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行动导向理念论文范文

行动导向理念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行动导向理念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行动导向理念论文

第1篇

摘要:近年来,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知识与就业技能的脱节问题,成为学生就业的一大障碍,如何破解这一困境,如何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适应能力与学习能力?笔者认为,要达成这些目标,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提前进入工作角色,这正是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所倡导的。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 高校教育; 课堂教学

一、行动导向教学的含义及主要教学方法

“行动导向教学”是一种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德国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行动导向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教会学生学习、学会工作为目标而开展教学活动,所以这种教学法也被人们称作以实践为导向、以行为为导向、以活动为导向的教学法等。“它要求教师创设一种仿真工作实际的学习环境的氛围,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载体,组织和指导学生在完成具体任选的行动中手脑并用,做学结合,身体力行获取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关键能力的教学方法。”

二、将行动导向教学引入课堂中的意义

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这其中最为根本的原因是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能够提升学生们的就业适应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开启良好的开端,打下坚实的基础,从宏观上来说,为社会提供大批量的优质人才,能够有力的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提升国家的竞争力,在人才竞赛中立于不败之地。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对于人才的数量与质量要求都在不断地提高,然而,与之相对应的,却是毕业生每每为就业感到苦恼、校方也为如何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而发愁,用工单位则为如何招聘到合适的人才绞尽脑汁。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困境的出现呢。根据笔者的观察,毕业生中,仅有一小部分走向了深造之路,进入国家公务员系统的更是凤毛麟角,大多数的毕业生还是流向了社会,走向了自己的职业道路,换言之,当前毕业生在其毕业之后,大多数学子就将开启自己的职业生涯,为了自己的生存与事业而奋斗。因此,学生们首先是要面临就业的问题,而毕业生由于一毕业就要迅速的进入实际工作岗位,因此,将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引入课堂教学工作中去,必将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与工作学习能力,极大地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意义重大。

除了宏观层面上提倡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有助于向社会输送大批合格人才外,在教育工作层面上,引入行动导向理念也有其特殊的意义: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角色出现转变,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空间,同时学生也需要为自己的学习负更多的责任,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提前进入角色,有助于提高学生整体的综合素质。而教师从过去单纯的自己掌握知识,讲授传递变成了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与指导者,这实际上是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强化,教师队伍将为此强化自我学习,有助于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

三、以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推动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引入行动导向教学理念需要经历一个逐渐接受、学习使用的过程,在这更新教学观念的过程中,需要做到全员理解,系统支持。须知,一项新的教学理念的接受和实施绝不是某个人或者某几个人能够完成的工作,而是需要整个教学组织从上至下的调整与支持,需要系统资源的配置倾斜,才能够做到,因此,在引入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推进课堂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做到从领导到教师,从上而下的集体更新理念,从校长到各级教学管理人员,让每一位教学工作人员首先从思想上认识到,实施行动导向教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理解并支持这一系统工作,为其顺利展开创造有利条件,出台相关的教学发展政策,提供相应的财力物力支持。教学管理人员应当排除畏难情绪,不惧可能出现的新问题与新困难,按照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从作业布置、课时安排、论文写作、考试内容等方面着手,全面改革,让学生的学习贴近实际工作需求。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思维的转变,因为教师是整个教学工作组中的直接实施者,直接承担教学工作的根本环节,是承担教学发展的栋梁和支柱,所以教师队伍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接受新思想,用自己的智慧设计出以“行动导向”为理念的适应新的社会要求的教学内容,以自己的行动为高校未来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在“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都发生了转变,传统的教学法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而新的教学法中,教师要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角色,要完成这一转变,仅仅是观念的转变是不够的,还需要对教师队伍的教学素质进行提高,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行动导向教学”的优势。教师队伍成员都具备相当的教学经验,但要顺利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改革,教师的课堂布控能力与专业角色执导能力,以及公正的综合评价能力等,这些都不仅仅是单纯转变教学观念就能够促成的,需要一个过程来培养、提升,这就要求老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的要求。

(二)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笔者接触过许多教案,其中不乏优秀之作,但笔者注意到,大多数的教案中,对于教学目标一条的陈述是教师做些什么,而非学生做些什么。其实,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一定程度的互动,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要求将教师与学生的扮演角色进行转变,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点,首先就应当表现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来促使学生发生变化,做出反应。其次,教学目标设计要做到可控、可测与可行,只有可测,才能检验教学效果,只有可行,才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而可控,则是为教师掌控课堂教学方向与节奏准备的,通过这三条原则进行认真备课,才能够在确保教学方向与进度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在备课工作上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才能够顺利的完成这一转变。

参考文献:

[1]李芬,刘亦平.论高校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差别与联系[J].江西教育2009.09.

[2]张也平.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如何走向实践[J].课外教育2007.11.

第2篇

论文关键词:德国职业教育,教师作用,行为导向教学法

CBT教学法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三角理论就是把教师、科目和学生三者的关系分为三种:

一是科目主导型,即传统角色,教师把学科知识解释给学生。科目决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的位置居其次,是科目的仆人,是学生的主人,属于认知学习法。

二是教师导向型,即传统角色的变异,教师为学生选择科目,教师处于主导地位,管理着科目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的兴趣和科目的要求都可能服从教师的要求,对科目的选择和阐述取决于教师,属于行为主义方法。

三是学生导向型,即监控高级学习,是学生与科目之间的互动,教师推动、协调。学生与科目关系很近,二者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作用只是为学生提供科目方面的服务,与人道主义方法相结合,是德国职业教育新的教育理念。

如何才能实现教师传统角色的变异,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组织者、推动者和信息提供者,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和协调作用。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德国职业教育中教师的角色位置。

一、 注重职业领域与教育领域的结合

现代职业教育和培训途径就是要将职业标准和培训目标结合。例如,德国西门子公司对技术工人素质的要求是:

一个技术工人

要达到这样的学习目标,就要使学

习课程方案与职业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

教师要根据“工作过程”设计学习情景,

将典型的“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化处理——设计学习情景。学生能够在学习情景中,通过主动完成工作任务的学习行动,将专业理论知识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重构,逐步形成自己的职业能力。即教师是以学习“组织者”角色来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培养能力的。

二、加强行动导向教学

行动导向教学是一种教学理念而不是教学方法,这种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活动包含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的三个重要原则是:学生中心;实践为主;教师指导帮助。总目标是获得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方法、交流沟通能力、解决问题和冲突能力)。行动导向教学,即将专业学科体系与职业行动体系实施集成化的教学方案。职业学校教师是“学习领域”课程方案中课程开发的主体,“学习领域”

仅仅是一个职业培训的指南,承担培训的主体——职业学校要在此基础上进行项目课程的开发。教师要根据“学习领域”的相关要求,将企业的职业活动过程与专业教学进行整合,构建“学习情景”,进而开发出项目课程。

行动导向教学是以教师构建的特定的学习情景为主线,以真实或模拟的职业活动为载体,按照“资讯(信息)、计划、实施、检查、评估”这五个完整的行动来进行教学。职业生涯规划论文行

动导向教学倡导的组织形式有:项目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模拟训练、企业实习等教学形式(来源于职业实践)。在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一是从“学习领域”构建“学习情景”(学习任务);二是课程的主持人、组织者和协调者;三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合理化的建议;四是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帮助与咨询。

三、 加深对行动导向教学的理解与思考

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是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出发点,体现出相应学习领域的能力目标,而且又体现了专业学科的新工艺、新知识、新方法,具有校本特色、师本特色。同时构建相应的项目教学评价机制,既能及时评价学生学习的质量,又能评价教师教学的质量。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现存班级人数较多,学校的实施设备、场所不够,教学组织比较困难。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清楚相关职业标准,明确职业活动领域。根据目前毕业生就业岗位技术的层次,丰富职业活动,构建学习情景,以职业行动为导向,在企业实际工作领域基础上建立合理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

行动导向教学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致力于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构建知识,形成能力,使受教育者既能适应相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又能将这种构建知识的能力运用于其他职业。教师要相信学生具有理性、自由,甚至具有自我否定的能力;不求学生是一个完人,而是一个会犯错误并能从错误中学习的人;推动学生独立思考,而不是提前给出答案;提倡共同负责,而不是一个人对所有事物负责;提出和允许提出多种建议,而不是只有一种答案;允许学生进行组织,而不是给出组织措施;允许学习者制定计划和控制学习过程,而不是所有的都由教师确定;允许学习者自己制定评价标准并检查学习成果;多鼓励和赞扬,而不是指责和挑剔。

总之,我们要接受新的教学理念,采用那些适合我们专业和科目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掘学生的潜力,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以营造和谐、愉快、并有促进作用的课堂学习气氛为宗旨,以教学、组织和管理为中心任务,把握好教师这个角色的位置,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互动与沟通,逐步推动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获得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1、中西部地区职业培训和就业促进项目师资培训资料。

中德项目专家赵志群-----《培训师手册》

2、行为导向教学法培训资料。中德项目专家许英—《行为导向教学法思想》

第3篇

论文关键词:参与式课堂,组织文化,文化建设

 

1.组织文化概述

1.1 组织文化的含义与作用

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所共享的并且作为标准传承给新成员的一系列价值观、信念、看法和思维方式的总和[1]。组织文化具有导向与约束功能[2],组织文化一旦形成,便会对身处其中的成员构成一种影响力量,引导其朝着文化理念倡导的方向行动与思考,文化建设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

1.2 组织文化的建设方法与途径

1.2.1 培训教育

通过培训、挂标语横幅、喊口号、创办企业刊物等手段宣传、传递文化建设拟传递的文化理念,培训宣传的内容可以是精选的发生在组织内的故事、精心提炼设计的口号等,如在3M公司广为流传着一位坚持开发新产品而被解雇、但他仍不放弃、最后终于将产品开发成功并重新获得3M公司雇用的副总裁的故事,借这个故事3M传递着公司的价值观——只要你认为是对的,就坚持下去。传递“顾客至上”的价值理念论文格式模板。

1.2.2 借活动、仪式、典礼、建筑物设计、办公室布局等承载文化理念

另外文化建设,还可以通过举办活动、仪式、典礼等来传递文化理念,如海尔公司力图在公司内部培育重质量的企业文化时,开展了砸冰箱活动;再如枚琳凯每年都会举办颁奖典礼,奖励那些优秀的销售经理,借此传递枚琳凯重销售业绩的价值理念。除此之外,组织的建筑物、办公室、车间等也是重要的文化载体,可以通过观察其风格、摆设、布局洞察组织背后的文化理念,由此可以有意识地利用它们来承载组织的文化理念。

1.2.3 进行相关的制度设计

再有,还可以通过奖惩、晋升、考核等制度设计引导组织成员的行为,制度的背后是组织力图人们认同的观念与价值取向,成员们沿着制度设计的方向行动实质上便实践了这些观念与价值取向,当成员们的行动慢慢成为一种习惯,组织文化的要素便在组织中沉淀下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组织文化建设的目的便得以实现。

1.2.4 管理者需审慎自己的言行

最后,组织中的领导与管理者的言行也是组织文化的重要载体,员工会观察并模仿这些组织中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人物,所以他们需时刻警醒文化建设,力图让自己的言行保持与组织文化所倡导的理念一致。

2.组织文化理论对参与式课堂建设的启示

参与式课堂力图打造这样的课堂:学生在老师的带动下,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并深深地带动与感染其他倦怠与不想学习的同学;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总结体会并构建出老师拟传授的知识,并因此将其深深印在脑海之中,内化成自己的知识。这其中,学生喜参与、爱参与是关键,如何让学生热爱参与、用心参与成了成功打造参与式课堂的核心;而组织文化建设的目的旨在使组织成员形成一系列文化建设拟形成的观念、看法与思维导向,并最终朝着文化建设期望的方向行动与思考;由此,与组织文化建设有关的方法理论可否运用于参与式课堂的打造之中呢,借用文化建设的方法使学生喜欢参与、爱分享、有与他人分享交流的冲动与愿望,认为参与是对自己、对别人有帮助有价值的行为,视参与为荣、并逐渐将参与变成课堂学习的一种习惯?沿着这样的思考,以下文章将尝试性地结合组织文化建设理论给出打造参与式课堂的一些策略建议。

3.参与式课堂构建的方法与途径

3.1 宣传在课堂上参与的好处

教师可以借类似这样的研究结论及语句“我看见的,能记住10%;我听见的,能记住20%;我参与的文化建设,能记住80%”;“参与可以使自己的注意力更集中、使自己的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另外,参与还是知识交流共享的一种方式,知识共享不仅可以帮助别人、还可以深化自己,知识与信息交换不比实物交换,给了别人后不仅没有损失,反而有收获”向学生宣传参与的好处,借此鼓励学生的参与。

3.2 设计鼓励参与的制度与奖项等

将参与纳入到课程成绩考核中去,借此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设计鼓励参与的竞争机制,如不定期公布参与的次数,提醒没有参与的小组及个人积极参与;设置“最佳参与奖项”,期中评选一次,期末评选一次等论文格式模板。

3.3 通过教室布置鼓励参与

改变传统的老师站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的座位方式,进行类似于圆桌课堂这样的座位布置,从座位上体现出平等、开放、共享、交流的文化理念。

3.4 教师需审慎自己的言行

教师做为课堂上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人物,需审慎自己的言行,对学生的参与应真诚地籍以言语或目光的鼓励与肯定,即使不同意学生的观点也要以积极、开放、鼓励的方式委婉地表达,以免挫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热情;课堂上讨论有不尽之处文化建设,还可以通过课下与学生交流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深入探究下去。

4.结语

文化建设做为一个重要的管理工具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以上文章在文化建设的理论启示下给出了如何打造参与式课堂的一些策略建议,以期通过它们鼓励学生热心参与、把课堂参与变为一种学习习惯。当然,仅有这些策略还不够,参与话题的巧妙设计、参与方式的丰富多样也有助于鼓励学生参与,如设计让学生感觉有趣的话题使学生乐于参与,使话题难易适中、既不太难使参与困难,也不太简单使学生不屑参与;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作业布置等方式让学生参与等。最后,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参与这一文化现象还受着社会文化、校园文化等大环境的影响,如何营造鼓励参与的外部环境也是参与式课堂打造需要考虑的因素。

[参考文献]

[1]达芙特.王凤斌,等,译.组织理论与设计[M]. 清华出版社,2008.

[2]李战营.学校组织文化探析[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2.

第4篇

【关键词】行动导向;中职学校;语文

教育部在《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这些方针政策为职业学校的教学模式改革指明了方向。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法等很难适应语文课程的教学,一言堂式教学法往往束缚学生的思维,也很难适应将来的工作需要。因此,在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中应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一、语文课程中应用行动导向教学的必要性

中职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人文道德素质,对于学生学习各科知识,形成较高的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对他们的继续学习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教学模式单一,“满堂灌”,“一言堂”的课堂教学模式,致使语文教学脱离实际的社会生活,学生学习的功利化,实际化,致使学生对不感兴趣的语文课堂更加厌学,学生对专业课更感兴趣,普遍认为学好技术就行,将来找工作用得上,语文课上不上无所谓,对语文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要想提高语文教育的效率,真正提高学生把握语文、运用语文的能力,就必须推进语文课程改革,引入新的教学模式。

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的实施过程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它指的是一种完整的创新的职业教育教学体系。是由目标群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质量控制这六个方面组成的优化教学系统。因此,我们要运用行动导向型教学法也就存在着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运用行动导向型教学法需要逐步领会、消化、直至应用和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最常使用的就是“五步法”: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在此实施过程中,教师起主导地位,学生占据主体地位。

三、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成效

1.提升了学生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通过任务下达和小组分工配合,实现分层次教学、体现差异,因材、因人施教,提高学生素质。一堂课下来,学生得到的收获是很多的,学生自由分组、合作,在教师指导下共同实施某个项目,小组成员团结、协作,师生关系发生根本的变化,教师是指导者、协调者,整个教学活动学生都是处于积极参与状态,而不是被动的接收,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行动导向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教师精心设计问题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并借助现代教学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创造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综合职业能力。解除了原来教学的种种束缚,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了信心。

2.提高了教师水平

对教师的综合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很高的应变能力,发挥示范、指导、引领作用。同时,行动导向教学促使教师不断的给自己充电,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以适应新的教学环境。

3.增强了语文活力

行动导向教学使语文教学跳出学科封闭化的怪圈,实现与现代职业教育最高目标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或模拟的情境中,思维得到训练,智力得到开发,既增知识,又长才干,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落实到实处。让语文不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四、体会与思考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有着先进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符合人特别是逻辑推理能力较弱的青少年的认知规律。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完全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一定的改良,并具有合作学习的特点,但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阅读障碍、没有沟通技巧等问题。在教学流程的安排中,应该加入这类学习方法的指导,并根据学生的情况适时的调整教学流程,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可以循序渐进地进行,不追求一步到位地达到“标准”流程。

总之,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提升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教师的水平,增强了语文的活力。在每一堂语文课后,学生能有所学,有所悟。每一个走上社会的中职学生,都让人们竖起大拇指。如此,是教师之幸,学生之幸,教育之幸,社会之幸。

参考文献:

[1]夏莹.“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应用感受职业教育研究.2004

[2]史平,秦旭芳.《行动导向教学法探索与创新》.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3]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第5篇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内容。本论文在总结内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对内部控制的存在的问题、原因等方面作了一些探讨,找出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结合COSO关于内部控制五要素,针对各种风险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防范对策,为企业完善内部控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1国内内部控制概述

1.1内部控制概念的演变

1)内部控制论理论是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实践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四个理论阶段。1992年COSO委员会提出并于1994年修改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标志着内部控制理论与事件进入了整体框架阶段,整体框架对内部控制做了如下的描述: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这一定义明确了四个要点:是一个过程;受人为影响;为了达到三个目标;合理保证。它由相互关联的五项要素构成,分别是: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

2)控制环境:任何企业的核心是企业中的人以及这些人的个别属性和所处的工作环境,个人的诚信正直、道德价值观与所具备的完成组织承诺的能力、董事会与稽核委员会、管理阶层的经营理念与营运风格、组织结构、职责划分和人力资源政策与程序。

3)风险评估: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和异常激烈的竞争中,企业的经营风险越来越大,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清楚并应付其面对的各种风险。同时,企业也必须设立可辨认、分析和管理相关风险的机制,以了解自身所面临的风险,并适时加以处理。

4)控制活动:企业必须制定控制的政策和程序,刁一有助于确保既定目标及必要改善措施的有效实施。

5)信息和沟通:围绕着这些控制活动的是信息与沟通系统,这些系统使得企业内部的员工能够获取和交换他们所需要的信息,以指挥、管理和控制企业的经营。

6)监督:企业整个内部控制的过程必须受到监督,并在必要时得以修订,这样,系统及制度才能反应自如,并能视情况而随时调整。

1.2我国内部控制概况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理论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但到目前为止,尚未正式提出权威性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对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缺乏一个公认的标准体系。我国有关内部控制制度的指导原则、指引、规范则出自不同的政府部门,这是由于企业的管理体制造成的。国资委管国有大中型企业;证监会管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财政部管全国所有企业的财务与会计工作,并负责会计准则与制度的制定。然而,内控指导原则、指引或规范由各政府部门分别制定,有许多弊病:

1)各部门各自研究与颁布内部控制的相关指导原则或指引,不利于内控制度的统一与协调。财政部正在陆续制定并的是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截至目前已经了十多个。而其他政府部门则仅制定了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指引或对企业各项业务内部控制流程的设计与制定缺乏具体的指导。

2)关于内部控制的定义、范围、目标等不相一致,内控要素、内控内容,以及内控方法的解释也不一致。

3)缺乏统一的推进机构,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与实施。各部门颁布的内控指导原则、指导意见或指引在实务中并未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上市公司、银行、证券公司、未上市国有企业的频繁出事便是佐证。

客观地讲,我国近几年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是以会计控制和审计评价为主线的,我们可将之简称为“会计导向”和“审计导向”。会计导向的典型代表是我国目前已的内部控制法律法规,它们是以内部会计控制为核心的,基本上没有涉及管理控制等非会计控制领域,甚至没有包括审计方面的内容。审计导向下的内部控制研究则主要集中于审计程序与方法的应用、审计成本的节约、审计效率的提高和审计风险的控制等。

2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内部审计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是企业自我独立评价的一种活动,内部审计可通过协助管理当局监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来促成好的控制环境的建立。内部审计的有效性与其权限、人员的资格以及可使用的资源紧密相关。内部审计人员必须相对独立并且直接向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报告。我国一些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即使存在,但却不具备真正的独立性,有的也流于形式。

2.2缺少风险评估和风险防范意识

各企业缺少对自身固有风险的评估以及制定相应有效的管理措施。此外,管理者还应在对固有风险采取有效管理措施的基础上,对企业的残存风险进行评估和预防。

2.3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滞后

近年来,我国企业改革力度大,与之配套的人力资源管理却跟不上业务的需要。许多企业在员工的岗位培训方面,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不利于员工的素质提高。

2.4有效的价格风险评价机制尚未建立

由于当前市场不完善,竞争激烈、恶意竞争以及“低价中标”的招投标游戏规则,都不能使企业按企业定额客观报价,为了争取中标,不惜压低报价,承担更大的价格风险。

3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途径

3.1完险管理体系

全面风险管理是对整个机构内各个层次,各个种类风险的通盘管理。全面风险管理可使组织中各业务单位分散的决策者之间协调合作,使数据的收集、测量与处理更加一致,有利于审计和监督。企业要从全局、总体层面权衡利弊,使部门安排有关的业务流程都有所遵循。同时要制定严密的业务操作规程及信息传输报告制度,建立一个有效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全面控制各方面的风险。

在机构内部广泛开展“深化内控理念,落实内控措施”的创建活动,结合自身情况及上级单位的要求,通过确定风险控制环节,分解、落实机构内各部门、各岗位管理职责,并对控制状况进行检查、评价和考核,强化风险管理责任,提高全员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全面有效地控制经营风险。

3.2健全内部审计控制

内部控制具有的限制因素具体如下:

1)内部控制受企业的成本效益原则的限制。

2)内部控制仅针对管理中的常规业务来设计。

3)内部控制可能会因执行人员的差池而失败。

4)内部控制可能会因不同政治气候、地方差异等环境影响而失去作用。

这些内部控制的限制因素,可以通过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来加以克服。内部审计人员定期检查项目的建设情况和建设成果,及时纠正各种错误和弊端,能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3.3营造企业风险管理的文化氛围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是建立在内部环境的基础之上,内部环境直接影响和制约企业风险管理的成败。内部环境的要素包括员工的诚信,职业道德和工作胜任能力,管理层的经营理念和经营风格,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的监管和指导力度,企业的权责力分配方法和人力资源政策。要不断提高企业风险管理能力,需要一套企业层面的方法。这种企业层面的方法是由企业的组织结构,文化理念和经营管理哲学共同决定的。随着企业文化中风险敏感程度的提高,企业管理者会进一步掌握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力。通过他们的推进、提供报告、贯彻相应的方法、构建适当的体系,以实施既定的风险战略和政策,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将不断提高。

3.4设计一套科学的内部控制行动指南

设立一套科学的内部控制行动指南,为管理者进行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提供指引也是当前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可统一制定各行业通用的行动指南,也可由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设计适合各公司实际情况的行动指南。在内部控制评价方面,被评价单位可以聘请年报评价的注册会计师以外的中介机构或有关专业人员协助对该单位的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对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重大控制缺陷或重要控制弱点进行必要的改进,保证财务报告的编报质量,降低财务风险。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也应当借鉴一些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报告中的做法,在事务所内部组建由高级和资深的评价人员组成的专门小组,专门从事内部控制评价和咨询业务。

致谢

本论文设计在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业已完成,从课题选择到具体的写作过程,无不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我的毕业论文写作期间,老师为我提供了种种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和一些富于创造性的建议,没有这样的帮助和关怀,我不会这么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在此向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临近毕业之际,我还要借此机会向在这四年中给予了我帮助和指导的所有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感谢他们四年来的辛勤栽培。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各位任课老师认真负责,在他们的悉心帮助和支持下,我能够很好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并在设计中得以体现,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同时,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还参考了有关的书籍和论文,在这里一并向有关的作者表示谢意。

我还要感谢同组的各位同学,在毕业设计的这段时间里,你们给了我很多的启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对于你们帮助和支持,在此我表示深深地感谢。

参考文献

[]王东叶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生存环境分析[D]天津大学管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5月:9

[2]林光华内部控制在实践中的应用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4月:17

[3]王振英马丽萍,王泽.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商业经济[J]

2006年5期:48

[4]丁翠芝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框架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

第6篇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内容。本论文在总结内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对内部控制的存在的问题、原因等方面作了一些探讨,找出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结合COSO关于内部控制五要素,针对各种风险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防范对策,为企业完善内部控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1国内内部控制概述

1.1内部控制概念的演变

1)内部控制论理论是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实践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四个理论阶段。1992年COSO委员会提出并于1994年修改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标志着内部控制理论与事件进入了整体框架阶段,整体框架对内部控制做了如下的描述: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这一定义明确了四个要点:是一个过程;受人为影响;为了达到三个目标;合理保证。它由相互关联的五项要素构成,分别是: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

2)控制环境:任何企业的核心是企业中的人以及这些人的个别属性和所处的工作环境,个人的诚信正直、道德价值观与所具备的完成组织承诺的能力、董事会与稽核委员会、管理阶层的经营理念与营运风格、组织结构、职责划分和人力资源政策与程序。

3)风险评估: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和异常激烈的竞争中,企业的经营风险越来越大,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清楚并应付其面对的各种风险。同时,企业也必须设立可辨认、分析和管理相关风险的机制,以了解自身所面临的风险,并适时加以处理。

4)控制活动:企业必须制定控制的政策和程序,刁一有助于确保既定目标及必要改善措施的有效实施。

5)信息和沟通:围绕着这些控制活动的是信息与沟通系统,这些系统使得企业内部的员工能够获取和交换他们所需要的信息,以指挥、管理和控制企业的经营。

6)监督:企业整个内部控制的过程必须受到监督,并在必要时得以修订,这样,系统及制度才能反应自如,并能视情况而随时调整。

1.2我国内部控制概况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理论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但到目前为止,尚未正式提出权威性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对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缺乏一个公认的标准体系。我国有关内部控制制度的指导原则、指引、规范则出自不同的政府部门,这是由于企业的管理体制造成的。国资委管国有大中型企业;证监会管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财政部管全国所有企业的财务与会计工作,并负责会计准则与制度的制定。然而,内控指导原则、指引或规范由各政府部门分别制定,有许多弊病:

1)各部门各自研究与颁布内部控制的相关指导原则或指引,不利于内控制度的统一与协调。财政部正在陆续制定并的是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截至目前已经了十多个。而其他政府部门则仅制定了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指引或对企业各项业务内部控制流程的设计与制定缺乏具体的指导。

2)关于内部控制的定义、范围、目标等不相一致,内控要素、内控内容,以及内控方法的解释也不一致。

3)缺乏统一的推进机构,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与实施。各部门颁布的内控指导原则、指导意见或指引在实务中并未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上市公司、银行、证券公司、未上市国有企业的频繁出事便是佐证。

客观地讲,我国近几年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是以会计控制和审计评价为主线的,我们可将之简称为“会计导向”和“审计导向”。会计导向的典型代表是我国目前已的内部控制法律法规,它们是以内部会计控制为核心的,基本上没有涉及管理控制等非会计控制领域,甚至没有包括审计方面的内容。审计导向下的内部控制研究则主要集中于审计程序与方法的应用、审计成本的节约、审计效率的提高和审计风险的控制等。

2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内部审计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是企业自我独立评价的一种活动,内部审计可通过协助管理当局监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来促成好的控制环境的建立。内部审计的有效性与其权限、人员的资格以及可使用的资源紧密相关。内部审计人员必须相对独立并且直接向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报告。我国一些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即使存在,但却不具备真正的独立性,有的也流于形式。

2.2缺少风险评估和风险防范意识

各企业缺少对自身固有风险的评估以及制定相应有效的管理措施。此外,管理者还应在对固有风险采取有效管理措施的基础上,对企业的残存风险进行评估和预防。

2.3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滞后

近年来,我国企业改革力度大,与之配套的人力资源管理却跟不上业务的需要。许多企业在员工的岗位培训方面,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不利于员工的素质提高。

2.4有效的价格风险评价机制尚未建立

由于当前市场不完善,竞争激烈、恶意竞争以及“低价中标”的招投标游戏规则,都不能使企业按企业定额客观报价,为了争取中标,不惜压低报价,承担更大的价格风险。

3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途径

3.1完险管理体系

全面风险管理是对整个机构内各个层次,各个种类风险的通盘管理。全面风险管理可使组织中各业务单位分散的决策者之间协调合作,使数据的收集、测量与处理更加一致,有利于审计和监督。企业要从全局、总体层面权衡利弊,使部门安排有关的业务流程都有所遵循。同时要制定严密的业务操作规程及信息传输报告制度,建立一个有效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全面控制各方面的风险。

在机构内部广泛开展“深化内控理念,落实内控措施”的创建活动,结合自身情况及上级单位的要求,通过确定风险控制环节,分解、落实机构内各部门、各岗位管理职责,并对控制状况进行检查、评价和考核,强化风险管理责任,提高全员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全面有效地控制经营风险。

3.2健全内部审计控制

内部控制具有的限制因素具体如下:

1)内部控制受企业的成本效益原则的限制。

2)内部控制仅针对管理中的常规业务来设计。

3)内部控制可能会因执行人员的差池而失败。

4)内部控制可能会因不同政治气候、地方差异等环境影响而失去作用。

这些内部控制的限制因素,可以通过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来加以克服。内部审计人员定期检查项目的建设情况和建设成果,及时纠正各种错误和弊端,能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3.3营造企业风险管理的文化氛围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是建立在内部环境的基础之上,内部环境直接影响和制约企业风险管理的成败。内部环境的要素包括员工的诚信,职业道德和工作胜任能力,管理层的经营理念和经营风格,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的监管和指导力度,企业的权责力分配方法和人力资源政策。要不断提高企业风险管理能力,需要一套企业层面的方法。这种企业层面的方法是由企业的组织结构,文化理念和经营管理哲学共同决定的。随着企业文化中风险敏感程度的提高,企业管理者会进一步掌握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力。通过他们的推进、提供报告、贯彻相应的方法、构建适当的体系,以实施既定的风险战略和政策,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将不断提高。

3.4设计一套科学的内部控制行动指南

设立一套科学的内部控制行动指南,为管理者进行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提供指引也是当前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可统一制定各行业通用的行动指南,也可由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设计适合各公司实际情况的行动指南。在内部控制评价方面,被评价单位可以聘请年报评价的注册会计师以外的中介机构或有关专业人员协助对该单位的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对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重大控制缺陷或重要控制弱点进行必要的改进,保证财务报告的编报质量,降低财务风险。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也应当借鉴一些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报告中的做法,在事务所内部组建由高级和资深的评价人员组成的专门小组,专门从事内部控制评价和咨询业务。

致谢

本论文设计在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业已完成,从课题选择到具体的写作过程,无不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我的毕业论文写作期间,老师为我提供了种种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和一些富于创造性的建议,没有这样的帮助和关怀,我不会这么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在此向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临近毕业之际,我还要借此机会向在这四年中给予了我帮助和指导的所有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感谢他们四年来的辛勤栽培。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各位任课老师认真负责,在他们的悉心帮助和支持下,我能够很好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并在设计中得以体现,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同时,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还参考了有关的书籍和论文,在这里一并向有关的作者表示谢意。

我还要感谢同组的各位同学,在毕业设计的这段时间里,你们给了我很多的启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对于你们帮助和支持,在此我表示深深地感谢。

参考文献

[]王东叶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生存环境分析[D]天津大学管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5月:9

[2]林光华内部控制在实践中的应用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4月:17

[3]王振英马丽萍,王泽.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商业经济[J]

2006年5期:48

[4]丁翠芝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框架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

第7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 行动导向教学法 数字电子技术 课程改革

顺应国家政策的指导,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得到蓬勃发展,高职院校的规模迅速扩大。受到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初期一直延续着本科院校的培养模式,教学方式传统,虽然投入了高质量的教学师资和教学配备,但教学效果不佳,学生不仅理论学习掌握不好,甚至对高职学生最根本的熟练技术掌握的要求也没有达到,不能给企业提供合格的高级技术人员。因此,促进了高职院校对适合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探索。顺应这一需求,西方的行动导向教学法被引入我国,并迅速被高职教育工作者应用到实践中,称为现今高职教育的主流。

行动导向教学法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以行动或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一种职业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与策略,是由一系列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所构成的,如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等。

行动导向教学法可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始于上世纪80年代,高职教育急于摆脱普通教育的影响,追求自身特色,主要体现在添加实训设备、增加实训时数,重视实践教学。第二阶段, 在90年代之后,国外课程理论蓬勃发展,其中有许多被纷纷引入国内,在我国的直接教育中被吸收和实验,课程改革称为热点,各教学团队不断进行教学内容重组,重新编写教材。第三阶段,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已进入内涵提升的阶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这一时期,许多高职院校以行动导向教学法为主导,用系统思维来调整教学体系的各个要素,着力知识与技术的整合、理论与实践的整合、学习与创新的整合,学习领域与工作过程相统一,以此发挥系统整合的功能。

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要求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设备的更新必须跟随时代的变化与发展,原有的教学体系已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并且由于高职院校数量的增加,学生对学校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也提高了对学习提供更好服务的要求,学校间的竞争加大。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要求,“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学建设与改革,必须以改革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为先导。”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虽然数字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但其实用性强,随着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涌现,其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因此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今后从事专业工作的职业素养以及职业发展能力。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在中学阶段学习成绩不好,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信,且学习积极性也不高,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要学”比“学好”更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而行为导向教学法与高职教育的初衷一致。数字电子技术这门课程,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偏重理论教学,配以少量的验证性实验,对高职的学生而言吸引力不大。如果将行动导向教学法引入数字电子技术的课程中,那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最大限度地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在活动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在主动地动脑、动心、动手过程中进行学习,培养学生行为能力的发展。其教学环节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方面:

一、咨询信息

根据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及对学生能力锻炼的要求,将课程内容划分为若干个适合的工作任务,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如查询和参阅相关材料能力,数字电子电路设计、读图能力,硬件电路检测排错能力,焊接技术或应用软件连接、仿真数字电路的能力等。教师通过任务书向学生公布独立工作的任务,任务书包括项目名称、项目要求、项目设计内容、设计完成时间等,学生从中得到必要信息。项目任务书中所涉及的专业性强的材料由教师或者由学生主动收集,再由老师审查其准确性,为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要求由学生完成案例的收集。

二、计划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得到任务书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任务的解决方法,每位组员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将设计任务模块化,并对组员进行分工,由小组成员按模块分析研究讨论和查找资料,最后上交数字电路的设计方案。

三、决策

当小组的方案定下来后,教师参与到方案的评价中,让学生认识到计划的可行性,或准备再次修改方案,确定使用到的电子元件等。

四、实施

当小组方案最终确定后,学生按照计划独立完成电路的设计任务,完成数字电子电路的搭建。

五、控制检测

学生完成数字电路搭建后进行功能检测,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如果出现问题,小组讨论如何解决,并查找相关资料。根据市场上相关产品的技术参数,看设计出的实际电路是否符合标准。

六、展示成果

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进行设计成果展示,每位成员对自己的设计内容和心得进行分享,也可以在各小组间交流经验,从而锻炼学生的自我展示能力,教师也能从中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七、评估和总结

评估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自我评价;二是学生互评;三是老师讲评,在老师讲评的过程中要指出每个小组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对上一环节所记录各组成果的内容和形式、演讲者、互评者进行评价。

【参考资料】

第8篇

Abstract: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forming a "Student Role-playing and Teacher Role-Leading," class, helping students develop abilities to analyze and solve all kinds of problems. This kind of teaching model is widely applied in engineering, which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effective. It has been also studied and practiced in language class. With the help of practicing the model, students' language abilities of self-learn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lifelong learning have been developed and improved.

关键词: 行动导向;英语课堂;实践

Key words: action-oriented;English class;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6-0210-03

1 课题提出依据

1.1 课题研究背景 “行动导向教学”由英国的瑞恩斯(Reginald Revans)教授在 20 世纪 60 年代首先提出,随后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行动导向作为职业教育教学设计的原则对德国职业教育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根据茨措尔(Czycholl)和艾布纳(Ebner)的总结,行动导向教学作为职业教育教学范式与不同的学习理论结合,指导了职业教育领域多种形式、多个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行动导向教学法起源于德国,是世界最早、最为重视职业教育的国家,对德国职业教育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随后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学习是个体的行动,学生是学习的行动者,教师是行动的组织者、协调者和咨询者,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学生通过获取信息、制订计划、控制质量、评定成绩,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行动导向教学在德国的推广应用引起了国内职业教育界知名专家的重视,并积极将其引入国内,教育部大力推广职业教育实施这种教学模式,在工科类专业的教学成果显著。基于职业教育的特性所需以及教改理念,文科类、语言类专业教学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和探索之中,并已初显成效。

1.2 课题研究意义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广西比邻东盟各国,在化肥、耕种技术、种子培育等方面具有比东盟国家先进的技术,作为农业技术的出口省份,我们需要既精通农业科学技术又能够胜任国际会议和谈判的高素质农业英语人才,作为农业高职院校,要为促进广西、中国与东盟各国农业技术合作与交流共赢服务。

1.2.1 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永久落户,广西与东盟农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需要既精通农业科学技术、又能够胜任国际会议和谈判的高素质农业英语人才。

1.2.2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广西唯一的一所农类高职院校,这些年来,与越南、老挝、印度尼西亚、缅甸、泰国等国家一直有农业方面的合作、交流,并在这些国家建设有规模较大的农业基地,需要输送人才到这些基地进行技术服务。

1.2.3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农村,农村、尤其是较偏远山区的教育条件、教育水平极其落后,学生的英语基础差尤为突出,多数人只停留在简单的阅读环节,听说能力很弱,不能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

1.2.4 部分学生因基础不好在心理上害怕,不敢开口说英语,担心说错,另有部分学生厌恶并抵触英语,甚至有不少学生认为自己来学校是学习农业技能,大学期间仍要学习英语纯粹是浪费时间。这些因素导致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多年来难以提高。

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是目前摆在我们农业职业院校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行动导向以培养人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学生在“听中学、学中听““说中学、学中说”“写中学、学中写”中脑、手、嘴并用,达到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能力的效果。

2 研究目标内容

2.1 课题研究目标 着重研究行动导向在高职农类院校不同专业《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实践应用。侧重英语教学紧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把教学与职业岗位情境相结合,使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与专业的实践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在获得工作过程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把学生打造成具备语言优势的应用型人才。

2.2 课题研究内容 ①行动导向教学相关概念、典型特征和常用方法;②如何将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头脑风暴法、任务驱动法贯穿于大学英语课堂;③研究企业对农类高职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分析各专业岗位以及职业能力要求;④对行动导向与农类高职英语教学进行相关性研究,根据行动导向的相关理论,形成适合农类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课堂模式。

2.3 研究的主要方法

2.3.1 调查研究法 查找、收集课题相关资料,并对进行分类、分析、比较确定课题内涵,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制作调查问卷。对2011级18个班级分为实验班和对比班,分别从学习动机、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三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针对不同类型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并进行B级考试的前后测试,适时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实际要求。

2.3.2 比较研究法 比较研究法贯穿于课题的研究中,利用纵向比较研究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人群不同阶段的观察、分析和综合,发现学生的学习变化和进步,从而确定或调整教学方式;利用横向比较对实施另一种教学方法的班级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其异及内在联系,从而不断总结经验,采取新的措施,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3.3 经验总结法 行动导向实施过程中,根据所观察到学生的适应程度、接受能力、知识消化度、以及学生的反馈,课题级成员及时进行沟通、交流,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分析、做出调整、研究新对策,逐渐形成一种适合于农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3 课题研究过程

3.1 开展师资培训,落实实施方案 召开课题开题及培训会,确定课题研究方向、目标,制定研究方案。首先,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角色是行动导向教学的管理者、组织者、实践者、示范者、解决问题的咨询者,应不断补充、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改进。其次,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评价体系等三个方面确定具体实施方案。再者,在实施行动导向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以及课题组教师听课的反馈,对行动导向教学在大学英语课堂出现的技术问题、应用情况进行评估、评价和调整。

3.2 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探讨有效教学模式 课题组教师按照方案实施行动导向教学,结合高职语言教学的特点,以日常生活、交际、以及职业岗位需求为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以课堂活动为主线,精心设计了交际任务,通过头脑风暴法、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习得”英语,在“听中学、学中听、听中说、说中听”过程中完成各项任务,固化所学词汇、语法、及英语习惯表达,提高仿真情景语言交际能力。

3.3 加强研究过程管理,注重阶段性总结 按照具体实施方案,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课堂监控、任务落实、课程评价等环节,同时组织课题组成员集中备课、编写教案、制作课件、相互听课、课案研讨,每半月集中一次课题组会议,汇报、分析、总结工作,对各项工作进行监控。

同时,适时对课题研究进行阶段性总结,对课程内容、课堂组织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学效果形成总结材料,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研讨,并提出修改意见,组员根据自己的研究内容撰写相关的论文。同时,课题组成员参与院级精品课程《大学英语》建设,把制作的课件、课程标准、相关资料补充完善课程网页,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从而探索适合于农类高职院校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4 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4.1 学术价值 行动导向教学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内容,精心设计了“任务”,通过以课堂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完成“任务”,达到“做中学,学中做”的目的。高职英语教学结合语言教学的特点,以日常生活、交际、情景、工作岗位为内容,通过头脑风暴法、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学生在“听中学、学中听、听中说、说中听”过程中强化仿真情景语言交际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同时克服恐怕、自卑心理,培养自信心,逐渐品尝成功的喜悦,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关注农类高职学生这一特定的群体,了解他们之前学习英语的过程、方法、兴趣、想法,有针对性地关注他们不同个体的心理,研究探讨他们最能接受的、适合于大多数人的教学方式方法。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与学院各专业的岗位能力和职业能力来设计课程内容,营造仿真的工作情景,培养学生具备用英语解决特定工作岗位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研究探索,形成一种适合于农类高职院校学生提高英语应用能力的教学模式。

4.2 应用价值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理论上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教改方案,符合教学改革要求。实践上选择一定数量的班级学生实施行动导向教学,实施对象为2011级18个自然班级,其中实验班9个,对比班9个,实验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对比班采用传统教学法。历经一个学期,对选择对象进行B级考试前测和后测,并对前后测成绩进行对比分析,综合数据表明,实验班的后测过级率基本上都比对比班高。从前后测成绩对比来看,实验班的学生英语成绩提高的百分点基本上都比对比班的高,由此可见,在英语课堂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对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和提高英语B能成绩是有效、可行的。

据数据显示,2010级B级累计过级率分别为生物技术系41.34%、园艺工程系28.52%、、食品工程系41.35%、商贸管理系42.0%、外语系67.07%,平均过级率37.16%。本课题实施各系实验班B级首次最高通过率生物技术系56.2%、园艺工程系54.0%、食品工程系78.1%、商贸管理系52.2%、外语系71.1%。

5 存在问题与改革设想

5.1 课题组教师授课对象已尽量涵盖农类专业的班级中,人数约600人,仍有较多的学生没有进行实验,还有再进行探讨、研究的可行性。

5.2 由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思想素质个体差异较大,合作学习活动中经常会发生不能与同组成员友好相处,不顾同伴的学习进度,不愿承担或不按时完成小组布置的任务,尽管老师花了很多时间精力进行引导调控,但有时离所期望的效果相差甚远。

5.3 进行企业对农类专业学生英语能力要求调查过程中,只是进行面谈和电话询问,没能设计调查问卷,缺乏此项数据,给后期的总结工作带来了不便。

5.4 课题一位主要成员2012年休产假,影响了整体研究的实力。此外,课题论文比较少,管理监督工作力度不够。

鉴于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课题组成员将总结经验,把已有所见效的行动导向课堂教学模式在下一个年级进行推广,同时对承担大学英语教学法的所有教师加强培训,以达到推广的目的。此外,结合目前高职学生英语基础现状,尝试在分层教学上实施行动导向教学,融两种教学方式于一体,加大推行教学改革力度,注重阶段性总结,撰写教改论文,增加教改成果。

参考文献:

[1]赵志群.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课程模式和课程开发方法的一些思考[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2]赵志群.关于行动导向的教学[J].职教论坛,2008(20).

[3]马福军.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07(23).

[4]马福军.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07(23).

[5]周策,刘天勤.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思考与对策[J].新西部(下半月),2008(4).

第9篇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大学;英语教学

大学教师应该有和时代同行的教学观念,深刻领悟对学生的

教育目标,将英语教学目标与专业教育目标联系起来,在工作过程导向理论的指引下,刻苦钻研有关专业知识,尝试对英语教学和考评方式进行变革。

一、在英语教学法改革中的运用

职业教育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这要求我们所运用的教学

方式要以行动为导向。事实上,“行动导向”教学是以行动或者工作任务来导向的,属于职业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和策略范畴,它的构成是很多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因此,它不属于什么详细的教学方法。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理论的指引下,已经开始改革教学方式了,原因是要转变教学方式,变成任务教学法,在现代化教学方式、视听设备、教学辅助设备的帮助下开展教学,突出学生的核心地位,鼓励学生发表观点与参加课堂上的活动。教师要用心设计、巧妙安排不同的模拟实际情景的活动,增大课堂的容量,既要在课堂上体现社会,又要将课堂扩展到社会,这都是为了让学生可以在群体、语言运用、交际当中学好英语,真正实现学生交际与应用能力的提高。

二、在英语考评方法改革中的运用

当前,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方式是受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理论的指引与推动的。然而,对于考试及评价方式,大学英语课程还是老一套,重点检测认知因素。主要方式还是笔试、参考依据、卷面成绩这样的旧模式,不可能检测出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以及学生的学习

兴趣、热情、态度,另外,还有学生在学习上的优良习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妨碍了改革的不断发展。所以,要利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理论来指引与促进英语考核的改革,使大学英语教学测评方式

更合理、更科学。下面,对改革提出一些具体建议。

1.提倡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

考核评价方法的多元化体现在不仅有笔试,还有听力与口试;不仅在课内考核,还在课外考核。注重实践考核,考核方式多样,像开卷、闭卷、当场交际、辩论、写作论文、情景测试、任务表演等,或者综合运用几种方式。另外,考核评价要多给几次考试的机会,当然也能单类单项地考。注意所有的考核方式要以就业来作导向。注重实践考试,注重能力考核。只靠一份考卷来对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进行考核显然很不合理,在多方面进行实践检测考核才是科学合理的评价。

2.注重全过程考核评价方法

除了注重多元化的考核外,还要加强学生平常的考查,如,课堂提问、听课效率、作业效果、课堂参与的积极性等,且将成绩登记入册,将标准划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依此来考核评价学生的整体素质。

3.充分发挥考试的反馈调节功能

考核后重点要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注意反馈意见,给出以后教学、学习的改进方法,从而指引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理论给我们创造了架构理论和实践互相融合的一体化的职业教育新概念,在理论上引导了大学英语教学

第10篇

论文摘要:文中以机械产品设计师为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为背景,探讨了目前高职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针对机械设计制造大类专业的以就业职业为导向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课程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为了满足企业用人单位对数字化机械产品设计人才的需求,针对本校已有的机械设计与制造大类各专业学生的培养,以机械产品设计员(师)就业为导向,建立机械产品设计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等进行研究;大力培养具有机械产品设计就业意向学生机械产品设计能力,以适应国家对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1 现实背景及意义

机械是工业的的基础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对机械的要求越来越高。开发各种新型机械设备、机械传动产品能更好地满足生产及社会的需要。数字化机械产品设计师是机械行业企业产品开发、生产的重要岗位,近年来这一岗位的需求越来越多。高职院校机械设计与制造大类专业学生可以以机械产品设计师能力为培养方向,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教学改革措施下,完成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毕业后寻求机械产品设计的职业和企业输送高技能人才上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国务院作出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特别是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精神指导下,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呈现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大好形式。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目标更加明确,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

目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向纵深发展。在指导思想上,新的人才观念和办学理念正在形成。在办学方向上,高职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并以此来推进在办学思想、专业建设、管理模式和办学机制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在人才培养上,开展“定向”或“订单式”培养,走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相结合之路,实现双赢和共同发展。现有较多的高职院校对探索培养技能型人才模式作了较多的研究与实践,但是针对机械设计制造大类专业的以就业职业为导向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课程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需要研究与实践。

(1)企业机械产品设计员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构建;(2)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体系定义;(3)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材建设;(4)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的顶岗实习实施方案与实践等。

以机械设计制造大类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建立以机械产品设计员职业为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建立以工学结合,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研究和课程开发。具体为:教学体系中技术基础课前二年培养计划不变,第三年第一学期重点开设与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技术相关的课程,增设机械产品设计相关选修专业课程。第二学期安排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实训。在岗位任务分析前题下,对机械产品设计专业课程开发进行正确定位,编写机械产品设计专业教材。以企业产品设计实例为教材开发的主体内容。以计算机三维设计软件应用为主要培养技能,以适应数字化机械产品设计职业技能的要求。

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基础上,与行业企业工程设计人员和兼职教师共同研究打造机械产品设计师职业能力的培养,建立对机械设计制造大类专业以机械产品设计为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工学结合,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改革和课程开发。大方培养学生的机械产品设计能力并使之成为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具有机械产品设计和创造的高技能型人才,使他们出了校门就能投入机械产品设计工作和自主开发创业。

3 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以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宗旨,紧密结合浙江省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和地方经济建设需要,以机械产品设计师就业为导向,对机械设计与制造大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等进行研究与改革实践。使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和以行动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更加适应社会企业用人需求,适应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积蓄个人职业发展潜力。

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研究与实践。有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辅导,学生参与的课外科技小组活动;有实验课、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活动的多环节、多方位的机械产品创新设计、计算机应用软件应用等数字化机械设计实践活动,参加大学生的各种创新大赛等。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与企业结合共同做好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实训,共同编著出版具有机械产品设计的就业导向专业教学教材,使本课题研究成果更适用于企业对高职人才的要求。

4 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步骤

通过在企业调研、互联网资源查询,充分掌握机械产品设计师职业的内涵、职业特点、职业任务、职业等级和社会企业需求等信息。

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精神指导下,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建设和培养模式研究,打造为机械设计与制造大类各专业学生毕业就业为机械产品设计师职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研究与制定以行动为导向的机械产品设计职业人才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教材、教学手段的改革上创新。编著“机械产品设计”教材,教材内容定为,以机械产品设计师(员)就业为导向,按照机械产品设计任务和流程,较全面讲述机械产品的设计理念、设计要求、设计方法、标准、设计工具软件和数字化机械产品设计程序,配有可实际操作的机械产品设计实例,提供实训任务等。

第11篇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秘书实务》;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6-0291-03

行动导向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教与学和师生互动的社会交往情境,培养学生构建知识的能力,使受教育者既能适应相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又能将这种能力运用于其他职业,达到学用一致目的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就是学习模式。在帮助学生获取信息、思想、技能、价值、思维方式及表达方式时,我们也教他们如何学习。”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在职业性的教学过程中参与学习,体验学习,最终学会学习,在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行动导向教学一般采用跨学科的综合课程模式,不强调知识的学科系统性,重视“案例”和“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学生的自我管理式学习。教师的任务是为学习者提供咨询、帮助,并与其一道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行动导向教学是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手段,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有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

秘书实务是以实践为根本特征的课程,行动导向教学在该课程中的应用,是将该专业学科体系与职业行动体系实施集成化的教学方案,是“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良好实施方案。

行动导向教学在《秘书实务》中可充分用其“完整的行动模式”(包括明确任务、计划、决策、控制和反馈等)替代(依实际规定完成任务)的“部分行动模式”,教师通过设计适当的学习任务和使用多种辅助手段帮助学生获得必需的知识并构建个体的知识体系。行动导向教学是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实验导向性教学,主要过程为制订试验计划,检验评价试验结果,目的是解决实际技术问题;二是问题导向性教学,主要过程为理清问题实质、确定结构、解决问题和实际应用,目的是培养技术思维能力;三是项目导向性教学,即按照完整的行动模式,全面培养秘书技能为核心能力,促进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

一、行动导向教学在《秘书实务》课程中的实施步骤

(一)课程学习目标的描述

《秘书实务》行动导向课程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在秘书实务工作中的沟通能力、社交礼仪能力,办文、办会和办事等实际工作中应具备的基本职业技能。

表1 具体培养目标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

《秘书实务》课程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秘书工作,因此,学习内容应该围绕着秘书具体的工作行动领域的内容来进行确定。在对行动领域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具体的学习领域,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最后形成《秘书实务》课程体系。

1.行动领域分析

行动领域是产生于从业者的职业活动的某一综合性任务之中。对于秘书从业者来说,其职业活动的行动领域就是以办公室工作为主,为领导决策做好辅助和参谋的一系列的完整的工作过程。如秘书实务中会务工作可分为会前、会中和会后等工作过程。

2.学习领域的确定

传统的学科体系是以从事秘书所需的基本知识技能来构建学习单元的,而“学习领域”则是以秘书专业相应的职业行动领域为依据。通过一个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可以完成某一职业的典型的综合性任务,体现出“做中学”的学习理念,据此得出了学习领域的相应内容。

3.学习情境的设计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工作过程的知识技能,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恰当的学习情景来实现。学习情境是一个案例化的学习单元,它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实际应用环境结合在一起。学习情境可以表现为具体教学项目,在《秘书实务》课程下,我们设计了一个秘书实务中文书工作的教学项目,如何把文书工作过程中的理论和实际工作情况下的工作情境进行结合。通过该教学项目的学习,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该教学案例如下:

(三)教学实践过程所采用的项目教学法的模式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能够较好地体现行动导向教学要求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项目交给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教师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地进行,要使所有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的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项目教学法强调培养学生独立与协作工作的能力,锻炼学生掌握工作思路与方法,训练学生的专业和职业技能以及跨专业的各种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在秘书文书工作教学中,我们按以下四个步骤实施教学:

(四)课程的教学评价

笔者发现行动导向教学在《秘书实务》课程的运用过程中,秘书专业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技能贴近职业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职业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同时,由于在教学中融入了秘书上岗证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的培训内容,组织学生通过相应的考证,并且将考证的成绩作为一项对学生技能的重要考核内容,使考核的内容与形式和企业岗位更紧密地联系起来,有效地发挥考核的引领与导向作用,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二、行动导向教学在《秘书实务》课程中实施时需注意的问题

(一)改进教师的教学理念

教学的重点正在由传授给学生知识技能向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换化。只有对传统的学科体系教学进行改革,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多出人才。

教师在积极参加学校培训的同时,还应在工作之余加强对现代职业教育理论的学习,在教学工作的实践中发现问题,在研究问题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要想应用好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还必须与学生产生一种信任和默契,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爱好、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他们谈心、交朋友,帮助他们树立起信心。教师应该经常鼓励学生,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特别是在成果展示时要对他们每一个细小的进步予以表扬和鼓励。但任何事情都要一分为二,在表扬学生的同时,也要严格要求学生。教师要经常深入秘书实践,了解自己所教专业各岗位的工作流程,掌握各流程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只有这样教学内容才能紧随市场变化而不断更新,秘书教学也才能与工作实际相吻合。通过这样的实践锻炼,教师就会提高专业能力,成为学生佩服的偶像和学习的榜样,树立起极高的威信。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教师心目中应有学生,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实践求学的主动性。秘书职业教育具有实用性、综合性、岗位性和技能性。所谓理论在前,实践在后;文本在前,行动在后。由于教师系统地、有序地传授抽象而非应用性的知识,与职业知识和常用知识相脱节。学生获得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只是可以被拷贝的“惰性知识”。因此,只有当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参与到教学中时,才算真正地受到职业教育的培训。

(三)适应实践教学需要,编好教材

传统的《秘书实务》教材多是为教师的教而设计的,而不是为学生的学而设计的;偏重学科知识体系,忽视其职业技能要求,知识陈旧,更新速度慢,不能体现秘书实务的新理念;教学内容深,难度大,不符合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此编写和选择具有秘书专业特色的教材,来促进《秘书实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也是一个重要的任务。教材的编写,一定要体现以知识和技术实用、够用为原则,注重学生能力培养;要体现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它是以学习知识,培养技能为载体,适应不同层面学生的不同个性发展,以最终提高学生的能力为目的;同时可根据市场人才供需变化及时增减、调整内容,以有利于弹性选课的推行。

参考文献:

[1]李梅阳.德国学习领域的改革对中国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的启示[J].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05,(3).

[2]廖树武.行动导向教学在《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中的应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3]张皓明.职业技术教育中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6.

[4]姜大源.“学习领域”――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德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突破[J].职教论坛,2004,(8).

第12篇

目前对于初中语文教师的教育技能要求很高,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强调语文教师的创意教学的能力。创意教学的时代意义在于突破语文教师传统教学模式、适应知识经济社会需求、提升学生学习动机兴趣、应对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其重要理念在于:活泼多元、主动参与、资源运用、班级互动、学习动机与问题解决。创意教学即建立健康、积极、活泼、创新的教育体制,促使学校落实创造思考教学,使“教学有创意、学习有兴趣”、“学生能将创造力与生活结合”,“培养一流、优秀的人才”。总之,在知识经济时代,初中语文教师必须体会到创新的意义,并积极应用于日常教学工作上,面对不同的学生、情境,随时变化语文课程教材的设计、教学方法的使用、与教师成长的途径,以发掘出最佳的教学策略,应用于日常教学工作上。

二、初中语文教师教育技能的提升策略

(一)采取自我导向学习,促进彼此专业素养

自我导向学习是一种历程,个体能够采取主动态度、分析自己学习需求、建立学习目标、鉴定学习资源与发展学习策略,这种学习方式,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语文教学中,特别重要。自我导向的学习是学习者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风格,选用适当的学习策略,并能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评鉴的过程。例如,可以采用阅读模式,阅读与语文教学工作有关的知识、论文、期刊、报道、网络资源等。其次,书写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其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以及事实、推论等书写下来,与同事讨论、分享后,加以反省。这种活动不仅可以使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察觉隐含于其中的信念、假定、理论、甚或是偏见,而且可将理念加以试验,由此发展并深化语文教学知识。因此,教师的成长与学习可以是自我导向的学习。语文教师要自己引发学习动机,并独立持续进行各种学习活动。而且能够运用基本的学习技巧,安排适当的学习步骤,并有效运用时间进行学习。

(二)利用网络学习,建立网络学习社群

就语文教师而言,网络学习是教师的另类空间,网络学习是多样化的,例如虚拟学校、远距教学、网络教室等等,可以提供各种不同的学习型态及终身教育的机会。计算机网络上学习的具体途径相当多,首先要发展科技信念,如相信网络沟通便利、能善用科技搜集信息等等。其次,可用视频会议方式,进行同步学习,如开会或学习,让网络上的使用者,可以同时看到画面,听到声音。另外,要提供不同主题的讨论,让教师能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多元化思考,并以学生为中心,设置课堂脉络情境,这有助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将不同讨论主题应用在教学实务上。

(三)运用行动研究,落实课程与教学革新

近年来,许多学者认为行动研究是语文教师改进教学与辅导、课程发展、促进专业发展、及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行动研究包括由语文教师个人独立完成的“个别行动研究”和与其它教师合作的“协同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核心即是反省,反省是促进专业的手段,甚至是专业的本质。专业人员就是运用反省来构思问题,设计与评鉴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师主体思考下,教师可以发出声音,与同事相互讨论教育议题,澄清自己信念与价值。

三、结语

第13篇

教师“科研素养”提升既是目标更是一种价值追求,是教师专业成长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自主发展、自我超越的过程。由于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具有差异化和多变特征,因此,教师科研素养提升既要体现教师专业素质要求,又要能满足教师内在价值和潜能实现的本性,遵循的是 “自我导向性学习”和“用以致学”的学习理念。

一、 小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是以教师自身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解决”为目标的行动研究活动,能充分体现教师的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

教师“小课题研究”的过程是主动、积极实践学习的过程,满足不同年龄和学科的教师对于自身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有利于教师树立“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教育科研理念。

1.制度保障,营造教师“小课题研究”氛围

学校教科室结合学校办学理念,以“小课题研究”为载体,以“课题组团队”建设为抓手,促使全体教师参与各级各类的教育教学管理课题研究。负责起草了《校本化科研――教师“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从小课题研究的选题特点、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形式、研究操作流程和小课题研究管理措施等五方面提出相关要求和举措。随着教师小课题研究的开展,教科室相继制定了小课题立项、检测、结题等相关的制度,还编辑了“小课题研究”学习资料。学校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教育科研文化氛围。

2. 讲座沙龙,引领教师“小课题研究”实践

科研沙龙是一种交流科研成果、探讨研究问题的有效研究方式。教科室把“科研沙龙”作为教师课题研究过程动态管理的有效途径。通过科研沙龙让教师们交流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或困惑,讨论教育实践问题,提高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和对教育实践的把握。学校多次给全校教师作“小课题研究”的理论讲座和案例指导。教师的科研问题意识和课题研究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

二、教学成果撰写

教育科研成果是针对某种教育现象、某种教育理论进行实验或论证后所得出的新的教育观点、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方法等。教学论文和科研总结报告是反映教育科研成果的两种主要形式,是教师对“小课题研究”理论与实践的总结。

课题研究成果报告的写作过程也是对研究课题进行理性思考和理论建构的过程。了解撰写教育论文、教育科研报告的一般程序对教师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1.以校“暑期论文”评审为载体,促进教师提升教学反思意识

教育教学论文是教研成果的记录,是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总结,它是衡量一个教师学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一年一度的“暑期教学论文”评比是培养教师教学“科研素养”的有效途径。校科研处也非常重视对教师优秀教学论文进行修改、提炼的指导工作。为帮助教师修改论文并编辑相关学习资料,使教师能从论文的题目、内容摘要、正文和具体案例呈现等方面知晓如何处理、总结提炼自己的教学经验,促进教师科研反思能力的形成。

2.以区“课题成果”提炼指导为载体,促进教师提升教育研究能力

教育科研成果的提炼与表述,是一个严密的思维过程,需要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要求具有准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技巧。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有助于培养、提高研究者的思维能力和表述能力,从而进行有效的科研活动。

每年2月,学校科研处结合区科研成果评审的契机,对全校教师开展科研成果总结的讲座培训,并对立项课题负责人进行一对一的修改指导,帮助教师整理、归类、提炼,拓展教师课题成果总结的视野。

三、校本课程开发

课程实施的创生取向使人们对教师与课程的内在关系、教师课程角色的理解和认识发生了质的飞跃:教师不再是教学计划、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而应是课程的开发者、创生者。“教师课程创生”使课程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了教师职业的内在生命价值,促成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1.以“社团课程”开发为载体,促进教师课程意识和课程能力的提升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需要有一批具备课程开发意识与课程开发能力的专业化教师的参与和支持。学校科研处确立了以“创新人才”培养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价值取向,通过对学生兴趣和潜能的调查,开展了各级各类的培训,让教师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和思路,掌握“校本课程”开发方法,提升了教师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构建了使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生本化、社团课程多样化的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路径。

2.以“学习社群”建设为载体,促进教师“2+1”专业结构能力调整

专业学习社群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强化教师专业知能、增进教师之间合作,以帮助学生更有效的学习。教师“2+1”专业结构发展需要教师与专家对话;分享与讨论学科专业、课程与教学、学习与评价等相关议题。学校为教师专业学习召集了校内同领域、跨领域的教师成立了教师专业学习社群,增进教师共同专业成长。“科研导师”旨在发挥学校科研“学习共同体”的引领作用,促进更多的一线教师走上“教育科研”专业发展之路。为提高教师的科技素养,学校还成立了校外科技导师团,开发丰富的科技教育社会资源。

四、科研学术交流

学术论坛培育教师自由的学术思想、深邃的学术智慧,激发教师自觉行走在造福学生、幸福自我的教科研之路上。学术交流活动有很多专家参加,有不同学科的前沿研究成果被展示,有对热点问题的深入研讨,通过参与切实有效的学术交流,可开阔视野,启发教师教育科研的兴趣,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育科研选题的产生,拓展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学术思维的碰撞。

1. 以市区级“科研论坛”交流为载体,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表达

“科研系列论坛”活动能活跃学术气氛,也便于广大教师分享和交流对教育的理解与认识,激发教师的职业情感。学校科研处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教育科研系列论坛活动,去年一个学期就有10人次参加了市、区各级“科研论坛”的交流,大大提升了学校青年科研骨干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

2.以学校“科研特刊”编辑为载体,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科研理念的传播

教育科研成果的价值最终要通过在实践中的应用才能体现出来。价值的大小与其应用的范围大小成正比。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是教育科研效益的直接体现,也是教育科研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生命力和重要基础,更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14篇

关键词 行动导向教学法 体育硕士 应用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Application of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in

Physical Education in Graduate Education

ZHANG Jiaci

(Sports Science Institute,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034)

Abstract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is new, advanced teaching methods, curriculum in vocational schools are in widespread use, and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in certain training master of reasonable use to the idea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Key words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aster of sport;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cultivation

行动导向教学法重在强调理论指导与实践的相互结合,其最大的特征就是职业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到社会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要紧密结合社会的需求,以此为依据来组织学校的教学。体育专业硕士的培养具有鲜明的学科特性,这就需要通过学校的教育及学生自身的实践来获取最基本的体育技术、技能,并且能够做到在理论知识的正确指导下完成准确的技术动作,从而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这要求学校在培养学生时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培养、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的紧密结合。因此,将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在体育专业硕士的培养中具有可行性。

1 体育专业硕士培养现状分析

体育专业硕士是培养体育领域内较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教育形式。按照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重在培养在体育领域内,能够掌握扎实的体育基础理论、渊博的体育知识,拥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独立承担体育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体育专业硕士的这一培养目标充分适应了社会的需求。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性的硕士研究生最大的差别在于前者重在强调要拥有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从另外一方面讲,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大多数的教学科研人员都是应用型人才,并且从近几年的人才招聘上来看,多数人才都是从博士研究生中选的。因此,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就要与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区别开来,由重在强调学术性向重视实际应用能力培养转变。①

笔者通过调研以及查阅资料发现,国内对于体育专业硕士的研究还处于比较肤浅的必然性、可行性理论的论证阶段,对近几年来我国体育专业硕士发展状况的分析研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在招生模式上没有依据专业硕士的特殊性作出相应的调整;招收规模呈现逐年递增现象;学制的设置反映出学校在专业学位培养上过于追求名利而忽视了其自身的发展,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加快了培养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从而导致了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课程的设置也没有能够紧密联系到当前的社会需要。在这种现状下使用得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够调动学生以及学者对体育专业硕士的关注度,进而更加完善体育专业硕士人才培养。行动导向教学法可以为体育专业硕士培养提供借鉴。

2 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到体育专业硕士培养中的可行性分析

2.1 主导思想

行动导向教学的主导思想,是相对传统教育理念而言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它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学生自己懂得如何去学习。因而,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不仅要求学生要用脑去学习,还要脑、心、手共用,多方面协调共同去参与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②

体育专业硕士在培养过程中也强调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掌握教学目标所要求的基本技术和技能。在学习基本技能和技术时,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动作,这一过程也强调头脑和身体的积极配合。只有反复的进行身体练习,才能逐渐掌握关键技术动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体育专业硕士培养中应更加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体育专业硕士培养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主导思想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这是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体育专业硕士培养中可行的先决条件。

2.2 培养目标

体育专业硕士培养目标是培养在体育领域里,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渊博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并且这一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适应。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目标更强调学生在专业领域内技术技能的习得,而体育专业硕士培养目标注重的是体育运动技术技能的学习和身体素质的提高。由此可见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目标和体育专业硕士培养目标具有相似点,它们都注重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实践应用能力以及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能力。这一共同点为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体育专业硕士培养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2.3 教学过程

从教学过程这一角度来分析,行动导向教学法与体育专业硕士的培养也有相似点。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课程开始之前就会“下达教学任务书”,其目的就是让学生知道这次课程的主要内容,这样学生就会对教学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而目前体育专业硕士的培养,在教学过程开始时也有“宣布本次课的内容”这一教学环节,这与“下达教学任务书”的作用是一样的。

老师们在体育专业硕士的教学过程中经常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学生们讨论;有时导师也和学生们共同做课题、共同讨论问题,这些教学环节充分体现了在体育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师生互动,这样的良好局面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气氛。同样的行动导向教学法也重视在课堂中师生的互动,以此来增强教学的效果。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相互合作这一鲜明特点为行动导向教学法与体育专业硕士培养的有机结合奠定了基础。

2.4 评价方法

体育专业硕士的压力过大,两年时间要完成毕业论文,中间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处理,因此可能造成培养目标不能顺利完成。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该适当调整学生的考核与评价方法,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因此,对学生的考核应该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两者的比例,全面评价体育专业硕士的成绩,逐渐使学生达到考核的标准。通过调整现行的考核体系,改变教学法,使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这也体现了行动导向教学理论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时也强调了人在实现既定目标时反思的重要思想。

3 结语

通过对行动导向教学法主导思想、培养目标、教学过程及评价方法四个维度的分析,可以明显看出行动导向教学法与体育专业硕士培养有高度的相似性,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可以应用到体育专业硕士培养过程当中来的。而且也能看出来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也符合体育专业硕士目前的培养现状,它能够促进体育专业硕士培养目标的完成。也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但是在使用的具体过程中也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不是所有的方法都适用于体育专业硕士的培养,要不断地摸索并实践。

行动导向教学法虽然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但是与体育专业硕士培养的结合还需要不断研究。借鉴先进的、可行的教学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它能够打破原有的僵硬的思想,在丰富体育专业硕士培养方式方法的同时,也能够及时地解决体育专业硕士培养中所遇到的瓶颈问题。

注释

第15篇

论文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 国际贸易实务 实践

行动导向教学是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职业教育的一种新理念和教学范式,指根据完成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和行动产生与维护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其目的在于促进学习者职业能力的发展,其核心是把行动过程和学习过程相统一。

行动导向教学在德国职业教育领域已经被普遍接受和推广,目前在中国多家职业院校试行,已经成为现代职业教育的主流发展趋势。笔者认为,行动导向教学在中国职业教育同样具有普遍的启迪意义和借鉴价值,于是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积极采用并付诸实践。

一、行动导向教学的组织形式在课程中的应用

1.小组学习

针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培养学生的磋商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合同磋商能力和合同签订能力的三个职业能力目标,本课程要求学生分组来学习。通过小组模拟谈判,学生掌握进出口合同交易的基本知识,以及相关国际惯例和法律法规。分组具体要求是:

(1)每小组3—4人,必须男女搭配,一般分成16组;

(2)每个小组选定一种商品(大豆D、荔枝L、运动鞋Y、微波炉w)进行谈判磋商;

(3)每4个选定同一商品的小组成为一个单元组;

(4)每个单元组中分别2个进口商,2个出口商;

(5)每小组都选定商品,并确定身份和谈判对手后,开始进入课程学习。

2.小组成员身份

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不同身份,并随着学习任务的不同而轮换。每个小组成员都有机会尝试各种角色。

(1)主谈判:谈判过程的主要谈判手,负责代表小组意见对外发言人:

(2)谈判助理:协助主谈判查询资料,对主谈判的发言进行补充;

(3)记录员:记录谈判主要过程。并根据谈判内容填制《谈判记录表》:

(4)展示员:代表谈判小组汇报和展示谈判结果,以及谈判过程的协调工作;

(5)观察员:脱离小组成员身份,记录所在谈判组成员的考勤,观察每次谈判中各个成员的表现,并根据打分标准对对每个成员打分,认真填具《观察汇报表》。

二、行动导向教学的教学模式在课程中的实施

秉承行动导向“先行后知,做中学”和“教、学、做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本课程组教师共同创设了“四主八步”教学模式。其中,“四主”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主线,以能力为主旨”,即教师在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设计出旨在训练和提升职业能力的项目任务。在项目任务的驱动,以及教师的引导、指导和督导下,学生先行后知,在执行项目任务过程中,不断巩固专业知识、提升职业能力和养成职业素养,实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而这“四主”教学理念具体体现在单元教学活动实施的八个步骤里,即:能力目标一任务导入一任务分析一任务实施一成果展示一评价反馈一理论导入一总结提升一能力目标。

根据“与外商商订进出口合同”这个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本课程的学习内容按照“磋商准备——合同磋商——合同签订”三个过程细化成九个学习情境。“四主八步”教学模式在每个学习情境的学习过程中应用如下:

第一步,在导入学习情境的任务之前,教师先提炼出本学习情境的能力目标;

第二步.教师描述本学习情境里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并提出执行任务过程的具体要求;

第三步,教师对任务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尽快进入专业知识的讨论和应用;

第四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指导和督导下开始实施任务,各个角色各司其职,教师在学生实施项目任务的过程观察学生表现,提供帮助;

第五步,学生在既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任务后,每一对谈~EId,组的展示员上台展示所在小组的最初谈判成果。

第六步,展示过程中,其他小组的成员交叉互评,并提出问题要求展示员解答。同时教师也参加点评,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并为后面的理论导入做铺垫;

第七步,在成果展示和评价反馈的铺垫下,教师适时导入本学习情境应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该部分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第八步,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系统介绍后,教师通过大量举例,强化专业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过程的应用。要求学生根据所学专业知识对谈判结果进行修订。

三、行动导向教学的教学方法在课程中的采用

行动导向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针对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和特点,本课程组教师主要采用了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情境模拟法、头脑风暴法、案例分析法和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式。

项目教学法:本课程设计了三个项目,其一是课堂上围绕进出口合同各个条款的内容设计的串行项目,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按照老师的要求逐步完成,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单项能力;其二是课后根据课堂所学知识配套完成并行项目,即在阿里巴巴国际站进行实战训练,目的是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提升单项能力;其三是期末设计的综合性商务谈判项目,目的是检验学生的综合能力;

任务驱动法:本课程设计了九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下又设计了相关的工作任务。在这些工作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开始自主思考,动手操作,一边体验“进出口合同商订”工作过程,一边掌握工作要点并提升职业能力;

角色扮演法:本课程设计的项目任务需要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每个小组的成员都是通过扮演主谈判、谈判助理、记录员、展示员和观察员等角色来执行工作任务的。小组成员在轮换角色的过程中,得到大量锻炼和学习的机会:

情景模拟法:本课程导入了4个进出口公司和设计了4种交易商品,每个公司都有其特别的背景和资料,每小组可任意选择一个公司和一种商品进行情景模拟,以该公司业务负责人的身份开始收集客户信息和商品信息,并与外商依次就进出口合同条款内容的模拟谈判和签订合同,切身体验“与外商商订进出El合同”这个典型工作任务;

头脑风暴法:在成果展示环节,展示员会代表本谈判小组展示谈判结果,让其他小组的成员点评和提问。这个开放性环节的设计激发了学生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拓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案例分析法:为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要点,教师在理论导入环节增加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并通过鼓励学生发言、辩论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培养自信心;

演示法:通过利用精美的电子课件、图片、黑板、纸质材料、投影仪、多媒体电脑等现代教学手段,生动演示了大量的业务运作流程、课程学习内容和视频资料。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四、行动导向教学在课程实践中的体会

1.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本课程引入行动导向教学后,一改传统学科教育模式中教师大量灌输理论知识和学生死记硬背的做法,而是让学生一边练,一边学。学生就是在课堂上体验“合同条款磋商”和课后实际“网上磋商”的过程中得到大量应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机会,使职业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此外,学生在小组学习和扮演不同角色的过程中,与人合作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外语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均明显加强,职业素养养成的速度明显加快。

2.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明显提高

摒弃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后,本课程设计的教学活动中有超过一半的时间是以学生为主和由学生掌控的。学生在课堂和课后项目任务的双重驱动下,充分发挥课堂的主人翁精神,不再觉得学习枯燥无味,而是开始主动思考和学习,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3.师生关系变得更加和谐融洽

学生在实施任务时需要教师的引导、指导和督导,这个过程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大量接触和交流的机会。教师从原来“高高在上”的感觉中走出来,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咨询员和朋友。这种转变让学生更加大胆地与教师接近,使学习变得轻松。随着教师对学生了解程度的加深,教师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就更加公平和客观。

4.对教师的执教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