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护理学硕士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我校的教学团队、导师团队与临床实践基地的护理专家组成了一支应用型、复合型的师资队伍。这支队伍不仅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知本领域的前沿进展,更具有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通过科学研究的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队伍的复合型主要表现在来源的多元化,有来源于中医和西医护理教育工作岗位、中医和西医临床护理工作岗位及中医和西医临床医学工作岗位的;有来源于中医和西医护理教育背景、中医和西医临床医学教育背景,及其他不同学科专业学术背景的专家、学者。这种复合型的人才队伍保证了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师资队伍中既有理论造诣,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各取所长,相互补充,为建设成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提供了保障。我校专职护理教师21名,17名有护士执业资格证书,4名有医师执业资格证书;10名教师(47.6%)具有高级职称;18名教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占85.7%),其中8名具有博士学位,4名正在就读博士,攻读方向有护理学、临床医学、循证医学、信息学、基础医学。专职教师中9名(49%)具有中医教育背景,其中3名为中医医疗背景,6名为中医护理背景。为了解决教学与临床脱节的现象,规定工作5年内的青年教师必须有2年的临床工作时间,工作5年后平均每年完成100h以上的临床工作。除专职教师外,在我校3所附属医院及中日友好医院聘请护理专家作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兼职导师。为了保证专家的实践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聘请的兼职导师均具有高级职称,有10年以上的临床工作经验,且目前全部在临床一线工作,涵盖了内、外、妇、儿、急救、重症监护、社区保健等各个领域,中医、西医兼具,以保证护理硕士研究生根据自己的专科领域选择合适的兼职导师。
2课程设置突出中医特色,教学模式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点
高等中医药院校培养的护理专业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区别于西医院校培养的研究生,最重要也是最具自身优势的就是中医特色。我校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均设置了中西医结合课程,包括中西医结合的护理实践基础和高级护理实践能力培养的部分学时,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药、方剂和中医高级护理实践技术。由于学时有限,对于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的教学模式,我校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上进行改革。在教学观念上,将研究生课堂学习与临床实际应用和科研能力的培养相融合,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模式,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探索性学习;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采用系统的理论框架和前沿的专题导向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授课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使研究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和灵活运用知识,既强调经典理论的知识继承,又兼顾知识的获取方法和创新;在考核方式方面,除了传统的考勤、作业以及书面考试成绩3大部分之外,对学生自主研究所得的学术交流报告和学术论文水平做适当的评价,鼓励学生在交流报告时提出有创新性和启发性的问题。
3以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为重,课程体系符合护理职业岗位需求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区别于科学型硕士研究生最主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前者是以培养临床护理实践能力为重点,因此在整个护理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我校都推行“以专业知识为背景,以专科技术为重点,以实践理论相结合为基本方法”的课程建设模式。根据护理职业岗位的核心能力要求,围绕职业技能开展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开设了高级健康评估、高级护理实践能力培养等与就业相关的培养实际运用能力的专业课程。同时,要求学生在与研究方向有关的科室轮转,时间不少于24个月,每轮转完一个科室要进行出科考核。此外,学校要组织阶段性考核,对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进行全面衡量,考查学生独立处理临床专科领域中常见护理问题的能力。转科考核成绩不合格者适当延长转科时间,并进行补考;阶段性考核不合格者不能安排学位论文答辩。力争做到课程体系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注重学校与临床实践基地的配合,强化学生临床能力的训练,重点加强专业技能课程和护理实践性教学环节,使之尽可能地符合护理职业岗位需求。
4引入循证思维,提高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关键词:质性研究;护理学;研究生;学位论文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8-0076-02
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质性研究被美国护理学家引入护理领域之后,在各国发展得比较迅速。在护理领域,研究者发现越来越多的问题仅用量性研究已无法得到很好地解决和解释,而质性研究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整体且深入的研究,通过揭示事物内涵来认识事物,因此护理研究人员逐渐开始运用质性研究来解决一些研究问题,质性研究在护理专业的重要性也就越来越突出。质性研究往往对研究者本身的要求较高,而护理研究生往往能代表该领域的较高研究水平,为此,本文通过分析质性研究在我国护理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旨在为质性研究在我国护理领域的运用提供参考。
一、质性研究的定义及特征
质性研究是在自然的情境下从整体的高度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度探究和诠释的过程,它要求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要融入被研究对象的经验世界中,深入体会他们的感受与看法,并从被研究者的立场来诠释这些经验和现象的意义。因此,研究者在进行质性研究的过程中,必须充分理解社会现象的不确定,对研究对象有高度的敏锐性,通过与被研究者的密切互动,对社会现象或行为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解。质性研究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和平民意识,它需要研究者参与到研究情境中,与研究对象产生互动,从而对事物的复杂性和过程性进行长期深入的考察与体悟。
二、文献的纳入与排除
以“护理学”“护理领域”为检索词在万方数据库的学位论文、CNKI的博硕士论文中检索,检索截止至2014年5月的所有护理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共检索2385篇。纳入标准为质性研究论文,包括个案法,参与观察法,访谈研究法,扎根理论法,内容分析法,德尔菲法。排除标准为仅出现质性研究等相关字眼而未运用质性研究方法的论文。最终纳入429篇。
三、结果
对429篇论文进行分析的结果见表1~3。
四、讨论
护理学研究的范畴随着护理观念的转变将不断更新,护理领域的研究对象往往是人,这就导致了其研究内容的复杂性,很多研究现象及内容仅通过量化指标是无法衡量且不能被解释。而质性研究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整体的、深入的、层层相扣的研究,揭示事物内涵认识事物。因此,运用质性研究来解决研究问题的研究者越来越多,但在质性研究发展较快的同时,仍存在一些不足。
1.年份。由表1可以发现,我国护理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中质性研究应用较少,于2003年才出现在护理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中,尽管护理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中质性研究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文献总量只有429篇,占所有护理学研究生毕业论文的17.98%,可见质性研究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质性研究方法。由表2可以看出,我国护理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运用的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应加强其质性研究方法的学习。从文献分析结果显示,多数文献都运用的是德尔菲法,其次是访谈法。这可能与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的特性有关。一方面我国护理的很多研究领域才刚刚起步,处于理论研究阶段,研究者往往需要去构建一个量表或者某种体系,通过文献分析发现,多数研究者运用德尔菲法就是为了达到构建量表或体系的目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德尔菲法的研究对象往往是某些领域的专家,资料来源主要是这些专家的想法和理念,而研究者能参与的研究过程就是对资料进行整理,不参与对研究现象或问题的探索和思考,因此,与其他质性研究方法相比,对研究者的要求较低,运用相对简单。护理学研究的范畴随着护理观念的转变不断更新,研究的内容也将更有深度,而质性研究中除除德尔菲法外还有多种研究方法,例如扎根理论,因它对研究者的自身素质要求较高,需要系统的培训,因此研究者运用的较少。由此表明,护理研究者在认识到质性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同时,还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研究素质,能根据研究目的而选择合适的质性研究方法,从而能真正地解决研究问题。
3.培养单位。由表3可以发现,质性研究论文作者的培养单位区域分布局限。我国护理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中作者的培养单位,28.11%集中在第二军医大学,11.18%在山西医科大学,4.90%在福建医科大学,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质性研究的选择不但与研究者自身的素质有关,还和培养单位的学术氛围相关。就第二军医大学而论,20世纪90年代初第二军医大学第一次以联合培养的方式招收护理学研究生,现已为社会培养出了一批高学历、高素质的护理学人才。因此,有必要为护理学研究生开设专门的质性研究课程和系列专题讲座,各学校之间相互交流,提高护理学研究生综合素质,从而打开区域限制,使质性研究方法的运用在研究生中能够普及。
4.质性研究的伦理问题。质性研究中的伦理是指研究者在整个质性研究过程中道德上的考虑、选择和责任,尊重人的生命、权利和尊严。在质性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者需要进入被研究者较为隐秘的生活领域,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内心世界,与他们有较多时间的密切互动,本研究分析发现,大部分的论文对伦理方面未提及或描述不全面,仅提到对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权和资料保密这两个问题,而对于质性研究过程中怎样避免对研究对象的伤害以及资料返回研究对象处核实这两方面很少涉及。因此,在设计课题的开始,研究者就要考虑到研究对象尊严的价值,同时在研究过程中要遵守伦理原则,对研究结果进行客观且真实的报道。对研究者来说,保持足够的敏感,及时敏锐的加以识别,意识到自己应该承担的伦理责任,在科学方法与伦理价值之间保持适当的张力显得格外重要。
五、质性研究在护理科研中的前景展望
本文通过对国内护理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回顾,可以发现,国内质性研究起步较晚,发展较慢。虽然在我国的护理本科所学的《护理研究》教材中已涉及到质性研究,但仅是对质性研究进行了简单介绍,而且质性研究方法不是仅通过教科书的宣讲就能掌握,是需要研究者不断地加强与质性研究相关的培训以及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地摸索而领悟的。作为护理领域中富于发展前景的研究方法之一,高等护理的教育者应重视护理质性研究培训的启动和实施,并在实施中探索、发展和完善质性研究的护理学应用,通过对质性研究方法更深入的分析及了解,采用多种质性研究方法为具体的研究问题服务,深入挖掘质性研究对护理学研究的独特意义,掌握科学的质性研究方法,为未来的护理科研队伍奠定基础,对促进护理学科发展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周荣慧,黄人健,李春玉,等.护理质性研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护理管理杂志,2002,2(1):21-23.
[2]蒋逸民.质性研究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
[3]陈向民.在行动中学作质的研究[M].第一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
[4]胡雁.质性研究[J].护理进修杂志,2006,(21):579-581.
[5]朱海利,陈鸿华.我国护理硕士教育的现状及思考[J].护理研究,2006,20(8):1982-1984.
[6]张美芬,杨清秀.护理研究中的伦理要求[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3,16(1):52-53.
[1]汪雪.基于Web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D].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8:8-11.
[2]周忠冉,合肥地区社区高血压防治调查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硕士论文,2012:3-5
[3]钟淑玲,陈敏莉.健康教育在社区的开展方法方式[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2,9(8):89.
[4]张旭,社区终端战略[J].中国医药指南,2008,(1):16-17.
[5]卢春华,刘士英.社区健康教育的意义和内容[J].社区学杂志,2009,7(11):80-81.
[6]陆江,林琳.社区健康教育[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1-3.
[7]王春才,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长春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9:26-28.
[8]赵秋芬,面向社区的健康服务网络平台的研究与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3:36-37.
[9]于淑云,马继军,Oracle数据库安全问题探析与应对策略[J].软件导刊,2010,(12):147-149.
[10]孔银昌,夏跃伟,刘兰兰,ORACLE数据库安全策略和方法[J].煤炭技术,2012,31(3):190-192.
[11]王国辉,王易编着.JSP数据库系统开发案例精选[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5:72-75
[12]赛奎春.JSP信息系统开发案例精选[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93-102
[13]胡皖玲,郑文学.开展社区医疗服务的思考与建议[J].社区医学杂志,2007,5(10x):4-6.周忠冉,合肥地区社区高血压防治调查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硕士论文,2012:3-5
[14]成湘均.用Sping,Hibernate,Struts2组建轻量级架构[J].框架发展,2006,29(6):43~47.
[15]刘壮.基于Spring+Hibernate的开发方法研究及实例[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40-42.
[16]陈俊国,王燕,郭华等.建立综合型医院辐射社区医疗服务网络模式的几点思考[C].重庆医学,2008,(1):41-42.
[17]王伟,牟冬梅,曹丹.基于Internet的社区卫生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5(4):56-58.
[18]陈刚.新形式下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管理与规章制度建设实用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科学出版社,2007,3:254-260.
参考文献二:
[1]陈龙,张春红等.电信运营支撑系统[M].人民邮电出版.2005年3月第一版.
[2]王先勇;移动IP技术及其安全性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3]张晓亚,马慧麟,宋庆峰,弗达.电信运营支撑系统[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3
[4]江东,钱永庆等.计费系统现状和下一代计费系统[J].2003年第10期
[5]李连样,刘晓亮.电信计费的内涵与外延[J].中国计费网.2003年9月10日
[6]魏园园,余颖,杨放春.计费帐务系统发展趋势分析[J].世界电信.2004.12:41-43
[7]陈新.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5.17?146
[8]范淑敏,陆宝华;谈建运营性的专业移动通信网[A];大连海事大学校庆暨中国高等航海教育90周年论文集(船舶通信与导航分册)[C];1999年
[9]徐伟强;移动通信网话务量需求的混沌特性及预测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10杨(日韦);福建联通CDMA网络竞争策略分析[D];厦门大学;2002年
[11蒋同泽.现代移动通信系统.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4.4-3
[12尤肖虎.我国未来移动通信研究发展展望[863特稿].通讯世界.2003.12
参考文献三:
[1]张梁,张业成,罗元华等.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理论与实践[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
[2]黄润秋.论中国西南地区水电开发工程地质问题及其研究对策[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2,13(1):01-05.
[3]刘传正.论地质环境变化与地质灾害减轻战略[J].地质通报,2005,24(7):597-602.
[4]刘传正.中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站网建设构想[J].地质通报,2002,21(12):869-875.
[5]殷坤龙.滑坡灾害预测预报分类[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3,14(4):15-21.
[6]黄润秋.中国西部地区典型岩质滑坡机理研究[J].第四纪研究,2003,23(6):640-647.
[7]黄润秋.论中国西南地区水电开发工程地质问题及其研究对策[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2,13(1):1-5.
[8]杨德龙,王洪辉,黄凡等.山区高速公路开挖边坡失稳监测预警系统研制[J].电子设计工程,2011,19(25):54-56.
[9]刘传正,张明霞,孟晖.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6,2(26):175-179.
关键词:过程性评价 护理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a)-0162-01
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采取目标与过程并重的价值取向,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效果、教师教学过程等非智力因素进行评价的开放性评价[1]。自2008年以来,关于过程性评价在护理教学应用的文献不断有所报道,现分析过程性评价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1 过程性评价的内涵
1.1 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
过程性评价是对学生的情态动机、方法程序、获得结果所进行的三位一体的评价过程[2]。其注重评价内容的综合性,主张通过综合考虑评价内容确定学生的学期成绩,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实践操作练习、考勤情况等,这使评价变得更加真实可靠。过程性评价还注重及时反馈信息,及时调节[3],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评价与教学紧密相连,及时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更好的发展。过程性评价还能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学习细节,逐渐认识自身学习问题,牢牢把握学习要点,不断改进学习方法。
1.2 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
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的方式,其主张评价过程与教学过程的交叉融合,评价主体与客体的互动整合[4]。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同学们的课堂反映等,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使评价与教学同时进行,实现老师和学生的积极互动和民主协商,课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如学生自评表和作业情况等,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实现教学过程科学化质量化。
2 过程性评价在护理教学中的实施方法
2.1 观察评价法
观察评价法是指在自然教育环境下教师通过感觉器官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考察的方法[5],能对教学中不易量化的行为表现和技能性的成绩进行评价。王祥荣等选择教师、患者等作为评价者,观察护生平时与患者的接触表现,最终以评价表、问卷或口头汇报等形式进行反馈[6]。常宇等人在护理专业语文的教学采取医院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对学生的沟通语言、策略进行评分,具体评分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有所不同,有准确地用普通话交流阅读、有感情地运用普通话、注意交流时的动作神态等指标[7]。综上所述,观察评价法通过多方面观察使结果真实可靠,能真实反映护生的具体表现,提高护生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帮助教师完善教学过程。
2.2 作品评价法
作品评价法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关课程学习后,结合所学内容提交一份符合教师要求的作品,以此反映其学习效果的方法[5]。刘义兰等在研究护理教学中的书面作业的影响时,向护生提供评分细则,要求其全面收集专科护理病人资料并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带教老师定期或随时对护生初稿或未定型的稿子进行评价,了解学生作业的进展情况,并给予指导[8]。张红梅等在临床教学计划中安排护生的课堂教学内容,布置课堂教学的作业以及讲课要求,鼓励其利用休息时间查阅资料,同时带动科内带教老师对护生的试讲课和板书进行评价,了解备课情况以及对试讲课时存在的不足提出具体修改意见[9]。综上所述,作品评价法能及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评价,有利于提高护生检验反省的学习能力,锻炼其逻辑思维能力。
2.3 学生自评法
学生自评法是指学生在对自身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具有个性的自我评价的方法,能使学生对自身学习态度、效果、方法等量化内容逐一进行评价[5]。王华芳在护理操作教学中采取了学生自评法,在示教结束后发放根据戴宝珍等主编的《临床护理教程》中护理操作评分标准制定的操作评分细则和自评表,护生在操作练习后进行自我评价,教师根据自评表进行相应的指导[10]。王艳波等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引进了自我评价表,在示教后下发根据操作标准制定的自评表用来评定学生是否掌握课堂内容,教师分析自评表结合护生操作情况进行指导,讲解如何进行自我评价,护生在指导后进行操作再进行自我评价[11]。综上所述,学生自评法有利于完善护生自我鉴定结果,帮助护生改进学习方法,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引导教师对护生采取个别教育,因材施教。
3 过程性评价在护理教学应用中的不足
过程性评价作为一种强调“过程”和“发展”的评价方式,广泛应用于护理教学中。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过程性评价认为对学习的评价和促进学习的评价同等重要,在护理教学中如何权衡这两者的关系还有待探究。另一方面,过程性评价主张全面化的评价内容,评价指标存在标准化问题,如观察评价法中的指标具有自由性、学生自评法中评价具有形式化等,不能将护生利益最大化。
4 结语
过程性评价在护理教学中将评价功能与价值附合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中,达到了“共赢”效果。我们要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创新,探索出一条培养优秀护理人才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高凌飚.过程性评价的理念和功能[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6):102-106.
[2] 潘成彪.地方高校教学过程性评价问题探讨[J].文教资料,2011(13):194-195.
[3] 高凌飚.关于过程性评价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4,24(10):15-19.
[4] 董海芳,冯敏华,陈燕.过程性评价在《精神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2,26(7):2009-2010.
[5] 韩苏.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中过程性评价实施状况的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
[6] 王祥荣,程志军,季诚,等.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研究综述[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81-82.
[7] 常宇,姚飞,高倩,等.“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下中职护理专业语文过程性评价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3):38-39.
[8] 刘义兰,王桂兰,赵光红,等.书面作业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运用及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03,17(1):47-49.
[9] 张红梅,王雪峰,刘春莲.实习护生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J].中国医学创新,2008,5(31):98.
【关键词】 护士长 转换型领导 领导效能 三维模型
【中图分类号】 R-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8-0644-02
引言
护士长是护理系统的基层领导干部,是科室护理工作的具体领导者和指挥者。如何提高护士长领导效能也放在了重要的位置。目前的研究成果表明,提高护士长管理效能的各因素大多与转换型领导行为的子行为有很高的契合度。本文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把影响护士长领导效能较高的各因素归纳整合在一个系统里面来思考,构建了转换型领导行为下护士长领导效能的三维模型结构。本模型便于直观地分析领导效能,加入目标函数也可进行量化的数值分析。
1基本构念的内涵、特征
1.1转换型领导理论
转换型领导理论源自Dowmton (1973)的研究,领导者对部属的影响方式是基于交易或部属承诺等不同层次上,二者分别是交易型和转换型领导理论的源头。Burns认为交易型领导者是以交换权利换取部属的服从;而转换型领导者是以自身魅力,给部属愿景并给以激励、人本关怀,让部属自愿跟随,建立相互信任的氛围促使部属完成目标。Bass[16](1985)在Burns的基础上,提出了转换型领导理论,认为转换型领导包括四个重要成分:魅力领导、精神激励、个体化关怀、智力激发。
1.2领导效能的内涵与特征
对于领导效能的定义,因研究者所关注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台湾学者邱胜滨(2000)侧重于组织目标完成的程度及成员的满意程度,郑智文(2002)指出领导效能是指客观的评量组织的表现、组织成员对领导者的知觉与态度,以及组织成员在组织中的认同及满足感为评估的层面。夏明(2001)认为领导效能就是一个群体执行其基本分配任务所取得成功的程度。因此,研究领导效能就是研究寻求一种有效的领导。[10]秦梦群(2000)指出领导效能是领导行为最终的结果,应包含组织气候、生产成果、目标达成率与部属满意度。台湾学者苏国祯(2000)定义领导效能为在其责任范围内,透过其领导行为,影响部属和组织所有活动,达成目标的程度。也有学者仅以领导结果或成效为领导效能的标准。Reddin (1970 )就将领导效能界定为完成任务的成功程度。[11]但归结起来其最终目的还是在评估其组织目标完成的程度与成员的满意程度。
本文选择这个定义,即领导效能是指领导者实施领导的行为能力、工作成绩及其工作与投入所取得的整体效率,即实现领导目标的领导能力和所获得的领导效率与领导效益的系统综合。[12]
2护士长转换型领导行为下领导效能三维模型的构建及分析
根据对转换型领导理论和领导效能两个构念的界定和阐述,回顾目前对护士长管理研究,发现研究者所涉及的范围多从属于领导效能的范畴,而综述结果也显示,护士长的有效管理中的领导行为和转换型领导行为有很高的契合度。笔者在此基础上建立护士长转换型领导行为下领导效能的三维模型(见下图),包含三个维度:护士长综合素质维、转换型领导行为维、领导效能评价维。下文将结合相关研究,详述各维度构念的内容及对护士长管理方面的意义。
护士长转换型领导行为下领导效能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2.1护士长综合素质维
护士长的角色在过去20年里随医疗保健体制的改革产生了很大的改变,护士长是医院护理系统中的管理者,具有信息沟通及协调科室内外关系的桥梁作用,担负着科室以及所属病房管理和专科护理业务技术的直接导任务。[1]因此,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娴熟的业务知识技能、优秀的管理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护士长做好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必备的综合素质。
1、思想政治素养
第42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王文珍强调护士长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与细腻的爱心,而二者对思想政治觉悟都有较高的要求,较高的政治素养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前提,护士长应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有热爱生命的情感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科学的工作态度。[2]
2、职业素养
护士长职业素质是指护士长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社会、集体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护士长职业素质主要由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作风、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荣誉和职业良心等因素构成。职业素养注重强调护士长的专业业务知识和职业技能,
3、人际关系
协调人际关系的艺术是护士长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护理学者提出《面向2020年:未来护理管理者培训计划》,认为人际关系是护理管理者成功的关键。[13]李秋洁(2010)运用Delphi法分析护士长管理技能的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对护士长很重要,专家对此意见一致性也很高。而人际关系的处理多需要有效沟通。
4、管理技能
李秋洁(2010)选取在哈尔滨、沈阳、武汉等地的三级甲等医院或护理学事护理管理工作5年及以上的护理管理专家,运用Delphi法总结分析了护士长应具备的管理技能,其中专家意见较一致的条目为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及时发现及解决问题能力、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时间管理和安排工作重点、指导与监督、创建高效率工作团队和激励部属。[1]
2.2转换型领导行为维
涂海霞(2007)等调查表明,护士长采取交易型领导方式的频率高于采取转换型领导方式,转换型领导方式下魅力领导、精神激励、个体化关怀、智力激发与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呈正相关,护士对护士长的满意度增加,对病房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满意度增加。护理管理者的转换型领导方式是一种优秀的领导方式,不仅可增强护士的组织承诺、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降低护士的离职率,而且可预测护士的工作业绩。[4]护士长管理中,其转换型领导行为主要有以下四个子元素:魅力领导、精神激励、个体化关怀、智力激发。
1、魅力领导
Bass于1990年提出了魅力型领导的概念,魅力型领导行为主要体现在领导和追随者有共同的愿景,最近的一些研究中达成共识,认为魅力型领导和转换型领导间没有主要区别,将魅力型领导归于转换型领导中,作为转换型领导行为里面的一个维度。[6]转换型领导在领导部属时,会提出较高的伦理和道德标准来影响部属,与部属共同分担风险,更多地考虑部属的需求而不是个人需求。通过这些行为,转换型领导获得下属的钦佩、尊重与信任。[5]
2、精神激励
转换型领导善于鼓舞部属的工作动机,透过赋予有意义、挑战性的工作给某些下属团体,充分激起部属的工作积极性,培养团队精神。使小组的团队精神、工作热情、乐观工作的心态得以展现。胡雁等(1999)的调查研究表明,护士长主要领导方式是“榜样作用”和“焕发民心”,护士长的“激励作用”是提高护士的组织凝聚力、工作满意度的重要领导方式,护士长是否能够“挑战工作过程”是影响护士工作业绩的重要因素;[3]
3、个体化关怀
护士长应该扮演老师的角色、重视部属的个别需求,接受并且尊重部属个别差异,发挥各自的优势。如今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模式逐渐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更强调护理中的人本理念、个体化关怀。徐文扬[14]实证研究表明,护士长对部属进行个体化的关怀,利于提高部属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4、智力激发
转换型领导认为部属能力的发挥是组织发展的关键。护士长应该鼓励部属以创造性或者革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不对犯错的部属提出公开批评,重视部属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倡一个有助于学习的组织气候与环境让部属学习、使之能力提升。
2.3领导效能评价维
1、转换型领导的测量
主要测量工具有MLQ和LPI。MLQ(Multifactors Leadership Questionnaire)于1992年由Bass和B.J.Avolio编制,是一种根据转换型领导理论测量领导行为的问卷测量工具,对转换型领导行为的4个维度,即魅力领导、精神激励、个体化关怀、智力激发得分按行为发生的频率,从未有过等于0,总是等于4,MLQ已被应用于多个领域的领导测量。LPI(The Leadership Practices Inventory)是James M. Kouzes和Barry Z. Posner (1987)编制的领导行为量表,LPI量表在国外已成为研究转换型领导行为的有效工具,以Likert尺度(等距法的尺度)5点计分法。量表共有五个维度,即挑战陈规、达成共识、调动成员、模范表率、激发热情,每个维度包括6个项目,共30个项目。LPI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4]
2、领导效能评价维度与指标
领导效能是实现领导目标的领导能力和所获得的领导效率与领导效益的系统综合。因此领导效能的评价维度十分复杂,其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有组织的工作绩效与成长、组织应付挑战或对危机的处理应变能力、部属对领导者的满意度、部属对组织目标的承诺、部属的发展及其心理健康、领导者在团体中高层职位上的任期以及领导者在组织中的晋升等。
3研究结果和意义。
本文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把影响护士长领导效能较高的各因素归纳整合在一个系统里面来思考,构建了转换型领导行为下护士长领导效能的三维模型结构。本模型便于直观地分析领导效能,给护士长管理实践者参考思路,给护士长管理研究者提供新的视角,对于护士长管理的研究和实践有指导作用。本文不足之处在于对护士长转换型领导行为下的领导效能的研究中,缺少较多的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秋洁,护士长应具备的管理技能的研究.护理管理杂志[J],2010年3月10卷3期.
[2] 阚秀芬.浅谈护士长素质及护理管理技巧.中外医疗[J],2011 NO.13.
[3] 胡雁,杨英华,马敏芝,吕探云,王蓓玲,Donna McNeese.Smith.关于护士长领导方式与护士工作效率的研究.中华护理杂志[J],1999年第8期第34卷 护理研究.
[4] 涂海霞.病房护士长领导方式与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相关研究.中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2008.
[5] 侯堂柱.转换型、交易型领导行为与领导效能关系之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6] 孟慧,赵娟,俞文钊.转换型领导、员工自我效能感私绩效的相关研究综述.人类工效学[J],2002年12月第8卷第4期.
[7] Bass, B. M. (1985), Leadership and performance beyond Expectations [M].New York: Free Press.
[8] Bass, B. M. (1990).From transactional to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Learning to share the vision.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Winter.
[9] 涂海霞,王艳梅.护理领域转换型领导方式的研究进展.护理管理杂志[J],2007年10期.
[10] 夏明.领导效能理论.探讨理论学刊[J],1998年第4期.
[11] 田佳.高校中层管理者的领导行为与领导效能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硕士论文.2007.
[12] 王忠武,李兆春.领导目标与领导效能.护理管理杂志[J],2010年3月第10卷3期
护患沟通是通过临床沟通活动在功能上达到预期目标或者满足沟通者需要的一种心理特质[1],良好的护患沟通技巧能够使护理工作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促进护理服务质量,减少护患纠纷,确保医疗安全,这样才能适应社会与日剧增的需求。护士是兼治疗功能、服务功能、社会功能三职于一身的独立的社会职业[2]。患者生病住院后,由于机体、心理、生理及环境的变化,不仅需要对人的生命过程提供周密细致的护理,更需要医务工作者的人文关爱,满足人们多方面的保健需要。护士需要具有稳定的情绪,只有这样,在面对患者时才能以平和的心态,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尊重。现将护患关系中的沟通技巧探讨如下。
患者术前的心理沟通
外科患者多数需手术治疗,患者会产生惧怕疼痛,怕疾病预后不好,怕麻醉发生意外,怕手术做不好或者不彻底,因此,外科护士应该有乐观和开朗的性格,敏锐的观察、思维能力,应及时了解手术患者的心理变化,体谅患者的心情,耐心倾听患者主诉,这样患者会感觉非常舒服,愿意与护士沟通,对患者的问题要重视,有反馈,满足患者合理的需求,帮助患者顺利度过手术期,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面带微笑接待患者是进行沟通的第一步,微笑也是一种语言,有时胜似千言万语,可以消除彼此之间的陌生。护士本身仪表端庄,服装整洁,合体,举止稳重,大方,态度和蔼真诚,让患者感到很温和,平易近人,没有紧张,陌生感,愿意与护士进行心灵的沟通。
运用掌握的专业知识,将专业知识和保健知识转变为人们易于接受和理解的知识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授给患者,如疾病知识,病房环境,主管医师,科主任,护士长及责任护士等,各种检查、化验前的注意事项,检查、化验的结果,有关手术的基本知识等,术前准备的常识,这些都是沟通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娴熟的技巧是取得患者信任、建立和维持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环节。护士应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地技术操作技能,同时要掌握本科室的高难度技术操作。以高度的负责精神、精湛的专业技术立足于护理工作中[3]。当技术操作尚存在缺憾时,完善的语言性沟通和优良的服务态度是弥补缺憾的重要手段。
术后有效交流
据资料统计,外科患者对术式介绍、并发症预防、疼痛和饮食指导的需求比较强烈,对深呼吸有效排痰,床上活动四肢等与手术相关的适应行为指导重视不够[4]。说明外科患者比较注重与个体康复直接相关的实用性教育,而对配合手术的护理要求认识不足,应根据不同患者的需求特点,建立健康教育模式。
术后继续进行心理护理,告诉患者手术很顺利,病灶已切除,切口疼痛是正常的,向患者宣教咳嗽排痰,早期床上活动四肢及早期下床的好处,指导患者学会预防术后并发症的方法。
术后带来机体生理功能破坏的患者,精神负担较重。医护人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态度,关心和体贴患者,鼓励其要接受现实,不要把自己当患者,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健康的人,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生活,消除心理负担。
换位思考和同情心
医护人员应学会换位思考,从患者的角度为患者着想,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经过换位思考,护理人员才能知道患者或患者家属的感受,才能真正从心出发,对待患者及家属,从而得到他们的信任。
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患者需要掌握与自己疾病治疗全过程及预防保健方面的知识,所以要求护士根据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职业,年龄好不同心态的患者采用恰当的沟通方式,结合患者的心理,病情与患者及家属交谈,根据患者实际需要,有针对性,有计划,循序渐进。使患者能够理解和掌握健康教育知识,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总之,建立良好的普外科护患关系,必须加强护患间的心理沟通,学会沟通需要天分,更需要热情,这从书本上学不来,只能在工作中体悟。护士应当努力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具有多元文化、扎实的专业知识及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使患者在手术前后都感受到医院对他们的关怀,减少了孤独感、无助感,不断进行自我控制和自我调整,最终达到增进患者身心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叶倩.护理专业大学生护患沟通能力的结构分析及评价工具的初步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硕士论文,2006:11—12.
2王晶.护士修养与礼仪规范[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7:234—236.
关键词 研究生学位论文 网络评审系统 研究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Base on Dissertation Remote
Network Assessment in the University of TCM
WAN Zhiqiang[1], ZHANG Haomin[1], WEN Hongjuan[1], ZHANG Lili[1], SHAO Shuai[2], WANG Hongfeng[1]
([1]Graduate Schoo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chun 130117;
[2]Medicine Schoo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chun 130117)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expanding of the proportion of graduated students in TC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quality of the dissertations has been significantly changed, and scope of the study has been expanded. Take X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e scope of the study does not be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area, widely involv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clinical medicine, nursing, literature, chemistry, management and some other related professional. X University invited many professors of other TC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omplete the dissertation review in 2014, during this period, there were many problems, such as long review cycle, high management costs, and inefficiency and so on. In order to solve those problems, we need to design an easy to use and high security system to meet the need of the dissertation review.
Key words dissertation; network assessment system; graduate education
X大学2014年度共有368人申请博硕学位,学位论文评阅工作量相对较大。由于中医药专业在X省高校、科研院所分布不均匀的局限性,X大学论文送审以省外院校及科研院所为主。
1 中医药院校学位论文评审的特点
从全国范围看,设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博士学位授权点、硕士学位授权点的高校较少,且中医药大学以外的其他院校、科研单位的中医学、中药学专业发展与中医药院校有着明显的差别。因此,论文评审很难在省内找到一定数量的评阅专家。论文评审需要送到省外高校,近五年来,X大学论文送审院校主要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贵阳中医学院、哈尔滨商业大学等高校。
中医药院校的专业领域较为独特,随着近年来交流的不断增进,中医药相关学科专家数量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总量是小的。地理位置相近的各院校之间的指导教师大多互相熟识。论文评阅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人情分,不太好意思提出尖锐的看法,也很少会给论文不通过。因此,作为研究生学位部门管理人员,亟需寻求一个更为合理的、有效的论文评价方法。
2 传统论文评阅的弊端
2.1 评审过程繁琐
传统学位论文评阅的方法主要是,X大学随机抽取部分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将抽到的论文隐去作者和导师信息,编号,记录好编号对应的作者,将论文送至复印社打印。提前与送审院校研究生处联系,将打印好的论文邮寄至送审院校研究生处,送审院校研究生处领取论文,按论文方向将论文分发至各院系,各院系研究生秘书将论文发放至相关专业专家评阅,专家评阅论文后返给各研究生秘书,研究生秘书返回所在学校研究生处学位办,学位办将评审完毕的论文评阅意见书邮寄回X大学研究生处。整个工作十分庞大而复杂。很多学校大多只接收5~7所院校论文,邮寄的论文如涉及专业过多,或涉及专业在不同校区、不同医院过多,很多学校不愿意接收论文。特别是,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论文评阅意见书返回延误。加上往返快递时间,一般最快需要一个半月的时间。②
2.2 论文评审费用高
送审论文需要印刷,1本硕士论文印刷价格大约在50元左右,1本博士论文印刷价格大约为100元左右,邮寄费用大概在每本10元左右,管理费在每本50元左右。这些费用占论文评审费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花费巨大。③
2.3 论文评审时间集中,工作压力大
从全国中医药院校看,学生多在3月份提交论文,很多导师在提交论文前,会临时提出一些修改意见,尽管学校有论文提交截止时间,但碍于导师情面,很多学生要在3月底才能提交论文。由于每个学校都需要将研究生的论文送到外校审阅,且各个学校发放论文评阅意见书的时间都为四五月,这一期间,全国的研究生处工作都比较繁忙。很多学校不愿意接收大量的论文。特别是很多学校同时接收10余所、甚至更多院校的论文,这无疑加大了高校研究生处学位办的工作压力。因此,学校在选取发放盲审论文比例时,不太放心选取过多学生的论文,怕给自己、给他人造成工作负担。由此可看出,这种工作方法,容易产生不良情绪,束缚了学校发放论文的热情。
3 采用网络评审的优势
3.1 网络评审简介
现代计算机快速发展为网络评审体系提供了技术保障。网络评审可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利用互联网将更多的相关领域专家纳入论文评审专家行列,且学生的论文可以快速呈现到专家面前,同时,利用WEB程序开发技术,④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论文评阅方法。最大限度地对论文保密、对评阅专家信息保密,较传统评审方法更安全、更有效、更快捷。
3.2 网络评审节省资源,降低费用
传统评审方法,需要将送审的论文印刷,邮寄至送审单位(多为外省份)。通过快递公司邮寄论文,通过快递公司取论文,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而采用网络审阅,环保、快速、省心,优势明显。
3.3 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基础材料收集好,只需给评阅专家网址(或二维码)、账户、密码,专家即可在网络端审阅论文,不受办公环境制约,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⑤
3.4 提前知道评审结果,便于安排答辩
专家审阅论文过程中,可随时提出评审意见,待论文评阅完成后提交论文评阅结果,学生收到评阅反馈意见后可及时修改论文,管理单位可随时了解评阅情况,以尽快通知各学科、各学院,各学院可根据反馈结果合理安排答辩时间。
3.5 建立评审专家库
网络评审经过几年发展,管理单位可对评审专家建立评审专家库。今后,管理部门可直接与专家交流、沟通,不再走传统的研究生处、各学院研究生秘书、专家这一繁琐的工作流程,直接同专家面对面建立关系,评阅论文。专家库的建立不受地域限制,可以选取更多院校、更合适的专家评审论文。
3.6 利于数据分析,指导管理者调整政策
网络评阅论文,数据更容易分析,管理者可清晰、直观掌握各年度论文评阅情况,有利于论文评阅工作的总结,及时调整下一年度的论文评阅工作方法和思路。
4 网络评审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1 年龄大的专家不习惯
年龄大的专家接触网络相对偏少,对网络评审工作还不适应。这要求我们开发更为清晰、便捷的网络论文评审系统。目前的解决方案是,如不习惯网络评阅,可在线打印学生论文及论文评阅意见书。
4.2 电子版论文暂不能实现快速标注服务
纸质版论文遇到问题可以随时标注,网络评阅论文暂时无法随意标记。目前可采取在线打印的方案解决,未来尽快实现一种简单、方便、快捷的网络标注服务。
4.3 网络评阅论文对软硬件有一定要求
网络评阅论文对专家使用的电脑系统、浏览器有一定的要求,目前兼容性还不够完善。论文评阅使用说明书的编写上,尽可能地把所有能考虑到的问题汇总编入。
4.4 培养用户习惯
目前国内采用网络评阅论文的学校还非常少,特别是中医药院校,尚处于未开发阶段。X大学尚未接到网络送审的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论文。由此可见,中医药院校的评审专家,还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网络评审。
4.5 电子支付
专家评阅论文后,填写论文评阅专家费用领取单,由X大学研究生处学位办审核无误后直接支付。目前正与技术人员协作开发,争取未来可通过支付宝应用来支付评审费。
4.6 网上签名和盖章
网上签名已无技术障碍,电子盖章相对困难。目前的想法是,在线打印后,盖章,传真回X大学研究生处。
远程网络论文评审工作才刚刚起步,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未来,论文评审工作将会变得越来越快捷、安全、有效。
通讯作者:王洪峰
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140204070YY)
注释
① 张德勤,龚道华,杨勇.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实行网上评阅的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3):34-37.
② 封旭红.学位论文盲审区域合作的实践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9):22-25.
③ 吕向前.研究生学位上评审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13(6):27.
【关键词】老年科护士;压力源;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3-0030-02
1.压力的概念
“压力学之父”塞利认为压力是环境中的刺激所引起的人体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3]护士由于其职业的特点、角色冲突、护患矛盾突出等因素均可加重护士的工作压力感,严重者可发生慢性疲劳综合症。据国外学者报道,近年来出现的慢性疲劳综合征,可能与劳累和长时间心理紧张,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等因素有关[4]。该病发病率为75-267/10万,而护士中发病率约为1088/10万[5]。
2.简述国外护士工作的压力源及应对措施
国外许多研究证明护士工作中主要的压力源为所护理病人的病情危重, 病人及家属的要求太高, 工作负担太重及上班的护士太少, 与同事、病人及家属的冲突等。[6-7]护理工作压力源越大,工作的疲乏感也越大。护士的排班制度,过多的照顾对象、人员的不足、设备的缺乏、工作环境缺乏干净整洁、低收入等都能增加工作疲溃感,从而反应出护士压力之大。护士若长期产生工作疲溃感,则会给身心带来巨大影响,不仅在工作中会逐渐失去同情心,而且还会对工作产生厌恶情绪。
应对措施:
例举国外护士的排班制度:欧美国家采用12小时轮班制,护士可自由选择固定的白班或夜班, 一般固定1-2年。并对上夜班的护士采取优惠措施,使许多护士自愿长期上夜班。日本实行两班工作制,夜班有2-4名护士值班,并配有早帮班, 晚帮班, 可以相互协商和求助, 避免了单独值班时护士决策的精神压力。国外护理学专家认为,物质及精神的奖励对提高一个专业从业人员的专业自尊心及专业自豪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简述老年科护士工作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措施
3.1 工作因素
3.1.1 护士工作强度大
护理工作是一份体力与脑力相结合的工作,我国多数医院95%以上的住院病人以静脉输注的方式给药,输液占用了护士每天50%以上的工作时间,护士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完成输液等治疗任务,从而使得患者的生活护理质量得不到保障。而老年人由于年龄大、长期输液、周围血管变细、变脆,从而更加重了护士静脉穿刺的难度。我院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要求护士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整体护理,但临床上一线护士的数量明显不足,床护比例严重失调,致使护士长期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在临床工作中,老年科患者由于听力下降,记忆力差,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不典型,病人主诉的不确切,这些都需要护士随时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同时由于老年人的身体各项机能都已减退,行动变得迟缓,因此老年科护士随时要面临各种突发状况及意外事件。这就造成了老年科护士的心理高度紧张。
3.1.2 护患矛盾的突出
随着社会法律知识的普及,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医疗纠纷也逐渐增多,护患关系日趋紧张。随着社会的发展,病人及其家属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主观上认为自己最急、最重、最需要得到护士的关心和照顾,而护士由于工作繁忙未作出及时反应,因而导致护患冲突。老年人由于群体的特殊性,与其沟通要特别注意,有时候往往由于一些不经意之间流露肢体的话语而引起护患冲突。而护士对于护患冲突多多少少会产生恐惧,怕遭受到患者及家属的投诉,甚至出现过激行为。这也是导致护士产生压力的原因之一。
3.1.3高风险的工作
老年科护士每天直接面对病人,精神压力大,常常处于高紧张状态。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护士在工作中常会担心出现差错事故,如打错针、发错药等,一旦发生,则会给病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甚至导致病人死亡;而护士也会受到严厉的处罚,轻则扣奖金,重则吊销护士执照,甚至产生刑事责任,这会让护士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
3.2家庭因素
由于护理职业的特殊性,护士没有节假日和双休日,逢过年过节护士总希望能与家人团聚,但护士往往在节假日上班,这也会加重护士的无力感。还有护士在工作中承担着照顾者、咨询者、教育者等角色,在家庭中需尽到为人母、为人妻、为人子女的义务,繁重的工作量、琐碎的事情以及过多的角色要求,都会使护士感到力不从心,身心疲惫。
3.3社会因素
现今,医院多数领导认为医院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医生,在工作中尽管护士也付出了最大的努力,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但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医生的工资、待遇远远高于护士,这也引起护士很大的不满。如今人们普遍认为医生具有处方权,而护士则是执行者,因此每当老年科患者康复出院时多数患者会感谢医生的救治,从而忽略了护士在其住院期间所给予的照护,但所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可见护理对于老年科患者的康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往往由于患者没有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不承认护士的价值,使护士在工作中体验不到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感。再加上工资、待遇的悬殊,让护士感到职业前景黯淡,从而造成心理不平衡。
4.应对措施
4.1做好超前的心理准备
超前心理准备是预防不良心理反应的关键。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广泛开展,以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外医疗护理机构的大量引进,给我国医疗市场带来巨大冲击,为了减少心理创伤,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自身应提前做好思想准备,提高对专业环境和各种变化与挫折的承受能力,以稳定的心态看问题。
4.2 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实行人性化管理
目前由于护理人员的缺编,管理者应重视护理人员配置,适当增加护士编制,尽量保障护士与床位的比例,减轻护士的压力。管理者还应做好护士人力资源的管理,增加福利待遇,重视提高护理人员的地位,为护士创造更多的学习和晋升机会,加强护士管理与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培训,改善临床工作环境。护士长应合理调配人员,实行人性化排班,注重新、老护士搭配,给予护士足够的休息时间。护士长多与护士进行沟通,了解工作难处,及时给予帮助,尽可能减少护士因工作原因而给家庭、生活所造成的困扰,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4.3 医院管理层要重视护理工作,从而提高护士社会地位
医院可以积极培养护理骨干分子,给护士外出学习和进修的机会,对医护之间的经济分配应缩短差距,同时向社会宣传护理的重要性,倡导“重医尊护”的意识,也让社会更关注护士、尊重护士。
4.4运用激励措施,提高护士的主观能动性
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护士长应在工作中善于发现每一位护士的优点,护士长应根据科室内护士的能力授以权利,能够做到人尽其用、发挥专长,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管理者可以适当提高护士待遇,也可以定期对一些业务突出、成绩优秀的护士给予奖励,并且评选出“优秀护士、服务明星”等等,以此作为一种激励的方法。
5.小结
老年科护士工作的压力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针对上述老年科护士的压力源进行分析,建议护理人员可以从自身做起,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及护理技能,以良好的工作业绩赢得患者、家属及社会的认可。社会、家庭和医院都应该给与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帮助老年科护士缓解工作的压力,使其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从而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孙水英,曾慧,张丽平.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与护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6,21(21):76-78.
[2]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9.
[3]褚彦香.临床实习环境对护生实习压力及生活质量影响的调查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0,5(1):1-170.
[4]侯继玲,李小英.护士易患慢性疲劳综合征[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7):301.
[5]JASON LA.Am J Nurs[J].1988,98(5):16B.
关键词:急诊护士;急诊护理工作;工作压力;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429-02
急诊科是抢救急、危、重症病人的重要场所,不仅承担着急救转运任务,还要负责来诊的各种急危重症病人的诊疗、抢救以及留院观察工作;也是医院的前沿窗口和医院工作的缩影,直接反应了医院的医疗护理水平。急诊护理是涉及各类急性创伤及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护理工作的特殊专业,以急、忙、乱,工作强度高,易感染性、多学科性、暴力事件多为特点[1],具有高风险性、高应激性、无规律性、不稳定性,护理工作紧张繁重。由于急诊的工作环境复杂多变、危重病人多、应激频率高、工作量大、病人对护士要求高,造成急诊护士过大的工作压力和高度的精神紧张,已对急诊服务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准确了解急诊护士的压力状况,提高急诊护士应对压力的能力,改善急诊护士的身心健康状况,是提高急救护理质量的根本保证,也是加强急诊护理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1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分析
急诊护士的工作压力源是多方面的,国内研究者对急诊护士的工作压力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比较丰富的成果。吴欣娟[2]对急诊科、外科、ICU和手术室的382名临床护士的研究表明,护士的主要压力有:工作量太大、社会地位太低和福利待遇差。周英华[3]通过对梅州市88名急诊护士工作压力调查显示,排在第一、二位的压力源分别是“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和“护理专业及工作问题”。王雅芳[4]认为,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和长期紧张的脑力劳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多变的人际冲突、高期望的个人价值和不相称的社会地位是急诊护理人员最主要的应激源。康红宇等[5]认为,急诊护士的主要压力源有:工作的特殊性,如工作紧张、繁重,节奏快,工作环境相对封闭,工作无规律等;潜在的职业风险,如在不可能知晓患者有否传染病的情况下随时为其实施各种抢救治疗,甚至接触其伤口及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工作的高风险性及复杂的人际关系。刘兆娥[6]对济南市五家三级甲等医院210名急诊科护士的调查显示,急诊科护士排在前十位的工作压力源是:经常倒班、工作量太大、工资及其他的福利待遇低、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太低、晋升机会太少、上班的护士数量少、继续深造的机会太少、担心差错事故、病人家属不礼貌、病区拥挤。苗金丽等[7]的研究表明,急诊护士的工作压力主要来源是:工作环境、工作性质、经常值夜班、人际冲突、与其他病区护士的落差感、潜在危险。谢晓华[1,8]的调查显示,怕出差错、护患关系、紧张的工作环境、管理者批评、工作量巨大,是急诊护士工作的主要压力源。
从众多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出,急诊护士的压力源主要是工作性质、工作环境、人际关系、潜在危险。本人在对自己所在急诊科护士的访谈中也证实了这个结论。
2急诊护士工作压力分析
2.1工作性质:急诊护士主要面对的患者是急诊病人,而急诊病人病种复杂、发病快、变化快,来诊时间、来诊数量以及危重程度都无法预测,导致急诊护士必须时刻准备应对突如其来的事件,经常处于应急状态;急诊护士要经常面对垂死和死亡现象,这对护士造成极大的心理影响,有学者认为[9]:垂死和死亡现象作为一刺激因素除造成护士的直接心理压力外,还会产生继发影响,使护士产生恐惧感,惟恐自己的任何差错会导致患者的死亡,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更易出现失误;另外,长期倒夜班、饮食无规律及睡眠紊乱,也导致急诊护士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使身心疲劳得不到有效调整。
2.2工作环境:有调查显示[10]:急诊科环境明显拥挤,布局不尽合理,绿色通道没有明显标志,区域划分不清,为护士的安全方面考虑不周到。由于历史原因,许多医院急诊科狭小,结构不合理,而急诊就诊病人逐年上升,每个病人有多个家属陪同,病人的增加与医院环境不相适应,造成多数急诊科拥挤、脏、乩、差的现象[11]。这些都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2.3人际关系: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及医疗体制的改革,患者对急诊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12],而急诊科繁忙工作使许多急诊护士忙于具体操作,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得病人及其家属认为急诊护士服务态度不好;急诊病人及其家属由于疾病的突然发生或加重而处于应激状态,这种应激状态会影响行为及情绪,导致对急诊护士态度不良;急诊病人及其家属在诊治过程中的不满意,容易迁怒于急诊护士;医护间在急救过程中发生分歧时,医生往往对护士尊重不够,导致急诊护士自尊心受损,产生心理压力。急诊护士面对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陷入人际冲突的困境[13]。
2.4潜在危险:急诊护士必须在不明病情的情况下服务于病人,对有传染性的病人,急诊护士有被感染的危险;同时外伤患者出血等,操作中也有被感染的危险。近年来职业暴露及职业风险性增加,非典、HIV、手足口病、甲型流感等特殊疾病加重了职业风险,国内对特殊职业的保护尚未完善,医疗制度及相关职业的缺乏,加剧了急诊护士的职业风险性。急诊病人及其家属发现病情危重,感到急躁、焦虑、恐惧,希望能立刻急救的心情与现实有差别,常迁怒于急诊护士而发生摩擦,急诊病人家属责骂甚至殴打急诊护士,对急诊护士造成伤害。在急救中经常可以见到有敌意的病人,如醉酒、吸毒、精神障碍的病人,此类病人情绪不稳,易怒易躁,自私偏执,以我为中心,对医护人员不信任,对急诊护士具有很大攻击。
3急诊护士工作压力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3.1身心健康状况差:压力会对急诊护士造成个体身心不健康,可诱发相关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胃溃疡、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精神病、头痛等[14]。林桂莲等[15]通过对30名急诊科护士心理、生理健康的调查可见,急诊科护士无论心理还是生理健康水平都明显低于普通科室护士,其中在心理健康方面强迫症状、焦虑较突出,而在生理健康方面月经异常、疲劳综合征、睡眠障碍较为突出。麻洁等[16]对106名急诊护士调查发现,急诊科护士睡眠紊乱、慢性胃炎、下肢静脉曲张等疾病的发生率远远高于其他科室;计月红等[17]的调查结果显示,急诊护士神经衰弱、期前收缩、心肌缺血、冠心病等发病率高于其他科室护士。
3.2生活质量下降:压力还会对急诊护士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刘兆娥[6]的研究结果显示,急诊护士生活质量与工作压力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急诊护士生活质量比较低,主要原因是急诊护士相对其他职业人群来说,缺乏社会支持、经济收入较少、与付出不成正比、职业防护较差、慢性职业病多、风险大、参加社会娱乐活动和业余知识学习以及得到科研和晋升的机会较少,且较少受到尊重。
持续压力对急诊护士所造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除了导致身心健康状况差和生活质量下降之外,还会导致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等,无论是哪方面的影响,都会对救护质量产生影响。
4改善急诊护士工作压力的对策探讨
4.1改善工作环境:良好的环境能使急诊病人及其家属增强信心、感受到温暖,有利于缓和急诊病人及其家属的情绪;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利于急救工作的有序进行,有利于提升急诊服务水平。因此,应该为急诊科创造一个利于工作、便于抢救、诊治、护理、布局合理、标志醒目的工作环境,避免抢救室暴露于公众之下,以防止病人家属目睹抢救后因不理解而出现过激行为;避免混乱,并将各种噪音降到最低,以免影响健康和情绪,减少护患冲突,以利于保证救护质量。
4.2加强培训和辅导:急诊护士的工作涉及面广,病情复杂,变化快,这就要求急诊护士必须知识面广;随着医疗模式的发展,护理工作逐渐从单纯的执行医嘱转移到为病人提供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的全面照顾的“人性化服务”,要求急诊护士必须学习更多的知识。另一方面,急诊护士经常要面对各种情况带来的心理压力,要帮助急诊护士学会自我监测与自我调节,要教会急诊护士感受自身心理、情绪等的变化,并能通过恰当的途径进行宣泄与调节,确保自己的身心健康。
4.3提高护患沟通技巧:服务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会说话,因少讲一句话或语言不得当可使整个服务质量降低一个大的档次[18]。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很多冲突的发生是与护患沟通障碍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的。因此,提高急诊护士的护患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可以提高急诊服务质量,同时,也能减轻急诊护士的心理压力。
4.4加强风险管理:急诊科既是社会医疗供需矛盾的缓冲区,又是社会医疗供需矛盾的集中体现区[19],是医院工作的最前线,面对的病人具有突发性、危急性、复杂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工作任务繁重,应激性强,同时又承担较高的风险。而急诊护士作为整个护理过程的实施者,由于各种原因经常出现护理风险。护理风险是指病人在接受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9],经常体现在护理纠纷和护患冲突上。因此,要缓和急诊护士的工作压力,降低急诊护理风险,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方法和措施,如增强急诊护士的法律观念、加强急诊护士业务培训、强化急诊护士的服务意识、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等,将导致护理风险的因素减至最少,使急诊护理成为提升急诊服务质量的保证。
4.5领导支持:有学者认为,提高管理者的支持是影响个人工作满意感和心理健康的最有效方式[20]。急诊科护理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急诊护士的工作压力大。在持续高压力的工作状态下,在工作中难免出现一点失误。而当护士真的在工作中出现失误时,领导不应该一味的批评,而忽视正确的心理引导。当护士处于某种困境时,领导应能及时发现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心尽力给予帮助和支持。领导能给护士足够的支持,有利于护士缓解工作压力,使护士建立工作的最佳身心状态,激发护士持续工作的热情,以便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4.6适时娱乐休闲:由于工作性质和特点等原因,急诊科护士长期承受比较高的工作压力,缓解急诊护士的工作压力是提高急诊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缓解工作压力的方法有多种,其中适时进行娱乐休闲活动,不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当身心比较疲惫时,去打一场球、或者去唱一场卡拉OK、或者外出旅游,都会觉得深心比较舒畅。同时,通过适时娱乐休闲活动,让平时难得见上几面的朋友、同事聚集在一起,聊聊天,谈谈工作体会,既可以给自己减减压,也可以增进朋友、同事之间的感情。有研究显示[21],适时娱乐休闲后,急诊护士的工作压力显著低于娱乐休闲前,急诊护士护理差错缺陷发生率显著低于娱乐休闲前。
参考文献
[1]张波.急救护理学[M].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5
[2]吴欣娟,张晓静,高凤莉.护理人员离职意愿与工作压力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4):197-199
[3]周英华,刘聪英,林翠兰,等.急诊护士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国临床护理,2009,1(2):85-87
[4]王雅芳.急诊护理工作应激对护士健康的影响及对策[J].护理杂志,2002,19(2):81-82
[5]康红宇,陈萍.急诊室护士工作压力源分析及对策[J].吉林医学,2008,29(24):2445
[6]刘兆娥.急诊护士生活方式及其与工作压力、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硕士论文].山东:山东大学,2010
[7]苗金丽,李新玲. 急诊护士工作压力分析与应对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2):98-100
[8]杨宝燕,王晓燕.急诊预检分诊工作的现状与展望[J].护理杂志,2004,2 1(3):47
[9]王瑞华.小循环夜班法的临床实践与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1993,9(5):38
[10]刘德容,杨裕红.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27-28
[11]陈晓梅. 急诊护士工作压力分析及应对[J].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2005(12):45-46
[12]孙明明.现代急救护理质量评价内容初探[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5):337
[13]席惠君,安锦慈,张岭.急诊护士心理压力分析及缓解[J].护理杂志,2003,20(2):88-89
[14]应菊素.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相关关系的研究[硕士论文].广州:中山大学,2003
[15]林桂莲,唐秀明,刘玉霞. 急诊护士健康因素分析及措施[J].全科护理,2010,8(4):1015-1017
[16]麻洁,吴雅玲.影响急诊科护士身心健康的因素与对策 [J].护理研究,2003,17(增刊1):1-2
[17]计月红,张铁丽.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身体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现代护理,2006,12 (28):2654-2655
[18]罗桂花.预防急诊科护患纠纷的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1):123
[19]李晓惠,邹晓清.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75
【关键词】皖北经济;高等教育
一、区域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理论关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国家将高等教育的权利不断下放,高等教育的办学主体也由国家公有承办换成社会各阶层多元办学,因而区域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相互发展关系也日益密切。
高等教育主要是通过帮助受教育者掌握各行各业的专业知识技能,从而提高劳动力的技能和职业素质,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者舒尔茨曾依据资本理论的观点,用教育资本理论分析的方法推算教育对经济的贡献,他通过分析计算得出教育对国民收入的贡献是33%。本文将依据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关系,具体分析皖北经济与高等教育发展之间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二、皖北经济概况
在本文中,皖北地区包括蚌埠、淮北、淮南、宿州、阜阳、亳州等六市。皖北经济的发展状况可以依据表1进行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皖北地区人口众多,占全省的42.71%,但是经济量偏小,人均GDP也相对较少。而且皖北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明显低于皖中和皖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待提高。
另外根据2012年安徽省统计局相关资料显示,在一系列促进皖北振兴举措推动下,皖北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多项指标增速领先全省。2012年皖北六市生产总值4885.6亿元,增长12.5%,增幅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财政收入也大幅增长,六市财政收入736.8亿元,占全省财政收入的比重由去上年的23%提高到24.3%。在地方财政收入方面,除淮北外,其余五市的增幅均高于全省。产业结构也相对更加优化了,六市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比例由2011年的19.9:49.2:30.9调整为2012年的19.2:49.6:31.2.而且各市的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但是在2013年,根据2013年安徽省统计局“一季度全省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分析”资料显示皖北六市完成GDP1068.5亿元,增幅比全省低0.3个百分点。皖北地区多数城市增速偏低,增速低缓对皖北地区经济发展步伐产生一定影响。
三、皖北地区高等教育情况
从1998年到2012年,安徽省普通高校数量由当初的34所发展到今天的107所,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02.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30.6%,比上年上升4.2个百分点。高等教育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教育水平也正在提高。表2所示是关于皖北六市教育的相关情况。
由表2可知,皖北地区高等学校数量才21所,仅占安徽省的五分之一,这说明皖北地区的高等教育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另外从2010年到2011年,我们不难发现各城市高校都在不断扩招,而且毕业人数也都有所增长。这表明皖北地区的高等教育规模正在不断扩大,但是这些学校的规模基本是9000人左右,这远远达不到规模效益,这也将会导致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平衡。
四、基于蚌埠市的调查分析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问题
1.蚌埠市作为皖北地区最有发展潜力的城市,在2011年GDP总收入为780.24亿元,占皖北地区GDP总收入18.1%,其中第一产业144.38亿元,第二产业384.88亿元,第三产业250.98亿元。这说明蚌埠目前还是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第三产业为辅。蚌埠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2308人,在校学生5.32万人,招生学生数3.06万人,毕业生数2.21万人。而据笔者的调查问卷,可知蚌埠大学毕业生留在蚌埠工作的仅占18%。66%的学生表示毕业后不曾想过要留在蚌埠工作。这说明蚌埠市面临了很大的人才流失问题。
2.蚌埠市的盈利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烟草制品、食品制造、农副食品加工、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医药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这行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0.35亿元。而根据对蚌埠市高等教育的调查,安徽财经大学专业设置基本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而蚌埠医学院主要是以临床医学专业为主,医学检验学、护理学、医学影像学、药学、预防医学等专业共同发展。这表明蚌埠市高校在非金属矿物制品、热力生产和供应等行业存在专业空白,不能很好的完成专业与产业的对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专业结构尚不能满足当前区域经济对不同专业人才的需求。
3.为了探究蚌埠市高等教育情况,笔者针对蚌埠市安徽财经大学大四和大三学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有72%的学生表示学校对专业知识方面只是形式上重视,对专业知识的要求不是很严格。50%的学生认为目前所学的专业知识不能够符合职场的要求,需要大量培训才符合。这充分说明目前高校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无法胜任行业要求,高等教育培养的层次结构尚未充分适应区域劳动技术的要求。
4.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依据调查数据显示,66%的学生表示不会留在蚌埠工作,但是若该城市有比较好的单位或者公司给大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仍然不会留在蚌埠工作的学生只占28%。而企业或政府给学生提供的实习机会次数,50%的学生认为0次,46%的学生认为提供的很少。这表明学校、政府、企业之间的互动工作需要更加密切,对学生提供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实习机会的次数太少。
五、促进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良好发展的对策
1.学校方面
普通高等学校必须加大对专业知识的重视和培训,实现专业与企业的产业的对接,尽量填补区域经济的相关产业空白。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能直接影响教育科研成果,而科研成果恰恰可以对产业经济发展有着促进和指导作用。因此学校要加大对课题研究、教育研究等相关经费的投入,加大对科学技术、对专利的重视,响应“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号召。
另外学校需要在扩招方面优先追求质量,保证学校又好又快发展。当前诸多高校为了全面发展,增开许多尚未拥有足够教育水平的热门专业。盲目扩招只会降低大学生的质量,降低高等教育水平,增大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学校应该采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不仅能使所培养的人才能够贴近生产实际和社会的需求,还能提升高校自身的教育水平。学校应该充分运用社会关系,与诸多当地企业达成提供免费实习的协议,这样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对该市的产业与市场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人才为当地经济服务。
2.政府方面
政府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大教育支出,经济是根。充足的教育经费可以使得学校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水平提升和科研成果研发方面,能够避免为了减缓费用压力而盲目大规模扩招的现象。
政府需要充分发挥它的主导性作用,采取一系列财政政策、政策优惠的措施来吸引人才。例如,政府面对全市高校生出资开创创业培训班,为应届毕业生提供创业资金和政策优惠,这种方式能有效解决人才流失严重的问题。
政府要加大高等教育模式改革,促进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改革高等教育的办学机制,营造出良好的高等教育办学环境。政府理应倡导创建一个学校—专业—企业—产业的循环链。高等学校与企业联系,开设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实用性专业,邀请企业高水平人才进行客座教学,然后挑选优秀学生在企业进行实践。这样一种循环教学的模式可以让学生的职业素质、专业知识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有利于大学生的就业发展。政府可以利用区域资源优势建立起与产业相关的专业学院,例如淮南的安徽理工大学,淮北的煤电技师学院等,做到因地制宜。
3.企业方面
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人,人才是企业发展的血液,只有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才能让企业蓬勃发展。因此,企业应该考虑长远利益,积极配合政府和学校的工作,增加每年度在大学宣讲企业的次数,积极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假期实践机会。这既能够让大学生的素质更加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标准,又能让企业发现更多的企业人才。
当前我国民办大学已成一大趋势,政府也鼓励多层次多阶层办学,因此大型企业有能力的应该考虑创建学术程度高的高等学校,创办一所企业的人才培训基地,建立起企业—学校—企业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西奥多W·舒尔茨.教育的经济价值[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
[2]高翔.皖北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分析以及政策建议[J].蚌埠学院学报,2013(2).
[3]王岳含,黄彦震.区域经济与区域高等教育互动发展的机制研究[J].黑龙江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3).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广州 510545)
(South China Business College,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Guangzhou 510545,China)
摘要: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针对广州老年公寓质量和服务无法很好服务老年人群的状况,文章通过分析美国和日本老年公寓的发展经验,从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提出广州老年公寓发展的建议。
Abstract: Along with China has entered the aging society, society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aging problem. Focusing on the quality and service of apartments for the elderly in Guangzhou can′t serve the elderly population well,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experience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s apartments for the elderly to suggests some advices to governments and enterprises on the apartment development.
关键词 :美国;日本;老年公寓;经验;启示
Key words: America;Japan;apartment for the aged;experience;enlightenment
中图分类号:F29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19-0257-03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4年广东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01412620012):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广州市老年公寓住宅问题研究——基于白云区的调查数据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刘俊伟(1994-),男,广东潮州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2013级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潘嘉楠(1994-),女,广东兴宁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2013级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苏明(1983-),男,湖南永州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教师,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工商管理。
1 老年公寓定义及其分类
1.1 老年公寓定义 老年公寓指的是专供老年人集中居住,符合老年体能心态特征的公寓式老年住宅。它具备餐饮、清洁卫生、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服务体系,是综合管理的住宅类型,[1]也是现代老人颐养天年的重要场所。
1.2 老年公寓分类及特点 根据老年人自主能力的差异,老年公寓分为三种类型:独立型老年公寓、集合型老年公寓和护理型老年公寓。[1]它们在各自的设施配备和适用居住的老年人群有所不同。独立性老年公寓往往造价较低,适合有自理能力的老年人居住,如日本北浦和老年公寓。它与城市社区服务设施距离较近,有着交通便捷的特点;集合型老年公寓是集合护理服务、社交娱乐场所、公共食堂和完备的保卫和警报系统于一体的老年公寓,适合有较强自理能力的老人居住,如广州友好老年公寓;护理型老年公寓的建筑都是按无障碍设计,有独立的卧室和卫生间,但起居室和厨房往往是共用的,并提供全日制的护理和医疗服务,如美国的The Terraces。
2 日本老年公寓发展的经验
2.1 老年人法律法规的支持 日本老年人福利法律体系逐步完善,从经济收入、社会福利,医疗保健和老年保险等多个方面对老年人的权益给予了保障。早在1959年,日本便颁布了《国民年金法》,强制20岁以上60岁以下的日本人必须加入25年期的国民年金的交付,以便在规定的年龄享受老龄基础年金。[2]这部法律的颁布意味着社会养老的开始,为后来老年产业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后来,日本相继颁布了《老人福利法》和《老人保健法》,两部法律意在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医疗保健,继而推动了老人住宅和保健事业的发展;而《护理保险法》的出现,使得使用者可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保健和福利服务。《护理保险法》的出现为商业性老人护理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2]
此后,日本在规范养老市场的发展也出台了若干法律政策,如《养老企业资质审批条例》、《养老设施验收规范》、《养老企业从业人员资格验证条例》等。[2]养老法律不仅保障了人们晚年安定的生活,也给老年企业的诞生和护理行业发展提供了契机。在国家法律政策下,日本老年服务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提供高质老年服务的老年公寓应运而生。
2.2 与社区相结合,小规模连锁经营 开发商在社区内建立连锁小型老年公寓,如日本医学馆的墨田项目。此类项目主要吸引社区周边老年居民的入住。此种经营方式优点是利用了社区医院、超市、银行和一些公共设施等资源,大大减少开发和建设公寓外部环境的费用。同时,小型公寓连锁分布在不同区域,能保证快速拥有高入住率和尽快盈利。再者,项目能快速得到政府允许并投入建设,具备销售周期短、配备人员少和灵活性好等优势,而且老年的入住成本比大型老年公寓低。最重要的是老人能够时常得到探望,从经济和精神上得到子女的支持,有益老人愉快温暖地度过晚年。
值得注意的是小型公寓一般将餐饮、饮食等基础服务采取外包,但公寓内部必须配置介护设施,同时和周边医院达成合作联盟。最后,选址尽量在公共配套便利且较为安静的地方。高素质员工和高入住率是养老地产运营的关键要素,而与社区结合、小规模连锁经营极大减低了养老地产的风险。
2.3 多行业进行联合开发 大型老年公寓的开发和运营需要大量资金和资源,单个企业难以维持。而多行业的联合开发,能够很好解决融资和运营服务的问题。SunCity是日本少有的提供大型养老地产的公司,由日本100家企业联合出资,股东涉及银行、保险、商业、酒店和实业等。以其旗下的银座为例,银座是自理、介护型混合住宅单元,是位于市中心的大型养老公寓。在建设运营方面,银座使用高规格的酒店式装修,酒店式的运营管理由酒店行业的股东提供,装修材料由实业公司提供,医护人员由相应的医疗机构培训。医疗方面则有提供日常健康管理诊察的西崎诊所,同时还与专门给日本皇室就医的圣路加国际医院合作,提供每年一次的体检和医疗救治服务。
银座的多行业对老年公寓的联合开发,不仅能解决融资和运营管理的问题,提供了专业化服务,而且联合过程中会形成一条老年产业的服务链,从养老保险开始,各个行业的加入会促使服务链更加的细致、完善,推动老年服务的提升。
3 美国老年公寓发展的经验
3.1 养老方式多样化 美国早在1944年就已步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因而老年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较早。美国政府对老年社会福利事业采取“补缺”政策,即国家的社会福利机构只有在发展不能维持时,国家才会给予帮助,竞争式发展促进养老方式的多样化。[3]
美国依靠市场的自动调节,让整个产业自由发展。竞争令美国老年服务产业较发达。企业针对老年人的需求开发老年服务产品,分支较细。例如,针对喜欢参加身体和社会活动并有年龄限制的活跃老人社区、安全而又保留个人空间和隐私的独立生活社区、提供上门服务帮助老人料理生活的协助生活机构等。
美国政府鼓励老年人居家养老,而居家养老也是美国目前老年人最普遍的养老方式。当老年人需要照顾时,协助生活机构就会提供上门服务,帮助老年人照料生活起居。[4]服务包括洗澡喂饭;老年人心灵安慰和医药管理等活动。
3.2 政府机构的支持 在美国纽约,老年公寓大部分属于廉租房的一种。光是接受联邦政府资助的就有170多家,大约每3条街道就会有一栋老年公寓。
克林顿花园是一座位处纽约曼哈顿黄金地段的老年公寓,由美国联邦政府提供援助建造的,公寓周围的生活设施、交通都极为方便。[5]以下是该公寓所具有的特色:
①该公寓只接收纽约市年收入低于25100美元的65岁以上的老年夫妇,或年收入低于22000美元的62岁以上单身老人。只收取老人月收入1/3的费用作为入住资金。
②医疗方面,公寓内的社工可帮助老人们申请医疗补助、护工等,若入住老人的月收入低于一定标准(每年都会有变化)时,医疗费用全部由政府出资。
③公寓内设备维修工人素质要求高,因此,当公寓内扶手、警报器等出现故障,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跟换或维修以及其他的服务设备都为老年人提供一个舒适、方便的养老环境。
而克林顿花园的开支来源除了入住老人的租金,还有一部分主要来源于“老人局”的补贴。老人局是美国联邦政府为老人们解决衣食住行和提供服务与帮助而设的一个部门,遍布各个州市。许多老年社会福利机构每年都会向老人局申请经费。老人局目前在美国老年社会福利事业中扮演着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3.3 老年产业的集中化 “太阳城”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初,地产商德尔创新地将专供老年人居住的样板房与疗养医疗中心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型养老地产项目。截止到2012年,美国“太阳城”住户达1.6万户。作为全球知名的大型养老地产,值得注意的点:[6]
3.3.1 打造专属于老年人的城市,一切以“老人”为本
城内明文规定,所有的居民年龄要求55岁以上,65岁以上的老年人人口占全城总人口的79.8%。汽车时速最高为48公里/时。公寓为丰富住户的老年生活而开设的各类课程与活动80多种。老年服务机构穿插各个街区,创造了一个省心、贴心的养老环境。
3.3.2 住宅类型多样,房价合理实惠 “太阳城”常年温暖舒适,适合老年人居住。城内有多种住宅类型,大致有别墅、多层公寓、独立居住中心等,老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进行选择,由于无须向政府缴纳税金,因此房价便宜,一般老年人都可入住。
3.3.3 老年服务模式创新 创新式的将“居家”养老与不同的老年服务产品相结合是“太阳城”最大的特色,除了使得老人们很好的保留了个人独立空间的同时,住宅内的无阻碍设施也照顾到了老人们行动不便的地方。
“太阳城”的成功因素之一就是它很好的将养老地产、老年医疗、老年服务和教育等机构很好的结合推向美国老年人消费者,很好的迎合了目前美国老龄化趋势。
4 广州老年公寓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银色浪潮”下的广州,“老年公寓”这一新型的养老服务设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然而广州老年公寓质量参差不齐,存在以次充好的现象,政府没有制定严格的管理机制,监管不足,以致政府和养老机构不能很好地协同服务老年人群。主要原因为:
4.1 退休、医疗保障体制不健全 据我们实地探访和网上查询,广州市内老年公寓的费用普遍较高,基本月费在5000元以上。广州自2014年1月起调整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月均额达到3019元/月,依旧难以支付。且一旦老人生病,要想报销医疗费用必须到指定医院进行治疗,其他城市的老人在广州养老,医疗费可能得自掏腰包或报销的金额较少。因而,养老保障制度的“适用性”和“便携性”差。[7]
4.2 养老资源与需求的矛盾 广州养老设施总量不足,90%老人还需依赖家庭养老;但广州老年公寓整体入住率只达到80%左右。其一是公寓价格太高,其二是公寓质量与定价的不协调加剧了供需的矛盾。更严重的是老年服务专业人员的缺乏,位于白云山麓一家老年公寓曾因用非专业护工的导致老人夜间发病,使客户对老年公寓的服务质量存在质疑,高素质护理员的缺乏已成为养老企业服务的短板。
4.3 老年产业未形成系统全面的老年服务体系 老龄产业涉及广泛,除了养老服务,还包括老年教育,老年旅游,老年用品,老年文化娱乐,老年房地产等。[7]广州绝大部分老年公寓未设立老年大学,老人文化娱乐节目少之又少。广州目前还未系统全面的老年服务体系,主要原因:除老人医疗保健外,老人专用品和精神文化用品开发不足;管理和扶老政策落后,政府的支持跟不上老年产业发展的步伐。各个行业对老年领域产品市场不熟悉,需要引导;而已发现老年市场的企业则对老年产品研究开发不够深入,主要着重于老年地产。
5 美日老年公寓发展经验对广州的启示
5.1 政府方面
5.1.1 完善老年人相关法律法规 完善的法律有益老年产业的规范和良性发展,广州还未制定关于《养老设施验收规范》和《养老企业从业人员资格验证条例》等相关政策法规,出台这些法律法规能够令老年公寓在硬件设施和服务质量上有所提高;且设立并紧抓市场准入机制,让老年产业成为广州高质量服务的行业。此外,至关重要的是,广州政府及相关部门需落实法律,根据正确的法律执法,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监督并管理整个老年产业市场。
5.1.2 要设立贴近老人生活的服务机构 功能类似于美国老人局的广州养老服务产业协会于2014年4月是成立,主要关注老年产业宏观问题,如广州老年人的合法、合理权益,加强与养老产业的联系和维护行业规范。建议协会要多关注老年生活细节问题,协会下加设研究老年人生活问题部门,关注老年人衣、食、住、行等细致问题,探索他们生活习惯和心理世界。再者,协会应有效地管理当地的老人服务机构,设立举报和评价机制,接受老人投诉,查验后催促企业整改。协会定期对老人生活进行调查报告,为给养老企业和福利机构提供指导。
5.1.3 鼓励居家养老 2014年,广州市60岁以上老年人有130多万,只有约4%的老年人可入住养老机构,90%需通过家庭养老。另一方面,广州市老年人人均收入低,导致大部分老年人无法支付高昂的公寓费用。因而,广州政府应鼓励家居养老,每月补贴一定金额用于家庭护理员的支出。广州市虽然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部107家,覆盖全市142个街(镇),但只有7977名老年人享受到这种服务。因而,广州应扩大社区养老服务部的规模和护理人员招募,或者招引护理企业进驻社区,提供更多的上门生活照料和康复护理服务。其中,专业护理员的缺乏也是居家养老的一大限制因素。居家养老节省了养老费用的支出,也为老年人营造了一种轻松舒适晚年生活。
5.1.4 政府给予老年公寓经营优惠政策 老年公寓的建设具有福利性质,政府和社会在人力和物力给予支持。为此广州政府可以在土地政策、贷款年限和利率、营业税等方面实行一定的政策倾斜,让企业对老年产业产生热情和信心。也可像服兵役般颁布法定义工时间,年满18周岁的公民需到老年公寓等服务机构服务一定时间,减轻老年公寓劳动力问题。[8]
5.2 企业方面
5.2.1 联合建立老年产业商会 像万科等地产龙头企业,可带头建立老年产业商会,意在吸引广州各行业的资源共同开发投资。广州的红堡颐养公寓投资主体中囊括了产业投资、医药科技、新能源、养生保健、科研究机构等十多家企业。多企业的联合开发降低了单个企业的投资风险,此举能很好解决融资和运营服务的问题。为了能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并受益于老年公寓的投资,老年产业商会的建立是必要的。此外,老年产业商会可联手老年产业协会共同开发老年产品和老年市场,并对老年公寓建立系统的评级,从而规范老年公寓市场,细化老年市场和完善老年服务。
5.2.2 品牌化、规模化经营 品牌化经营是树立公寓形象,得到社会公众认可的最佳方式。广州颐景老年公寓以医疗优势凸显特色;友好老年公寓以多样化服务,优美环境色为自己打造品牌;红堡颐养公寓欲打造广州首家星级酒店式养老寓。品牌化可依完备的医疗条件、打造活跃的阳光社区、或可护理老人痴呆症人群等特色加以推广宣传。规模化也是老年公寓的成功之路,除去可联合其他企业开设大型老年社区,也可像日本建连锁小型老年公寓,其投资少;风险低;与小区医院合作,为小区周围老人提供老年照顾服务。规模化的同时,也可以采取多品牌经营模式,满足不同层次顾客需要。[8]
5.2.3 培养专业化服务人才 无论是福利机构还是老年公寓,专业护理人员都是稀缺的。因服务对象的特殊性,要求从业者必须具备专业的生活照料及技术护理能力,如睡眠照料、排泄照料以及给药、观察、消毒、临终护理等。今年,国际大健康养老产业(广州)信息港欲筹备建立中国第一家护理学院,并且将会颁发教育部认证的专业学位。任重道远,信息港要积极联合广州老年产业协会组织人员全面培训并颁发护理能力认证等级证书,填补护理人才在市场上的缺口,专业的优质服务是公寓发展的根本。
5.2.4 人本化设计+丰富的老年人活动 企业需要人本化设计将老年公寓打造成舒适温馨的居住地、用丰富的活动开展老人新的活力生活。老年公寓环境的选择、户型设计及配套的设施从老人的需求和特点出发,如广州市荔湾区颐和养老豪廷公寓落位于花地河畔,环境优美,交通方便。建筑采用低层或配电梯的小高层设备,道路以无障碍设计,缓斜坡为主。房间内部有充足的采光和适宜的通风条件,并配有小阳台;室内铺设了木质地板,床边、厕所和走廊两边都设置了扶手栏。除此,公寓也开展各类活动鼓励老人参与娱乐、群体生活。广州的老年公寓应积极开展各种教育、兴趣、艺术、体育等活动,营造阳光向上氛围,吸引老人入住。
参考文献:
[1]白秀娜.老年住宅市场需求分析与开发对策的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8.
[2]彭莉莉.日本养老福利制度及服务设施运营的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11(08):59-61.
[3]夏艳玲.老年社会福利制度:补缺模式与机制模式的比
较——以美国和瑞典为例[J].财经科学,2015(1):125-134.
[4]朱青,罗志红.中外老年住宅供给模式的比较与借鉴[J].特区经济,2007(11):105-106.
[5]沈克明.纽约市的老年公寓和管理[J].城市开发,2012(21):40-42.
[6]王志成.他山之石2美国人怎么做养老地产[J].沪港经济,2015(01):82.
【关键词】 心理痛苦;癌症患者;心理痛苦温度计;横断面研究
中图分类号:R7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10)012-0897-06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0.12.省略
【Abstract】 Objective:To estimate the use of the Distress Thermometer(DT)for cancer patients in China,and to make a description of psychological distress prevalence of Chinese cancer patients and explore main factors related to distress.Methods:The Chinese version of distress thermometer(DT)and problem list were used to screen psychological distress in 4815 new in-patients with cancer in Beijing Cancer Hospital.Descriptive statistics were adopted to analyze the distress prevalence and main factors causing distress in Chinese cancer patient.Some socio-demographic and medical statuses of these patients provided by the statistics office in the hospital such as age,gender,cancer site and job were analyzed to explore their influence on distress prevalence and the predictors of significant distress.Results:The total prevalence of significant distress was 24.2%.The top ten factors related to distress were worry,fatigue,sleep,pain,economy,memory loss/ concentration difficulty,nervousness,eating,nausea,and tingling in hands/feet.Among all the cancer patients,13.5% had distress caused by emotional problems.of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female was a risk factor for psychological distress(OR=1.459).Conclusion:The Distress Thermometer has significant application value in clinical oncology because of its rapidity in screening for distress level and causes of cancer patients.It is worth being used nationwide in cancer patients after its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test.
【Key words】 psychological distress,cancer patient,distress thermometer(DT),cross-sectional studies
“心理痛苦”被定义为: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情绪体验,包括心理的(认知、行为、情感)社会的和/或精神本质上的体验,这些体验可能会干扰患者应对癌症、躯体症状及抗癌治疗的效果[1]。心理痛苦可表现脆弱、悲伤、害怕等正常的情绪反应,也可出现严重表现,如抑郁、焦虑、恐惧、社会孤立感、存在和精神危机[1]。癌症患者的心理痛苦在癌症治疗过程中常常被忽略,国内外很多大样本的研究已经证实,癌症患者的心理痛苦很常见并且会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比如影响生存质量、疼痛、对治疗的依从性和满意度等[2]。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推荐使用心理痛苦温度计(Distress Thermometer,DT)作为快速识别心理痛苦的筛查工具以来,其在世界各国的肿瘤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该网站文献中既有在不同癌症类型患者中应用的描述[2-7],也有在某种特定癌症类型患者中使用的研究[8-9]。
由Roth医生等首次制定的DT是一个从0(无痛苦)~10(极度痛苦)的单一条目量表,用于筛查患者的心理痛苦[10]。NCCN推荐使用此量表作为痛苦管理临床实践指南中的重要筛查工具时,增加了一个包含34个条目的“问题列表(Problem List,PL)”(包括:实际问题、交往问题、情绪问题、身体问题、信仰/宗教问题5个分目录)。国外文献中对DT在癌症患者中使用的效度研究有很多报道。其中,Jacobsen等证实以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和简要症状目录(Brief Symptoms Inventory-18,BSI-18)为参照结果显示,DT临界值取4分时敏感度和特异性为0.77和0.68,曲线下面积分别是与HADS对照为0.80,与BSI-18对照为0.78,其他研究得到相似结果[3,11-13]。国内的相关研究显示,以HADS为参照,曲线下面积为0.80,P<0.001;临界值取4分时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是0.80和0.70[14] 。本研究使用中文版“心理痛苦温度计”和“问题列表”(见附录)对北京肿瘤医院首次住院并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进行筛查,对显著心理痛苦患病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方便取样的方法,对北京肿瘤医院2007年9月1日到2008年1月3日间首次住院治疗并且经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的4815例患者进行问卷筛查,收回有效问卷4815份,其中男性2534人,女性2281人,年龄10~95岁,平均(55±13)岁。排名前5位的类型分别是肺癌(22.2%),乳腺癌(14.7),大肠癌(结肠癌与直肠癌总和)(12.9%),胃癌(8.2%),淋巴瘤(6.4%)。
1.2 工具
心理痛苦温度计(DT),为一个单项条目的心理痛苦自评工具,包括从0~10之间11个尺度(0-无痛苦;10-极度痛苦),指导患者在最符合他/她近一周所经历的平均痛苦水平的数字上做出标记。国外对心理痛苦温度计的测量学评估显示将分界点定为4分能够得到最好的敏感度和特异性[3.11-13]。NCCN根据不同国家的报道对最初的指南进行了修改将推荐的分界点修订为4分,即心理痛苦温度计得分≥4分的患者需要转诊到专业的心理学专家和精神科接受进一步的评估和治疗。本研究中以DT ≥4分者为显著心理痛苦。心理痛苦温度计还包括一项问题列表(problem list,PL)。该问题列表涵盖了癌症患者患病后遇到的各种问题,被分成了5个目录:实际问题、家庭问题、情感问题、灵性/宗教担忧和躯体症状。中文版由北京肿瘤医院唐丽丽等多位精神科和心理学专家进行翻译并根据我国癌症患者和肿瘤临床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相应校对,问题列表也分为5个目录共包括40个问题。
1.3研究步骤
请各科室护士长协助选择科室内的责任护士,由专业心理社会肿瘤学家对其进行指导语培训,由经过培训并合格的护士向患者发放问卷,经患者及家属同意,请患者自填问卷。视力较差、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由负责的护士阅读来协助患者自主做出选择。将所填问卷收回后,由专业的心理学工作者对得分≥4分的患者进行心理访谈,以了解患者的详细情况和所需要的帮助并给予初步心理指导。从北京肿瘤医院住院统计室搜集并记录入组本次研究患者的部分人口社会学资料。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通过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探讨各项人口社会学因素对心理痛苦的影响。
2 结 果
2.1心理痛苦发生情况和问题列表
4815名受试中出现显著心理痛苦的人数为1165人,检出率为24.2%。但由于心理痛苦温度计在我国癌症患者中使用的分界点仍未确定,本次研究比较我国癌症患者心理痛苦温度计得分情况,即从0~10每个得分出现的癌症患者人数。
家的对比,结果显示我国癌症患者DT得分与美国和英国癌症患者DT得分相比明显向左侧的低分数偏倚。在入组本次研究的所有癌症患者中,由情绪问题引起心理痛苦的患者比例为13.5%(图2)。引起患者心理痛苦的各种因素中主要的10个因素分别为(根据描述频率从高到低):担忧,疲乏,睡眠,疼痛,经济问题,记忆/注意力下降,紧张,进食问题,恶心以及手脚麻木,其中担忧、睡眠、记忆力下降/注意力无法集中3个问题属于情绪问题列表(图3)。
2.2 癌症患者出现心理痛苦的相关因素
2.2.1 年龄与发生心理痛苦的相关分析
以10岁为一个阶段,将研究对象的年龄划分为9个等级,与DT分值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两者无统计学意义相关(r=-0.19,P=0.188)。
2.2.2 不同癌症类型患者出现心理痛苦的比较
对不同癌症类型患者DT在4分及以上者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显著心理痛苦发生率最高为胰腺癌(31.9%),最低为食道癌(13.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58,P<0.001)。
2.2.3癌症患者出现心理痛苦的多因素分析
以显著心理痛苦发生率为因变量,将性别、年龄、癌症类型作为自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s回归分析,进入标准为P0.1。结果显示:性别作为自变量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模型发现:女性是显著心理痛苦发生的危险因素(OR=1.459,P<0.01);年龄和癌症类型等变量无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心理社会肿瘤学目前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癌症患者心理痛苦的研究较少,本次研究是国内首次使用NCCN指南中推荐的DT对临床癌症患者进行大样本的筛查,结果显示癌症患者显著心理痛苦(DT≥4分)的检出率为24.2%,与国外研究数据如美国Zabora等研究结果(35.1%)[15] 及加拿大Carlson等研究结果(37.8%)[16]相比较低。各个国家不同人群心理痛苦检出率的不同可能与样本的选择、筛查和诊断工具以及文化差异等有关。目前国人对“心理”及“心理问题”等词语仍然存在抵触情绪,尤其癌症患者不想被诊断为癌症后还要负担另一种疾病,也称之为“病耻感(stigma)” [17] ;心理痛苦虽然比之前的词汇更容易接受,但仍有不少患者选择低分甚至是0分来掩饰真实的内心感受,这可能是导致我国癌症患者显著心理痛苦检出率较其他国家低且DT分布较其他国家向左侧偏移的文化因素。
本次研究对PL的分析显示患者描述频率最高的3类问题分别是:担忧,疲乏和睡眠问题。Carlson等的研究结果显示,加拿大汤姆贝克癌症中心的癌症患者描述频率最高的3类问题分别是:疲乏、疼痛和情绪问题[16]。担忧在我国癌症患者中最常见,疾病引起的躯体问题以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都会引起患者各种各样的担忧;疲乏在本次研究和Carlson等的研究中描述频率都很高并且未对疲乏进行处理的患者占有较大比例;睡眠问题无论在门诊还是在住院癌症患者中也很常见,进一步的访谈发现大多数患者的睡眠问题是由适应障碍以及焦虑和抑郁情绪引起。由情绪问题引起的心理痛苦患者比例为13.5%,表明这部分患者需要接受心理治疗甚至是精神科药物治疗,而其他原因引起的心理痛苦需要相应的科室工作人员给予帮助。PL在日常工作中能指导临床医生针对患者出现的不同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并在需要的时候将患者及时转诊到合适的部门。
女性个性特征会影响面对癌症时的应对方式。癌症患者应对策略的研究显示男性比女性更多采取应对和回避的方式[18],应对和回避都是面对应激事件时的积极应对方式,能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而女性患者多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19-20],有研究发现这种应对方式与抑郁的发生成正相关[21]。
尽管有文献报道癌症患者心理痛苦发生与年龄呈微弱的负相关关系[15],但不同的研究并未得出一致的结论。本次研究年龄与心理痛苦之间不存在相关。不同癌症类型患者心理痛苦检出率存在差异,但并不能成为独立的危险因素。疾病的进展程度及所处的阶段直接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及心理状况。本次研究未对这些因素进行统计和分析,不能排除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研究发现,DT是一项快速、简便的心理痛苦筛查工具,大多数患者很容易接受并且3分钟之内可以完成填写;既能及时关注癌症患者的心理状况,又不会给临床工作带来更多的负担,因此DT在我国肿瘤临床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本次研究也存在很多不足,由于是大规模的临床调查,对研究对象的人口社会学特征记录不够详细,对婚姻状况、收入和社会保险,疾病TNM分期、预后,患者身体状况等数据未做完整记录,无法分析这些因素对心理痛苦的影响。国外文献报道了疾病分期及身体状况对DT得分的影响,但未得到统一的结果。Shim等对韩国癌症患者研究显示DT得分与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癌症类型、分期、诊断时间、复发转移情况无关[11];Zabora等研究发现未婚、肺癌患者心理痛苦检出率较高[15]。以后的研究工作中会针对这些不足之处作出相应的改善,以期对心理痛苦及相关因素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另外,我科室正在进行DT在中国癌症患者中应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从而为DT在国内的推广使用提供测量学上的依据,进一步推动DT在中国肿瘤临床的应用。
参考文献
[1]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Distress management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J].J Natl Compr Cancer Netw,2003,1(3):344-375.
[2]Akizuki N,Tatasuo A,Tatsuro N,et al.Development of a brief screening interview for adjustment disorders and major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cancer [J].Cancer,2003,97(10):2605-2613.
[3]Jacobsen PB,Donovan KA,Trask PC,et al.Screening for psychological distress in ambulatory cancer patients:a multicenter evaluation of the distress thermometer [J].Cancer,2005,103(7):1494-1502.
[4]Gil F,Grassi L,Travado L,et al.Southern European psycho-oncology study group.2004.Use of distress and depression thermometers to measure psychosocial morbidity among southern European cancer patients [J].Support Care Cancer,2005,13(8):600-606.
[5]Recklitis CJ,Licht I,Ford J,et al.Screeningsurvivors of childhood cancer with the distress thermometer:a comparison with the SCL-90-R [J].Psychooncology,2007,16(11):1046-1049.
[6]Ozalp E,Cankurtaran ES,Soygur H,et al.Screening for psychological distress in Turkish cancer patients [J].Psychooncology,2007,16(4):304-401.
[7]Hoffman B,Zevon MA,D' Arrigo M,et al.Screening for distress in cancer patients:the NCCN rapid screening measures [J].Psychooncology,2004,13(11):792-799.
[8]Ransom S,Jacobsen PB,Booth-Jones MS.Validation of the Distress Thermometer with bone marrow transplant patients [J].Psychooncology,2006,15(7):604-612.
[9]Graves KD,Arnold SM,Love CL,et al.Distress screening in a multidisciplinary lung cancer clinic:Prevalence and Predictors of clinically significant distress [J].Lung Cancer,2007,55(2):215-224.
[10]Roth AJ,Kornblinth AB,Batel-Copel L,et al.Rapid screening for psychological distress in men with prostate carcinoma:a pilot study [J].Cancer,1998,82(10):1904-1908.
[11]Shim EJ,Shin YW,Jeon HJ,et al.Distress and its correlates in Korean cancer patients:pilot use of the distress thermometer and the problem list [J].Psychooncology,2008,17(6):548-555.
[12]Gessler S,Low J,Daniells E,et al.Screening for distress in cancer patients:is the distress thermometer a valid measure in the UK and does it measure change over time? A prospective validation study [J].Psychooncology,2007,17(6):524-533.
[13]Recklitis CJ,Licht L,Ford J,et al.Screeningsurvivors of childhood cancer with thedistress thermometer:a comparison with the SCL-90-R [J].Psychooncology,2007,16(11):1046-1049.
[14]张叶宁.心理痛苦温度计中文版在中国癌症患者中应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硕士论文,2010.
[15]Zabora J,Brintzenhofeszoc K,Curbow B,et al.The prevalence of psychological distress by cancer site [J].Psychooncology,2001,10(1):19-28.
[16] Carlson LE,Angen M,Cullum J,et al.High levels of untreated distress and fatigue in cancer patients [J].Br J Cancer,2004,90(12):2297-2304.
[17]Rusch N,Angermeyer MC,Corrigan PW.Mental illness stigma:Concepts,consequences,and initiatives to reduce stigma [J].Eur Psychiatry,2005,20(8):529-539.
[18]杨智辉,王建平,付丹丹.癌症患者应对策略的特点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2):111-112.
[19]胡秀娟,刘贻娟,沙立民,等.应对方式对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护理策略[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3):186-188
[20]黄丽,沈晓红,赵梅.癌症患者应对方式及心身症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2):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