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时代艺术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什么是“比特”?所谓“比特”,是英语“Bit”的音译,而“Bit”是“BinaryDigit”的缩写,就是二进制数字的基本单位,也是电脑机器语言的基本单位。传统的艺术设计往往是通过物质手段来进行的,例如用绘图工具在纸上绘图,用胶泥制作雕塑模型。设计结果的表达形式也往往是物质的,如纸质的设计样图,泥制的雕塑模型。物质是由分子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故有人称它们的形态是“原子”的。而数码艺术设计手段是“比特”的,作品表达形式也是“比特”的。“比特”没有可以称的重量,也没有可以量的尺寸,它是无形的,并不存在于可直接感知的空间之中。我们称数码艺术设计的这种基本形态特征为:数字化的存在。尼葛洛庞帝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及媒体实验室的创办人,同时也是《连线》杂志的专栏作家。西方媒体推崇他为电脑和传播科技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大师之一,被《时代》周刊列为当代最重要的未来学家之一。他说“要了解‘数字化生存’的价值和影响,最好的办法就是思考‘比特’和‘原子’的差异。”那么,要了解数码艺术设计与传统的艺术设计的差异最好的办法也是思考“比特”和“原子”的差异。与笨拙的“原子”相比,“比特”则是举重若轻,千变万化,瞬息万里。“比特”对于“原子”的优势是显易而见的。
二、数码技术的“参与”特征
在艺术设计中,“比特”可以参与设计,而不仅仅辅助设计、制作图纸。尼葛洛庞帝认为“在好的人机界面设计中,电脑应该能够理解不完整的,模糊不清的想法——这类想法常常会在任何一个设计的初始阶段出现——而不是只懂得那些以比较完整和连贯的方式表达己成形的东西。”也就是说,当设计师头脑里闪现出一个模糊的灵感,就可以让“比特”去捕捉,而不是等设计师构思好了才让计算机去辅助设计。“比特”参与设计的最经典的例子莫过于西班牙毕尔巴鄂市古根海姆美术博物馆。该建筑被认为是数码建筑的开端和代表作,它是一座彻底扭曲变形、绝对找不到两条重复线条的庞大建筑。而如此复杂的形象是由专门从事航天事业的制造软件计算模拟出来的。设计者的灵感仅仅是使用曲线构建新大楼,至于用什么样的曲线,还没有成熟的想法,于是他用计算机软件制作出无数条各式各样稀奇古怪的线条,然后从中选出自己满意的线条进行组合,就这样一个超时尚的建筑设计完成了。古根海姆美术博物馆一经建成就成为西班牙毕尔巴鄂市的地标式的艺术,并且震惊了世界,使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城成了旅游胜地。小城原来濒临破产的经济也迅速升温,如果说数码艺术设计拯救了毕尔巴鄂市一点也不为过。
三、数码艺术设计的互动特征
数码艺术设计的互动特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设计师与计算机的互动。例如前面说的古根海姆美术博物馆的设计中就有设计师与计算机的互动。设计师在设计中不断地对设计项目修改、完善也会与计算机互动。
2、观众、用户与计算机的互动。例如观众根据计算机的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页面观赏;又如游戏玩家用计算机玩游戏。
3、人机人的互动。例如设计师将设计作品通过计算机网络发送给用户,用户把对作品的意见通过计算机网络反馈给设计师,设计师修改后再发给用户征求意见,如此反复,直到用户满意为止。人机人的互动还可以用于多个团队联合设计。例如著名的北京奥运会体育场鸟巢,就是由几个国家的设计团队通过计算机网络联合设计的。
四、数码艺术设计的表现形式特征
传统的艺术设计的表达形式是由静态的图纸或模型作为基本的表现手段,数码艺术设计开创了“动静结合”的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静的有:平面图、施工图等,这些图纸用相关软件可以轻易地制作出来。计算机制作这些图纸不仅快速、精确、易修改,而且还能根据图纸自动完成面积、土方、工程量、估价等繁杂的计算任务。用三维软件不仅能制作出逼真的效果图,还可以使场景动起来。例如用Sketchup制作动态场景,对于某个节点的展示,动态场景可以使人犹如身临其境,围绕该节点边走边看,也可以近看远看,甚至是缓缓地飞上天空,从上往下俯瞰。对于大面积的园林艺术,则可以制作出主观视角动画场景,看上去就像人在公园里四处游走观看一样。当看到自己关注的场景,则可以停下来仔细欣赏。这种动静结合的展示效果,是传统静态图纸难以望其项背的。
五、数码艺术设计作品的可持续性的特征
有些艺术作品的生命力是永恒的,例如法国的埃菲尔铁塔、中国的兵马俑。有些艺术作品生命力却是短暂的,如纸质的商业广告、宣传册等。如果这些内容用网页形式来展示,则它们的生命是可以用“升级”、“更新”等方法延续下去的。例如电视上播出的某一个保健品三维动画广告,每隔一段时间对人物形象和动作都进行更新,使人们常看常新。
六、数码艺术设计的传输特征
在网络上,比特精灵具有光电的传输速度,瞬息万里,其承载信息数量之大,速度之快,传输范围之广是任何其它传输方式都无法比拟的。这种优势使得距离遥远的设计师如同在同一张桌子上讨论设计同一个项目;也可以将设计方案通过网络公布,征求广大市民的意见,使更多的人参与到艺术设计中来。例如,前面所说的“鸟巢”,就是由三个相隔万里的国家的设计师联合设计的;又如,2006年中山市规划局将《中山市石岐河滨水区艺术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在网上公示,市民可登陆中山市规划局网站发表意见。中山市规划局公示的艺术规划设计方案共有6套,市民可以推选某套方案,也可以提出修改意见。如此大规模的征求意见活动,没有网络是难以开展的。
七、结束语
当今是图像的时代,图像无处不在。在视觉艺术的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常常会运用图像来完成自己的创作。在图像时代里,艺术作品是依靠观念的表达、对造型符号的锤炼、运用自由的创作手法来完成并给人新的视觉传达。
关键词:图像;观念;符号;手法
我们生活在充满图像的视觉世界中,图像无处不在。图像作为视觉所能感受到的形象特征,被广泛地运用于平面、立体或多媒体等多种艺术形式之中。平面的图像包含在广告、绘画、摄影等作品中;立体的图像包含在标志、建筑、雕塑等作品中;多媒体的图像包含在电影、电视、动漫等作品中。在信息传媒快捷的当今时代,众多的图像发挥着与众不同的视觉意义及丰富的艺术感染力,并引导着视觉的快速解读,成为了文字表述的先行者。图像给人以夺目的视觉信息传达,使人们对视觉信息产生快速记忆并启发对其内容的联想,可以说当今是图像的时代。在图像时代中,观念的表达是图像视觉文化艺术的内在思想核心,简捷的视觉语汇及符号化是图像时代的艺术特点,自由的创作是实现原始图像被艺术化阐释的艺术创作手法。
一、图像时代艺术中的观念。
20世纪以来,观念艺术在西方是以法国的杜尚(1887—1968)、德国的波伊斯(1921—1986)等艺术家为先行者,他们推崇将作品从视觉形象转向思维,研究艺术的本质问题。杜尚曾说过:“一件艺术品并不只是供人欣赏的,更重要的是让人去思考。”波伊斯提出:“艺术就是人,人就是艺术;艺术是生活,生活就是艺术;艺术是政治,政治就是艺术;艺术是一切,一切是艺术。”杜尚在作品《大玻璃》中远离了传统意义上对绘画的定义,它是以一位着装时尚的女性为素材创作的摄影图像作品并装配着玻璃外框,玻璃在自然地震裂后使得内部图像更具有了新的视觉效果,此作品的照片在1945年7月成为了美国《时尚》杂志的封面,引导了艺术中的纯绘画走向由图像表达的视觉艺术时代观念;波伊斯在创作中把材料作为观念的载体,他运用自然中的物体创作并赋予其文化含义和生命内涵,并将它们转换成为作品图像。波伊斯提出艺术是“社会雕塑”的观念,将最平常的生活行动转换成为艺术。他站在全人类的角度,以一种深沉的后现代精神创作了大量的装置、环境艺术、表演、偶发行为和雕塑作品。
《7000棵橡树》是在1982年德国第七届卡塞尔文献展开幕式后,波伊斯导演的一件群体艺术作品,于1987年第八届卡塞尔文献展开幕时完成。此作品由群体“艺术家”以雕塑的方式来完成,绿化环境并不是他唯一的目的,作品蕴含着对未来高级精神活动的展望,实物通过艺术化的转换成为了图像的表达。杜尚、波伊斯堪称思想者,他们的艺术观念和思想旨意延伸到了21世纪,为后来全球的艺术家们继续消化和运用。在当今的图像时代中,观念艺术家们延用并发展着杜尚、波伊斯的创作思想,他们通过作品对社会中诸如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生态、人权等问题及艺术本身的问题进行思考与表达。观念艺术家们认为,艺术不再是美丑的问题,而是生活的镜像。艺术家应该有社会责任感,与时代共生,使自己的艺术进入社会,使社会融入自己的艺术之中,发掘新的可能性,以之作为介入当代的途径。现当代的中国艺术家、谷文达、蔡国强等也分别在他们的《天书》《联合国》《威尼斯收租院》等作品中运用图像表达观念,从不同的角度对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关注与研究。在图像艺术的时代里,艺术家们的创作强调社会性,他们将图像经过观念化的视觉置换并引导着观众作视觉的解读,思想的表达就是作者的观念,是艺术创作的前提,也是作品传达的内在核心。
二、图像时代艺术中的符号。
事物显现出的主要信息特征、标记就是它的符号。人们对事物特征化的主要信息产生的记忆可称为符号记忆。符号的显现是任意的,可为某种图像、声音、色彩等。在图像时代里,艺术家们通过作品将某一图像不断地运用、锤炼并符号化,这是现代艺术的特征之一。北京天安门的造型通过影视、绘画等艺术手法的转换,成为了代表中国的主体视觉图像符号,艾菲尔铁塔的图像代表着法国的巴黎;央视《新闻联播》的片头音乐是大家熟悉的视听符号;中国电影导演张艺谋在作品中善用夸张的红色,红色是他的作品色彩符号;由美国娱乐业巨头沃尔特·迪斯尼(1901—1966)创作的米老鼠,阿根廷画家丹尼尔·布兰卡(1952—2005)创作的唐老鸭形象是艺术家对原始形象作了锤炼与强化的卡通造型符号,老鼠与鸭子被拟人艺术符号化,简约直接地突显了其外部的主要特征,便于记忆。后来的艺术家们还运用这些形象符号再次创造出了动画片、卡通造型广告、玩具等视觉图像;中国当代艺术家岳敏君的代表作品中人物用手捂着嘴憨笑、方力钧成名作品里的光头泼皮人物分别是他们作品的形象符号;奔驰汽车的徽标、万宝路香烟盒是商标符号;好莱坞电影明星玛丽莲·梦露的短卷发是当年她作为性感女明星的造型符号;漫画家张乐平(1910—1992)创作的《三毛流浪记》中的人物“三毛”,就是人物特征的符号,在后来延伸发展的影视等作品中,人物特征是定型化了的“三根毛”。符号的运用强化了作品自身的面貌特点,让人过目不忘,这就是符号的力量。
在现当代各个门类的视觉艺术形式中,艺术家在对符号的运用作不断的研究与探索。在图像时代,艺术家们将某一形象的特征进行锤炼,作视觉意义的升华,这种将原始的形象转换成为具有观念意义的视觉艺术图像成为了图像时代的一种艺术符号表现特征。 (转第135页)(接第129页)
三、图像时代艺术中的手法。
20世纪以来的视觉艺术作品中充满了大量的图像信息,对图像的运用成为了艺术家用来表达创作思想的一种表现手法。图像常常作为思想表述的载体被艺术家们运用到电影、电视、摄影、绘画、商业广告、多媒体等艺术形式中,并发挥着各自独特的视觉表现力。在电影、电视作品中,图像被作以剪接、组合连接后便产生了新的视觉艺术效果,这种手法被称为“蒙太奇”;在广告图片中有图像拼合的手法;绘画中有写实、写意的手法等;新闻摄影中有纪实的手法等,这些手法的实现都离不开对图像的运用及处理。中国摄影家解海龙的作品《大眼睛的小姑娘》如实地记录了一个睁大眼睛、手握铅笔、渴望知识的乡村女孩形象。
美国波谱艺术家安迪·沃霍尔(1928—1987),依据美国当代明星的肖像采用色彩错位的印刷技术和广告化的平涂手法创作了《玛丽莲·梦露》等人物形象,作品是对原始图像的视觉转换手法。现当代的德国艺术家克里斯托充分利用建筑、景物等形象并将其作艺术化的视觉面貌改变。他的《包装国会》这件作品就是用银白色的化纤布和粗绳将国会大厦包裹。作品将往日古老的、具体的、凝重的广场转换成为现代的、抽象的、亮丽的、壮观神奇的大地雕塑,为原有的物体添加了新的生命力,注入新的图像意义并给人较为广阔的思维空间,这种艺术手法被称为“地景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自由的艺术创造精神引导着艺术家们再次颠覆旧有的创作经验和手法去不断创新。在后现代文化时期产生的多媒体艺术、集成艺术、装置艺术、视像艺术、照相艺术、观念艺术、地景艺术、习俗艺术等艺术形式中,原始的图像通过各种艺术化的创作手法实现了艺术家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各种手法对艺术家来说,是观念与现实(物质世界)中间的工具,作为思想、观念的实现手段,成为艺术的新媒体被广泛地运用。突破旧的视觉经验,寻求新的视觉语言去自由地创造是实现图像被再认识的艺术手法。
四、结语。
随着现代信息、传媒等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对图像的大量运用是视觉文化革命的要求。艺术不再是艺术风格的问题,而是提高到文化层面上对现实的阐释。图像的运用由图与文字交融的、静态的发展到动态的、三维立体的、多媒体的等艺术传媒形式中。图像依靠着观念的表达、符号化的锤炼、新手法的运用等实现了艺术化的视觉再造,使得作品充满艺术感染力并吸引观众或教化观众,给人以启迪。图像是当代人们获取文化信息的主要快速通道,是图像引导着人们对具体的文化内容产生兴趣并去获取其内在的视觉解读。
(1)新媒体时代环境下,人们审美角度的个性化。
新媒体时代是真正的个性化时代,每个人的生活中都面临着各式各样的选择,并且人们的审美观较以往有着较大的变化。个人与各种社会环境之间都存在这千丝万缕的联系,信息的传递使艺术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中,过去泾渭分明的各种艺术之间的鸿沟逐渐被高速传递的“比特”填平,艺术不但向商业消费转移,也变成视觉符号转移到商业艺术中间。手绘动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因其极具个性化的艺术特征被人们所认可,在广告、影视、平面设计、网络界面等内容中,都可以窥见手绘动画设计的元素。[2]一方面人的眼睛无时无刻不受到视觉冲击,无须再为审美而跑博物馆这些高雅艺术的聚集地;另一方面,眼睛又无不很快厌倦而需要新的视觉冲击。在新媒体时代的映衬下,人们对于动画艺术的欣赏角度发生了变化。
(2)新媒体时代手绘动画艺术表现形态。
在社会发展的洪流中,很多艺术形式消失殆尽,随之而来的新型艺术形式将快速取代旧的艺术形态,而成为当下时代的主流艺术。在社会变革内驱力的推动下,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势不可挡。新媒体文化不仅仅是一门学科知识,它更代表着多种文化的交融与整合的过程。如今,科学和艺术之间的芥蒂越来越小,甚至造成了科学化的艺术假象,带给世人无尽的遐想空间。
2新媒体时代手绘动画艺术表现个性化的价值研究
近年来,我国的动画家或艺术研究人员对手绘动画艺术表现个性化课题的研究一直在继续。相对于国外手绘动画的发展而言,国内新媒体环境中的手绘动画艺术还没有发展到成熟阶段。但就目前发展状况来看,手绘动画仍有一定的市场空间,该艺术形式的发展有着更为广阔的前景。基于此,需要业界共同构建出一个健康的手绘动画艺术平台,让手绘动画艺术中的个性化表现得到充分的展示与推广,让人们意识到手绘动画艺术语言的独特魅力及其多元化的影像特征,使手绘动画艺术的个性化表现通过新媒体的包装之后重出江湖,令现代社会环境中生活着的人们重新认识到手绘动画艺术设计的价值,并能够从中获得绝佳的艺术感受。
(1)新媒体时代环境中的手绘动画的艺术价值。
手绘动画艺术不是一项孤立的艺术科目,而是集合动画原理、历史文化、社会环境等内容的综合艺术门类。对于手绘动画艺术表现形式的研究,要将其放置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来分析,因为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阶段所看到的手绘动画艺术的价值不尽相同,而且,其艺术内涵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新媒体时代下的手绘动画大多应用了多种平面设计技术,将层层画面通过影响技术呈现出来,给人们带来一种似乎可以触碰到的视觉感受。这便是手绘动画的艺术价值所在。
(2)新媒体时代手绘动画艺术个性化的实践价值。
1)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自从我们的社会步入新媒体时代以来,人们对于动画艺术的审美角度也随之产生变化。而且,审美角度可任由人们转换,以便于获取更新潮更丰富的有效信息。在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诸多艺术都依托多媒体技术来实现,其艺术表现力较为相似,但新媒体时代手绘动画艺术略有不同,以其个性化的美感让人们在内心当中不自觉地就为其留有空间,让手绘动画艺术填充进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手绘动画可以调节并改善现代商业动画中的重复模式,将更多个性化的元素融入动画市场当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2)丰富了动画艺术的内涵。在当前,动画艺术制作领域中蕴含着较为繁杂的媒体技术,无可厚非,这是时代带给我们的福利。但就动画艺术表现而言,具备再多的多媒体技术,却不具备动画艺术的内涵,则也是一种不完整的艺术形式。相比之下,传统的手绘动画艺术更具有“人情味”,经过新媒体技术的包括,则更具看点,也好过那些现代动画制作中花哨的光与影、烦乱的打杀动作等内容。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