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远程教育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论文关键词:远程教育,云计算,智能辅导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在继续教育章节中,将“办好开放大学”列为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的一项重要措施。要“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在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教育信息的同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1]
由此可以看出,由国家投资,建立中国的国家教育信息平台已经呼之欲出,而广播电视大学的发展,为中国开放大学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电大基础上建设开放大学是最好的途径。但建设开放大学要适应社会和学习者需求而定,面向地方、基层、农村和边远地区,在办学的基础上,开放大学还应利用网络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学资源及其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建设继续教育的公共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服务。而云计算是面向服务的架构(SOA)、分布式计算、网络计算和虚拟化等多种技术混合演进的结果[2],是一个庞大的虚拟化资源池(由硬件、开发平台和服务等组成),上述资源可以动态地依据各种规模的负载进行自动配置,使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优化。所以,可借助云技术,为开放教学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
云计算提供3个最基本的特征[3]:第一个是基础设施架构在大规模的廉价服务器集群之上;第二个是应用程序与低层服务协作开发,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第三个是通过多个廉价服务器之间的冗余远程教育论文,利用软件获得高可用性。而基于云计算的远程教育智能辅导和答疑系统便是其中的第二种特征,即该系统与低层服务协作,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
云计算在教学领域中的迁移称之为教育云[4],是未来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构架,包含了教育信息化所必须的一切硬件和软件资源,为开放成人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该平台的建设关乎网络环境中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质量。开放学员一般是在职人员,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但由于长期脱离理论、工作压力大等原因,不可能完全理解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衔接,而在课程教学中,面对的学员学习背景、层次多样化,造成学员知识点出现断层现象,根据这一特点,可以利用云计算,为学员建立个性化智能化的辅导流程,进行虚拟答疑,提高学员学习效率。
二、已有教学辅导形式及其特点的分析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辅导,是指教育者依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自身教学经验在固定空间(教室)、固定时间(统一上课时间)面向受教育者(一般在30人以上)进行讲解的过程,在讲解过程中,教师一般依据大多数者的可接受程度来安排教学进度。
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中的教学辅导,一般依据在线平台,进入课程中,在该课程设置上一般包括教师管理、教学资源、师生互动、网络服务等。
(1)在“教师管理”模块中,一般是教师上传各种资料,如:教学大纲、教学实施方案、课程说明、课程考核方案和其他教学信息等。
(2)在“教学资源”模块中,一般是供学习者下载浏览各种学习的资料论文提纲怎么写。
(3)在“师生互动”模块中,最为常用的便是BBS,一般供学习者和教师进行网上留言。
(4)在“网络服务”模块中,也只是提供电子邮件、数字图书馆等功能。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辅导是一种实时互动、同步交互的特点,教师可以依据当时教学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进度、模式等,与此同时,该方式受到时间、空间限制,不适合开放学员特点。
现有的网络教学辅导虽然通过网络作为媒介,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够为多数开放学院所接受,但明显缺乏实时互动与同步交互。往往是教师上传资料多日,学员才注意到,或是学员在BBS中留言,想要及时得到回应却未能实现。实际上,现有的网络教学是一种“大同步、小异步”的形式。
三 基于云计算的远程教育智能辅导的规划
云计算技术运用于开放教育辅导是具有实用意义的,基于云计算本身特点,可以将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向开放学院提供智能型云计算服务。现介绍远程教育智能辅导平台的架构。其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基础设施模块、应用接口模块、教育应用模块、学员应用模块等。
(1)基础设施模块主要包括:服务器、存储器、网络设备和虚拟服务器、虚拟网络等。
(2)应用接口模块主要涉及开发环境、公用的应用程序接口、网络服务等,主要是由开发人员进行的系统管理操作。
(3)教育应用模块主要提供教学平台、学习跟踪和学习记录数据库、教学专家系统等。
(4)学员应用模块主要面向开放学员远程教育论文,用于远程登录开放平台,在线学习、查阅教学资源,智能辅导系统记录的学员个性化学习数据,制定出适合该学员学习进度,为每个学员提供符合自身需求的课程间知识点的链接,方便学员理解掌握教学内容。
在云计算模式下,首先由课程专业教师依据课程特点,多年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的课程重、难点以及学生对各要点的领悟掌握情况,建立较为初期的辅导数据库系统,并结合已有的教学资源,创建在线测试系统(目前已实现)和知识点链接系统,依据学员测试结果,判定该学院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知识点是否存在断层,同步更新辅导数据库,针对每一学员生成专属的学习进度、学习内容(包括相关知识点的学习)。
四 基于云计算的远程教育智能辅导的可行性
云计算是未来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构架,为开放教学提供各种教学活动所需的信息化服务。本文所提出的基于云计算的远程教育智能辅导系统,就目前的技术水平和物质基础而言,各市属院校已基本实现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创建辅导数据库的能力和开发智能辅导系统的实力。利用该系统,不仅保留了原有网络教学辅导的优势,同时增强了教学辅导的实时性和教学个性化要求,最大程度提高学员学习效率,从而提高整个开放教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新一论教育改革和远程开放教育的发展(一)》.[J]国家远程教育,2010.4
[2]Youself,L Butrico,M. Da Silva, D.Toward a Unified Ontology of CloudComputing [J].Grid Computing Environments Workshop 2008.GCE 08.
[3]云计算:系统实例与研究现状.[J]软件学报,陈康,郑纬民,2009.20,(5):1337-1348
[4]基于云计算的教育信息化平台的研究.[J]技术应用,章泽昂,邬家炜,2010.6
18世纪末期,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英国经济迅速发展,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也随之急剧增长。当时高校原有的人才培养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远程开放教育应运而生。19世纪中叶,英国伦敦大学通过各种函授学院,为校外学员提供函授学习辅导,成绩合格者被授予校外学位制度,这是高校远程教育的开始。20世纪70年代,随着远程教育的快速发展,采用函授、广播、电视等教学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开始出现。经英国政府批准,1971年英国开放大学正式成立并拥有学位授予权,这是全球第一所通过远程教育方式授予学位的大学。这种大学采用远程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网络、电视、广播等现代教学手段,逐步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高等教育机构。英国高校远程教育兼顾各种不同的社会群体,不论性别、学历和地位,凡符合条件的英国公民均可接受教育。英国高校远程教育坚持开放办学理念,采用形式多样的远程教学方式,通过函授、广播、电视、网络、计算机等各种技术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办学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以英国开放大学为代表的远程高等教育体系。英国开放大学成为英国办学规模最大、办学质量最高、最富远程教育特色的成人教育高等学府,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2、英国高校远程开放教育的主要特点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高校远程教育的国家,经过多年的探索、发展和实践,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程设计、质量保障等方面,逐步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开放办学理念英国远程教育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建立了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能够为每位学员提供优质的个性化服务。从教学大纲到课程设计,从教学环境到多媒体运用,从虚拟平台到网络服务,都充分考虑了各层次人员的学习需要。此外,还考虑到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编制了各种教学设施设备的使用指南等,也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提供各类课程教学辅导和相关建议。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可以随时找电话或发送电子邮件,都会得到及时的帮助和回复。在远程教育学校,关于各类学习支持服务的指南随处可取,学校专业介绍、学习服务支持、教学资源介绍,内容齐全,十分方便。学校也设有计算机终端,学生可以随时查询想了解的信息。全方位的服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形成了高质量的教学和支持服务体系,使远程教育在英国高等教育中独树一帜。重视教学研究,注重联系实际英国高校远程教育十分注重学术研究,坚持教学和科研并重,这也是英国高校远程教育能够跻身世界一流水平的重要因素。和传统大学一样,英国高校远程教育非常重视科学研究,始终把握技术前沿,研究领域也覆盖了全部学科,从而不断开发设计出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保证课程体系和教材内容及时得到更新,为教学活动提供支持。在教学研究上,如何有效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也是英国远程教育关注的研究课题。学习环境的构建、教学媒体的运用、网络情景的设置等诸多细节,都得到充分关注。学校也随时关注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反馈,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每一门课程的开发设计,都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旨在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所学知识。学生也可以通过电话或网络直接与老师进行沟通、讨论,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保证了教学质量。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注重新媒体应用为了满足不同对象、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不同层次的学员,英国远程教育注重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有机结合,精心设计和开发制作多种多样的媒体教学资源,包括广播、电影、网站、器材、软件等,既齐全又实用,功能也非常强大,向学员提供各种教学信息。有相当一部分课程是在网络虚拟学习环境下进行的,为了达到效果,模拟了学习讨论过程,引导学生参与,启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主动思考问题,保证达到最佳学习效果。质量保障体系完善,教育质量一流英国高校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十分完善。英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资源、课程设计、资金支持等,同时开展远程教育研究,在多个大学都建有远程教学研究基地,开展远程教育考核评估研究,为提高远程教学质量提供咨询和服务。同时,远程教育大学开展教学网上反馈调查,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控,根据学员的意见和建议,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活动。此外,英国远程教育高校每年都定期开展全校性的评教活动,对教学管理、教学过程、教学设施和教学服务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每所大学也都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了相应的质量保障体系,从教学科研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提高,从而确保高校远程教育质量。
3、英国高校远程开放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1.1硬件的更新和完善问题
学校的硬件设施是保证教师进行远程教育学习的重要因素。所以,构造一个适当的网络硬件环境,是远程教育的教师在教育技术运用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相关的研究以及调查发现,一部分地区学校的硬件设施,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从当前状况来看,第一个方面的问题,就是电子计算机的硬件相对不完备。很多地区的学校办公室当中的所配备的电子计算机数量,相对于人数是远远不够的,还不能够真正做到人手一台电子计算机。第二个方面是电子计算机设备比较老化,更新的速度相对也比较缓慢。随着当前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计算机的更新速度也不断地加快。很多电子计算机上市不到几年,其虚拟内存,以及物理内存等,就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使用需求了。很多软件都无法在旧式的电子计算机上运行。例如,六、七年前的纯平电子计算机显示器,都已经完全被淘汰了,但是在一些学校还存在这样的一些显示器。其计算机内在的硬件已经无法适配当前的新型软件,运行起来十分不流畅,从而导致电子计算机的运行速度缓慢,影响到教师对电子计算机的正常使用。另一个方面主要就是网速的问题。因为有的学校从节约开支的角度出发,采用了相对比较廉价的网络运营商的产品,所以网速不稳定,其速度比较慢,这样就会造成电子计算机资源的浪费,对教师和外界的联系方面,以及远程教育构成了严重的阻碍。
1.2网络远程教育学习平台上教育资源的更新和系统化的问题
网络学习平台实际上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渠道和场所。网络学习平台应该操作简便、交互性强,能够让参与学习者以一个更为便捷和轻松的方式投入到学习当中,从而更大程度地保证远程学习质量。当前,中国互联网学习教育资源比较多,给人一种难以选择的感觉。这些目不暇接的互联网教育资源,虽然能够给远程教育发展带来很大的福音,但是实际上很多资源在网络的远程教育学习平台上并不是十分的系统化。选择项目过多,却没有在远程教育平台上进行全面的系统整合,会影响到相关资源的有序性。因此,当前的网络远程教育学习的资源缺乏针对性,不能够适应不同层次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此外,一部分的资源新老不一,有些资源已经和当前的知识结构不匹配,这样就可能会影响网络远程教育学习。
2对远程教育技术发展的策略思考
2.1加强各级教育机构的网上平台构建
要加强远程教育技术的运用,首先就是网络资源要足够丰富,并且要具备针对性。当前很多在线的网络远程教育学习平台,都是对教育学习资源进行高度的整合,缺乏针对性,因此应该抓紧对地方的教育机构的网上平台的拓展以及构建。要进行专门的教育网站建设,并且要及时更新自身的教育资源,把过期的信息删除掉,让这些教育网站发挥出活力。在本地教育网站资源优化之后,逐渐成为了一个具备高度针对性的教育信息化平台,更好地促进本地有针对性的信息进行的交流与互动。此外,要整合不同学校的优秀教学案例,放在网络上让学习者进行参考。网络远程教育平台要增强自身的针对性,从而更好地发现自身的教学不足,不断调整自身的教学方式,以优秀的案例作为自己的学习目标,成为自己的努力方向。
2.2从硬件资源拓展远程教育技术的发展
要针对当前部分地区学校教学远程教育技术硬件不足的状况,相关的教育主管部门牵头地方的财政部门、教育部门,充分评估各间学校当前所拥有的电子计算机硬件以及网络的硬件配置,是不是能够真正满足当前流行的软件资源的运转需求,在数量上是不是存在缺乏的状况,在购置新的电子计算机硬件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以后的设备扩容以及升级的状况。网络信息技术一定会成为远程教育技术运用的技术基础。开展网络教育的教学机构,应该充分做好硬件配置,并且保证网络的数据传输速度是稳定较快的。这样就能够更好地运用互联网上面的教学资源,构建一个更为健全的互联网教学环境。
2.3进行系统化整合并且完善当前教师的网络学习平台
在线远程学习平台,应该进行合理的技术整合,包括对于相关的知识进行系统化分类。按照不同的学科以及不同的层次,对相关的网络学习资源进行安排和整合。要进行技术研究和开发,设计一种专门性的学习软件或者自学的网站,让教师能够通过远程教育的形式进行研究和学习,从而让教师的教学和研究,能够在互联网的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平台上面,进行交互以及整合,避免教师们检索所带来的相关内容,存在和当地教学不适应的状况。互联网也可以让教师通过构建交流的平台,然后在线进行交流,互通有无,进一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促进教学资源在远程教育的技术基础上的有序流动。
3结语
良好的远程教育媒体资源应当具有以下特点:系统性。教育资源库的建设是一个系统过程,教育事业作为国家事业,在建设过程中要对人力统筹、硬件配置、政策法规等多种条件进行综合考虑,这也决定了有远程教育媒体资源具有系统性。开放性。知识经济具有全球性,资源开发从微观到宏观、从地区到全球、从局部到整体,因此在不同层次需要确立观点。我国土地辽阔,资源分布并不均衡,地域教育资源应当具有动态交流性和互补性,只有这样才能使远程教育媒体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因此远程教育媒体资源需要具有开放性。规范性。远程教育媒体资源建设必须要符合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要对标准进行统一,需要符合我国颁布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规范》。因为,我国土地辽阔,所以不同地区的教育水平差距较大,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要想做好教育资源媒体建设必须要对媒体资源标准进行统一,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媒体资源建设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二、一体化设计构思
多媒体一体化主要包括媒体内容侧重和媒体的选择。注重多媒体教材一体化设计,应当在资源建设工程中对各种教学多媒体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使不同多媒体之间的优势能够起到互补作用,实现资源建设最优的目的。近年来,互联网技术正逐渐向宽带、高速、多媒体等方向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也不断向灵活性、双向交互性、实时性等方面发展,这为现代远程教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通过对互联网的应用,教育机构应当努力对计算机网络课件等新兴的教学媒体进行开放,使远程教育优势能够得到体现。在信息技术获得巨大成功的今天,远程教育资源建设中必须注重对各种教学媒体的综合利用和优化。对不同多媒体的优势进行充分利用,以最快捷的速度将学习使用的信息传递到学习者和教师的手中。远程教育资源一体化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将学习者作为整个教育的中心,让学习者在课程组的帮助下,能够对不同的多媒体的优势进行充分的利用,全角度、全方位、多层次地接受知识,使学习效率能够得到最大化。
三、远程教育媒体资源建设中常见问题
1.资源滞后。在教育中许多内容同社会生活的实际应用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相关教育资料却没有得到更新,观点存在错误却仍然被沿用。显然课程的改革主要为了培养适应社会的人才,因此教学资源应当随着课程体系的改变而随时发生变化,确保教学质量能够得到提高。
2.教育资源过于单一。在现代教育中计算机学科的教学资料比较多,而交互式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较少,并且专业课程也并不突出,尤其是新专业的教育媒体资源往往很难跟得上实际需求,许多专业只有文字教材,网上教学资源建设明显跟不上时代需求。
3.教育资源交互性差。网络教育资源的设计和实现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在设计上要有学生参与,实现学生写作为主。传统教学资源在设计上主要以教师讲为主,并没有深入到以学生学习为主的设计上,并且在设计上缺少协作性学习和探讨性学习的设计,教学资源没有就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进行合理的设计。
4.教育资源数量大,但内容差。随着时代的发展,新专业课程开设的步伐越来越快,门类也越来越多。充足的教育媒体资源对学生自主学习有着重大帮助。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教育资源还无法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对教育资源进行定期更新,多数媒体资源都是将传统的教育资源进行扫描,就是简单的教材搬家,多媒体教材并没有发挥多媒体应有的特点,没有对知识逻辑结构、学习心理进行准确分析,导致教育多媒体资源无法适应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模式。教育媒体资源虽然数量庞大,但是具有针对性的教育资源并不多。简单地将教育资源整合到网上就成为了教育资源,没有对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分析,缺少对学生的实际指导,导致了教学资源数量庞大,但是内容却较差的不良情况。
5.网上课堂存在很多空白。虽然现在网络课程得到了增加。但从整体情况来看,网络课程所占比例仍然很低,网上课堂建设失衡较为严重。部分课程内容贫乏或者是简单地将文字教材进行翻版,这极大地浪费了人力、财力、物力,同时也是信息资源的巨大浪费。
四、远程教育资源建设的策略
远程媒体资源在建设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例如经常会被人们所提到的机制、投入、队伍问题都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远程教育媒体资源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资金的投入并不一定能够获取到相应的成效。高投入搞出来的不一定是精品。因此在远程媒体资源建设中必须要遵守一定的策略。
1.对传统教育资源进行利用。传统教育资源是长期积累下来的财富,其中有很多的优秀素材和资源,因此在建设上不能将所有的资源都抛掷一边,应当将传统的教育资源合理地转换为媒体资源,使其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
2.兼顾“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教育媒体资源需要解决“教什么、如何教”和“学什么、如何学”等问题,在教育媒体资源的建设中要对教师的需求、学生的需求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分析了解教师和学生的真实需求,从而做好教育资源建设任务。
3.贯彻“学生为主”的思想。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最大区别就是远程教育学生和教师无法面对面地进行沟通,因此以学生为主在教育中就显得更加重要。在远程教育中,一方面教学资源需要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同时也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要符合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结构,学生在远程教育中能够完成互动,从而使学生能够主动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另一方面,教师应当在了解媒体资源、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帮助、引导、管理、监督,使学生主动学习,并且能够主动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确保远程教学方式能够得到很好的实施。
4.协调学习者个性和媒体之间的关系。在远程教育中要对媒体进行正确的选择,确保媒体在教育过程中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通过远程教育,学生利用网络可以对网络资源进行浏览和检索,因此在教育媒体资源建设中要注重对网络资源的选择和优化。一般来说,第一步要做好教学设计,要明确课程的性质和专业性质,要对使用者文化情况、教学内容进行详细地分析,然后依据分析结果对教学媒体进行一体化设计。虽然教学媒体的功能和性能上存在一定的差别,但之间并没有明显的优劣之分,主要还是看对其的应用是否得当。不同媒体有着不同的优点,同时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条件不同、课程不同、学习者的个性不同选用的媒体也会有所差别。
5.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远程教育的种类很多,因此在媒体的选择上一定要合理。通常来说,印刷教材对许多类型的课程是一种很好的媒体,但是如果课程内容需要学生进行实时反馈时,那么电脑、电话会议等就会成为很好的媒体。在远程教育媒体资源建设时应当由学科专家作为主持人,同时要加强建设过程中的审核和监管,多媒体一体化设计方案中的每种媒体应配备优化的建设力量。但建设的资源被投入使用后,应当进行跟踪调查,并要进行实时反馈,根据需求的改变不断对教育资源内容进行更新。
6.促进网络教学平台提升。教学平台首先要确保学生使用起来要便捷,其次要确保管理人员、教师、技术人员使用便捷。因此在平台建设过程中需要依据教育部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为日后的管理提供方便。此外,针对不同的课程应当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要求,在平台提升上需要将个别化和大众化进行有机结合,同时应当使平台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五、结束语
本世纪初,国家就在高等教育和远程教育领域中开展了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其主要的目的在于推动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终身学习服务体系的建设与示范”系列项目之“普通高等学校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服务模式的研究及应用”研究项目,该项目通过构建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服务联盟,充分发挥高校优势,整合全国普通高校优质继续教育资源,面向社会开放,努力推进高等学校优质教育资源服务于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满足各类社会成员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多样化学习需求。2012年4月,上海市教委正式发文批准成立“上海高校课程资源共享中心”,建立了“上海高校课程中心”业务平台,与现代教育技术协会等相关行业专家合作,初步完成了共享中心的课程共享标准,2013年3月首批《唐诗宋词人文解读》等7门通识教育课程上线,供上海交大、复旦大学等上海地区30所高校在校生选修。
二、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影响因素及现状分析
通过分析已有的研究文献与资料,不难发现,近年来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已受到教育部、各高校、其他教育机构等各部门的重视,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阻力。针对此问题,本论文进一步探索分析了当前推进现代远程教育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影响因素。(一)观念认知:开放教育意识薄弱,缺少共建共享动力远程教育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合作方涉及到教育职能部门、高校以及相关行业企业等,合作方是否具有开放的教育观念,对资源共建共享的整体认知以及对共建共享未来发展愿景能否达成共识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我国在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之初就非常重视教学资源的信息化建设,并投入了大量经费用于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开发和应用研究,各试点高校及其它办学机构根据自身学科优势和教学特点,也开发了一大批基于网络的教学资源库、素材库、教学课件和教学支撑平台等,并引进了种类繁多的网络教育资源。但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机构协调和管理,各试点高校及办学机构各自为政、自我封闭,没有开放共享意识,不同教育资源建设主体之间缺乏沟通和融合,进行低水平的重复开发,从而导致许多资源建设水平不高,适用范围狭窄。(二)政策制度:政策制度缺失,失去共建共享保障政策制度,特别是宏观性的政策制度往往都具有战略性的导向作用,会产生“自上而下”的变革导向。国外有关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成功案例无不说明政策制度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说,制定政策制度,是促进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有力保障。目前我国有关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政策制度还不成熟,不利于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与推广。从政策制度方面来看,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比较成熟发达的国家,在相关的立法以及政策制度的制定方面也比较具体和完善。我国《高等教育法》第十五条规定国家支持采用广播、电视、函授及其他远程教育方式实施高等教育,这虽然从国家立法的高度确定了远程高等教育的地位,但实际工作却一直是由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法规和文件决定,尚无国家立法机关通过的有关远程教育法律法规,至于远程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更无从谈起。(三)标准规范:资源建设标准规范不统一,资源通用性较差虽然,目前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优质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提供了较多借鉴,但是远程教育资源建设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可操作性和统一性,同时一些资源研发者在建设资源时也没有依据教育资源建设的相关标准,使得资源的通用性较差。资源的分类不合理、不规范、杂乱无序、组织性较差。元数据的处理不规范,缺乏分布存储和统一管理理念,部分资源只适用于特定的平台和技术接口,从而导致不同办学机构的资源库互不兼容,难以进行相互操作与利用,无法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造成大量资源浪费,使不同的资源库成为信息孤岛。其原因一方面是资源研发者采用的技术不同而造成的,另一方面则是资源研发者出于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的考虑,限制资源的开放,影响了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四)组织管理:组织机构的空缺,缺乏管理与协调优质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需要一个组织体系加以调控,实现宏观的领导与管理,通过深入研究不难发现目前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在资源建设中,缺少一种统一的管理和协调机制,也就是说在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与管理方面,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教育企业之间、教育企业与教育企业之间各自为政,缺乏一个权威机构的协调作用,而这种组织体系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五)管理运行:资源共建共享缺乏成熟的管理运行机制资源共建共享涉及资源的整合、平台的运行与管理、多元主体的利益分配问题等多个方面。一整套系统化、可操作性的管理运行机制是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得以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恰恰缺少一整套可以使资源共建共享得到可持续发展的管理运行机制。(六)经费投入:资金投入不足,缺乏持续的经济支持远程教育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可以优化资源配置,但是资源的研发、人才的培训、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以及运行模式与机制的推广都需要相关的资金作保障。目前,不论是国家还是各个远程教育试点高校、技术服务公司以及资源研发商等,用于资源建设的资金在不断增加,并已达到相当大的规模,但是投入到资源共建共享的资金比例却不高,持续的资金注入更是缺乏。(七)科学规划:缺乏系统长远的课程资源共建共享规划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共建共享规划对资源整合与共享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及调控意义。纵观近几年的相关文件和规划,除2011年教育部办公厅的关于启动“普通高等学校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服务模式的研究及应用”项目通知(教职成厅函[2011]39号)中对项目的总体目标及主要建设内容进行了明确的阐述外,其他一些民间组织,如高校间、高校与行业间的资源共建共享的规划尚不到位,这无疑将制约资源的共建共享。
三、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共建共享运行机制的构建
学习中心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办学规律,确立了为承德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尤其是为“三农”领域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教育规定,注重“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以学员为中心,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服务社会为目的,充分体现了质量第一、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确保了远程教育始终在健康、良性的轨道中发展。
二、提供教学服务,培养学习意识
针对广大农民学员知识水平偏低,缺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和相关知识,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比较差等特点,学校本着“一切服务学员”的办学原则,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努力办好农民远程教育。
1、提供学习资源与课程学习服务
由东北农大负责向广大学员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各科目主讲教师的讲课视频、教学课件、习题与作业、经典课程等,学习中心专业教师负责为学员进行网上学习与操作的讲解,通过电话、短信、QQ群、辅导教师和校园网等形式督促学员上网学习,按时完成了作业。辅导教师对各门课程进行辅导答疑,包括课程难点的讲评、学习重点的汇总和课程作业的讲解等,确保了学员的课程学习效果。
2、及时进行信息与咨询服务
学习中心配有专业的咨询服务人员,咨询渠道畅通,记录完整,能够及时与东北农大网络学院沟通,解决学员的问题与困难。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电话、E-mail、QQ群、学校网站及时准确地向广大学员和传达各类辅导信息,确保了网络教学工作各环节的正常开展。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意识
农民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取决于本身学习态度和能力、学习中心的组织和管理、教师的“导学”“助学”。学校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员自主学习意识:一是注重“两个教育”的组织。新生开学前及时进行入学教育,包括端正学习态度、网上学习指导、各项规定、学习任务等,使学员尽快适应网络教育这种学习方式。此外,加强毕业前教育,对学员进行守法守纪、职业道德、学以致用、岗位奉献的教育,为社会做出新贡献。二是加强远程教育教师的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助学”、“导学”功用。学员可随时通过电话、网络等手段和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每学期均安排面授辅导,及时对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进行指导,引导学员自主学习。
三、强化教学管理
保证教学质量农民学员时间和精力主要都放在田间地头和家庭上,学习时间比较少,管理者和学员面对面接触时间少,教学管理难度大。学习中心采取各种规范化教学管理手段,促进远程教育有序、持久、健康发展。
1、教学与教务管理有序
严格执行各专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进程表,面授辅导安排合理,特别加强了辅导环节管理。一是辅导教师聘用坚持责任心强、辅导经验丰富,每门课均有辅导计划和课程要求;二是开设开篇辅导和期末的面授辅导;三是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员面授辅导的出勤率,如学员每次参加辅导时数计入平时成绩,对于不足规定时数70%的学员不允许参加本门课程的考试,只能补修补考;四是加强对面授辅导的检查与跟踪,了解辅导的具体情况并做出及时处理;五是督促学员进行上网自主学习并按时完成作业,作业完成情况、网上学习记录与参加辅导情况组成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
2、考务管理严格规范
根据远程开放教育的自身特点,教学资源库应该是多方位的,可以划分成为国家级资源,省资源以及市,县级资源,级别的不同所代表的内容也不相同。教育部直属远程高校所建立的课程,编著,研究论文以及期刊论文等都是由高级阶层所提供的;较低的等级主要是在教案,教学参考书,考题以及学习指导等方面下功夫。资源库的不断拓展遍布各个门户网站(其中包含了开放教育资源目录搜寻,各种素材资料,数据的搜查),教育网站衔接(接入到Carnet、国际远程教育网络等),资源调整(其中有资源质量承诺,资源转换等),资源评价等。并且,阶层和内容是相关联的,可以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远程学习人员可以到资源库中的各个阶层中,获得更多高质量,全面,便于人们掌握的信息资源。因为远程开放教育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教学课程资源的种类应该更加的丰富多彩,要更加注重学习人员的资源使用价值。现在,开放教育教学资源的分类根据是否在线,可以划分为网上资源(网页和网站,多媒体课件,电子图书馆,网络课件等)和网上下载的资源(文字资料,影视资料,电视直播课堂,CAI课件等);因为多媒体的不同,可以划分成为印刷媒体资源(辅导资料,实验材料,参考材料,文字材料和作业手册等),影视媒体资源(电视网络,教学录像,录音资料和VCD光盘等),网络媒体资料等。因为教学资源种类较多,就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比较有利的资源,从而更好的帮助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
二、加强资源整体化构建中的双核思想
根据教学中的双核思想,在设计课程资源的时候要注重适当的使用多媒体资源,对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和使用,从而实现资源间的互补效用。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向宽带,多媒体和高速的方向发展,现代社会的信息技术也更加的快速,便捷,从而使得教育信息更具人性化。大量的实验证明,媒体都受自身因素的限制,从而使得学习者在学习中也受到了相应的影响,主动性严重缺乏。所以需要把教育资源融合到多个媒介资源中,例如电视,互联网,印刷品,录影带以及VCD等,有效的发挥各个媒介的实际效用,从而更好的把信息方便,快捷的传递到学生和老师的手中。虽然教学媒体的特点,效用有所不同,但实际没有明显的区别,主要就是要科学合理的使用多媒体,因为课程不同,条件不同,学习者的特点不同,所以使用的媒体种类也各不相同。实际上,远程开放教育资源整体化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以学习者为主要内容,根据辅助体系,其中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课程老师,工艺专家的相互配合和支持,有效的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全面的,多层次,全范围的传播知识和学习技能,有效的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以资源建设经济性为基础
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和区域之间的差距是我国现实教育的主要特点,开放教育的范围比较广,覆盖面积大,能够有效的结合学习者的实际情况,以经济性适用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主要就是,能够使用比较简单的方式来清楚的阐释教学内容,不需要太过复杂的模式;可以使用印刷媒体来表达教学信息,就可以不用使用电子媒体。相对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区域和少数民族区域,需要坚持实用的原则,适当的使用文字资料,视听资料(广播电视,VCD光盘)等资料,逐渐建立计算机网络情歌大复活,加强使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相关的教学资源。不论任何地方,印刷媒体现在都是比较方便和基本的学习工具,适合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但是现在还是需要加强投入力度,构建更多适合众多教育者的独具个性的印刷媒体。经济性原则不但需要开发教学资源,还需要根据学习者的承受能力,进行相应的选择和配置,其中有经济方面的,心理方面的,使用方面的和主观意愿方面的。如果学习者不愿意使用或是经济条件有限,即使教学资源制作比较先进,模式比较新颖,类别更加繁多,最后都会成为摆设,不能有效的发挥其中的价值。换句话说,如果新技术,新媒体不受学习者的欢迎,资源构建的过程都会受到阻碍。
四、调整资源,进行共享
为了了解目前我国远程教育系统中主要有哪些教师发展途径,这些途径究竟对教师的实际发展起到了多大作用,以及是什么原因使得某些途径的效果相对较好,而另外一些途径的效果则相对较差等问题,我们针对某开放大学的全体专职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时间为2013年9月-2014年2月,共计发放问卷946份,回收712份,其中有效问卷为516份,回收率为76.11%,有效率为72.47%。同时针对该开放大学的6位专职教师进行了访谈,其中3位是总校教师,3位是分校教师。问卷调查及访谈对象的情况详见下表。在我国远程教育机构中,目前教师有可能参与的教师发展机会实际上是一个涵盖甚广的由多种途径组成的系统。这个教师发展系统中的某些部分是有组织的甚至是制度化的,通常由学校提出明确的要求并组织实施;也有些部分是非正式的,主要由教师个人或自由组合的群体通过相对非正式的交流和互动来实现。而且,不同教师参与这些途径的数量和参与程度也不相同。概括而言,目前在我国远程教育系统中最常见的教师发展途径大约可以分为8类:(1)学历深造,即教师通过修读正规的学位课程,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2)校外培训,远程教育教师可以参加由其他学校或机构组织的围绕某一学科或某一行业的专题进行的培训,远程教育机构对教师参与这些培训的费用进行补助。(3)校本培训,主要是指在远程教育机构内部组织的关于学科或技术的培训,如由省级广播电视大学(开放大学)组织的、以分校教师为对象的相关培训。(4)竞赛和公开课,远程教育机构内部会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一些教学竞赛或公开课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参与这类活动获得与教学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的提升。(5)教研活动,既包括主持教师和辅导教师围绕某门课程的设计和教学而进行的教研活动,也包括任教同一专业或学科的教师之间进行的教研活动。(6)专家指导,即远程教育机构聘请学科教育专家、技术专家或其他相关专家,对教师的课程与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进行个别化的指导。(7)同行交流互助,主要指教师与教师之间在面临教学问题和难题时进行的非正式的交流和互助。(8)自我反思,除了前述各种需要借助“外力”进行的专业提升活动外,远程教育教师通过对日常工作进行自我反思,以提升自己对于相关问题的理解。在调查中,我们请参与调查的远程教育教师结合自己的经验,分别对上述8种教师发展途径的效果进行评价。问卷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以均值大小来体现各种途径的实际效果。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从统计结果来看,教师们对这8种途径的实际效果的评估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学历深造(4.37)、自我反思(4.19)、同行交流互助(4.16)。在这8种教师发展途径中,学历深造的计划性、组织性、系统性最强,而自我反思和同行交流互助的计划性、组织性、系统性又最弱,处于两个极端的两类途径对教师发展的实效却都居于前列,非常值得深思。此外,校外培训(4.07)的效果相对来说也不错,而与之对应的校本培训其实效相对最差(3.76)。专家指导(3.96)、教研活动(3.80)、竞赛和公开课(3.73)相对说来,在8类途径中其实效居于后端。下文笔者将结合调查数据和教师访谈,分别对这些途径的运作及实效做更详细的解释,并探讨这些途径对于远程教育教师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二、8种远程教育教师发展途径成效分析
1.“学历深造”的认可度最高学历深造在所有提升远程教育教师素养的途径中,其组织性、系统性和计划性最强。从我们对教师的访谈结果来看,教师在修习高一级学位所要求的各门课程的过程中,未必真能切实体会到学习或与不学习这门课程对于自身改进远程教育工作究竟有多大的区别,但是,当教师整体地修读完这级学位所要求的各门课程(包括完成相应的学位论文)之后,往往会产生一种“整体的感觉”:自己更有能力和资格任教某个专业或某门课程,或更能胜任过去已经承担的教学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学历进修、在获得更高一级学位的过程中,真正获得提高的并不一定是某一个具体学术或学科领域的知识或技能;学历进修真正让教师获得提高的是“自我认知”或“自尊”。这一点相比于学历的提高之于职称晋升之类的职业发展的重要性,更为根本和持久。此外,从我们的访谈来看,远程教育教师在学历深造过程中,除了获得相应学位所要求的各门课程及研究方面的训练,某种意义上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会建立起特定的人脉及相应的由人脉组成的“圈子”。这种“人脉圈子”不但让远程教育教师重新诠释了自己的身份,获得超越原有同事圈子的归属感(由于我国远程教育机构在高等教育系统中长期处于比较边缘或低端的地位,因此远程教育教师对这种新的归属感往往更加认同甚至感到“骄傲”)。另外,这种“人脉圈子”也能够为他们提供比原有的同事圈子更有价值的信息交流机会。总之,学历深造之所以被远程教育教师认为是一种最有实效的教师发展途径,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历深造(尤其是高级学位的学历深造)给教师带来的不仅仅是“学历”,更重要的是“身份”、“圈子”和“同伴”。“说实在的,对我帮助更大的同伴更多是普通高校的老师,如××大学的博士、老师。他们会不断鼓励我,告诉我高校老师应该怎么从事科研,企业里又是怎么培训的。他们的眼光不一样。”(ZT-2)不过值得说明的是,对于远程教育教师来说,学历深造毕竟只是一种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而受到鼓励的教师发展途径。在我国,独立运作的远程教育系统(广播电视大学系统)虽然也被认为是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长期处于这个系统的“低端”,在职能上只是起到“补充”或“拾遗”的作用,所以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普遍不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高校教师在资质上要求提升,包括在职教师在内的整支队伍都面临着学历提升的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鼓励甚至要求从事远程教育工作的教师提高学历水平就成了我国远程教育系统的一项重要决策。从我国远程教育教师队伍的现状和远程教育未来发展的路向来看,鼓励教师进修学历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可能还是比较确定的推进方向。调查发现,在接受调查的远程教育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仅占2.34%,硕士学历占43.27%,本科学历占53.80%,专科学历占0.58%。可见,无论从远程教育机构的办学层次和人才培养目标来看,还是从教师自身发展的要求来看,这种学历结构都还有较大的改善余地。不过,正如在普通高校所发生的情况那样,只要制定了明确的学历要求标准,在相对较短的时期内,就有可能快速地改变教师队伍尤其是青年教师队伍的学历状况。而一旦完成这一历史转型之后,学历深造将不再是促进教师发展的基本途径。学历深造被远程教育教师普遍认为是一种实际效果最好的教师发展途径,这至少为我们对未来教师发展途径的规划和设计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虽然我们在讨论教师发展时往往更看重诸如“知识”、“技能”等素养的提升,即使把“情意”范畴纳入教师发展的规划范围,也往往止于这个范畴中的诸如“责任心”、“热爱学生”、“热爱并投入教育事业”等方面,而相对忽视诸如“自我”、“自我认知”、“自尊”等这些更为深刻的方面。教师发展说到底是“人的发展”,这意味着教师发展尤其是远程教育教师发展,有必要从更深刻的层面予以考虑,而不应仅仅把思路限制在技术层面上。当远程教育教师队伍中的学历结构发生根本改变的时候,学历深造将不再是促进教师发展的一项基本途径。它给我们的另一个启示是:如果通过更有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的,在时间跨度上相对更长的方式来规划和设计教师发展项目,所能起到的效果可能比目前普遍采取的这种计划性、组织性、系统性程度不高,在时间跨度上显得零打细敲的方式会更加持续而长久。
2.“自我反思”是最具弹性和自主性的发展途径如果说学历深造被远程教育教师列为最有实效的教师发展途径带给我们的主要启示是,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在教师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那么,与学历深造在组织形式上完全居于相反一端的自我反思和同行交流也成为教师认为最有实效的途径,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则是,它揭示了有效的教师发展途径在另外一面应当具有的一些重要品质:即自主、弹性、日常化、与具体实践相关。已有研究指出,远程教育教师的反思与普通高校教师的教学反思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由于远程教育对象的复杂多样性、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师生时空分离等特点,远程教育教师对教学反思更为积极。(公艳艳,2011)虽然我们没有对远程教育教师和普通高校教师进行比较,但是调查和访谈的结果却证实了这一点:远程教育教师普遍认同并比较积极地运用自我反思来认识、理解和解决自己在远程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不断提升自己。“我觉得反思很好,也很重要,我会通过和别人比较,来分析自己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哪些方面比较欠缺。我一般是通过日记的形式进行反思,一段时间下来,我会看看自己这段时间的工作学习情况,有什么成绩,还有哪些不足,从而不断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ZT-1)“教师一定要反思,教学能力才能提高,这是一个不断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循环过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FT-2)教师自我反思的形式非常丰富。教师个体进行反思的形式有教育博客、教学日记、教学研究、个人成长档案袋等。教师群体进行反思活动的形式更加多元化,有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反思性QQ群、优秀教学资源展评等。无论是个体反思还是群体反思,教师都以实践为对象,针对一线教学中的经验进行反思。自我反思之所以能够比较有效地促进远程教育教师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反思是促进所有社会个体发展的一种基本机制。这种机制具有一些潜在优势,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自我反思是自主的。即使是因为有外在压力而进行自我反思,反思的实际过程也必定是自主的,而不可能由其他人来取代。自主性使得教师更有可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目前状态及未来可能的努力方向做出判断。另外,因为这个过程中的判断多由教师自己做出,反思过程中的建设性成分(如变化某种教学方法)也更有可能被内化和吸收。第二,自我反思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弹性,且容易日常化。自我反思不必在一个特定的物理空间或某一个时间节点进行。只要教师愿意,他就可以基于所收集到的关于自身实践的信息,进行反思和重构。这种时空维度上的弹性,为教师发展活动的日常化提供了基本条件。当教师的发展活动做到日常化时,积累的效应就会显现出来。第三,自我反思是与具体实践相关的。因为教师发展活动都以变革教师的实践为追求,所以严格说来,所有的教师发展活动都是与实践相关的,否则就不可能成为一项名符其实的教师发展活动。不过,不同的教师发展活动离实践的距离并不相同:有的教师发展活动只是间接地与实践相关,而有的则是与教学实践直接相关。自我反思通常是在某种具体的实践展现出来之后紧随其后进行的,所以它相对于其他教师发展途径具有更为明显的“与具体实践相关”的特点。这一特点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它的成效。另一方面,自我反思因为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内在的过程,这又使得它往往难以从“外面”加以约束。教师反思的深度如何、关注点是否具有长远价值、形式是否丰富、能否坚持下去等,都有很多潜在的不可操控的特点。因此,从根本上来说,远程教育系统如何从制度上确立一套教师发展体系,不应该把太多的期望放在鼓励教师反思的层面上:这种教师发展途径可以鼓励教师采纳,但由于它难以在制度层面或教师队伍整体层面来进行规划、设计和组织,所以并不适宜作为远程教育教师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强调的是,自我反思之所以对远程教育教师产生实效,是因为它具有一些内在优点。如果我们能在其他的教师发展途径中,尽量地体现这些优点,如前文所述的提高自主性空间、增强教师发展活动的弹性、加强教师发展活动与教学实践的联系等,同样能够帮助我们在更可操控的教师发展途径中提高实效。
3.“同行交流互助”相比“专家指导”更具实效在远程教育机构最常见的8种教师发展途径中,同行交流互助对教师的实际帮助程度排在第三。与自我反思类似,同行交流互助的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也不强,但是却具有比较大的弹性,在时间和空间上受到的限制较少,而且容易与比较具体的实践相关联。从访谈的结果来看,相较于“专家指导”途径,同行交流互助具有三个方面的独特优势:第一,同行之间往往是在共同的处境之中、基于共同的目的而开展交流的。同行之间往往从事同一专业乃至同一学科的教学工作,大家对于专业或学科的教学目标有着基本一致的认识,这为同行之间的交流及交流过程中建设性意见的达成奠定了基础。而且,同行之间面临的来自学校的压力或来自学生的状况存有很多共同之处,这也为同行之间顺畅的交流扫除了障碍。总之,远程教育教师由于有着非常类似的背景认知,所以对很多问题的判断容易按照同一标准进行,在交流过程中所形成的建设性意见,也相对容易在各自的实践中付诸行动。第二,同行之间的交流有着比“专家指导”更好的内容基础。由于参与交流的同事通常任教同一学科或同一专业,所以他们共同关心的问题多是围绕这些学科或专业的内容。这使得他们交流起来比较顺畅,不必费很大的力气,就能知道对方“是什么意思”、“指的是什么”。相比之下,一个来自这个学科或专业之外的人,在与教师进行交流时,可能由于缺少共同的背景知识,从而使得交流变得困难。第三,同行之间的交流总是实践导向的。通常而言,同行之间进行正式或非正式的交流,其讨论的主题主要是他们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某种困难或问题。这种交流的目的虽然未必是自觉而系统的,但也是指向实践问题的解决的。这使得同行之间的交流更容易在教师最关心的实践层面上展现实效,而不仅仅是为改进实践做些准备。需要指出的是,同行之间的交流所具有的上述优点,同时也可能限制同行交流的广度和深度。正因为同行之间身处共同的处境、任教共同的学科、有着共同或类似的实践关注和实践经验,所以他们之间的交流也很容易局限于情境相关或具体实践相关的“细枝末节”,而很难获得超越性的提高。从访谈中我们也了解到,很多远程教育教师认为他们的交流圈子太小,尤其是与普通高校等校外机构的同行交流的机会太少,事实上这已经成为阻碍远程教育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和普通高校联系挺少……应该从普通高校邀请一些教授来给我们开展一些讲座。我们系比较少,其他系可能好一些……我觉得邀请普通高校的教师来指导我们的工作挺好的。”(ZT-1)期望与普通高校的教师保持更为密切的联系,这除了出于自身发展的考虑之外,在更深层的意义上,可能还与他们期望能够真正融入普通高校教师的“圈子”有关。从促进远程教育教师发展的角度来看,如果能够创设更多的机会,打通远程教育机构与普通高校之间的藩篱,确是值得追求的方向。
4.“校本培训”和“校外培训”的实效相差甚远从制度层面来说,要构建一个远程教育教师发展体系,最可靠的手段就是组织培训,既包括校外培训,也包括校本培训。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远程教育教师对校外培训和校本培训的实效之判断存在较大差距:校外培训的效果比校本培训要好得多。但是从国际远程教育教师培训的发展趋势来看,校本培训又是一个明显的发展趋势。教师培训校本化的趋势也容易理解,因为作为一个规模庞大的教育系统,不可能把师资培训的责任都推给校外力量,而且,由于校外培训通常并不专门针对某一类教育机构的某一种特殊的教学形式而展开,因而单纯依赖校外培训也不足以保障教师培训的针对性。真正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是:为什么目前在我国远程教育教师的培训中,教师们认为校外培训的效果还不错,而校本培训的效果却相对很差呢?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启示,以更好地改造校本培训,使之发挥更好的作用呢?从访谈的资料来看,校外培训之所以被较多教师认为效果还不错,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校外培训是教师自主选择的。在我们所调查的某开放大学中,学校并不直接组织校外的培训者对教师进行培训,而是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本专业或本行业相关机构提供的培训课程进行学习,而学校予以相应的经费补助。虽然这些培训项目本身并非专为远程教育教师所设计,但远程教育教师在选择这些培训项目时,已经考虑了个人或专业的需要,这就保障了培训项目之于教师的适切性。二是这些校外培训项目的组织者和培训者通常具有较好的资质。由于学校在决定是否给予教师参与的校外培训项目以经费资助时,会审查这些培训提供者的资质,这也间接保证了远程教育教师实际参加的校外培训通常是由富有经验的培训者提供的。相比之下,目前我国远程教育机构组织的校本培训,虽然在组织和参与的便捷性等方面优于校外培训,但在培训质量方面却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第一,校本培训之于教师的适切性并不高。通常认为,校本培训较之校外培训的潜在优势在于,它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本校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但是这种潜在的优势未必能够轻易地变成现实。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虽然校本培训在我国组织的也不少,但适切性方面却并没有很好地体现校本培训应有的水平。“我们需要更多有针对性的培训,如针对课程的培训,还应有针对教学方法、技巧、知识讲解的培训,这样的话,教师会有比较大的提高。”(FT-2)“网络课程设计很重要,对我们教师来说,这方面没有受过系统的培训,都是靠自己的经验在做。技术应该是为教学服务的,还需要对新技术进行研究和实践,教师个人进行这方面的探索有很大难度,需要学校对此有更多投入。”(ZT-1)第二,校本培训提供者的视野往往不足以打动本校的教师。校本培训的优势是容易组织,但培训提供者通常就是自己的同事,由于大家的视野差异不大,培训者所提供的内容,往往不足以“打动”受培训者。在访谈中,教师们更是非常明确地表达了类似的意思。“我觉得培训很重要。比如到英国、澳大利亚,虽然时间不长,而且未必能学到多少内容,但对我们学外语来说则启发不少,如文化和教学形式。”(ZT-1)“我觉得走出去非常重要……比如参加中美远程教育论坛。我来学校后就去了两次美国,一次是短期会议,一次是一年的访学。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有时自己花钱拿课题经费出去进修。哪里有精品课程培训或国家网络精品课程设计,我就和学校主管部门申请出去参加学习培训。碰到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培训,我也会主动参与。另外,我还和外校的老师保持交流……我们要走出去看一看,找到自己的差距。”(ZT-2)第三,技术进步的速度很快,校本培训难以及时跟进技术的最新进展。远程教育不同于普通高校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直接而密切地与教育技术(或更广义的信息技术)的进步相关联,技术的进步通常会很快引起远程教育的发展。由于校本培训的培训提供者多数也身处学校之中,与教育技术变化最快的社会分工部门的关系也并不紧密,因此校本培训往往不能及时帮助教师跟进教育技术的最新进展。“技术更新很快,我们也不是不学,有培训我们也在学,但这个学赶不上技术的更新,这是比较困惑的方面。”(ZT-3)此外,教研活动尽管是远程教育教师发展的传统途径,但是从调查情况来看,教研活动对教师的实际帮助程度并不像预期的那样好。访谈结果也揭示出当前教研活动存在的一些问题,大致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教研活动内容单一,与教学提升相关度低,主要限于考试与管理;二是教研活动中虽然有评课听课环节,但只有“听”没有“评”,很难真正有效改进教学等。综上对于问卷调查中所展示出来的各教师发展途径的实效及其机制的分析,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某种教师发展途径能否发挥作用,或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作用,并不在于这些活动组织的数量,而在于这些教师发展活动是以什么样的方式组织的。在未来远程教育教师发展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既兼顾教师发展活动的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又能给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性和弹性,以使教师发展活动相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更明确的适切性和实践相关性,那么我们就更有可能确保教师用于各种教师发展活动取得更大的实效。
三、探索更有实效的远程教育教师发展途径
随着人类对于自身各项事业的自觉程度越来越高,最近二三十年,在各行各业期望通过促进机构或组织内的“人的发展”来促进本机构或本组织所从事的“事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基本的组织变革与改进思路。在这样的思路之下,职工培训几乎成为各行各业日常工作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那些以创新为生命线、行业内部更新速度更快、竞争更剧烈的新兴行业中,职工培训甚至成为这类机构或组织中极其重要的工作。作为本身以促进“人(学生)的发展”为职事的教育行业,更有必要也有条件通过促进“人(教师)的发展”来更好地保证教育质量。只是在漫长的教育史上,当教育事业所处的社会背景相对稳定(对教育提出新要求的频率不高)、培养目标不是很复杂(对教师的挑战性不强)、教育内容更新速度不快、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甚至机械、教育对象来源单一且差异不大的时候,通过教师的发展来帮助他们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并不是非常迫切。事实上,直到今天,当教育事业所处背景已然变化多端、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期望空前高涨、教育的内部构成也趋于复杂的时候,在普通高等院校中,教师发展仍然不是一个紧迫而严峻的问题。这个问题相当程度上是因为在绝大多数普通高校中,人们普遍认为高校教师作为恪守传统(如传道授业解惑)角色的“教师”仍能胜任,只须在其他角色(如作为“科研人员”)做出调整,以回应时势的要求就可以了。但是远程教育教师没有这么幸运。远程教育教师虽然也属于高校教师的一分子,但是其“远程教育教师”身份之所以不同于普通高校教师,正在于其所从事的工作是“远程”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远程教育教师不可能像普通高校教师一样,在一个日新月异、变化万千的时代,基本上靠沿袭几十年前的传统做法来胜任“教师”这个角色;他们工作中的“远程”特性,使得这项工作内在地与社会发展,尤其是其中的技术发展紧密相连,远程教育教师必须对社会变化尤其是技术变化做出回应,否则就很难胜任“远程教育教师”的工作。因此,远程教育教师面临的发展压力比普通高校教师要大得多。事实上,无论是远程教育理论界,还是远程教育机构,近些年也非常清晰地意识到教师发展对于远程教育发展的重要性。无论在国外,还是在我国,远程教育系统内部都既对远程教育教师的发展问题进行了比较多的研讨,也在实践上进行了诸多尝试。我国远程教育系统内部也已经进行了、并继续进行着促进教师发展的多种路径的努力。遗憾的是,这些途径总的来说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至少长远看来,并不具有持续生效的远景空间:被教师们普遍认为最为有效的“学历深造”,根本上说来只是由于目前我国远程教育教师队伍的总体学历水平较低。在高等教育越来越要求师资具备较高学历的情况下,教师们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需要通过学历深造来提升自己,但是一旦这支队伍的总体学历水平达到一定水平(或那些未能取得高学历的教师的年龄达到一定程度),这种途径就不再可能成为提升远程教育教师素养的基本途径。在目前阶段被远程教育教师们认为效果较好的“自我反思”和“同行交流互助”,虽然具有可持续性,甚至长远看来也值得继续提倡和鼓励,但这些途径因为内在缺乏结构性和组织性,事实上也很难从远程教育系统的层面进行更为自觉的规划、设计和组织,从而使得这些途径失去了成为支撑远程教育教师长期地、整体地发展的基本途径。最有可能从制度或组织层面进行规划和组织的教师培训,如校本培训、教研活动、专家指导,看起来效果反而并不明显。因此,要探索更有实效的远程教育教师发展途径,我们需要对目前已经存在于我国远程教育系统中的这些途径(尤其是那些可能从制度和组织层面进行自觉规划和组织的途径)的运作特点进行分析,基于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它们的效率”的判断,探索提高实效的可能空间。结合前文对远程教育教师发展途径的分析,我们认为在未来我国远程教育教师发展工作应在以下三个方面予以重视。
1.远程教育教师发展是一项系统工作远程教育教师发展问题,本身就是一项系统工作,并不仅仅是内容与途径问题。虽然我们在讨论远程教育教师发展时,通常会试图回答诸如“提升素养的目标是什么”、“培养的内容是什么”和“什么样的途径最可能有效”等问题,但从前文的讨论来看,提升远程教育教师素养并不简单。当今我国远程教育教师面临的诸多问题,最明显且最为人所知的集中表现为远程教育教师目前的素养状态,尤其是与“远程”相关的技能素养方面,并不能完全适应远程教育理想和实现的需要。但是,还有更深刻的矛盾困扰着远程教育教师,而且这些困扰会从更深刻的层面上影响教师发展。例如,到目前为止,我国远程教育在自身定位上,尤其是它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或全民终身学习体系中的地位、与普通高校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上,还存在很多不确定的成分,这直接而深刻地影响到远程教育教师的身份认同与角色定位。如果教师连自己身份更具体的内涵都不清楚,那么他怎么可能通过明确的自身发展以更好地履行这个身份或角色的职责呢?在我国远程教育教师发展中,这是比技术层面的内容问题、途径问题更关键且特别需要解决的问题。
2.远程教育教师发展是一个综合而整体的过程远程教育教师素养培养是一个综合而整体的过程,教师素养的有效提升有赖于教师发展系统的构建,单一零星的培养途径很难起到长远的效果。虽然我们在学理上讨论教师素养时,难免为了讨论的方便而把教师的内在素养“切割”成诸如“知识”、“技能”、“情意”等方面,事实上教师的素养和实践并不像我们在学理上分析的那样,而是综合整体的。因此,教师发展的过程从理论上讲是一个综合而整体的过程,而不能指望通过一些零星单一的培训工作,就取得长远而深刻的效果。当然,从教师发展的实践过程来看,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形成一个整体而综合的系统,教师的培训、教研和反思,总是逐步推进的。这个矛盾可以通过这样的思路来尽力解决:在规划、设计和组织教师发展时,在学校层面或制度层面,应该有一套比较综合而整体的设计方案,在这种整体而综合的设计之下,再组织具体的活动。某项具体的教师发展活动,只有置于一个整体的教师发展系统中时,才具有长远的意义,否则就很容易变成“为活动而活动”的状况。
文化知识和文化适应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姆斯提出的交际能力的四个重要参数—合语法性、适合性、得体性和实际操作性,其中适合性和得体性的实质就是语言使用者的社会文化能力。很难想象,一个人如果不具备某语言社团的文化背景知识而能与该社团的人顺利进行语言交际的。
2远程教育旅游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笔者根据理论和实践提出应从学习者和教师两方面来开展远程教育旅游英语的文化教学。
2.1学习者
远程教育学习者是学习者中较特殊的群体,作为在职的、成人的、业余的、远程学习,其社会和文化背景具有独特性。学生主要通过网上学习,没有充裕的时间去长期听教师讲授,他们只能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远程教育旅游英语教学应根据远程教育学生的自身特点,着重从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来进行文化教学,目的是为了更有利于实际工作,更好的服务社会。远程教育英语教学不能将作为学习的主体的学生看做旁观者,而应在教学中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说通过激发学习动机、强调学以致用等来推动远程教育教学的良性发展。
2.1.1激发学习动机
远程教育旅游英语教学应该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比如,帮助学生学会利用网络查找旅游英语相关的学习资料,并帮助他们筛选有价值的英语旅游文化信息。教育心理学理论指出:学习动机作为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完成的重要条件,并由此影响学习效果。而学习动机之所以影响学习效果,是因为它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根据这一理论,教师传授知识时,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远程教育旅游英语的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好网络互动平台如论坛、QQ群、E-mail、微信等,在网络平台上注重课堂文化导入,为这些在职学生提出一些本章节课文相关的、有一定趣味的导入问题,要注重文化导入的互动性,鼓励引导学生学习相关文化,并上网搜寻相关资料。通过网上文化导入采取各种方法来提高远程教育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有效调动学生业余学习的趣味性和积极性。
2.1.2强调学以致用
远程教育的学生相对于全日制的学生有工作经验优势,应鼓励他们运用工作中的机会,在各种场合中学以致用积极锻炼,加强旅游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教师要注重筛选与日常交际密切相关,具有真实情景的旅游文化方面的素材,培养学生知识运用意识,鼓励学生实际运用所学知识,从而使学生拥有较强的跨文化心态和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班级QQ群,教师首先在QQ群里创设虚拟的交际任务,让学生在后面跟帖发言;还要准备一些英语导游视频资料供学生鉴赏观摩。另外,教师还要在论坛上列出学习书目,鼓励学生根据工作实际挑选图书进行课外自学,指导学生进行纯英文旅游书刊的阅读,帮助学生增强他们的文化积累,逐渐培养跨文化旅游交际的意识和悟性。
2.2教师
文化教学要求教师挖掘远程教育旅游英语课程的文化内容、教材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并对远程教育课中的文化进行比较分析。远程教育旅游英语的教学不仅仅是学习课本的语言知识,还要了解产生这些旅游英语素材的背景和它所适用的情境。山东电大现用的远程教学旅游英语教材很多内容都与文化背景知识相关。教师通过备课研究,应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内涵,教材的内容也不局限于学习,而是通过学习引发学生产生相应思考,进一步引起他们的探讨与研究。只有鼓励学生充分挖掘其中的内涵,以教材为线索,随时学习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才能更好地了解旅游材料相关的文化环境。远程教育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抓住网上教学的机会,当文化知识传授达到一定数量时,教师可就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之间的异同点进行归纳总结、对比分析,例如节假日的文化对比等等。通过文化归类对比进行文化教学,帮助他们系统学习的文化知识,培养英语导游能力。
3结语
第一,利用现代农村远程教育为农民提供教育培训的机会:新农村建设的能动主体为广大的农民,农民整体素质水平将直接对新农村建设发展速度产生影响。当前,我国农村教育虽覆盖面大,但深度不够,教育资源存在短缺问题。而通过推广现代农业远程教育的方式,利用其成本低廉、容量大、以及覆盖范围广泛等方面的优势,能够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在现代农业远程教育中,实施教育的渠道多样,包括文字、音像、报刊、网络、广播、电视等,以上教学模式的落实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时间、空间限制,广大农民可以在不离岗状态下就近参加学习,教学资源高度共享,可以称得上是农民真正学的起的教育。
第二,利用现代农村远程教育为农民提供掌握新型技术的机会:我国当前的农业产业正处于传统粗放模式向现代精细化模式转变的进程当中,科学技术发展对于农业产业的贡献度逐年提升,但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缩短这一差距,使农业生产能够更加的高效与稳定,就需要加速现代农业的发展,通过普及各种新型农业使用技术,提高实用技术到位率、入户率的方式,使新农村建设能够得到坚实可靠的保障。而从现代农业远程教育的角度上来说,其教学形式灵活,资源丰富,各种新型的实用技术与信息能够以一种农民可接受的方式加以推广,同时,该模式下,新型的实用技术能够深入生产一线,直接为农民提供服务,在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进程方面意义重大。借助于包括“科技入户直通车”以及“农村大喇叭”等行之有效的远程教育模式,结合地方实际情况,构建多功能综合性的流动技术推广服务站,使农机推广服务能够真正意义上的深入农民,服务于农民。
第三,利用现代农村远程教育为农民提供人才发展的机会:农村基层实用人才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若在新农村建设过程当中,缺乏实用型人才配置,势必会导致新农村建设的根基薄弱,影响建设进程与质量。而从现代农村远程教育的角度上来说,以此作为教学手段,将各类型,各层次的教育培训延伸至农村,促进实用人才的培养,最终达到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从我国当前的农广校系统上来说,在农业远程教育平台上,综合对计算机课件、多媒体课件、传统文字课件、以及音像资料的综合应用,结合新农村建设对人才所提出的要求,培养他生产能手,经营能人,乡村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等各类型的实用性人才,随着实用性人才规模的持续扩大,新农村建设中的人力资源配置势必会更加的科学与合理。
二、发展现代农业远程教育的相关建议
现代农业远程教育所面临的发展现状是农村巨大的劳动力规模以及覆盖范围,为了在这一客观条件下,以现代农业远程教育为手段,真正意义上的促进农民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就需要创造有利的条件,利用好现代农业远程教育的这一工作平台,向新农村建设输送的新型,实用型,复合型的农民。在这一过程当中,给出发展现代农业远程教育的相关建议:第一,需要提高对现代农业远程教育发展的认知: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除了需要正确认识传统手把手面授教学的重要价值以外,还需要通过对现代农业远程教育手段的应用,将教、学相互分离,着眼于对农民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农民能够真正意义上的掌握运用各类信息资源的方式与方法,指导学员自主学习新型技术知识,第二,需要加大对现代农业远程教育的投入力度:从政府部门的角度入手,构建促进现代农业远程教育发展的专项资金,用于对办学设备的购置以及对教师的培训等多个方面,从而使农民所接受的远程教育服务能够更加的优质与有效;第三,需要加大对现代农业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力度,促进教学资源的多元化发展,同时构建有助于农民交流沟通的网络平台。
三、结语
中国许多大学和教育机构都意识到了MOOC跨国界发展带来的强大冲击力,并开始采取了行动。目前,国内推出的具有MOOC性质共享平台的在线教育机构有:上海高校课程资源共享管理中心、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等。2013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国内8大一流大学,成立了C9联盟,旨在建立MOOC课程共享平台。国内平台的共同点是:以大学为先导,提供优质的中国公开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上海高校课程共享中心加盟高校有30余所,第一期已成功推出7门通识类公选课程,选课学生达2000余名,通过课程考核学生1783名,第二期上线14门课程。东西部联盟共享平台加盟单位已有66所高校,计划采取面授直播和视频点播的授课方式,预计将带来数十门优质课程,高校之间双向选择课程,向学生开放,学生选课后可获相应学分。目前,这些在线开放课程的规模、门数、种类及课程授课模式等都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MOOC模式。MOOC将互联网技术成功应用于教育,开放教育的理念也日益得到社会认可,社会化学习逐渐成为了一种主要学习形式。因此,MOOC的大规模推广势在必行。
二、MOOC的特点MOOC
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和教学方法,具有不同于传统网络模式的鲜明特点。一是大规模互动参与。MOOC的特色是互动,这就使它区别于过去的传统网络在线课程。目前,传统的网络在线课程很大程度上都是一种简单的线性方式,即录制的讲课,用户独自学习即可,学生无法与同学或老师及时交流互动。而在MOOC的视频中,教授们讲解概念、在黑板上书写,这些视频通常被切割成众多短小的片段,中间还会穿插习题和小测验,这就要求学生跟着老师的进度走。学习的过程中一旦碰到问题,学生可以选择去讨论区借鉴别人的想法,也可以直接提问,等待同学的帮助。学生不断地提问会让自己持续地投入到课程中,巩固与强化理解和记忆。另外,在MOOC模式及平台应用基础上,结合“翻转式课堂”教学方式,可形成一种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和传统的小班化教学理念不一样,融入翻转式教学元素的授课强调大班上课(主要以网络视频方式),然后拆分成小班,由助教带领进行面对面深入研讨、案例分析、基于项目(问题)的研讨。这种方式更加符合科学学习的规律和方式,因而学习者的学习会更加有效。二是优质的可用教育资源。MOOC提供的丰富资源都是免费的,任何人都可以免费浏览和分享(若有获取学分需求,则MOOC平台运营方会收取一定的费用)。MOOC的学习支持工具等也都有免费版本选择。学习者可以免费注册加入到课程的论坛、虚拟教室或微博平台等。而且开设MOOC的单位大多数是美国乃至世界名校,或者是企业与名校进行合作开设的,这就保证了MOOC的教育质量。所以,MOOC的兴起使得更多的人可以接受优质的远程教育资源。三是回归学习的本源。在MOOC课堂上,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展开都以学习者(学生)的需要为中心,更加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兴趣。它提供给学习者一个友好、舒适和便捷的学习环境,保证学习者能够取得必备的学习材料和有效的学习支持;同时,让学习者告别异化的学习方式,不断激发其求知欲,逐渐学会规划和掌控自己的学习,从而让学习者在愉悦的心情中形成了持久、稳定和长期的学习行为,回归学习的本源,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MOOC课程以学习者为中心,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习者完全根据自己的知识需要,自由地加入网络学习,没有强制规定的学习任务。如果学习者放弃,不会受到惩罚;完成了任务,也不会有额外奖励。可见,MOOC也不是尽善尽美的。存在的这些问题都是由该模式本身特点造成的。但是,我们也看到不少MOOC课程的组织者正在努力克服这些缺点,比如颁发课程证书及在课程中对初学者给予指导,帮助他们适应课程的组织方式等。
三、MOOC对远程教育的影响
MOOC的飞速发展,既拉近了世界上各个角落的人与世界名校的距离,也极大地推动了传统远程教育的改革,改变着人们对传统远程教育的认识。第一,MOOC的发展为远程教育带来崭新的教学模式。在MOOC模式中,教师的作用与传统网络课程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更多的是扮演课程的发起者和组织者的角色,而非课程的主导者。比如,课程的组织者首先在学习平台课程内容、学习活动和讨论主题,整理和筛选学习者生成的内容,然后以RSS或者邮件的形式与学习者分享。学习者也不再是简单的知识接受者,而是通过各种社会性工具参与到课程学习中,同时承担起课程建设者的任务,且有了更加开放、更多互动的学习环境。比如,学习者可以通过课程中心平台记录博客、快速信息、发表意见、交换信息资源或与其他参与者分享学习体会等。MOOC教学模式中采用了“翻转式课堂”,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教学设计提供了一种改革的可能。如果老师还延用传统的讲授、灌输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将用“眼睛和耳朵”投票。可以预见,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推行和发展只是时间问题。第二,MOOC的发展推动远程教育领域积极探索管理制度的改革。MOOC体现了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动向。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新趋势和新动向,我们需要积极探索学籍、学分、学习证书等制度改革,建立起适合个性化学习和终身教育的在线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譬如,学分的取得是对学习者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认可,将修读MOOC项目课程所取得的学分与修读本校课程取得的学分予以同等程度的承认,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学习者完成课程全部内容并通过考核具备了相应的知识和能力,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教育理念上以学习者学习能力的提升为出发点,更加关注学习者的所需和所得。第三,MOOC的发展改变了学习方式(知识获取方式),进而影响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乃至世界观。MOOC创造了跨时空的学习方式,使个体的学习变成了一个连续的和终身的过程。在MOOC学习环境下,排除了压抑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外在约束,要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学习者必须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明确自己的定位,在面对问题和困难时,不断发挥自我调节和自主学习的能力。MOOC打破了界限,不仅使得知识获取的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而且与中国先贤“有教无类”和“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理念在某种程度上不谋而合。
四、结语
移动学习是远程教育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移动终端的应用场景即在于随时随地的移动学习。手机作为最为广泛使用的电子设备,在便携性与操作灵活性方面具有优势,利用手机进行移动学习,是一种泛在化且个性化的学习方式。移动学习最初利用功能手机,受限于手机本身性能与功能,采取的方式多为通过移动运营商提供的短信平台将教学内容发送给学生,从而自主学习或辅导教学,这种方式下手机的软硬件技术条件极大制约了可发送教育资源的内容与呈现方式,而功能的单一限制了教学活动中的互动性与即时性。近年来,智能手机在手机市场占有率逐年上升,全民智能时代即将到来,利用智能手机拓宽远程教育范围、提升远程教育效果将成为新方向。智能手机应用于移动学习的可行性在于:硬件方面,移动通信技术的日趋完善、无线通信网络的全面覆盖为开展移动学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市场的激烈竞争促进了智能手机技术的全面攀升———处理器向多核方向发展,存储容量及显示屏尺寸的扩大、像素的提高使多种格式、高质量的多媒体资源的存储、兼容、播放成为可能,不断提升操作便利性及使用者的视听满意度,可以说技术优势与价格的不断平民化使智能手机足以成为移动学习终端载体的最佳选择;软件方面,智能手机搭载了开放式操作系统,通过安装应用软件可以获得教学辅助或教学资源、登录移动学习平台从而学习在线课程或下载移动学习课件,另外微信等及时通讯软件、微博等社交软件的开发与广泛应用也提供了即时的教学管理服务,拓展了教学活动中的交互方式。智能手机的便携性、无线性和移动性极大地推进了移动学习的进程,作为扩展的数字化教学辅助工具,可以显著提升信息化学习质量,最终实现Anyone、Anytime、Anywhere、Anystyle的4A式自由、灵活、快捷的交互性教学活动。
二、电视
电视一度作为远程教育教学的主要电子媒介,但目前这种单向传播的形式显然已经不能支持现代远程教育中及时沟通与反馈、双向交互的学习需求。电视利用作为客厅重要终端的优势,通过结合互联网改造自身,采用新技术扩展性能,必在远程教育领域有可观的发展前景。目前远程教育中的电视终端以普及率较高的数字电视为主,应用场景主要有以下几种:借助于互动数字电视教室进行实时在线远程教学,是一种模拟真实课堂教学的同步教学方式;利用视频点播开展异步远程,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内容、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利用数字电视的上网功能开展远程教学。电视技术不断革新,互联网电视甚至智能电视逐渐渗透进了千家万户的生活。互联网电视(ConnectedTV)或者网络电视(NTV,NetworkTelevision)是互联网技术与电视技术结合的产物,兼具电视直观性与互联网技术的交互性,而智能电视(SmartTV)在互联网电视的基础上搭载了操作系统,可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连接互联网或其他设备,可以自行安装和卸载各类应用软件、下载网络资源。电视技术的革新对电视远程教育中教学模式、学习方式都产生了影响,学习者由被动的接收转为自主、个性化的学习,对教育资源的选择更为灵活。在应用技术领域,人机交互和应用服务已逐渐成为智能电视新卖点,其中人机交互趋于多样化,人体识别、语音、通过手机控制电视等形式出现;应用服务中,视频点播、游戏、社交、支付、广告等亦逐渐兴起,电视的作用从单一的视频播放转向更多个性化的应用。由此可以想象,智能电视的发展与不断提升的普及率将为电视远程教育开辟新方向:一方面通过连接互联网实现教学资源的扩充,让学习者获得更为自主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教学辅助类、教育资源类应用软件的开发与推广使用,能够实现教师对于学习效果的监测与学习过程的控制,以及学生对自身学习成果的检测。另外,随着智能电视技术的发展,相信会有更多的主要功能与辅助功能被开发出来,比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体感交互技术实现电视上的虚拟课堂、虚拟图书馆,甚至构建虚拟实验室,相对于计算机终端,电视在显示效果方面具有较强优势;而与智能手机相结合,让手机作为另一种形式的遥控器与智能电视互联,能够增强电视的输入能力,从而使智能电视更好地应用于以双向交互为需求导向的现代远程教育。
现代远程教育是指采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的教育形态。首先,远程教育培训溯源于广播电视大学系统,至今已有35年历史,并经历了从广播、电视到互联网的媒介过渡,是信息技术运用于现代教育的杰出成果,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电大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国家战略为主导,教育培训从精英向社会大众普及,较早涉及农民工的远程教育培训。其次,农业广播学校系统虽然主要面向职业农民开展远程教育培训,2003年后也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以广播电视和网络形式开展农民工远程教育培训,广西农广校每年面向农村招收中专生6千人,其中部分毕业生进入农民工群体,每年完成非农技能培训6万人。再有,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办公室,以广播、有线电视和互联网面向农村党员干部开展教育培训,其中有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通过乡村两级远程教学接收点实施农民工的就业教育培训。还有,企业的线上培训,以电子学习E-learning形式开展一线蓝领员工的职业技能和企业文化教育培训。以互联网为支撑的远程教育培训将资源丰富、方便快捷、平等互动的优势广泛应用于各类人群的教育培训,并以其先进教学理念贯穿教育培训过程,带动师生交流和教学管理流程简化科学,带来教育培训理念、技术及机制的创新。
2广西电大农民工远程教育培训的实践
2.1广西农民工远程教育培训项目实施情况
广西远程教育早已涉足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建设,广西电大于2004年列入国家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首批试点,主要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培养农村基层政权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部分受益学员考取国家公务员以及参与非农就业创业。以后,广西农广校和广西远程办也开展农村人才培养。2008年,广西电大与中国人大、北航、中南等重点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面向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实施人才培养远程合作项目,项目启动北海出口加工区的驻园远程学习中心,送教上门为企业员工进修学习提供服务,许多外来务工青年参与并受益。借鉴广东“圆梦北大100计划”经验,广西团区委于2011年春天在南宁高新区试点“农民工圆梦大学行动”,35名青年职工受助参加广西电大学历进修,接着,又于2012年春启动“万名青年农民工圆梦大学行动”项目(简称“圆梦行动”),广西电大作为首个合作高校将项目进行系统运作,至今已在南宁、北海等七个市资助了1500多位农民工报读高等教育本专科学业,“圆梦行动”人才培养涉及广西八个工业(产业)园区,受训学员平均年龄30.2岁;广西籍占90.7%,外省籍占9.3%;壮、苗、瑶、回、满、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学员占34.5%;生产经营一线员工占65.2%,后勤服务岗位员工22.4%,管理岗位员工占12.4%;专科学员占64.2%,本科学员占35.8%。首届试点班学员从南宁高新区学成毕业,按时毕业率为60.0%,能完成学业的占86.0%,辍学率为14.0%;以后届次学员各科平均及格率约为85.2%、补考率约为10.0%、辍学率约为4.8%;农民工学员学有所成可以期待。党的十广西农民工代表黄文宣(南丹县矿工)今年已获中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专文凭。广西电大在“圆梦行动”受训学员中进行了多个专项调查,详细了解了他们的学习需求、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工具等,相关信息已反馈到教学和管理中。
2.2广西电大“圆梦行动”的特点
“圆梦行动”作为我区远程教育专门机构针对农民工群体的远程继续教育项目,具有学历层次高、系统大规模运作、网络技术全面支持,又面向产业园区实用人才培养的鲜明特色。
2.2.1政、校、企合作协调推动项目
广西电大面向农民工的远程教育培训源发于2008年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培养远程合作项目”,由北海市政府和教育厅主导启动,北海出口加工区管委迎合园区企业人才需求而协调项目落户,并解决场地设备困难,北海电大寻找契机主动服务企业,又得到企业和员工的广泛响应,形成政、校、企三方合力促进园区人才培养,推动园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升级,至今仍是电大系统的标杆。广西电大“圆梦行动”由广西共青团组织发起,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危朝安亲自启动,电大各市分校找准项目落脚点,结合区域资金项目集聚的产业园区发展建设开发人力资源,得到园区管理层的支持响应并组织协调,发动企业以产业优化升级为目标进行人才培养,企业帮助学校建设驻园专业教学实训基地,政、校、企同心合力形成氛围、机制和措施推进,保证了项目的政府导向正确、符合企业需求、教学实用高效,项目持续推进。广西电大课题组对全区115个产业园区2438家共5.78万员工进行了调查摸底,对项目落户的工业园区现状和前景进行分析预测,结合各类企业人才培养方向的异同作出规划论证,按企业各类岗位要求修订教学计划,还建立了企业推荐、政府资助、电大系统服务的有效机制,加上学校人财物的投入,使项目意义升华:政府作为经济升级优化的动力、建设和谐社会的举措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行动去协调推进项目;企业作为凝聚人心的文化、招工引资的品牌和创新发展的尝试去维护项目的运行;学校也赢得服务社会的声誉和人心向学的呼应。为此,自治区政府专设项目资金,各级团委也筹资支持学员学习,南宁经开区连续五届资助学员学费达50多万元,占总学费近一半的资助成为项目持续进展的重要条件。
2.2.2产、学、研融合服务人才培养
电大看准广西产业园区产业结构调整趋势,结合解决人力资源供求失衡、门槛过低、建设开发粗放的问题,以区域发展目标为重点设置学历层次、专业分布以及教学改革,例如:北海出口加工区的装配特点、南宁高新区的前沿技术特点、南宁经开区和来宾华侨投资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特点、南宁东盟经开区的轻工食品产业特点等,都纳入前期调研论证内容,各地电大因地因材实施项目,专业推介注意服务园区发展优势,听取企业的意见反馈,教学适应产业一线员工特点,着力解决各类学员的学习困难,完善适于园区生产生活的教学支持服务,还借力国开大《新型产业工人培养和发展助力计划》核心理念和关键措施,大胆改革教学实训模式,着力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职业教育的转型融合,以现代远程教育个性化、碎片化学习的创新发展解决学员的工学矛盾,提高学员实用技能水平和适岗能力。各地电大还积极整合资源开拓业务,将“圆梦行动”学历教育与企业员工的短期培养相结合,开办了涉及企业精神、团队合作、社交礼仪和营销策略等专题讲座。课题组对二年级以上学员的调查统计反映了项目实施的科学有效和明显进展。
2.2.3思、教、行互动提高员工素质
尽管“圆梦行动”属于成人业余教育范畴,广西电大依然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方向,素质教育覆盖教学实训环节:设有班主任全程管理服务,选拔学员班干队伍构建自治机制,网络平台和交流介面常换常新,表现健康向上的思想情感及感情宣泄,线上线下的班组活动形成制度;教师更是表现了教学一丝不苟和师生的平等互敬,各类讲座、公益活动和交友组织连通师生之间、学员与社会之间、校企之间对教学的监管互动以及合力参与,使远程教育培训达到传授技能、又兼顾学员素质提高的发展目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确的职业发展方向,收到良好效果。
2.2.4上、中、下配合形成育人环境
电大系统上中下配合是“圆梦行动”广泛延伸的关键因素之一,线上线下(O2O)配合又是项目顺利运作的关键因素之二。35年的办学历程,电大从中央至省到市、县“五个统一”的教学规范实现了资源共享、快捷时效、受众面广的优势,项目经试点到推广,共得到7个市级电大的响应配合,省校决策方案经市校协调组织直达园区学习中心,在培养目标、培养对象、资助政策等方面达成共识,上中下动作一致的系统运作受到政府的好评,项目受益面广,得到学员欢迎,层次分明的扁平化管理又增强了基层学习中心的灵活应对。同时,电大以网络技术支撑教学管理特色在项目实施中受益,专业广泛、资源丰富、网上学习个性化收方便快捷等特点较好解决了学员水平差异、工学矛盾突出和个人需求繁杂等问题,信息技术作为听课、自学、交流的工具适合农民工的时代特点和个性化碎片化的学习需求。课题组总结归纳“圆梦行动”的实践创新,就电大农民工教育培训的调研作了总结分析,证明现代远程网络教育培训适合大规模农民工业余进修、职业技能学习和市民素质培训。但是,“圆梦行动”也有专业分布不合理、重文轻理;课程内容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衔接不够紧密;企业一线蓝领人才培养不足;学员职业规划和人才交流还有待加强;农民工群体学习诉求不普遍,学员还不适应数字化教学等等不足;需要认真总结,加以改进提高。
3广西电大“圆梦行动”的启迪
和总理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工作都有重要指示(批示),国务院近期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服务工作的意见》又提出“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开展新市民培训”等。各级政府的科学部署和各地的创新实践推动了这项工作的有效前行。从广西电大农民工专项远程教育培训的“圆梦行动”阶段性总结中,给出了经验的启迪。
3.1重新认识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的意义和任务
对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的认识仅限于提高人口红利、增加农民收入、或者提高生存技能和实用技能水平都是不够的。首先,农民工群体规模庞大(达2.6亿人),而且正在城乡社会中形成新的阶层,甚至上了美国《时代》周刊2009年12月的封面,关注并扶持他们事关社会公平、缩小差距、和谐发展的时代主题,以教育培训为重点的帮扶措施能够改变命运、促进公平、构建和谐,运用互联网也突显民主公平属性。其次,国家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建设进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企业优化升级、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改革,以及“一带一路”和“双核驱动战略”实施都需要大批人才支撑作为基础。新常态下经济发展不可能再拼资源和廉价劳动力,人口红利要转向人口素质普遍提高上来,农民工教育培训应成为发展战略重点。再次,农民工教育培训要坚持以人为本,在注重其职业技能水平提高的同时兼顾其基本素质提升和持续进步发展。教学内容应倾斜于技能知识又要兼顾理论基础,避免“以技能、以收入为标准”的人才培养观,促进农民工群体融入社会、融入时代。还有,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特点,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扩大农民工的受教育幅射面,以科技创新应用整合资源、搭建平台、疏通渠道、提供服务,以现代远程网络教育形式提高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效和水平。对因政府职能出现条块分割造成农村新增劳动力(广西约70万人)享受中职免费教育与大量农民工(广西约1100万人)为生存打拼得不到培训的不平衡局面要认真对待。要在统一认识、明确目标的基础上构建政府主导、财政资助、企业支持、学校参与、社会响应的协调合作机制,以提高受教育水平造福广大农民工。
3.2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
首先是服务理念,中国教育具有平民化的历史渊源和人文传统,孔子“有教无类”思想延续至今并发扬光大,北京大学在1918年就创办了“校役夜班”,2006年北大校长又为学校保安甘相伟的专著《站着上北大》作序。为大众阶层服务、以教育改变他们的命运是大学的精神和传承,关注解决农民工群体的受教育问题,能增强学校服务社会的自觉、提高学校服务于社会发展的功效,“圆梦行动”是远程教育机构办学理念的一次升华,这是高校办学理念转变促进为社会服务自信自为的案例。其次是教学理念,在社会各类形态数字化的互联网时代,各界都需要强化互联网思维,电大远程教育自谥为网络先驱,在“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驱动下,加上网络技术,带来了“教与学颠倒”、“翻转课堂”、“自主学习”等教学模式改革,这还远远不够。用户至上(以学生为中心)、体验为王(完善支持服务)、免费模式(类似“慕课”)加上颠覆创新(模式改革),这些“互联网思维”都在改革完善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及管理。当然,互联网以最低成本满足最大化需求的市场机制正影响教育培训,还需要政府和企业合作,促进技术应用、搭建共享平台。2014年广西电商的政府统筹推动就是先例。再有是技术理念,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应用,加快了信息技术向各个领域的扩张渗透,并带来革命性的影响,电大教育也不能固步自封、自甘落后。电大要加快微博、微信、二维码、QQ等信息工具的普及,充分利用微课程的教学资源,尝试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学习在教学管理上的应用,重点是教师的信息技术的掌握和素质提高,促进学员适应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
3.3融合职业教育的转型发展
1.网络教育的情感关怀缺失造成师生互动下降
人的感情本来就是一个难以进行标准化测量的抽象化的东西,而且它时刻处在不断变化之中,教学设计工作中经常避而不提的一个成分就是情感教学设计方面的内容,所以在学期最后的考核中,合格与否,优秀与否通常也是单纯地通过知识熟练程度来作为基本标准的,但是从试卷上面标出的红色的数字中我们根本无法对师生之间在教学过程中互相的感情交流状况作出合适的判断,在绝大部分的学习活动中,老师要么是一个负责知识灌输者要么就是一个学习辅导者,而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感情状况很少有老师会给予关注。简而言之就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缺少情感交流,人际关系冷漠,人际距离疏远。对于网络远程教育工作来说这一点更加明显,整个学期下来,老师根本不理解自己的学生,学生对于老师的了解也很浅薄。
2.远程学习者的学习动机造成师生熟识隔阂
现在选择远程教育模式的学者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利益驱动型(单位提升全员员工学历需要或个人晋升职称需要)、父母要求型(大专层次中多为职高类毕业生,迫于父母命令)、充实知识型(为了充实自己而求真才实学的)。所以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学习者的学习动力不足那么其学习的热情以及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在视屏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出现边学边玩或者是注意力不集中,自觉性不高的情况。同时还有一部分学生选择这类学习模式的初衷也是为了业余充电,所以他们在时间以及心态上存在着更大的不稳定性,对地方学习中心班主任老师的各项助学、督学和促学工作不理不睬,和老师之间的沟通缺乏自主性与积极性,即便是课程老师想要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度和状况也是相当困难的一件事情。
3.师生互动双方的主体性逐渐丧失
信息网络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拉近的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时还有人与各个领域中的知识内容的关系,在信息知识大爆炸的当今时代,面对复杂庞大的信息内容很多人无法从中挑选出最有用的,只能照盘全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似乎不再是主体要素,信息已经成为了主角不但控制主体学习者的行动而且开始对他们的思想进行控制。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平台来进行交流,他们通过网络构建起的关系似乎已经超越了在现实生活中的关系。对现实的疏离,造成互动主体内部的矛盾、冲突甚至分裂,这必然带来主体性的削弱、丧失。这一点在教学活动中也有所体现,远程教育模式的逐渐流行增加了师生之间的网络信息流量,将师生互动的中介————语言及其文化的生存空间一点点地挤压。在教学模式转变的过程中,随着远程教育方式重要性的突出,师生之间通过各种语言形式形成感情要素以及其中承载的一些文化成分就会慢慢被减弱,直至消失不见,这在很大的程度上会对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现代远程教育中促进师生互动的策略分析
1.增进网络互动的物质条件是加快网络建设
第一,提高硬件环境水平。网络远程教育活动的有序展开离不开高质量的硬件教学水平,因为远程教育需要先进的多媒体教室为其顺利展开提供基本支持。多媒体网络教室是集形、声、像于一体的多媒体传输系统,它的顺利进行其实就是利用计算机手段以及网络通信手段将所有的课程内容传输出去给不同的接受终端,满足散步在各个位置范围内学员的所需,如文字、图象、声音和视频等。这类教学模式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就必须提高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性,只有这样才能成功打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个体性突出的限制,保证老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有一个及时地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果。第二,提高软件环境水平。隐私性以及平等性是BBS论坛最主要的两个优势之处,不管是什么样的用户,其在BBS上的各项权益都是均等的,所有的用户在注册登录以后不管是发表论述还是进行评论或者是观望他人的评论都是自由的。例如,学习者可以登录BBS对某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可以借助这一平台对学生的所有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并公布在这个平台上然后通过这个平台对学生进行指导;在信件区里,每一个学生都有均等的权利对所有的老师进行提问,同时老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在任何地点阅读这些信件,并对学生的提问给以及时地回答;老师可以将自己新获得的资料数据传递到共享文件夹中,供学生们传阅同时,学生们也可以将自己获得的一些一手资料传递到共享文件夹中与自己的同学们共享。
2.学生自我表露,促进师生互动
和其他的网络交流沟通平台一样BBS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与自由性,学生可以通过它来满足自己的表现欲望。因为借助这一平台学生们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观点、看法,这一平台对于那些有想法却又不敢在公共场所发表自己观点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平台,而且老师在这个平台上还可以看到自己学生的真正想法,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完善工作。当然最主要的是这个平台是老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的最佳渠道。通过网络平台上构建起的感情基础,学生在日常活动中才能更加与老师亲近,有利于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构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规范网络行为,提高师生互动的责任感和信任度
其实网络平台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起到拉近人们心灵上的距离的作用,通过这个平台,人们利用其隐私性以及自由开放性,可以将平时工作生活学习中不敢发表的观点大胆地表达出来,不管是兴奋的开心的还是悲愤的郁闷的都是一个良好的发泄平台。但是言论自由并不是无任何约束的,每一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只有双方以真诚并负责任的态度进行交流,人与人之间才会有持久并信任的交往。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应该是这种类型的,所以,为了对网络行为进行有效的引导就必须要制定明确的规范标准与基本原则在这些规章制度的限制之下,老师与学生之间才能构建一个健康良好的关系,改变老师们在学生中间的地位,让学生取得老师的信任,为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提供一个基本的保障。
4.有教无类,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1.1搭建云计算服务平台云计算的特性及优势对远程教育的资源调度和整合极为有利,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远程教育中应用云计算的接入成本和使用成本可以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而各级远程教育机构也都实现了互联网计算的入网建设,现有的教育资源可以在计算机计算的支持下实现磁盘化存储,因此云计算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具备了相当的物质条件。远程教育机构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充分认识到远程教育应用云计算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电大系统的资源、资金,加强相关的成本投入,包括高性能服务器、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安全等基础软硬件;购买远程教学、管理等应用软件在内的成本投入,加强人力成本投入,建立一支优秀的远程教育技术支持队伍,以及电力、制冷和场地成本投入,积极打造基于云计算技术搭建的,集硬件、软件、网络基础设施、数据中心为一体的应用导向性的信息服务平台,使这个网络系统平台充分彰显云计算开放灵活、功能强大、技术先进的特点及优势,从而提升远程教育学校的办学能力和服务支持水平。由于云计算的投入较大,因此远程教育机构需关注细节,最大限度地避免浪费,可利用云计算的伸缩性能,做好计算资源跟计算负载的匹配调度,根据招生规模、学员访问特点及假期等因素动态计算并购买资源,建设远程教育系统的基础设施,规避了系统峰值配置资源引起的非峰值时间资源的浪费,从而更有效地利用其IT硬件和软件投资。
1.2建设远程教育体系的三种关键“云”远程教育中应用云计算,可以说是运用了一种“生态系统”,教育工作者及技术人员可以在繁琐的流程、规则以及资源限制中解放出来,远程教育也得以实现了较高灵活性和响应能力的培育创新。云计算的有效应用,需要建设远程教育体系的三种关键“云”。首先是远程教育体系中的资源云。教学资源是学生参与远程教育学习之根本。远程教育体系可以在充分确定教学目标、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将符合课程设计的教育资源整合到云平台中,或是将学校现有的服务器加入到云中,建立起多个学校的学习资源、教师资源、图书资源等各类资源的一个共享平台,便于学生随时随地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需要的资源,或是在虚拟图书馆查阅书籍,在课程资源中学习视频课程等。此外,针对远程教育的特点,教育体系需要建立形式多样的教学答疑“云”,例如以教学经验或历年来学生的提问等作为依据,汇总学生学习中常见的困难问题,在后边充分给予解答,并将问题及答案存储在云端,以供正在学习的学生及时了解,还可以设置即时在线问答,由教师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提供学生的学习效率。其次,建设教师云。基于当前远程教育教师资源相对分散的情况,远程教育体系有利用云计算的优势整合教师资源,建设教师资源云,在教师资源云上共享优质教师资源及各类教学资源,不断提升远程教育教师的队伍水平,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再次,建设学生云。远程教育体系建设学生云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云计算环境下,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制订学习计划和进度,选择合适的时间及方式,利用云端上的各种教学资源参与学习,充分体现个性化学习的特点,学生云的建设还能实现学生与远程教室的实时互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遇到问题及困难,可以及时寻求教师的帮助,教师第一时间给予解决,有效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2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