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计算机软件基础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在中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是对理论知识的教育,并没有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从而对计算机实践教学有着一定的忽视。要想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就必须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从而发挥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效果。
二、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方法
办公室软件是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办公室软件教学对中职院校各个专业的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利用办公室软件进行方便的学习,而且还能为学生以后的工作提供基础作用。
1.对办公室软件进行一定的演示
在中职院校中由于学生都是刚接触到计算机,对计算机熟练掌握的程度不高,由于办公室软件应用操作较为复杂,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并且还需要经过教师对办公室软件操作的演示对学生进行一定讲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演示内容制作成视频,能够给学生一种直观的感受,在老师讲课的过程中进行播放。针对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遇到较难理解的地方,教师对视频进行慢放,同时还要详细讲解。这种教学方法较方便,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对办公室软件的进一步认识,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学习的效率。
2.对办公室软件进行一定的对比
办公室软件教学是一门公共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办公室软件教学的基本内容是必不可少的。在对计算机最基础的办公室软件教学过程中,根据办公室软件的基本概念,运用对比的方法,将word中的字号、字体进行一定的对比,不仅能够加深学生们对办公室软件概念的理解,而且还能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办公室软件教学的质量和学生们学习的效率。
3.对办公室软件进行一定的实践
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需要对办公室软件进行一定实践,不仅需要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且把理论知识与实践二者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办公室软件的教学,从而培养学生对办公室软件应用操作能力。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首先教师给学生们提供案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办公室软件应用操作的兴趣和积极性,然后再由教师对案例中需要用到的知识点进行一定讲解,最后由教师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进行实践,对一些实用功能进行反复练习,加深学生们对办公软件的应用操作能力。
4.直观的教学方法
过去的文献整理工作十分复杂,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通常是由整理人员对需要整理的文献先进行清点,编写一个清单,然后摄影人员按照清单的内容对资料进行缩微拍摄,最终归档。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改革创新,在目前的文献整理工作中融入了很多高科技的元素,计算机发挥着其重要作用。在20世纪计算机技术刚刚兴起的时候,人们运用计算机整理文献的大致流程是:第一步先通过数据库软件对需要整理的文件中的数据进行整合,记录在数据库当中;第二步将需要拍摄的内容录入到Word文档当中,形成一个拍摄清单,里面表明刊头等要素;第三步将文档通过计算机打印出来。这三个步骤的完成都离不开计算机,同时因为人工智能代替的人力,减少了传统方法中出现差错的机会,使得整理工作更加精确和严密。在这一过程中,数据库发挥着主导作用。到了21世纪,计算机软件技术又出现了新的突破,人们需求的不断变化,工作难度的增加,使最传统的办公软件已经无法应付,需要开发一些有针对性的软件来完成一些特殊的流程,减少人们的工作量,提高工作的效率。在微缩工程中,文献整理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因此人们针对这一工程开发了专门的软件技术。上个世纪文献整理工作主要运用的是丹诚数据库,但是面对复杂庞大的数据,如果仅仅是需要进行一个胶片盒的盒标打印工作,都需要将该数据库当中每一条用的到的数据依次打开,然后再逐个进行复制粘贴到规定的文档当中,规范一个格式,最后再进行打印。如此一个小的任务,就需要进行很多次的复制粘贴,程序很复杂,同时稍不留神就会出现错误。针对这一问题,一种新的计算机软件便由此出现--marc-pro.exe。该应用程序是为了辅助数据库的工作而设计的,它能够使数据库充分地发挥其自身的功能,在文献整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提高了文献整理工作的效率。
2对图像处理工作的帮助
目前无论是任何地点,都能够看到监控摄像头,视频监控已经成为了社会的一种现象。视频监控强调视频的清晰度,才能够更好地为大众服务。随着出现的各种图像处理方法,图像的清晰度在不断地提高。而针对图像处理这一任务,出现了各种处理软件,并且随着人们对图像清晰度提出的新要求,这些软件也在不断的完善。
2.1常用的图像处理功能
下面为大家分析一下在图像处理时候,对软件要求的几项功能。模糊图像清晰化功能。实际拍摄中,焦距、运动等对图像进行的影响,出现图像模糊化,运用处理软件使原本模糊的图像清晰。该项功能在实际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消除噪声。很多视频拍摄完毕后,都会有很多干扰的声音,覆盖了我们需要的声音。利用自动增强的功能,能够使该图像所要反映的内容更加突出;同时还能够对图像进行锐化处理、将其锯齿消除。同时,由于很多监控设备像素不是很高,拍摄出来的画面在放大之后会出现一片马赛克的现象,可以运用软件将马赛克弱化。在拍摄物体的时候,如果该物体是背朝光源,就会出现拍摄出来的画面很暗,无法看清楚物体的原貌,这是就可以用明暗校正的功能来处理该图像;图像的重建功能。可以将拍摄的画面分为多个帧,将帧进行融合,然后将模糊的部分进行清晰化处理;如果图像中出现的人物面部不是很清晰,可以通过帧平均的方法,使人的五官变得更加清楚;对动态视频处理的功能。可以将拍摄中画面的亮度、明暗对比、噪声等问题进行处理;因为光线、监控机自身的原因,造成了拍摄的画面出现了失真的问题,可以通过还原图像的功能,使原本图像的颜色真实展现在人们眼中。
2.2具体实例
从以上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传统计算机辅助数据处理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研发出了现代结构数据处理系统,该系统相对于传统的数据处理系统而言,存在以下优点:首先,在新的软件系统中引进了数据库技术,其操作模块和数据模块是独立的两个模块,可以实现其独立工作。其次,该系统采取了C/S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实现对量测数据的管理、导入以及结果处理。再次,采用SQL语言编辑形式,可以对测试数据的快速查询和对实验要求的快速访问。最后,该系统中预留了数据入口接驳功能,可以实现自由的职能扩展。
2实验数据处理技术方案
2.1实验概况
本次结构实验选取某铁路钢构三跨PC箱形桥,按照刚度相思的原则,将该桥的尺寸和模型尺寸拟定为18.2:1,该桥模型的总长度为29.6米,在墩身的建筑中,使用的是C40的混凝土,墩台使用的混凝土型号和墩身使用的混凝土型号保持一致,在桥身的建筑中,采用的是C60的混凝土类型,在1号和4号桥墩采用的支座是活动的,2号和3号桥墩采用的刚性连接支座,并对其采用竖向和水平的加载方式。在本次实验工况研究中,设置了四种工况,包括水平推力、张拉、配种以及竖向加重。
2.2对结构实验的分析
按照结构实验数据处理的一般流程将软件化为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数据库层,主要用于存储试验中用到的各种信息;第二层为数据管理层,主要负责对试验中各种数据的管理;第三层为处理结果层,该层主要是根据第二层下达的任务,实现对数据的结果表达。在Matlab软件中,设计了一套完整的控制函数,并包括I/O设备访问所需要的函数,该函数可以实现对硬件的有效控制,同时也满足了硬件之间的通讯功能。
2.3对实验结构数抽象据库的分析
根据实验模型的机构体系,根据数据库的原理,可以得出抽象的数据库模型,该数据库的模型可以通过Access2000实现。在该数据库模型中,涉及到的因素很多,例如用于存储百分表位移计分布信息的位移测点表,存储加载历程和工况的工况信息表,除此以外,还包括应力信息表、压力信息表、位移测值表以及应变信息表。在数据访问和数据管理操作中,不会对其他表进行操作,只需要通过位移测点表、测点信息表以及工况信息表来完成。采用这种数据访问和数据管理方法,可以有效的确保原始数据不受到破坏,提高原始数据的安全性。
2.4对数据管理和数据处理的分析
在对数据进行相关操作时,要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因此,在进行数据库操作的过程中,应该将其放在安全性比较高的C/S模型中,并在其前端管理程序中实现。通过控制Matlab软件编程数据管理程序,在ODBC中建立相应的数据库接口,从而在Database中实现对数据的处理和数据访问功能。在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实现多个方面的功能,具体来说,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首先,要预留出UCAM接入口和PC接入口,并实现对数据的手动导入和自动导入功能。其次,要按照一定的条件,实现对数据的访问和对数据的查询功能,并做到便捷和高效。再次,要实现数据处理任务定制功能,根据数据查询的结果和数据的性质,程度可以对程度做出智能判断,并建立起数据连接机制和数据导入机制,最后利用Matlab来实现对数据库的管理功能。根据以上的论述,利用Matlab编程程序,实现了对数据的初步自动化功能和可视化功能。
3总结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Word;Excel;PowerPoint;PDF;Photoshop
当前,计算机在大学中得到较多的普及,但是很多大学生对于计算机常用软件(比如编辑字处理软件Word、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幻灯片制作软件PowerPoint等等,当然它们也是办公自动化软件)的使用并不是十分熟悉。考虑到这些软件对于学生未来工作、学习及各种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因此展开对常用、通用的计算机软件的分析,期望为大学生掌握基本技能抛砖引玉。
这里总结的通用软件,主要是源自学习、教学和实际工作的经验。大学生计算机通用软件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PDF、Photoshop等。其中,Word、Excel、PowerPoint三个软件分为微软Office和金山WPS两个版本。而PDF和Photoshop软件,市场上主要使用Adobe公司的产品。这些通用软件的掌握有利于完成大学学习及走入社会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Word
Word软件是最常用的计算机软件之一。Word软件应该重点学习其字体、段落、样式、表格制作、页眉和页脚、文本框及艺术字、符号及公式编辑、页面设置、目录、脚注、批注、修订和更改等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学生做毕业设计(论文)、编写学术论文及书籍、排版设置、制作简历等具有极大的帮助。
Word的学习难点在于格式编排,特别是论文的编排,需要较多的实际操作才容易掌握。Word的排版有很多技巧,后面的Excel、PowerPoint与Word都是一脉相承的。
此外,针对考研考博的学生,因为以后会牵涉到写大量论文,而期刊论文出版社排版需要在作者本人排版基础上再进行优化,这时,排版软件TEX无疑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并且现在很多接受论文也希望使用TEX,所以还应该学习一下TEX系列的软件,因为未来相当一部分投稿都是只需要TEX格式,不需要Word格式。
二、Excel
Excel软件也是很常用的。Excel应该重点学习的内容包括字体、样式、单元格、表格、插图、图表、文本设计、符号、页面设置、公式、数据连接、排序和筛选、编程计算、批注和更改等内容。
这些操作和Word非常类似,如果将Word学好,Excel上手也非常容易。Excel对于数据统计分析具有极大帮助,和Word之间的配合使用也较多。
Excel的难点主要在于公式与函数、编程计算和数据连接操作,需要一定的编程基础。
三、PowerPoint
PowerPoint与Excel、Word是办公软件最常使用的三个组合。PowerPoint应该学会幻灯片的设计及效果、字体、段落、绘图、插入图像、文字、符号、媒体、动画等内容。PowerPoint主要用于展示自己需要演讲的内容,例如求职面试、授课等。
PowerPoint的设计是难点之一,特别是字体和色彩及模板的搭配,需要一定的审美眼光和实践经验。
四、PDF
PDF对于很多学生而言只是一个阅读软件,实际上功能远远超出想象的范围。以Adobe PDF为例,其具备将PDF转换成为Word格式的功能,并且PDF上可以进行批注、插入签名、添加勾型、文本编辑等操作。
PDF的主要难点在于添加签名,如何将设计的签名准确无误地添加到PDF上。
五、Photoshop
目前,PS技术(Photoshop简称,通用平面美术设计,可以设计和美化图像)使用非常广泛。Photoshop衍生出了许多类似于电脑上的“美图秀秀”、手机上的“美颜相机”等软件。
如果学生可以掌握Photoshop的基本操作,将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各种图形设计效果,包括自行设计各种方案。
Photoshop的主要难点在于图像细节处理、图层操作等。
六、总结
通过分析Word、Excel、PowerPoint、PDF和Photoshop的特点和难点,有利于大学生在课程和业余学习中有的放矢。这些软件的学习可以通过网络、购买书籍、与老师及同学的交流,特别是课外时间的实践来增强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中,特别是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也可以通过一些将这些常用软件交互使用的实例,来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相信通过这些通用软件的分析,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求知欲,举一反三,提高对于软件使用的熟练度,也更加有利于学生借助软件帮进一步深造或走入社会。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侵权;保护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产生,发展和成熟,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信息化时代。在信息化时代下,计算机不仅仅是信息传递和交流的工具,更被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可以计算机已经和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不可分割。就计算机本身的构造而言主要有两部分构成,一是硬件技术;二是软件技术。自计算机产生以来,其硬件技术都在不断的进步,不论是材质还是计算机的体积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发展。在今天决定计算机发展已经不在硬件技术,二是软件技术。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软件产业开始出现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断壮大,时至今日计算机软件对人类的科技进步、经济繁荣、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时至今日计算机软件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某种程度上,计算机软件已经影响乃至决定了我们的生活。尽管我们和计算机软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关于什么计算机软件的定义确实是我们不太熟悉的,乃至在学术界都没有对计算机软件的定义达成一个统一的意见。早在1978年颁布的《保护计算机软件示范法》对软件做出了这样的规定,认为软件由计算机程序、程序说明和程序使用辅助材料构成。从《保护计算机软件示范法》的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于软件的认识是不全面的,只是从程序及与之相关的部分进行规定。随着软件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计算机软件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对于计算机软件也作出了越来越全面的解释。我国2001年颁布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将计算机软件定义为“计算机程序及其文档”。计算机程序是指“为了得到某种结果而可以由计算机等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装置执行的代码化指令序列,或者可被自动转化成代码化指令序列或者符号化语句序列。”文档则是指“用来描述程序的内容、组成、设计、功能规格、开况、测试结果及使用方法的文字资料和图表等,如程序设计说明书、流程图、用户手册等。”从这一定义和《保护计算机软件示范法》中的规定相比较,可以看出,人们对于软件的认识已经远远超出了最初认识。
《中国大百科全书》也对软件做出了解释,认为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和有关文件。程序是计算机运行的命令和基础,基于程序的作用和性质,又可以将程序分为源程序和目标程序。所谓源程序是“指用诸如C、Java等编程语言,按照一定的逻辑运算规则编写成符号化指令序列或者符号化语句序列,它可以被受过训练的编程人员阅读和理解,又可以被计算机中的编码器自动无误地编译为以0或1表现的指令序列。”目标程序“则人类被无法辨识却可由计算机等具有数字逻辑信息处理功能的装置理解和执行。”由此,可以看出软件是由计算机语言编制成用来计算机运行的语言编码。从这个角度出发,使得软件和硬件相比有着自身的独特的特征。
从以上可以看出,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有着明显的区别,软件是一种智力成果而且对硬件材料的需要不高。这种情况就使得计算机软件在制作的过程中具有低成本和可复制性的特征。当然计算机软件的特征不仅仅这些,唐少文在其硕士论文《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研究》中对计算机软件的特征做总结,认为计算机软件主要有这样四个特征:1)计算机软件的功能性和作品性;2)计算机软件思想与表达的不可分割性;3)计算机软件功能价值的多样性;4)计算机软件的易侵权性等。并认为计算机软件更新速度极快同时有着有着很高的经济价值,所以在计算机软件的生产制作中,在经济利益的刺激下很容易出现侵权现象。而且“由于计算机软件的技术特征是体现在程序的运行过程中而非运行的结果上,加上许多算法和设计方法又是软件人员熟知的,因而计算机软件的侵权具有相当的隐蔽性,要提供侵权的证据较为困难。”这就更增加了计算机软件中的侵权行为和现象。
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开展,计算机软件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如何防止计算机软件的侵权现象,更好的保护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就是一个我们必须要面临的问题。这也是一个很早就为人们重视的问题,可以说自计算机软件作为一种知识商品出现的同时,其侵权行为也随之出现的同时,关于如何防止此种行为,更好的保护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就成为了人们讨论的话题。
在长期的实践中,关于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已经有了一定方法和模式。在众多的方法中,利用专利制度对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进行保护是最为普通,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措施。专利制度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保护知识产权的一种典型的制度。利用专利制度对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有着如下的优势:
1)由于有着悠久的历史,专利制度本身比较完善,这样在对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进行保护的时候,就可以避免那些因为制度本身缺陷而造成的弊端。同时专利制度本身就是保护知识产权的,而这一特征正好符合计算机软件是知识成果的特征。
2)专利制度的独占性,在一定程度保护专利申请者的经济利益。计算机软件的巨额的经济效益,已经在今天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合乎现实需要的软件对生产生活而言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专利制度的独占性,可以保证软件的开发者在一定的时间内享受软件的经济利益,提高其软件开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但是利用专利制度对计算机软件进行保护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缺陷。软件的本质是程序,这就意味着程序不同软件也就是不同的,但是其运行的结果却可能是一致的。这就使得在进行专利保护的时候,很难对软件是否侵犯了其它的专利做出判断。所以,仅仅利用专利制度是难以对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进行全面的保护的。
利用法律对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进行保护,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保护措施。在具体的实践中,为了更好的对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立法。由于计算机软件是由计算机语言编制成了运行程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本身也是一种著作。基于这种认识,从著作权法的角度来保护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也是一种重要的措施。
最早是利用著作权法对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是菲律宾,它在1972年就将计算机程序纳入著作权法保护范围。之后,这种形式就开始逐渐的为其他的国家所接受。在这种措施的推行中,美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直以来,美国都是计算机的强国,在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开发中引领时代的发展。为了更好的保护计算机行业的发展,保护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美国于1978年在国会通过了修改的著作权法,将计算机软件纳入版权法的保护范围,并力主其他的国家也采用这种形式来保护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在《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这两个主要的国际著作权保护公约中,也都将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的保护列入到著作权的保护范围当中。基于这种理念,利用著作权保护法对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也是一种重要的保护措施,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中。
尽管在某种程度上,计算机软件也能算作一种著作,但是它和传统的、严格意义的著作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计算机软件本身是一部著作的同时,也是一个工具。这种情形就意味着,我在软件的运行中,看到的只是结果,而看不到具体的运行和思想。那么在利用著作权法进行保护的时候,所能保护的主要是编写程序的代码,对其创作思想很难进行保护。不仅如此,软件最核心的价值是使用,出售其使用权也是获得经济利益的最主要的途径。版权保护并能禁止软件的非法使用,或者说是禁止不了使用者使用盗版的软件。同时在目前计算机软件的更新速度极快,而软件的开发固然需要原创性,但也不能够闭门造车。计算机软件版权保护期限太长,同时源代码的不公开,都不利于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创新。由此,可以看出从著作权的角度进行立法固然有利于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的保护,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对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的另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将其作为一种商业活动来进行保护。在历史的发展中,商业自身形成了健全的发展模式和保护模式。计算机软件的开发销售本身就是一种商业行为,所以将其纳入到商业行为当中,利用相关的商业法律对其进行保护也是一种非常合适保护措施。为了保证软件的知识产权不被非法使用和窃取,我们可以采用商业机密法对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进行保护。
计算机软件对于计算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保护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对于计算机软件的开发至关重要。尽管我们对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的保护进行了很多有效的探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由于软件自身和开发的特殊性,使得目前仍然存在很多侵犯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的现象。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单纯的从一个角度对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从各个角度对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进行保护。但是在对其保护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不能因此造成技术的闭塞,进而阻碍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开发与进步。
注释:
[1]赵婧,《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研》,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论文.
[2]赵婧,《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研》,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论文.
[3]唐少文,《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研究》,新疆大学硕士论文.
[4]唐少文,《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研究》,新疆大学硕士论文.
[5]唐少文,《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研究》,新疆大学硕士论文.
参考文献:
[1]赵婧,《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研》,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论文.
[2]应明,计算机软件的版权保护[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1.计算机软件开发类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自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以来,全国各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导致毕业生数量也相应大规模增加,给高校学生的求职择业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为了可以跟上时代的步伐,为求职带来一些实际项目经验,计算机专业越来越多学生选取了软件开发作为毕业设计课题。然而,在各高校实际当中,本科毕业设计质量已经下降,软件开发类论文与实际完全脱节,归根结底是没有一个可以从头到尾指导学生进行软件开发的学习模式,主要存在下面几个不足之处。
1.1 学生问题
学生设计能力低,编程水平差,无项目实际经验,既不知道软件开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也不知道程序语言代码编写和开发工具界面操作,甚至不知道从何处开始下手准备毕业论文,成为目前软件开发类毕业论文质量差的根本原因;学生思想上存在误区,不重视毕业设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认为毕业设计与普通课程一样,对毕业设计敷衍了事,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认真努力开发软件,总是被动、消极地接受学习,成为软件开发类毕业论文质量差的直接原因。
1.2 学校问题
学生在大一至大三期间,一般只是简单地开设各科课程,并没有将所有软件开发类课程结合起来,直接导致出现学生软件设计能力低与开发水平差的现象;从论文开题、中期检查到论文答辩等过程中,并没有严格技照各种材米斗上交的日期进行,普遍是最后答辩时上交补交所有材料,甚至包括论文开题报告,直接导致学生消极怠慢的态度;最后的毕业论文考核是最关键的问题,也是目前毕业论文相关制度中管理最混乱的一部分。既没有一套规范毕业论文考核标准,也没有对毕业论文的中间过程进行监控,就连最后的论文答辩也只是流于形式。
1.3 教师问题
大部分教师没有项目开发实际经验,只知道软件设计理论基础,不能全方位地指导学生,更加无法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学习,成为毕业论文水平不高的原因之一。
2.CDIO教育模式
CDIO教育模式继承和发展欧美20多年以来的工程教育改革理念,将“做中学”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达,是2004年由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研究创立,CDIO分别代表了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等四个学习过程,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大纲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
本文将CDIO模式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等四个学习过程引入到计算机软件开发类毕业设计中,要求严格按照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这四个阶段进行,并将每一个阶段的成果都作为毕业论文考核的依据,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既能让指导老师清楚整个设计流程,并根据阶段安排加以指导和督促,也能让学生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努力投入到毕业设计当中。在弥补学生软件开发水平不足的同时,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综合设计的能力,最后达到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目的。
3.基于CDIO模式的计算机软件开发类毕业设计
3.1 构思阶段
毕业论文是从学生的选题开始,一般是由老师提供一系列题目,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这种方式遏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应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专长和对将来的职业规划等情况,利用各种参考资料主动搜索与查找适合自己的题材范围,再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毕业论文题目。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设计积极性,为后面的毕业论文工作提供有利条件,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之后,指导老师提供软件开发类参考资料,并在中国知网等学术平台搜索课题相关文献,确定论文的基本要求,给学生下达论文任务书。学生根据接收到的任努书,利用软件工程专业书籍、中国知网等学术平台、论文相关的Web网站,查阅大量的资料,了解论文的背景、研究现状和开发意义,确定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幵发中的关键问题,撰写论文幵题报告,完成软件开发的构思阶段。
3.2 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主要包括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正式开始毕业论文的设计工作。根据资料查阅、市场调查和企业要求等形式分析软件产品操作流程、功能列表,完成系统需求分析,并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进行功能设计、模块划分、模块接口规范、数据库概念设计及数据库逻辑设计,在老师的指导下反复修改不断完善,最终确定系统的总体设计。然而,在软件开发设计阶段,学生论文还没有开始写,软件程序也没有完成,指导老师无中期检查依据,不能有效地督促学生开发设计。因此,在设计阶段完成之后,应该形成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概要设计等相关说明书,作为毕业论文中期检查的材料,纳入论文考核的范围。
3.3 实现阶段
实现阶段是学生毕业论文工作的重点,也是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量最大、所需时间最长的一个阶段,直接决定最终毕业论文的质量水平。学生需要掌握软件开发工具、程序设计语言等基本理论与方法,根据系统总体设计的功能模块、接口规范等进行数据库的实现、程序代码的编写,并反复运行与测试。此阶段生成详细设计说明书、编程规范、测试等文档,作为毕业论文第二次中期检查材料。在这个阶段有了指导老师的督促,能够完全确定系统功能,不至于在后期阶段又需要反复修改。
3.4 运作阶段
根据前期产生的开题报告、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程规范、测试等文档和开发好的软件系统撰写毕业论文,并参与论文答辩,是学生毕业论文的总结阶段,不仅着重体现学生的写作水平,更能了解学生对软件的学习情況,是分值比重最大的一部分。最后,将所有文档和论文、答辩情况一起评分,获得毕业论文成绩。
4.结语
论文摘要:培训信息管理借助计算机软件技术,能够为企业的人员管理提供方便、快捷的系统支持,企业应重视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开发和建设,弥补企业人才管理中的不足。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劳动力、资源以及信息的争夺已经转变为对人才的争夺,知识型人才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人才的获取一方面是通过招聘引入外部性人才,而更重要的方式则是企业内部的培训和管理,如何利用计算机软件对企业的现有员工进行培训并充分的利用计算机的优势进行信息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课题,需要在实际的员工培训中建立一个全面、快捷、有效的培训信息管理机制。
一、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进行培训信息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相关信息录人。主要包括参加培训人员基本信息的录入以及与培训信息的录入,主要是对相关培训信息进行联网输入
主要内容是培训基本信息输入。主要包括参加培训员工的姓名、工号、参训单位、培训时间、培训性质、培训形式、培训内容、考核成绩、证书编号等一整个参与培训和取得成绩的信息。
以上基本信息内容应由企业具体的工作人员按照分工准确输入,并每个人负责自己所输入的参训学员的信息,工作人员通过网络输入传给信息统计部门的总服务器,进行同一时间段的保存和管理。这些基本内容信息主要是从人力资源部门获得。在首次建立数据库时,应采取开库操作,集中时间,一次性地将相关学员的数据信息录入到信息库中,在以后的信息变更和保存中,和人力资源部门保存同步变动,保证统计信息的及时有效性。
(二)培训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第一、保护信息库。信息化中,存在各种电脑病毒,而一旦发生病毒入侵,将造成信息的泄露,因此,应该采用最新的防毒软件,对重要信息进行独立备份并保存,建立起安全、完善的员工培训信息库以及基本信息库。
第二、方便信息查询。信息系统的更新和进步使培训人员信息的系统化查询方便快捷,让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准确地查询到培训信息,从而大大降低信息成本。
第三、权限管理设置。指充分利用加密技术,根据不同人员的职位设置不同的权限,信息录入系统的基本信息录入人员、查询管理人员、信息备份管理人员、信息修改人员等都应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从而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二、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进行培训信息管理的必要性
对于每一个企业尤其是志在做大做强的企业来说,有没有大量相关人才的信息已经成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工作。但同时,很多企业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致使人才库工作建立不完善,成为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的瓶颈。
转贴于
(一)重培训不重信息保存
一般企业都会对员工进行相关的培训,在进行多次大量的培训后,却没有建立起对应的人才培训信息,在以后查找培训档案的时候,费时费力,非常难找,同时,存在保存数据准确率较低等问题。
(二)人才测评体系不完善
由于统计人员只是被动的接受其他单位传给的信息,没有主动地与其他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主动询问和索取相关的信息资料,导致企业人才库信心不全,不能建立起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测评体系。
(三)统计信息标准不统一
由于各个部门内部缺乏有效的联系,加上统计部门权限不大,不能有效的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导致统计标准不统一,各部门培训信息形式多样,给统计工作造成很大的麻烦,也导致在国内或国际的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一定不足。[1]
三、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进行培训信息管理的方法
通过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进行培训信息管理”,使得企业将人才培养与开发工作更加系统、安全、有效的展开,在对员工相关信息录入的基础上,对员工增加了解,有利于企业更好的掌握员工的相关信息,方便对人才进行培养和任务分配,从而加强对企业人才的动态管理。
(一)重视计算机软件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有效的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进行培训信息管理,企业要高度重视,只有系统的各个模块都有人管理,系统得到有效的维护与保管,才能保证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统一输入格式和规则,让企业领导者能方便的进行信息的浏览。
通过信息系统化的管理,不但能够帮助企业及时有效的获取员工相关的信息,更是方便的工作,杜绝以往信息不全、繁琐查询、参考价值不大的困境。企业领导通过信息管理,能够有效地找出企业需要的人才,理顺企业领导工作思路,丰富工作内容。
(二)培训企业相关人才
人才是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的基础。企业也只有引进和培养相关计算机软件系统应用人才,营造良好的人才突出机制,才能够有效的推进计算机软件技术在培训信息管理工作中的运行,从而为企业长期的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在了解员工培训信息以及取得的成绩基础上,才能够有效的开发、使用以及利用人才,企业储备完善的员工资料信息,可以以此来公正、客观地选拔人才,使优秀的人才能够脱颖而出。通过人才引入和人才带动,能够使企业的计算机软件技术迅速成熟。
(三)提高工作效率
有效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还要不断的提高信息管理的效率。系统的软件开发和使用使得培训管理工作更加实用、系统和科学,将使很更多的人力资本从繁杂的人工统计工作中解放出来,经过培训,可以从事其他更有价值的工作,提高企业的信息管理效率。
四、小结
企业借助计算机软件系统进行培训信息管理是顺应时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应对现实存在的不足,并充分重视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应用,才能不断改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培养企业人才,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工程;维护意义;维护措施;维护方法
【引言】随着这几年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对于我们的生活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电子技术,它还是国家现代经济发展迅速的象征。计算机技术的广泛使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带来了一系列的积极性影响。但是很多事物都是有双面性的,现在越来越多的群众开始质疑计算机软件的安全性,以及能否保障自身私密信息的安全性。因此国家越来越重视计算机软件的维护。
1重视计算机软件工程维护的意义
1.1保证用户安全的基础
随着我国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被运用到各个地方,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各行各业的发展也往更加信息化、科技化的趋势进行,比如自动化生产、机器人代替廉价劳动力、信息储存与运用等方面,这些方面都与计算机技术密切相关。所以,如果计算机的软件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包括计算机软件被人恶意入侵或者系统崩溃等方面都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许多的麻烦,更严重的是会给群众带来更多的经济损失。因此,我们重视对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维护,是群众日常生活与沟通的安全的保证[1-3]。
1.2促进计算机软件的开发
国家与群众注重计算机软件维护于检查措施的重要性,会进一步提高科研人员对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动力。首先,因为大家重视计算机软件的维护与检查,所以在后期我们能在检查与维护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计算机软件工程存在的漏洞。这也有助于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人员不断地改进与弥补计算机软件工程的不足。其次,在不断地发现问题与改进问题的过程中,也可以不断地提高科研人员的技术水平,促进科研人员更好地开发计算机软件。
1.3提高计算机软件的运行能力
通常来说,大家都会认为判断计算机软件的运行能力是以计算机软件能力为主。但实际上,判断计算机软件的运行能力,不仅是体现在计算机软件的能力上,更是体现在计算机软件的维护能力上。在我们不断地检查与维护计算机软件的过程中,我们个人对于计算机的了解也在不断地加深,不停地修补计算机软件的漏洞与不足,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提高计算机软件的运行能力[4]。
2计算机软件工程存在的问题
2.1网络犯罪高发率
随着我们生活水平地不断提高,计算机软件被应用在我们生活的个、方方面面,难免有些计算机缺乏定期的检查存在一定地安全隐患。这时候,就有许多的不法分子,利用计算机软件的漏洞进行违法犯罪。他们利用一些软件,将病毒嵌入在计算机软件工程的漏洞中,盗用计算机用户的私有账户,偷窃计算机软件的用户的相关私密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转卖给其他人。这种网络犯罪已经严重地威胁与侵占了计算机用户的人身与财产安全[5]。
2.2流氓软件猖獗,软件质量下降
流氓软件,就是当我们在使用浏览器查阅某些东西的时候,会突然出现的弹窗网页或者是一些带有网页链接的浮动广告。这些广告通常情况下很难被关闭或者强制运行。流氓软件也可以是指一些无法卸载的软件。这些流氓软件最大的问题就是,它们大多带有病毒,计算机的使用用户稍不注意就会被这些病毒侵入计算机,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或者有些流氓软件会长期地占用计算机的使用内存,这些都会很容易潜移默化地影响计算机的使用寿命,导致计算机会过早地报废等问题[6-7]。
2.3计算机软件维护的次数较少
因为许多的软件公司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时间与资源去维护计算机软件工程,所以大多数的软件公司会忽视软件维护这个事情,增加了一些潜在的危险隐患。实际上,许多软件公司无法将维护软件与促进软件公司发展的两方面相平衡,所以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大部分的软件公司内部都会有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我们需要引起对这些问题的重视。
2.4非正常状态的系统盘
计算机的运行情况与系统盘的状态是离不开的,c盘的系统盘的内存一般是需要15G左右。在计算机用户的日常生活中,大家会下载一些软件,这些软件会占据大多数的内存,这会影响计算机的有序运行。在下载软件的同时,还有可能会下载一些伪造插件,它更加会占用计算机的存储空间,降低计算机使用的速度与安全、功能性[8]。
3计算机软件工程维护的措施
3.1选择合适的程序语言
在维护计算机软件工程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程序语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通常情况下,我们将计算机语言称作低级语言,计算机语言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是很难学习的,所以如何维护计算机语言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们可以对计算机的高级语言进行维护和编辑,我们可以将高级语言进行恰当地区分与选择,同时用不同地维护方式去对待不同的高级语言。提高高级语言的使用率,更有助于提高计算机的性能、识别能力,同时进一步使得计算机的维护工作变得更加简单、方便。
3.2保证计算机软件工程的质量
科研人员在软件工程的开发阶段时,为了提高软件工程的可控性与操作性,科研人员会注重提高软件的整体质量与降低成本的两方面。同时这也有助于解决软件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部分问题。举例来说,当软件出现序列错误的问题,因为我们进行软件维护,可以得到及时的解决,进一步促进了工作的轻松、简单。同时在科研人员开发软件的过程中,一些科研人员会使用一些程序设计提高计算机的使用与维护性能,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减少计算机软件工程在开发时的错误[9]。
3.3做好基础维护的准备
虽然在我们的生活中计算机的使用已经如此常见,但是很多的计算机用户还是缺乏维护计算机软件工程的意识。他们大多数都会认为,计算机只要在日常的使用中没有出现什么太大的问题,没有太卡机之类的,就不需要定时的对计算机进行维护与杀毒。这种想法非常普遍但是往往会引发一些软件的安全问题。计算机维护不仅仅是科研人员与软件公司的事情,也是每个计算机用户的事情。计算机用户需要培养自己对计算机软件维护的意识,定期地对计算机进行杀毒等,以此来促进计算机运行的流畅。
对于计算机的用户来说,可以在计算机中安装防火墙、杀毒软件等。优秀的杀毒软件有助于使用计算机的用户平时对计算机软件进行维护。用户平时也应该不定期地清理计算机的内存来维护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因为如果计算机的内存被过多的占用,会影响计算机的运行速度、效率,导致计算机软件工程的运行不畅通。因此,计算机的用户可以使用一些清理的软件,将垃圾数据与不常用的软件进行清理,以此来解决计算机的卡壳的问题。并且用户尽量少浏览没有安全证书的网站,这些网站比较容易存在一些病毒、木马等,会增加电脑中毒的几率。最后还有就是,一些陌生人发来的邮件与链接,不要轻易地打开,很容易将病毒引进计算机里,导致计算机在日常的使用中出现一些问题[10]。
3.4优化计算机系统盘
系统盘在计算机的日常运行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会直接性地影响计算机软件的运行质量。因此在我们的日常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不能安装过多的软件,将系统盘、C盘占满,不然会影响到计算机的运行效率。为了保持计算机运行的流畅,我们需要定期地优化计算机的系统盘,清理系统盘里不必要的文件。大多数用户都会使用杀毒软件去清理垃圾,但是杀毒软件的清理是并不彻底的,只能暂时的减少垃圾对于计算机运行速度的影响。因此,最根本的方法是隔一段时间就重新安装系统,最重要的是记得将重要的文件备份以免不必要的麻烦。根据之前的一份调查显示,用户最好将系统盘预留15G左右的内存,会更有利于计算机的运行快捷。
3.5完善病毒防护机制
威胁计算机安全性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网络病毒的侵入,因此我们需要重视对计算机的病毒防护。首先,计算机的用户应该安装一些较为可靠、比较大众的杀毒防护软件,比如金山毒霸、360等。这些杀毒软件不仅可以阻止病毒的侵入,还可以进一步检查,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保障计算机的正常运行。病毒的入侵很容易就会导致计算机的崩溃与用户的信息泄露,因此用户需认真地看待病毒的危害性。计算机的病毒防护软件,一般情况下,可以识别并拦截出部分病毒、木马,但是也存在着识别不出部分病毒的情况。这时候需要用户使用防火墙的技术,进一步对计算机的信息进行过滤与检查,减少病毒入侵计算机的情况。除此以外,我们还要定期查找软件漏洞,因为病毒攻击的实质是攻击计算机的软件漏洞。用户定期的对软件漏洞进行检测,有助于降低病毒对计算机软件工程的攻击率,进一步减少计算机受到的伤害。
4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维护方法
4.1预防性与修改性的维护
我们要做好对计算机维护的准备工作,对计算机软件的程序进行设计与编写,以及对即将进行测试的部分进行修改。这有利于计算机软件工程后续维护工作的便利。对计算机的修改性维护是指在计算机的使用过程中,对计算机软件出现的一些错误进行及时的整改,包括设计、逻辑性等方面的问题[11]。
4.2完善性与适应性的维护
完善性的软件维护是指在计算机软件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完善计算机软件的功能加强与扩大。适应性的计算机软件工程维护是指在计算机软件运行时,让计算机软件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我们会不断地升级计算机操作系统和更新相关的数据环境。比如微软的系统就会不断进行更新升级,进而弥补不足与提高性能。在不断更新的操作系统中,计算机软件会更加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并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地更新,跟上时展的步伐。
5结语
随着我们国家近几年的知识经济不断发展与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计算机软件工程在我们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计算机对于企业的日常运行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它进一步增加企业的运行利润,提高企业的办事效率。并且展望未来,计算机的应用会更加广泛,所以为了让计算机能够更好地为企业、个人、社会服务,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并积极研究对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相关维护措施。在此篇文章,作者仅以自己浅薄的知识水平,提出一些自己不成熟的建议与想法,希望能给读者解决相关疑惑以及为解决这个问题尽一份自己的心力。
软件工程硕士论文参考文献:
[1]黄子轩.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维护措施和方法[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24):110.
[2]邵丹.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维护措施与方法研究[J].电脑迷,2018(11):57.
[3]刘子甲.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维护措施和方法研究[J].科技风,2018(26):63-64.
[4]王硕.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维护措施和方法[J].电脑迷,2018(08):79.
[5]高铭言.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维护措施和方法[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8(07):35+66.
[6]周亮.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维护措施和方法[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13):32.
[7]方辉,梁晨,梁振兴.基于互联网下的社区医疗资源整合[J].软件,2018,39(6):174-176
[8]卓广平.下一代互联网动态路由协议机制分析与改进策略[J].软件,2018,39(7):202-207
[9]郭璇,郑菲,赵若晗,等.基于阈值的医学图像分割技术的计算机模拟及应用[J].软件,2018,39(3):12-15
[10]姚建盛,张睿,吴忠军,等.智慧旅游专业中计算机技术课程群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软件,2018,39(6):61-63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开发;应用研究
【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对其进行推广和应用,有效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并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但在时代的发展要求下,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也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地进行开发和创新。当前,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要求。为了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进一步发挥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实用价值,实现其安全稳定地运行,对软件开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主动地去学习和研究相关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知识,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从而使得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创造出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概述
1.1计算机软件开发的特点
在计算机软件中,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在计算机软件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一般情况下所说的计算机软件开发,主要是对其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进行开发,开发时研究者都是立足于用户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比如,系统软件开发的目的旨在对计算机的运行进行控制和管理,从而使得用户在面对计算机应用界面时,能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一般应用软件的开发,大多是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结合企业和个人发展的需求,进行办公软件及娱乐软件的开发。计算机软件开发的特点主要包括2个方面:第一,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软件开发技术在各行各业内实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而且创造出了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充分地发挥了自身的社会使用价值,有效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第二,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作为一项科学研究项目,必然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由于涉及的程序多而复杂,所以要求其开发技术更加细致化。在信息时代下,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已经在部分行业得到了充分应用,并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2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坚持的原则
研究者在进行计算机软件开发时,必须坚持以下3个原则:第一,在进行软件开发时,其开发技术必须科学规范化,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其开发的软件呈现最好的质量,并且能够稳定运行和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安全。第二,在进行计算机软件开发前,研究者都会制定相应的开发计划,并根据计划设计出其相应的软件模型,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各个阶段的研究,确保高效率的研究开发。第三,在计算机软件正式应用于市场前,都需要对其运行的稳定性及其他方面进行评估,评估方法必须科学合理,从而确保用户在使用软件时能够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
1.3计算机软件开发的技术方法
首先,生命周期法。在进行计算机软件开发中,该技术方法的应用原理主要是立足于软件开发所需要的开发时间,为其研究开发制定一个研究时间段。由于软件开发中存在不同的开发阶段和程序,主要包括对软件模型进行初步设计和规划,并根据设计理念和模型进行软件开发,对开发后的软件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评估,并将其投入市场后进行软件运行,在后期定期对软件进行维护。在不同的开发阶段,都需要遵循相关标准和制度。开发者可以根据生命周期法,结合软件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针对软件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了解客户需求,为研究项目制订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从而让研究项目有计划地实施,在最短的时间内有序、高效地完成软件开发。
其次,系统开发法。该种软件技术开发方法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在进行软件开发应用前,软件开发者都需要软件使用者针对软件自身,并结合使用者自身发展需求,对其软件开发的功能进行明确,并详细地说明其开发所要实现的目标,然后在计算机软件开发平台支持和配合下,针对目标和功能,自动化地完成软件代码的编写。
再次,原型化开发法。该种软件技术开发方法区别于生命周期法,利用此种开发方法的前提是软件用户并未就软件设计提出明确要求,所以在原型化的开发技术基础上,软件主要存在3个阶段的发展,首先在没有具体要求的情况下对软件开发进行探索,其次针对设计的软件在市场上投入并不断地试验,最后根据市场获得的反馈,对软件不断地改善和优化。该种方法使得软件开发者能够直观地了解到软件开发的具体情况,同时具有一定的动态特点,需要根据市场情况不断地进行优化,并且每一次的优化都需要认真和严谨。该种软件技术方法受用户的主导影响,在原型化的开发方法中,开发者和用户者需要对软件不断地进行交流和讨论,从而完成该软件的开发。
最后,可视化开发法。该种方法需要开发者利用开发工具,针对软件设计编制图形用户界面,开发者在该界面上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从而利用该软件开发技术自动化地对软件进行开发。这种自动化的软件开发技术,极大地降低了开发者的工作压力,但在后期的运行中,需要不断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该种开发方法旨在利用软件自身的信息,以函数的形式呈现出来,所以一般其应用的范围都趋向成熟。
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具体应用何种开发方法,需要立足于软件自身的设计特点来选择,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结合市场需求,制定科学的设计方案,充分发挥计算机软件的实际应用价值。
2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应用研究
一方面,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着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重视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应用,在软件技术的支持下,进一步促进了全球共享网络资源目标的早日实现,极大地方便了软件用户在生活中的交流,以及工作中的沟通和合作。在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过程中,开发者要确保其软件运行的安全稳定性,从而充分发挥软件的社会价值。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离不开网络和软件应用二者的配合,缺其中之一都无法体现其价值,这二者配合不仅实现了软件用户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而且立足于每个结点独立的基础上,在用户的体验过程中发现软件存在的数据处理问题,借助计算机技术平台,有效地帮助用户解决问题,从而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
另一方面,在软件开发前,一般情况下开发者都会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了解客户的实际需求,并依据其应用需求对软件进行开发,确保开发的软件能够充分地满足用户的需求。除此之外,由于开发方法种类繁多,所以开发者应立足于软件的开发特点,科学合理地选择开发技术。但是,我们经常发现在软件的开发运行中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从而严重地影响了用户自身的体验,而且也造成软件不能发挥其自身的优势。有的软件具备一定的兼容性,其优点就是计算机系统不会对其运行产生一定的阻碍,并且当软件运行存在故障时,用户在简单操作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修复,尤其在办公软件中,经常会出现数据丢失的现象,这一特性使得其丢失的数据提早备份并还原,使用户感受到软件运用的安全性。所以,开发者进行软件开发时,必须依照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基本原则,确保软件安全稳定地运行,定期对软件进行更新和维护,有效地提高用户对软件的使用体验,极大地方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关键词】软件 安全漏洞 检测技术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尤其Internet的广泛应用,在如今大数据时代,软件是计算机技术一种,在其软件开发过程中,计算机软件存在一定漏洞,要保障计算机软件的安全性,必须提高计算机软件的检测技术,提升计算机软件性能,是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有效途径。
1 计算机软件安全漏洞目前的状况
计算机软件在开发的时候有的就存在一定漏洞,当时可能没有技术解决软件漏洞问题,但在软件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必须加强软件安全漏洞的检测技术,检测软件是否合格,不合格的软件必须加强软件补丁,促使软件达到合格标准,经过测试后,才能投入市场使用。还有的软件开发时候没有任何漏洞,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软件会出现一定漏洞,软件必须是在使用的过程中,逐步进行软件完善,提升软件性能,让其达标,减少软件的漏洞,出现漏洞以后要及时修复,提高软件的生命周期,在一个友好的界面下,充分发挥软件的功能,让其在使用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提升性能,减少漏洞。软件在使用的过程中,根据技术的发展与变化,计算机软件的漏洞必须技术检测,延长软件的生命周期,提高软件性能,满足其需要。
2 计算机软件安全漏洞检测技术解读
2.1 静态程序解析
静态程序解析是软件安全常用的检测技术,这种检测技术是通过程序代码,通过利用机器语言、汇编语言等进行编译,利用反代码形式,对检测出来的软件漏洞,及时进行修复,提高软件性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涉及到程序设计中的语言、函数、数组、过程、集合、文件等。利用软件技术解决软件漏洞问题,静态程序解析对程序设计起到保护作用,检测软件漏洞,提升计算机软件性能,这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机软件安全漏洞检测技术,通过该技术对软件漏洞进行合理检测,提高软件性能,延长软件的生命周期。
2.2 利用逻辑公式对程序性质进行表达
根据程序的性质,对计算机软件漏洞进行检测,判断其中的应用能力,逻辑公式能对计算机软件的性能进行检测,检测其的合法性,是否存在软件漏洞,有的软件漏洞是需要升级与更新软件就可以解决的,有的是出现软件错误,必须合理采用措施,解决软件漏洞问题。其中的公理化方法的逻辑是完整的体系,其中的每个公式都是由单个程序语句和其前后置断言共同构成,具体理论当中只有一条赋值公理,形式演算系统以一阶谓词逻辑为基础,各自为顺序、分支以及循环指令增加了相应的演算法则。公理化方法已经被证明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但匹配的形式演算系统存在半可判定的情况。程序的正确性涉及程序设计人员利用逻辑公式对程序对应的功能规约展开描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要为循环体确定循环不变式。逻辑公式的应用提高了逻辑判断能力,在利用语句进行科学判断,检测计算机软件是否存在漏洞,根据逻辑公式的判断能力,检测软件是否存在漏洞,如果存在漏洞,对其合理的进行修补,解决软件漏洞问题,提升软件性能,完善软件功能。
2.3 测试库技术
测试库技术是计算机软件检测中常用技术,对解决计算机软件漏洞起到帮助作用。测试库技术是检测计算机软件中的核心部件,判断计算机软件是否存在漏洞。利用测试库技术只能对动态内存操作函数导致的错误进行判定。而且其主要对运行过程中输入数据进行监控,发现其中的弱点。这种检测并不是从整体上进行判定。这也表明检测过程只是验证 BUG 是否被发现,但是无法证实BUG的存在。使用这项技术对于普通应用程序而言,并不会存在任何兼容问题。使用测试库技术的主要优势不存在误报。从性能上对这个技术展开分析,其性能消耗较大,从其工作原理很容易能推导出这个结论。利用测试库技术检测计算机软件是否存在漏洞,是所有检测技术中最科学的,也是最准确的,但其测试有一定难度,对计算机软件本身也是一种伤害,提高计算机软件性能,必须合理的利用软件的检测技术,科学的选择检测技术,有目的的进行检测软件是否存在漏洞,科学的解决软件漏洞问题,提高软件性能。
2.4 源码改编
利用软件漏洞检测技术,检测出计算机软件存在一定漏洞,没有合理方法进行漏洞修复,就有必要根据软件漏洞的阶段,去修改程序的源代码,这种源码改编技术,是彻底解决计算机软件漏洞的最根本方法,该检测技术对人员的要求很高,能利用其它技术检测出软件漏洞,能利用源码改编技术进行修改,这是计算机软件检测技术的高级阶段,是计算机软件发展到一定程度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计算机软件技术提出的新要求。
总之,计算机软件技术存在一定漏洞,要解决计算机软件漏洞,必须利用软件检测技术,及时检测,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但在计算机软件发展的过程中,计算机软件肯定存在一定问题,必须科学的合理解决计算机软件的安全问题,提高对软件安全认识,增加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性,符合现代计算机软件技术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许跃颖.计算机软件中安全漏洞检测技术及其应用[J].电子制作,2016(02).
[2]颜汉权.基于模糊测试的软件漏洞检测方法[J].求知导刊,2015(11).
[3]高妍.计算机软件安全漏洞检测技术与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04).
[4]陈斯,卢华.计算机软件中安全漏洞检测技术及其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11).
[5]王垌尧.计算机软件安全漏洞检测技术与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9).
作者简介
刘璇(1975-),女,辽宁省沈阳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硕士学位。现为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
关键词:CDIO理念;计算机软件工程;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8.5
我国高校教学工作的开展大都是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通过教师对知识点或范例进行讲解以达到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教学目的,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则是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例如增加课程实验等,这是提高学生知识掌握水平的重要途径。计算机软件工程是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计算机专业知识水平与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计算机软件知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单纯的依靠课堂教学或实验教学很难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对计算机软件工程教学进行创新与改革,将CDIO教学理念引入到计算机软件工程教学工作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实践中实现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与提高实践能力的双重发展。
1 CDIO教学理念
CDIO是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四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CDIO是将构思、设计、实施与运行的有机结合体,概括了现代工业产品从无到有再到更新换代的全过程。CDIO教学理念是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课程知识的学习过程融入到某一个特定的项目中,学生组成项目研究团体,对项目整体运行周期包括项目构思、流程设计以及实际操作等,在项目实践过程中掌握专业知识,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提高专业知识运用能力。CDIO教学理念增强了实践教学的开展力度,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交流能力、团体合作能力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我国社会经济的建设与发展需要大量的优秀人才,CDIO教学体系的建设是全面提高学生专业素质,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保证。
2 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CDIO教学模式的建设
在CDIO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建设计算机软件工程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要根据CDIO教学理念的基本构成,合理确定计算机软件工程的教学模式。计算机软件工程CDIO实践教学是以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大纲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CDIO工程教育模式对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启示是:(1)不断加强专业基础教育,同时还要关注工程实践,重点应该放在实践环节;(2)有机地将个人职业技能与人际交往能力结合起来;(3)强调综合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大环境,并且能在其环境下不断成长。依据CDIO工程教育模式理念,培养软件工程能力目标可以分为5个等级,即编程能力、系统构建能力、职位胜任能力、适应社会能力、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通过这种培养目标可以建立实践教学阶段的目标模型,将实践教学环节与不同程度的能力模型有机对应起来,将不同实践教学环节与不同程度的能力训练结合,构建以软件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学习-实践-学习-实践”能力不断进步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模式。
3 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CDIO教学体系的建设
计算机软件工程CDIO教学体系建设工作的重点是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渠道的建设,不断建立符合CDIO教育模式及大纲要求的工程教育实践体系,确立“以技能培养为基础、以工程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体系建设指导方针,要根据CDIO实践教学特点以及人类认知客观事物的规律,针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可以尝试建立以“课程学习+项目实训+企业实训+毕业设计”为主线的软件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从“课程学习到专题技能实训”、“项目实训到工程项目能力实训”、“企业实习到社会适应与社会拓展能力训练”、“创新能力训练到研发实践”的过渡,从而独立、完整地构建“毕业设计到产品或系统能力训练”的不同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目标。
4 提高计算机软件工程CDIO教学质量的建议
4.1 建立完善的计算机软件工程CDIO实践教学环境
完善的实践教学环境是计算机软件工程CDIO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是学生对项目生命周期进行研究的实践过程中的物质保障,实践教学环境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项目研究结果的质量,因此要加强CDIO实践教学环境的建设。计算机软件工程CDIO实践教学环境包括软件环境和硬件环境两部分,软件环境与硬件环境的具体建设要根据计算机软件工程的教学需要,一般软件环境包括建模工具、NET系列语言的集成开发环境、Java系列语言的集成开发环境等基本工具以及研究项目涉及到的专业软件等。此外,软件构架以及数据库软件也要根据计算机软件工程的教学要求,确保实践教学环境具有基本的配置,保证实践教学环境能满足项目研究过程中的需要,确保CDIO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4.2 注重验证性实践教学于探索性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计算机软件工程CDIO教学要根据学生的计算机软件知识水平与动手能力,有层次、有,目的的制定CDIO教学方案,逐步开展CDIO实践教学。由于教学初期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水平较低,因此CDIO实践教学初期应以验证性实践教学为主,在学生专业知识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后,适量增加探索性实践教学,例如,确定项目生命周期的构思部分,明确项目研究思路,让学生完成其余的设计与实践部分,逐步提高学生对项目整体的掌握能力、实践能力以及专业知识水平。计算机软件工程CDIO实践教学过程中,实现验证性实践教学与探索性实践教学的结合,是确保计算机软件工程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计算机软件知识与编程水平的重要保障。
验证性实践教学的开展目的是对课堂教学中讲解的知识点或实验现象进行验证,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获得实践能力,掌握实践方法和专业技能,验证性实践在计算机软件工程教学中试不可或缺的,这是因为软件工程的基本知识、方法与技能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只有确保学生完全掌握了基本知识,才能继续开展探索性实践或综合性实践。探索性实践是在验证性实践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和探索能力为目的而开展的实践教学。探索性实践教学是对学生安排具有一定难度实践项目,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探索研究发现新知识与新方法,在提高学生专业素质水平的同时也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是对学生基础学习的提高。计算机软件工程CDIO教学过程中,要实现验证性实践教学与探索性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过分的注重验证性实践,学生只能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学生专业优势小,这在竞争力逐渐增加的社会中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过分的注重探索性实践教学则相当于在不稳固的地基上建设房子,根基不稳不能保证房子的顺利建设,学生没有熟悉基础软件工程知识的情况下开展探索性实践教学,学生基础知识水平低,会导致教学质量差,不能确保实践教学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对验证性实践和探索性实践进行合理的调整,在确保学生打下良好专业基础的情况下逐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5 结束语
CDIO教学理念在高校课程中的应用是提高高校课程教学质量,全面提高高校学生的专业素质、科学研究能力、创新探索精神的根本途径与重要保障。计算机软件工程CDIO实践教学实现了计算机软件教学的新局面,能全面、稳定、快速提高学生计算机水平,逐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培养优秀人才和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韩智,张振虹,李兴娟.基于CDIO理念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新[J].计算机教育,2010(11):31-32.
[2]梁瑞仕,曾荔枝,杨亮.基于CDIO理念的本科《软件工程》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计算机:上半月版,2011(08):65-66.
[3]冯志林,周佳男.基于CDIO 模式的计算机和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中旬刊),2010(05):74-75.
作者简介:张艳钗(1976-),女,安徽人,海口经济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Adobe认证设计师、MAYA国际认证讲师,研究方向:影视动画、图形图像处理。
关键词:基础教学;教学改革;计算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3-0085-02
作为高等院校基础必修课之一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已经开设了20年左右,科技的发展与计算机联系日益紧密,基础的办公操作能力已经不能满足人才发展的知识需求,计算思维因此应运而生。如何转变教学思路,调整课程内容,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课程现状
当前的教学模式是一种知识型和技能型教学,关注点是计算机及其通用计算手段的应用,如二进制、微机原理、程序设计语言等。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未来对计算能力的需求则是支持各学科研究创新的新型计算手段,以及应用计算手段进行各学科的研究与创新。[1]
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包括教材编写的滞后性。许多高校的课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围绕“旧知识”进行教学组织,这也是计算机基础教学备受质疑的问题之一。[2]
此外,学生生源状态不一样,计算机普及程度不同,因此大多数同学都有一定的基础操作,只是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原有的操作知识不足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状态容易低迷,作为第一学期的先开课程,这种风气如果继续延续,对后续课程学习造成不良影响。
二、改革思路
1.增强基础教学意识,注重品德学风培养
加大理论课程内容的比重,注重基础知识和常识教育,同时使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帮助其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起到真正的基础作用。
此外,作为首批课程,不应该仅仅注意其教学内容上的基础作用,还应该注意纠正学生错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使学生少走弯路,以保障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同时注意将品德教育融于教学中,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是教育工作的最终目标。
2.兼顾学生教学需求,认可学生自学能力
学生是教学主体,应该“以人为本”地开展教学活动,因此应该考虑学生考级以及今后学习工作需要,和计算机基础水平不均衡的特点,适当安排软件操作内容及学时。
同时认可学生的学习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及软硬件的更新换代速度飞快,故不应以细节全面作为授课思路,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开发升级目的、基本操作、基本功用演示和应用原则上,起到“领进门”的作用,详细操作提供参考书供学生课后自学。
3.具有教学专业特色,发挥课程教学意义
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际操作,应该通过大量的与授课专业相关的实例来说明,以提高学生的共感意识,以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作为必备的研究和开发工具,将计算机应用和计算思维真正融入专业教学,使学生理解本门课程的开设目的,是掌握在本专业方向中能够依靠计算机做什么以及与计算机专业人员协作时所必须具有的计算机基础技能,最大程度的发挥课程的教学意义。
4.强调素质能力培养,围绕计算思维核心
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锻炼其文献查阅、信息整合、研究分析能力,强调学以致用,活学活用,使学生能够可持续发展和自我发展。
将计算思维的理解和应用分析贯穿整个教学始终,强调各种设计实现中相关计算思维的特点、作用以及思考过程,使学生感性理解什么是计算思维的同时,学会应用计算思维分析解决问题。
三、改革形式
1.授课内容
根据教改思路,结合教学大纲,选择陈国良教授主编的《计算思维导论》作为教材同时,选择夏耘等主编的《计算思维基础》作为参考教材,并将这门课程分成8大专题,课时安排及授课顺序如表1所示。
表1 学时安排表
专题 学时
计算思维基础知识 4
计算机硬件基础 4
算法与编程语言 2
计算机软件理论 2
操作系统 2
计算机网络 4
计算机应用软件 4
计算文化与职业道德 2
第一个专题是计算思维基础。其主要知识点,一是让学生了解科学和学科的分类和含义,作为大学的首开课程,清楚自己的学习方向,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二是让学生了解科学思维和计算思维,使学生学会正确的方式方法来思考问题,并列举CAD应用和模拟测试等实例,使学生感受到计算思维成果在自己专业方向上的具体应用;三是让学生了解计算理论以及计算模型和模式,使学生能够以准确的角度和定位来处理解决计算问题,即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计算思维的设计者而非实现者。
第二个专题是关于计算机硬件。其目的是通过对计算机组成原理及相关硬件的熟悉,信息的二进制表示,使学生了解计算机能做什么,以及基本工作过程,以此强调培养数学建模思维方式的重要性。
第三、四、五个专题是关于计算机软件。第三个专题使学生了解需要通过编程语言编写具体算法控制计算机工作,而软件即是其最终表现,以编程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强调需要培养自身的逻辑性、分析性和创新性思维。第四个专题从软件系统组成,常见软件,及软件开发三个方面,讲解软件的作用和开发常识,使学生掌握专业软件开发时所需要具有的计算机知识,以强调系统性、层次性、计划性和协作性思维的必要性。第五个专题针对关键的操作系统软件,从功能设计、管理操作、工作原理角度进行学习,使学生掌握操作的同时,理解其运行实质。对于并发、互斥、共享和加锁等关键性技术,引入现实生活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领会解决问题的类比移植思维。
第六个专题讲解网络基本原理,相关软硬件等常识。使学生了解网络的工作原理和相关设置操作,并强调其中的标准化、分布式思维,并根据系统互联网络模型再次强调协作性和层次性思维,以及通过网络安全问题,使学生意识到除了考虑系统的功能性外还学要考虑系统的责任性。
作为补充知识,第七个专题根据学生教学需求,选择常用软件讲解原理和基础操作,并根据软件界面及其操作的发展变化历史,强调设计上“以人为本”的思维方式。第八个专题则学习相应法律法规,进行思想教育,建立正确的科学研究信念。
2.考核方式
(1)实验考核。将实验分成打字练习和软件操作两部分,又因为学生基础不同,分别设置了选做和必做题目。选做部分为验证实验,根据具体知识点提供操作指导书,供基础较差的学生自学。必做部分则是利用计算机等级考试等模拟系统,让学生在指定时间内完成指定题目并当场给出成绩,将其记录下来作为期末成绩的一部分。
这样即在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兼顾了学生等级考试的需要。因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允许学生重复考核,保存最高分,以成绩挑战为驱动增强学生学习投入度。
(2)论文考核。论文能够锻炼逻辑思维,增强科研能力,同时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对所学内容加深理解,加深印象,与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相符。因此以论文代替了原有的选择题抽查和其他课程的笔试考核方式,共分三个题目。
第一次题目为《为父母组装电脑》,以经济适用角度确定电脑配置,并说明理由。其目的使学生在掌握相关硬件知识得同时,能够形成“有理有据有度”的思维意识,学以致用的思维习惯,以及以实际行动关心爱护家人的思想品德。
第二次题目为《计算思维之我见》,分别从计算思维的含义及理解,所学计算思维应用总结,个人生活中计算思维体现举例等方面进行论述,在对所学内容复结的同时,使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课程主旨。
第三次题目为《计算机法律法规》,将最后一章的内容进行自行总结,让学生了解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必须在合理合法的条件下进行,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其最终目的是建设而不是破坏。
论文表现形式和提交方法随着课程进展也设定了不同要求。第一次的论文在课程前期布置的,因此为纸质手写,分班收交。后两次则是在课程后期布置的,已经学过相应的软件操作课程,因此分别要求做成电子文档和演示文稿,并合理进行格式设置和页面布局,活学活用。提交形式则考虑今后教学过程中的常见需求,分别为邮件附件发送和文档压缩后FTP上传,使学生尽早熟悉相关操作。
四、总结探讨
经过半学期的实践,实际教学基本上能按照预期进行,从学生的论文中也能体现出对该门课程的认同和认可。在今年等级考试监考过程中,发现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也有一定的了解,更能合理分配时间。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学生对论文的意义理解不够,预留时间短,资料查阅不足,未能实现素质教育目的,需要教师在留作业之前,说明写作意义,并对论文的书写完成进行指导说明。其次,学生自学意识不足,习惯应试教育题海战术,不愿意分析不喜欢总结,习惯问答案,知其然不知所以然,还需要教师引导。最后,教师授课专业知识相对匮乏,理论实践结合有一定困难度,需要和专业老师沟通。
参考文献:
[1]战德臣,聂兰顺,徐晓飞.“大学计算机”――所有大学生都应学习的一门计算思维基础教育课程[J].中国大学教学,2011,(4).
以2011年教育部将软件工程学科独立设置为一级学科为标志,软件工程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步入了规范化发展的轨道。但与信息化强国相比,我国软件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尚处于成长阶段,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调整探索。文章分析当前软件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软件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改进措施
0引言
在信息化浪潮的促动下,我国软件工程学科高层次人才队伍培养经历了跨学科培养、海(境)外引进、相近专业转行等方式。2001年12月,教育部首次批准全国35所高校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教高[2001]6号)[1]。以2011年3月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学位[2011]11号)[2]为起点,软件工程专业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脱胎”出来,正式成为一门新的学科,标志着我国软件工程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完成了由学科从属型向学科独立型的跨越。这一跨越无论对于软件工程的学科建设,还是对于其高层专业人才的培养都具有顶层设计意义。正是由于这一顶层设计的作用,2011年8月教育部首次在我国48所高校增设了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的博士点和硕士点[3]。截至2015年,全国拥有软件工程学科“博士一级”授权的高校已达52所,具有“博士二级”授权和硕士授权的高校达到106所。我国软件工程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撑了国家信息产业的发展,基本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需要,缩短了我国此学科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由于软件工程学科高度的交叉性、领域的渗透性以及需求的无限性,我国软件工程学科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无论在基础理论、课程设置,还是在培养方式、评价体系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学科课程体系特色不彰显
我国软件工程学科是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分化而来的,虽然已经独立为一级学科,但由于其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紧密联系,在博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的设置中,仍然有很多内容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下的二级学科“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和“计算机应用技术”极为相似。根据对国内60所具有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39个单位)和一级学科硕士点(21个单位)的高校官网上所公布的研究方向和培养方案进行的统计分析,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二级学科和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相似度高于70%的研究方向占到了25%,相似度低于20%的研究方向仅为8.33%。从两个学科开设课程相似度的比较来看,同一课程类别开设学校比例相似度高于70%的占80%之多[4]。这些统计数字表明,当前我国对软件工程学科和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并没有本质区别。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博士生相比,软件工程教育的核心是能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软件工程学科的博士生要熟悉一个或数个应用领域的相关知识,并强调综合应用各种软件工程方法与技术[5]。他们在软件工程知识广度和深度、工程实践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方面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博士生要更加优秀。但在目前软件工程学科课程体系下,软件工程学科博士并没有显著特色与优势,这将影响本学科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1.2科研考核指标缺乏本学科特点
为了保证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我国各大高校都相继出台了博士生研究生考核指标体系。博士研究生依靠发表“垃圾论文”,以“论文灌水”等方式蒙混毕业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一般来说,规定在国内重要学术期刊或在国际SCI检索期刊上是博士生毕业并取得学位的基本条件之一。这些科研考核指标的制定给软件工程学科的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划定了红线。但这一考核体系仍具有“重期刊、轻会议”“唯SCI检索”等特点。笔者认为,这种机械式照搬的考核体系挤压了软件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的学术空间。软件工程是一门知识更新非常迅速的学科,通常情况下,每3~5年就会有一轮知识热点的更新。对软件工程学科而言,国际会议是最新颖、最优秀的论文展现舞台。学者们通过这个学术交流舞台,与国际同行近距离交流最新、最有价值的学术成果,从而达到掌握该领域学术前沿的目的。如果一味地要求软件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只能通过发表国内一流学术期刊或者国际SCI期刊作为毕业条件,将导致两方面问题。一方面,SCI国际期刊或者国内一流学术期刊发表周期相对较长,从投稿到出版一般需要1~2年的时间,有些国际顶级期刊则需要2~3年或者更长时间的出版周期。我国软件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的学制一般为3~4年,时间窗口有限,致使不少博士研究生放弃从事创新性强但有一定失败风险的科研课题,而愿意选择创新性较低但比较稳妥的科研课题去做,从而确保早日发表期刊论文而尽早获得学位。另一方面,即使软件工程国际一流学术会议可以代表该学科一流的学术水平,但仅发表国际会议论文往往并不能满足软件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毕业的基本条件,导致一些博士研究生不愿将最新最好的成果在一流国际会议上发表,而宁可选择一些水平一般的期刊。这种做法显然不利于我国软件工程学科的博士研究生与国际同行们的交流,实际上造成了我国高档次研究成果的流失,对培养优秀的软件工程人才得不偿失。
1.3对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
软件工程学科本质上是一门工程科学,要求学者们运用数学、工程和管理方法去解决软件工程实践中所遇到的人力所无法解决或者很难解决好的问题。因此,软件工程学科与工程实践问题具有高度的结合性。在软件工程领域,除了少数的博士研究生从事基础理论研究外,大部分研究课题是与具体实际相关的产业化问题。这就需要软件工程学科的博士研究生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将理论概念转化成为原型系统或者用实证实验验证理论、方法的动手能力。在实际过程中,一些单位对软件工程学科的博士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有的博士生在攻读学位期间编写程序的代码行数不超过1000行,有的甚至没有编写过代码;有的博士生导师或博士研究生认为编写程序不是创新性的工作,工程实践是浪费学生或自己的宝贵时间;有的博士生由于在本科及硕士阶段没有打下良好的工程实践基础,导致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其能力不能胜任工程实践。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工程实践能力的不足给博士研究生及其所在课题组的科研工作都会带来负面影响。其结果是,博士研究生所提出的方法、理论无法得到工程实践检验,导致科研成果无法落地;另外,缺少原型系统或者实践验证的研究论文也很难在国际高水平会议或者期刊上发表,造成科研工作成为无果之花。
1.4博士生导师指导时间尚显不足
博士生导师对博士生的悉心指导是提高培养质量的关键。相比发达国家,我国软件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指导的博士生数量普遍较多,甚至出现一位导师一届招收3~4位博士生的现象。有的博士生导师担任单位的行政职务,因此普遍感觉“日常杂事较多”“工作压力较大”,这些因素从客观上使得博士生导师没有充裕的时间去指导每一位博士生,为数不少的博士生在读期间感到与导师间的交流时间较少。有的博士生反映“长期见不着导师的面”,甚至“一个学期没有和导师单独交流”。这种“放养”现象有悖于对博士研究生的精心指导原则,对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十分不利。
2改进措施
2.1构建软件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课程体系
软件工程的学科内涵是:“以计算机科学理论和技术以及工程管理原则和方法为基础,研究软件开发、运行和维护的系统性、规范化的方法和技术,或以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其研究对象为软件系统,学科涵盖科学与工程两个方面。”据此,我们建议培养单位应当反思当前软件工程学科博士生课程的知识体系,明确该学科博士研究生所应该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学科特定的高级知识,构建以数学、计算机科学、系统科学、管理学为基础,以软件需求、软件设计、软件构造、软件测试、软件维护、软件配置管理、软件工程管理、软件工程过程、软件工程方法和工具、软件质量等[6]为架构的软件工程学科博士生课程体系,使之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培养真正能在软件工程学科内进行创新性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2.2鼓励博士研究生向国际一流学术会议投稿
目前,在软件工程学科领域,国际一流学术会议的学术水平已与国际一流学术期刊相当。建议有关主管部门适时修改软件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的论文考核体系,不再将“国内一流学术期刊”或者“国际SCI期刊”作为博士研究生论文考核的唯一硬性指标,而将国际一流学术会议论文的发表也纳入可选的硬性指标之一。博士研究生通过参加国际一流学术会议,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而且更能向本学科的权威专家请教和学习。通过参加学术会议,博士研究生还可以提高自身的外文水平,扩大学术交流圈。笔者在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QueenslandUniversityofTechnology,QUT)信息系统系访学期间,了解到该系的博士研究生每年均有一次参加所在领域国际一流学术会议的机会,费用可通过博士研究生所在系的培养部门和研究生导师所在课题组协商解决。这种做法是值得借鉴的。
2.3将工程实践能力纳入博士生入学和毕业的考核体系
将实践动手能力纳入博士生入学和毕业的考核体系,有利于培养更高科研素养的软件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譬如,QUT信息系统系的每位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除了开展理论研究外,还须将自己的理论研究内容通过工程实践实现出软件原型系统。这种做法的益处是:一方面,可促使博士生研究出真正经得起实践检验的高质量科研成果,杜绝了空洞而无实际价值的所谓成果;另一方面,因为博士研究生在各高校院所中实际上已是科研的生力军,由他们动手实践得出的原型系统,对于课题组高质量地完成科研课题也极为有益。建议将工程实践能力的考查纳入博士生入学考试的评价体系中,对于工程实践能力欠缺的考生,要提前排除;同时建议博士生导师高度重视对博士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不能将形成的理论进行原型系统实现或者进行实证实验的博士研究生,在毕业环节上要严格把关。应当鼓励博士研究生在发表科研论文的同时,申请软件著作权或发明专利,从而形成理论研究紧密联系实际应用的良好培养机制。
2.4建立博士生培养的导师组制度
实行导师组制度不仅可以有效弥补博士生导师由于精力不足无法有效指导博士生的问题,而且还有利于形成知识结构合理、思维方式相互补充的导师指导团队,这对培养博士生的团队精神和发散性思维都十分有利。笔者在QUT访学时,校方给我安排了由三位导师组成的导师组。两位副导师很好地配合了第一导师的工作,整个导师组对我进行了非常有效的指导。其中,第一导师负责访学期间学术研究方向的制定及总体研究方法的确定,主抓研究的方向;两位副导师各负责一部分研究细节的指导,主抓研究的具体工作。通过导师组的指导,使我在访学期间不但在学术上有较大的进步,而且还对国外博士研究生的指导方法有了一定的切身感受。事实上,导师组指导制在英式或美式的博士研究生培养中是很常规的做法。在博士研究生培养中,建立导师组制度对于多方面利益群体均有益处。第一,对博士研究生而言,可以接受由两(或多)位导师构成的导师组的指导。由导师组构成的更加丰富的知识平台,可以给予博士生更加全面的指导;第二,对博士生导师而言,导师组制度有可能使主导师从指导工作的细节问题中升华出来,而将有限的精力更加聚焦于宏观上的指导和学术方向上的把握;第三,对副导师而言,通过指导博士研究生的研究工作,也可以促进自身学术素养的提高,在丰富学术成果的同时汲取主导师的经验,为未来的学术道路打好基础。与主导师不同的是,副导师一般聚焦于从学术的细节上对博士生给予指导。副导师不一定要求具有高级职称,只要能力具备即可,与博士生的关系更加接近于合作者之间的关系,而与主导师的关系可以定位为助理的关系。
3结语
软件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面所引发的问题,既有应当提请教育主管部门加以研究的共性问题,如我国博士阶段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服务面向等宏观方面的问题,更多的则是各培养单位在实践中所需认真解决的具体问题。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创新成果已经深度融合于软件工程的学术研究与产业实践中,这就预示着我国软件工程学科的博士研究生培养将更加国际化、工程化。教育主管部门和从事软件工程学科教育的实际工作者必须牢记历史责任,认真研究“互联网+”时代下软件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提出积极的应对措施,使我国软件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迈上新的台阶。
作者:冯在文 何敏 何克清 单位: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 国防信息学院信息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国家计委关于批准有关高等学校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通知(2001年)[EB/OL].[2016-03-05].
[2]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EB/OL].[2016-02-28].
[3]李泽平.软件工程增设为一级学科后的机遇与挑战[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32(2):75-79.
在科学技术发展中,计算机技术发展尤为突出。早期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实践课程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没有实质性开展。教学方式基本上采用以教师为主的讲授式,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计算机课程,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尤为重要,学生只有在实践操作中,才能掌握知识应用范围和技能需求。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普及,尤其是网络应用的普及,计算机应用能力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是看重的一项指标,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升也至关重要。但现状是大部分毕业生缺乏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不能很好地将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应用到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
目前,我校本科生开设计算机课程按专业不同设置不同,计算机基础(C语言)、计算机基础(VB语言)和计算机基础(VFP数据库)。课程分一学年完成,第一学期教材为张福炎的《大学计算机信息数据教程》和《计算机操作office》,主要涉及信息技术、计算机组成、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数字媒体、数据库和OFFICE操作部分。第二学期为程序设计部分。学生要掌握基本的办公自动化软件和编程基本思想。学生通过考试取得等级考试证书,最重要的是学生要掌握这些知识,应用于毕业论文排版、专业课程学习和今后工作岗位的计算机能力需求。因此,提升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不容忽视。
在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过程中,采取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把学到说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培养。促进学生就业,在实践过程中充分体现学以致用,比如通过论文排版的练习,体现word的相关功能。通过一系列的阶段性项目,让学生应用能力得到提升,提高就业能力。
在培养实施安排上,一是注重计算机常规操作能力培养;二是加强学生的硬件知识和硬件应用能力的培养;三是培养学生文字排版、表格和图形制作、文稿制作的能力;四是加强Internet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的教学;五是加强使用计算机的安全意识;六是加强计算机编程能力培养,服务于专业课程学习。为了提高实践培养质量,必须加强实践培养环节。以项目驱动为导向,实现个性化培养。
因此制定培养思路如下:
1、设计任务。教师在每堂课讲授之前,挑选一个与专业相关的教学培养应用能力的任务,比如word学习,可以让每一个学生完成毕业生论文排版任务。
2、分解任务,形成项目。根据教学任务实践教学安排,要将设计好的任务分成独立的阶段性项目。这样可以逐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毕业论文排版可以分解为:论文形成、字体段落、格式刷使用、图文混排、分页分节、页面布局等等。
3、严格考核,规范操作。在实践操作部分,要求每一个学生按时完成,鼓励学生创新方法,提高学生参与性。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采取进行模底调查方法,为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提供依据。列举出计算机基础知识,如办公软件WORD的文字排版使用、 EXCEL电子表格的制作、POWERPOINT的演示文稿制作、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使用等,了解学生熟悉的部分,主要了解学生使用计算机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还有哪些方面有待提高。根据学生调查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
对入学新生,先根据自愿原则参加摸底考试,然后再根据结果对学生分层次培养。把基础好的学生集中在一起直接进行更高层次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把基础差的学生集中在一起进行基础的计算机能力提升,比如熟练的键盘输入,简单的word排版、excel表格制作、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及上网搜索能力培养。这种分层次的培养方法使教师在传授知识时更有针对性,学生的学习也更有主动性和目的性,从而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
总之,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以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方式,让学生提前感受计算机应用的方方面面,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营造师生共同交流,帮助学生提升实践操作能力,从而提升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经过20多年的不断发展、完善,目前已经广泛的应用到各个行业。会计电算化替代传统的手工记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推动了会计的现代化发展。论文参考,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是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在全球经济贸易一体化的今天,会计电算化地位日趋重要,但它在给我们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存在巨大的风险,建立约束机制,完善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
一、 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岗位、职责范围,建立相应制度,实行内部牵制
会计电算化后的工作岗位可以分为基本工作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电算化会计岗位包括直接管理、操作、维护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的工作岗位,一般可以划分为:电算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电算维护、电算审查、数据分析等岗位。
会计电算化给会计工作增添了新的摘要保持相对稳定。各个工作岗位应建立自己的职责范围,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
与传统的会计工作一样,内部会计控制的关键是不相容职务的相互分离,各单位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建立内部牵制制度。论文参考,管理制度。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不相容职务主要包括系统开发、发展与系统操作;数据维护管理与电算审核;数据录入与审核记账;系统操作与系统档案管理等,应建立一套符合职责划分原则的内部控制制度。其次,单位应对计算机的使用建立一套具体使用制度,尽量做到专机专用;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增加软件的限制功能。论文参考,管理制度。
二、 加强计算机硬件、软件管理
计算机的设备安全和正常运行是会计电算化的前提条件。论文参考,管理制度。对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管理包括:(一)、对计算机所处的环境、温度进行控制;保持设备整洁、定期进行保养、维护等以防止意外事故发生;(二)、建立完善的安全制度,防止设备被盗,防止无关人员进入计算机进行操作等。(三)、对计算机上机管理应有明确的制度规定:包括轮流值班制度、上机记录制度、上机时间安排等。
互联网实现了会计资源的信息共享,但同时也处于极大的风险之中。为了提高网络会计信息的安全应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论文参考,管理制度。对计算机软件的管理包括:(一)、加强会计数据和会计软件的安全保密,防止非法删除和修改,定期进行备份。(二)、提高网络的安全防范能力,可采用防火墙技术、网络防毒、信息加密、存储认证、授权进入等措施。此外,会计软件还应有完备的操作日志文件。
三、 建立健全电算化档案的管理制度
会计电算化档案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及其他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和计算机打印出来的书面等形式的会计数据;会计数据是指记账凭证、会计帐薄、会计报表等数据。
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是重要的会计基础工作,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由专人负责。论文参考,管理制度。(一)、计算机会计系统有关的资料应及时存档,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应包括合格的档案管理人员、完善的资料使用和归还手续,还应有对所有档案进行定期备份的措施,制定应急措施和恢复手段,会计软件一旦受到破坏能够恢复。(二)、采用光盘等介质存储会计帐薄、报表,其保存期限同打印输出的书面形式的会计帐薄、报表。记账凭证、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日记账仍需要打印输出。对磁性介质存放的数据要保持双备份。(三)、手工录入并由计算机打印出的记账凭证上应有录入人员、稽核人员、会计主管人员的签名或盖章,收付款记账凭证还应由出纳人员签名或盖章。
四、 加强学习,提高业务素质
目前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素质较低,计算机知识掌握不够,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维护根本不懂,对使用系统的会计人员应加强培训,减少系统运行后出错的可能性。对有关人员的培训不仅仅是对系统的使用的培训,还包括系统运行后的内部控制制度,凭证流转程序等的培训。掌握会计软件的各种功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也是实现电算化安全运行和保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