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水质管理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湖泊是人类文明之镜”,从湖泊的水质保护状况更可以反映人类文明程度。湖泊作为水系的一部分,自古以来就成为人类文化与文明的摇篮。特别是长江下游平原地区的淡水湖泊一直是我国农业经济发达的鱼米之乡,赞美洞庭、鄱阳、太湖的诗词歌赋大量涌现,成为我国水文化的重要内容。
随着近代工业化的发展,除各种自然有机物及各种水土流失物进入湖泊可能会影响湖泊水质外,各种人工化学物质进入湖泊可能导致湖泊水质的急骤变化。在江河已遭到严重污染的今日,湖泊已成为保护人类水源的最后一个阵地,湖泊水质的恶化将从根本上破坏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条件。对湖泊的水质保护,最重要的是处理好流域内人与湖泊的关系,建立人与湖泊长期和谐共处的关系。
二、湖泊的基本特征
湖泊的基本特征随湖盒形状及其容量大小而有所差异,同时流域内人类活动也会影响和改变湖泊的基本特征。容量较大的湖泊其环境容量亦大,相对不易受到污染,可是一旦被污染又较难净化。而较浅的湖泊也较容易被污染,而且受风、热的影响较大。
进入湖泊的污染物或泥沙由于湖泊内的流动而被输送到全湖。因此要掌握湖泊内污染物及泥沙的输移扩散状况,必需掌握湖流特征。湖流的成因可分为:
①吞吐流,由进、出湖河道的水流动引起;
②风生流,由风作用于水面的剪切力引起;
③热成流,由于太阳辐射,而接受辐射的水体深浅不一,热容量不同而引起;
④柯氏力,由地球自转所产生的离心力及线速度差异所引起。在洪水季节,吞吐流影响较大,在枯水季节,风生流影响最大,而热成流只在湖盒地形变化较大,水体深浅不一时才显示其影响。对面积较小的湖泊可以忽略柯氏力的影响。对于北半球湖泊而言,由于南向季风及柯氏力的影响,大多会出现逆时针方向的环流。太湖的主导湖流也是逆时针方向的环流。
在遭遇较大风力时,由于风的吹送,湖泊近风一侧水位下降,远风一侧水位将抬升,湖面倾斜,在太湖这种北高南低的水位差可达0.3~0.4米。如果风力忽强忽弱,或风向不断变化时,湖面会产生像潮汐一样的静阵现象,亦称假潮,其周期与湖盆形状有关。太湖水面振荡周期约1~1.5小时。过去在太湖渔民中曾有“一日十八潮”之说。对于较深的湖泊,在每年春夏之季尚可能出现温度分层现象,影响上、下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太湖属浅水湖泊,一般不会出现分层现象。
从湖泊的水质变化过程来看,要由幼年的贪营养型湖泊青年的中营养型(偏贫)壮年的中营养型(偏富)老年的富营养型,这是湖泊由幼年至老年的变化过程。在自然条件下,这一过程发展相当缓慢,但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刺激,这一过程也可能变得十分迅速。湖泊水质由幼年期进入青年期,或由青年期进入壮年期时,往往会发生淡水赤潮,而进入老年期时则发生“水华”。因此有人把赤潮称为湖泊的“青春痘”,而把水华称之为“老年癍”。湖泊一旦进入富营养化状态即意味着已进入老年期,在伴随水华发生的同时还会出现沼泽化,沿岸湖湾域水深不断变浅,湖泊面积逐渐缩小。湖泊一旦出现富营养化要使其逆转,再返回青春是较难的,但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延缓其老化过程。
三、太湖的水质评价
太湖于80年代初,先是在北部湖湾区域出现明显的大面积水华,其后向湖心发展,1990、1994、1995年七月无锡梅园水厂因藻类异常增殖,导致水厂过滤器堵塞,水味异常。目前太湖呈现典型的老年症状。即大面积的水华和东太湖的沼泽化。太湖入湖泥沙量不大,粗估为200万m3/年,相当于每年平均淤积1mm,但由于湖水较浅,一有风浪就被掀起,并随湖流输送到东太湖及其它湖湾地区。在东太湖的一些地方,每年`可淤积0.1m,水深逐渐减小。
太湖水质污染严重,1995年全年平均已无Ⅱ类水,Ⅳ类水以上面积占总面积36%,东太湖与湖心区最好,藻类生物量为3.5~4.5mg/l,而五里湖、梅梁湖最差,全年超Ⅴ类水,藻类生物量为3.5~4.5mg/l。太湖水质如此急骤恶化,主要是由于流域内人类活动不当`,如不采取严格而科学的管理措施,太湖的水质及生态难以向好的方向发展。据最近的调查,每年进入太湖的污染物负荷量为:CODCr282.9万吨,T-N17.79万吨,T-P1.69万吨。CODCr中工业排放占83%;T-N中工业占43.7%,面源占26.1%,生活污水占14.6%,畜产占12.4%;T-P中工业占55.9%,生活污水占23.1%,畜产占15.8%。目前从太湖的水质环境状况来看,有机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工业排放。从富营养化状态来看,氮过剩,磷为控制条件。而磷的来源,工业污水占一半以上,而生活污水占近四分之一。
四、太湖综合治理措施
太湖作为大型湖泊具有三大功能,即资源功能、环境功能和生态功能。资源功能主要是为周边地区提高丰富的水资源;环境功能包括其自净功能,对周边地区的气候调节功能,与空间景观相关的文化娱乐及休闲功能;生态功能包括保持生物多样性及保护其持有物种的功能,以及渔业生产功能等。作为综合治理的目标应当使太湖的资源、环境、生态三大功能都得到改善,太湖水质改善的目标只是之一。而且三者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因此在考虑太湖的综合治理时,应当避免单打一的治理规划,首先要确定一个合理的综合治理目标。太湖的综合治理措施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一)污染源控制措施;
(二)湖泊生态修复措施;
(三)流域人类活动管理措施。
污染源控制措施
点源控制措施包括:①工、矿企业及大型旅游设施的污水达标控制;②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③河道污染物沉淀设施;④地下卵石槽净化设施;⑤前置库;⑥农村人、畜粪尿沼气化设施。
面源控制措施包括:①土壤净化资源的开发利用;②陆域低洼地区的生物处理措施。国内外研究表明,受到污染的自然水体,在芦苇地区或水草区域滞留时间超过70小时,其脱磷和脱氮率都可达到70%以上;③水土保持措施。坡耕地流失的水土中含有多样营养盐类,应避免其直接入湖。
湖泊生态修复措施
湖泊的有机污染及富营养化是湖泊老化及生态环境恶化的一种表现。生态环境的变化表现在生物种群数减少,水体透明度降低,沉水植物逐渐消失,浮游植物减少,耐污能力强的贝类及鱼类增加,经济价值较高的小型鱼类减少,大型鱼类增加。由于藻类的异常增殖,水中有机质增加,在其死亡和分解过程中产生腥臭味并大量耗氧,使水中溶解氧浓度降低,甚至导致鱼类大批死亡。在污染源逐渐得到控制的同时,湖泊的生态也可能得到某种程度的修复。生态修复措施包括:
在湖滨建设水生带。天然条件下湖与陆是连续的,随着湖泊水位的升降
会形成环湖湿地。这些湿地是保持湖泊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地带,由浅至深会形成大面积的芦苇或水草带、水生物带。它是多种鱼、贝类产卵、栖息之地,也是多种昆虫、鸟类的筑巢之所。同时它又是湖泊的天然屏障,对于湖周入湖污染物起到遮挡、沉淀、吸收作用,寄生在水草根部的各种菌类也可以对有机物进行分解。但是,环湖大堤建成后,水陆的连续性遭到破坏,湿地消失,适于在浅水中生长的芦苇水草带消失。对太湖而言,若恢复环湖水生带需修整环湖地形,创造适合于芦苇、水草、挺水植物生长的条件。
对湖内生态进行规划和管理。目前东太湖水草旺盛,形成了较独特的生态系统。由于湖流向东太湖输送了大量土壤和营养盐,湖盆变浅,为挺水生物的生长创造了条件。而挺水生物的大量生长又减少了风浪及流速,为落淤创造了条件。同时水草的生长会吸收水中的营养盐,从而减少了水中磷、氮的浓度,抑制了藻类的生长。因此水体透明度增加,又有利于挺水和沉水植物的生长。东太湖成为太湖的生物净水器。需要研究的是今后能否逐渐扩大湖内水草的生长范围以及如何对湖内水草进行管理。水草吸收磷、氮而生长,因此适时收获水草就等于从水中提出磷和氮。如果不及时收获水草又可能因死亡而分解出磷、氮,成为内污染源。水草收获后的利用以及次年的生长都是需要研究的问题。
另外,湖泊的水位对湖泊生态有一定的影响,同时湖泊水深与风浪,透明度等都密切相关,因此在研究湖泊生态问题时应当注意对湖泊水位的控制与管理。
流域人类活动管理
在研究我国湖泊水质变化过程时,都会发现一个共同的事实。就是大多数湖泊的水质都是在近20~30年内急剧恶化,而在此之前的数千年中,这些湖泊水质基本保持良好状态。而近数十年来湖泊流域在水文、气象等条件并没有发生特别异常的变化。可以断定,湖泊水质的急剧恶化是人类活动方式和内容的变化所引起。因此,要实现湖泊的综合治理目标,必须对流域内人类活动的管理。特别是保持过去的一些好的生活方式,形成“少废生活方式”,这是保护湖泊的长久之计,而人类活动的管理,需要通过立法来实现。
1水源涵养林的管理。对于太湖西、南部入湖河流的水源地要保护原有林地,并根据规划逐步恢复涵养林,以保持水源清洁,减少洪水形成的水土流失。
2对于水土流失的控制管理。除对水土流失严重的沟谷进行整治,控制水土流失外,要对25度以上坡地严格执行退耕还林。
3土地开发利用的管理。太湖流域是雨量较充沛的区域,土地内的各种污染物容易被冲淋入湖。因此,应当尽可能增加雨水在流域内的滞留时间。在有条件的地方多修建水塘、水田,保留一定的洼淀用于培植芦苇和滞留雨水。对土地利用方式进行合理规划。
4对家庭有机垃圾进行管理。提倡使用农家肥,对家庭食物残渣、粪尿等沤制农家肥,减少化肥用量。
5对合理使用化肥进行指导。由于化肥施肥方法不当,约有50%肥料流入湖中。因此需要加强研究与指导,减少化肥的流失量。
6禁止在流域内使用含磷洗衣粉。太湖流域已明令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但应加强对生产、销售环节的管理,加强对居民宣传、教育、监督是十分重要的。
加强对湖内渔业生产的管理。湖泊内鱼类种群与数量对湖泊内生态系统影响较大,因此要对渔业捕捞量、禁捕鱼种,捕捞方式进行管理。同时要严格控制引入外来鱼种,以免引起生态失衡。控制或禁止网箱养鱼,大量投放饵种成为湖内污染源。
加强对湖周及湖面旅游活动的管理。太湖位于经济发达地区,旅游业十分发达,景点大量兴建。这些景点紧靠湖滨,对其排污要严格检查和控制,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的不准营业。对水上船只不准排污和丢弃垃圾入湖,建立垃圾及粪尿的回收处理系统。
加强沿湖垃圾的管理。禁止向湖内及进出河道内丢弃垃圾。因此要在流域内的广大城镇和居民点建立完善的垃圾回收系统。
对流域内从小学开始进行爱湖教育。培养流域内居民的爱湖意识,应当从小学开始,材,广泛宣传,并组织各种爱湖活动,设立宣传周、宣传月,持之以恒方能收效。
5.太湖当前治理目标与对策太湖的水质改善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上述各项措施的实施和收效也将是需要大量资金和很长的时间。当前,根据现有的经济实力,应当抓紧进行的工作是什么呢?本人的看法是:
抓紧开展流域调查,尽快制定太湖流域生态、环境、污染控制规划。通过规划确定太湖流域的环境目标,生态目标并与流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相协调。该规划应当充分考虑我国已签署协议的“可持续发展”、“湿地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一系列原则,由多方面专家共同完成。同时制定达到这一目标的各种中、长期对策。在流域环境、生态目标规划的前提下制定全流域包括点源、面源在内的污染源控制方案。
通过调查指导农田控制入湖污染物,充分利用土地、卫星湖、洼地的净化能力。面源污染中来自农田的污染占较大比例,结合农田基本建设应大量修建多功能水塘,贮留雨水,减少直接入湖地面雨流。水塘兼有防洪、除涝、抗旱、养殖、净化等功能,希望尽早提出示范样板,及时推广。在有条件的地方扩大水田面积,同时指导科学施肥,减少化肥的流失量。
太湖周围有许多卫星湖和大量洼地。这些湖泊可改建为前置库,利用生物措施将流入太湖的河水净化后再进入太湖。多数低洼地带已被改造为农田,从生态角度和太湖保护角度来看,应当尽量退出一部分洼地,形成自然生态系统,利用芦苇等净化水质。对于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较深,而土质为沙壤土的区域,可利用土地作污水净化处理,利用土壤空隙间的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分解。估计在太湖西部、南部地势较高区域具有潜力。
在广大农村成立志愿环保组织,指导家庭减少污染物排放。目前在农村地区还一时难以建设集中污水处理装置。但可通过环保志愿者广泛进行宣传,自行减少和处理家庭垃圾,减少进入水系和地下水的污染物。在日本琵琶湖保护初期就曾有家庭妇女组成的志愿组织,用肥皂和无磷洗衣粉逐户换回含磷洗衣粉,同时广泛地进行爱湖宣传。
加强对修复湖泊生态的调研与试点工作。湖泊生态和修复对改善湖泊水质是有效的,但在理论上、技术上必须搞清其可行性及其具体实施步骤。因此,目前应抓紧前期的调研和试点工作。
抓紧点污染源特别是对磷污染源的控制。如前所述,在入湖总磷负荷量中,工业占55.9%,生活污水占23.1%,蓄产15.8%,所以治理的重点是工业污染源治理。生活污水中如能控制含磷洗剂的使用将是有效的。但是无论是工业污水,还是活用水的处理都是很花钱的事情。而且目前污水处理技术的脱磷、脱氮效率都很难超过50%,要进行高度处理,投资是相当大的。据中日合作“太湖水资源保护项目”估算,若使太湖水质在2020年恢复到80年代初期,即基本达到Ⅱ类水水平,用于污染源处理的费用达2000亿元人民币。所以污染源的治理非搞不可,但根据目前的经济实力,难以短期见效,是一项持久努力的工作。
除对污染源进行处理之外,还可以通过技术改造,改进生产工业,减少工业污水排放总量,并尽可能减少磷、氮的排放量。而目前磷的排放主要集中在无锡、常州、苏州三市,应当作为重点治理目标。
通过数据库设计,形成2类数据表,即基础数据表和监测数据表。基础数据表包括监测区块信息、监测机构信息、监测井站信息、显示控制(IP分段)信息、后台权限划分信息、用户登录系统的统计信息等。监测数据表包括监测标准信息和检测结果值。监测标准信息来源于文献[4],主要用于判断实际检测结果是否达标。检测结果值来源于检测人员对油田区块井站监测点取样分析化验结果。
2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2.1前台查询子系统
前台查询子系统的主要功能为提供信息查询,即在系统显示控制数据信息的控制下,按IP分段授权查询。例如,第一采油厂的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只能查询到该单位信息,但无法查询第二采油厂的相关信息。同时,第一采油厂各个矿只能查询该矿信息,无法查询其他矿以及其他采油厂的数据信息。需要指出的是,每个上级用户可以查询下级用户信息(管辖信息)。查询信息以3种形式呈现给查询用户,即屏幕数字报表信息、转化成的Excel报表信息和数据曲线信息。
2.2后台维护管理子系统
1)系统设置模块具有超级权限的用户(一般为系统服务器管理人员)通过该模块可以对系统用户的权限进行分配。2)后台权限分配模块该模块与系统设置模块的功能相似,主要是对登陆到该软件的后台用户进行管理,具体内容包括判断用户的IP地址是否合法、用户名及密码输入及登陆、添加新用户、修改用户信息、用户注销以及用户不同权限的有效管理,确保系统安全及信息安全。3)区块与井站管理模块该模块主要是对注入水水质数据检测涉及的生产单位、联合站、计量站、水井等信息进行管理。4)数据录入、添加、删除、审核和查询模块该模块提供给水质检测人员及管理人员使用。获得结点权限的人员,在进行同一检测数据操作的时候,只能对自己权限范围的数据进行操作,而系统数据在未通过审核以前,不具备权限的人员不能查询该结果。例如,只有取得权限的人才能使用数据添加、删除功能,这样可以确保数据的唯一性和安全性。同时,该模块提供查询功能,可将查询数据以表格形式进行打印或导入到MicrosoftExcel电子表格里做进一步处理,方便用户使用。5)数据备份与还原模块该模块的功能主要是数据库文件的加密转移存放与数据信息解密还原。
3系统安全性设计
3.1数据信息安全设计
1)恶意修改数据恶意修改数据包含以下情况,即病毒修改数据和人工故意修改数据。防止恶意修改数据,首先要防止病毒入侵,更重要的是取消或减少系统的修改操作。该系统通过权限分配,只把数据录入与修改权力授权给监测人员,其他人员没有录入与修改权力。同时,为了防止检测人员修改数据,在数据通过初审合格后,检测人员就失去对数据修改权限。2)数据质量不合格数据质量不合格是指输入的不合格数据被审核为合格数据。为防止上述现象产生,管理审核人员可以采取查询浏览方式观察数据,通过审核作出数据是否合格的判断。3)故意虚假数据故意虚假数据表现为以下情况:没有经过检测,而是参考别的井站数据,编造并输入假数据。为此,该系统对三级检测数据进行综合管理,即按季度间隔(分公司按季度检测数据、采油厂按月检测数据、井站按周检测数据)自动完成三级数据对比,由此做出判断。
3.2权限安全设计
1)查询安全为保证查询安全,可以采用部门IP分段技术[5],即系统先检查访问者所在部门是否授权访问,对没有授权的部门成员,系统会拒绝提供查询功能,从而避免信息泄漏。2)后台用户登录验证为防止非法用户破解或盗用合法用户密码登录后台,可以采取如下方法,即系统后台用户登录时,首先检查其IP是否合法,然后输入登录密码,这样可以保证后台用户只能在自己所在部门的计算机上登录后台。3)用户权限分配为防止出现用户分配不恰当权限或用户权限被盗用的现象,该系统首先对相关功能进行编码,然后给用户划定部门以获得IP分段权限,最后分配功能代码。当用户调离该部门时,其IP分段权限和功能代码应同时被取消,这样可以保证用户权限分配安全。
4结语
【关键词】环境监测;水质采样;质量管理
在居民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背景下,水污染问题依然严峻,虽然近年来对于水污染治理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是因为技术水平以及思想意识等方面的限制,导致治理效果十分有限。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利用专业技术对水质进行监测,对实现水资源有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重视水质采样质量管理,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为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提供指导依据。
1环境监测水质采样管理分析
水质监测作为环境监测的重要部分,对其进行采样质量管理,是保证水环境监测数据真实性、代表性以及准确性的前提,对于环境管理工作能够科学开展具有关键性影响。监测数据以及信息质量,作为环保部门水资源管理与利用方案制定的科学依据,同时也决定了水污染治理工作开展的方向。因此,要求各级环境监测站提高对水质监测工作的重视,保证监测人员均持证上岗,且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责任感,在日常工作中可以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检定和校准,确保不存在任何问题,避免造成采样质量失准。但是就环境监测水质采样质量管理现状来看,受思想意识限制,管理工作上还存在较大的问题和不足[1]。目前水质采样质量管理多集中在实验室内部环节,具有良好环境条件与固定场所,且仪器设备运行稳定性高,所有工作的实施均按照规范流程操作,还可以进行平行样分析、空白试验、标准物质考核以及质量控制图等来对管理手段进行完善,最终得到高准确度的分析数据。但是个别现场采样监测环节,质量管理还缺乏统一有效的方法,可能造成较大误差,影响监测结果准确性和有效性。
2环境监测水质采样管理影响因素
2.1水质采样点选择在环境监测中,水质采样点不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监测结果,同时也是影响水质采样质量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结合环境监测特征来看,部分情况下,水质采样时点位设置不够合理,很难完全达到规范要求。尤其是对地表水的监测,存在部分工作人员为减少作业量、缩短工作时间,随意选择监测点,导致水质采样结果不具有代表性,监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具有较大的差异[2]。另外,就以往经验来看,环境监测水质采样工作的实施受工作人员主观影响比较大,在对监测点位进行实地考察不够彻底的情况下,直接确定采样点位,最终监测结果无法完全反映该点位水质情况,不利于环境管理工作的开展。2.2采样设备状态环境监测水质采样工作的实施,需要利用专门的设备进行,尤其是水质很多参数需要现场进行监测,如水温、pH值等,为保证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必须要选择应用性能良好的设备,避免因设备因素导致监测结果失准。水质采样设备专业性比较强,除了要安排具有经验的人员操作外,还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维护,且每次在使用前要进行校准,避免存在较大误差,与水质实际情况产生较大差异。但是就实际作业来看,虽然也会采取措施对监测设备进行校准维护,但具有很强的局限性,很难完全达到期望效果。个别工作人员对设备校准要求重视程度不足,造成设备监测结果失真。此外,由于工作人员操作不规范,甚至可能造成待测组中水样被污染,无法保证监测结果的有效性。2.3样品保存运输水质监测工作按规范要求对水样进行保存和运输,是保证监测结果有效性的重要前提。现在个别水质采样保存和运输环节存在较大问题,尤其是在水样采集完成后,未按照专业规范向其中添加固定剂,且水样各参数保护不当,使其在保存和运输阶段发生变化[3]。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对样品进行保护,很可能会导致水样到达实验室后,各参数已严重失真,无法达到预期监测目的。
3环境监测水质采样质量管理优化措施
3.1加强前期准备管理为提高水质采样质量管理效果,需要提高对前期采样准备工作的重视,为后续监测工作的顺利展开打好基础。①文件学习。参与水质采样的所有工作人员,均需明确监测方案内容,基于相关监测规范要求对各环节工作做到心中有数。②设备准备。采样项目负责人需要按照清单,对监测设备型号、数量进行核对,并做好开机检查与校准。保证所用水样采集容器材质、数量、规格等完全满足监测要求,并做好检查、校准记录。经过核对后所需各类仪器设备和药品试剂不存在任何问题,详细登记后方可出库装车。3.2落实现场采样规范现场采样工作是否满足监测规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水质监测结果,对后续水质样品质量管理工作的实施起到关键性影响。因此,现场监测人员需要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以及专业技能水平,不仅要严格按照规范采样,同时还要灵活应对各种问题,降低各项因素对水质监测结果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安排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带新上岗人员,确保新人可以尽快掌握操作规范要求,灵活应用各项现场采样测试技能。现场采样人员要灵活应用各项技术,并规范操作监测设备,提高质量控制意识。同时,还要组织不定期抽查,开展质量监督工作,对于不符合规范的采样工作,需要及时改正,减少不规范行为的出现。且现场监测工作的进行,要做好详细记录,作为后续水质样品质量管理的依据,对比发现其中存在的隐患,便于采取有效措施处理。3.3重视设备管理维护对于水质采样所需设备仪器均需要做好日常维护与保养,按照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校准,避免影响监测结果准确性。当完成现场采样测试后,需要及时对设备进行清理和检查,在确认无问题后与同组人员做好对接,核对确认仪器编号节能环保与数量,并做好入库记录。现场监测人员需要熟练掌握各仪器设备结构特点以及操作要求,能够及时排除各种小故障,对于不能排除故障的仪器需要贴标签注明,交由专门管理人员处理。初步检修完成并排除故障后,将仪器入库,如果依然无法排除故障,需要及时与供应厂家联系进行维护保养,且详细做好维修记录,保证所有仪器设备可以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4结束语
环境监测采样质量管理工作的优化,需要确定常见问题,基于实际情况采取措施进行优化,降低外界因素的影响,保证采样规范性,以及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确保监测结果具有准确性和代表性。
作者:张福全 单位:济南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参考文献
[1]曲冬梅.分析环境监测水质采样质量管理[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04):99.
目前在世界市场经济中,土地、水、森林、草原、矿产、能源、海洋、气候、物种和旅游十大类资源基本上大都既可以公有又可以私有,但如果是公有的,其所有权和使用权必然是分离的。因为没有任何一种资源可以满足所有人同时的、不断增长的量和质的需求(即使是阳光也因为臭氧层的破坏而产生辐射过量,而不能满足人类对其质的需求)。今天,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中,水已经不再是个人的使用不影响他人使用的公共产品。所以,当一种资源公有时,其所有权必然是分离的。这种使用权要计划分配或进入市场有价转让。
过去在不缺水的地区水资源被任意使用,在缺水的地区则实行计划分配。早在清朝,大臣年羹尧就在黑河分水,后来在国外也是如此。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一样是母体资源,是战略资源,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是国家安全的保障。国家必须控制这一资源,任何一个现代化的国家都是这样做的。因此,水这种商品进入的是一种政府通过特许经营来管制的不完全市场。
任何对人类有价值的自然资源在市场经济中都应有价格,短缺资源的价格就应依短缺程度不断变化,不可再生的短缺资源就应有更高的价格以达到保护该资源的目的。水是对人类有极高价值的自然资源,在市场中应有其价格。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水已不同程度地成为短缺资源,因此大多数地区水价都不同程度地提高。较深和深层地下水是难以或是不能再生的资源,则应以控制取水和高价保护,水的价格增长是要由政府控制的。
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在2000年水利学会年会上提出水价可分为资源水价、工程水价和环境水价三个组成部分,是十分合理的,实际上水资源配置较好的发达国家也都是这样做的。
(一)非市场调节的水价部分——资源水价
资源水价是体现水资源价值的价格,它包括对水资源耗费的补偿;对水生态(如取水或调水引起的水生态变化)影响的补偿;为加强对短缺水资源的保护,促进技术开发,还应包括促进节水、保护水资源和海水淡化技术的投入。
对促进节水、保护水资源和海水淡化技术进步的投入是必要的,因为对水资源耗费的补偿能力和对水生态改变的补偿能力都取决于技术(包括管理技术),这项费用实际上是少取于民,而大益于民。
1.水资源费(税)的内涵
资源水价应通过征收水资源费(税)来体现,政府按照以基本用量为标准的生活用水(如8t/户),以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耗水为标准的生产用水(效益高者优先,必要产业可实行补贴)和必要的生态用水来规定分水定额,优化配置水资源。任何用户都要通过交纳水资源费(税)、获得取水许可证来取得水资源的使用权。此时水尚未进入市场,而是按行政命令进行分配,并按政府税率补偿。
在这一运作阶段,对于生活用水和环境用水必须予以保证,不得进行任何变相的市场调节,也就是说富有的大公司自愿交多少倍的价钱也不能买走基本生活用水和必要环境用水的水权。但生产用水部分,可以考虑模拟市场运作,在保证基本用水量的前提下,在分配定额内交易,作为分配定额行政手段的市场补充,也作为政府调整分配定额的依据。
2.分水定额的制定
分水定额是取水许可的依据,应依以下原则制定:
(1)分水定额是一个比例,水量依赖于丰枯年和客水来量确定。
(2)分水定额应一定3~5年,不宜频繁变动。
(3)分水定额应保证必要产业正常生产,禁止靠卖水权经营(如已出现的靠卖地权而不生产的现象)。
3.水资源费(税)的征收原则
水资源费(税)是法定价格,不随市场变化,但其定价也要考虑到:
(1)要加大水资源费(税)和征收力度,逐步提高征收标准。
(2)提高征收标准要适时、适地、适度。要考虑征收对象的承受能力及其所利用的水资源状况,考虑到城乡差别、地区差别和气候变化。
(3)提高水资源费(税)要建立预警制度,使用水户尤其是企业有所准备,有时间调整适应。
(二)市场调节的水价部分——工程水价和环境水价
工程水价和环境水价是可以进入市场调节的部分,但是进入的是一个不完全市场:第一是经营者要政府特许,因此没有足够多的竞争者,形成自然垄断;第二是特许经营者要受到政府在价格方面的管制。
1.工程水价与环境水价的内涵
所谓工程水价就是通过具体的或抽象的物化劳动把资源水变成产品水,进入市场成为商品水所花费的代价,包括工程费(勘测、设计和施工等)、服务费(包括运行、经营、管理、维护和修理等)和资本费(利息和折旧等)的代价。具体体现为供水价格。
所谓环境水价就是经使用的水体排出用户范围后污染了他人或公共的水环境,为污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所需要的代价。污染的治理也需要工程设施,其代价如上。其具体体现为污水处理费。
2.工程水价和环境水价的确定原则
工程水价和环境水价是在政府通过特许经营进行管制和不完全市场中的水价,它的确定大致可遵循如下原则:
(1)实行容量和计量两部制水价。对于水利工程和治污工程来讲,实行容量和计量两部制水价都是必要的。所谓容量水价就是对净水、给排水和治污工程设施成本的补偿,这种补偿应根据用户的定额或预定量确定和收取,与用户实际上用不用水和用多少水无关,否则,大多数用户用水量变化很大,净水、给排水和治污企业就不敢投入,也无法经营了。实际上用户的定额或预定量就是商业契约,在市场中就应该有付出。
(2)实行阶梯式水价。所谓阶梯式水价就是用量越大,价格就越高,对于超定额用水阶梯加价,主要目的是促进节水和减少污染量,以保护短缺的水资源。如果给排水量实现了自动监测,还可以实行累进水价。
(3)对地下水的保护。地下水是储备的水资源,较深或深层地下水还难以或不可能再生,根据优先利用可再生资源的原则,应该优先使用地表水,对地下水实行保护性的高价。
(4)跨流域调水水价。跨流域调水要逐步改变国家无偿投入的情况,实行工程建设和经营管理的股份制,进入市场,要进行科学、准确的调水水价预测,没有主要用户对预测调水水价的承诺,跨流域调水不能开工。调水显然是高价,用户应该主要是生活用水的需求者(付不起可酌情由政府补贴)和有承受能力者如城市和大企业。
(5)污水处理价。目前,污水处理费征收尚不普遍,已征收的仅为0.2~0.3元/m3,没有到位,不仅不能补偿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的投入,甚至不能保证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由于因水资源特性而变化幅度大的因子已含于供水函数中,污水处理价的确定相对简单,一般情况下在0.5~0.6元/m3之间。
应该把污水处理价格逐步提到包括工程费、服务费和资本费用在内,实现保本微利,污水处理才能进入市场。以后在监测计量许可的情况下,对于大企业用户也应根据污染率实行阶梯式的污水处理价。
(6)海水淡化价。海水淡化目前来看是淡水资源短缺前途无量的补充,问题是代价太高。但是目前国内的先进技术达到淡化后原水6元/m3的水平,国际上已达到0.6美元/m3的水平。对于有条件的地区,政府应实行补贴,使之达到和其他水源相近的价格,参与市场竞争,并出台其他鼓励性措施,以促进海水淡化技术的开发。
(7)实行民主协商制度,增加水价制定的透明度。水市场是一个不完全市场,水行业带有较强的垄断性质,政府又通过特许经营进行管制,因此,由政府、水企业和水消费者三方组成流域和城市的水务委员会,进行民主协商,增加水价制定的透明度不仅是必要的,也是符合三方根本利益的。国外按上述原则组成的水务委员会被证明是成功的。
(8)充分考虑农业用水户的承受能力。制定和提高水价是符合农民根本利益的,农民最终也要在缺水和加价二者间作选择,政府的职责就是引导人民作正确的选择。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为全国平均水平2/3的宁夏,自2000年4月把农业水价翻了一番,从0.6分/m3提高到1.2分/m3,节水5亿m3,接近总用量的15%,农民反映可以承受,有的还由于用量大大减少反而减轻了负担。对农业水价的调整更应该严格遵循适时、适地和适度的原则,对于确实负担不起的,也要微提水价,促进节水意识的提高。
(9)要建立水价提高的预警制度。各地应根据水资源的供求状况,充分在水务委员会中民主协商,做出水价规划,发出预警,增强各类用户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做好设备、技术、资金等准备。此外,水价调整也不宜过于频繁。
(10)水资源统一管理是合理水价机制形成的保证。水资源统一管理主要体现在“加强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保护”和在城市实现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的水务体制上。从科学上讲,有了这两个统一管理才能实现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只有在这一基础上才能形成合理的水价制定机制。
在考虑以上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水务委员会民主协商,由流域管理机构或城市水务局,通过水资源供求平衡的计算(见后)制定最优水价浮动范围,市场调节部分的水价由净水、给排水和污水处理企业在浮动范围内以“优水优价”的原则定价。
二、市场经济的水资源供需平衡
1.市场经济的供给曲线
从市场经济学来看,水资源供给与价格的关系如下曲线(图1):
这一曲线表明,在最低价格以上,也就是大于生产成本的价格时,才有人经营供水;而水的价格越高,生产者的积极性越高,供水量越大,直至需求户不可能接受,或者用水过度,造成无水可供。
2.市场经济学的需求曲线
从市场经济学来看,水资源需求与价格的关系如下曲线(图2):
这一曲线表明,只有规模经营供水,也就是兴修水利工程以后,才有定价的问题,居民从河里挑水尚无法定价。在一定供水量以上,价格越低,对水的需求越大。
3.水市场的供需平衡
从下面的供给和需求曲线(图3)可以看出水市场供需平衡的情况。
从优化资源配置角度来讲,最根本的是达到总量的供需平衡,在供需平衡的基础上,从供应方的特点和需求方的特点出发来实现优化配置。这里的供应方就是国家所有的水资源,这里的需求方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前,我国的水资源是一种短缺资源;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广义的经济概念,其内涵是经济、社会、环境和生态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说的供需平衡就是要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来保障可持续发展。这里考虑的需求是合理需求,供给是有效供给。
如果供给和需求移动则有如下曲线:
(1)供给移动(图4)
如果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供应量减少,在原价格水平上就会出现短缺的情况,价格就会上升,直到对水量的供给和需求在新的均衡点E'上的水价为止。
(2)需求移动(图5)
如果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导致了过量的需求,在原价格水平上也会出现短缺的情况,从而导致价格上升,直到对水量的需求和供给在新的均衡点E'上的水价为止。
4.水价计算的公式
水价的计算可以简单表述为如下公式(式1):
Pw=Pr(La,De,Te)+Pe(Co,Se,Ca,Qd)+Pn(Qp,Pra)
其中Pw代表水价
Pr:代表单位水量的水资源费(税),它是水资源短缺程度La,水生态退化状况De和对保护水资源、促进节水和海水淡化技术进步的投入Te的函数。
Pe:工程水价,它是供水、给排水和治污的工程费Co(包括勘测、设计和施工等),服务费Se(包括运行、经营、管理、维护和修理等),资本费Ca(包括利润和折旧等)和所需水量Qd的函数。
Pn:环境水价,它是所排污水量Qp及其污染程度Pra的函数。
三、国际等比和基本需求水价参照方法
计算某个地区某一时期的水价是个很复杂的应用系统分析数学问题。目前是否可以先不作复杂计算,不一定等复杂计算有了结果再提水价,采用国际人均收入(或工资)等比价试一下,或者作为计算结果的参照。例如,目前巴黎人均收入约合7000元(人民币)/月,民用水费包括污水处理费约合25元/t(按我当年常驻巴黎时实交水费计算);北京人均收入约合600元(人民币)/月,但北京缺水,巴黎不缺水,所以北京水费2000年涨到2元(含污水处理费),2001年涨到3元是合理的。在2001年涨到3元以后,是否逐年递增依节水情况而定。通过上调水价积累了资金,提高了节水意识,开发了节水技术,完善了节水设施,提高了污水处理率和处理水平以后,水价还可以再降下来,水质还有提高,伦敦就是这样做的。其他国际大都市也有先例。这样就为老百姓办了实事,履行了政府的职责。
对于灌浆施工工作来讲,它主要是把流动性的以及固定性的两类液体按照比例混合,然后使用设备压入建筑体或是其缝隙里面。项目的注浆技术也是指灌浆技术,其原理是把液体灌到建筑里,让其冷却扩散,在冷凝之后我们就会得到固化的建筑结构,此时的建筑就能够发挥防渗的意义。不过因为灌浆工作牵扯的内容非常多,所以想确保施工顺畅开展就需要注意方方面面的内容。在具体开展灌浆活动时,先要选择适当的参数,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后续的灌浆工作能够正常开展。
2.水利水电工程灌浆孔钻孔施工工艺
2.1灌浆孔钻孔斜率要求
在开展灌浆工作之前,先要对结构钻孔处理,在钻孔时不但要确保孔壁竖直,还要确保直孔竖直,孔间距恰当,尤其是针对帷幕深孔来讲,如果间距较近的话,工作者必须要测斜。
2.2水利水电工程的灌浆孔钻孔顺序
在开展灌浆工作时,必须按照要求的步骤来开展。先灌注一序孔,然后再进行第二三孔的处理,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通过前面的孔来检查后面的孔。检查的时候还要进行压水测试,而且还要检查孔吸水是不是正常的,这主要是因为只有当吸水性达标之后,后续的灌注工艺才能够顺畅开展。
2.3水利水电工程灌浆孔钻孔和裂缝的冲洗
一般来讲,在开展灌注工作之前,工作者先要清理灌注孔以及缝隙,其冲洗的措施非常多,比如使用高压喷洗,低压多次冲洗等。为了避免其中有灰粉之类的残留,工作者要结合具体的情况选取恰当的冲洗措施,这样就可以确保浆液能够有效的和岩石贴合。且在灌浆孔冲洗的过程中,可通过钻杆原理用压缩空气和压力进行循环吹洗。若灌浆孔的结构较完整或裂缝较少的岩层面,对其进行低压冲洗即可。
3.灌浆施工浆液材料基本要求
我们常用的灌注液体是由很多材料配比得到的,比如水泥以及添加剂和水等,同时还可以适当的添加一些膨化材料,这样就能够避免液体发生收缩现象。当液体制作好之后,要进行为期一周的养护,而且要将抗压强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浆体长度为7.07厘米,浆体宽度为7.07厘米、浆体面积为7.07厘米等要求,要达到规定的标准。与此同时,浆体还要有一定的可泵性、和易性保水性等特性的标准。在灌浆的过程中流动度要控制在26秒之内,若水泥浆没有加入减水剂的,其流动度要大于16秒,对于加了减水剂的水泥浆流动度为12秒,但浆体的流动度不能太小,一般都是控制在20-30秒之内,因此在浆体中加入减水剂是最好的制作方案。
4.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方式
4.1循环式灌浆方式
在实际的灌浆工作中,我们常常使用两种措施来开展灌注工作。一种是孔内的循环,另一种是孔口的循环。其中前者主要是对管中心的空白区域开展注浆工作,而后者主要是对液体开展的一种纯压力的活动。在开展灌注工作的时候,使用循环措施能够确保孔内的液体流动,这样就可以防止颗粒下沉,进而避免了颗粒堵塞管道的情况发生。
4.2纯压式灌浆方式
在水利水电工程灌浆过程中,采用纯压式灌浆方法,可以把浆液沿灌浆管直接压入钻孔,无需进行循环灌浆。若层面裂缝较大时,就很适合纯压式灌浆法,但要注意灌浆孔一般在10-12米之间,不能太深,在灌浆的过程中要选择较浓的浆液。虽然说纯压力灌注措施的优点非常多,不过它也存在一些缺陷,会导致浆液不能有效的冲突缝隙,进而严重的干扰到灌注活动的速度,导致项目无法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完成。
5.水利水电工程的灌浆方法
5.1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
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主要是按3米-5米的距离进行分段灌浆,若采取分段塞孔灌浆的方式,必须要有灌浆塞,且要确保灌浆过程中下段和上段要连续进行,使其可有效的节约灌浆机械设备搬运的时间,从而可加快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的速度。但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只适合岩层坚硬和岩层倾角不大的情况使用,因此灌浆施工的质量就会受到不好的影响。
5.2一次灌浆法
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法中,运用的一次灌浆法,主要是对灌浆孔一次性完成灌浆。因此,施工人员要保证灌浆孔的深度至少是10米以下的深度,且还适合对裂缝小的层面和透水性小的运用。若是灌浆孔内的压力各不同,施工人员切不可使用一次灌浆法,可选择分段灌浆法进行灌浆工艺。
5.3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
水利水电工程的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应采取较高的压力进行灌浆,适用于岩层比较破碎的区域使用。在进行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时,孔钻到3-5米深度时,施工人员要对其进行清洗,并确保上段浆液凝固后,才可进行下段的钻孔和灌浆工艺。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在施工时容易浪费时间,且相关灌浆机械设备移动次数较为频繁,从而就会影响到水利水电工灌浆施工的进度。
5.4灌浆技术实施的注意事项
在具体的开展灌浆工作时,要确保灌注孔的数量充足,通常要确保在4个左右,而且还要检查混凝土的规模,以及缝隙的大小和设备的运行情况等。而且还要确保孔和灌浆嘴的尺寸合理。在具体的灌注的时候,要沿着沉降明显的区域到不明显的区域进行。
6.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6.1进行灌浆压力控制
在控制灌浆压力时,我们常用两种措施,分别是一次性升压和阶段性的升压。前者常用到那些不是很透水,而且缝隙不大的情况中,在具体的落实的时候,工作者要认真的检查孔的深度,要将其控制在十米之下。对于后者来讲,其主要适合用到透水严重,缝隙较大的情况中,此时工作者要将压力分成阶段,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压力合乎规定。通过合理的掌控灌浆压,才可以保证灌浆工作开展顺畅。
6.2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的质量检验
由于此类工作在完工之后无法通过外在查看,所以为了保证品质,工作者必须认真的分析有关资料内容,还要检查灌浆孔,并且开展压水测试,检查液体的胶凝状态。在开展单孔压水测试工作的时候,要分成三个步骤开展。只有按照科学的步骤开展灌浆工作,才能够明显提升灌浆工作的品质。
7.结束语
1.1工程建设程序执行不严
现阶段我国水利水电工程部分为公益性项目,没有直接的经济回报,投资形式主要以国家投资为主。某些地方与建设单位为了获取建设资金,往往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争取国家投资上,对于前期的工作准备不充分,在实际的建设中未按照相关的程序操作。还有的工程开工建设过于匆忙,也未办理相关的审批手续,当工程完成之后无法达到验收要求。此外,某些项目法人并没有实质条件,因此其具体的权、责、利往往分开,一些必须的责任却没有承担。
1.2工程建设在管理关系上不顺
(1)在一些动态质量管理中,配置的人员资源及工作精力受到了限制,不能完全保障监督检查工作的到位,更无法确保其深度。
(2)工程的建设单位有时候与设计、施工及监理等单位属于同一个地方或者部门,这样极易造成地方保护,从而不利于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
1.3人员队伍素质不高
不可否认的是近几年我国水利水电行业加强了队伍的建设力度,对工作人员进行了相关的培训,并且施工、监理等方面的队伍与机构建设也得到了一定的加强,总的来说,在质量管理方面的专职人员力量依然比较薄弱,大部分的相关工作人员都无法达到专业素质的要求。同时部分人员素质不高,在施工中就会存在偷工减料等现象,很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1.4施工过程控制力度不够
水利水电工程在我国的关注度并不是很高,因此在施工中一些精细化的操作往往缺乏必要的重视,加之施工工艺作风的粗糙,这就造成质量不断出现缺陷。一些详细制定的措施,在是施工过程中没有真的落实好,导致指定的措施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我国大部分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基础管理比较薄弱,在质量的记录方面,存在着准确性、及时性、闭合性与完整性等皆较差的一系列问题。
2加强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对策探讨
2.1施工前质量控制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前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认真的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的技术方案、技术措施、质量保证体系以及管理制度是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尽量的分解水利工程各阶段的质量目标。熟悉了解设计意图,明确施工质量要求,在施工前期一定要对每道工序班组进行技术、工艺和操作规程交底,对工程质量控制对象进行周密分析,提前找出薄弱环节,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和处理对策。对用于工程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设备等应采取核准制度,没有经过监理工程师的同意,不得擅自进入施工现场。
2.2施工中质量控制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控制的重点是控制好每一个施工工序,要实行施工“二级报验制度”。第一级指的是已完成工序和一些单元工程,采取班组初检、施工队复检、施工单位质枪机构终检的质检制度。第二级指的是第一级质量检查合格的基础上,填报“报验申请单”,报给监理工程师进行检验,由监理工程师核签评定意见和评定等级,保证不合格的材料不会在下一道工序中使用,若在检查的过程中发现工程质量问题,运用因果分析图和排列图等质量统计的工具,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找出发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及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2.3施工后质量控制
施工后的质量控制指的是对已完成的单元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按照有关规范的统一标准及时组织验收,对试运行的工程进行时时观测,收集运行中的基础数据,并对已完工程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2.4施工质量检验施工质量检验数据不仅是水利工程质量进行评定验收的依据,同时也是工程质量计定结论客观、准确与否的关键,对检测数量、检测方法的选择和对检验不合格产品的处理原则,要作为施工人员质量控制的重点和关键内容。
3严格现场质量管理和控制
在对现场质量进行管理和控制时,要做好相应的现场跟踪检查工作。进行现场检查工作时,质量管理人员要勤于观察施工现场,勤记录,以便在施工现场及时的发现问题,减少一切的经济损失。采取一定的措施保护已经完成施工的项目,避免局部破坏进而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及进度。施工单位要加强对成品的保护工作,投入必要的人力和物力。在多种施工同时进行时,要合理的安排好施工顺序。
4深层水泥搅拌桩加固在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本方法适用于软弱地层厚、工期紧的工程项目。深层搅拌桩现已大量应用沿海软土地基中。施工质量的控制重点包括以下4个方面:
(1)水利施工各部门施工人员之间要密切的加强配合。
比如前台的桩机操作者)要与与台的搅拌施工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确保搅拌机喷浆时是处于连续供浆的状态,供浆量应与该根桩的设计相符,可以在桩机上挂设小黑板,以便后台严格按规范供浆。
(2)严格控制水灰比。
笔者工作经验表明,水灰比提高则桩身强度下降,因此要严格控制水灰的比例,在实际的水利施工中,水灰比偏小很容易发生堵管的现象,所以当施工人员有加大水灰比倾向时,对此现象应严加控制。可采取在浆桶侧设置刻度或采取标尺加以控制,控制好水灰比对桩身强度大有保证。
(3)必须严格控制好搅拌时间及并提高速度。
用深层搅拌法施工时,当水泥掺量固定时,搅拌的次数越多,拌和就越均匀,水泥土的强度越高。
(4)要经常检查压力表的压力。
宜用流量泵控制输浆速度,使注浆泵出口压力保持在0.4~0.6Mpa,并应使搅拌提升速度与输浆速度同步。由于水泥浆容易凝固堵塞压力表,时有操作工人为方便而拆除压力表的现象发生。
5结语
选择“水晶之恋”作为一种“果冻”的名字或者说命名,其本身已经建构了一种比喻,“水晶”代表着华丽与贵重(金钱),“之恋”预示着美好与清纯(幸福),这种把“果冻”比喻成“水晶般尊贵浪漫的恋情”的做法,显然没有涉及到“果冻”作为一种食物所必备的味觉、口感以及对人体健康和营养的作用的层面,而是把这些作为一种自明和先验的前提搁置起来,直接赋予此种“果冻”一种“水晶之恋”的欲望想象,其潜在的含义是在告诉受众,如同“水晶之恋”一般的“果冻”,其自身的优良品质是不容质疑的,但是“果冻”和“水晶之恋”作为两个意义完全不同的符号,其比喻在常识系统中是不合法的或者说不自然的,人们并不能在“果冻”与“水晶之恋”之间建立有效的意义联想,也就是说,“果冻”与“水晶之恋”在常识系统中是断裂的,如何缝合这种断裂,使“果冻”变成“名副其实”的“水晶之恋”,这就是广告需要完成的工作了。
该广告在时间上约持续14秒钟,前后共使用8个镜头,每一个镜头内部又用电脑合成了一些内部的蒙太奇效果或者说场面调度,8个镜头分别完成了“开始(镜头1、2)——过程(镜头3、4、5、6)——结束(镜头7、8)”三个段落,属于典型的封闭式叙事结构,也是人们最容易接受的故事模式。其中镜头2、4、7时间很短,在影像表达上具有过渡的作用,承接前后两个不同的场景,使镜头切换显得不那么突兀,因此不具有独立的意义,也不是本文分析的重点。该广告由听觉和视觉两个结构性元素组成,这也是电视广告所擅长的可以调配的结构性元素,而且在该广告中,画外音(听觉)与影像(视觉)的关系是并置的平行的而不是互补与分离的关系,也就是说,画外音和视觉影像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在这个意义上,画外音和视觉影像形成了互文关系,从受众的效果上来看,无疑强化了其印象,因为在同一时空中听觉和视觉语言把同一个故事讲述了两遍。但是画外音与影像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再现系统,也就是作为能指的差异秩序不同,这先在地决定了画外音与影像在呈现同一个符号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所指内涵,具体地说,画外音作为典型的声音符号,其能指以发声的差异性来确定其所指的,是一种最典型的语言系统,而影像其能指的展开方式要复杂地多,在某种程度上,视觉影像不符合约定俗成的语言系统,因为很难找到意义结构的最小单元,同一镜头与场景内部也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组合,即使是最直接地把实物视觉化的影像呈现,也已经内在地先天地结构了某种文化的规定性,而不可能像发声这样保持无差别的纯洁,也就是说视觉影像不是约定俗成的,所以说,该广告固然平行地使用了听觉与视觉语言,但它们之间由于再现方式不同,而产生一些张力,相比之下,视觉符号更加复杂和丰富多彩,下面的细读将主要集中在视觉语言上。
镜头1:画外音是“水晶之恋果冻代表爱的语言”,“水晶之恋”和“果冻”在声音的意义上仅仅是发声的差异,而当把它们转换成视觉符号时则安排了不同的呈现形态。“水晶之恋”以汉字的形式位于画面的中心,而周围则是旋转或漂浮着的果冻实物的影像(简称对应物),一个是汉字/静态/中心,另一个则是对应物/动态/边缘,可见,“水晶之恋”被额外地突显出来,它之所以通过汉字这个比较抽象的符号来呈现,与其说是因为“水晶之恋”不能像“果冻”这个声音一样能找到简单明晓的对应物,不如说广告制作者在有意强化“水晶之恋”的概念,也就是说缠绕在“水晶之恋”周围的“对应物”,一方面完成了“果冻”这个声音的视觉表达,更重要地是还完成了对汉字“水晶之恋”的图解,或者说,汉字“水晶之恋”强制性地替换掉了汉字“果冻”的位置,而暗示出“水晶之恋”就是“对应物”的语言命名,因为它们被放置在同一个平面的视觉空间(镜头1)当中,如同小学生的看图识字一样图片与文字的并置容易造成一种视觉上意义互文的关系,这样就在形式上完成了用“水晶之恋”这个词汇来代替“果冻”这个声音而成为“对应物”的语言表达的任务,不过,在镜头1中,汉字“水晶之恋”与“对应物”的分离,似乎预示着它们之间的“断裂”的存在,下面镜头的任务无疑将是填补裂隙,以使“水晶之恋”指称“对应物”成为自然的表达。同时,这种汉字加对应物的视觉结构也成为除了过渡镜头以外其他镜头的基本的视觉语法。镜头3:讲述了“紫色有你真精彩”(画外音)的故事,在视觉结构上如上所说与镜头1的表达基本是同构的,“紫色”被转换成“紫色果冻实物的影像”(简称紫色对应物),而“有你真精彩”则用汉字来表达,但与镜头1又有所不同,汉字没有占据画面的中心,而是在下方,而紫色对应物反则位于画面的中上方(静止),这是因为“有你真精彩”不仅仅通过汉字来完成视觉呈现,还在景深处设置了一对恋人躺在紫色垫子上亲昵的场景来补充或强化这句话的意象,把“紫色对应物”、汉字“有你真精彩”和“恋人亲昵”有层次地并置同一个时空中,它们共同表达了同一个意义,或者说成为“果冻”的不同指称,但让“紫色对应物”充当中心的地位,汉字与亲昵成为分别位于下方和景深处的位置,可以说,建立了一套由近及远的意义衍生的过程。“果冻”由一种主要以味觉为内在品质的食物(吃的东西)转换成以次要品质为主要特征的“紫色果冻”(看的东西),而听觉上的“紫色”又被转译成视觉上的“紫色对应物”,进而通过“紫色”这个视觉元素,把“紫色对应物”与躺在紫色垫子上的恋人在空间上并置起来,强制性地赋予它们一种因为颜色类似而具有的意义上的联想,这样,一种“颜色”(看的东西)就被组织成了具有恋人亲昵场景的美丽想象(心灵的东西),并进一步把这种恋人亲昵定义为“有你真精彩”。
以此类推,镜头5和镜头6依次讲述了“红色真得好想你”和“粉红爱你一生不变”的故事,“红色”与“粉红”分别替换了作为味觉意义上的“果冻”,而顺利转化为“真得好想你”和“爱你一生不变”的恋人絮语。从这三个结构和功能相同并一再被延宕的故事当中,可以清晰地找寻出能指展开的踪迹,“果冻”先由一种味觉转喻为某种“颜色”的视觉存在,进而再由“颜色”的相似喻成“恋人絮语”的幸福场景,可以说,镜头3、5、6采用同样的策略三次重复地在“果冻”与“水晶之恋”之间搭建了一条意义的通道。
镜头8:画外音“明天的明天,你还会送我水晶之恋吗?”,视觉呈现与镜头1基本雷同,汉字“水晶之恋”依然占据画面中心位置,但“对应物”不分布在汉字周围,而是零散地位于汉字左右或重叠其上并且也静止不动了,这显然预示着“水晶之恋”与“对应物”成为了同质的一体,也就是说该广告在叙事层面上消除了“果冻”与“水晶之恋”的断裂,从而达成一个完满地结局。
从听觉和视觉的结构元素来解读该广告,可以清晰地梳理出它的叙事策略和修辞魅力,可是,在这种深层结构当中,还隐含着一个不能被忽视的结构性元素,即该广告成功地组织了一套关于性别秩序的表述,并把这种表述内在于上面所说的“意义的通道”的结构当中。
一、黄河水权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运用水权理论指导我国水资源的管理工作起步较晚。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执行,在《水法》中规定了取水许可制度,1993年国务院颁布了《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上述法律法规的颁布执行,标志着我国依法进行水资源权属管理的正式开始。具体到黄河而言,1987年国务院批准了南水北调生效前《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考虑到黄河综合治理和防洪的需要,河道内输沙等生态需水210亿m3,相应可供国民经济用水量只有370亿m3,并具体分配到了沿黄各省(区、直辖市)。1994年根据水利部的授权,黄河流域实施了取水许可制度,将黄河水资源的使用权更进一步分配到用水户。《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颁布执行和黄河流域取水许可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控制用水规模、合理配置水资源和促进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作用。但黄河流域水权管理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
(一)使用权的界定不明确,影响了水资源的权属管理
《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为多年平均来水情况下取水许可的审批和总量控制提供了基本依据。但该水量分配方案对于黄河在不同来水情况下以及对不同河段、干流与支流不同用水部门的水量分配办法没有界定,使得分水方案的可操作性不强。特别是黄河遇到枯水年份,国民经济用水往往挤占了河道输沙及生态用水,造成下游断流,主槽淤积加重,影响防洪安全。
(二)监督管理措施不完善,总量控制难以有效落实
《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是进行流域水权总量控制也是目前实施的取水许可总量控制的依据,即流域机构和省(区)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许可总水量扣除回归黄河干支流河道水量不得超过《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分配给各省(区)的用水指标。但目前流域机构和省(区)在取水许可管理中的关系尚未理顺,流域机构不能全面掌握流域取水许可审批情况,取水许可总量控制难以有效实施。
(三)没有建立相应的补偿机制,用水户的合法权益难以保障
水资源具有流动性和不易计量等特点,使得水资源的外部效应明显,水资源使用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很容易受到外部影响而遭到损害。如部分沿黄省(区)无偿占用其他省(区)的分配水量和河道内输沙等生态用水,使其他省(区)的经济效益和黄河下游防洪安全受到影响。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是在建立水权制度时引入补偿机制,对权益受到损害的地区或用水户给予补偿。
(四)水权转让没有法律依据,水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我国《水法》中没有规定允许水权转让,《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规定取水许可证不得转让,实际上限制了水权的转让和建立水市场的前提条件。
二、流域水权界定中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水权也称水资源的产权,包括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和处分权,其中水资源的所有权是基础,其它权力依附与水资源的所有权。我国《水法》中明确规定了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要素,是有限的可再生性资源,国家作为水资源所有权的主体,是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保证。水资源配置的目的是保证水资源使用的公平和效率,因此,对水资源宏观配置原则,以及水权转让的原则、范围、形式和程序的研究,都应该以水资源的使用权为主要对象。
(一)使用权的量化和总量控制
使用权是和一定的物质量即水量相联系,由于水资源量的稀缺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水权的有限性和不确定性,即水权受水资源条件的限制。因此,使用权对应的水量可表示为一定保证率程度下的水量,即流域分水方案分配的水量和取水许可审批的水量是指在正常来水年份下可使用的最大水量。进行水权审批和用水的总量控制,这是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各用水户合法权益的有效手段。总量控制的前提是要有可操作的可供水量分配方案,总量控制的关键是授予水权主管部门相应的权力,如当出现枯水年份或枯水季节,来水难以满足用水需求时,流域机构可以按比例核减各省(区)年度分配水量,各级水权主管部门可根据流域年度分水预案有权核减年度或年内某一时段的许可水量,以及对水权拥有者施加相应的约束条件,如节约用水、合理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义务。
(二)生态用水的权力
生态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生态保护的关键是维护生态用水的基本需求。目前在不少国家,生态用水是得到政府承认并给予法律保护的。近年来,我国对生态用水日渐重视,但生态用水作为一种合理的用水需求,并没有在法律上得到认可和置于应有的用水优先地位。我国生态系统比较脆弱,承受的压力很大,生态遭受破坏的现象十分严重,其中无节制地挤占生态用水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如黑河下游和塔里木河干流下游绿色走廊的萎缩、黄河下游输沙用水得不到保证,就是其中十分典型的例子。因此,在规定水权时,应承认生态用水权力,并界定生态用水的范围和研究生态需水量的多少。
三、流域分水的原则及监督管理制度
(一)流域分水的原则
流域分水分两个层次,一是将可供水量或将河流水量按断面分配给有关地区,属初始水权的分配,是实施水权管理的基础;二是通过水权许可将水量具体分配给用水户。由于流域分水涉及到有关地区和部门的切身利益,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需要认真的、长时间的协调,做到科学合理。确定科学合理的流域分水原则是确保流域分水成功的关键。归纳起来,流域分水应遵循如下原则:
1、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因此,流域分水一定要坚持可持续利用的原则,水资源使用权的分配要控制在环境可承受的范围之内,防止分水失控和由此带来的资源过度开发、承载能力下降的局面,维护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2、生活和生态基本用水优先保证的原则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第一位的问题,生活用水应首先考虑,我国《水法》中也将保证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放在用水优先顺序的首位。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态用水的基本要求应予满足。在优先满足生活和生态基本用水需求的前提下,再考虑兼顾生产用水。
3、民主协商和公平的原则
分水的过程实际上是利益的调整过程,一定要坚持民主协商和公平的原则。在流域分水的过程中,流域机构应广泛听取有关各方的意见,充分兼顾不同地区和部门的利益,使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同样能获得国民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水资源。
4、合理用水的原则
合理用水就是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将用水控制在适当的水平。判定用水是否合理需要一个标准,可采用用水定额的方法,目前水利部已布置有关省(区)开展此项工作。流域分水要根据各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和不同行业合理的用水定额核定分水量。
5、兼顾现状用水的原则
现状用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地区现状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需水的规模,但现状用水并不总是合理的,在流域分水过程中,要分析现状用水的合理性,扣除不合理的用水部分,作为流域分水的依据之一。
6、政府最终决策的原则
随着人口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用水需求不断增加,水资源在时间、空间上的短缺不断加剧,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尖锐和复杂,大大增加了分水的难度。实现流域分水,除了上述5个原则,还必须坚持政府最终决策的原则,以保证水资源分配的公平合理。
(二)流域分水的监督管理制度
有了科学合理的流域分水方案只是实施流域分水的第一步,贯彻落实流域分水方案的关键是要加强监督管理。结合黄河和黑河年度分水和水量调度的实践,流域分水中应建立如下管理制度和措施:
1、年度水量分配和调度制度
一般流域分水方案是指多年平均情况下或不同保证率下的分水方案,但各年来水情况不同,为使分水方案落到实处,便于实际操作,应实施年度水量分配和调度制度,即根据年度来水预测编制流域年度分水预案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即调度预案,将年度可供水量分配到有关省(区),为控制用水的过程,年度分水和调度预案一般应到月,有关省(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即未来的省(区)水权主管部门,根据批准的流域年度分水和调度预案编制供水计划,将供水指标层层落实到有关地区,并报流域机构审批,各级水权监督管理部门根据本地区的供水计划审批管辖范围内用水户的用水计划。
2、动态调控和年终结算制度
实际的来水和用水与编制的预案总是会有差异的,为使预案能尽可能的符合实际,增加监控的科学合理性,应对方案进行逐时段的修正,并将各时段应分水量和实际用水进行比较,差值计入余留时段中,以此滚动修正,动态调控,年终进行水帐结算,下一年度编制预案时要考虑上一年度分水的完成情况,对超用水的省区要核减下一年度的分水指标。
3、用水总量和断面流量控制制度
分水的完成情况通常以用水量为衡量指标,由于不同地区和部门对水量和流量均有不同的要求,流域分水应以用水总量和断面流量两项指标进行控制,断面要选择省际和重要河段水文监测断面作为控制断面。
4、定额管理制度
定额管理是控制用水需求增长速度,促进节约用水的重要手段。定额管理在流域分水中的作用,一是在编制流域分水方案时,要根据用水定额核算分配水量;二是在审批水权时,水权主管部门核定的审批水量不得超过利用用水定额计算的水量;三是水权监督管理部门要根据用水定额审批用水户的用水计划。用水定额要根据技术经济条件不断调整,以提高用水水平。定额管理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管理部门和用水户都要遵守。
5、水资源论证制度
流域分水要根据水资源条件和各地国民经济的发展规模合理分配,但由于水资源的有限性,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为促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利部门作为水资源的主管部门,要从水资源的角度对国民经济的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及重大建设项目的布局提出意见和要求,上述规划和重大建设项目布局一定要编制水资源论证报告,通过水资源专项论证,一方面保证规划和建设项目布局与水资源条件相适应,避免决策失误,另一方面也为水资源分配提供科学依据。
6、水资源统计制度
水资源统计包括年度水资源量、水质情况、用水情况、水库蓄水情况等,是实施水资源动态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水资源统计可及时掌握水资源动态和用水动态,监督水资源使用权的所有者是否按照审批水量和用水计划合理使用水资源,也是收取水资源费和水费的依据。
7、有偿使用制度
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包括征收水资源费和水费,其主要作用是利用经济杠杆调剂水资源的供求关系。为发挥征收水资源费和水费的经济杠杆作用,要根据用途和经济发展水平制定合理的征收标准,对于超计划或超定额用水的实行累进加价。
8、有关的处罚制度
处罚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更加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和保护不同用水户的合法权益。要根据流域分水管理需要,建立不同的处罚制度,如:对于超过流域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审批许可水量的省(区),可暂停该省(区)取水许可申请;对超分水指标用水的省(区),可核减该省(区)下年度的分水指标或暂停取水许可申请;对于超计划或超定额用水的用水户,在规定期限内仍未改正的,可吊销其取水许可证等。通过上述处罚制度的建立,以保证流域分水的顺利实施。
四、建立我国水权制度需要开展的工作
(一)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
水权制度的建立首先要完善我国现阶段的有关法律法规,为水权制度提供法律保障。如尽快修改《水法》,增加水权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管理制度等内容,将目前实施的取水许可制度进一步完善,使之成为我国水权管理的基本制度。
(二)制定和完善江河水量分配方案
1987年批准的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是多年平均情况的分水方案,只规定了年分水总量,1998年国家计委、水利部批准的《黄河可供水量年度分配及干流水量调度方案》和《黄河水量调度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黄河不同来水年份水量分配和年度水量调度管理办法,增强了分水方案的可操作性。下一步还要开展南水北调生效后的黄河水量分配方案。其它江河特别是北方跨行政区域的江河应尽快制定江河水量分配方案。
(三)用水监测
流域分水方案的落实、用水管理、水资源有偿使用等都需要掌握用水资料,因此,加强用水监测是实施水权管理的重要手段。目前黄河用水监测设施很不完善,很多用水户没有按规定安装量水设施,已安装的量水设施也存在精度不够,设施老化等问题,直接影响到水资源的监督管理,有必要加速量水设施建设,搞好用水监测管理。
(四)年度水权转让额度的控制
水权转让的目的在于通过水权转让重新配置水资源,使水资源的使用更加合理,抑制用水需求的过度增长,而不是为满足新的用水需求使用水量持续增加。水权转让有时会导致用水量和排污量的大幅度增加,影响其它用水户的合法权益。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增加用水量或向本流域之外转让水权的控制,限制年度水权转让的额度。
(五)建立水权转让的管理机构与水市场
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水权转让涉及到申请的提出、审批、水权的登记或对已有水权记录的更改,必须由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和制定交易规则。建立专门的机构负责水权和水权转让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为减少水权交易的成本,为水权交易者提供交易信息、提高交易效率和便于管理,应建立专门的水权交易市场。
(六)制定水权转让的规则和水权转让标准
完善的水权交易市场须对水权交易的形式和程序加以规定,因为水权的转让常常会对他人合法利用水资源产生影响。因此,水权交易的规则和交易的过程都必须是透明的。为规范水权转让的市场行为,应借鉴国外水权交易的经验,尽快制定我国水权交易的规则,这是实施水权交易的前提条件。
水权转让一般由转让双方进行协商,在自愿的基础上达成水权交易的协议。但水市场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市场,可提供的转让水量往往十分有限,同时水权转让还受到供水设施的限制。因此,常常需求大于供给,受让方在水权转让中处于不利地位。为避免水权转让过程形成的价格垄断和谋取暴利的倾向,国家应制定水权转让的指导价和允许浮动的范围。
(七)流域机构在水权转让中的作用和职责
节水主体上的盲区“九五”国家投资250亿元于全国300个示范县8000余万亩农田的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和喷、微灌建设,“十五”还要搞几百个这样的县。政府集项目决策、政策制订、资金投入和实施执行于一身,形成了事实上的“国家出资金,干部出政绩,农民出力气”的格局。示范县农民是受益了,但因主体地位和意识的模糊而在技术选择、设施使用和增收效果上大打了折扣。更重要的是,全国十多亿亩农田都需在不同程度和方式上节水,政府是包不下来的,关键是要建立以农民(不只是示范县)为节水主体的政府投入机制和政策。
供电站和输电网建设是政府的事,节电则是企事业和千家万户的事。同样,供水和输水工程建设是政府的事,节水主体理当是农民。但农业节水与工业节电的不同之处在于农民是资金、技术和产品效益上的弱势群体,是政府政策性扶持的对象。
技术与技术产品上的盲区一谈到节水,就会想到喷灌滴灌、防渗平地、覆盖保墒、耐旱品种等等。其实,目前的主要问题不在于这些传统技术,而是这些技术的集成配套差,物化产品质量不高价格高,售前售后服务跟不上,这是节水科技企业不发达,市场运行机制不健全的表现。如果说节水主体是农民,那么,节水技术和装备的支撑主体应当是节水科技企业。
技术改进与突破上的盲区技术进步中有量变与质变,改进与突破。目前我国的传统节水技术还不发达,在技术改进和推广中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是当前节水工作的技术主力。但在制订国家节水高技术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存在着以传统技术的改进模糊以至替代节水技术的前沿和突破点的现象。不同目标和技术层次上的含混,将对节水技术的重要前沿和突破带来负面影响,对节水事业的长远发展和提高节水科技企业的竞争力不利。
亮点
从盲区分析中,自然地浮现出了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亮点。
第一个亮点是:节水与增收的互动。
根据甘肃经验,我曾提出过“集水滴灌-简易大棚-高附加值果蔬花-龙头企业”模式。也就是在年降水三五百毫米,十年九旱的黄土丘陵区,到处都是黄土坡,削出个阳面,架上个简易大棚,用上点集雨、扬黄或井水搞滴灌,再种上高附加值的果蔬花和由龙头企业与市场对接,这是一种具体化了的节水与增收的互动模式。宁夏考察中还发现,一立方米水的经济效益可以是1元、也可以是12元或20余元。
作物布局和农业结构调整使节水与增收融为一体,蕴藏着极大的潜力。为能从黑河分出9亿立方米的水输送到下游的额济纳旗,张掖地区以进为退地搞节水,其核心就是依靠当地资源优势,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形成日光温室、酿酒葡萄、浓缩果汁、真空冻干食品、草(块)粉加工、发展养殖业等7大产业和14个加工企业。种植业内部的粮、经、草比例达到30:50:20;畜果业产值达农业总产值的45%。这是一个节水与增收互动双赢的范例。
要调动起农民的节水积极性,成为事实上的节水主体,就必须克服那种就节水论节水,靠国家投资搞节水示范工程的惯性,将节水与当地的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增收融为一体。农民增收了,才会有扩大再生产和节水投入的积极性和可能性。当前的主要障碍是国家的拨款体制,即水利拨款只能作灌排工程不能他用,而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又没有稳定的资金渠道。
第二个亮点是:节水科技企业。
农民有了节水积极性,技术和装备就成了关键因素。节水科技企业是节水的“装备部”,是先进节水技术集成和成果转化传播的桥梁和主力军,是一种新兴和活跃的生产力要素。新疆建设兵团以喷滴灌塑料管生产厂为龙头,将种子包衣、播种、种肥条施、滴灌塑管和地膜铺设等实行机械化复式作业,一次完成。由于使用方便,省工节时,节水节肥,增产增收,深受农民欢迎。一次性滴灌塑料管价格可降到每米0.2角和在机械化复式作业中铺设,使滴灌技术突破了不能进大田的,并将在新疆数十万公顷棉田上得到推广。这是在新疆高机械化条件下棉田节水技术集成、物化和产业化的一个范例。
“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磨刀不误砍柴工”是中国的至理名言,抓节水,就要抓节水技术的集成和物化和企业化。就目前而言,低压管道输水企业、喷滴微灌企业、旱区设施工程企业、节水机械工程企业、节水用覆盖材料企业、节水用化学-生物制剂企业、节水型种子企业等将有大的发展。
第三个亮点在节水科技的前沿和突破。近一个世纪的科技进步,孕育了上述节水技术系统,而新兴的现代科技将带来节水技术新的突破,这是规律和必然,是“863”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考虑的重点。
农业的生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水分循环,包括从供水、引水到进入田间的非生物性(工程性)过程和植物吸收、传输、蒸腾和同化物合成的生物性过程。近代工程技术装备了工程性节水技术,而新兴和快速发展中的生物技术必将在生物性节水,特别是在提高作物水利用效率的遗传改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生物性节水是指利用和开发生物体自身的生理和基因潜力,在同等水供应条件下能获取更多的农业产出,这是一个具有极大潜力和生机的节水技术前沿。
1临汾市水利局档案管理现状
临汾市水利局水利档案管理走在全省前列。多年来,临汾市水利局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不断改进工作条件,提高管理水平,被评定为山西省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一级单位。在加快法治水利建设中推进执法档案管理。推进法治水利建设,探索出“一覆盖,两推进,三加强”工作经验,被临汾市委在全市推广。实施普法全覆盖,汇编了包括《档案法》在内的200多万字的《法律法规选编》,在全市第一家实现了法规制度的全覆盖;强化执法基础能力建设,增购配备了档案柜、录像机等执法办公、记录设备;初步建立起水利法治的领导、工作管理体系。这些努力,为水政执法档案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改进了执法档案管理工作环境。又启动了推行执法三项制度工作,将为全面推进执法档案管理创造了新的契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临汾水政执法档案管理目前还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一方面,执法档案制度不完善,管理不规范,管理手段落后,思想观念跟不上;另一方面是其他执法工作的掣肘,如执法文书格式不统一,记录不及时、不全面,归档不及时,执法体制不顺,执法分散,市县执法专职编制偏少,过度分散执法等。
2加强水利法治档案管理的对策
2.1加强党的领导、管理体系和队伍建设。党的领导是执法档案管理的根本保障,机构组织是基础平台,队伍是关键,三者都是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因素。要以法定形式,在执法队伍中设立适度比例的专职执法档案管理岗位,同时要加大力度,加强法治和执法档案业务培训,全面大幅度提高执法档案队伍素质。2.2完善制度,深化依法治档。完善制度,实施普法全覆盖。汇编档案法律法规,完善市级水利执法档案管理制度,把执法档案工作全部纳入法治轨道。把档案法规的普法纳入《水利普法规划》及《“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中,全面推进档案管理普法全覆盖,进一步增强依法治档意识,为推进法治档案筑起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加大制度执行力,提高依法治档水平。把执法档案管理纳入法治建设绩效考核内容,加大力度推进执法档案管理的法治化管理水平,使之走上良性发展轨道。2.3改进和创新管理方式,推进档案管理现代化。加强对执法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按照档案管理标准,对执法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达到五个统一,即“统一领导、统一机构、统一管理制度、统一分类编号和集中统一保管”。积极推进执法“文档一体化”管理。把执法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有效地结合起来,有效实现文书运转高效率和档案管理高质量,从而达到文件处理精炼化、完成案卷系统化、查找利用标准化,使档案工作摆脱繁琐的立卷任务。深化和提升执法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档案电子化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有效手段,对于提高档案利用率,提高档案信息的时效性,拓宽服务范围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结合文档一体化,积极推行执法文书和执法卷宗电子化。建立执法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系统,加强系统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结合办公自动化和执法办案系统建设,探索推行即时上传全过程音像记录的云存储模式,实现执法全过程同步网络管理,提高行政执法记录和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3加快推行执法“三项制度”,促进执法档案管理
目前各地积极推行的“行政执法公示、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要求对执法“六大行为”和全过程进行规范化记录和归档,实行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使执法的开放度、社会化程度陡增,监督空前强化。将使执法资料信息井喷式增加,为执法档案管理开辟更广阔的空间,提供更好的环境。抓住机遇,认真推行执法三项制度,必定会把执法档案管理推上一个更高的台阶。行政执法案卷,是在执法活动中形成,并经依法归档的案卷档案。对行政执法案卷进行评查、检查、评议和监督,是提高执法档案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和有力杠杆。加大力度认真开展执法案卷评查,能不断地从执法案卷中发现执法和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既提升了执法案卷的规范化管理,也促进了执法整体工作的管理水平。
4搞好执法档案的开发利用,促进档案管理
1.1设计质量控制
设计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程总体质量的优劣,因此做好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是十分必要的。在设计过程中,若出现重大变更,则要严格按照设计变更报批手续、规定程序办理;非重大变更由设计、施工、监理三方现场会审处理,或由设计单位授权监理工程师审理。对设计中存在不详、易误解的问题时,监理工程师要给予书面解释或作补充规定。
1.2混凝土质量管理
混凝土是几乎所有建设工程项目所通用的基本材料,公路工程自然也不例外。为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在施工准备阶段要对施工原材料进行严格把关,包括其来源、性能、质量等。如水泥比例含量、水泥等级、水热化程度、砂石性能等,都需要加以控制与管理。然后,施工人员根据施工规范要求,科学制定混凝土配合比,将施工现场的水泥、砂石、水等按比例进行调配。
1.3施工质量控制
作为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公路施工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首先,要有防患于未然的意识,从各施工阶段着手控制。通过定期对各施工环节进行检查评比,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施工要点、注意事项等进行交流,并以书面形式发给施工单位,提高他们的风险防范意识,减少不必要事故的发生,从而提高工程质量。其次,要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对于影响施工质量的要害问题要引起重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最后,对于施工中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要制定好紧急预案,避免事态扩大引发事故。
1.4提高检验判断准确性
检验工作也是公路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高质量的检验是施工质量的有效保障。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因检验人员工作疏忽或检测仪具精度不够等导致工程质量出现问题的情况常有发生,影响着工程的整体质量。为杜绝这类情况的出现,就需要一批素质高、专业过硬的检验队伍,对仪具进行定期校正和检验,从而提高工程质量。质量控制模型如图1所示:图1质量控制模型
2、公路施工中的常见质量问题
2.1裂缝
裂缝是公路施工中最为常见的病害,裂缝的出现,势必会降低混凝土强度,使路面承载力大大减弱,不仅会影响公路的使用寿命,长此以往更是可能导致恶性质量事故的发生,造成人力、财力的极大浪费,给施工单位造成极为严重的经济损失。那么,导致混凝土公路裂缝出现的主要原因,概括表现为以下几点:(1)温度变化所导致的。公路施工过程中,受外界因素或混凝土自身因素影响,混凝土表面温度急剧变化,因热胀冷缩导致干裂裂缝的出现。(2)原材料的质量问题。部分施工单位为了谋取眼前利益,一味的节约成本,选用原材料时都挑便宜的选购,甚至骨料就在施工现场就近挖掘,与设计规范标准严重不符合;还有就是水泥放置时间过长,导致水泥变性,性能降低,影响施工质量。(3)混凝土配比不合格。不少施工人员施工过于随意,经验主义占上峰,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时,不严格按照设计规范执行,导致混凝土质量出现问题。(4)预应力不平衡。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混凝土水化热过程中,因其自身预应力的不平衡也会导致裂缝的出现。(5)混凝土振捣的不均衡。当浇筑混凝土后,为夯实路面就需要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压实,在这一过程中,若振捣不充分或过于生猛,到会导致混凝土结构的不均匀,使局部出现沉塌现象,混凝土干凝后形成麻面、蜂窝等情况。(6)养护不到位。一般混凝土覆膜撤除之后,需要定期对混凝土进行保湿养护,以防混凝土凝固脱水导致裂缝的出现。不少公路就是因为后期养护不到位,导致出现裂缝。
2.2气泡、麻面、蜂窝
路面气泡、麻面、蜂窝等问题的出现,是导致混凝土结构严密性和承载力下降的重要因素。就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混凝土配比搅拌后,放置时间过长使得混凝土水灰分出现离析,使其性能大大降低;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不均或未振捣也会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2)混凝土加工模具因使用过于频繁,局部出现漏洞、变形等问题出现,接缝处出现漏浆现象,从而导致骨料间隙无浆,这样混凝土干凝后便会形成蜂窝现象。(3)混凝土不规范振捣所导致的。振捣不充分,则混凝土结构密实度不够,就会形成稀疏的麻面、蜂窝等问题;而振捣过多则会导致骨料下沉,混凝土浆、泥浆沁出、富集等,导致塑性或干缝裂缝的出现。(4)施工人员施工随意性大,未按设计要求及规范标准进行混凝土配比,操作的不规范、施工技术不过硬等都是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裂缝类型及识别如图2。
3、公路施工质量问题的处理及对策
3.1公路裂缝的治理措施
为达到减小裂缝危害、加固公路的目的,一旦发现裂缝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修补,当然不同原因导致的裂缝,其修补方法也是不一样的。裂缝修补方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表面修补。顾名思义就是在裂缝的表面均匀的涂刷水泥泥浆,使路面看起来完整。当然在表面修补时,也需要考虑应力作用采用玻璃纤维布进行裂缝修补。这种修补方法并不会影响到公路原有的结构承载力,比较适用于公路深度裂缝或表面裂缝的处理。(2)灌浆法。就是利用真空压力设备向公路裂缝中注入水泥浆,待浆质料凝固硬化后,与原有的混凝土形成整体,达到修补裂缝、加固结构的目的。这种修补方法多适用于裂缝已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情况。(3)嵌缝法。是指在混凝土裂缝处开槽,向槽内填充一定的止水材料,既修补了裂缝又保证了其外观的美化。(4)结构加固。包括了补强加固、支点加固、预应力加固、增加截面积等方法,该方法一般适用于混凝土结构出现严重变化的裂缝情况,通过相应的加固方法,来增强公路使用性能和寿命。(5)强化混凝土养护。在混凝土覆膜撤除后,要对其进行必要的保湿养护,以防止混凝土干缝裂缝的出现。
3.2气泡、麻面、蜂窝处理措施
(1)注意模板安装时的接缝处理。若是对外观要求不高的隐蔽部位,可采用海绵条填缝、胶布封缝等方法;若对外观要求比较高则可采用原子灰配合胶合液进行填补,并将其打磨光滑。(2)加固模板支撑。之所以要加固模板,是为了防止因混凝土浇筑时,增大的荷载会对模板造成影响,如变形、跑模等,导致漏浆现象的出现。(3)加强振捣的均衡性与规划性。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有专门人员对混凝土振捣进行监督,以防止振捣不足或振捣过度引发的混凝土问题。
4、结束语
[论文关键词]医药制造税负差异税源管理
医药制造行业是吉林省具有地方经济特点的优势产业之一,医药工业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连续性多年在全国排名前列,是吉林省工业发展较快的产业之一,现已与广东、贵州等省共同跻身全国医药制造业的第一梯队。为了保持医药产业的比较优势,就需要发挥税收管理的职能,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把吉林省医药产业做大做强。
一、吉林省医药制造业实际税负现状
2007年吉林省416户医药制造企业累计销售收入67.5亿元,实现增值税5.98亿元,全省增值税平均税负为8.86%。在416户企业中高于全省增值税平均税负的共有87户,销售收入37.69亿元,应纳增值税4.57亿元占全部应纳增值税5.98亿元的76.42%;低于全省增值税平均税负共有169户,销售收入29.46亿元,应纳增值税1.41亿元占全部应纳增值税5.98亿元的23.74%。有销售收入无税企业,共计28户,销售收入为0.37亿元;销售收入为零的共计132户,占全部户数的31.73%。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高于全省医药平均水平的87户企业仅占全部户数20.91%,缴纳了近76.42%的税金,应当作为税源监控的重点,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医药制造零税负,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需要进一步开展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直至进行税务稽查。
二、吉林省医药制造业税负差异原因分析
1.增值税税负偏高原因分析。在416户制药企业中高于平均税负8.86%的有87户,占全部户数的20.91%,2007年共缴纳增值税4.57亿元,占全部应纳增值税的76.42%。此类企业共同的属性:一是企业规模较大、生产设备技术先进、人员素质较高,资金雄厚,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产品附加值高,增值额大,营销体系较完善,形象好、商誉高,增值税税负也比较高。二是由于目前药品销售市场竞争的日常激烈使得医药产品销售费用(主要是广告宣传费用)、产品研发支出较高,客观上拉动了医药产品的价格,但这部分费用均不能在进项税中抵扣,却需要产品销售价格得到补偿,因此相应的增加了销项税金。三是从税收政策看,中药的原材料抵扣率较低,中成药制造企业主要原材料基本上属于农副产品依收购发票所列金额按13%扣除率抵扣,属典型的“高征低抵”,这在政策上就使我省的中医药制造企业税收负担普遍高于其他行业。
2.增值税税负偏低原因分析。在416户制药企业中低于平均税负8.86%的有169户,2007年共缴纳增值税1.41亿元。税收负担偏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集团公司的内部关联交易,使成员企业的税收负担偏低。由于规模企业较大,设立了分支机构或关联企业,因税收政策、营销策略的不同人为地降低产品销售价格分解了产品的附加值部分造成部分相关企业税负偏低。
(2)部分医药制造企业生产经营良好,产品技术含量较高,由于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使部分企业的增值税税负却较低。主要原因是:①国家为解决药价虚高、就医昂贵的问题,开展的反商业贿赂活动及实行的药品降价政策法规的出台,特别是“齐二药事件”给全省的医药行业的生产和销售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受国家对医药政策性降价影响,赢利空间再度压缩,税金下降,企业增值额相对减少,造成税收负担降低。②药品原材料成本不断提高,特别是有些主要原材料急剧上涨,使企业产品成本提高,增值额相对减少,造成税收负担降低。由于国家实行的宏观调控政策使医药制造受产品降价及原料涨价的双重挤压,直接导致企业销售收入、税金的下降。
(3)农副产品收购发票管理制度不健全造成税收漏洞。我省的中成药生产企业所使用的原材料,有相当一部分为药农种植的中草药,收购初级农产品抵扣13%,产出中成药销售适用17%税率。因此对农副产品收购发票的管理至关重要。
(4)少数企业因无新技术、新产品跟进,导致销售萎缩,税负偏低。
3.增值税税负为零的医药制造企业,其中有销售收入无税的28户,没有销售收入的132户,两者合计占全省医药制造企业416户的38.46%,对于这部分的企业要进行认真的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纳税检查,要深入企业进行调查了解,要从投入产出、购销存、银行存款、现金资金流量、凭证流等角度出发,运用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税收稽查的联动机制,要逐户深刻剖析零税负的症结所在,堵塞税源的跑、冒、滴、漏。
三、加强医药制造业税收征管的建议
全省大部分医药制造企业税负低于全国、全省同行业平均水平,排除关联企业平销行为、企业发展萎缩等特殊原因,显然还应从强化对制药业的税源管理,在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方面下功夫。针对制药业现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和强化税收管理。
1.对医药制造企业实行按同业、按税负分类管理。通过对同行业单户企业的调查分析,总结整个行业生产、供应、销售的规律,建立相关的税收负担、税收弹性的数学模型和指标参数,进一步深化同业纳税分析、纳税评估、强化同业税源管理。在此基础上,实施分类管理,对能够按规定及时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有关资料,及时缴纳税款,财务管理规范,会计账证健全,税负不低于全省制药业平均税负水平的,为一类纳税企业;能够按规定及时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有关资料,及时缴纳税款,财务管理水平比较高,会计账证比较健全,税负在全省制药业平均税负70%~100%以内的,为二类纳税企业;对不符合一类、二类企业标准的税负偏低、无收入、零税负的纳税企业,确定为三类纳税企业。对三类企业,税收管理员除实行常规管理外,税务机关要根据企业情况对三类企业派员进行实地调查评估,对原材料购进、生产、销售、成本等过程实地全程监督管理,分析、求证纳税人申报的真实性,对发现的问题约谈举证或移交稽查部门处理,形成对整个行业的全面管理。
2.全面实施对医药制造企业的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税务稽查联动机制。针对医药制造企业行业特点,结合GMP生产流程,全面及时采集企业的生产、销售、财务、税收、行业等指标,尤其是收购农副产品的数量及价格、资金往来、投入产出比、增值税税负等重要指标,设计确实可行的纳税评估体系,依托综合征管软件V2.0和“一户式”系统等税源监控手段,对采集的医药制造企业的各类指标进行科学专业的数据分析,摸清行业规律,确定正常税收指标参考值的幅度范围,一旦企业相关数据及其变动超出正常范围,就应确定为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的对象,及时进行约谈或实施检查。
1.1管理者对施工安全缺乏重视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时间就是金钱,工期就是生命。”的观念深入人心,很多施工组织单位为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视了施工安全的重要性。在施工中对于安全的物资和人力投入较少,没有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等都是施工单位决策层相关领导思想上对施工安全不够重视造成的。这种侥幸心理往往会给施工安全带来重大隐患。
1.2监督者对安全的忽视
施工现场的质检员和安检员是对工程安全的第一道考核,也是最直接全面的考核,对施工过程的检查监督是发现安全隐患的主要方式。一些安检人员没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对于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没有职业性的敏感使得事故隐患不能被及时的发现处理,也会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安全带来一定的影响。
1.3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往往需要大量人员,而人员来源的不一使得其自身素质参差不齐。而施工人员是工程能否按时、高效、高质完成的基础与关键所在,只有施工人员对自身及工程安全高度重视,工程施工安全才能得到保障。然而,由于项目分包等多种原因,大部分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较差,对于安全保护用品的使用不够重视;对施工环境的安检不够到位;加之机械设备操作的不规范都是造成个体工伤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2增强水利水电工程安全控制管理的措施
只有增强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控制管理,在施工时对安全隐患进行有效的预防与及时的控制,使危险因素被消灭在萌芽阶段才能真正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因此,建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发挥其在工程施工中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积极性,对施工环境和设备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实力水电工程的施工安全。
2.1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制
制度是管理的依据,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要树立“安全为天”的理念,建立以项目负责人为领导,各单位负责人参与的安全管理小组,制定规范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奖惩规定,并严格执行,实现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规范化管理。在施工中加大安全管理人员对现场的巡查力度,对现场存在的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的情况要及时解决,做到安全隐患的早发现、早处理。严格遵守各项管理规定,增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执行性。加大安全管理投入,形成安全生产的氛围,对安全管理目标进行分解,实现责任到人的人人参与的安全管理体制,对于违反安全管理规定的相关人员和单位要有一定的考核标准,对于安全生产贯彻良好的单位个人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让所有工程作业人员心中都有一道安全防线。
2.2增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
在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建设中,施工单位要不断的组织专业的技术人员采用视频教学、现场操作等多种方式对施工人员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和专业的岗位技能培训,并进行相关总结和考试,考试不合格的作业人员严禁上岗作业。确保施工作业人员将安全生产真正“铭记在心中,落实在行动”,确保施工人员综合素质及其专业技能的达标,使得无论是专业技术人员还是普通施工者都能发现施工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此外,在施工中,还有对发生的工程事故进行分析总结,用身边的具体事例来教育和惊醒施工者,确保在今后工作中相应安全问题的不再发生。
2.3消除施工环境中的危险因素
自然条件恶劣的客观存在我们不能改变,但是我们有必要对自然环境进行分析,加强灾害预警管理工作,找出环境中对安全施工影响较大的方面,在施工现场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对于危险作业地段要有明显的预警提示和预防措施。比如对容易滑坡的地段进行围岩加固,对高空作业的危险作业场所要有安全绳和防砸顶棚等防护装置。同时,加强对周边自然环境情况的巡视,最大程度上避免恶劣的自然环境对施工安全带来的影响;施工环境方面,我们要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化要求,规范施工,对于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以及施工物料的码放进行规范化管理,避免大型施工设备和施工建材对施工人员的伤害。
3结语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对于国家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的重要性在本文得到论述,本文还分析了工程的主要特征,提出了几点控制措施,确保质量安全以及促进水利水电事业的快速发展。
一、水利水电工程特征分析
水利水电的工程相对其他的建筑类工程而言,有着鲜明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工程对于安全性要求特别高,之所以对安全严格要求,主要是因为施工的时候需要在水下作业、高空作业或者进行隧道的开挖工作,这些工作比较复杂,所以,为了提升施工质量以及保障施工可以顺利完成,此外也为了有效降低整个工程的施工成本,所以,应当强化对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工作,其次,水利水电工程相对材料的供给场地较远,所以,运输成本也比较高,运输一次材料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最后,容易受到各种天气的影响以及季节性影响,不但施工强度比较大以及技术工种较多,而且受到环境的严重干扰以及整个工程量十分巨大,此外,水利水电工程受到地形、水文以及地质等因素影响,换言之,就是受到自然环境影响较大。
二、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的好坏不仅与百姓的生命财产息息相关,更是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实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联系,而水利水电施工的质量高低则对相应水利水电企业的声誉有着决定性作用,并且会进一步影响公司的经济效益以及未来发展。如果一个公司的施工质量以及其管理水平都位于行业排名前列,那么此公司的经济效益一定是非常可观的,并且其日常工作的展开也会深受人们支持与赞赏。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施工技术也越来越复杂,同时又伴随着新的工艺技术与设备的使用,逐步改进施工质量和管理水平成为保证水利水电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工作。
三、针对水利水电施工质量管理的研究
(一)保证责任制度的落实
在整个水利水电施工进程中,公司的领导部门应该将施工管理提高到核心地位,保证责任制度在施工管理中的落实。要做到充分落实则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建立健全水利水电施工所涉及的各种体制,具体来说就是保证监督到位、服务全面、市场分布合理以及人才分配合理等内容;第二,项目负责人应该努力协调各方(设计负责方、施工方、监督方以及政府部门)的关系,只有工程内部的关系和谐了,在一定程度上才能保障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进行;第三,负责人应该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建立相对完善的机构和体系,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内部与外部条件,同时保证根据实际来管理生产要素、合同、信息以及现场布置;第四,负责管理、技术、施工以及监管的相关负责人应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以此确保高水平的施工质量。
(二)明确施工前期工作,加大管理力度
在水利水电施工的过程中,影响施工进程及其质量的因素较多,其中包括材料质量方面,而材料质量对施工质量又有着直接的影响。但是在实际情况下,材料所涵盖的范围广、数量多并且种类丰富,相关负责人不仅要从购买和检查方面进行严格的筛选,还要从使用和保管方面加强管理,以此保证只有合格的材料才能投入项目进程,而将不合格的材料筛选出来。此外,炸药也是极具危险性的物品,负责人应该保证炸药库布置的合理性,使其远离施工场地并保证项目人员运输炸药操作的规范性,明确可以使用炸药的安全范围。在施工还未开始的阶段,项目组应该对施工的内容、规模及其材料有着较为详细的了解,并对市场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例如如何更好地防范风险,如何加强技术和工艺的规范性,如何保证资金的正常运转。
(三)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管理
保证工程质量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是必要的,因此,较为严格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第一,必须尽早地发现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并且尽快解决。这时候就需要有关管理人员及其技术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亲自到施工现场进行调查,详细记录有关的质量问题以及对应原因和解决办法,并将记录的这些信息当作评定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考证;第二,会审工作与技术交底工作一样,都是一项兼具重要性以及必要性的工作,这些工作可以保证参与项目的每一个人对项目都有着较为清晰的认识,可以及时发现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记录;第三,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应该对操作人员严格要求,使其按照图纸进行施工,并保证一定频率的抽查工作;第四,管理人员应该以身作则,努力提高专业素养,并尽力帮助施工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此外,由于混凝土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因此严格把控混凝土质量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四)加强后期的质量管理
在工程顺利结束后,相关人员应该继续保持对施工质量的严格检查,如若发现质量不合格现象,应该立刻督促施工部门展开返工。财力、物力以及劳动力的加大投入在一定程度上是需要的,而后期的工程维护工作和合理的保护制度也是必要的。同时,管理人员还应该重视保修期内的工程维修以及工程维护,从根本上遏制不良影响因素的发展。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应当保障工程质量,质量就是工程的生命。相关人员需要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的研究,需要保证责任制度的落实、明确施工前期工作、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管理以及加强后期的质量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水利水电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作者:郭荣华 单位:重庆福冠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玉.水利水电工程造价中单价法应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5,(10):102-104.
[2]兰运龙.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研究[J].广东科技,2014,(08):38-39.
[3]王利兵.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3,(06):158+160.
1.1工程建设管理不规范
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由于其规模较小,通常参与项目建设的业主以政府部门或者是行业部门为主,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一般是由政府来实现的,因此工程项目的业主兼顾管理者和实施者的双重身份。在这种情况下,工程建设管理方面不受任何限制,工程项目外包的情况十分普遍,但是在管理方面却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无论是施工合同管理,还是施工技术管理方面都缺乏具有足够约束力的管理制度。这对于工程项目本身的建设质量来说,缺乏有效的制度建设与管理,这也是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问题的根源所在。
1.2工程质量监管意识不强
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建设监督管理问题一直以来都没有收到足够的重视,一方面由于业主本身就是行业职能部门,在建设质量的管理方面缺乏必要的监督与控制;另一方面由于规模小、项目小,技术标准低,很多施工技术都沿用以往的技术路线,施工难度较小,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对于工程质量缺乏管理,放任自留。有的小型工程在项目资金投入方面可能只有几万元,甚至更小,有的管理者认为不需要花费更多的人力和无力对其进行管理,所以在相关的质量要求方面没有足够的重视,有的新老堤接口质量不过关,遇到洪水便发生决口,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这将不仅仅是几万元的损失。另外,有的地区进行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是为了完成建设目的,急于用工程显示业绩,因此为了追赶工期而不顾工程质量,这些问题的积累,必然导致小型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证。
1.3缺乏健全的监督体制
小型水利水电工程通常都分布在地、县级地区,无论是从监督机构的建设,还是从监督体制的方面来说,都不够完善,由于地区偏远、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很多地区甚至没有检验设备和检验室,在工程的验收方面也仅仅是走过场,根据经验和上级的重视程度来判断工程是否合格。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没有有效的监督管理,工程验收走过场,工程的质量必然无法得到保证。
1.4施工人员队伍综合素质有限
由于工程规模小,项目资金投入少,在施工队伍的招聘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很多具有较强专业技能的人员不愿加入。而现有的施工人员队伍中,专业人员缺乏,很多施工人员都是未经过严格培训的农民工,缺乏施工的经验和专业技术。同时也缺乏质量检验人员和必要的监理人员,在这种情况下,工程的任何一道工序都可能出现问题,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也就无从谈起。
2加强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管理的思考
2.1加强质量监督机构的建设
根据我国现行的关于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的先关规定,对于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管理必须要构建相应的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对于辖区内的水利水电工程进行有效的管理。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是当前地、县级地区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的主要机构,其行驶的是行政部门的行政职能。在实际的工作中,可以根据相关工作需需要,调拨相关的管理人员,并且列入到公务员的行列,将监管站的运行投入列入到政府拨款的行列中,从管理人员和运行经费上给予足够的保证,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监督机构的有效运行。与此同时,要不断加强对监督机构的运行管理,确保监督机构在日常工作中做到权责明确,利用垂直管理体制对监督站的工作进行管理,避免同体监督的现象出现。只有从机构建设方面不断加强,才能为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提供必须要的保证。
2.2促进监督管理依据的完善
根据我国现行的《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中的相关规定,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监督机构主要有三个级别的划分,其中并不能包含县级机构,这也是造成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管理不够完善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在管理依据方面给予小型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管机构足够的依据,在工作职责、工作方法和工作内容方面都进行明确的规范,才能为实际的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依据。针对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管理和评价的标准,在现有的管理工作中充分体现质量管理监督的权威性,确保各项监督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才能促进各项监督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才能有效保证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质量。
2.3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实行监理制
由于小型水利水电工程不便于招标,又无监理公司接入,监理员又不能以个人身份接入工程管理,但工程不能没有监理人员管理,这样工程管理和监理制相关规定相矛盾,建议应从相关部门抽调具有一定学历和工作实践经验的国家正式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合格者相关部门发监理员证,归属于市、县(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站管理,这样即符合相关规定,也便于工程管理。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相对应,监理员与业主不是上下级行政管理关系,是委托与被委托关系,为了避免行政对监理人员干预,市、县(区)监理人员可交叉监管工程,监理员与业主和质量站鉴定委托合同,用责任、奖罚合同等约束监理员,监理员依照相关法规、工程规范对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行使监理工程师在大中型工程的权利和责任,这样各方责、权、利明确,理顺了小型工程建设管理渠道和相关程序。
2.4加强人员素质建设
在人员素质建设方面主要应当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监管人员队伍的素质建设。当前从事小型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人员队伍中,缺乏专业的设计人员和质量检验人员,因此对于工程的结构设计是否合理、工程材料是否科学、工程质量是否合格等问题始终无法得到有效的管理,这对于工程质量也会产生严重的影响。有一部分监督管理人员仅仅是为了完成上级的工作任务,自身的专业知识十分缺乏,对于水利水电相关的机电专业、地质专业等知识更是十分匮乏,而这些并不是通过简单的培训就能实现的。针对这些问题,一方面要加强对人员的选聘,选择优秀的人员加入到质量监管的队伍中,另一方面要不断对现有的人员队伍进行培训,不断更新人员的知识体系和专业技能,做到与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相适应,才能保证监管工作的有序进行。第二是施工队伍的人员素质建设。在选择施工队伍时,要对其资质进行严格审查,选择优质的施工队伍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对于施工队伍中专业技能不达标的人员,坚决不予录用。同时在施工队伍中配备相应的技术工程师和监理人员等管理岗位,对工程的每一道工序都进行严格的管理,才能保证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