(2)同行评价,是指教师与教师间的互评。由于教师评价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尤其涉及对教师学科水平、教学技能等方面的评价时,通常需要借助专家或同行教师的评价,才能保证教师的评价具有一定的效度。(3)学生评价,是指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因为,教师劳动的成果最终体现在学生身上,同时,教师工作的绝大部分工作是面向学生的工作,因此,不少学者认为,学生是评价教师工作好坏的主要发言人。(4)社会评价,是指学生的家长,以及社会其他人士、团体对教师的评价。它常常表现为一种社会对教师行为规范的要求和总体性的看法。(5)教师自我评价,是指教师通过自我认识,进行自我分析,从而达到自我提高的过程。它首先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自我认识能力,包括对自己的教学工作、专业水准、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有所认识,尤其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能力缺陷以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还需要有一定的自我分析能力,分析自己的不足和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才有可能找到实现自我提高的途径。

3.教师评价的核心

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领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社会评价是评价中的“他评”,都是教师评价中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外部机制,即都是利用外部的压力、外部的要求来刺激和规范教师的行为。而教师的自我评价则不同,它是评价中的“自评”,是一种教师通过认识自己,分析自我,从而达到自我提高的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内在机制。也即它是一种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在机制。教师自我评价对于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重要作用,至少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众所周知,当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题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无疑是一种主体性教育思想,其重要目标之一是要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而要培养具有积极自我意识的学生,则首先必须具有积极的自我意识的教师。而我们的评价中,强调教师进行自我评价,则正是培养教师本身自我意识的最佳途径之一。我们强调教师的自我评价,将有利于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同样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从而最终有利于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的形成。

(2)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内涵随着经济社会和教育本身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性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当然,教师创新精神的来源,离不开本文前述的教师培养和培训机制,但是我们可以说,没有自我评价能力的教师,是不会有创新精神的。因为,创新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自身和现实的反思,尤其是来源于对自我的不断否定。因此,自我评价在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从前面对教师劳动和教师角色、以及教师管理的特殊性分析中我们知道,教师劳动和教师角色是复杂而多样的,尤其涉及到教师知识现、学生观、人才观等教育教学观念的评价,用他评的方法,难度是显而易见的,而自我评价作为一种教师自己认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从而自己提高自己的过程,对自身的观念的更新来说,不失为一条有益的途径。

(4)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内部动机比外部刺激具有更持续的作用。自我评价作为一种自我发展的动力机制,对于教师的发展来说,是教师专业提高的根本动力。正如哈里斯(B.M.Harris)和希尔(J.Hill)所指出:“只有教师本人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具有最广泛、最深刻的了解,并且通过内省和实际的教学经验,教师能够对自己的表现形式和行为作一个有效的评价”。

(5)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无论是领导评价,还是教师同行评价,它们要对教师的行为产生作用,最后都需要经过教师自我评价的机制,通过教师的认同、内化,最终才能起到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作用。

当然,并不是在进行教师评价时,教师才进行自我评价,教师的自我评价可以说是贯穿于教师专业成长过程始终的,在前述的教师培养机制和培训机制中,要能发挥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真正作用,同样离不开教师的自我评价,正是在这些意义上,我们可以将教师的自我评价看成教师评价的核心。

培养教师自我评价能力的途径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在培养教师的师范教育和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培训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来提高教师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但就结合学校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学校开展教师评价的现实,在学校的教师评价中有效地开展教师的自我评价不失为一条培养教师自我评价能力的有益途径。

三、有效开展教师评价的策略

教师在进行自我评价时,最常出现的问题可能是往往对自己的评价过高或者过低。为此,我们应该针对教师在进行自我评价时,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采取一些策略,这些策略主要包括:

1.对教师进行自我评价教育,树立正确的自我评价观

“人贵在有自知之明”,确实要客观地对自身作一番评价是比较困难的。自我评价的前提是自己有自我评价的要求,让教师懂得只有通过自我评价的内化,才能从根本上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做到发扬优点、克服不足。史蒂芬·柯维(StephenCovey)的自我评价现或许对教师来说是有所启示的:“你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成为一个行动正确的人,这是持续一辈子的自我更新过程。过去错误的行动态度是‘不到破损不堪,绝不轻言修补。’现在正确的行动态度则是:‘如果没有任何破损,那是你检查不够周全的缘故”。

同时,作为教师也应认识到,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教师角色的期望也在不断提高,过去人们常将“教师”看成是“教书匠”,即教师只要能灌输给学生知识就可以了;而后来人们又在此基础上,将教师看作是“能师”,即不仅要传授一定的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技能和启迪学生的智慧;而现在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应该是一种“人师”,即他不仅是教书,而且还要育人。要以高尚的人格来塑造学生的人格。诚然,要成为“人师”是对教师的高要求,但它却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所必需的,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所要求的。为了能够达到这种高要求,教师在进行自评时,应将自我的角色定位在“潜在的学习者角色”。因为,“真正的学习,涉及人之所以为人此一意义的核心。透过学习,我们重新创造自我。透过学习,我们能够做到从未能做到的事情,重新认知这个世界及我们跟它的关系,以及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事实上,你我心底都深深地渴望这种真正的学习。”

2.研制可操作的教师自评指标体系

教师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一方面有赖于教师自我评价观念的更新,另一方面,也有赖于我们是否为教师进行自我评价所作的准备。笔者曾对上海市三百多位中学教师进行过有关教师评价的问卷调查,在调查教师在进行自我评价时最缺乏的是什么时?有近一半的教师认为学校缺乏教师自评体系,同时笔者对来自全国各地近百位重点中学校长的访谈调查中,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指标体系是评价的依据之一,而自评的指标体系无疑是自评的依据,它为教师在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行为时有了一个参考点。为此,我们必须尽快地开发操作性强的

教师自评指标体系。

在开发教师自评指标体系时,对影响教学结果的有关因素进行评价可能比简单地评价教学的结果来得更为有效。因此,我们应将自评的指标集中在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上。同时由于自评的主要目的在于改进教学,因此,一般说来这种指标不宣给权重,作出定量化处理。同时,在自我评价准则方面,除了指标体系还有“概括性问题”,如何体现出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的导向作用,也许“概括性问题”作用更大,这正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3.注重教师的自评结果

不可否认,在目前教师评价的教师自评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形式主义,形成了一种似乎“为了他评而自评”的倾向,忽视了“他评”最终需“自评”的“内化”来达到评价目的的基本道理。同样在上海市三百多位中学教师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学校对教师自评结果的不重视:

如果我们将‘作为参考”算作“不太重视”的话,那么,对教师自评结果的不重视就超过了60%,这是我们的学校领导在进行教师评价时,必须加以注意的重要现象。

第2篇

2001年1月1日零点,浙江无线、有线、教育三家电视台合并,设立钱江都市、经济生活、教育科技、影视文化、体育健康五个专业化频道。从目前来看,五个专业频道并没有像理论界设想的那样走纯专业化的路子。

其一,电视剧占据收视黄金时间,电视剧播放时间有延长趋势,电视剧竞争激烈。今年五个频道除体育健康规定不能播放电视剧以外,其余都设有2-3个剧场,比往年有所增长。以经济生活频道为例,最初的经济生活频道不播电视剧和文化类节目,专门设置经济服务类节目,2002年节目表显示15∶30-17:10重播电视剧,19∶55-21∶55播放2部电视剧;双休日增设夫妻剧场、双休剧场和早间电视剧,时间长约9个多小时。2003年电视剧(周一至周五)播放提前:15∶00-17∶00(重播),19∶35-21∶45,并且增加了17∶00-

17∶50新一档电视剧。2003年钱江都市甚至设置了都市早间剧场、都市午间剧场、都市休闲剧场(下午)、娃哈哈剧场、都市剧场五个剧场。这些与电视剧的市场效应和频道争抢受众的策略不无关系。从广告上看,电视剧仍然是各个频道的主要广告来源,惟一一个不播电视剧的体育健康频道几年来的广告收入一直处于劣势。

其二,大多数栏目定位没有窄播意识,大众化和高收视率仍然是必然的选择。如教育科技频道走的是“大教育”,提出寓教于乐,服务大众的口号,也播放娱乐节目。2003年钱江都市、经济生活改版中也都增加了大量的大众化节目。

其三,频道之间边缘模糊,并没有如理论所说的市场分割明显。事实上,各频道内容重复比较多,目标受众大多是18-50周岁的人群。钱江都市频道定位于都市,事实上都市无所不包,也就意味着特色模糊。

因此,“我们事实上是从纯专业化的路子上退了回来,我们做的是准专业化频道。”正如一位频道总监在接受采访中提到,从浙江广电集团的现状来看,“准专业化”路子成了比较现实的选择。

二、发动机带动两翼飞翔,探讨飞机模式的可行性

实际操作中,专业频道事实上放弃了纯专业化的路子,走上“准专业化”的发展模式。这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一是专业频道需要重构受众,但培养收视群耗费太大,时间太长,对于承受创收压力的电视台来说必须先找到一条路生存下去。二是目前电视受众大多文化程度还不是很高,看电视当作娱乐消遣,影视剧成了左右收视率,甚至影响专业频道生存的基础。三是营利模式的制约。广告客户更多的是要大范围地提高知名度,更看重综合收视率。即使是大家观念里认为比较有“广告缘”的体育频道,2002年广告投放也不是很理想。四是专业资源的制约,节目资源、人才资源、素材资源相对不成熟。

但同时,据以上海、广州、武汉、沈阳、成都、西安六大城市作为样本点的《世纪之交中国城镇电视观众需求变化及其对策》调研报告表明:在关于“现有电视频道已满足不了不同群体观众的需要”一项测得的分是3.68,比1997年全国调查得分上升了0.36分,属于接近“比较同意”的态度。这意味着专业化频道存在市场需求。

从这些实际情况来看,一个比较可行的策略是为专业化寻求过渡阶段。喻国明教授曾经讲过,“专业频道不专是很正常的,因为中国本身还没有进入到频道专业化的时代,谁要是率先走入,就会受到市场的惩罚。”但是怕惩罚而徘徊不前仍是致命的,不专就转。这个时期各频道必须首先能够生存,基于此再拓展专业栏目,培养受众,积累市场,等到市场条件成熟,专业化环境也已经形成。

从浙江电视台的现状和趋势来看,比较可行的方法是依托一批已经有稳定的受众和广告客户的节目作为支撑,在此基础上大胆开拓专业领域内的节目。

按照飞机模型,大众栏目构成飞机的发动引擎,带动专业栏目的两翼。大众栏目现阶段主要是电视剧和娱乐节目,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频道的广告基础,另一方面吸引了一批受众,聚集人气,“先炒热这块土地,然后再播种子,可以丰收”。随着两翼不断扩展、强大,最终脱离引擎自我发展。这个时候专业化就可以单飞。大多数的频道专业化设置是出于自上而下的体制改革,而非出于市场需求。没有尝到市场甜头的专业化怎么会有动力?飞机模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后顾之忧,为专业化频道开拓了过渡阶段。

2003年浙江广电集团内更多的频道开始转向这样的节目设置。事实上影视文化频道、教育科技频道等在大众栏目的基础上,已经裂变出相当有市场潜力、对象比较清晰的专业栏目。影视文化频道栏目设置上采用电视剧、娱乐、文化三大主题分时段独立播出形式。18∶00-21∶30电视剧;21∶30-22∶20娱乐;22∶20-23∶40文化。以影视剧为发动机,自办栏目、大型活动为两翼,做特色文化,竖强势品牌。而教育科技的一批专业栏目如《不可能的任务》《成才之路》《青春试验室》等形成了较稳定的收视率和较高的知名度,开办几个月就可以闯入尼尔森前50名收视率排行榜周报,有时几乎可与一些影视剧的收视率相抗衡。2002年频道晚间(18点至23点)平均收视率为1.9,列居省级媒体第一。

但飞机模型也可能产生另外的结果:一是发动引擎不断膨胀,两翼却不断萎缩,频道专业化名存实亡。另一种可能是:大众栏目的市场空间继续扩大,但是一部分专业栏目不断壮大也获得一部分市场份额,与大众栏目形成共同发展态势。2003年钱江都市频道取消了一些节目,把电视剧增加到四个剧场。是否可以预见按照飞机模式发展下去,将会出现新一轮的资源重组?

因此,飞机模型要想起飞,还需要频道和集团不断努力。以下我们将从频道和集团两个角度探讨飞机模型的具体运用。

1.频道专业化和市场化应该比翼双飞

从飞机模式图的发展趋势来看,要实现频道专业化和资源优化配置,对于专业频道或者说专业栏目来说,关键是在过渡时期两翼如何迅速成长。专业化建立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脱离市场无疑会导致频道陷入“为专业化而专业化”的怪圈。因此现阶段必须让专业化与市场化比翼双飞,全方位追求收视效果。对于省级电视频道,走向市场化,必须考虑竞争对手和竞争环境,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节目资源按照飞机理论,如何打造有市场的专业栏目,继而使之发展成为名牌栏目,是飞机两翼成长的生命源。

做强一批品牌栏目,合理安排购买节目与自办节目的比例。节目以人为本,最根本的还是人才机制。凤凰卫视打造主持人模式更接近于明星制,我们是否可以尝试,让主持人频频曝光,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比如制作主持人的宣传片、明星卡?是否可以为他们量身制作适合其个性、风格、特长的栏目?是否可以炒作一批名主持、名记者、名评论家?

本土资源以经济频道为例。如果地方专业频道也做全国性的财经、金融、证券节目,在节目资源、人力资源、媒体地位上都很难与央视抗衡。地方专业频道的生命力应该在于本土化运作。

本土化是以本土资源为基点,把握区域特色,进行加工创新的过程。浙江是一个经济大省,私营经济高度繁荣,这是浙江经济的最大特色,同时,这也是浙江经济频道巨大的节目内容资源。比如,是否可以考虑依托温州经济模式,开办“温州评谈”的经济评论类栏目,第一时间捕捉温州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思路,向全国介绍中国私营经济发展最前沿的态势。义乌的小商品经济举世闻名,是否可以开办“义乌消息市场”的经济资讯类栏目,建构面向世界的小商品供应信息平台?也可以浙江民营企业老总为节目资源,开设“民营老总开讲”的经济风云人物访谈录等等。把经济大省也建成经济节目大省,在全国范围内打造浙江经济频道品牌。

独家资源保证利用节目资源的独家性,尽量在专业领域内或者本土资源上做到“惟我独有”。2002年,浙江大学授予霍金荣誉院长仪式,只有浙江教育科技频道独家现场直播,连中央电视台都被挤在外,虽然教育科技频道为独家播映权花费甚巨,也暴露出操纵大型节目转播能力的不成熟,但这仍然给它带来了全国性的声誉。从中不难看出,教育科技频道在本土化战略下运用“独家性”战术取得了成功。

智囊资源打造品牌栏目,建构品牌频道,最本质的依托是人。根据频道建设需要,同时考虑到电视台人事制度的现实情况,专业频道非常需要建立“智囊团”人才资源制度。聘请高校教授、经济界、金融界人士和政府官员,甚至是广告客户,直接参与栏目策划、包装等各个环节。

此外,市场化是一个系统工程。现在越来越多的频道开始注重市场化,但是市场化只是在某一个环节进行,甚至只是停留在理念里。举个例子,任何频道都主张以受众为中心,但是很少有频道真正开展科学的受众调查和市场调查。开展系统的市场化运作迫在眉睫,以受众为中心,以营销定生产,以营销带制作,实现节目生产的大策划、大营销,才能实现节目制作与销售的良性循环和最大的市场回报。

全方位树立现代市场营销观念,通过一系列积极、主动而有效的营销手段,使传媒产品最大限度地取得受众的知悉、接受和认同,从而刺激受众的收视需要,并尽力促使其向现实的收视行为转化,为传媒产品营建广阔的市场,这是当务之急。

值得一提的是教育科技频道在这方面的探索。在节目策划上,提出“从大众兴奋点寻找专业切入口,从专业出发调制大众口味”的理念,比如,《成才之路》(又名《青春榜样》),从老百姓喜欢看明星这一兴奋点出发,撇开明星喜欢什么、在干什么等其他媒体惯用的手法,而专从明星的家庭教育、成长经历出发,这个节目首先是属于专业范畴的,同时在收视效果上可以吸引观众,不逊于一般明星专访节目。

在节目营销上,该频道专门成立包装推广组。推出每日观众竞猜有奖热线,新闻节目人员为第二天即将播出的新闻,在频道黄金时段以及报纸、电台做广告,甚至派人到各社区张贴预告广告。

在品牌经营上,该频道用年轻人喜爱的前卫活跃的色调进行频道整体包装,请雪村推广频道,还在杭州15所大学投放电视机,买断播放时间,主办下沙大学六大校区大学生足球联赛。每年定期举办《五月的鲜花》、《十月的阳光》等品牌活动。

在市场反馈上,教育科技频道的节目考核其中一条是把每周专家评价结果和一周收视率相结合,直接与栏目组的奖金、节目经费挂钩,一周收视率排前三的栏目,经费分别增长30%、20%、10%,而后三位的一次扣除,连续三次排名末尾,栏目制片人重新招标。

2.集团:宏观调控,集团内部展开有序的局部竞争

按照飞机模型,各个频道之间必然会形成内容交叉,首先是经济生活、教育科技、文体等划分本身存在边缘交叉;二是按照调查显示,现阶段收视率最高的节目类型是新闻、娱乐、电视剧节目,它们是现阶段频道的广告重要来源,因而成为各频道共同的竞争对象。换一个角度来说,若将这种资源“垄断”,其他专业频道目前根本无法与综合频道竞争,而且这也是不公平的,这只会导致频道加剧偷梁换柱、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

不少人提出,现在对频道专业化构成致命威胁的是专业频道内容的重复化和综合化现象,各个频道名不副实。“……恰恰因重复设置而造成更大的浪费,本来的目的是有效传播,结果却趋向综合又回到混沌的原点……”

确实,现阶段频道之间重复设置非常普遍,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但是建立广电集团,既需要维持原有的竞争力度,同时又能够调集原来没有的资源去解决更高层面上的问题,这才是组建广电集团的真正目的。如果说仅仅是为了在过去的层面上把这个市场划分一下,或者说平均一下,降低它的竞争强度,这不是进行集团化建设的本意。

因此应该允许各个频道在一定的交叉区域内内容重复并竞争,同时集团内部通过宏观调控协调内部资源的合理分配,一方面促使发展各个频道专业领域的节目,一方面控制竞争的内耗。

第3篇

(1)领导重视是关键

在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过程中,各级农业部门均成立以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实施方案,狠抓统防统治工作落实。

(2)社会化管理是保障

①运行模式和职责

以“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或“专业合作社+农户”形式开展工作,建立统防统治示范区,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全程承包防治和一般承包防治以及突发性病虫害的应急防治,县级植保部门,镇乡服务中心提供技术支撑,组织、引导、协助专业合作社搞好宣传发动、技术培训、新农药试验示范,防治效果和产量评估工作。公司或合作社具体负责实施地点以及示范点涉及的村组数、农户数和实施面积情况的统计,并与农户签订服务协议书,合理收取施药作业费用,负责组织机防手,提供防治农药,开展承包防治,并在每次防治后要及时通知植保部门开展防效评估。

②规范管理制度

提高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植保部门积极指导和帮助防治组织建立各种规章制度、流程、规程等上墙公示,对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建立登记备案,对服务合同(协议)签订、从业人员资质、技术条件、安全用药等方面进行规范管理,对开展防治区域内的村组、农户以及开展防治用药等情况张榜公示。

(3)部门配合是基础

强化资源整合,集中人力物力、大力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使频振式杀虫灯、色板诱杀等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增添了新的活力,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程度。在病虫害发生达药剂防治指标时,能快速的通过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三统一”的形式,统一购药、统一配药、统一时间集中施药,确保了防治效果显著,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4)植保实用技术是着力点

植保部门根据病虫发生情况,确定防治对象,用药品种,用药时间指导开展防治,推广应用先进实用田间绿色防控技术、新型植保器械和安全施药技术,提高了防治效果和效益。

(5)企业、合作社参与是推手

目前我市的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主要有三种组织形式:

①专业合作社或协会型

这一类主要是由种植业、农机等专业合作社以及一些协会和小型个体农药农药经营户,在农业部门的扶持下,组建专业化防治队伍,提供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占总体构成的75%左右。

②企业型

由农药经营企业购置机动喷雾器、组织专业化防治队伍(合作社),不仅为农户提供农药销售服务,同时还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点总体构成的15%左右。

③应急防治型

这类主要是应对在大范围发生的迁飞性、流行性重大病虫害,由县植保站组建的专业机防队,主要开展对公共地带的公益性防治服务,占总体构成的10%左右。各地在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的服务方式上主要有三种方式:

①代防代治

占总体构成的80%左右,专业化防治组织为服务对象施药防治病虫害,收取施药服务费,一般每亩收取5~10元。农药由服务对象自行购买或由机手统一提供;专业化防治组织和服务对象之间一般无固定的服务关系。

②阶段承包

占总体构成的15%,专业化防治组织与服务对象签订服务合同,承包部分或一定时段内病虫害防治任务。

③全程承包

占总体构成的5%,专业化防治组织根据合同约定,承包作物生长季节所有病虫害的防治。开展全程承包与阶段承包的专业化防治组织均在县植保部门的指导下,统一购药、统一配药、统一时间集中施药,防治结束后由县植保部门监督进行防效评估。上述可以看出由于企业、合作社的参与,通过有偿的社会化服务方式,开展规模化和规范化病虫害统防统治的现代农业生产性技术服务,有效解决病虫综合防治技术普及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对于提高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水平,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现代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农民增收是目标

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的出现,既解决了农村缺劳力、缺技术的矛盾,又提高了防治效果,防治效益,防治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确保了粮食生产安全,据2013年在余庆、凤冈、道真、习水4县实施的水稻、茶叶主要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全程承包和一般承包所涉及的16个镇42个村调查统计,受益农户6987户,户均受益832.08元,调动了受益农户的种田各级性,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摘要: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以及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更高要求,现代农业生产对植物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为顺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我市近几年在推进和发展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关键词:农业发展;推进植保;专业化防治

(7)专业化统防统治是方向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病虫害专业化防治较好地解决了因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生产者老龄化和女性化的突出问题,防治病虫日趋困难等方面的难题。

②专业化统防统治,推行区域统一、快速、高效、准确的防治,极大的避免了“漏治一点,危害一片”的现象出现,最大限度的减少病虫危害损失。

③推进专业化防治,可以实现安全、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用量,降低农药残留污染。

④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的出现,大大降低培训面,增强培训效果。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规范化的植保专业化组织数量较少,我市成立的230个防治组织中真正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只有38个,管理机制不健全,监督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

(2)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面不高,群众自觉参与意识不够。

(3)专业化合作社组织服务范围窄,服务内容单一,总体经济效益不高、风险大。

(4)以代防代治为主的防治组织,仅能解决劳动力缺乏的问题,无法确保实现安全、科学、合理用药,谈不上提高防治效果和防治效益,降低防治成本;机手赢利不足,服务愿望不强;不便于技术部门开展培训、指导和管理。以承包防治为主的防治组织其组织管理较为费事,收费较为困难,容易产生纠纷;机手流动性较大,增加培训难度。

(5)扶持政策有待加强。目前我市有部分县、市(区)在此项工作上力度不够,每年仅靠中央、省、市下拨的专项资金来维持工作运转,难以满足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需要,难以调动农民和服务组织的积极性。

(6)抗风险能力较弱。防治组织在服务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性的病虫害,以及农资价格变动等不确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防治成本核算,影响了承包服务收益和服务组织的发展壮大。

3打算和建议

(1)在支持环节上,突出发展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

(2)在防治模式上,突出发展阶段承包、全程承包服务。

(3)在发展布局上,突出重点作物和关键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