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设施管理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近年来,地球温暖化、臭氧层破坏、酸雨蔓延、土地沙漠化、热带林减少、大气污染、水质污染、海洋污染、有害废弃物越境转移等全球规模的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的共同课题。目前,世界各国正致力于削减环境负荷,保护地球环境,以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进入二十世纪90年代,日本政府(内阁会议)相继制定了《地球温暖化防止行动计划》(1990.10)、《环境基本法》(1999.11)、《环境基本计划》(1994.12)等环境保护相关法规或计划,试图加强保护地球环境工作的力度。1998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了防止地球温暖化京都会议(气候变动框架条约第三次缔约国会议,COP3),发表了著名的《京都议定书》。会议达成协议的核心内容是:以1990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实际值为标准,从2008年至2013年五年的排放量与90年5倍的排放量相比较削减5%以上,即规定了EU各国平均削减8%、美国7%、日本6%的削减目标。以此为契机,世界环境保护运动掀起了新的。在此背景下,绿色学校在学校教育课题中获得了重要位置。
基于地球温暖化等全球环境问题日益深刻化,依据1996年文部省总结的题为《关于完善考虑环境的学校设施》报告书(下述),文部省委托日本建筑学会对绿色学校进行调研。日本建筑学会接受该委托后组建了"绿色学校小委员会",对学校建筑的有关内容开展调研。因为伴随经济与产业的迅速发展,能源消耗呈持续急剧增长态势。相应地,化石能源燃料而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温室气体被排放到空气中。为遵循《京都议定书》,防止地球温暖化,就必须削减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因此,环境问题最终归结到如何节能的问题上。
众所周知,陶瓷、钢铁、玻璃等材料制造业因消耗庞大的能源,相应地,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相当大,占社会总体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2.8%。实际上,由建筑业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比例也是相当大的。据日本建筑学会1990年左右着手的关于建筑业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调查结果显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能源消费大体成正比。如,由向建筑工地搬运材料的卡车等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社会总排放量的3.4%,供暖、照明、电梯等建筑物运用时伴随能源消耗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社会总排放量的1/3。为对应这种状况,1997年日本建筑学会声明指出:"为面向实现可持续社会,阻止地球温暖化,降低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费,今后建筑物要将LNCCO2削减30%。"(注:LNCCO2是指建筑物排放的环境负荷)同时还宣称,要将现在被认为35年左右的建筑物的耐用年数(寿命)延长到100年。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措施,是变革建筑的模式(价值观)、采用先进技术削减材料生产和建筑物运用时的能源消耗、完善相关法制和树立考虑地球环境的生活方式。该学会还指出,建筑事业涉及建设、运用、改修、解体与废弃等各阶段,而每个阶段都因伴随着能源消耗产生二氧化碳。一般认为,与社会的一般设施相比,学校设施的能源消费量并不算高。但是,从全国的总体角度来看,其能源消耗量是相当庞大的。所以,有必要创造条件,如利用空地植树绿化、利用太阳能发电等,以充分利用自然能源,改善学校环境,推进环境教育的深化与发展。
学校是社区的中心,是社会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人(如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终身教育等)的特殊使命。以往,在日本,为满足社会要求,从量的角度(增建、扩建)在加强学校设施建设上付出了许多努力。如今,包含全国的国立、公立和私立学校在内的日本学校总建筑面积约达3亿平方米,约占业务用建筑的1/4,相当于总人口20%、约2500万人在使用它。可以想象,考虑到总体面积和利用人数,各学校所消耗的能源总量是相当庞大的。况且,今后,学校设施作为支援多样化学习活动的重要基地,追求其高性能、高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这样,将来学校能源的使用量还会进一步增加。由此看出,学校也是能源消耗大户,是影响周围环境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向社会培养和输送合格人才(生产者),同时还是环境问题?quot;制造者"(消费者)。
鉴于这种情况,面对进一步完善、维护和管理今后的学校设施,采取试图降低环境负荷等环境对策,创建新型学校设施(绿色学校),并以此扎实地推进学校环境教育的有效落实,则成为面向21世纪日本学校的一项极其重要的课题。
二、调查研究的实施与绿色学校的基本理念
为对应上述情况,1993、1994年,文部省委托日本建筑学会(会司)开展了"关于考虑环境的学校设施(绿色学校)应有状况的调查研究",同时,1994年文部省专门设置了"关于考虑环境的学校设施的调查研究协作者会议"。经过反复研讨,该"会议"于1996年3月总结了题为《关于完善考虑环境的学校设施》报告书。报告书归纳总结了推进完善考虑环境的学校设施(绿色学校)的基本想法与方案,并就被认为可导入学校设施的各项技术性方法列举了实例,指出了导入的目的、概要(具体的方法)、导入效果、充分利用(有利于学习)及注意事项。1997年3月,该"会议"还编制了介绍特色绿色学校先进事例的资料集《关于完善考虑环境的学校设施的技术性方法的调研报告书》。该报告书明确指出,为适应与环境相协调的21世纪,学校设施也有必要从环境保护的新视点采取相应对策。
基于这种共识,报告书就"绿色学校"的概念下了如下定义,即,所谓"绿色学校",是指从以下三个视角来完善的学校设施。第一,在设施方面:旨在削减环境负荷而设计和建设的设施。第二,在运营方面:按照削减环境负荷之目的而运营的设施。第三,在教育方面:在环境教育上也能充分发挥作用的设施。换言之,绿色学校的含义有三个层次。一是在学校建筑方面要有益于环境。即设计和建设的学校设施应是:①有益于儿童、学生的环境;②有益于地区的环境;③有益于地球的环境。二是在运营方面要合理、耐久地使用。即设计和建设的学校设施应:①延长建筑物的寿命;②充分利用自然恩惠;③无浪费、有效使用。三是在教育教学方面要有益于学习。即设计和建设的学校设施要有利于:①儿童、学生向环境学习;②提高社区人们的环境意识。总之,日本建设绿色学校的宗旨是在设施和运营方面减少环境负荷,在教育方面有助于开展环境教育。依据上述定义,日本绿色学校的基本理念可表示为此。
由此可见,在日本,理想的绿色学校是指努力使学校设施本身的建筑性要素(硬件因素)和设施的运营管理要素、教育教学的人的要素(软件因素)两方面相调和,从而发挥学校应有的整体机能的学校设施。这表明,在绿色学校建设时,仅考虑完善太阳发电、太阳热利用、雨水利用等学校设施的角度(硬件因素),或仅考虑学校设施的运营管理和教育教学的角度(软件因素),都难以建成理想的绿色学校,应当将两方面有机地统一起来。不过,从总体来看,日本绿色学校的理想模型还是以学校设施(硬件因素)为中心的。这一点或许正是日本绿色学校建设的最突出特征。
三、试验模范事业的实施
依据1996年的报告书《关于完善考虑环境的学校设施》,为了开展具体的推进完善绿色学校及实证性研究,从1997年起,文部省和通产省共同实施了"关于推进完善考虑学校设施(绿色学校)的试验模范事业"(以下简称试验模范事业),其目的,一方面是以有利于儿童学生的环境教育,另一方面进一步推进充实和完善今后的学校设施。该项"试验模范事业"规定,都道府县市镇乡为事业主体,以公共学校为对象,在学校导入太阳能发电、太阳热利用等新能源和隔热技术等节能技术,推进学校的建筑物绿化、屋顶绿化、废水利用等。1997年度选定18所学校,事业以太阳光发电型为中心。1998年选定20所学校,事业以太阳光发电型或综合型为中心。至2000年,在全国已有约100所学校实施了此项事业。"试验·模范事业"的基本框架如下。
通产省
充分利用地区
新能源等政策规定支援制度
(定额补助)
导入新能源相关预算的优先补助
如:地区导入新能源等促进对策
(补助率:1/2)
完善绿色学校
基本计划的策定
建筑物等的完善(设施方面)
维护与管理
(运营方面)
充分应用于环境教育的
(教育方面)
文部省
负担调查研究经费
负担公立学校设施完善费
绿色学校的完善
(公立学校设施完善费)
(事业类型)
太阳热利用型
绿色推进形
废水利用型
其它节能节资型
补助率:
·新增建设1/2
·改建1/3
·大规模改造1/3
六、试验模范事业的类型
如此所示,该项事业分为四大类型。不过,实际上可能有复数交叉事业并存类型的情况。
事业类型事业内容
新能源利用型太阳光发电型在楼顶上设置太阳电池,将发出的电能充分利用于学校通常使用的电力这种系统
太阳热利用型在建筑物上设置太阳能热水器,将太阳热加热的温水应用于供暖、生活供热(学生食堂、洗澡等)、游泳池水的加热等的一种方法。
其他新能源利用型例如:
·风力发电--在建筑物上或校园内设置风力发电装置,以此发电的一种方式,用于弥补学校通常使用的电力。
·地热发电--将换气用的管道埋设于地下,使室内空气循环,以达到热交换的一种系统。
·燃料电池--从城市煤气等燃料发电的一种系统。发电时排放的气体污染轻,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少。
绿化推进型·建筑绿化--在建筑物的墙面、楼顶、凉台等处进行绿化。这在绿色少的城市里特别有效。
·屋外绿化--积极绿化校园,提高绿色覆盖率,形成绿色之网,设置具有安定生活环境的野生生物生息空间等。
废水利用型·雨水利用--把从地面或楼顶等汇集的雨水储存在建筑物地下的雨水储蓄槽内,经过滤等处理,用于冲洗厕所、校园绿地的浇灌、校内水池等。
·废水再利用--将设施内产生的废水进行过滤处理,用于不需要好水质的厕所冲洗等。
·节水型器具的导入--使用自动水拴或节水型厕所用具,提高校内节水效果。
其他节能节资型例如:
·隔热--采用双层玻璃或双层窗框等。·遮光--设置房檐、遮阳窗帘等。
·采光--通过设置反射镜等把光线聚集到太阳光达不到的地方。
·设置生活垃圾堆肥化设施--设置生活垃圾堆肥化设施,将学生食堂的残余盛饭等生活垃圾制成有机肥。
七、文部省文教实施政策中关于绿色学校的规定
绿色学校表示了今后学校设施的一个发展方向,即学校设施也应从环境保护以及有利于开展环境教育的视角重新加以考虑和认识。今后,为防止地球温暖化等环境问题的深刻化,学校的建筑设施要进一步考虑对环境因素的影响。基于这种认识,日本文部省颁布的《教育改革计划》(1998.4改订)和《关于地球环境问题的行动计划》(1998.2改订)等实施政策中均纳入了建设绿色学校的基本理念和做法,以试图进一步推进完善考虑环境的学校设施(绿色学校)。
《教育改革计划》"(5)充实环境教育等--对应地球环境问题""推进完善考虑环境的学校设施(绿色学校)"强调指出:"为开展具体推进完善考虑太阳光发电、太阳热利用、推进绿化、节能节资等环境的学校设施(绿色学校)及其实证性研究,从1997年起,与通商产业省合作实施的''''试验模型事业'''',并且,要将这些设施作为活的环境教育教材加以充分利用。"
《关于地球环境问题行动计划》"5)节能、节资、对应新能源""(1)完善有益于环境的文教设施"中"①完善考虑环境的学校设施(绿色学校)"同样强调指出:"在学校设施上,要建设对应削减环境负荷之策略的设施。因此,为开展具体推进太阳能发电、太阳热利用、推进绿化、节能节资等考虑环境的学校设施及其实证性研究,从1997年至2001年继续与通商产业省合作实施''''试验模型事业''''。另外,还要推进户外教育环境完善事业中的户外运动场所的绿化等,并将这些设施作为活的环境教育教材加以充分利用。"
八、事例(从略)
九、附录:《关于推进完善考虑环境的学校设施(绿色学校)的试验模范事业》的实施要点
为试图推进完善考虑环境的学校设施(绿色学校),列举和介绍了以太阳光发电的各种事业类型,并做成指南(手册)通过给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并向全国各市、镇、乡教育委员会,期待他们参照1997年做成的指南,以进一步推进完善绿色学校的事业发展。
1、宗旨
现在,地球规模的环境问题已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在学校设施方面也要求建设对应削减环境负荷之设施,鉴于此,为开展具体完善关于推进考虑环境的学校设施(绿色学校)及其实证性研究工作,决定实施此项试验模范事业,以有助于向儿童学生等开展环境教育,并进一步推进充实完善今后的学校设施。
2、事业形态
(1)该项事业是文部省和通产省协力实施的相关事业。
(2)为顺利实施该项事业,文部省和通产省根据需要调整相互联系。
3、事业实施对象
都道府县及市镇乡(包括特别区,下同)
4、事业实施方法
(1)该项事业原则上与公立学校设施完善事业的新增改建事业或大规模改造事业一并实施。
(2)原则上,初年度要有效应用于向儿童、学生等开展的环境教育,依据此,就考虑环境的学校设施的具体完善方法等进行调查研究,策定基本计划,从下年度以后,以该基本计划为基础来完善建筑物等。
5、事业的类型
事业的类型如下。不过,可能有复数交叉事业并存类型的情况。
(1)新能源利用型
①太阳光发电型
②太阳热利用型
③其他新能源利用型(风力发电、地热利用、燃料电池等)
(2)绿化推进型
①建筑物绿化
②屋顶绿化
(3)废水利用型
①雨水利用
②排放水再利用
(4)其他节能、节资型(新隔热技术利用、遮光、太阳光采光、生活垃圾堆肥化设施等)。
6、事业年度
从1997年算起共五年(即到2001年)。只是关于完善建筑物结构等的补助,原则上要策定基本计划。
7、事业实施对象的决定
(1)欲实施该项事业的都道府县及市镇乡,依据规定的书写格式,向文部省提出事业计划书(窗口一元化)。
(2)文部省和通产省依据审查被提出的事业计划书的内容,按照事业内容进行协商之后决定事业实施对象。
8、支援措施
在实施该项事业时,在预算范围内,文部省对第一、第二项,通产省对第三项采取支援措施。其具体方法再定。
(1)负担策定基本计划所必要的调研经费。
(2)负担(补助)完善该学校建筑物等所需的经费。
(3)对导入太阳光发电等其他新能源的相关预算优先实行补助。
9、其他
关于该项事业的其他事务,在得到相关科室的协助下,由文部省教育助成局设施助成科负责。
文部省大臣官房文教设施部指导科
文部省大臣教育助成局设施助成科
通产省资源能源厅节能石油替代能源对策科
(1997年2月21日文教施策第140号,1997年2月21日资厅第16号)
参考与引用资料及文献
1.(日)大掘浩,关于完善考虑环境的学校设施,《教育委员会月报》,1999年,第4期。
2.(日)内田博,完善考虑环境的学校设施(事例介绍1),《教育委员会月报》,1999年,
第4期。
3.(日),服部畅男,完善考虑环境的学校设施(事例介绍2),《教育委员会月报》,1999年,
第4期。
4.(日)大川严,完善考虑环境的学校设施(事例介绍3),《教育委员会月报》,1999年,
供电职工实施的电力设施保护,是为了每个人的人身安全着想,也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安全着想,因此,人民群众应该加强自身的法制观念,积极主动地配合电力人员的工作,电力设施保护需要大家的配合。
2进行电力保护工作仍存在很多障碍
电力保护工作是为整个人类服务的工作,更是造福于人类的工作,电力设施保护区的安全问题与电力设施的保护更需要大家的配合,但是,在如今,进行电力保护工作仍存在很多的障碍。首先,就是我国的国家及地方电力法律和法规不完善,保护电力设施的法规就难以执行到位,致使一些心怀不轨的不法分子们钻了法律的空子,然而法律也难以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其次,就是一些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淡薄,他们不仅不积极主动的帮助电力人员共同维护电力安全,甚至阻止电力员工们的工作;还有,近年来,盗窃等犯罪行为屡见不鲜,不断发生的盗窃配电变压器案件,直接经济损失不计其数,这其中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对犯罪分子的处罚打击力度不够大,致使他们日益猖獗;还有就是对于电力设施保护的宣传力度不够,应该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对电力保护知识深入骨髓,这样就会提高大家的自身安全意识,使危险的发生率大大减小。
3如何解决破坏电力设施行为这一问题
3.1完善电力设施的立法,依法保护电力设施1)刑法保护。对破坏电力设施的犯罪行为,依据刑法进行处罚;2)行政法保护。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和《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但由于体制原因,电力行政执法未得到有效实施;3)民事法律保护。主要通过《物权法》得以实施。加快电力法以及配套法律法规的修订,健全电力设施保护的行政法律体系,明确规定行政执法的主体和程序,从物权法的规定出发,明晰电力设施保护的相邻关系和地役权,尤其是地役权的具体操作性的问题,切实解决树线、房线的矛盾冲突。
3.2创新机制,加强电力设施保护执法电力设施保护强有力的手段是电力行政执法。由于政企分离、执法职能转移到政府后,供电部门没有执法权,但政府部门又受限于人力、财力,难以承担真正的行政执法工作。如何行之有效地加强电力设施保护的行政执法工作,保护电网的安全,是在我们面临的一个大难题。目前采取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成立联合执法队伍,以发改委作为行政主体,由发改委、公安机关、供电部门共同组成。为其办理电力行政执法证,当电力设施盗窃案件发生后,三家联合执法。这样做符合现行的电力法规定,又大大提高了执法效率。2)电力设施保护办公室来行使独立执法权。根据《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规定,成立电力设施保护办公室,将电力行政执法权赋予电力设施保护办公室,通过引进法律和电力专业人才,充实行政执法队伍,加强执法工作。
3.3强化宣传教育,创造保护电力设施良好氛围创文明城市不是一句口号,要对人们进行综合素质的提升,并且加大宣传力度提倡人们自行的不去破坏电力装置和机构,此外对于文明行为应给予表扬奖励,对那些敢于制止破坏的闻名群众要给与鼓励和感谢,创造良好的用电设施保护氛围。
3.4加大技防设施的投入为了提高电力供电安全需要对电力设施进行防护力加大的各类举措,其中包括危险报警、警示灯、蜂鸣器的联合作用,此外还有数字化、电子化的科技应用,都可以第一时间发现被破坏或者存在安全隐患的供电设施,结合定位系统进行准确的及时的电力设施安全防护。
4结论
加强教育宣传,营造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浓厚氛围
一是积极做好日常电力设施保护宣传工作,提高电力设施保护和电能保护法律法规等知识的普及率。强化依法保护电力设施意识。组织人员深入各乡镇、村、组和街道办、社区大力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与乡镇签订电力设施保护责任书,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线路沿线群众依法保护电力设施的意识。制订了《电力设施保护有奖举报和奖惩办法》,设立了24小时举报、保修电话,对提供电力设施保护重要线索的人员进行奖励,大大激发了沿线群众主动参与电力设施保护的积极性。
二是积极组织开展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宣传月活动。充分利用全国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宣传月活动的良好氛围,阳谷县供电公司统一部署,采取多种宣传方式,全面开展电力设施保护保护宣传月各项活动。通过悬挂条幅,设置展板、张贴标语,向大型施工机械司机发放温馨提示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使保护电力设施工作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三是做好重点人群的电力设施保护和电能保护知识的宣传工作。充分利用三级安全网作用,定期对沿电力线路群众进行保护电力设施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其保护电力设施的主动意识。对全县大型机械驾驶员和电力线路附近施工工地负责人的联系信息进行统计,定期组织安全知识讲座提高其保护电力设施的知识和意识,定期向其手机发送保护电力设施和电能的安全知识和温馨提示。四是加强公司员工电力设施保护的培训。定期组织安全员、供电所长、护线员等进行培训,提高其电力设施保护知识和意识。
加强标准化建设,规范和加强电力设施保护管理
将电力设施保护工作与标准化建设紧密结合,明确电力设施保护工作中各个岗位的职责、工作内容及标准,规范各项工作流程。将电力设施保护治理工作纳入标准化建设内容,规范对超高机械车辆和驾驶操作人员的摸底统计、登记造册以及培训工作,规范对违章作业的处理,建立常态机制;将就地护电工作纳入标准化建设的范畴,明确农电工的护电职责和配置标准,规范巡视内容、记录、周期以及隐患的发现处理等工作,实现电力设施保护工作标准化管理,以此加强和规范电力设施保护管理。
强化管理,采取多种防范措施提高保护电力设施效果
一是堵塞销赃渠道。阳谷县供电公司大力配合公安、工商等部门,对废旧物品收购站(点)违法收购、违规经营废旧电料的从业人员进行严厉查处,依法取缔一批非法废旧金属收购站(点)。二是联合县政府下发《关于禁止在电力线路防护区内新植树木和建设房屋的紧急通知》文件,并下发到林业局、经信局、各乡镇办事处等单位,对全县电力线路防护区内新植树木和建设房屋进行全面清理。三是应用技术手段,规范和加强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管理。进一步完善技术防范体系,积极采用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法,不断提高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工作的科技含量。安排专项资金安装完善变电站电子围栏、防盗报警装置和变压器防盗报警系统。
群防群护,创造全员参与保护电力设施的良好环境。
一是设立保护电力设施监督员。监督员配备像机,每天加强巡视,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拍摄、上报,了解和掌握有关破坏电力设施的案况、危害程度,并详细的记录下来。
二是利用各种停电事件演习破坏电力设施停电事故,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黑暗”带来的种种不便,形成老百姓积极参与保护电力设施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是在电力设施醒目位置悬挂警示牌和张贴事故挂图,让犯罪分子望图退却,造成心里压力而放弃偷盗。
(1)认真组织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在我们工程中设计图纸是非常重要的,是施工的具体的保障,对于这方面的审核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控制,一般的时候会在施工之前进行很好的控制,我们会进行实际的考察,通过考察实际的工作环境以及一些相关的工作的细节,在我们的图纸中是否真正的考虑了这些方面的问题,在技术的选择方面也要非常的注意,一般的情况我们会在先期进行一定的试验,看看是否真的符合当前的需求。
(2)严格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今天的施工不单纯的就是人们进行工作的完成,其中包括了很多方面的工作,对于具体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的过程一定要进行相应的设计是否符合现在的具体的施工的环节,我们在这方面的审核要充分的考虑到,施工的质量、施工的进度、工期等等方面,其目的就是利益最大化。
(3)安全管理。近几年来,我们通过新闻报道等等方面都会看到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的方面影响到我们的生产,生产安全是我们今天面对的非常大的问题,直接的威胁到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一定要进行各方面的检查。安全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必须要进行相应规定的考察,做到每一项都在我们的可控的范围之内,这样才能更好的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电力建设输电线路施工管理的方法措施
1确保电力建设工程安全
电力方面的安全对于实际的工作来说非常的重要,我们进行各方面的施工都要严格的按照相关的方面来实施,这样能够更好的确保安全施工,这样就会大大的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一直是我们现阶段遵循的。
(1)坚持法治约束施工原则。电力施工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但是问题也非常多,施工的难度也是很复杂的,长期以来我们施工更多的依靠企业的要求自身的经验而开展的工作,这样就会很大的程度上体现了自主性,但是有很多的方面违背了我们相关的法律条文与规定,从而对于质量以及相关方面造成极大的影响,施工的过程必须要严格的遵守相关的法律条文规定,这样就能够更好的进行约束,减少了很大的施工中遇到的问题,起到了很好的指导意义。
(2)维护人员安全施工。对于我们员工的人身安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进行安全施工一直是我们提倡的口号,但是实际的施工的过程中不按照实际的工作流程来,为的是更加的方便简捷,都会省去很多的检查的先期工作,这样由于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现了问题,我们要进行全面的考虑问题,避免事情的发生,这样才是真正负责。
2加强科技管理,提高效率缩短工期
现阶段我们在施工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的问题,很多的时候规划的非常的好,但是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就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就会大大地影响到我们施工的进度,进而经常出现拖延工期的现象,这类问题其实不应该发生的,我们应该尽最大的努力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科学的管理方式是杜绝这类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在实际的过程中更多的运用科学技术,针对于各个阶段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研究解决,这样既能够更好的控制事件的不断的扩大化。
3节约投资提高经济效益
(1)控制施工图预算。在我们进行施工图预算的制作是非常严格的,必须要严格的按照国家的相关的条例进行制定,我们这一方案一旦制作了,那么就会就有很强的法律的效率,其控制的能力就会有很大的加强。
(2)控制工程款的拨付。工程款问题一直是我们进行考虑的一个方面,长期以来总会有工程款增加的事件,对于我们企业而言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一定要严格的按照合同的规定进行各项款项的提供,这是我们节约投资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3)控制各项有关费用的施工签证。在我们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对于相关项目的核实情况必须要严格,最好我们的工作人员进行实地的考察,这样更有利于工作的顺利地开展,不得以任何名义的口头承诺,以签字为准,加大监管的力度。
(4)严格履行施工合同。施工的合同是一份非常综合性的文件,其中包含的很多方面,对于任何一部分的施工都是有着非常详细的计划,在我们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的按照这方面的要求进行工作的开展。在很多的施工的队伍,会以各种名义加大施工的投入申请,变相的赚取最大的利益,对于我们施工来说非常的不好,这样的事情必须要进行严格地杜绝,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会更好的顺利地开展。
三、结语
1.1知识管理实践社群的要素
在企业知识管理的背景下,实践社群不再是手工业群体中那种“正当的、边缘化的情境学习方式”,而是现代知识工作者在企业组织内部或企业之间的相关群体中,基于知识共享的目的自发形成的一种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群体。特别是在现代知识管理系统的技术平台上,远程、实时(同步或异步)的人际沟通变得简便易行,因此,这种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社群不再局限于时空同位(co-location)的限制,而更多的是依托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形成虚拟社群和网络。
1.1.1知识管理实践社群的基本要素
(1)域:实践社群不仅仅是一群朋友组成的俱乐部,社群的身份是由共同感兴趣的域来定义的,他们所共同拥有的某种能力使得他们与其他人区分开来。这种域并非一定要被外界认可为某种专业知识,其强调的是社群成员之间互相认可,以及对社群集体能力的共同认可。
(2)社群:为了追求他们共享的知识域,社群成员经常参与社群活动和讨论,互相帮助,共享信息。一个网站、或者具有相同的职业、头衔人群未必构成实践社群,除非成员之间建立起互动机制并且互相学习。实践社群的成员未必在一起从事日常工作,但相互之间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关键要素。
(3)实践:实践社群不仅仅是靠共同的兴趣组成的群体。实践社群的成员必须是域知识的实践者。他们建立起共享的知识资源存储:经验、故事、工具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即共享的实践,这需要时间和持续的互动。
1.1.2知识管理实践社群的辅助要素本文通过大量文献研究认为在这三个基本要素之外,还应有三个辅助的隐性要素:
(1)动机:实践社群存在的前提是构成社群的成员具有强烈的交流动机,包括个人的学习动机、兴趣动机和为社群贡献知识的心理动机;
(2)授权:实践社群概念从最初的社会人类学研究走进现代企业的实际应用,最大的转变在于要通过与企业业务目标保持一致,并获得企业的正式授权以获取必要的活动空间和资源支持;
(3)结构:实践社群是组织内部或组织之间的一种非正式结构,很多现实中的实践社群都会与企业的正式结构如部门、团队、甚至外部组织发生横向的连接。
1.2知识管理实践社群与其他组织的区别
知识管理实践社群作为组织内部或组织之间的一种特殊社会结构,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其自发性、非强制性,这意味着实践社群并非由企业的管理层通过指令的方式建立、并以行政手段维系的。事实上,实践社群在很多方面,明显区分与正式的组织和群体,如职能机构、项目团队等。本文分析了知识管理实践社群与其他组织形态之间的区别。
1.3实践社群在知识管理中的应用
根据一些著名机构如世界银行、克莱斯勒公司、IBM等的成功经验,在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战略和系统的背景下,实践社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显著地为企业创造价值。
1.3.1驱动企业的知识战略通过对组织内部原来自发而分散的实践社群,提供有意识的支撑和培育,可以更好地传播、分享具有重要价值的业务知识,特别是那些作为经验和技能而存在于资深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知识。2.3.2通过知识共享提升企业竞争力实践社群的成员在特定的知识域中,具有更深的默契和相互理解,并且乐于分享经验,当某些成员遇到业务上的问题时,能够很快地得到其他人的意见与建议,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效率大大提高。通过参与实践社群的交流与沟通,新员工可以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地吸取和借鉴其他同事的经验,这种自发的、非正式知识分享,其作用和意义并不亚于企业开展的正式培训,至少是对正式培训的一种有效补充。
1.3.3促进企业知识创新在实践社群成员的交流与互动中,不断产生出创新的业务理念和创意,其中一些理念日益成熟,最终成为企业新业务、新机构和新客户群体的重要来源,深刻地影响并融合进企业发展战略当中;实践社群的成员之间不仅仅限于在遇到问题时互相帮助,他们在社群内部的交流沟通中,更多的是分享工作中的经验和最佳实践,这种无形的知识资源甚至可以帮助和存进企业的研发与技术革新。
1.3.4增强企业凝聚力在实践社群当中,员工更容易找到发挥自己经验和特长的机会和项目,个别员工与社群成员之间的交往和互动,也会增强员工对特定业务工作的热情,从而无形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2知识管理实践社群的框架与培育
知识管理实践社群作为企业内部员工个人之间自发形成的松散结构,经过恰当的引导和培育,可以充分挖掘企业的知识资源潜力,为企业创造价值。在近十余年中,在商业领域这一新型的组织形态和管理理念,得到广泛传播与应用,并且出现了实践社群理念与企业知识管理战略相互融合的显著趋势:一方面,成功的实践社群可以作为企业有效地挖掘、发现、创造、传播和分享隐性知识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企业知识管理系统为实践社群提供了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效率交流方式和渠道,并且突破原有的人际网络的时空同位限制。本文基于对成功实施知识管理和实践社群策略企业的研究,提出了一个基于实践社群生命周期的管理框架。
2.1实践社群活动与企业业务目标保持一致
大多数有效的实践社群活动,都在功能、定位和主题方面,与组织现有架构或业务目标紧密融合,业务单元和职能在实践社群的组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实践社群提前制定详细规划,是保证与企业总体战略和业务目标相一致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实践社群获得资源支撑、并纳入企业信息系统和知识管理系统的基本前提。企业根据对现有业务或业务机会的重要性,为实践社群提供有选择的支持,但不设立明确的选择标准或将其与企业战略直接挂钩。
2.2培育实践社群的组织
为了给实践社群的活动提供正当性、内部管理支持以及必要的资金和资源,可以通过建立知识管理委员会、社群指导委员会等正式机构管理。但实践社群不同于企业的正式组织结构,更多的是由成员自发组织、自我驱动、自行管理、民主化运行,企业中高层管理者过度的监督和干预,会严重影响实践社群的沟通效率,甚至危及实践社群的存活。从管理方面看,企业的正式管理者(中层或高层)对于维系实践社群并不是最关键的因素,他们的作用更多是发现有价值的、符合企业业务目标的社群并为其提供必要的资源,维系社群的关键因素是社群内部有形或无形的领导者所具备特殊技能和经验。
2.3促进与支持实践社群的活动
根据研究结果,成功的实践社群主要由四种类型构成:为员工提供解决日常工作中所遇问题的论坛;发现并传播最佳实践、方法、流程,供社群成员采纳和应用;组织、管理来自成员的知识,并且供其他成员自由吸收和借鉴;为员工创造和培育创新的理念、想法、知识、实践提供孵化和交流平台。对实践社群的活动方案设计方面,关键因素是明确界定社群领导者的作用,以及社群成员之间相互沟通和交流的机制,交流机制的设计包括技术和文化两个层面。企业知识管理平台提供的技术手段,如论坛、虚拟社群、员工或项目日志、内部维基、即时通信,甚至是视频和照片分享等功能,对实践社群的发育和活跃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企业为培育和扶植实践社群提供的最主要的支持是资源的配置,如员工参与社群的时间成本、交流沟通成本和知识内容成本,并且将这些成本纳入企业的常规预算当中。
2.4注重对实践社群活动的评价与反馈
今天的社区文化建设,是在传统社区文化基础上建设社区特色文化体系的,可以说资源丰富,政治、经济、队伍等条件适宜。各社区都从“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思文化”基本点出发,确认社区文化建设的社会历史地位,对健康的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给予准确的把握,在全面发展社区文化的情况下,结合了社区舞蹈、社区美术、社区健身、社区戏曲、社区法律、社区网格、社区教育、社区学习等既具整合性又具特色的社区文化体。在社区成员交流,激发社区成员的热情、社区成员角色、社区成员的需求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让社区成为祥和、欢乐、健康的家园。
近年来,围绕提高社区居民文明程度,建设文明型社区,已成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工作。首先将提高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文明型社区建设的起点,各社区普遍根据自己的需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以社区广场、社区学校、社区活动室、社区图书馆、社区俱乐部等为基地,以教育、阅读、文艺活动、体育健身活动、游艺趣味活动等形式为载体,以健康的、贴近社区居民的,提高社区居民法律意识、道德意识、文化知识等为内容,极大地提高了社区成员的道德思想水平、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提高了社区意识,树立起社区新的形象和精神,向心力、凝聚力都得到加强,爱社区、相信社区、建设社区自愿组成的组织相应而生,成为社区建设的有生力量。有效地整合,形成了社区建设的精神合力,社区多种功能得到发挥。在社区建设中,借用整合一词,不是简单的说明,而是动用了整合的方法,对社区的人才资源、物化资源、文化资源等进行整合利用,产生了明显的效果。社区的管理功能、服务功能、文化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等都得到了发挥。形成了建设社区组织内络、建设社区服务网络、建设社区信息化网络。尽管目前在农村社区的这一目标还在努力之中,但前景是可观的。社区文化整合在城乡社区建设中效果都十分明显,活跃起来的城乡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就是例证。
二、社区文化管理
我们知道社区文化作为社区文化的反映,和社区成员长期创造积累的精神文明总和,说明了社区文化不单单是社区群众文化,它包括了社区卫生文化、社区体育文化、社区教育文化、社区家庭文化,以及社区网络文化等,这就有了市场文化和非市场文化。那么,就应当按照文化发展的规律和文化市场运行规律,对社区文化进行管理,使社区文化能健康发展,在社区的建设发展中起到更大的作用。应从五个方面入手进行管理:
(一)社区市场文化管理
近年来社区的市场文化已经发展得比较繁荣。歌厅、歌舞餐厅、网吧、台球厅、音像厅、音像社、民间戏曲艺人表演、书报摊点等都在社区市场文化中。对于社区内的市场文化的管理,社区管理机构,文化主管和广大社区成员都有权进行监督,对违法行为应及时上报有关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等专门机构,对其进行按法规进行管理。这一层面主要是相当一级的文化市场管理机构对其进行管理。
(二)社区创作文化管理
众所周知,在社区内有很多文学、艺术爱好者和退离休创作人员,除参与社区开展活动的创作外,还要参加一些社会创作活动。对这种社区文艺创作活动的管理,社区文化主管和社区管理组织应以鼓励、支持角度,对其进行真诚的关怀。如有不健康的内容,应给予引导和共同商椎的方法,进行以繁荣为前提的探讨或管理。
(三)社区群众文化管理
社区群众文化是一个多元的系统,包含社区成员参与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也包含社区内的行业文化、家族文化、楼院文化、文化户、文化广场等等管理。所谓社区群众文化管理,从社区组织角度来讲,主要是指通过制度、目标、计划、整合等手段和方法,使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得更好,使社区群众文化工作能顺利,收到应有的效果。运用鼓励、支持、扶持等方法,调动社区成员的积极性,大力培养文艺人才,建立相应的自治性文化活动组织,如舞蹈队、健美操队等等,集合社区全部文化力量,有效地达到社区目标和文艺骨干心中的目标。
(四)艺术教育文化管理
随着社会艺术教育文化的兴起,社区内的艺术教育文化也十分活跃,如幼儿园里少儿艺术教育,各种少儿舞蹈、美术、书法培训班,以及老年人艺术学习班等都在社区内出现。这对培养社区成员的文艺素质,以及对综合素质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对这种文化现象也应进行管理。其方法主要是指导性质的,努力提高它们的教学质量,不能以假充真,以劣充优,坑害消费者,其责任在教育部门的社会教育人员和文化市场。社区组织管理机构和文化专干人员,要经常深入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
首先对园林施工进行组织和设计。要按照城市园林规划图,认真分析施工要求和设计方案,对施工各个部门间的配合与协调予以明确,对施工现场的布置进行熟悉,并以此为基础组织施工方案。其次对园林工程的现场施工进行管理。园林施工包括钢筋混凝工程、土方工程、结构安装工程、排水给水工程、供电工程、防水工程、装饰工程等。园林建设现场施工管理包括施工安全管理和施工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按照施工工艺、原料、设备人员、施工项目和施工过程的特点,建立健全施工管理的标准和体系,来保障园林施工的质量。最后园林施工的成本管理。园林施工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任务是减少施工成本,即施工中监督指导和调节限制所使用的物力、人力,并保证施工建设的成本要限制在目标范围之内。管理设备租赁费用、降低材料费用、控制人工费用,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方案,积极运用能够提高效率和减少成本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
2园林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施工管理的观念落后、技术缺乏
因为我国城市园林工程发展的时间比较短,现在应用的施工管理是学习和参考其他国家的经验和管理方式,其理念比较陈旧落后,难以满足我国园林施工发展的实际要求。而我国现在园林施工管理措施没有科学依据,不能满足新形势的具体要求,一定要对此进行完善与改革。园林施工管理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园林施工技术贯穿于设计预算、安全防护、工序工艺、竣工验收等不同阶段,对园林施工管理的科学性和完善性具有直接影响,一定要逐步创新和改革施工管理的技术支持。
2.2施工人员素质差、缺少科学施工意识
园林建设的顺利进行,主要依赖于园林的施工管理,而施工人员是管理的主要参与者。现在我国园林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较差,不能确保工程的质量和进度,也难以满足施工管理的现代化要求。另外没有完善而科学的施工意识,施工经验和管理经验严重不足。完成园林施工项目离不开施工管理人员的努力,所以施工单位一定要具有较强的施工技术,合理运用新方法、新技术,才能够根据要求按时保量地完成工作。因为园林施工主要在城镇及其附近地区开展,其施工环境比较复杂,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起科学施工、文明施工的意识,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安排,就会导致施工现场的混乱,对正常施工造成严重影响。
2.3没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监理机制不完善
如果园林工程没有质量保证,就难以体现出整体的园林绿化效果。目前部分园林施工没有较强的质量控制意识,缺少必要的控制手段;部分施工单位技术能力差,技术管理人员施工经验不足,造成施工组织不科学,导致很多园林工程出现质量监督、管理方面的漏洞。
3完善园林施工管理的新路径
3.1对园林施工的相关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增强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园林施工管理的理论研究过程中将高校园林专业、园林技术员以及具有理论实践经验的工作人员组织起来,根据我国园林工程的实际管理情况,提高具有较强针对性的管理理念,为提高园林施工管理提供行动指导和理论支持,激发出园林施工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园林施工的在职培训和上岗教育,增强施工指人员的专业水平、技术管理水平和综合能力,保证施工工程的质量和效率。
3.2对成本控制方式进行完善
根据园林施工的具体情况和进度要求,对所需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严格控制非生产性费用和开支,让园林施工项目能够实现最大化效益。按照合同与图纸编制出园林施工的目标成本,制定科学合理的利润指标。运用内部招标的模式,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减少成本。要重点监督和管理施工中重要的开支,运用招标、投标的方式采购机械设备和原材料。
3.3重视施工质量,建设精品工程
建立起完善的园林施监督管理制度,保障园林施工的质量。落实园林施工的监理制度,不但能够保护业主的正当利益,也能够维护施工单位的合法权益。在施工中提高安全监管,施工时如果遇到燃气管线或高压线地段,应该和相关部门协商制定出具体的施工措施和安全应急方案,保护施工安全。园林施工的目的是打造精品工程,施工中突发的事件和问题要合理、及时地制定出技术处理方案和相关对策,即使是附属工程也要增强其施工的技术水平,保证园林的整体效果。
4结束语
1.1概念设计知识分类与表达
概念设计是对设计问题加以描述,并以方案的形式提出众多解的设计阶段[7].概念设计从不同的角度有多种定义[8].一般认为,概念设计是指以设计要求为输入、以最佳方案为输出的系统所包含的工作流程,是一个由功能向结构的转换过程。
图1描述了一般概念设计的工作流程,它包含综合与评价两个基本过程。综合是指根据设计要求,运用各种分析、设计方法推理而生成的多个方案,是个发散过程;评价则从方案集中择出最优,是个收敛过程。概念设计是将所设计的产品看成一个系统,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去分析和设计。具体说,概念设计就是将设计对象的总功能分解成相互有机联系的若干功能单元,并以功能单元为子系统进行再次分解,生成更低一级的功能单元,经过这样逐层分解,直至对应的各个最末端功能单元能够找到一个可以实现的技术原理解。概念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功能到结构的映射,概念设计过程主要包括:功能创新、功能分析和功能结构设计、工作原理解的搜索和确定、功能载体方案构思和决策。
根据概念设计的过程及人在设计时的认知特点将概念设计知识分为元知识和实例知识(其分类如图2所示)。元知识中主要包括功能知识、技术原理解知识、结构知识等。实例知识中主要包括方案设计实例、技术原理解实例、产品实例等知识。
(1)功能知识。主要描述产品完成的任务,描述产品的功能及功能子项。描述产品要完成的功能,包括功能内容、实现参数、性能指标等;
(2)技术原理解知识。描述产品功能及功能子项的原理解答。它的表达要复杂些,一方面可用文字、数字表达它的说明、解答参数,另一方面,要有图形支持产品原理解答;
(3)结构知识。描述产品的结构设计状况,是对原理域知识的细化和扩充,是求解原理解的结构载体,可描述产品关键部分的形状、尺寸和参数。产品功能结构的映射(简称为功构映射)就是对产品的功能模型进行结构实现的求解,是将产品功能性的描述转化为能实现这些功能的具有具体形状、尺寸及相互关系的零部件描述。在这里功能是产品结构的抽象,是结构实现的目的;而结构则为实现某功能而选用的一组构件或元件。功能结构间的关系一般而言是多对多的映射关系。一个功能可能由一个或多个特征或元件实现,而一个特征或元件也可能完成一个或多个功能;
(4)实例知识。已成功或失败的设计范例,包括方案设计实例,产品结构知识实例、技术原理解实例等。它包含了更多的实际因素,是类比设计和基于实例推理设计的基础。
以工程机械中某型滑模式水泥摊铺机为例,总功能为摊铺水泥路面,总功能可细分为滑模作业、控制作业等功能,滑模作业功能又可细分为提水泥浆、挤压成型等功能。其中某个功能的实现可能会由几个结构组合而成,例如滑模式水泥摊铺机滑模作业功能就是由螺旋分料器、刮平板等几个结构一起才能实现。图3为该水泥摊铺机的功能层次定义和功能分解结构举例。该产品所对应的结构分解则如图4所示。图5中给出了对于滑模作业功能的技术原理解简图、技术原理解的评价、参考产品,以及实现该功能的说明等相关的知识。
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概念设计予以支持,对概念设计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至今仍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法。目前的知识建模主要是专家系统,最常用的知识模型包括框架、产生式规则、语义网络、谓词逻辑等。专家系统的知识建模主要侧重符号层的系统实现,很少考虑动态的,非结构化的知识,造成专家系统解决问题的局限性,使得专家系统不能解决大型复杂问题。
本体作为“对概念化显式的详细说明”[9,10],研究领域内的对象、概念和其他实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很好地解决概念设计知识的表达、检索和重用等问题。采用本体描述概念设计知识可以支持细粒度的产品语义信息的描述,可以形式化地定义特定领域的知识,如概念、事实、规则等;支持语义层面的集成和共享,基于本体的知识定义可以对知识作普遍的、无歧义的语义解释,可以保证不同使用者之间进行语义层面的信息共享和互操作。
1.2本体建模过程描述
本体是某一领域的概念化描述,着意于在抽象层次提出描述客观世界的抽象模型,它包括两个基本的要素: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本体的构建必须满足以下的要求:对目标领域的清晰描述;概念或概念之间关系的明确定义;一般性和综合性原则。本体可以有多种表述方式,包括图形方式、语言形式和XML文档形式等。
基于本体的产品概念设计知识建模过程包括3个阶段:
(1)产品概念设计知识目标确定。产品概念设计知识定位,概念设计知识的定位决定本体构造的功能需求及最终用户。
(2)产品概念设计知识本体分析与建立。根据需求分析,确定该领域的相关概念及概念属性,并用XML语言进行形式化描述。这个阶段是建立概念设计知识本体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整个本体的生成质量,同时也是工作量最大的阶段。
(3)产品概念设计知识本体评价。对所创建的本体进行一致性及完备性评价。一致性是指术语之间的关系逻辑上应保持一致;完备性是指本体中概念及关系应是完善的。我们称该3阶段的组合为产品概念设计知识本体建模的一个生命周期(见图6)。
1.3概念设计知识的本体表示
在此我们以工程机械中滑模式水泥摊铺机为例,结合图3~图5中的实际知识,从概念实体、概念属性及概念间关系等方面来说明产品知识、功能知识、技术原理解知识、技术原理解实例等概念设计知识的本体表示,通过概念蕴涵、属性关联、相互约束和公理定义等方法揭示了概念间的本质联系,形成一个语义关系清晰的产品概念设计知识模型。建模采用目前最新的OWL语言描述。
表述的语义为一个滑模式水泥摊铺机继承了一个产品的所有属性,此外还具备了关系属性:摊铺能力,同时,又对属性摊铺能力作了限制:只能应用于滑模式水泥摊铺机领域,且取值变化只能在摊铺宽度中(省略了关于滑模式水泥摊铺机类似属性的定义,如摊铺厚度和摊铺速度等)。
(3)功能知识类
<owl:Classrdf:ID=“功能知识”>
<owl:Restriction><owl:onPropertyrdf:resource=“#功能名称”/>
<owl:cardinality>1</owl:cardinality>
</owl:Restricton>
<owl:Restriction><owl:onPropertyrdf:resource=“#产品”/>
<owl:mincardinality>1</owl:mincardinality>
</owl:Restricton>
</owl:Class>
表述的语义为一个功能知识只有一个功能名称,且最少具有一个相关产品(省略了功能知识类似属性的定义,如功能编号、功能说明、创建人、创建时间、存储位置等)。
(4)功能技术原理解类
<owl:Classrdf:ID=“功能技术原理解”>
<owl:Restriction>
<owl:onPropertyrdf:resource=“#功能知识”/></owl:Restricton>
<owl:Restriction>
<owl:onPropertyrdf:resource=“#技术原理解简图”/></owl:Restricton>
</owl:Class>
表述的语义为一个功能技术原理解具有对应的功能名称,相关的技术原理解简图(省略了技术原理解类似属性的定义,如评价、参考产品、创建人、创建时间、存储位置等)。
上述描述中,使用类公理(subclassof)描述了两个类(概念)之间的继承关系,如滑模式水泥摊铺机类是产品类的子类。在描述类属性时,使用关系属性(objectproperty)描述了类的某个属性同时也表示了两个类之间的某种关系,如摊铺能力既是滑模式水泥摊铺机类的一个属性,同时也表达了和摊铺宽度类之间的对应关系。另外,使用属性公理domain和range表示属性的应用领域和属性的取值范围,如属性摊铺能力只能用于滑模式水泥摊铺机类,且它的取值只能是摊铺宽度数据集。
1.4基于本体的概念设计知识管理的特点和优势
基于本体的概念设计知识管理可以让设计人员更好地重用已有的概念设计知识,基于本体的概念设计知识管理具有以下的一些特点或优势:
(1)支持用户定制知识类别。产品概念设计过程中,需要运用多种类型的知识,如:功能类、功能技术原理方案解类等。这些知识的描述和使用有着不同的特点,不能用相同的描述框架来处理。基于本体的设计知识建模允许用户对设计中知识类别加以定制,针对每一类别定义其描述属性,从而较好的解决了概念设计中多来源多类型知识的表示问题。
(2)支持概念共享的知识库构建。概念设计知识本体的构造澄清了概念设计领域知识的结构,为概念设计知识的表示打好了基础,而本体中统一的术语和概念也使概念设计知识更好地共享成为可能。基于本体的概念设计知识表示在区分不同知识类别的同时,建立起概念间的共享联系。通过概念间的共享机制,避免了设计知识库的数据冗余和数据不一致问题,方便了知识的建模录入、检索及统计处理。
(3)多视图和基于本体概念的知识检索。在目前的应用系统中一般采用基于关键字的数据库查询方法,由于其数据库组织不是建立在能够表示概念之间的关系、事实和实例的领域模型的基础上,因此无法实现智能查询和信息推理,也就无法解决语义异构性问题。由于不同的组织和人员可能使用不同的词语表示同一个含义,因此查询系统得不到意义相同但用词(语法)不同的内容。当需要对多个数据源进行查询的时候问题更为明显,多意词和同义词会使查询得到许多不相关的信息,而忽略另外一些重要信息。
在基于本体的概念设计知识管理中由于具有统一的术语和概念,知识库建立在本体的基础上,使得基于知识的设计意图匹配成为可能。采用基于知识、语义上的检索匹配,对用户的检索请求,通过查询转换器按照本体把各种检索请求转换成对应的概念,在本体的帮助下从知识库中匹配出符合条件的数据集合,解决了语义异构的问题。
从人在设计时的认知特点出发,可以采用基于功能分解树的功能设计知识检索视图、基于产品分解结构树的结构设计知识检索视图,还可以利用本体中已定义的概念定义其它知识检索视图,比如需求功能知识检索视图、软件工具使用知识检索视图等,实现基于知识检索的设计意图的匹配。
2、基于本体的概念设计知识管理
2.1概念设计知识管理系统结构
结合工程机械行业的实际,本文提出了图7所示的基于本体的产品概念设计知识管理系统结构,系统按照知识产生、获取和利用的流程来构建,系统结构主要包括概念设计知识管理工具、数据接口程序以及基于本体的概念设计知识库,具体由4个部分构成。
(1)概念设计知识获取。概念设计知识的获取包括从概念设计知识本体定义、本体之间关系定义、本体知识库生成到概念设计知识获取整个过程。
(2)概念设计知识维护。主要包括从概念设计知识本体维护、本体关系维护、知识库重新生成到概念设计知识维护的过程,实现对本体的属性修改,各类知识之间的关系维护,以及知识库的更新等。
(3)概念设计知识检索重用。系统中提供基于多视图的知识检索方式,如基于功能分解树的功能设计知识检索视图、基于产品分解结构树的结构设计知识检索视图,及用户定义的其它知识检索视图。此外系统提供基于本体概念的知识检索方式,通过本体映射库,可以实现同义词的检索,保证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概念和术语表示相同的设计信息的人可以得到相同的知识帮助。
(4)概念设计知识库的构建。要实现基于本体的,支持客户自定义的概念设计知识管理,系统必须由足够的柔性,支持各类知识的存储,作为系统基石的知识库的构建就不能采用完全预先定义的方式,在系统中我们采用基础数据库加上在此基础上经过本体定义工具动态生成的各类知识库的方法保证基于本体的知识管理的实现。
2.2概念设计知识管理关键技术及实现
我国水工建设的管理想要进一步提升,最主要的是针对当前的施工管理水平予以加强,在全面了解管理内容的基础上,文章针对施工的不同时期中施工管理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分别对施工前期的管理、施工中期的管理以及施工后期的管理三个阶段的内容进行了论述,主要内容如下:
1.1前期
在该阶段应当形成必要的合同管理模式,以建立工程师作为整个管理的核心,充分协调施工各方的利益,包括承包方、业主以及监理之间的关系。其主要的管理内容即合同管理,主要是对合同内容予以明确,包括质量要求、工期要求以及对投资予以明确。
1.2中期
在这一时期的施工管理中,其主要的管理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施工人员必须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核,通过严格审核制度,保证施工能够按照图纸严格予以执行,同时也能够对现场的安全措施予以核查。另外还需要对工程量的完成状况以及相关文件资料进行整理。
1.3后期
这一时期的管理主要是针对竣工后的验收,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配合监督部门的工作,保证验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以此对施工的质量予以保障。
2实际存在问题
文章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通过多年的施工资料总结,针对水利施工项目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如下内容讨论:施工人员缺乏相关的管理意识;管理工作人员也不具有与岗位相符的管理素质;在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中没有充分的予以准备;对于施工管理的目标没有予以明确,最后则是现场管理混乱,没有明确的管理手段予以规整控制。
2.1施工人员缺乏相关质量意识
对于工程项目来说,质量永远是第一位的,一旦质量有问题,其它的一切都是免谈。要想提高质量,首先要培养施工相关人员的质量意识。而目前,我们很多的水利施工单位中,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相对淡薄,导致出现了较多的豆腐渣工作,严重影响工程的质量,究其原因都是由于施工人员疏忽大意,没把质量放在第一位,没有按照规定办事所致。由此可见,施工相关人员质量意识淡薄是影响我国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2.2管理工作人员管理素质较低
在水工建设中,低素质的工作人员是影响管理工作质量的主要因素。施工中,很多技术人员都没有经过专业的技术培训,因而不具有专业的技术素养,在控制工程成本、进度以及质量等共组欧中,无法正确的予以抱我,有些人甚至没有现场技术以及管理经验,这些都是影响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会直接导致水工建设的质量受影响。
2.3前期工作不充分
前期准备工作的充分与否直接影响了后期的水工建设质量,并决定了施工管理水平的发挥。一个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能够有效提升施工管理水平,而我国当前的很多水工建设项目,并没有充分的重视前期的准备工作,在调研中变遇到了诸多问题,但是往往为了协调施工进度,而没有对此类问题予以充分的解决,带着问题开始施工,这样就使得在后期的施工中便存在问题,无法保证工程的总体质量,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施工管理工作质量。
2.4管理目标不明确
工程的顺利推进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即管理目标,但是很多单位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并没有对此进行明确,导致了管理方向模糊,且无法落实和有效控制施工成本,如此一来,不但无法对工程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也加大了成本,降低了管控力度;并且在质量管理中往往存在注重形式的现象,这都会对项目的推进造成影响。
2.5现场管理秩序混乱
现场管理是施工管理的重点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场管理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的推进状况。当前很多施工单位没有有科学合理的现场管理经验,因而现场无法得到有效的监管,这是造成现场管理混乱的主要原因。
3改进措施
水工建设项目仍居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问题,针对此类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解决。
3.1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从多年的工作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出,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可以知道施工管理,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在施工中遇到质量问题,做到了有章可循,因此,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对于管理水平的提高尤为关键。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不断的完善质量保障体系,从措施、制度、组织等各个方面着手,建立健全工程质量保障体系,从管理层面加强对工程质量监督与监控,只有这样,工程质量才能有切实、有力的制度保障。
3.2强化资金管理
资金是保障施工顺利进行的关键。因此,必须强化水利工程施工的资金管理,尽可能的做到用最小的成本,建设出较高质量的工程。避免浪费,对资金做到合理有效的利用。
3.3重视材料管理
很多的水利工程所处环境复杂,需要的材料品种多,变化性大。因此,为了保证施工管理,必须重视材料管理,一定要做好材料的计划管理,做好材料的进场验收,做好材料的储存与保管,做好材料的使用和监督,做好材料的回收利用。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节约投资成本,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3.4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
为了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必须做好以下几点:人员和机械一定要相对固定,实现操作证制度,加强机械设备维护保养工作,保证机械设备的安全作业。
4结束语
关键词:园林设计;城市园林;不足;建议
园林绿地是城市生态、环保、景观、文化、休憩和舒缓空间、减灾避险的重要保障。论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人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园林建设已成为城市建设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城市园林建设能否适应城市的发展和要求,如何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将成为衡量“宜居”的重要尺度。
1城市园林建设的意义
1.1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美化环境。改善城市面貌城市园林绿化的首要任务是改善生态环境。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有害气体释放到大气中,严重污染了空气。绿色植物能够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减弱噪音,调节城市温度,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因为城市绿化是物质文明的体现,也是城市精神文明的象征。城市的园林绿化布局合理,设施配套齐全,建筑精美,管理完善,运转有序,加上绿茵遍地,繁花似锦,四季葱翠。在这样景色美丽、生态环境和谐的城市里生活,人们的身心将更健康,精力更充沛,创造力更旺盛,必将促进社会文明,经济繁荣,使城市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因此,城市园林的建设规模与建设质量同城市环境的改善密切关联。
1.2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现代园林与社会发展是相互影响的,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决定园林发展形式与内涵的同时,园林也变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一部分,反过来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提高。目前我国许多地区都将园林绿化的发展作为改变城市面貌,改善投资环境的先期性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济、文化带动了园林建设的发展,优美的环境又带来了经济、文化的繁荣。
2我国园林设计存在的不足
2.1简单设计复杂化不少行道绿化和城市空地,实际上只需要简单设计.甚至栽上几排树。毕业论文简约有时更能体现身份,朴素本身就是理念。设计者冥思苦想追逐所谓“亮点”,表面文章做多了却显浮躁和好大喜功。当然,也并不是所有设计都要简单。
2.2寻求猎奇的世俗化、潮流化正如前些年北方园林江南化成风一样,近几年欧风、日风、洋风又光顾全国,当然这其中不乏成功的作品,但作为一种潮流和时尚,势必走向
世俗。
2.3设计标准的侈豪化大量使用花岗岩、大理石、不锈钢、玻璃幕、高级灯具、进口喷泉等昂贵材料,少园林之美,多暴富之嫌。
2.4广场设计的八股化低头是铺装(加草坪),平视见喷泉,仰脸看城雕,台阶加旗杆,中轴对称式,终点是政府。硕士论文干孔一面、大同小异。忽视了广场休闲、纳凉、交际等社会功能。草多树少,大而不当,堂皇有余,朴素不足。
2.5绿荫不足硬质化大树少、铺装多。铺装、池底、驳岸等混凝土化,阻隔地气,不透水、不环保。
2.6小区景观展示化居住小区有限的空间左一个“威尼斯水桥”,右一个“爱奥尼柱式”,形象张扬显示华贵,环境排场取悦参观者,却扰得居住者不安宁。
2.7集中绿地的架空化随着小区功能的叠加,一些设施进入地下。但是,把集中绿地全部架空,建车库、商场、俱乐部、游泳池,连同周边楼座也下挖几层。绿地变成了不接地气的大盆景,从长远看无法保证生态健全。
2.8构图理念的非哲理化平白无故地出锐角、加楔形、破轴线。片面理解“解构主义”,形象横眉冷对,尺度比例不当,秩序和思维混乱。
2.9置景手段的舞美化把影视置景和舞美处理搬到园林里来,其中有些艺术质量尚可,并为园林注入了一些现代意识和原生态概念。但是如果每每皆是竹篱茅舍,断垣残壁、寒窗瓦窑、鱼网井台,必将丢掉园林的本分。
3目前我国城市园林设计的应遵循的原则
园林不是简单随意的栽树种草,推山开湖,而是一种艺术。确切地说就是在一定的地块上,以植物、山石、水体、建筑等为素材,遵循科学原理和美的规律,创造出可供人们游憩和赏玩的现实生活境域,并伴随着人类历史进程,是城市建设的产物。它是一门综合的造型艺术,主要以活生生的植物为造型构图材料,而且它是一个“三维”的时空关系体,设计以“适用、经济、美观”为指导思想。
3.1科学规划、注重细节。做到宏观与微观统一的原则
“城市在园林设计时,首先要把握鲜明、准确的立意,确定科学的规划,把项目放到整个城市或区域环境中,结合现状对其性质、功能和形式准确定位;做好构景要素之间的协调、园林绿地与周边环境及整个城市绿地系统的协调;园林建筑和小品在形式、体量、尺度、色彩、质地上必须服从周围环境需要,与其他景物协调统一。园林布局要主次分明、承上启下、前后呼应、烘托对比,使景物相得益彰。规划确定之后,细部决定成败,园林尤为如此。匠心往往要透过细部传达。园林作为一种“强迫艺术”,随时在接受游人的品昧和评说,就要经得住推敲。景区往往要“不经意拈来”,细部却要“娓娓道出”,这些功底对设计者、施工者都至关重要。
事实上,有许多城市正是运用了宏微结合的辨证方法而取得了实践上的成功,合肥市就是一个较突出的例子。合肥市城市园林绿化的方针是以面为主,医学论文点线面结合。宏观上以居民区、工矿企业、机关学校等面上的绿化为基础,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同时利用护城河建成城市公园,形成了环绕旧城区的绿色“围墙”,改善了旧城区的生态环境。微观上打破块状公园的概念,将城市综合公园解体渗透到城市的每个生活空间中,提高了基础绿化的艺术性;对组成环城公园的“包河⋯银河⋯稻香”等景区部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设计,使之四季有花四时有景,各具特色各领**,充分体现了传统造园的艺术境界和文化内涵,成为真正的园林艺术而不只是简单的绿化造林。同时重点搞好城市的血脉——道路广场的园林绿化,建成若干条有静有景、优美舒适且富有安全感的园林路,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发挥多种功能,取得较好的综合效益。合肥市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这种宏观与微观完美结合,兼顾绿色环境质和量的风景园林才是现代城市园林发震的主流。
3.2因地制宜、经济适用原则因地制宜就是要依据绿地的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造景,既经济节约,又做到横有起伏具韵律,纵有层次富变化,避免平直呆板。我国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财力有限,不能追求奢华,盲目照搬西方国家那种营造大规模园林绿地和森林进入城市的做法。我国现阶段城市园林设计主要任务是改善人居环境,协调城市生态系统,确保居民的身体健康,应以“林荫型”绿化为主导,加大道路、小区、游园及广场的遮荫效果,增加绿地的色彩,变“平面型绿化”为“立体型”绿化,扩展绿化的范围,发展垂直绿化、屋顶绿化、阳台绿化,构造城市空间的多层次绿化格局。
3.3植物造景为主的原则通过植物的多样性营造景观的多样性。植物配置要形成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复层混交绿化模式。运用植物的生命美、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人格化、多样化的特性,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结合,彩叶树种与常绿树种配置,使绿地在四季的静态构图中,呈现季相的动态变化,达到三季有花,四季见绿,形成多样的生态环境,优良的植物立地条件,贴近自然的地形营造,良好的植物群落,生态化的种植方式和多样性保护,适度的园林小品,完善的园林设施,有效的自然保护,完美的生态环境。
3.4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结合原则设计既要符合生态学原理,叉要遵循美学法则。通过科学配置植物,应用“巧于因借”等造园手法来体现园林诗情画意的文化品味。达到生态性与观赏性的统一,绿与美的统一,服务功能与艺术价值的统一。运用好比例、节奏、对比、谐调、对称、平衡、稳定、动势、直曲等形式美规律营造园林的意境美。布局构图宜自然,树木整型修剪规则美与树木天然美结合。
3.5以人为本原则绿地设计要满足市民的需求和多样化的审美情趣,绿地要体现可融人性和可参与性。发挥好园林给人蔽荫、欢愉启迪、陶冶性情、慰藉心灵的作用。
3.6地方特色原则要根据自身地区的自然环境、物候和地域特点出发,将城市历史文化融入园林设计。创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园林。在满足当地地形地貌和生态群落基础上,职称论文尽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引入与当地生态条件和景观相适应的各种植被。
4结语
城市园林设计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设计基础是美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林学、植物学、环境生态科学、心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知识。所以,在为城市居民营造一个舒服、美丽、安全的城市环境时应注重综合利用各学科理论来指导城市园林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1]赵兵.宏观化与微观化—转型期中国城市园林设计的理念[J].城乡建设,2004(8).50—51.
关键词:恒温恒湿湿膜加湿焓湿图传热系数电极加湿
1前言
随着我国加入WTO步伐的加快,在与国际市场接轨过程中,我们国内企业感觉到无形的压力,这样就强迫他们不断地更新设备、更新工艺、更新观念,不断提高产品档次,提高产品质量。
特别是国内的纺织企业,他们从国外引进大量高速针织设备,淘汰老旧的设备。这种高速针织机对环境要求很高,温湿度太高,太低均会影响针织机的速度及效率,还会引起断针、断线或针头生锈等问题。这就强迫他们须牺牲一部分利润用来购买空调设备,以满足工艺要求。
这类厂房均要求恒温恒湿,按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其温湿度基数及其允许波动范围均在:(24~26)±2℃(温度要求);65±5%(相对湿度要求)。
厂房结构一般为单层,砖混结构,高度为4~5m;地板遍布高速针织机,一般一台机配一针织工每台针织机占地面积约为23m2。
厂房冷负荷很大,一般达到210~230kW/m;
厂房湿负荷很小,按占地面积折算为10.9g/m2·h。
根据热湿负荷特点可以知道的,其热湿比线ε很陡,ε值达到69300~76800kJ/kg。(见图1)
图1
根据以上热湿负荷特点,就要求设计者在设计选型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送风量的确定;(2)加湿量的确定;(3)加热量的确定;(4)空调系统的调节方法的确定;(5)冷却盘管排数的确定。
我们下面以一个750m2的针织车间为例,对上述的几个问题作更详细的阐述。
2风量的确定
通过计算,车间的夏季最大冷负荷Qmax为155kW,湿负荷W为8.2kg/h;则
ε线=Qmax/W=(155×3600)/8.2=68049kJ/kg(热湿比)
从焓湿图上可以查得最大送风温差tmax=7.5℃;我们取t=7℃,则
i=55.44-47.46=7.98kJ/kg(焓差)
Gmax=Qmax/i=155/7.98=19.4kg/s=69840kg/h(最大送风量)
h=69840/(750×4.5×1.2)=17.2次/h(换气次数)
显然,该换气次数远远大于一般空调系统的换气次数,那么是否合理呢,我们从焓湿图分析可知是完全合理的,大送风量是高热少湿空调系统的一个显著特点,故选用送风量为75000m3/h。
2冷却盘管排数的确定
2.1选型
确定冷冻水进水温度是确定冷却盘管排数的关键,从焓湿图上分析可知冷冻水进水太低,虽然可以降低盘管排数,降低一次造价,但不利于节能,这是因为经盘管冷却后被冷凝掉的水份将大大多于湿负荷,差额为(G×d)/1000kg/h,从而又要加湿器来补湿,造成湿蒸汽的浪费。
那么,该选用什么样的进水温度呢?
把室内、外空气的混合点1与送风状态O点连接起来并让它延长至100%相对湿度线上。得t1值为16℃,根据经验,则进水温度大约选在13~15℃就可以达到要求。这个进水温度值是平常进水温度值的2倍,因此,高进水温度又是高热少湿空调系统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根据焓湿图知:旁通系数BF=l2/l1=7/34=0.20,取盘管迎面风速为2.5m/s;根据某公司的样本,我们暂选用4排管,则旁通系数BF=0.33,水流速为1.2m/s。(见图2)
图2
2.2校核
由于本设计采用13℃进水温度,这与产家提供的技术参数(7℃进水温度)不一样,因此须作校核计算:
(1)条件新风状态参数为35℃、60%、90.3kJ/kg,室内空气设定参数为24℃、65%、55.44kJ/kg、12g/kg;盘管迎风面积为8.3m2、迎面风速为2.5m/s;工人人数为35人。
(2)求最小新风量按每人最小新风量30m3/h·人计算,则G新min=1050m3/h,考虑到车间新风的渗漏,取1500m3/h;
(3)求混合状态点空气参数从焓湿图上查得:24.2℃、60.5%、55.86kJ/kg(见图3);
(4)求总冷量Q=Qmax+Q新=155+1500×1.2×(90.3-55.44)/3600=172.4kW。
(5)求焓差i=(172.4×3600)/(75000×1.2)=6.9kJ/kg,则i0=55.4-6.9=48.5kJ/kg。
(6)求空气出口温度t0
图3
由ε=68049kJ/kg及i0=48.5kJ/kg,从烩湿图查得t0=18.4℃。
(7)求得显热系数SHF
SHF=1.0×(t1-t0)/i
=1.0×(24.2-18.4)/(55.86-48.5)
=0.79
(8)求传热系数K
由迎面风速Va=2.5m/s查厂家资料表1/αa=0.02544。
由盘管内水流速w=1.2m/s查资料表R/αw=0.00475,则
K=20.1/{(1/αa+SHF)+R/α}
=20.1/{(0.02544×0.79)+0.00475}
=940.8W/m2·℃·row
(9)求对数平均温差tm
取进出水温差为5℃,则tw1=13℃,tw2=18℃,
t1=t1-tw2=24.2-18=6.2℃
t2=t2-tw1=18.4-13=5.4℃
tm=(t1-t2)/{2.3×log10(t1/t2)}
=(6.2-5.4)/{2.3×log10(6.2/5.4)}
=0.8/(2.3×0.06)
=5.8℃
(10)求排数N
N=Q/(K×Aa×tm)=172400/(940.8×8.3×5.8)=3.8(排)(4排)。
故可以确定选用4排。
3加湿量的确定
加湿量的确定一般以冬季最小新风量为计算依据,但最好也应与在夏季冷却时补充加湿进行校核比较,取其最大者为选用加湿器的依据,倘若高热车间在冬季还须冷却处理且为湿冷时,其加湿量还应附加这部分因湿冷却引起的冷凝量。
冬季室外空气计算参数(以福州为例):4℃、74%、3.8g/Kg。
W加=G新min×di=1500×1.2×(12-3.8)=14760g/h=14.76Kg/h。
校核计算:W加=G新max×di=75000×1.2×0.25=22500g/h=22.5Kg/h>14.76Kg/h。
故选用22.5Kg/h,考虑安全系数1.2,22.5×1.2=27Kg/h,故加湿量确认为30Kg/h。
4加热量的确定
加热量应是房间热负荷和引用新风所产生热负荷之和。
经过计算,车间冬季热负荷为17445W;
新风附加热负荷为:
Q加=Q车+Q新=17.445+G×1.2×i=17.445+1500×1.2×(55.44-13.86)/3600=38.2KW,考虑安全系数1.15,则加热量为:38.2×1.15=44.0kW。
5空调系统的确定
5.1目前常用的空调系统:(1)喷水系统;(2)表冷系统。
表冷系统是目前较常用的空调系统,我们下面就以表冷系统为例子,结合选型过程分析其特点。
5.2表冷系统的调节方案的确定
5.2.1冷却方式的确定
冷却有二种模式,一是由冷冻机提供冷冻水给空调箱的表冷器,二是空调箱自带冷源,以直膨的方式对空气进行冷却除湿,前者占地面积大,一次性投资大,控制复杂,但冷冻水温可调范围大,而后者则相反。
5.2.2加热方式的确定
加热方式一般如下几种:电热管加热,热水盘管加热、蒸汽盘管加热,如有蒸汽源或热源,应首先选用蒸汽盘管加热或热水盘管加热,它不但经济合理,而且调节精度高。
5.2.3加湿方式的确定
加湿的方式一般以下几种:
a、直接喷干蒸汽;
b、加热蒸发式:电热式、电极式、PT(蒸汽发生器);
c、喷雾蒸发式:高压喷雾式、离心式、超声波式;
d、湿膜加湿式;
e、红外线加湿式。
其中方式a、b、e是利用外界热源,使水制成蒸汽混入空气中进行加湿,这种加湿过程可近似为等温过程;方式c、d利用水吸收空气的显热进行蒸发加湿,这种加湿过程可近似为等焓过程。
5.2.4加湿的一般原则
a、如有蒸汽源,由于蒸汽加湿较经济合理,而且控制精度高,所以应首先选择蒸汽加湿;
b、采用电能使水汽化的电加湿方式由于其耗电大,运行费用高,因此能不用就不用,能代用就代用,能少用就少用;只有当工艺要求无菌、无水滴,且有一定的湿度要求,而又不能利用其它加湿措施或利用其它加湿措施更不经济时,才能采用;
c、等焓加湿方式比如喷循环水方式或湿膜加湿方式等,由于其过渡季节可以大量节省能量,因此当主要处理设备为表冷器冷却时,除安装蒸汽加湿设施外,还应增装等焓加湿设施,这在不同季节可以发挥综合节能的效果。
5.2.5空调系统的确定
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我们给客户确定如下的空调系统。
a、冷水机组的确定
本例选用LSCW065半封闭螺杆式水冷冷水机组一台。其性能参数为:
制冷量:196900Kcal/h
机组总功率:48.75KW
b、空调机组的确定
选风量为75000m3/h,机组由四个功能段组成:混合段、冷却加热段、加湿段、风机出风段。其中表冷器为4排管;加热方式为热水盘管加热(2排);加湿方式为湿膜加湿(喷循环水),湿膜厚200mm;(祥见图4)。
图4
6空调系统的运行调节
6.1空调系统的运行调节的原则
(1)保持空调房间的温湿度等参数在要求的范围内;
(2)系统运行应经济;
(3)控制、调节的环节少,调节方法简单。
6.2空调系统的运行调节区域的划分
因本空调系统采用湿膜加湿和冷水表面冷却器的一次回风表冷系统,其湿膜加湿过程为等焓过程,加热和干冷冷却为等含湿量过程,所以其分区调节应以室外新风的焓和含湿量大小划线。
图5一次回风的表冷系统分区
6.3一次回风的表冷系统各区的处理
图6
6.4调节方法的具体文字阐述如下表
表1
注:本系统采用温、湿度起着信号控制,即当调节机构达到转换位置以后并要有调节对象温湿度超差信号后再转换。
7结论
本篇文章通过高热少湿空调厂房的空调案例分析,提出应采用放大送风量,提高进水温度的空调方案,才能达到客户要求,并在此基础上,从节能出发,提出了以湿膜加湿器代替蒸汽加湿器的一次回风方式的表冷空调系统的全年运行调节方法。
从重点字词处设置对诗歌中重点字词的理解,是诗歌鉴赏的第一步,只有正确理解字词,才能准确鉴赏诗歌。因此,重点字词成为题点设置的一个内容。阅读唐代严维的诗《丹阳送韦参军》,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丹阳国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A作者在诗中用一“秋”字,主要是为了交代送别友人的季节。
B“江南”、“江北”在诗中有照应的作用,突出了江水的阻隔;“望”字传达出思念之神态。
C第四句写望中所见,给人以寂寞、空虚、孤独的感觉,“水悠悠”暗含着无限的思想。
D作者将对友人的真挚感情渗透在景物描写之中,言有尽而意无穷。
[解题导引]这首诗,写作者送别韦参军的情景,表现了诗人与参军之间的真挚情谊。对诗中“秋”的理解,关系到整首诗的把握和鉴赏。表面上“秋”是写时令,实际上是表达了当时作者的情绪,作者巧妙地运用拆字法,以“心”上有“秋”说明“愁”,从而表达出作者的千种离情,万般愁绪。因此,如果认为“秋”字主要是为了交代送别友人的季节,那就错了。答案应为A。
从关键语句处设置读懂诗句是阅读鉴赏诗歌的基础,试题多在关键语句处设置题点。阅读辛弃疾词《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选出对这首词的文句解说不恰当的一项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A、“醉里”二句写了一个梦境,描写了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战杀敌的形象。
B、“八百里”二句,生动的描写了将士们在军旗下分烤熟的牛肉的宴饮场面,“五十弦”指合奏的各种乐器,“塞外声”指雄壮悲凉的军歌。
C、“了却”二句描写战斗获胜,大功告成时将军意气昂扬的神情,道出了词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大业,赢得青史留名的理想。
D、末句“可怜白发生”,抒发了词人在南宋统治集团的压抑下,收复祖国河山的壮志无从实现的悲愤。
[解题导引]首句“醉里挑灯看剑”由三层意思:“看剑”表示雄心,“挑灯”点出时间,整句是写念念不忘报国。“梦回吹角连营”,是写拂晓醒来时听见各个军营接连响起雄壮的号角声,也不是写梦境。而且,这两句也并没有写到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战杀敌的情形。答案是A。
从意象上设置意象是寄托诗人情感,构成诗歌意境的客观物象。如果要理解诗中蕴涵的情感,参透诗的意境,那就必须先把握意象。对下面这首《》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A、第一句写从秋菊围着房舍,仿佛是陶渊明的家。
B、第二句表现了诗人赏菊入迷、留恋忘返的情景。
C、三、四句由描写转入议论,突出渲染了的高洁气质。
D、全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义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
[解题导引]在人们的思维定势中,一谈到,就想到它的高洁气质。但本诗作者之所以喜爱,是因为在百花之中最后凋谢,“此花开尽更无花”,与高洁的气质无关。因此,如果对这一意象的理解出现偏差,就会导致误选。答案是C。
从感情的角度设置感情之于诗,如血液之于人体,如水分之于花草,它是诗歌的生命。鉴赏诗歌就应当从诗歌的意象出发,仔细体味诗中所表现出来的诗人的情感。对[甲][乙]两首词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甲]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乙]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A、从词中所写的人物来看,甲词所写的一是一位思妇——秦娥;乙词中没有人物姓名,没有人物活动,是一首写景词。
B、从时令上看,两词均描绘了秋季景物。
C、两词均以借景抒情之笔收束,均是借对夕阳下景物的描绘来抒发一种悲壮豪迈之情。
D、两词结尾均具博大苍凉之气,但前者略显伤感,后者则透露出昂扬豪迈的英雄气概。
[解题导引][甲]词作者传为李白,从诗中意象看,体现了博大的盛唐气象,同时也给人一种苍凉之感,但仔细体味那幽怨的箫声、秦楼的冷月及西风残照的汉家陵阙,又无不给人一种惆怅空寂的伤怀之痛。[乙]词作者是伟人,从凛冽的西风、雁叫的长空、如铁的雄关、如海的苍山、如血的残阳中,分明感到词中所抒发的是战士那种昂扬、悲壮、豪迈之情。答案为D。另外,[甲]词是一首叙事词,写的是冬景;[乙]词没有抒发豪迈之情。据此排除前三项。
从意境上设置意境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联缀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古人创作诗歌,十分重视诗歌的意境,把意境的优劣作为评判诗的重要标准。鉴赏诗歌就应当能够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意象,进入到意境中,去领略诗歌的意境美。杜甫的诗《漫成一首》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下列四首诗中与此相同的一首是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解题导引]备选的四个答案中,只有C项诗的意境由四景组成,即“江山”、“花草”、“燕子”、“鸳鸯”。所以,答案选C。
从风格上设置风格是诗人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不同的诗人有不同风格,同一位诗人在不同作品或不同的创作时期所表现出来的风格也不尽相同。因此,鉴赏诗歌不能不了解诗人的创作风格。对辛弃疾词《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见例2)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词结构布局奇变,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传统写法,把上下两片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过片(下片的开头)内容不变。前九句为一意,末了“可怜白发生”一句另起一意;前九句是想象中的军容和雄心,末句却是现实情况。
B、“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连用两个比喻,生动的描写了抗金的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十分振奋人心。
C、这首词词题是“壮语”,前九句雄姿英发,堪称壮语,而末句却是感情大转折,使全首词变得低沉凄凉,一变而为婉约派的风格。
D、尾句是写现实生活,与前文的想象之辞形成强烈对比,揭示了现实与理想的大矛盾。
[解题导引]这首词和辛弃疾的其他词一样,格调是豪迈高昂的。末句是对前九句的大转折,使全词顿生悲壮之气,并且一转折即结束,文笔很是矫健有力,其声调、色彩与婉约派的作品完全不同。这种艺术手法正表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他的独创精神。本题答案是C。
从表达技巧上设置古代诗歌十分讲究表达技巧,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内容。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D、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解题导引]这首词揭示了作者对大自然变化的敏感和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关怀,内容曲折而含蓄,笔调跌宕而有致,在与侍女的一问一答之间委婉含蓄的流露出惜春的情愫,并非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因此答案为C。
从用典处设置在我国的古代诗词典中,经常出现一些典故,运用典故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对于鉴赏者来说,如果不了解典故的含义,就不能很好的读懂这些诗歌,更谈不上鉴赏。对《出塞》一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人未还。但是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A、首句运用互文见义的写法写诗人由眼前的“明月”和“关”联想到秦汉两代曾经有效的抵御匈奴的入侵。
B、二句写外族入侵,战士们因抵御外侮而长期不能归还。
C、三、四句借用飞将军李陵的典故,对当时领兵远征的主将进行了赞扬。
D、这首诗的情绪悲壮而不凄凉,明畅而不浅露,慷慨而又含蓄,体现了王昌龄七言绝句所特有的风格。
[解题导引]《史记·李将军传》中说:“(李)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清人沈德潜认为这首诗“盖言师劳力竭,而功不成,由将非其人这故;得飞将军备边,边烽自熄”。因此,三、四句是借用飞将军李广的典故,对当时领兵远征的主将进行了批评答案是C。
从节奏方面设置诗歌是一种富有音乐性的语言艺术,我国的古代诗歌非常重视节奏和韵律。把握诗歌的节奏,进行诵读,对于我们鉴赏诗歌有着很大的帮助。对王维《山居秋暝》的诗句,诵读节奏划分不恰当一项是
空山/新雨/后明月/松间/照竹喧/归浣/女随意/春芳/歇
1.1设备大型化、自动化和提高产品生产高效化、产品质量的需要
专业化的维检队伍能够保障检修技术稳定、不断创新发展和提高检修效率,保障设备正常运转、减少停机时间,为企业生产和产品质量稳定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
1.2全面推行“点检定修制”和减员增效的需要
推行“点检定修制”,就是要对公司主体生产设备进行系统考虑,对设备进行综合管理,使整个系统充分发挥潜能;专业管理,加强协作是提高维检岗位劳动效率的主要方式。
1.3设备维修不断市场化的需要
市场经济下,不断改进设备管理模式与机制,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建立专业化管理模式,使设备维修与生产实现管理形式分开,在服务好生产的同时,进而推行维检市场化。
1.4建立流程性组织机构的需要
维检工的劳动组织方式是:采取集中管理,分组作业,维护和检修人员既有分工又可相互调剂。作业中需密切配合与协作,互保安全。这种组织方式为加强专业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提供了可行性。以现代企业制度来重新认识设备管理,在管理理念方面:企业越来越重视成本和效率,通过管理组织机构设置、流程改造等提高运行效率。对于小组织、抢修式的检修模式,强调职能化,而忽视全局性、流程性,必然引起整个组织的流程不顺畅和效能发挥不充分,专业化管理易于实现流程化组织,使工作规律化、有序化、可控化。
1.5传统设备管理模式改造的需要
设备的传统管理模式是按产线分段管理和分工运行机制,各分工团体趋向独立化,协作化难度增加,企业内部机制性和结构性存在着深层次矛盾突出、管理障碍增加和工效低下的情况。专业化管理模式的建立就是打破分化,增强协作,进一步挖掘设备管理的潜力和激发设备管理的活力。
2探索建立新的维修模式,促进设备管理模式改革
2.1方案思路
参照国内外先进企业“点检定修制”经验,结合公司内部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和深化体制改革的现状,加强顶层设计,确定改革总体方案思路:在公司层面确定“点检定修”的设备维修专业化管理模式,在专业维检单位建立责、权、利考核方式,在确保人员思想稳定和设备管理稳定的前提下,推动设备维检专业化管理模式的建立,加强维检协作,挖掘设备管理的潜力、激发设备管理的活力,实现为公司创效的目标。根据生产单位的工艺要求及设备维护检修方式的需求,把维修人员分工与服务对象的关系,在空间和时间上统筹考虑,重新高效组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立一个新的设备维修专业化管理模式和相关运行机制。建立将检修计划执行率、维修质量、服务质量等考核指标,并与所服务生产单位的产品产量、质量及设备实用状况等指标进行挂钩核算,确保建立责、权、利对等的考核方式。
2.2新的设备维护检修模式
在组织机构实现扁平化要求下,形成“一个中心、一个体系、两个组合、三种机制”维护检修新模式。一个中心:设备维护检修中心,统一管理各检修部或分公司各项任务安排与监督事宜。包括:工作安排、人员组织、资材供应、员工人事管理和奖金分配等的集中管理,具有统一协调的管理功能。一个体系:提高维护人员处理事故故障的快速反应能力,实现设备事故故障停机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运行,需要建立突发故障抢修调度体系。由中心调度统一协调和指挥,以设备事故区的区域调度和区域维护班为主体,临近区域调度和维护班组根据需要及时支援,达到快速实施抢修的要求。以调度指挥为中心,所构建的设备抢修“110”抢修服务体系,就是要在整合了各检修队伍的基础上,突出设备检修管理的一体化,最终保障设备维护抢修高质量完成,实现速度、质量、成本最优的目标。两个组合:设备维护的区域化组合和检修工作的专业化组合。设备维护的区域化组合,就是要促进区域临近的班组之间能够迅速组成相互帮助的整体队伍,根据生产的要求,最大限度地缩短设备停机时间,本着维护人员对设备熟悉、维护故障处理到位很快的原则,形成互相合作的区域设备维护统一组合。抛弃传统管理模式下各个维护检修组织“单打独斗”的作业方式,每个设备维护检修组织不仅是为某一台套设备维护,而是形成一个设备维护组织单元主要承担某一套设备并兼顾承担临近区域或相关的若干台套设备的维护检修,达到充分利用每个设备维护组织的力量,提高整体组织的合力。同时,在有特殊工作要求或特殊技能要求的设备区域建立维护检修快速反应队伍。根据各生产单位设备检修特点和实际需要,建立适应公司需求的各种专业化检修队伍。各个设备维护的区域化组合和检修工作的专业化组合都必须实现相当的机动性,可根据各生产线设备检修需要,按照调度中心安排,随时参与生产线之间、维护检修区域之间的应急抢修和联合检修。为保障维检中心高效运行,必须配套建立相应的运行管理机制。
1)跨区域检修作业机制:为了提高跨区域作业积极性和高质量完成委托项目,建立三项保障原则:第一,在制定检修项目计划时,根据项目设备的专业要求,任务性质,技术难易程度,工程量大小等来确定相应专业检修队伍;第二,针对跨区域应急检修项目的检修时间长、工作量大、作业环境差、技术较复杂等情况,采取集中抽调优势队伍以达到快速高效的工作要求;第三,确立保证质量和保证时间的指导思想,针对项目委托、项目准备、项目验收等环节严格把关,委托区域队伍对出现的技术质量疑义必须做到快速回访处理,否则委托业务奖金不予兑现。
2)检修工时机制:为避免设备维修人员工效低下和职工间盲目攀比心理,挖掘维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潜能,编制《检修工时定额标准》,把职工在设备维修工作中复杂的有形和无形劳动进行量化,用工时记载劳动成果量,再把量化后的工时与奖金关联分配,进行统一考核,实现公平公正、按劳分配,进而提高职工的积极性。
3)兼工种作业机制:根据人力资源调研统计结果,为提高每个班组独立作战能力,从挖掘员工个体的潜能出发考虑,使得单个职工的作战能力进一步提高,就必须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职工,实现兼工种作业化,在工种之间调剂劳动力余缺,充分利用劳动力。需要进一步补充的工作措施有:第一,有针对性地实施岗位技能培训和岗位安全教育;第二,进一步优化人员和工种设置,优化维修人员之间、维修人员与被服务人员之间,维修人员与工具之间的关系,持续优化组织形式,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3实施设备维修专业化管理模式可达到的效果
1)促使实现公司管理流程再造面对分散管理时,各单位都在喊人少、职工累,而实际上总体人员松散、工时利用率低、劳动效率低下,通过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建立,可以使职工积极性提高、工作强度逐渐降低。
2)实现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和促进设备安全经济运行在经过在新机制下的磨合,维修队伍实现人员逐步稳定,工作效率提高而且设备安全稳定,实现经济运行,设备事故故障停机率同比逐渐降低。
3)维修效率显著提高,维修成本显著降低工时利用率明显提高,公司主要生产单位修理费逐年下降,设备管理费用减少,降低了企业经营生产的成本,提高公司效益。
4)促使“点检定修制”进一步深化实现全公司设备的点检定修工作实行统一的原则、统一的标准安排人员和确定职责,合理统筹安排各系统的检修任务、时间,避免各系统设备生产与检修相互影响,建立合理的点检、检修与生产协作机制,以及解决相关的内部管理矛盾。
4总结
1、序
作为一个设计者,想必每个人都曾经思考过怎样更合理、客观、全面、科学地完成一个设计。一般来说,设计过程的本身是非常复杂的,存在着多方面的相关因素,例如:施工业主(目的、资金力、信用力的综合判断),利用者(积极参与、要求、合理性),出资者(依赖要领书、关心度),设计者(价值观,要求的满足、目标的达成),专家(交流、行动分析、综合评价),经营业主(财政能力、管理能力)……等。其中,利用一些数理统计模型进行最合理最优化选择的方法已经在几十年前就开始应用了,最常见的方法有线性规划(Linearprogramming)和AHP(AnalyticHierachgProcess)。前者的优点在于其精度高,但设定的范围狭,后者的优点在于设定范围广,但精度较低。上述的方法,一般都只局限在设计者怎样去达成设计过程的最终目标上。然而,随着人们对自己周围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环境设计的趋势和方向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以设计者的决策为主导的设计过程已经在消弱,人们更注重利用者的要求和愿望,因为环境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生活、工作在这个环境中的人们(或称利用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也就是说为每位利用者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正因为如此,环境设计的服务对象就是利用者,设计的全过程都应围绕着这个主题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以公众参与为主的环境设计,并很快地波及世界各地,作为拥有13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无论从利用者人数还是国土面积来说,“公众参与”设计具有其绝对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将简要介绍日本在“公众参与”方面的概况。
2、“公众参与”的概念和发展过程
“公众参与”一词的英文原意为“Workshop”,日本把它译为“住民参加”,作者在译成中文时,曾经征求了许多专家学者的意见,最终认为还是“公众参与”最为贴切,故笔者就引用“公众参与”作为本文标题。
“公众参与”最初是由美国建筑师HenrySanoff(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设计学部教授)提出的DESIGNGAMES一词演变过来的,那是在70年代后期,HenrySanoff教授花了5年时间,利用DESIGNGAMES的概念和理论,与地区居民一起尝试共同完成设计过程中的每一阶段,并把它写成书,于1984年出版,同时又先后出版了《SeeingtheEnvironment》、《MethodofArchitecturalPrograming》、《DesigningwithCommunityParticipation》等书。日本也在80年代的中期开始这方面的普及工作。其中林泰义先生的规划技术研究所成绩十分显著,日本建筑学会、城市规划学会、造园学会、农村规划学会、科学技术情报学会……等的论文集上有很多与“公众参与”有关的文章,而且各地也相应地成立了“公众参与”的组织和机构,其中世田谷市街创造中心就是其中一个历史较长的机构,并在机构的所在地:日本东京都世田谷区做了很多这方面的尝试,在1993年编写出版《参加设计的工具箱》一书,书中详细介绍了“公众参与”的手法和应用实例。最近几年有关“公众参与”的书已经非常多了,而且大部分的设计事务所,特别是景观设计方面的事务所已经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应用这种方法。日本造园学会也在每年的全国大会上专题研讨这方面的研究应用成果。并且有很多这方面的研究论文和书,其中评价较高的有延藤安弘的《环境创造的读本──理想中的市街》。书中通过日本国内12个城市及海外2个城市的市民利用自己的力量,改变和创造生活和工作的空间环境;羽根本playpark会编写的《冒险的游乐场》,书中详细地介绍、分析了在东京都中心地带的住宅区中建立户外游乐空间的经过及地区住民12年间“公众参与”的全过程。总而言之,“公众参与”作为设计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过程,已经被广泛地得到应用。
3、“公众参与”的过程(以日本的参与方法为例)
(1)准备活动
将参加者分成若干小组,进行问答测试,通过个人回答和分组讨论得出结论,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2)自我介绍
通过自我介绍可以增进理解,并为下一步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气氛和环境。
(3)畅谈理想中的风景
让参加者回想童年时代的憧憬和自己理想中的风景,选出最有代表性的场景并记录下来。
(4)新场景的描述
从反映某个景点的20余幅图片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及最不喜欢的场景,然后对喜欢的场景进行再加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新场景的描述。再选择一个公园,请参与者对该公园一天24小时的活动提出建议和描述。并进行小组交流。
(5)实地采访
准备几台一次性照相机,贴上调查用标志,请参与者以小组为单位外出进行实地采访。并进行包括采访记录、照片、素描画等内容的整理工作。
(6)讨论
对收集来的资料进行讨论,然后归纳出争论的要点。
(7)问卷及投票调查
根据讨论的要点归纳出简练易懂的问卷,请参与者书面回答,然后再进行投票,请参与者选择自己认为最佳的答案。
(8)体验
请参与者在1:2000的规划地上观察水路、河流、道路、铁道的现状及十几年前或几十年前的情况,讨论那里变化的原因。到现场体验观察,回来后,进行小组交流。
(9)模拟预算分配
首先确定预算总金额,然后让大家每人按自己最需要的预算项目自行选择,每人一项。讨论无人选择的项目未被选中的原因。
(10)统计(kj法)
针对某个主题,请参与者把自己的看法、想法做成卡片,组织者进行整理,最后根据各种类型的卡片归纳出此次环境设计的内容、要点和设计目标。
(11)设计图面上的体验
请参与者在预先准备好的图纸上,根据平面图上的位置设想具体使用的方式、时间。把图中不合适的地方标出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的具体对策。
(12)设计方案的评价
在介绍设计方案后,请参与者展开讨论。把讨论意见综合后做成模型,让设计者、行政管理者、居民、专家等进行充分讨论以寻求一个比较完美的方案。
(13)现场确认
到现场去确认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及尺度感;选择方案中几个比较重要的场所,实地说明设计意图和预期效果,并请大家展开讨论。以期得出最终的确认和决策。
4、结束语
关键词:经济设计竞争
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是既具艺术性,又有经济性的一种实用的艺术形态。
经济,一般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为节省原则,一为物质资料生产运作和发展的体系。微观经济学重点分析这个体系的供给与需求、市场与价格、投资与利润、生产与技术、政府、信息、消费等基本课题。发展经济学重点分析这个体系的经济增长动力、模式、资源、生产、贸易和政府指导等基本课题。
设计界所推崇的设计是为明天的生产而准备的造型计划。经济的核心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而设计的价值又主要在于经济。这就是说,经济和设计之间存在着天然而内在联系。经济所指的节省原则和物质资料生产运作和发展的体系这两个方面都与设计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设计作为生产的准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意义上说,应该为大批量和大规模的生产服务。设计的成果如果不能投入生产,只能算是一种设计师的游戏。而设计的成果实质上是一种造型计划。往往以设计图、工程图、模型和实物样板、或者工程样板出现。在图形的后面,则是一些数据、符号,如尺度、强度、硬度、光洁度、光照度,包括工程概算、预算、成本控制、利润预计等等。这些实际涵盖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微观经济学的;二是发展经济学的;三是工程技术的;四是文化艺术的。
无论是经济还是设计,作为个体来说,本身就有着深奥的学问,而要从经济的角度去认识设计,从设计的角度去看经济,则更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我们通过分析设计与经济的天然而内在的联系,来说明设计对于经济的意义。
首先,从设计与生产方面来看,生产是经济的核心,是把自然的人力和物力转化成社会必须的物质资料的关键环节。如果说经济是基础,那么生产就是这个基础的基础。
设计是先于生产的,是商品生产链条上的第一环。在现代设计没有发生以前,设计与生产在多数情况下并没有分开,在一般情况下,设计与生产乃至消费集于一身,手工业生产的工人们往往既是设计师,又是工人。只有在皇宫、庙宇、教堂、陵墓、道路和桥梁一类的大工程中,设计才和生产分开。设计先走一步,生产以设计为依据,统一指挥不同工程的工人有条不紊地进行施工。工业革命以后,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设计在大批量生产的企业中从生产线上分离出来,但作为生产结构第一环的概念从来没有动摇过。
设计与生产分离,无论是对设计环节,还是对生产环节,都是一种便利,或者说进步。正是这种便利或进步,才促进了二者的快速和更好的发展。然而,这中间也经历了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在工业革命发生以后的一定历史时期,因为设计和生产分离的关系没有处理好,人们对于设计什么、为什么设计、怎样设计等诸多问题,或没有引起注意,或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因而,设计和产品生产相脱离,一方面,设计师在以何形式风格设计面前无所适从;另一方面,为满足机械化生产的需要,使设计者的创意思维受到限制。正因为如此,所以工业革命以后很长一段时期,其产品以缺少必要装饰和造型丑陋而著称,没有受到消费者的认同,甚至在当时设计界存在要不要回到手工艺生产时代的设计方式去的争论。争论的结果,终于引发了现代设计的开始。
设计从生产线上分离出来以后,一部分仍留在企业,一部分走上社会,但仍然面向企业,为企业的生产作设计,靠生产转化设计成果,以生产的需要为生计,以生产为自己的价值体现。这种情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现代设计史上表现愈益突出,特别是那些知名企业、品牌产品。总之,设计需要生产是生存性的、价值性的和成就性的。
在设计与技术方面,自古以来,人类一直高度重视技术的发明、改进、传承和发展,并生活在自然、社会和自己创造的技术环境之中。在这个环境中,没有设计就没有生产、技术落后就生产落后。这不仅表现农业、手工业生产领域,而且在机械化生产条件下,始终如此。例如在今天,先进的农业和落后的农业比较,先进的农民凭借知识,可以驾驶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用自动化系统控制排灌,用飞机施肥、除草、杀虫,几个人可以耕种数千公顷的土地。而没有知识文化的农民,靠牛犁田,用锄除草,缺乏肥料,旱涝不保,几个人千辛万苦种不了几亩地。前者的收获可以养活几百个高消费者,后者则只能养活自己或几个人。双方的差别达几百倍,其差距何在?最根本的莫过于技术。因此,可以说技术就是力量,就是生产和经济的力量,就是国家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技术从何而来?怎样才能提高技术?改进技术?这些都离不开设计。如属于运载技术的汽车,它的发明、发展、成熟以及开发出的广泛的用途,全都离不开设计。汽车的发明始于蒸汽力代替马力的概念,这时的发明家同时要兼设计家的职能,把马车变成汽车。经过一百年左右的试验都不成功,发明家便把注意力转移到蒸气机的变革,要它轻,能耗低、能效强,终于发明了内燃机,解决了动力技术的基本问题。这之后,各种各样的科学家、企业家、工程师都加进了设计师的行列,一方面改进发动机的技术,另外设计传动、承载、控制和利用技术,改进技术的质量,改变应用的方向,改变应用的技术匹配等等,终于完成了汽车大家族的发明,也缔造了现代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汽车技术文明。从汽车的发明发展历史可以看出,设计参与了技术发明和发展的全过程,它本身就是一门复合型的技术,又是各类技术的应用媒介。为了生产它适应各类技术,为了创新完善用各类技术,并成为创造最新技术的排头兵。因此我们在某种意义上说:设计就是力量,就是生产和经济的力量,就是技术产业化、商品化和市场化的必由之路,当然也是国家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现代设计史上,各个国家经济实力的升降,实质是各国设计水平的反映和体现。
再来看看设计和市场的关系。在当今这个现代化、信息化程度高的时代,空有艺术性、美的外观,而不能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服务,不能推动经济和时展的设计,在现今是没有市场,是不能为广大所接受的。设计要为发展社会经济服务。社会经济状况的好坏,可以制约艺术设计的发展;艺术设计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具有推动作用,而不能决定经济发展的状况。归根结底,设计的价值必须投入到社会经济活动中得以实现。
在现代经济活动中,购买商品、劳动力、资金等的一方被称之为买方,而出卖这些东西的一方则被称为卖方,卖买相互作用,使交换成为可能,这样的人员、环境、行为、性质的交换都被称之为市场,货物买卖是商品市场,政府买卖是政府市场,厂家买卖是企业市场,路边临时交换称之为路边市场等等。设计也需要市场,特别是设计脱离企业,与生产分离,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行业以后,其所面对的是为多家企业服务,如果作出的设计没有人采用,被采用投入生产的设计的产品没有人买,设计家或设计组织的服务就成了一句空话,设计师的生存就受到威胁,设计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设计本身就是一种生意,这个生意是否能够成功,不在于设计者,不在于个人观点,而在于它是否能够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实现其自身的价值,在于是否能够被广泛地运用、造福于社会经济生活,为经济的更好的发展所服务。
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最大影响莫过于商品生产的快速发展,以及赖以存在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固化。商品生产以市场为基础、导向,市场决定了商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设计主要的方面是设计市场,设计市场的商店、宾馆、写字楼、贸易公司和银行大厦,设计商标、包装、广告、橱窗和装饰,设计进入市场的企业和品牌形象等。为市场服务,营造环境和氛围,为市场带来商机和商誉,为企业的品牌推波助澜,形成消费时尚和大众文化,使名牌长盛不衰,使意识消费的价值高出物质消费的几十倍、上百倍。这就可以促使市场需要设计,购买设计作品和服务,让设计贯穿市场的始终,成为市场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现代设计发展史上,为市场服务不仅体现在设计的各个方面和整个的发展过程中,而且大凡设计发达的国度,成果出众的设计组织,乃至设计师,都是与市场紧密结合的典范。
最后谈到消费与设计。消费是经济的一个基本环节。生产创造物质资料,包括以物质为形式的文化艺术资料,由流通到分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然后在满足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过程中消费。一个经济循环就这样完成,一个新的经济循环也就这样开始。在商品经济时代,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实质上就是生产与消费的一种总体平衡下不断发展的结果。
消费决定生产和市场。消费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市场就买卖什么,这样经济才有活力,才能称之为市场经济。设计师必须非常认真地认识和应用这一真理。深入研究消费,摸清消费结构,找出发展变化的规律。对于一个设计师来说,其设计的目的,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考虑:首先为最稳定的消费设计,其次为空缺的消费设计,然后为应该到来的消费设计。现代设计的发展,不仅体现了设计师的这种设计观念,而且把消费作为设计的动力、环境与条件,作为设计灵感的源泉和通向成功的桥梁。
经济水平的高低制约着消费的水平,我们并不倡导设计只为“贵族”服务,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追求美的更多的是“贵族”,他们审视美的存在,重视美的空间,知道如何享受生活如何制作快乐。以他们为定位,能体现现代设计的新时尚,追赶时代的新步伐,与国际接轨,向世界看齐。这样的设计岂止带动一个企业的发展,国家与民族的经济也会长足发展。
设计的高定位不是把生活水平较低的群体抛弃,毕竟贫苦的劳动人民还是占了大多数。设计也要掌握这一群体的需求,忽视不得。由于这一群体人数众多,审美观相对较低,要求的设计相对粗糙,设计要向着大批量化发展,以便满足需求。整个民族的设计理念要想整体提升,必须要以高定位的设计为龙头,高精的设计理念为指导,把高消费群体作为设计定位的主要方向。低消费群体需要不断的带动,一步一步提高产品中美的价值,进而提高审美。这样设计才有可能为更多的人接受,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经济价值创造出来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要求的设计也随之提高,设计便走向高层化。
我们这个高度文明的社会里,设计已经作为一门学问和一种文化出现在我们周围。设计的出现本身就代表一种文明的进步与飞跃。尤其是在现实的社会中,这种表现更为明显。而经济又是我们得以发展的制约因素,所以经济的发展状况影响到整个国家的正常发展与生活,但是设计的本身就等于经济进步加高度文明。所以经济的发展直接制约着设计的进步。因此,只有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反过来才能影响设计的发展。
总体来说,设计和经济虽然具有内在的关联,但是,所有的设计并不一定非要和经济挂钩。因为设计作为一门艺术,是一种文化,但这门艺术、这种文化是要建立在历史的臂膀上,是时间让它得以发芽、开花,直到新的一代降临。这就是一个文明的结束,又是一个新生命的开始。这也是设计与文明的关系。而一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样也会制约着设计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但是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中,设计被作成大批量生产的产品出售,成为产品设计,也就是工业设计,成了一个用来换钱的工具,可以说,一个好的产品设计就等于经济利益加顾客信誉。这种关系会一直延续下去,直到一个新的文明的开始。所以说,一个好的设计会影响到经济,同时经济的发达程度会直接制约着设计。商家们之所以重视设计,是因为他们需要通过设计,来获得外形的不断创新、结构的不断完善、用途的不断扩展,而提升商品的购买率,达到其经济目的。设计者们之所以从事设计,是因为他们需要通过设计,来使得大众购买到更称心的产品、商家获得更丰厚的利润、而自己得到更多的经济资本。
设计与经济的关系是密切的同时又是简单的。设计不可能脱离经济,而经济也不可能离开设计。如果说设计是经济的翅膀,那么经济便是设计的足。简单来说,就好象一只鸟儿,要想飞翔便离不开翅膀,没有翅膀的鸟儿只有在地下跑的份;而鸟儿没有足同样是可悲的,试想一只只能飞而不能下地歇息的鸟儿会多么辛苦,最后只有累死的份。在现今社会,设计的地位不断提高。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快,设计成为了任何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营销的重要手段之一,成为了树立企业形象的标志。研究市场变化下的消费者与生产营销商的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最经济的设计之产品”来为生产营销商赢得最大利润和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以消费群体公认的且生产商能够满足的“美”来赢得消费者的芳心,是任何一个生产营销商的追求。
设计本身是应用性的,设计不一定是艺术。艺术是艺术家审美理想的物态化,它可以是艺术家个人审美情趣的个性表达,而设计并不是完拟艺术的本身,经济性是其首先要表达的涵义。从哲学上讲,艺术家可以以我为本,可以自己创造个人的唯心世界,不必考虑客观世界的他物或他人的情趣。而设计必须以唯物主义哲学为指导分析客观世界,服务真实世界。艺术领域希望有梵高这样生前不受尊重的艺术家存在,但对于设计界绝对不欢迎梵高似的艺术设计家。在经济之中,设计不再是艺术贵族世家的子弟,它已是一个工业大生产无产者。总之,设计是不可能脱离经济的,而经济也不可能离开设计。这是恒久不变的真理。
参考文献:
[1]陆绢.市场营销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