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音乐素质教育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要树立正确地教学理念
“苟日新,日日新”、“功夫在诗外”,在当今时代,音乐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深入地实践新课改,因时而变,因地制宜,不断地实践“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改革变化的要求,积累经验,丰富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正确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运用现代媒体技术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二)要正确地把握和处理好中职学校的音乐课程教学的三大关系
1.正确地把握学生现有的音乐基础和兴趣爱好的关系中职学生具有鲜明的群体特点,音乐课程教学要针对性,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教师在上课前要调查了解班级学生的相关情况,要掌握学生音乐知识的基础、兴趣、爱好,以及想从音乐课程中学习到的内容等等,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在这个基础上,要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课堂互动。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还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时刻保持注意力的集中,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要让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其充分展现个性及特长,让学生通过表演实践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了自信心。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感受到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增加对音乐课程的喜爱程度。同时,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注意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来提升音乐审美能力,将音乐知识及技能有机地融入这些音乐作品中去,通过鉴赏与联系来逐渐熟悉这些音乐知识,让学生在音乐中找到情感共鸣,达到感受和体验音乐之美的目的,使情感得到陶冶[1]。因此,中职音乐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教育规律,认真分析所教班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结构和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2.正确地把握好大众流行和高雅引导的关系大众流行音乐具有时尚新潮,通俗易懂、简单易学且内容贴近生活,容易引起感情共鸣,颇受青少年喜欢。但我们应当看到,大部分的流行音乐都是商业社会的产物,其创作目的是为了迎合当今大众的速食文化,以获得较大的商业利润,其教育性和经典性却往往比较欠缺,也不太适合为中职音乐教学所大量采用。而音乐教材多是以经典作品作为教学内容,所欣赏的音乐作品往往比较传统老套。加之,中职学生音乐基础和学习能力不高,相比较而言,他们会觉得音乐课堂所传授音乐知识枯燥无味。这十分不利于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中职音乐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特点,可以适当选择较为流行的音乐作品作为教学的辅助内容,利用学生的兴趣来吸引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关注,并能够把这些内容巧妙地与经典作品的教学结合起来,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2]。特别是要注意选择那些能够发人深省,引人积极向上的、有正面意义的优秀的流行作品。教师应该从学生审美心理以及审美特征出发,根据中职学生年龄特点、教学目标要求、能力培养的层次等等,进行不同内容、不同形式和不同要求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大众流行和高雅引导的关系,促使音乐课程目标的实现。3.正确地把握好音乐门类贯通和与专业技能学习的联系从目前看,依据教学大纲编写的中职音乐课程内容包含较为丰富,即有中国传统的音乐,也有外国音乐,既有现代流行音乐,也有传统经典曲目,既有声乐,也有器乐和舞蹈,还涉及一些音乐基础知识的介绍,这就要求学生在教学互动中要熟悉和了解不同作品的基本形式、风格、特点,掌握基本常识和欣赏的基本方法,感受作品的内涵,融会贯通,获得了美的感受,从而促使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在注重音乐课程门类的贯通同时,教师还注重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加强与音乐课程方面的联系,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也促使音乐课程的教学的目标更好地与职业教育总目标渗透、融合。比如营销广告学专业,可以适当地结合一些案例,讲一讲音乐在营销广告的作用,特别是一些有影响力的广告音乐背景的案例。再比如,旅游学专业,可以结合民歌的讲授,谈一谈相对应地方的民族特色或传奇故事,谈谈音乐在旅游中的作用。实践证明,与专业相融合的音乐教学,能够激发其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音乐门类贯通,是音乐课程内部的纵向关系。而与专业技能课程的关系,则是横向关系。在中职音乐教学,把握好这个关系,可以使教师能更充分地发挥主导作用。
(三)要大力提高中职音乐教师的自身素质
在中职音乐教学中,正确合理有效地发挥主导作用,对教师是一种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化素质,才能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从当前看,教师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自身素质的提升。
1.要确立正确地品德和人格“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品德和人格本身就是对学生影响最深刻地一种教育资源。当今社会普遍存在浮躁不实、急功近利的心态,也逐步影响到校园中去,这是造成重职业技能轻综合素质的现象长期存在的社会原因。教师不能有随大流的心态,对教学应付了事,而从自身做起,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形成更为良好的专业品质,积极地去地改变环境,纠正人们对音乐教学认识上的偏差,要更充分展现音乐课程的魅力,才能更好地去感召学生,激励学生,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因此,教师应把加强师德修养、净化自己的人格放在首位。
2.要具备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音乐艺术与人文、自然科学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因此音乐教学应是音乐艺术与其他学科的综合。要给学生一瓢水,教师要准备一桶水。文化基础积累越多,知识面越广,个人的眼界就越深刻。音乐教师只有具备较为丰富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才能从更高的层次赋予音乐教学新的内涵,正确引导学生欣赏、表现和创造音乐[3]。
(四)要注重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1.注重学生正确地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中职音乐课程总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学生感受、体验和欣赏音乐,自觉地培养高尚情操,完善健康人格,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丰富人文素养与精神世界,形成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就业、交往与发展基本需求的,提高中职学生的音乐素养。围绕着教学目标,中职音乐课程要求加强对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包括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创造力,它们之间是有层级的,又是互相关联的,中职音乐教学重点要突出更为基础的音乐感受力和奖赏力培养。由于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教师应该十分清楚地掌握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的要求,牢牢地把握这些能力培养的层次性和关系,结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在教学中循序渐进,细化目标,突出重点,逐步引导,发挥主导作用。
2.注重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在中职音乐教学中,音乐感受力是最基础的音乐能力培养,包括听辨力、记忆力和形象思维的能力。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听觉和记忆力,要紧密结合中职学生的接受力和作品的思想艺术性来选择多样化的音乐作品,在学生的反复听、唱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让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更好地感受、体验和欣赏音乐。要借助多媒体教学,来提高效果。在欣赏的基础上,再逐步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力。在欣赏教学中,要选择在题材、体裁、风格上具有多样化的音乐作品,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引导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题材内容、思想情感、风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深入地体会到音乐的魅力。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是在音乐感受力和鉴赏能力基础上,更高层次的能力培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参与感受体验和鉴赏音乐,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课外音乐实践活动,不断地提高学生音乐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让学生真正地体验到学习音乐的乐趣,对音乐掌握有自己的见解,培养发展创新思维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3.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音乐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其体验性强,同时也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即有丰富的感性,也有深刻地理性,从音乐感受力、到鉴赏力、再到表现力和创造力,就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教师要善于把握这些特点,注重音乐能力培养的层次性,由浅入深,从感性的感受体验到理性的鉴赏审美,逐步深入,细化教学目标,不断地跟踪评价教学效果,即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要能够按能力培养的要求,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导学法、导思维、导创新,这些都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体现。这样一来,也会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效果易于体验,能够更多地从学习中获得自我满足,这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主体作用。总之,在中职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结合音乐能力的培养,积极地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音乐的情感作用,陶冶学生性情,深入挖掘音乐中内在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自我体验,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在音乐学习中主体作用。
二、结语
摘要: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挖掘学生自身潜能,以完善和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首先是一种基本素质教育。它通过教授音乐这门听觉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具有对音乐美的感受、表现能力和初步的鉴赏、创造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从而促进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目的是培养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在这一点上,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
首先,音乐教育有助于学生记忆力的发展。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歌曲演唱、和乐演奏、随歌随舞等活泼丰富、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全身各种器官都能活跃起来,在提高兴趣和注意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记忆力的提高。并且,音乐能改变人的情绪,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类似的体会。听一些轻松愉快的抒情乐,能使我们浑身放松,精神愉快,对改善记忆有着极显著的效果。诚如马克思所言:"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其次,音乐教育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让学生欣赏《草原之夜》、《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优秀作品,借音乐形象来唤起学生对相关视觉形象、听觉形象及有关事物的联想,让学生尽情畅想草原之夜独特的自然美和莫斯科郊外别具异域风光的境遇美,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第三,音乐教育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促进时间知觉的发展。音乐是一门节奏性很强的学科,在教授过程中,学生最易感受到的便是那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乐感,尤其是在敲打乐、摇滚乐中。这时,教师应注意教会学生从身体的协调动作、肌肉反映上去感觉、体验节奏,并运用到乐理中去,增强学生的节奏意识。
在教会学生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同时,音乐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如何更好的适应社会。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社会是一个尊重个人创造和自我发展的社会,更是一个强调合作,强调沟通,互通有无的社会,信息即是生活线。人与人、人与物,个体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教会学生热心参与、相互合作、乐于交往、善于应变的能力尤为重要。音乐教育因其独特的优势,将成为学生更好的与自然、与社会相互沟通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组织排练、举行演出等一系列音乐活动,不但为学生交往能力的提高和协作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途径,还发展了个性与特长,增强了集体合作意识,有利于学生开朗性格和良好品质的形成,为其将来适应不同的人际组合,更好的参与社会竞争奠定了基础。
勿庸讳言,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它对于开拓型人才的培养,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善人格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许多教育领导机构和一些中小学校将音乐教育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办出了特色,办出了水平,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同时,素质教育的实施又为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音乐教育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从"杭育杭育"的渊源之声起,音乐伴随着人们进行了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斗争,相信随着人类认识方向的转移和社会的持续发展,音乐教育在促进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探索征程中必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第一个层面,是专业素质教育,这是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中心与主体。所谓“专业素质”,对于音乐专业的教育而言,就是音乐艺术的各种能力,其中又以音乐的表演(演唱、演奏)能力为重点。
(一)演唱能力演唱能力是声乐专业的基础能力,也是音乐专业素质的核心能力与主体能力。演唱能力又分为以下几种:
1.识谱能力。歌谱是演唱的“设计图纸”,演唱过程就是“音乐建筑”的“施工”过程,必须依照“设计图纸”进行。而不会识谱,就无法“施工”,识错歌谱,就会造出“劣质工程”与“豆腐渣工程”。因此,要对五线谱、简谱、工尺谱有全面精准的识懂能力与视唱能力。
2.发声能力。要具有正确发声的能力,明确声部(高音、中音、低音)、声类(抒情型、戏剧型、花腔型等)、声性(真声、假声、混合声)、流派(美声、民族、通俗、原生态)等。
3.呼吸能力。呼吸乃演唱的动力,沈湘说:“歌唱的艺术就是呼吸的艺术,因为歌唱中所有的变化都是来自呼吸的支持。”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并掌握偷气、换气等呼吸技巧。
4.共鸣能力。共鸣能力也是演唱的重要能力,意大利许多歌唱家都把声带比作“本钱”,而把共鸣比作“利息”,力主“用‘利息’歌唱”。要掌握正确的共鸣方法,正确运用共鸣腔体。学会打开喉咙、寻找“面罩”,学会头腔共鸣、口腔共鸣、胸腔共鸣。
5.语言能力。语言能力也是歌唱的基础能力,要学会依字带声、字正腔圆,掌握字音、字调、字韵,唱准字头、字腹、字尾,不“倒字”,不“吃字”,学会收声归韵。
6.听音能力。音乐是听觉艺术、声音艺术,听音能力是重要的音乐素质,对于歌唱者而言,灵敏的耳朵比什么都重要。要学会用听音能力对自己的演唱进行“导航”,对自己的演唱进行全方位和全程的同步跟踪,进行辨别、分析、判断。
7.表演能力。表演能力也是演唱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要通过表情、眼神、手势、身姿等各种表演手段,正确地表现演唱曲目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各个要素。
(二)演奏能力
演奏能力是器乐专业的基础能力,也是音乐专业素质的核心能力与主体能力。演奏能力也分以下几种:
1.视奏能力。视奏能力是识谱能力与演奏能力的密切结合,要读准乐谱,奏好旋律、节奏、和声等。掌握不同乐器的不同演奏方法和演奏技巧。
2.伴奏能力。要具有为独唱、重唱、合唱与其他乐器演奏的伴奏能力,并且有即兴伴奏的能力。同时还要具有为戏曲、歌剧、舞剧、音乐剧、舞蹈、杂技、曲艺等各种形式的艺术的伴奏能力。
3.演奏能力。要具有本行乐器的独奏、合奏、协奏、重奏等各种演奏能力,尤以独奏能力为重中之重。
二、心理素质教育
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第二个层面,是心理素质教育。这是一种“软素质”教育,但又是一种智力教育与动力教育。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心理素质教育也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据未来学预测,心理学将大有可为和大有发展,很可能成为未来前沿学科之一。未来的社会生活,对人心理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把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的能力型人才作为教育的重点,心理学在社会中的作用也将会越来越大。”但是,在传统的音乐教育中,只注重音乐素质的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则处于严重缺失的状态。其实,按照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理论,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极为重要的素质。一切艺术都是物理力、生理力、心理力的三力合一、三位一体、三维互动。同样,音乐艺术也是物理力(声学之力)、生理力(人体发声之力与演奏之力)、心理力(人的各种心理要素产生之合力)的三力合一。音乐教育中的心理素质教育,包括感知力、注意力、联想力、想像力、理解力、意志力、情感力、创造力等各种素质教育,以及心理抗压力、心理调节力各种素质教育。其中尤以情感力与创造力为重点。情感力乃音乐人必备的心理素质。因为音乐艺术本身就是情感艺术,情感是音乐艺术的生命。黑格尔明确地指出:“音乐所特有的因素是单纯的内心方面的因素,即本身无形的情感。”李斯特也明确地指出:“……音乐是不假任何外力,直接沁人心脾的最纯的感情的火焰;它是从口吸入的空气,它是生命的血管中流通着的血液。感情在音乐中独立存在,放射光芒。”音乐表演(演唱或演奏)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表演者(演唱者或演奏者)通过切身深切的情感体验,把音乐作品(歌曲或乐曲)中词曲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转化为自身的情感,再通过“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演唱或演奏,把这种情感传达给听众或观众,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最终收到“以情动情”的表演效果。可见情感之重要。创造力也十分重要,因为音乐表演的过程,是一个艺术创新过程,必须以创造力作为支撑与动力。创造力的培养,又以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包括灵感思维、逆向思维、跳跃式思维、发散式思维等等。
三、综合素质教育
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第三个层面,是综合素质教育。这种综合素质教育,又分三个层面:
(一)小综合
小综合是指专业素质教育中的专业范围内的综合。例如声乐专业教育除本文所提到的专业素质以外,还包括音乐创作、音乐研究、音乐制作、音乐策划等各种素质教育。
(二)中综合
中综合是指专业素质教育中演唱能力与演奏能力的综合,即声乐专业学习器乐,器乐专业学习声乐,声器互通,共利双赢,达到自编、自唱、自奏的程度。
(三)大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