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科学硕士论文范文

科学硕士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科学硕士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科学硕士论文

第1篇

关键词:体育文献计量;运动人体科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国

中图分类号:G8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10)11-0111-04

Analysis of theses written for a Master of Science degree in the human movement science specialty between 1999 and 2009 in China

LIN Hua,XIA Xue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116029,China)

Abstract: By basing their research specimens on theses written for a Master of Science degree in the human movement science specialty between 1999 and 2009 in China, the authors analyzed these theses in terms of thesis topic selection, thesis research subjects, thesis research methods, and application value of thesis research achievements, summed up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hanging trend of these theses, and reveale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with the expansion of the scale of recruitment of graduate students studying for a Master of Science degree, in the selection of thesis topics written for a Master of Science degree in the human movement science specialty, there were more fundamental application researches than pure fundamental researches and developing researches, and there were signs of inadequate novelty of topic selection, repeated topic selection, and deviation of topic selection from sports practice; the thesis research subjects are mainly animals, seldom the human body; the thesis research methods were mainly experimental methods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more thesis research achievements were applied to the competitive sport area than to mass sports fitness and scholastic phys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sports bibliometrics;human movement science;thesis written for a Master of Science degree;China

学位论文在某种程度上能够集中反映某个领域的热点问题和研究现状,是衡量研究生学习、科研能力和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以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为研究对象,以中国知网“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为检索数据源,检索项为学科专业名称,检索词为运动人体科学,检索范围从1999~2010年,匹配条件为精确,截止2010年5月12日,由此获得963个检索结果,其中通过筛选剔除与本研究不相关的学位论文35篇,最后将928篇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全日制硕士毕业学位论文作为本文研究对象。

运动人体科学是体育科学研究内容的一部分,是研究人体从事体育活动过程中人体变化规律的科学,包括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等,基本属于自然科学的研究范畴[1]。根据体育科研成果的性质可将体育科学研究分为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和开发性研究3类[2]。其中基础性研究又可分为纯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两类,而应用性研究和开发性研究又常被归为一类,以“应用研究”统称[3]。

1硕士学位论文选题

选题是科学研究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英国著名科学家贝尔纳[4]曾指出:“课题的形成和选择,无论作为外部的经济技术要求,或作为科学本身的要求,都是研究工作中最复杂的一个阶段。一般来说,提出课题比解决问题更困难。”因此,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2年以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大多是以生物学传统的动物实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技术动作分析等微观实验研究为主,而近些年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逐渐采用一些新技术手段,如蛋白质组技术、基因芯片技术、激光共聚焦技术等,在运动性心脏、骨骼肌以及运动性疲劳方面的研究也有所突破,从传统的生物学研究向多层次、全方位开展跨学科研究,以系统整体观点来综合宏观和微观研究,依托基础性研究突出应用研究。

由表1可以看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应用基础性研究论文有509篇,占54.85%,应用性研究论文次之,有327篇,占总数的35.24%,而开发性研究和纯基础性研究论文数仅占8.19%和1.72%。

结果显示,纯基础性研究和开发性研究选题较少,虽说运动人体科学隶属于自然科学范畴,具有应用基础性研究课题的属性,但其本身还是存在着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的内在结构,只有各研究类型均衡发展,才能够有效促进整个学科研究的进步。因此,在研究生学位论文这个特殊科研群体中,应特别注重科学研究的均衡发展。

从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分析来看,研究内容丰富,选题方向多样,能够体现当前运动人体科学研究领域的新热点、新问题。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医学、体育保健学等传统研究方向的研究内容不断深化的同时,一些新型的研究方向也逐渐呈现在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中,如低氧训练的生物学基础、高原训练和运动员机能监控、人体功效学、生物力学研究及运动器材研发、体育工程学等。

2002年以前运动人体科学硕士学位论文研究集中,在骨骼肌生理、心血管机能、疲劳与恢复、营养、激素及内分泌、机能评定、免疫等方面,研究高原训练、代谢方面的论文分别有7篇和6篇[5],而现在硕士学位论文研究高原训练和代谢的增加到37篇和96篇。如今运动人体科学硕士学位论文在传统研究领域更加深入,同时还有些新的研究内容不断增加,如基因多态性与运动能力的关联性研究、纳米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中医保健以及运动人体科学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等。不过,近年一些研究如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方法、自由基生物学等生物工程技术已应用于运动人体中,但硕士学位论文中还甚少涉及。

运动人体科学是体育教育训练学和民族传统体育学的基础[6]。交叉和综合选题成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中的普遍现象,不仅涉及到同级学科不同方向之间的交叉选题,还涉及到同级学科之间和跨学科之间的交叉选题,使研究课题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因此,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生在进行论文选题时要拓宽研究视野,突破思维局限,敢于创新呈现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2硕士学位论文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科研论文根据研究目的所选择和组成的客体,本文通过对928篇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梳理,发现以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的有409篇,占44.07%;以运动员为研究对象208篇,占22.41%;以军人、老年人、患病者等为研究对象的有104篇,占总数11.21%;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有93篇,占10.02%;以少年儿童为研究对象有67篇,仅占总数的7.22%。

由此可见,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硕士学位论文以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最多,而以人体为研究对象的论文,选择的群体相对广泛,选择研究对象最多的是运动员,其次是大学生,少年儿童相对较少。

3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

一门科学的发展依赖于研究方法手段,而研究方法的发展有利于该科学的发展,运动人体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它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体育科学研究的进程,作为体育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的发展同研究方法手段发展也是分不开的[7]。从本文分析的硕士学位论文看,大部分论文能够从多层次、多角度、多学科的范围研究问题,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实验法、访谈法、测量法等,采用最多的是实验法,这也符合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研究特点。而与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学位论文多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8]不同的是运动人体科学论文的研究习惯以实验为基础,以客观量化的数理统计为依据,以观察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为辅助研究手段进行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研究。

从质与量的角度可将研究方法分为比较、归纳、分类等的定性分析法,数理统计的定量分析法及运用数理统计而仍以定性方法研究的半定量分析法。在本研究中发现,运用定量分析法研究的学位论文占总数的63.79%,定性分析法研究占13.69%,半定量分析法研究占22.52%。其中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体育测量与评价研究采用定量分析法的分别占82.27%、80.53%、70.15%。结果充分体现研究论文多以定量数据分析为主。

4硕士学位论文的应用价值

动物实验在生命科学、医学等研究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巨大作用,也成为生物学、医学的一门主要研究方法,是探讨生命奥秘、人类疾病机制及治疗等不可缺少的手段。运动人体科学与生物学、医学一样,同属于自然科学的分支学科。单从研究对象选择可以看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多以动物实验为主,大多数运动机制是在动物实验中实现的。近年来,随着基因技术的日益发展,各种基因表达形式也逐渐成为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的热点。

研究动物的优点在于动物具有广泛的遗传基础,个体差异较大,在模拟人体运动的某些研究中是比较有用的,其实验结果也带有一般性和普遍性,尤其在选择一些诱发性动物模型时,能够在短期内复制出大量模型,并能严格控制各种条件,使复制出的模型运用于不同研究目的要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能正确的掌握和运用动物实验方法,可使实验者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同时还能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减少研究的盲目性。但动物实验同时存在着很多缺陷。运动人体科学毕竟是要研究人运动的一些机能机制,动物的发生发展过程、运动特征及环境与所效仿的人类运动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体育领域中,从实用价值角度看,人体实验的研究更能直接说明问题。

纵观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发展,根据科学研究的目的、任务和需要,运动人体科学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成果应多从研究人类运动的角度出发,将基础理论研究合理运用到运动实践中。

除了以动物模型为实验对象外的519篇论文中,研究成果与竞技体育有关的论文230篇,其中基础性研究63篇,应用性研究119篇,开发性研究48篇,主要研究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与训练监控,运动员身体恢复的手段和方法、新技术、特殊仪器应用于运动员训练等。如低氧训练是当前运动训练研究的热点之一,在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中有40篇论文与低氧训练的机制及应用有关。

从多维角度思考,研究成果的“社会化”既是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也是衡量体育科学研究社会价值的最好尺度[9],在运动人体科学领域,除服务于竞技体育研究范围外,在全民健身范围内,人类健康与健身运动领域也应得到重视,大众体育的发展,必将接受运动人体科学理论的指导,并将体育纳入“一级预防”的“预防医学”框架之中。在我国推出《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10]。在运动人体科学硕士学位论文中与群众体育有关的研究有115篇,占总数的22.16%,主要研究包括不同运动方式对人体身体形态、机能及身体素质的研究,各种力学负荷对人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慢性病患者的运动健身指导方案,“现代文明病”的根治及抗衰老与体育运动保健的研究,人体体质健康状况及因素分析,不同人群运动健身的特点与方法,运动与营养膳食处方的指导等。

近年来我国的肥胖症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肥胖少年的增长比例更大,成为儿童时期一个重要的健康问题,儿童单纯性肥胖可作为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诱发因素之一。学校体育也成为现在体育科学研究的领域之一。学位论文的研究涉及到学校体育的有174篇,其中包括对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状况、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状况、不同运动对学生生理机能评定、体育院校学生专项教学训练素质等。

5小结

运动人体科学是一门综合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分析,发现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研究生论文选题多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纯基础研究及开发性研究比例相对较少,选题方向不均衡,但随着体育科学研究领域研究内容日益发展,创新性研究课题也将成为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的必然趋势。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对象大多以动物模型为主导,继承自然科学研究传统的研究模式,但为了能更好在体育运动领域发挥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的作用,直接采用人体实验将是运动人体科学应用于运动实践的突破点。在设计实验,采取合适的研究对象是科研论文成败的关键,在硕士论文研究中应重点考虑如何将人体实验与动物实验的优势相结合。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研究方法,还是以传统的实验研究与定量分析法为主流验证结论,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多元综合方法应用将在今后运动人体领域科学研究稳步发展,移植更新更有效的研究方法必将成为体育领域科学研究的重点。

从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整体分析来看,其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应用价值更多的还是局限在竞技体育范围内,应用于大众运动健身以及学校体育领域相对较少。

参考文献:

[1]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2006-2007体育科学学科发展报告[R].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 黄汉升.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王瑞元,周越. 体育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现状与展望[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1):1441-1445.

[4] 贝尔纳J D. 科学研究的战略[G]//科学学译文集.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5] 张瑞华,朱晗,张哲,等. 对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研究生论文选题的分析[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9):1232-1234.

[6] 张雪霞. 从学位论文选题的跨学科现象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J]. 体育学刊,2006,13(1):88-91.

[7] 黄翠,藏威,李国金,等. 运动人体科学研究方法的现状及展望[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7):1367-1370.

[8] 方千华,黄汉升. 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方法的调查与分析[J]. 体育学刊,2007,14(2):127-130.

第2篇

1.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概况

我院环境工程专业是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共建设点,在招收的攻读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中,大多数学生选读了《高等环境化学》这门课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毕业后能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任专门技术工作,而且具备主持较大型科研、技术开发项目的能力。我们学院攻读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主要课题方向列于表1。从表1可见,他们的研究方向主要有水污染控制工程、环境规划与管理和环境监测分析与技术三个方向,研究的内容主要以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脱氮除磷技术、生态区域规划。

2. 课程教学内容与硕士论文课题相结合

与建设理论、循环经济研究、环境污染物分析方法研究等。

从表1可见,大多数学生是从事水污染控制工程方向的,其次是进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另外还有一些学生是专攻境监测分析与技术方向的。根据上面的情况,如何讲解此门课程,为他们在结束课程学习后进入到课题研究的关键问题是确定课程的主要内容。为此,我们作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并结合研究生的课题研究方向,修改、制定了该课程的教学大纲和讲课的主要内容。由于本课程的教学时数只有36学时,环境化学的内容又是那么多,因此必须进行合理安排。我们把讲解的内容分为六章,每章节的主要内容和教学时间安排见表2。由表1可知,较大部分学生是从事水污染控制工程研究的,他们很需要有关水污染这一方面的环境化学基本知识。我们在这一门课程的教学中就是根据此情况来安排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时间的。由表2可见,第三章水环境化学的内容最多,共有10节,教学时数为18,占了总学时的一半。其内容包含了天然水的基本特征、主要离子的形成、溶解性气体,酸碱化学平衡、沉淀和溶解、配位平衡、吸附平衡等的基本原理,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氧化还原技术和生化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等。

在讲解天然水的基本特征时,我们主要介绍了天然水的存在形式,各种水的主要组成、特点和污染物情况。如湖水中含钙、镁、钠、钾、硅、氮、磷、锰、铁等元素,其中氮、磷等元素引起的富营养化问题是湖泊的主要污染问题。在2007年夏天,无锡太湖发生了严重的蓝藻事件,给无锡市部分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蓝藻出现的主要原因:一是气温比较合适,二是水中的氮磷浓度较高,三是太湖水域水流缓慢,这些都是蓝藻大面积繁殖的必要条件。根据此情况,我们讲解了水体中的异相物质——藻类的基本知识。藻类是湖泊、水库等缓慢流动水体中最常见的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浮游类植物,有一个明显核。在没有阳光的条件下,藻类将消耗自身体内有机物以满足自身的需要,同时也消耗着水中的溶解氧。

对目前经常使用的生化法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有针对性地介绍了水体中的生物氧化还原反应。水体中的微生物在有氧气存在的情况下,进行有氧呼吸时,有机物质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表示如下:

CxHyOz+O2—^C02+H20+能量水体中,细菌、酵母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催化作用的结果使得许多无机化合物的生物氧化还原反应经常发生。细菌等微生物的呼吸过程是在微生物细胞内的各种氧化还原酶和一系列辅酶的催化作用下完成的,有机污染物被细菌等微生物降解的中间产物生成了各种有机酸'这些有机酸在水体溶解氧不足的条件下,将利用较弱的NO;-、Fe3+、Mn4+、SO42-、CO2等电子受体,进行反硝化、反硫化、甲烷发酵、酸性发酵等厌氧过程,其最终产物有CO2和氏0,以及NHhH2S、CH4、有机酸、醇等。在缺氧条件发生的生物反硫化作用可在淤泥、沼泽、排水池中进行。由此引起硫酸盐转化为HS气体的反应,从而产生Cu、Pb、Zn、Ag等金属的硫化物沉淀,以至减弱了这些金属在所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能力。

另外对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和无机物的的迁移转化机理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特别是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污染更为重要和复杂。到目前为至,世界上已有700多万种有机物,其中大多数都是有毒有害的,如排入到环境中会造成环境质量的恶化。而我们对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控制和处理还较簿弱,需要我们做很多工作。

水中有机污染物以及农药残留的分析、监测是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部分研究生在这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从环境科学的角度,土壤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随着环境科学的发展,人们愈来愈认识到土壤环境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土壤环境化学就是研究化学物质,包括各种污染物进入土壤后的化学行为及其影响。包括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转化、降解和累积过程中的化学行为、反应机制、历程和归宿。此章重点放在几类有代表性的化学物质,即化学农药(代表土壤中外源有机化学物)、化肥、重金属和固体废弃物的土壤污染化学,并对土壤污染中复杂的化学过程作一介绍。首先,我们介绍了土壤的组成和性质;然后介绍了土壤负载容量或土壤环境容量;让学生对土壤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重金属是土壤无机污染物中比较突出的一类。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的重金属通常以可溶态或颗粒态存在。其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及生物可利用性均直接与重金属的存在形态相关。例如重金属对植物和其他土壤生物的毒性,不是与土壤溶液中重金属总浓度相关,主要取决于游离(水合)的金属离子。对镉,则主要取决于游离Cd2+浓度,对铜则取决于游离Cu2+及其氢氧化物。而大部分稳定配合物及其与胶体颗粒结合的形态则是低毒的。仅脂溶性金属配合物是例外,因为它们能够迅速透过生物膜,并对细胞产生很大的破坏作用。

我们学院有些教师在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析的研究也开展了一些研究并取得了某些研究成果,并将此作为研究生的研究课题之一。根据此情况,我们给学生介绍重金属形态分析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最新研究情况。近年来,以北美Tesskr等人提出的五步系列萃取法和欧共体BCR的四步系列萃取法应用较多[3,4]。我们也将这二种方法存在的缺点摆了出来,主要是萃取操作的时间过于冗长,使实际应用不易实现。在此同时,我们向学生展示了国际上应用超声波或微波的能量加速萃取样品中组分和缩短操作时间的研究工作情况,并把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析作为研究生研究的课题之一。

3.已取得的部分研究成果

通过学习,学生们很好地了解和掌握了有关高等环境化学的基本知识。学生使用已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在水污染控制工程、环境规划与管理和环境监测分析与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在各类期刊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在水污染控制方面的数最多,主要是利用膜生物反应器、生化法技术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如厌氧氨氧化细菌、双循环两相生物处理工艺、磁场对污泥沉降影响、水生植物修复技术等。在环境规划与管理方面取得的成果主要是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资源利用等。在环境监测分析与技术方面取得的成果主要在样品预处理现代技术的应用、重金属形态和有机污染物分析测定等方面。如在使用膜生物反应器生化技术处理废水时就运用在此门课程中学到的水体中的微生物在有氧气存在的情况下,进行有氧呼吸时,有机物质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对一体式射流曝气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废水的情况进行了分析,以及对膜生物反应器的优缺点及改进思路进行了探讨,成果分别发表在《环境科学与技术》和《江苏环境科技》期刊上。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利用方面,如对城镇化过程中水环境变化及影响因子分析和盛泽湖湿地生态恢复初探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分别在《江苏环境科技》和《环境科学与管理》期刊上发表了研究成果。在重金属形态分析研究方面,研究生应用课堂上学习到的关于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析的基本原理和

利用超声波或微波的能量能加速萃取样品中组分和缩短操作时间,如对利用微波能进行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析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与常规的Tessier法比较,使重金属前4步形态的操作时间从17.5小时缩短为14分钟,并改善了萃取效率。研究成果已在《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版)》上发表。

第3篇

生:老师好!

师:先给大家讲一件真实的故事。咱们学校有一位叫××的数学老师,[有人点头]他辅导的学生多次在各种数学竞赛中获奖。有一回,一个获奖学生的家长很不客气地对他说:“你应该感谢我儿子,没有他你就不会出名。”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对这位家长的观点作何评价?[这是吉林油田高中著名的一桩“公案”,其中的是非指向不难判断。由此导入课文,可以巧妙地体现尊师重教问题在今天仍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授课者补记,下同。]

生甲:我认为这位家长的观点是正确的![?]

的老师徐特立就是靠才名扬天下的,没有老师照样可以自学成才。

[糊涂!这位家长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因为他抹杀了教师在学生成才过程中的作用。该生在这个问题上认识错误,有一定的代表性,大有澄清的必要。]

生乙:我不赞成那位家长的意见,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辛勤培养,没有老师,就没有当代文明;没有老师,人类只能处在刀耕火种的原始蒙昧时期。[偏激!两个人的观点都偏激片面。一个彻底否定了教师的作用,一个又无限夸大了教师的作用。看来,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唯物辩证法的教育。但现在还不是结论的时候,赶快打住,转入课文,而后再从课文生发开去展开讨论。对!这节课的格局就应该如此。]

师:同学们的发言说明了对教师的作用有不同的看法。现在我们先研读《师说》的第一自然段,看看韩愈对这个问题有何高见,然后再请同学们深入讨论。

[学生看书。有的圈点课文,有的轻声议论,有的作沉思状。教师巡视课堂,不时停下来回答学生的提问,几分钟后,讨论开始。]

师:好了,请同学们考虑,韩愈的观点是什么?你怎么看?

生丙:韩愈认为老师的作用是“传道、授业、解惑”,这个认识应该说是对的,比较准确地概括了教师的本质特征。

师:那个时候,老师传的什么道?授的什么业?

生丁:传的是儒家之道,讲授的是六艺经传。

师:非常好,儒家的鼻祖是谁?

生众:孔子。

师:儒家之道是谁提炼总结出来的?

生众:也是孔子。

师:后人学习孔子的发明,这说明师生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生戊:应该是一脉相承的关系。

师:如果说,现在的老师的作用仍然是“传道、授业、解惑”,这种说法对不对呢?

生戊:也对也不对。

师:(笑)能不能解释一下?

生戊:现在的老师还是在做“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所不同的是“道”的含义、“业”的内容都发生了变化。韩愈所说的“道”指的是儒家之道。

师:儒家之道的核心是什么?

生戊:(摇头)

师:其他同学有知道的么?

生众:不知道。

师:(板书)“仁”,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仁者爱人”,孟子也说过“杀身成仁”,“仁”是儒家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最高境界。

生戊:(若有所悟)噢。

师:现在的“道”指的是什么?

生戊:爱国主义教育吧?

生乙:我认为是所有的思想品德教育。

师:对。既然当代教师仍旧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那么老师的作用就不是可有可无的吧?

生甲:我认为,普通的学生需要老师的培养,天才的学生靠自学就可以成才。

师:你的意思是说,有些人不是学而知之,而是生而知之?

生甲:不是,他不需要向别人学习,可以完全凭借自己的能力掌握知识。

生乙:我不同意。韩愈在《师说》中开篇就说:“古之学者必有师。”我认为今之学者也一定有老师,天才的出现同样离不开老师,他与常人不同之处只是智商高些罢了。

生甲:但你不能否认他们自学成才的事实。比如法布尔……

生乙:法布尔虽然是自学成才,但不能说他没有老师,他的父母就是他的启蒙老师,他在研究自然的过程中不可能没有疑问,他请教的那些人就是他的老师。

师:用韩愈的话就是闻道在先者为师,对吧?

生乙:是。

师:这样看来,老师不一定都有职称,不一定都站在讲台上。

生众:(笑)

师:凡在某一问题上对我们有启发、有帮助的人都是我们的老师。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

生众:同意!

师: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法布尔先生有老师!××同学,你同意吗?

生甲:(笑,点头)

师:那么,我们可否得出这样的推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老师?

生众:可以。

师:当然,“老师”这个概念的外延在这里得到了拓展,可以是人生方面,可以是文化科学的,也可以是劳动技术方面的。在我们中间,不是有大量的“一字之师”、“一题之师”、“一文之师”吗?

生众:(笑)

师:既然人人有老师,说明社会需要这个行业,说明老师确有存在的必要,不是可有可无的,对吧?

生众:对!

师:好了,现在我们讨论第二个问题:伟人和他的老师之间是什么关系?××同学方才说,徐特立是靠才名扬天下的,是吗?

生甲:是。

师:这句话怎么理解呀?

生甲:如果不成为一代伟人,人们也不会知道他的老师是徐特立。

生乙:没有徐特立,也不会成为伟人。

生甲:按你的观点,徐特立所有的学生都应该成为那样的伟人。

生乙:按你的观点,成为伟人和徐特立没有丝毫关系了?那他当初为什么拜徐特立为师呢?

[学生讨论,气氛热烈]

师:(做暂停手势)谁知道小鸡崽儿是怎样来到人间的?

生众:(愕然,感到问题突兀)

生庚:是老母鸡孵出来的。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庚:我家孵过。

师:那你有发言权。

生众:(笑)

师:还有别的办法吗?

生辛:也可以用孵化器。

师:你家有孵化器?

生辛:没有,我从一本书上看到的。

师:你也有发言权。

生众:(大笑)

师:就是说,先有鸡蛋,然后用老母鸡或孵化器,经过二十几天?

生庚:二十一天。

师:对,然后,小鸡崽儿就破壳而出了。是这样吗?

生庚:是。

师:如果把一堆鸡蛋大的石头放进孵化器或者放在老母鸡身子下面,二十一天后能孵出小鸡来吗?

生众:(大笑)不能。

师:时间再长一些,比如二百一十天……

生众:也不能。

师:为什么?

生乙:鸡蛋和石头的内部结构不同。

生丙:鸡蛋和石头的化学性质不同。

生乙:老师,我明白了;一个人能不能成才关键靠个人奋斗。

师:那么,为什么小摊上卖的鸡蛋摆了二十多天,还是出不来小鸡崽儿?

生乙:因为缺少外部条件。

师:缺少外部条件,鸡蛋就不会变成鸡崽儿?

生乙:对。

师:缺少外部条件,地下石油会自己冒出来么?

生众:不能。

师:成才固然离不开个人奋斗,它和一个人的志向、品德、才能有直接关系这是事物变化的内部根据,是第一位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成为一代伟人是因为他具有伟人的素质,除此之外也和机遇、和他的老师的教诲等外部条件不无关系。徐特立六十大寿的时候,特意给他写了一封贺信,开头就说“你是我20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这说明十分尊重自己的老师。这种尊重不是仅仅出于礼貌,出于客套,而是发自内心的,认为在徐特立先生身上,不仅过去,就是现在乃至将来仍有很多值得自己学习的东西。的贺信,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对恩师作用的充分肯定和真诚的感谢。现在我们回过头来思考:为什么说那位家长的观点是错误的呢?

生甲:因为他错误地否认了老师在他儿子获奖中的重要作用。

师:这就如同否认老母鸡和孵化器的作用一样。“没有你们,我自己也会变成小鸡崽儿!”这可能吗?

生众:不能。

师:这种否认既不符合客观现实,也抹杀了老师含辛茹苦的创造性劳动。这是一种忘恩负义的行为,是应该受到谴责和唾弃的。[一片寂静]

师:××同学,你现在有何感想?

生甲:成为伟人离不开教师的培养,我们要成为跨世纪人才同样需要老师的帮助!

生众:(鼓掌)

师:我们反对否定教师的观点,那样会导致社会的倒退。我们也不赞成过分夸大教师作用的主张。有些学生和家长错误地认为老师有“点石成金”的本事,只要分进“好班”,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从而放松了主观努力。刚才我们讨论了,主观努力是成才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教师只是外部的一个条件,外因要通内因起作用。你明明是一块石头,我怎么把你变成小鸡崽儿呀?就算你是个鸡蛋,可你不愿意变成小鸡崽儿,我这老母鸡一爬上去,你就滚得远远的,宁可“淌黄儿”也不转世,我也没有一点办法嘛!

生众:(大笑)

师:所以,我们要正确评估老师的作用,要尊重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当然,尊重老师并不是唯师是从。前些天,我曾给大家抄过一则《论语》,……

生众:“当仁,不让于师。”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呀?

生丁:在真理面前,对老师也不让步。

第4篇

中国股票市场论文范文一:

影响今日股市重要消息汇总(6月2日)

【政策】

1、共享汽车:两部分携手制定“共享汽车”新规

6月1日,由中国交通部会同住建部制定的《关于促进汽车租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对汽车“达标”项目、承租人实名制等提出明确要求。官方强调,鼓励分时租赁规范有序发展。

标的股:力帆股份(601777)、海马汽车(000572)

【涨价】

1、纸:包装纸涨价贯穿二季度

端午节后,国内包装纸市场再掀一轮淡季涨价潮。近两日,山东、河北、吉林等地9家纸企宣布提高瓦楞纸价格100元-400元/吨。此轮提价距上一轮仅间隔一个月,目前国内120g高瓦最新主流报价在3200元-3350元/吨,二季度以来涨幅近24%。此轮上涨意味着,国内包装纸价格自4月起出现每月一涨,涨势贯穿二季度。受涨价刺激,国内包装纸龙头玖龙纸业(2689.HK)周四大涨6.6%,创出3月中旬以来新高。

标的股:晨鸣纸业(000488)、山鹰纸业(600567)

【产业】

1、苹果产业链:新款iPhone手机正式量产

台湾电子时报6月1日报道,鸿海正式量产苹果新款iPhone手机。鸿海董事长郭台铭坐镇深圳龙华,并向集团内重要成员宣布苹果新款手机正式进入量产。鸿海旗下的富士康是iPhone代工商。此前媒体报道称,新款iphone量产在即,鸿海集团正在招募并训练员工。

标的股:蓝思科技(300433)、立讯精密(002475)

2、浙大阿里联合成立前沿技术研究中心

5月31日,浙江大学和阿里巴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布成立“阿里巴巴-浙江大学前沿技术联合研究中心”。作为阿里巴巴“NASA”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方将携手攻克面向未来20年的核心科技,在人工智能、泛在信息安全、无障碍感知互联等前沿技术领域开展研究合作。

标的股:浙大网新(600797)(为浙江大学旗下唯一上市平台)、科大智能(300222)(布局人工智能并与与复旦大学共建智能机器人(300024)联合实验室)

3、手游:中国成全球第一大游戏市场

伦敦风险投资机构Atomico日前的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游戏市场收入达到1011亿美元,其中中国6亿游戏玩家就贡献了246亿美元,美国玩家以241亿美元紧随其后。此外,有“互联网女皇”之称的华尔街证券分析师MaryMeeker近日指出,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游戏市场,付费内容崛起,中国消费者越来越愿意为网络游戏、在线直播、在线视频等娱乐内容买单。

第5篇

关键词:导师指导人数;学术论文质量;关系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Quality of Master of Arts Graduate Academic Paper and The Number of Teachers to Guide Students

Abstract: Academic papers is the important symbol to measure the master graduate student ability and academic level. Tutor of master graduate student i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guidance of the academic papers. Data through scientific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lin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cademic paper quality of liberal arts academic graduate student and the number of students, teacher guidance. The number when it is 6 is good to improve the academic papers quality of arts master graduate student,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an all-round way.

Keywords: the number of teachers to guide students; the quality of academic paper; relationship

一、引言

硕士研究生学术论文是衡量研究生对其掌握的基础知识、写作和科研能力的反映,它是衡量一名硕士研究生的学术水平的重要的指标。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快速增大,而其学术论文的质量增幅速度却相对缓慢,甚至有下降的趋势。同时,伴随着研究生数量的剧增,学校准备不足,学校导师数量却没有相应幅度的增加,导致师生比例的失衡。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论文普遍存在抄袭、写作能力不足等问题。如今,各大高校也要求本校硕士生,在校期间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与本人研究方向相关的论文,加强对学术论文的重视。

我国对不同类型、科目的硕士研究生采用不同的培养模式。导师在培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时更注重其科研水平的培养,而专业型更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文理科学术型的硕士研究生培养也不同,理工科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是通过实验,更直观、深刻掌握专业知识。而文科学生由于学科自身特点,导师更多地是通过课上指导和少数课下指导,极少数学生可以参加导师课题研究中。所以,对于文科类学术型学生而言,导师对硕士生专业理论性的指导、前沿性知识的指导,以及学术论文的选题和写作能力等诸多方面指导有着重要的影响。

文章研究对象为文科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论文质量,以及其导师指导学生人数。导师对其学术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但文章从导师指导的学生人数这一因素分析其与学生学术论文质量的关系。文科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术论文的质量与导师指导学生人数的关系如何?本文在收集整理Q大学文科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定量统计分析得出了一些结论,为我们提高文科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论文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二、研究方法

(一)样本

为了能准确反应导师指导学生人数与文科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术论文质量的关系,文章选取了Q大学文科类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二、三年级的50位学生作为样本,问卷调查包括考察学生学术的情况(的篇数、的途径、的期刊层次)、导师的影响(包括导师指导频率、指导学生人数、导师对于阅读的要求)等内容。文章在导师影响中提取出导师指导学生人数这一因素,分析学术论文质量与导师指导学生数的关系。

(二)分析方法

本文采用分析方法主要是因子分析、相关分析、线性回归等统计方法,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21.0来进行计算。

三、研究过程及结果

(一)研究过程

如何确定硕士研究生学术论文质量的衡量指标,学者们对此的看法不一,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察文科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术论文的质量:的数量、的期刊层次、的途径。同时,文章考虑三个因素是否可以用一个因素代替?因为用一个因素替代就能更清晰地表示出导师指导学生数与学术论文质量间的关系。所以,文章首先对衡量学术论文质量的三个指标进行分析,之后在确定导师指导学生人数与学术论文质量间的线性关系。

1.对文科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的研究

本文从三个因素衡量学生学术论文质量:的数量、的期刊层次、的途径。

(1)检验数据的相关性

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sig值均为零,就代表各个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即衡量文科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质量的三个因素间存在相关性。

(2)检验数据的可行性

Kmo和Bartlett检验是用来比较变量间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的大小,主要用来检验数据是否适合因子分析。Kmo越接近1,意味着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越强,越适合于作因子分析,Kmo越接近0,则意味着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越弱,越不适合作因子分析。

表2

如表2所示,Kmo=0.761>0.7,Bartlett球度检验具有高度的显著性,说明所检验的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3)方差分析

从表3中可以看出,大于1的特征值有1个,对应的积累贡献率为87.252%。最终确定因子为的数量。

至此,我们已经提取出能87.25%的代表三个成份的主要成份,即学生的数量。

2.导师指导学生人数与学生的数量的关系研究

表3

导师指导学生人数与学生的数量存在怎样的关系,利用回归分析得出结论。

(1)选择菜单中“分析―回归―线性”,从左侧源变量窗口中选择“导师指导人数”作为自变量进入自变量窗口。在选择“数量”作为因变量进入因变量窗口。

(2)单击“统计量”,选择Durbin-Watson(U)、估计、模拟拟合度选项。

(3)单击“绘制”,将左侧源变量窗口中ZPRED进入X窗口,将ZRESID进入Y窗口。选择直方图、正态概率图。

(4)单击“保存”,选择为未标准化、均值、单值。

(5)点击确定。得到如下图标。

表4

表4表明,只有一个自变量“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人数”进入了模型。

表5

表5的内容是回归模型的概要。“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人数”与“的数量”的相关系数R为0.304,模型判定系数R方为0.092,由于R方受到个案的影响较大,根据个案对其进行调整以后的值为调整R方为0.074。Durbin-Waston的值是1.627,说明随机误差项基本上是相互独立的。

表6

表6是对模型的方差分析与F检验的结果。从表中可以看成,F值为4.892,显著性水平为0.032

表7

表7的内容是回归方程的参数及检验结果。由该表可以得出回归方程为:y=2.259-0.367x。

(二)研究结果

经过分析,得出文科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术论文质量与导师指导人数间存在高度相关,并且可以用线性方程表示为y=2.259-0.367x,从方程中可得出导师指导学生人数为6人时,是合适的。文科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年限为3年,那表示每一位导师所带领的每一年级的学生人数最好为2人,有利于导师对学生学术论文的指导,提高学术论文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英.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与学位论文质量的相关性分析-基于贵州师范大学的实证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1(6)

[2] 李彩丽.硕士生生源质量与学位论文成绩的相关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9)

[3] 孙晓松.借助spss软件的成绩因子分析[J].同化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3(3)

第6篇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文化经典课程;教材

“留学生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是面向海外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教育,目的是培养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并且胜任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该专业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必须设置课程能指导他们更好了解中国文化。文化经典课程就是基于此而设立的,其教学效果与教材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教材是教育思想和教学原则、要求、方法的物化,是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中介物。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依据,也体现了对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规范”。

一、文化经典课程教材的实质

文化经典课程的教材,其实属于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的范畴。

对外汉语文化教材是指专为开设文化课程而编写的课本或教科书,依托文化而编写的汉语语言类教材则不属于此列。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的发展总体上呈现出如下特点: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加,但缺少经典性教材;内容相当宽泛,取舍上随意性很大,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体例自由多样,但不分水平等级,缺少共识;使用对象涵盖面较宽,但定位失据。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不断发展,这些情况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将会阻碍教学效率的提高,影响教学效果。而这些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人们对“文化”的概念和“文化课程”的定位存在着理解上的差异。“文化”有广义、狭义之分,编写者的理解往往影响着对内容的选择,结果或者泛而无边,或者深而过窄。而文化教学到底是“文化搭台,语言唱戏”合适,抑或相反才合适?不同的理解在体例上就会造成差异,甚至可能在实践中混为一谈。

笔者认为既然教材是教学大纲的体现,要把教学大纲规定的学科性质、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等具体化,成为实施教学的凭借。那么编写留学生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教学中的文化经典课程教材至少应考虑四个方面的因素:文化的基本结构、学习者的汉语水平、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特色。

文化是一个浩如烟海的庞大系统。一般而言可以从认知的角度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表层文化,即可以视听或直接感知的文化现象;二是深层文化,即思想、观念、制度等看不见摸不着的文化本质。由于对留学生的文化教学是在非母语状态下的异文化教学,对于缺少中国文化背景知识的留学生来说,文化的传授自然会受学习者汉语水平和培养目标的限制。对初、中级阶段的留学生来说,中国文化的学习是以“了解”为主,是一种感性认识,教材的编写主要帮助学习者了解汉语背景下的社会和社会生活是怎么样的。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这个阶段的留学生,已经积累了足够的汉语知识,也具备了熟练的汉语应用能力。对他们而言,仅仅“知其然”是不够的,教材的编写更主要的是解决“知其所以然”,帮助学习者理解汉语背景下的社会和社会生活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

此外,虽然讲授内容都与中国文化有关,但是文化经典课程与概论性质的中国文化课程并不完全相同。概论性质的中国文化课程主要从文学、历史、书法、社会习俗等方面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当代文化发展现状,让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特点与概况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如果说这是面上的横向扩展,那么文化经典课程就是点上的纵向深入,不仅要求能够以点带面地加深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感性了解,而且要求能够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作理性的思考和阐述。

这里特别需要指出一点,编写文化类教材时教学双方很容易出现“供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华东师范大学2007级(本科)对外汉语专业陈××等7名同学曾以该学院的中国学生和留学生为调查对象,就对外中国文化教学做了一份调研报告。调查显示中国学生心目中,外国留学生最需要学习的是如饮食文化这样的低端文化,因为这些文化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其次是中国的历史、思想和汉字文化等,再次是建筑、地理、古代文学等,至于音乐、舞蹈和中国古代科技则不是考虑的重点――这和留学生反馈的信息有一定的差别。同时不同语言阶段的留学生对中国文化各方面的需求度基本一致,到硕士阶段对深层文化的关注度则有明显上升。

二、文化经典课程教材的功能

基于以上因素,笔者认为这门课程的教材至少应具备如下功能。

首先,是目标功能。依据教学大纲所编写的课本,不仅要在总体上能够体现教学的总目标,具体到每一课教学目标也要明确。其次,是训练功能。虽说汉语基本能力(听、说、读、写)的训练不是该类教材的主要功能,但经典阅读和赏析却离不开这些基本能力,同时也能促进这些能力的提高。第三,示范功能。教材以文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文化,选中的课文应是学生学习汉语的“范例”,将之前学生所接触到的零散的、非系统的文化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新旧联系,以求融会贯通。第四,讲解功能。现代教学论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强调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由于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形式一般来讲难以做到因材施教。因此要发挥教材的讲解功能,让学生凭借教材的讲解进行学习,主动地去分析、去接受。第五,检测功能。检测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对教学的反馈,促进教学的进一步完善;一是强化学习结果,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化认知能力的共同提高。

三、文化经典课程教材的内容及排列顺序

考虑到该课程教材应具备的功能,再考虑到课时、学生数量、教学资源等多方面的因素,笔者认为,该课程教材的编写可以分为九个部分,其主要内容及排列顺序如下。

1.生产篇。人类社会的发展首先是生产的发展,科技则是第一生产力。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国,时至今日,“科技兴农”仍然是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以航天科技为代表的高端技术也迅速发展,因此本篇选取的经典文章都和中国科技发展有关。

2.生活篇。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各种生活资料,本篇所选和中国人日常的“衣食住行”关系密切。

3.情感篇。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形成了各种关系,情感的羁绊由此而生,本篇即以人们的各种情感为主题选文。

4.思想篇。思想即理性认识,是对感性认识加工的结果。本篇所选集中在对中国人行为方式有重大影响的思想观念。

5.艺术篇。思想情感形诸于外,于是便有了异彩纷呈的中华艺术,本篇主要介绍具有代表性的书法、绘画、丝竹音乐和武术。

6.民俗篇。在生产、生活中,产生了许多习俗,并不断演变。本篇所选集中在介绍与节庆有关的习俗。

7.风土篇。中国地域辽阔,人文环境复杂,本篇所选主要是从“城市”角度来看中国各地风情。

8.民族篇。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民族文化自然也是重点所在。本篇所选集中在民族文化遗产和民族发展上。

9.交流篇。自古以来,中外文化交流不断,本篇所选将涉及不同时期中外的文化交流。

四、文化经典课程教材的体例

当内容初步确定后,下一步就是教材编写的关键性步骤:设计教材体例――教材各组成部分的搭配、排列及其组织形式。笔者设计了如下的体例。

1.全书分九个单元,具体内容及先后顺序见上文。每一单元开始都有“概述”,对主题进行简要说明。

2.每个单元分成四章,每一章以点带面,不仅能让学生对中国文化有整体的了解,而且能从这一点出发进行深入思考,以期对中国文化有更深的认知。

3.每章下分为6个部分:导语,正文,理解思考,知识链接,影像阅读,深入思考。

“导语”部分是对每章主题、背景和作者的简介;“正文”部分所选侧重现当代文章,兼顾各种文体;“理解思考”部分着眼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针对“正文”提出文章赏析的相关问题;“知识链接”部分是介绍“正文”所涉及的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影像阅读”部分在与“正文”同步给予学生感性认知的同时,促进学生“听”能力的提高;“深入思考”部分主要结合中国现状提出讨论话题,促进学生“说”能力的提高。

当然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实际灵活处理教材。就算是硕士阶段的留学生,仅仅凭借书本的抽象知识,也无法真正理解中国文化。即使是华裔子弟,也会因为生长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差异而出现理解上的障碍。为了避免学习者或者浅尝辄止,或者半途而废,在编写该课程教材时,要避免厚古薄今、重“知”轻“行”,充分考虑到教材的可操作性,使教学更加形象化,更加有针对性,更加实用。

形象化是指教材的内容能最大可能地通过各种传播媒介转化为可视、可听、可感,甚至可触摸的形象,使教学可以改照本宣科为实践中掌握。譬如“艺术篇”中涉及的书法、绘画、丝竹音乐和武术,单纯的语言讲解有时候让文化背景各异的学习者难免有云里雾里之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提供观摩和基本阶段的练习,在观摩和练习中解决难点问题。

针对性是指可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围绕某个文化主题的文化考察项目,使学习者对之有切身的体验。譬如针对“生产篇”“生活篇”,笔者围绕“经济发展”这个主题,组织学习者分别参观了广州市经济开发区和粤北的贫困区,让他们切实了解到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以及仍然存在的贫困现象。这种活动的安排,需要事前的了解和事后的回顾,避免考察过程中的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事前对主题的了解,可以通过文字阅读和形象化展示进行,并布置一定的思考题作为考察任务,为事后回顾做准备;事后回顾,一般先以讨论或课堂发言的方式总结这次考察,然后让学生以作文的形式记录自己的感受。

实用性是指教材的内容能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能让他们具体运用于实际生活。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练习如何使用所掌握的文化知识,将传统文化知识现代化。如在“思想篇”中介绍中国文化中的“孝”时,不能仅仅只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讲解,应该结合中国当代的家庭生活的实际,像“4+2+1”结构模式、“空巢”现象、“留守”现象等,帮助留学生真正了解中国当代社会,而不只是停留在历史和传统中。

参考文献:

第7篇

硕士是一个介于学士及博士之间的研究生学位(Post-Graduate),拥有硕士学位者通常象征具有基础的独立的研究能力。

从高校培养办法看,在培养目标里面都明确写着:硕士研究生教育承担着既为博士生教育输送合格生源,又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培养各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任务。硕士生的培养应强调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重视综合素质提高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实际需要和不同面向确定培养目标、培养类型和培养模式。

从国家管理部门来看,2009年3月的教育部《全国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联席会年度工作会议》也提出:拓展目前研究生主要培养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专门人才,并提出应用型专门人才是相对于学术性学位而言的学位类型,培养适应特定职业或岗位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硕士论文是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所撰写的论文。它应能反映出作者广泛而深入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具有独立进行科研的能力,对所研究的题目有新的独立见解,论文具有一定的深度和较好的科学价值,对本专业学术水平的提高有积极作用。优秀的硕士论文能够反映出作者对所学习专业的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和水平,能够帮助作者构建起良好的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能够反映作者独立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理论的应用水平,对研究的课题的思考和独立见解。较之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应当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更高的学术水平,更加强调作者思想观点的独创性,以及研究成果应具备更强的实用价值和更高的科学价值。因而撰写硕士论文将对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数据资料翔实充分、论证分析详尽缜密、推理演算思路清晰、论文结构规范清晰、专业词汇运用准确。

法学院关于法学硕士学位的要求

凡我院法学硕士,答辩前需满足如下要求:

一、已经在学术刊物上或者收到论文正式接收函

二、在校期间在学生刊物《明理学刊》上发表过论文

三、虽不符合一、二项要求,但指导教师认为学生论文达到了发表的水平,且字数达到5000字以上。

第8篇

数据和实例是硕士论文写作中不可少的“血肉”。而紧跟材料的结果与讨论是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主要介绍硕士论文写作过程中,讨论与结果两方面内容。

首先是讨论,这部分也是我国目前比较薄弱的环节,很多作者不愿意正视自身的缺点和遗憾。当然,这和硕士论文中对问题的发现、原因的归纳及围绕其而展开的论述解释有很大关系。不少人认为应用可以支持该硕士论文结论为文章会降低文章的创新性,其实这样也可以获得审稿人和所引论文作者的尊敬。

关于结果,一般情况下,在开头用一句话就可简单的介绍原理及实验目的。然后按照正常的逻辑顺序将图表、数据、公式等体现出来。在结果的最后,应该概括主要的发现,并强调该硕士论文研究的重要性。如篇幅仍有剩余,可以展望一下该研究方向的前景。

在这里,举例如下:

目前,针对于植物新品种权保护问题,我国政府部门已经制定了较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并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当植物新品种育种人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可置于司法机关起诉侵害自身合法权益的行为人,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提出相应的赔偿要求,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保障植物新品种顺利推广。

第9篇

1.ESP教学理念在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新形势下英语硕士点建设的几点思考

3.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问题思索 

4.英语专业硕士毕业论文的语言错误分析研究

5.医学硕士研究生互动式英语教学方法的探讨

6.英语硕士论文文献综述中转述动词的对比分析

7.我国英语专业硕士学位论文标题的词汇句法特征研究

8.中外英语硕士论文转述动词对比研究

9.商务英语硕士学位论文撰写情况分析

10.硕士研究生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

11.英语硕士研究生文献阅读能力现状调查与培养途径分析

12.主题-任务教学模式探究——以地方高校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为例

13.中国学生英语硕士论文引言部分转述语使用情况的语类分析

14.中国应用语言学专业英语硕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体裁特征

15.“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工程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研究——以重庆科技学院为例

16.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科技英语翻译能力分析 

17.学术论文体裁教学不可或缺——英语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引言写作情况调查

18.英语报刊与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课外英语阅读

19.基于新媒体支撑的面向硕士研究生实用英语教学的探索

20.论英语硕士学位论文中的参考文献问题

21.中国学生英语专业硕士论文“前言”部分的语类结构模式分析

22.硕士研究生EAP习得模式探索——武汉科技大学某研究所硕士生学术英语习得个案研究

23.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需求分析 

24.英语专业语言学类硕士论文英语标题的对比研究

25.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学习构成与自我认同关系的实证研究

26.批判性思维能力对英语写作水平影响的调查研究——以某大学2012级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为例

27.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需求调查分析

28.中外大学生英语硕士论文中四词词块的比较研究

29.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关系的实证研究

30.中国与北美硕士论文英语标题的对比研究——以农学为例

31.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情况调查研究

32.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研究——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生为例

33.医学院校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34.学习者英语硕士论文中的转述动词

35.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现状调查及教学建议——对浙江工商大学的调查分析

36.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观念的对比研究

37.香港与内地高校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38.法律英语在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的定位与教学组织

39.英语硕士研究生第二外语的学习策略探究

40.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探讨

41.医学院校硕士研究生通用学术英语需求分析

42.影响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因素的实证研究

43.英语硕士论文中模糊限制语的对比研究

44.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核心、目标与措施

45.医学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需求分析及其教学启示

46.人文社会科学类硕士学位论文英语标题句法特征的对比研究

47.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需求分析与启示——以赣南医学院为例

48.新课改下高校教育硕士(英语)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反思

49.英语硕士研究生教学之我见

50.英国TESOL专业硕士和我国英语教育硕士人才培养比较与思考  

51.实施“流利领先法”,培养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能力——以报刊、学术杂志文章为课程材料

52.英语教育硕士教育实践中课堂观察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

53.波兰华沙大学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及启示

54.师范院校英语教育硕士培养问题与对策思考

55.少数民族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56.媒体英语素材在法律硕士专业英语教学应用中的探究

57.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位课程考试之我见

58.中国英语专业和英语本族语者硕士论文题名的信息结构对比分析

59.“模块+选修”:转型期专业硕士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60.水利英语方向翻译硕士培养的可行性研究

61.英语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自主性培养的课堂教学策略初探——以悉尼大学硕士TESOL专业课堂教学为参照

62.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语用能力调查分析

63.对比分析我国英语专业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的语言错误

64.国内工程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研究现状述评

65.在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66.论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 

67.浅谈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位课程考试改革 

68.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设置改革构想

69.英语硕士研究生科研阅读现状与能力培养途径探讨

70.从课程本质透视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需求——以西藏民族大学为例 

71.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72.说写并重 全面提高——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改革与实践 

7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工程硕士英语教学的启示 

74.硕士研究生使用英语学习策略特点的实证研究 

75.理工类院校英语本科与翻译硕士(MTI)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76.论英语专业硕士论文致谢辞的语用失误

77.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与自我认同关系的实证研究

78.试论工程硕士英语课程交际能力培养的若干问题

79.河北省高校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状况调查与分析

80.工程硕士英语教学改革的探讨

81.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硕士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

82.车辆工程专业工程硕士英语教学存在问题及EPBEP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83.英语专业本科至硕士英语词汇学课程三级分级教学设计

84.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实践

85.广西英语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学位论文调查和分析

86.浅谈英语翻译硕士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87.英语专业语言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创新特征研究 

88.工程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89.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写作中重述话语之语用功能习得研究

90.专业硕士学术研究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启示——以英语学科教育硕士学位论文为例

91.人际关系管理论与工程硕士英语教学模式

92.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需求分析与课程评析

93.英语硕士论文写作方法论要

94.西华大学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动机的调查研究

95.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学习与自我认同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96.基于教育语言学对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思想与学术能力发展的思考

97.民族高校医学硕士对医学英语需求的调查分析

98.自助式讲课学习模式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学习中的运用

99.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设置的思考

100.基于ESP教学理念开展公共卫生硕士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101.医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

102.从中介语视角分析工程硕士英语会话的句法范式

103.研究生英语学习动机与EAP教学——以江苏大学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为例

104.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改革与实践

105.从英语教学法的视角探讨硕士英语教学改革 

106.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状况调查研究

107.浅议工程硕士英语教学改革

108.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109.涉海院校硕士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110.农林院校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教学的优化——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111.中国高校英语专业应用语言学硕士论文引言的体裁分析

112.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英语入学水平综述——兼谈英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113.关于提高理工科硕士研究生英语阅读教学的想法

114.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思考与构想

115.论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

116.基于网络和多媒体环境的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研究

117.工程硕士英语实践教学途径探索

118.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体系建设初探

119.构建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专业特色——关于西部地区英语教育硕士的培养

120.英语学科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调查分析——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

121.浅谈英语专业硕士论文的选题

第10篇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AHP);法学硕士学位论文;综合评价;模糊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4-0212-030引言

法学硕士学位论文是培养法学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同时,法学硕士学位论文也是衡量法学专业院校教学质量、学生理论水平和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1]。因此,科学、有效地评价方法,不仅关系到法学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评价,而且关系到法学专业院校研究生教育的水平。目前,我国专业法学院校都制定了一套符合自身情况的学位论文评价体系,通过校内专家和校外专家的双盲审制度,对答辩前的硕士学位论文进行评价。国务院学位办和各省学位办也通过抽检的方法,加强对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监督。这种双盲审加抽检的方式,对保证法学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2]。但是,法学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评价和决策问题,整个评价过程伴随着一定的随机性、模糊性、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传统的论文评价方法在论文成绩的评定和评价指标的确定方面存在着一些缺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盲审专家和答辩专家组采用平均法对学生的硕士学位论文给予评价打分,甚至于主要由答辩专家组和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确定论文成绩,这样有时难免存在客观性和真实性的问题。

在学位论文的评价体系中,影响论文成绩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每种因素的重要性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这就造成了评价指标的模糊性。然而,在论文成绩评定中,专家往往直接给出一个精确的分数,这种处理方式是片面的和不可靠的。

当对学生论文成绩存在争议时,缺乏一整套完整的法学硕士论文评价标准作为参考,常常是通过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举手表决,对学生缺乏说服力。

同样为法学专业,但不同学科之间硕士学位论文所涉及的内容差异较大,评审专家和指导教师很难采用学校制定的分类标准对学位论文进行评价。

根据上述问题,一般的简单线性方法很难解决这一复杂的评价和决策问题。这就需要采用一套合理、有效和简便的法学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方法,从系统工程角度处理这样一类复杂的评价和决策问题。本文在传统AHP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法学硕士论文评价过程中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改进AHP的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将群组AHP模型和模糊AHP模型引入法学硕士学位论文评价中,根据评审专家的评价体系、评审专家的可变性、指标权重值、论文属性值的差异,构建了法学硕士论文综合评价方法。通过对法学硕士学位论文的评价,表明该方法具有简便、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特点,对法学硕士学位论文的评价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1AHP决策优化模型

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T.L.Satty等人提出的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方法。这一方法的特点是在对复杂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以及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之后,构建一个层次结构模型,然后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把决策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求解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一种简便的决策方法[3]。本文将评价的有关元素分解成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用一定的标度对专家的主观判断进行客观量化,把专家的思维过程层次化、数量化,从而确定准则权重和指标权重,通过模糊算子的集结,得到法学硕士学位论文的总体评价结果。

1.1 指标权重值的确定AHP主要包含2方面的内容,一是各层次指标权重的确定,二是根据最低层次各指标的权重和各方案的属性值对方案做出综合评价[4]。如果同层次指标数大于7个,会造成判断矩阵的不一致,所以需将指标分层归类。鉴于AHP本身在求取各层次指标权重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本文采用群组AHP模型来综合确定多位评审教师的意见。

在AHP的同层次确定单权重步骤中,可以采用对数最小二乘法[5],求Z=∑■■∑■■lna■-lnω■/ω■■的最小值,得出ω=ω■,ω■,…ω■■,将其归一化得w=w■,w■,…w■■,∑■■wp=1,其中,aij表示第i个目标与第j个目标的相对重要程度,ω■/ω■表示Saaty标度[6]。当评审的专家数n?燮6时,假设评审专家的判断较为理性,忽略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工作。在硕士论文评审时,一般都有多个专家参加评审,所以,判断矩阵中表示不同专家或小组的意见的aij可能取多个值,通过扩展Z,可得有多位评审专家或评审小组的判断矩阵Z=∑■■∑■■∑■■lna■-lnω■+lnω■■,其中b为评审专家或评审小组数目。

对扩展后的Z求ω■(p=1,2,…,n)的偏导数,令其等于0,由于lna■=ln1/a■,所以求偏导数后得:

nlnω■-∑■■lnω■=■∑■■∑■■lna■ (1)

简化后得:

ω■=■■ω■■·■■a■■=t·■■a■■(2)

其中,t=■■ω■■,归一化得w=w■,w■,…w■■,∑■■wp=1。故同层次之间指标权重值为:

wp=■■a■■∑■■■■a■■ (3)

本文利用群组AHP模型,不仅考虑了评审专家个人意见的模糊性,而且还充分考虑了专家群组的意见,对两者进行了有效地综合,解决了同层次之间指标权重值的获取问题。

1.2 模糊算子的集结利用群组AHP模型得到了多层递阶中各层次指标的权重向量。为了能够得到法学硕士论文进行综合有效地评价结果,还需要将各层次方案属性值与对应的指标权重值进行集结,将集结后的评价结果作为论文评价的依据。评判着眼于因素和评语构成的二元要素系统,而因素和评语一般都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很难用精确的数学语言进行描述,这就需要对其进行模糊化处理,利用模糊的AHP综合评价法[7]对论文进行不受其他因素影响的评价。

设U=u■,u■,…,u■为刻画法学硕士论文的m种因素(即评价指标);V=v■,v■,…,v■为刻画每一个因素所处状态的n种决断(即评价等级),m为评价因素的个数,n为评语的个数。

论文因素集U中的单因素ui(j=1,2,…,m)对抉择等级vj(j=1,2,…,n)的隶属度为rij,则m个因素的评价集,构成了总评价矩阵R,即每一个被评价对象确定了U到V的模糊关系R。

第11篇

由於国内对於大型企业电脑化的发展和影响已有许多详尽的研究,如张委良(民79)、赖柏乔(民84)、吴东霖(民87)等人作过资讯技术对组织结构、竞争优势的研究;许志甫(民84)、林志宏(民87)则针对资讯技术运用对企业作业流程影响作探讨;而中小企业电脑化的相关著作或报导也甚多,如彭俊华(民77)、王惠真(民86)对中小企业电脑化的程序作过研究;李馥源(民84)、张力人(民88)、詹怡婷(民89)、王长智(民89)、陈俊良(民89)、甘文政(民89)等人则针对中小企业导入电子商务等资讯科技的程序、因素及效益作过探讨;综观上述,专注在电脑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之探讨较為缺乏。

而就中小企业而言,长久以来最為人所詬病的,即是缺乏有效的经营管理制度,特别是在会计制度方面,大多不甚健全,内部的作业程序也未标準化,缺乏适当的内部控制制度,其财务资料的正确性与可靠性备受质疑,发生错误或舞弊的可能性也相对增加,这些都是我国中小企业在传统人工作业环境下的普遍缺失。依据资策会(民86)的调查结果,我国中小企业应用电脑的比例约為68%,且有逐年提昇的趋势,故本研究的目的即欲探讨我国中小企业是否能藉由电脑化而建立管理制度,并在作业流程中植入关键性的控制点以提昇其内部控制制度,进而探讨在不同的电脑化应用程度下,其作业流程与内部控制的调整情况。

研究目的

中小企业电脑化的情形

包括电脑化的时间、资讯专职人员多寡、电脑作业系统的复杂程度、电脑化的范围以及资讯系统的开发方式為何。

中小企业会计电脑化的程度

瞭解我国中小企业会计电脑化的程度以及是否受到组织系络或电脑化情形的影响。

电脑化前是否先合理化

瞭解中小企业在会计电脑化前,是否先进行作业流程的标準化或合理化,以及探讨合理化与资讯系统使用满意度的关系。

会计电脑化对企业作业流程的影响

探讨中小企业的作业流程是否因為会计电脑化而有所改变以及不同的会计电脑化程度是否对企业的作业流程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会计电脑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瞭解中小企业会计电脑化对作业的效率、组织结构以及整体内部控制环境的影响。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共四项,以下针对各研究目的提出本研究的结论:

[1]、瞭解我国中小企业电脑化的情形

研究结果显示,中小企业由於资金人才的欠缺及本身业务性质较為单纯的关系,对於资讯专职人员或电脑专业人员的重视程度不高,大多在2人以下;硬体设备与架构方面,使用中型以上电脑者佔少数,大多使用个人电脑搭配单机作业系统,部分企业可能因业务需要搭配使用工作站,并以架设区域网路居多,显示样本企业的电脑系统复杂程度不高。样本企业对於ERP或电子商务等当前的新兴资讯技术应用的普及率不高,显示中小企业由於资金、技术及专业人才的不足,对於新兴资讯技术的引进与开发意愿都不高,大部分企业仍以购买套装软体的方式导入会计资讯系统进行电脑化。

[2]、探讨中小企业会计电脑化的程度以及是否和组织系络与企业电脑化的情形有关

本研究以导入会计资讯系统模组个数衡量企业会计电脑化的程度,研究结果显示,样本企业导入的会计资讯系统模组中,以会计总帐和进销存系统居多数,显示中小企业会计电脑化的程度不高,以帐务处理与作业控制层次居多,王惠真(民86)曾对中小企业引进会计资讯系统的程序作过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中小企业採用会计资讯系统的动机,主要是基於企业本身的需要,当企业规模扩增、业务量增加时,进销存及帐款的管理能够对企业的商务往来提供最直接有效的帮助,而且作业层次的电脑化所需投资的成本最少但收效却最快,恰能符合中小企业投资的经营特质。

在探讨组织系络和电脑化情形是否与会计电脑化程度有关方面,本研究提出组织系络、电脑化时间、资讯部门人数、电脑系统复杂度以及资讯系统使用满意度等因素并形成相关的研究假说,藉由适当的分析方法验证是否与企业会计电脑化程度之间有关联存在。研究结果显示,会计电脑化程度会受组织规模、成立年数、电脑化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究其原因可能是企业随著时间经过,业务量及规模的扩增,会计管理的相关作业变得更加复杂,為提昇效率,自然会导入更多的会计资讯系统以因应企业所需。

[3]、探讨会计电脑化是否对企业的作业流程造成影响

有关作业流程合理化与会计资讯系统使用满意度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样本企业在导入会计资讯系统前若曾进行作业流程的标準化或合理化,其资讯系统的整体使用满意度较高,显示先合理化再电脑化成功机率较高,系统的使用满意度也会较高,国内也有相关的研究支持此一说法。

关於会计电脑化是否对企业的作业流程造成影响,本研究採用相依样本t检定验证样本企业的作业流程控管在会计电脑化前后是否有显著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作业流程控管五个构面下的各变项在会计电脑化前后均呈现显著的差异,表示会计电脑化对企业的作业流程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企业会随著会计制度的电脑化,在其作业流程中建立原先没有的控制点,并强化原先并未确实执行的程序,进而提昇整体的内部控制制度。

而会计电脑化程度高低与企业作业流程控管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成正相关,但是,进一步对作业流程各构面进行分析,结果并无显著的情形,亦即会计电脑化程度越高的企业,整体而言其作业流程的控管越健全,但无法观察其对各个作业流程的影响程度是否显著。

[4]、探讨会计电脑化是否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造成影响

根据个案结果可知,企业的文件表单并未因為会计电脑化而消失,大部份企业仍要求将重要的凭证和报表印製出来供审核,只有部分作业可由电脑稽核取代之,可能原因是中小企业电脑化的程度普遍较低,且大多以购买套装软体的方式进行资讯系统的开发,缺乏整体性的规画,各子系统无法有效整合,导致资料的传输和稽核无法透过电脑执行一贯性的作业,只好延用电脑化前人工书面审核的方式。

就资料处理的速度而言,会计电脑化后,资料处理的速度明显增加,為企业节省许多的时间,但并不代表输出的资讯就一定正确,资料在处理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人為因素的影响而发生遗失、隐瞒、增加、重覆处理或其它不正当的异动,导致最后输出的并非正确完整的资讯。

就资料处理的成本而言,企业的软体若选购不当,资讯系统的品质即受到影响,如系统的维护及维修和使用不易导致错误或无效率等等,而使资料处理的成本增加。除此之外,使用者本身的素质也会影响资料处理成本的高低,企业的员工流动率高或训练不足等都会使资料在处理过程当中发生错误,导致处理资料的成本增加。

同时,企业在电脑化后,许多资料的储存、传输方式均已格式化或标準化,导致弹性调整的空间相对变小;且电脑化省却了一些人工作业下的繁琐动作,员工的工作方式也会变得较為单调且例行化,工作的负担和责任也有所减轻,但也导致职务的分工程度降低,有一人身兼多职的现象。

根据个案结果显示,当企业在人工作业的环境之下已具备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时,电脑化并不会改变原先的作业流程,大部份仍维持原先的程序,电脑化带来的效益只是让处理的动作变得更有效率。反之,当企业在人工作业的环境之下并无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时,电脑化会促使企业进行作业流程的标準化或合理化,并建立或加强内部控制制度,但前提是企业导入电脑时有妥善的规划,且资讯系统也符合需求的情况。

[二]、研究限制

[1]、样本取得问题

本研究的样本资料取自中华民国中小企业协会所出版之民国八十九年中小企业协会会员名册,事实上我国中小企业家数、行业眾多,加入中小企业协会的会员只佔少数,样本较不具代表性。

[2]、样本数有限

本研究的有效问卷77份,回收率仅12.83%,样本数稍嫌不足,可能原因是本研究问卷的题项过多,寄发时间又正逢企业的忙季所致。

[3]、衡量变数的问题

本研究变数的衡量有部分為主观性的指标,并无相关的文献支持,不同的人对相同的问题看法上很有可能出现不一致的现象,以致於本研究在作变数的分析时,可能流於主观或武断。

[4]、访谈深度的限制

本研究採用电话访谈方式进行资料的蒐集,由於访谈的时间有限,仅能针对简要的问题作询问,自个案公司所得的资料的品质不高。

[三]、建议

[1]、对企业的建议

1.本研究的调查发现中小企业会计电脑化的程度不高,并以导入交易处理与作业控制层次的会计资讯系统居多,显示企业会计资讯系统的应用层次有待提升,方能确实改善企业的经营体质,提升企业的形象与竞争优势。

2.本研究的调查发现会计电脑化对企业的作业流程及内部控制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甚至有受访企业是藉由会计资讯系统的导入而建立了较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显示企业在导入会计资讯系统之前并无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时,可藉由会计电脑化的进行,检讨己身的管理制度,进而促成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

[2]、对后续研究者的建议

1.本研究是以问卷调查辅以电话访谈的方式进行,在资料的可信度方面较為欠缺,故未来相关研究可以藉由个案访谈的方式,对会计电脑化是否影响企业的内部控制作更為深入详尽的探讨。

2.本研究探讨的是中小企业会计电脑化情形以及对内部控制的影响,未来相关研究可以针对大型企业引进资讯技术对其内部控制的影响作探讨,相信可以对大型企业在导入资讯技术时,在其内部管理及控制制度上造成的影响以及因应方式提供有用的资讯。

参考文献

中小企业会员名册(民89),中华民国中小企业协会。

王长智(民89),中小企业导入企业间电子商务之研究,文化大学资讯管理研究所硕士论文。

王义云(民85),会计电脑化对会计原则的衝击,会计研究月刊,第132期,pp.36-45。

王蕙真(民86),中小企业会计资讯系统引进程序之研究,台湾大学会计研究所硕士论文。

甘文政(民89),中小企业面临电子商务发展推行企业再造之研究,长荣管理学院经研管理研究所硕士论文。

朱文源(民85),企业会计电脑化备忘录,会计研究月刊,第132期,pp.27-29。

江敏志(民83),会计资讯系统内部控制之建立-以电脑化总帐会计系统為例,东海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硕士论文。

江瑞凯(民77),台湾中小型製造业电脑化困难之探索性研究,中山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硕士论文。

吴东霖(民87),会计资讯系统对资讯使用者及竞争策略影响之研究,政治大学会计研究所硕士论文。

吴棕璠(民88),审计学,智胜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吴棕璠、谢清佳(民87),资讯管理理论与实务,智胜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吕方尧(民85),跨越会计制度电脑化的障碍,会计研究月刊,第132期,pp.19-27。

李馥源(民84),中小企业策略运用资讯科技的初探,中央大学资讯管理研究所硕士论文。

周政贤(民73),中小企业电脑化过程对组织之影响研究,中原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硕士论文。

林志宏(民87),资讯技术与企业流程再工程关系之探讨,交通大学工业工程与管理研究所硕士论文。

林耀钦(民83),资讯科技对企业程序之影响研究,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博士论文。

侯君溥(民87),中小企业电脑化与组织变革过程--一个服务业之个案探讨,中山管理评论,第46卷第12期,pp.1137-1170。

柯琼凤、陈专涂、谢清杰(民88),会计资讯系统。沧海出版社。

柳中冈(民83),中小企业管理电脑化指南,松岗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洪许智源(民89),电脑化资讯系统内部控制之研究与评估—以五大会计师事务所為例,成功大学会计研究所硕士论文。

范明玲(民85),企业会计电脑化现况大调查,会计研究月刊,第132期,pp.12-18。

高孔廉、王约成(民72),台湾中小企业合作经营可行性之研究,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硕士论文。

张人伟(民75),会计制度内容及设计方法,台北中国预算管理学会。

张力仁(民88),影响中小企业管理者导入电子商务因素之研究,东华大学国际企业管理研究所硕士论文。

张淑光(民75),我国职场合理化、民主化对劳动者人格之影响,中国文化大学劳工研究所硕士论文。

张纬良(民79),资讯技术之运用对组织的影响,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硕士论文。

许志甫(民84),资讯科技运用对企业作业流程的影响研究,成功大学工业管理研究所硕士论文。

陈功源(民71),中小企业中长期资金筹措问题之研究,淡江大学会计研究所硕士论文。

陈吴美如(民88),企业内部网路企业内部网路(Intranet)对会计人员之影响,淡江大学会计研究所硕士论文。

陈俊良(民89),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影响,台湾大学国际企业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彭俊华(民78),中小企业电脑化之策略性规画分析—企业制度典之构想与应用设计,淡江大学管理科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汤宗泰(民85),中小企业电脑化之难题、失败原因与成功因素,台北银行月刊,第26卷第11期,PP.39-55。

经济部工业局网站(民87),moeaidb.gov.tw/

经济部中小企业处网站(民88),moeasmea.gov.tw

詹怡婷(民89),电子商务资讯与环境特性对中小企业衝击之模式,元智大学资讯管理研究所硕士论文。

资策会(民76),我国软体发展环境、问题及需求之现况调查。

刘士豪(民83),资讯系统与组织竞争优势关系之研究—资源基础理论之应用,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博士论文。

刘水深(民78),台湾中小企业之内部管理问题,臺湾银行季刊,第34卷第3期,pp.127-137。

楼雍仪(民86),由价值鍊观点探讨EDI在及时存货管理上的运用—以电子业為例,淡江大学会计研究所硕士论文。

蔡千姿(民78),中小企业电脑化资讯系统发展之描述性研究,交通大学管理科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蔡文贤(民74),台湾地区电脑化资讯系统规划之研究,台湾大学商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邓泗堂(民73),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问题之研究,政治大学财政研究所硕士论文。

萧国庆(民80),资讯安全的门神-通行码,资讯教育丛书(三)。

萧逸之(民85),中小型零商业合理化与电脑化优先顺序之个案研究,中山大学资讯管理研究所硕士论文。

萧开平(民84),中小企业製造业内部控制现况探讨,中兴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硕士论文。

赖柏乔(民84),后勤资讯技术运用策略与竞争优势之研究─以电子相关產业為例,台湾科技大学管理技术研究所硕士论文。

钱钦嫄(民84),作业电脑化与企业再造工程,今日会计,第58期,pp.71-73。

戴西君、张家铭(民78),台湾中小企业发展之研究,经社法制论丛,第三期,PP.151-170。

闕志铭(民85),企业电脑化与合理化孰先孰后的主张--从组织程序模式来推论解释,中央大学资讯管理研究所硕士论文。

苏淑慧(民86),电子资料交换使用状况及其对内部控制影响之探讨,淡江大学会计研究所硕士论文。

苏耀新(民88),会计资讯系统,松岗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Anthnoy,R.N.andJ.Dearden(1980),ManagementControlSystem,Illinois:RichardD.Irwin,Inc.pp.6.

Banerjee,R.I.(1993),DeLong,D.W.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HowMuchCompetitiveAdventage?LongRangePlanning,pp.29-40.

Cushing,B.EandRomney,M.B.(1994),AccountingInformationSystems,Addison-WesleyPublishingCompany,6thE.D,pp.59.

Delone,W.H.(1990),DeterminantsofSuccessforComputerUsageinSmallBusiness,MISQuarterly,pp51-61.

French,J.A.(1990),TheBusinessKnowledgeInvestment-BuildingArchitectured,NewJersey,YourdonPress,pp.15-20.

Murray,R.J.(1991),TheQuestForWorldClassITCapability-ITISKeytoAchievingQualityGoal,JournalofInformationSystemManagement,pp.7-15.

Nunally,J.C.(1978),PsychometricTheory.Mcgraw-Hill,NewYork,pp.21-23.

Porter,W.tandPerry,W.E(1987),EDPControlsandAuditing,KentPublishingCompany,5thEd.Boston,pp.176-180.

Rahman,M.andHalladay.M(1988),AccountingInformationsystems:Principles,ApplicationsandFuturesDirections,EnglewoodCliffs,N.J.Prentice-Hall,pp.26.

Raymond,L(1985),OrganizationCharacteristicsandMISSuccessandFailureofanInformationSystemforProductQuality,MISQuarterly,pp37-52.

Thong,JamesY.L(1999),Anintegratedmodelofinformationsystemadoptioninsmallbusinesses,Journalof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s,pp.1152-1159.

第12篇

关键词:工业设计 优秀硕士毕业论文 趋势 分析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7-013-03

引言

在工业设计研究中,出现了很多优秀的相关硕士论文,本文从工业设计论文的研究方向以及发表数量等,初步分析出2000—2012年间工业设计发展的趋势与变化,从而了解每个工业设计发展阶段的新趋势,研究成果以及仍然存在的问题。

一、分析方法与步骤

在《中国知网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之中国学术会议文献数据库》分别检索论文以及会议文献题目中包含“工业设计”关键词的文献,在《中国知网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工业设计”为关键词检索结果,截止到2012年7月19日,为557篇。

二、结果与分析

1.时间分布。考虑到要对现有工业设计趋势进行研究分析,所以选择了较近12年(2000年—2010年)的论文,通过使用“工业设计”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2000年没有相关优秀硕士,从2001—2003年相关硕士优秀论文属于发展起步阶段,从2004—2012年每年都会很多优秀硕士,属于迅速发展阶段,相关优秀论文增至557篇,2009年(88篇)是相关数量最高峰点。

经过推断可知,在2009年工业设计的论文达到历史最高的原因在于我国本专科扩招是从1999年开始的,自1997年以后,随着广大群众渴望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愿望的增加,对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同时,考虑到国家快速发展的需要,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开始大规模扩招,当年本专科生招生数与1998年相比增长了47.4%。本专科规模的迅速扩大给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更大的压力,而研究生的扩招能够对本科生的就业压力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因此,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也不断攀升,录取比例和入学率都在大幅提高。

2.作者分布。在检索到的工业设计方面的优秀硕士论文中,作者主要分布在以下几个学校中,可见相关院校的工业设计发展程度。如表1所示。

小结:由于优秀工业设计硕士论文具有一定的删选性,由表1可以看出工业设计发展较快的院校,并且通过涉及最多的关键词可以看到每所院校所侧重的工业设计发展方向或者是发展程度较深的方向。

3.关键词分布。从2000年到2012年,以“工业设计”为关键词搜索的期刊论文中,论文的关键词主要集中在产品设计、CAID构思与表达、设计教育教学、IDFORCNC(先进制造设备工业设计)、设计管理、绿色设计等。由于搜索分布时采用了关键词“工业设计”,所以这里忽略“工业设计”关键词的数量。所有论文相对较多的关键词如下:可持续发展设计(绿色)、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学 语义学)、设计管理/用户研究交互设计、CAID构思与表达、数据库、设计教育、造型语言、工设工程(材料、工艺)、汽车设计、时尚设计、服务设计、品牌PI(产品形象识别)设计、人机工程、可用性、设计史、信息视觉化、故事版/情景设计、设计心理学、体验/情感化设计、IDFORCNC。

其中有代表性的有如下几篇:2010年,北京服装学院屈新波在《现代新材料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1}一文中论述了现代新材料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借助于“需求”将产品设计与材料联系起来。2008年,山东大学张志强在《面向家用健身器材的人机工程理论分析与研究》{2}一文中论述了如何运用人机工程理论对健身器材进行分析,以及针对相关器材人机方面的具体研究。2006年,山东大学吴兰萍在《面向产品设计自动化的人机工程研究与应用》{3}一文中论述了人机工程学的定义以及与工业设计之间的关系,阐述了人机工程学的原理以及产品设计的不同阶段的具体内容,此外还重点分析了现有计算机辅助人机工程软件,例如JACK、SAMMIE、SAFEWORK等。2004年,武汉理工大学刘红在《简论设计项目管理》{4}一文中论述了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化,用户需求的多样化,项目管理的组织及团队建设的内容与项目管理的执行关键,以及设计项目的生命周期。2007年,西北工业大学韩娟在《CAID系统的用户界面研究及应用》{5}一文中论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综合认知心理学、人机工程学、计算机信息科学等对CAID用户模型进行分析,将基于用户模型构建的用户界面原型引入到界面设计过程中。

4.影响力分布。在检索到的期刊论文中被引用频次最高的,排在前6位的论文,如表2所示。

通过引用频次最多的文章中发现,关注最多的工业设计方向多为产品设计、交互界面方面。因为产品设计和交互设计的研究较早,所以时间早的被引用的几率就很高。但也充分说明这些优秀论文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三、工业设计研究趋势

工业设计从2000—2012年这12年间,发展速度是迅猛的,这一点可以从优秀硕士论文的发表数量日趋增多看出来,并且也是在跟随着社会每一步的发展而发生着变化,从简单地仅仅研究工业设计的表面内容,即“产品设计”,变成研究工业设计更加细节化的方面,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现在工业设计优秀硕士论文中,研究方面数量最多的依次为产品设计、设计管理、设计教育、ID FOR CNC以及可持续发展设计。

李北在2006年中国科协年会的会议论文《未来工业设计的多元化发展趋势》{12}中阐述,现在工业设计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并且可以看到,工业设计是一种战略资源,是国家创新战略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设计正在向着跨专业跨学科的综合领域发展。此外通过计算机使用的普及,工业设计信息化也成为主流。

通过对2000—2012年优秀工业设计硕士论文逐年的分析发现,发表的时间与内容和2000—2012年工业设计发展的过程、发展的主题是一致的。通过对这些论文关键词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到工业设计在每段时间里发展的内容、重点、趋势,这与社会的需求具有着强烈的联系。

每篇论文的关键词是不变的,在以“工业设计”为关键词搜索到的硕士论文中,通过对新的一年与以往相比较新出现的关键词进行统计,洞察出工业设计每个阶段的新趋势。如表3所示工业设计研究方向从泛泛的大方向上的研究,比如“产品设计”、“可持续设计”等,发展成为细分的研究方向。研究表明,从抽象的工业设计,变为具体的产品设计,后来人们发现工业设计离不开与社会、人的联系,所以研究方向渐渐与社会、人联系起来,最终发展成多方向的、细分的研究方向。这与现有工业设计研究人员对工业设计发展方向的研究结果不谋而合。

2000—2012年有关产品设计、人机工程学以及设计管理等成为研究的主要趋势。此外,还可以发现每年相比前几年新增的研究方向即是工业设计发展中研究趋势的新方向。例如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13}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那么工业设计对此也进行了研究,在2002年第一次出现在相关优秀工业设计硕士论文中。例如2002年湖南大学龚克在《非物质与可持续的工业设计道路》{14}中阐述了有关可持续的工业设计道路的相关内容。

再例如,在现代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计算机信息库在工业设计专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006年第一次出现有关数据库研究的硕士论文。例如2006年东华大学孙明华发表的《设计艺术学专业建立设计材料数据库的必要性研究》{15}。2009年山东大学郝松发表了《基于产品表象信息库的工业设计构型方法研究》{16}。

同时也发现,由于优秀硕士论文是要在社会需求的大背景下提出,受发表时间和评审的限制,虽然相对滞后,但是也能够体现出近十年间的工业设计的大体研究趋势、新的研究方向。工业设计研究趋势的发展变化受社会发展因素(技术、环境、国情、学科交融等)的影响较大。

四、结束语

2000—2012年,我国优秀工业设计数量以及发表的内容质量都有着质的飞跃,这也说明我国工业设计方面研究的水平日趋深入。但是从近几年发现,已经存在研究过(下转第16页)(上接第14页)热的现象,主要表现在研究课题的重复性,例如人机工程学,此间不乏相关类似课题的出现。

从2000—2012年间优秀工业设计硕士论文中,可以看到工业设计事业发展迅速,方向由单一转为多元化,并且呈现多学科融合趋势。此外,研究趋势受社会发展的因素(技术、环境、国情、学科交融等)影响较大,比如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与计算机应用越来越密切,因此出现了CAID等相关研究。可以看到工业设计的研究趋势在以后会围绕产品设计、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CAID)、设计管理等热门话题展开。随着工业设计的深入研究,也会出现更多新的设计概念,而这些概念一定是可持续性地围绕用户的人机设计,相信在以后的研究中,会有更多优秀的硕士论文出现。

注释:

{1}屈新波.现代新材料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

{2}张志强.面向家用健身器材的人机工程理论分析与研究[D].山东大学,2008

{3}吴兰萍.面向产品设计自动化的人机工程研究与应用[D].山东大学,2006

{4}刘红.简论设计项目管理[D].武汉理工大学,2004

{5}韩娟.CAID系统的用户界面研究及应用[D].西北工业大学,2007

{6}吴瑜.人机交互设计界面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

{7}周睿.基于可用性的手机交互界面设计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

{8}杨大年.中国民间儿童玩具再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04

{9}王巍.ICAID系统的实现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4

{10}王军锋.计算机游戏界面设计方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

{11}熊湘晖.产品造型设计的外观质量美学评价理论及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

{12}李北.未来工业设计的多元化发展趋势[R].中国科协年会,2006

{13}我们共同的未来[R].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

{14}龚克.非物质与可持续的工业设计道路[D].湖南大学,2002

{15}孙明华.设计艺术学专业建立设计材料数据库的必要性研究[D].东华大学,2006

{16}郝松.基于产品表象信息库的工业设计构型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9

第13篇

摘要:软件工程是高校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工程实践性非常强,相关理论与技术也发展非常快,为适应社会要求,培养高素质的软件工程技术人员,文章提供了在课程教学方面所作的积极的教学方法改革。从教学准备阶段、教学过程和教学考核三个重要阶段,分别阐述了“案例”;教学法的实践过程,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一次探索。 关键词:案例教学;实践教学;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硕士论文是高等学校计算机教学计划中的一门核心课程,是研究软件开发与软件管理的综合性工程学科,工程实践性非常强,要求学生不仅具有良好的程序开发能力,而且要具备软件项目的整体管理概念,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能满足该课程的需求。另一方面,与该课程相关的理论与技术的发展速度也非常迅速。软件工程硕士论文新的理念、新的开发工具层出不穷,这给课程体系结构的建立、教学资料的选择和积累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为了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专门成立了软件工程课程组。针对该课程的特性,多次召开教学研讨会,交流教学体会和有关教学资料,不断总结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在吸取国外同类课程Software En- gineering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将软件工程专业素质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逐步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完善的教学规范。总结起来,可以从教学准备阶段、教学过程和教学考核等三个方面来看。

一、软件工程硕士论文教学准备教学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首先,根据教学大纲,在深入分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列出该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以及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从而确定该课程的教学目标。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可以包括以下3方面: (1)知识目标:了解“软件工程”;这门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掌握与大型软件系统相关的规划、分析、设计、实现、测试与维护等概念、原理、方法、工具与过程;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管理方法。 (2)能力目标:体验软件工程各阶段的主要工作,特别注意吸取教训;训练实际软件工程动手的能力,培养综合应用能力;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并学会与他人交流。(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其次,软件工程硕士论文课程组成员充分交流教学体会和相关教学资料,参考了大量国内外先进的软件工程理论和应用实例,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和删改,增加了软件工程学科发展动向的介绍,加强了包括项目管理、版本控制、建模工具和调试工具在内的各种现代软件工程开发工具的使用介绍,编制了内容丰富、联系实际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一方面,为训练学生对现代先进软件工程技术及其前沿理论发展的敏锐性、提高学生双语学习的能力,收集准备了大量原版技术文档;另一方面,为了培养学生自觉应用软件工程硕士论文的理论分析问题、解 28决问题和使用工具软件的专业能力,配合理论教学, 设计了完整的、具有实际工程意义的综合型软件项目实验,并为此建立了案例库,为每一个案例提供详细的分析参考说明。

二、软件工程硕士论文教学过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重点采用理论与实践密切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项目开发实践中自觉应用软件工程理论。首先,让学生了解整个课程的结构与重点,以及该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在深入分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列出该学科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体系,以及各单元或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再按单元或章节分别列出知识能力结构体系。按照教科书的章、节(课)的顺序,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列出各知识点的内容,并标出各知识点的学习目标层次,同时注明哪些知识点属于教学中的重点或难点。其次,在课堂讲授中,采用多媒体方式,提高讲授信息的先进性和现实性。同时开展指导性自学, 提倡和鼓励学生阅读英文原版教材及其参考书。通过一系列讨论会,训练学生对大量新信息的接收消化能力。在软件工程硕士论文实践过程中,通过案例研究,把综合型开发实验划分成若干练习单元,进行举一反三;然后,学生按教师组要求组成4~6人的项目小组,扮演项目开发过程中的不同角色,进行分工协作,模拟练习,参与项目管理和开发,从不同角度全面把握和体会整个软件工程项目开发和管理的基本思想,共同完成实验项目。教师加强在实验过程中的指导作用,要求各项目小组分阶段提交讨论记录和项目工程要求的里程碑成果。具体实施过程: (1)选题分组在开始理论教学之前,通过案例研究,向学生提供典型的软件案例,可来自案例库。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软件工程硕士论文题目,组成项目组,并选取项目负责小组长。每小组人数最多不超过6人,各个小组由小组长负责组织、分工、控制进度等,对小组成员的最终实验成绩有5分浮动调整权;引起过半数组员不满意,改选组长;组长带领全组顺利完成任务, 总评可以加5分。主要要求是让学生体验软件工程各阶段的主要工作,特别注意吸取教训;并且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单干户将得不到成绩。 (2)阶段验收根据理论教学的进度,各个项目开发小组将提供软件工程硕士论文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大致将提交如下几个成果:可行性分析报告;需求规格说明书;项目计划书;总体设计报告;详细设计说明书;软件测试报告;各课题组进行合并,现场验收软件期末最终版;项目开发总结报告;用户使用手册等。每个阶段都将严格按照软件工程硕士论文的管理方法进行评审活动,并提供给大家一个互相交流的机会。首先,每个项目组都将汇报、展示自己的成果。主讲老师和其他同学组成评审委员会,对每个项目组的汇报情况、里程碑成果、文档质量进行评审、打分,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每组演讲结束后, 分组讨论,按阶段评分标准给出除自己组外的几个组的分数,并写出评语。教学实践以课题小组为单位完成综合实验项目,教师本着训练同学交流能力的目标,制定一些分组标准。下图就是需求分析软件工程硕士论文阶段的一个评分标准示例: 最后,主讲老师要进行总结点评,既总结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相关知识点,又点评学生的表现,帮助学生整理学习内容,鼓励积极性。 (3)成绩评定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理论教学,还包括案例分析、讨论,结果展示汇报等,教师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根据各个项目小组的整体完成情况和各个成员在其中的表现综合评定每个学生的成绩。每个学生的成绩既包含项目小组负责人打分,又包含教师的评分,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项目的主动性,以 29防止部分小组成员不参与项目完成而又蒙混过关的现象。下面将具体描述本课程的考核办法。

三、教学考核本课程既有理论教学又有实践环节。每个学生的软件工程硕士论文课程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实践成绩占30%,期末笔试占60%,平时考勤占10%。其中,理论部分的考核以笔试为主。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与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实践成绩的评定包括小组成绩和个人成绩两大部分,各占50%。小组成绩由各个小组阶段成绩的平均值与系统最终验收的情况(包括系统是否达到需求规格说明中的功能性、非功能性要求,文档是否全面、合理、规范,源程序编写是否规范、可维护性好等方面)组成;个人软件工程硕士论文成绩主要由小组长根据个人在组内的表现和工作给出,约占50%,另外50%的个人成绩由最终答辩时主讲老师根据答辩成绩来评定。小组长的个人成绩由老师根据其组织项目组完成软件开发的具体情况和其管理质量(如分工是否合理、进度安排是否合适、软件质量如何等)来综合评定。教学实践过程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管理,分工协作,既锻炼了学生参与项目管理的能力,又训练了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师掌握各小组成员的实际完成情况,强化学生各种现代软件工程开发工具的应用能力,要求学生按规定提交讨论记录和项目工程要求的各种文档。软件工程硕士论文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科学的综合成绩评定方法。该考核办法较为科学、公正、合理,学生普遍能够接受,并且极大地推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反映良好。

第14篇

学术论文是一种具创新性的科学研究成果的记录,是进行成果推广和交流的手段也是考核科技人员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它是人类知识宝库的基本单元,或为人类精神财富的一部份,并能为科学界有效地利用,对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起推动作用。

一、学术论文的分类

学术论文包括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学位申请者为申请学位而提出的论文。这种论文是考核申请者能否授予学位的重要依据,可分为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及博士论文等三种,其水平由浅而深。学士要求达到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业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硕士要求达到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博士则要求达到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由字数来看,学士论文约一万字,硕士论文约五万字,博士论文则在五万字以上,有时多达十至廿万字。兹分述如下:(一)学士论文大学本科毕业生运用在校期间学得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分析、解决某一不太复杂的科研课题所写的毕业论文,顺利通过签辨者,均可授予学士学位。其条件如下:

1.能够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

2.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二)硕士论文

硕士所提之硕士论文应为指导教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者,其论文须有自己的新见解,并在过程中有一定的工作量。一般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约一年左右。其基本要求如下:

1.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2.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

(三)博士论文

博士论文对本学科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本学科水平提高有重要的突破。其基本要求如下:

1.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2.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3.在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四)一般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是论述创新性研究工作成果的书面文件,是某些实验性、或理论性、或观测性的新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

学术论文的内容应该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进步,而不是简单重复、纯属模仿或全盘抄袭前人的成果。学术论文应具有新的信息。

学术论文通常在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在学术报刊上发表等。它反映学科最新的前瞻科学技术水准及其发展动向,体现了科技工作者拥有的成果。

为进一步探讨学术论文写作特点和规律,应从内容性质和结构形式的差别方面将学术论文分为理论型、实验型、描述型和设计型等四大类。理论型论文的重点在于理论证明和分析。依研究对象可分两种:一种以抽象的理论问题为研究对象,其研究方法重于理论推导和运算;另一种则以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观测数据以及有关的文献数据为对象,其研究方法是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及抽象化,并通过归纳、演绎、模拟等过程,提出某种新的理论和见解。一般说来,理论型论文正文结构型式灵活,没有固定格式,可将研究的对象或结果划分为若干有联系的层面,按一定逻辑逐层进行论述。

实验型论文的重点在于设计实验以及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它也可分两种:一种是介绍实验本身为目的,重在说明实验装置、方法和内容;另一种是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从而认识客观规律。实验型论文的正文结构与理论型论者不同,主要是由实验报告的结构演化而来,并已形成一定约定俗成的格式,一般有『材料和方法、『结果和『讨论等三部份。此三部份仍可做适当调整,其重点内容则必须对实验作说明和分析。

第15篇

学术论文是一种具创新性的科学研究成果的记录,是进行成果推广和交流的手段也是考核科技人员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它是人类知识宝库的基本单元,或为人类精神财富的一部份,并能为科学界有效地利用,对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起推动作用。

一、学术论文的分类

学术论文包括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学位申请者为申请学位而提出的论文。这种论文是考核申请者能否授予学位的重要依据,可分为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及博士论文等三种,其水平由浅而深。学士要求达到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业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硕士要求达到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博士则要求达到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由字数来看,学士论文约一万字,硕士论文约五万字,博士论文则在五万字以上,有时多达十至廿万字。兹分述如下:(一)学士论文大学本科毕业生运用在校期间学得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分析、解决某一不太复杂的科研课题所写的毕业论文,顺利通过签辨者,均可授予学士学位。其条件如下:

1.能够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

2.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二)硕士论文

硕士所提之硕士论文应为指导教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者,其论文须有自己的新见解,并在过程中有一定的工作量。一般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约一年左右。其基本要求如下:

1.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2.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

(三)博士论文

博士论文对本学科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本学科水平提高有重要的突破。其基本要求如下:

1.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2.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3.在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四)一般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是论述创新性研究工作成果的书面文件,是某些实验性、或理论性、或观测性的新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

学术论文的内容应该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进步,而不是简单重复、纯属模仿或全盘抄袭前人的成果。学术论文应具有新的信息。

学术论文通常在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在学术报刊上发表等。它反映学科最新的前瞻科学技术水准及其发展动向,体现了科技工作者拥有的成果。

为进一步探讨学术论文写作特点和规律,应从内容性质和结构形式的差别方面将学术论文分为理论型、实验型、描述型和设计型等四大类。理论型论文的重点在于理论证明和分析。依研究对象可分两种:一种以抽象的理论问题为研究对象,其研究方法重于理论推导和运算;另一种则以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观测数据以及有关的文献数据为对象,其研究方法是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及抽象化,并通过归纳、演绎、模拟等过程,提出某种新的理论和见解。一般说来,理论型论文正文结构型式灵活,没有固定格式,可将研究的对象或结果划分为若干有联系的层面,按一定逻辑逐层进行论述。

实验型论文的重点在于设计实验以及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它也可分两种:一种是介绍实验本身为目的,重在说明实验装置、方法和内容;另一种是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从而认识客观规律。实验型论文的正文结构与理论型论者不同,主要是由实验报告的结构演化而来,并已形成一定约定俗成的格式,一般有『材料和方法、『结果和『讨论等三部份。此三部份仍可做适当调整,其重点内容则必须对实验作说明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