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国际市场营销论文范文

国际市场营销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国际市场营销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国际市场营销论文

第1篇

国际贸易就是世界各国之间进行的商品和劳务的相互换取,构成主要是世界各国的对外贸易,也是一定的时期内世界贸易的总量。国际市场营销是指跨越国界的市场营销行为。两者之间是有共性的,如两者均会有商品和劳务的输出,也会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不过由于两者之间的本质和所面对的对象不对,所以会存在差异,它们之间是确确实实存在着相互影响和促进这一关系。

(一)性质存在差异

对于国际贸易而言,其包括采购及出售两个重要环节,国际贸易活动的展开是覆盖全世界范围内各个地方的。进一步而言,各个地方的对外经济贸易自然又涵括了进口与出口环节,从而国际贸易体现出购进售出的性质特征。而国际市场营销从字面意思上来理解就能够较为清楚地了解到其重点凸显的是“售出”部分,换句话来说,便是借助对国际市场的实际要求分析,面对国际市场开展商品或劳动力的销售,在这一活动中取得相应的利润回报。

(二)组织者存在差异

国际贸易的实质是国际范围内产品与劳动力的交流互换,产品与劳动力的服务者全是国家,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国家是国际贸易活动开展的组织者。国际市场营销在这一问题上则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是现代企业所输出商品及所劳动力和国际市场实际需求进行持续磨合,商品与劳动力所针对的服务者是企业、商家或者是国家等。因此,国际市场营销和国际贸易在组织者问题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国际市场营销通常而言是通过企业所组织控制的,同时也是在一个国家经济体制、国情及法律制度的制约下得以进行的。

(三)交易性质存在差异性

国际贸易的开展一定是跨越了国界的,换句话说一定是在两个或多个国家之间进行的,如果没有满足这一条件,便不能称为国际贸易。国际市场营销即使从行为上来说其同样跨越国界,不过只是单纯地跨越国界,不是必须两个或多个国家的资源互换,因此能够加以整体化的整顿与调节。设计符合自己需求的战略条款,站在这一角度上而言,国际市场营销比国际贸易更具随意性质。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的这一点不同,导致了在现实中国际市场销售额往往会超过国际贸易额度。

二、国际营销给国际贸易所带来的制约与作用

国际营销是针对潜藏的尚未呈现的市场加以筛选与决策,针对可行的经营手段及方式加以设计,以达到市场实际发展需求而加以应用,同时获取可观的经济利益回报,从而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国际贸易所针对的是两个国家或者多个国家间的贸易往来,换句话而言,交易必须是以国家为单位的,只有这样才可以顺利完成该交易活动,而国际市场营销就不存在如此多的原则性要求,其所针对的服务目标可以是国家、企业或者是个体。因此,与国际贸易相对比来说,国际市场营销具有更加显著的灵活性特征。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带动下,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都融入到了竞争的冲击中,作为企业如果想要在这一形势下生存,为自己创造更加可观的利益,就一定要更新自身的国际营销理念,同时结合各个目标市场的特征,规划最为合理的营销方案,站在各个国家的企业立场上来看,国际市场营销是一个绝佳的渠道,销售对象不再局限于国内市场而是进一步延伸到了更为宽阔的国外,这在很大程度上为企业制造了更多的利益机遇。国际市场营销在企业国际贸易能力的问题上是十分关键的决定性因素,它能够连接客户实际需求和企业对信息的反馈,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企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参与情况,制约着企业国际贸易的最终实施结果,也就是说国际营销对于国际对外贸易能力有重要的制约性影响作用。

三、技术创新给国际贸易所带来的影响与作用

根据相关的国际经济学理论知识,技术创新在国际贸易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所以,在国际贸易中,出口方通常是那些在某项技术十分先进的国家或地区。技术创新给国际贸易所带来的影响与作用主要表现在下面几点。首先,从静止状态的层次上来说,只有实现了技术的创新,才可以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从而创造出全新的商品,并最终符合出口的要求标准。所以,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必须要针对自身的技术加以创新与完善,从而为自身创造更加显著的优势,并最终促进商品的出口。其次,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国际贸易能够依靠进口国所传递出的市场反映情况,针对输出国技术进行调整与完善,或者是再一次进行创新行为。最后,从活动状态的层次上来说,在国际贸易活动实施的带领下,商品输出国原本所具有的创新优势往往会在技术扩散的影响下慢慢逝去。它所带来的影响可能是任其自由发展,在创新优势逝去中慢慢失去自己的出口位置;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对自己技术进行更进一步的创新,维持自身的优势状态,这对于出口国的国际贸易活动开展起到极大的推动意义。

四、国际贸易与国际市场营销发展趋势的分析

(一)经济交换和社会交换

站在宏观的角度上来分析,国际市场营销所延伸到的区间较为广阔;站在围观的角度上来分析,跨国企业在进行市场扩展的过程中所能够运用的工具及思维模式很大一部分都是国际市场营销。比较优势要想成为竞争优势就必须要进一步增强比较优势,所以国际贸易所凸显的核心问题就是交换的经济性,但是国际市场营销所凸显的关键问题是社会交换和经济交换的有效融合,同时借助社会交换来实现对经济交换的有效促进。

(二)一体化和全球化

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主要衍生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这里所说的经济一体化其实就是国际融合机制满足经济全球化的前提,这是很多政治实体主观意志一起显示的成果。如果对经济全球化保持抗拒的立场,不仅不符合现实发展所需,同时还会给企业制造很多负面的影响。不过,经济全球化的持续推进同样为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稳定与名族文化带来了更大的冲击,使其陷入危机当中,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快速崛起与前行。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贸易、国际营销这几个问题间存在十分紧密的关联。针对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两个环节,加以注重权衡,把持两者的平稳发展同样是国际贸易当前面临的关键性事项。资本国际间流通最为突出的便是国际市场营销活动的开展,其摒弃了保护主义,同时突破了保护主义所带来的限制,在产品劳务的持续输出过程中,将成本投放到相对回报更充分的地区,从而对经济主体实现更加有效的控制。一般而言掌握全世界最有力市场控制的国家制约着国际贸易整体的规则与方向。在世界这个大市场上,一个国家的竞争地位如何,不仅由该国技术、文化等因素所决定,还要由该国拥有的跨国公司数量及该跨国公司的国际营销能力所决定。国际贸易规则的形成由市场控制力所主导,市场控制力又因贸易规则得到进一步强化。因此,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的关系,对于一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作用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五、结语

第2篇

关键词:体验营销国际市场营销应用

经济全球化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是从企业生产的角度看,经济全球化意味着生产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重新配置。二是从消费的角度看,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商品市场上国际间障碍的逐渐消失。所以国际市场营销是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模式也在发生变化。在国外产生了一种新的消费需求—体验需求,体验需求正引导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它为企业创造新的营销机会,是企业未来进行国际市场营销一个潜力巨大的新领域。

体验营销的内涵

体验营销是指企业通过采用让目标顾客观摩、聆听、尝试、试用等方式使其亲身体验企业提供的产品,让顾客实际感知产品的品质和性能,促使顾客认知、喜欢并购买这种产品,最终创造满意交换,实现双赢目标的一种营销方式。在产品和服务日趋同质的今天,如何吸引新顾客和保留老顾客成为营销的首要任务。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关注体验营销这种新的营销思维,通过向顾客提供各种体验来提高经营绩效。

从消费者心理学角度看,“体验”是理解体验营销的前提。消费心理认为,体验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心理需要,每个人或明或暗,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心理需要。企业的成功营销就是要满足消费者这种心理需求,给消费者这种体验。体验就是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围绕着消费者创造出值得回忆的活动。体验是个人的心理感受,是人们受个别事件的某些刺激的响应。企业通过一定的营销活动,在购买前、购买中、购买后为消费者提供一些真实或虚拟的个别事件,通过消费者对事件的直接观察或是参与,使消费者在意识中产生美好感觉。这种美好的感觉是超越一般经验,认识之上的那种独特的、高强度的、活生生的、难以言表的瞬间性的深层感动。体验营销在方式上是一个大胆的创举,因其具有的优越性而被越来越广泛关注。目前,体验营销逐渐成为全球营销的核心内容,越来越受到企业青睐,并成为企业用以“拉近”同消费者距离的一种重要营销手段,以便能够在未来的营销领域中领先一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得优势,立于不败之地。

体验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区别

在产品或服务的特色上的区别。传统营销主要强调产品的功能强大、外型美观、价格便宜。而在体验营销中,企业提供的不仅仅是商品或服务,它提供最终体验,并充满了感情的力量,给消费者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愉快记忆。消费者不再限于购买实实在在的产品以及购买产品后所获得的美好体验,而是更加侧重于在消费过程中甚至企业生产过程中所获取的一种情绪上、体力上、智力上,甚至精神上的“美好体验”。

在产品的效应上的区别。传统营销在很大程度上仅专注于产品的特色以及产品带来的物质利益,认为国际市场上的消费者进行的都是理性消费。按重要性、实用性原则衡量产品的功能,判定产品“比较优势”,从而选择整体效用最大的产品。体验营销不仅仅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还要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体验,从生活与情境出发,塑造感官体验及思维认同。以此引起消费者的注意,改变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并为产品找到新的生存价值与空间,让消费者在广泛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检验消费体验。与现有产品分类和竞争市场界定相比,体验营销考虑的不再是单个具体的产品,而是整体消费过程给消费者带来的相关体验。根据消费体验的相似性来确定产品类别和竞争市场的方法,改变了企业对市场机遇的看法,延伸了依照产品来分类的概念和竞争市场的范围。

在消费行为上的区别。传统营销关心的是如何说服消费者购买,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不太关心,特别是购买之后的问题就变得无足轻重。而体验营销认为消费者是理智的感情动物,消费者在进行具体的消费品的选择时,以对产品的直观、感觉、情感、主观偏好和象征意义作为消费选择的原则。在既定的产品客观性能的前提下,产品的外观、形状、款式、体积、色彩等感性特征以及产品品牌价值和符号象征成为产品选择的首要考虑因素。体验营销既注重产品所引起的感官愉悦,也强调产品形式是否符合消费者的品位、理念、价值和偏好,这时的消费实际上就是一种心理和精神性的消费。体验营销在国际营销中的应用策略

“享受”型营销策略,即以享受不同生活方式为目标的体验营销。在国际市场上,不同的人其生活方式也不尽相同,如有寻求冒险和挑战的,有追求豪华与尊贵的,有钟情无拘无束的,有喜欢平淡与安逸的等等。但无论哪种生活方式,都体现了人们对某一种目标的向往和追求。体验营销要求企业在从事国际市场营销活动时,应根据不同国家与地区的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和趋势制定不同策略,最好成为新生活方式的创造者和推动者。

“娱乐”型营销策略,以满足顾客娱乐活动为目标的体验营销。以满足顾客娱乐活动为目标的体验营销是通过愉悦顾客而有效地达到营销目标。人们生来都愿意寻求欢乐并避免痛苦,几乎没有人会排斥促使其开心大笑的娱乐瞬间,所以企业可以巧妙地把营销寓于娱乐之中,通过为顾客创造独一无二的娱乐体验,来捕捉顾客的注意力,达到刺激顾客购买和消费的目的。近几年来,在国际市场上兴起的娱乐购物、娱乐化零售和娱乐性促销活动,就是体验营销策略的表现之一。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改变了传统营销活动中严肃、呆板的形式,使促销变得亲切、轻松和生动起来,因而比传统营销方式更能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审美”型营销策略,即以迎合顾客审美情趣为目标的体验营销。以迎合顾客审美情趣为目标的体验营销就是通过知觉刺激,而让顾客受到美的愉悦、兴奋、享受与满足,从而有效地达到营销的目的。企业在国际市场营销中,可以通过选择利用美的因素,如色彩、音乐、形状、图案等,美的风格,如时尚、典雅、华丽、简洁等。再配以美的主题,来迎合消费者的审美需求,诱发消费者的购买兴趣并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在产品或服务越来越同质化的今天,这种营销能够有效地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实现企业及其产品服务在市场上的差异化,从而赢得竞争优势。

第3篇

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为企业的股东和其他利益集团包括员工、顾客、供货商以及所在地区和相关行业等创造价值。如果把“企业”这个“黑匣子”打开,我们可以把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分解为一系列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经济活动,或者称之为“增值活动”,其总和即构成企业的“价值链”。任何一个企业都是其产品在设计、生产、销售、交货和售后服务方面所进行的各项活动的聚合体。每一项经营管理活动就是这一价值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企业的价值链及其进行单个活动的方式,反映了该企业的历史、战略、实施战略的方式以及活动自身的主要经济状况。

价值链可以分为基本增值活动和辅增值活动两大部分。企业的基本增值活动,即一般意义上的“生产经营环节”,如材料供应、成品开发、生产运行、成品储运、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这些活动都与商品实体的加工流转直接相关。企业的辅增值活动,包括组织建设、人事管理、技术开发和采购管理。这里的技术和采购都是广义的,既可以包括生产性技术,也包括非生产性的开发管理,例如,决策技术、信息技术、计划技术;采购管理既包括生产原材料,也包括其他资源投入的管理,例如,聘请有关咨询公司为企业进行广告策划、市场预测、法律咨询、信息系统设计和长期战略计划等。

价值链的各环节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一个环节经营管理的好坏可以影响到其他环节的成本和效益。比方说,如果多花一点成本采购高质量的原材料,生产过程中就可以减少工序,少出次品,缩短加工时间。虽然价值链的每一环节都与其他环节相关,但是一个环节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其他环节的价值活动,则与其在价值链条上的位置有很大的关系。根据产品实体在价值链各环节的流转程序,企业的价值活动可以被分为“上游环节”和“下游环节”两大类。在企业的基本价值活动中,材料供应、产品开发、生产运行可以被称为“上游环节”;成品储运、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可以被称为“下游环节”。上游环节经济活动的中心是产品,与产品的技术特性紧密相关;下游环节的中心是顾客,成败优劣主要取决于顾客特点。

不管是生产性还是服务性行业,企业的基本活动都可以用上价值链来表示,但是不同的行业价值的具体构成并不完全相同,同一环节在各行业中的重要性也不同。例如,在农产品行业,由于产品本身相对简单,竞争主要表现为价格竞争,一般较少需要广告茗销,对售后服务的要求也不是特别强烈,与之相应,价值链的下游环节对企业经营的整体效应的影响相对次要;而在许多工业机械行业以及其他技术性要求较高的行业,售后服务往往是竞争成败的关键。

二、价值链与企业的竞争优势

“价值链”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在一个企业众多的“价值活动”中,并不是每一个环节都创造价值。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实际上来自企业价值链上的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企业价值链的“战略环节”。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尤其是能够长期保持的优势,说到底,是企业在价值链某些特定的战略价值环节上的优势。而行业的垄断优势来自于该行业的某些特定环节的垄断优势,抓住了这些关键环节,也就抓住了整个价值链。这些决定企业经营成败和效益的战略环节可以是产品开发、工艺设计,也可以是市场营销、信息技术,或者认识管理等等,视不同的行业而异。在高档时装业,这种战略环节一般是设计能力;在卷烟业,这种战略环节主要是广告宣传和公共关系策略(也就是如何对付各种政府和消费者组织的戒烟努力);在餐饮业,这种战略环节主要是餐馆地点的选择。

虽然如前所述不同行业有不同的价值链,同一环节在各行业的作用也不相同,但是,对于具有较大规模的企业,例如跨国公司则可以通过价值链上的关键环节也就是核心能力在相关行业中进行扩散和移植,从而提高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跨国公司在国际营销活动中拥有全球跨行业营销的范围经济效应。这种范围经济效应是跨国公司通过最佳广度(范围)地使用通用型要素和资源而获得的。这种通用型要素可以是通用的生产设备、管理经验、营销技能和研究开发能力。由于在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几乎都能发现通用型要素的存在,那么,当两个行业的价值链上的关键环节也就是核心能力需要相同的通用型要素时,跨国公司就将自己在一个行业中的核心能力扩散到另一个相关行业,使得范围经济效应转化为范围经济优势。因此,跨国公司在一个行业的营销沟通活动中获得的先进知识、经验和技能,可以不需要很大的追加投资就能转移到其他相关行业。如美国的菲利浦一莫利斯公司是著名的烟草商,创造了万宝路这样的全球性香烟品牌,该公司进入食品行业后,带入了其卓越的广告、营销推广等营销沟通技巧,使得像米勒啤酒等品牌也迅速成为美国的领先品牌,并走向世界。

当跨国公司进行全球营销时,范围经济优势又可以同时转移到新进入的国别市场。根据该国的特定市场环境,跨国公司有计划地选择相关行业的产品相继导入,在市场研究、促销技巧和共同渠道等方面形成范围经济效应,尤其是促销行为的协同效应对树立跨国公司在当地的整体形象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如飞利浦公司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引入其照明、微电子、计算机硬件、家用电器等相关行业的多种产品,并使用相同的广告语“让我们做得更好”,使得公司形象非常鲜明。尽管其多年营运状况不佳,但据调研显示在中国市场上飞利浦公司的知名度要远高于通用电气等强劲的竞争对手。其他如日用消费品行业的跨国公司在各国市场上都如出一辙地引入家用洗涤剂、消费纸品、个人护理用品和食品保健品,这些都是跨国公司获得范围经济效应的例证。

很显然,要保持企业对某一产品的垄断优势,关键是保持这一产品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的垄断优势,并不需要在所有的价值活动上都保持垄断优势。战略环节要紧紧控制在企业内部,很多非战略性的活动则完全可以通过合同的方式承包出去,尽量利用市场以减低成本,增加灵活性。对战略环节的垄断可以采取许多形式,既可以是垄断关键原材料,垄断关键人才,也可以是垄断关键销售渠道、关键市场,等等。比如说,在很多靠特殊技能竞争的行业,例如广告业、表演业、体育业,这种垄断优势通常来自于对若干关键人才的垄断;在很多靠产品特色竞争的行业,这种垄断优势往往是来自于对关键技术或原料配方的垄断,例如可口可乐的配方,麦当劳“巨无霸”汉堡包的专用调料配方,都是绝密级别的商业秘密。在高科技产品行业,这种垄断优势通常来自于对若干关键生产技术,例如对计算机的芯片生产技术的垄断造就了全球芯片巨头IN-TEL公司。而微软(Microsoft)则在电脑软件领域拥有无与伦比的创新能力。广州宝洁从成立开始就以“世界一流产品,美化您的生活”作为企业的经营理念,树立“宝洁公司,优质产品”的形象。为了维护其优质产品概念,公司动用其在全世界拥有的超过100名的专业技术人员,每年都花费其销售额的8%-10%(约5亿到7亿元)的费用进行专门的产品研究,宝洁认为,只有不断开发产品功能,提高科技含量,才能占领市场。优质产品概念不等同于国家、行业的标准。为了开发一个优质产品概念,宝洁每年花费销售额的1%-3%进行各方面的市场研究,用宝洁的话说,优质产品必须是消费者合同的产品,产品核心功能和功能都成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上面这种种建筑在与产品直接相关的战略环节上的垄断有时是很容易理解的。相对来说,鲜为人知的是各种建筑在价值链“辅增值活动”环节上的垄断优势

。下面我们试以国际商用计算器(IBM)在组织结构上的垄断优势来讨论。IBM在世界计算机市场上的优势,在很大的程度上来自于IBM的价值链布局所形成的强大组织体系,这种组织体系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和维修大型商业计算机的长期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就个人电脑的生产而言,IBM是相当落后的;个人电脑的关键生产技术都不在IBM手里。但是,IBM的遍及全球的组织结构和维修服务网络,以及多年来建立起来的“高质量服务”的信誉却是其他公司难以企及的。尽管IBM并不生产任何个人电脑的关键部件,标有IBM牌号的个人电脑内部所用的原器件都是IBM向其他公司采购来的,但IBM牌个人电脑仍然受到消费者的偏爱,售价高于其他各种质量相同的“杂牌”电脑。这里的原因主要在于,IBM的声誉和覆盖全球的销售、维修、服务的组织体系,为消费者提供了购买技术复杂产品是极为需要的质量保证。由于这种质量保证是个人电脑产销价值链上的一个战略环节,而IBM在这一环节上占有垄断优势,这就使得并不生产个人电脑的IBM成为在个人电脑行业举足轻重的行业巨头。

三、价值链与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的选择

由价值链的概念和构成分析我们知道,企业的价值活动可以被分为“上游环节”和“下游环节”两大类。在企业的基本价值活动中,材料供应、产品开发、生产运行可以被称为“上游环节”;成品储运、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可以被称为“下游环节”。上游环节经济活动中心是产品,与产品的技术特性紧密相关,其效益高低影响到整个价值链体系。例如,新产品、新工艺一旦开发出来,可以在许多市场许多地区应用,其优势具有普遍意义。

相应来说,如果对于某一产品的营销来说,占关键地位的是上游环节,取决于产品技术和大规模生产,其竞争性质很可能表现为“全球市场”型的全方位的立体竞争,大型商用客机、小汽车、计算机都属于这一类。因此,企业跨国经营如果主要靠的上游环节的优势,则可以采取“全球性”的营销策略。而国际市场的某些消费需求的同质化趋势也支持这一策略。

虽然各国市场的文化背景有很大的差异,但各国市场以产品和服务的要求却表现出趋同性。各国消费者都在从其他社会汲取他们人为是好的东西,从精神的到物质的产品,一种新的消费现象——跨越文化界定的消费趋势——正在形成。这种情况,很大程度来源于教育,来源于知识的传递,教育导致更高水平的技术成就,同时也会消除在生活方式上的差别。另外,传媒,特别是电视的推广和普及,以及国际互联网的发展,也加速了这一趋势的发展。因为这些现代传媒手段的发展,使人们能够立即分车到世界上现代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壁垒的大大降低,各种层次的国际交流愈来愈多,愈来愈密切,世界正在变小。丹麦、德国、日本、美国的年轻人都是吃汉堡包、穿牛仔裤、弹吉他长大的,他们的生活方式、抱负和愿望都十分相似。

对那些在国际上享有盛名的大公司来说,这样一种消费趋势是求之不得的机会,也是他们日日夜夜在努力促进的。需求的同质化,可以使厂商的库存、采购及生产成本都大为减少,而更增加他们的竞争力。开创名牌,并促使全球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去追逐名牌,这些企业就可以得到巨额的销售收入和可观的利润。美国一家咨询公司对美国、日本和欧洲14个国家的9万名消费者的调查表明,世界知名度最高的10种名牌商标是:可口可乐、万宝路、IBM、麦当劳、迪斯尼、索尼、柯达、摩托罗拉、吉列和耐克,而这些品牌都是属于顶尖跨国公司的。

跨国公司一旦认识到国文化交叉而产生的某些共性,就可以设计全球通用产品,用同样的广告制作知识变更说明文字,以跨国公司的盛名和信誉,以自己的渠道,向世界各个市场推进。“跨国公司产品”不仅是一种满足人们物质需要的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而且是一种能满足人们精神和感观需求的价值复合体,一种文化感受。

与此相反的是下游环节的经济活动。下游环节的中心是顾客,各种经营活动(如广告宣传、渠道策略、促销手段等)都与消费者特性紧密相关,企业的竞争优势根据所在市场当地的供求情况、风俗文化为转移。例如,强有力的销售渠道,脍炙人口、不胫而走的广告语言往往具有地方性的特点,很难简单地照搬和移植。如果对于某一产品的营销来说,下游环节的优势占主导地位,则该行业的竞争性质很可能是“多国市场”型的相互独立的局部竞争模式。凭借下游环节优势跨国竞争的企业,其竞争战略往往带有鲜明的局部性、地区性色彩,在本地成功的策略未必能给其他市场带来成功。在这方面,世界两大日用消费品巨头英国联合利华和美国宝洁公司都有过类似的教训。

联合利华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吃了不少苦头,总结了不少教训:不要把中国当作单一的市场,各地区间在收入、风俗、政策、商业存在很大差异。全国统一的战略难以实施,要学会思考,因地制宜。是否进入一个市场,战略基石不能寄放在政策和跟政府关系上,尽可能跟上中国市场环境的变化。不论你的产业模式在别处多么成功。

第4篇

摘要:文章通过对煤炭市场的粗浅分析,认为煤炭行业在我国入世后,为了在国际市场得以稳定、快速发展,在国内能赢得较大的市场空间,就必须下决心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做好营销工作,并从几个方面做了阐述。

关键词:煤炭企业竞争营销策略

很多人将市场营销看作是产品间的竞争,他们认为,从长远看,最好的产品终将获胜。实际上人们只看到了市场营销中表面的竞争,而没有看到另一面竞争。笔者认为,市场营销的竞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产品间的竞争,一是观念的竞争。市场营销在某种意义上讲,观念的竞争比产品的竞争更隐蔽,也更激烈,一旦占领市场后很难被挤出市场。硬件和软件的竞争,即实物和观念的竞争有其不同的特点。实物竞争表面化,观念竞争隐蔽化;实物竞争具有残酷性,观念竞争没有残酷性;实物竞争占领市场快,失去市场也快,观念竞争占领市场慢,失去市场也慢;实物竞争经济投资大,观念竞争经济投资小。如山西晋城地区在1996年由地方政府注册的“兰花股份有限公司”,让晋城矿务局的职工深深体会到商标的重要性,“兰花炭”的称号在煤炭企业来说几乎就是晋城矿务局的代名词,可是就没有把它当作自己的品牌。首先在观念上让别的企业给自己制造了很大的不利因素。因此,要使企业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运用好营销手段。为了做好煤炭企业的营销,使它有效地为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笔者认为应在以下几方面做认真细致的工作。

一、认真做好市场调查和研究

现代企业管理的重心在于经营,而经营的重点在于决策。市场信息是一切经营管理决策的基础和前提。为了能使消费者得到高品质的服务和最大程度的满意,企业每做出一个决定都需要各种信息,任何好的产品和营销计划都需要以全面的对消费者需求的了解为前提。企业还需要有关竞争者、经销商和其他市场因素的充分信息,因此,每个企业都需要做好市场调查和研究。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强大的企业队伍做后盾,就不可能成为真正强大的国家。进入21世纪,尤其是加入WTO之后,中国企业将面临着国际国内经营环境的深刻变化,如:经济全球化;高度信息化;知识经济的到来;世界性的产品过剩、价格波动;绿色消费的兴起等等。因此可以说,市场营销已经成为决定中国企业命运的重要因素,甚至有人提出:营销就是企业的灵魂和未来。由此可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认真做好市场调查和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市场调研的范围极为广泛,从研究市场机会和市场份额,到评价顾客满意程度和购买行为以及研究产品定价、销售渠道和促销活动等。企业可以用自己的调研部门来进行市场调研,也可以借助其他专门的市场调研公司来进行。国外许多著名的大公司都设有专门的营销调研部门,专门从事市场调查和研究,为公司的经营决策提供市场信息和依据。我国的煤炭出口为什么与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相比,竞争力不强?首先是不了解对方的生产信息,不知道别人的生产成本和质量与我们有多大差异,而不能及时、合理地调整自己的价格和产品质量,给自己造成被动;其次是没有专业营销队伍去拓展自己的市场,反馈外部信息。煤炭企业很大市场调研方面的状况不尽人意。相当多的企业至今仍没有进行系统、深入、定期和专业的市场调研工作,没有专职市场调研部门和专项市场调研预算的企业也比比皆是,对竞争对手的信息了解停留在新闻报导和报刊杂志上。因此,在诸如目标市场、产品定位、价格策略等重大经营决策出现失误,甚至企业因此而垮掉的时候,企业领导最终也未必清楚自己究竟错在哪里。由此可见,在新世纪到来之际,在新的市场营销环境下,一个不重视市场调研工作的企业,其生产经营不可能取得成功。中国企业必须充分而深刻地认识市场调查和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大市场调研的力度和预算经费,把市场调研工作始终作为企业一切经营管理活动的前提和重要组成部分。

二、树立品牌观念

消费者的观念中树立品牌。品牌,是指具有较高社会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的商品或为社会心理所认可乃至倾慕的企业名称。而实施品牌战略,则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品牌战略,则是由创立品牌、保护品牌、宣传品牌、发展品牌等一系列活动,创造种种有利于品牌发展的内部和外部条件的一种经济发展战略策划。这一系列活动中,最重要的是创立品牌,它是品牌战略的基础。煤炭行业创立品牌不仅有市场调查、产品设计、质量检验、宣传、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因素培育,而且还要有引导和培育消费者的观念这一重要因素。

三、市场营销要真正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

营销界人士热衷于进行市场研究并“得到事实”。他们对市场情况进行分析,以便保证使自己掌握事实。确信自己拥有最好的产品,而最好的产品又终将取得胜利后,他们便信心百倍地投入到市场竞争中去。很多人将市场营销看作是产品的竞争,认为从长远看,最好的产品终将获胜。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却是一种幻觉。最好的产品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人们对产品观念的反映。任何一种产品都是有其发展的过程,都会被不断更新的产品所代替,产品不会有最好的产品,只有更好的产品。如果只有最好的产品,而没有更好的产品,产品就不会向前发展,就不会有更新换代,就不会推动社会进步了。如果我们分析最好的产品是如何在用户的头脑中形成的,就会对什么是“最好的产品”有一种新的认识。认可一种产品是最好的产品,主要来自用户。特别是潜在用户的亲身体验。相当多的用户是通过各种传媒来认识“最好的产品”的。“最好的产品”,只是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在市场营销世界中,只有存在于用户或潜在用户头脑中的观念,其他都不过是厂家商家的幻觉。所以,只有通过研究观念是如何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并针对这种观念的形成来安排自己的营销活动,才能够掌握营销的主动权。

四、建立健全营销组织和营销队伍

1.建立一套正规的营销组织。在这个组织中,营销总经理应具备相应的营销才能和管理才能;能制定出比较科学和切实可行的年度营销计划;明确总部与下属分部的责权利;保持营销政策的稳定性,政策一旦出台,就该按政策办事,至少在一年内保持不变,让销售人员完全安心地搞好销售工作。

第5篇

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偏重于基础知识教学和理论体系的完整,却忽视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而在实际工作中,专业知识以外的能力和素质与知识同等甚至更为重要。从而导致所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市场需求脱节的严重问题。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科型、研究型的大师级人才,也要培养大量技术型、应用型的优秀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探索、创新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建立促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机制,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和应对来自国际竞争的挑战,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2商务英语专业国际市场营销教学课程的特点

2.1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

商务英语专业注重英语语言综合素质和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融语言教学与国际商务为一体,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国际商务交际的能力。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下,我校商务英语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系统地掌握国际商贸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经贸业务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商务英语人才。突出“英语+商务知识+综合素质+职业素养”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人才培养特色。

2.2商务英语专业国际市场营销教学课程的特点

商务英语专业的国际市场营销课程与营销专业的这一课程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商务英语专业的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更注重的是实际操作性,要求学生熟悉国际市场营销的程序。而且这一课程的另一任务就是要让学生能熟悉国际营销中所使用的英语,并能很好地加以运用。根据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的特点,该课程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创新。

3商务英语专业国际市场营销教学课程改革与实践

3.1教学方式改革

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它是指导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一门重要课程。要实现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突出我校商务英语专业的特色,就要突出外语的重要地位。同时,国际市场营销作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一种战略,在多数场合下总是离不开英语这一国际商务交往的信息载体。从商务英语专业自身而言,使学生掌握在实际商务环境中运用英语的能力也是其基本目标之一。因此商务英语专业开设本门课程应摒弃原来的汉语教学而采用双语教学的方式。另外,当今不仅仅是国外企业活跃在中国市场的局面,中国企业也积极投身于国际市场。这就使很多国外学者投身于研究大量的中国案例,为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提供大量的教学研究资料,从而有利于双语教学的推进。

3.2教学内容改革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核心。对于教学内容的改革,教材的选用十分关键。根据双语教学方式的实施要求,所用教材语言应为英文。对比了国内外的多本教材后,该课程教学选用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国际市场营销》作为教材,该书的特点是:第一,语言为英语,学生通过阅读原汁原味的英文原文来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与技能;第二,向学生介绍国际营销学的核心理论和基础知识;第三,本书以西方大专院校的国际营销学教材为基础,经过节选和整理,适当结合我国的一些实际案例。内容更符合我国高校学生特点与社会需求;第四,书中提供了大量的真实商务实践和案例,扩宽学生的视野,深入了解西方,尤其是美欧发达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全景;第五,书中每个章节后设计的思考题、应用题旨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观察事物的能力。以上特点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3.3教学方法、手段改革

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分析、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就要改变传统的一言堂的授课方式,而采用案例法、项目法、任务法、交际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设备,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以学生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实验室、校内外实践基地的作用,给学生创设真实的商务环境,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同时,邀请营销公司的职业人来参与教学,为教学提供真实、鲜活的营销案例,协助设计教学内容与实践环节,有计划地为学生做专题讲座等。有了职业人的加入,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更加生动、有效,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

3.4考核方式改革

为了避免学生只注重期末考试,而忽视平时的过程学习,该课程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机制相结合的方式,创建多元化的评估体系,即在教学的不同阶段进行准备性、形成性、诊断性和总结性评估。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除了期末考试之外,还兼顾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发言次数和发言水平,以此来激励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知识掌握程度;并给学生提供阶段性测试,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案例分析材料,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做报告等。此外,在学习每章节内容后,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内容完成一项实践性作业,如:做企业调查,为某产品、某企业做市场环境分析或制订营销方案等。这样,既能促进学生平时积极参与,又保证学生成绩的可靠性、科学性;既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体现“夯实基础,锻造技能”的指导思想。

4结论

第6篇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定位与目标

《国际贸易实务》是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承载培养市场营销专业熟悉国际市场惯例和规则以及掌握外贸业务具体流程的专业能力的任务,是市场营销专业的必修课程。

二、学情分析

(一)基本学情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学习态度一般较为端正,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分析,这些学生理论知识学习能力较弱,但内省智能较突出,能自律、按时完成任务。交流交往能力较强,擅长分组合作。在学习本课程之前,掌握了市场调查分析能力和经济学基础理论,具备商务英语基础,掌握计算机、互联网知识,能熟练使用PPT制作软件。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些困难。例如,学习目的现实,希望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能直接应用到工作中或取得较高的考核分数从而获得奖学金,理论学习兴趣不足,缺乏意志力、易出现学习障碍,学习方法单一,学习动力不足。

(三)学法指导

针对以上学情,采用任务驱动,开放、互动式的多样化的学习方法,模拟真实外贸工作过程进行学习,学习过程中教师点评与学生互评均以积极评价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课程内容的选取

针对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和以上学情,将课程内容按真实外贸过程设计为五大任务14个子任务。其中,任务三合同签订和任务四合同履行为本课程学习的重点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课程任务设计

任务名称 分项任务

任务一 交易前准备 国际市场调研

寻找客户

资信调查

任务二 交易磋商 建立业务关系

出口报价核算

还价成交核算

任务三 合同签订 合同条款拟定

签订合同

任务四 合同履行 商检报关

制单结汇

落实货款

备货出运

任务五 业务善后 核销退税

索赔理赔

四、教学模式与方法手段

(一)教学方法设计总体思路

本课程按照高职项目化课程改革进行教学设计,选取教学模式为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即把进出口业务流程设计为一个完整的项目,用五大任务驱动这个项目。这五大任务均是企业或职业活动典型工作任务,以外贸合同为主线,基于真实工作过程而设计。每个任务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组成,又分成进口和出口两个分支。

(二)教学模式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具体操作为,在学期初,将每个教学班划分为六个任务小组,分组时注意气质搭配、知识结构搭配和性别搭配,分小组完成各教学任务。

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每个任务小组的成员相同,但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中的任务不同。在理论教学中,各任务小组按区域构建模拟贸易公司,组内确定公司内部职位。每个模拟贸易公司对应一个外贸区域,分别为:欧洲、亚洲、中东、美国、东盟和非洲。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分小组扮演船公司、进口商、出口商、进口地银行、出口地银行和以海关为代表的政府机构角色,完成外贸工作实训。理论、实践教学穿插、同步进行。

理论教学把课程内容分为进口、出口两大分支。实践教学则是按外贸流程实施,具体过程为:由进口商、出口商经过交易磋商环节签订外贸合同,在以海关为代表的政府机构、银行、船公司参与下共同完成合同的履行。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各任务所主要使用的教学方法各有不同。教学方法选择总的原则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如表2所示。

表2 各任务主要教学方法

任务名称 教学方法

任务一 交易前准备 任务驱动法

启发式教学

任务二 交易磋商 角色扮演法

任务驱动法

任务三 合同签订 案例教学法

分组讨论法

任务四 合同履行 分组讨论法

启发式教学

任务五 业务善后 案例教学法

任务驱动法

(四)教学评价

对于学习成果如何进行量化考评又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本课程旨在构建多元化、全方位、过程化课程考核体系。考试以行动过程为导向,重过程考核。为了更好地构建以上考核体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考试改革的探索,方向如下:总评成绩=理论成绩(70%)+实践成绩(30%)。其中,理论成绩(70%)为末考笔试成绩,在理论成绩中,加大实操考核力度。实践成绩(30%)构成如图1所示。学生实践成绩中,每次任务由教师对于学生分组完成情况打分占40%,教师对学生学习态度情况打分占30%,学生各小组互相评价打分成绩占30%,每次任务三部分成绩相加为学生实践成绩。

图1 实践成绩构成

第7篇

(一)生态旅游认证产品供需不平衡

生态旅游认证市场需求的增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态认证产品的丰富性,并且要形成群聚效应。这样才能够促进生态旅游认证市场更加活跃,市场状态更好。但现阶段生态旅游认证市场中的生态旅游认证产品相对来说是比较单一的,规模较小,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使得生态旅游认证市场出现供需不足的情况。这一情况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生态旅游认证市场的发展。因为过于单一的生态旅游认证产品无法吸引旅游经营商和其他市场参与者的眼光,相应的旅游经营者和其他市场参与者投入生态旅游认证市场中的可能性较小,消费者和旅游经营商对生态旅游认证产品了解较少,这种恶性循环将会严重影响生态旅游认证市场的发展和进步。

(二)旅游经营商和消费者的生态旅游认证感知度较低

国际生态旅游认证分为国际、区域、国家、地区级四个层次。这使得生态旅游认证与旅游经营商和消费者存在一定的距离,使旅游经营商和消费者接触和认知生态旅游认证项目的可能性较低,相应的旅游经营商和消费者的生态旅游认证感知度较低,根本无法真正投入生态旅游认证项目中,生态旅游认证市场营销无法有效开展和实施是必然的。所以,旅游经营商和消费者生态旅游认证感知度低是国际生态旅游认证市场营销策略制定过程中需要慎重考虑的一个问题。

(三)全球性标准和品牌比较欠缺

要想有效地实施国际生态旅游认证市场营销策略,提升全球性品牌数量并制定全球性的标准是非常必要的,这能够促使国际生态旅游认证市场更具影响力,吸引消费者和旅游经营者。旅游经营商和消费者为了能够融入国际化的舞台中,将会参与到国际生态旅游认证市场营销活动中。这有利于国际生态旅游认证市场的发展和进步。但很遗憾的是目前全球性的标准和品牌还比较欠缺,无法将消费者和旅游经营者的目光吸引到国际生态旅游认证市场营销活动上,这使得生态旅游认证项目得不到旅游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支持和落实,相应的生态旅游认证市场受阻,生态旅游的落实无法有效实施。

二、国际生态旅游认证市场营销策略

现阶段国际生态旅游认证市场营销中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导致生态旅游认证市场发展无法有效地进行。针对此种情况,应当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予以控制,才能够促使生态旅游更好地开展。具体的营销策略是:

(一)充分发挥生态旅游认证市场规模效应

目前,消费者和旅游企业对可持续旅游认证的价值没有充分的认识,大多数旅游企业都是从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角度出发来建设度假村、旅店及各种旅游项目,并未慎重地、深入地考虑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所以,要想有效地发展生态旅游一定要充分发挥生态旅游认证市场规模效应,大规模地进行生态旅游认证及其产品的推广和销售,使消费者和旅游企业能够认识和了解生态旅游,进而支持生态旅游。如何才能充分发挥生态旅游认证市场规模效应?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1.长期培养消费者的需求市场需求是促进市场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促进生态旅游认证市场发展之际,进行长期培养消费者的需求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使消费者逐渐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这会使得消费者逐渐投入生态旅游认证产品营销活动中购入对自己有利的产品。2.注重生态旅游认证购物链的利用认证项目的实施能够促进生态旅游规模的扩大,不仅能够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还能够促进生态环境优化。当然,要实现这一目的一定要合理地利用生态旅游认证购物链,将生态旅游认证项目与消费者、旅游企业及社会有效地联系在一起,在共同的努力下不断促进生态旅游认证项目的落实,促使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二)刺激生态旅游企业的认证动机

旅游企业投入生态旅游认证项目中不仅可以实现企业所开展的旅游项目持续进行,还为生态环境的优化做出贡献。所以,旅游企业进行生态旅游认证项目是非常必要的。但目前旅游经营者并没有认识到生态旅游认证的重要性,也不了解生态旅游认证的作用,无法有效开展生态旅游认证项目。针对此种情况,应当对旅游企业进行生态旅游认证动机刺激,促使旅游企业主动投入生态旅游认证市场中。具体的措施是认证机构应当充分发挥作用,提出一些优惠措施吸引旅游企业,并帮助企业衡量参与生态旅游认证项目的利弊,以此来刺激旅游企业,促使其开展生态旅游认证项目。

(三)构建合理的生态旅游认证激励机制

一直由国家、地方负责的生态旅游认证要广泛落实到社会中,应当构建合理的生态旅游认证激励机制,促使企业或个人注意到生态旅游认证,进而对生态旅游认证进行了解和分析。在掌握生态旅游认证作用的基础上,还有激励机制的支持可以促进更多的旅游企业、旅游经营者投入生态旅游认证营销活动中。当然,构建合理的生态旅游认证激励机制是由政府或旅游局执行的,一定要结合国家实际情况和生态旅游的整体状况来制定,以保证所指定的生态旅游认证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作用。

三、结束语

第8篇

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为企业的股东和其他利益集团包括员工、顾客、供货商以及所在地区和相关行业等创造价值。如果把“企业”这个“黑匣子”打开,我们可以把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分解为一系列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经济活动,或者称之为“增值活动”,其总和即构成企业的“价值链”。任何一个企业都是其产品在设计、生产、销售、交货和售后服务方面所进行的各项活动的聚合体。每一项经营管理活动就是这一价值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企业的价值链及其进行单个活动的方式,反映了该企业的历史、战略、实施战略的方式以及活动自身的主要经济状况。

价值链可以分为基本增值活动和辅增值活动两大部分。企业的基本增值活动,即一般意义上的“生产经营环节”,如材料供应、成品开发、生产运行、成品储运、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这些活动都与商品实体的加工流转直接相关。企业的辅增值活动,包括组织建设、人事管理、技术开发和采购管理。这里的技术和采购都是广义的,既可以包括生产性技术,也包括非生产性的开发管理,例如,决策技术、信息技术、计划技术;采购管理既包括生产原材料,也包括其他资源投入的管理,例如,聘请有关咨询公司为企业进行广告策划、市场预测、法律咨询、信息系统设计和长期战略计划等。

价值链的各环节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一个环节经营管理的好坏可以影响到其他环节的成本和效益。比方说,如果多花一点成本采购高质量的原材料,生产过程中就可以减少工序,少出次品,缩短加工时间。虽然价值链的每一环节都与其他环节相关,但是一个环节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其他环节的价值活动,则与其在价值链条上的位置有很大的关系。根据产品实体在价值链各环节的流转程序,企业的价值活动可以被分为“上游环节”和“下游环节”两大类。在企业的基本价值活动中,材料供应、产品开发、生产运行可以被称为“上游环节”;成品储运、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可以被称为“下游环节”。上游环节经济活动的中心是产品,与产品的技术特性紧密相关;下游环节的中心是顾客,成败优劣主要取决于顾客特点。

不管是生产性还是服务性行业,企业的基本活动都可以用上价值链来表示,但是不同的行业价值的具体构成并不完全相同,同一环节在各行业中的重要性也不同。例如,在农产品行业,由于产品本身相对简单,竞争主要表现为价格竞争,一般较少需要广告茗销,对售后服务的要求也不是特别强烈,与之相应,价值链的下游环节对企业经营的整体效应的影响相对次要;而在许多工业机械行业以及其他技术性要求较高的行业,售后服务往往是竞争成败的关键。

二、价值链与企业的竞争优势

“价值链”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在一个企业众多的“价值活动”中,并不是每一个环节都创造价值。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实际上来自企业价值链上的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企业价值链的“战略环节”。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尤其是能够长期保持的优势,说到底,是企业在价值链某些特定的战略价值环节上的优势。而行业的垄断优势来自于该行业的某些特定环节的垄断优势,抓住了这些关键环节,也就抓住了整个价值链。这些决定企业经营成败和效益的战略环节可以是产品开发、工艺设计,也可以是市场营销、信息技术,或者认识管理等等,视不同的行业而异。在高档时装业,这种战略环节一般是设计能力;在卷烟业,这种战略环节主要是广告宣传和公共关系策略(也就是如何对付各种政府和消费者组织的戒烟努力);在餐饮业,这种战略环节主要是餐馆地点的选择。

虽然如前所述不同行业有不同的价值链,同一环节在各行业的作用也不相同,但是,对于具有较大规模的企业,例如跨国公司则可以通过价值链上的关键环节也就是核心能力在相关行业中进行扩散和移植,从而提高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跨国公司在国际营销活动中拥有全球跨行业营销的范围经济效应。这种范围经济效应是跨国公司通过最佳广度(范围)地使用通用型要素和资源而获得的。这种通用型要素可以是通用的生产设备、管理经验、营销技能和研究开发能力。由于在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几乎都能发现通用型要素的存在,那么,当两个行业的价值链上的关键环节也就是核心能力需要相同的通用型要素时,跨国公司就将自己在一个行业中的核心能力扩散到另一个相关行业,使得范围经济效应转化为范围经济优势。因此,跨国公司在一个行业的营销沟通活动中获得的先进知识、经验和技能,可以不需要很大的追加投资就能转移到其他相关行业。如美国的菲利浦一莫利斯公司是著名的烟草商,创造了万宝路这样的全球性香烟品牌,该公司进入食品行业后,带入了其卓越的广告、营销推广等营销沟通技巧,使得像米勒啤酒等品牌也迅速成为美国的领先品牌,并走向世界。

当跨国公司进行全球营销时,范围经济优势又可以同时转移到新进入的国别市场。根据该国的特定市场环境,跨国公司有计划地选择相关行业的产品相继导入,在市场研究、促销技巧和共同渠道等方面形成范围经济效应,尤其是促销行为的协同效应对树立跨国公司在当地的整体形象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如飞利浦公司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引入其照明、微电子、计算机硬件、家用电器等相关行业的多种产品,并使用相同的广告语“让我们做得更好”,使得公司形象非常鲜明。尽管其多年营运状况不佳,但据调研显示在中国市场上飞利浦公司的知名度要远高于通用电气等强劲的竞争对手。其他如日用消费品行业的跨国公司在各国市场上都如出一辙地引入家用洗涤剂、消费纸品、个人护理用品和食品保健品,这些都是跨国公司获得范围经济效应的例证。

很显然,要保持企业对某一产品的垄断优势,关键是保持这一产品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的垄断优势,并不需要在所有的价值活动上都保持垄断优势。战略环节要紧紧控制在企业内部,很多非战略性的活动则完全可以通过合同的方式承包出去,尽量利用市场以减低成本,增加灵活性。对战略环节的垄断可以采取许多形式,既可以是垄断关键原材料,垄断关键人才,也可以是垄断关键销售渠道、关键市场,等等。比如说,在很多靠特殊技能竞争的行业,例如广告业、表演业、体育业,这种垄断优势通常来自于对若干关键人才的垄断;在很多靠产品特色竞争的行业,这种垄断优势往往是来自于对关键技术或原料配方的垄断,例如可口可乐的配方,麦当劳“巨无霸”汉堡包的专用调料配方,都是绝密级别的商业秘密。在高科技产品行业,这种垄断优势通常来自于对若干关键生产技术,例如对计算机的芯片生产技术的垄断造就了全球芯片巨头IN-TEL公司。而微软(Microsoft)则在电脑软件领域拥有无与伦比的创新能力。广州宝洁从成立开始就以“世界一流产品,美化您的生活”作为企业的经营理念,树立“宝洁公司,优质产品”的形象。为了维护其优质产品概念,公司动用其在全世界拥有的超过100名的专业技术人员,每年都花费其销售额的8%-10%(约5亿到7亿元)的费用进行专门的产品研究,宝洁认为,只有不断开发产品功能,提高科技含量,才能占领市场。优质产品概念不等同于国家、行业的标准。为了开发一个优质产品概念,宝洁每年花费销售额的1%-3%进行各方面的市场研究,用宝洁的话说,优质产品必须是消费者合同的产品,产品核心功能和功能都成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上面这种种建筑在与产品直接相关的战略环节上的垄断有时是很容易理解的。相对来说,鲜为人知的是各种建筑在价值链“辅增值活动”环节上的垄断优势。下面我们试以国际商用计算器(IBM)在组织结构上的垄断优势来讨论。IBM在世界计算机市场上的优势,在很大的程度上来自于IBM的价值链布局所形成的强大组织体系,这种组织体系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和维修大型商业计算机的长期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就个人电脑的生产而言,IBM是相当落后的;个人电脑的关键生产技术都不在IBM手里。但是,IBM的遍及全球的组织结构和维修服务网络,以及多年来建立起来的“高质量服务”的信誉却是其他公司难以企及的。尽管IBM并不生产任何个人电脑的关键部件,标有IBM牌号的个人电脑内部所用的原器件都是IBM向其他公司采购来的,但IBM牌个人电脑仍然受到消费者的偏爱,售价高于其他各种质量相同的“杂牌”电脑。这里的原因主要在于,IBM的声誉和覆盖全球的销售、维修、服务的组织体系,为消费者提供了购买技术复杂产品是极为需要的质量保证。由于这种质量保证是个人电脑产销价值链上的一个战略环节,而IBM在这一环节上占有垄断优势,这就使得并不生产个人电脑的IBM成为在个人电脑行业举足轻重的行业巨头。三、价值链与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的选择

由价值链的概念和构成分析我们知道,企业的价值活动可以被分为“上游环节”和“下游环节”两大类。在企业的基本价值活动中,材料供应、产品开发、生产运行可以被称为“上游环节”;成品储运、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可以被称为“下游环节”。上游环节经济活动中心是产品,与产品的技术特性紧密相关,其效益高低影响到整个价值链体系。例如,新产品、新工艺一旦开发出来,可以在许多市场许多地区应用,其优势具有普遍意义。

相应来说,如果对于某一产品的营销来说,占关键地位的是上游环节,取决于产品技术和大规模生产,其竞争性质很可能表现为“全球市场”型的全方位的立体竞争,大型商用客机、小汽车、计算机都属于这一类。因此,企业跨国经营如果主要靠的上游环节的优势,则可以采取“全球性”的营销策略。而国际市场的某些消费需求的同质化趋势也支持这一策略。

虽然各国市场的文化背景有很大的差异,但各国市场以产品和服务的要求却表现出趋同性。各国消费者都在从其他社会汲取他们人为是好的东西,从精神的到物质的产品,一种新的消费现象——跨越文化界定的消费趋势——正在形成。这种情况,很大程度来源于教育,来源于知识的传递,教育导致更高水平的技术成就,同时也会消除在生活方式上的差别。另外,传媒,特别是电视的推广和普及,以及国际互联网的发展,也加速了这一趋势的发展。因为这些现代传媒手段的发展,使人们能够立即分车到世界上现代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壁垒的大大降低,各种层次的国际交流愈来愈多,愈来愈密切,世界正在变小。丹麦、德国、日本、美国的年轻人都是吃汉堡包、穿牛仔裤、弹吉他长大的,他们的生活方式、抱负和愿望都十分相似。

对那些在国际上享有盛名的大公司来说,这样一种消费趋势是求之不得的机会,也是他们日日夜夜在努力促进的。需求的同质化,可以使厂商的库存、采购及生产成本都大为减少,而更增加他们的竞争力。开创名牌,并促使全球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去追逐名牌,这些企业就可以得到巨额的销售收入和可观的利润。美国一家咨询公司对美国、日本和欧洲14个国家的9万名消费者的调查表明,世界知名度最高的10种名牌商标是:可口可乐、万宝路、IBM、麦当劳、迪斯尼、索尼、柯达、摩托罗拉、吉列和耐克,而这些品牌都是属于顶尖跨国公司的。

跨国公司一旦认识到国文化交叉而产生的某些共性,就可以设计全球通用产品,用同样的广告制作知识变更说明文字,以跨国公司的盛名和信誉,以自己的渠道,向世界各个市场推进。“跨国公司产品”不仅是一种满足人们物质需要的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而且是一种能满足人们精神和感观需求的价值复合体,一种文化感受。

与此相反的是下游环节的经济活动。下游环节的中心是顾客,各种经营活动(如广告宣传、渠道策略、促销手段等)都与消费者特性紧密相关,企业的竞争优势根据所在市场当地的供求情况、风俗文化为转移。例如,强有力的销售渠道,脍炙人口、不胫而走的广告语言往往具有地方性的特点,很难简单地照搬和移植。如果对于某一产品的营销来说,下游环节的优势占主导地位,则该行业的竞争性质很可能是“多国市场”型的相互独立的局部竞争模式。凭借下游环节优势跨国竞争的企业,其竞争战略往往带有鲜明的局部性、地区性色彩,在本地成功的策略未必能给其他市场带来成功。在这方面,世界两大日用消费品巨头英国联合利华和美国宝洁公司都有过类似的教训。

联合利华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吃了不少苦头,总结了不少教训:不要把中国当作单一的市场,各地区间在收入、风俗、政策、商业存在很大差异。全国统一的战略难以实施,要学会思考,因地制宜。是否进入一个市场,战略基石不能寄放在政策和跟政府关系上,尽可能跟上中国市场环境的变化。不论你的产业模式在别处多么成功。

美国婴儿尿布头号生产商,世界知名的市场营销战略之王宝洁公司跨国经营婴儿尿布的

第9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外贸易的经济金融数额也在快速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对外贸易的出口量也迅速增加,国家也为此制定了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对外贸易的管理工作,给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增长带来了很多的机会,国际贸易实务的市场营销策略也逐步完善,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我国出口贸易营销策略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及时改正,保证我国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与进步。

    二、开展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研究的重要意义

    随着对外经济贸易的逐步增长,世界各国已经开始认识到进行对对外贸易策略研究的重要意义,并充分的研究了进行国际贸易的必需手段。市场是国际贸易中获得经济效益的出发点。在国际贸易实务中,要充分的结合对外贸易市场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对外贸易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对相应的对外贸易策略的研究工作,采用合理有效的对外贸易策略进行对对外贸易的研究和分析工作,进而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与进步,为对外贸易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国际贸易实务中国际市场营销的策略

    3.1时刻掌握国际贸易市场的最新动向了解与掌握国际贸易市场的最新动态,有利于国家对国际贸易实务的管理与营销,在国际贸易的进行过程之中,为了有效的提升对外贸易的经济水平,就需要有效的把握住国际贸易的命脉就必须时刻了解国际贸易市场的动态实况,了解国际贸易的环境与情况,充分的结合自身的实际贸易情况,有针对性的促进对外贸易效率的发展,从最大限度上提升我国国际贸易实务。掌握国际贸易市场的信息与新闻更有利于出口企业对自身出口产品结构与质量的优化,更全面地完善我国国际贸易实务的结构。对于掌握了解国际贸易市场动态信息的手段,通过国际市场动态信息调查,能够对国际贸易实务的市场营销策略与营销策略进行认真的分析评估,并选择出有效的改进手段。

    3.2对不同的目标市场实行不同营销策略的细分在我国的国际贸易实务中,市场营销策略是应对市场变化与市场需求,进行国际贸易实务结构优化的手段与措施,而且市场营销策略能够影响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在当今的国际贸易实务的市场营销策略中,主要策略的核心就是“stp营销策略”,即重视国际贸易实务中对国际市场的正确定位与划分,“stp营销策略”通过对不同目标市场的精确划分,决定实行相应的营销策略,并且根据“stp营销策略”,对不同目标市场的产品需求也要做到充分地了解,所以对于出口国家的内部市场的微观细分应该做到更好的地步,出口贸易企业应该对目标市场进行科学的细分,找出目标客源市场中客户的需求特点,抓住客户的消费心理来进行销售。因此在国际贸易实务中应该做到对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进行有效的分析总结,在进行对不同区域的经济贸易的交流过程之中,充分的注重选择的对外贸易策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与此同时,对于不同区域有着不同需求的消费者,则是要求相应的管理企业能够有效的找寻出相应的管理手段,尽可能的做到可持续发展,保证在后续的对外贸易进程之中,可以充分的保证对外贸易事务的正常运行。

    3.3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为我国的国际贸易实务打下坚实的基础国际市场是国际贸易进行的土壤与根基,因此在国际贸易过程中,要不断注意对新市场的开发,以及旧市场的稳固,保证市场营销渠道的通畅。在国际贸易中,不能光考虑自身国家的经济效益,也应该在开拓国际市场中多下功夫,完善国际贸易对销售渠道的要求。在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完善自身服务才是稳定市场的重要手段,对于国际贸易,将自己国家的产品销往国外,需要自身过硬的质量与服务来拉拢客户的心,这代表的是自身国家的面子问题。完善国际贸易产品的售后服务,进行适当的调价措施,都是加入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是争取国际市场份额的必要途径,出口贸易企业要认识到,产品出口国际后既是销售的结束,也是国际市场营销的开始,稳定国际市场的份额与客户源,是当今国际贸易实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10篇

[论文摘要]《国际市场营销》是一门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以市场营销学的理论作为基础,指导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课程。本文针对《国际市场营销》双语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给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笔者根据几年来《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实践和体会,对本课程的双语教学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国际市场营销》课程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在我国,双语教学主要指用一门外语作为课堂用语进行除外语学科以外的其它知识性学科的教学。它不仅要求正确使用外语进行知识讲解,也不排除使用汉语,以免因为语言的障碍造成学生获取知识的滞后。

1.《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特点

本课程主要是将营销学理论知识置放于国际背景之下,需要充分了解国外的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等环境,这就要求对这门课程采用更为合理有效的方式方法来讲授,而双语教学则是针对本课程的特点展开的。国际市场营销学的双语教学具有专业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市场营销理论知识,达到一定的专业英语听、说、写作水平,具备国际环境下营销的实际作战能力和对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思路。

2.市场营销专业的特点

市场营销专业作为管理学科的一个分支,是应用性极强的一个专业。该专业的课程涉及的范围很是广泛,并且这个专业应用性要求学生不仅掌握相关的营销知识和理论体系,更要结合实践,了解社会和市场的发展动向,自觉掌握灵活分析和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因此,营销专业的教学十分强调创新与实践,同时重视营销基本素质的培养,营销思维方式方法的训练,营销操作能力的开发和培养及获取营销新知识能力的锻炼。

《国际市场营销》这门课程本身来自国外,使用双语教学一方面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出现“断层”的感觉,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掌握了解相关的专业词汇,逐步达到用英语进行表达、学习、思维的理想境界。

二、《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的实践

1.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原版教材案例的不适应性。案例教学可以直接加深学生对于营销理论的理解,并能够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在《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第一,国内的学生大多对书本中广泛涉及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文化背景、公司品牌以及营销事件缺乏了解,从而不能够达到通过案例理解理论的目的。第二,完全原汁原味的外国案例在某些方面和中国市场上的实际情况大相径庭。第三,由于高校的扩招,现在的学生对于毕业之后的发展非常的关注。由于大部分的毕业学生仍会在中国工作,接触中国的同业人员,今后要和本土人士交流,只知道英文还是不够的。有80%以上的学生希望教师将课本中的重点词汇翻译成中文,或者希望教师能够告诉在中文中对应的词汇是什么。 转贴于

(2)学生英语水平不尽人意。我校市场营销专业一般在大学第七学期开设《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约只有近一半的学生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总体英文水平尚未达到接受全英文授课的程度。如果硬性地让其听教师用英文讲授复杂的国际市场营销专业知识,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便会处于困惑状态,最终英语没多少长进,专业知识也是一知半解,全英文授课方式就只能流于形式而失去意义。

(3)双语教学师资匮乏。推行双语教学,关键在教师。如果一位教师不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作为普通教师尚成问题,更谈不上成为一名好的双语教师。坦言之,当好教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双语教师则更难。最大的困难在于自然地运用流利的外语传授学科知识。因此,外语能力成为双语教师素质的关键。如果双语教师的外语不过关,诸如语音、语调不正确,必将误导学生。所以,挑选精良的双语教师,是搞好双语教学的关键所在。

2.《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的对策

(1)教材的选用。目前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都使用原版英文教材。国外的《国际市场营销》原版教材语言相对艰深难懂,且主要是建立在美国的背景之下,主要是针对美资或欧资企业开展国际营销来展开讨论的,案例离中国实际太远。国内一些双语教材又存在语言不够地道、表述不够规范的缺陷。因此需要双语教学教师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师和学生的程度水平对教材加以处理,要注意结合中国实际并加以拓展。确定好教材只是第一步,还需要任课教师精心备课,编写好教案,能够使教材的选择达到难易适当,教案的编排要满足因材施教的要求。

(2)循序渐进、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期初易采用英文板书、中文讲授为主的方法,较为浅显的内容用英文讲,重点和难点用中文讲解。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尤其是逐步适应后,再提高英语讲授的比重,最后过渡到英文教学为主。整个教学过程不拘泥于汉语、英语各自所占的比重,对于用英语解释太复杂而汉语解释简洁明了之处,则用中文讲解,案例讨论一般也采用中文的方式。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还结合使用讨论式、练习法和案例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同时,鼓励学生用英文发言、提问,实在无法表达时,才用中文进行表述,然后由教师或是别的同学用英总结。此外,有选择地要求学生用英文完成部分作业,以训练其英语的书面表达能力。总之,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必须注重学生接受的实际效果,避免使双语教学流于形式。

(3)重视巩固练习,改革考试制度。双语教学对学生是一种挑战,除课堂教学外,必然要求课后多下功夫,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笔者对学生课外学习的要求是:复习、理解本次所学内容,掌握专业术语和一些固定表达方式;预习下节课内容,并用英语做笔记、提出疑难问题。下次课时,老师安排一定的时间对作业情况进行检查,一般采取问答形式,对要点进行复习、点评,然后转入新的教学内容。至于课程考试形式也进行了调整,试卷采用中英文结合,名词解释、选择、及判断等题型用英文,并要求部分题目用英文解答。

目前,双语教学尚处于尝试探索阶段,任重道远,相信随着全行业全社会的日益关注和重视,通过学校和教师的不懈努力,我国双语教学一定会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顾立志.双语教学中外语使用度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7).

第11篇

以任务为驱动的项目化教学方法已经在许多课程中展开,国际市场营销双语课程研究企业跨国经营的活动,包括诸多环节,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合理的项目设计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国际交流等方面的能力。职业核心能力(keyskills)是德国梅腾斯(Mertens)教授于1972年提出,在西方教育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能力包括沟通、团队协作、自我管理、创新创业等等,也被称为“软实力”,现在越来越受到国内教育专家的重视。这些技能是一个人适应岗位变化,处理各种复杂问题,敢于和善于创新的能力,高职教育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过程中,需要尝试着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融入其中。这也是本次教学改革的创新之一。1.课程设计思路国际市场营销双语课程设计应当符合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同时结合知名跨国公司国际营销经验,以及我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走出去”的实际情况,设计课程内容、项目、授课方法、考核手段等。通过对跨国经营企业,尤其是浙江宁波本地企业的调研,将真实的国际营销案例与工作融入到课程设计,并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相关的职业能力,增加课堂趣味性、真实性、实用性,提高教学效果,构建“任务驱动,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双语课程体系。2.课程目标国际市场营销双语课程目标主要定位在以下三方面:首先是结合企业“走出去”实情掌握国际市场营销专业知识和技能;其次,提高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各方面的应用;最后,有意识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包括自我管理、团队协作、创新创业等方面的能力。以上三层目标均以培养国际商务应用型人才为最终目标,项目设计也以此为基础。3.课程内容设计按照课程培养目标,本课程内容设计始终围绕“以工作内容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做一体化为指导”的教学理念,课程设计分为两个模块,共八个项目,采用自编教材,结构与内容更符合本课程改革目标,使用双语形式。课堂活动同时设计了头脑风暴、案例讨论、“戏剧化”等环节,理论要点通过迷你秀的模拟表演强化。学生通过完成项目及其他课堂活动,训练职业能力、掌握课程知识、掌握应用技能。

二、课程组织与实施

基于本课程项目活动开展需要一定课时的理论准备,因此课程设计分为两大模块,第一个模块主要为国际市场营销基础理论,第二个模块为国际市场营销实践项目。理论部分内容包括市场营销基本概念,比如营销观念、4ps、4cs、国际营销环境、市场调研、进入国际市场模式、stp战略等等,模块一主要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加强学生知识要点的巩固。在传统讲授与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增加英语短剧表演,将知识点融入其中,保证学生充分利用课内外时间,并增加课堂趣味与学生课堂参与度。比如营销理念环节可以安排营销小故事演绎,市场调研环节可以安排各类调研形式的表演等等。1.项目设计项目设计主要体现在模块二中,主要有八个子项目,分别为建立公司、国际市场调研分析、目标市场选择、stp战略、国际市场进入、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公司蓝图。(1)建立公司要求各小组确定公司名称、宣传口号、主营产品、商标、主题歌等基本要素,并通过自主的形式在课堂展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精神。项目手册可以提供相应的产品信息、组队要素等供学生参考。(2)国际市场调研分析项目手册需要提供主要市场范围,比如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分布,提供越南、美国、南非、巴西、日本、西欧等市场选择方向,并列出调研主要内容,可以有效指导学生开展市场调研。(3)目标市场选择要求学生在市场调研基础上,根据公司主营产品等情况,选择目标市场,并做出说明。(4)Stp战略要求学生为目标市场产品进行制定stp战略,并做阶段性成果汇报。(5)国际市场进入要求学生为主营产品设计进入目标市场方式。(6)公共关系要求学生为产品设计广告代言等活动。(7)危机管理设计几个危机情况,要求学生就某一情况给出应对策略。(8)公司蓝图主要以小论文形式对公司国际营销某一方面给出自己的看法。以上各项目可以根据课时情况,安排子项目的汇报,或者在期末以产品的形式安排汇报。2.编制分组团队协作主要在模块二开展,也就是项目化阶段需要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在相应理论环节结束之后,教师需要根据学生情况,合理分组,一般5-6人一组,每个组即为一家虚拟公司。要求各小组经过内部协商,确定公司名称、主营产品、公司口号、产品商标等要素,并选定组长,负责项目的工作分配,组织小组成员顺利完成各个项目。在教室等硬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安排学生以团队方式入座,课堂讨论、头脑风暴等环节也可以以该团队为单位,通过加分的方式增进凝聚力,培养学生团队精神。3.课程考核与评价课程考核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课堂迷你秀活动表现、团队项目成果、论文写作。迷你秀活动主要考查学生个人素质,包括创新能力、英语表达能力、公开演讲等方面的素质;团队项目主要考查团队协作能力,国际营销知识掌握与应用情况,创新能力等;论文写作主要考查学生独立思考、逻辑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同时模块一相关练习也可以作为考查的方式与内容。课程考核秉承阶段性展开、技能与素质考核为主的方针,改变以往传统的卷面理论考核方式。

三、课程改革实施效果与经验

第12篇

笔者根据几年来《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实践和体会,对本课程的双语教学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国际市场营销》课程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在我国,双语教学主要指用一门作为课堂用语进行除外语学科以外的其它知识性学科的教学。它不仅要求正确使用外语进行知识讲解,也不排除使用,以免因为的障碍造成学生获取知识的滞后。

1.《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特点

本课程主要是将营销学理论知识置放于国际背景之下,需要充分了解国外的、、、等,这就要求对这门课程采用更为合理有效的方式方法来讲授,而双语教学则是针对本课程的特点展开的。国际市场营销学的双语教学具有专业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市场营销理论知识,达到一定的专业听、说、水平,具备国际环境下营销的实际作战能力和对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思路。

2.市场营销专业的特点

市场营销专业作为管科的一个分支,是应用性极强的一个专业。该专业的课程涉及的范围很是广泛,并且这个专业应用性要求学生不仅掌握相关的营销知识和理论体系,更要结合实践,了解和市场的发展动向,自觉掌握灵活分析和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因此,营销专业的教学十分强调创新与实践,同时重视营销基本素质的培养,营销思维方式方法的训练,营销操作能力的开发和培养及获取营销新知识能力的锻炼。

《国际市场营销》这门课程本身来自国外,使用双语教学一方面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出现“断层”的感觉,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掌握了解相关的专业词汇,逐步达到用英语进行表达、学习、思维的理想境界。

二、《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的实践

1.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原版教材案例的不适应性。案例教学可以直接加深学生对于营销理论的理解,并能够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在《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第一,国内的学生大多对书本中广泛涉及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文化背景、公司品牌以及营销事件缺乏了解,从而不能够达到通过案例理解理论的目的。第二,完全原汁原味的外国案例在某些方面和中国市场上的实际情况大相径庭。第三,由于高校的扩招,现在的学生对于毕业之后的发展非常的关注。由于大部分的毕业学生仍会在中国工作,接触中国的同业人员,今后要和本土人士交流,只知道英文还是不够的。有80%以上的学生希望教师将课本中的重点词汇成中文,或者希望教师能够告诉在中文中对应的词汇是什么。

(2)学生英语水平不尽人意。我校市场营销专业一般在大学第七学期开设《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根据结果显示,大约只有近一半的学生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总体英文水平尚未达到接受全英文授课的程度。如果硬性地让其听教师用英文讲授复杂的国际市场营销专业知识,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便会处于困惑状态,最终英语没多少长进,专业知识也是一知半解,全英文授课方式就只能流于形式而失去意义。

(3)双语教学师资匮乏。推行双语教学,关键在教师。如果一位教师不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作为普通教师尚成问题,更谈不上成为一名好的双语教师。坦言之,当好教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双语教师则更难。最大的困难在于自然地运用流利的外语传授学科知识。因此,外语能力成为双语教师素质的关键。如果双语教师的外语不过关,诸如语音、语调不正确,必将误导学生。所以,挑选精良的双语教师,是搞好双语教学的关键所在。

2.《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的对策

(1)教材的选用。目前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都使用原版英文教材。国外的《国际市场营销》原版教材语言相对艰深难懂,且主要是建立在美国的背景之下,主要是针对美资或欧资企业开展国际营销来展开讨论的,案例离中国实际太远。国内一些双语教材又存在语言不够地道、表述不够规范的缺陷。因此需要双语教学教师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师和学生的程度水平对教材加以处理,要注意结合中国实际并加以拓展。确定好教材只是第一步,还需要任课教师精心备课,编写好教案,能够使教材的选择达到难易适当,教案的编排要满足因材施教的要求。

(2)循序渐进、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期初易采用英文板书、中文讲授为主的方法,较为浅显的内容用英文讲,重点和难点用中文讲解。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尤其是逐步适应后,再提高英语讲授的比重,最后过渡到英文教学为主。整个教学过程不拘泥于汉语、英语各自所占的比重,对于用英语解释太复杂而汉语解释简洁明了之处,则用中文讲解,案例讨论一般也采用中文的方式。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还结合使用讨论式、练习法和案例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同时,鼓励学生用英文发言、提问,实在无法表达时,才用中文进行表述,然后由教师或是别的同学用英。此外,有选择地要求学生用英文完成部分作业,以训练其英语的书面表达能力。总之,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必须注重学生接受的实际效果,避免使双语教学流于形式。

第13篇

论文摘要:国际贸易市场营销是国际贸易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实践延伸性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在掌握了相关国际贸易相关知识的墓础上,提升国际贸易实操技能的一门课。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对国际贸易市场营销课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改革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学生对该门课的学习效果,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将来的国际贸易实际工作技能莫定必备的基础口

一、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学的教学项目构建

通过对国际贸易专业岗位群的分析,最终确定国际市场营销这门课程在本专业中应实现的岗位能力任务,将以前所学的国际贸易专业理论知识在本门课程中得以应用和实践,突出本门课程的实践延伸性,对同学以前所学的知识的一个大检阅和全面应用,突出实践性。

我们对这门课程摒弃学科结构系统化的原则,突出本专业在这门课程要实现的岗位能力任务目标,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原则,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的教学内容大胆地重新构建为四个项目,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的所有知识有机地整合到这四个教学项目中,通过这四个项目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的操作,实现课程的岗位能力任务。

(一)明确产品

国际贸易市场营销所有活动都从产品开始,产品也要从国际市场的角度来研究,对于产品应该研究的内容,我们进行了全新的界定(如表1所示)。

(二)国际市场调查

如何通过网络实现国际市场调查呢?我们主要采用查询全球贸易数据库(http:i/comtrade. un. org/db/dql3asic-Query. aspx)的方法来实现,通过海关编码,利用全球贸易数据库进行查询,可以知道产品在世界每个国家进出口的容量和流向,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数据库的设置,可以知道该产品的世界市场分布情况和主要竞争国家。此外,通过国贸资讯网可以了解国内主要的出口商和制造商,对国内的主要竞争对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如表2所示)。

(三)国际市场竞争分析

通过国际市场调查,明确我们国家在国际市场竞争环境中所处的位置,可以明确我们营销的主要国家,接下来确定国外的竞争对手,并研究竞争对手,获悉他们销售的渠道以及其他市场推广活动的情况,对竞争对手的市场竞争营销情况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如表3所示),通过这些信息的收集和查询,确定竞争对手的竞争力。

(四)企业的SWOT分析和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

明确了国际市场和竞争对手的情况,接下来就是要研究自身的SWOT(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评估企业的综合情况,包括:成本、市场份额、客户关系、品牌影响力、行业经验、商业模式、经营理念、管理水平与企业文化,确定确定自己的竞争和营销策略,包括:进人哪个国外区域市场、采用哪种销售模式、使用哪些销售渠道等。

通过这四个项目模块的构建,以电子商务平台,用四个教学模块仿真重现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的操作过程,这种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的重新构建,完全打破了已有的教课书的章节和教学体系,将所有的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的知识全部有机地整合到这四个项目模块中。

二、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改革实践

(一)学生实操练习任务的设置

完成了课程的重新构建,我们围绕着这四个项目进行教学,以电子商务为实训的平台,教师讲述相关的知识,然后在互联网上进行示范,所有任务的设置必须有一个主线贯穿其中,产品是一个最重要的主线,我们选择了一个化工产品“硫酸镁”作为我们所有任务的主线,所有的任务都在围绕着这个产品来进行(如图1所示)。

(二)教宇万法与实践

我们对07级的国际贸易专业的三个班做为样本,每个班有45人,我们将每个班分为9个组,我们的分组完全打破学生原有的序号,每个班1,11,21,31,41.2,12,22,32,42,以此类推分组,我们的授课时,所有学生分组来坐,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我们将每个项目的内容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任务,进行小任务的教学,通过课堂上演示操作,在每个任务结束后,我们布置一个对应的小任务,分组来完成,并在下次课进行展示,我们要求学生以某企业外销员的角色来进行展示,老师点评,并进行分组评比。的教学效果,而且上课不枯燥、不乏味,关键是学生在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中增进了友谊加深了感情。通过小任务的的完成,了解与课程有关的丰富的课外知识使学生丰富知识,增长见识;团队完成任务,不仅使原来陌生的关系变得融洽,加强了团队精神,而使班集体荣誉感增强,学会与人相处、与人为善、人为我师的良好品行;课堂气氛好,老师和学生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指导+朋友”型,大家都能在愉快中学习进步。此外,通过角色扮演的练习,使学生们更增加了实战的感觉,让学生将来尽可能“零距离“上岗。

(三)教学考核方法的改革

考核方法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课堂量化表现分:含发言、参加团队任务展示,小组发言次数、与老师、学生沟通次数等,占20,二是小任务完成情况,在完成一个项目教学时,小任务会被整合成一个项目,占30;三是开卷考试成绩,考试是项目设计,当所有项目教学全部完成后,每组同学将四个项目整合成一个整体项目,占50%,考核形成一个整体,是知识性、实用性、能力性的统一。

(四)项目设计分数的确定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项目报告最后分数的产生进行了革新,每一组都进行项目的展示,并选出一个评委为其他的几组打分,学生和老师的打分各占50%,加权平均得到最后项目的得分。对每个班项目设计第一名,第二名,进行了奖励。

三、结语

第14篇

论文摘要:国际贸易市场营销是国际贸易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实践延伸性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在掌握了相关国际贸易相关知识的墓础上,提升国际贸易实操技能的一门课。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对国际贸易市场营销课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改革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学生对该门课的学习效果,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将来的国际贸易实际工作技能莫定必备的基础口

一、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学的教学项目构建

通过对国际贸易专业岗位群的分析,最终确定国际市场营销这门课程在本专业中应实现的岗位能力任务,将以前所学的国际贸易专业理论知识在本门课程中得以应用和实践,突出本门课程的实践延伸性,对同学以前所学的知识的一个大检阅和全面应用,突出实践性。

我们对这门课程摒弃学科结构系统化的原则,突出本专业在这门课程要实现的岗位能力任务目标,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原则,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的教学内容大胆地重新构建为四个项目,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的所有知识有机地整合到这四个教学项目中,通过这四个项目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的操作,实现课程的岗位能力任务。

(一)明确产品

国际贸易市场营销所有活动都从产品开始,产品也要从国际市场的角度来研究,对于产品应该研究的内容,我们进行了全新的界定(如表1所示)。

(二)国际市场调查

如何通过网络实现国际市场调查呢?我们主要采用查询全球贸易数据库(http:i/comtrade. un. org/db/dql3asic-Query. aspx)的方法来实现,通过海关编码,利用全球贸易数据库进行查询,可以知道产品在世界每个国家进出口的容量和流向,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数据库的设置,可以知道该产品的世界市场分布情况和主要竞争国家。此外,通过国贸资讯网可以了解国内主要的出口商和制造商,对国内的主要竞争对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如表2所示)。

(三)国际市场竞争分析

通过国际市场调查,明确我们国家在国际市场竞争环境中所处的位置,可以明确我们营销的主要国家,接下来确定国外的竞争对手,并研究竞争对手,获悉他们销售的渠道以及其他市场推广活动的情况,对竞争对手的市场竞争营销情况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如表3所示),通过这些信息的收集和查询,确定竞争对手的竞争力。

(四)企业的SWOT分析和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

明确了国际市场和竞争对手的情况,接下来就是要研究自身的SWOT(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评估企业的综合情况,包括:成本、市场份额、客户关系、品牌影响力、行业经验、商业模式、经营理念、管理水平与企业文化,确定确定自己的竞争和营销策略,包括:进人哪个国外区域市场、采用哪种销售模式、使用哪些销售渠道等。

通过这四个项目模块的构建,以电子商务平台,用四个教学模块仿真重现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的操作过程,这种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的重新构建,完全打破了已有的教课书的章节和教学体系,将所有的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的知识全部有机地整合到这四个项目模块中。 二、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改革实践

(一)学生实操练习任务的设置

完成了课程的重新构建,我们围绕着这四个项目进行教学,以电子商务为实训的平台,教师讲述相关的知识,然后在互联网上进行示范,所有任务的设置必须有一个主线贯穿其中,产品是一个最重要的主线,我们选择了一个化工产品“硫酸镁”作为我们所有任务的主线,所有的任务都在围绕着这个产品来进行(如图1所示)。

(二)教宇万法与实践

我们对07级的国际贸易专业的三个班做为样本,每个班有45人,我们将每个班分为9个组,我们的分组完全打破学生原有的序号,每个班1,11,21,31,41.2,12,22,32,42,以此类推分组,我们的授课时,所有学生分组来坐,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我们将每个项目的内容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任务,进行小任务的教学,通过课堂上演示操作,在每个任务结束后,我们布置一个对应的小任务,分组来完成,并在下次课进行展示,我们要求学生以某企业外销员的角色来进行展示,老师点评,并进行分组评比。的教学效果,而且上课不枯燥、不乏味,关键是学生在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中增进了友谊加深了感情。通过小任务的的完成,了解与课程有关的丰富的课外知识使学生丰富知识,增长见识;团队完成任务,不仅使原来陌生的关系变得融洽,加强了团队精神,而使班集体荣誉感增强,学会与人相处、与人为善、人为我师的良好品行;课堂气氛好,老师和学生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指导+朋友”型,大家都能在愉快中学习进步。此外,通过角色扮演的练习,使学生们更增加了实战的感觉,让学生将来尽可能“零距离“上岗。

(三)教学考核方法的改革

考核方法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课堂量化表现分:含发言、参加团队任务展示,小组发言次数、与老师、学生沟通次数等,占20,二是小任务完成情况,在完成一个项目教学时,小任务会被整合成一个项目,占30;三是开卷考试成绩,考试是项目设计,当所有项目教学全部完成后,每组同学将四个项目整合成一个整体项目,占50%,考核形成一个整体,是知识性、实用性、能力性的统一。

(四)项目设计分数的确定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项目报告最后分数的产生进行了革新,每一组都进行项目的展示,并选出一个评委为其他的几组打分,学生和老师的打分各占50%,加权平均得到最后项目的得分。对每个班项目设计第一名,第二名,进行了奖励。

三、结语

第15篇

论文摘要:国际贸易市场营销是国际贸易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实践延伸性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在掌握了相关国际贸易相关知识的墓础上,提升国际贸易实操技能的一门课。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对国际贸易市场营销课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改革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学生对该门课的学习效果,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将来的国际贸易实际工作技能莫定必备的基础口

一、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学的教学项目构建

通过对国际贸易专业岗位群的分析,最终确定国际市场营销这门课程在本专业中应实现的岗位能力任务,将以前所学的国际贸易专业理论知识在本门课程中得以应用和实践,突出本门课程的实践延伸性,对同学以前所学的知识的一个大检阅和全面应用,突出实践性。

我们对这门课程摒弃学科结构系统化的原则,突出本专业在这门课程要实现的岗位能力任务目标,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原则,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的教学内容大胆地重新构建为四个项目,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的所有知识有机地整合到这四个教学项目中,通过这四个项目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的操作,实现课程的岗位能力任务。

(一)明确产品

国际贸易市场营销所有活动都从产品开始,产品也要从国际市场的角度来研究,对于产品应该研究的内容,我们进行了全新的界定(如表1所示)。

(二)国际市场调查

如何通过网络实现国际市场调查呢?我们主要采用查询全球贸易数据库(http:i//db/dql3asic-Query.aspx)的方法来实现,通过海关编码,利用全球贸易数据库进行查询,可以知道产品在世界每个国家进出口的容量和流向,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数据库的设置,可以知道该产品的世界市场分布情况和主要竞争国家。此外,通过国贸资讯网可以了解国内主要的出口商和制造商,对国内的主要竞争对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如表2所示)。

(三)国际市场竞争分析

通过国际市场调查,明确我们国家在国际市场竞争环境中所处的位置,可以明确我们营销的主要国家,接下来确定国外的竞争对手,并研究竞争对手,获悉他们销售的渠道以及其他市场推广活动的情况,对竞争对手的市场竞争营销情况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如表3所示),通过这些信息的收集和查询,确定竞争对手的竞争力。

(四)企业的SWOT分析和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

明确了国际市场和竞争对手的情况,接下来就是要研究自身的SWOT(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评估企业的综合情况,包括:成本、市场份额、客户关系、品牌影响力、行业经验、商业模式、经营理念、管理水平与企业文化,确定确定自己的竞争和营销策略,包括:进人哪个国外区域市场、采用哪种销售模式、使用哪些销售渠道等。

通过这四个项目模块的构建,以电子商务平台,用四个教学模块仿真重现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的操作过程,这种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的重新构建,完全打破了已有的教课书的章节和教学体系,将所有的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的知识全部有机地整合到这四个项目模块中。

二、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改革实践

(一)学生实操练习任务的设置

完成了课程的重新构建,我们围绕着这四个项目进行教学,以电子商务为实训的平台,教师讲述相关的知识,然后在互联网上进行示范,所有任务的设置必须有一个主线贯穿其中,产品是一个最重要的主线,我们选择了一个化工产品“硫酸镁”作为我们所有任务的主线,所有的任务都在围绕着这个产品来进行(如图1所示)。

(二)教宇万法与实践

我们对07级的国际贸易专业的三个班做为样本,每个班有45人,我们将每个班分为9个组,我们的分组完全打破学生原有的序号,每个班1,11,21,31,41.2,12,22,32,42,以此类推分组,我们的授课时,所有学生分组来坐,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我们将每个项目的内容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任务,进行小任务的教学,通过课堂上演示操作,在每个任务结束后,我们布置一个对应的小任务,分组来完成,并在下次课进行展示,我们要求学生以某企业外销员的角色来进行展示,老师点评,并进行分组评比。的教学效果,而且上课不枯燥、不乏味,关键是学生在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中增进了友谊加深了感情。通过小任务的的完成,了解与课程有关的丰富的课外知识使学生丰富知识,增长见识;团队完成任务,不仅使原来陌生的关系变得融洽,加强了团队精神,而使班集体荣誉感增强,学会与人相处、与人为善、人为我师的良好品行;课堂气氛好,老师和学生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指导+朋友”型,大家都能在愉快中学习进步。此外,通过角色扮演的练习,使学生们更增加了实战的感觉,让学生将来尽可能“零距离“上岗。

(三)教学考核方法的改革

考核方法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课堂量化表现分:含发言、参加团队任务展示,小组发言次数、与老师、学生沟通次数等,占20,二是小任务完成情况,在完成一个项目教学时,小任务会被整合成一个项目,占30;三是开卷考试成绩,考试是项目设计,当所有项目教学全部完成后,每组同学将四个项目整合成一个整体项目,占50%,考核形成一个整体,是知识性、实用性、能力性的统一。

(四)项目设计分数的确定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项目报告最后分数的产生进行了革新,每一组都进行项目的展示,并选出一个评委为其他的几组打分,学生和老师的打分各占50%,加权平均得到最后项目的得分。对每个班项目设计第一名,第二名,进行了奖励。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