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税务机关绩效管理范文

税务机关绩效管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税务机关绩效管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税务机关绩效管理

第1篇

一、基层税务机关实施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市国税局多年来先后致力于税收目标管理、税收征管质量管理、ISO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尝试和实践,在考核的内容上,实现了以征管质量为主体考核内容到税收综合工作全面考核的过程;在考核的标准上,实现了由定性考核为主到定量考核为主不断细化完备考核项目的过程;在考核方法上,实现了由单一的工作组实地考核到采取实地考核、网上考核、日常监控多维考核的过程;在考核深度上,由简单地对照分值项目扣分的粗放型考核评价到发现问题与网上、实地、日常监控比对后研究扣分的精细化过程;在考核面上,由市局对区县单向考核到对区县、市局机关处室,区县对税务分局和办税服务厅的“双轮驱动、全覆盖”转变。应该说,每一次管理实践和考核方式都在总结成绩,汲取教训,评价工作,反馈信息,整改问题,加强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税机关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管理职能部门,以“为国聚财、为民收税”为神圣使命,完成组织收入目标和严格高效执行各项税收法律法规是税务机关的根本任务。但是受制于传统行政管理模式制约,国税机关管理效能难以得到有效发挥。从宏观层面看,长期把税收收入完成数及一些静态指标作为衡量工作绩效的主要尺度,标准单一且呆板。从微观管理层面看,一是实施传统的下达任务、计划和指标式行政管理模式,管理者与被管理缺乏有效沟通,管理者“推动工作难”、被管理者“执行难”;二是长期计划管理惯性形成的“大锅饭”和平均主义,人力资源活力无法有效释放。加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不尽科学合理,在考核项目的设置上,内容太多、太细,淡化了税收工作的目标;三是考核忽视了地区之间的差异和工作的个性化特征,不利基层因地制宜发挥创造开展工作;考核过程不够透明,扣分理由不公开,基层对“暗箱操作”意见大,对考核结果不甚服气;考核工作统一设定项目、评分标准和办法,束缚了基层工作的创新。要突破传统管理模式对国税工作绩效提升的桎梏,必须立足工作实际,引进以“目标管理”和“过程控制”为核心的绩效管理理念和行为模式,应用通畅的网络和成熟的业务应用系统信息化平台,构建符合国税部门实际的绩效管理模式。

二、市国税局在绩效管理方面的尝试

市国税局结合多年来对绩效考核工作的不懈探索和具体实践,确立了“双轮驱动,无缝隙、全覆盖”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

(一)机关与基层绩效管理“双轮驱动”,逐层渗透实现三个覆盖。我们将全市国税系统的绩效管理工作定位于“基层机关两条线”。对基层单位,主要针对市局考核管理的各县区国税局和直属单位,制定了《市国税局绩效管理考核办法》和《2010年考核指标及评分标准》,参照关键业绩指标(KPI)、平衡记分卡的理念和工具,年初根据省局要求,并结合各个目标的重要程度设置了160多个权重不等的税收执法、行政管理和服务质量绩效评估指标,然后将它们按工作职责分解分配到各处室进行责任控制和监管落实。考核手段主要分为网上监控考核、信息交流监控考核、民主测评考核、实地抽查考核、利用社会评价等;考核方法主要有日常考核、综合考核、党组综合评价、特别加减分和一票否决等;办法对绩效考核结果奖惩进行了明确,与经费奖励和公务员评优挂钩。各区县国税局也制定了对各税务分局、办税服务厅的绩效管理办法,开发并运用相应的考核软件,通过设定权重和系数进行相应考核管理。对机关部门,我们尝试突破机关绩效管理指标难确定、考核难操作、容易得罪人的瓶颈,制定了《市国税局机关处室工作创新和绩效管理考核办法》,年初下发《市国家税务局机关年度工作目标及任务汇编》,机关部门考核以设定的目标和任务为基础分,并确定为阶段性工作和随机性任务、创新工作项目、民主评绩、党组成员评议、上级表彰进行加分,年末确定各部门绩效考核的得分。初步形成了“确保制定目标,鼓励创先争优,倡导积极和谐”的机关绩效管理机制。实现了绩效管理“三个覆盖”,即覆盖包括税收征管业务和内部行政管理在内的所有税收工作,覆盖领导层、中层和一般干部在内的所有人员,覆盖包括决策、实施、落实和监督在内的所有工作环节。

(二)绩效管理以信息化为依托,考核评价以信息数据为依据。我们今年开发了《市国税局绩效管理考核系统》,搭建了集部门责任明确、系统资源共享、流程化操作运转和绩效指标评估“四位一体”绩效管理信息化平台。18个考核责任部门依托绩效考核软件按职能划分对被考核单位的工作项目作动态性监控和评价,评估依据主要是综合征管软件、公文处理系统、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等应用业务软件系统和各级国税局内部网站工作平台,绩效考核软件每月按部门提取的自动生成数据对应打分,经考核办审核、分管领导审批、网上公示、被考核单位申辩确认、考核信息、督查整改和信息反馈等流程操作运转一次。月考只发现和通报存在的问题,不生成考核结论,年末对全年数据考核生成年度绩效评估的结论。为了公平公正评价工作绩效,通过引入数学回归模型,根据各县区局所属分局数、职工数和纳税户数的不同,计算出相应的系数,有效解决了“业务量大的失误多,失误多的扣分多”的弊端,把实际情况不同的各被考核单位合理地放到一个平等的考核平台上进行。基层税务分局和办税服务厅的绩效评估软件,也将纳税户、工作量、工作难易程度设定为系数,并将工作场景、工作态度、纳税人评价等指标具体化,力求做到公平公正。真正实现了“抽象考核”到“具体考核”的转变。初步实现了管理精细化、工作规范化、办事流程化、考核自动化、监督常态化。

(三)将考核置于阳光下晒干水份,充分听取被考核单位意见建议。我们以确立一个让大家都“接受和服气”的绩效考核办法为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公开透明”作为首要突破口,确保绩效管理考核走出“黑匣子”,在“阳光”下进行操作。考核软件的开发运行,使绩效考核工作从目标制定、过程实施、考核结果反馈、被考核单位申辩调整以及考核结果公布等都能够直观地反映到每位干部面前,有力地保障了各类打分依据充分,很大程度上解决和避免了以往考核工作中存在的考核部门与被考核单位之间存在的“暗箱操作”、“私下沟通”的问题及“相互扯皮”、“协调涂改”现象,也随时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过失进行提醒和敦促改进。从被考核单位的角度看,软件针对考核部门打分,设置了不同周期的申辩调整,在每次考核信息时,被考核单位的扣分项用红色显现,点击可直观地看到扣分原由和所扣分比例,如发现考核单位扣分依据不充分、扣分不准确、扣分不公平等情况,可在申辩窗口提出申辩理由申请调整,考核办须即时作出回应,申辩理由充分的经扣分部门和分管领导重审,及时作出调整处理;申辩有异议的,经扣分部门组织重审后维持“原判”的,可信息反馈栏作出详细解释说明。此举最大限度地尊重和维护了基层单位的意见与权利,也激活了基层单位自觉投身绩效管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关于在基层税务机关实施全面绩效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处理好三个关系,在推进中求深化

一是处理好绩效纵向管理与横向管理的关系。纵向各级国税机关层层设定绩效考核指标,横向本级国税机关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绩效指标,使纵向的层级要求与横向职责互动统一起来,各部门根据绩效指标设定将横向互动工作责任落实分配到每个具体岗位,融入到每项具体工作中,形成既相互制约又相互配合的“网格状”和“链条式”绩效管理机制。

二是处理好绩效实现与绩效控制的关系。按照层级管理、下管一级的原则,建立由点到线、由线到面,贯穿上下,辐射左右的全方位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纵向由上一级国税机关通过综合征管软件等信息平台对重点环节、重点部位的信息数据进行监控和考核,横向各级国税机关考核职能部门对机关各科(处)室所承担的绩效指标随机监控,打破以往定期组织检查和事后监督的模式,实现更加严密、科学过程控制,有效化解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

三是处理好组织力与执行力的关系。绩效管理组织力是连接绩效战略和执行力的桥梁,是绩效战略得到实现的重要保证,执行力则是绩效战略设想变成现实的能力。绩效管理的组织优为重要,组织得力、组织有效、组织客观,会激活绩效管理的各个子系统,调动基层实施绩效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产生绩效管理的凝聚力。

(二)在四个方面推陈出新,在创新上求突破

一是始终围绕国税部门的重点目标与核心工作,每年开启新的绩效管理思路。管理是一个大课题,况且我们不段面临着应对和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的新挑战,不能陷入将绩效考核等同于绩效管理的误区,而要在绩效指标科学、绩效评价公正、绩效反馈通畅、绩效成果应用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完善。

二是始终瞄准重点工作和重要指标,每年定新的考核办法和考核方式。一套相对稳定或一成不变的办法容易使组织者和执行者产生管理疲惫,一种相对稳定或一成不变的考核方式容易造成被考核者迎合或照模造具。革新办法会使组织者和执行者有清新感,增加学习力和探索力。

三是始终以调动工作积极性为出发点,每年调整新的绩效管理考核评价体系。为了显现绩效评价的公正性和公平性,管理者习惯把评价体系设定为多元式,但事与愿违的是多元评价中经常会至少有一元大家意见最大。毕竟绩效评价标准不像经久留传的度量衡,不断调整会产生一种“轮动公平”效应。

四是始终要密切结合当地国税工作实际,每年为基层国税工作留有充分的创新发挥的空间。上级机关绩效考核指标制定过细,势必会影响和束缚基层机关的能动力,进而影响基层机关的创造力,也可能不自觉地促使基层机关造假舞弊。我省地域辽阔,各地国税工作环境相差甚大,过于细腻且缺乏灵活性的绩效管理指标在一些比较特殊的地区只能是一纸不公正的待遇。

第2篇

关键词:税务机关;绩效管理;问题;措施

现在绩效管理早已经成为一种行政管理手段,基层税务机关的主要任务就是征收管理和服务于纳税人,怎样既准确又客观的评价基层税务人员的工作绩效,让他们充分的将自己潜力发挥出来,在基层税务机关当中构建一套完善绩效管理机制尤为重要。本论文对基层税务机关存在于绩效管理当中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简单的介绍了几点解决方案。

一、基层税务机关如今存在于绩效管理当中的问题

(一)没有正确的认识到绩效管理的作用

在把绩效评价归纳到税务管理当中的时候,有部分单位将其当作是奖金发放的依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因为有部分机关干部没能够认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管理思想上出现了偏差,他们没有正确的定位自己角色;而在具体实施绩效管理的时候,都是被强迫参与其中的,所以大多都只是应付领导的安排。

(二)没有合理的绩效目标

在设定绩效目标的时候,没有准确把握较为重要的目标,此种问题在基层税务机关当中一直存在。实际表现就是在设定个人的绩效目标方面,看似较为公平,可是干部年龄和素质与职工间有着一定的差别,导致在某些指标上存在弱化测量的情况,从而使考评增加了难度,使考评结果变得不再公正[1]。

(三)没有健全的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有两方面表现出了不完善:首先,考核的内容虽然逐渐详细,但岗位责任却没有明显的界限,对工作不负责,相互推让的现象时有发生。其次,只是一味的对工作项目进行考核,或是单纯的对工作质量进行调查,却完全不去关注工作人员实际承担的任务量,这样的管理会导致工作做得多的人反而被扣了很多分,而干活少的人却很少被扣分,不工作就可以不扣任何分的乱象出现。

二、完善绩效管理的方案

(一)掌握绩效的核心内容,构建基础的考评体系

首先,考核当中在重视数量的基础上也不能忽视质量的重要。可以应用双向考核的方式,不但要对工作人员所完成的工作任务数量进行考核,还要对工作质量进行严查。针对个人而言,如果单单的将任务量完成了,而质量却与要求严重不符,这就要根据规定将他们的奖金相应扣除[2]。其次,考核力度一定要均衡。综合的衡量一些量化指标、不量化指标和直观指标,这样就不会出现劳动多的人扣分较多、工作少的人员少扣分的情况出现。最后,构建计算机考核系统。在此系统中构建各种岗位、领导的工作情况展示平台,并要求所有的机关干部都要将自己每天的工作日志写在此系统当中,具体内容包括实际的工作数量、所涉及到的资料与文书等,之后由监控工作者根据质量要求将其汇总到计算机系统当中,这样就可以将考核结果体现出来。

(二)对管理创新加强重视,促使考评质量得到提高

因为公务员有着不同的部门性质和岗位职责,应用传统一致的考核办法,很难体现出考核效果。所以,应该制定新的考核内容、考核方法,将考什么内容以及该如何考的问题解决。首先,一定具备全面的考核内容。在制定考核内容时一定要对各个时期的任务进行分析,然后结合相关部门以及各个岗位的特征进行制定。同时,要将开发潜能、提高业绩、发展个性等几方面纳入到考核内容当中,促使考核有更全面的内容。其次,考核方法一定要科学。我国人事部制定的要求为以量化考核为核心,应该应用量化考核的方式对公务员的工作效果、业务能力进行考核,使考核的质量得到提高,使考核结果更加的客观和公正。最后,考核管理一定要具有一定的实效性。重视考核管理工作,逐级的对基层单位进行考核,并构建完善的考核平台,促使考核的效率以及管理水平都得到相应的提高。

(三)对结果的应用加强重视,使考评的导向作用得以发挥

绩效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在实践工作当中适当的对考评结果进行应用,使其可以发挥导向的作用,想要使此目的顺利达成,首先,要把考评的结果联系到干部年度考核过程中,用评价结果来确定年度考核当中公务员的名次,将年度考核和综合考核统一在一起[3]。其次,把考核的实际结果联系到提拔干部上,可以设定两年一直保持名列前茅的人员能够提升职务,而排名较后的人员在当年将不会被提拔的规定。再次,把考核结果联系到教育培训当中,对公务员在考核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其原因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最后,考核结果要联系干部奖励,对那些成绩突出的公务员要给予精神奖励以及物质奖励,对于成绩较差的给予相应的批评,以此使干部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工作当中。

总而言之,业绩考核是完善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基础内容,也是对人才进行评估、识别以及使用的一项较为重要的工作。因此,我们要探究基层机关如何完善考核制度,制定科学的绩效管理办法,推动税务工作持续发展。

作者:杨瑞 单位:石河子大学

参考文献:

[1]徐东华.战略性绩效管理历史演进及对政府绩效管理改革的启示[J].生产力研究,2014(5):6-10,97.

第3篇

全国税务机关全面推行绩效管理两年来,税务稽查机关就如何做好绩效管理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通过有效的绩效管理,很好地激发了税务稽查一线干部的潜能和热情。但从运行情况和基层稽查干部反映看,基层税务稽查机关绩效管理的效能还参差不齐,许多单位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是在调查了解和全面梳理、分析思考的基础上,就基层税务稽查机关在绩效管理中应把握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税务稽查;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作为一种以开发人力潜能为中心的科学管理模式,已被现代企业和各级政府机关广泛运用。自2014年全国税务机关全面推行绩效管理以来,各级税务机关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行职责、完成任务等方面积极开展绩效考评,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成效。作为专司偷、逃、抗、骗税的税务稽查机关,通过组织开展绩效管理也较好地发挥了服务税收中心工作“以查促收”、完善税收管理“以查促管”、震慑税收违法行为“以查促改”等作用。但从两年来各单位绩效管理运行情况看,基层税务稽查机关绩效管理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绩效管理机制不够成熟,考核指标设置不够科学,开发人力潜能作用不明显,管理目标与整体建设融合度不够高。为此,笔者对有关单位绩效管理的总体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税务稽查机关在绩效管理中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克服思想认识误区,不断培养稽查干部正确的绩效观

税务稽查机关的工作特别是税务稽查岗位的工作,融入了稽查干部以及有关人员大量的智慧和技能,这些智慧和技能往往难以用具体数字进行考量,加上税务稽查本身所具有的工作特性和长期形成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工作习惯,一些稽查干部对绩效管理、绩效考核存有一定的认识误区,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有人认为,对于税务稽查来说,每一个涉税案件中的企业规模不同、案情复杂程度不同、查处结果不同,把这些不确定因素案件去量化,可操作性不强,也存在很多不公平性。还有人认为,稽查工作从选案到执行融入不同部门和很多人的智慧和精力,很难界定哪个人为此付出工作量或贡献的多与少,对案件承办人的办案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其结果难以“服众”。也有不少人感到,就天津市地税稽查干部队伍来说,大部分人思想觉悟较高、担当意识也较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近几年天津市地税稽查收入由2010年的10.85亿元猛增到2015年的28.7亿元,而且选案准确率、结案率、入库率也都逐年提高,税务稽查震慑效应在各领域纳税人中得以显现,根本用不着再投入大量财力、人力和时间搞绩效管理。这些认识和观点无疑影响和阻碍了税务稽查机关绩效管理的推动和深入。因此,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转变思想观念,消除片面认识及抵触心理,主动支持和参与到绩效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

(一)不间断地开展对绩效管理重要性的宣传教育

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要利用各种时机,就当前税务机关推行绩效管理的目的和重要性进行不间断的宣传教育,让每个干部切实认识到绩效管理是保证各项目标任务落实的重要保障,是加快职能转变、改进作风、提高效能的重要途径,是激励党员干部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同时,要在税务稽查干部中强化绩效管理理念、培育绩效管理文化,大力营造人人关心、参与、运用绩效管理的氛围,逐步构建上下联动工作格局,使绩效管理真正成为抓重点工作落实的“指挥棒”,税务稽查干部改进工作、提升素质的助力器,不断促进税务稽查工作质效的持续提升。

(二)适时与稽查干部就绩效考核考评情况进行分析、沟通

绩效沟通是绩效管理的核心环节。事前沟通可以明确绩效目标,事中沟通可以做到事半功倍,事后沟通可以促进有效整改。因此,税务稽查机关的每一位领导者要针对所分管部门、干部的实际,有重点、经常性地与税务稽查干部进行有效沟通,特别是绩效计划制定与执行、日常管理与考评、绩效分析与改进等环节的沟通,要做到及时周到、细致入微,并通过这些重要节点、关键环节的分析与沟通,找出绩效差距和提高绩效的途径,使广大稽查干部在推进绩效管理过程中不断刷新自我“存在感”和成就感,进而逐步克服和扭转思想认识上的偏差,提高参与绩效管理的主动性,增强自身工作绩效的创新、创造意识。

二、克服考评指标权重失位,不断优化绩效考评体系

目前,一些基层税务稽查机关的绩效管理,只是把方方面面大量考核考评指标简单累加后再进行量化,甚至依靠单纯的、细化和量化的指标来进行绩效管理,并在绩效考评中过分强调工作完成量的考核,忽视了工作质效和潜在的对整体建设具有重大影响以及长远发展的指标考评。比如:就涉税案件查办方面,往往对易于掌握的案件查结数量、查补税款金额、涉案企业处罚率等考核占比大,但对办案质量高低、办案经验总结、查办案件影响和干部能动作用发挥等带有税务稽查可持续发展、稽查干部潜能挖掘以及促进税收秩序规范这些指标占比少、权重低。基层税务稽查机关在绩效管理中所存在的指标权重失位、考核目标值失衡、指标设置与总体建设偏离等突出问题,应在今后优化绩效考评指标时加以注意和克服。

(一)考核考评指标的设置要考虑全局性

绩效考评既是对税务稽查机关整体工作绩效的考评,也是对全员干部绩效的考评,因此,绩效考评指标设置要兼顾机关工作上的整体性,也要考虑人员岗位、工作性质上的差异性,不能顾此失彼。尤其是那些在岗位职责中没有明确或难以细化量化,但又决定稽查工作质效、提升建设水平,甚至是打造机关品牌、创新机关文化的工作,更不能被忽视和遗忘。比如:工作经验的总结推广、查办案件的质量影响、各类培训的效果运用以及机关正气的树立扶持等,如果在考核考评指标设置中被忽略了、淡化了,甚至被遗忘了,广大干部的士气就难以激发,稽查干部的潜力也难以挖掘,机关整体建设及税务稽查中心工作也就永远在低层次上徘徊。

(二)考评指标的设置要突出中心工作

税务稽查机关的职能就是打击涉税违法行为,保障税收收入,维护税收秩序。因此,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建立必须紧紧围绕税务稽查中心工作。不仅在指标设置上不能让税务稽查这一权重失位,在分值设置上也要突出税务稽查的中心地位,不能没有重点地面面俱到和求全失重,更不能偏离中心另辟蹊径。对其他工作绩效考核指标的设置,也要围绕税务稽查这一中心工作去进行,也就是从保障税务稽查工作的效果、服务税务稽查工作的质量、维护税务稽查的地位等去设计考核考评指标、分配考核权重,并通过对其工作绩效的考核考评,提高其服务保障水平,最终达到促进税务稽查工作的提升和长远发展。

(三)考核指标设置既要相对稳定又要适时、适度调整

考核指标的设置既要立足于税务稽查机关日常工作的完成,又要着眼于税务稽查的发展和形势任务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做好与上级机关对自身绩效考核的对接,并且很好地应对由于时间、空间转换所带来的工作重心和任务变化。因此,考核指标设置一方面在日常工作指标上要保持相对稳定,另一方面要随上级乃至中央重大部署和税制战略调整以及重点工作转换,适时、适度调整考核指标、权重分配等。通过考评指标设置上的动静结合,确保在全面系统地对日常工作绩效考核考评、实现税务稽查中心工作稳步发展的同时,也能保证同上级重大部署调整、重点工作转换的融合及统一。

三、克服与税务稽查机关全面建设脱节,提升机关整体水平

税务稽查机关绩效管理的目的不是绩效考评结果,而是税务稽查工作的持续性改进、税务稽查质效的不断提升,从而最终实现税务稽查机关整体建设水平的提高。因此,要克服撇开机关整体建设只强调抓绩效管理和只重视考核考评结果的唯绩效观,也要克服空泛地追求机关整体建设和长远发展,认识不到日常绩效管理、绩效考评的作用。

(一)要防止孤立地看待和追求绩效考评结果的行为意识

绩效考核考评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但过分地强调绩效考评结果、追求绩效考核名次,势必会削弱绩效管理开发潜能、激励干劲、推进工作提升的作用,也容易让考核对象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规避绩效“犯规”被罚失分上,最终导致干工作、抓落实只为取得较好的考核考评结果,不考虑工作质效和整体建设水平的提升。

(二)要把绩效管理与其他管理模式相融合

尽管绩效管理是现代企业和政府机关都公认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模式,但就税务稽查工作和机关整体建设来说,绩效管理不是管理范畴的全部,单靠绩效管理也不可能实现税务稽查工作整体建设的持续发展。因为税务稽查各环节工作以及机关的有些工作,难以在短时间内看到工作的绩效,还有一些工作也难以用具体数字去衡量多与少、大与小,难以靠量化去评价优和劣、高和低。这就要其他的管理方式去弥补、去辅助、去完善,以实现税务稽查机关的正常运转、维护和整体建设水平的提升。比如: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工作中精力付出的多少,干部思想觉悟的培育,争先创优氛围的营造等等,这些都难以去量化和用数值去评判,就需要靠传统的、情感式的和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去推动、去补救、去完善,也只有把这些管理方式与绩效管理有机地融合,才能达到相互弥补、相互促进的效果。

(三)要把绩效管理目标和税务稽查整体建设相统一

绩效管理是一种管理手段、也是一个管理过程,其根本目的和目标就是提高税务稽查机关的整体建设水平。因此,绩效管理的推进和各个环节的把控都要紧紧围绕税务稽查机关整体建设做文章,不能片面追求绩效管理中的量化考核结果,更不能人为地把绩效管理与整体建设割裂开,否则就有可能出现绩效考核结果很好,但干部队伍人心涣散、领导班子没有凝聚力、机关整体缺乏合力等现象。所以,在抓日常工作落实中要以绩效考评为抓手,把注意力放在发现问题短板上,不断强化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同时,还要把绩效考评作为整体工作上水平的一个抓手,通过完善的内部运转流程和顺畅的协调沟通,把绩效考核考评融入整体建设之中,有效地解决绩效管理与税务稽查机关整体建设“两张皮”的问题。

四、克服与干部利益、升黜背离,营造挖掘潜能、争先创优的氛围

税务总局要求年度绩效考评结果作为评价业绩、改进工作和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主要运用于干部任用、评先评优、公务员年度考核等方面。就是说绩效考评须与个人利益、个人升黜、个人荣辱同步推进,与稽查干部的物质追求和精神需要相一致,否则,就难以激发稽查干部的工作动力和工作热情,就不可能有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就更谈不上提升税务稽查工作质效和税务稽查整体建设水平。“事业兴衰,关键在人”,税务稽查机关绩效管理充分挖掘开发人力潜能、激励激发主观动能、营造争先创优氛围势在必行。

(一)与稽查干部的成长进步挂钩

绩效考评结果与稽查干部的成长进步挂钩,是对稽查干部工作绩效的再次肯定,也是对稽查干部的不间断激励,因此,各级组织要按照各年度绩效考评优秀名次和个人的政治思想表现、能力素质水平、廉洁自律状况,结合后备干部培养使用规划等,有计划、有梯次地做好稽查干部的培养、选拔,让能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有所为、有其位,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供机会。反之,对个别部门和个人连年考评较差、能力素质较低的干部,应及时予以诫勉谈话、免职或降职,逐步构建“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好用人机制。

(二)与稽查干部的荣辱羞耻挂钩

充分发挥绩效考评对税务稽查干部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作用,将有助于形成个人与部门同发展、共荣辱的良性循环。要按照年度绩效管理评估考核结果,分析评价各部门、个人的工作落实和绩效指标执行情况,并充分利用奖惩机制,对目标完成度高、成绩突出者采取通报表扬、发光荣榜、授予荣誉称号等褒扬措施,在一定区域内进行全覆盖、高规格的宣传,使之时时处处感受到工作成绩所带来的自豪和荣耀。对工作懈怠、考评不佳的采取通报批评、取消评优资格、责令限期改进、诫勉谈话和调离岗位等惩罚性措施,让其切身体会到工作懈怠所带来的羞耻。通过旗帜鲜明的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积极营造树先进、学先进、赶先进的良好风尚,逐步完善充满活力、持续激发正能量的内生动力机制。

(三)与稽查干部的物质利益挂钩

第4篇

关键词:城市污水处理 适用技术 水污染防治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一个标志,中小城市是沟通大城市与小城镇及其周边地区的桥梁,大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都离不开中小城市。

我国中小城市划分是指根据管理工作的需要,按市区(不包括市辖县)的非农业人口总数多少对城市规模进行划分。在我国城市规模的分类为:城市人口在20万人以下的为小城市,20~50万人为中等城市。

全国中小城市众多,仅小城市占全国城市总数的60%以上,全国中小城市建设好了,国家的整体面貌就会发生根本变化;反之,如果只是少数几个大城市发展,众多的中小城市还很落后,那我们的国家谈不上现代化,也很难跻入世界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所以,要十分重视中小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全国400个中小城市,每年排放废水10O亿立方米左右,水污染十分严重。发展中小城市是中国未来城市化的重点和方向。中小城市的健康发展,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健康和国家走向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目前中小城市的水污染不仅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而且造成流域内居民发病率上升。

在我国中小城市中,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是水污染防治的骨干工程。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是纳入流域、区域水质管理规划并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使全国水环境状况基本上同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相适应,必须尽快扭转我国城市水环境污染的局面。因此,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是我国中小城市当前水污染控制的重点。

中国在中小城市污水处理方面尚缺乏适用技术和设备制造技术,缺乏管理经验。建立中国中小城市污水管理体制和方法,掌握一批在中小城市具有代表性的污染源的治理技术和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可以大大推动我国污水处理设备产业的发展和促进中小城市持续发展。

1 我国中小城市城市污水处理适用技术和工艺

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关于防治水污染技术政策的规定》中指出:积极开发和研究高效、低能耗和能源部分自给的人工生物处理等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和工艺流程,以节约投资、降低维护费和运行费。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和科技部新近联合颁布的《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城建[2000]124号)》对我国城市污水的治理从处理工艺到具体的措施都作出了规定。结合我国的特点,中小城市城市污水处理适用技术和工艺的重要特点是“高效低耗”,高效低耗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和工艺,目前并无一明确的数值界定,其特征必定会随不同的时间随技术的进步以及不同的应用条件而有所不同。从我国目前技术水平和经济水平的情况来看,适合我国中小城市使用的这类技术或工艺应具备以下特征:

.吨水投资应该控制在100O元以下(不包括征地和特殊的地基处理费用)。

.吨水直接运行费(主要包括工艺能耗、药剂费和人工费)应该控制在O.30元以下(如考虑脱氮除磷吨水直接运行费应该控制在0.40元以下),其中对一般城市污水吨水处理能耗在O.20kWh左右。

.尽量减少操作管理人员数量,操作管理人员数量为现有污水厂人员的1/3-1/2。

从当前污水处理工艺和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的情况看,在采用国内工艺设备、日处理规模小于10万吨的前提下,下面所列是技术可行且适合我国中小城市的高效低耗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和工艺:

.强化一级处理技术

.污水生态工程处理技术

.污水物理化学处理技术

.厌氧及不完全厌氧处理技术

.高负荷生物化学污水处理工艺

.高负荷生物滤池/固体接触和生物曝气滤池生物附着生长技术处理城市污水工艺

.现有城市污水处理的革新工艺

2 我国中小城市城市污水处理关键技术

2.1用于二级处理的一级处理强化技术作为城市污水厂二级生物处理的前置处理——一级处理,其功能为去除污水中的漂浮物和悬浮物。由于一级处理投资少,动力消耗低,不但可去除一部分有机物,而且对后续二级生物处理影响较大。采用强化一级处理技术,可以降低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的投资。

二级处理的一级处理强化技术分为两类:一类侧重于物化机理,一类侧重于微生物的絮凝吸附原理。

化学强化一级处理工艺对TP、SS、BOD和重金属等的处理效果较好,耐冲击负荷的能力也较强。系统的基建投资、占地面积小于活性污泥法(包括A/O、A2/O等工艺),而且运行管理灵活简便、处理过程稳定可靠、近期投资环境效益好。同时采用高效絮凝剂技术,具有投资低廉(为生化法的1/5-1/10),运行费用低的优点。

微生物絮凝剂强化一级处理,由于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效果好、投加量小、适用面广、无二次污染、絮体易于分离等优点,因而在废水脱色、油水分离、污泥脱水、畜牧场废水处理、瓦厂废水处理等方面已有广泛应用,效果显著。生物絮凝吸附法强化一级处理工艺,是利用微生物的絮凝吸附作用强化一级处理,与二级生物处理的本质区别在于二级生物处理主要利用生物氧化作用,将有机物矿化;而生物法强化一级处理则主要利用微生物的絮凝吸附作用快速去除污染物质,同时伴有少量的生物氧化。这就决定了它必然要比二级生物处理产生更多的污泥,但由于不投加任何药剂,其产泥量比物化处理产泥量少。

用于二级处理的一级处理强化技术的关键技术如下:

.无机絮凝剂与其它种类的絮凝剂复配使用的最佳协同作用效果;

.高效、廉价絮凝剂的优选;

.微生物絮凝剂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絮凝吸附的工艺条件控制;

.冬季低温条件下的运行参数选择:

.一级处理工艺设备的优化选型。

2.2曝气生物滤池工艺

曝气生物滤地工艺的主要特点如下:

占地面积小,基建投资省。曝气生物滤池之后不设二次沉淀池,可省去二次沉淀池的占地和投资。

出水水质高。由于填料本身截留及表面生物膜的生物絮凝作用,使得出水SS很低,一般不超过10mg/L。

氧的传输效率很高,曝气量小,供氧动力消耗低。曝气生物滤池中,氧的利用效率可达20%—30%,曝气量明显低于一般生物处理法。

抗冲击负荷能力强,耐低温。曝气生物滤池可在正常负荷2—3倍的短期冲击负荷下运行,而其出水水质变化很小。

易挂膜,启动快。曝气生物滤池在水温10-15摄氏度时,2—3周即可完成挂膜过程。

此外,曝气生物滤地采用模块化结构,便于后期改、扩建。

曝气生物滤他在应用中尚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如下:

.滤地填料的比选;

.曝气生物滤地和曝气系统的规范设计;

.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我国典型城市污水的水力负荷、容积负荷;

.生物膜活性的研究;

.生物氧化、脱氮和截留SS的特性;

.曝气生物滤地反冲洗的基本要求和控制参数。

2.3革新的氧化沟工艺

现代氧化沟工艺具有运行灵活、处理效果好、脱氮效果好、污泥稳定程度高等工艺特点。如交替式氧化沟工艺通过将2—3条既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单沟组合起来,通过改变氧化沟和操作方式,设置了相对独立的缺氧区与好氧区,形成A/O和A2/O的工艺环境,不仅可达到去除BOD、SS的目的,而且可达到生物脱氮除磷的目的。从目前国内氧化沟的应用来看,其突出的工艺优点是基建费用低,操作简单,运行稳定,易于维护管理,剩余污泥量少而且稳定,处理效果稳定可靠,出水水质好。

在应用中,氧化沟工艺需进一步的完善关键技术如下:

.革新的氧化沟工艺脱氮、脱磷特性;

.大型氧化沟水力流态特征:

.革新的曝气系统设计;

.影响脱碳、脱氮、脱磷的关键工艺参数;

.革新的氧化沟配套系统的合理设计。

2.4革新的SBR工艺

SBR法从问世以来,已经发展为城市污水处理的实用技术之一。其变种也有十几种之多,如UNITANK工艺、TCBS工艺、MSBR工艺等。革新的SBR工艺在城市污水应用中的重点是尽可能降低基建和运行费用,简化操作过程,捉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革新的SBR工艺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关键技术如下:

.为达到同时硝化反硝化的目的,准确控制溶解氧的设计;

.合理的滗水体积确定;

.典型污水水质脱碳、脱氮、脱磷的关键工艺参数;

.高效连续流SBR工艺的设计;

.革新的SBR工艺配套系统的合理设计。

2.5污水生态工程处理技术

这类技术的最大特点是,运行维护费用低廉、运行可靠、简易且节省能源和实现污水资源化。

城市污水生态工程处理技术,包括氧化塘系统和土地处理系统。近年来我国一些中小城市修建的污水氧化塘运行结果表明,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良好的氧化塘系统,其出水水质(SS、BOD、COD等)接近或达到常规二级处理出水水质,如辅之以必要的强化措施,完全可以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规定。对于水生植物塘、养鱼塘等生物或生态净化塘,其脱氮除磷和去除细菌能力等都高于二级处理,达到部分三级处理的效果,而塘系统的基建费单价仅为常规二级处理厂基建单价的1/5-1/3,运行维护费为常规二级处理的1/2。

当前城市污水生态工程处理技术的重点与技术包括:采用多种人工强化措施提高氧化塘的去污效率,如利用风能向塘内充氧,人工养殖水生动、植物,在塘内挂膜增大微生物栖息场所,布设人工软性、硬性填料等,对系统进行改善、组合,使之具备高效、快速和多功能的特点。采用光催化降解法,提高处理效率。在水中加入一定的光敏半导体材料,利用太阳能净化污水。

城市污水生态工程处理技术的关键技术如下:

.城市污水生态工程处理技术的设计路线;

.城市污水生态工程数学模型、工艺参数的优化。各处理单元的优化和组合,最优处理单元的设计。如何选取最佳的工艺组合形式,充分发挥单元构筑物的容积效应,在最小占地面积、最低工程造价情况下,达到城市污水出水水质标准的要求;

.城市污水生态工程处理工艺的关键结合点的联接;

.城市污水生态工程处理工艺生态调控点的特征和不同工况下的控制。

参考文献

[1]《污水涂磷脱氮技术研究与实践》(全国污水除磷脱氮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0.3,上海

[2]钦佩、安树青、颜京松.《生态工程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7

[3]钱易、米祥友.《现代废水处理新技术》,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5

[4]秦裕珩等.《废水处理工艺手册》(内部交流资料),1981

[5]文一波.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中国环保产业,1999.8 ,pp21

[6]施红伟.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化工环保,1999.9(5 ),pp53-56

[7]王凯军.厌氧(水解)好氧处理工艺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环境科学,1998 .4(18)pp18-21

[8]许泽美.生物膜法在市政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中国给水排水1999.8(1 5)pp24-26

[9]张敬东、张家华.污水处理技术的新发展,环境技术,1997.6,pp28—33

[10]聂军.生物过滤BIOFOR第三代生物膜反应池,山东环境,1998.5,pp20- 21

[11]汪永红.双沟式氧化沟技术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中国给水排水,199 8.6(14),pp20-22

第5篇

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精神为指导,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以提高工作效率为抓手,以塑造良好形象、优化发展环境为重点,突出抓业务、工作创新、机制创新,进一步完善以结果为导向,以落实责任为手段,以提高群众满意度为目标的绩效管理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实施的对象

局各股、室、站。

三、主要内容

绩效考核包括各股室(下属单位)自评和年度考核两种形式;各股室(下属单位)绩效考核与个人绩效考核两个层次。

(一)评估方式

绩效考核遵循分类考核与分级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与集中考核相结合,注重实绩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二)考核程序

1、确定工作目标

各股室(下属单位)年初根据全局总体工作任务制定年度工作目标,送分管领导审核后上进行承诺,报局绩效办存档。

2、绩效考核的实施

各股室(下属单位)对自身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填写年度自评表后报局绩效办审核备案。对个人暂不进行自评;年度考核由局绩效办统一组织实施。

3、通报考核结果

局绩效办将考核结果报局委会,经局委会研究通过后,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布。各被考核股室(下属单位)应根据考核结果进行自查自纠,深刻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及时解决有关问题。

(三)考核体系

1、绩效考核以百分制计算,分为股室(下属单位)考核和个人考核两项。

2、各股室(下属单位)考核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包括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自身建设情况和公认评价情况三部分,均按100分制计分。

①工作目标。目标考核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档次。分别为100分,80分,60分,40分。

②自身建设。包括履行岗位职责、工作效能服务态度及依法行政、劳动纪律、廉政及作风建设情况,总分为100分,每项各占25分。

③公认评价。由局领导、局机关各股室和局下属单位对考核对象进行测评。评价分为满意、较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四个档次。具体为满意每票计4分、较满意每票计3分、基本满意每票计2分、不满意每票计1分。

公认评价分=总计票分/(4×有效票数)×10分

各股室(下属单位)的年度考核总分为100分,包括自评得分、工作目标考核得分、自身建设考核得分和公认评价得分。其计算方法如下:

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所占权重为50%,自身建设情况所占权重为20%,公认评价所占权重为20%,自评得分所占权重为10%。各项计分均只设减分方式。

(四)考核结果。局绩效办于每年的12月份,将被考核股室(下属单位)的各项考核得分汇总,计算出最后得分,按得分从高到低,原则上综合得分在80分的为一等。60~80分的为二等,60分以下的为三等。

被考核股室(下属单位)在年度工作中出现下列问题的,不得评为一等、二等:

1、被县委、县政府、县纪委或以上部门通报批评、问责的;

2、没有完成计划生育责任目标或出现计划生育违法行为的;

3、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被“黄牌警告”或“一票否决”的;

4、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出现安全事故的;

5、在绩效考核和管理中弄虚作假的;

6、出现其它重大问题造成恶劣影响的。

(五)个人考核。分为履职情况得分、民主评价得分两部分。

个人(正股级以下人员)绩效考核包括履职情况考核得分和民主评价得分两部分。在考核时间上,对个人的考核与对股室(下属单位)年度考核同步。

考核方法:

1、基础分为100分;

2、其计算方法如下:

得分=年度本人履职情况得分×60%+年度民主评价情况得分×40%

年度本人履职情况得分由科室(单位)考核得分结果(70%比重)和分管领导评价(30%比重)组成。

个人绩效考核评定等次。局绩效办以年度为单位,综合考核情况,计算出被考核者的最后得分,提出初审意见报局总支审定。根据得分高低,在局总支领导下,评定出个人绩效考核最终等次。受警告处分以上的个人,当年不得评为一等。

四、结果运用

绩效考核结果与干部考核、干部选拔任用相结合。

(一)年度考核评定优秀等次的人员,原则上从绩效考核评定为一等次的人员中产生,但不超过人事部门规定的最高比例;

(二)绩效考核定为三等次的考核单位,年终评比不得评为先进集体;

(三)拟提拔的干部必须从连续三年绩效考核评定为一、二等次的人员中产生,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被评定为一等次的人员。

第6篇

从大体上来说,一个企业的命运里程碑式的经历是难以回避的,然而人们却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或途径做出改变,进而增强企业的活力,为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拓宽企业的生命线,具体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建立一系列完善的财务会计制度。中小企业,无论以一个企业或是一位纳税人的角度来看,都有义务去遵守国家法律,设立必要的账簿,编制正确的会计分录,并定期编制企业的财务报表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其次,健全内部财务会计的监督制度。中小企业为维护企业各个方面的正当经济利益正常的经济秩序,必须要健全企业内部财务会计的监督制度。最后,规范基本会计核算制度。依照中小企业的特点,制定适合的会计的核算规范。

二、树立正确的财务会计管理意识,建立新型管理模式

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要深入透彻地了解组织单位内部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仔细对比短期的成本付出与长期的经济效益的差距,从收益的角度重新给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定位,端正主观态度,为系统性建设适应中小企业企业发展的财务会计管理模式奠定基础。新型的管理模式是指深层次的挖掘现行财务会计工作的主要内容,在做好监督、核算一些最基本的工作的同时,努力将会计流程融入到业务流程当中去,通过向管理者提供准确、及时、全面的数据信息的方式,使其管理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加强监管力度,遏制会计造假行为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直接关系到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对企业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应该从两方面下手,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提高财务会计的诚信水平。首先,经营管理者要以大局为重,中小企业的价值体现在必须要坚持以诚信为本的原则,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这样能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各级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掌握者也应该从纳税人的角度看问题,组建专门的会计监管部门,严厉打击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各类违规造假行为,也要不遗余力的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社会诚信教育,坚定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

四、大力培养会计人才

一般来说,一家企业内部财务会计管理的工作质量往往取决于会计人员的素质水平。受全球经济信息化影响,中小企业也毫无疑问的受到了互联网、计算机、办公软件等众多的现代技术冲击,在猛烈的冲击下,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惟有按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把优胜劣汰的机制运用于组织内部,当然也要加紧企业中财务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为企业创造大批新型的知识经济时代下的财务会计员工铺平道路。政府可以发挥自身的带头先锋作用,组建一些服务公司可以专攻财务会计管理的工作,使会计服务市场逐步进入规范发展的队列中去,一方面可以优化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的管理机制,另一方面可以使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得到最大程度上的保障,让社会、企业、人才三方共赢的目标得到实现。

五、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加强宏观调控能保障国家经济的有序运行。不论市场经济如何发达,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完全放弃对经济的宏观调控。鉴于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又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国家采取了较为积极的措施来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当然,我国也会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来扶持中小企业,特别是在中小企业的融资方面,许多地方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都犹如雨后春笋一般,他们的设立和发展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保障与便捷。自从我国加入WTO后,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程度也随之进一步加大,尤其是资本市场的开放和外资银行的准入,都会给中小企业带来诸多的挑战,但更多的是无限的发展机遇。

六、结语

第7篇

摘要: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对内部控制又不重视,造成税务风险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内部审计是企业风险管理的最后一道防线,但是内部审计机构在中国中小企业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部门。中小企业应该重视内部审计在税务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完善内部审计的功能、提高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等措施对税务风险管理进行监督和评价。

关键词: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

1引言

根据《2015年全国企业负担调查评价报告》调查显示,税收负担过重是企业反映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希望政府出台税收减免的政策呼声最高。税收负担过重而政府如果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当企业的人工成本、融资成本成为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时,企业是经济人,为了生存会想办法降低成本,而有时会铤而走险通过非法的途径来降低成本。降低税收负担就成为企业降低成本的渠道之一。企业在涉税过程中如果没有遵守国家的税收法律规章制度,会导致企业利益的损失,将给企业带来风险,这就需要对税务风险进行管理。近年来,很多学者的研究基本集中在如何最大限度通过管理如纳税筹划等来降低税务风险。罗威在其《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博士论文中提出中小企业税务风险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但对内部审计对税务风险管理如何监督没有展开进一步研究。目前国内研究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文献较少,本文将运用内部审计的有关知识,从内部审计的角度讨论降低税务风险的措施,以此给中小企业管理和控制税务风险提供一些参考。

2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

COSO的风险管理定义是指企业可以有条不紊的管理风险的过程,而这种风险指的是附着在每一个战略组合之上,以实现持续盈利为目标的风险。风险是阻碍企业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企业要实现盈利目标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应对措施。IIA《标准》第2120条规定:内部审计必需评估风险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并对其改善做出贡献。内部审计组织介入企业风险管理已经得到国际内部职业界的普遍认可。

2.1税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可以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水平

风险管理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中心环节,没有风险就不需要控制,税务风险是存在的,企业需要对税务风险进行分析,才能评估风险控制的有效性,而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手段的一种。根据2004年IIA颁布《内部审计在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中指出,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过程中应该发挥核心作用。内部审计以独立、客观的态度对内部组织进行评价和监督,以保证企业管理的需要,控制和化解各种风险,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同时,风险管理的加强能够使内部审计更加明确自身参与企业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税务风险管理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组成部分,内部审计的风险导向决定了其能与风险控制完美结合,从而有效降低企业涉税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审计人员在为企业把脉,审计人员要确保企业识别全部税务风险,进而企业才能管理风险。

2.2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税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

如果企业税务风险没有控制得当,会导致企业违反法律规章制度,影响企业声誉甚至可能导致触犯国家法律的行为。如何防范和控制风险成为中小企业一项相当艰巨的任务。从现实意义上看,目前很多企业的管控都侧重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经营效益方面,而对税务审计有明显的忽视现象。彭喜阳对全国部分城市的中小企业调查发现,企业税务风险意识淡薄和税务风险管理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不足是最基本的问题,税务风险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缺乏内部审计的监督,即使少数中小企业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也大都没有开展税务风险管理审计。风险总是存在的,不会以人的意志而转移,对于中小企业管理者而言,在外界环境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来防范税务风险成为一项首要任务。由于审计人员和企业的管理者对税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导致很多企业都是税务风险发生以后才采取措施,但为时已晚。如果企业能够尽早意识到税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及时地让审计部门参与到税务风险管理审计中,必然会大大降低涉税风险,进而很大程度上减少企业的损失,不至于让企业在蒙受损失的同时担负更多的法律责任,这样也会提升企业的信用和声誉,给社会留下较好的口碑,中小企业将实现可持续发展。

3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为引导大企业合理控制税务风险,国家税务总局2009年出台《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2011年出台《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暂行办法》,我国的大型企业开始逐步重视并且进行税务风险控制。但目前大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建设情况并不乐观,而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水平明显低。彭喜阳(2014)经过调查发现,几乎大部分的中小企业都不存在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不将税务风险管理作为企业的日常管理,税务风险缺乏内部审计有效的监督和评价。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3.1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

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12年对9287家中国民营企业的调查显示,8128家占全部调查数的90.82%没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有些企业虽然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但是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是为了满足上级单位、法律法规的外部要求。内部审计机构成为企业可有可无的部门。很多企业为了应付税务机关的要求被动地对企业各项涉税活动进行自查,而仅仅为应对税务部门的检查而没有真正让独立的内部审计人员来担当税务风险管理的监督和评价工作。

3.2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功能不到位

笔者调研了福建一些中小企业,对于企业税务管理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发现目前部分企业虽然设有审计部门,但大多是对于企业采购、招标以及生产等方面进行审计,忽视了税务风险管理审计。目前企业把税务审计作为财务审计的一部分,而对税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不重视。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12年的调查,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经常开展的审计项目中风险审计占2.01%、国有企业占2.06%;而开展财务审计民营企业占16.7%、国有企业为23.7%。通过数据分析我们认为企业的风险审计力度不够,内部审计还是集中在财务审计。

3.3内部审计人员从事税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专业胜任能力不足

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12年调查: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46.5%是兼职人员、专科学历从业人员占44.03%;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30.61%是兼职人员、专科学历从业人员占43.53%,由此可见,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偏低,无法胜任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税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需要复合的知识,因为税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和其他方面的审计有很大的区别,税务风险审计不仅仅涉及到风险的控制,更要求审计人员对国家的相关法律条文和财务制度有比较深入了解,因此,对审计人员的要求较高,审计人员需要具备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才能够胜任此项工作。但是目前企业的审计人员大多只是熟悉财务知识,对于税务风险管理没有太多的概念,一旦盲目进行税务风险审计,稍有不慎就会触及到国家的有关法律规定,从而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使企业的税务风险进一步增加。

4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的应对措施

企业资源是有限的,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资源更有限,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要让企业的资源充分发挥其作用,对税务风险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督。企业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机遇与风险并存,只有那些练好内部控制体系与防范风险管理措施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立足之地。

4.1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

根据2003年审计署的关于内部审计的规定:企事业组织以及其他单位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企业管理层应重视企业的内部审计建设,企业管理层应该明白内部审计的建立和健全能有效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另外由于税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的特殊性,企业在完善审计部门的同时应该根据企业经营规模设立专门从事税务风险审计的小组和专业审计人员。要尽快落实税务风险审计部门每个人的职责和义务,成立责任追究制度,中小企业可以在财务部门之下设定税收风险管理岗位,这样能够实现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对于工作人员而言,每个人的责任明确,一旦出现问题,便可追责到人。另外,应明确要求内部审计机构参与税务风险管理审计,制定相应制度促使内部审计人员以更积极的态度参与到风险管理工作中。

4.2完善税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的功能

如果企业有能力建立自己的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内部审计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内部审计的职能能够严格地监督和评价税务风险,但是由于企业的管理风险本身是随着企业内部环境和同领域的外部环境不断的发生变化的,所以企业的风险管理是很难摸索清楚的。另外,也由于中小企业内部审计资源有限,导致在企业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过程中要首先抓住重点,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审计工作。税收风险管理审计最主要的目的是从事后审计转向事前控制,把风险关口前移,实现全过程审计。这就需要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转变观念,做好各部门的自我约束,提升管理效益。

4.2.1提升企业管理者的思想观念和税务风险审计意识

Gilmour认为,管理层把内部审计看做改善控制的资源,有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王兵认为内部审计发挥作用,领导的重视是主要因素。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有些是企业主或管理层的故意行为,税务机关要加大税收规章制度和企业合法经营的宣传力度,并加大执法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合法经营的气氛。相关部门(如各级审计机关和各级内部审计协会)加大内部审计对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的宣传力度,并切实做好政府服务工作。另外,只有企业主或企业管理层提高税务风险意识和认识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才会有意识地开展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关注风险并积极地开展风险评估工作,这样才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4.2.2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质量

企业的许多涉税行为是企业的整体层次行为,如果企业进行偷漏税,大部分是企业层面的舞弊行为,而企业主或管理层就不希望内部审计在此方面出具不利的审计报告。由于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容易受到企业管理层的影响或与管理层妥协,内部审计人员即使认为这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涉税风险,但一般会听从企业的安排,这使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根据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有责任提醒企业主或管理层相关的涉税风险,应与企业主或管理层沟通,明确告知涉税风险的后果。税务风险管理审计需要对税务知识、税务法律规章制度、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账务处理了解透彻,这对内部审计人员提出很高的要求,也容易造成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税务风险管理审计时信心不足。财务人员有时也认为审计人员没有能力来审计涉税业务,财务人员在进行涉税账务处理时存在故意的涉税风险行为,某些涉税不符合相关制度要求,但企业财务人员认为历来都是如此进行涉税处理,或者其他企业也是这样处理,而税务部门也没有提出不同的意见。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基于独立、客观的立场以及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与财会人员沟通,认真分析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4.2.3加强税务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的内部协同度

内部审计在税务风险管理过程中,不能成为风险的管理者而应是协调者。内部审计在开展审计工作时,不但要查出错误,还要保证咨询与服务结合到位;不但要注重结果也要注重审计工作的过程,内部审计部门与企业其他部门进行协同工作,才能协调各部门共同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防范风险的发生和对企业造成的利益损失。企业内部审计活动的计划要充分反映出企业的风险战略。在企业的管理体系中,税务风险管理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其目的就是要保证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并重。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要和内部审计工作达成一致,确保两项工作协同发挥作用,这也要求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在做好企业税务风险评估和风险暴露的基础工作之上,合理地安排好审计计划,在具体的审计活动中,强调内部审计和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协调一致性。同时,因为企业在风险评估中会涉及到企业横、纵向的广泛层次上的业务,这也需要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和财务部门或风险管理部门共同协作,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其团队合作的力量,共同努力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值。

4.2.4通过合规性的审计来提高税务风险管理水平

企业进行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需要落实税务岗位责任制,以制度为准绳。COSO-ERM框架提出,内部控制的各风险要素以及整个企业层面都要考虑合规性。而税务风险管理审计最终的目的是发现企业涉税过程中不符合国家相关法律规章制度的风险,其本质应该是合规风险审计。内部审计应该从管理层的理念及管理风格、企业税务管理风险评估、税务控制活动和监督等几个方面对税收管理的内部控制进行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并通过内部审计的第三道防线来防范税收风险。

4.3提高内部审计人员从事税务风险管理审计的专业胜任能力影响

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很关键的一个因素是审计人员是否具备必要的专业能力和水平。特别是风险导向的审计,审计人员仅仅有审计知识是不够的,学习和创新是内部审计人员的源泉。税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对审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有更高的要求,既具有财会、税收、审计、管理、沟通知识又要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复合型人才,需要对他们进行培训或者通过岗位轮换以提高他们的专业胜任能力。一般的审计人员是不能胜任此项工作的,中小企业可以和高校签订专业人才联合培养协议,对于那些愿意从事税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的优秀学生,企业可以在其未毕业时进行考查和培养,待其毕业即可快速参与到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审计工作中,不断地给企业的审计人员注入新生力量。

5结语

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最大价值并不在于“监督”,而是将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税务风险管理审计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技能、职业道德等方面带来严峻的挑战。内部审计在中小企业还不受重视,企业内部审计还集中在财务审计。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在我国企业中还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税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人民网.减轻中小企业税负应多管齐下[EB/OL].

[2]罗威.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3]彭喜阳.我国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问题刍探一基于对长沙、上海、广州、深圳、北京、西安六市有关单位的调查[J].湖湘论坛,2014(2):57-62.

[4]李乾文,李昆.中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研究报告[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26-31.

[5]王兵,刘力云.中国内部审计需求调查与发展战略[J].会计研究,2015(2):73-79.

[6]吴敏慧.关于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思考[J].国际商务财会,2012(12):79-81.

[7]理查德•L•莱特里夫,温特•A•华里丝,格兰恩•E•萨姆那,等.内部审计原理与技术(上、下册)[M].中国审计出版社,1999:51-59.

第8篇

关键词:高校;水电服务;经济管理

0 前言

作为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校生活的任何一个活动都无离开电和水的参与,因此如何管理好学生对于电和水的使用,并且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良好的电水使用环境是关系到学生在校生活能否顺利展开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指标。但是,在以往学校进行水和电的管理过程中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严重干扰了学生对于水和电的正常使用体验,进而影响到了学校对于学生的管理和校园生活的正常运作。除此之外,高校如果不能够提供一个较为良好的水电服务,不仅仅会影响到校园生活的正常运行,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学校的名誉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学校的公信力,进而使得在学生中影响力的下降。所以加强对于高校水电服务的管理能力和开发较为先进的经济管理方法是提高高校运行效率和提高在校生学习体验一项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随着管理水平和管理理论的不断进步,我国高校水电的管理方法也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较为长足的进步,其中成理论、成系统水电服务管理理念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人们对于高校水电服务的原始看法,进行了一次管理观念上的升级。所以,笔者将从自身的实践经验出发结合对于高校水电服务的理解,认真讲解相关的心得体会,以=以求为我国高校水电服务的发展指出一条具有代表性意义的道路。

1 我国高校水电服务管理的现状

作为我国高校管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水电服务一直以来却没有得到应该具有的重视,所以在高校服务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给学校的正常运行和管理都来了很多问题。所以,要想提高我国高校管理水平,加强对于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运用经济管理的方法提高高校水电服务是一个十分必要的应用手段,在我国部分已经展开实践的学校中,运用经济管理的方法提高高校水电服务已经获得了较为成功的典例,所以笔者将展开对于这种管理方法的推广工作,以求在更大程度上能够被社会各个高校所接受,从而提升我国高校的整体管理水平,进而达到提升我国高校综合水平的目的。

(1)相关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素养较差,缺乏职业道德

在造成我国高校水电服务出现问题的各个影响因素中,相关从业人缺乏足够的职业技能素养,没有最基本的相关职业道德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所以要想解决我国高校水电服务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就必须要从相关一线工作者的培养上入手。因为在我国高校的运行模式中,脱产干部并不具备较大的话语权,在学校关键问题上缺乏发出自己声音的能力,这也就使得在进行有关学校水电服务管理过程中关键问题的表态上,水电服务的真正从事者缺乏话语权。其次,因为学校水电服务并不受到学校相关管理人员的重视,这也就使得高校水电服务的从事者并不严肃认真的对待自身所从事的工作,忽视掉了自身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最为基本的从事这项工作的职业道德,在这种从业人员的影响下学校的管理服务工作自然而然无法得到较大程度上的提升,相反各种问题才会层出不穷。

(2)缺乏系统化、科学化的指导理论和指导思想

造成我国高校水电服务质量迟迟无法得到提高另一个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高校水电服务管理工作缺乏系统化、理论化的指导理论和指导思想,具体的时间工作只能在不断的摸索过程中前进,这也就使得相关工作的开展缺乏条理性,杂乱不堪。除此之外,系统化、科学化的指导思想那个对于高校水电服务的管理来说还起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可以帮助高校最原有的基础上提升较大程度的管理水平,这对于学校提升自身的公信力和信誉程度来说都是十分便利的事情,所以,高校的水电服务工作要想真正意义上得到学生的认同,就必要有一个成系统化、理论化的指导思想对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支持,只有在这种前提下,高校水电服务工作的展开才能够获得广大师生的肯定,从而真正意义上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

(3)学校的管理者并不重视水电服务

除了以上两种因素之外,学校的管理人员并不重视高校水电服务相关工作的展开是造成我国高校水电服务质量迟迟得不到提高的另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所以提升我国高校相关管理人员对于水电服务的重视程度是提高我国高校水电服务质量一个十分有效的措施。

2 如何运用经济管理方法提高我国高校水电服务的水平

(1)加强对于相关从业人员的培养

要想真正意义上提高我国高校水电服务的质量和管理水平就十分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从多方面、多角度立体化的解决这些存在与我国高校管理现状中层出不穷的问题。首先,应该意识到一线水电服务管理者和工作者工作的重要性给与其应该有的尊敬,使其能够专心的从事自身所要从事的工作。其次,就是要定时定期的加强对于相关从业人员工作技能的培养,使其能够对于自身所从事的工作能够有一个良好的掌握程度。再次,学校就是要加强对于这些工作人员相关职业道德的培养,使其能够明白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提示其对于高校水电服务的责任心里,进而从人员素质上保证我国高校水电服务能够得到一个较大水平上的提高。最后,高校水电服务的质量能够在一个较长时间段内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状态上离不开学校对于相关从业工作者人才梯队的建设力度,只有建立一个年龄结构合理,人才储备丰富的学校水电管理队伍才能够在一个较长时间段内保持高校水电服务能够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上。

(2)建立一套系统化、理论化的指导思想

我国高校水电服务管理质量的提升除了要在人才方面进行相关的工作之外,另一个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对于相关系统化、理论化指导思想的确立,只有明确了自身的指导思想,并且在这种指导思想的坚持下,才有可能对我国高校的水电服务质量做出一个较大程度上的提高。首先,相关政策制定者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收集国内与国外高校在进行水电服务管理过程中的先进经验,并对这些先进经验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另外,不仅要对国内或者国外的先进经验进行总结,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还要针对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与应用,确保理论内容能够与学校的事情情况获得一个较大程度上的相容。除此之外,另外一个需要格外重点的内容就是学校相关制度的建立一定要建立在一切为了学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不可因为为了名誉上的改变,而肆意妄为。

(3)提高相关管理者对于水电服务的重视程度

最后,当高校水电服务的质量已经得到明显提升,但是却与预期效果存在较大差距之时,学校相关工作的从业人员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进行学校书店服务管理质量的提升。首先是要对学校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内容的普及,使其能够认识到学校水电服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使其能够对自身的工作进行一定的支持。其次,学校还要针对水电服务管理的重点工作进行有选择性的针对,从而提高我国高校水电服务管理的质量。

3 结语

我国高校水电服务管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所学校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准,所以学校在运行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这个十分关键的部分,从实际出发,加强对与相关知识理论的学习工作,与实际现结合从而做到自身管理工作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第9篇

城市作为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物流中心和信息中心,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统一管理的道路网、电力网、水网和信息网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和现代化城市的标志。城市水务是城市化地区为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而进行的防洪、水源开发、供水、输水、用水、排水、污水处理及回用。城市水务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现代化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城市水务工作,建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可靠的防洪安全保证,稳定的水资源供应保障和优美的生态与环境保障,是传统水务向现代水务、可持续发展水务转变的必然要求,对实现水利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2水务工程建设年度绩效考核的作用和工作路线

2.1绩效考核在水务工程建设管理中的作用

绩效考核工作是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内容,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工程建设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反馈信息,是对工程现场项目法人和参建人员进行制度性考核和客观性评价的重要依据,是调动建设处和参建人员积极性的重要环节。

(1)绩效考核是工程主要建管人员任用的依据。通过绩效考核,能够对工程建设主要建管人员的工程建设管理能力进行摸底和评价,从而作为建管人员在工程建设岗位上任用的依据。

(2)绩效考核是加强建设管理、实现年度建设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绩效考核,明确各现场建设单位的年度建设目标、责任、重点工作以及基建程序、时间节点、质量、安全等多方面的要求,对于规范工程建设管理,实现工程建设目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2工程建设绩效考核的工作路线

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梳理制定管辖范围内的年度水务工程建设任务分解表,结合年度任务制定年度绩效考核标准、办法。同时,要求工程现场项目法人根据各自的年度工程建设任务,做好年度建设目标绩效考核申报工作。根据绩效考核实际工作需要,主管部门要及时组织考核组做好绩效考核工作。水务工程建设绩效考核重点是:要充分围绕工程年度建设目标任务做好绩效考核工作,各工程项目法人的职能工作是除了完成上级主管部门安排的年度建设投资任务外,还应做好工程日常建设管理、财务管理,保证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出现质量安全事故以及违法违纪现象。

3水务工程建设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3.1缺少计划和指导

完整的绩效考核必须要有绩效考核计划和绩效考核管理,通过计划安排,让被考核单位明确自己的任务,通过考核管理,在过程中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若是年初不申报,年中不管理,年底直接考核,结果只能是使考核工作流于形式。

3.2考核工作集中一次完成

水务工程建设考核涉及建设管理、进度、质量安全控制、防汛度汛、财务管理等多方面工作,若是统一集中在年底一次考核,除造成考核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很难在短时间内对各建设处进行细致考核,工作深度不够外,对于一些在年中节点要求完成的工作的考核作用不明显,失去了考核工作本身应起到的督促、督查作用。

3.3考核过程不透明

考核结果被当做机密,会很大程度影响工程绩效考核作用的发挥。不将真正的考核结果和对考核结果的解释直接反馈给被考核者,容易给人以“暗箱操作”的印象,损害被考核单位的积极性。同时,对于考核中发现的问题若不能及时反馈给被考核单位,也会使项目法人单位不知道自己的工作表现中那些需要改进,哪些需要加强。

3.4考核结果缺乏有效运用

为了考核而考核现象普遍存在,发现了问题,却不解决问题。无视绩效考核作为分配依据所发挥的管理功能及所起的杠杆调节作用,缺少对考核结果及导致结果的原因的深入调查分析,缺少对发现问题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导致被考核者应付考核,做表面文章,这对考核工作的有效开展十分不利。

4绩效考核管理工作的建议

4.1考核工作要结合水务工程建设及早布置

水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绩效考核工作,着力加强绩效考核工作,研究水务工程建设形势,部署任务,明确责任,细化措施,且年初就要布置绩效考核工作,做到考核工作和建设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合理制定绩效考核计划和办法标准,项目法人应设立专职绩效考核工作联络员,在日常工作中贯彻落实绩效考核工作精神,解决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4.2考核体系要完善,建立有效沟通渠道和考核反馈机制

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组建绩效考核管理机构,为加强领导,应由主要领导担任绩效考核工作组负责人。同时,要正确认识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完整的绩效管理包括绩效计划、绩效执行、绩效考核、绩效反馈等阶段。在绩效考核前,要做好绩效考核计划工作;在平时,要加强对工程建设管理的指导和检查工作;考核结果出来后,要帮助项目法人查找不足,提高改进,推动建设管理水平整体提高。

4.3根据考核内容节点完成时间要求安排考核计划

工程建设一般按水务年度推进,防汛应急准备工作应安排至每年的汛前完成考核;前期工作、基建程序可以安排在10月、11月进行考核;质量、安全、建设管理等工作应在日常工作中给予考核,并将日常考核所得分数加入到年终考核分数中,作为年底绩效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年度建设目标等一般安排在年底进行考核。

4.4要理顺管理体制,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

绩效考核工作涉及面广,难度大,在考核过程中只有积极争取有关方面的理解、支持,及时总结考核经验,加快推广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模式,才能不断理顺绩效考核管理体制,实现以考核促发展的好局面。同时,绩效考核工作需要政策法规的支撑,要通过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保障和规范考核工作的顺利进行,进一步推进依法考核,确保考核工作公平、公开、公正。

4.5要结合实际,分级分类考核

在考核标准的制定过程中,要将绩效考核和行政主管部门内部的其他管理办法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民主集中的原则,广泛征求意见后再制定颁布。考核标准也要根据工程性质的不同作相应调整,以增强考核指标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4.6要切实加强考核工作及其考核结果的使用

要通过细化考核内容,将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建设目标向项目法人贯彻,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通过实施有效激励措施,增强项目法人及其组成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动力;通过绩效指标和绩效目标的设定,使水行政主管部门不再过多参与工程具体建设管理,集中精力做好监督、指导和考核工作;要通过考核,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强化项目法人的责任。

5结语

第10篇

关键词:全面预算;高校;管理水平

中图分类号:F8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02

无论执行哪种预算管理方式,学校都应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学校的最高领导机构直接领导,负责与学校预算管理相关工作的决策权。高校全面预算的流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预算编制阶段、预算控制与执行阶段、预算分析与考评阶段。下面我们以这三个阶段为主线进行了研究。

一、预算编制阶段

(一)收入预算编制

按照校内收入分配的方式不同,高校的收入分为纳入统一分配的预算收入和单独进行成本费用核算的教学科研服务收入。

纳入统一分配的预算收入包括根据生均定额和在校生人数测算的财政拨款收入,根据历年财政下拨专项经费情况和国家专款投资方向预计的年度的专款收入指标,根据收费标准和在校生人数测算事业收入,根据历年数据及下属企业的收支计划确定高校的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等,这是高校收入预算的基础工作。这些收入来源确定,预算编制的重点放在预算分配即支出预算的编制上。

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收入不是以营利为目的,但为社会提供这种服务能提高高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关注度,有利于实现高校的发展目标。这种收入主要用来弥补成本,可以采用“谁取得谁支配”为主要原则,这类收入预算的编制是收入预算编制的重点。应实行自下而上的原则由学院上报。

(二)支出预算的编制

在探讨收入预算编制时,我们已经知道了纳入统一分配的预算收入的组成,并说明其是支出预算编制的重点。按支出的管理方式不同,这种经费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专项经费,一类是可由学校自主支配的经费。在编制支出预算时,学校应首先对必保的人员和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的公用经费(含管理后勤部门的运行经费)进行分配,其余的经费分配到院级,由学院掌握预算分配、执行的权利。学院应根据学院的组织机构、分工的不同,将支出预算指标分配到具体项目责任人的名下,经济责任人对学院院长负责,院长对校长负责。这样以经济责任制为基础的、层层负责的高校的预算管理体系就基本形成了。

教学科研服务类收入,在收入编制中已经明确了分配原则和方法,这里不再赘述,在支出预算编制中我们重点分析了用财政拨款、事业收入等安排的支出预算的编制,应注意以下问题:

1.调整预算的编制时间,真正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经研究我们发现,现在高校大部分是在年度结束后才开始进行校内预算,当经过几上几下的程序,真正确定的预算要等到新年度的四五月份,甚至已经半年过去了,才有预算控制指标数,由于前半年没有控制,可能已经支出了大部分预算,到后半年必须要安排的工作可能就没钱执行了。要么由学校来追加预算,要么这些工作就不做了,影响了学院教育教学和科研目标的实现。其实比较理想的办法是把学校的校内预算工作提前到十月份,高校基本上都是九月开学,新生和毕业生人数已经确定,学年度工作计划也都已完成,经过九月份的过渡,教育教学也都进入常态,财政的专款投资指导方向也出台了,这时正好是进行第二年预算的最好时间。

2.以实现学校发展规划为原则,确定科学合理的预算分配标准。如何科学合理的将预算分配给各个学院、如何在保证重点学科的基础上使基础学科可以平衡发展,是支出预算分配的重点。经过调研我们认为基本经费的分配一般应以学生人数为基础,参考缴费情况为基数并分析不同专业的特点给予一定的增减系数,辅以根据考核结果给予的奖励预算是比较理想的预算分配方式。专项经费是应根据学院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学校发展规划支持的需要为原则进行分配,学院应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和项目的轻重缓急进行排序,按时申报、认真执行。这两类经费指标均应按学院分块,由学院根据发展需要进行分配是比较科学合理的预算分配办法。

3.完善预算编制流程,细化以经济责任制为基础的支出预算。支出预算应认真执行“两上两下”的预算管理程序。九月份学院根据细化后的学年度计划提出支出预算申请,学校预算管理委员会在保证必保的人员和公用经费分配后,参考历史数据并综合学院预算申报情况,遵循三重一大的原则执行集体决策,科学合理的设定各学院分配的指标数。各学院根据学院发展的规划,随时把符合专款申请条件的大额支出项目纳入学校的专款项目库,并根据项目的轻重缓急与学院发展规划进行排序,各学院根据下达的专款指标,按优先顺序上报专款预算。在这一阶段学院还应根据支出进度安排作好月度资金用款计划。学校预算管理委员会对预算进行初步审查、汇总后形成学校年度预算的初稿,上报学校党政联席会议,并最终由学校教代会审议后批复下达各学院,这时历时两个月的预算编制工作就算基本告一段落了。

(三)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

一般的高校并不单独进行现金流量预算,随着高校扩招之后大量的资金需求,部分高校提前贷款形成大量闲置资金,增加了高校的资金成本。部分高校总是面临资金不足,提高了高校的财务风险。我们认为年初进行现金流量预算,月末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是有效控制高校财务风险、降低资金成本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

在编制现金流量预算时不能简单的把收入支出预算进行汇总后就形成了高校的现金流量预算,在编制现金流量预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前面在收入、支出预算的编制过程中已经为现金流量预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又由于高校是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的,因此汇总月度收支可以看出高校在运转过程中的资金供求的基本状况。但由于目前高校财政拨款是以零余额账户的方式进行的,因此预算管理委员会将月度收入和支出计划汇总后扣除涉及零余额账户收支的现金流量;

2.除了保证高校日常运转的经费收支外,假设高校没有投资计划并应收应付现金流量平衡的前提下,初步的现金流量表就形成了。最后要汇总加入基建月度资金需求数,除财政拨款外,自筹基建的经费多通过贷款方式解决,有了现金流量表我们就对预算年度的资金供需状况有了一个基本了解,加上当年需偿还贷款本息等因素,就达到更好的安排贷款的规模和时间,有效降低资金成本、控制财务风险的目的了。

二、预算控制与执行阶段

预算管理首要的任务是预算编制,但再好的预算如果得不到过程中的控制和执行都无法发挥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作用。

1.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控制手段,在年初预算批复后,用财务系统的预算管理控制功能,实现对无预算的项目一律不能执行。

2.预算是刚性的,一旦下达就具有严肃性,要求各部门严格按照预算的时间和内容执行。但预算并不是不允许调整的,当根据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和不可抗力等因素造成预算无法按计划执行时,经济责任人应及时按照规定程序申报调整预算。经批准的调整预算,可以作为绩效考评的标准。

3.现金流量预算,应执行动态滚动预算,每月末预计后三个月现金流量的变动情况,并对现金流量预算进行调整。在保证满足资金需求的前提下,对暂时的闲置资金根据情况安排短期定期、几天通知等存款方式,或适当延缓贷款,以节约资金成本、弥补教育经费的不足。

三、预算分析与考评阶段

对于高校来说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是将学校的发展规划目标分解、实施、控制和实现的过程。这一过程应以经济责任制为基础,做好预算分析执行情况的分析和结果考核,并用考评的结果指导第二年预算的下达,实现预算闭环管理,才能真正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

在综合考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进行综合考评的部门不是财务,而是预算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学校党政联席会直接领导。高校的全部收支必须由财务统收统支。

2.为什么从分配预算到考评,我们一直在强调以学院作为考核对象呢?学院可以独立核算其收入、支出,并通过学生招生、就业、老师科研成果等指标可以独立的考评其实现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学院更容易在管理过程中及时发现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3.不通过职能部门对预算进行二次分配,让每个学院都了解预算分配的原则和标准,可以更好的保证预算分配的公开、透明,激发学院参与全面预算管理的积极性。

4.绩效考评的结果必须与下一年度的预算挂钩,学院应分析绩效考评的结果,并层层分解落实到最终的责任人,为以后年度的预算分配提供依据,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

综上所述,建立以校院两级预算管理模式为框架、以经济责任制为基础的全面预算管理体制,运用现代化的控制分析手段,结合完善的绩效考评作保证,是高校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王炳通.浅谈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

[2]张明凤.浅谈高校预算管理.

[3]常建军.多渠道筹资背景下的高校预算管理创新.

第11篇

    一、各单位要立即停止委托代售单位代售印花税票,并按照有关规定,对代售单位的印花税票进行清理和结票。要求2003年8月底以前完成结税、结票工作,收回代售许可证。

二、各单位要控制监督代售单位的审批范围,严格按照发放或办理应税凭证的单位才能确定为监督代售户的要求,重新确认并审批监督代售单位的名单,并于9月底前报市局备案。

三、各单位要采取措施,继续作好印花税票销售的服务工作,各征收所、服务大厅都要设置印花税票销售窗口,以满足纳税人购买印花税票的需要。

四、2003年下半年的专项执法检查工作,要认真对印花税票的销售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存在问题的单位要按照规定严肃处理。

第12篇

【关键词】高校 财务管理 影响因素

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借鉴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现有成果,通过对高校财务管理活动的调查,笔者认为,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1.组织财务管理目标不是以营利为目的。高校是负有社会使命的非营利机构,不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收支核算不强调营利成果。

2.财务活动简单。高校经费主要是国家政府拨付,资金的来源可靠,教学、科研收支稳定,管理人员没有筹资、投资意识。

3.管理观念落后,财务意识淡薄。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相对较为单一,业务简单,财务管理人员没有掌握财务活动的客观规律,难以发挥出资金时间价值规律和投资风险价值规律的作用。

4.财务管理职能弱化。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实践中,财务管理职能处于次要地位,管理者的工作以具体的会计核算业务为重,财务职能与会计职能混同现象较为普遍。

5.内部财务控制体系不完善。高校处于资金受托管理者的位置,出资者不到位,也疏于监督,内部控制只能靠提高自觉性来规范。事实上,各大高校在扩招、规模扩大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了种种不良现象。

6.财务分析、业绩评价体系缺失。高校所产生的效益如何测评,需要相应的方法、手段,但是财务管理发展过程中,对于非营利组织产生的社会效益如何测评,还没有先进的财务评价技术。

7.人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需要高素质人才的支持,高校财务工作人员学历、业务、职业素养参差不齐。目前各所高校通过种种途径积极为财务人员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和以往比较,各校财务人员的素质已经有了很大改观。

8.各职能部门的参与程度。财务活动、财务关系必然涉及到高校内部各个部门以及部门内的全体职工,管理目标的实现是管理者和普通员工相互配合,一起努力的结果,这在财务预算工作中很明显地体现出来。

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影响因素细化分析

前述影响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八个方面是宏观的看法,还有必要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进行细节分析研究。

从组织目标方面来看,各所高校财务管理所要达到的目的应该是与高校自身目标相互呼应、相互一致的。完成社会使命和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是高校所追求的目标。因此,可以认为,非营利组织性质、财务目标的重要程度、组织目标难以量化是影响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具体因素。

从财务活动方面来看,在各种财务活动中,对高校最重要的就是经费来源问题,也就是筹资活动。和企业相比较,高校可以不去考虑投资、资金营运问题,对广大教职工来说,收入也有政府提供保障。因此,可以认为,资金来源可靠、资金耗费稳定、收益分配是影响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具体因素。

从管理观念与财务意识方面来看,首先,出资者缺位使得高校因此疏于财务管理,财务观念与意识与实际工作需要相脱节;其次,各所高校对国家、政府的资金依赖性弱化了高校自主理财意识;再次,各校主管领导不主动开发高校自身财务管理潜能。因此,可以认为,出资者缺位、管理者对财务的认识是影响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具体因素。

从财务管理职能方面来看,各校对财务管理职能的重视很不够,财务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沉没于日常的会计核算工作中,工作重点集中在记账、算账、报账。因此,可以认为,财务职能与会计职能混同、轻管理重核算、财务部门定位不准是影响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具体因素。

从内部财务控制体系方面来看,高校事实上没有承担具体的法人受托责任,外部财务控制制度的实现程度没有保证,高校内部财务控制更是难以实现,没有真正形成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会计审计监督体系不完善、会计信息失真等。因此,可以认为,法人不承担具体的受托责任、预算管理不科学、审计不健全、会计信息失真是影响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具体因素。

从财务分析、业绩评价体系方面来看,这是高校财务管理最弱的环节,关键是技术上很难解决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专门的适用于高校财务活动分析的评价体系。高校财务评价指标的选取,评价体系的构建还处于探讨之中,如何分析教学、科研水平,并进行财务考核还值得研究。因此,可以认为,评价指标体系缺失、教学和科研水平难以实现财务考核是影响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具体因素。

从财务人员素质方面来看,以往各校财务人员准入门槛,使得高校财务管理专业队伍建设被严重忽视,相关的后续教育也流于形式,以致于高校财务管理出现问题,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内外部环境的时候,财务工作人员显得束手无策。因此,可以认为,非专业人员进入、传统简单的财务工作要求是影响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具体因素。

从各职能部门的参与方面来看,普通职员和管理人员对于财务管理需要财务部门和非财务部门的相互协调,尤其是非财务部门的积极参与。因此,可以认为,职能部门消极参与、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协调是影响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其中的具体因素。

通过建立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影响因素模型,从影响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八个方面入手进行细化分析,找出多种影响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因素。据此可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和评价,找出不足以便进一步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果,更好地保证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邓纯熙.高校财务管理引入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手段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11).

第13篇

我国中小企业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国家在研究如何分流安置国企改革下岗职工的背景下应时而生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下岗职工再就业人群成为各个行业中小企业的创建者,他们有着灵活性,也能敏锐地感知市场前沿的风向与变化,通过努力在一段时期内获得了快速的发展,目前全国中小企业已超过千万家,这些中小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利税分别占到全国总量的60%和40%,也提供了全国近80%的就业岗位。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力量,也是创新发展的主力军。

相对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有规模小、灵活、机动性强、新机制引入快等特点,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管理漏洞,现有的公司管理体系也无法与企业发展相适应,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而财务管理作为公司管理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企业自身发展的重要内部因素。本文就财务管理问题展开讨论,探讨如何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在企业当中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二、中小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财务管理人员水平较低、内控薄弱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大多数本身专业技能存在欠缺,甚至无证上岗。虽然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要求,但企业主不懂财务知识,也不够重视财务的前提下很难找到合适的管理人员,往往也会优先考虑低薪酬的财务管理人员,导致财务管理工作无法保证。致使公司财务管理水平参差不平,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内控薄弱等问题。

(二)中小企业ERP信息化程度低、项目实施后仍存在漏洞和风险

目前很多中小企业实施ERP项目情况普遍存在项目实施不成功、信息化程度低,存在漏洞或风险,未能看到信息化管理带来的潜在效益。中小企业虽然实施了ERP信息化系统,但带有很大盲目性,未能准确把握自身需求,为此付出代价。同时,ERP项目实施,请了外部顾问协助,但企业通过多请外部顾问设计,而自己的员工很少参与,不去详细了解ERP软件的方方面面,也不去认真地做好该做的实施工作,实施后出现很多问题。究其原因,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定位不准确。由于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相对技能欠缺,忽视其重要性,主观盲目、冲冲上线,导致出现ERP信息化失败或存在诸多漏洞,造成功能不齐全、数据不准确、半手工操作、无法实现报表等各种各样问题。

(三)公司财务以传统的会计核算型为主,财务管理意识欠缺

目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者都是传统的会计核算型为主,无论是观念上还是实际行动上,没有从传统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落后于当下快速发展的时代步伐。传统的会计核算与管理会计区别在于,前者是通过一系列会计程序,反映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是以会计报告为最终成果,而后者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出来与财务会计并列的、着重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一个企业会计分支。由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者自身局限于会计核算,不深入到业务层面,无法综合运用财务会计信息为管理决策提供意见和建议,与公司发展脱钩,无法从公司战略决策角度考虑问题。

三、中小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优化措施

(一)财务管理者必须达到应有的专业水平

财务管理者要保证具备一定会计专业知识,同时具有财务制度编制及企业内部控制设计经验。应根据所在职的公司规模及经营特点,相应制定和设计出与公司经营特点相匹配的制度及内部控制手册,此项可在试用期作为该管理者的考核指标。公司财务制度至少应包括资金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存货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应收账款管理办法、发票管理办法、费用报销制度、会计档案管理规定、预算管理制度等。这就要求财务管理者必须深入了解公司业务层面,对各个环节、各个流程都非常清晰,才能制定出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的政策。比如资金管理制度应明确规定每日现金存放限额、不相容岗位分离、收支两条线、资金审批权限、资金日报及资金流水账登记、票据及印章保管、超过规定限额通过转账支付、违规处理规定等内容。如应收账款管理办法应明确规定财务部门与营销部门责任、包括规定或建立客户信用政策、信用档案、账期规定、逾期账款处理、坏账处理及相应责任人奖惩条款等内容。相应财务制度制定后要经过公司最高领导审批授权执行,确保各部门得到一贯执行。

财务管理者要保证,财务制度制定后要确保得到有效运行,且运行效果良好。在监督执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要及时更新或做相应调整,保持制度的实时性和适用性,至少应一年修订一次。

(二)企业应全面实施信息化系统

ERP系统是企业中形成以计算机为核心的闭环管理系统,使企业提高运作效率、改善服?账?平和降低运营成本的手段,是运用信息化技术对企业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进行全面、系统和科学的管理。ERP项目的实施数据大、耗时间、系统的参数设置比较复杂,并且涉及到企业的多个部门。因此从公司最高领导层面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利用好ERP系统,使企业工作效率大大提升。ERP系统本身的自动化体系及内部的一般控制,可以减少人为的舞弊及错误,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强化内部控制。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公司最高领导要认真参与、财务管理者认真参与培训。只有公司高层重视,财务管理者熟悉才能正确的分配相应岗位员工到ERP项目上,也会舍得为这些员工的成长进行投资,ERP也会进入正面积极的循环。如销售订单的开始到MRP物料需求运算,通过库存数据,准确计算物料采购量,给到采购部,通过下达采购订单、到货、入库等,计划部、采购部、财务部、仓储部各部门都要协同作战、相互监督、相互审核。做到数据准确、内部控制得当。

(三)财务管理者由传统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

财务管理人员应深入到业务层面,要熟悉和掌握公司每一流程,深度参与和剖析,从传统的财务会计职能跳出来,通过管理理论和实际业务,深度融合、强化企业内部的管理,提升企业绩效。在现实经济当中,管理会计能够通过预算、财务分析等方法控制成本和费用,从而更好地考核和激励管理层,同时,管理会计促进财务人员个人能力提升,帮助企业解决危机。

财政部红头文件也明确提出,管理会计工作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传统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势在必行。

1. 建立关键业绩指标绩效考核体系。首先,财务负责人应与营销部、生产部、采购部等部门深入接触,共同建立关键业绩指标(KPI)体系,并按照KPI目标考核到每一位管理者。建立KPI体系的目的是能够共同约束和激励管理者按照既定的目标方向发展,同时能够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归正和检讨,最终实现公司目标、改善公司运营管理,同时为下一期的绩效指标完成做准备。其次,财务管理者要通过KPI指标,进行层层分解、深入分析、找出亮点与不足之处,根据问题能够,事前预警、过程管控、事后监督和检讨。KPI指标可以包括销量、毛利额、销售金额、销售回款、应收账款、费用金额、费用率及税后盈利。可以结合本月?A算、本月实际、本月预算达成率、本期累计预算、本期累计实际、累计预算达成率、去年同期数、去年同期增长率等数据相结合进行比较分析。以上KPI指标对所有管理者都有约束,每月由财务管理者编制并公布,并组成月度经营委员会、月度咨询会、月度例会等各种形式,与管理者深入研究和探讨。如通过毛利的分析,可以知道是收入还是成本的影响,成本的影响是由于人工还是材料等因素,再层层分析,直到找到最终原因,及时进行改善,也可以通过收入与成本分析图的形式更加直观反映出来,供各部门参考和易于理解。再次,在费用率分析上,个人建议用费用金额(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除以毛利额的方式来分析,即费用率=费用额/毛利额,按此计算的目的是,如果费用率达到100%,则反映盈亏平衡,如果费用率超过100%,则出现亏损。而传统意义上费用率按照费用除以收入,则难以判断是由于收入的原因还是费用的原因导致的费用偏高还是偏低。最后,应收账款分析,根据期末与期初增减判断应收余额性质、再到账龄的分析、逾期账款、坏账产生原因及通过周转率、周转天数及同行业比较等辅助参考,测定符合公司目标的方案。

2. 诚信管理运营模型。该模型是海尔管理模式,即每个人都有诚信档案,发票、报销、借款等都会影响到一个人的诚信度,一旦触犯到雷区,员工的诚信就会受到影响。譬如员工贴票不符合标准,如多报错报的话,他的诚信等级也会相应降级,而这个记录会跟人力资源系统和业务系统实时对接,直接影响到员工的薪资、晋升和职位等。

第14篇

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伴随着发展的同时,一个较为重要的问题,即高校内部的财务管理问题,逐渐成为各个学校关注的焦点。各大高校的建设与企业的发展相类似,财务管理的水平极大地影响着高校的发展速度。当前阶段,部分高校呈现教育经费不足,财务管理水平较低,经费利用效率低,甚至资金浪费等现象。这一系列的问题给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也就意味着对高校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要求。

本篇文章全面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在财务管理工作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此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道路。

【关键词】

新形势;财务管理;高校

尽管全国各大高校都在努力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管理水平,且已经取得了部分效果,总体处于较先进的水平上,但是部分学校有时也会出现一定的财务管理上的问题,对于此学校需要抓住问题的关键点,并深入细致的研究问题出现的原因,同时给出有效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下面首先分析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上存在的一定的不足:

1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制度体系建设较为落后

在各大高校中已经纷纷建立起较为适合于本校发展的财务管理制度,但是其中也包含了一些不足之处,有待于后期的进一步修订。财会制度上的落后是制约高校教学以及其他方面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例如:科研上申请的经费、后勤使用的服务费,等等都需要有严格细致的制度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制度上的漏洞就会导致管理上存在弊端,从而妨碍学校其他工作的开展。当前阶段,各大高校在财务的管理上仍旧保持传统的“分散式”管理方式,这样的做法不利于学校的基础建设、资产的使用等工作的进行,有些较为落后的财务管理制度需要不断地创新与改进。

1.2 经济责任划分不明确

在一部分高校中存在这样的现象,在处理财务工作时,有时会由于内部责任机制建立不完善,出现经济责任划分不清的问题,这就会导致当学校在某一事项尚投资失误时,各级学校领导应当各自承当何种责任无法划分清楚,责任界定成为一个难题。学校中包含了校长、书记等众多责任人,经济责任划分问题是工作开展的前提,作为学校的主要领导者校长以及财务工作的主管人员应当承担起这一责任,此外,高校在管理内部的财务工作时,未能在其管辖的二级单位内部建立起有效的控制制度,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职责和义务等也未明确划分。

1.3 未全面考虑对外投资和对内贷款存在的风险

学校为了更好的开展各项工作,大部分高校都采取多元化筹集经费的方法,学校本着面向社会,同时也服务于社会的原则,从各方获取一定的资金,加大对校园建设的投资力度。尽管在很多高校这样的做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长期的校园与社会合作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投资以及贷款上的问题,例如:高校在向外界借入资金时,部分学校会忽略一些较为重要的审批程序,有时会出现手续缺失的问题,此外,还存在校方领导集体决策不当,在财务管理的问题上未能做到保持透明,甚至有时会由于投资或者贷款失误,获得的经济效益较少或存在较高风险,发生经济上的损失。

2 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2.1 转变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工作方式

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许多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都是以“分级管理,分级核算”的方式开展工作的,在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的大环境下,这种方式是能够满足当时各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的,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校财务工作的正常进行。然而,伴随着我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需要获取大量的建设资金,因此加深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分散式的经济管理方式显然在对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上不再适用,在高校管理的新形势下,对于财务管理提出了更好的要求。采用会计委派制度,对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人员实行统一化管理,每一级别都实行统一核算,做到集中化管理,才是适合高校发展的最佳办法。

2.2 建立健全高校经济责任机制

高校的校长作为整个学校的法定代表人,管理整个学校的各个方面的相关事项,因此也应当担负起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一直以来学校都坚持“统一领导,分层管理”的工作方法,在财务工作的管理上依照管理的层级分别划分为总会计师、财务主管、二级单位的相关负责人以及普通的财务工作人员等几个层次,根据各自职权的大小,分别承担不同程度的经济责任,对于每位员工的职权与责任都有书面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以此来更加有序的管理高效的财务工作。

2.3 加强资金使用的安全保障建设,防范债务风险

教育部一直推行资金的集中化管理,为此各大高校建立起较为健全的资金管理制度。为了有效降低教育资金在使用上存在的风险,教育部严格禁止校方进行任何具有风险性的投资,同时制订了一系列资金管理上的规定,来规范各个高校在财务管理工作上的行为和做法,对于金额较大的资金的投入或者投资,学校都应出示证明该笔款项合法性、真实性的证据,保证财务工作的透明度;凡是学校对外进行的投资活动,都需要经过校方领导层反复进行可行性测试,最终经过专家证实后,才可作出最后决策;禁止学校为任何经济事务提供担保;对于出现经济问题的事项,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有时学校会为了某些教学需要从外部,比如银行等进入较大金额的贷款,如果借入的款项数额巨大,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风险,教育部以及国家财务部对高校贷款问题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与此同时,还制定出高校的借款额度与风险之间的控制模型,最终得出一定的科学指标,为贷款金额较大的高校及时的给出风险提示,以规避财务风险,保证高校的一切投资或筹资活动能够安全进行。

3 结束语

近几年,我国高校针对在财务管理工作上存在的问题,纷纷制定除了积极有效的解决措施,在财务制度和管理上做出了系统化的的改革,且取得较大的成效。高校在内部的财务工作上不断提出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教育部门也配合高校的发展需要,强化了对其财务上的监督和检查,随着高等教育经济活动的不断增加,还需要随时制定出适应当下发展需要的新制度,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改善学校的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第15篇

关键词:税务局;管理会计;应用困境;有效路径

前言:笔者所在的重庆市地方税务局重点税源管理局是重庆市地方税务局下的一直属单位,其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践行“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工作宗旨,保持了无一起纳税投诉、无一起违法违纪行为发生的优良传统,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作为该局的财务工作人员,笔者发现,管理会计在税务局中的推广与应用也面临着不少的困境,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与影响,从而造成了税务局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方面的严重脱节。鉴于此,我们必须尽快找到合适的解决路径,切实提升管理会计在税务局中的应用效果。

一、税务局管理会计相关概述

在当前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税务局管理会计工作迎来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不小的工作挑战。税务局管理会计主要是为税务局的管理工作提供服务。它的业务来源就是各个需要纳税的企业。在企业发展壮大的背景下,税务局管理会计也出现了很多管理方法,实现了一定的管理创新,但是,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制约,税务局管理会计的运用效果并不是很令人满意。因此,我们必须尽快对税务局管理会计进行全方位的考虑,解决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比如说制定合理的税务管理目标等,从而有效避免各种贪污行为事件的发生,让税务局管理会计发挥出积极的作用,真正实现对数据的收集、分析与问题解决,推动税务局会计管理工作的稳定健康发展。

二、税务局管理会计应用的困境

(1)管理会计信息渠道较为复杂。税务局管理会计的信息来源较为多元化,既有税务局外部渠道,也有税务局内部渠道。那么,税务局内部渠道有可能是来自于内部的各个相关部门,也有可能来自于税收财务系统。税务局外部渠道则有可能是上级部门进行宏观调控时得到的会计信息。税务局管理会计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与管理,传统的以财会基础的管理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必须大量使用新的管理会计方法。然而,这些新的管理会计方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开展大量的工作,否则,就无法为管理会计系统所使用。另外,当前纳税的企业数目众多,生产经营活动各部相同,其会计信息数据量是非常庞大的。在这样的情形下,税务局管理会计人员要对信息进行分析与管理,难度是非常大的,而且人为的数据信息分析工作也有可能会造成一定的信息失真; (2)管理会计人员素质不够高。税务局管理会计的工作人员整体上来说,他们的专业素质并不是很高,容易导致税务局管理会计工作质量的下降。这是因为管理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管理会计工作的进程与结果,其中的每一个运用环节都是这些会计人员来具体操作的。而这些税务局管理会计工作人员的相关专业知识储备并不充分,还缺乏对一些管理会计技术的应用实践经验,技术应用能力方面也偏弱。这些都使得税务局管理会计工作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3)管理会计资料获取成本偏高。税务局获取会计信息需要付出较大的成本,这是因为它对于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颇高。而信息质量与成本之间是呈现出正方向增长趋势的。对于税务局来说,其管理会计所需的信息成本主要包含了这么几个方面,即加工成本、管理成本、设施成本、信息采集成本以及纳税单位提供的无效信息所导致的损失等。这些都使得税务局的管理会计工作开展过程需要较高的信息采集与加工工作相对应,还需要对一些新技术进行不断的应用来获取更多的会计信息。以上种种都使得税务局管理会计获取信息的成本大大增加。此外,税务局管理会计还需要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即录入数据、加工数据到最后输出数据并生成报告,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耗费人力和物力,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够保证整个管理会计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税务局管理会计应用的有效路径

(1)提高税务局管理会计信息的加工效果。税务局管理会计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困境,首先就表现在它的信息加工方面。具体来说,我们应该从信息加工的环节来找到突破口。一般来说,税务局的管理会计信息加工分为三个阶段。我们就应该依据这三个不同的阶段来采取相应的对策。针对信息加工中的数据录入阶段,我们就应该关注信息点的设立问题,还需要关注数据的采集频率与方式和存储数据的形式,然后再关注基础数据的采集问题。针对数据加工阶段,我们应该采取多种多样的管理会计方法,确保第二个信息加工阶段的完整性。由于第二个阶段会受到第一个阶段的影响和制约,因此,我们就应该使用简洁明了的管理方法与数据模型来提供更为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从而提高管理会计工作的质量。针对第三阶段的数据输出问题,我们就应该使用图像或表格的方式来满足不同管理者的需求。由于第三阶段会受到前面两个阶段的影响与制约,因此,相关操作人员就应该更为深入透彻的理解管理者需求,并督促管理者尽快提高自身的管理会计应用能力,让管理者更好的理解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有利于切实提高管理会计的工作效率。随着当前各种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应用,我们应该把上述三个阶段有机结合在一起,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会计信息体系基本框架,最大限度的满足管理会计的信息需求;(2)提高税务局管理会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税务局管理会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养直接关系到管理会计工作的执行效率与效果。而我国税务局管理会计工作人员的现有素养并不是很高,无法满足现代化的信息发展需求。因此,我们就应该加强对于税务局管理会计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并鼓励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各种培训工作中去。此外,我们还应该不断提升税务局管理会计工作人员的技术职能,督促他们尽快跟上时展的步伐,掌握更多的新技术,并把这些新技术切实有效的应用到解决各种管理会计问题中去,成为优秀的管理会计工作人员。这样,税务局管理会计人员既是财务人员,同时又是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满足税务局管理会计中复合型人才的工作需求;(3)应对好管理会计信息多元化的问题。税务局管理会计所获取的信息来源是多种多样的,有税务局内部的,也有来自于税务局外部的。因此,它就容易造成管理会计工作的难题。为了应对这样的信息多元化特征,我们就应该不断完善管理会计工作的整合工作。在税务局管理会计工作中,不同的管理会计工具是其功能是否能够正常发挥的重要基础所在。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已经推出了一些诸如目标成本管理法、作业预算法等新的管理会计方法,但是,它们在税务局管理会计中应用的时候显得有些不适应,这是因为税务局的国家机关性质决定的,它与企业性质的管理会计有着较大的差异性。我们在税务局管理会计工作中应该让不同的管理办法相互结合,共享各种信息资源,让各个相对独立的系统能够实现有效整合。此外,我们还应该积极应对税务局管理会计中的基础数据采集难题。为了积极应对日益多元化的信息需求,税务局应该建立相应的数据应用库,及时存储采集到的各种会计信息,实现这些会计信息的快速更新与传递,最终满足管理人员的个性化需求。

参考文献:

[1] 郭慧男.税务局管理会计应用的“瓶颈”及突破[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5):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