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生产机械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随着国家对煤矿建设项目规模产能要求的进一步加大,淘汰落后产能,所以现在矿井建设及煤炭生产都向大型化以及高效化方向发展,因此不管是对于煤矿管理部门来说亦或是煤矿生产工作者来说都对煤矿中所使用的机械设备有着严格的要求。第一,煤矿生产的机械设备必须向大型化的方向发展。为了使煤矿机械设备能够更加高效率的完成相关生产工作,在机械设备的相关技术参数上也应有严格的规定,以确保其满足生产之所需。第二,增强机械装备的各项性能尤其是高可靠性。作为煤矿企业自身来说,在生产中应将安全放在首位,因而在选择相关机械设备时要选择性价比较高的设备,这样做一方面可提高设备的使用年限,增加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在煤矿生产安全上也有一定的保障。而且在进行煤矿机械装备的操作时要使用高科技技术像计算机等进行操控,这样可提高运行的精确化和效率性,此外还要定期做好机械设备的维修与保养工作,以进一步延长设备的正常使用寿命。第三,在煤矿机械设备中要采用先进的电液控制等技术,使煤矿生产真正实现机电液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2煤矿机械装备结构设计的完善方法
2.1人体工程设计
所谓人机工程设计技术主要指的是通过人机工程学理论,面向人的机械设备技术。人机工程的核心是通过人的生理以及心理变化特征,通过数据系统的调控,从而满足人们的需求。这种设计理念的优点在于可增强工作的成效性,最大限度的提高煤矿生产的效率,降低操作中的失误次数,对于工人自身来说,既省时又省力。但在进行人体工程设计时机械设备的安全性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地方,要充分将人机以及周围环境的变化相互考虑其中,在确保煤矿环境安全、温度的基础上进行该技术的顺利应用,从而为煤矿生产做出应有的贡献。
2.2煤矿生产的自动化设计
煤矿生产中的自动化设计可在结构内部将控制器、执行器与传感器等集合成一体,实现自动化的结构系统,这样机械设备在运行中一方面可对周围的环境做出一定的反应,另一方面当遇到障碍等情况时可通过识别,自动化的越过障碍物,实现高效率的运转。这种自动化的设计理念提高了机械设备的使用性能,在安全上也得到了一定的保障。在自动化采矿中该技术就得到了大力的应用。近些年来我们发现在煤矿安全生产中,高科技技术像红外技术等都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从中我们也能发现煤矿生产在未来的发展中对智能化机器的应用也会愈加广泛,它所带来的便利也会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
2.3机械设备的摩擦学设计
机械设备中的摩擦学设计主要讲的是物体在做相对运动时,运动表面会受到一定的阻碍,即就是摩擦。在机械设备的使用中受到一定的摩擦是在所难免的,这种现象不但会影响设备的使用年限,而且在更换不及时的话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对煤矿的安全生产造成一定的威胁。因此在进行机械设备设计时关于零件之间的摩擦以及设备之间的摩擦都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在设计时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将摩擦力的影响最小化。
2.4煤矿生产的网络化与虚拟化设计
随着网络化的不断普及,在煤矿机械设计理念中将网络化技术的引入对煤矿的生产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因而我们应该深入探究基于煤矿机械设计中动态模拟理念的研究。在煤矿生产中环境的变化等条件都会机械设备的正常使用造成一定的威胁,作为一名设计人员,在进行相关设计时要将实际生产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全部考虑其中,将损失降至最低。
3结束语
1.1缺乏对农机检验的正确认知。
由于我国在农业机械检验方面监督工作起步比较晚,而且没有形成大范围的深渊影响,有机户并没有对此形成深刻的认识,而且对农机监督的相关法规知之甚少,认为农业机械只是在田间使用,又不是使用到多么重要的场合里去,不需要检验,因此也就耽误了农业机械的检验工作。
1.2存在检验的侥幸心理。
有的有机户总是认为,自己的农业机械一年到头也不用几回,也不存在坏不坏的问题,只是在农忙季节干自己家里的活,即使不进行检验,也不会受到监管单位的惩处。这样只是注重使用,而不注重保养,长此以往下去,不仅可能导致机械的停机停产,影响其使用效率,严重的还会威胁到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3存在攀比心理。
有的有机户见别人家里没有进行机械的检验,自己如果检验那就是吃亏了,大家这样相互影响,一个不检验,其他都跟着不检验,就造成对农机检验的忽视。
1.4检验力度不够、范围不平衡。
由于从业职员比较少,不能有效的进行对农业机械的检验工作,查处力度也不强;在对于拖拉机的检验上规模还是比较大,但是对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等农业机械的检验则比较少,有的甚至从农业机械的购买直到使用完成报废了都没有过正规的检验。
1.5落后的农机检验技术手段。
由于部分地区农机检验设备落后,不能紧跟现代化的发展,而对农业机械的定期年检也只是收收费、盖盖章,纯是走形式的年检,不能正确对待,不仅严重影响了检验质量,而且造成有机户在心理上对年不年检没什么区别的心理想法。
2加强农业机械检验工作的有效途径
2.1加强农机检验的宣传力度。
必须加强对农机检验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宣传,营造良好的检验氛围,提高养机户自觉进行机械检验以及安全运行、安全生产的意识。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1加强对检验的专项教育。在临定期机械检验设备之前的一个月,就应该使用各种宣传手段,比如说宣传单、电视广播等来进行对全社会的农机检验法规宣传,营造良好的气氛,使各家各户都认识到农机检验的重要性,了解农机检验的具体步骤。
2.1.2定期开展普及知识活动。对使用农业机械的技术人员与养机户,应该定期进行农机监督相关知识的讲解工作,从他们的自身利益出发,告知他们进行农机检验的有利之处,为他们讲解、分析不进行农机检验可能会发生的安全事故以及危害性等严重后果,从思想的跟本上,转变有机户存在检验的侥幸心理以及攀比心理。
2.1.3公开农机检验流程。在开展农机检验工作之前,相关的监管部门应该就检审的范围、内容、收费标准等一系列的工作内容都归纳成册,送到每个有机户手中,将各个单位的机车牌照号、机车机型等各项内容都予以归纳,并且下发给相关检验人员,使监理人员本身就充分掌握各机车的情况,为顺利开展检验工作奠定有力基础。
2.2提供便利检验途径。
农业机械的检验应该围绕有机户为中心予以进行服务,秉承着为民、利民的宗旨,将全场集中式的检验转换为分片、分单位进行检验的方法,通过下乡进行现场设点办公或者上门办公的各种方法,确保检验工作的有序开展。
2.3严格落实责任制度。
基层农机监督人员是联系农机监督机关与有机户的重要纽带,也是确保检验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为了调动基层检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工作责任感,应该加强对其的考核,完善相应的奖惩措施,严格落实个人的责任制度。对在工作中完成考核指标的检验人员给予相关的奖励措施,对未能完成考核指标的人员予以相应的惩罚,从根本上改善检验人员工作不负责的态度。另外,对于由于农业机械未能严格进行检验,导致发生农业机械安全事故的单位,必须要追究其领导或者各部门的相关责任。
2.4强化检验机构的基础装备。
强化农机检验机构的基础装备不仅包括优良的设备,而且还应该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技术水平的检验人员团队,强化检验工作的有效性。
2.4.1提高农机检验人员的基础业务素质以及技术水平,打造高素质的团队,以优异的工作作风来取得有机户的信任,通过扎实的工作技术水平,帮助有机户解决其实际中的困难,并且以此来树立其在有机户心中的良好形象,以此来获得有机户的信任、理解与支持。通过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以彻底的服务来促进检验的效率,通过高素质的检验人员队伍,加强检验工作。
2.4.2通过采取多种多样的渠道来强化农机检验机构的装备,使之紧随现代化的发展,实现现代化的办公,特别是在检测手段上,更要实现现代化。通过对农业机械的安全检验工作,从根本上提高机械的安全运行,达到安全生产的根本目的。
2.5严格进行农机检验的查缺补漏。
2.5.1采取定点检查,或者流动式检查的方法,对农业机械运行的重点路段进行着重检查。
2.5.2采用跟踪检查或者蹲点守候的方式,对以各种理由来拒绝检验的有机户进行跟踪检查,对顽强的有机户予以理念的疏通。
2.5.3采用定期检查或不定期检查的方式,就容易发生农机事故的时期,在事故多发地段进行定期或者随时检查,对于存在安全隐患较多的单位予以严格的安全检查,一旦发现漏检机车,要予以严肃处置。
2.5.4采用全面检查或者流动式检查的方法予以严格查缺补漏,在定期的农机全面检验之后,对于所有有机户再进行以此细化的检查,这也是给有侥幸心理的有机户一个严厉的震慑。
3结束语
农业机械的发展过程,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再到逐渐全面铺开,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现在由于惠农政策的落实,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已经全面铺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对农业机械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近十年来,由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劳动力逐步向城镇转移,农村的土地流转速度也在逐步的实施和加快。一些不想离开本地的农民有了比外出打工收入更多的大量的土地经营。这样的经营形势有逐渐发展壮大的趋势。所以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得以发展壮大,各区域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农业机械在农村各领域的运用都有较快的发展。比如后勤加工、场上作业、多种经营、林业生产、水利建设等,都离不开农业机械。农业机械在农村多领域的运用,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变了过去的落后的生产方式,解放了大量的劳动力资源,使农业生产水平有更进一步的提高。农业生产正朝着机械化、现代化的方向前进。
纵观农业机械的发展历程,农机总动力水平已有很大的提高。但是,现在利用情况还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有很大的利用空间。还要从各个方面挖掘潜力,使农业机械得到充分的利用。比如有的动力机械配套单一,部分机械作业量不能满足要求,区域性单机种发展过快等都有待于进行调整,以发挥其最大的效应。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现现状,可以说是在农村各个领域逐渐普及,正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先进作用。从翻、耙到播种镇压,从中耕到收获,从水稻育苗到插秧,从收割到脱粒。从场上作业到后勤加工,从病虫害的防治到农田水利建设等都离不开农业机械。
2农业机械在未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对城镇化进程的作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问题是我国发展的根本问题,解决了农业的问题,就基本解决了我国的发展问题。因此农业机械的发展对加快城镇化的进程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未来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农业机械的发展和先进技术的运用,必定解放大量的劳动力资源,这些被解放农村劳动力势必向城镇转移,去从事第二或第三产业。从而加快了城镇化发展的进程。
对集约化经营的作用。由于国家对农村的投入和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农业机械的快速发展,势必形成农村现有的土地向部分种田能手或经营组织转移,形成集约的经营模式,使农业生产逐步向工厂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使农业成为一种优势产业,不再成为发展国民经济的短板。对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先进技术也会不断的在农业机械领域运用,不断提高农业机械的各种性能,适应农业生产的不同需要,使农业生产逐步由传统型的粗放经营向规模化经营,合作经营转型。推动传统农民向现代化农民转移。最终使农业生产逐步实现现代化。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国民经济就能实现飞跃的发展,使国力不断的增强,最终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对城乡一体化的作用。农业机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是农业科技的物化载体,是用现代化工业文明成果武装农业的技术手段。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机制造业属第二产业,农机服务业属第三产业,其服务对象是第一产业。农业机械横跨一、二、三产业,是连接工农、沟通城乡的重要纽带。发展农业机械化有利于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代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生产实习是大学实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很是重视,每年都批下大批资金安排各专业学生到各个工厂参观实习,增长学生的见识,巩固课本知识,让我们了解工厂的一些基本运作过程,为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我们专业也不例外,开学前三周学校就安排我们专业的同学参加生产实习,于是我们50多人怀着激动的心情在汪老师、景老师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到了焦作第三陶瓷厂、洛阳一拖分别参观实习,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
通过我们自己的参观,还查找各种图书资料以及到网上搜寻相关资料,使我们的的知识得以巩固和完善,并能顺利完成本篇实习报告。因为我们分两个时期到两个不同的工厂参观实习,所以本篇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章。
第一章:陶瓷厂实习历程。
第二章:一拖实习历程。
第三章:实习感想。
第一章陶瓷厂实习历程
第一部分:华泰陶瓷厂简介
企业多次获得国家和省市政府授予的“诚信单位”和“重合同,守信用单位”、“质量管理达标企业”等荣誉称号。
目前,我公司的产品依仗可靠的质量,一惯的信誉,已远销欧盟、美国、加拿大、澳洲、东南亚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我们的销售目标是“力争让全世界每一个国家都有我们的产品”。
企业精神是“虚心学习,诚信做事”。我们将努力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经验,发扬中华传统陶瓷文化,广交国内外朋友。欢迎投资,共同发展,为中国陶瓷增添光彩。
第二部分:陶瓷简介
陶瓷在我国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被当做优良的装饰材料。陶瓷艺术是火与土凝结的艺术,中国的陶瓷工艺具有精湛的制作艺术和悠久的历史传统,在世界上都是少见的,永远值得我们后人敬佩、学习和引以自豪。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近年来由于陶瓷的各种优良性能越来越突出的表现出来,陶瓷这种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陶瓷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说深入,陶瓷的应用更加广泛,其品种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形、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制作陶瓷的原料种类很多,不只有陶和瓷的分别,各种陶和瓷的原料又有多种不同的性能和特点、质地、色彩都不尽相同。最主要的是陶土和瓷土、釉料等。
由于陶瓷制品的生产工艺简单,原材料丰富廉价,并具有抗压强度高、硬度大、耐高温、耐腐蚀、不溶于水、经久耐用、易成型等优点,因而广泛应用于建筑、化工、电力、机械等行业以及日用和装饰等方面。但陶瓷材料生产中还存在着制品质脆易碎,承受冲击、拉、弯、剪切等能力较差,并有烧制费时、耗能高、占用场地大等缺点。近年来随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陶瓷工业仍在持续发展,陶瓷制品的用途也越来越广泛。
现代陶瓷种类齐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建筑陶瓷:包括有瓷质砖、锦砖(马赛克)、细炻砖、仿石砖、彩釉砖、劈离砖和釉面砖等。产品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抗腐蚀性,其花色品种及规格繁多(边长在5cm~100cm间),主要用作建筑物内、外墙和室内、外地面的装饰。
卫生陶瓷及卫浴产品:包括有洗面器、便器、淋浴器、洗涤器、水槽等。该类产品的耐污性、热稳定性和抗腐蚀性良好,具有多种形状、颜色及规格,且配套齐全,主要用作卫生间、厨房、实验室等处的卫生设施。除此之外,还有搪瓷浴缸、压克力浴缸、浴室等卫浴产品。
美术陶瓷:包括有陶塑人物、陶塑动物、微塑、器皿等。产品造型生动、传神,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款式及规格繁多。主要用作室内艺术陈设及装饰,并为许多收藏家所珍藏。
园林陶瓷:包括有中式、西式琉璃制品及花盆等。产品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艺术性,并有多种形状、颜色及规格,特别是中式琉璃的瓦件、脊件、饰件配套齐全,用作园林式建筑的装饰。
日用陶瓷:包括有细炻餐具、陶质砂锅。产品热稳定性好,基本没有铅、镉溶出,具有多种款式及规格,主要作餐饮、烹饪用具。
特种陶瓷:以陶瓷辊棒为主。陶瓷辊棒具有良好的高温性能,其直径分别有4cm、5cm等,长度在200cm~400cm间。主要用作陶瓷砖干燥及烧成时对坯件的支承和传送。
机械陶瓷:包括有球磨机、喷雾干燥塔、压砖机、辊道窑等建筑陶瓷生产用成套设备。
第三部分:参观实习过程
公元2006年09月8、9日,我们04级工业设计专业50多人在汪老师、景老师的带领下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焦作陶瓷厂,这对于我们学校又是另外一个天地,到处都是茫茫碌碌的工人,他们都在尽职尽责的做着各自的工作,动作是那样的娴熟和认真,这深深的感染着我,给我以后的工作起了示范,也教会了我以后该怎么对待自己的工作。
到那之后,我们被领进了一个不太大的会议室,一会儿一个中年师傅过来给我们做了一个讲座,他给我们讲了陶瓷厂的一些情况,主要讲了陶瓷生产加工工艺流程,并简要讲了参观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该厂主要生产日用陶瓷,所以在参观过程中我们看到的大都是碟、碗、杯等,而其他基本都没看见,并且该厂的产品都出口到国外,销路很好,除了产品本身之外,其中那些老外们一直都很景仰中国文化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吧。
随后的时间,我们在一个中年师傅的带领下参观了各个生产车间,在他的讲解和自己的观察下,还有通过查各种资料,我了解了陶瓷的加工工艺及生产流程。
第四部分:陶瓷的成型加工工艺及生产流程
一般陶瓷成型加工工艺是指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经成型、焙烧,制取陶器、炻器、瓷器等陶瓷制品的生产过程。由于近代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的发展,陶瓷制品的原料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天然矿物性材料,因而,从广义上说,陶瓷成型既包括上述普通陶瓷制品的成型,也包括一些含少量黏土,甚至不含黏土而使用人工合成材料的特种陶瓷制品(如高铝质瓷、镁质瓷、锆质瓷以及磁性瓷、金属陶瓷等)的成型。
坯釉原料进厂后,经过精选、淘洗,根据生产配方称量配料,入球磨细碎,达到所需细度后,除铁、过筛,然后根据成型方法的不同,机制成型用泥浆压滤脱水,真空练泥,备用;对于化浆工艺,把泥浆先压滤脱水,后通过加入解凝剂化浆,除铁、过筛后备用;对注浆成型用泥浆,进行真空处理后,成为成品浆,备用。
成型工序:分为滚压成型和注浆成型。然后干燥、修坯,备用。
烧成工序:在取得白坯后,入窑素烧,经过精修、施釉,进行釉烧,对出窑后的白瓷检选,得到合格白瓷。
彩烤工序:对合格白瓷进行贴花、镶金等步骤后,入烤花窑烧烤,开窑后进行花瓷的检选,得到合格花瓷成品。
包装工序:对花瓷按照不同的配套方法、各种要求进行包装,即形成本公司的最终产品,发货或者入库。
第二章一拖实习历程
怀着激动的的心情,我们到了洛阳这个美丽的“九朝古都”,安住在一拖安排的集体宿舍里,开始了我们又一段新的历程。
第一部分:一拖概况
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内地在香港上市的唯一农机制造与销售企业。其前身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创建于1955年,是我国“一五”期间兴建的156个国家重点项目之一,是中国农机行业唯一的特大型企业,1990年被国务院企业管理委员会评为“国家一级企业”,1997年,中国一拖集团将与拖拉机相关的业务、资产、负债人员重组后进行股份制改造,依法设立了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之后,股份公司在境外发行H股股票,并于同年6月23日在香港上市。1999年“东方红”商标被国家行政管理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03年“东方红”牌系列(履带、轮式)拖拉机和工业推土机、“洛阳”牌压路机三大系列产品荣获“河南省名牌产品”称号。2000年1月公司整体通过ISO9002:1994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于2003年5月整体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目前,公司为进一步满足生产及市场发展的需要,从2004年起在公司范围内全面贯彻实施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确保2005年上半年通过第三方认证,建立起一个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为基础,ISO9001与ISO14001及OHSMS管理体系有机结合,融为一体的有序、高效的管理平台,全面提升公司管理水平。
公司占地49万平方米,总资产36亿元,固定资产22亿元,下设10个职能部门和17个子/分公司、专业厂,拥有职工1.6万余人,专业管理及工程技术人员1200余人。公司拥有强大的铸锻、加工、装配和测试的全套生产能力,流水生产线近百条,公司主导产品为“东方红”系列履带拖拉机、轮式拖拉机和收获机械、工程机械共计100余个品种。公司具有年产履带拖拉机2.8万台、小型轮式拖拉机20万台、大中型轮式拖拉机1.5万台、收获机械1万台和工程机械1万台的生产能力。
建厂四十多年来,公司从单一产品向多元化产品发展,成为集生产、科研、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目前公司已累计为社会提供各种拖拉机160多万台,“东方红”产品畅销全国,远销世界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公司始终把顾客需求放在首位,不断强化质量管理,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产品质量稳步提高,“东方红”品牌深受广大用户信赖。东方红履带拖拉机、东方红小四轮拖拉机近年来连续获河南省重点保护产品、机械行业名牌产品和全国用户满意产品,2002年东方红170/180、300/400型轮式拖拉机获河南省名牌产品,LF80/90、1004/1204型轮式拖拉机获全国行业质量、服务诚信示范企业等殊荣。
公司将继续大力推进产品结构调整,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推进质量管理和质量改进,持续地向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以确保公司在农机行业的地位不断巩固和加强。
第二部分:实习历程
(1)安全教育
2006年9月11日我们顺利到达洛阳一拖,一切安排妥当之后就上街逛逛,就那样打量着这个环境优美的城市,对于我们一切都是新鲜的,不同于焦作,她比焦作更有文化韵味,然后就准备吃饭,我们就找那些在焦作没有的东西吃,过后就回住处等着下午的安全教育。
下午的安全教育开始了,老师给我们看安全生产记录还有事故案例,一些注意事项加血淋淋的案例,尽管我很害怕,不敢听不敢看,但我不能,我必须听还要看,还要做笔记,这些血淋淋的案件给人们敲响了警钟。老师给我们提了好多要求,我们都必须做到,毕竟事故发生了谁也负担不起。
不允许穿凉鞋进厂;
进厂必须穿长裤;
禁止在厂里吸烟,被发现者罚款;
进厂后衣服不准敞开,外套不准乱挂在身上,不得背背包进厂;
人在厂里不要成堆,不要站在主干道上;
注重自身和学校形象;
不准乱按按扭、开关;
注意安全!!!!
(2)参观第一装配厂
2006年9月12日上午我们在汪老师、景老师两位的带领下走进了一拖第一装配厂。在一位师傅介绍了一装的有关情况以及参观注意事项之后,我们进入了一装生产车间,这个车间真的很大,比我想的要大的多,那么多机器在高速运转着,里面噪音很大,我觉的他们的工作环境挺不好的,这也让我对他们有所了解,工人真的挺难的。工人们都在专心而又动作娴熟的操作着那些机器,我一边参观一边注意着周围的情况,以免发生意外事故。那些东西我们能看懂的真的不多,但我们还是都很认真的看,毕竟这对我们以后的工作可能都有用处,还不时的向那些不怎么忙的师傅请教一些问题,尽量多学一点东西。我们主要参观了他们的拖拉机装配线,一步步有序的进行着,让我们对拖拉机的装配有了一点直观的了解,虽然不太懂,但毕竟有所了解了,一台台大型拖拉机就从这条装配线上出来了。
同时我们也要对一装的概况有所了解,这才能深化我们的实习效果。
第一装配厂企业简介:中国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第一装配厂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中国农机行业最大的农业履带拖拉机制造基地。工厂始建于1956年,占地面积5.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66万平方米,是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56项重点工程之一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的骨干专业厂。自1958年7月20日装配出中国第一台54马力履带拖拉机至今,形成年生产能力2.5万台履带拖拉机的生产能力。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东方红牌拖拉机和工程机械遍布中国各省、自治区并远销至欧洲、北美、南美、非洲、东亚、中东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用户欢迎。第一装配厂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于1997年12月31日通过了GB/T19002-1994__ISO9002:1994标准认证。获得中国质量管理协会质量保证中心颁发的质量体系注册证书(编号:97B142)、质量体系证书(编号:0379B401),产品覆盖范围:东方红系列履带拖拉机产品的生产、交付和服务。第一装配厂注重科技投入和产品研发,使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近十年来已实现15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涉及冷、热、涂、装、焊等工艺环节并新建一条总装配线,进一步提高了工艺装备水平和生产能力,增强了企业产品的竞争实力。本厂拥有各类现代化设备近千台,包括加工中心柔性加工线、气体保护焊、进口重型立式拉床、多轴自动立式车床、微机控制的多功能可控气氛多用炉、光亮淬火、数控感应加热处理及全套齿轮件、轴齿件等热处理设备,并有壳体类、拨叉类、轴类零件的专用生产线、静电涂装线。新建成的总装配线科技含量较高、功能齐全,采用了工业自动电脑监控、在线检测、计算机监测磨合试验台、大屏幕物流管理等多项新技术,可实现多品种混流装配及大马力拖拉机的装配。第一装配厂除作为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履带拖拉机、推土机变型产品的主机生产专业厂外,还具备各种拖拉机变型新产品的改进、开发、销售能力;拥有中高级技术人员百余名,能够适应国际国内市场的发展变化及用户不同的需求。工艺设计、产品开发和企业管理已广泛应用了CAD、CAPP及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ERP);近年来已先后自行开发研制履拖系列、液压挖掘机系列、运输及农用型轮拖系列及特殊用途履带机械产品等数十种变型产品,深受广大用户欢迎。“团结、奉献、创一流”是一装精神,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之际,本厂愿意与国内外各企业、科研机构在平等、互惠、互利的原则下广泛地进行技术、产品、贸易合作,振兴农业装备,共谋未来的发展,让“东方红”品牌唱响中国、走遍全球。
(3)参观一拖精密铸造厂
2006年9月12日下午,我们去参观了一拖精密铸造厂,同样工作条件也不怎么好。通过师傅的讲解和自己的观察,发现该厂主要采用熔模铸造法生产,熔模铸造的工艺流程如下:制作母模——制作压型——制作蜡模——制作型壳——脱蜡——焙烧和造型——浇注——脱壳。熔模铸造尺寸精确,铸件表面光洁,无分型面,不必在加工或少加工。熔模铸造工序较多,生产周期较长,受型壳强度限制,铸件重量一般不超过25kg,适用于多种金属及合金的中小型、薄壁、复杂铸件的生产。
一拖精密铸造厂简介:厂是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的专业厂,具有四十年的熔模铸造生产历史,是全国最大的精密铸造厂之一。精密铸造工程机械方面的备件有各种挖掘机、装载机的斗齿、齿根、矿用钻头、铁路枕底清筛机扒掌、扒链、扒齿等,耐磨性、质量可与进口原装备件相媲美。年生产能力为3000吨。
我厂技术力量雄厚,工艺装备精良。拥有全国第一条机械化制壳流水线、中频感应炉,有造型、煤气焙烧、浇注、落砂联动铸工输送器,以及从美国微软公司国进口的DV-6型直读光谱仪等先进质量检测设备等。
我厂通过了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产品曾获全国铸造行业“金鼎奖”银奖和金奖。产品出口美、德、日等国家,其中有全球著名的企业通用公司采购我们生产的铸件应用于火车头刹车系统。
(4)参观一拖第三装配厂
2006年9月13日上午我们参观了三装,该厂有个小型试车场,我们去的时候他们正在试车,原来三装生产的是小型拖拉机,我们在家很常见的那种,我们进车间参观是发现三装与一装大同小异,它没一装大,生产小型的,其他工序没多大差别。看了没多久就出来了,师傅们说太危险,看一点就行啦。
三装有关情况:由中国一拖集团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与芬兰维创公司合作生产的第一台BM120轮式拖拉机日前在一拖股份公司第三装配厂装配完毕,并一次性试车成功。这是中国一拖加强与外商合作结出的又一丰硕成果。
2001年底,中国一拖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与芬兰维创公司在多次密切接触后,本着精诚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正式签订了大马力轮式拖拉机的合作协议。之后,一拖股份公司第三装配厂立即开展各项准备工作,积极对职工进行技术培训和岗位练兵,使该厂充分具备了装车能力。今年3月份,维创公司大马力轮式拖拉机配件陆续到达该厂后,他们迅速抽调生产技术骨干组成装配小组,在维创公司巴西分厂技术总监乌维拉的指导下,尽快熟悉装配工艺,并合理分工。经过3天时间的团结奋战,圆满完成了合作生产的首台大轮拖的装配任务。经启动试车,完全达到了维创公司的工艺技术要求。其合作生产的大轮拖不仅在工作效率和可靠性等方面有了保证,而且在性能价格比上也具有了明显的优势,从而为一拖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参观一拖齿轮厂
2006年9月13日下午我们参观了一拖齿轮厂。厂里的饿师傅给我们讲可一下该厂的有关情况,然后我们就进了车间,到这儿同样要很注意安全,各式各样的车床、机床高速旋转着,很是危险,要十分小心,到了这儿就是真的来到了一个齿轮的王国,各种各样的齿轮应有尽有,我数了几遍到底也没数出他们到底生产多少种齿轮。
(6)参观一拖模具厂
2006年9月14日上午我们参观了一拖模具厂。一拖模具厂规模不是很大,其中数控车间已经搬离该厂,搬到山上了,就算在也是不允许参观的,是因为这是技术要求比较高,操作人员必须精神高度集中,不能被打扰,
一拖模具厂企业简介:是以锻造模具、冲压模具、铸造模具为主导产品的专业模具厂,固定资产4000多万元。2003年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认证,具备质量标准体系认证,具备各种模具工艺开发、设计、制造及调试的能力。公司拥有专业工程技术人员50余名,高性能UNIX、NT图形工作站30余台。CAD/CAM采用PRO/ENGINEER、UG/NX、CIMATRON、HIGHMILL等高性能三维软件,模具设计制造采用全三维CAD/CAE/CAM/PDM集成技术和逆向工程,对于异型复杂铸件和冲压件可以进行铸造工艺性和冲压工艺性CAE分析,优化工艺方案。现为河南省信息化制造重点示范企业。
(7)参观一拖热处理厂
2006年9月14日下午我们参观了热处理厂。据领队师傅介绍,该厂的设备在全国是数一数二的,刚开始对这个没多大概念,进去之后才发现原来人家不是吹的,各种大型设备都在高效率的工作着,而且还都是数控的,可见设备之先进,当然我们不能动,只能看,其实看不懂多少,只是参观一下,有所了解就行了。
企业介绍,今年以来,热处理厂找准市场定位,苦练内功,在“做精做专”的同时,不断用技术、质量、规模等手段创立企业品牌优势,用真情、诚信、优质服务赢得商机,获得合作伙伴的信赖和支持。
作为一个以零件承揽加工为主的专业厂,如何创立并提升热处理品牌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该厂在分析厂内外市场形势和自身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制定了“技术领先、诚信服务”的市场经营理念,并将这一理念贯穿落实到生产、技术、经营、质量管理等各个方面,努力为用户提供“心里美、外观靓”的热处理产品。锻造厂、精铸厂是热处理厂的内部市场主要客户,为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互利双赢,生产经营部在主管厂领导李靖弟的带领下主动出击,密切与合作生产厂联系,24小时全程跟踪服务。技术、质量部门及相关车间虚心征求用户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用户反映的问题,他们在比进度、比价格、比服务的同时,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操作手段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开拓经营品种也由原来的二三个扩展到现在的60余种,1-11月份完成产值较去年同期增长362%。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热处理厂对外新开拓的厂家,该公司生产的壳体、前大盖等产品,热处理外观、精度等技术条件要求都很高,热处理加工费相当可观。为保证产品质量、拓展高附加值产品的市场份额,该厂指派专业技术人员调整工艺,用先进的意大利炉进行生产,以最佳的质量保证客户满意,使合作伙伴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为2006年热处理厂产品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
一年来,热处理厂用技术创立了自己的品牌,靠诚信得到了广大客户的支持,吸引了众多厂家与自己结为战略合作伙伴。许昌金润达齿轮有限公司不远千里将零件运到热处理厂加工。一拖公司内外的其他厂家也纷纷主动寻求与热处理厂进行生产合作,从而为热处理厂开拓经营提供了有力支撑。
(8)自由活动时间。
2006年9月15日这一天是我们自由活动时间,我们可以自己选择干吗,可以再在一拖周围转转,进行深入的了解,也可以去其他的地方参观一下,我选择了和同学一起去白马寺、洛浦公园和国花园。
第一站:白马寺之旅。白马寺是中国第一古刹,我们跟着一个导游参观,听她的讲解,感受这一古刹的韵味,领落古刹风光,一尊尊白马塑像惟妙惟肖,我们还和它和拍了好多照片呢。给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一个大大的石头石榴,据导游讲,该石能治百病,只要用手摸摸它,然后在摸摸自己不舒服的地方就能好了,不过关键是要心诚,心诚则灵嘛。参观白马寺让我们感受到中国的古文化是如此的有韵味。
第二站:领落自然风光,洛浦公园、国花园一游。较之于文化景观我还是比较喜欢自然风光,这儿真的很美,洛河还挺宽广,从洛河边进入国花圆,由于时间限制我们直奔那个据说很漂亮的湖,见了之后果然不出所料,真的很漂亮,水石交融,虽然是人工的,但你不得不佩服人家的水平,我最喜欢的是湖边的草坪,我从来都没见过那么好的草坪,真的很软,躺下就不想起来。哎!可惜又该走啦!
一拖实习就这样结束了,见识的很多,收益非浅!
一些企业往往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对于能带来长远利益的低碳生产管理不够重视。这就会导致经济利益和社会环境效益不一致的情况发生,影响机械生产制造。
2.低碳生产和价值工程的概念及研究背景
2.1低碳生产的概念
低碳生产是相对于高排放、高能耗的生产方式而言的。顾名思义,低碳生产就是要求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秉持低碳生产理念,执行低碳生产模式,最大程度地减少碳的使用,转变能源利用方式,使市场物资达到要求的同时,不损害环境。低碳生产不仅要对经济效益加以考虑,还应该考虑到环保和资源利用等方面,兼顾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低碳生产的实现途径包括以下方面:高能效的生产设备、降低碳排放的措施和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技术、安全稳定高效的生产过程、有害气体外溢的防治、废料的回收利用等。
2.2价值工程的概念
价值工程管理理论和方法起源于美国。价值工程的核心是功能分析,注重为研究对象提升功能和降低成本,最大程度地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价值工程中的价值即满足机械生产的某一属性,成本即生产过程中的研究对象寿命周期内耗费的全部费用。价值工程理论应用较广,对于企业节约成本和产品创新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机械制造业而言,要想使产品价值最大化,就应使产品功能与成本尽量平衡。这也就是说,运用价值工程方法能够利用最少的成本实现最多的功能,使机械制造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两者均衡发展。
3.价值工程在机械制造企业低碳生产中的相关应用
价值工程公式经过扩展之后,可以得到以下公式:产品功能系数÷成本系数(包含碳排放量)=产品价值系数。根据这一公式,机械制造企业在开展低碳生产中,产品价值可为企业了解、分析和评价产品的功能提供参考,根据分析结果对产品进行改进和创新。
3.1评价产品的功能
对于所生产产品的功能应该进行分析,评价其价值。在这些功能中,改进和改善最低价值的功能区,以达到节能减排、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3.2对有待改善的目标减少碳排放
根据以上公式,我们可以得出3种产品价值系数。根据产品的功能系数和成本系数之间的关系,产品价值系数可以大于、小于或等于1。当价值系数小于1时,成本系数就大于产品功能系数,这也就是说生产具有同样功能的产品却花费了更多的成本,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加以改进,予以创新。
3.3根据产品功能水平和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提升价值
在价值系数的计算公式中,我们不难发现产品的价值和产品功能以及成本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产品的成本中又包含碳排放量,这也就是说价值系数和产品功能水平以及碳排放量也存在关系。所以不妨通过以下方法对产品价值进行提升:维持产品功能水平的同时减少碳的排放总量;维持碳排放总量的同时提升产品功能;提升产品功能的同时降低碳排放量;确保碳排放总量小幅增加的同时提升产品功能;确保产品功能小幅下降的同时降低碳排放总量。
4.价值工程在低碳生产中的重要性
4.1有利于机械制造企业进行低碳生产,减少碳排放量
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就将减排目标纳入其中,对碳排放量也做了相应的要求。这对于机械制造企业而言,运用价值工程有利于这些企业找到适合自身的方式,降低碳排放。
4.2有利于机械制造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升自身经济效益
据相关调查显示,价值工程应用于机械制造企业的低碳生产,有一定的成效。运用价值工程,会大大减少工程制造的投资预算,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4.3有利于机械制造企业降低碳排放,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发展
运用价值工程方法不仅可以带来经济效益,还能够大大地减少碳排放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从而最大程度地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发展。
5.结语
摩擦时,石墨微晶也会黏附金属材质,因而对磨时金属因为黏着作用会将石墨微粒牢牢地吸附到金属氧化物中,实质上也是在对磨表面形成1种特殊的养护薄膜,从而有效减轻试样的磨损。需要注意的是,石墨材料中含有大量固体剂,如果这种剂能够持续得以补充,使得固体膜具有较好的连续性以及完整性,那么就会获得较好的以及自我修复。在铸铁环境下,除了上述因素外,石墨能力所受的的影响还来自于金属基体,如果选择的金属基体本身就具有较高的硬度,那么摩擦面亚表面金属塑性变形区就会迅速减小,从而石墨的挤出功能受到阻碍,进一步造成石墨成膜能力的降低。因而在煤矿机械的实际生产中,选择金属基体时应尽量选用硬度比较低的,非常典型的是较软的铁素体基体,该金属基体在多种行业中应用都较为广泛。
2煤矿机械生产中石墨/铁基耐磨复合材料的应用
(1)石墨/铁基耐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粉末烧结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石墨/铁基耐磨复合材料制备方法,主要涵盖了混合、粉末轧制、烧结,对基体的热处理以及加工等几个步骤。铸铁熔点和石墨相比要低很多,通常较为适宜的烧结工艺应为液相烧结,具体装置可以分为几种:①中频感应加热,这种烧结方式在感应加热时温度会在短时期内获得大幅度快速提高,但需要注意的是此时受热并不均匀,会出现外部铁屑熔合时,心部仍然不能熔化。若继续加热,由于石墨比重较小,在铁屑熔化成液态时就会上浮,从而导致石墨的不均匀,效果不理想。②高温炉中加热和真空炉加热是较为有效的2种方法,前者机构简单、体积紧凑、炉温均匀,和中频感应相比温度更容易精确控制,热效率也较高,并能够实现压块的1175℃烧结和保温。真空炉加热将真空作为制备过程中的保护器,避免工件处于高温下导致的氧化脱碳反应,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件热处理表面的质量,确保工件质量的合格。
(2)试样材料成分
试样材料成分所选用的材料是灰铸铁(HT200)铁屑纯净的200目石墨粉,选择石墨质量比例1%、2%、3%、4%进行混合,混合完成后通过100t摩擦压力机挤压成形,接着将其置入中频感应烧结装置进行烧结,完成后将其取出自然冷却。然后采用HB-3000型布氏硬度计对获得材料的硬度进行测试,选用ML-10磨粒磨损试验机对材料的耐磨性进行测试。
(3)结果分析
①金相实验结果分析为4个试样的金相图像,灰铸铁的基体全部都是石墨和铁素体。图1中白色区域和黑色区域分别为铁素体组织、石墨。其中,石墨形状全部是A型。测试后发现2%试样金相照片中的石墨长度等级可以判定成4级,具有明显的短小、粒状石墨较多的特征,同时片状石墨较圆钝。对其他试样进行检测,其石墨长度都是3级,相对较长,同时1%石墨中,呈现出明显的石墨片断部尖锐的特征,而且在3%~4%的试样中表现为明显的粗大,伴有集结成果的现象。石墨的硬度均较低,为HB3,抗拉强度<20MPa,其延伸率则趋近于0。从其特性来说,石墨类似于金属基体中的孔洞和裂缝,不仅能够降低基体的强度,还能够导致应力集中。如果对于石墨的形状进行适当改变就能够减轻石墨的负面影响,且长片状石墨的尖锐程度和其他短片状石墨要明显增大,应当选择钝片状的石墨,因为这种石墨不易对基体造成破坏,从这个角度来说,颗粒状的石墨则更加有利。从金相照片可以看出2%试样磨损量最小,组织最为合理。②硬度试验结果及分析为试样的硬度曲线。从中观测到退火后试样硬度较退火前相比呈现出降低的趋势,而且随着石墨含量的不断增加,布氏硬度却明显减少,由于压块在烧结空冷时基体自动形成了大量具有高硬度的珠光体组织,通常来说其硬度值可以达到HB250,因而如果利用石墨化退火,可以使珠光体中的渗碳体得以分解,分解出的成分为铁素体加石墨。石墨含量越高,那么试样的硬度就会越小。③磨损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显示,试样的耐磨性出现明显的先减后增变化,其中以2%试样的磨损量为最小。1%石墨试样硬度和其他试样相比明显较高,通常在摩擦时不容易形成连续的膜,因而会直接导致基体磨损量的增大,而2%试样中由于石墨含量多加上形状比较细小和均匀,因而很容易形成比较均匀和连续的固体薄膜,因而一般会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能。在3%~4%的试样中,由于其中蕴含的石墨含量过高,从而造成石墨片逐渐呈现出粗大状态,割裂也相应增大,因而在摩擦时容易出现较多的剥落现象,使得基体的磨损量开始增大,利用它来制作衬套时具有明显的耐磨性过低现象,使用寿命较短。
(4)在煤矿机械生产中应用实例
实际生产中,煤矿竖井罐笼通常作为煤矿主要提升运输设备。罐笼在运行时,一般速度会比较快,能够达到10m/s,在短时期内会散发出非常多的热量,造成衬套固定在罐笼和导向钢丝绳出现相对滑动,而衬套和钢丝绳会形成多种类型的磨损,常见的有黏着磨损、磨粒磨损以及氧化等,而煤矿机械中的钢丝绳所需要的成本较高,其安全性对生产的顺利进行也起着关键作用,所以罐笼运行时必须最大限度地降低对钢丝绳造成的磨损。依照摩擦原理,为达到这一目的,导向衬套硬度应较低,并且耐磨,具有较好的自能力。钢丝绳和衬套如果硬度配比较为合理时,通常就不会对钢丝绳造成磨损,如果在其中加入石墨这样具有自功能的材料,给基体和钢丝绳提供一种更为可靠的保护。使用较软的石墨/铁基耐磨复合材料,可以保证衬套较高的稳定性和耐磨性,若软度配置合理,除了能够满足磨损机理的要求外,重要的是能够改变衬套寿命短的缺陷,省去了频繁更换的麻烦。同时,石墨/铁基耐磨复合材料除了应用在竖井罐笼中外,在煤矿机械生产中的其他易损、容易老化、寿命较短的金属零部件,比如轴承、套筒以及活塞等均可使用。
3结语
正是由于拜师学艺的形式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所以校企合作是必然的趋势。校企合作的形式一方面有利于解决企业选拔自己所需的人才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职业学校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就像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一样,就目前来看,校企合作也存在着一些弊端,主要有:
(1)校企合作内动力不足目前我国职教界的校企合作还处于民间状态,尽管国家已制定了相关政策来支持校企合作,但没有真正的法律保障措施,一些地方把校企合作停留在口头上。学校主动,企业被动甚至不动,缺乏合作办学的内在动力,一边热一边冷的现象比较普遍。
(2)工学交替存在季节性问题企业的用工有季节性,当企业出现工人短缺的时候是非常欢迎职业学校的学生能够顶岗实习的。但反过来,如果学校需要送一批学生下企业实习,企业就不一定会乐于接纳,特别是在不缺工人的情况下,企业很难为学生安排实习岗位,甚至会导致校企合作的不欢而散。
(3)学生顶岗实习收获不多浙江省平湖市某职业学校的一个数控班级到某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的情况分析,我们从中不难看出一些问题。企业为学生安排的实习岗位,岗位涵盖了车间内的大部分岗位。看起来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岗位,但实际上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参与到生产活动中。在岗位上干一些辅助工作的有12人,在一边观摩学习的有45人,岗位轮换的1人次,打扫卫生的20人次。如果实习的时间是一周可能这个情况也正常,但对于为期30天的实习来说,学生一直不能真正参与到生产活动中,这对于学生的积极性打击很大。觉得实习期间无聊的占了实人数的87%,觉得无所谓的占1%,觉得有意义的有占0.2%,想再次参加类似实习的占0.4%。造成这样的结果问题的关键在于在那个时间段这家企业不缺工人,无法将一个班的同学安排在生产岗位上,只能安排学生在一边观摩学习,做一些辅的如打扫卫生、搬运产品、擦机床等工作。当然这些辅的工作同样是值得学生学习和锻炼的,但并不是最主要的。对于最主要的关于学生本专业的技能和知识没有涉及到,所以大部分学生对这次所谓的顶岗实习并不满意。那是不是企业缺人的时候学生去顶岗实习收获就大了呢?实际上也不尽然。每逢春节的时候正是企业用工荒的时候,企业非常欢迎职业学校的学生能够进行顶岗实习,而且不惜发放高工资。学生也乐于参加寒假期间的顶岗实习,但学生最主要的收获并不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提高,而是自己通过劳动所换取的报酬。这是一种单纯的雇佣关系,企业和学生各取所需,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学生只学会了一些简单的重复劳动,回到学生数控机床还是不会做。总的来说,学生能够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有利于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和岗位要求,学到一些专业技能。但对于机械加工制造业来讲,当前主要的设备就是数控机床。对于数控机床的操作只要求操作者能够具备进行更换零件、对刀、检验的能力就可以,最重要的编程技能学生却得不到锻炼。所以,学生往往是在顶岗实习期间扮演的角色就是“机器人”,不断的进行重复劳动,对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作用不大,这并不是校企合作的初衷。
2在准生产模式下培养机械加工制造技术工人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既不能做到深入的校企合作,又不能够完全借鉴国外的做法,那我们必须要寻求一条新的道路来解决当前的问题。机械制造行业的技术工人有着自身的独特特点,目前机械加工制造业主要数控加工为主,就要求我们的技术工人一定要掌握数控加工技术。这包括简单工艺的制定、加工程序的编写、机床的操作、设备的维护保养等知识。准生产模式下培养机械加工制造技术工人,是介于职业学校教学与校企合作之间的一种教学模式。鉴于准生产模式并非是真正生产的特殊性,教学场所只能放在职业学校内,因为在企业中不可能让车间停产来开展这样的教学活动。所以,准生产模式是在职业学校的实训场所内模拟出企业生产的环境,教师和学生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从事生产活动,在生产活动中学生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准生产模式并不是真正的加工产品,而是将之前的训练课题产品化,训练过程工厂化,教学评价企业化的“三化”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并没有增加教学成本,也不会受到真正的校企合作所受到的种种限制,是一种纯粹的,在学校内的教学活动。课堂的成员组成依然是老师和学生,只不过老师变成了车间主管,学生变成了机床操作工、班长、检验员、调机员等。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在学校里就能够体验到企业的环境和氛围,熟悉本专业的工作岗位,增强就业后的岗位适应能力。下面就准生产模式下培养机械加工技术工人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2.1前期准备工作
2.1.1企业调研
为了在职业学校中能够创建准生产的情景,必须要下企业进行深入的调研工作,了解企业车间内的生产过程、组织管理、品质监控等内容。
(1)企业文化方面
通过对浙江省平湖市经济开发区三家不同企业的调研发现,目前企业中都采用一种3Q7S或5S、6S的管理制度和理念。所谓3Q7S,3Q是指好员工、好公司、好产品,7S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行为、素养、安全。3Q7S将作为企业文化培养的一个重点内容。具体实施将从场地的环境布置和规章制度着手。
(2)生产过程方面
机械加工制造企业的生产过程特别注重工艺的控制,而当前数控加工方式比例的不断增加,也使得传统的加工制造工艺有所改进。接下来以浙江省平湖市经济开发区某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的生产过程为参照,作为建立培养机械加工制造技术工人模型的依据。汽车零部件厂球笼的生产组织结构、设备布局、工艺流程的基本情况,培养模型的建立将依据该企业的这条生产线。由于职业学校的设备与企业无论是机床的类型上还是数量上都有所不同,所以在建立培养模型时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调整,但必须把准生产放在首位。
2.1.2硬件设施分析
以浙江省平湖市某职业学校为例,该校金工实习工厂有普通车床20台,数控车床20台,数控铣床2台,这与上述企业中的设备明显不同。但就是要利用现有的条件,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经过修改和调整来建立培养模型。
2.1.3建立培养模型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培养模型的建立并不是完全照搬照抄企业的生产过程,要结合职业学校的硬件设施情况进行修改和调整,只不过要将企业生产的思想和理念贯穿的培养模型当中去,体现准生产的本质。
(1)“产品”的设计
培养模型中“产品”的设计至关重要,这项工作需要职业学校的教师通过对企业的调研,依据调研情况设计出符合学校硬件条件的“产品”。“产品”的加工需利用到学校的相关设备,但不能超出现有设备,这样才有可行性。加工工艺的制定要考虑到设备的数量和学生的人数合理安排。
(2)岗位轮换制度的制定
工作岗位之间的轮换是必需的,这也正是准生产式培养模型的优势。它不受限与企业生产的制约,每个工作岗位可以定期轮换,使学生能够得到各个工作岗位的锻炼,掌握本专业的各项知识与技能。
(3)评价机制的建立
传统的学校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造成了学生产品质量意识不正确的现象,使得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脱节。具体现象是这样的:传统的实训课教学模式中,实习指导教师是通过考试的手段来检验学生的技能水平的(包括技能鉴定考试),一个零件如果满分是100分,学生能得到60分以上就是合格,90分以上就是优秀,而真正的产品不是这样的,一个零件满分是100分,最终就要把它做到100分,差一分就是有缺陷的产品。学生长期在校内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就形成了不正确的产品质量意识,这对将来步入工作岗位是很不利的。所以,建立企业化的评价机制尤为重要。要建立质量奖罚条例,以每个岗位出现的不良品数量为依据进行考核,分情节轻重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以此为评价学生的依据。
2.1.4调整教学计划
由于准生产模式培养模型需要对实训场所的设备和利用进行统筹安排,所以学校原有的教学计划需要适当调整,各个阶段的实训要统筹坚固。每个职业学校的具体情况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调整。
2.2实施过程
2.2.1营造氛围
教师通过宣传发动向学生介绍准生产模式培养模型的情况,也可以先带学生到企业参观,面对面的了解企业生产情况。此外,校内实训场所的环境布置也非常的重要,一些标语和制度要上墙,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的称呼要改变,对话的方式也要改变,一切都要企业化。
2.2.2“生产”过程管理
由于“生产”过程是依据加工工艺的,所以不同于传统的实训课,每个学生练习的内容有可能是不一样的。因为一道工序的内容可能需要一台或几台机床完成,每台机床都有相应的操作工,工序不同,机床的加工内容就不同。在“生产”过程中学生扮演的角色是机床操作工、班长、检验员、调机员等,教师扮演的角色是车间主管。教师根据3Q7S等规章制度管理约束学生,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的顺畅。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工序之间的衔接问题,由于学生的技能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加工效率可能差别较大,有可能会造成产品工序之间的不连贯问题。所以,教师要在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备不时之需。
2.2.3评价与考核
评价与考核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劳动纪律,一方面是工作绩效。对于劳动纪律方面的考核是对学生个人素养的培养,无论任何单位和企业都不能容纳一个不遵守劳动纪律的员工,所以这方面的素养对学生将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工作绩效方面体现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水平。教师依据质量奖罚条例对学生进行考核,最终折合成分数的形式反馈给学生,这里所说的分数就相当于企业中的工资了。2.3效果分析
2.3.1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准生产模式中“生产”的过程是流水线,一个人是无法完成“产品”加工的全部工作的,必须合作完成,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2.3.2增强了学生正确的产品质量意识
学生养成不正确的产品质量意识是传统的评价方式造成的,所以对学生评价方式一定要改变,不能把“产品”的本身作为评价主体,应将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对学生的评价要客观公平,直接有效。正是因为准生产模式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方式,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产品质量意识。
2.3.3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强化训练在流水线的工作过程中,由于学生对某一技能进行多次的重复操作,使专业技能的训练得到了强化,这样孰能生巧,学生技能的学习更扎实。
2.3.4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了系统的训练
由于学生工作岗位定期轮换,学生可以在不同的工作岗位学到不同的专业技能,一轮下来可以对整个“生产”过程的专业技能进行学习,学生受到了系统的专业技能训练,同时在实践中会涉及到一些专业基础知识的应用,这对于学生专业基础课知识的实践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3.5与企业紧密接轨
1.1茶叶现状
中国乌龙茶之乡,名茶铁观音、黄金桂的发源地。产茶的历史追到唐末,兴起于明清,繁盛在当代,到如今产茶已经有漫漫一千多年的历史。茶叶品种丰富,制茶工艺精湛,茶叶品质优异。多年来,大力发展“三步走”、“茶业富民”等战略,显现“铁观音 和谐健康新生活”品牌价值。如今,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对茶叶的需求也水高船涨,茶叶产量飞速提高,传统落后的茶叶机械制造工艺已经不能满足当今茶叶发展的需求。茶叶生产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茶叶机械生产及运用将会对茶叶产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将会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带来客观的经济利润。为了促进茶叶生产持续健康发展,使茶叶生产上规模,质量上档次,进而开拓国际大市场。因此,引进新型制茶机械,研究适合茶叶品质特点的机械化制茶技术就是摆在民众及政府面前的重要事情。
1.2茶叶机械化生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单机作业多、连续化机械少
目前还有数量不少的茶厂的制茶机械装置水平较低,很多机械设备是上世纪80年代购买的,旧、老、坏、破烂不堪等现象十分严峻。加工设备基本上是常规设备,连续化、自动化没有起步,机械化滞后。由于这些茶厂缺乏先进茶叶机械装备,茶叶机械装置性能不稳定,以单机作业及传统手工作用为主,这就导致了茶叶采摘、生产的连续化工作能力弱,制茶工艺较难实现规范调控。
1.2.2设备创制与工艺脱节
新型茶叶机械制茶技术在的一些山区推广量小,且茶农对部分新型机械技术性能掌握尚不过硬,特别是在投叶量、作业时间、加压等方面使用不正确。在大宗名茶的加工上,干燥工序与炒干机不配套。很多生产茶叶机械的技术人员并不精通茶叶加工工艺,使得茶叶机械与茶叶加工工艺出现不协调发展的现象。
1.2.3茶叶加工设备标准化不统一
目前,茶叶加工机械设备缺少统一的技术指标,除了标准件、通用件外,各企业生产的茶机零部件不能通用。这一方面给采茶用户造成诸多不便,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制茶企业的成本。同时,目前有些茶叶生产加工机械配套不合理,较难实现全自动生产流水作业,制茶效率跟不上,工艺不时应人们对茶品质要求较高的需求,进而影响了茶叶机械化、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
二、茶叶机械化生产的具体措施
2.1设备创制与工艺、品质结合
小型茶厂、大型茶叶生产企业要因地制宜,要建立以大型茶机生产企业为主体,茶叶生产为导向,生产、学习、研制、研究相互结合的创新体系,通过发展机械产制来适应当下人们对茶叶品质的需求,适应当下茶叶市场的需要。比如,杀青炒干滚筒的转速可调、珠茶推炒机推炒幅度可调、各种扁茶机压力可调等。在引进的国外茶机新产品的时候,要注意消化吸收与再创造。比如,在优化制作技艺方面,充分利用与台湾人缘相近、地理条件相似的优势,积极引进台湾先进的制茶技术和制茶机械,与本地传统制茶工艺进行优化组合,通过学习、消化、吸收、创新的研发道路,研发新的适合不同种类名茶品质要求的茶机产品,创新茶叶生产技术。
2.2在推广使用机械生产加工工艺
在推广使用机械生产加工工艺,要制定茶园管理、栽培、采摘、修剪、加工等生产环节机械化步骤。目前,根据的乌龙茶、铁观音、黄金桂等名茶初始产制的基本原理及传统制作加工工艺,名茶乌龙茶、铁观音、黄金桂等名茶的机械加工工艺程序定为:鲜叶采摘-筛分取舍-摊放晾干-杀青-揉捻滤净-解块分解-分筛栓选-理条分析-初烘一步-摊凉二步-复烘出炉,一个流程下来,全程机械化生产及加工,将会极大地提高速度及经济效益。
2.3加快茶园耕种机械的运用
随着茶园种植规模的急速扩大,仅仅是依靠人工作业式的管理茶园,采摘茶叶,费用大及劳动力的紧缺就摆在了茶园主们面前的问题。因此,要想加快茶叶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推进茶园机械耕种的引进。在一些高瞻远瞩的茶厂或是企业,就走在了前列,如注重“铁观音”、“黄金桂”等品牌生产的茶业总公司的上第茶厂、普瑞历山茶业有限公司等都已着手引进茶树修剪机、采茶机等,减轻劳动强度的同时,还解决了劳动力紧缺的问题,进一步上还降低了生产成本,极大地提高了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
1.1高速加工技术和少无切削技术
高速加工技术是一种优质高效的绿色制造技术,这种低能耗的生产工艺正在被许多生产企业广泛应用。在运用高速加工技术进行机械生产制造时,其不仅能够保证机械生产的质量,同时也能降低生产过程中能耗。高速加工技术现已成为绿色制造工艺中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过多作业会造成生产难题,所以,合理地运用少无切削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加工余量。而在运用冷挤压技术和精铸技术的同时,可以使生产成果偏净成化方向发展,这样的生产手段可以减少使用能源以及使用原料等,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1.2新型刀具技术和快速原型生产技术
由于在具体的成产过程中会出现刀具磨损等状况,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消耗成本。所以,在进行机械生产的过程中应该通过减少刀具磨损来降低企业生产的消耗成本。新型道具技术弥补了以往技术中的相关缺陷,同时,通过对新型道具的研究和改进,使涂层刀具具有很好的可耐磨性,能使企业生产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减少生产过程中造成的过多成本消耗。快速原型生产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机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能源浪费。与此同时,运用快速原型生产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废弃物的排出量和污染量。作为绿色制造技术中的新型加工技术,快速原型生产技术解决了没有下脚料的问题,并在具体施工作业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柔韧性,可以解决计算机解决不了的问题。更加便捷的是,在施工中只需对CAD进行修改就可以生成不同种类和形状的零部件。在大多数机械设备的制造中,都可以适当地运用快速原型生产技术进行生产加工,并且不需要相关的生产磨具和相应的加工模具来进行辅助生产制造。
2相关工艺
2.1绿色原料加工工艺
在进行以绿色制造理念为基准的机械生产过程中,相关的生产原料一定要具备较强的适应性能,并且也要在符合设备制造环境现状的同时,保证生产原料的整体质量。绿色材料是绿色制造理念中的制造基础,合理运用绿色原料进行生产加工至关重要,所以在进行选料时要以再生材料为主要选料目标,并且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同时注意原材料的采购成本。
2.2绿色切削加工技术
众所周知,进行机械设备生产加工的时候,切削液是主要的污染源。但是,切削液的造价成本相对较高,其在总体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也相对较高。所以,只有处理好切削液的相关问题,才能顺利进行后续工作。绿色切削加工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产切削效率,同时也降低了实际的机械生产成本。绿色切削技术的主要加工手段是以绿色切削以及绿色湿式切削为主要手段。
2.3冷辗扩技术
在运用绿色制造工艺进行机械设备制造的过程中,冷辗扩技术的相关应用与其他绿色制造技术相比较为单一。其只是对产品进行单一的辗扩成型,但是此过程中无法保证产品的精准度。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下的外模具是以碾压轮为驱动基础的,并且内模具是由用芯轴作为驱动基础的,在此过程中内部碾压力使套圈内壁实现了局部到切向的滚动,从而使其直径变薄,使得产品套圈扩径基本成型。
2.4注射金属粉末技术
由于受传统工艺中冶金技术的影响,注射金属粉末技术是将塑料成型技术手段和其相关开发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绿色制造工艺。主要是将有机钻粘剂与相关的金属粉末一同进行搅拌,在搅拌的过程中运用注射机对其完成相应的成型注射,然后在成型后对其进行脱出粘结作业。需要强调的是,在烧结等工作完成之后,应该进行相应的磨光硬化处理。
3结束语
关键词:生产成本;责任成本;工序成本控制;企业
一、工序成本控制的意义
企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最基本动力,是资本积累的源泉。企业盈利是企业生存的条件,效益最大化是企业的目标。根据当前企业发展现状,提高效益最主要的方法是控制成本,包括设计成本、采购成本、制造成本、销售成本等。多少年来,企业一直在这方面进行探索,始终没有找到一个较合适的办法。开展工序生产成本控制,是总结以往成本控制的经验和教训,变换思路,求实创新,采取的一种全新的生产成本控制方法,是一项较深层次的成本管理内容。
工序成本控制与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有所不同,主要的区别是,传统控制指标的量化及下达方式是自上而下,即从厂部到车间、班组,但要下到个人就比较困难。因为指标的理论性、专业性较强,与操作者及相关的行为活动联系不紧密,致使控制工作落不到实处。而工序成本控制首先考虑的是操作者的行为活动与成本运动的关系,通过自下而上的运动程序达到控制整个产品成本的目的。其次工序成本控制实现了从事后被动记录成本发生向事前主动控制的转变,从而引发了一场成本管理上的变革。
工序成本控制目前在机械行业得到了普遍的重视,因为:
1、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国家也是百般呵护企业。那段时期,资本的积累和投入都由国家管理,企业考虑的只是千方百计完成国家下达的计划任务,企业发展、职工收入都是由国家统一考虑。进入市场经济后,许多经济活动都是按市场经济规律进行,各类资源的配置都是以市场为主体,政府干预在逐渐减弱,特别是加入WT0后,在WTO全部协议中,就有90%以上的协议是约束政府的,即今后企业靠政府的扶植来发展、生存已经很艰难难。企业只有靠自己,要生存发展必须遵循市场规律,企业资本积累源于盈利能力,发展靠的是效益最大化的支持。从企业角度看,在价格一定的条件下,要提高效益就必须降低费用支出,控制成本、降低成本。现在许多企业都在积极地探索控制成本的有效手段,大家都非常清楚,谁能控制好成本,谁就掌握了企业发展的主动权,因此,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控制成本。
2、产品市场竞争的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产品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竞争的焦点也主要集中在价格上。从行业角度分析,同类产品各企业设计模式不同,工艺方法各异,都会反映出各自的成本不一样,也就产生了各企业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异,同样价格的产品有的企业盈利,有的企业就不一定能盈利。这就要找出差异存在的原因,问题主要还是在成本水平上,所以要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必须控制产品成本。
3、员工收入提高的需要
企业订单增加了,工人的任务量加大了,如果职工的个人收入与工作量的增加不成比例时,将会直接影响工人的工作热情。工人的干劲调动不起来,订单完不成,企业又如何发展。增加职工个人收入与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一样重要,企业的各界领导必须把这一指标作为任期的主要任务来完成。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全党工作重点,企业在这方面更应有所作为。
从企业生产的角度讲,增加收入的资金来源有两个:一是增加产品收入,提高产品价格,但在长期买方市场条件下,提高价格不符合市场规律,只能是不断地改进产品结构,开发新一代产品,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以满足用户;二是降低产品成本,这是企业能做也是应该做的工作,降低成本首先要正确地引导职工自觉主动地控制成本,要使每个职工都能认识到,做好成本控制是增加个人收入的最有效途径。
二、工序成本控制的整体思路
1、在总结过去工作上发展
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机械行业的部分企业内就开始了目标成本管理工作,十多年来在成本的管理上虽然没有大的突破,但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比较深刻的感受是,过去的目标成本管理工作过多地注重指标的控制手段和方法,而未能将责任落到实处,致使目标成本管理工作仍然停留在理论上。分析总结过去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过去开展的成本控制,重点做了管事方面的工作,强调的是指标如何下达,而忽视了责任者的责任落实。针对这样情况,找出一种在既管事的同时又注重规范人的行为活动的成本控制方法。整体工作思路是总结过去工作中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基于这样一种思想,归纳出一种从工序过程中人的行为活动开始就控制成本的管理方法,方法中吸收了过去工作中一些好的做法,融入了一些现代管理会计中责任理论思想,增强了方法的操作性,较适合当前企业成本管理的发展。
2、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工序成本控制方法,笔者所在行业的兄弟厂家都处在方法的探索过程中,没有成型的方法和理论介绍,完全是一种新方法的探索。管理上观念的创新,能激发各级管理人员的创造欲望,推动事物不断发展。在成本控制上,改变过去的思维方式,从强调对事对指标转向主要对人的行为的管理,改变过去的传统管理方法。传统管理方法在一定历史时期有较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企业内部的生产关系产生了很多不适应,不创新不改革,就不能适应企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管理创新就是企业内部生产关系的改革,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工序成本从管理的角度看也是企业内部生产关系的一次调整,出发点是如果我是操作者应该怎样控制成本的换位思考方法,在实际操作上更注重它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通过这些创新意识在成本管理中的融合,也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者的管理热情,从而更有利于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工序成本控制
产品加工过程中要经过很多工序,每道工序发生费用的累加构成了产品生产成本,首先要研究分析工序成本的发生过程。构成工序成本的要素主要有:设备开动所发生的各类费用;包括消耗动力,自身磨损后的补偿价值,承担的维护费,操作人员的工费以及设备开动所需要的时间。分析各项费用和设备的自然状况,决定了各项费用的发生量,这些费用是相对固定的。而设备开动的时间是变量,控制时间则是降低成本的关键,从单道工序开始到多道工序以致扩展到整个产品的加工流程。
制定一个成本业务控制流程,以控制生产加工过程中成本费用。成本控制业务流程的设计思想,是将生产过程中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运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使各项经营活动都能发挥出最大的管理效能。开展对企业生产状况的调查,了解当前的运行情况,分析事物生产运动过程,信息传递方向路线,资金流动形式,找出最佳的结合方式。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找出一个较适合的控制方法。
经过笔者对生产过程中收集到的资料的分析研究,整理归纳出一套成本控制工作的业务流程。一般的加工企业,体现着资金运动的实物在生产过程中主要有五种形态:(1)自制锻件毛坯,主要是中小零部件;(2)外购铸锻件毛坯,主要是专业重机厂生产的大型部套件;(3)型材毛坯,主要是各种槽钢、角钢,棒型材等;(4)调质件,主要是一些机械加工件;(5)在制半成品,主要是一些单道工序完成部套加工的零部件。
(一)责任成本的计算
责任成本的概念:指某一责任中心或责任者的可控成本,特点是责任者有能力控制其形成,以致影响和调整其数额。
责任成本与产品成本的区别:责任成本与产品成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成本概念,产品成本是以产品为对象归集的产品生产耗费,归集的原则是谁受益谁承担。责任成本是以责任中心为对象归集的生产或经营管理费用,归集的原则是谁负责谁承担,全部责任中心的责任成本总和与全部产品的生产成本总和是相等的。
企业责任成本的核算体系分为二级组织体系:厂级和车间级。厂级由厂计划部门负责,主要职责是制定各单位责任成本指标,评价考核完成情况,归集整理产品成本,建立产品部套责任成本明细账。车间级由车间控制组负责,主要职责是计算部套及工序零件的责任成本,对照标准责任成本检查评价操作者完成的实际责任成本,建立基础资料账目,向上级报送相应的报表。
(二)责任成本的计算方法
按计算责任成本发生的时间不同,可分标准责任成本和实际责任成本。标准责任成本是按照行业或部门规定的标准参数而计算出的责任成本;实际责任成本是指操作者在生产过程中真实的统计结果,计算公式有所区别,标准工序责任成本和实际责任成本的计算公式:
标准工序责任成本(元)=工序定额工时(小时)×工艺规定所需设备的标准小时费用(元/小时)
实际工序责任成本(元)=工序实动工时(小时)×满足工艺标准要求的设备的标准小时费用(元/小时)
标准责任成本是操作者认知工件工序成本的标准,只有知道了工序应该发生多少成本为正常值后,才能有目标地去控制它的发生,标准只对被考核者产生作用,是控制、考核、评价、奖惩的依据。
实际工序责任成本是操作者完成一系列工序活动后的客观实际反映,是真实的产品成本,一台产品的生产成本就是由若干道工序成本构成,是描述产品成本发生过程的真实指标。他的过程体现出可以控制的特性,利用这一特性是进行产品成本控制的关键。
四、设备小时费用率计算
工序成本控制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衡量每道工序发生的费用,必须要建立明确的计算标准。按一般情况分析,构成工序加工成本内容的主要元素有两项:一是工序发生的劳动量,即完成工序加工内容所需劳动时间;二是工序完成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如辅助材料、能源动力、折旧费用等。劳动量是通过工艺定额工时体现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主要是由设备的小时费用率来反映,工艺定额的制定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在这里不做详细介绍,主要分析一下设备小时费用率的内容。
设备小时费用率构成分析,主要有四方面内容:
1、设备运转做功时所消耗的电能;
2、设备使用中随时间推移产生磨损需由产品补偿价值;
3、操作人员的工资费用;
4、应承担的一般消耗,主要是制造费用分摊内容。
设备小时费用率实际上就是该设备上述四项费用的计算之和,要实现上述的计算就要明确几项前期准备工作。一是对设备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类。因为各种设备结构复杂程度、操作难易程度、技术含量等有较大差异,体现出所消耗的价值也不一样,所以按照一定指标体系把设备划分为三类以确定不同的费用系数,划分类别的指标主要依据有,设备原值、型号规格、操作方式、机械电器复杂程度等。分类取费的方法比较符合实际运行。二是合理确立工人工资,不同类别的设备对操作者有不同的技能要求,工人工资按生产工人平均工资以设备的不同类别加以区分。三是制订设备折旧额的转移方法,设备折旧分二类,一类是在正常折旧年限的折旧。另一类是超期服役设备的折旧。两种分类的折旧额有较大区别,通过对设备的分类和不同的费用标准,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实际运行中的有形资产价值转移情况。四是制造费用中一些不能直接归属于某一责任体的分摊费用,分摊的标准仍然以不同类别分摊不同的额度的费用。
设备小时费用率是一个动态的指标,它不能固定在某一时点上,所以在制订小时费用率时,就规定要定期和不定期地予以修正,以保证其能适应市场经济、价值规律理论的要求。
五、在实施工序成本控制中应注意的几项工作
工序成本控制体现的是广泛性和全员性的特点,在实施过程中要积极发动群众,能否实现全员参与是成功的关键,重点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组织好业务培训。开展好培训工作,做好层层培训,使这项工作成为人人皆知的一种普及活动,同时要组建好专职队伍,明确岗位职责。
2、处理好两个层面的利益关系。通过工序成本控制,企业整体效益得到提高,职工的个人收益也应增加,如果职工在这个活动中没有得到任何报酬,这项工作就很难开展好。因此,必须有一套激励办法,以保证工作能顺利实施,达到一种双赢的效果。
就目前生产型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必须要提高对机械等生产设备的管理,因为只有加强设备的管理才能有效地提升机械的综合使用率,进而控制企业在生产设备方面的资金投入。通过加强对生产企业的设备管理还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为提升企业产品的综合竞争力打下基础。并且在生产型企业运营以及发展的过程中,机械设备的安全、平稳运营也很重要,生产设备发生机械故障造成生产线的停工,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所以迫切需要全面提升企业对机械设备的管理能力,保障设备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可以安全平稳地运行,这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2、机械设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管理制度不完善
众多的生产型企业都将企业管理的工作重点放在对原材料的采购以及使用方面,基本上没有将设备管理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并且就现阶段的管理制度来讲并不完善。一些企业并没有对机械设备建立技术档案,并且购买的设备不作入账,造成了管理工作的不及时。甚至在某些国有企业中将设备转移他用或是将设备直接卖掉,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有财产的损失。一些生产企业在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管理人员过少、生产人员偏多的情况,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绝大多数企业都将工作重心放到了抓生产、要产量、要质量上,造成对机械设备的管理有所忽略。
2.2机械设备配置不正确
在生产型企业中,经常会出现机械设备配置不恰当的情况。机械设备的购买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合理地购置机械设备可以有效地控制企业在生产机械方面的支出,对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有很大帮助。但是在某些企业中也经常会出现设备老化却得不到及时更换的现象。这就给企业的安全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生产型企业中对生产线上的某一机械进行更新时,不能单纯地考虑新机械或是旧机械中的某一个,需要根据实际的生产情况进行综合考虑。所以对于企业来讲,对机械设备进行科学地配置是非常重要的,在满足生产计划的前提下,需要尽可能地对机械设备进行合理的配置。
2.3加强对机械设备的保养
对生产所使用的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保养与维护是非常重要的。这是由于生产企业中的机械设备几乎一直处在工作状态下,容易造成设备老化现象,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计划的安排。对于企业中相关设备的操作人员来讲,也需要对设备的保养工作进行定期的培训与学习,并促使其养成以养护为主、以维修为辅的思维方式,将生产设备的维护保养与企业生产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且使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熟练掌握机械设备操作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有效地控制机械正常工作中的损耗,防止设备出现提前“退休”的情况。
3、机械设备的有效管理方法
大多数的生产型企业都非常重视企业内部的时效性管理,因此,对机械设备的管理也要从管理的角度出发进行管理的加强。在企业进行机械设备采购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选择一些使用寿命长、质量好、性价比高、适合企业发展的机械设备,同时将企业的投资回报率也考虑到其中,尽可能地选取具有较高可靠性、节能性以及安全性的机械。
3.1合理地选择机械设备
在正常的企业生产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地选择机械设备,可以切实地增加机械的生产率。并且在企业对机械设备选择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控制企业对设备的购买投入,使得生产型企业的资金可以被充分利用。同时在对机械设备的选择过程中,一些经济实力不足的生产企业可以通过使用租借的机械设备来进行生产,使用这种方式不但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生产投入,同时也可以减少管理费用的投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设备的管理可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3.2机械设备的有效利用与管理
关键词:农业机械;生产效率;作业质量;提高;措施
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之所以能够受到人们的青睐和成为农业生产中离不开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主要是因为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生产效率和作业质量都远远高于正常人的手工劳作,其生产成本也远远低于手工劳作的劳动力成本。在农机化作业体系中,农业机械的生产效率越高,替代作用表现得也就越明显,获取的效益也就越高。农业机械作业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农业机械化的信誉与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着农业增产增收和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可见,提高农业机械的生产效率及作业质量是农机化在农业生产中充分发挥作用和促进农机化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1提高农业机械生产效率的几项措施
1.1合理使用农机具和编制机组
拖拉机和机引农具是一组先进的生产工具,在进行农田作业时,必须得到合理的使用,才能发挥最大的效能和获得“高效、优质、低耗、安全”的良好效果。拖拉机是一种动力机械,在使用中必须注意到充分利用发动机的功率。拖拉机的工作性能主要反映在拖拉机的牵引功率、牵引力和工作速度等主要指标方面。拖拉机牵引功率利用程度对生产率影响很大,一般拖拉机的功率利用在90%左右为宜。例如:东方红-75拖拉机牵引五铧犁作业,耕深20~22cm,在功率利用程度达到90%左右时,每小时可翻地0.67hm2,而在同样的土地条件下,降低功率利用(减少犁铧或工作速度选用不当等),则会降低每小时的翻地工作量。
根据不同作业特点,给各种型号拖拉机分配适宜的作业。不同型号的拖拉机有不同的工作性能、功率、牵引力、行走速度,作业的适应性能都不一样。因此,根据不同型号的拖拉机工作性能,分配适宜作业和科学编制机组,才能获得好的工作效果。例如:功率较大的链轨式拖拉机适合旱田翻地、耙地、起垄、播种等项作业,也适合于需要功率较大的作业项目,如推土平地、开沟、筑埂等农田基本建设;轮式拖拉机适合灭茬、起垄、镇压、播种、施肥、喷药、中耕、运输等,并可作为固定动力进行抽水、脱粒、饲料加工等场上或后勤加工作业。总之,在使用农机具和编制机组时,必须做到既要保证机组有较高的生产率,又要满足作业质量的要求。
1.2合理选择速度
合理运用拖拉机各档速度,对提高生产率是很重要的。当拖拉机负荷不足时,在确保作业质量和机具安全的情况下,应使用高速度作业。例如:东方红-75拖拉机3档作业时牵引力大约为2320kg,速度为24~30km/h;而一台41片圆盘耙所需的牵引力为700~800kg,如果牵引2台圆盘耙,再加上联结器阻力(约80kg),则农机具阻力共计1480~1680kg左右。这样拖拉机用3档带2台圆盘耙作业明显负荷不足。用4档作业功率可以得到充分发挥,而4档速度高于3档,生产效率也将随之提高,约在19.5%左右。
1.3提高时间利用率
农业生产的各环节都受时间的限制,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若想充分发挥作用,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最大的工作量,除合理使用农机具和合理选择速度外,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提高时间利用率,要将空运转时间降到最短,尽一切努力提高纯作业时间。这就要求生产前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农机具要检修彻底,技术状态完好;定机车、定农具、定作业地点、定人员;搞好土地规划,消除田间各种障碍物等,这些都是减少机车空行时间的有效方法。地块的长度对时间利用影响也很大。例如:垄长1000m时,转弯时间约占10%;当垄长200m时,转弯时间约占30%。此外,采用合适的作业方法,正确操作机组,不但可以提高作业质量,而且可减少空行时间。
1.4充分利用农具的幅宽
由于驾驶员的经验和水平不同,在驾驶拖拉机作业时走的不直,很容易出现漏作和重作现象,这样就会导致机组工作实际幅宽小于或大于构造幅宽。因此,要提高驾驶员技术水平,除个别作业(耙地、镇压)少重不漏外,应尽量使工作幅宽等于构造幅宽,以提高工效。
2提高农业机械作业质量的方法
2.1保持农业机械的技术状态完好
保持作业中的农业机械技术状态的完好是提高农机作业质量的首要条件和重要保证,农业机械只有在技术状态完好的条件下投入到农业生产中,才能够保证作业质量达到农艺要求。保持农业机械技术状态完好的方法主要有3种:一是作业前按要求对投入作业的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进行彻底检修,做到需修的必修、该换的必换,不留任何故障隐患,保证拖拉机及农具技术状态完好。二是按要求对机农具进行技术保养,其目的是清除隐患,避免故障,保证机具经常处于完好的技术状态,以提高作业质量。三是按要求操作,无论是拖拉机还是配套农机具,在使用时都必须按照所要求的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这是保证农机具技术状态完好和延长使用寿命的最基本常识。
2.2努力提高驾驶员及操作者的技术水平
农机作业质量不仅与机械技术状态有关,驾驶操作者的技术水平也是影响农机作业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没有一个具有较高操作技术水平的驾驶员去操纵拖拉机及配套机具,即使它们的技术状态再好,其作业质量也不一定满足农艺要求。提高农机驾驶员及操作者技术水平的主要途径有4种:一是坚持择优录用。无论是驾驶员还是操作手,在选用上都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建立严格的用人制度,将一批具有高素质、高技术水平的驾驶、操作者优先录用到重要岗位。二是坚持推陈出新的原则。逐渐废除一些不科学或不符合农艺要求的旧操作技术,掌握新的技术,提高技术水平。三是要经常进行经验交流,有目的地组织驾驶员、操作者进行经验交流,是提高技术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四是驾驶、操作者必须要全面掌握机具的性能和正确的操作方法。
2.3制定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和建立严密的监督检查制度
企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最基本动力,是资本积累的源泉。企业盈利是企业生存的条件,效益最大化是企业的目标。根据当前企业发展现状,提高效益最主要的方法是控制成本,包括设计成本、采购成本、制造成本、销售成本等。多少年来,企业一直在这方面进行探索,始终没有找到一个较合适的办法。开展工序生产成本控制,是总结以往成本控制的经验和教训,变换思路,求实创新,采取的一种全新的生产成本控制方法,是一项较深层次的成本管理内容。
工序成本控制与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有所不同,主要的区别是,传统控制指标的量化及下达方式是自上而下,即从厂部到车间、班组,但要下到个人就比较困难。因为指标的理论性、专业性较强,与操作者及相关的行为活动联系不紧密,致使控制工作落不到实处。而工序成本控制首先考虑的是操作者的行为活动与成本运动的关系,通过自下而上的运动程序达到控制整个产品成本的目的。其次工序成本控制实现了从事后被动记录成本发生向事前主动控制的转变,从而引发了一场成本管理上的变革。
工序成本控制目前在机械行业得到了普遍的重视,因为:
1、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国家也是百般呵护企业。那段时期,资本的积累和投入都由国家管理,企业考虑的只是千方百计完成国家下达的计划任务,企业发展、职工收入都是由国家统一考虑。进入市场经济后,许多经济活动都是按市场经济规律进行,各类资源的配置都是以市场为主体,政府干预在逐渐减弱,特别是加入WT0后,在WTO全部协议中,就有90%以上的协议是约束政府的,即今后企业靠政府的扶植来发展、生存已经很艰难难。企业只有靠自己,要生存发展必须遵循市场规律,企业资本积累源于盈利能力,发展靠的是效益最大化的支持。从企业角度看,在价格一定的条件下,要提高效益就必须降低费用支出,控制成本、降低成本。现在许多企业都在积极地探索控制成本的有效手段,大家都非常清楚,谁能控制好成本,谁就掌握了企业发展的主动权,因此,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控制成本。
2、产品市场竞争的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产品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竞争的焦点也主要集中在价格上。从行业角度分析,同类产品各企业设计模式不同,工艺方法各异,都会反映出各自的成本不一样,也就产生了各企业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异,同样价格的产品有的企业盈利,有的企业就不一定能盈利。这就要找出差异存在的原因,问题主要还是在成本水平上,所以要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必须控制产品成本。
3、员工收入提高的需要
企业订单增加了,工人的任务量加大了,如果职工的个人收入与工作量的增加不成比例时,将会直接影响工人的工作热情。工人的干劲调动不起来,订单完不成,企业又如何发展。增加职工个人收入与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一样重要,企业的各界领导必须把这一指标作为任期的主要任务来完成。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全党工作重点,企业在这方面更应有所作为。
从企业生产的角度讲,增加收入的资金来源有两个:一是增加产品收入,提高产品价格,但在长期买方市场条件下,提高价格不符合市场规律,只能是不断地改进产品结构,开发新一代产品,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以满足用户;二是降低产品成本,这是企业能做也是应该做的工作,降低成本首先要正确地引导职工自觉主动地控制成本,要使每个职工都能认识到,做好成本控制是增加个人收入的最有效途径。
二、工序成本控制的整体思路
1、在总结过去工作上发展
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机械行业的部分企业内就开始了目标成本管理工作,十多年来在成本的管理上虽然没有大的突破,但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比较深刻的感受是,过去的目标成本管理工作过多地注重指标的控制手段和方法,而未能将责任落到实处,致使目标成本管理工作仍然停留在理论上。分析总结过去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过去开展的成本控制,重点做了管事方面的工作,强调的是指标如何下达,而忽视了责任者的责任落实。针对这样情况,找出一种在既管事的同时又注重规范人的行为活动的成本控制方法。整体工作思路是总结过去工作中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基于这样一种思想,归纳出一种从工序过程中人的行为活动开始就控制成本的管理方法,方法中吸收了过去工作中一些好的做法,融入了一些现代管理会计中责任理论思想,增强了方法的操作性,较适合当前企业成本管理的发展。
2、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工序成本控制方法,笔者所在行业的兄弟厂家都处在方法的探索过程中,没有成型的方法和理论介绍,完全是一种新方法的探索。管理上观念的创新,能激发各级管理人员的创造欲望,推动事物不断发展。在成本控制上,改变过去的思维方式,从强调对事对指标转向主要对人的行为的管理,改变过去的传统管理方法。传统管理方法在一定历史时期有较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企业内部的生产关系产生了很多不适应,不创新不改革,就不能适应企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管理创新就是企业内部生产关系的改革,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工序成本从管理的角度看也是企业内部生产关系的一次调整,出发点是如果我是操作者应该怎样控制成本的换位思考方法,在实际操作上更注重它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通过这些创新意识在成本管理中的融合,也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者的管理热情,从而更有利于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工序成本控制
产品加工过程中要经过很多工序,每道工序发生费用的累加构成了产品生产成本,首先要研究分析工序成本的发生过程。构成工序成本的要素主要有:设备开动所发生的各类费用;包括消耗动力,自身磨损后的补偿价值,承担的维护费,操作人员的工费以及设备开动所需要的时间。分析各项费用和设备的自然状况,决定了各项费用的发生量,这些费用是相对固定的。而设备开动的时间是变量,控制时间则是降低成本的关键,从单道工序开始到多道工序以致扩展到整个产品的加工流程。
制定一个成本业务控制流程,以控制生产加工过程中成本费用。成本控制业务流程的设计思想,是将生产过程中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运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使各项经营活动都能发挥出最大的管理效能。
开展对企业生产状况的调查,了解当前的运行情况,分析事物生产运动过程,信息传递方向路线,资金流动形式,找出最佳的结合方式。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找出一个较适合的控制方法。
经过笔者对生产过程中收集到的资料的分析研究,整理归纳出一套成本控制工作的业务流程。一般的加工企业,体现着资金运动的实物在生产过程中主要有五种形态:(1)自制锻件毛坯,主要是中小零部件;(2)外购铸锻件毛坯,主要是专业重机厂生产的大型部套件;(3)型材毛坯,主要是各种槽钢、角钢,棒型材等;(4)调质件,主要是一些机械加工件;(5)在制半成品,主要是一些单道工序完成部套加工的零部件。
(一)责任成本的计算
责任成本的概念:指某一责任中心或责任者的可控成本,特点是责任者有能力控制其形成,以致影响和调整其数额。
责任成本与产品成本的区别:责任成本与产品成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成本概念,产品成本是以产品为对象归集的产品生产耗费,归集的原则是谁受益谁承担。责任成本是以责任中心为对象归集的生产或经营管理费用,归集的原则是谁负责谁承担,全部责任中心的责任成本总和与全部产品的生产成本总和是相等的。
企业责任成本的核算体系分为二级组织体系:厂级和车间级。厂级由厂计划部门负责,主要职责是制定各单位责任成本指标,评价考核完成情况,归集整理产品成本,建立产品部套责任成本明细账。车间级由车间控制组负责,主要职责是计算部套及工序零件的责任成本,对照标准责任成本检查评价操作者完成的实际责任成本,建立基础资料账目,向上级报送相应的报表。
(二)责任成本的计算方法
按计算责任成本发生的时间不同,可分标准责任成本和实际责任成本。标准责任成本是按照行业或部门规定的标准参数而计算出的责任成本;实际责任成本是指操作者在生产过程中真实的统计结果,计算公式有所区别,标准工序责任成本和实际责任成本的计算公式:
标准工序责任成本(元)=工序定额工时(小时)×工艺规定所需设备的标准小时费用(元/小时)
实际工序责任成本(元)=工序实动工时(小时)×满足工艺标准要求的设备的标准小时费用(元/小时)
标准责任成本是操作者认知工件工序成本的标准,只有知道了工序应该发生多少成本为正常值后,才能有目标地去控制它的发生,标准只对被考核者产生作用,是控制、考核、评价、奖惩的依据。
实际工序责任成本是操作者完成一系列工序活动后的客观实际反映,是真实的产品成本,一台产品的生产成本就是由若干道工序成本构成,是描述产品成本发生过程的真实指标。他的过程体现出可以控制的特性,利用这一特性是进行产品成本控制的关键。
四、设备小时费用率计算
工序成本控制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衡量每道工序发生的费用,必须要建立明确的计算标准。按一般情况分析,构成工序加工成本内容的主要元素有两项:一是工序发生的劳动量,即完成工序加工内容所需劳动时间;二是工序完成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如辅助材料、能源动力、折旧费用等。劳动量是通过工艺定额工时体现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主要是由设备的小时费用率来反映,工艺定额的制定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在这里不做详细介绍,主要分析一下设备小时费用率的内容。
设备小时费用率构成分析,主要有四方面内容:
1、设备运转做功时所消耗的电能;
2、设备使用中随时间推移产生磨损需由产品补偿价值;
3、操作人员的工资费用;
4、应承担的一般消耗,主要是制造费用分摊内容。
设备小时费用率实际上就是该设备上述四项费用的计算之和,要实现上述的计算就要明确几项前期准备工作。一是对设备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类。因为各种设备结构复杂程度、操作难易程度、技术含量等有较大差异,体现出所消耗的价值也不一样,所以按照一定指标体系把设备划分为三类以确定不同的费用系数,划分类别的指标主要依据有,设备原值、型号规格、操作方式、机械电器复杂程度等。分类取费的方法比较符合实际运行。二是合理确立工人工资,不同类别的设备对操作者有不同的技能要求,工人工资按生产工人平均工资以设备的不同类别加以区分。三是制订设备折旧额的转移方法,设备折旧分二类,一类是在正常折旧年限的折旧。另一类是超期服役设备的折旧。两种分类的折旧额有较大区别,通过对设备的分类和不同的费用标准,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实际运行中的有形资产价值转移情况。四是制造费用中一些不能直接归属于某一责任体的分摊费用,分摊的标准仍然以不同类别分摊不同的额度的费用。
设备小时费用率是一个动态的指标,它不能固定在某一时点上,所以在制订小时费用率时,就规定要定期和不定期地予以修正,以保证其能适应市场经济、价值规律理论的要求。
五、在实施工序成本控制中应注意的几项工作
工序成本控制体现的是广泛性和全员性的特点,在实施过程中要积极发动群众,能否实现全员参与是成功的关键,重点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组织好业务培训。开展好培训工作,做好层层培训,使这项工作成为人人皆知的一种普及活动,同时要组建好专职队伍,明确岗位职责。
2、处理好两个层面的利益关系。通过工序成本控制,企业整体效益得到提高,职工的个人收益也应增加,如果职工在这个活动中没有得到任何报酬,这项工作就很难开展好。因此,必须有一套激励办法,以保证工作能顺利实施,达到一种双赢的效果。
3、定额工时的全面整顿。工序成本控制工作是以产品定额工时为基础,工时定额的准确与否,关系到成本发生的真实性和操作者收益的合理性。在整顿工时过程中,保证职工的收益不受影响,并随着工时调整的日趋科学合理,职工的收益应逐步有所提高,也使产品定额工时的管理进入一种良性的循环过程。
4、要建立一套工序成本控制的信息系统。从责任部门内部到企业管理层,要有一套科学的信息传递流程。工序成本控制是一种全新的办法,没有资料积累,无经验借鉴,必须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分类整理,包括各种责任成本的运行结果。通过分析整理,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以制订科学合理的责任指标体系。
其次是农机研发人员对农机技术要进行革新。研发部门要接纳有想法、有主见的贤才志士,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对优秀农机技术加以改善,争取在农机作业技术上取得新突破,并应用在传统播种机、插秧机、收割机等相关设备上。对农机的改良也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环境,选择适宜的农机,让农机作业全面发挥作用。农机研发的过程要科学制订规划,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加大政策扶持,加强监管力度,确保新农机、新技术的顺利研发,继而带动粮食作物生产的全程机械化。
2对农机技术进行地域推广
首先可以对地区的农户进行思想弘扬,将先进的思想带到农民当中去,让一些思想未能及时转变的农户也能切实体会到现代化农机作业能给他们生活与作业上带来的便利;其次,要定期开展示范工作,这一环节必不可少。思想上的转变只是农民愿意接受新鲜事物,但并不代表可以认同。政府部门可以派遣农机技术人员带着示范农机到地方乡村进行农机演示工作。农机的示范工作是对技术突破的肯定,同时又能够让务农人员深切体会到农机进行作业是极其方便的。必要的时候,也可以让农民自行体验,亲身体会的感觉会更加具体、更加真实,这样也就更加容易得到农民的普遍认可,对地方全程农业机械化工作的开展也就并非难事。
3农机的后期维护工作非常重要
农机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许多状况,包括机器零部件的破损、农机无法启动、农机没有得到适当保养出现迟钝现象等,这些问题会影响农民的正常农业生产。这就需要有关部门组建合理的后期维护团队,可以让他们有规律地对农户家的农机进行维护保养工作,或者将相关维护农机的常识与农民进行说明,防患于未然,尽量降低农机出现问题的概率。同时,如果农机出现问题,维护团队需要能够对问题进行解决亦或提出合理的相关解决方案,让农民不必为了查找原因而手足无措,这样才会让购置农机的农民心里有底,同时也会对农机作业更加的信赖,让后续新型农机可以顺利推广,带动当地农业发展。最后,还有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要认真贯彻相关法律法规,认真贯彻《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道路交通安全法》以及当地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深入开展农机管理工作规范化建设活动。切实加强对插秧机、播种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及其驾驶、操作人员的管理服务,严格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依法加强对农业机械的安全监管。目的是要对农机工作人员安全给予保障。因此,有关部门要适时开展农机安全专项治理活动,严厉打击无牌、无证,带病作业、“黑车非驾”、私自改装等违法行为,确保农机安全工作。对农机管理队伍正规化建设进行大力扶持,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规范地方农业机械市场秩序,切实维护农机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
4结语
关键词:水稻;机械化;问题;对策
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普及,购机补贴范围扩大,农户购置机械积极性十分高涨,但实际操作技术应用水平低,生产作业质量参差不齐。农技、农艺技术不配套,各技术环节标准化作业程度低,使产量效益提高缓慢,自2007-2009年跟踪调查结果
稻谷价格按照国家三等收购价计算:2007年1.50元/kg,2008年1.64元/千克,2009年1.90元/千克。
连续三年最高亩产达到602kg,亩增产86kg稻谷,最高增产幅度15.38%,最低亩产487.0kg,但也有减产地块,最多亩减产45kg,最大减产幅度为8.39%。增收部分来源于增产和节省投入两部分。2007年机插总体表现为减产,2008年由于技术的逐渐完善,表现为增产点次多,增产幅度大,效益较可观。2009年由于特殊年份在水稻普遍减产的情况下机插增产比例增大,增产幅度12%~15%,仍有减产地块。但如果采用机械化生产综合配套技术,水稻亩产达到600kg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如黑龙江省阿城区何长海自2007年开始全程机械化生产种植,每年种植水稻200多亩,购置粉土机、育苗机、施肥机、收获机等配套机械12台套,在2009年种植东农429,平均亩产达到605k量水平。虽然水稻机械化生产总体应用水平还是逐年提高,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水田整地机械应用普遍,但整地方法欠科学,质量难保证
多数选择宁波或18马力四轮车带五铧犁以翻地为主,水田旋耕整地面积少,田面平整度高低不平,欠沟,生地楞伐块比例大,翻耕地块一般需48小时浸透,增加泡田时间泡田用水,旋耕整地一般约4~5小时即可泡透粗耙。整地质量粗糙,地表面根茬多,沉淀时间掌握不准,耙地过细腻,渗水速度慢,延迟插秧时间,高差大等都影响插秧与灌溉都不同程度影响插秧作业质量。
2机械育苗质量差,壮秧效果不达标
主要问题有软盘床土厚度不够,播量过大,秧田管理不科学。底土过厚或过薄,农户往往有一种错误的认识,担心底土厚盘根不好,插秧时漏穴,一般铺设1.5cm以下,底土过薄种子密度大,床土养分消耗快,未到插秧秧龄秧苗出现发黄脱肥现象,出现小苗弱苗现象,播量过大,农户过分担忧插秧缺苗,补苗问题,随意加大播量,最多由650g增加到700g多至750g/m2,最多达到800~1000g/m2,播量大,单位面积秧苗根条数多,地下部水肥争夺激烈,地上部秧苗徒长,苗弱,茎弹性减弱,第一鞘长增加叶间距拉长。插秧时植伤率提高。田间保苗率下降。再者秧田管理粗放,机插秧要求适宜的株高、叶龄,否则对插秧质量有一定影响,秧田管理不及时,温湿度不适宜,不能按照秧苗生长最适宜温度进行放风管理,浇水次数多,秧苗整齐度不好,出苗率、成苗率低不能达到机插要求,田间易造成缺苗断条现象,水分过大达不到旱育壮秧标准,盘根受影响不能形成毯式秧盘。
3机械插秧技术不过关,严重制约了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的优势
机械插秧质量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的一个环节。插秧时造成植伤,机手对机械性能、操作方法掌握不到位,秧针抓秧时秧苗茎基部组织挤压破裂,造成秧苗弯折,使秧苗致死或大缓苗,调查发现每穴插秧7~8株基本苗,损伤达5~6株,仅剩1~2棵完整基本苗,造成田间基本苗数不足而减产。即便是勉强存活缓苗时间延长,生长发育缓慢。2008年调查阿什河街城建村漂秧率8%,倒折率6.7%保苗率只有87.6%,大大增加了补苗工时费。也对后期水稻生长发育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缓苗慢、时间长,机插秧缓苗时间一般在7~10天,返青期过后正值除草施药期,田间保持相应高度水层极易遭到潜叶蝇的危害,不仅使营养生长期出现滞后,而且分蘖期、抽穗期乃至成熟期相应都拖后,晚熟4~5天,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
4水稻机械插秧秧龄问题
虽然机插秧速度快,但整地沉淀时间长,秧苗迟迟不能下田,秧龄超过35~40天现象普遍存在,此时因后期天气温度高,秧苗在苗床生长速度快根系长,插秧时根系容易上浮而漂秧。秧龄过长也是影响插秧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之一。
5插秧密度不合理
机插秧要根据品种、地力和插秧时间等综合因素而定,插秧过稀或过密都会减产,稀植保苗数不足,密植易造成贪青倒伏、得病减产。
6机械化生产水稻施肥不科学
施肥机械的引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且施肥均匀,田间表现生长整齐一致。但机械插秧施肥技术是决定产量高低的保证,但施肥时期、施肥方法,农户一般还遵从手工插秧的经验施肥方法,注重偏施氮肥,重施分蘖肥,由于缓苗慢易加大施肥量或多次施肥,分蘖高峰后移,生育进程拖后,无效分蘖多。以2009年为例一次分蘖肥空瘪率在12.8%,有效分蘖率85.3%,二次分蘖肥空瘪率在17.4有效分蘖率76.5%。氮肥量中分蘖肥比例超过50%倒伏比例加大。
7防病灭虫环节,重治疗轻预防
机械插秧要根据田间长相采取定量栽培精确管理模式,生产上农户往往忽视病虫害的预防工作,总是发现田间得病后再打药防治。这就是机械插秧最应该注意的主要的技术环节之一。2009年阿城区料甸乡新发村二组近200亩机插水田因穗茎瘟减产8.3%。而胜新村在抽穗前后二次防治稻瘟病,穗茎瘟发病率仅在3.5%左右,对产量影响甚微。
8机械化生产水稻灌溉问题
机械插秧对水田灌溉要求,农户习惯深水灌溉。还有的田块长期渴水。或有水区不进行晒田,一水到底造成水稻长期淹水,地下根系发育不好,黑根黄根增加,分蘖慢、分蘖数量不足,亩产量相差100kg左右。
9机械化生产水稻收获问题
因机插水稻生育期有拖后现象,一般收获时间都延后,容易造成惊纹粒,脱壳率达到3%。
对秸秆还田认识不足:收获时一般不直接将秸秆粉碎,秸秆还田率不足10%,不超过2万亩。多数将秸秆田间焚烧,将培肥地力增加有机质的最好资源白白毁掉,造成钾资源严重浪费。
10推广水稻机械化生产必须坚持标准化栽培作业
水稻生产发展首先依赖稻作技术的进步,在目标栽培体系中提高标准化技术及措施,其是机水稻械化生产,各技术环节只有坚持质量标准,农技农艺有机结合才能实现节本增效的目的。
10.1把好品种应用关
水稻机械化生产适宜品种为株高中等,中矮杆,分蘖力中等以上,抗倒伏,抗病虫,后熟快,熟期适宜的优质高产品种,品种在任何作物中主要决定作用生产潜力任何一个新品种都需要各自的栽培条件才能满足其增产潜力。
10.2建立三.三耕作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