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会计文化建设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随着当今社会不同行业的诚信度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其是在会计行业中,诚信更为重要。因此,加强会计诚信建设是极为必要的。建设会计诚信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会计诚信文化建设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根本措施
会计人员有意识的对会计账目进行修改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进而来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例如,会计人员通过作假账、偷税漏税等来非法获取金钱。若要在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的失真,加强会计诚信文化建设是必要的:首先,加强高校培养过程中的诚信教育;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尤其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更应该在平时的工作中诚实守信,坚决杜绝作假账现象的发生,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其次,建立良好的会计诚信环境;在平时的工作中尽量多让会计工作人员接触正面的信息,尤其是刚刚从事会计工作的毕业生,避免他们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再次,建立信用档案;目前我国的信用档案建立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随着信用档案机制的逐渐完善,应该将那些违反诚信的单位和个人记录在案,并且个人能够通过网络或是相关单位进行查询,进而增强个人和单位的诚信意识。
1.2会计诚信文化建设是会计发展和生存的根本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即是个人或是单位的道德资源,也是经济资源。会计诚信对于维持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因此,在经济活动中,应该加强道德建设,加强会计诚信文化建设。会计诚信是会计发展和生存的根本。
1.3会计诚信文化建设是保证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关键
会计诚信文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是影响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会计诚信受到破坏,市场经济运行的环境必定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会严重阻碍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企业和企业之间,企业和政府之间的信任度将严重下降。而且,市场经济越是发达,诚信就显得更为重要。会计信息是反映和监督经济活动的一项重要指标,如果会计信息失真,则会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并有可能影响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宏观调控。因此,会计诚信是保证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关键,要加强会计诚信文化建设。
1.4增强会计诚信文化建设有利于企业养成诚实守信的观念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如果能够增强企业的会计诚信文化建设,则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首先,如果企业能够对所有的合作以及即将合作的企业诚实守信,必定会赢得良好的,甚至是极高的社会信誉度,进而可以形成巨大的吸引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同时,企业中的每一位员工也要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到诚实守信,除了对外能够做到诚实守信,对内更是应该如此。其次,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加强会计诚信文化建设可以将企业在长期奋斗过程中形成的优良品质传播下去,有利于在整个企业内部形成一个良好的诚信环境。有助于企业员工养成强烈的责任心,有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凝聚力,进而有助于培育诚实守信的企业精神。
2建设良好的会计诚信文化的措施
上面论述了加强建设会计诚信文化的重要性,那么该如何做呢?下面笔者提出几点关于建设良好会计诚信文化的措施。
2.1在会计诚信建设过程中,逐渐完善相应的法律规定
会计诚信文化的建设仅仅依靠道德的约束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等来指导和约束会计人员的行为。针对那些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人员应该做出相应的处罚,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会计人员的行为。同时使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得到广泛的弘扬。
2.2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通过诚信档案的建立,使诚信文化建设融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在会计行业。由于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服务质量,尤其是诚信程度直接影响到整个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因此,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对于维持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监督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等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同时,通过定期向社会公布会计人员的不良、违法记录以及相应的惩罚措施,可以强化对会计人员的约束和管理。
2.3强化会计诚信文化的教育力度
在加强会计诚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诚信教育是关键之一。第一,可以将会计诚信文化纳入到会计从业考试内容中,并将个人的平时诚信消费或是其他诚信相关内容也列入到考核范围内。第二,加强高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诚信文化教育,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观念。第三,加强会计人员会计诚信文化的培训,要尽可能地将会计诚信文化建设的概念、内容、内涵等纳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过程中。社会各界可以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或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来逐步完善会计诚信文化建设。
2.4增强会计诚信文化建设重要性的宣传力度
会计文化总的来说就是一种行业的文化,对其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之分。会计文化的广义概念与文化的广义概念差不多,主要就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创造会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主要包括了会计相关的有形的物质、制度及精神等方面;而会计文化的狭义概念主要就是指实践中形成的与会计有关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措施、规则。因此会计文化的要素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制度。会计制度是在人们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于会计从业人员具有有效约束力的从业指南和从业标准,它是会计文化中最首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会计教学具有基本的指导意义,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二)会计精神。会计精神是会计从业人员的精神准绳,它是衡量一个会计从业人员思想品德高低的重要依据,在这些会计精神中诚信是其主要的精神原则,特没有特定的法律规定,但是却真实的存在与会计从业的各个环节之中,没有诚信那么会计人员的工作可信度就会遭到质疑。
(三)有形的会计物质。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进步,现在科学技术在人们的会计工作中的应用程度越来越高,计算机技术、保密技术等等这些有形的、看得见的物质都是现代会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为了能够有效的促进会计事业的发展就必须要加强对这些技术的应用和研究。
二、高职会计教学融入会计文化建设的意义
高职会计教学是为社会培养专门会计从业人员的重要教育组织,文化是其教育的基石,若是没有先进的高科技文化我们的教育就会失去方向,就不能够为社会培养诚信合格的优秀人才,总的来说将高职会计教学融入会计文化建设中主要有以下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现代的高职教育的主要宗旨就是培养面向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它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服务为本,就业为主”,目的就是能够使高职学生尽快的掌握会计专业知识,有效的投入实践工作之中,以提高会计工作标准。加强会计文化建设就能够在会计教学之中向广大的学生渗透、熏陶行业文化教育,从而使他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行业文化,成长成一个合格的会计从业人员。
(二)有利于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会计人员从业的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诚信为本,这也是做人的最基本要求,我们在高职会计教学之中融入诚信文化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在今后的工作之中不被外在的利益所诱惑,真正的做到诚信工作,努力的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争取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从业人员。
(三)有利于提高学校就业率,促使毕业生适应企业。通过长期的会计文化的熏陶,让每一个学员都牢记从业的准则和从业的标准,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之中努力的按照文化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力争做到会计从业人员的标准要求,这样在今后的就业之中就可以发挥更大的优势,促进毕业生适应企业要求。
三、加强高职会计教学融入会计文建设的主要措施
会计文化建设在高职会计教学之中具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我们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够更加有效的提高会计文化的作用,我们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高职会计教学融入会计文建设之中:
(一)在高职院校建设中彰显会计文化。高职院校的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校园建设水平及建设内容会直接的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力及学习标准,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会计文化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作用,我们就需要在学院建设中不断的对会计文化进行宣传,积极的营造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会计教学环境,有效的增强学生的职业操守和责任感,不断的彰显会计文化的重要作用。
(二)在高职会计教学的课程体系中融入会计文化。高职会计教学分为了专业知识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两个方面,专业知识教育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会计知识,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职业素养课程主要是为了能够提高他们的道德标准,增强他们的职业自豪感和责任感。我们要把会计文化融入到课程体系教学之中就必须要加强这两方面课程的文化教育,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会计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操守,真正的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
(三)在高职院校的校园活动中体现会计文化要求。随着现代教育模式的不断发展深入,学生对于校园活动的标准和深度有了更高水平的要求,组织开展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成为了我们进行文化教育,提高会计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目前高职院校主要可以通过举办会计文化节、会计知识竞赛及会计演讲比赛等形式的校园活动,来加强会计文化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深入和发展,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也能够学习到会计知识。
1.鼓励会计人员创新和职业判断,提高会计专业化程度
儒家文化重义理,轻艺事,奉天法古。长期以来人们追求德行的修养,而忽视对科学技术的获取,会计职业更是被误解为简单的算账计数,从而导致了会计人员在组织中的地位低下,会计理论和方法的发展比欧美国家缓慢。在会计职业化程度高的英美等国,会计职业界在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准则的制定与修订比较及时,与业界结合得比较紧密。而在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受财政部领导,不是独立的社会机构,会计制度改革也往往是为了配合财政改革。在高校,会计工作中往往行政命令代替了规章制度,会计人员养成了因袭惯例、遵循规定的习惯,不愿为自己的职业判断承担责任和风险。儒家文化中尊圣法古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我国会计的革新与发展。在科技和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会计人员要吸收儒家提倡的积极面对人生、面对社会、奋发进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敢于对旧的思路和方法提出质疑,大胆创新,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和效能。突破旧思想的藩篱必然要面对诸多阻力,提出质疑和创新观念的会计人员可能遇到来自客观或主观方面的压力。如果会计人员因为害怕承担风险而因循守旧,那么会计职业的发展就会裹足不前。高校开展会计文化建设,要在学校和财务部门层面分别形成相应制度,鼓励会计人员在工作中面对经济业务大胆创新,独立地发挥职业判断,而不是对上级言听计从,不敢向违规人员问责。对敢于合理质疑违规决策和行为的会计人员,高校和财务部门内部要有相应的保护机制,以免其后顾之忧。
2.深化会计工作法制化建设,实现德治与法治统一
中国古称礼仪之邦。以礼治国,讲求道德和人伦,历来是儒家的政治理想。礼既是社会等级制度,又是人们遵循的行为规范,是调整社会关系最高的道德范畴和政治范畴。儒家文化强调人伦关系,讲求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为了维护群体中的和谐关系,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所处的位置遵循上述伦理,人们对于伦理关系造成的等级制度或权力分配造成的不公平现象容忍程度较高。这种根深蒂固的伦理道德观念表现在会计工作中,就是下属较少有机会和渠道质疑上级行为,有时迫于压力还要掩盖上级的不合理行为。儒家思想中崇尚道德的观念是我们会计工作中应该继承的优秀文化,但过度强调伦理道德又易导致人治。在会计法律法规建设中,对因受上级压力而采取不合理会计处理的行为要明确法律责任,以引导财务人员遵法守法。尽管随着我国法制化进程推进,会计工作法制化特征越来越明显,但有些会计行为并非靠法律规章的强制实施就能得以规范,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要注重职业道德培养。道德意识和法制意识并不矛盾,而是统一的。一个具有高度职业道德修养的会计人员,也应该是一个奉公守法的中国公民。当发现值得质疑的事项时,遵守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应该首先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来确定自己的立场。
3.推广和谐社会建设理念,提倡新时代的中庸之道
我国传统文化强调集体主义,个人的荣耀与耻辱与集体休戚相关。这种集体主义倾向具体表现为重视家庭伦理和宗法制度,强调社会秩序及人际关系的和谐和平衡,提倡中庸之道。但在会计工作中,这种集体主义往往表现出小团体主义的特点。当小团体的利益与大集体的利益冲突时,会计人员往往选择使小团体利益最大化的处理方式。为了维持小团体内表面和气,会计人员还会放弃与他人不一致的判断和观点。中庸精神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起到了维护社会和谐与安定的作用,但不少人将和谐曲解为一团和气,面对矛盾采取折中调和、不分是非、不讲原则、赏罚不明的态度。其实中庸在儒家学说中有很深刻的哲理。中指万事万物按一定规律运行,和谐相处。庸指要顺应、适应天地万物自身发展的规律,而不是违反事物发展的规律。高校会计文化建设要将和谐社会理念的推广当作重点工作,在提高一般会计从业人员素质的同时,也要注重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增强他们的文化意识,提倡新时代的中庸之道。
二、儒家哲学理想导向的高校会计文化建设实施框架
儒家经典将实现内圣外王的最高人生理想的路径总结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儒家哲学理想为导向的高校会计文化建设,可以以修身、齐家、治国作为三维实施框架。
1.修身掌握专业胜任能力,遵守会计职业道德
财务人员修身的第一步是格物致知,即理解业务原理,掌握专业胜任能力。首先,为了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实现财务信息可靠性和相关性,高校要坚持组织财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财务部门要定期组织业务学习,使财务人员及时掌握最新的财经法律法规,帮助财务人员更新知识储备。其次,高校要形成相应制度,鼓励财务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财务人员可以通过业余时间参加各种考试和进修,如各级各类职称考试、学历考试、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等,及时更新补充专业知识。再次,财务部门要积极实施轮岗制度,通过换位工作,促进财务人员换位思考、查漏补缺,避免由于长期操作固定业务导致创新意识薄弱、思维僵化。财务人员修身的第二步是正心诚意,即端正工作作风,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财务部门要通过制度约束、宣传教育和奖励处罚等各种渠道和形式,将诚信、专业、境界、创新的精神根植于财务人员的思维之中,外化为财务人员立身处世的自信和自觉之本。诚信要求会计组织和会计人员诚实守信、严格自律,在涉及财务行为时,切实履行自己的道德和职责,避免产生信任危机和财务冲突。专业不仅要求会计人员掌握必要的专业胜任能力,还要形成爱岗敬业的内在情感,以自信有为的整体气质赢得服务对象及业务伙伴的尊重。境界要求会计人员树立强烈的职业使命感,自觉抵制金钱和物质的诱惑,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创新要求会计人员以提高财务工作效率、管理行为效能和资金使用效益为目的,摆脱因循守旧的思想藩篱,在财务制度的设计和具体业务的操作上实现大胆突破。
2.齐家业务流程标准化,健全内部控制机制
财务人员的齐家,体现为全体财务人员工作质量标准一致,流程一致。这里的家指的是财务部门内部。高校财务部门要明确各项财务工作的质量标准,使每个岗位工作具体化、规范化、标准化,减少财务人员处理业务的主观随意性。随着国家相关财务管理政策、制度的变化,财务部门还要对业务质量标准进行修改,针对每个工作环节都明确业务操作流程,确保每项财务工作都有章可循。在强调一致性的同时,要避免儒家文化中的等级观念和集体主义带来的同而不和的不良局面。如果会计人员发现值得质疑的事项,但选择保持与小团体一致,而放弃维护大集体和公众利益,那么一致性就被曲解了。财务部门要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建立起正式或非正式的沟通渠道,让质疑上级行为的会计人员有机会越级反映问题。财务部门还要建立对合理质疑上级行为的会计人员的保护机制和奖励制度,确保其切身利益。
3.治国参与管理
财务人员的治国,体现在参与管理。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强大支持下,会计人员要实现从做账会计到管理会计的转变。首先,会计人员要培养经济业务敏感性,及时发现财务管理手段的创新点,协助学校制定或修订各项财务制度,并坚决贯彻执行,使学校的各项经济活动符合国家政策规定,跟上社会发展步伐。其次,要确保各项资金的使用合法合规。高校的资金来源渠道多,不同来源的资金接受不同的管理方法约束。财务人员必须引导资金使用严格遵守管理办法。最后,财务人员要拓宽视野,能根据掌握的第一手财务信息进行专业分析,及时准确地为政府或学校各部门提供相关的财务数据,保证发展决策科学有效。
三、结论与展望
教学方案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柔性建设中,教学方案设计应根据课程柔性化建设目标,结合建设思路、课程特点,合理设计教学方案,使教学方案为柔性化课程建设服务。同时,对于会计电算化专业而言,对实践性尤为强调,实践是课程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具体设计中,可按照多项目串行模式,按照由浅到深的步骤多重循环实训项目,实现实践的多元化。首先,开展课内教师示范,然后由学生模仿,完成由教学项目任务确定的n项目。其次,教师课内提示,然后开展学生讨论,通过谈论完成n+1个项目,且项目均由教学方式、教学进程确定。最后,教师提出要求,提出综合性项目,包括综合训练、综合技能操作等,由学生独立完成。在多项目串行模式中,各项目相互关联又各自独立。各个项目层层递进,通过多次循环操作,学生熟悉电算技能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二、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柔性化建设措施
1.合理设置课程柔性教育的思想是个性培养、因人而异,营造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宽松环境。因此,在具体的柔性教育中,应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求职目标、能力提供良好的教学服务体系,使学生根据自身能力、事业目标选定学习课程。在企业电算化会计中,多设置有财务报告、财务处理、销售核算等岗位。例如,对于一般会计岗位而言,需要岗位人员的office能力,需要配置办公自动化柔性课程,而主管会计岗位需要岗位人员的电子报税、财务ERP等电算技能,需要配置会计电算化柔性课程,根据专业设置课程,确保柔性课程的可选性、可组性。
2.建设教材建设会计电算化柔性课程,需要配套的课程教材,传统的课程教材无法满足课程需求。根据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特点,制定适合课程,教材内容为课程服务,合理教材理论、实际操作内容,以实际应用操作为主、以以理论够用为度,以会计岗位电算能力培养为目标对教材框架进行合理构建。建设使用的教材,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提供依据,可使学生具有更加适合自己学习需求的工具。同时,教材应适度兼顾会计电算化初级合格证、ERP认证考试需求,突出软件应用实际操作能力[3]。例如,《会计电算化应用教程》便以软件操作能力培养为主,适合学生的会计认证考试,分为会计ERP认证篇、财务软件应用篇等,满足柔性课程需求。
3.运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实现高校会计电算化柔性化课程建设,需要多样的教学方式为途径。在同一课程教学目标下,柔性课程使课程内容具有较大的发展余地,教师可根据课程特点,发挥自身优势整理资源、组织教学,并在教学中运用合理、多样的教学方式,整体设计课程,满足课程需求,提高课程效率。例如,在多项目串行教学模式中,了,可利用探讨法、演示法、自主式网络学习法、理论实践融合法等形式开展课程教学。同时,这些教学方式是相互联系的,需要根据课程内容综合运用,如可在课前进行自主式网络学习法,在新课讲解时应用演示法,然后通过探讨法使学生相互讨论,提问,最后通过实践、课后自主式网络学习进行课程练习、技能操作培养等。
三、结束语
从电算化人员方面看,现有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一部分是由在岗的会计人员通过财政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继续教育获取操作技能。会计电算化涉及到会计、计算机、网络和信息系统等多种专业知识,年龄较大的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比较熟悉,但对其他领域知识了解有限,而年青人则对计算机、网络和信息系统等比较熟悉,对会计业务略为生疏。因此,要使得会计人员的计算机及相关知识和会计工作经验有机结合,还有待时日。还有一部分人员是计算机专业和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的学生,其中一部分成为电算化工作中的骨干力量,为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普及和提高作出了贡献。但是在新形势下,随着信息技术和企业规模以及经营模式的转变,对电算化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些人员就显得后劲不足。
从财务软件方面看,我国现有的财务软件安全性和保密性差,许多软件缺乏操作日忘记录功能,对操作人、操作时间和操作内容没有具体记录,一旦出现问题不便于追究责任;数据库缺少必要的加密措施,可以很方便的从外部打开修改;各核算模块缺乏衔接,各功能模块不能做到“无缝连接”;财务软件属于核算型而不是管理型。
基于以上情况,笔者认为要更好地促进我国的电算化事业,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各院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
电算化专业的教材,在保留传统教材精华的基础上,要根据经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内容,使学生不只停留在能够操作财务软件的水平上,更要具有系统软件的设计开发能力,为日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和技能基础,也为将来工作中要求的不断提高留有自我学习、自我升级的空间。授课方式应采取实例教学,使学生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上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软件的设计思路、设计流程,进行中小型财务软件的设计;模拟实习过程中应要求学生真正以会计人员的身份做出完整的电算化实务账,还可以安排学生到企业实践,以弥补理论学习的不足。以往的电算化资格考试只注重一些基本操作,缺少应有的难度和挑战,以至于一些学生考试前突击练习就可以顺利过关,影响其深入学习的兴趣,这也是学生步入工作后,在复杂的电算化工作中后劲不足的重要原因。
二、加强在职电算化人员的培训
其一要更新培训内容,完善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知识结构体系。其二要丰富培训方式。以网络为媒介,采用远程教育或兴办教育网站的方式,既可以及时更新会计人员的电算化及相关知识,又可以解决培训时间、场地不足的问题,官方网站与软件供应商网站还可以优势互补,从政策与实务两方面提供会计电算化培训所需资料。其三要建立良好的培训机制,完善培训制度,落实培训效果。改革现有的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上岗证制度,使会计电算化培训成为会计人员从业资格教育及后续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制定企业内部培训制度,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内部培训工作。其四要培养会计电算化骨干力量,带动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实施电算化的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人力资源投资,培训数名具有较高计算机应用与维护能力,熟知财务软件知识的会计人员,提高本单位会计电算化应用水平,必要时还可以在部门内开展不定期的培训活动,带动其他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
论文摘要:会计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是未来财务会计发展的方向,我国必须要参与到会计国际化协调的过程中来,而且要建设一条符合中国的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国际化道路。
论文关键词:国际协调;会计国际化;会计环境;会计标准
会计国际化是一个国际协调的过程,将来世界各国都要参与到这个协调过程中来,它不仅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国家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全世界所有的国家所面临并应予关注的问题。会计国际协调的动力是经济利益,会计国际化实质上就是各国的利益协调,因此,世界上各个国家都要参与到这个协调中来,中国更要参与到这个协调中来,并且要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发展的会计国际化道路。。
1会计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
世界贸易的飞速发展和全球资本市场的快速流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正在迅猛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必须融入到国际经济潮流中,任何国家如果要脱离世界贸易市场和资本市场而谋求自身较高水准的发展是难以实现的,随着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员,我国的经济大门将向世界敞开。国际贸易的发展,使我国经济与世界各国经济在更大程度上相互依赖,相互促进,这样超越国界的经济,必然要求作为通用商业语言的会计,要有统一的“文字”和“规格”,以消除语言障碍,为国际经济交流和国际贸易发展提供便利。
随着科技革命的突飞猛进,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作用,深刻影响着会计信息使用的全过程。可以说,正是因为信息技术革命才为会计国际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世界经济的日益全球化,各国际或者区域组织在国际协调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也成为推动会计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力量。
2从实际出发,确立正确的会计国际化态度
中国要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国际会计协调。促进会计的国际化。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国家发展需要资金,为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开始了引进外资的工作。引进外资需要相应的投资环境能合理保护外商投资者的合法利益,而我国传统的会计制度,是建立在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的,外国投资者很难看懂当时的会计报表(三段平衡式的资金平衡表),在一定程度上就阻碍了外国投资者在中国的投资,为此,中国必须走国际化的道路。
尽管我国目前尚没有完全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但是中国实际上也是国际财务准则的使用者和受益者,为此,中国一直以十分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会计协调,并支持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包括原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推动全球会计准则协调与趋同方面所做的努力。尤其是在会计改革和会计标准建设过程中,我们认识到推动我国会计的国际协调对于改善我国投资环境,提高信息透明度,吸引外商投资,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在立足于我国国情,立足于我国当前的会计环境下,我们应该积极地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除非相关的国际会计惯例与我国的法律法规存在冲突或明显不切合我国实际。当前,我们需要继续关注国际国外会计准则的最新发展,必须密切关注国际会计准则建设和国际会计协调的步伐,研究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协调的重点问题,紧跟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及其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并与我国的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国际会计资源解决我国的现实问题,同时也推进我国的会计国际化进程。
3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会计国际化道路
对处在经济转轨时期的我国来说,我们不应被动消极地接受其他国家协调的结果,而应积极地参与会计国际化进程,利用国际会计资源解决我国的实际问题。一方面,我们既要密切关注国际会计协调的发展和动向,充分借鉴吸收有益的技术和经验又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不简单照抄国际会计准则;另一方面,我们更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国际会计协调的进程中,施加我们的影响,使国际会计准则也能解决我们国家所面I临的一些特殊会计问题。
从市场本身的发展看,我国市场经济尚处于发育阶段,企业间的交易行为不十分规范,市场竞争不充分,公允价值难于形成。特别是国有企业相互之间的交易比较多,且关联交易较为普遍,交易价格显失“公允”的可能性很大,而且,也为上市公司粉饰财务报表有了可乘之机。而对这种情况,我国不得不对非货币易准则进行修订,从我国实际出发,要求企业将所有非货币易均作为同类非货币易处理,同时我国对债务重组等交易的会计处理规定,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从企业监管和业绩评价看,根据我国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对公司进行监管和评价的主要指标是利润而不是未来的现金流量,强调的是过去的会计信息。我国现行会计准则规范的重点偏向利润表对利润指标较为重视,而国际财务报告准确规范的重点是资产负债表,按其提供的会计信息侧重于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侧重于规范利润表与国际会计准则,关注资产负债表是两种不同的观点,所遵循的会计原则也不一样,这就使我国会计准则在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披露等方面难于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完全一致。
从法律制度方面看,我国的法律体系属大陆体系。法律条款规定的内容必须予以遵循,相应地,我国在制定会计准则中也要体现涉及国家法律规定的相关内容。比如,我国(公司法>规定企业应从税后利润中按一定比例提取法定公益金和公积金等,这些法律规定必须写进我们的会计准则和制度中,通过企业的会计核算在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中予以提示。
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来看,在中国,国有控股企业居多,国家是企业最大的股东,社会公众等投资者则是一些较为离散的小股东,机构投资者较少,与西方国家的上市公司有着明显的区别。
为此,我国现实的选择必然是既要吸收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尽量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协调,但又不简单地照抄国际会计准则,要从中国现实的会计发展实际出发,主动地协调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所以在我国的会计国际化过程中要从内容、形式等多方面体现中国特色,不仅考察其技术的可行性,更要考察其产生的环境背景;不仅要重视现在环境下的适应性,也要注重它的前瞻性以及我国会计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对会计国际化可能提出的新要求。
虽然会计国际化是大势所趋,但更为重要的是,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解决我国的实际问题,否则,不但问题无法解决,并且可能导致会计信息出现混乱或者失控,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经济的健康进行,由此带来的改革成本和风险是巨大的。各国的会计国际化都要有一个过程,不能硬性要求各国直接采用现成的国际会计准则,而是充分尊重各国环境,研究各国存在的特殊问题,不断调整改进,完善国际准则,使之适合各国的实际情况。我国的会计环境与国际会计准则针对的发达市场经济环境显然是存在差别的,因而我国会计标准与相应的国际会计准则所存在的不一致之处是受我国的现实环境所限,也是必然存在的。因此我们应向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积极反映我们存在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我相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我们将会更广泛地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协调。。
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如英国的会计国际化协同进程的方式方法,抓紧研究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动力、原因和后果,深入探索会计国际化的具体步骤和处理方式,将对推进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颇有助益。首先,在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进程中,最基本的是应达成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一致的概念框架。在会计术语和内容都相当准确一致,各个具体准则制定中均可依赖的框架上,就等同于在共同的目标和基础之上进行具体准则的协调进程,单从会计的角度考虑,这无疑会减少协调中的磨合,加速协调的进程,为中国会计准则最终国际化奠定良好的基础和开端。其次,加快会计准则国际化制定进程,以适应经济高速国际化的需要。制定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化进程表,深入分析国际化的背景、原因和后果。并着手进行准则间的详细分析和差异对比,使我们会计国际化走上系统性,实质性议事日程。再次,中国会计的国际化包括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和会计实务的国际化两个方面,因此除了力求推动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之外。如何尽快提高会计实务的质量,实现会计实务操作的国际接轨是会计国际化的又一项重大艰巨的任务。
我们要全面正确认识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以及如何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新构架下发挥我们的作用。从而使国际会计准则更多地兼顾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和需求,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挑战。一方面,我们应当更加全面、广泛地参与国际会计准则制定工作,包括积极对征求意见稿提出意见等,另一方面,在积极参与会计国际协调的同时,反映我国的特殊情况,尽可能地在国际协调方面施加我们的影响,以便在国际化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新格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们应该积极地与经济背景相似、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具有相似特征的国家开展区域间沟通、对话和合作,以提高我国在国际会计协调中的影响力。此时,我国更应当加强与亚洲国家会计机构间的沟通与合作,对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国际化会计准则提出意见和要求,可以扩大亚洲国家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中的影响,使之更多地体现亚洲国家的情况和需求。并确立我国在亚洲国家会计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进行会计改革,实现我国会计的国际协调。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会计人才队伍作保障。一方面:我国整个会计人员队伍素质不能满足会计改革和进行国际协调的需要,做好会计的培训工作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不仅财会人员需要学习,单位负责人也应当能够了解一些会计知识,还有监督、检查等部门也需要接受新的会计知识。另一方面:面对我国会计的日益国际化,国内的会计人员不有只重视国内,而要将眼光放远于世界,将自身的知识与国际化的会计潮流相融合,这样才能够更加促进我国会计的国际化进程,逐步提高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
我国会计的国际化并不单单是一个会计领域的努力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其他一些相关领域的共同参与,相互促进,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形成相互协调的发展,形成发展的统一步伐,使得我国会计在国际化的道路上有更多方面的支持力量,也更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的发展;反之,如果只有会计发展的“一支独秀”,那会计的发展就不存在更广阔的用武之地了。总之,会计的国际化是世界经济日益发展的一个表现,而经济的发展也有更多领域的需求,为此,经济要平稳,快速的发展下去,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与进步。
1.1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
高职高专院校会计档案是高职高专院校财务管理的附属产物,没能引起领导重视,其管理科室在学校管理中,连学校三级处室也算不上,工作仅属于三级管理最底层的单项工作。长期以来得不到相应的重视,更谈不上现代化建设。校领导们甚至连对会计档案室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性质等最基本知识都不了解,更谈不上会计档案室对学校的发展作用的认识有多深。在此情况下,会计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举步维艰:截止目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各年度会计档案集中在一个屋子里,无论是分门别类还是通风防潮等各方面均不合格;管理上还停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手工登录,虽然才建立微机录入自动化管理,但仅仅是单机自建电子表格形式管理,连一个自动化管理软件也没有,特别是在上级来检查财务工作时,会计档案中的凭证查找确实如大海捞针,费时费工,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1.2不切实际,信息化建设不科学
科学性是高职高专院校培养人才的最基本要求,所以高职高专院校的会计档案建设也应遵循科学性,保证档案室建设的科学、合理、远见等要求,保证档案室建设50年不落后。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会计档案室建设之初,没有征询学校各部门和学生家长的意见,没有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进行可行性报告,最终导致目前档案室空间狭小、管理落后、信息不畅等诸多困境。
1.3馆藏内容匮乏,信息化资源结构残缺
会计档案室应在科学的管理体系下,按照规范、科学的架构体系标准,对财务发生的各项业务和开展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完整、系统、规则地记录和保存,保证对高职高专院校财务经历的历史还原。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会计档案室由于种种原因,致使档案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不科学,个别会计资料丢失时有发生。另外,传统纸质档案多,现代电子档案少;原始档案多,加工整理的档案少,这些严重影响了会计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
2高职高专院校会计档案网络信息化建设路线图
2.1加大宣传,寻求领导支持,确保资金到位
高职高专院校档案网络信息化建设之所以存在以上诸多困境,归根结底在于领导不重视。所以要确立“建设宣传要到位,要宣传到校领导岗位上”的思想。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档案管理人员,如何能够做到宣传到位,作者认为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方案;第二,按照方案在全校范围内展开全面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设计一定要做到全面、客观、覆盖面广,包括教师、在校学生、毕业生等;第三,把收集上来的问卷调查进行汇总、统计、分析,依据有关统计学原理形成科学的统计结果,进而形成有理有据的学校会计档案网络信息化建设可行性报告。有了档案网络信息化建设可行性报告,依据调查数据参照市场价格,汇总出建设经费预算。在第一手资料面前,校领导看到科学、翔实的可行性报告、经费预算,无不都说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扎实。为了给学校各级领导证明清白、服务学校的长远发展,加大资金投入,建设网络信息化会计档案,那就是个“值”。
2.2按照专业化标准,配备财务、计算机专业化技术人才
《周礼天官冢宰》载:“以参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考岁成。”“日成”为反映旬度经济收支情况的文书,相当于现在的旬报。所谓“参互”,即随时检査问题,由司会决断、确定赏罚;“月要”为反映月度经济收支情况的文书,相当于现在的月报;“岁会”为反映年度经济收支情况的文书,相当于现代的年报。财物保管部门和会计核算部门的会计报告的参交互考,进行互相核对、检查其是否一致,从而达到相互约束和监督的作用,体现了最初的“审计”思想;《管子立政》中提到“三月一复、六月一计、十二月一著”中所指的三个月一计、六个月一汇、一年一总结,也体现了“时时监督”的理念。
二、对会记人员专业素养建设的贡献
会计文化是会计工作的灵魂,而人是会记文化的灵魂。鉴于会计工作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如果想组织开展好会计文化建设,需加大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会记人员自身的专业素养。在夏朝早期,会计还只是指一种计算或统计方法,而《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载:“孟尝君要到封地去收债,便贴出告示:‘谁习会计,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可见到战国时期,会计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技能,需要专门学习了。不仅如此,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复杂化,也出现了专门的“会计”。
此外,提高专业素养需要重视四项建设:一是职业技能建设。作为会计人员,基本功必须过硬,即要有较强的会计理论基础和实务操作经验。孔子提出了“会计当而矣”,意思是会计要平衡、真实、准确。具体说是要会计的收付存平衡,正确无误。《管子》也提出“明法审数”,要对各个收支方面数据要做到心中有数。宋朝《会计录》中记载的“四柱结算法”中的”四柱式会计报告”,通过“旧管+新收-开除=实在”这一公式加以总结,既可检查日常记录的正确性,又可分类汇总日常会计记录,起到了全面、系统、综合反映问题。这些都给了我们的会计专业素养建设很大的启示。另外,专业素养建设尤其需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首先从理论上入手,进行会计文化理论的研究,以此引导会计人员的理想、思维、价值观、行为准则等。应围绕会计文化的主题,对新时期的会计与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公共关系学等的关系问题开展理论论证,宣传和树立新的会计文化观念,激发人们对会计文化的兴趣,加快会计文化建设的步伐。其次,要加强会计人员的在岗培训,扩大培训面,增加培训机会。重点加强与相适应的会计准则、会计理论、财务预算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基本建设管理等理论与实务的培训,提供学习平台,使会计人员提高其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二是形象建设。会计人员的形象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整体形象。因此,要塑造会计人员良好的形象,从品德、语言和仪表等方面提升会计人员的品味。三是职业道德建设。
会计人员如果缺乏职业道德,缺乏政策观念和纪律性、原则性,在复杂的环境中就会为所欲为,所以要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使会计人员具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服务社会。四是诚信建设。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中庸》指出:“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对会计而言,诚之者,会计之道也。诚信是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职业品质,表达了会计人员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要加强诚信建设,需做好以下七点:一是要加强价值取向的正确引导;二是组织开展好诚信教育;三是制定会计信息的质量标准;四是加强考核的适时指导和监督;五是宣传会计良好的职业品质,塑造会计人员的良好形象;六是宣传先进典型事例,提高会计人员美誉度。七是建立网络化的会计人员诚信档案。为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客观性,可对会计人员建立诚信档案,对其工作范围、诚信度进行跟踪记录并进行量化考评。
三、对会计文化环境建设的贡献
会计文化环境,是指对会计模式形成与发展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的各种文化因素总和,包括思想观念、价值趋向、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及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会计环境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或制约会计人员的观念和行为,最终影响会计活动。加强会计文化的环境建设要做好三点:一是加强会计文化的经济环境建设。会计服务于一定社会经济环境之下的经济主体,为经济主体实现其目标服务。因此,会计也只有适应其所处的经济环境,并为其所处的经济环境服务,才能得以存在和发展。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中载有“吾治产业,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也。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这些对我们今天的经济管理活动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应加紧建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配套的各种机制和体系,使之适应会计的本质要求。二是加强会计文化的人文环境建设。会计人文环境建设是影响和制约会计管理活动的各种文化因素的总和。会计人文环境建设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和凝聚性。
企业是否拥有一个良好的会计人文环境对于其自身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三是加强会计文化的信息环境建设。会计信息环境建设包括会计软件研发、咨询与实施、应用、日常维护等方面。科技的进步、会计管理思想的创新与会计相关法规的更新都会影响到会计信息化工作。因此,会计信息化已经是会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对会计法规和制度建设的贡献
要组织开展好会计文化建设,会计的法规和制度建设不可或缺。会计的法规和制度是组织和从事会计工作必须遵守的规范,是经济法规、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和执行会计法规和制度,可以保证会计工作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财政方针、政策,保证会计工作沿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正确进行;可以使其提供的会计资料和会计信息真实、及时,更好地满足各个方面的需要,更圆满地完成会计的任务。中国最早一部完整的封建法典是战国时期的《法经》,他对会计问题作出了相关规定。秦时的《云梦秦简》中《效律》规定了官府物资财产及度量衡的管理的法律。其中对会计人员规定很多,如“尉计及尉官吏节有劾,其令、丞坐之,如他然。”。当时,已经出现定式简明会计记账方式,“出”和“入”作为记账符号已在秦代一致通用。唐朝是我国古代会计法规和制度建设的最高峰。李吉甫所著《元和国计薄》是我国第一部官厅财计著作。将历史资料和现实资料、收人和支出等进行比较,开创了我国财计分析先河。另有《唐律》中上计律:“若朝集使及计帐使之类依令各有期会,而不违不到者,一日答三十,三日加一等……。”
关键词 航天企业 会计文化 制度 信息化 成本控制
一、会计文化建设的意义
会计文化是指在会计实践中形成的,被会计人员普遍认可的一系列物质产品、规章制度、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的总和。企业会计文化分为四个层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这四个层次密不可分,相互影响。会计物质文化是指企业会计活动中实体性的文化性设施与文化环境的总和。会计制度文化指企业的各种会计法律法规、制度、行为规范的总和。会计精神文化是在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企业会计人员的意识、思想、理念、价值观,也是企业会计文化的核心。会计行为文化是企业会计人员通过工作学习和生活行为折射出的动态人文文化观念。
由此可见,会计文化渗透在会计工作的方方面面,并且推动或制约着会计工作的发展。在航天事业“推进二次创业,谋求跨越发展”的今天,会计文化建设更具有深远意义。
二、航天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航天企业会计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例如,会计物质投入、制度建设、会计信息化推进、会计人才队伍建设、会计人员的培训教育等。这使得会计工作环境、财务管控能力、会计人员素质都得到较大的提高,对会计文化建设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从制度系统性、人才综合性、会计信息化系统性、推动企业发展、提供企业竞争力等方面看还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制度建设不完善
从制度文化来看,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内部控制不到位;成本控制制度单一,缺乏系统性,基本无奖惩手段,执行性差;各个部门分别建立制度,缺乏全局观念,会计制度建设落后,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二)会计人才队伍建设不足
人才队伍建设单一,专业知识较强,但知识面狭窄,缺乏专业知识与业务知识相融合的综合性人才。会计人员缺乏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参与意识不强,思想意识还停留在会计工作的基础阶段,加之工作强度较大,无暇旁顾,分析应用能力较差。
(三)会计信息化缺乏系统性
近几年会计信息化建设加强,但管理基础薄弱,跟不上软件的发展速度,软件在实际应用时问题较多,运行效率较低。更有几种软件同时使用,数据信息不能集成,反而造成工作效率低,需要加强系统性建设,更需要加强基础管理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四)缺乏成本意识
航天会计文化以科研生产任务为重的特殊性,造成航天企业成本管理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企业缺乏成本意识,企业职工更是缺乏成本意识。虽然上级主管部门已经认识到问题,通过下达成本考核指标来控制成本,但要真正做到成本控制还需时日。
(五)会计文化与企业文化缺乏融合
因会计文化与企业文化缺乏融合,造成会计文化基础不牢,缺乏发展动力。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可以推动企业的会计文化发展,反之亦然。如两种文化各行其道,必然会阻碍企业提升发展。
三、完善航天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的措施建议
(一)加强制度体系建设
制度文化是企业会计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文化的框架,健全完善的制度是实现会计文化功能的重要保障,也是企业正常运转的主要建设。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运作形式,在经过严密调查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并建立会计制度,并做到严格执行。而针对制度的落实情况,可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责任到人,以保证会计制度落到实处。此外,企业还需建立监督检查机制。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各项经济活动的保障。企业应按内部控制的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成本效益五原则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依赖于健全完善的内控制度。可以说,内部控制就是企业有效运行的保障,它不仅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经济各项指标的提高,还可以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内部控制通过系统程序和规章制度来约束企业职工的行为,可以加强监督、监控。企业的制度建设应该是一系统工程,应统筹设计运行。
(二)建立会计人才队伍建设
优秀的会计文化是靠优秀的会计人才建设完善的,因此应强化会计队伍的建设。企业随着发展,不仅需要高素质的会计人才,更需要既懂业务又懂财务的综合性人才。要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优秀的会计文化不仅可以培养优秀的会计人才,更能使其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源源不断地融入企业,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还可以通过会计人的努力将其传递给其他职工,从而促进企业发展。随着国企改革,市场竞争逐渐引入企业,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应受到高度重视。企业应以人员的管理、发展为核心,树立以人为本的会计文化。应充分了解队伍现状,开拓会计人员视野,树立市场意识、成本意识,制定建设规划,营造一个适合人才成长的环境和氛围,建立合理的人才梯度,做到高、中、低搭配。正是优秀的会计文化推动了会计人员的发展,同时,会计人员的发展也将进一步推进会计文化的进步。
(三)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文化建设的基础。航天企业因一些基础管理工作比较薄弱,管理流程不通畅,对会计信息化建设造成一定阻碍。例如,库存材料基础信息不完善,给从源头上控制产品成本造成困难。又如,管理流程不通畅,监督管理难以开展,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了科研成本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因此,应加强企业财务工作的监管能力,进而提高企业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企业应该重视会计信息化的建设,通过强化会计信息化建设,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不断完善,全面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发展。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战略之一,会计管理信息化则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实施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它可以使企业信息系统成为有机整体,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在信息化时代中,航天企业的发展必须要建立信息系统,实施动态管理,通过分析数据信息,监控目标的执行情况,预测发展趋势,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并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
(四)推进成本控制,提高市场竞争力
推进成本控制,提高市场竞争力是航天会计文化建设的重点。较长时间航天企业军品价格的主要政策依据是《国防科研项目计价管理办法》和《军品价格管理办法》,军品利润为定价成本的5%,这导致成本越高,利润越高,造成企业从上到下成本意识淡薄。2011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总装备部联合下发《进一步推进军品价格工作改革的指导意见》的文件。该文件要求项目立项时要有技术经济评价,研制过程中要有目标价格控制,最后产品批量生产定价时要参照目标价格定价。此时成本管理才被重视。因此,航天企业成本管理起步较晚,基础薄弱,这也体现了航天会计文化的特殊性。成本管理并不是单纯降低成本,而是为了保持企业发展创新、提高营运能力和竞争力、长期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该措施是一种全面系统的平衡管理。目前航天军工企业在管理体制上存在生产与科研交叉、型号之间相互交叉的情况,客观上给成本核算及控制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难。企业要统筹平衡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平衡内外部环境,不断提市场竞争力。
(五)会计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企业员工应共同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称。企业文化是会计文化建设的基础,有特色的企业文化理念、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等,都深刻融入和表现在会计文化中。企业文化往往以企业效益和价值的最大化为最终目标,表现为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的宗旨、企业精神等。会计文化表现为会计行业的共同价值观、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企业文化的物质基础决定了会计文化的物质基础,脱离企业文化的会计文化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企业文化不仅仅会影响与会计文化具有直接关系的人和内部控制机制,也会影响利益相关者和企业内部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因此,会计文化建设应与企业文化建设同步发展,相互融合。
总之,航天企业的会计文化的建设有其自身的特点,会计文化在企业综合实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文化支撑,应做到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航天会计文化建设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从总体看,企业会计文化与企业文化在目标上是一致的。航天企业快速持久的发展不仅依靠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创新,作为企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航天会计文化也是其基础。会计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会计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建设优秀企业,离不开企业文化与会计文化的融合。具有航天特色的会计文化与企业发展的融合,是促进航天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航天会计文化建设,将进一步提升航天企业的竞争力,促进航天企业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为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
参考文献
[1] 陆盘忠.论会计文化建设[J].会计之友,2011(11).
[2] 张雪峰,付秀荣.会计文化对会计人员职业化的作用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 (15).
关键词:企业会计文化 特色内涵 构建设想
有些人物会镌刻在我们心间历久弥新,比如爱国创业模范“铁人王进喜”;有些声音会萦绕于我们耳畔经久不息,比如“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的铿锵之力。是什么力量让我们的记忆如此深刻?因为这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种希望,确切的说,是一种“文化”如同烙印深深根植在大家的心中。这种文化关乎发展大计,关乎传承之果,同样关乎企业经营中尤为重要的会计事业。发展企业会计事业,需要有榜样的力量、精神的鼓励和希望的支撑,需要打造富有“企业特色”的会计文化。
一、企业会计文化涵义解析
企业会计文化是会计机构或部门在开展会计活动过程中,经会计工作者总结、提炼而得以升华的文化理念、工作成果、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的总和。它体现了会计部门和会计工作者的思想和精神,也蕴含着会计发展方向等动态要素。它在伴随着企业会计事业实践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得以丰富和完善,并为广大会计工作者所感知和认同。它表现出有别于其它文化的特色内涵――“发展之劲、创新之力、学习之勤、敬业之心、奉献之甘、大局之观、和谐之美、廉政之清”,以及特有的八个方面的职业特质,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等。
二、企业会计文化的特征
(一)鲜明的动态感
“活到老、学到老”是会计工作的标准写照,因为企业会计是一项富有生命力的活动,需要不断进行学习和后续教育,所以说根植于企业会计事业中的文化也是一种发展、动态的文化,它具有鲜明的动态感,必须紧跟企业会计事业不断学习、与时俱进的发展步伐。唯有如此,才能使企业每一个会计人员在“强技能、善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掌握新理念、新方法,以适应企业环境的不断变化,达到凝练、提升企业会计文化的目的。
(二)交融的关联性
企业会计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管理活动,在企业内部,与其它多种管理活动在内容上相关联,如企业纪检部门的监察活动、内控部门的监控稽核活动,都离不开企业会计工作的支撑。这表明,企业会计文化与企业其它相关联文化具有相互交融、沟通和互相汲取经验的客观基础。企业会计文化只有不断地与之进行信息、技术和理论等方面的交流,才能吐故纳新,吸取有益成份,获得新的发展能量,以适应新形势对企业会计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
(三)特有的柔和性
开展企业会计活动所必须的首要因素是人,是有活力、有思想、有个性的群体,因此需要特定的柔和力量去引导。细酌企业会计文化的内涵,它实际表现出一种柔性的管理范式,这不是规则制度下的激励和约束,而是在“爱岗敬业顾大局、诚实守信为企业”的高尚品格中,体现出的企业会计人员致力于会计工作的无怨无悔。这种良好的会计文化不仅能够营造相互尊重、团结一致、共同进步的优良人文环境,还能够充分开发会计人员的潜能和创造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
三、企业会计文化的构建设想
(一)树立发展理念,制定愿景目标,为企业会计文化建设提供战略支持。
会计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和任务,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面对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一往无前,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这一关于“中国梦”的论述,已成为全国各行各业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战略支持。当然,企业会计文化建设也不例外。在这先进思想指导下,加强企业会计文化建设,丰富文化内涵,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树立先进的工作理念,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出企业会计工作愿景目标,为企业会计文化建设提供丰富、及时、可行的战略支持。二是激励每一位企业会计人员牢记愿景目标,并为此辛勤工作、不断进取,真正实现为会计事业愿景目标无私工作的人生价值。
(二)塑造会计特色,实施质量管理,为企业会计文化建设提供质量保障。
无论企业文化,还是军队文化,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区别,关键是在于是否有自己的鲜明特色。企业会计文化要体现创新性、先进性、丰富性,就必须首先在会计物质文化层面显现出来。在企业会计物质文化的诸多要素中,会计质量管理是最关键的因素,因此加强会计文化建设,打造会计特色,实施质量管理至关重要。一是以有力促进和帮助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服务目标,加强会计质量全面管理,保证会计工作的合法合规、真实完整;二是以提高会计质量为中心,不断促进企业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的提高,强化会计质量个体管理,保证会计人员的诚实守信和廉洁自律;三是以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相结合为原则,重视事前提醒和事后稽核,尤其要重点强化事中敦促,体现会计工作的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职能;四是以明确影响会计质量的相关因素为目的,对可控因素实施会计质量重点管理。
(三)坚持以人为本,加强队伍建设,为企业会计文化构建提供能力保障。
企业会计人员既是会计活动的实施者,又是会计文化的建设者。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其素质得以全面展现,既是会计文化建设的目标之一,也是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升人员素质,是会计文化建设中需要常抓不懈的工作之一。一是不断深入开展关于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方面的教育活动,引导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升会计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树立和塑造会计人员良好形象。二是开展和抓好以会计、工程、计算机辅助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培育会计队伍团队意识、竞争意识,提高会计人员业务工作能力和协调能力,满足开展会计工作的需要。三是抓好廉政建设工作,不断深化会计队伍对廉政制度的认知程度,加强廉政纪律的执行力度,让警钟长鸣耳边。四是要善于发现、培养和选树典型,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大家勤奋工作,在企业会计机构中营造“见贤思齐、争先创优”的良好风气。五是开展和参与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丰富精神生活,营造轻松愉悦、积极向上的工作和生活氛围。
(四)建立规范体系,遵循规章制度,为企业会计文化建设提供行为保障。
企业会计规范是会计文化建设中文化背景和行业特色的外在表现。这里所指的会计规范主要包括:国家会计权力机构对会计行为提出的强制性要求,企业会计准则、制度,以及企业会计工作责任感和会计行为规定等。这些规范、制度的建立和遵循,为企业会计文化建设提供了行为保障,要求会计人员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照章行事,严以律己,树立良好形象;二是要求并引导企业会计人员热爱和尊重自己选择的职业,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职业责任感,以从事这一职业为荣,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企业会计工作;三是要求和引导会计人员牢记在会计活动中应当做出哪些行为和不得做出哪些行为。四是要时常对照规范,不断反省自己,改正不足,扬长避短。只有将上述规定落实到会计人员具体工作中,才能保证充分发挥企业会计文化的约束和激励作用。
(五)重视素质教育,强化自身修养,为企业会计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会计人员是会计活动中最关键的因素,也是企业会计文化构建这个重要使命的载体和建设者。因此,重视教育,强化素质,是推进和加强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的必要和间接手段。对企业会计人员的教育和管理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企业会计队伍思想作风教育,倡导职业道德、良好品行等行为风尚,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二是加强企业会计人员业务培训,使他们及时掌握开展本企业会计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实现本企业会计人员群体知识与技能结构的优化;三是树立“持之以恒、不耻下问”的学习理念,不仅要学习书本之中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习实践之中的宝贵经验、会计同行的先进工作技能和方法等。
一、军队会计文化的要素构成
军队会计文化,是指军队会计人员在长期的理论与实践中创造和形成的,具有军队特色的会计价值观、道德观、行为准则的总和,是军队文化中的亚文化。借鉴文化学的理论,军队会计文化可由五个层次的要素构成,分别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创新文化。它们之间具有层次性,各层次互相影响、互相制约,构成完整的结构体系。
(一)基础层面:军队会计物质文化。
军队会计物质文化是指军队会计活动中实体性的文化性设施与文化环境的总和。军队会计物质文化的营造,迫切要求我军的会计工作从落后的“计算机会计方式”向先进的“计算机内在方式”和“网络计算机方式”转化。军队会计物质文化的另外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建立完备的军队会计信息工程,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军队会计信息系统和辅助决策系统。另外,军队会计工作的办公环境建设也是影响军队会计物质文化的重要方面,良好的工作环境将有助于形成更加有利的物质文化,从而促进整个会计文的发展。
(二)中介层面:军队会计制度文化。
军队会计制度文化是军队会计组织中的各种法规、制度以及军队会计活动中会计工作者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的总和,包括各种会计法规、会计管理体制、会计机构组织方式、职业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它是会计文化的第二层次,属于中介层文化。作为有形规则的军队会计法规制度包括已经存在的宏观层面的各种有关会计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它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以强制力来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
(三)核心层面:军队会计精神文化。
军队会计精神文化是指在前两种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军队会计人员的思想意识、精神面貌、心理素质、价值观念、会计形象等,它是军队会计文化的核心所在,是会计文化中无形的精神财富。具体就军队会计而言,也就是指我们所说的军队会计精神,或者说是军队会计精神文化。军队会计部门所取得的一切成绩,都是在军队会计精神的支配和鼓舞下完成的。
(四)衔接层面:军队会计行为文化。
军队会计文化根植于军队会计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行为文化。军队会计行为文化是军队会计人员通过工作学习和生活行为折射出的动态人文文化观念。主要由军队会计部门领导、先进典型及广大会计人员的群体行为构建组成。如军队会计部门领导的主要行为是会计决策及创新会计文化,并把驾驭全局、多谋善断的高层次文化观念内化到会计目标、任务实施和工作程序之中。另外,根据不同时期的形势和任务重点.树立相应的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和表彰,并以此规范、影响和带动其他会计人员的行为,就可以塑造优秀的军队会计文化。
(五)发展层面:军队会计创新文化。
创新既是一种基于本职工作的改进和完善,也是实现持续、高效科学理财的需要。军队会计创新文化,就是要对旧军事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会计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变,建立一种与军事经济改革相适应的新的会计文化。无论从会计工具如笔、算盘、计算器到计算机的使用,还是从单一的会计记账到军财工程的研发,都体现了军队会计的创新。都是广大会计战线的工作者几十年辛勤工作、努力创新的结果。军队会计创新文化包含两层涵义:其一,军队会计文化各要素的创新,指改造与旧的军事经济相适应的会计文化要素,创建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发展和军事经济改革的会计文化要素;其二,军队会计文化系统的创新,即加强军队会计文化的整体优化,使相关的会计文化要素有机结合成为一个功能完整的系统,扎实稳步地推进军队会计文化的优化与发展。
二、军队会计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军队会计物质文化建设。
军队会计物质文化是军队会计文化赖以形成、存续的基础、是军队会计文化发展的动力,也是军队会计文化的外在表现。具体来说,加强军队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军队会计信息化专业队伍建设、军队会计广域网络建设、军队会计数据中心建设,发展和完善计算机会计、网络会计和建立军队会计网站。
(二)军队会计制度文化建设。
军队会计制度文化建设是军队会计文化建设的关键,是一种“规范性”文化,它把军队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连为一体。一是加速推进军队会计立法。二是健全军队会计制度。三是完善军队会计监控体系。
(三)军队会计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是军队会计文化的核心内容,只有科学地构建军队会计精神文化,才能从根本上确保军队会计文化的适用性和合理性。一是军队会计道德观的构筑。二是军队会计价值观的塑造。三是军队会计知识素养的培育。
(四)军队会计行为文化建设。
军队会计行为文化建设是军队会计文化中实践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刻影响会计文化发展的主要方面。一是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二是完善会计行为激励机制。
(一)后勤会计管理存在制度,水平提升缺乏体制性动力
1.国家宏观政策层面,税收制度没有提供足够的鼓励和支持。对后勤注册实体的税收减免,缺乏长效机制和足够的耐心。临时性的减免导致了对未来税收优惠和支持政策的犹疑进而产生政策预期的心理恐慌。
2.资产管理现状上,弥合罅隙形成了巨大的“小金库”。十余年来的社会化运行结果,后勤实体形成了规模巨大的自有产权资产,以非注册实体为大,并且以“小金库”状态存在。原因在于高等教育事业体制和后勤剥离初衷使得非注册后勤实体会计信息在高校预算管理和财务会计报告中被边缘化,导致了该部分资产管理的真空状态。
3.后勤和高校之间产权关系不清,完全社会化难以克服法律和制度障碍。现有后勤实体按照社会化要求注册成为独立法人,面临着房产和其他固定资产与学校难以分割、产权清晰难以实现。法人实体基本以局部业务注册登记,在经营上和后勤整体业务混同难以区分。
4.社会化实践中存在甲乙方关系难以理清的情况:1)费用支付标准校际间差异迥然,后勤事实上承担着高校建设的历史包袱。2)甲乙方之间身份不对等,沟通协调成本大。3)公共财政框架下经费划拨和支付存在困难。4)甲乙方人事制度改革不同步,导致乙方没有真正的用人自。后勤成为高校人才引进的家属安置所和分流地。5)高校对后勤改革的效果和绩效评价,存在多重标准,在稳定压倒一切的政治诉求和社会化运作的经济效益诉求之间取舍艰难。
(二)后勤会计管理制度选择的随意性,导致了管理混乱
高等教育规模扩张推进了后勤管理的企业化进程,但是在业务规范、业务拓展和盈利水平提升相关的会计管理方面,一些高校遵循企业会计制度,但是所提供的财务报告和会计信息质量水平值得研究和商榷。有些则选择事业体例。这两种情况下都存在会计核心要素管理的实质性措施不够,后勤资产整体效益不佳,一些高校后勤由于会计管理混乱而出现经济案件。归纳起来,后勤会计管理的问题主要存在核算方面、制度方面、财务报告和会计信息质量方面、信息与沟通方面。
二、一个成功案例——后勤会计运作的浙江大学模式
浙大后勤以起步早规范好,开创且坚持了自己独特的会计管理体制(本文称为浙大模式,以区别通常对浙大后勤治理和组织架构称谓的浙大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上述缺陷。
(一)浙大后勤与会计组织架构
业务架构上,浙大后勤是典型的甲乙方模式,甲方是后勤管理处,乙方习惯称浙大后勤集团,从上至下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对内是浙大后勤服务中心,对外是注册法人杭州浙大同力后勤集团有限公司(最早于1983年由老浙江大学注册,后来改由作为大学和企业防火墙的浙大控股公司投资,增加了注册资本),中心主任同时是公司总裁。后勤集团旗下设十三个业务单位,对内称为业务中心,对外除饮食服务中心、幼教服务中心、通信服务中心外注册了十一个二级公司,部分二级公司下面有不止一个法人单位。二级中心和二级公司也是一套班子同步运作。浙大后勤集团最高治理机构为董事会,由校领导和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构成。监事会负责监理,对董事会负责。各业务中心(二级公司)及其下属对集团负责。
(二)浙大模式会计核算体系及运作特点
浙大后勤各业务中心(二级公司)财务部分别对内对外业务两个账套,独立、平行核算各中心和注册公司的营业收支、成本费用以及资产等事项,提供会计报告和财务分析,所不同的是对外核算账套要向外部工商、税务等机构提供基于税务管理信息的报告和资料。每期财务报告由集团财务投资部统一汇总或合并,报送学校有关领导和部门。集团财务投资部除核算本级收支、与学校的拨缴款,协助总裁和各业务中心(二级公司)制定考核指标,汇总或合并各业务中心(二级公司)的财务报告和会计信息,并向学校汇报。每一会计年度结束,在整个大学的财务决算体系中,浙大后勤集团整体资产负债表并入大学的部门决算,抵消与学校的内部交易事项后做合并(非汇总)反映。
具体说,浙大模式有以下特点:1)业务边界清晰。对校内服务业务与社会服务业务
的清晰划分,契合了后勤社会化做大做强、切实减轻大学办学负担的基本初衷。2)实现了财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对内业务合理合法避税,对外业务严格执行税法和相关政策,浙大后勤各级会计组织内职责明确,内控规范,相关管理制度完善;银行账户、印章票据管理规范,资金收付与调度严格执行一支笔审批程序,大额资金支出前有预审和联签制度,会计监督到位;会计核算及时准确,对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的意图贯彻到位;档案管理规范科学。3)会计管理流程规范手段先进会计考核指标科学。浙大四个校区后勤业务会计处理流程规范有很高的效率。以饮食服务中心为例,财务部设在紫金港校区,四校区之间设专岗传递每日大量配送采购与报销结算单据。会计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则进一步优化了业务全流程。4)实现了后勤与学校报表项目的整合,后勤资产负债状况每年度终了并入浙大部门决算,弥合了宏观资产总量统计管理的漏洞。 三、浙大模式的启示
(一)浙大模式有利于深入推进后勤社会化
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扩张转型期的特殊产物,浙大模式是高校后勤社会化会计管理的一个创新,遵循了后勤管理的客观实践,对内对外业务规范核算、规范报告,符合现行政策框架;会计计量符合客观性和明晰性要求的公认会计原则。浙大模式相对理顺了高校和后勤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产权关系,资产并入大学的部门决算体系,在观念上符合大学法人所有制思想,在会计指导思想上不仅实践了决策有用观,体现了对大学的受托责任。一般来说,后勤治理的业务模式和组织机构架构,决定了会计管理机制及其作用效果。但会计管理不是被动适应,它反过来引领后勤整体管理水平。十多年来,浙大模式稳妥推进,没有迂回和反复、更没有停滞,坚持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也推动浙大后勤服务实现了高端化、品牌化,突破象牙塔而成功渗透到广泛的社会领域。
(二)高校后勤社会化会计管理应纲目并举,坚持规范化路径
实现后勤会计管理的实效,必须在保障业务顺利开展而成本不至显著增加的情况下,抓好三个“规范化”和两个“重点”建设,以此为业务部门提供支持,三个“规范化”指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会计核算规范化、财务报告和会计信息质量规范化,意味着会计管理“不缺位,不越位”,因此需要制度化建设来保障。1)完善后勤治理架构,理顺会计管理的体制机制。浙大模式的一个前提是规范的后勤治理架构:董事会、监事会和以总裁为首的管理层。后勤财务总监具有副总裁的超脱身份,会计机构层级明确,管理科学。我国高校后勤应进一步完善治理架构,进而优化会计管理的体制机制。会计机构负责人是对总裁负责,还是对董事会负责,应予以明确,并且规范。2)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包括会计管理体系、账务处理程序、内部控制制度、稽核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和仓储管理制度、财产清查、授权审批、成本核算、财务分析等诸多方面,要重点加强。3)加强财务分析,提高会计报告信息质量,为治理架构层面和内部组织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
(三)加强后勤会计团队职业化和核心人才遴选任用机制建设
1)关于后勤会计管理团队的职业化建设。植根于浙江大学,浙大后勤人在更高平台上,对会计管理问题做出了深刻思考和精准把握。但从全国范围看,后勤会计团队专业素养不高,直接影响了对政策法规的理解和对后勤经济形势判断存在偏差,对新的管理思想、方法不够敏感。后勤会计机构要创造条件,建立竞争和成长成才机制,鼓励团队成员有意识去充实和提升职业能力、服务水平,实现个人职业生涯和工作业绩的共赢。2)关于会计核心人才遴选问题。管理也是生产力。浙大模式的关键在于一批水平高能力强、敢想敢做、高度敬业的专业化队伍,专业水平高、沟通力强的核心人物是其灵魂。核心人物在会计管理的机制体制设计中起主导作用,形成了会计管理的核心能力。核心会计人才身份地位与负责对象,是影响众多高校后勤会计管理的重大事项。
(四)加强高校后勤会计监管和指导体系建设
当前,无论是高校、教育主管机关还是国家财政会计管理部门,对高校后勤会计的监管和指导,都相对薄弱。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因缺乏硬性约束而相对有限。因此应加强监督和指导体系建设。一是要继续加强行业指导与监督,二是高校的监督与评价要到位,三是政府监督和管理,包括行业主管部门的地区性成本和效益基础数据库建立、完善,以形成行业评价机制,政府审计监督部门对效益效果和管理过程的审计评价机制和体系,要完善对后勤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体系,探索建立和完善后勤行业成本分担的量化和标准化机制。
一、改革开放结硕果,会计文化大发展
党的以来,为了让企业走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以及满足我国对外开放的需要,会计和会计思想必须进行根本性的转变。在此期间,财政部颁布实施了一系列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会计制度和准则,如《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企业财务通则》等,同时引进了西方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借鉴现代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切实推动了我国会计实务的发展。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企业也逐渐认识到会计管理的重要性,会计地位得到很大的提升。另一方面,为了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监管的要求,中国的会计开始迈上了国际趋同的道路。2006年,财政部了里程碑式的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标志着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全面接轨。
如今,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会计的作用日益显现。企业会计工作的重心,已从单纯的记录、核算向预测、监督、决策支持等职能发展,承担起更多的管理职责。
二、会计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会计文化本身是一种管理文化,包括会计物质文化、会计精神文化、会计制度文化和会计行为文化(张云,2007)。会计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性地位。会计文化作为会计实践中存在的一种现象,有助于会计人员形成统一的价值观,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消除会计组织的内部矛盾。一个会计组织能否良好运转,受制于这个组织所形成的会计文化。而会计工作渗透在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会计文化对整个会计工作乃至企业管理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2.导向性作用。价值观是会计文化的核心内容,引导着会计人员的价值取向。会计文化给出了会计行为的准则和目标,规范会计管理工作,引导会计人员的前进方向。会计文化的导向性作用是积极明确的,它把会计目标、价值观和方法论融合到会计治理的全过程中,使之更有效地服务于企业管理。
3.价值增值功能。会计文化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能够激发会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会计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决策者服务。会计人员应从战略的高度审视企业内外的经营环境,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和经济效益。
三、我国会计文化建设面临的若干问题
会计的发展、企业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建国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和相对落后的经济基础和企业管理水平,影响会计行业的基础相对不扎实(郑瑛,2007)。现在,在我国众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中,会计文化建设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缺乏有效的组织体系。部分企业领导对会计工作不够重视,有的甚至为了短期利益,凌驾于会计之上;CFO有名而无实,没有真正参与到公司重大决策的制定中;很多其他管理人员不理解会计的实质内涵,影响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究其主要原因便是缺乏有效的组织体系和公司治理结构,没有将会计上升到战略管理的高度,会计地位亟待改善。
2.会计人员意识淡薄。会计文化建设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但这种创新性的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具体表现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薄弱,诚信度不高,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人员责任意识不强、自身定位不足,没有把会计工作融入到企业管理之中,仍然停留在对数据的记录和处理等传统会计工作上。
3.会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由于我国的经济基础仍然相对落后,市场管理、企业管理的经验和管理制度建设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目前还有不少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缺乏规范的会计管理制度,控制观念、管理方式方法等也比较落后,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内控制度建设有待完善。
四、加强中国会计文化建设,提升现代企业管理水平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建立了CEO、董事会和CFO的治理三角。同时,健全的金融、价格体系和公开公平的市场竞争使管理者日益依赖会计信息作出决策和判断;会计的职能将更前端化,在企业管理中处于中心地位,承担起资源配置、决策支持、监督控制以及风险管理的责任。企业管理文化的革新将大大提高会计工作的重要性,给会计文化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2.文化建设,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会计文化建设的基本点。会计文化建设要增强会计人员的管理意识和责任感,激励会计人员将会计价值观念和思想理论落实到工作中。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管理水平,努力培养新型、高端的会计人才。同时,还应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更好地服务于会计工作、企业管理工作和国家经济建设。
3.加强会计行业内部的学习交流。我国的会计文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家规范进行宏观调控。而会计行业是一支强有力的专业队伍,会计行业内部应加强交流和学习,传播丰富的会计文化内涵和先进的会计管理理念。会计人员要凝聚在一起,积极探索创新会计管理方式方法,树立良好的行业氛围,积极推动会计文化大发展。
4.共性中保持个性。会计是依赖于会计环境而生存的,会计文化只有适应本国的经济环境才能够促进会计的发展。因此,在吸收借鉴国外先进会计文化的同时,应充分结合我国实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会计文化,将我国传统文化融入到会计文化的理念和管理方法中。同样,对于不同规模、不同阶段的特定企业,也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借鉴成功的管理经验的同时探索适合自身企业的管理方法,在共性中保持个性。
会计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中国会计文化建设也应秉承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化改革和创新,实施会计文化战略,激励会计人员发挥专业技能和聪明才智,促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发展,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诚信是个人立身之本、是企事业单位的立业之本、是政府的立国之本。诚信文化是把诚信的内在自律和外在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人们共同的信仰和追求。只有让诚信理念融入文化之中,诚信才能真正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才能达到诚信建设的最高境界。成人教育是全民参加的社会性教育活动,担负着提高国民素质的重任。但是受外界社会环境的消极因素影响成人教育存在着诚信缺失。具体表现为:招生宣传信息片面夸大、教学实践环节存在虚假、考试作弊及论文造假等,这些现象制约成人教育健康发展。长此以往势必损害整个成人教育的声誉,以至于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因此,在成人教育中加强诚信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成人教育 诚信文化 研究
一、诚信文化建设的相关理论
诚信就是要求人们在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过程中,讲究信用,恪守诺言。它是一个道德范畴,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诚信文化是社会各个领域共同追求的价值观文化。在我国,诚信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儒家就提出了“诚”“信”概念。在当今,我们生活在物质丰裕的社会,同时也是诚信有序的社会。这就要求每个人都将诚信作为言语行动的基本规范,将诚信文化视为社会不同领域和社会成员不可缺少的道德文化养料,建设诚信文化是全社会的价值共识。
二、成人教育中加强诚信文化建设的意义
1.诚信文化建设是成人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它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引导学生走向成功的保证,也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追求。
2.诚信文化建设对成人类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成人学校要将诚信文化建设提高到与知识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通过营造诚信校园氛围、拓展教育路径,将诚信文化植入学生的日常工作和学习生活中。
三、成人教育中诚信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对诚信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
成人教育是全民参加的社会性教育活动,担负着提高国民素质的重任。为了调查目前邢台成人教育中对诚信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我们分别向邢台广播电视大学、邢台市成人教育学校及邢台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等成人教育机构的60名教师发放“成人教育中诚信文化建设状况调查表”,进行的调查。通过调查,在三所成人教育机构中,认为诚信文化建设对学校发展有作用的人数为62人,占调查总数的34.44%。对于单位是否经常开展诚信文化建设活动,选择不清楚的人数是148人,占调查总数的82.22%。对于学校是否有诚信文化建设资源的调查,选择不清楚的人数达到118人,占总数的65.56%可见在本地区的成人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对诚信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
2.利益驱动下成人教育诚信文化缺失。
目前我国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尚未完全成熟,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成人教育存中存在招生宣传信息片面夸大、教学实践环节存在虚假、考试作弊及论文造假等,这些现象制约成人教育健康发展。由于利益的驱使诚信文化缺失,如果这种情况长期发展必损害整个成人教育的声誉。
3.成人教育中诚信文化建设缺少制度支撑。
在成人教育中开展诚信文化建设离不开制度支撑,但目前我国处在新旧社会体制、结构的转换过程中,在成人教育中相应的社会诚信制度尚未真正建立起来或者其作用没能发挥到位,诚信数据库的建设仍处在起步状态,这就使我们的诚信文化少了制度的支撑。
四、完善成人教育中诚信文化建设的措施
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改革开放30年,从成人教育的恢复到新型终身教育制度的建立,成人教育向社会培养大量人才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是受外界社会环境的消极因素影响,成人教育中诚信缺失现象严重,影响到成人教育健康发展。因此,在成人教育中开展诚信文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可以通过加强诚信文化学习、开展诚信文化建设大讨论、摆问题、出主意、想办法等等使成人教育工作者们充分认识到诚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只要思想观念上有了进步,就会在实际行动上有变化;只要在精神上有了投入,紧接着就会有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就会全面推动诚信文化建设工作的发展。
2.建立“诚信档案”,鼓励学生做诚信之事。
诚信文化建设对成人类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成人学校要将诚信文化建设提高到与知识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通过营造诚信校园氛围、拓展教育路径,将诚信文化植入学生的日常工作和学习生活中。我们可以给学生建立“诚信档案”,把学生在学校的行为记录在案,包括上课情况、完成作业情况、考试有无作弊情况、论文造假情况等等记录下来,制成一份“信用记录”,断开“黑暗的利益线条”,鼓励学生做诚信的事,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使诚信之根植于学生的心底。
3.完善成人教育中诚信制度。
诚信文化建设需要严格制度建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单靠良心和道德的内在自律,不可能有效约束欺诈和失信行为,成人高校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依靠制度的力量把一切诚信行为纳入制度的轨道,培育良好的诚信秩序,形成良好的诚信环境。
参考文献:
[1]潘立新.诚信建设的文化分析与制度安排[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2,(5):11-13.
关键词:“中国梦”;会计文化;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3-0120-03
引言
“中国梦”由许许多多不同的元素构成,而文化元素则是其中之一。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总和。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的文化)是阶级社会中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同时又带来较大影响和作用。文化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不但包括文化的物化形态,同时也包括文化的价值形态,两者既相互联系又有质的区别。文化的物化形态主要表现在物质生产和生产力的发展上。物质生产是人类兴衰和发展的基础,而生产力发展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中国梦”需要物化文化基础的保障。因此,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筑牢国家发展繁荣的物质基础。文化的价值形态是建设文化强国的根本任务。“中国梦”需要文化力量的支撑。包括提供理论支撑、思想先导和精神动力。中国梦因有了文化力量推动而变得高远而磅礴,鼓舞着中华民族不懈努力、不断奋进。高校会计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中国梦”的文化元素植入高校会计文化建设中意义重大。本文从分析“中国梦”与高校会计文化建设的关系入手,以高校会计文化建设为切入点,深入分析高校会计文化建设与实现“中国梦”的目标差距及其原因,并从实现“中国梦”的视角下提出完善的措施和办法,它对改善高校教育环境、保障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研究它,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实现产生直接影响。
一、“中国梦”与高校会计文化建设的关系
(一)“中国梦”与高校会计文化建设概述
1.“中国梦” 的概述。党的十以来,“中国梦”一词为国人热议,受世界关注。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味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和社会和谐的增强。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笔者认为,“中国梦”实际上是一个目标,而每一个目标都是中国梦的一个组成元素。它在国家层面上表现为民族复兴、国家强盛;在个人层面上表现为人民生活幸福、人生出彩。“中国梦”既包含着“强国”与“富民”两者之间的融合,还包含着国家、民族和人民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及其对理想的追求。
2.会计文化建设的概述。我们所说的文化,是指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与“中国梦”一样,会计文化建设的问题是学者们近年来研究的重要内容。袁婷在《中国会计文化建设研究》中认为:“会计文化是一个包含层次很广的复杂体系。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物质文化、会计制度文化和会计精神文化。”[2]学者唐玉玲认为,会计文化建设具有“指导、凝聚、约束、增值”等功能[3],许多学者能根据目前我国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会计文化建设的路径。孙方在《我国特色会计文化的建设研究》中提出:“政府应当出台相应的政策给予支持与保障,为会计文化建设营造一个有利的环境。”[4]基于“中国梦”的文化元素,可以将会计文化建设归纳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三个方面。
(二)“中国梦”与高校会计文化建设的互动关系
党的十确立了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这为我们追寻和实现“中国梦”指明了道路和方向。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学者们对“中国梦”与高校会计文化建设的内在关系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认为“中国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文化引领的最高境界,而高校会计文化则是千千万万“个体梦”之一。“中国梦”与高校会计文化建设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中国梦”对会计文化起到统驭、控制和指导作用,会计文化则对“中国梦”起着辅助作用,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发展,互为因果。在国家这个大时代,要把“中国梦”变成现实,需要依托无数“个体梦”的凝练。每个会计都会有一个小梦想,她是构成“中国梦”不可或缺的元素,同时也是“中国梦”的延伸和发展。“中国梦”要发展壮大离不开“个体梦”的实现。
1.物质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中国梦”实现的基础。任何梦想的实现都离不开物质基础。“中国梦”的实现也是如此。教育作为富民之本,强国之基,一定要有足够的发展经费做保障。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说道:“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又说,“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5]。会计是一项重要的经济工作,办教育离不开会计物质文化的发展。每个会计发展的背后都是对教育事业发展的艰辛付出,会计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繁荣,也是国家的发展和繁荣。
2.制度文化是助力中国发展进步和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障。制度作为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它是助力中国发展进步和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障。从国家层面来说,制度一般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除国家层面的制度外,由于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部门以及不同的岗位都有其具体的做事准则。因此,也会有许多行业制度、单位制度以及岗位制度等,制定这些制度的目的都是使各项工作能够按计划按要求达到预计目标。会计制度,是“政府管理部门对处理会计事务所制定的规章、准则、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6],按照法律的构成、制定机关和效力的不同,我国法律规范的层次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等。相应地,我国会计法律制度的层次主要包括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和会计规章。我国会计法律制度必须纳入国家管理范围且不能与宪法有所抵触。而各省(市)人大常委会在同宪法、会计法律、行政法规不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的会计规范性文件也属于我国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会计制度是在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以促进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为目标,以规范资金支付、强化财务管理和强化资金监管为切入点而制定的会计行为规范和准则。加强高校会计制度文化建设目的在于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助力中国发展进步和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障。
3.“中国梦”的价值导向功能是会计精神文化建设提升的依托。高校会计作为高等教育事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为改善高校教育环境、保障教学质量和提高科研水平服务的。而随着高校经济活动和经济业务的日益发展和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出现了一些会计行为失范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必然会扰乱国家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和改革发展稳定。而“中国梦”的精神元素为会计工作者指引着人生的方向,带给其前行的希望和勇气。因此,加强高校会计文化建设,是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和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出路。
4.“中国梦”与会计文化建设互为依存共同发展。“中国梦”的实现是高校会计文化建设发展的产物,两者之间不仅仅是集体与个体的关系,二者更多的表现为相互依存和发展的动态的融合的唇齿相依的内在联系,需要相互之间的依托发展才能实现的良性循环。两者相互关联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中国梦”。主要表现在:“中国梦”为高校会计文化建设提供一种内核精神,是高校会计文化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国梦”为高校会计文化提供价值导向作用,并成为高校制定各种财务管理制度等行为规则的思想基础;“中国梦”通过对理想的展望和对会计人员的历史使命的教育来充分发挥和展示财务人员的才智和积极性,并成为凝聚和激励财务工作者为实现“个人梦”而努力工作的一种正确的方法;而高校会计文化建设也为“中国梦”提供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通过“中国梦”向高校会计文化建设的渗透或延伸,在两者价值观念相互交融。这些互动关系,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会产生重大影响。
二、高校会计文化建设与实现“中国梦”的目标差距及其原因分析
近年来,我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仍有许多不适应,教育对人才的培养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还不适应,教育落后的面貌没有根本改变。特别是随着“中国梦”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日益深入,以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探寻“中国梦”背景下的高校会计文化建设已成为高校改革发展实践中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会计物质文化相对薄弱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各种物质基础还比较薄弱,尤其在高等教育方面,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地区间教育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依然突出,办学资源有限与高校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管理职能的多元化使高校内外经济关系日益复杂,广大财会工作者支持参与高等教育改革和投身到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够。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高校会计物质文化建设不均衡。例如,会计的工作环境较差,会计核算工具五花八门,会计信息技术难以支撑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为核心的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运行系统,会计队伍整体水平不高,缺乏既懂会计业务又精通信息技术,既懂国内会计又懂国际会计业务的综合素质较高的会计人才,会计理论研究重点不突出、效果不明显,高校会计服务教育事业发展的能力不足和水平不高等。这就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通过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来切实解决这些突出问题,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提高的新期待。
(二)高校会计制度文化相对滞后
实现中国梦,必须予以制度保障。制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作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规范的会计制度建设是财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7],而目前我国的会计制度文化建设还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法律建设、制度改革、管理文明等的落后。尤其是,高校会计制度文化与现实不相适应,其信息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会计制度的适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原因在于,高校会计制度文化建设不完善,缺乏政策杠杆调节,无法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
(三)高校会计精神文化素养缺失,观念扭曲
精神文化建设是一个文化含义,主要指的是团队文化内涵。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矛盾突出。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也有相当部分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会计人员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一些会计人员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8],尤其在会计职业道德方面存在假账泛滥、腐败频发、诚信缺失、正义淡化、意志消沉、责任冷漠等。这些现象不但影响每一位从事会计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而且还严重制约了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人文素养的缺失和价值观念的扭曲。
三、“中国梦”背景下高校会计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
(一)夯实高校会计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助力“中国梦”实现
高校要推进会计文化建设,首先要夯实会计物质文化建设基础。一要加强硬件建设,不断改善会计工作条件,完善会计所需的办公场所、现代化核算工具、信息系统等硬件设施;二要加强会计队伍建设,要在国家会计政策体系发展的框架下,加大对高校会计人才的培养力度,要在高校实施高层次会计人才、青年后备会计人才以及会计名家培养工程,同时要加强高校会计队伍梯队建设,不断夯实会计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三要充分利用高校国际办学的契机,积极开展会计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高校会计服务教育事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四要建立健全会计学术交流机制,深入开展会计理论研究、学术交流活动,加大会计理论的指导力度,重点抓好会计课题研究,在全国会计领域形成具有高校特色的学术研究成果,从而不断提升高校会计理论研究水平。
(二)加快完善高校会计文化制度建设,为“中国梦”实现提供法律保障
要推进高校教育事业发展,必须加快完善高校会计文化制度建设。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是具体化的会计文化,具有强制性。它为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提供标准统一,内容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并在处理各种经济关系的工作中维护着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会计文化制度建设是我国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是规范各种会计行为和处理各种经济关系的一项重要原则。而完善高校会计文化制度则是国家财经方针政策在高校会计工作中的体现,它是规范高校办学行为和促进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因此,在新时期,一定要加强高校会计文化制度建设。一要加快完善高校新会计制度的相关配套政策,确保高校财务工作的顺利进行;二要加快推进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努力提升高校财务管理能力;三要贯彻落实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制度,积极推进高校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有效执行;四要对高校会计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梳理,分析会计工作存在的困难以及在贯彻实施新会计准则和高校新会计制度过程出现的新情况,从预算管理、风险控制、绩效考核与评价等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办法,达到以制度加强管理,以制度推进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
(三)培育高校会计文化建设的内核精神,自觉引领“中国梦”的实现
精神是文化的核心,是立人、强业的灵魂。培育高校会计文化建设的内核精神,就是要在会计精神文化建设中,塑造独具魅力、振奋人心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高校会计精神。一要加强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培养。注重培养会计的行业精神,注重强化会计人员朴实、诚实、务实的品格和高效、准确、细致的工作作风。二要注重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在会计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把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作为会计人员后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特别是要注重抓好会计从业人员的诚信建设,引导高校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三要注重增强会计工作的荣誉感,引导会计人员崇尚诚信、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务本致效,促进高校教育事业健康稳步发展。要培育会计工作者的自信心和责任心,让强大的精神力量引领我国会计事业迈入“会计强国”的行列。
会计小梦想,国家大时代,每个会计发展的背后是单位行业的发展,是国家社会的发展,是中国梦的实现。我们和广大会计一起,努力推动会计文化建设,推动会计行业进步。
参考文献:
[1] 深情阐述“中国梦”[N].新华时报,2012-11-30.
[2] 袁婷.中国会计文化建设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12):80-81.
[3] 唐玉玲.中日会计文化比较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4] 孙方.我国特色会计文化的建设研究[J].经济师,2013,(12):13-14.
[5] .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EB/OL].人民网,2014-09-09.
[6] 项怀诚.中国财政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394-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