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石油工程专业论文范文

石油工程专业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石油工程专业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石油工程专业论文

第1篇

从新专业的构成来看,石油工程专业本身就是把原有三个专业合并成一个专业。现代石油工业生产和管理已越来越需要专业面宽的复合型人才。高水平或高层次的专业化和综合性技术专家型人才,则需长期的培养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二、地方性、应用型石油工程专业人才

能力结构、基本要求及特点一个大学生除了具备丰富的知识、良好的素质,还必须具备基本的工程师能力。工程师能力包括理性思辨能力、协同能力、业务能力,其中协同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包括外语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国际合作能力、应变生存能力等;业务能力包括观察分析能力、获取知识能力、科学实验能力、工程设计能力、计算机能力等。而协同能力的核心是意志力,业务能力的核心是创造力,因此最为关键的是一个人的意志力、创造力。对石油工程本科专业合格人才的能力要求,我们强调的是相对意义上的多层次、多规格培养目标[4]。即对于普通大学生而言,应至少具备一定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工程设计能力、语言能力和计算机能力,因为这是对一个合格的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对优等生而言,应在具备比较全面的基本能力的同时,有所侧重。有些侧重研究能力,有些侧重语言能力和经济管理能力,有些侧重工程设计和生产管理能力,有些侧重计算机应用能力等。学生的奋斗目标是有层次、有差异的,应该给学生一个发展的空间,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挖掘学生的潜力,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总之,我们认为培养相对意义上多层次、多规格复合型或拓宽型石油工程专业人才,是石油工业发展和石油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立足内复合或内拓宽型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着眼于外复合或外拓宽型石油工程人才培养的探索,是我们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全面因材施教是我们强化教育的手段;全目标培养、有限目标发展,还学生一个发展空间是我们的指导思想;立足素质、能力的培养是我们必须坚决贯彻执行的教育思想。

三、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鲜明特色

人才培养计划是学院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是实现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要求的总体设计蓝图和实施计划。陇东学院能源工程学院制定修改人才培养计划的鲜明特色主要体现在:

1.树立“学以致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

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体特征就是在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上体现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面,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科技运用、推广与转换能力。作为转型发展中的地方性高校,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既不趋同于重点工科学校偏重于研究型的人才培养定位,也不模仿高职院校单纯技能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的定位是为油气田生产一线培养“应用型、能力强、素质高、多样化”的复合性技能型技术人才,既有一定的知识理论素养,又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实践性教学在人才培养上的关键性作用。体现在教学体系设计上,就是采取多层次系列训练方案,形成由单一到综合、由相对独立到学科(专业)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真正体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性特色。概而言之,即构建了由课程实验教学、专业实习教学、模拟训练教学和生产实践教学四大模块组成的,既与理论教学体系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达到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训练工科设计能力和工科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思维的教育目的。

2.把实践能力强作为人才培养的亮点

我国专业石油院校大多远离石油一线,油企因安全等原因不便接收学生实习,加之学校实验实训设施的匮乏与陈旧,造成学生对石油井场布局,钻机、抽油机、修井机、固井机的主要部件,管汇安装,井控设备等缺乏足够认识,因此,我们必须在校内通过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等方式加强石油工程能力的训练,强化石油工程意识,比如,通过模拟实训平台建设,强化情景训练;针对采油工程和钻井工程核心专业课,分别设置了钻井工程实训与设计和采油工程实训与设计课程。另外还专门设置了石油工程综合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相对较多、时间安排跨度较大,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增强。

3.依托实验条件,开设特色课程

为了加强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增强钻井和采油方向学生动手能力,我院独立设置了定向井钻具配套与设计、多分支水平井钻井完井技术、采油修井管柱配套与设计、酸化压裂实训与设计、钻井工程实训与设计等特色课程,包括钻井工具、管柱配套、司钻操作、采油工具和抽油机工作原理实训,以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突出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为了更多地适应油田的发展情况,我院还增设了固井工程实训,修井工程实训,酸化压裂设计与实训课程。

4.以就业为导向,注重“一专多证”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按照“一专多证”开设多种形式的技能培养选修课程。从事油田钻采工作有没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是衡量就业竞争力强弱的一个重要筹码。根据专业特点,我们在人才培养计划中专门为学生考取钻井证、采油证、施工证、修井证、安全证等职业资格证书开辟了一个学业课程选修模块,引导鼓励学生以考证、制作设计代替毕业论文,着力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5.科学设置了人才培养计划中各教学环节和课程体系

体现了整体优化原则。正确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内教学与课外指导之间的关系,对于形成融会贯通、紧密结合、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促进大学生人文素质、科学素质的提高,增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1.教师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实施的主导者

教师培养坚持“两条线”,一是向上走,鼓励年轻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提高教学水平。二是向下走,到油田一线去,丰富教师的实践经历,每3年安排专任教师进企业锻炼半年;引进有高等工程教育教学经历的“双师型”教师,重点建设“双师型”师资;同时,建立“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从企业聘技术人员作兼职教师,或直接授课,或指导课题,或作技术交流;对在某方面确有专长的高技能人才,在政策上给予倾斜,不拘一格引进人才。遵循工科教育教学规律,引导促进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转变过程中体现贯彻应用型办学定位是我院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两年多来,我院共引进石油工程、采矿工程、安全工程三个专业十八名教师,他们大多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从学生到老师,既缺乏一线实践工作经历,又没有系统接受过师范技能的培训,教学盲点很多,一方面需要接受有关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另一方面又要按照“应用型”的要求凸显工科教学目标中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因此,对于应用型教师的培养,我们的思路和做法是:在去油田企业和煤炭企业一线锻炼中丰富实践阅历,增强课堂教学的情景性体验;在考试命题的改革中促进课堂教学由单纯理解式、记忆式向分析应用式转变;在课题项目的参与攻关中增强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从2013年开始,计划每年派出2-3名教师,利用2个月时间到油田现场实地掌握学习钻井、修井、测井等技术,了解一线的生产工作情况,感受企业文化,争取在3年时间让大部分教师都有这样的实践阅历,不断增强工科教师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这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队伍保障。

2.改革完善考试方式,延伸学习空间,提升学习自觉性

在所有的教学环节中,考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一环,特别是命题质量。一封试卷,向上推可以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向下看可以分析教学效果的好坏,横向看可以判断出是否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提供了有效支撑。工科学科的特殊性就在于知识原理在物理学意义上是否得到了实现,是否变为实践的动力,考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正在于此。我们的基本做法是:根据学科性质的不同,教师命题应力戒单纯记忆性题型,增加材料应用、工程案例分析、情景判断、计算、识图填图、设计制作等能反映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题型,这种改变进而倒逼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再通过不断地听评课来引导教师按照应用型的教学理念逐步探索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我们还不断地延伸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包括:通过开发一些实训设计课程向实验室延伸;通过布置作业题、讨论题、书目阅读向图书馆延伸;通过制图、3D设计制作等向机房延伸;通过集体辅导、问题答疑向自修室延伸;通过硕博论坛、专业讲座向学术厅延伸。

3.把教师的课堂授课与实验教学结合起来

为了提高教师知识应用的能力,我们要求每位教师不但要精讲授课内容,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还要承担本门课程中所包含的实验课,从教学设计一开始,就把课堂授课与实验教学同时准备,一并计划,做到边进行知识传授,边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应用,这样既提高了教师的综合能力,又使教学内容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整统一,彻底改变了过去工科教学中课程主讲老师与实验老师分离的现象。

4.借地方政府之力

第2篇

近年来,部分企业尤其是石油企业来学校招聘毕业生时,非常强调学生的英语能力。一是看学生是否有四、六级证书。二是用英语直接面试考查学生的英语沟通能力。很多学生因为英语这一关而错失就业良机。基于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必要性,为了切实改革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探索符合高职学生水平和需要的英语实践途径,对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和历届毕业生进行了多项问卷调查。本次调查的在校学生包括:中澳班51人,普通班100人。95.4%的学生认为,自己不能较流利地进行英语交流和沟通。对于在校期间练习英语听说的机会,只有1%的人认为,机会较多;72%的学生认为,完全没机会。对于最有效的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方法,72.2%的学生认为,行之有效的是集中时间进行强化训练和大量课外英语小组活动。同时,普通班63%,中澳班37.3%的学生认为,最理想的英语强化训练方式是:电影对白模仿+工作场景+日常英语交际训练。同时,对15家外向型单位和10家非外向型单位进行了调研。92%的单位认为,新毕业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一般,只有一家单位表示很满意。而52%的单位经常对员工进行外语培训,而以英语听说能力培训居多,达到84%。因此,从本次调研结果来看,加强对在校大学生英语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既符合大学生自身素质能力提高的需要,也符合企业方的利益。

二、提高高职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实训内容和模式

针对本次调研结果,选取了学院与澳大利亚合作办学的石油工程专业中澳班进行了英语交际能力的实训。其主要目的是,研究出适合高职高专英语水平的英语听说实训的模式,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听英语、说英语的习惯,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

1.英语交际能力实训的主要内容

衡量一个人口语水平高低主要看以下几个方面:(1)语音语调是否正确,口齿是否清楚。(2)表达是否流利。(3)语法是否正确,用词是否恰当,是否符合英语表达习惯。(4)内容是否充实,逻辑是否清楚。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全面提高学生口语水平,需要制定符合学生英语水平的英语交际能力实训内容。总体思路是:典型任务确定实训内容,任务驱动引领教学,模拟生活场景建构学习环境,教师提供学习指导,小组讨论及角色扮演等多种实训模式,并逐项进行能力考核。实训主要分五个模块进行。模块一:语音语调训练。学生需掌握较为标准的语音,较为自然的语调,较为流畅的语速。训练的重点是语音、语调、语感、意群、连读、重读、弱读。选取原版标准视听材料对学生进行示范,然后让他们跟读,辨音,听写,交谈。模块二:日常生活场景交际。主要实训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在各个生活场景下自然流畅地进行交际。重点内容是特定场景下的相关词汇、短语及句子表达,尤其要注意各场景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因为表达是否符合英语习惯对于口语能力至关重要。主要方式是选取典型情景样例对话,模拟真实场景进行角色扮演,两人或多人进行场景交际。模块三:小组话题讨论及辩论。本模块实训主要目标是学生能就某个话题发表自己观点。重点内容是与话题相关的词汇、短语、句子等。设计一些活动来推动本轮实训的进行,例如:抽选话题,模拟记者采访,模拟电视节目,小组讨论,开展辩论赛等。模块四:电影对白片段模仿。本模块实际是对语音、语调训练的更高一个层次。实训目标是让学生更有兴趣练习英语,能较流畅模仿电影台词和对白,重点训练语音、语调、语速及词汇。模块五:针对石油工程专业学生,根据各石油企业对新毕业生英语的要求,增加了石油英语900句的训练。

2.英语交际能力实训的主要步骤

2.1准备阶段。

(1)确定合作学习小组规模。根据教学需要,学生5~7人为一小组。(2)创设学习情境,描述学习任务。(3)确定小组学习任务。

根据各组的实际情况,分配不同类型和难度的任务。

2.2完成任务阶段。

完成任务是每名学生练习口语的具体过程。任务的完成一般要经历搜集信息、交流信息和成果展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开展都会对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起到促进作用。(1)搜集信息。为了能为口语实训课提供资料准备,在开课前一周,安排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具体任务,分组查找相关资料,然后进行讨论、汇集、分类并记录工作。在此过程中,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承担不同的任务。充分的资料准备使学生感到有内容可说,口语好的学生丰富了交流素材,口语差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反复阅读和实践演练,克服语言不流畅、不会组织语言的劣势,对增强自信、克服焦虑感有积极作用。(2)交流信息。小组内部的信息交流可采用多种形式,如果是角色扮演,小组要进行剧本编写的交流和排练。如果是辩论,小组中可以分为正方和反方以及记录员,利用搜集到的资料,先进行模拟辩论,为和其他小组的辩论进行准备。(3)成果展示。在口语活动课上,各小组在全班展示完成任务的情况。由于各小组负责的任务不同,组间存在信息差异。每个小组在展示其成果时,其他小组的学生都能保持浓厚兴趣。学生完成交流任务后,教师及时总结任务完成过程中所涉及的语言知识,针对学生的语言表现给予客观的评价,纠正学生所犯错误,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操练。对第一期中澳班通过模块一和模块二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实训,取得了很好的实训效果。第一,几乎所有的学生口语交际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对于英语程度较好的学生,这是一个浸泡在英语环境中训练提高的大好机会。对于英语程度稍差的学生,也增加了他们开口说英语的信心。第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他们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在群体中提高技能的能力。第三,通过不同小组不同任务的展示,让学生看到了彼此之间英语水平的差距,从而激发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主动性。

3.英语交际能力实训的模式

实训既有成功的经验,还存在有待改进的不足之处。首先,由于实验阶段实训学时(一周)太少,实训内容不够丰富,对于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锻炼太少。实训课程应安排在第二学期至第四学期,每学期实训时间应以两周为宜。其次,课后“寝室英语”的推行由于缺少指导者的参与效果大打折扣。通过汲取经验和教训总结出了符合高职学生英语水平的实训模式。

(1)任务型合作学习模式。

不同于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实训期间,教师只起引导作用,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给学生布置与实训模块相关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积极主动完成学习任务。

(2)浸泡式强化训练模式。

通过给学生提供大量学习材料,以及要完成的密集的能力要点,学生会感到时间紧,任务重,他们会加班加点,连续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浸泡在英语环境中,这对他们养成良好的用英语交流的习惯是非常有好处的。

(3)课堂内外延展性模式。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利用好课后时间,形成浓厚的听英语、说英语的良好氛围,英语训练还应延展至课堂之外。推行了“寝室英语”。即以宿舍为单位,学生选取感兴趣的英语话题进行英语讨论,第二天在课堂上各宿舍进行展示评比,极大地激发了说英语用英语的热情。

三、英语实训课程考核方式

实训课程必须对学生进行考核,并且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要有别于理论课程考核。根据所设计的实训内容,考核方式也应进行改革,尽量做到全方位地、细致地、人性化地评价学生的英语水平。为此,采取了过程性能力要点考核方式。也就是在为期两周的强化实训期间,每天要细化需掌握的能力要点,并对此逐一进行考核。比如第一模块实训内容是语音、语调训练,要细化需掌握的能力要点,即正确好听的语音、语调、节奏。考核内容可分为三部分:听音辨析,朗读对话和短文,模仿视听材料。每一个能力要点的考核标准分为优秀、通过和不通过。不通过者,只需重新练习该部分即可。平时的各种能力要点考核,占本实训课程考核的70%,最后各小组还要进行小组成果展示,这部分占30%。

四、结语

第3篇

伴随中国石化企业国际石油工程项目发展,专业管理人才不足现象时有显现,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中国石化加大了国际石油工程项目储备人才选拔力度,不断完善选拔过程。首先是基层单位推荐。总部预测未来国际石油工程项目专业管理人才数量缺口,据此确定储备人才数额,将其分配给各基层单位,明确推荐条件。基层单位根据分配到的名额和推荐条件,从近2-5年招收的大学毕业生中推荐大学英语四级或之上、工作中表现优秀的专业管理人才。其次是综合素质测评。通过卡尔特十六项个性问卷表(16PF)、爱德华个人偏好表(EPPS)、焦虑自评量化表(SAS)和拟郁量化表(SDS)等四组量化表格共计452个题目的问答,综合评估推荐人选“人格特质与素质”、“压力应对方式”、“动机特点”、“心理健康程度”、“创造能力”和“新环境中的成长能力”等指标。第三是专业素质面试。组织国际石油工程企业在职专家,发挥其对国际石油工程项目岗位熟悉、了解所需人才类型、能够识别人才特长等优势,分项目管理、财税、法律合同等若干专业对推荐人选进行面试,选拔有志从事海外工作、业务基础好、有提升空间、适宜国际石油工程项目经营工作岗位需要的人才。最后是人选确定。推荐人选会参加专项外语水平测试。将外语水平测试、综合素质测评和专业素质面试等三方面结果进行汇总排序,形成A、B、C和D四类,A类为测评结果排名居前,其他依次类推。在汇总排序时,外语水平、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均按满分100计算,综合素质测评中应对压力方式为“回避”、动机特点为“回避”、专家面试中的个人意愿为“不意愿”之一者均不进入汇总排序之列。排序结果上报总部,由其最终确定储备人才入选人选。

2人才培训

在国际石油工程项目专业管理人才选拔、培训和使用中,培训是保证,尤其是在国内与国际石油工程项目操作差异明显的情况下,更需要通过培训最大幅度地提升个人能力与素质。

2.1培训定位

一是立足企业国际石油工程项目实践。企业国际石油工程项目发展是一个过程。中国石化国际石油工程项目从无到有、由单点突破到全面布局,形成了包括中东、中亚及俄罗斯、拉美、非洲、东南亚等区域的市场网络,完成了许多在国际石油工程项目市场有影响力、代表性和借鉴意义的项目。将这些内容体现在培训中,可以使员工素质水平快速提升,企业国际化进程少走弯路。二是学习国际通行规则与差异要求。国际石油工程项目要遵循行业标准、国际惯例与通行规则。如项目合同通常采用菲迪克(FIDIC)条款,设备性能采用美国石油协会(API)标准,作业活动采用国际油气生产者协会(OGP)标准,HSE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操作手册要符合国际上有影响力的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机构(OSHA)或英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考试委员会(NEBOSH)的要求,等等。因此学习并掌握国际惯例、通行规则与差异要求,是做好国际石油工程项目的首要条件。三是追求最佳实践。在国际石油工程实践中,一些企业在组建联合项目管理团队、联合设计与采购、模块化施工、带动国产设备出口等方面不断探索、成效很好,不断学习这些优秀实践成果,取得更佳成效,能提升企业水平和企业美誉度,进而带动整个行业水平的提升。

2.2培训模式

一是高度聚焦。国际石油工程项目资金、技术高度密集,项目本身千差万别,不同的利益相关方、不同的地质气候等自然条件、不同的社会环境,对项目的影响各有不同。培训要区分时期、地域、项目、专业差别,有针对性地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为达到这种高度聚焦的培训目的,需要聘请专业培训人士,依据专业、行业、时期、地区顺序择优选择培训师资;同时学员结合自己工作需要,完成学用转化,将培训成果运用于工作实践中。二是追求培训深度。培训深度可以分为知道、会做、熟练掌握等层级。培训至少要达到会做层级,追求熟练掌握层级,这不仅是培训的本质要求,而且符合国际石油工程项目工作特点。学员返回工作岗位后,没有太多时间和资源来消化培训所获,只有在培训时就达到会做或熟练掌握的程度,才会将培训所得运用到工作实际中。在培训中应采取研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教授他人和行动学习等主动学习方式,帮助学员提高主体意识、参与程度和学习兴趣,培训深度得以保证,故应多用。三是嵌入工作生活模式中。国际石油工程项目专业管理人员工作生活模式是连续工作、定期休假。其中工作时间相对较长、工作岗位与人员配比高度契合使工作时间刚性十足;休假时间相对较短,还要兼顾一些工作事务。如果工学矛盾、工作生活平衡处理不好,他们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会降低。因此要把培训镶嵌于其工作生活模式中,协调好连续工作、定期休假和培训三者之间的关系。

3人才使用与管理

在国际石油工程项目专业管理人才选拔、培训和使用中,使用是目的,要最大程度地发挥和释放个人潜能,促进企业国际化业务发展。

3.1树立科学观念

首先,注重人才使用效率。人才竞争结果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拥有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种类,这是人才竞争的前提;二是人才的使用状况或人才发挥作用的效率,这是人才竞争的保证。拥有人才只是具备了人才竞争的基础、潜能,但如果不善于使用人才、发挥人才的特长,即使拥有再多的人才也没有实际意义,是一种最大的浪费。可以说,人才竞争本质是人才使用的竞争、人才使用效率的竞争。其次,营造人才使用环境。人的能力发挥要要有适应的土壤、环境作为保证,环境不同,能力发挥程度不同,人才使用就是要重视人才环境建设,包括人文环境、物质环境和团队环境建设,为人尽其才、最大程度地发挥和释放个人能力搭建最佳平台。再次,加强人才管理。无论什么样的人才,都离不开管理,关键是要讲求管理的方式方法,放任不管任其自由发挥或管理过严均不尽科学、可取。由于特殊的工作环境,国际石油工程项目人才管理中要尤其关注员工心理健康管理。对中国企业和员工来说,心理健康管理只是这些年才逐步被认识、接受的,企业在资金投入、管理手段、事前预防、干预效果等多方面还有许多差距;员工心理健康知识等软素质缺失,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只是忍受、羞于外露、不主动寻得解决问题等传统做法和现象仍占主流。

3.2强化岗位资质

国际石油工程项目有资质要求,包括企业资质,主要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经验、资质,特殊专业人员和作业人员资质。各种资质不仅是进入国际石油工程项目市场的前提条件,而且是保证项目顺利开展、防范各种风险、实现预期盈利的必要保证。按照“源头治理、关口前移”的理念,为项目岗位选配具有合格资质人员;加强项目人员资质核查,杜绝无资质、过期资质等不合格资质人员上岗;根据企业要求或项目岗位需要,超前做好员工资质培训、取证工作。如2007年发生的埃塞“4.24”遇袭事件造成人员伤亡后,中国石化由此做出制度安排,分期、分批对所有海外项目人员进行境外公共安全培训取证工作,无培训不发证、无资质不使用。实践表明,这种制度安排非常必要、效果明显,极大程度上减少了重大、恶性境外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

3.3实行目标管理

国际工程项目不成功事件时有发生。最近几年,中国铁建承建沙特轻轨项目、中海外负责的波兰高速公路项目都留给人们惨痛记忆。美国Standish集团的CHAOS报告表明,IT项目成功率仅30%左右。鉴于国际石油工程项目不确定因素更多、各方面情况差异更大、可重复性程度更低,需要对国际石油工程项目实行目标管理,以在最大程度上激发项目团队潜力,由项目团队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自主性、创新型的工作,提高项目成功率。企业提供项目所需人力、物力、财力;设定项目考核指标,如完成合同额、成本费用、实现利润和应收账款回收率;对项目团队充分相信、授权和依托;跟踪项目生产经营情况,协调解决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并兑现奖惩结果。由于项目投标报价、商务谈判等前期工作与项目中后期工作直接关联,在考核项目团队成员中应纳入前期团队成员;与国内项目相比,国际项目工作难度大,国际项目考核指标与奖惩兑现要明显有别于国内项目。项目团队内部要明确各自职责和工作范围,将考核指标分解到每个部门、每个个体,建立起项目、团队、个人之间的有机联系,真正实现个体特长得以发挥、潜力得到充分调动,团队目标高度一致、利益共享、风险同担。

4结语

第4篇

关键词:实验教学;实习教学;毕业设计;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5-0024-03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专业是第二类国家特色专业,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始终十分重视对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主要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改革,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具体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实验教学环节改革

以强化实验教学环节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作用为核心,构建实验教学体系。按照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既互相关联又相对独立的原则,构建了“1个目标,2个结合,3个层面,4种模式,多种模块”的实验教学体系。即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坚持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按照石油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特点设置油气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3个实验教学模块,通过课程基础实验、综合设计实验、探索创新实验、自主开放实验4种实验教学模式的训练,使学生得到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创新能力3个层面能力的培养,优化了以不同教学内容与方式组成的实验教学体系,构建实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系统衔接的实验教学平台。实验教学体系中油气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3个模块,是按照学科专业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根据实验教学内容特点进行划分的。各模块实验教学依据专业培养目标设立实验项目,形成了由课程基础、综合设计、探索创新3个层次实验构成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并注重将教学改革成果、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结合生产实际问题、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学科竞赛项目等引入、固化在实验项目中,不断更新实验教学内容。设置了一定比例的学生自主选做实验项目,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了条件。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完备的教学大纲,体现了教学指导思想。分层次实验教学由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创新能力3个层面能力的培养构成。根据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系统衔接的原则,上述3个层面的能力培养主要通过课程基础实验、综合设计实验、探索创新实验、自主开放实验4种实验教学模式来实现。

1.课程基础实验。用于理论知识验证和认知、基本实验操作方法及技能训练、数据处理方法及实验报告书写方法训练。采用以教师教学辅导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学生边学边实践,通过基础实验项目的全面训练,巩固相应的理论知识,获得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及技能,掌握正确的数据处理及实验报告书写方法,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实验作风。该层次培养任务主要由演示或验证性实验和野外地质实习、油田现场实习完成。

2.综合设计实验。该层次实验教学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开设,用于训练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主开展科学研究的实践能力。实验项目内容以理论教学多知识点综合分析与应用为基础设立,采用以学生自主实验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即学生利用各种信息资源,通过自行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操作、完成实验结果综合分析和实验报告等。综合设计实验项目的主要由原有的常规实验项目整合、结合生产实际问题、科研项目转化、部分竞赛类项目转化形成。

3.探索创新实验。探索创新实验项目用于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科技创新能力,为具备一定科研潜质的学生提供较高级别的创新平台,进行特色培养。鼓励有创新性的实验研究成果申请专利或公开,对这些学生给予创新学分奖励。该类实验教学采取导师制,以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安排实验过程、实施实验检测为主的教学模式,并根据创新实验项目的类型及容量,成立大学生创新实验组及教学指导小组的方式开展集体创新实验教学工作。探索创新实验项目主要由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科研课题、结合生产实际问题、学生申请项目等转化形成。

4.自主开放实验。实验室开放教学是在合理配置和优化整合实验中心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完善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制度和运行机制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用于满足学生的兴趣、个性化发展等培养需要。开放的形式主要包括实验管理层面上开放、实验内容层面上开放、课内外科技创新活动开放三种。实验管理层面的开放主要用于实验教学课程内必做项目的时间开放,学生通过实验教学管理网络系统自主选择实验时间;实验内容层面开放主要用于实验教学课程内选做项目的实验,主要为综合设计实验,通过网络预约、实验方案设计提交、批准等程序实施;科技创新活动开放主要用于学生创新能力及个性化培养,实验时间根据项目研究内容确定,按照预约、实验方案提交、可行性分析、计划安排、批准等程序开展。上述三个层面的开放,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需求,为实现课程基础实验、综合设计实验、探索创新实验三个层次教学目标提供了保障。通过几年建设与改革,2009年“石油工程与地质实验室”被批准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为石油工程专业实验教学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

二、实习教学环节改革

东北石油大学与大庆油田技术培训中心签订了长期实习培训协议,成为我校石油工程专业固定实习基地。该中心具有国家二级安全生产培训机构资质,拥有国内比较先进和完备的训练设施和设备,具有一个4万多平方米室外训练场(包括钻井工程演练场,采油工程演练场)和500多平方米的模拟演示陈列室。钻井演练场,承担着钻井技能训练的任务,演练场共分工具识别、设备解剖、二层平台操作、钻台操作大钳训练以及系绳套等六个训练区,能够完成钻井方向的全部实习任务;模拟演示陈列室包括石油钻井简介、钻进技术、固井技术、钻井常用工具、钻井机械、气控制流程、全套模拟井架等部分组成,采用了实物、模型、照片、光机电模拟显示板、录像等方式,直观形象地展示石油钻井工艺技术、工具设备和流程,对钻井工程培训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辅助教学作用。采油工程演练场,承担采油技能培训任务,演练场分抽油机操作、注水井捣流程、油井修井作业三个训练区;模拟演示陈列室包括油水井捣流程、井下管柱、管柱连接、集输流程、油水分离等部分组成,对采油工程培训起到了非常的重要辅助教学作用。近年来,石油工程专业生产实习一直在该中心进行,由该中心老师担任设备操作指导工作,学生能够亲手操作各种设备,避免了以前在油田生产单位实习,对各种设备只能看不能动的局面,既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安全操作的意识,切实达到了生产实习的目的。

三、毕业设计改革

2010年,毕业设计由原来13周拓展到15周,增加了毕业设计时间,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创新性研究。由于石油工程专业教师科研题目较多,毕业论文95%来源于教师真实课题,结合工程实际,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真正的锻炼,80%左右的论文质量较高,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应用价值。这些论文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工作量大,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花费了大量精力深入论文,与教师的科研工作相结合的同学大多数完成的论文质量较高,获得校级优秀和创新杯的同学大部分来源与此。针对石油工程专业教师科研任务多的特点,石油工程专业有20%左右的学生提前半年左右进入毕业设计,参与到课题研究工作中,一方面缓解了教师繁重的科研工作量,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和加强。这些提前进入毕业设计的学生所从事的科研工作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编制软件或参与软件的部分编制工作。实行双学位制度以来,一些对计算机感兴趣的同学辅修了计算机课程,但由于条件限制,这些同学的上机时间很少。这样,一些同学提前介入到教师的课题中来,由教师提供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和必要的编程书籍,在教师给出理论模型的基础上,独立或参与编制部分软件。一方面,学生需要应用所学专业知识理解掌握数学模型,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在真刀实枪中得到锻炼,提高了学生的变成能力和计算机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2.大量的数据拟合计算。一些工作量大、重复性强的计算工作由提前进入设计的同学完成,例如,油藏数值模拟,从数据整理、插值、数据流的形成到反复进行历史拟合,需要大量的时间,学生在毕业设计的短短2个月内根本无法完成,而这又是油田开发方案制定与调整的最主要研究内容,在石油工程专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此,在类似的这方面,一些学生提前介入,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锻炼了他们综合应用专业知识进行大规模油田实际计算、分析的能力,对于学生了解各研究方向最新进展和毕业后所从事研究内容有很大的帮助。根据近几年毕业设计题目统计,95%的设计能够用于生产实践。

第5篇

石油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一、引言

随着现代石油工业的发展,石油钻采技术与国际的接轨,各大石油公司在海外的项目需要越来越多,面对全球化的趋势,海外油气市场需要我们石油人能有一门通用的语言进行交流,为了培养国际型人才,对于石油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石油工程专业英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各大石油高校在目前国际化的形势下,积极主动地承担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任。

石油工程专业属于油气勘探开发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面对国际化市场的需求,石油开发理论的技术人才要求能够用英语进行自由交流。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应该有目的的培养国际化人才。石油工程专业英语作为最基础的专业课程与大学英语的教学方法不管是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笔者就所承担的专业英语在教学手段方法上进行深入探讨,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与石油其他的专业课相比,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及学习动力不足。与目前石油国际化的形势相矛盾,因此,归结起来,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点:

(一)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

学校为了保证学生学习英语的连续性,把石油工程专业英语的学习安排在大三期间,作为石油工程专业的学生,实际上是在大三才接触专业课的学习,在很多专业术语还没有完全了解掌握的情况下,学习专业英语是不妥的,代课老师往往是先解释中文是什么意思再来讲解英文的,由于课时的限制,这种情况导致上课效果不佳或者直接不能消化理解。

(二)教学内容过于广泛

石油工程专业的学生专业课的学习主要是油藏工程、钻完井工程、油田化学等方向的课程,受教师所擅长专业的限制,而石油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一般都是囊括所有专业课的内容,因此,教师在讲解自己不熟悉领域的英语内容时,可能不够精辟,学生理解更不容易,有的教师甚至在挑选内容时,主要讲解自己熟悉的知识内容,其他内容减少或者不讲解。

另外,就目前国内高校的石油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师而言,年纪较大的教师专业理论知识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但其英语水平有限,而年轻教师往往与之相反。如果是有经验的老教师上课,一般都是比较传统的“三步骤”:先是讲解专业词汇,然后是通读全文,最后是逐字翻译。这种模式导致课堂单调、沉闷,而且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特别是英语成绩不好的学生,更难跟着老师的节奏来进行学习。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合理

专业英语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且学生很少能够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这种教学方法很难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的能力,因此很难达到教学目的。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目前的教学手段一般是以多媒体为主板书为辅的模式进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在于信息量大、教学内容更丰富生动。而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照本宣科,学生感觉上课像走马观花,来不及消化。更有甚者,教师一节课结束,黑板上没有板书,这种模式的教学效果肯定不好。

(四)考核方式单一

专业英语的考核方式主要是以翻译为主,有些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最后突击记忆也能顺利过关,甚至能得高分,这种突击方式,记得快,忘得也快,往往达不到教学目的。而且单一的考核方式也使学生脱离了这门课程上的培养计划,失去了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

三、课程教学解决的方法

针对目前石油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根据在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和思考,提出以下几点解决问题的思路:

(一)教学目标的重新界定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由传统的以翻译为主的教学逐步过渡到读、说、听、写全方位的训练,侧重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培养其运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的能力和用英语表达专业内容的技能。一般每上一单元的内容,可以找一些相关主题的听力材料来进行听、说的练习,能够使所学单元的专业词汇更好的消化和吸收。并且根据所学专业课的内容,合理的安排专业英语课程的时间,一般专业英语的学习安排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之后进行。有利于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理解掌握课文内容,使英语和专业知识得到很好的结合。

(二)教学内容的多元化

目前,学生就业的方向都会具体到钻完井工程、开发或者油田化学等,因此,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特点或者兴趣方向,把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细化,具体到石油工程钻井专业英语、石油工程油藏工程专业英语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以后的就业意向,选定相应的专业英语内容学习,教学效果能够得到提高。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统一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专业文献的阅读与专业英语的交流集为一体,通过师生间的双向交流,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专业内容的能力。这种交互式讨论能到提高学生听、说的能力。另外,可以进行课堂模拟国际学术会议,让学生利用多媒体来讲解自己写的论文摘要或者一小段论文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学习专业英语的同时,逐步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四)考核方式的多元化

考试的分数不能作为衡量学生英语能力的唯一标准,考核的目的重在测评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应用知识的能力。因此,专业英语的考核可以通过拟定一个石油工程专业方面的题目,让学生以论文的形式即兴回答,并且教师提问进行问答式交流。使学生能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应用知识,达到教学目的。

四、结论

一是石油工程专业英语的课程安排在专业课的学习之后,有利于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专业词汇,使英语与专业知识很好地结合。

二是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细化,具体到石油工程各个研究方向,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及就业意向,选择相应的专业英语学习内容。

三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统一,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师生互动交流,提高学习兴趣及英语应用的能力。

四是改变考核方式,使学生能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应用知识,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来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积极培养国际化石油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9,(Z3).

第6篇

1.石油天然气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具有“石油”和“工程”双重特色。

工学硕士重学术研究[2],而石油天然气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则具有“石油”特色,侧重解决现场应用中遇到的理论和技术问题。为培养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能,需要深入企业内部,进行联合培养。因此,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到现场进行实习、研究和学位论文写作等工作。为了提高质量需要在现场建立研究生工作站。建立研究生工作站应坚持几个原则:一是在技术人员力量雄厚的现场单位建立工作站;二是在石油企业研究单位建立工作站;三是在现场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中聘请现场导师,指导和培养研究生,实现联合培养;四是工作站的设立应相对稳定,保持几年不变,有利于积累经验;五是工作站应有一定的接收能力,最好批量接收研究生,一般不接受单个研究生,这样便于管理,便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监督,便于现场导师之间的交流与协作。一般在第二学年派遣研究生进入现场工作站,进行为期1年到1年半的联合培养阶段。

2.石油天然气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的培养离不开专业教学团队的支持。

石油天然气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需要组建和完善相关教学团队。校内导师应具有从事和开展石油工业科研项目及研究的经历和经验,应转变教学思路,更新教学方法,并保持与现场工作站及现场导师的联系。专业学位硕士生需要到企业工作站去完成论文,应聘任现场导师,注意发挥双导师制的优越性。既要充分发挥校方导师的理论指导和学术水平,也要充分利用现场导师的现场经验,形成优势互补,培养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场导师应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具有高级职称、从事重要科研及技术研究、具有一定管理和教学能力。为了保证培养质量,应实行校方导师负责制。硕士论文的指导工作由校企双方导师合作、校方导师主要负责,现场导师在技术环节上给以协助。同时双导师和研究生之间应相互沟通,通过电话、邮件、视频等现代化渠道及时联系,协商解决论文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3.石油天然气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的培养需要特别注意研究课题的选择。

研究生到达石油企业工作站后,应开展学位论文的选题及开题工作。论文的选题非常重要,是保证论文质量的基础。论文的选题应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一定的深度和先进性。论文的选题一般应有在研的科研项目、工程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作为支撑,避免“空中楼阁”及“纸上谈兵”。论文的结果应能够直接为企业的科研和生产服务,有利于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论文的选题还应结合研究生的特长和基础,有利于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完成论文工作。研究生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后,需要在现场工作站举行开题报告会,双方导师及现场专家参加。作为评委,对研究生的开题报告、研究内容、技术路线、技术关键等进行一一审查和点评。对不符合要求者,不能通过开题。

4.石油天然气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的培养需要加强日常的管理。

由于专业学位研究生需要深入企业、在研究生工作站实习、研究,远离学校。所以,自研究生进站开始,就应该加强对他们的日常科研活动管理。要发挥现场导师的主动性,双方导师保持与学生的联系。校内导师应定期深入现场工作站进行指导,实行“每月汇报”“中期检查”“导师全程跟踪”的管理模式,切实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日常管理,为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供保障。同时,学校应邀请现场导师来校,开展技术交流、学术讲座、研究生培养经验交流等。

5.石油天然气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的毕业论文及答辩应注重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专业学位硕士的毕业论文应较好地反映学生对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掌握,应体现借助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学生所作课题能否应用到生产实际中去,是否具有工程应用价值等均是评价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也可以作为研究生能够顺利出站、获得硕士学位、完成研究生阶段学习的重要考核标准。毕业论文答辩在学校进行,双方导师及校内外专家参加组成答辩委员会,听取研究生的论文汇报并质疑、评价论文的质量。

二、培养质量评估方法探索

石油天然气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主要经历入学考试、培养过程、毕业论文答辩及就业4个主要过程。因此,本文提出了通过各阶段成绩来评价培养质量的方法。分析石油天然气工程领域硕士研究生入学成绩、课程成绩、毕业成绩(含就业情况)的关联,跟踪分析培养过程各阶段的成绩数据,评价学生的成绩变化,根据其影响程度赋予不同的权重,并形成评价指标,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入学考试成绩统计分析。

研究生在大学本科期间的绩点成绩、相对排名及绝对成绩,可作为研究生阶段成绩统计分析的基准。研究生的统考成绩,例如入学统考成绩、入学成绩排名、四六级成绩等,由于均为全国统考,具有可对比性。因此,以上成绩统计既可以作为生源质量的评价依据,也可作为培养质量评价的基础数据。

2.研究生培养阶段成绩统计分析。

研究生入学后进入培养阶段,此后的课程成绩、排名以及最新的四六级成绩可作为培养质量的评价指标,对比原有的成绩数据,分析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专业素质的变化过程。课程学习之后,进入论文开题及论文研究阶段。该阶段的质量评估可通过导师打分及学术成果数量质量统计,对学生的科研能力、工作效率、创新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进行评估。学术成果方面包括培养期间的情况、主要著作、获奖情况及专利发表情况等。

3.毕业论文答辩成绩统计分析。

学生经过3年的培养,将进入答辩阶段,学位论文质量及评审专家的认可程度,是评价学生培养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

4.就业情况统计分析。

第7篇

(一)紧密结合专业背景

传热传质现象不仅在生活中非常普遍,传热传质知识在石油工程中应用也很广泛。在课堂教学中应突出这一特点,并加以应用。在授课过程中,将传热传质的内容跟生活常识以及石油工业中相关应用实例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传热传质知识的理解。比如,在讲传热学绪论部分时,首先跟学生探讨生活中的一些常识:为什么水烧干了之后水壶容易烧坏,为什么下雪不冷化雪冷等,然后给学生介绍石油行业中传热传质的运用实例:油的加热输送、煤油汽油等石油产品的生产过程、稠油热采等;在介绍圆筒壁温度场计算的时候,可以结合井筒温度场的计算;在介绍传质现象时,可以给学生介绍页岩气中气体的扩散、二元聚合物驱扩散现象等。另外,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给学生介绍石油工业中跟传热传质知识相关的一些前沿技术。比如微波在油气开采中的运用,酸蚀蚓孔计算中传质规律的运用等。通过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和石油工业中相关运用实例的结合,让学生明白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求知欲望。

(二)运用类比法

类比法是传热学、传质学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研究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类比法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新的知识,并且能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跟新的知识结合起来。比如在介绍传热过程和导热过程计算时,可以先复习电学中的欧姆定律,找出电量传递与热量传递相类似的规律“传递速率=推动力/阻力”,进而类比引入“热阻”的概念,再介绍计算方法“热阻分析法”。在介绍传质学时,也可以运用类比法将传质学和传热学、流体力学中相关的公式规律进行类比得到新的传质规律公式,比如传质膜系数的类比求取法。

(三)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板书结合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设备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实现声音、文字、图像、动画等的展示,跟传统的板书相比,它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具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传热传质过程的认知,提高课堂效率。但是多媒体教学也有其不足之处。如果仅仅结合多媒体讲解,学生可能会抓不住这堂课的重点,对课堂教学的内容印象不深刻,思路不清晰。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该在黑板上总结出这堂课的内容、要点,供学生复习参考。另外,在讲解一些重要公式的推导和应用时,如果只是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展示的话,学生很容易“坐飞机”,对公式的推导和应用过程听不懂。因此,在进行重要公式推导时,应采用在黑板上进行推导讲解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加深印象。传统的板书和现代的多媒体教学各有长处。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将两者有机结合,既要做到课堂教学生动具体,又要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

二、课外作业,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在完成课堂教学之外,结合石油工程专业的特点,布置科研小论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性。让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查取相关文献。学生一般分成10人一组,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专业特点,选取传热传质知识在石油工程中某一相关领域的应用来完成小论文。比如,有的小组选取的是《注蒸汽过程中井筒温度的分布》,有的小组选取的是《酸化压裂过程中传质现象的研究》等。另外,笔者还结合所在科研团队的实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兴趣爱好参与了一些科研实验,比如《前置液酸压酸液指进实验》等。通过让学生将所学的传热传质学知识真正应用于石油工程的具体实例中,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的知识,还能加深学生对石油工程专业的了解,激发学生“学石油、爱石油”的热情。

三、实验设置,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实验一直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通过开设实验教学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我们开设了2个必修实验,分别是《自然对流换热实验》与《换热器实验》,共4个学时。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开设了《强迫对流换热实验》、《二维温度场电模拟实验》、《喷管实验》、《理想气体比热比测定》等4个开放性实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时间安排,与实验教学中心预约进行开放实验。在实验教学中,加大了学生对预习实验的要求。在进行实验之前,学生必须首先掌握实验目的、原理等内容。比如在自然对流换热实验进行之前,学生必须了解实验测定自然对流换热系数的方法和原理、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以及预期的结果等,在进行该实验课时,老师会提一些跟实验相关的问题以考察学生预习情况,并将学生的预习情况跟实验操作、实验报告一起作为实验成绩的组成部分。

四、结束语

第8篇

关键词:石油工程;创新型人才;高等教育;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5-0047-02

21世纪已经步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需求都在不断增加,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和目标。石油工程作为一个知识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对从业人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严重缺乏对工程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培养的毕业生在实际的工作中缺乏应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不具备工作的创新潜力,难以适应石油工程技术与管理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因此,对石油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践和途径进行有益的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培养石油工程创新型人才的现实意义

石油工程的特点和性质决定了人才和技术对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人才和技术二者之间又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因此,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促进石油工业的发展从而加快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石油工业国际化发展的要求

随着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世界石油与科技市场,这意味着我国石油工业要应对国际市场中复杂的技术交流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石油工业的跨国开发与经营对石油工业技术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还要熟知国际石油工程的相关技术与商务要求,同时要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因此,培养石油创新型人才是石油工业国际化发展的要求和基础。

(二)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应对复杂开发环境的技术要求

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在不断地勘测开采中已经越来越稀缺,提高石油勘测技术和采收率已经成为石油工业发展的重要课题。同时,随着条件较好地带的石油未开采数量的不断锐减,这些地带剩余石油的开采难度必将加大,而且石油开采需要继续向深海、极地、沙漠等条件极其恶劣的地带延伸,这些都给石油工程带来了更大的技术挑战和更高的人员素质要求。因此,培养具备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应对日益复杂的石油开发环境的技术要求。

(三)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石油企业面向工程实际的人才需求

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石油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企业希望毕业生可以快速适应工作需要、熟练开展工作,并在工作中具有较强的创新潜力,能在日益复杂的开发环境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促进企业的发展与进步。因此,高校需要培养适应企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以满足石油企业面向工程实际的人才需求,这也是高校提升学生就业率的必然途径。

二、目前高校石油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高校已经意识到石油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然而由于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影响以及高校重视程度和改革力度的不足,在进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我国石油高校的教师多是工科院校的硕士和博士生出身,虽然文化程度高,但缺少师范专业教学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其缺乏工程实践的背景,所以存在着知识结构不合理,过于偏重理论学习的问题。他们仅有的实践经验也多是参与导师的研究课题积累而来的,缺乏系统全面的工程实践知识,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只偏重理论教学,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缺乏培养和指导。此外,这些教师往往对提升科研水平的热情高于对教学方式的探索,这些都导致了石油工程教学实践中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二)教学模式单一化,缺乏个性指导

目前很多高校的教学模式仍然保留着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施进行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从而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上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教学过程中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传授,严重缺乏知识应用与技能实训,授课时对课程内容精选不够,其知识结构系统性和逻辑性不足等。教学模式的单一化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升,缺乏个性化的指导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三)实践环节不完善,实践学习效果差

我国高校石油工程的课程实践多是在校内的实验室完成的,导致实践过程中主要目的是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对学生在实验设计、问题分析以及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严重不足。此外,由于企业一般不愿意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和机会,学生在生产实习阶段也往往没有获得足够的实习锻炼,毕业设计也多流于形式,或因选题过大或涉及知识比较复杂,最终以毕业论文代替,没有充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类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石油工程创新型人才的教学研究

石油工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以满足石油企业面向工程实际的人才需求为目的,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综合的实践运用能力,具备把专业知识转化为工程技术的创新能力,从而能够解决石油工程实际发展中面临的技术难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笔者在对目前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培养石油工程创新型人才的具体教学方式和途径。

第9篇

学会常务理事、多相流专委会主任郭烈锦教授主持会议。本次学术年会共收录239篇论文,有40多家高校及科研院所2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年会,宣读和交流了187篇学术论文。本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进展交流会共有30个面上项目通过口头和墙报的方式汇报项目进展。

在全体大会报告会上,共进行了4个特邀学术报告。英国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的杨五强教授就“Industrial tomography for multiphase flow measurement”得最新研究成果与进展与参会人员进行交流。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叶茂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李相方教授分别做了“工业催化反应反应器中的气固两相流问题:研究现状和展望”“气液两相流在石油天然气工业中的应用”精彩的大会邀请报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工程科学三处刘涛处长代表基金委报告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评议、最新动态以及重点资助领域等情况,鼓励青年学者勇于创新,发表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专委会对2010年度青年学者优秀论文陈学俊奖获得者共8名青年学者(35岁以下)进行了表彰,颁发了证书和奖金。

本次学术年会与往年一样设置了8个专题,包括:气液两相流与沸腾传热传质,气固两相流与燃烧及其污染控制,多相流数理模型和数值方法,石油工程多相流,多相流测量技术,反应堆热工水力,两相流相变传热强化和节能,高新技术中的两相流与传热传质。

第10篇

关键词:石油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本科毕业设计;特征与问题剖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279-02

高等院校对学生创新能力、创业精神的培养以对学生知识、文化、素质、责任的全面发展的促进,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和本科毕业设计是其中两个最为直接有效的创新实践教育环节。期望在毕业设计之前利用大创项目激发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进而可有效地促进后续毕业设计环节的工作效率,加深学生对科研创新工作的理解深度。[1-4]然而,由于两个环节相对独立,在实践过程中两个环节难以形成连续性的统一培养模式,导致在两个环节实施过程中不能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5-6]由此,有必要深入剖析两个阶段的现状特征与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为一体化的培养模式提供借鉴。

一、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主要特征及问题剖析

2007年6月20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成为全国首批入围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60所高校之一。石油工程专业是该类实验计划的主要参与与受益专业,自设立之初就充分体现出了自主性、实践性、过程性、协作性、长期性、非功利性的特征。自2011年以来,我院大创累计立项国家级40项,校级143项。这些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提升了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了大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选题存在一定盲目性。参与大创项目选题的大多是大二、大三学生,其对专业课了解尚少,面对指导教师给出的研究内容条目式的申报表,短时间无法得出较为深刻的认识,存在较大盲目性。由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选题时已经深入了解研究内容的仅为2.3%,绝大部分表示仅有一般了解,且15.9%的被调查者表示在选题时对题目完全不了解。在对选题依据的调查中,主要的依据是选择认识的老师,或者别人的推荐,确实根据感兴趣内容选择的仅为11.7%,且有12.3%的受调查者表示为随机选择。

2.学生用于科技创新项目的时间很难保证。目前我校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大多数是大二的学生,而低年级正是学习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时候,课程安排比较紧密,用于科技创新项目的时间就相对不足,严重影响了整个项目的完成质量。由问卷调查可明显看出,项目负责人和参与者,每学期参与大创项目的天数差别较大,其中负责人大多在5~20天,而参与者大多在10天以内,并有23%的参与者承认几乎没有参与大创项目。

3.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延续性、系统性不强。目前低年级学生在繁重的课程学习之余,通过导师引导、文献调研、实验参与逐渐对课题有所了解,逐步参与到课题中去的时候,课题实施时间也接近尾声,难以对科研课题形成延续性、系统性的深入研究,致使创新课题成为学生对科学研究的认识实习,难以达到预期的科研能力的培养效果。

二、大学生毕业设计特征及存在问题剖析

作为拥有两个国家重点学科(油气田开发学科和油气井工程学科)的石油工程专业,逐步形成了贯穿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全部规范化毕业设计质量管理方法,由点及面的全程控制有效地提高了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但也不同程度地呈现出其自身的客观局限,体现在:

1.参与毕业设计学生多、设计题目多、题目技术水平层次不齐。随着专业扩招,自2005年以来,石油工程学院每年参与毕业设计的学生人数基本维持在600人左右,平均每位教师指导4~5人。如此大量的毕业设计题目的设置,在面对社会经济、就业自主化及其逼人的严峻形势,就难免存在着对其核心含义把握不好,设计(论文)选题及内容与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脱离并落入俗套化,以及忽视对学生进行创造能力意识培养和训练等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问题导致其水平相差较大,调研性的、重复性的、相似性的、验证性的、总结性的题目不断出现,既缺乏创新性,又缺乏理论价值和应用背景。

2.学生选题欠科学,存在一定盲目性。毕业设计是完全区别于课堂课程学习的一种实践类课程,供学生选题的时间短、可参考的信息少,加之本科生对于题目的内容、性质与自身就业的工作、所从事的研究之间的相关性认识不足,自课题选择上往往存在从简性、盲从性、随意性,大都选择一些相对简单、选择频率高或比较熟悉老师的题目,而缺少从自身兴趣、从业类型等方面针对性地选择题目。

3.毕业设计时间短、任务重、学生进入课题慢,难以达到较高的预期科研效果。毕业设计时间在三个月左右,但期间涉及到学生就业、考研复试、联系出国,甚至岗前培训等交织重叠,很多同学忙于考公务员,频繁外出找工作,参加职业资格证、TOFEL、GRE考试等等,毕业设计在时间和投入精力上很难加以保证,由于上述各种原因毕业设计与论文工作的时间被大大缩水。

4.毕业设计缺少团队合作训练。毕业设计采取一人一题的方式,且题目之间相对独立,既不利于合力完成较高水平的设计题目,也不利于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三、石油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与毕业设计特征互补性分析

第11篇

【关键词】石油工程EPC总承包项目 文控管理 事前 事中 事后

文控管理工作是石油工程EPC总承包项目中一项不容忽视的核心环节。按照项目生命周期各阶段情况,可把文控管理工作阶段划分为事前文控管理、事中文控管理以及事后文控管理这三个阶段。石油工程EPC总承包项目的各环节阶段中,文控管理呈现出了多种特征及工作方法。

1 文控概念

首先是文件信息控制,简称为文控,指的是按照规范的项目文件控制程序,在项目实际使用时通过先进的方法与手段,有效管控项目文件的过程;其次是文控管理过程;对项目文件控制工作予以规范,构建完善、可控与可追溯的文件管理体系与方式。认真全面管理文件、流转、审批、版次、分发、移交、归档、利用环节阶段,加强控制好文件的流转状态,确保文件整体运行过程都有详细的记录,都可追溯,项目竣工后能自行做到移交归档,促进文档一体化管理目标。

2 加强石油工程EPC总承包项目文控管理各环节

2.1 事前文控管理

应构建完善可行的文件控制管理体系,其中涵盖了详细的文控管理项目策划、健全的规章制度、有序的项目运作流程以及切实可行的项目文控管理系统,主要目的在于保证项目运行过程中的流畅度与精确度。因此,在文控管理前期中,其对项目发挥着策划与统筹的作用,可以明显的看出对项目有极强的“塑造力”。

石油工程 EPC总承包项目中有专门的文控管理部门,它作为项目文控管理的核心部门,必须具备一定的权力,将文件控制管理贯穿于项目的各部门中,把文件的分类编号、格式、用印、存档、传递等各环节工作综合纳入到文件控制部门进行管理。文控管理部门在文控管理前期工作中,应切实做好下列几项内容。

2.1.1划分岗位责任,强化档案管理意识

EPC总承包项目实际管理时,应明确岗位职责,各部门严格根据岗位职责进行分工,做好自己分内之事;另外,在项目筹备过程中,应培养全员良好的文控管理意识及正确的档案资料观念,推广有关规范。并且,应认真划分分包单位的文控管理权限,配备责任感强的专业人员进行统一管理。

2.1.2构建文件控制工作流程

项目文件管理属于系统性的过程,涵盖了文件处理、文件报批、文件借阅、文件保管、文件控制以及文件销毁等环节。所以,EPC总承包项目前期中必须构建规范的文件控制管理流程。该流程主要由项目经理批准,项目文控或者项目文控部门是项目来往文件及资料等信息的归口管理人员与部门,应加强项目文件输入、输出接口管理工作。项目部和业主间的文件往来必须根据文件控制管理具体流程来,以确保项目信息精确传达。

2.1.3强化培训,增强文控管理水平

EPC总承包项目具有较大的项目量,建设单位众多,质量水平各异,并且,大部分分包商未配备专业的文控工作者,专业水平低下,经常造成内容不正确、资料缺乏完整性等诸多问题的发生。所以,应加强分包单位文控人员培训力度,及时掌握国家与行业标准,熟知有关法规制度与材料整理的要求。培训时,由专业的文控培训者构建文件材料样板予以正确的示范,确保被培训者今后的工作适应于文档整理及操作规范要求,从而实现文控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

2.2 事中文控管理

2.2.1加强交流

EPC项目文控管理者应积极和业主、监理、分包单位文控管理者沟通交流,认真分类、整理、记录及归档来往文件、传真与电子邮件。并且,EPC项目文控管理者还应和相关技术者交流,以获得技术者对档案信息收集管理工作的支持。发现信息内容不相同时,应及时和技术者联系,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实际交流时,文控管理者要学习项目管理、施工、系统及操作方面的知识,了解项目具有的阶段性特征、难度,切实做好文控管理工作,防止问题发生。

2.2.2故障制度的构建

根据国家与行业标准,构建高效的文件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具体应制定《项目档案管理制度》、《项目技术文件管理制度》等。

2.2.3具体划分,严格处理

应加强日常性与定期性管理,以实现档案资料管理的系统性和细致性;另外,文控管理者对于发现的问题应逐一进行记录,并采用通知单的形式下发,要求分包单位及时予以相应的整改,明确具体的整改时间和整改方案。复核过程中,如有整改不合格的分包单位应进行批评或予以相应的经济处罚。

2.3 事后文控管理

(1)项目完工前,EPC总承包项目负责单位要做好资料准备工作,科学编制、分工清晰、全面落实责任,建立项目完工资料管理小组,项目主要负责人统一把控,项目主要工作者参与协作,采取完善的项目完工阶段的资料整理措施,按照《项目文档管理规定》等制度要求,确立项目文档的具体格式与内容。

(2)在确立流程与责任后,EPC总承包项目文控管理部门应综合收集各单位与各部门的工程完工资料,并保证资料的实效性。然后,文控管理部门再做资料汇总、合卷以及编册工作。完成编册后,应反复检查与核对,达标后将资料上交到上级部门。

3 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由于石油工程EPC总承包项目的文控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科学性、配置严密性、要求高的特点,所以,应构建文控管理机构与检查监督机制,以全面发挥文控管理的优势作用;另外,文控管理人员应根据项目条件、项目周期的变化,对自身工作方法予以整改,探寻高效的文控管理模式,增强工作水平,从而促进EPC总承包项目有序前进。

参考文献

[1] 乔靖杰.分析石油工程高端市场EPC总承包管理[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08)

[2] 田峰.EPC工程总承包中的财务管理[J].金融经济,2011,(12)

[3] 邵化梅.总承包项目文控管理初探[J].电力勘测设计,2010,(04)

[4] 黄新.对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的一些体会[J].中华建设,2008,(06)

[5] 王立明.浅谈EPC模式下的水电项目质量控制[A].质量――持续发展的源动力:中国质量学术与创新论坛论文集(上)[C].2010

第12篇

一、培养石油工程创新型人才的现实意义

石油工程的特点和性质决定了人才和技术对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人才和技术二者之间又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因此,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促进石油工业的发展从而加快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石油工业国际化发展的要求

随着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世界石油与科技市场,这意味着我国石油工业要应对国际市场中复杂的技术交流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石油工业的跨国开发与经营对石油工业技术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还要熟知国际石油工程的相关技术与商务要求,同时要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因此,培养石油创新型人才是石油工业国际化发展的要求和基础。

(二)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应对复杂开发环境的技术要求

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在不断地勘测开采中已经越来越稀缺,提高石油勘测技术和采收率已经成为石油工业发展的重要课题。同时,随着条件较好地带的石油未开采数量的不断锐减,这些地带剩余石油的开采难度必将加大,而且石油开采需要继续向深海、极地、沙漠等条件极其恶劣的地带延伸,这些都给石油工程带来了更大的技术挑战和更高的人员素质要求。因此,培养具备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应对日益复杂的石油开发环境的技术要求。

(三)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石油企业面向工程实际的人才需求

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石油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企业希望毕业生可以快速适应工作需要、熟练开展工作,并在工作中具有较强的创新潜力,能在日益复杂的开发环境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促进企业的发展与进步。因此,高校需要培养适应企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以满足石油企业面向工程实际的人才需求,这也是高校提升学生就业率的必然途径。

二、目前高校石油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高校已经意识到石油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然而由于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影响以及高校重视程度和改革力度的不足,在进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我国石油高校的教师多是工科院校的硕士和博士生出身,虽然文化程度高,但缺少师范专业教学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其缺乏工程实践的背景,所以存在着知识结构不合理,过于偏重理论学习的问题。他们仅有的实践经验也多是参与导师的研究课题积累而来的,缺乏系统全面的工程实践知识,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只偏重理论教学,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缺乏培养和指导。此外,这些教师往往对提升科研水平的热情高于对教学方式的探索,这些都导致了石油工程教学实践中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二)教学模式单一化,缺乏个性指导

目前很多高校的教学模式仍然保留着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施进行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从而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上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教学过程中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传授,严重缺乏知识应用与技能实训,授课时对课程内容精选不够,其知识结构系统性和逻辑性不足等。教学模式的单一化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升,缺乏个性化的指导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三)实践环节不完善,实践学习效果差

我国高校石油工程的课程实践多是在校内的实验室完成的,导致实践过程中主要目的是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对学生在实验设计、问题分析以及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严重不足。此外,由于企业一般不愿意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和机会,学生在生产实习阶段也往往没有获得足够的实习锻炼,毕业设计也多流于形式,或因选题过大或涉及知识比较复杂,最终以毕业论文代替,没有充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类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石油工程创新型人才的教学研究

石油工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以满足石油企业面向工程实际的人才需求为目的,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综合的实践运用能力,具备把专业知识转化为工程技术的创新能力,从而能够解决石油工程实际发展中面临的技术难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笔者在对目前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培养石油工程创新型人才的具体教学方式和途径。

(一)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1.增加经管类和人文类课程,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石油工程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产业,在工程实践和工程创新中,往往需要综合利用技术、经济、环境、社会等多方面的知识,因此,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培养出具有复合型知识背景且能在工程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和能力进行技术创新的人才。就目前的高校课程教育来说,需要增设和改进的地方有很多,增设油气藏经营管理、石油工程招投标、人际关系学、领导艺术与才能等经管类和人文类的课程,可以很大程度上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引进企业的企业文化、时间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等短期培训,可以让学生提前进行岗前培训和职业素质培养;组织学生进企业参观调研,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了解工作环境和内容,以便毕业后快速完成角色转换。

2.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强化校内实训环节。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系统而全面地了解专业、掌握知识脉络。石油工程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包括渗流物理系列、石油工程流体力学系列、油气田开发工程系列、钻井完井工程系列、采油工程系列等五个系列的课程组,这五个系列的课程组以技术流程为主线,便于学生整体掌握石油工程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过程。而在这五个系列的教学中,要强化每个环节的实训性,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更好地强化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3.提供多方向的专业培养。高校可以通过制定宽专业、多方向的培养方案,给学生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和兴趣,这样既保证了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又对所修方向有足够深入的认识和学习,能够更好地使用工作需要,从而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出更大的创新潜力。

(二)建立完善的教学保障体系

1.建立创新型教学团队。一个缺乏创新和实践的教学团队是不可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的,也就是说建立创新型教学团队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着关键的决定作用。建立创新型团队可以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第一,引进专业领域的名师,引导教学团队的建设,学院按不同系列的课程组构建出名师引导下的教学团队,由名师引领团队进行专业领域相关专题的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探讨,充分利用各种措施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形成积极向上、不断创新的教学氛围;第二,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教学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充分展示自身的能力,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来保障团队成员间的甄选、提升、奖励、发展等方面的公平公正,从而充分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提高教师工作质量。

2.优化教学模式。目前缺乏个性指导的单一化教学模式严重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需要教师在全面把握和理解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知识讲授与学生自学、理论学习与课程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类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从而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3.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石油工程是知识实践性和技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组织学生进行现场工程实践、培养学生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对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应对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帮助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加强了目标性和针对性,从而更好地完成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应用。

四、结语

第13篇

论文摘要:参加国际投标是石油工程服务公司拓展业务、接轨国际及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投标的胜负,不仅取决于竞争者实的强弱,也与投标技巧是否得当,策略是否正确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标书研读与制作就是很关键的一环。本文主要就投标方如何研标书并在标书制作中充分体现自身的优势和能力进行了论述。

1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油气需求也呈快速增长趋势。而仅凭国内油气开发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这种消费需求,所以国内石油工程公司纷纷将目光转向发展国际业务以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国际石油工程招标,是石油工程公司进入国际石油市场较为公正、安全和有效的途径之~。国际投标一般由五个步骤组成。本文主要就邀标书研究及投标书制作技巧进行探讨。

2标书的研读

业主的招标文件是编制投标书的主要依据,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惟一的依据。因此,一定要研究透业主的招标书,弄清各种关系要素。国际邀标书一般包括三个主要部分:投标须知,合同样本和工程要求。收到招标文件后,首先要快速的阅读浏览相关工程要求,以了解标书中的规定是否与公司自身条件相符,如果符合公司业务范围及施工能力,再对标书进行详细的研读:同时通过一些业主所在国或周边国家施工兄弟单位来了解相关情况。标书三部分各有侧重又相互关联,阅读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分清承包商的责任和报价范围,不要发生任何遗漏;

2)了解各项技术要求,以便制定先进合理的施工方案;

3)及时调查了解工程所在地工、料、机等的市场价格,以免因盲目估价而失误;

4)弄清开、竣工日期及总工期的要求以及奖罚条件,以便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

5)工程款支付条件,有无工程预付款;结算方式;拖延付款的责任和利息支付等,以便做好资金使用计划;

6)弄清有无特殊材料、设备及施工方法要求,以便采取相应对策措施

7)弄清工程量清单中各个工程项目组成的内在含义,防止漏项发生;

8)弄清总包与分包的规定,以便当自身施工能力不足时便于分包及协作。

9)弄清施工期限内的涨价补偿规定,以便报价决策时充分考虑利益风险等因素;

10)对含糊不清的问题,应及时提请招标单位予以澄清,包括合同条款、施工范围、报价等。

3国际投标书的

制作国际投标书不仅是传递信息的载体,更是投标人能力、实力与技巧等综合实力的证明,标书制作的优劣直接决定投标人中标的几率。

3.1投标书的组成

国际石油工程投标文件虽然不同的招标公司会有所不同,但一股有三部分构成:

1)技术标书。包括投标证明文件:投标授权书、营业证书、QHSE认证证书、最高管理者情况等;设备情况:设备的名称、技术规格、以前的一些施工业绩、施工图片以及设备的出厂证件、设备的检验情况等。如果设备参数与邀标书要求的有所不同,则要特别说明,说明替代设备的参数、施工情况等;人员情况:人员简历,技术特长,工作经验等:QHSE体系运行情况:各类认证证书以及能够说明系统运行状况的一些记录、文件等;技术优势以及与标书要求相关的补充资料。

2)商务标书。包括标书报价及相关说明,一股包括设备施工报价、人员报价、待命费、材料费、动迁费等。报价的具体形式(包括日费、一次付清或工序报价等方式)要根据标书的要求选择。3)合同标书。包括合同条款异议说明、保险购买情况说明以及投标保函、互相免责协议。

3.2投标书的编制

在通读标书的基础上,投标人应根据要求仔细认真的编制标书,编制投标文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投标须知要求的格式、顺序和内容编制标书。投标文件格式不要随意更改。如果投标人填写后,仍未能准确清楚的表达出投标人意思,可以加入补充说明。

(2)技术标书的制作要重点突出投标人员的海外工作经历和相关施工能力,施工设备和工具的实时监控参数、范围及传输能力,优势的或独一无二的施工技术,0HSE的业绩和发展完善的证据,投标人在地域、人文环境以及该区域合作经验上的优势;有能够缩短工期、更安全环保、节约成本、提高收益的替代设备或推荐方案都应该列举在标书中;

(3)合同标书的编制要特别说明人员和设备保险情况,当投标人购买的保险与业主的要求有差距时要重点说明弥补和改进的办法,还有银行保函、免责协议等都要按要求填写办理;

(4)商务标书在按要求报价后,如果同时有几个标书则要突出同时中标或不同数量标书中标的价格折扣;如果有替代或补充设备、方案,则要突出这样施工节约的成本和创造的效益;如果是联合投标则要突出联合投标的价格优势。价格变化大的材料费、油料费等则要特别说明,以减少风险和不必要的损失。

(5)最后反复审核,消除误差要对计算数量,如工程量、单价、总值认真核对。文字表达要准确无误。

(6)标书制作要干净整洁,页眉页脚设置标书名称及编号以及投标人标志,用统一规格的纸张和精致的文件夹装订成册。投标书的装订要便于招标机构的审阅,并在每册封面上打印投标公司的标记。

3.3递送投标文件全部投标文件编好、校核并签署后,投标人需按招标须知的规定分装,密封,并按要求粘贴或写明收件信息,在截标日期之前,送到或寄到招标机构指定地点,并取得收据。

第14篇

摘 要: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做好毕业设计工作对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具有

>> 机械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市政、环境类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 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 机械设计制造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实践与探索 机械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与实践 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的改革与实践 多媒体技术专业以就业为导向开展毕业设计的改革与实践 应用化学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就业导向的高职化工设备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 独立学院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海洋类院校工科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实践 基于CDIO理念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改革与实践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 《石油化工》特色专业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基于就业导向的工程监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改革研究与实践 专业认证模式下的机械类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 提前毕业设计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独立学院毕业设计的改革与实践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08-12-22.

[3]赵文静,祁飞,何箐.以科研项目促进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提升[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4]王福亮.结合科研课题选择本科生毕业设计题目的探索[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5]孟梅,范世东,陈永志.高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的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7,(1).

第15篇

论文关键词:油藏工程;专业课;实践能力

油藏工程是石油工程专业重要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是专门研究油田开发方法的一门综合技术学科。它综合应用地球物理、油藏地质、油层物理、渗流理论和采油工程等方面的成果以及所提供的信息资料,对油藏开发方案进行设计和评价,以及应用有效的开采机理、驱替理论和工程方法来预测和分析油藏未来的开发动态,并根据这种预测结果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以便获得最大的经济采收率[1]。毫无疑问,该课程是石油工程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但该课程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中却难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2],作为专业课建设只停留在本课程的改革与建设上,没有与相关的专业基础课和实践环节的改革结合起来,没有作为系统工程进行建设,既没有很好地让专业基础课发挥对本课程的支撑作用,也没有很好地发挥本课程对实践环节的带动作用。

一、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1、基础知识:包括油田勘探开发程序、油藏评价、开发层系划分与组合、井网与注水方式、油田开发方案报告编写、复杂油田开发、油田开发调整等相关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对油藏工程所研究的对象——“油气藏”有一定的了解。在油藏工程的教学中,要充分结合基础理论课程,加强技能培养,利用实验仪器设备进行实验室观察、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创新性实验、观摩操作等巩固、深化、扩展课程内容,加快知识向技能转化,应掌握油藏工程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学会用油藏工程的理论解决油田开发过程中的实际问题[3] 。

2、应用性知识:包括非混相驱替及注水开发指标计算、试井分析方法、油藏动态分析方法学等。利用计算机教室开展油藏驱替机理、动态分析、试井分析的编程演练,并组织学生演示分析计算过程和对结果进行分析。

3、研究性知识:包括油藏井间示踪剂动态分析方法、生产测井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示踪剂流出曲线方程的推导、多层油藏的总示踪剂浓度方程的推导、水平井及其产能评价等知识体系。利用油田科研实例,深入分析涉及难点知识的运用方法,课余邀请学生参与科研的工作,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深化知识的掌握。

通过理论教学与现场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使学生具有一定独立参加科研工作的能力。

当学生进行第一线实践时,要求所学的知识技能能够综合应用、融会贯通。只有把知识融会贯通,各种技能熟练化,才能在实践中信手粘来,得心应手。系统化还要求实践安排的层次系列化。需要经过不间断的实践—反思—改进—再实践—再反思—再提高的螺旋上升的过程。

(二)层次性原则

观摩、练习指导与综合实践三层次。观摩与练习指导是综合实践前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头脑中储存的陈述性知识,无法自觉熟练地应用。虽然,有的人通过自己摸索也能做好,但从总体上来说,有效练习与指导是观察学习、模仿学习,促进多数人的技能全面快速提升的有效方法。因此,需要观摩,观摩有助于把知识技能形象化、操作化,而练习指导则有助于把技能的程序化、熟练化,这样才能内化。例如,油藏驱替过程的实验教学、油藏动态分析和试井编程活动的组织、科研案例的分析都需要经过观摩、练习与指导。

要让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需要有综合实践这个环节,综合实践有助于让学生把各种知识技能综合应用。通过综合实践使学生知道知识技能应用的条件与边界,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独特的知识结构与能力。实习是最好的综合实践,抓好实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个体性原则

共性与个性培养相结合。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共性和个性。共性是一切人和事的基础和立足点。一般来说,共性的要求也是普遍化要求。普遍化要求是教学目标的基本特性。面对集体教学,我们只能做一些最基本的要求,否则,教学就无法进行,也无法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的要求。

此外,我们也不能忽略个性的问题,个性是指人和事的特性,对于个人发展非常必要。对石油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每个人兴趣、知识背景、特长不一样,所能达到的水平也不一样,尤其在实践能力上更是差异很大。针对有些同学对于油藏没有感性认识,可以让他们参与岩心的制备,直观看、摸到岩心;对于编程能力差的同学,引导做好程序流程图,思路清晰地解决问题;对于数学基础差的同学,进行对比计算,让油藏和流体物性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直观化。

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课内练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课堂练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渠道,既有教学目标、教学计划、课时等措施的保障,又有教师的指导。然而,课内练习时间是极其有限的,因此课外练习无疑是课堂练习的重要的补充。学生通过主题班会、课外兴趣小组、社会实践等活动来培养自己的专业特长,满足自身专业成长的需求。课外练习具有个体性、情境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和成就感,促进个体自我进一步完善。 转贴于

课堂教学是针对全体同学进行基础训练的重要组织形式,可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教学基本要求。但由于课时、指导力量的限制等原因,要使学生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利用课余时间,特别是寒暑假让学生自行组织实践活动,无疑是一条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形成和发展的有效途径。而且学生对此有兴趣、没压力、不怕失败,这样学生完全可以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充分发挥其潜能和作用。

注重学生的应用实践和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毕业生的能力和表现当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和好评。我们认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加强技能型的课程学习。充分利用课堂的师生示范、学生练习;利用实验室、实习基地的设备和空间,要求学生操作与演练。如油田勘探开发程序、开发层系划分与组合、井网与注水方式、油田开发方案报告编写、油田开发调整等知识的学习。

2、设立实验兴趣小组。实验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活动。兴趣小组分为三类:一类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尝试进行实验设计,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一类是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通过设计综合性实验,提高学生实验设计能力;一类是协助和参与由教师主持的课题研究,目的是为了促使本科生及早进入科研,提高其研究水平。

3、建立学生实践平台。建议利用油藏工程实验中心,设立“油藏驱替机理与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心”的学生组织。专业学生在假期充分利用“中心”的设备、场所、网络等为对广大石油工作者提供基础计算、文献调研等方面的社会服务。在服务的过程中,强化知识的掌握和知识面的拓宽,进一步了解油田开发运行的程序和规律。

(二)课程演练、专业实习相结合

阶梯式的推进,层层加固学生技能在课程演练中,需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实践训练,这种练习有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有关的技能。

除了课程演练外,实习也是重要的途径。在见习中学生可以学到在大学课堂上所学不到的知识技能,如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课堂教学的组织、教材的处理方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见习过程中进行尝试性的教学,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示方向,为实习奠定基础。

(三)科研实践与应用实践相结

科研应用,纵横交织科研能力的提高无疑要在科研实践中逐渐完善。一些人认为大学生不用要求做研究,也不用写论文。其实科研能力不是到研究生阶段才能培养,科研能力的培养更是一种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也是解决问题的训练过程。科研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应用能力的完善;因为,在实践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学习过程中没听过的问题与困难,需要学生自己创造性地去解决。科研实践的训练: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等科研方法无疑能够帮助学生更好把握问题本质所在,为更好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奠定基础,同时科研实践过程中训练的独特视角能够促进自己突破书本知识、个人经验的局限,这样才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