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动漫教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除一些专业理论课以外,绘画是动漫和游戏美术专业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对学生的造型能力、设计能力、审美水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素描、色彩、速写课程是美术基础训练的重点。在动漫设计和游戏美术制作中虽然要运用各类二维和三维的不同绘图软件,但千万不要认为用软件制作和美术基础无关。不论运用哪个软件,一个绘画基础好的人和一个没什么绘画基础的人做出来的作品是有本质区别的,尤其是在形体结构以及光影和色彩的把握上都是绘画功底在支撑最终的完成效果。同理如果运用绘图软件能够制作出优秀作品的学生,那么他的绘画功底一定很好。在高职的动漫和游戏专业美术教育体系中,笔者建议在学生大学一年级时进行大量的美术基础课程的训练,而且反复强调一定是大量的正规的训练。所谓正规的训练就是尽量在美术课程上借鉴中国美术学院的课程安排,例如:素描课要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不能仅仅是启蒙素描,学生训练到一定水平的时候一定要开设人体素描,色彩和速写也是一样。因为任何一部动漫作品或是游戏作品都是离不开人物角色的。那么学生应该深入的了解人体的结构、解剖与外形,而这种能力就必须从大量的人体绘画训练中获得。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想要从事动漫游戏制作的相关工作就必须先要画好画。
2学习绘图软件的使用
现在的动漫和游戏行业美术人才要有两支笔,如果你有了扎实的绘画基础,那么恭喜你已经拥有了你的第一支笔,那么另外一支笔就是你要学会灵活的运用各种计算机绘图软件。为此现在各个院校的动漫游戏类专业的教学大纲中都包含了各种各样的软件学习,少则十几个多则几十个。其实学那么多学生显然不能融会贯通,灵活掌握。几年的游戏美术制作经验告诉笔者,其中的几个软件还是应该作为学习的重点的。应该包括Photoshop、3dsmax、Maya、Flash、Zbrush。这几个软件想要灵活运用就足够学上一个学年的。继而笔者推荐将绘图软件学习放在大学二年级进行。在绘图软件操作的学习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好课堂笔记,不然软件命令错综复杂,忘的会比学的快。为了加强记忆和提高使用软件的熟练程度,大量的课下作业也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3项目教学与参加大赛
第一,按照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到了大学三年级应该同时具备了扎实的绘画功底和熟练的软件操作技能。遵循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的一大特点,校企合作引进项目教学无疑充分实现了这一教育特点。让学生在真正的企业项目实践教学中使自己的的专业能力得到完善和升华。这不仅可以检验自己之前的学习成果,更能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了解业界的要求,更好的适应团队合作的工作方式,真正做到学院与企业的零距离接壤。因此,在这一教学环节中要实实在在的引进先进相关企业的一部分制作项目进行项目教学,创建“教学工厂”的培养模式。专业教师甚至可以带领学生直接进到企业参与一段时间的生产实习,也可以在学校设立校企合作实训室,由企业的人员来学校进行现场指导和检验。另外,每年的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也是高职院校的重头戏。为充分展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集中展现职业院校师生的风采,促进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产教结合。技能大赛是专业覆盖面最广、参赛选手最多、社会影响最大、联合主办部门最全的国家级职业院校技能赛事。动漫设计赛项是职业技能大赛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如果想要在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好成绩,对于专业水平的要求甚至要超出企业的技能考核标准,具有绝对的说服力。经过充分的准备和紧张的备战,带队教师和参赛选手在激烈的比赛中,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4总结
高职动漫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的主要途径
一是使院校特色与地方经济特色挂钩。高职院校不能把“做一部好动画片”作为培养动漫人才的唯一目标。各个行业都离不开动漫,比如军事、医学、建筑等行业都需要用动漫这种形式作为支撑进行表达,所以这些行业也需要大量动漫人才。例如,漯河这个地级城市的特色就是中原食品城,食品就是这个城市的特色,这个城市有很多食品企业。高校可以将动画广告的特色与漯河这个城市特色相结合,为各种食品做广告动画。笔者认为,将来动漫行业将会通过动漫把各种行业联系在一起,所以对人才的要求会越来越模糊,高职动漫人才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
二是以就业发展为导向,建立产学结合、校企结合人才培养新机制。由于高职动漫教育人才培养还处在摸索阶段,所以培养的人才不完全符合企业要求。如某动漫公司总经理表示,企业至少要花一到两年的时间培训刚毕业的大学生。鉴于此,笔者认为,建立一种产学结合、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机制至关重要。加强校企合作是解决当前人才培养困境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一种双赢的教学模式。具体实施过程是:
其一,学校与动漫企业或动漫相关企业签订合作合同,以适应就业发展为导向,充分利用和发挥校企双方优势资源,提高院校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同时为企业发展动漫产业提供储备人才或需要的实用人才。
其二,请企业参与课程设计,由院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教师和动漫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设计教学进程,完善考核办法,使课程设置更加贴近企业所需求的目标。
其三,安排学生到合作企业实习,充分发挥企业在业务上的优势,让学生观摩设计制作,进行与客户沟通的实践锻炼,了解、掌握动漫创作设计、加工制作和市场营销的具体流程,从而保证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社会上真正被用到。
其四,企业也可直接将项目引入课堂,由企业技术人员分解项目流程,把项目以组的形式分给学生,而学生则可以提供有偿或无偿劳动,最后,对作品的质量进行考核,将考核与成绩挂钩,这种方式可以从市场化的角度对作品进行评定,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其五,安排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考察学习、参加生产实践,了解、熟悉企业生产和技术,聘请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师或专业技术人员来校担任兼职教师,使学生能够学到动漫生产、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了解社会对高职类动漫人才的新要求,从而真正使教学与企业和社会挂钩。
作者:石伟 陈琳 单位:重庆城市职业学院
商业市场犹如硬币的两面,一方面敦促动漫教育紧跟行业趋势,另一方面又布下金钱的诱惑。在艺术创作中,如果过分地追求经济利益,再好的艺术作品也会因过于功利而失色。如同潘多拉的魔盒,打开的同时,各种利益驱动随之而来,不利于教育的发展。传统的高职动漫艺术教育,多数课程中都不愿涉及“了解市场”这一栏目,如此教育出来的动漫从业者又怎么做出令市场接受的作品?招人难与求职难并不是不可解答的题目,是职业教育与商业市场意识没有对接的缘故。我们的动漫教育要打破发展瓶颈,除了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商业规则外,还要教会学生找到支撑动漫产生的商业价值,越过“直线追求”,做“曲线运动”的点。这个点就是动漫背后的文化价值取向。打造动漫“攻心”的文化价值取向传统动漫教学结构下的学生动漫作品,太过直白的例子数不胜数:说教味太浓、缺少可看性、不易被观众接受、观众定位不准确等等。承上所述的“曲线运动的支撑点”是让动漫增加更为丰富的文化价值取向,动漫作品只有打动人心才能赢得观众的共鸣。当前的高职动漫教育需通过完善教学设计,为学生快速地建立动漫创作时的价值取向问题,以便更好地使动漫艺术创作与商业结合,而不仅仅只是电脑技术拼装出的无人问津的动画短片。日本著名的动画大师宫崎骏的动漫作品,做到了艺术与商业的完美结合,其产生的商业价值及在学术界的影响是无可替代的。面对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其作品的特点是抓住了以“人与自然”为主题的发展变化,将动画上升到人文高度,正是这种对人生深层的思考造就了宫崎骏宏大的动画世界。面对高职动漫专业学生的“先天”艺术素养不足、创意匮乏的现实,我们需要在动画短片创作理念上进行系列教学设计,有助于学生理解创作意图,进而在未来的基层工作岗位中理解导演、主创人员的工作意图,有利于学生在专业层面上与同伴有效地沟通,达到动漫企业基层制作人员“创意目的现实化”的岗位要求。以往高职院校的教师不太注重学生的文化素养,特别是中国文化素养的培养。文化素养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标志。在中国,动漫产品,特别是动画片的特殊性在于其受众群体往往是儿童,动画片是在构建儿童对世界的初步认识,如同启蒙老师般的动画制作人员必然会被社会要求具备相应的文化素养。高职动画专业的学生,所创作的任何形式的动画作品要能吸引他人的眼球,必须要有一个核心的内容作为强力粘合剂,串联起主题、情节、人物,其中的关键就是文化价值取向。空有外表没有文化内涵的作品不会令人回味,只有技术而没有思想的动画作者充其量只是个代工工匠。
文化杂糅就是因为文化价值取向不明确,导致作品漏洞百出。近年来如《宝莲灯》、《魔比斯环》等中国动画作品饱受争议,皆由这两个因素是目前中国动画从业者的软肋的缘故。在动漫产业的构成中,中期制作人员占据大量的比重,前期基础和后期人员严重缺乏,没有文化支撑、只有技术工人的产业其提高也是极其有限的。我们的学生就自身的提高发展而言,也需要在文化素养方面多接受一些熏陶和教育,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适度地调整艺术和文化的交叉关系。利用地域优势“攻城”照本宣科不如就地取材,传统的高职动漫教育呐喊着让学生熟练掌握电脑操作技能,教师设计实训项目多从教材演示及模拟仿真练习出发,却忽视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现代教育技术告诉我们,最佳的训练方式是让学生直接参与企业实践,了解工作流程,进而在职业生涯中可持续发展。比如,视美动画公司的动画片《麻辣小冤家》不仅获得了成功,而且还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并登上国际舞台获得大奖,它就是建立在重庆本土生活剧《生活麻辣烫》的热播下。而当时该部动画片的主创人员,就是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专业的老师和学生。随着近几年各地动漫基地的陆续建成和不断发展,动漫教育服务城市的理念,将成为更多的高职动漫教育者关注的话题。我们应当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当地本土文化艺术富矿,整理出适合动漫创意的项目,包括聘请专家论证、评估其合理性。并在本院系形成可持续的固定工作项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导进行该项目的相关动漫作品开发。逐渐形成文化积淀,从而成为学院的精神财富。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最好能利用本土地域优势,让学生充分参与实地调查,抓住本土文化资源,有据可依地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动漫作品。
确立以“运动规律”为主干的专业课程教学结构体系动漫是一门集艺术与技术于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两者缺一不可。新的电脑技术和软件的运用如不及时更新,就无法在教学中进行展示和实践。教师应不断根据企业发展现状及时调整课程标准与教学内容,推动整个专业群均衡发展。将课程标准与项目化教学相结合,把岗位细化为目标,长期跟踪研究行业发展规律,定期进行市场调研,及时分析论证文化产业的发展动向,使得学生能准确地理解课程标准框架下的项目工作所需要的技术,并能针对技术的升级换代进行相应的分析和使用。为了保证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提升,同时为相关专业群提供及时的专业技术支持,我们确立以“运动规律”为主干的专业课程教学结构体系。按照商业动画片的制作流程,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为(图略)从商业动画制作企业的流程和岗位对应我们的预设课程来看,比较吻合。基本体现了从策划到制作,再到成片的流程,也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过程。与此同时,我们设置相应的课程标准来进行实施,我们将课程标准的制定与项目化教学结合起来,牢牢抓住专业核心课程的标准化建设。为改变目前动漫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一线对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对行业典型工作岗位进行分析,重新修订动漫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多方位、多领域的相关课程和技术课程群,以运动规律为主干的核心课程带动专业群一般课程的建设,改变教师把掌握软件的能力等同于设计技术能力的错误观念,使得教学模式形成完整、规范、有效的职业技术教育模式。寻找合作企业,开发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建立校企合作机制,适时引入原创动漫设计市场化以及动漫作品的后续开发。打破了学科化的知识体系,将项目化教学和市场引入传统课堂,是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争取通过几年的努力,让动漫职业教育与动漫市场发展相协调,项目化教学以参与实际项目、活动为载体,将课程、教室、生产实践融为一体,以课程知识为基础,专业技术应用为核心,学生自主学习为支柱,教师为推手。将生产、教学、实训紧密结合,在生产项目和技术中完成综合专业技术的训练。为弥补校内实训基地不足的教育顽症,通过以项目化教学、顶岗实习等为主的教学方式,将工学结合真正落实到专业教学中。这样,学生既能检验所学技术,提高动手能力,又能学到企业文化,进行有效的职业道德养成教育,实现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五、结束语综上所述,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经历认识市场、行业认知、练就技术与创意开发几种不同维度的训练以及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实现与市场企业的无缝对接,企业不需要再培训,学生一毕业即可上岗操作。这样既为企业培养了动漫从业人员,同时又让学生快速适应了相应的岗位,一举数得。
关键词:教学团队 课程体系 教师评价机制
0 引言
伴随着高职院校动漫专业的快速发展、壮大,师资队伍的相对落后与匮乏等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动漫产业的兴起,促使各类高等院校纷纷开设动漫专业,但是多数院校是在师资不足、硬件设备均不到位的情况下匆忙招生、授课。而面对师资队伍匮乏的问题,各院校一般采取两种方法:第一,送本校现有教师到一些企业或培训机构进行短期培训;第二,直接聘用电视台、动画制作公司的从业人员担任专职或兼职教学工作。这样是可以临时解决动画专业师资缺乏的问题,但是短期培训的教师只能掌握所教某一门课程的基础知识,或是某一软件的操作。而临时聘请从业人员又缺少了教师岗前培训环节,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加强动漫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正是改善这种情况的必要途径。随着教学团队的建设,将整合现有的专业课程体系、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加大职业资格认证的力度、完善教学服务平台、建立新型的教师评定机制,打造一支优秀的高职学院动漫专业教学团队,成为推动动漫专业发展的持续力量。
1 通过实践改善动漫专业教师团队的文化理念
向心力是任何一个团体蓬勃发展的保障。具有向心力的文化理念就是教学团队对学校的认同与支持,实现专业发展与教师价值观的统一,它表现为教师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教师团队的凝聚力和教师个人及团队的执行力。
1.1 组建团队 高职学院的动漫专业对任课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要求很高,在教学团队的人员组成上尽量招聘在动漫企业有过从业经验或是在培训机构授课的人员成为专兼职教师。当然,学校还是要依托现有的专职教师。在大多数学校动漫专业的教师一部分来自计算机应用专业,另外就是新招聘的美院毕业的艺术设计专业人员。这部分教师通过教育厅的专项培训及寒暑假到企业的实践学习,已经全面具备“双师型”教师资格。
1.2 选出带头人 专业带头人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的教学骨干和学术权威,其职责是指导和从事专业建设与专业教学研究以及实践教学研究等。动漫专业的专业带头人的选取范围在本专业的专职教师中产生。具有一定动漫从业经验的、与动漫企业联系广泛的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为宜。
1.3 制定发展目标 以“产学研相结合”为专业发展的核心理念,以“项目化教学”作为基本手段,以“专业对口就业率”为基本评价依据,形成教学团队的核心文化理念。制定发展目标可以提高项目化教学的针对性,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实际利用效率。基于动漫专业的自身属性,学院要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
1.4 沟通与协作 在本专业发展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就是要让每一位教师能在团队中取长补短,提高专业技能、不断完善自我的职业素质。本院动漫专业多数专业课采用“项目化”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有效的将多门专业课穿插在一起,在教学的工程中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合作,教学相长。
2 完善“宽基础、大专业、小方向”的课程结构体系
动漫产品的创作与开发是一个团队的集体协作的过程,细分为很多工种,高职院校培养的不可能是动漫专业的全才,而专业的发展也不能只是一个方向,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根据动漫企业的人才需求,在教学中分层次、分方向设计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分方向培养动画制作的前期、中期、后期人才,全面开展课程建设,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分解工作岗位对能力、知识和职业素质的要求,根据学生未来就业岗位所需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
3 主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课程标准及系列教材的编写与教学实践)
完善“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课程体系,建立符合动漫专业工作岗位能力需求的课程标准。以就业为导向,强调学生实用技能的掌握。并不要求学生每门课都达到精通的程度,只要求有二至三个实用的专业软件学的精通,所以学院把专业课分为必修课和多个选修课模块。
课程标准应该由教学系、部组织相关专业制定,在专业带头人及课程负责人的主持下,组织教师准确理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认真贯彻学校制订课程标准的各项原则和具体要求,经过充分调查与研究,提出课程标准编写的基本思路;安排教学经验和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负责撰写。
项目化教学的专业核心课程要在实践专家访谈和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由课程开发团队完成课程设计工作。课程设计是教学环节的重要部分,优秀的课程设计对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来说,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这就要求动漫专业的核心课程设计一定要紧密结合当前企业的需求标准,引进专业最前沿的教学理论。
课程标准制定后,任课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让学生了解此门课的内容和要求;课程标准执行时,在保证完成学生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允许教学内容根据硬件环境、学科的发展情况有所变化,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4 教学模式的改革
本专业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模拟动漫企业的工作环境,虚拟动画制作的工作任务及工作流程,这样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企业工作的真实感,增强学习的动力,充分为就业服务。
为体现“工学结合”的特色,校内建设动画制作工作室,有两至三名教师负责,将动手能力强、学习积极性高的学生集中在一起,按企业的工作流程进行动画制作。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锻炼了动手能力,在一定时间的训练后还可以为学院各部门提供服务,如:网站动画的制作;学院整体布局的三维展示;学院宣传片的制作;会议、报告讲座的录像剪辑等。学生积累了工作经验,也实现了学校、学生的“双赢”。
“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课堂的推广运用也真正实现了“学中做,做中学”。同时,也实现了多学科技能的综合演练。在“工学结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意识等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在现有校内实训室的基础上,动漫专业依托沈阳动漫产业园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5 建立完善的教师评价机制
完善的教师评价机制是教师职业发展、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保障,打破原有的单一教师评价机制势在必行。在建立教师评价机制时要特别关注教师的个体差异,对学生采用“因材施教”,对教师的评价同样需要。动漫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每个教师的背景和基础不同,教师个体差异大,应该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注重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过程,通过积极有效的评价促进教师的成长。
5.1 评价教师要反映新课程的要求 动漫专业新开设的课程较多,新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学习、掌握、熟练新课程的过程中其他教师应及时帮助、指导,不可短时间内盲目、草率的评定教师的能力,充分给予教师逐步掌握、提高、创新的过程。
5.2 注重教师的角色转变,发展新型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是“一言堂”,而在“项目化”教学模式中教师是具体目标的指引者。“项目化”教学模式中教师具体的有两个作用:第一,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提出引发学生兴趣的问题。第二,在学生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时能及时发现,在有困惑、困难、盲点时进行引导,项目成功结束后进行相关的总结与评定。第三,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提高学生的自学拓展能力。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在学校的大纲培养计划之外,学生还有很多知识需要自己学习,一个人学习的动因不能只是外在的督促,最主要的是教师要激发学生自我学习拓展的精神,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
5.3 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与竞争 教学团队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有一个既合作又竞争的工作环境。合作与竞争并不是一对矛盾,如动漫专业的“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就需要各门专业课程教师的通力合作;高职类院校的各种技能大赛也不是一名教师能组织学生独立参加的;而在面临职称评定、工作量核算的问题上教师之间确实存在着竞争的压力,可以利用较高层次的科研合作、项目开发合作来平衡较低层次的授课能力的竞争,达到团队和谐、共同发展的目的。
5.4 评价教师尽可能使用科学、简便、易行的评价方法 教师评价体系由教师基本素质、教师工作状况和绩效工作三个维度构成。教师基本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业务能力素质、身体心理素质;教师工作状况:育人管理、教学工作;绩效工作:教学成果、公开课情况、教学论文、课题情况等。建立以教师量化自评为主,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制度。
6 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利用建立生机示范校的契机,构建一流的实验教学环境。建立数码绘画写生室、MAYA三维动画室、定格动画室、动画非线性编辑室、动画集群渲染服务平台等多个专业实验室,形成一个专业完善的教学实验平台。同时,组织建设高效的实验室管理机制,有专业课教师负责各个实验室的管理与使用、软硬件的维护与维修,并可以自行组织课外项目活动小组,将实验室的管理情况和项目小组开发的作品记入教师的教学工作业绩考核,最大限度发挥实验设施的功能和作用,构建一个一流的实验教学环境。
在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过程中,要努力使学生的校内实训、校外实习和顶岗实习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系统。由校企深度合作共同管理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使学生实训、实习与企业工作实际相适应,从而使学生真正能够实现“毕业、上岗零过渡”。
7 鼓励教师、学生参加技能大赛
辽宁金融职业学院动漫专业以多次参加辽宁省、沈阳市等各级教委或机构组织的各类动漫技能大赛并多次取得良好的成绩。切身体会到技能大赛对专业教师和学生的帮助是巨大的。首先,基本部分大赛一般由动漫公司承办,具有灵敏的市场嗅觉和专业的创作团队。大赛能促进老师和学生在专业素质上的提高,将创作和教学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其次,加强了团队合作。为了参加一个技能大赛,各专业课的授课教师要群策群力,制定参赛方案、开发参赛的项目;在探讨与总结中汇聚思想、激发更多的创作灵感,团队合作精神有效的突出与强化。最后,加强了与兄弟院校的交流与合作。
8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动漫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无不需要教师的参与与协作。教师本身的素质决定了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因此要培养创新的复合型人才,就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团队。与理论传授为主的其他专业不同,动漫专业要求激发学生的创意、以实际操作为教学的核心,这需要既懂理论又具有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来开展各种各样的教学改革。只有打造一支优秀的高职学院动漫专业教学团队,才是推动动漫专业发展的持续力量。
参考文献:
[1]杨帆.高职院校“宽基础大专业小方向”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以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为研究个案[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
[2]张国庆.以动漫技能大赛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6(5).
[3]于洪波.关于高职院校动漫专业教学方法的探讨[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11).
一、强化师资培训,教师队伍质量稳步提高
教育的兴衰与成败,人才是关键的因素,建立一支政治思想过硬、业务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我们十分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一是选拔80余名优秀老师参加了省中职教师培训;二是组织了全市中职教师大培训。8月26日在市职教中心精心组织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新大纲、新教材的培训。全市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德育5科专任教师,职业学校主管教学副校长和教务主任,共1210人参加培训。帮助一线老师学习领会中职教学改革的新精神、新举措,尽快熟悉、掌握新教材,把握课本知识和技能结构,能够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本学科本专业的基本题目,做好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此次培训由国家新大纲、新教材主要编审人员直接授课,培训层次和规模为我市历年之最。8月27日的《邯郸日报》和8月28日的都做了专题报导,广大教师交口称赞。三是以学校为主体由参加省市培训的骨干教师组织了全员培训,通过培训全体专任教师领会了中职教学改革的新精神、新举措,尽快熟悉、掌握了新教材,新大纲,为更好的教育教学打下了基础。
二、落实教学常规,对口升学再创佳绩
常规教学管理的好坏,是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职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各职业学校深入贯彻《职业学校教学常规》,规范、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学校每学期检查各学科的教学计划是否切合学生实际,教学方法和措施是否得力。要求每位教师超周备课,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具等。教务处和学科专业教研室定期检查和随时抽查教师的备课情况。我们职业教育研究室不定期听推门课,定期举办有关学科示范课。组织语、数、外等学科模拟考试,全市实行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统一印制试卷,由各职业学校统一组织考试,从而大大地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对口升学为例,二00九年全市职业学校参考人数为4775人,比去年增加1015人,上线人数达到3367人,占全省人数的15%,比去年增加779人。本科上线人数542人,占全省对口升学本科人数的29%,比去年增加238人。对口升学万人口上线率前三名的学校分别为武安市职教中心、磁县职教中心、曲周职教中心,特别武安职教中心上线人数达到1556人,占全省计划的7%,本科上线人数达到385人,占全省本科人数的20%,不仅在我市,在全省也是独树一帜。
三、组织开展教师教科研评比活动
为促进我市广大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者深入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推动我市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并办出特色,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理论水平,举办了邯郸市中等职业教育优秀教学论文的评选表彰活动,经各单位层层筛选,共有百余篇论文参评,评定一等奖10篇、二等奖20篇、三等奖40篇。
9月份,鼓励广大中青年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促进专业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联合高等教育出版社举办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说课比赛,通过精心选拔,我市有8名教师代表我省参加书法、服装、英语、动漫、旅游5个专业的比赛。
四、中心教研组活动深入扎实,教研再上新台阶
我市共有11个中心教研组,分布在9所职业学校,它们在全市的教学研究工作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年初指导各中心教研组制定活动计划,确定活动的内容,审核计划的可行性。开展活动中督促各中心教研组严格按计划进行。每个中心教研组今年活动次数都在2次以上,规范处理每个活动阶段的中心工作和急需解决的问题。组织丰富的教研活动,听课、评课、请人做示范课,到外地参观学习,学习外地的先进研究理念和教学方法等。4月份,做好各学科对口升学的备考工作,考试前精心组织各中心教研组出3~5套模拟试题。
五、校本课程及校本教材建设,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培育精品课程和地方特色教材,组织开展了中等职业教育优秀校本教材评选活动,经过层层评选我市第二职业中学和曲周职教中心两所学校去参加全省的比赛。邯郸市第二职业中学的校本教材《基础礼仪与语文素养》和《办公自动化实训》均荣获省二等奖。
虽然2011年我市职业教育教研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关键词: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中职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承担着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任务,在整个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科体系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作为中职语文教学主要阵地的课堂教学却存在种种问题,状况令人担忧。因此,要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就必须解决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解决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对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积极探索解决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的有效对策。
一、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气氛沉闷。
“教师讲台上头头是道,学生讲台下硬撑眼皮”是现在很多中职语文课的真实写照。很多中职语文教师抱怨学生“启而不发”,学生却在私底下议论教师“没劲儿”,课堂实质只是教师的“满堂言”。
(二)学生上课不专心,厌学情绪大。
课堂上,学生开小差、趴在桌子上、做其他学科作业等纪律散漫现象普遍存在,因不认真听课而导致答非所问的情况屡屡发生,甚至有漠视教师提问或故意顶撞教师的事情发生。
(三)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差。
很多中职学生方言浓重,普通话水平较低;不能认真、专注地倾听别人的讲话,不能准确领会说话人的主要意思;不能也不敢大胆、有序、有理地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或看法,尤其害怕写作文。
二、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教师原因。
虽然国务院明确指出了“以人为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办学思想,但很多中职语文教师服务意识不强,仍然放不下教师高高在上的优越感,没有真正关爱学生,更没有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还有部分中职语文教师忽视中职语文的职教特点,过于强调语文的“学科本位”理念,影响教学行为、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导致教学过程中重知识轻能力、重传授轻探究、重结论轻过程、重共性轻差异、重独立轻合作等传统课堂教学固有的弊端依然普遍存在,严重制约学生的发展。
(二)学生原因。
据调查,大部分中职学生“重专业轻文化课”①,认为文化课可有可无、无足轻重。大部分中职学生上语文课没有动力,打不起精神来,甚至有部分学生认为语文课占用了他们上专业课的时间,因此很排斥语文课,学习态度不好。同时部分中职学生语文的基础不好,领悟能力和学习习惯差,又缺乏学习方法,致使学习兴趣缺失,语文学习困难重重。
三、解决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的有效对策
(一)转变观念。
1.转变教师的观念。有文章指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成也师,败也师。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调整教师的角色和行为,倡导师生共建课程文化,十分重要。”②浙江省教科院院长方展画曾提出:“要树立相信学生能成功的职教学生观,要对职业学校原有沿袭普通高中模式的课程和教学方法进行一次根本性的变革。”③因此,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期待新型语文教师,要做新型的中职语文教师,必须站在时代的前列,有“大语文”观,树立现代职教理念,增强服务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改变学生的观念。中职学生“重专业轻文化课”思想严重,这直接影响到语文课的教学效果,所以语文教学必须与专业紧密结合在一起,既要传授语文知识,又要为专业知识的学习服务,让学生对语文的综合性和工具性认识得更透彻,更主动地、快乐地学习语文,使语文更好地成为学生学好专业课的有力武器。
(二)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成功的前提条件。那么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情境中培养语文基本能力,是语文教学的规律;在职业情境中培养职业岗位应该具备的语文应用能力,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基于中职学生的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媒体生动形象的教学效果,为学生创设社会生活的各种情境,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想象与联想:通过学生自己参与、合作演绎各种社会情境,使学生在经历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如在《项链》一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了解资本主义虚荣浮华的社会现实,突出文中人物丰满的形象,笔者向学生展示了从网络上下载的话剧视频,学生顿时情绪高涨,兴趣盎然,恨不得穿越时空使出浑身解数帮助主人公玛蒂尔德,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2.加强互动,营造和谐的气氛。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教师)努力做到,使学生的知识不要成为最终目的,而要成为手段;不要让知识变成不动的、死的‘行装’,而要使它们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在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在学生的相互关系中、在精神财富交流的生动的、不断的过程中活起来,没有这种交流,就不可能设想有完满的智力的、道德的、情绪的、审美的发展。”④这充分反映了“合作探究”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而“合作探究”的关键词是“互动”。只有采取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形式进行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才能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营造民主化、个性化的课堂气氛。例如,笔者在上《最后的常春藤叶》一课时,通过激将法让电子信息班级的学生分组用flash软件尝试制作琼珊生病后的整个动漫过程,同学们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准备、制作、交流、分享、品读”等一系列的“合作探究”教学活动中,大大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组织活动,激发学习热情。《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并提出“在活动中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升职业素养”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可以开故事会、排演课本剧、做游戏练习成语,可以模拟应聘问答情景,也可以把喜爱的诗文配上美妙的音乐开个深情朗诵会。这样课堂不再呆板,学习不再枯燥,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会语文带给大家的欢乐,继而更喜爱语文。
4.宽容评价,呵护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威普·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赏识。”由于进入职校的学生,大多习惯于批评和指责,少有受表扬的经历,潜意识里自卑、压抑,更渴望被赏识。因此职校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尊重、爱护和鼓励,宽容评价,呵护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一种想学更乐于学的课堂氛围。在教学中,笔者特别重视学生的语文学习困难与需求,每次上课都有意识地尽力记录学生的态度及表现,采用激励性评语为主的多元评价方式,宽容评价学生所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不足,逐渐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获得成就感。
(三)教给方法,学会学习。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而良好的工作方法是以良好的学习方法作基础的。”美国著名现代教育家珍妮特·沃斯提出,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怎样学习比学习什么更重要。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应是使学生“会学”,而不是“学会”。所以,中职语文教师在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学习火花的同时,还要努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教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比如,笔者在教汽修班学生学快速阅读方法、检索信息的方法时,推广他们的汽修专业信息及汽车维修行业信息的获取方式上去,学生如获至宝,更重视语文学习。
四、结语
立足中职语文课堂,教师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指导思想,以学生为本,想方设法地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学习,为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注释:
①转引自http:///教学论文.中职语文教学应突出实用性、专业性.
②转引自http:///刘倩.成也师,败也师——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期待新型语文教师,2005-12-18.
③转引自张玉文.中职教学方法改革.中国教育报,2007年6月14日第10版.
④转引自http:///教学论文.中职语文教学模式初探,2009-10-23.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张玉文.中职教学方法改革[J].中国教育报,2007(10).
[3]张兴敏.中职语文教育教学的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0(4).
[4]李光林.文化形象塑造:中职语文教改的探索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
[5]张淑倩.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6]黄莉.中等职业教育现存的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
[7]余明.合作学习小组能力构成因素对互动过程与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8]王军武,梁照飞,许如聪,陈权,管小娜.情境学习理论与实践模式探讨[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2004.
[9]贾传玲.中职生学习观的现状及构建[D].山东师范大学,2003.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教学实践;教学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2-367-02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Fundamental Computer Application
SHAO Shi-yuan, LI Hai-yan, LI Dong
(Zhengzhou Railway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Zhengzhou 450052,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reform measures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Foundation course in many ways such as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ans, examining mode and practiceteaching combined of the situations and problems of the course offered by Zhengzhou Railwa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Meanwhile we proposes many aspects of reform designs including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pattern, teaching method and means as well as teaching resources construction. And aimed at the course we develop the Compute Application Foundation Teaching System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mpute Application Foundation course for effective reform of teaching.
Key words: compute application foundation;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向非计算机专业大一学生开设的一门计算机课程,旨在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以后使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的问题,以及对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岗位需要、在工作岗位上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更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把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把主要任务放到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上来,把重点放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的培养上。要不断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在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中推进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
1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本课程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模式还是分班学,统一进度,统一考试。在教学实际教学工作中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方面是学生学习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1)学生计算机基础不平衡,一些学生可能需要从零开始,一步步操作,而另一部分学生却可能有能力进行较难的设计型实验。2)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规划的实施,高校新生计算机知识水平趋于非零起点。3)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有增无减、计算机的应用技术与专业教学、科研结合得更加紧密。
另一方面,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1)教学内容统一要求,对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要求没有太大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学习计算机知识,在专业学习中自觉应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1]2)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式还未能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课堂讲授过细、过多。学生缺乏参与教学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能力和兴趣的培养。3)教学内容及学生练习内容多,课时紧,师生交流互动的时间少,教学资源没有很好的整合。4)实验多为验证型实验,综合型、设计型实验较少。5)教学手段相对落后,未能充分利用先进的多媒体和网络手段辅助教学,影响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6)考试手段相对落后,效率低。
2 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高职学院培养的是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学会学习能力的这一超越具体计算机软硬件知识教学的层面,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学会学习, 具有自我开拓和获得知识的能力。
3 教学改革的目标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宗旨,以能力素质为核心,以知识素质为主体,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是认知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在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将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与职业能力的培养相结合,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表示、存储、传输、处理、控制、应用的过程中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掌握相关的计算机技能与应用能力,大力促进其专业技能的发展,为其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应用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4 教学改革的内容
4.1 基础建设
1)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以全国计算机考级考试大纲为基础,设计六个模块: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汉字录入、文本处理、电子表格、上网应用。常用工具软件与数据库技术基础作为选学内容。2)根据原有教材不能适应教学内容改革的实际,组织课程改革课题组老师编写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教程》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与讲授同步,重点突出实用性、实践性。3)课题组按照《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认真撰写教案,制作了本课程的系列课件与电子教案。
4.2 教学手段
树立“以学生为本、面向应用”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模式上实现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2]1)教师利用与教材配套的课件和课堂演示实验、练习题,以讲解为主,老师灵活采用个案教学、项目教学、问题教学、任务驱动式等教学方式、方法,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其理解。在机房练机约占总学时三分之二,以学生练习为主,学生利用本课题组开发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系统中练习与考试软件进行课堂练习及模块测试。2)课程的授课安排按专业有不同的设置:护理、艺术、文秘等文科类专业为每周四节,信息、机电等工科类专业为两周集中授课。周四的授课方式采用讲练一体,两周集中授课方式是采用讲练分时进行,让学生集中精力,在短时间内强化技能训练,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4.3 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课题组开发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系统,设计了配套题库,在课堂学习与上机实践同步进行,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能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授课结束后,学生能应用系统进行自主学习,反复练习,自主检查。每个模块学习结束后,学生能够利用系统随机抽题,现场评判,解析操作正误,检验学习效果。
4.4 考试方式
传统考试方式教师要出考卷、印刷、装订,考试完成后要改卷评分,过程复杂繁琐、环节多、易出错。而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技能课,既要考计算机基础知识,又要上机考操作技能。教师既批改试卷又在机器上阅卷,工作量大,又不能保证客观公平。利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应用系统中考试系统,可以不断完善和更新试题库,实现上机计时考试和自动评卷模式,基础知识和上机操作考试全部在机器上完成,学生登录后输入自己的学号,试卷随机产生,相互之间的试卷互不相同,考试结束自动评分,当场给出考试结果。考试结果直接反馈给学生,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5 改革的创新点
紧密结合教学实际自主开发的辅助教学应用系统能结合现有资源,师生互动,人机互动,随机组卷,自动评分,公平客观,一方面为任课老师提供优秀教学资源供备课查阅和参考,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学习、练习和考试的快捷途径,既节省人力和时间,减少教务与任课教师的压力,又能与教学过程紧密配合,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统一标准要求,学生能自主上机练习。同时通过自主开发教学软件,也提高了老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
6 改革应用及效果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改革形成的教材、教学模式、管理、考核等成果已用于全校各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对2007级的新生适用新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手段,2008级新生使用了配套的教材。在2008年的新生中,本课程的及格率达99.9%,优秀率达63%。
1) 实施新的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教授2007级和2008级新生共6000余人次,受到学生及后续课程教师的广泛好评。
2) 教材实施。本课题组面向全国出版发行教材4部,其中主编3部,参编1部,邵士媛主编的“21世纪高职高规划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被多所高职高专院校采用。
3) 教学为中心、科研促教学。2007年来已获教学研究课题2项、教学成果奖2项、发表教学论文5篇。
4) 教学成果得到了显著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获得了极大地提高,近年来在各类计算机专业应用方面的竞赛中脱颖而出获得大奖,在毕业设计中许多同学显示了较强的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获得优秀的成绩。
① 通过计算机基础的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动手能力。有的同学制作诗集、编写论文和报告等,有的同学利用所学的多媒体制作软件在教师指导下为本专业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有的同学利用专业软件进行三维造型设计、动漫制作等。这一事实也得到这些学院的专业老师的认可,他们在指导毕业设计中,只要指导其专业方面的问题,由学生自己利用计算机求解专业领域问题。2008“正保教育杯”第四届全国ITAT(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中,我院1名学生获三等奖,8名学生获优秀奖,两名教师获得大赛先进个人,学院获组织奖。
② 通过近几年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逐步提高。图1所示的是近两年4次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铁院考点)过关率。
7 结束语
通过课程教学团队持之以恒的努力,《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内容体系、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的创新设计与教学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成效,获得了学生的好评。但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因此,本课程的创新设计与教学改革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展示性 实践探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教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在“学为中心”理念的指导下,放开学生的“手和脚”,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笔者希望通过大量的课内外的阅读,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然而,作为一线教师,笔者看到的、听闻的语文阅读现状让人揪心。初中三年,“死磕”6册教材里的200余篇文章。课外阅读量少,大多泛泛而读。笔者在做全校性“课外阅读问卷调查”后,最多的回馈是:喜欢看电视和卡通动漫;对书籍耐不住性子读;没时间读课外书;认为课外阅读对语文成绩的提高没有多大关系;理科老师“鄙视”课外阅读,强调做练习,可以更快提高分数;家长眼睛里只有分数……这些现实,令人尴尬。在近几年的语文阅读教学中,笔者尝试采用“展示性”拓展教学的模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语文素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所谓“展示性”,一是注重教师在阅读过程对“听说读写”各方面的“下水展示”的引领作用,二是强调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最后以听、说、读、写、表演、竞赛游戏等多种形式展现自己的阅读成果。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把“以教材为基石,拓展阅读眼界”作为原则,合理调整教材布局,高效利用教材资源,重视拓展开发高质量的新课文。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去做。
一、激发兴趣,营造氛围
(一)家校合璧,筑书香门第。
家长是孩子的榜样,是孩子的第一任人生导师。家校联合,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语文老师及班主任不间断地与家长沟通,尤其要引起家长对语文学习的重视,提高家长对名著阅读的兴趣。我们可以这样做:让家长参与到阅读中来,为孩子买书、找书、上网查书,自己读书,陪孩子读书,与孩子聊聊书中的故事。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阅读展示课中,每学期安排一次名著阅读展示活动,邀请家长来观看。
(二)师生共读,闻墨韵漫地。
师生之间,只有共同学习,才能够达到“教学相长”的理想境界。怎么读?生生共读一本书:可以个体自由读、朗读、默读、快速读、细嚼慢咽琢磨读,可以集体读、小组讨论读、争论读、分享赏读。师生共谈一本书:生生通过个别读,再小组讨论读,分享阅读感受,写下阅读心得,上台呈现阅读成果。老师也读,参与到学生中去讨论,写下阅读心得,分享阅读成果,欢迎百家争鸣。
二、多元展示,拓展眼界
展示活动课每周会安排一节课,设定主题,一周时间学生们自己读书、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准备好展示的节目。
(一)我手写我心。
“我手写我心”拓展活动,关键在于“写”,所谓“诗言志”,笔言情。实现从“阅读”升华到“写作”的目标。笔者在教授七年级学生读安徒生的《丑小鸭》一文时,让学生反复朗读该童话,并分角色演绎人物,揣摩“丑小鸭”心理,分享感受,课后布置了片段作文《我和丑小鸭》(200字左右),看着他们的文字,那份真诚和善良,深深地打动着我。因我能够清楚感受到安徒生这只“丑小鸭”的命运已经跟大多数孩子们的生活遭遇发生了共鸣,他们说要学习丑小鸭,并且相信努力之后会变成白天鹅。阅读教学的高效与否,最好的验证方法:一是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教师传授的阅读技巧,二是学生是否因文本的解读而对自身生活、社会现象有所感悟。“悟”的最好方式是“表达”出来,而静下心来思考的状态和写作的情景,则是我认为最动人的画面。
(二)话剧大演绎。
学生的话剧表演是基于文本的基础上,自导自演,实现从文本赏析中得到“体验”的目标。
笔者执教《枣儿》一文的经历,印象深刻。两位学生毛遂自荐说要表演话剧《枣儿》,经过一星期的准备后,课堂上一男生饰演“枣儿”,一女生饰演“爷爷”,学生们静静观看。10分钟后,演出结束,师生情不自禁地鼓掌。当我提问学生感受时,一女生竟然啜泣着,说想念自己的爷爷了。然后是三分钟的寂静,没有一点儿声音,我也哽咽了,不说任何话。这个场景,就是教育的最好状态,沉默是因为触动了内心最温柔的地方。正是这一课,给我带来了阅读教学的启示:文本可以演绎,只要是基于文本的拓展活动,都可以尝试放手让学生去“演”,真情演出就是真阅读。
(三)影视剧赏析。
影视剧的欣赏是必要的,就像《课标》中所说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从影视剧赏析中得到“体验”,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本的目标。因此,在阅读课中,老师对于影视剧的裁剪要精到而有意义,尤其是名著中历来为人们称赞的经典片段,学生在欣赏后应该讨论评析。笔者让学生欣赏电影《简・爱》中片段“罗彻斯特和简・爱在花园里互诉衷肠”的感人画面,让学生对比阅读教材中的这一段原著,谈论电影与原著之间的异同点,感受主人公简・爱的自尊自爱个性。《范进中举》一文中对“范进因听闻中举而发疯”的场景描绘是形象生动的,那“喜极而疯”的画面,通过5分钟影片欣赏,更加冲击学生的头脑,不禁感叹:范进真可怜。阅读教学中,教材文本是宗旨,电影手段是辅助,通过电影的辅助教学,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加深刻理解了文本和社会生活。
(四)七嘴八舌谈名著
笔者在教室三尺讲台上设立《百家讲坛》:我读书,我说书。锻炼学生“说”的能力,实现从文本中得到“感悟与探究”的目标。笔者在教学《儒林外史》的《范进中举》时,体悟到封建科举制度对于读书人的精神迫害,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儒林外史》,就带领他们进行专题研读《走进<儒林>,谈谈读书人》。分小组讨论研读,全书共56回目,周末作业每人平均读一回目,写下1000字读后感,回校后小组讨论,研读赏析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和主要事件,并记录下来。最后每组推荐一位学生上台分享演说。“听众们”拿纸笔记录并评价。笔者会在最后做一些知识补充或是点评工作。这就是学生们的“七嘴八舌谈名著”。这个展示活动很有挑战性,也非常有意义,那种成就感是无法言语的。语文阅读,尤其是名著阅读,说的是“真阅读”,是学生真的静下心来去读,去思考,去分享。
(五)玩转语文大天地
语文阅读课程可以拓展为“听说读写演”等综合性活动。笔者坚持“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原则,尽最大努力做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味语文中提高语文素养。因此,在笔者的引导下,语文课堂会成为“乐园”,师生一起“玩转语文大天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主要分为两大类:竞技类和文化沙龙。竞技类,顾名思义,需要通过比赛角逐胜利者,我们会模仿《中华好诗词》。比如“古诗词大闯关”、“诗歌鉴赏比拼”、“阅读竞赛”、“演讲比赛”、“诗歌朗诵会”、“成语接龙大比拼”等。文化沙龙,就是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起畅谈文人、文学、文化。例如“走进唐诗”、“走进宋词”、“听听元曲”、“说说苏轼”、“走进成长小说系列”等。在游戏中,让学生们互相切磋,共同成长。真正去阅读,去感受,展现出自己的阅读能力、学识、勇气、自信。
三、科学评价,确保实效
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学。阅读教学应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重功能,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着重考查学生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水平,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第三、第四学段,可通过考查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以及自己的体验,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同时要尊重学生个体在学习基础和能力方面的差异性,考查时应采用“分层考核”进行评价。根据各学段的具体要求,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考查其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
笔者的初中语文“展示性”教学模式的实践已经有整整一年了,在这期间师生共同经历了酸甜苦辣,也共同成长起来。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阅读量扩大。师生共同发起了“积微斋”读书活动,天天读书,互相借阅,一学年下来,少则读书两三本(20余万字),多则达到十余本(超过百万字)。第二,阅读方法多样。学生们热衷于写读书笔记,做阅读卡片,做批注,写书评,沉浸在书海中不亦乐乎。第三,阅读兴趣提高。学生乐于参与各类和阅读相关的活动:阅读大赛、演讲比赛、作文竞赛等,并且都取得好成绩。
当然,笔者的“展示性”教学模式也存在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见效慢。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此模式的阅读成效并非短时间内显而易见,这种阅读模式是要长年累月坚持下去才能出成绩出分数的,因此需要师生、家长耐着性子等待。第二,难以“皆大欢喜”。“展示性”阅读教学模式实践了一年多,成功激发了大部分学生的阅读兴趣,遗憾的是总有十余位同学对文本阅读“无动于衷”,只是被动地接受着,他们并不快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笔者需要思考与改进的。
就像《课标》中一再强调的:阅读是个体的活动,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绝不可替代学生去感受。阅读教学,必须“以生为本”,要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参考文献:
[1]郑玉涛.让拓展走在语文的路上[J].教学论文・论文集粹,2006.10.
[2]刘明.“积累・整合”课程目标之于高中语文阅读鉴赏实施策略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 语文教学 教学原则 教学方法
语文这门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高职院校的五年制高职学生却极其不重视这门基础课程的学习。五年制高职学生从初中直接升到大专职业院校来学习,语文基础薄弱,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较弱,若继续忽视语文学习,势必直接影响学生在校的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接受,影响学生在职业工作中的表达和写作,影响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影响学生今后在社会的长远发展。
一、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学情特点及教学原则
五年制高职学生的情况比较特殊,他们初中毕业直接进入高职院校,年龄小,心理素质不稳定,但可塑性很强;基础文化课欠缺,专业基础几乎没有,然而正值知识接受力强的时期。因此,授课者应当深入细致地分析五年高职学生的学情。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专业为本,真正做到联系学情搞好语文教学。
1.以人为本,把握科学的育人观。
五年制高职学生大多数是考不上好的高中才不得不读五年制大专,在初中阶段学习习惯不好,又因自律性差被认为是“不听话”的孩子。从初中直接进到管理相对“宽松”的高职院校后学习目标不明确,找不到努力的方向,找不到被关注的感觉,他们普遍感到迷茫,处在自我放弃自我堕落又不甘放弃不甘堕落的矛盾中。语文课不仅是语言文字的学习,更是人文精神的滋养。根据五年高职生的学情,语文教学需确立几条原则,作为教与学行动的指导。
首先,成功教学观。语文教学应关注生命,把五年制高职学生视为一个个特殊的生命体,要用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极大的潜能,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个体;教师对差生宜多采取赏识教育,要将语文教学成为学生对文学艺术的鉴赏感悟与人生体验,陶治情感,构建精神生活,寻找自我价值的过程。
其次,快乐教学观。学习理应是一种生活的状态,要成为一种幸福的生活体验。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教学过程中,快乐学习并不意味着学习是一个“轻松”、无压力的随便的过程。伴随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还应是愉悦的情感体验以及获得知识后的自豪和神圣感,这种情感本身就是健康心理的表现。围绕五年高职生的心理需求,应开展趣味课堂教学,采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性情语文”的上课策略。
再次,沟通对话原则:。要转变语文课堂“填鸭”式教学观念,让课堂成为师生交流和对话的场所。就本质而言,教与学是师生通过对话交往与沟通的互动过程。因此,在语文课堂中,特别是要达到心理教育的目的时,教师应通过换位思考体会五年高职生的心理,将学生和自己的地位放平等,走进学生心里,与学生进行交流与对话。
2.以学生为本,与学生的实际应用相适应。
五年制职业学生对文化课的学习热情不高,对专业课程却比较重视,我们应该从学生注重“实用”这一特点出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启发学生从语文学习中发现学科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对相关学科的探索热情。除讲究德育与美育渗透,五年制高职的语文教学还必须重视职业渗透,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有必要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教学改革。
其一,注重语言表达教学,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职业生毕业后将直接融入社会,其口头表达能力是左右着学生就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某种程度上,说比写更重要、更难,语言表达的教学在职业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将口头表达课演变为“演讲与口才”课进行教学,着重强化演讲思路、演讲语言、演讲艺术、演讲气质及演讲效果的学习和训练,让原本枯燥的语文课成为生动鲜活的课程。
其二,注重应用文教学,提高文书写作能力。
应用文是处理事务、沟通关系、联系工作、商洽业务等不可缺少的文字工具,能写应用文是职业生必备的素质。加强应用文教学,是满足学生实际应用需要的重要途径。然而,现行的不少职业语文教材把应用文写作作为“附文”来对待,没有突出职业语文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按比例分配足够课时,对学生进行各类应用文的教学,训练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
3.以专业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激发学习兴趣方面,许多教师在学生入学及日常交谈中经常对学生进行文化课学习重要意义的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关系。耐心教育固然重要,但若能有的放矢,根据学校性质和专业特点,了解专业课与文化课的彼此联系,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并非朝夕之间便可达到的,但只要我们能正视学生的实际,积极探索有效教学方法,努力发掘,重视培养,就一定会有所收效。
如上所述,与全日制三年高职生不同,五年制高职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目标不明确,接受知识与自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以普通的教学方法对待。
二、“聊天”式的语文教学方法
五年制高职的语文教学不同于三年制高职生的语文教学,五年制高职的语文教学应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弥补学生缺失的高中阶段语文学习,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与人文精神。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运用一定的策略来达到教与学的双赢。课堂中采取“聊天”式教学方法在实际中效果显著。
1.“聊天”式的语文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
“聊天”式教学方法是基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兴趣不浓,注意力易分散等自身特点而“量身定做”。
首先,开篇不提需要教授的内容,而是从大多数学生最为关注的话题切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避免上课铃声一响,学生们便“各自为政”的现象出现。当然,这需要对自己的学生有足够的了解,课下的谈心,以及各种方式的交流必不可少,知己知彼方能投其所好。
其次,在学生们意犹未尽时巧妙的将其思绪引入讲授内容,如一些现象可以用成语或典故来表达,让其感觉豁然开朗,忽登大雅之感。其中的过渡须掌握一个度,不多不少,恰到好处。“聊天”时间过短,不足以获得学生的“芳心”,时间过长,学生可能沉浸于之前交谈的心绪中不愿换另一话题,同时也耽误授课时间。
再者,所引入的话题须与授课内容紧扣,讲述课本内容时会“不经意”地提及,让学生认为始终在讨论刚才的话题,即“聊”一个内容。鉴于授课内容与开篇话题结合的需要,有时会在教学范围内将课文的顺序稍作调整。
最后,上课过程中巧妙设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无论学生回答正确与否需用鼓励性的语言保持学生的热情,将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平台上分析学生回答的内容,授之以理,动之以情。
2.“聊天”式的语文教学方法的可行性
第一,五年制高职的培养目标更适合开展交流式教学。
五年制高职教育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顺应社会分工日趋完善的潮流而产生的,它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基础。与基础教育相比,它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是一种应用性、针对性很强的教育。“聊天”式学习方法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训练学生自主思考,独立表达,拓宽学生思维以丰富直接经验。课堂实践证明“聊天”式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语言实践能力行之有效的方式。
第二,五年制高职的课程资源更适合开展聊天式教学。
五年制高职开展的课程多,可探索的领域广泛。除了开设文化基础学科以外,还有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职业学校的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因其实践性较强,按照理论联系实践的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有大量去工厂、企业、社会参观实习的机会,这无疑为学生的语文学习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为“聊天”贮备了多样的话题。五年制高职教材内和教材外的丰富课程资源为聊天式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领域。
第三,五年制高职生的学习特点适合开展聊天式教学。
五年高职的学生虽然在传统的评价模式中是一群弱势群体,但他们正值思想最灵动,可塑性最强的时段。思想在碰撞中产生火花,在抵砺中不断成熟。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也证明,凡实践课的教学效果一般都比理论课和文化课高。“聊天”式教学方法正是注重思想交流、语言实践的教育教学活动,强调学生独立动脑动口的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获得信息获得自信,从而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第四,五年制高职生的心理特点需要开展聊天式教学。
五年制高职生年龄偏小,自制能力不强,又职业学校的教学不受应试“指挥棒”的控制,课堂中学生难免会出现思想走神,自由散漫现象,这就需要教师想方设法去吸引学生。语文课实施聊天式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轻松进入学习状态,集中易分散的注意力;语文知识涉及百科,以形象思维为主,聊天式学习能让学生有充分自主发挥的空间,既符合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又能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培养形象思维能力,体会情感,领悟人生。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以接受为前提也以接爱为旨归。笔者实施“聊天”式教学方式后,教学效果比传统授课方式显著。从学生喜欢的旅游、动漫、电影、游戏、名人轶事等话题开展“聊天“式教学既丰富了学生的人文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的语文能力,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日益渐浓。
参考文献
[1]张淮萍.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论文探析[J].山西科技,2011,4.
[2]李磊.职业学校语文研究性教学指导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7(5).
关键词:一对一;摄影表;节奏;曲线运动规律;数位同步示范教学法;逐格
中图分类号:G64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2-0077-03
《原动画剖析与动检》是2007年我院开设的第一批动漫专业课程之一,这门课也是动画课程中的重点基础课程。本课程在开创之初困难众多,在国内尚无完善的可借鉴经验。课程组通过大量的走访企业、先进院校的积累,收集查找相关资料,根据岗位要求设计制定出了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设计出一整套的二维动画制作教学方案。在教学实施方案方面,一直在寻求解决“一对一”实际操作指导困难的有效途径,通过教学实施,验证了教学设计的可行性,专业课程得到进一步完善,在教学质量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也收获了许多经验和教训,便于进一步的完善、改进该课程教学与实训。
通过二年来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这门课已经积累了一系列自身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学生的作业水平也逐渐进步。本课程对原动画的创作和表现作了一个系统的梳理和实践体验。原动画是动画和原画的统称,是一个动画形成的最基本的元素。只有在掌握好动画和原画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动画制作的下一个阶段。原动画的创作部分是动画中一个很庞大的部分,一般包括动画原理、运动规律、动画技法、原画技法、放大设计稿技法、描上技法、动作检查、动画调整等步骤。本课程将逐一教授学生对这些步骤的掌握及实践运用,最终能够用后期合成软件编辑出一段动画来。本课程的特色是重点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熟悉原动画创作制作过程,最终能够独立完成一段成品动画。而传统教学中只是平面化的教授学生这一生产过程,却没有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在动画制作中实际完成这一部分原创的感受。而本实训课程正是从这方面进行突破的。在视频案例中表现的是动画运动规律讲授的环节。从视频中可以看出,教师并不像传统院校只是照本宣科,而是突破了平面教材僵化思想的限制,把学生的注意力和精力全面集中到课堂上,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完全掌握所学知识。
在《原动画剖析与动检》课程的教学改革课题与研究的工作过程中,有很多感想和收获。通过研究,深入体验了动画实训教学的规律、原理和过程。比如教学之初学生刚开始看到摄影表的时候都感觉特别复杂,但了解之后就感觉摄影表其实是简单易掌握的东西。但是动画的中间画的确太多了,1秒要画24张,就算全是1拍2的话也要画12张。学生在上这门实训课前对动画的原理一直比较模糊,以为有一个什么工具或是软件可以使动画制作变得更容易,不用画很多画。经过这门实训课的学习后,学生们的这个念头被彻底的打消了,每一张画都是必须动手去画的,尤其在造型上,工具和软件仅能起到方便和辅助的有限作用,而做动画就一定要做好吃苦的准备。
动画首先要真实才能让人相信,动画的夸张也是在真实的前提之下才有生动的效果,要让动画角色活起来,要使之感觉像是场景中的的确确存在的一个实体。要做到生动和真实感,就必须掌握好许许多多的运动规律,比如重量弹性等,不同质感的物体的运动规律也是不同的。动画中的角色一般都要受到重力的影响,因此要有重量感。物体发生形变的时候都有恢复原来形状的趋势,因此要有弹性。除了重量和弹性,角色和物体还受到很多因素的作用,空气、风、惯性等都影响着我们的衣服以及物体的运动。如果动画中忽视了这些因素的作用,都会使运动显得僵硬、不真实。许多日常生活中的运动规律我们都是了解的,但也有许多运动规律我们很难注意到,但如果做动画时不去遵守这些规律,就会使运动看起来不舒服。这门实训课要让学生了解到很多日常生活中不怎么注意到的运动规律,这些细节性的东西必须要处理好。比如走路的时候是后脚跟先着地,人用双手搬运很沉的物体行走时物体的运动是在同一水平面上等等,如果违背了这些规律就会使动作变得很别扭,物体则会显得轻飘飘的。了解运动规律不但能使角色的运动变得更加自然和真实,还能够加强动作的弹性和力度,起到加强效果的作用,使动作不但真实而且强烈。有的时候只要改变一格就能使动作的力度和弹性发生很大的变化,要通过了解这些规律才能做出想要得到的效果,所以在课程前期,必须要让学生充分掌握运动规律,打好基础,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原动画技法训练。
运动的过程要充满变化,要有节奏,再简单的动作都有可能做的很有意思。实训案例中的角色从半侧面转到正面,这是在简单不过的一个动作了,如果我们不用心的话,就可能加上一个同样呆滞的动画。而实训案例中就给我们举了好几个例子。同样是一个服务员的转身,每个例子中都让这个动作变的活跃起来,而且效果各不相同,原来我们可以把身体每一个部分分解开来,给它们一个运动顺序,让这些部位一个接一个的动,并且他们之间总是有重叠,那么哪怕是最呆滞的动作或者是人物都能变得有活力,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细分身体的部位,让他变得更有意思。变化丰富是动画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特性,所以我们一定要努力使我们的动画变得丰富起来,就算是再简单的一个人物形象,也必须有五官,有身体。有了五官我们就有了丰富的表情,有了身体我们就有了灵活的肢体语言,就算只是一只眼睛的动作都是非常丰富的。所以动画的可塑造性是很强的,一定不要让动画显得呆板,要让它充满变化,要有细腻的动作和表情才能使运动变得活灵活现,才能使动画看起来更加真实。
做动画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在动画创作中我们可以创造出很多现实生活中做不出来的动作,但看起来是真实的。在课堂示范时仅走路的姿势,教师就介绍了很多种,最有趣的是那种双反弹式走路姿势。动画世界里无奇不有,各种各样的走路姿势都可以存在,哪怕是脱离现实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不断的去思考、实践,要有一定的步骤创新和实践,还,动作的创造就是在符合运动规律的前提之下对动作进行夸张,要塑造一个有特点形象就必须要创造他的动作习惯,如果没有创新的话,虽然运动规律没问题,但是人物没有特征也是不行的。
这些经验都是这二年在动画教学研究总结中,经过不断实践得出的经验,想要教好动画就必须首先把这些原理性的东西理解透。有些原理可能看起来比较简单,但是利用起来就会比较难,要想用好就更加需要对原理的更加深刻的理解。动画制作中易犯的一些错误,在我们看起来可能很可笑,但是真正做的时候,可能犯了错自己都看不出来。在示范教学时,我边画边讲解,讲解细致、易懂,但是如果学生只是看的话,看完后细节的东西也忘的差不多了,很多东西肯定是记不住。所以学生必须跟据教师示范进行同步的练习,还要经常做课后练习,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巩固才能把运动的规律搞懂,还要把练习的内容加以延伸利用。
在教学上,教师采用了一些新方法和手段,改变被动教学方式,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生活中的运动细节,再仔细分析细节得出运动规律,将规律加以适当的夸张,最后应用到动画的表现中。培养学生的洞悉力,突破以往学生是照本宣科的习惯,使学生具备更良好的学习意识,对提高动画素质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学内容方面。把原来的运动规律内容进行了重新调整,将原来笼统的二维动画制作分为《二维动画制作》、《人体运动规律》、《动物运动规律》、《自然现象运动规律》《创意与设计自选题》使得本课程更加具有专业性和可操作性。
在课程内容设计上,从动画的线条练习到繁琐的多次对位法再到曲线运动规律的掌握的过程设计,在短时间里对学生的帮助很大,落后的学生不再担心自己的能力,只要多练几遍,能达到基本较全面掌握的效果。整个课程以企业岗位能力为基础设计出模块化的教学方案,为学生构建系统实用的知识结构及实际操作能力。课程设计与课程内容由公司与二维动画教研组共同制定,以提升职业能力和岗位素质为培养目标,与企业建立紧密联系,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现有实习实训室,增加集中实践环节,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利用实训室示范、授课,使学生能在生产实践中边学边干,增加实践能力。
在实训教学手段方面,我以人物运动规律为主线设计教学过程,集两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自创了一套“数位同步示范教学法”,采用了新媒体计算机加软件技术讲授传统的原动画的制作示范,使繁杂、枯燥的教学直接化、可视化、趣味化。这一创新的教学手段,符合学生的直观性和感知度。并于 2009年4月开课期间开始采用这种方法实施教学。“数位同步示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在教学中同时结合相关影片片段的观摩,充分发挥视觉材料的优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枯燥的二维动画的中割和多次准确的对位方法更为直观生动,使学生在快乐中快速掌握专业知识。在课堂训练中,教师通过数位板示范和相关软件的合成转换,把铅笔的绘画步骤,逐格的运作在多媒体幕墙上,每一步,每一个动作,每一条线的画法变成了多媒体视频教学,并对知识点进行详细分解演示。该项课堂示范改革,大大节省了课堂训练的教师示范时间,并可以把示范的动画内容多次重复演示,同时为学生课后复习提供了可视化的学习资料,解决了一对一授课的难点问题,也解决了课程师生比差较大的问题,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便于批量培养动画人才。
为提高教学质量,教研室教师不断的总结教学实践的经验和二维动画制作资源库的不断充实,通过对前期的大量资料的分类、整理与制作,制作了包含大量动画制作步骤的图例,完成了整套原动画课件的制作,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演绎成为屏幕上生动的动画,学生通过观察运动中的对象,观察能力和对运动规律的理解得到明显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明显改善,从而有动画的课件在很大程度上也减轻了老师的教学负担。同时教师并不局限于投影课件的单种方式,而是结合数位板的使用,给学生提供新的视觉效果。课件不再是学生只能看不能参与的形式,将数位板上的示范过程同步地在投影上播放,使得学生可以与教师示范的内容同步进行练习。
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加强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在一些训练项目过程中,由个别学生上讲台在白板上绘制动画中间张,然后由其他同学上台修改错误处,一旦发现类似的问题存在,立即要求全体同学停下作业,由老师在数位板上画出准确的运动规律,进行集体辅导,形成一种互动的氛围。作业做到全批全改,教师批改每一套作业,在批改作业的过程汇总,做到了发现问题及时与学生一对一辅导,作业分数公开化,让学生互相学习、攀比和竞争,形成一种浓烈的学习气氛,没课时也常常在教室加班加点作画。
在运动规律的讲授中,传统院校的照本宣科使得学生知识接受度和掌握度都非常低。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运动规律这一重点基础内容,教师除了自创“数位同步示范教学法”用于教学外,还利用课余举办专业演讲,邀请了企业的动画专家,用国外非常流行的表演教学法来当场示范。作为动画师自己一定要具备表演的素质,因此叫同学上来表演动作,然后激发所有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这样的过程使得学生们体会到寻求真理的过程,自己得到的结论,永远是记忆最深刻的。通过自主实践得到真理,使学生掌握得到知识的方法,是教师“授之以渔”的重要手段。激励学生自我发现,激发自主能动性,然后在大家互相帮助中,达到真理的彼岸。教师从旁协助、引导和分析,帮助学生自己走上正确的道路。另外,还让企业专家走进课堂为学生上课。在由任务驱动课堂,完成整体的课程教学后,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参与制作动画片的水平,课程结束阶段加入校企合作的联合教学的模式,能够深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如2009年6月 16日,2位专业教师和4位企业指导教师齐聚课堂,亲自给学生表演各种角色动态以及绘制技法,不厌其烦地示范和言教身传,用肢体语言想尽方法让学生真正理解运动规律,还鼓励学生自己表演各种动态,体会身体重心的转移以及运动规律的原理,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提高了学生对动画创作的热情,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实施的教学效果很不错,备课中准备的每一个例子都做成动画,并成功地进行了课堂示范,非常直观而且清晰,这是以前的教学中所达不到的效果。有时候学生看教材和教学资料上的一些原画和空间幅度,看不到最后效果,也不容易想像它是怎么运动的。但一看我到教学示范中的动画例子,学生就明白了。再用练习加以巩固、加深理解。这门实训课结束之后的确使许多学生对动画的理解大大的加深了,有许多的感悟和体会。基本掌握了三种动画方式:原动画法、逐张画法以及两者的结合法,并且了解了三种方法的优缺点。一些学生之前不知道怎用原动画法,做flash用的都是逐张画法,就是没有计划的一点一点的做,能做多少算多少。对这种方法的缺点感受最深,比如偏离,变大变小等,尤其是在画逐格的时候没法控制时间和空间幅度,画完这一格,不知道下一格应该画在什么位置,因为几格的差距时间太短,根本无法感觉,只能是画完一个动作,感觉慢了就删几格,感觉快了就加上几格,而且调整特别费劲。通过改革后的该实训课程的原动画法的学习,学会了利用接触位置作为原画,然后逐渐细分,通过教学课件里的很多的动画例子使学生对格的感觉更加准确了,通过细分动作,空间幅度也比较容易掌握,能够整体的控制运动是加速减速还是匀速,在时间的分配上井然有序。不过还是要再结合逐张的画法才是理想的制作方式。学生们还学会了几个人合作去完成中间画的部分的方法。通过实训教学实施的检验,《原动画剖析与动检》课程的教学方法可以说是效率较高的一种方法。
同时,我们在实训室内配备和运用了拷贝灯箱、定位尺、规格框、打孔机、关节木头人、线拍动检系统、数位板、电子感应笔、实物投影仪、多媒体播放系列等设备,通过大量的动画实践训练,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强化,为此我们布置了大量的习作,4个课时完成一套动作,包括原画创作。同时通过教师课堂点评学生作业,让学生的错误及时得到纠正。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工作能力为基础,采用“项目驱动”、“真题假做”等多种教学手段进行实训教学。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在考核方式上与实操项目挂钩。在最后的自选题的任务项目制作中,学生们分小组进行,按照企业的实际工作进度,完成制作任务,锻炼学生的适应能力,并从团队合作能力,与客户沟通能力,专业制作技能等多方面进行评分。在考核内容和方法方面,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偏重学生实际能力的考察,平时练习、测试和大考核相结合的考察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学到的知识,让学生在考察中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和锻炼了能力。从而保证在比本科生少了一年的课时的前提下,高职学生的制作能力能达到职业岗位的要求。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内涵建设;突破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6-0052-04
学校专业内涵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学校“抓内涵、精管理、提质量、谋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是提高自身适应市场经济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是学校做精、做强、做优的根本途径。2012年6月,江苏省江都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江都中专校”)成为第二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单位。两年来,该项目实际收到各项资金2894.3万元(中央财政资金11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630万元,行业企业资金141.3万元,区财政补助及学校自筹资金1023万元)。专业内涵建设的强化,有效促进了办学实力和内涵的显著提升,进一步提高了学校服务贡献水平和引领示范作用。
一、校企合作求突破,构建专业内涵建设平台
本着“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江都中专校注重练好校企合作的“太极推手”,注重“伸、推、握、拉、立”五种招式:“伸”,就是把手伸长,厂内设室,教研外置;“推”,就是把学生推出去,厂内设校,产学结合;“握”,就是校企握手,厂校合一,“订单”培养;“拉”,就是拉来企业,校内设厂,产教对接;“立”,就是自办企业,创建公司,学练结合。
学校坚持以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为导向,着力促进职业教育由“校企合作”向“校企一体办学”方向发展,实施“校企一体人才培养工程”。区政府出台了《扬州市江都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建立完善了“职教联席会议制度”,每半年召开联席会议,专题研究职业教育事宜,使之成为联络行业、企业和学校的桥梁,形成政府引导、校企互动、行业协调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校企一体人才培养工程”推进了专业建设改革创新的步伐,深化了校企合作内涵,节约了办学成本,实现了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推动了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水平的不断提升,实现了校企之间的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二、建设模式求创新,激发专业内涵建设的动力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校企一体化办学,多岗一体、能力递进
创新型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的教学要从重知识传授向重技能培养转型。学校以质量为核心,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将学做人和学技能有机结合起来,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给企业更多的话语权,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做到专业设置与职业需求、教材内容和职业标准深度对接,构建了“校企一体化办学,多岗一体、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实施“订单式”、企业“冠名班”、工学交替、“多证书”制等人才培养方式,培养适合职业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笔者所在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以满足地方企业对“精操作、能编程、知工艺、会基本维修、懂一定管理的多岗一体”的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引企入校,领校进企”的校企合作模式为桥梁,构建了“校企一体办学,多岗一体、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先后与江苏亚威机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威公司)、江苏一重数控机床有限公司、扬州光辉内燃机配件有限公司、扬州龙川钢管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订单”培养班级达6个,共建校内生产实训基地1个。该专业以英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为参照,结合本校及江苏一重数控机床有限公司的实际情况,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创新现代学徒制,按照“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来设置教学内容,开发教学项目,同时打破了原来的学期体系,学生进入企业定岗定师傅,不再享受寒暑假,放假时间参照企业制度,每周日休息,周一、二上理论课,其他时间跟随师傅进入企业生产实践岗位,授课教师由企业和学校专业人才共同组成,授课内容紧贴企业生产实践,真正做到了“学生”与“学徒”的有机结合。该专业与亚威公司合作,组建“亚威班”,并签订协议。在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研讨的基础上,调整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保留人才培养方案中原有主要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以亚威公司产品图纸、产品实体及产品加工工艺为项目主体的项目课程,并以亚威公司的生产车间为教学现场,学校的专业教师与亚威公司的师傅互相协作,共同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形成了融“项目、课程、技能”为一体的“企中校”为主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学校为亚威公司2011年的成功上市作出了有力的贡献。
(二)创新教学模式――“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
江都中专校注重突出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按照职业活动过程和职教规律设计教学过程,在职业情境中实施项目教学、案例教学、行动教学,使专业教学对接生产过程,实行“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着力提高实践教学课堂效率。如会计专业,专业建设与行业深度融合,将“基础知识学习、岗位能力培养、从业证书培训”内容融为一体,将会计从业资格考证,会计职业规范与道德,会计岗位职业标准、技术标准、业务流程、操作规范等内容融入课程标准,进行课程内容设计,构建了以会计职业标准为依据、以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基础、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引导的“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形成“一线二点三领域”的“岗位式”课程体系(“一线”,指以培养学生从事会计职业岗位工作的综合素质为主线。“二点”,第一点是政行企校合作育人,即课程体系的构架、课程标准的制定、核心课程的开发、课程内容的萃选、课程教学的组织和评价等都必须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第二点是工学结合,包括“理实一体化”教学、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核心课程开发。“三领域”,指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构建基础素质学习领域、职业能力学习领域和职业延展学习领域),实现课程与岗位的无缝对接,有力推动了师资队伍建设,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机制创新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三)创新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校企共建,校中有企、企中有校
创新实训基地建设,以校企合作为主导,借鉴国际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和方法,使“校企一体化办学”最终落实到实训基地建设上来。学校依托重点企业建设了一批围绕重点主干专业的高水平实训实习基地,与江苏诚德钢管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一重数控机床有限公司、江苏江都建设集团、南京维色动漫有限公司、扬州光辉内燃机配件有限公司、江都电信等知名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校企共建紧密型实习基地59个、校外顶岗实习(10人以上)基地69个,让学生专业实习全部在校外实习基地以顶岗工作方式完成,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推动了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的一体化。
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呼唤职业教育发展的率先转型,学校建有“起点”汽车沙龙、凯瑞会计服务公司等多个校内学生自主创业基地。2013年8月,在区政府有关部门的引导下,上海皆悦文化影视传媒有限公司与学校共建江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学校的校企共建内燃机气门金加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3+2学徒制实训基地、江都软件园维色动漫人才培养基地及职业教育服务“三农”项目建设等都已初见成效。
(四)创新师资队伍培养机制――校企互通、专兼一体
学校的发展必须依靠教师,教师的眼光、境界与教育教学水平决定学校的品质。江都中专校秉承校企互通、专兼一体”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理念,以培养“高级工程师、工程师、职业技师、职业技能鉴定师和职业教育拔尖人才为目标,以科研为引领,创新师资队伍建设途径,采用“一遴选二培养三带动四聘请”的方式,即在学校遴选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带动年轻教师成长和聘请兼职教师(把能工巧匠请进来、把经验丰富的行家请进来、把有专业特长的专家请进来、把适应学生未来岗位拓展的能人请进来),依托大中型企业,完善教师“校企轮岗制”,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支持企业技能型人才到学校兼职任教,建立“项目教学团队”独立核算、目标绩效考核制度,不断提高教师的学习、教学研究、课程开发、教学方法创新、资源利用能力等。2012年制定了《扬州市江都区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出台了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培养培训规划,积极支持教师参加省级、国家级和国际交流与培训,促进教师学历及能力的整体提升。通过开展“管理干部比作风,看谁的工作绩效高”、“教研组长比科研,看谁的研究成果多”、“骨干教师比引领,看谁的示范作用大”、“年轻教师比教学,看谁的专业成长快”、“教辅人员比服务,看谁的吃苦精神强”等“五比五看”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学校有高级职称教师96人,省市特级教师、领军人才、教科研中心组成员、学科带头人62人,聘请54名企业技术骨干或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42名专家级人才指导专业建设;选派教师赴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进修培训;完成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6项、市级课题10项、校级课题56项;有400余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公开期刊上发表。学校师资队伍水平得到整体提升,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初步建成。
三、服务能力求提升,凸显专业内涵建设的宗旨
专业内涵建设的目的就是提升服务能力,宗旨就是为企业、“三农”及社会提供更优质的贴心服务。学校进一步明确了服务江都、辐射扬州、影响长三角地区的办学思路,在人才支撑、吻合区域经济发展、主动服务经济社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校企融合,为企业服务
本着“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专业内涵建设为落实到企业服务,实行委托培养、“订单”培养、招工与招生一体化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服务企业,在“领校进企,引企入校”方面,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与江苏一重数控机床有限公司合作,运用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培养新型实用型技能人才,真正实现“企中有校,校中有企”紧密型合作,实现学生当地就业,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服务企业,开展“职业教育服务到园区”主题活动,跟踪江苏亚威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扬州嵘泰工业发展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邀请行业企业领导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和指导技能教学,不断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扩大“订单”培养比例,实行“校企人才培训、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双向互动模式与教学产研一体化”的校企合作机制。
服务企业,取得实效。2012年初,《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第三期以《风景这边独好》为题将学校校企合作内容作为典型事例进行专题报道。2012年9月26日,《江苏教育报》刊发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现新突破》的专题报道,江都中专校的校企合作被作为典型作重点介绍;同年11月21日,《中国教育报》又以《从“恋爱难”到“喜联姻”》为主标题,报道了江都中专校破解校企合作瓶颈的成功做法。在扬州市2012年度各类教育工作综合考评中,该校的“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获特色项目奖。
(二)根植农村,为“三农”服务
学校按照“政府主导,学校承办,社区联动,项目引领”的总体要求,“以农业技术培训为载体,造就新农村建设致富人;以职业技能培训为龙头,转移新农村建设富余人;以就业创业培训为依托,培养新农村建设接班人;以农民学历教育为抓手,培育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培养“四人”为目的,以江都社区培训学院为龙头,联合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及各成人教育机构,搭建起农民培训教育三级网络,积极开展农业专业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就业创业培训、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等各类面向“三农”的培训教育项目,长短结合,校镇结合。
近年来,江都高效规模农业发展迅速,尤其以花卉苗木、优质蔬果、特种水产为首的高效农业比重上升到45%,产量效益明显提高。为此,学校依托社区培训学院的平台,以13个乡镇为中心,以地方成人学校为阵地,围绕本地特色农业、现代农业,积极开展大棚蔬菜、苗木花卉、水产养殖、特色水果栽培等现代农业技术培训。一方面组织教学小组,进村到户,送教下乡,把科技、教育和农业密切结合起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另一方面,制作方便农村学习者的“教学包”和VCD等农民较易接受的课程载体,使职业教育更开放、更灵活、更平民化。学校每年服务“三农”培训规模达到6000人次以上,年均接受继续教育、学历教育的农民学员1000人以上,覆盖全区13个乡镇,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了一支留得住、用得上、素质高、范围广、数量足、有致富带富能力的农村实用型人才队伍,学校已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和“三农”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2013年2月19日,《中国教育报》第三版“职教周刊・实践探索”栏目以较大篇幅登载了学校邓立新校长撰写的《主动服务让小学校派上大用场》一文,详细宣传了江都中专校服务“三农”的具体做法,在省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三)立足地方,为社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