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外国语言学论文范文

外国语言学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外国语言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外国语言学论文

第1篇

论文摘要摘要: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经历了博雅教育、近性人文主义和现代科学人文主义等阶段,以人为本的核心渗透了现代教育思想,语言教学也不例外。二十世纪是人文语言教学法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学思想从教师为中心转向了以学生为中心,涌现出大批的人文主义教学法,具体教学方式有所不同,但教育的核心都指向学生的自我实现。

一、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内涵和发展

在古希腊,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身心平衡发展而健全的人。古罗马继续并发扬了古希腊的文明,在教育上着重于利用文化来陶冶一个健康的人的理念。文艺复兴时期提倡的“喜好原则”、“亲身经历”、“适应个性”和“社会竞争”等教学理念和方法对后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彼得拉克、维多里诺及荷兰的伊拉斯谟等教育家都提出了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倡自由教育,倡导博雅教育,尊重学生个性,关心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充分体现了教育的人文关怀。

近代人文教育思想伴随着自然科学的重大发展而发展,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理性的人。20世纪下半叶盛行于美国的“人本化教育”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主张教育应培养整体的、自我实现的和创造型的人。人本化教育家主张“课程人本化”,“强调学校应该创造自由的心理气氛”,提出“学校为学生而设,教师为学生而教”的学生中心理论。

在“人本化教育”逐渐走向极端并受到社会舆论质疑的时候,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出了“科学人道主义”的概念摘要:“科学人道主义”是人道主义的,因为它的目的是关心人及其福利;它又是科学的,因为它的人道主义内容要通过科学对人和世界的知识领域继续不断地做出新贡献而加以规定和实现[1]。

在历史的各个阶段人文主义思想带有显著的时代特征,但“以人为本”的核心没有变。目前,中国提倡素质教育,正是人本主义的体现。

二、人文主义语言教学法

1、人文主义和语言教学结合的基础——认知和情感的需求

语言教学和人文主义思想的结合不是偶然的。正如亨特所言,“人文主义跟英语教学的关系由来已久”[2]。16世纪闻名的英国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阿卡姆就在语言教学中溶入了人文思想。他认为,教育中的人文主义就是用文学去铸成人的心智[3]。在阿卡姆看来,拉丁文学中的一些经典著作凝聚了人类思想精华,而且语言风格美丽典雅,是铸造儿童心灵的最好的材料。

当代科学探究更为二者的结合提供了科学依据。认知是情感发生的前提,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心理学界较为一致的肯定。实证探究表明,诸如记忆、思维等人类认知加工过程都受到各种情感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约翰·舒曼,情感和认知是可区分但不可分割的[2]。神经生物学家安东尼·戴马西也断言摘要:“我们的情感生活是理智机器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2]所以,语言学习作为一种认知活动,极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语言教师要把学生当作有智力和情感需求的完整的人来对待,既要扩展学生语言知识,也要加强情商的培养。

人文主义心理学强调人际关系和个人情感因素对语言能力和语言习得的影响,认为在语言学习中,最重要的是学习环境和气氛,学习者只有在放松和协调的状态下才能最有效地学习和把握语言知识。这从心理学的角度进一步验证了语言活动中认知和情感紧密结合的必要性。

正是基于对认知结构的科学和心理的探究,现代语言学家积极推动人文思想和语言教学的结合,产生了不少人文主义教学流派。

2、人文主义语言教学流派

人文主义教学思想认为,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生全身心的参和来提高外语教学水平。罗杰斯在1969年就于《学习的自由》一书中概括出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要素摘要:人类具有天然的学习潜能,但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只发生在所学内容具有个人相关性和学习者主动参和之势[4]。

较明确的人文主义外语教学法出现在二十世纪60-70年代。60年代,结构主义语言学家接受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刺激——反应论,开创了听说法。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人们熟悉到外语教学中学生本身因素起着很大功能,强调外语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最典型的教学流派是美国心理学家卡特罗的“沉默法”,美国的教育家库兰的“集体语言学习法”,保加利亚人罗扎诺夫的“暗示法”等。虽然他们所提倡的教学形式和课堂活动全然不同,但共同点是将学生看成既有聪明又有情感的完整个体,重视学生自我意识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功能,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常被统称为“人文主义流派”。从80年代起,教育从传授知识转向培养学生能力,90年代则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在这一背景下,人文主义心理学、人文主义外语教学法便又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根据教授观点的差异,人文主义教学流派又可以分为浪漫人文主义和实用人文主义。

浪漫人文主义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鼓励学生发展自我。课堂教学应主要关注学生情感,经历和观点。学生要学的东西就在他们自身,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即是所有的教学活动的目标,无论是语法练习,考试和翻译,都是基于学生的经验。但当教学过于关注学生个人经验,学生接触到的语域和语体相当有限,所以这一教学观点有一定的局限性。

斯戴威克是实用人文主义的代表。他认为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态度,调整自己教学方法。教师应让学生发展和展示创新和合作能力,学会表现的自我和批判的自我的协调。在斯戴威克最近的著作中强调了教师对学生需要的关注。另一方面,斯戴威克还认为,过分强调人文方法会带来负面影响。在关注学生自我发展的目标的前提下,教师决不能放弃自己的职责,即对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技巧的把握。除了情感因素外,学生最重要的还应发展语言能力、记忆、动机和认知能力。

现代外语教学实践中,人文思想已经渗透在教学过程中。除以上所述的人文流派外,许多教学流派也反映了人文思想,如认知教学法,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法具体操作各不相同,但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从一定程度上暗合了斯戴威克的实用人文主义思想,是人文教育思想更理性化的表现。

三、人文主义语言教育对国内外语教学的启示

多年以来我过大学英语一直以大班为主,课堂教学多数以教师为中心。教学以考试为目标,尤其是全国性的

四、六级考试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风向标。这造成了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标准过于理性化,教学过程重知识传授,轻学生需求,尤其是个体发展的需求。这和人文思想和素质教育的目标相距甚远。外语教学中提倡人文教学势在必行。

加强课堂教学的人文性有助于打破英语教学的瓶颈,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道路。加强人文性,要注重摘要:

(1)正确理解人文教学法的含义。人性化不等于自由化。以学生为中心不等于放任自流。教师的指导功能必不可少,课程目标不能取消。人性化和语言教学不是格格不入的。语言技能的培养是在个体主观意志的调动下积极地语言习得。

(2)明确外语教育的目的。教师应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鼓励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在语言教学中融入人文观,指导学生意识到个体发展的需求,既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又能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3)恰当组织课堂教学。教师要勇于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变被动为主动。课堂形式要多样化,促使学生动手又动脑,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商和情商。要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得到表现自己、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机会。帮助学生形成探索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

参考文献摘要:

[1EdgarFaureetalLearningtoBe[CParis摘要:Unes

co,1972.26。

[2范琳,试论人文主义外语教学法.[J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1)摘要:58-62。

第2篇

一、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内涵和发展

在古希腊,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身心平衡发展而健全的人。古罗马继续并发扬了古希腊的文明,在教育上着重于利用文化来陶冶一个健康的人的理念。文艺复兴时期提倡的“喜好原则”、“亲身经历”、“适应个性”和“社会竞争”等教学理念和方法对后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彼得拉克、维多里诺及荷兰的伊拉斯谟等教育家都提出了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倡自由教育,倡导博雅教育,尊重学生个性,关心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充分体现了教育的人文关怀。

近代人文教育思想伴随着自然科学的重大发展而发展,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理性的人。20世纪下半叶盛行于美国的“人本化教育”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主张教育应培养整体的、自我实现的和创造型的人。人本化教育家主张“课程人本化”,“强调学校应该创造自由的心理气氛”,提出“学校为学生而设,教师为学生而教”的学生中心理论。

在“人本化教育”逐渐走向极端并受到社会舆论质疑的时候,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出了“科学人道主义”的概念摘要:“科学人道主义”是人道主义的,因为它的目的是关心人及其福利;它又是科学的,因为它的人道主义内容要通过科学对人和世界的知识领域继续不断地做出新贡献而加以规定和实现[1]。

在历史的各个阶段人文主义思想带有显著的时代特征,但“以人为本”的核心没有变。目前,中国提倡素质教育,正是人本主义的体现。

二、人文主义语言教学法

1、人文主义和语言教学结合的基础——认知和情感的需求

语言教学和人文主义思想的结合不是偶然的。正如亨特所言,“人文主义跟英语教学的关系由来已久”[2]。16世纪闻名的英国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阿卡姆就在语言教学中溶入了人文思想。他认为,教育中的人文主义就是用文学去铸成人的心智[3]。在阿卡姆看来,拉丁文学中的一些经典著作凝聚了人类思想精华,而且语言风格美丽典雅,是铸造儿童心灵的最好的材料。

当代科学探究更为二者的结合提供了科学依据。认知是情感发生的前提,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心理学界较为一致的肯定。实证探究表明,诸如记忆、思维等人类认知加工过程都受到各种情感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约翰·舒曼,情感和认知是可区分但不可分割的[2]。神经生物学家安东尼·戴马西也断言摘要:“我们的情感生活是理智机器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2]所以,语言学习作为一种认知活动,极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语言教师要把学生当作有智力和情感需求的完整的人来对待,既要扩展学生语言知识,也要加强情商的培养。

人文主义心理学强调人际关系和个人情感因素对语言能力和语言习得的影响,认为在语言学习中,最重要的是学习环境和气氛,学习者只有在放松和协调的状态下才能最有效地学习和把握语言知识。这从心理学的角度进一步验证了语言活动中认知和情感紧密结合的必要性。

正是基于对认知结构的科学和心理的探究,现代语言学家积极推动人文思想和语言教学的结合,产生了不少人文主义教学流派。

2、人文主义语言教学流派

人文主义教学思想认为,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生全身心的参和来提高外语教学水平。罗杰斯在1969年就于《学习的自由》一书中概括出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要素摘要:人类具有天然的学习潜能,但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只发生在所学内容具有个人相关性和学习者主动参和之势[4]。

较明确的人文主义外语教学法出现在二十世纪60-70年代。60年代,结构主义语言学家接受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刺激——反应论,开创了听说法。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人们熟悉到外语教学中学生本身因素起着很大功能,强调外语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最典型的教学流派是美国心理学家卡特罗的“沉默法”,美国的教育家库兰的“集体语言学习法”,保加利亚人罗扎诺夫的“暗示法”等。虽然他们所提倡的教学形式和课堂活动全然不同,但共同点是将学生看成既有聪明又有情感的完整个体,重视学生自我意识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功能,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常被统称为“人文主义流派”。从80年代起,教育从传授知识转向培养学生能力,90年代则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在这一背景下,人文主义心理学、人文主义外语教学法便又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根据教授观点的差异,人文主义教学流派又可以分为浪漫人文主义和实用人文主义。

浪漫人文主义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鼓励学生发展自我。课堂教学应主要关注学生情感,经历和观点。学生要学的东西就在他们自身,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即是所有的教学活动的目标,无论是语法练习,考试和翻译,都是基于学生的经验。但当教学过于关注学生个人经验,学生接触到的语域和语体相当有限,所以这一教学观点有一定的局限性。

斯戴威克是实用人文主义的代表。他认为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态度,调整自己教学方法。教师应让学生发展和展示创新和合作能力,学会表现的自我和批判的自我的协调。在斯戴威克最近的著作中强调了教师对学生需要的关注。另一方面,斯戴威克还认为,过分强调人文方法会带来负面影响。在关注学生自我发展的目标的前提下,教师决不能放弃自己的职责,即对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技巧的把握。除了情感因素外,学生最重要的还应发展语言能力、记忆、动机和认知能力。

现代外语教学实践中,人文思想已经渗透在教学过程中。除以上所述的人文流派外,许多教学流派也反映了人文思想,如认知教学法,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法具体操作各不相同,但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从一定程度上暗合了斯戴威克的实用人文主义思想,是人文教育思想更理性化的表现。

三、人文主义语言教育对国内外语教学的启示

多年以来我过大学英语一直以大班为主,课堂教学多数以教师为中心。教学以考试为目标,尤其是全国性的

四、六级考试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风向标。这造成了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标准过于理性化,教学过程重知识传授,轻学生需求,尤其是个体发展的需求。这和人文思想和素质教育的目标相距甚远。外语教学中提倡人文教学势在必行。

加强课堂教学的人文性有助于打破英语教学的瓶颈,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道路。加强人文性,要注重摘要:

(1)正确理解人文教学法的含义。人性化不等于自由化。以学生为中心不等于放任自流。教师的指导功能必不可少,课程目标不能取消。人性化和语言教学不是格格不入的。语言技能的培养是在个体主观意志的调动下积极地语言习得。

(2)明确外语教育的目的。教师应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鼓励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在语言教学中融入人文观,指导学生意识到个体发展的需求,既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又能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3)恰当组织课堂教学。教师要勇于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变被动为主动。课堂形式要多样化,促使学生动手又动脑,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商和情商。要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得到表现自己、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机会。帮助学生形成探索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

参考文献摘要:

[1EdgarFaureetalLearningtoBe[CParis摘要:Unes

co,1972.26。

[2范琳,试论人文主义外语教学法.[J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1)摘要:58-62。

第3篇

为落实纲要精神,进一步推进中国外语教育技术研究的发展,深化高等学校外语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学生学习技能,帮助学生实现专业学习,拓展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我们拟联合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以及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和《外语电化教学》编辑部等机构,联合举办第10届全国教育技术与大学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

本次会议主要包括四大议题:

一、大学外语课程及教学改革

1.大学外语课程设置研究

2.大学外语教学模式研究

3.大学外语教材研发与网络平台资源建设

4.大学外语教学与测试

二、外语资源建设与教师发展研究

1.“三多”语境下外语学习资源建设

2.“三多”语境下外语教师发展研究

3.“三多”语境下学术信息技术素养和多元识读能力研究

4.外语教育技术研发与应用

三、电子语境下的语言学研究

1.网络语言学研究

2.语料库语言学研究

四、外语教育技术学的学科建设

1.外语教育技术学科理论探索——理论基础、方法论、研究内容等

2.外语教育技术学的学科实践——学科定位、课程定位、人才培养等

会议将特别邀请中国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及外语教育技术领域主要专家莅临大会做主题报告。

会议特别征求相关主题研究的参会宣读论文,优秀文论将设立特别奖项并择优推荐发表。

论文提交日期截止到2013年11月11日。论文提交邮箱:

会务信息:

1.时间:2013年11月16~20(周三-周日)

2.地点:电子科技大学,成都

3,会务费:1000元/人(包含餐饮、资料、专家费用以及部分考察费用)

4.承办单位: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成都)

5.主办单位: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

上海外国语大学《外语电化教学》编辑部

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

(详情请发邮件至或参阅http:///news.php“学术会议”栏目会议具体通知)

第10届全国教育技术与大学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

第4篇

一、字母词发展理论与发展

国内对于“字母词”是否是汉语词具有较大的分歧。主要有两种主流的话语。首先,字母词作为与国际语言发展相接轨的语言现象,具有一定合理合法性。在汉语语言环境中自发衍生的语言产物,应该加以引导和保护。如,曹学林认为,字母词是一个语与义相互结合的语言外来词,字母词的读音隶属于汉语语言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字母词的语义又通常被主体人所理解。因此,我们应该将其归为汉语语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此基础之上,美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诺(Jerome Bruner)对该学说进行了深化,于20世纪50年代首次介绍了字母词教学理论(scaffolding)。“字母词教学”是从建筑行业借用的一个术语,本意是指建筑工人使用的脚手架。而用于教育学中,“脚手架”是指一种辅助物,学习者凭借这种辅助物可能完成其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

二、字母词在外语教育教学中的现状审视

外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的教学,还是技能的培养。在英语教学中,听与说处于先导地位。听是理解,说是表达,而理解又是表达的前提,只有掌握了良好的外语技能,才能逐步完善其他各种语言技能。但目前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中,外语课所占的课时比例通常是最少的,并且英语外语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机械单调。很多教师忽视了外语教学的技能性特点,仍采用传统的“三部曲”式教学方法:教师播放录音材料,学生听录音做练习,最后教师给出正确答案。这种传统的形式主义的教学手段容易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缺少师生间的有效互动,更没有同学间的交流沟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不佳。另外,大学英语等级考试(CET)、雅思(IELTS)、托福(TOEFL)等考试中多外语的考核使得大学英语外语课演变成了测试课。无可厚非,测试是检验学生能否理解外语材料的有效方法。但是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对信息的感知速度不尽相同,测试往往会造成许多学生的疲惫与紧张,挫伤其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并且,课堂上频繁的外语测试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外语教学的真正目的,以考试选答案取代了指导学生如何听,忽视了对学生外语技能的培养,陷入了英语外语教学的误区。

三、字母词的语言辅助与语言检验

第5篇

(沈阳大学经济学院,辽宁 沈阳 110041)

摘 要:按照西方经济学对公共财政学专业及课程的研究,财政学作为经济学的二级学科,需要站在经济学的视角、运用经济理论和经济方法开展研究分析工作。财政学专业建设应以对政府行为及活动的研究为中心,兼顾对学生理论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公共财政;财政学专业;国外理论与文献

中图分类号:F81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5-0178-02

收稿日期:2015-01-10

基金项目:2014年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地方高校课堂教学向社会延伸的方案设计与实施”(编号:686)阶段性成果;2014年度沈阳市“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沈阳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编号:2014-282)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忠华(1965-),男,吉林九台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高校教学理论研究。

一、公共财政理论研究

经济学的主要范畴有两个:资源的运用和收入分配。亚当.斯密(Adam Smith)被人们称作“经济学之父”,他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创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使政治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人们称他为经济学的创始人。《国富论》在政治经济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对欧美各国的经济也有深远影响。他在《国富论》中有许多关于财政问题的讨论,如小政府的观点,轻税的观点,税收公平的观点,等等。直到今天仍被许多人奉为经典,也对后来的财政学教学和课程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892年,另一位财政学重要人物巴斯塔布尔(Bastable.C.F.)出版了《公共财政学》,全面的阐述了他的财政理论和财政思想,被视为现代财政学学科的雏形,内容非常全面,现代的政府支出理论、税收理论、公债理论、国家预算理论等都可以在书中找到痕迹。另一位财政领域的巨星,现代宏观经济学创造人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在1936年出版的一本书,名字叫做《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这本书是经济学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凯恩斯说,那只“看不见的手”解决不了经济危机问题,经济萧条,股市低迷,失业严重,解决的办法要通过“看得见的手”,就是国家干预经济。但到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许多经济学家开始猛烈砰击凯恩斯。当国家大量投资时,经济没有刺激起来,物价反而上涨迅猛。西方国家的经济出现了经济停滞、通货膨胀的怪象,人称“滞胀”。在经历半个多世纪的争论后,1959年马斯格雷夫(Musgrave.R.A)出版了《公共财政学理论:公共经济研究》一书,“公共财政学”与经济学融合发展为公共经济学。许多杰出的经济学家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大大促进了财政学科的独立与成熟,如李嘉图(Ricardo,1817)的公债效应分析;古诺(Cournot,1838)的不完全竞争市场下的税收归宿分析;埃奇沃斯(Edgeworth,1925)的关于税收对生产企业的效应分析;拉姆齐(Ramsey,1927)的最优商品课税理论;莫里斯(Mirrlees,1971)的最优所得课税理论等等。道尔顿在《公共财政学原理》一书中提供了更有别于其他人的观占,认为财政学是界于经济学与政治学之间的一门学科。1960年布坎南(Buchanan.J.M)出版了《公共财政学:教科书导论》一书,随之而来的是公共选择理论的兴起,标志着以经济学为基础的财政学与政治学建立了更密切的联系。

二、财政学本质研究

财政学从来都是同治理国家的问题联系在一起的,从宏观层面上说,财政学是与政府主管下的经济建设、文教卫生、科技进步、社会保障、财政补贴、税收、公债、国家预算、宏观调控等联系在一起的。从微观的层面上来说财政收支与个人、企业的活动规模、活动方式紧密相联,以种种形式影响着个人和企业的决策。按照帕累托的观点,经济学意义上的效率是指资源配置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在不使一些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没有可能会使另一些人的处境变好。政府的目标是以各种手段重新配置资源,使资源效率增大。从这样的角度考察财政学,主要在于发现财政活动的规律性;按照“新公共管理”理论所谓“政府应向私人学习”的解释,政府部门也是一个产业部门,只不过其具有特殊性。

三、财政学专业及课程研究

从世界范围来看,近半个世纪以来高校的课程建设和经济社会、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是联系在一起的,面对新的财政学科,新的课程建设理念和方法不断被创造出来。一般认为,半个多世纪以来西方发达国家高校课程出现过三次改革浪潮,上个世纪50、60年代为第一次改革,70、80年代为第二次改革,90年代以后为第三次改革。总体来说改革具有三大特征。第一次改革称为“作为学科知识的科学”时期,目标是培养科学家,课程设置的导向是为新的科学发现奠定基础,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学科知识的现代化、结构化。第二次改革称为“作为相关知识的科学”时期,目的是将科学作为改善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工具,课程改革的焦点是理解理论知识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第三次改革称为“作为不完善知识的科学”时期,目的是缩小计划课程与实际实施课程之间的差距,其焦点是个人、社会和文化对科学知识形成产生的影响。”

古希腊文献记载:有人问斯巴达国王男孩子应该学习什么时,国王说:“他们应当学习他们成丁之后所要做的事情!”说明西方国家应用型教育的理念渊远流长。日本京都大学校长Kazuo OIKE在谈及课程建设目标时表示希望“能为整个社会做出贡献”。卡内基梅隆大学也认为,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需求在急速增加。让优质的资源拥有者采取措施来满足这种日益增长的需求。为此,卡内基梅隆自2002年就启动了“开放学习项目”(OLI,Open Learning Initiative),通过建设一个共享的平台改造传统的课程。

四、总结

财政学作为经济学的二级学科,需要站在经济学的视角、运用经济理论和经济方法开展研究分析工作。由于财政学科经历的这种漫长的演变,使财政学科研究工作进入了一全新的时期。按传统经济理论,财政学产生原因的是政府为筹集到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收入。财政学是研究政府(公共)如何取和如何予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关注资源的配置、充分就业、保护环境和稳定发展等经济和社会问题。

财政学从来都是同治理国家的问题联系在一起的,从宏观的层面上说财政学是与政府主管下的经济建设、文教卫生、科技进步、社会保障、财政补贴、税收、公债、国家预算、宏观调控等联系在一起的。从微观的层面上来说财政收支与个人、企业的活动规模、活动方式紧密相联,以种种形式影响着个人和企业的决策。

财政学课程建设问题的研究是资源运用的范畴。从学生角度来看,就是如何用好学校和社会资源,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和能力。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就是如何利用好大学这个平台发挥自已能动性和创造性,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向松祚.张五常经济学[M].北京:朝华出版社,2005.

第6篇

中国“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研究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于10月8日至10日在上海召开。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和上海财经大学外语系联合主办。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陈立民在开幕式上致辞。中国社科院外文所所长陈众议为中国“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研究会”顾问吴元迈、朱立元、张中载、郭宏安颁发了聘书。

陈众议在致辞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文论病了。”他还举例说明西方当代文论的诸多“病症”,分析了产生该情况的文化历史原因。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朱立元则主张向老一辈外国文论研究专家学习,打通中外文学院系设置的隔阂。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员吴元迈作了题为“国外文论的多学派”的发言,阐述了文论自产生以来在中国、前苏联及欧洲其他各国的整体发展情况,并以比较的方法指出经典文论与西方文论间的异同,提请研究者注意国外不同流派文论背后的思想意识形态成因。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跨文化研究院院长王柯平认为,阿多诺在《美学理论》中提出了未来美学的新生条件与发展途径,具有前瞻性和后现代的洞见。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员吴岳添在题为“文学性哲学――文学与哲学的融合”的发言中认为,马舍雷关于文学与哲学关系的思考观点新颖、振聋发聩,充分显示出马舍雷对从古至今的哲学著作和文学著作的深刻理解。《外国文学》副主编马海良认为,随着中国学术日益贴近全球化带来的各种问题,伊格尔顿的理论因其独特品质必将对中国学界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教授汪洪章有感于目前理论膨胀所引发的严重异化现象,认为应对中西文学批评理论的渊源和理据从根本上进一步加以比较考察,坚持本民族的文化、审美价值诉求和评判标准。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员周启超认为,文学理论学科建设有待深化,应重点检阅那些已经在文学观念的演变与文学疆域的拓展进程中,在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的话语实践中,已发生深刻影响的当代外国文论大家的“文学文本观”和“文学作品观”。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高建平在“文论的现代功能及其反思”的发言中认为,文学创作具有对市场经济的种种弊端进行批判的功能,文学理论的言说同样应该具有这样的功能。他主张既要走进理论,也要学会走出理论。西安外国语大学教授聂军就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的美学思想所涉及的西方文学艺术史及理论批评史有关内容,特别是所谓“浪漫的反讽”,阐述了施氏文艺思想所可能具有的现代乃至后现代性。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员史忠义尝试用两点论或者多角度的视野来看待西方文明史上的所谓“五大奇迹”,分析它们对后世现代性思维和行为的影响,并把它们与中国古代的思想资源进行了比较。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陆扬分析了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有关“文化工业”的理论在学界所引起的不同反响,并以《唐山大地震》为例,认为目前判定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已是明日黄花,为时尚早。

在讨论中,同济大学德语系教授吴建广谈到,鉴于中国主流文化有严重的西方色彩,建议用中国的人道理念取代西方的人本主义;他还认为在德意志精神传统中,对“人本主义”的批判源远流长: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和聚斯金德的《香水》都是显例。这引来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员董小英的质疑,后者认为当代中国的要务就是真正树立起类似于西方历史上的科学精神,中国人的科学意识还需加强,才能辨明是非,以寻求真理,获得创新成果。在“读本与选本圆桌座谈”中,与会者从不同角度论证了编选“当代国外文论大家读本”的重要性与可行性;就“读本”与“选本”的定位、结构、体例、编选与翻译团队的学术眼光与基本素质等细节提出了建议。(汪洪章 周启超)

第7篇

关键词:翻译策略;英语阅读;大学英语

1导言

目前,考研英语通过最低分数线的比率仅为1/5~1/4,四级的通过率由从前的30%~40%下降至20%~30%,这些都充分暴露了同学们英语基础薄弱这一根本问题。通过做题来打英语基础不是一个明智之举,考试就像一把尺子,是为测量水平,而不是为了提高水平而设计的。本次研究主要探索的目的是如何提高英语水平,主要针对大学英语阅读,本次研究主要从英语语义(翻译)角度,进行透彻钻研。

翻译对英语阅读的是十分重要的,对课文的理解很多同学目前处于只言片语的水平上。但在平时读精读课文的时候,,必须用准确、完整和通顺的汉语去理解英语,指的就是翻译。我们国内的英语教学由于过分的强调用英语思维,而忽视了翻译的教学。但结果却不理想,试问有几个人形成了英语思维?中国人学英语的几十年的实践经验证明,翻译是同学们提高英语水平的捷径。

翻译是影响英语阅读效果的一项重要因素,为了更好的发挥翻译策略的效能,根据大学英语阅读的实际情况,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几种适合学生学习特点,有利于提高英语水平的翻译策略,以使在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上得到提升。

2 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抽样方法:随机抽样,问卷调查。

随机选取2011级和2012级学生共计300名同学。一共发出问卷100份,收回85份,有效问卷50份。

研究时间:2014年9月。

研究地点:西华大学

2.2研究材料

(1)近两年大学四六级学生考试成绩单,期末考试成绩单;

(2)学生课堂表现成绩单,学生问卷调查表及其他英语教学研究资料,报告,杂志,期刊,调研报告等。

2.3研究过程

通过问卷、资料收集,参阅所写论题的相关文献等多种形式,首先了解国内外对该论题的研究状况和研究结果,同时针对研究方向进行科学性合理性调研――综合所有资料――初步确定论文题目及主要研究方向――撰写论文提纲――撰写论文初稿――论文数据分析――得出初步研究结论――针对研究问题寻求解决方法――-研究结论验证――研究修改――审阅――定稿。

2.4分析方法

5W1H分析法,ABC重点分析法,逻辑树分析法等。

3 研究结果

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对翻译策略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所采用的翻译策略比较少,大部分是一知半解;在学生所采用的翻译策略中绝大多数大都是凭感觉,大概意思。有的同学基础不好,有很多单词都不认识,在这篇课文中是这个意思,换一个语境就无所适从。为了让的在英语的阅读的过程中发挥翻译策略的有效作用,本次调研在客观调查,全面归纳,深入分析,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以下几种翻译策略,能够有效提高翻译水平,从而从整体上解决看不懂,读不懂的问题,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人学英语的英语翻译之路。

3.1 推理策略和语境策略

推理就是根据现有的证据进行联想和判断,最后得出结论。常用的推理技巧如从文本的整体结构进行推理,从作者的暗示及上下文线索进行推理,利用文本中的解释和定义对某些词句进行推理,根据逻辑指示词进行推理等,在运用推理策略时,一定要注意和正确的语言结构紧密的联系起来,不能主观猜测。语境是指语言文字一经使用后所处的言语环境,包括微观语境和宏观语境。翻译在表达上也必须紧密联系语境,准确,达意,传神。

3.2猜词策略

经过有效的科学调研,现归纳为一下几种:①根据词的构成猜测生词词义,首先我们一定要掌握一定的构词法,尤其是词根、前缀、后缀、单数形式、复数形式等;②根据原文意义上的联系猜测单词的意思,在此一定要结合语境,句子中的词语在一定的语境下,都有一定的特殊意义,上文与下文之间往往都会有某种联系,可以根据这种独特的联系进行猜测词语的具体特定意思;③通过换用词语推测生词的意思,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会经常性的发型文章作者会使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相同的意思,难词与易词交替使用,简单词汇与复杂词汇交替使用的现象,根据这一规律我们也可以推测生词的意思;以上所列举的几种翻译策略是相互联系,也是相互促进和补充的,我们在实际翻译的过程中可以交替使用,灵活运用。

4结语

在世界全球化的背景下,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地域之间人们的联络与沟通更加的便利和频繁,密切的文化交流与沟通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大学英语阅读作为大学理论教学与实践的重要原地,在培养和塑造大学生英语英语能力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翻译,更是重中之重。在此,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和阐述翻译,更加注重翻译活动中社会文化因素和社会意识形态对整个翻译的影响,同时发挥翻译者即读者的主观能动性,是英语应用能力得到质的飞跃和提升。

参考文献:

[1] Nida,Eugene.Language and Culture.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2]邓炎昌.《语言与文化》[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3]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4] 刘庆.《文化翻译论纲》[M].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5] 宋振羽.《语言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李宝燕(1990~),女,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

第8篇

关键词:外国语言;母语发展;研究

汉语的发展状况直接反映我国汉语文化提升的水平。过去研究者利用各种渠道来推动我国母语的发展进程,然而在此期间却严重忽视对外国语言的研究,最终致使我国母语文化形式过于单一化,致使从事母语教学的工作者缺乏深入探究其性质的兴趣。本文探究了现阶段我国母语发展中外国语言因素缺失的表现,同时研究了外国语言介入我国母语发展进程的路径。

一、分析我国母语发展中外国语言因素缺失的原因

我国母语在发展的过程中在汉语语言规划方面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然而规划者渐渐认识到,在母语高效发展的进程中缺乏对外国语言规划方面的探究,这就导致汉语语言没有完全走上科学发展的路线,由此一系列问题也随之产生,最终使我国的和谐社会受到威胁。其实我国母语发展中外国语言因素缺失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①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这是因为我国相关专家在工作中并没有涉及外国语言版块,母语语言文字以及民族语言达到规范标准,但是关于外国语言规划方面的信息很难查找到;②漠视外国语言因 素。在母语发展的进程中外语仅仅处于一个附加的状态,如语文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语言规划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就没有探究汉语语言与外国语言之间的差异以及关联;③外国语言在我国的语言生活中没有明确的使用标准,处于混乱与无序状态。例如,在我国目前的外语教学中,英语所处的地位模糊不清,此时双语教育问题以及英汉教育失衡问题随之产生。

二、确定外国语言在我国语言环境中的法律地位

“名不正,言不顺”的道理大家都知道,要想使外国语言有效地融入我国母语的发展进程中,首先必须妥善解决外国语言在我国语言生活中运用的问题,明确使用原则。这就需要我国政府部门的参与。这里我们以外国语言中的英语为例进行分析。英语作为世界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其应用的领域是广泛的,在国际语言中英语语言的地位日益提升。使外国语言在我国的语言生活环境中具有明确的法律地位,这是对外语所处国际地位的肯定与赞许。英语具有法律地位,那么其在我国语言生活中的运用才不显唐突,市民间普及的英语学习热潮才有一定的依托,与此同时,对外国语言文化采取正确的引进方式,那么我国的母语将得到更优质的发展。

总之,在我国母语发展的进程中,只有通过法律的权威性去确立外国语言的位置,大家才会知道在哪些情境中应该应用外国语言,在哪些情境中我国的母语具有绝对权利。例如,面对一位华侨时,我们的开场语应该是“Hello!Nice to meet you,happy new year”,而不是“您好!新年快乐”。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应用外国语言,能使他们感受到来自对方的亲切。在后续交流中,市民与华侨之间再也不必一再拘泥于英语语言这一单一形式,他们可以应用最为通俗的汉语言去达到更高效的文化交流目的。例如,我国市民可以讲述传统春节时当地的习俗,而华侨可以讲述“Christmas”的庆祝方式。总而言之,当外国语言在我国的法律中占据一定的位置,那么它们就会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此时我国的母语文化也得到了延伸以及发展,基于此,我国和谐社会环境会得到进一步优化。

三、坚持外语学科发展的原则,实施“文化走出去”发展战略

“走出去,引进来”是外国语言有效融入我国母语发展进程中的最根本原则,我国将母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母语因此成为文化沟通交融的主要工具。“十二五”期间,外国语言学科优势得到推广,我国关于国际语言资源的研究范围日益扩大,此时大量的外国语言文化与我国母语相互交融。比如说,高校学者在国外刊物发表的外语论文的数量逐年递增,有关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在国外期刊发表的论文篇数高达2.5亿篇,除此之外,大约有800部学术著作由我国高校学者翻译为外文资料。

为了使外国语言有效融入我国母语的发展进程中,“十二五”规划将研究的选题归类为中国文化传播历程、中外文化传播过程中区域性特征、西方国家优秀文化政策等。与此同时,向母语言研究人员提出建议,希望他们开展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建设工作,这样中国学者的国际话语权就会提升档次。总之,实施“文化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是我国母语在发展的进程中进一步了解别国优秀的语言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例如,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提供的十余篇咨询报告均被采纳。实施“文化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使外国语言及时有效地融入进我国母语文化中,这样全球背景下的热点以及焦点问题都能得到有效解决,公共外交的各项活动顺利开展,中国能与某些国外企业确立友好合作、共同发展的关系,这样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工作机制将会更加完善。

四、构建海外文化推进与融入平台,使海内外专家资源和信息库资源进一步丰富

孔子学院以及孔子课堂作为外国语言融入母语发展中的媒介,为中外语言文化交流提供了平台。截至2015年底,全球126个国家(地区)拥有475所孔子学院、851个孔子学堂,美国芝加哥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均与孔子学院建立过合作伙伴关系。总之,构建海外文化推进与融入平台,使外国语言在我国母语事业发展进程中日益兴盛。翻译人才、全球汉语教师、语言教育学家等力量日益壮大,海外中国学项目的设立,促使更多的外国语言文化知识得到中国学者的关注。

为了使海内外专家资源信息库的完整度进一步提高,相关单位可以构建国际化教学科研队伍,邀请国际一流人才讲解国际文化知识,提高母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及水平。当然,母语教师可以自行组织活动对已发表的国际论文进行深入研究,参照其发展路径确定与语言有关的课题研究工作项目。总之,通过这一融入途径,数据库的语言资源将得到有效应用,母语文化会逐渐丰实。

在母语发展过程中融入他国语言,可为高校的英语教学扫除障碍,教师应立足本国母语文化的研究,借鉴外国语言文化,进一步加大外国语言教育的研究力度,健全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中国学生的外国语言文化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深入挖掘外语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应用统一外语测试标准以及深化外国语言测试社会学研究等,积极响应“十二五”教育改革方针政策,对外语教材进行科学规划以及调整,与国外优秀教材版本进行对比研究,培养更多的各类外国语言人才,以凸显外国语言在我国母语发展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彭泽润.“英汉双语教学”跟“国家汉语战略”矛盾――语言学家、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马庆株教授访谈录[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2]郭龙生.略论中国当代语言规划的类型[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6).

第9篇

论文摘要:世界的全球化趋势决定了语言交际的重要性。研究语言学对于外语教学,特别是以英语为目的语的外语教学就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立足于语言学的基础发展,着眼探讨其发展趋势,试图从其中把握其研究热点。

1 语言学的发展

语言学的前身应该可以被既定为历史比较语言学(Historical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追溯更早则称之古代语文学阶段。现代语言学是从索绪尔开始的,索绪尔开创了结构主义新时期,这一时期索绪尔(F.De.Saussure)著有《普通语言学教程》(The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结构主义中以美国结构主义影响最大,F.Boas, E.Sapir, L.Bloomfield 三者较为出名,他们创立了新结构主义学派——美国描述语言学, 三者中以后者较为出名,所以美国语言学也叫“布龙非尔德主义”。

1.1 美国的结构主义

美国结构主义的研究方法主要分为四种:替换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分布分析法、直接成分分析法,其主要内容如下:(1)替换分析法(Substitutional Analysis),即用一个语言单位代换另一个语言单位是否得到新的事实。 (2)对比分析法(Contrastive Analysis)是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语言单位,找出他们相同或不同部分从而确定单位性质。(3)分布分析法 (Distribution Analysis)为研究词位出现的位置,词类(实、虚)分布的位置。(4)直接成分分析法(Immediate constituent analysis)一个句子首先可切分成两个部分,切到词素为止。(5)序列分析法(String analysis)是把句子带有修饰或不带有修饰的基本单位、结构成分或基本单位、修饰成分。(6)转换分析法(Transformational analysis) 为把任何的结构看成核心句(Kernel sentence)的转换,所谓核心句是基本句型(SVO, SV等)其他是核心的拓展或是从核心句转换而来的。

1.2 系统功能语言学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创始人 M.A.K. Halliday (韩礼德) 师从伦敦学派J.R.Firth(弗斯)。后来,我国的两名学者罗常培和王力,打破传统语言或结构主义的根本,把语法形式意义、语言用法等系统地有机地连结起来。

1.3 转换生成语法

20世纪50年代Chomsky 对美国结构语言提出挑战,创立了转换生成词法或形式语言学,提出研究重点人是如何从有限的语言单位创造出无限的语用句型。这一时期的发展共经历了五个阶段:经典理论时期、标准理论时期、扩充标准理论时期、修正式扩充标准理论时期、最简的解释理论时期。这个时期Chomsky提出了两个很重要的概念:深层和表层结构。这两个概念对“同形异义、异形同义”歧义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2 语言学的动态研究

语用学 (Pragmatics) 即语言使用学,其主要研究问题包括:指示语 (Deixis)包含人称指示、时间指示、话语指示、承接指示;前提 (Presuposition), 语用推论, 以语言结为根据,靠逻辑推论语言的前提条件;语用含义(Implicative)话语含义, 给语法事实提供重要功能解释。

2.1 语篇学

语篇学是在句法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叫篇章语法或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上世纪70年代开始,语言学由静态到动态的大转变,由结构研究到功能研究。篇章语法主要解决篇章结构研究;篇章语义主要解决篇章意义连贯,研究篇章的层次。篇章的语用研究,重点探讨会话结构、话轮(说话顺序)邻近配对(前者说话的反应),也解决影响会话因素(心理因素、文化),篇章理论研究,研究篇章的产生。

2.2 社会语言学

社会于语言关系的科学,它是一门交叉科学。从社会变化与发展来研究语言变化,又由语言变化来研究社会的规律。其分为微观社会语言学与宏观社会语言学。微观是研究具体的语言与社会关系,如语言与性别、语言与民族等,也研究语言的细节,如语言世界、语言等。宏观主要是研究语言与社会中的地位和社会对语言的选择,如国际文化交流中采用哪几种语言、在本国推广哪几种语言、语言的推广和文字改革等等。 转贴于

3 我国语言学研究的热点

3.1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

单以核心刊物《外国语》上发表有关系统功能语言学就有30多篇;《外语教育研究》上发表有10多篇;出版的重要著作有胡壮麟先生的《系统功能语法概念》于1989年在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语篇的衔接语连贯》;程琪龙的《系统功能语法导论》。论文集有湖南教育出版社的《语言系统与功能》;清华大学出版社的《语篇·语境》;任绍鲁的《语言·系统·结构》等等。系统功能的基本概念的引进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胡壮麟为首,系统功能的语法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系统功能语法的语言观于方法论;对系统功能语篇研究理论进行实践和补充。

3.2 语用学的研究

近年来,《外国语》在语用学发表文章达30多篇;《外语教学与研究》有10多篇;出版的专著主要有:何自然的《语用学概论》;何兆熊的《新编语用学概要》。语用学在90年代最现风光,也当之无愧地成为最核心的科目,其研究有三个特点:(1)在继续引导外国的方法的同时,通过对语言具体事实提出修正何补充。例如:何自然的《国外语言学的研究》。(2)对语用学的内涵进行了新的开拓。比如何自然的《语用模糊》、《情态动词的语用分析》由卫国的《现在完成时的语用含义》。(3)从翻番而论转入专题研究。把汉语与外语的研究联系起来。例如刘绍忠的《“清”字用法汉英对比》。

3.3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

《外国语》和《外语教学与研究》上共有10多篇;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特点主要表现在:(1)由宏观方法转入微观具体语言现象分析,例如:《委婉语社会语言研究》、《语言变化的社会因素》。(2)从解释的社会学角度转向心理学语言运作的社会心理机制。例如:王德青的《社会心理语言学科性质语研究对象》和素定芳的《委婉语研究》。

3.4 话语分析研究

《外国语》中有将近20多篇;《外语教学与研究》有10多篇。从80年代中期开始系统介绍西方话语分析基本概念与理论。90年代转入英汉对比分析。从话语口语转入语篇研究。近几年来,话语分析有交叉和重叠趋势。

4 我国语言学研究的趋势

(1)研究对象看,由微观转入宏观,语言本身系统转向跨学科研究,出现交叉学科,如跨文化交际学、国情语言学;由结构研究转入功能和应用研究,由静态到动态,如描写构词句法规则到句法结构的不同功能;单个词的意义到单词在特定环境中的意义;由单一语言研究转向多语言的对比研究,如对比语言学,包括双语对比、多语对比,包括同族语对比、非同族语对比,即有语言自身的对比,也有语言与文化的对比,如跨文化交际学。(2)研究方法看,由单层次和单角度,静态研究转入多层次、多角度、动态研究。(3)研究目的看,目标不断从窄到广,从肤浅到深度;从描写转向解释 Chomsky 试图从大脑的遗传基因来解释语言的事实;从理论的探讨转向应用价值分析,如计算机的发展离不开语言学,语用学的分析应用到法庭审讯中等。(4)发展趋势看,语言学研究有三个:①侧重宏观语言学,语言与心理、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化的关系;②着眼认知语言,语言与大脑关系;③鼓励用科学技术研究,如《对学者个人差异研究》。

参考文献

第10篇

英文名称: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

主管单位: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大连外国语学院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辽宁省大连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4-6038

国内刊号:21-1060/H

邮发代号:8-22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9

期刊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第11篇

Abstract After sorting out the researches about external enhancement and output, the authors discover that most researches about output explore the noticing function of output. A large majority of researches reveal that output is vital to language learning. However, too many variables distract learners from language forms. For external enhancement, it can be classified into different types based on research results and experimental variables. However,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not unanimous. The author concludes that whether external enhancement works well or not in language learning depends on the linguistic types. However, the tentative conclusion requires further researches.

关键词:输出;外部突显;注意和学得

Key words: output; external enhancement; noticing and learning

Schmidt(1990, 1995,引自宋,2011)提出:注意是语言学得的必要条件。一系列的研究证实了Schmidt的结论。注意在语言学得中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很多学者的认可。可是如何促进注意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促进注意手段可以笼统分为外部手段和内部手段。内部手段主要以研究输出的注意功能为主,原因是输出能促进学习者自发注意到学习目标。外部手段比较多样化,其中外部突显包含视觉凸显,口头强调等等。有些方面相关研究比较丰富。有些比较少。然而不管各个方面的研究丰富与否,均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也即,研究者们对外部手段和内部手段促进注意和学得的效果结论不一。本研究拟梳理输出和外部突显的效果,并对未来相关研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输出

Swain(1985)提出:输出不仅促进学习者注意语言形式,而且输出也具有验证假设的功能。国内外关于输出的研究较为丰富。其中,相关研究较多关注输出的注意功能,也有研究着眼输出的其它功能,然而,数量较小。国内外大部分研究多对比实验组和控制组在注意和习得方面的差异。研究目标多样化,有句法规则、词素、实词等。其中Izumi和Swain的研究(引自宋,2011)较有代表性。研究结果也不完全一致。Swain(1995)用实验验证了输出的注意功能、检验假设功能、元语言功能。证明了输出在语言习得中的不可或缺作用。

Izumi对输出注意功能的研究有多项且结果不一致。Izumi(1999)实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实验对象被要求对一目标短文进行两次重构(第二次重构之前受试者再次接触目标短文)。第二阶段要求受试者对一给定题目写两次小短文(第二次写作之前受试者被展示该题目的范文)。注意的测量方式采取标记形式进行,即,实验要求学习者标出对输出短文特别重要的语言形式。实验结果表明:两个阶段的任务对促进学习者注意和学得学习目标的效果不同。第一阶段任务较好促进了学习者对学习目标的注意;第二阶段任务较好促使学习者学得学习目标。

Izumi(2000)研究有两个实验组,任务类型是重写任务和理解任务。实验结果表明:实验过程中受试者再次接触实验材料和第二次重写任务有益于学习者学得学习目标。实验得出结论:输出并不一定让学习者注意到学习目标;影响输出的因素较多,比如学习者的个体因素和语言因素;有些任务类型,比如,随意写作,容易受学习者个体差异影响;相反,重写这种任务类型就不受个体差异因素干扰。

考虑到任务类型的干_作用,Izumi (2002)摒弃了随意写作任务类型,利用输出和理解任务,四个实验组别(输出组、突显组、输出突显组、控制组),证明输出促进了学习者学得学习目标。Izumi的一系列研究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

总之,输出方面的研究多为对其注意功能的研究。虽然个别研究没能证明输出在促进学习者注意语言形式方面有明显效果,但是绝大部分相关研究认可输出在促进语言学得方面的重要作用。输出不仅促进学习者注意语言形式而且具有形成假设、操练的功能。然而,输出过程中学习者注意力易扰。

外部突显

外部突显可以以研究结果和实验变量为依据进行分类。

首先,就研究结果而言,正如Han(2008)所言,相关研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研究证明其对学习目标的注意有促进作用;另一类研究证明外部突显促进学得的效果不明显。前者国外以Jourdenais(1995,引自Han,2008)为代表。国内葛(2006)的研究比较典型。该类研究是纯外部突显研究。实验设计简单,仅有突显组和突显组,不同的是,有的研究设有控制组。Jourdenais的研究对象为西班牙语的句法,研究结果显示视觉突显促进了句法形式的习得。葛(2006)的研究有三个实验组,比Jourdenais的研究多了个控制组。实验对象同样为句法:英语主语或宾语从句。其研究结果表明:视觉突显不仅促进学习者对学习目标的注意,而且还不干扰学习者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葛(2006)的研究充分肯定了视觉突显在语言学得中的作用。

第二类研究表明外部突显促进学得的效果很有限。该类研究国外居多。国内几乎没有。正如Han(2008)所言,J.White(1998)、Leow(1997b)等的研究均属于该类情况。与第一类研究一样,该类研究设计也比较简单,分为突显组与非突显组。比如J.White(1998)以第三人称所有格为实验对象。实验有三个突显组:非突显组、视觉突显组、视觉突显组加输入流。结果表明:视觉突显在促进注意方面的作用很有限。Leow(1997b)的实验分为突显组和非突显组。其视觉突显以下划线和大写形式呈现。其研究结果与J.White(1998)的研究结果一致:下划线和大写没有促进学习者学得实验对象。

另外,依据实验变量,外部突显研究也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单纯的外部突显研究。另一类研究把外部突显与其它手段结合起来。上述谈到的研究除了J.White(1998),均属于第一类研究,该类研究国外数量较大,但是主要集中在1990至2000年的十年间,自2000年以来的研究大部分属于后者(Han, 2008)。后者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把外部突和输出结合起来,Han(2008)在其研究中也谈及这一点。Izumi(2002)的研究比较典型。其研究涉及如下四个实验组:突显组、输出组、突显输出组、非突显非输出组。结果表明:突显促进学得的作用有限。而笔者(2008)在其实验设计上进行了改动。并且增加了实验对象:实词。研究结果表明:外部突显在习得过程中的有效性取决于学习目标的类型。另外,国内关于输出和外部突显结合的研究比较典型的还有刘春燕(2006)的研究。刘春燕的实验对象为词汇。其实验包含如下四个组:输入组、理解任务组、无意注意产出任务组、有意注意产出任务组。其研究中的有意注意组中的实验对象以视觉突显的形式呈现而无意注意实验组的实验对象保持原来的形式。刘春燕的研究结果表明:就学得的生词数量而言,无意注意产出任务组和有意注意产出任务组的实验结果在统计学上没有意义。刘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外部突显不能较好促进学习者学得学习目标。

还有一类研究把外部突显与其它手段结合起来。Han(2008)也谈到,有些研究比较不同类型的外部突显手段。该类研究假设:单单外部突显的学得效果或许不理想,多种外部手段结合或许起作用。于是,很多学者进行了这样的尝试。比如把视觉突显和听觉突显结合;把视觉突显和口头表达结合等等。具体来说,如下的研究在该领域比较有代表性。Shook(1994,引自,Han,2008)把视觉突显和指令结合起来。Alanen(1995,引自,Han,2008)把视觉突显和规则寻找集合起来。Doughty(1991,引自,Han,2008)把外部突显和元语言规则解释结合。该类研究的结论并没有如研究者期待的那样。研究结果也不一致。比如,Alanen(1995)运用词缀和辅音变化为实验对象,证明了尽管突显(斜线)与规则寻找结合,但是突显(斜线)并没有促进学习者学得学习目标。Shook(1994)的实验对象包含句法(现在完成时)和词汇(关系代词),实验卷入三种实验手段:视觉突显外加指令(指令要求学习者注意这些突显语言形式);视觉突显,没有附加指令;非视觉突显。实验结果与Alanen(1995)的结果一样。Doughty等(1991,引自宋,2011)的研究比较了视觉突显、元语言规则解释、两者结合在学得方面的效果。其研究结果表明:当外部突显与其它多种外部手段结合时候,其较好促进了学习者学得学习目标。国内相关研究不多,比较典型的有刘珊等(2014)的研究。刘珊等(2014)的研究也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强化学习目标(英语词块)的突显度。其研究证明:突显促进实验对象成为学习者固有知识的一部分;促进学习者对实验对象深加工;促进学习者输出实验对象。然而,我们必须注意刘珊等(2014)的研究除了增强实验对象的突显度外,还提高了实验对象的频率。因此,关于多种外部突显手段结合的效果,有待未来进一步的研究。

总之,关于外部突显的研究,依据研究结果和实验变量,可分为不同类别。但是不管怎样,该方面的研究结论都不一致。因此,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探讨外部突显的注意和学得作用。

结论

本论文梳理了输出和外部突显的相关研究。输出方面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输出的注意功能。虽然个别研究没能证明输出在促进学习者注意语言形式方面有明显效果,但是绝大部分研究认可输出在促进语言学得方面有不可或缺作用,然而,输出过程中干扰变量很多。关于外部突显,其分类比较多样化。依据研究结果和实验变量,可分为不同类别。然而,学者们对外部突显的研究结论不一致。笔者认为:外部突显在习得过程中的有效性取决于学习目标的类型。然而,该试验性的结论有待未来更多相关研究来验证。

参考文献

Han Zhaohong, Eun Sung Park, and Charles Combs. (2008). Textual Enhancement of Input: Issues and Possibilities. Applied Linguistics.

Izumi, S., Bigelow, M., Fujiwara, M., and Fearnow, S. (1999).Testing the output hypothesis: Effects of output on noticing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21, 421C452.

Izumi, S., and Bigelow, M. (2000). Does output promote noticing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ESOL Quarterly, 34, 239C278.

Izumi, S. (2002).Output, input enhancement and the noticing hypothesis.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24, 541-577.

葛F茹. (2006). 注意、意识与焦点式语言教学. 未出版的博士论文, 上海外国语大学.

宋秀平. (2008). 突显、输出和注意. 上海外国语大学未出版博士论文, 2008.

刘春燕. (2006). 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输出研究,上海外国语大学未出版博士学位论文.

刘珊、姚范美. (2014). 英语词块强化注意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宋秀平.(2011). 焦点式语言形式教学的注意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研究为上海市科研创新项目:语言习得注意研究:以句法规则和实词习得为例(编号B-9123-13-001027)和上海师范大学校级重点项目:语言教与学的注意研究:以虚词、实词和句法学得为例的部分成果(编号 A-3131-12-001004)。

第12篇

【关键词】英语摘要 语篇连贯 主位推进模式 语篇本质

一、引言

语篇的主位推进模式展现了作者把许多具有内在联系的句子连接起来构成一个连贯的语篇,便于研究者探求连贯语篇各句之间在思想内容上的联系。彭菲(2006)分析了4篇经济和法律两个学科的核心学术论文摘要中的主位推进模式。胡芳(2007)以英汉语言学学术期刊中的摘要为研究对象,分析主位推进模式。但研究对象是科技语篇的为数不多。曾有语言学家丹尼斯把这些主位关系称作主位推进模式,并提出常见的五种主位推进模式类型。本文采取的也是五种模式:延续型,派生型,述位同一型,主位同一型,交叉型。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以及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自建的语料库,在样本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英语摘要在主位和主位推进模式上的使用特点和潜在的规律,在相关理论上指出在语篇连贯方面科技语篇应注意的问题。

三、语料库的建立和分析结果

本文随机选取Science 从2015年初到2016年末Science中的25篇重要报道为代表,要求每年不少于12篇。总共105个句子,语料字数2800左右。其中,延续型句子为31个,占总数的30%;主位同一型25个,占24%;述位同一型19个占18%. 派生型21个,占20%;交叉型9个占8%。

例如How elephants crush cancer 2015-10-16 来自自建语料库

Why (T1) elephants aren’t riddled with tumors poses a weighty problem for researchers (R1). A new study (T2) shows that the animals harbor dozens of extra copies of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cancer-preventing genes (R2).

T1R1

T2=R1R2

这是一个由二个句子构成的典型的延续型推进模式的结构,有助于推进展开语篇,充分表明后一条信息与其他信息之间的关系,新信息不断的转化为旧信息,层层递进,十分连贯。

该模式符合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反映了信息传输的延续性,一定程度促成“先概括、后拓开,内容句句清,句句有新意”的文体效果,频率较高。

除此以外,主位同一型多用于同一主体的不同方面。虽能保证信息论证的充分和各句间形式上的连贯,但过度使用会使摘要语篇因同一功能结构的反复运用而显得单调、枯燥。所以在本研究的25篇英文摘要中,该模式占使用频率的24%。而述位同一型表现为各句间主位不同,凸显摘要语篇对信息的归纳性,使其结论具有归一性,二者可以搭配使用。

此外,交叉型模式出现频率低。其原因在于有限的篇幅中,要说明作者如何通过对一个研究主体的研究推导出另一个研究主体的结论,这常常是不可能的。吴林(2014)认为科技论文摘要是独立于论文本身的检索文献,内容上具有自治性。一方面,作为自治的信息性语篇,摘要需以要点的形式提供大量、具体的关于方法、结果、结论等信息。但另一方面,在内容完备性和篇幅限制性的双重要求下,为确保语篇意义的连贯,这种高密度、紧凑的延续主位推进模式不可缺少。

派生型和延续性本质非常类似,也是前面的述位一部分成为了下一个主位,显然这种运用要比延续性要复杂一些,部分的选用在理解上要比直接的重复要难一些,因此它的使用频率略低一些。

四、小结

基于韩礼德的主述位理论模式,并借鉴其他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本文采纳了五种分类法,对Science期刊上25篇英文摘要的主位推进模式进行分析。发现在语篇的衔接与连贯方面,多通过延续型、主位同一型、述位同一型等位推进模式的综合使用,使科技英语语篇的摘要在新、旧信息交替中得以延伸、发展,在语义上能够形成环环相扣的动态话语链,从而使语篇信息得以组织并连贯地发展下去,为后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Danes F.On Linguist ic Analysis of Text Structure,in Folia VI Linguistics 1969,72-78.

[2]胡芳.英汉学术期刊论文摘要主位结构的对比研究[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24(7):128-130.

[3]彭菲.学术论文提要的主位推进模式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

[4]吴林.科技论文摘要中主位推进模式及语篇连贯[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2:19-20.

第13篇

科技期刊论文摘要的现状

发表年份。自1991年以来各年度的数量上来看,2000年是重要分水岭,1991年至2000年为第一阶段,论文数量偏少,10年共发表40篇,占所有论文的25%;2000年以后为第二阶段,发展较为迅速,共发表117篇,占所收集论文的75%,虽然其中各年度论文数量仍有起伏,2006年甚至出现了一次低谷。

刊载期刊。我们还参照北大图书馆《2008版中文核心期刊目录》对期刊的分类,对刊载相关论文的期刊类型进行了分类统计。鉴于该目录的分类相对较细,为便于统计分析,我们在该目录的基础上对期刊类型进行了适当整合,比如把语言学类和外国语类期刊合二为一,通称为语言学和外国语类期刊;把综合性医药卫生、儿科学、中国医学、基础医学等医学各学科期刊归为医学类期刊。

如表1所示,1991年―2013年,对这一领域关注度最高的是出版事业类期刊,占发表文章总数的35.67%;居第二的是医学类期刊,占17.83% ;居第三的是语言学和外国语类期刊;其次是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期刊。其余散见于体育、文学、图书馆事业、信息事业类和自然科学各分支学科的期刊。

研究内容。通过整理和分析这157篇论文的研究内容,我们发现相关研究的内容主要涵盖三个方面。

一是英文摘要撰写方法和技巧。早期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英文摘要撰写方法和技巧的评介,在我们所收集的样本中,2000年前的论文大多数集中于此,比如杨寿康(1993)分析了科技论文英文摘要写作与翻译的方法;马邦新(1995)探讨了医学论文英文摘要翻译要点;周宗锡(1999)依据《工程索引(EI)》的要求,探讨了写作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基本原则。2000年以后,这一主题所占比例大幅减少,逐渐被其他主题取代。因此,从研究内容上来看,2000年也是重要分界点,2000年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集中于介绍英文摘要撰写方法和技巧。

二是科技期刊英文摘要写作错误及问题。进入21世纪以后,英文摘要写作中的错误和问题逐渐成为一大研究热点,比如李学军和马晓耕(2004)探讨了地学论文英文摘要中常见的表达不精炼问题;刘根林等(2008)分析了国内林业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写作问题;章丽萍和艾红(2011)探讨了我国水产科技期刊英文摘要编辑加工的误区并提出相应建议。还有一些文章没有具体分析某一学科,而是综合分析了科技论文英文摘要写作中的问题。比如郭建顺等(2010)调查分析了英文摘要误用中文标点符号的问题;罗建平、黄伶燕(2011)分析了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的英文摘要中的语法错误。

以上研究涉及了众多学科的科技期刊论文的英文摘要,反映出各学科期刊论文的英文摘要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语法错误、缩略语使用错误、标点符号错误、词汇误用、被动语态滥用、语篇问题以及语言表达不符合英文习惯等。这说明国内科技期刊论文英文摘要的质量不容乐观,如何提高我国科技人员的英文摘要写作水平是极具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课题。

三是中外科技期刊英文摘要对比。随着研究不断深入,近年来开始有学者开拓新视角,从多角度对比中外科技期刊英文摘要的写作方法和特点,试图发现国内科技期刊英文摘要与国外的距离,提高国内科技期刊英文摘要的质量。比如娄虎、颜军(2007) 统计了国内外体育科技期刊英文摘要的语态分布和“头重脚轻”句的使用频率。结果显示,国内作者使用被动语态句频率低于其他国家的作者,而“头重脚轻”句使用的频率高于其他国家的作者。陈彦茹(2011) 分别从美国的《计算机与系统科学学报》(Journal of Computer and System Science)和中国期刊网检索源期刊中各选取了15篇计算机科学领域的论文的英文摘要,建立了两个小型语料库,对比了它们的语篇衔接手段,发现中外作者都擅长用指示代词来做前照应,都使用了较多的递进连词。但在人称代词、连接词、词汇重复等衔接手段上,中国作者和母语作者也存在差异。王志娟等(2012)归纳了6种国内外神经医学期刊论著英文摘要写作结构和内容特点,发现与同类型国外期刊比较,国内期刊英文摘要存在篇幅较长,目的与题名、方法与结果内容重复,结论中缺乏研究意义的描述,各部分内容的表达不连贯等问题,指出国内期刊可以学习国外期刊摘要形式和内容结构的多样性,加强背景及研究意义的阐述,以增强可读性和吸引力。

虽然此类研究尚少,所涉及学科各不相同,但综合这些研究可以发现,中外科技期刊英文摘要存在共性,同时也存在差异。造成差异的原因主要有:国内作者撰写的英文摘要在语言和语篇上受母语迁移的影响;部分国内作者英文写作水平的局限;部分国内作者对国际学术界英文摘要的撰写标准缺乏了解。

2005年以后,有一些学者另辟蹊径,用全新的视角和方法来研究科技期刊的英文摘要,令人耳目一新。比如邓芳明、龚学民(2007)以《中国当代儿科杂志》为例,通过比较以英语为母语的外籍编委审校的英文摘要和其原文,总结出国内在编校科技论文英文摘要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提高编校水平的建议。陆建平(2009)则揭示了当前我国“核心期刊”和“来源期刊”英文摘要的语言与编校质量状况,并提出应注重学术期刊语言编校质量与“核心期刊”遴选之间的关系。

未来研究趋势

通过梳理1991年至2013年的研究,可以发现相关研究在国内逐渐受到重视,发展较迅速,但总体研究数量仍然偏少,研究范围还不够广泛。虽然研究数量在不断增长,但20多年来,国内核心期刊的相关论文总数只有157篇,这与国内科技期刊的庞大数量相比仍然偏少。如前所述,国内科技期刊英文摘要的总体质量并不十分令人乐观,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者不断深入研究,让这一领域的研究步入全新阶段,推动国内科技期刊与国际接轨,提高国内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相关研究的未来趋势是:一是在研究内容上,在传统研究的基础上加强中文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对比,因为提高国内英文摘要质量的根本应在于使英文摘要的撰写遵循国际标准和惯例,符合英文的书写习惯和规范。此外,开发设计英文摘要写作软件,为科技工作者撰写摘要提供高科技的助手,将是未来研究的另一重要内容。二是在研究方法上则将会采用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如基于语料库的科技期刊英文摘要研究,利用语料库的海量数据优势,提高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推广性。

第14篇

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共同主办的“胡壮麟教授八

十华诞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隆重举

兴。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院士出席致辞,并向胡壮麟

教授赠送了亲笔题写的“寿”字条幅,祝愿胡教授健康

长寿。

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

中国功能语言学研究会、中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中

国文体学研究会、中国澳大利亚研究会、出版社代表、

博士毕业生代表以及著名语言学家韩礼德教授的代表

共十余位专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贺辞。

胡壮麟教授致答谢辞。他说,2012年不仅是他开

始人生第80个年头的一年,也是他光荣参加中国共产

党60周年、院系调整从清华大学转学北京大学学习

60周年,以及他回母校北京大学从事教学工作40周

年。他深情地表达了对祖国、对党、对母校清华大学和

北京大学、对师友和亲人的感激和爱恋之情,也衷心地

表达了对党、对祖国和人民、对北大、清华、北师大等全

国高等院校以及老师、朋友、学生和家人的美好祝愿。

胡壮麟教授是北京大学资深教授。他学识渊博、

著述丰厚,是我国不可多得的一位多产的语言学家。

他德高望重,和蔼可亲,是国内著名的语言教育家和社

会活动家,也是受人爱戴的长者。他1950年考入清华

大学外语系,1952年院系调整转入北京大学西方语言

文学系学习。1973年回母校北京大学任教,1978年考

取国家公派留学项目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语言学系进

修,师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创始人韩礼德教授,系统攻读

语言学并完成毕业论文,获得优等硕士学位。1981年

学成归国后,胡教授即致力于在中国推广和普及系统

功能语言学,并不断拓展和深入这门学科,成为系统功

能语言学名副其实的领军人物。他曾担任中国功能语

言学研究会会长、中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会长、中国

英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等,还是《外语教学与研究》、

《外语电化教学》、《中国外语》等多家学术刊物的编委

会主任、编委或顾问。1995年他在北京大学成功举办

了第22届国际系统功能语言学大会,1999年在第26

届国际系统功能语言学大会上当选为国际委员会

委员。

胡壮麟教授待人宽厚,乐于助人。他致力于扶持

新人,奖掖后学,对所有学人都能做到有问必答,有求

必应。胡壮麟教授的人格魅力使所有和他有过交往的

人深受感染,他的朋友遍布世界各地。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领导与师生代

表、八个协办单位的代表、胡壮麟教授亲友、在京和京

外高校外语学科的专家与教师、以及英语系75级学生

等共计二百六十余人出席了开幕式。本刊也特委派胡

加圣副主编专程参加了胡先生的八十华诞盛典。我们

祝愿胡壮麟教授健康长寿,也希望他辛勤耕耘、勇于开

拓的精神财富在年轻学者身上实实在在地传承下去,

将我国的语言学研究和外语教育事业成就推向世界!

开幕式后,张德禄、刘援等专家学者分别就语言研

第15篇

从200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下达通知,批准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24所研究生培养单位开展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随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又相继于2009年、2010年批准其他58所高校新增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截至目前,我国共有82所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院校。

北京大学

作为无数学子向往的国内顶尖名牌大学,北京大学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不会让想做对外汉语教师的你失望。北大学子刻苦努力的学习精神,几乎每天都有8节课的学习生活,学校提供大量的实习机会,会让你对汉语国际教育有全面地了解,在两年的学习时间里学到扎实的对外汉语专业知识。作为一所师资力量强大的大学,在校期间,你还可以目睹那些平时在语言学课本上出现的语言学专家,拥有许多优质的出国进行汉语教学的机会,甚至可以以各种方式参与很多重大的对外汉语相关活动,比如国外汉语教师教材培训、中青年学者汉语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在课程设置里,中华才艺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管你是新手上路,还是半路出家,你都可以在课程结束之后,掌握你喜欢的中华才艺,比如编中国结、剪纸、画中国画等。北京大学地处首都的优势,也让你可以在课余时间找到非常多的对外汉语机构兼职工作,在工作实践中了解对外汉语这一行业的发展现状,做好就业之前的行业研究。

2012年北京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计划招生30人(其中计划接收推荐免试生10人,如名额未用完,剩余名额将返还到全国统考招生名额中)。学习年限为两年(其中课程学习1年,实习及毕业论文1年)。本项目不设立学业奖学金、助学金名额,学生需交纳学费,学费为3.2万人民币,分两年交清。上课地点在北京大学本部,全日制脱产学习。研究生入学后可申请入住万柳学生公寓,并按规定缴纳住宿费,费用自理。

复试时间一般在当年3月底,主要考查考生的专业技能及教师素质、外语能力等。专业技能及教师素质考核主要内容包括汉语教学基本技能、心理素质、教师潜质、普通话,考核形式为面试。外语能力考核形式及主要内容包括:笔试,侧重专业阅读、写作能力的考查;面试,重在应用能力、教学及沟通能力的考查。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是最早开展对外汉语教学的高校之一,目前已形成包括汉语长短期进修生、预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在内的多层次留学生教育体系。

在选择就读哪所学校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时候,该学校是否有汉语推广工作的相关组织,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人民大学有汉语国际推广研究所(简称“汉推所”),它是由中国人民大学与国家汉办共同建设,是国家汉语国际推广战略和对策研究以及过程监测和评估的重要平台。汉推所编辑出版《世界汉学》等4种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和《中国传统:经典与解释》等大型丛书,定期举办“季度论坛”“国际讲坛”和“世界汉学大会”。

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招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计划招收100 人,其中接收推荐免试生60人。学生以全日制的方式学习两年,学习培养和日常生活都在中国人民大学的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

北京师范大学

作为全国首屈一指的师范类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氛围,优秀而全面的师资会让你在学习中找到做对外汉语教师的感觉。师资队伍中,有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文化学院院长许嘉璐先生,有主持和参与多个国家汉办项目的张和生教授,还有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艺术系书法教师马世华老师。无论是汉语本体知识、汉语教学技巧,还是中华文化、中华才艺,北京师范大学的师资力量一定可以让你在就读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是在原“对外汉语教学中心”和“对外汉语教育学院”的基础上建立,在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方面,北京师范大学已有近40年的经验。汉语文化学院担负着培养前来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各国留学生(包括本科生和长期、短期语言生)以及“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两个专业的中外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的教学任务,同时还担负着培训国内外汉语教学师资以及有关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学术研究的任务。汉语文化学院以教学和科研为主体,是一个综合性的教学研究实体,每年在学院学习的各类型留学生千余名,这种各国留学生一起学习的“小联合国”式学习环境,对于学习国际汉语教育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计划招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50人,约30%名额接收推荐免试生。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录取后,以全日制方式学习3年。第一年为课程学习阶段,主要进行专业课及选修课的学习。第二年为教学实习阶段,教学实习分两类:推荐参加国家汉办组织的赴海外汉语教师志愿者遴选或参加北京师范大学校际交流项目外派实习教师遴选,被选中者赴国外进行一年的汉语教学实习;其余在国内相关单位实习一年。第三年继续修读课程并撰写学位论文。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含推荐免试生)学费总计4万元(不包括食宿费及海外实习有关费用),分学年平均缴纳。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不参加学校培养机制改革,不享受学校设立的研究生基本奖助学金。非定向学生在校期间按照北京市有关管理规定,统一办理医疗保险。非定向学生家庭确实困难的,入学后可向银行申请不超过每年6000元的助学贷款。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含推荐免试生)录取类别分两类:人事档案转入北师大的非定向培养和人事档案不转入北师大的定向培养。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在学期间入住大运村学生公寓,住宿费约每学年2300元。北京地区定向学生不解决住宿问题。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在对外汉语领域的研究与实践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已提出建构主义外语教学论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对外汉语教学论,并编写出版了汉语教材。1980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凭借第二语言教学优势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并着手培养外汉师资。1994年,上海外国语大学组建了以对外汉语系与留学生部为基础的新型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对外汉语教师都持有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并具有丰富的海外执教经验。上海外国语大学一直大力发展留学生汉语教学,从长、短期的汉语进修班到留学生的学历教育,形成了多元化的汉语教学模式。学校和日本法政大学、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澳大利亚模纳士大学、韩国釜山外国语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了培养留学生的合作关系,这些为国际汉语教育专业硕士的培养环境增加了有利因素。

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全日制学制两年,学费共计2万元,接受跨专业报考。2012年计划招收35人,外语专业毕业生的录取比例不低于招生限额的20%。学生在完成大部分课程学习(一般为一年)以后,可在学校的安排下进行教学实习。全日制学生和非全日制学生的单位同意其脱产的,可以推荐参加赴海外汉语教师志愿者遴选,以汉语教师志愿者身份到国外进行为期一年的汉语教学实习。回国后完成学位论文,如有需要可顺延半年。

华东师范大学

同样位于国际大都市上海的华东师范大学也有着同样的区位优势。作为首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之一,华东师范大学逐步形成了实践性、国际化、复合型、高规格的办学特色。2009年国家汉办在华东师范大学建立国际汉语教师研修基地,使其高水平的应用型国际汉语教师培养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成立于2002年8月,由原来人文学院对外汉语系、原国际中国文化学院和原对外汉语远程教学中心组建而成,既培养中国学生,又培养外国留学生。学院既是国家汉办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又是国务院侨办华文教学基地的二级学院,并成为全国最大的HSK考点之一。学院每年培训海外汉语教师近370 人,培训国外短期留学生近350人。近年来,对外汉语学院编写、出版了一系列学术专著和重点教材,承担了多项科研项目,总研究经费达500万元,还与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的专家学者和有关教学科研机构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并在美国和意大利建有5所孔子学院。这些都给学生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2010年华东师范大学录取人数为50名(含推荐免试生18人),学费每年10000元。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者学习期限一般为2~3年;在职攻读学位者学习期限一般为3年,其中累计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1学年。

在日常学习中,华东师范大学采取导师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加汉语教学或辅助教学工作,以加强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学习与汉语国际教育实践实现紧密结合。实习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实习实践,学生们可以为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完成创造条件。实习活动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进行,采用学生在岗实习、学生自荐、学校推荐等方式,实习时间不低于40学时。学校要求学生的实习单位是与汉语国际推广密切相关的单位,主要包括国内各类学校、教育机构、企事业单位等。部分优秀学生可获推荐参加国家汉办志愿者项目选拔,合格者派往国外从事国际汉语教学实习。

华中师范大学

作为中部的师范类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的国际汉语教育专业硕士也绝对不会让你失望。虽然中部地区的对外汉语教学机构不如沿海城市发展完备,往往缺乏生源,导致规模无法扩大,但师范类院校的对外汉语教育还是不缺乏生源。华中师范大学密集的讲课实践和评课活动能让你高效率地提高教学技巧,地处学风浓郁的大学聚集地,让你能够在桂子花香中静心学习专业知识。华中师范大学重点招收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外语专业毕业的在职人员、回国的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学费总计30000元,其中课程阶段学费 (含教学实习费)20000元,论文阶段学费10000元。

暨南大学

作为国内最大的“华侨高等学府”,暨南大学有着显著的侨校特色与多元文化特色:来自全球五大洲7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总数超过1万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一半,高居全国高校第一;来自境外的研究生占全国所有高校总数的四分之一。良好的多元文化和国际化特色,使学生具有开放的视野,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校园文化背景。

暨南大学在培养人才方面注重两个特点,一是重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另一个是重视现代科学的精华培养。暨南大学长期致力于汉语国际教育,是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华文教育基地”,被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为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重点院校。暨南大学汉语国际教育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师资力量雄厚,该专业教学、科研人员长期致力于推动汉语的国际传播,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教材编写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由贾益民教授主编的《中文》教材,在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700多万套,是海外中文学校广泛选用的教材。这些为暨南大学在海外创造了良好的知名度,对于国际汉语教育专业硕士的海外就业非常有帮助。

暨南大学国际汉语教育专业硕士培养方式的一大特色是其实习方案。在海外实习中,除了可以推荐学生参加“国际汉语教师中国志愿者计划”,暨南大学还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在海外设立了广泛的教学点,在五大洲与70余所大学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办学关系,并开展了汉语师资及汉语学习的学历和非学历面授、函授教育等。其中,与新加坡华夏管理学院、美国加州中国语言教学研究中心合作培养兼读制研究生。此外,学校还和海外华人社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比如,暨南大学与印尼万隆福清同乡基金会等海外华人社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其合作在印尼设立函授培训点的成功模式已成为对外合作办学的品牌。最可贵的是,拥有如此多优势的暨南大学特别重视国际汉语教育专业硕士的培养工作,在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制定出特色鲜明、针对性强的《暨南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方案》,并开设全面系统、操作性强的课程。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者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在职攻读学位者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其中累计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1学年。学习费用总计3万元。课程阶段2年,每年收费1 万元,两年共计2万元(不含教材、资料费)。论文完成阶段收取论文指导费1万元。在读期间,学生一切关系留原工作单位,其工资、生活福利及补助、医疗费等均由原单位负责,学校公共资源向学生开放。修满培养方案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或毕业专业报告、毕业设计)答辩的研究生,经暨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授予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颁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印制的硕士学位证书。同时,按教育部颁布的《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认定办法》(教育部令第19号)为获得专业学位的毕业生颁发《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证书(高级)》。

由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招生时间不长,2007年是我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招生考试的第一年,2008年2月第一批MTCSOL已经顺利入学,三年后我国首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完成学业。因此,搜集往届的考研真题成为一大难题。在往届考研真题缺乏的情况下,过来人建议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的考研真题也可以为考研提供一些帮助。

几乎在每一个学校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介绍中,都提到可以给在读者提供国内外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的机会,但能否得到这种机会,个人的综合素质非常关键。

在很多学校的招生简章里也会提到这样一个关键词:教学实习。根据每个学校各自的特色,并不是所有开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学校都能给大部分人提供海外教学实习的机会。相对来说,海外教学实习的机会一般较少。而对外汉语教学从国内走向国外,对于增强学生未来在国际汉语教学领域中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你想在读研期间有较大的概率获得较好的海外实习机会,在选择报考学校的时候,除了关注国家汉办“国际汉语教师中国志愿者计划”,还可以关注该校是否在海外设立广泛的教学点,是否有外派教学实习的其他机会等。如果只想在国内进行教学实习,可以关注学校的校园文化背景,关注其是否有较多的留学生就读。

是否有汉语推广相关组织也是学校学习环境和实力的体现,在选择就读学校的时候,关注学校承办的汉语推广相关组织是必要的。以下是部分学校具有的汉语推广相关组织。

基地名称 承办单位

汉语国际推广研究所 中国人民大学

汉语国际推广新师资培养基地 北京师范大学

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 北京大学

汉语国际推广多语种基地 北京外国语大学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基地 北京语言大学

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 山东大学

汉语国际推广南方基地 厦门大学

国际汉语教师研修基地 华东师范大学

汉语国际推广少林武术基地 河南省教育厅

汉语国际推广中亚基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

汉语国际推广教学资源研究与开发基地 武汉大学

跨文化交流研究与培训基地 南开大学

国际汉语教材研发与培训基地 中山大学

东南亚汉语推广师资培训基地 海南师范大学

汉语国际推广多语种大连基地 大连外国语学院

汉语国际推广东北基地 吉林大学、黑龙江大学、辽宁大学、延边大学

国际汉语传播湖南基地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