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血站护士论文范文

血站护士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血站护士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血站护士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互动式;教学

小学语文课堂互动式教学指的是在课堂中教师将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学生将学习情况和学习成果反映给教师,实现二者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形式。通过互动式教学,能改变课堂中教师占课堂主体的现状,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地位得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也能得到保证,因而是一种新课程标准下的有效教学方式。

小学语文的互动式教学有如下几个特征:(1)互动式教学模式打造出动态的课堂,促进师生关系变得更加密切。(2)互动式教学营造了一种社会化的环境,为学生学习能力和交往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基础。(3)互动式教学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对于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互动式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参与到文学作品的品读中来。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文章的需要,教师可以创设带有感性色彩的生动场景,让学生融入情境中,感受到作者的语言风格和文本的优美之处。例如,在学习描写优美自然风光的文章时,我会利用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读一小段文中的句子,然后通过自己的语言向学生营造这样一个富有诗意的美景,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最后,我还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看过的觉得最美的地方,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激情就被激发出来了。(2)创设一些富有动作性的互动模式,如小组讨论、小组辩论、作文交流、演讲比赛、话语表演、生活体验交流等,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例如,作文教学中,我常常在学生写完作文之后,将写得比较优秀的作文大声朗读给所有学生听,并让学生举手发言评价,在其中发现别人的优点和不足,不断完善自己的写作水平。总之,我认为,要实施好小学语文的互动式教学,就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多多倾听学生的想法和意见,激发学生想发言、想互动、想表现的欲望,不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促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彰显。

第2篇

大学教育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大学科普的主体是老师、学生和公众。“教育即沟通”,教育过程是师生沟通的过程,大学科普活动过程是活动主体师生,生生、师生与公众之间的沟通过程,师、生、公众同时在科普活动中获得或提升知识、技术、经验和能力。教师参与科普活动对自己的专业是一个促进,也是对社会的一次调研。学生直接面向社会参与科普活动,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和展现,并获得自我认识的提高和完善。“就科普的社会功能而言,亦包括其物质功能:改善人类物质生活,具有潜在的经济功能等;以及其精神功能:即教育功能、文化功能和娱乐功能等。而教育功能应是科普最主要的社会功能之一。”“科普活动作为一种社会教育资源在促进公民终身学习、促进公民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方面具有现实价值。”科普活动作为一种社会教育资源,反作用于大学教育教学,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弥补了专业性的缺陷,让学生了解到非本专业领域的前沿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的科技信息和技术或大众化的科普常识等。如果将师、生理解为科普活动的受众,更体现了科普活动反作用于大学教育更宽泛的现实价值。

2大学科普资源和科普活动的自然存在

2.1科普资源自然存在于教育教学资源中

教育主体教师和学生———科普人才资源。教师和学生是科普人才的大群体,且具有科普活动的相对优势:时间上有寒暑假;活动内容和方式上,学校师生可以将科学普及自然融入到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具有开展科普活动的便利性和经济学意义;活动效果上,大学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并熟悉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前沿,有自己的见解,更能保证科普活动的价值。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精力充沛,乐意参与课余活动和社会实践,且在活动中更具组织性。教育基础设施———科普平台资源。图书馆、实验室、成果展览室、科技馆、博物馆、标本馆、科普基地等是大学现有的科普资源。适时适度地开放这些实验室和场馆,既是国家资源共享的需要,也是体现大学社会价值和获得社会影响力的需要。教育科技成果———科普媒介资源。师生的科技成果、科技(科普)作品等及时地通过科普活动进行推介普及、转化应用。

2.2科普活动自然融入于教育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既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科普活动的主体,教师和学生有意无意地将科普活动融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活动:教育教学、产学研、指导见习和实习、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和研究生论文、指导科技竞赛等。教师可以利用自身的教学机智,通过课堂教学适时适度跳出教材,合时宜地引入相关科普知识,为学生释疑解惑。产学研工作本身就是一个成果推介、服务社会的科普活动。毕业设计、科技竞赛等指导工作包含着对学生科学精神传递、科学思维凝炼、科学方法和技术创新的科普过程。学生活动:见习、实习、科技竞赛、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这些活动同样蕴含着科普,其表现在于学生之间及学生与实习所在单位或个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其科普受众面更具广泛性。社会实践是学生要完成的必修环节,除学生的独立实践活动外,各大高校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科普宣传及科普实践活动的大亮点,他们深入社区、乡村、企业,开展针对性的科普主题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3科普资源和科普活动存在性现状及问题

科普资源自然存在于教育教学资源中,并一定程度上被利用,科普活动也自然融入教育教学中,并有意无意中产生着效用,但是,大学及师生对教育和科普的融合性认识不足,表现为被动式承受,缺乏“有意识性”“自觉性”和“创造性”融合,少有将科普的主观性表现融入到活动的策划中。科普资源主动开发和利用不够。教师和学生作为科普人力资源和活动主体,很少接受科普相关学习和培训,对自身的科普责任意识及自身在科普中的作用认识不够,自觉开展科普活动不多,大学生的科普主体作用还没被充分重视。科普平台资源有一定程度上的开放,但受经费及人员管理等限制,开放日的比例及利用率不高。教育科技成果作为科普媒介资源,大学和师生都会积极主动地推介,并争取转化到社会生产服务中,但少有将科普作为主流意识融入其中。科普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大学很多科普活动有意无意地融入在教育教学及实践活动中,有组织的专题科普活动少,活动缺乏主观导向,其针对性和实效性难于体现,也难于激发浓厚的科普氛围。比如:“教师为企业提供科技咨询或服务、举办科普讲座或培训、利用专业知识为农村服务、为政府部门提供专业咨询、为科普场馆服务、就科技问题接受大众媒体采访”等都是大学教师的科普活动范畴,这些活动中除了“为企业提供咨询或服务”作为教师主动性开展的产学研工作外,其他方面,教师仅是偶尔不自觉或被动地参与。而学生开展科普活动,则还受到权威性的制约。

3大学教育和科普的互动式发展对策

3.1提高对大学教育和科普互动性认识

大学科普是大学自身发展内在需要,表现为科普对教师和学生的提高和成长及对学校科研的作用力。同时,大学科普也是大学及师生被社会认同的外在需求及社会公益活动价值的体现。要做好科普工作,形成大学教育和科普的良性互动,需要加大宣传、组织和激励力度。加强科普宣传。通过营造科普氛围,在校园文化中渗透科学文化,提高师生科普意识,让教师能有意识地将科普工作融入到自身的产学研及成果推介工作之中,并将科普思想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给学生,引导和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科普活动。同时,让大学生自觉参与和主动开展科普活动。加强组织管理。高校科协作为师生科技工作者之家,是大学科普活动的主要组织者,要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并争取学校科技处、教务处、团委、学生科协、学生科技社团多方位联动,将大学科普工作作为学校的一个系统工程,有机融入到学校的相关工作中,以促进教育和科普的互动提升。加强有效激励。出台科普活动场馆和经费等保障的相关政策;要求教师需完成一定的科普工作任务,并将其纳入科研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中;对教师的科普活动和科普创作成果等给予评价和奖励。

3.2有效开发教育科普资源

依托教育环节,加强师生科普能力的培养和培训,有效开发大学科普人力资源。在新进教师岗前培训中,专门设置科普课程,强化教师科普意识,让教师能自觉将科学普及随机融入到课堂教学及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在大学和研究生教育中,将科学素养的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增设科普能力和技巧方面的课程,并设立本科生、研究生科普能力提升项目,增强每个学生的科普意识和科普能力。开发和开放各学科领域科普平台资源。定期开放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标本馆及各学科实验室等,并安排学生科普志愿者进行讲解、演示,一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也增进受众对相关专业知识和科技发展动态的了解和认知,将学生的实验、实践活动与学校的社会公益科普活动有机融合。挖掘科研成果的科普媒介功能。引导科研人员树立科研成果服务社会的意识,鼓励他们积极面向社会和学生开展成果宣讲和科普宣传教育活动。

3.3充分利用大学科普资源,有效开展特色科普活动

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互动;教学模式;应用

目前,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发现我们的小学教育存在着十分明显的缺陷,学生的思维十分僵化,往往缺少足够的想象力与创新意识,根本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于创新意识的需求。而互动式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其对学生兴趣的重视以及对于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能够较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为了体现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大力倡导构建自主、互助、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体验学习的美妙,让学生走向成功的彼岸,在教学活动中,就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体验参与,师生互动。

一、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法就是指一种教师与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学生扮演的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与学生双方进行相互的交流、探讨,从而充分调动课堂的气氛,使得课堂的效率达到最优。在此过程中,学生和老师都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力求创造热烈而又和谐的课堂氛围。互动式教学法是基于学生心理的一种教学方式,其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为基础,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

互动式教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动性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是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师生交流,学生学习效果反馈及时,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降低学生课堂学习的焦虑感,锻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综合能力。大量的实践证明,互动式教学模式,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二、合理应用互动式教学模式

1.明确自身的定位。教师作为互动式教学中的主要引导者,首先要改变传统的师生观念,要能够认识到师生的关系是平等的,要始终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积极的引导学生们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且在此过程中,教师扮演的不仅仅是引导者这一角色,其同时扮演着课堂的组织者、监督者等角色。教育的最终目的便是为了培养人才,传承知识。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教育的传承,对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着极大的帮助。我们必须要明确自身的定位,合理的应用互动式教学。

2.合理的运用多种方式。课堂作为小学语文教育的主要场所,其直接决定互动式教育的开展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质量,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运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课堂的互动,提高课堂的质量。一般来说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模式:

①创设教学情景。情景教学就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构建具体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进行具体的情景联想,从而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充分调动课堂的气氛,发挥互动式教学的特点,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理解语言的运用,有助于学生充分掌握语言知识。②熟练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教学仪器设备早已在课堂中变得越来越普遍了,在小学语文互动式教学的课堂中充分运用多媒体等设备能够更加生动、形象的对课程进行分析讲解。灵活的运用视频、录音、PPT等一些列的教学资源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扩散性的思维,使得课堂更加的活跃。③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仅仅有课堂上的互动还是远远不够的,互动式的教育要延伸到课堂以外的地方。例如我们可以在课间设计各种互动式的活动,既要满足孩子们娱乐的心理,也要能够对孩子们的各项能力进行锻炼,如合作能力、交流能力等。一般而言可以开展一些集体性的体育活动,增加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而不仅仅局限于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

总之,教学是一个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因此,只有变教师“独角戏”为师生的“交响乐”,并让互动思维成为其中的主旋律,师生才能在和谐配合的过程中更好地教和更好地学。因此,我们所提倡的互动式教学,就是改变过去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状况,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结语

互动式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革新教学的环节,拓展教学的领域,培养学习的兴趣,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除此之外,更要把互动拓展到课外,充分利用网络媒介。在互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指导者和监督者的作用,帮助学生调整视角、迁移思维,把握好互动的操作程序和运行规律,避免学生情绪失控、观念扭曲、节律错位。

参考文献:

[1]李伯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例谈[J].安徽教育,1984(2).

[2]曹风兰.实践型课堂结构的运用——听课札记[J].宁夏教育,1986(3).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