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畜牧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基础会计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知识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一些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工作中的常用知识点和理解复式记账的原理,还需要他们了解会计知识的“必需、够用”理论,掌握一些实践中常用的会计核算方法;二是能力培养目标。这要求学生学会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能熟练掌握借贷记账法的应用和简单的成本计算,能识别各种常见的原始凭证,并能规范地编制记账凭证,掌握各种会计账簿的登记方法,并对会计差错进行规范地更正,能正确地进行财产清查,能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能掌握会计账务处理的基本程序,能具备相应的更新知识和适应应会计改革发展的能力;三是思想教育目标。这要求培养学生树立“诚信”和“法制”观念,培养自觉遵纪守法意识,培养会计人员应该具备的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和学风及创新意识,爱岗敬业、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二、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由于我们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在中高考中成绩都相对较差,有的学生是本身在中学就没好好学,有的是中高考发挥的不好。总体上来说大多学生都存在着文化底子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差,甚至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很多学生认为上职校也就是为了混个文凭而已,学生的意志相对薄弱,稍有不如意,就特别容易自卑和消沉,进而对学习失去进取心和兴趣。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观察到在基础会计的教学中,刚开始的时候由于学生对基础会计课程的好奇心还能够有一定的兴趣,而随着课程难度的加大,理论性的加强,再加上授课方式都一样,学生总觉得和以前的课堂学习方式一样单调、乏味,渐渐地降低了学习兴趣,甚至出现个别学生厌学和畏惧情绪。
2、部分教师缺乏实践能力当前,在中职学校中,从事基础会计教学的教师大多数都是从高等学校毕业后就直接进入到学校工作,没有相应的会计工作经验,虽然具有很强的理论知识,然而却缺乏基础会计的实践经验,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很好地将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效结合。另外,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繁忙和科研任务多,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的机会很少,这就导致了在基础会计教学中为学生能讲的实际案例就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内容,这就很难吸引住学生的学习兴趣。
3、考核方式方法比较单一当前,我们基础会计课程的考核方式仍然沿用的是传统的考试方法,即采用闭卷统一进行考试,这说明了在评价中考试成绩仍然是占重要位置。这种过于看中考试分数的做法,既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又不利于学生对基础会计学产生更深刻的认识。
三、对策
1、在基础会计教学中,要本着理论够用、突出能力培养的原则,讲清必需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强化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和训练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从教学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判断能力,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和会计基本技能,为继续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奠定专业基础。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础会计这门课程,是从比较抽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开始的,如果我们教师还是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按部就班,就会使得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渐渐就失去了学习兴趣。因此,我们教师在基础会计教学之初,就要利用学生对会计学科的新奇感,抓住机会将会计工作在我们现代社会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以及当前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状况等进行说明,并通过成功的会计人员的现实故事,让学生感到学习会计专业的前途光明,虽然中途有些曲折,但是要做好努力学习的前提准备。另外,在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中,要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尽可能结合身边的一些看得到、摸的着的具体事物来进行讲解,打消学生的畏难情况,增强专业课学习的信心。
3、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实物进行有效结合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设施,将一些会计工作中经常运用到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实物以图片的形式播放给学生,教会学生们如何运用,让学生增强记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将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与会计工作规范性教育有机的加以结合,重视对学生的法制观念、职业道德和良好习惯的培养。
4、重视考核手段和方法的改革,加大过程考核和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所占的比重在基础会计的学业成绩考核中,要进一步加大实训考核的比重,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考核中加大证、账、表的考试分值,减少纯理论性知识点的分值。这样做,不仅会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平时的实训练习中,还可以使学生摆脱以往的纯理论性知识的讲授,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兴趣,为他们将来更好地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5、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笔者认为,一是教师在思想上要重视起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二是逐步实现教师从知识型人才向技能型人才转变,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财会实训室的建设、积极参与申报各级财政部门及会计学会的科研项目和课题、积极参与企业的财会改革和管理的创新活动;三是加强与企业联系和合作,为培养“双师型”的财会教师建立良好的平台。鼓励教师到企业中进行实践锻炼,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也可以通过从企业中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会计师及以上职称的中高级财会人才来学校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实践培训,使教师和学生对实践活动有更为直观的认识,增加他们被企业会计人才指导的机会。
四、结语
中职《基础会计》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老师讲,学生记,重理论轻实践,存在教学与运用脱节,学校与企业脱轨,这样培养的学生势必难以得到企业的亲睐。专业教学上,纸上谈兵,这样也就违背了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专业人才的教学宗旨。因此,我们必须改变教学模式,大力推行项目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2项目教学法
2.1什么是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2.2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3项目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引入项目教学,可以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导,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通过任务驱动,行动导向,项目管理来完成学习目标,这样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对于项目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3.1角色转变
项目教学的运用首先需要教师和学生都要转变角色,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讲授者”,学生是“听众”,这样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角色转换有两重含义:一是从讲授、灌输,转变为组织、引导;二是从讲台上讲解转变为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讨论,示范、指导、共同学习。而学生角色由听众到主动参与则需要教师的引导。因此,项目教学法的应用首先要求教师完成角色转变,再去引导学生转变角色,最终达到共同学习。
3.2设计与企业接轨的教学项目
项目教学的基础在于教学项目的设计,教学项目设计得好坏直接影响教学的结果,故而必须全盘考虑,既要满足企业的需要,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来进行。因此,项目的设计应采用结构化的方法,自上而下,逐步细化的原则;项目的实施,则采用自下而上,由易到难,逐步完善的原则进行。以《基础会计》为例,项目教学的应用可以先从教材上改革,结合企业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将理论教材模块化、项目化。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将《基础会计》知识模块化七个部分:模块一:期初建账;模块二:会计原始凭证识别与填制;模块三,编写会计分录与填制记账凭证;模块四:登记明细账、总账和日记账;模块五:对账、结账和错账更正;模块六:编制财务报表,模块七:装订凭证及档案保管。模块化分后,再将每个模块项目化,步步细化,由难到易,这样更利于教学,利于与企业接轨。
3.3项目教学过程
项目教学过程的实施是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因此,需要教师以项目设计的要求来安排项目教学,以《基础会计》为例,可将项目教学过程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师引导阶段。教师根据项目设计确定任务。第二阶段:学生操作应用阶段。先将学生分组(每组学生以5-6人为宜),每小组学生按照教师布置的任务,根据所学完成任务,通过动手操作去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这个阶段对学生能力提升很关键。第三阶段:项目展示阶段。当学生完成一个项目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这既能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又能使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还能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并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第四阶段:项目评价阶段。先由学生相互评价,再由老师评价总结。通过学生相互评价,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能力;通过教师的评价总结引导学生学习他人的长处,来改进和提高自己,使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够得到提升。因此,教师评价是学生的一个学习和提高的过程第五阶段:总结归纳,强化理论。在教学中,教师先要将教材上枯燥的理论转换为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实践知识,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但任务完成后,教师必须得评价总结理论,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去理解理论、掌握理论。
4结语
基础医学论文3000字(一):虚拟实验技术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摘要]虚拟实验应用于基础医学实验,具有安全且节省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实验教学效果、实现实验智能化控制等优点,但也具有不利于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及协作精神等弊端。相关研究人员在基础医学实验中要协调好虚拟实验与传统实验的关系,充分发挥虚拟实验具有的优势,提高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虚拟实验;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应用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0.06.102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0)06-0-02
0引言
实验教学是巩固理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动手创新能力、科学思维和科研素养的重要手段。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对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素质提高都有重要影响。随着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虚拟实验教学技术应运而生。虚拟实验是将传统教学实验室虚拟化、数字化,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呈现出来,应用于实验教学。虚拟实验使实验教学模式发生了深刻变革,融合了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仿真、虚拟现实等多种技术,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设计,将实验室全部的仪器、试剂及环境呈现出来,形成完整的实验系统,使实验教学更加直观、更具趣味性,学生在计算机上就可以完成需要到传统实验室才能完成的实验内容,教师在设计实验时,也可以自由搭建实验案例。虚拟实验简便易行、实验结果直观,应用于基础医学实验,完全可以模拟真实基础医学实验的全部流程,不受场地限制,不受实验操作技术的影响,展示真实的实验结果,能给学生带来置身真实实验环境的感受,实验者可从任意角度观察实验物体,监控实验进度。虚拟实验呈现实验在理论上的标准结果,便于分析实验效果,能够提高学生参与基础医学实验的积极性,提升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质量。
1虛拟实验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的优势
1.1安全且节省资源
传统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常会用到一些有毒、有害、有放射性甚至易燃易爆的试剂,这对基础医学实验室的安全和学生的健康、安全都构成威胁,师生们做实验时难免会出现一些伤害事故。传统基础医学实验教学采用虚拟实验就能够完全消除这些实验中的危险,使师生们在安全放心的环境中放心地进行安全的实验操作。传统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还有些实验的试剂贵、成本高、耗材大,难以常规开展。这类基础医学实验课程通过虚拟实验教学方式开展,能迎刃而解。虚拟实验教学不必考虑购买基础医学实验设备、仪器,不需要花费昂贵试剂的费用,只需要计算机和虚拟实验的软件系统就可以完成实验,极大地节约实验费用。
1.2可自由调节实验时间
由于课时限制和实验所需时间较长,传统基础医学有些实验无法通过一次实验连续完成。基础医学实验采用虚拟实验教学,就会摆脱时间限制。虚拟实验可以根据实验教学需要调整实验时程,将一次实验放到一次课上完成;此外,虚拟实验室的开放也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可以全天候开放,学生在任何地方也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手机随时进入虚拟实验室网站,进行基础医学实验操作。虚拟实验可以实现实验教学资源的高度共享,基础医学虚拟实验室可以给学生提供高度共享的实验教学资源、自由畅通的学习环境,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基础医学实验学习需求。
1.3丰富教学内容
有些基础医学实验操作环节复杂、要求精度高、实验难度大、实验条件限制多、结果成功率低,学生们在实验过程中很难操作完成。利用虚拟实验技术,学生可以通过反复操作实验,熟练掌握实验技巧,最终完美完成实验操作,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基础医学实验技能。受物理条件限制一些实验在传统环境下难以开展,利用虚拟实验技术,可以克服这些困难,完成相关实验。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应用虚拟实验技术教学,整合大量其他教学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全新的、生动的虚拟实验环境,丰富基础医学实验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上基础医学实验课的积极性,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基础医学实验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1.4提升实验教学效果
虚拟实验由于是通过计算机操作软件完成的,所以学生可以无限次地重复操作实验,直到学生获得满意的学习效果为止,保证了医学基础实验的教学效果。有些实验的实验结果比较难于观察到,但是虚拟实验可以让学生观察到经典的实验效果,确保学生都能观察到应观察到的实验结果,保证实验实现既定目标。比如免疫荧光标实验,学生们就能通过电脑仔细观察荧光标记实验的结果,清楚地看到免疫荧光标记阳性细胞,了解实验的意义。医学基础实验有一些标准的实验操作方法及流程,需要学生掌握。虚拟实验能整合多媒体技术,把实验教学中抽象的原理、过程、标准的实验操作方式和流程,通过逼真的动画、照片及视频等形式,形象、生动、真实地展示出来,供学生学习模仿,教会学生标准的实验步骤和方法。
1.5实现实验智能化控制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应用虚拟实验,能够发挥计算机软件系统的优势,实现智能化控制,避免实验操作过程中一些错误或失误出现,比如一些手术过程中,在没有实施麻醉的情况下,就直接点击手术操作,那么系统就会给出错误提示,来引导、规范学生正确的实验操作,具有很好的智能性与互动性。再比如,学生某步实验得出的结果不对时,再往下做,系统将会提示学生计算错误,请重新检查。如果错误后学生还能继续操作,那么最后得出的必然是错误的结果,这不但导致整个实验的失败,还浪费了实验时间。虚拟实验的智能化控制功能,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这些环节也能激发学生实验过程中的主动性,能够纠正学生实验过程中不爱动脑筋的毛病。
2虚拟实验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弊端
虽然虚拟实验具备很多优点,但虚拟实验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也有很多不足。
2.1不能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虚拟实验主要通过计算机操作完成实验。学生在虚拟基础医学实验过程中没有接触到具体的实物,没能进行真实的实验操作锻炼,对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没有帮助。相比之下,传统实验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锻炼、实验技能的提高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2不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真实的基础医学实验操作中,经常会发生很多预想不到的超常问题和现象,甚至会有实验失败的风险,这些问题虚拟实验中一般不会出现。虚拟基础医学实验一般都是模拟经典的实验结果及标准化实验结果,不能替代真实实验,只能验证结果,不适合发现新的内容,不能进行创新,也不能用于验证创新性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和正确性。不发生意外是虚拟基础医学实验最大的弊端,因为解决实验过程中发生的这些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科学思维能力。但是,虚拟基础医学实验则未起到锻炼科学思维能力的作用,不适合用于锻炼学生的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
2.3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传统形式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都需要各实验小组的成员协作完成,组内成员实验过程中分工明确,互相协助,共同完成实验,在這个过程中,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虚拟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每个人一台电脑,独立操作就可以完成,不需要分小组,实验过程中基本没有成员间的语言沟通交流,更不需要协作完成实验,所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3虚拟实验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在传统实验因客观条件限制难以实施的内容上发挥优势虚拟实验只能作为真实实验的补充和延伸,作为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辅助手段。虚拟实验可以用于基础医学实验的预实验,作为传统实验教学的前期准备或铺垫,以减少传统实验教学的失误,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用于巩固传统基础医学实验所学的知识,增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基础医学实验的教学效果。基础医学实验中要协调好虚拟实验与传统实验的关系,充分发挥虚拟实验具有的优势,将虚拟实验与传统实验完美结合,使虚拟实验作为传统实验的有益补充,弥补真实实验中的缺陷和不足。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相关部门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阶段,将经典的基础医学虚拟实验教学内容纳入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授课计划中,与传统真实实验教学的内容相互呼应,构建虚拟仿真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新模式,提高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教学效果,推进“强实践、重创新”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方式,提高应用型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
基础医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中职基础医学教学中情景式模拟教学的应用分析论文
摘要:就临床医学而言,随着生活压力不断加大,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临床上的疾病种类不断增离开,为了提升治疗的效果,不仅要不断完善治疗技术,也要不断完善护理技能,掌握职业操守。由于传统的医学教学基础已经不能顺应社会的发展趋势,较多的学生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且不能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导致临床服务质量得不到满足,加上临床任务的沉重,一老带一新的方式也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1],导致很多学生步入临床实践时能够涉及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经验十分有限。为此,临床上需要对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将情景式教学方法应用其中,改善现在窘迫的局面。
关键词:医学;教学;情景式教学
随着社会进步以及人们对于临床要求的逐渐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始出现弊端,在传统教学模式当中主要讲究传授书本上的知识,但是在临床上,很多病情存在较大的差异,使得理论知识并不能转变成临床经验,最终导致教学结果与临床操作呈现“脱节”的状态,同时,书本知识传授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理论知识也掌握不到位,从而影响教学结果,为此,需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操作主动性、接触实际的病例,使课堂变得开放,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此,需要以情景教学方式改善这一教学问题。
一、情景教学模式可以巩固理论基础
就字面意思来讲,纯理论知识较为死板,不能展示内容,学生死记硬背,不能做好知识的巩固,而情景教學模式的应用,可以通过生动的展示使学生了解临床流程,了解临床操作要点以及专业技能,再结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使学生获得临床实践感受,积累理论知识,还能了解操作流程以及专业技能,逐渐积累专业经验[2]。
二、情景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书本知识较为枯燥乏味,不能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不利于专业知识的巩固,情景教学模式是模拟真实的案例,进行生动展示的一种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真切的体会到病情以及服务流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以及临床应变能力,并不断使学生通过真实的情景,将专业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三、情景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整体性
在临床实践中,讲究的是将专业知识、临床经验、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素养结合在一起,提供良好的临床服务,提高临床服务质量,所以在教学当中,只注重知识体系的培养是存在很多弊端的,如果不能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则是无效的,所以将情景模式应用于教学当中,将实践与知识相结合,则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操作,在实践过程中,不仅可以巩固现有的知识,还可以进行判断、理解和思考,使得知识不断提升和完善,最大限度帮助学生完成知识体系的搭建,这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达不到的。
四、情景教学模式可以降低学生对临床的陌生感
很多学生在结束了学业生涯后,都会步入临床实践,但是对于一些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来讲,对于临床上的实践操作是非常陌生的,加上对自己的信心不足,会严重影响临床实践的质量,同时也不利于专业经验的提升。在这个时期,将理论知识逐渐过渡到实践操作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很多学生存在较多的陌生感和紧张感,在临床工作中较为退缩,因信心不足而放弃临床工作,实施情景教学模式,实践中没有明显的陌生感,在学校当中锻炼学习能动性以及主动性[3],加上实践操作使学生存在一定的熟悉感,即使步入临床实际工作,也可以尽快转换角色,缩短适应的时间,同时从临床实践当中,更加充实专业技能和经验,提升临床服务质量。
项目教学法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一种,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按照职业工作过程,把授课内容设计为若干教学项目,以任务为驱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职业知识和能力目标的教学方法。其优点是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知识需求,学习掌握课程要求的理论知识。这与《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两个目标相吻合,且能把两大目标结合起来,相互促进。从理论上将项目教学法引入《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是可行的。在应用方面,关于项目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国内外很多学者及相关部门、院校做了许多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最初16世纪末意大利罗马的艺术建筑学校将项目教学法引入建筑设计比赛,到19世纪上半叶德国、英国和荷兰的“劳动学校”进行了将项目教学从职业技术教育引入基础教育,经过几个世纪的历史,国外已经形成了公认的项目教学设计和课程理论。国内傅小芳、徐国庆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呈现了对项目教学的基本观点。在国外项目教学研究与实践的推动下,在国内职教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与职业教育教学实践相契合的教学方法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相关的研究和实践己经开始了由点到面的发展。本课题试图借鉴职校教师的项目教学经验,并结合项目教学的实际问题,以项目教学为主线对我院的《基础会计》教学工作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提高《基础会计》教学质量。
二、项目教学法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项目教学法的基本流程。
项目教学法大致经过三个过程:项目设计,项目实施和项目评价。项目设计是教师选择和确立项目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顺向的,即教师先按照教学大纲把整个教材分为不同的项目,然后在不同的项目下确立子项目的内容,最后每个子项目下分不同的任务。项目实施阶段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或指导,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掌握理论知识,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这个过程是逆向的,即任务驱动项目。
2.基础会计教学项目设计。
《基础会计》的教材种类虽繁多,但所涵盖的内容都差不多。考虑到把项目教学法应用于《基础会计》时的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本文把《基础会计》所涉及的绝大部分内容都包括在内,并从职业角度,参照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和难易程度,以72学时为例,将基础会计分为7个大项目,这七个项目下设子项目,每个子项目下设不同的任务。项目最终是由任务驱动的,因此项目设计的关键在于制定各个子项目的任务书。每一个任务相当于一个小知识点,这些小知识点串起来就是每一个子项目,每一节串起来就构成了每一个大项目。这样就把整个的设计重点转移到如何构建任务书上了,而设计任务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以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3.项目实施。
2014年3~7月,在济宁学院经济管理系与文化传播系学生中选出200名左右的学生,组成两个平行班。其中经济管理系学生共有100人,文化传播系学生共有89人,经管班为实验班,文传班为对照班。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实验班采用项目教学法,均由本人担任任课教师。每班每周4个学时,共72学时。实验班分为10组,每组10名学生,然后以组为单位,每一组构建一个公司,模拟公司的业务,并允许组间可以发生采购等业务往来。这样有关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任务都在组内模拟的公司进行,且用真实的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这样学生学起来就不再是空洞的,而是生动的、活泼的了。有了这个主线,剩下的任务都与主线联系在一起。学生在完成任务和项目的同时收获了知识和技能。
4.项目评价与考核。
知行合一,项目是行,知是考核的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项目的行,是否能达到知的目的,是检验项目的唯一标准。2014年7月期末考核时,采用让学生用会计语言分析相同的经济业务的方式,对这两个班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显示,实验班不论是分析思路还是表达形式都优于对照班。另外在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采取内部考核的方式对项目进行评价,内部考核又可分为组内成员互评、组长评价、组间评价和教师评价这几方面。在进行内部评价时发现,项目教学法带给学生更多的沟通合作机会,促进了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三、结语
一、现代教育目的观的哲学基础
1.人本主义教育目的观人和社会是教育的两大出发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把人从“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人本主义成为西方教育的一面旗帜。人本主义教育目的观强调以人为中心,确立了以人自身的完善与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教育目的观,永恒主义和存在主义是其哲学基础。人本主义者认为人性是美好的,并且这种美好是永恒不变的,培养人性是教育本质和教育目的,教育使人性的美好得以不断展示和发挥。人的理性超越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是人性中最宝贵的财富。因而,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培养和发展人的理性,这不但是使人类世界具有理性的前提,也是从根本上保证了人获得理想生活。人本主义突出强调个人价值,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个人的自我完善和实现是最高层次。个人应追求完善的人性和美好的精神生活,而不是局限于个人谋生手段的获得和物质生活的满足。人本主义主张,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的幸福时才显得有价值,人类的任意活动,包括教育活动,衡量其价值的最高标准,取决于它是否有助于增进个人价值。
2.社会本位主义教育目的观社会本位主义教育目的观是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科学功能的日益凸显而逐步产生发展的,它以科学为中心,将社会性需要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实用主义是这一教育目的观的哲学基础,认为教育目的必须具有灵活性,以客观的事实和相应的价值观为依据;人性是可塑的,教育必须使个性得以完全发展。学校教育必须更加突出应用性能力,要扩展更多的活动,设置更多的职业技术类课程,培养学生社会能力和职业能力。首先,重视科学教育。数学及自然科学要成为核心课程,将培养科学人才作为教育的重点。其次,重视社会适应性的教育目的。要使教育尽可能适应社会变化,只有当教育同社会变化联系起来时,才可能消除旧教育与社会脱节的弊端。再次,重视社会功利性的教育目的。使教育更多地关注现实人,而不是抽象的人。
二、现代教育目的的局限性
纵观人类教育史,不论是“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亦或是“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教师个人与社会集团作为“教者”构成了教育目的制定的主体,而学生则仅为教育目的的局外人。在这类教育目的确立的过程中,教者掌握了“话语”霸权、学生处于“失语”状态,这体现了教育目的制定的特点及其局限性。从传统哲学“二元对立”的观点来看,人本主义与社会本位主义是完全对立、不可融合的两种关于教育目的的哲学思潮。在传统的教育目的观中,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局限于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它们在教育史上相互对立,各执一说,始终致力于澄清各种教育目的价值观的对与错、好与坏,试图在肯定或否定的基础上进行选择。这导致教育目的价值取向陷入两难困境,左右摇摆、非此即彼,形成了教育实践中的“钟摆”现象。当科学、技术在人的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时,教育目的的思维模式就会逐渐地、不由自主地向科学、理性主义倾斜,用精确的、因果性的、科学的、实证主义的方法来解决一切教育问题。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保证教育目的系统的稳定和高效,但是却极大地限制了教育目的的开放性,僵化了思维的广阔性,缩小了人们的生态空间。教育生活如人生一样,是丰富多变的,人的存在使得世界充满了不可预测性,教育目的必须要适应当前这种日益突出人的价值,注重社会责任,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状态。近年来,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进入了我国教育研究的方法论领域,它在教育目的上主张:重视个性多元而非本质权威一元;主张消解中心与边缘的界限,使得两者之间对话;关注人的不确定性,反对对于个人的各种形式的预设,反对“给定”的东西和大一统的局面对人的异质性的压迫。它批判现代主义的完人教育,认为完人教育把教育过程看成“喂食”一样,将功利主义课程作为主食,而把人格教育和人生教育课程当作维生素。完人教育目的观不但难以实现,而且在造就封闭的教育过程中,人仍然是可以在各方面达到均衡发展的认识假设等方面产生危险,导致虚伪、内心压抑与痛苦、无法与他人真正沟通和个性压抑等危害。后现代主义认为现代主义教育目的观忽视了人作为教育主体的意义,没有将人看作充满无数可能性的存在,因此才有了比尼采的“上帝死了”更震撼人心的话语“人死了”。
三、我国现代教育目的的建构
无论是从“二元对立”桎梏的角度还是从后现代主义的角度,我们都可以看到现代主义教育目的观存在的局限性,但这些局限性并不意味着应该放弃现代主义而追求一种完全解构的社会状态。而这些局限性也成为建构新的现代主义教育目的观的切入点。首先,要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在未来教育目的建设之路上,我们必须反对“工艺论模式”和“有机体论模式”的教育,必须把人作为教育的主体,强调人的选择能力和自我完成能力,赋予个体以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重视人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去教师中心主义、摒弃忽视人的个体差异的统一化教学,重视人的自组织性对教育非线形性和动态生成的影响,通过民主化、个性化、主体化和人性化把教育从传统的“制器”转化为现代的“育人”,把“选拔适合于教育的学生”转变为“造就适合于学生的教育”。
其次,要培养现代化的人。人的现代化是“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转化的过程,现代教育的目的的核心就是要实现人的现代化。根据现代化理论:现代化就是一个人类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的过程,即一个社会如何基于自身传统而获得现代性的过程。现代化是一个以科学技术发展为先导和纽带,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工业化为动力,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主体,涉及诸多领域的整体性、长期性、革命性和全球性的发展与变迁过程。在现代化进程中,所有的发展最终都要服务和归结于人的现代化,从本质上来看,现代化过程就是一个以人的现代化为主体的社会整体性变迁。教育现代化过程中也必须顺势发展,现代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关注人的现代化。再次,要注重培养认同多元文化的人。要肯定个人经验及其代表的特殊文化,将教育目的从由优势文化决定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同时,认同多元,把多样性作为真正体现人类文化的本质。这样,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就不会是优势中心的附庸,他们既具备了批判能力,也在这个能力培养过程中了解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不仅要认同自己的文化,也要认同不同文化背景下价值各异的他人。这既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需要,也是适应全球化要求的。
〔关键词〕学位论文;社会化编目;联合编目;外包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2.06.009
〔中图分类号〕G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2)06-0036-03
1 问题的提出
500年前,哥伦布通过航海旅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增加了国家与地区之间的联系与往来。进入21世纪,美国学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有一个惊人的发现:世界已经变平了!个人电脑、光缆和工作流程软件使个人和团体能够在全球范围内亲密无间地进行合作,地球上的各个知识中心都统一、整合到了一个单一的全球网络中。“人类历史上从来未有这样的时刻:越来越多的人会发现他们能够找到越来越多的合作对象和竞争对手,人们将和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人互相竞争和合作,人们将会在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上互相竞争和合作,人们的机会会越来越平等。[1]”这是一个伟大的发现,它表明“轴心时代”的文化演进模式已经发生彻底的变化: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其他民族或国家的发展,人们在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上彼此联系在了一起。而且,在世界变平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使世界变平的诸因素中,上传、外包、内包、离岸经营、工作流软件、供应链等发挥着重要作用。没有人能够回避“平坦的世界”,如果我们不是主动地适应这种改变,我们就会被这种改变所淘汰。
“平坦的世界”给我们的启示之一就是:越来越多的工作要通过合作才能完成,无论是单位内部的合作还是单位之间的合作,无论是团体的合作还是个人的合作。本文拟就学位论文的社会化编目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学位论文作为一种特殊的文献资源,已成为图书情报机构特别是高校图书馆馆藏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随着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学位论文的数量与日俱增[2]。如何在有限的人力条件下更好地发挥这批宝贵文献资源的情报价值,借鉴普通图书等编目社会化的成功经验,对其进行社会化编目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2 编目社会化的缘起和形式
笔者以为,在管理层面编目社会化起源于公共服务社会化。公共服务社会化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英美等国政府开始推行的“新公共管理”运动。西方各国战后采用凯恩斯主义对经济全面干预,导致政府机构臃肿、效率低下、政策失效,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和信息革命给各国政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在这种背景下,西方许多管理学者看到私营部门的管理精神、创新意识是卓有成效的,并将之引入到公共部门的管理中来,以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节省成本[3]。
图书馆作为公共服务领域和现代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处在社会化浪潮的前沿,图书馆业务外包应运而生。业务外包是源于企业的一种经营管理方法,指企业整合利用其外部最优势的专业化资源,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增强企业对环境的迅速应变能力的目的[4]。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业务外包被引入我国图书馆界,一开始主要在高校图书馆应用,其中编目外包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成效较显著的一种。编目外包就是图书馆参照企业外包模式,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通过签约的方式,将编目业务部分或全部委托给专业化的编目机构或服务公司代为处理,以克服人员不足、降低运营成本、强化核心业务。
而编目社会化的另一主要形式则是联合编目的出现。在卡片目录时代,图书馆通过集中编目或者合作编目实现批量的数据制作。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部分文献信息机构在技术上已由手工编目成功过渡到计算机编目。同时网络的发展又使得数据的制作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分散式个体编目转变为集中式联合编目,各种书目数据中心蓬勃发展,书目数据制作社会化已成为明显之势,这种趋势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系统内的重复劳动,使系统内书目数据能充分共享[5]。
3 学位论文编目的现状
为充分了解学位论文授予机构的编目现状,笔者相继对34家高校进行了调研。从结果来看,高校基本上是从1981-1985年开始系统收藏学位论文的。2000年以前,由于学位论文数量不多,只有像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少数高校对学位论文进行了系统编目,大多数高校未正式开展学位论文编目,只是按年代简单分学科上架排列,提供本校读者使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2000年后,这些高校陆续开始了对电子版学位论文的收藏,并相继推出学位论文提交系统,进而建立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才开始采用计算机对学位论文进行编目。
在调研的34家高校中,使用MARC格式进行编目的有15家,其余都是通过学位论文提交系统自动生成DC数据提供检索服务。使用MARC编目的高校虽然采用的是CNMARC格式,但是编目标准、详细格式、繁简程度存在明显差异,特别是分类、主题标引大多由学生个人完成,由关键词替代主题标引,标准化、专指性、一致性尚需进一步完善。但因学位论文较普通图书在著录信息源的选取和著录信息的识别上有着较高的统一性和明确性,学位授予机构普遍规定了学位论文的撰写格式,对诸如题名、作者、导师、学院、专业、学位、研究方向、摘要等的文本皆有统一规定,编目员在著录时不会像面对五花八门的普通图书信息源那样出现因主观判断而导致的著录差异,故学位论文编目要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较图书资源容易,只要制定统一的编目细则即可。
总的来看,学位论文提交系统的广泛应用为学位论文编目提供了便利,DC数据与MARC数据的互转换可以方便实现学位论文部分数据的自动生成,从而为学位论文的编目社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农牧区小学英语教学存在四个主要问题
1.1 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综合素质较低
农牧区小学英语教师,大多是来自民办教师转正的,有的是“学历合同”转正的,有的是从社会招收的,这些教师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英语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不合理,年龄大的教师多,年轻的教师少;教师的学历达标率较低,具有英语本科学历的教师不多,专科学历占19%,中专学历占20%,进修结业者占24%,自学者占33%;英语教师大多不是专业出身,未经正规训练,英语知识薄弱,语言技能匮乏,根本不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功,缺乏教学经验,难以完成教学任务。
1.2 教学资源匮乏
农牧区学校教学条件及设施相对落后,英语学习所需的硬件设施包括语音室、电脑室、电视机、多媒体室、录音机等都不完善。由于教学设备的严重不足,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1.3 学生性格普遍内向
农牧区大多居住的是少数民族,首先在语言方面就比城市小孩差,受特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这个地区的学生都显得害羞,不善于表达,缺乏自信心,又害怕说错被老师批评,因此害羞不敢说英语。
1.4 教学方法仍是“填鸭式”
农牧区小学在教学方法、手段方面都大大落后于城市小学,许多农村小学仍使用传统"填鸭式"教学法,根本不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不仅课堂气氛沉闷,也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谈不上对英语产生兴趣。
2.解决农牧区小学英语教学问题的相应对策
2.1 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方面,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农牧区及农村的英语教育,鼓励城镇教师去边远地区任教,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农村教师待遇,鼓励并吸收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一方面,要对在岗教师进行培训,全面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根据在职教师的不同情况和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定期举办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班,并在内容上体现小学英语教学的基础性、实际性、应用性和实效性。
2.2 大力改善英语教学条件
教育部门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供相应的教学设备。学校领导也应千方百计创造条件逐步完善这些设备,建立多媒体室、语音室、电脑室等,配备相应教学用具。通过现代技术和教学用具,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2.3 耐心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
英语教师应具备耐心、细心、平易近人的个性特质,在课堂教学中,不分“尖子”和“差生”,都应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年龄和心里特点,多给与鼓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切实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单词操练比赛当中,利用小贴画来刺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踊跃参加,积极举手发言。
2.4 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要以学生为本,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备学生,针对不同学生情况设计教案,这样才能上好一堂课。小学英语应该从“听、说、读、写、唱、演”全面入手,重点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歌曲、小歌谣、小话剧的形式来教学,用亲切的微笑、眼神、语言以及游戏、比赛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
总之,农牧区的英语教师,不能只满足于现有知识储存,必须不断进行知识补充和更新。认真研读《新课标》主要内容,领会其精神真谛,多接触学生、了解学生、指导学生,力争在有限的教学条件下,主动与学校一道想方设法,超常规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在政府教育部门改善硬件设施之前,绝不能怀有等靠思想。
参考文献
[1] 刘朝彦.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中小学外语教学,2003(3).
[2] 杨雪萍.小学英语教学及其对小学英语教师的素质要求.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7).
[3] 李瑞青.小学英语教学的特点及重要原则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11).
[4] 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上海:上海外语教育
出版社,2004.
[5] 许林麟.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发展.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6] 吕吉尔.山区农村小学英语师资现况调查报告.中小学英语,
2004(2).
针对高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循计算机教学规律,改变传统的讲授法,引入项目教学法论文,以学生为本,以能力为基,增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项目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项目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指导下,以实际工程项目为对象,先由教师对项目进行分解并作适当示范,然后让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工程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学习,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针对中职生素质普遍不高的情况,通过示范项目让学生掌握最基础的知识并架构起学习新知识的支点,然后运用知识迁移、协作讨论来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二、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设计
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三个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所以,在教学设计时,需遵循以下原则:
1.创设可行的问题情境
教师设计问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对问题解决活动学习知识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自我反思与监控的能力,促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技能应用到学习和社会实践中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结合实际生活,用“问题”来引导学生自学。
2.项目设计的层次性
学生是知识建构过程的主体,在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主动、有目的地获取学习,用不同的方法完成项目。因此,教师在进行项目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各类学生的知识、认知能力等,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计每一个模块,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使设计的项目有层次感。
3.项目的设计要让学生积极参与
精心组织教学内容,让学生共同参与,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更好地发现问题,使项目的设计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最终通过使学生的共同参与顺利地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以此来提高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4.项目的设计要给学生的思考和尝试留有余地
鼓励和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和软件的学习、帮助功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启发学生亲自去尝试和探究去发现,鼓励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学内容和项目实例的选择应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素材和依据。
三、项目教学法的实践
项目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相关工作项目,提出相应任务目标,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在教师指导、师生互动中解决问题。在做的实践中,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索学习,领悟相关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相关专业技能,增强职业意识和兴趣,享受成功的喜悦。例如,在计算机基础Word教学中,教师以“小报制作——校园运动会”为项目课题,课前布置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围绕主题制作小报,发动学生结合学校近期举行的相关活动写稿件、拍照片,同时运用网络、报纸、杂志查找相关素材,设计小报图样,总结制作小报应具备的要素。
上课时,学生带着小组成果来到机房,同组成员安排在一起,推选组长一名,协助教师帮助其他同学并起到带头激励作用。组长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分配组员不同工作任务,组员合作完成项目任务。在小组中选一位同学担任版面设计师,将草图上的版面在Word中画出来,再将其他同学输入电脑中的文章和图片插入其中。完成了自己工作任务的同学也到版面设计师周围指手画脚、出谋划策,“你用红色看看,红色好看”“这一行字要变大、加粗,这样醒目”……各抒己见的声音不绝于耳。当组内成员遇到技术或资源使用等问题时,可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向老师、同学求助。教师在巡视辅导过程中,密切注意各组对知识点在理解和运用上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在学生自学探究的过程中穿插讲解。如“文字竖排、插入背景”“如何在正文随意定位插入图片”“怎样改变文本框的形状”等。对于格式设置(文字、图片)、表格制作、版式设置(页面、分栏、文本框)等重点和难点,教师根据全班同学掌握知识的程度和进度,及时讲解、演示、点拨,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注意力集中、积极性高、求知欲强,有时若有所思,有时表现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教学中,要注意控制教学节奏,围绕任务目标,努力做到寓学于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在学生实际操作中给予恰当指导,通过一些实例诱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当有实际困难时,启发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引导他们一步步自行解决问题。例如,我提到在重大事件来临前常有倒计时的说法,于是有位同学制作小报时就别出心裁,在报头旁边设计了一个倒计时,再配上动画使小报显出其独特的艺术性。再比如,学生查到参赛选手资料,就设计了专题特写:运动员风采,她设计的版面被大家公认最大方、最有新意。看到别人的作品,能极大刺激学生的创作灵感和欲望,许多学生都积极动手在画图等软件里制作和处理有自己个性的作品。有些原来畏难厌学、迷恋网络的男生,由于他们聪明好动,反应较快、接受能力较强,在项目工作中脱颖而出,发挥了自己的特长潜能,享受了成功的快乐,找回了自信也增强了学习兴趣,有的还成为上机实践课的骨干。
由于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学生间互相支持、互相帮助,营造了创新思维的形成条件,培养了协作精神。在规定时间内各小组都出色完成了任务,由于打字速度不同,有先后而已。作品风格各异远超过我的预想,小报布局、审美、制作无不体现了各组成员的智慧和汗水。
项目完成后,由每组推荐自己优秀作品供全班同学评析,对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再请教师和其他同学指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提出修改意见,最后选出优秀作品给予奖励。这种小组合作学习形成了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良性机制,将传统教学中师生间的单向交流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自我评价,促进了学生间良好人际合作关系,而且也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
四、需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
1.项目教学法的初衷是让学生独立完成项目
这一过程中发现知识,解决问题,提高技能;实践经验也应该是学生自己摸索总结出来的,也不是教师灌输的,因此,项目教学法的讲解应该包括对重点教学内容的讲解,其过程应该精练,最好是通过简单的例子用实际操作的方法来进行,这样学生才更容易理解、接受,为学生独立完成项目打下良好的基础。
2.项目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要恰到好处
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指导的深度要有所不同。项目教学法的根本宗旨是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提高技能,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指导的尺度。非正面、非全面的提示性指导不但使学生记忆深刻,还能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
3.项目总结必不可少
项目完成过程是学生自己探索钻研的过程,因此,项目完成后的总结显得尤为重要,它包括思路总结和技巧总结。思路总结可帮助学生明晰项目完成的最佳思考方法,找到自己理论上的不足;技巧总结中,应把不同的解决方法展示给学生,再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这样,学生可学到更多的操作技巧,全面吸收整个项目活动的精髓。
论文关键词:本杰明·布鲁姆,掌握学习,初中历史教学
本杰明·布鲁姆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在学校教育方面,他倡导“掌握学习”教育思想,即强调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并坚信只要时间充足和方法得当,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达到掌握的水平。这一观点否定了一些教育专家认为只有大约10-15%的学生能正真成功的“天才教育”理论。因此,在当今中国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背景下,学习和研究布鲁姆“掌握学习”的理论,对我们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认为:“掌握学习”效果如何,取决于三个变量,一是先决认知行为,指学习者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各种能力。二是取决于先决情感特点,指学习者参与学习过程的动机作用的程度。三是教学质量,它是在学校和教师直接控制下发生变化的,对学生的学习和学习过程会有重要的影响。另外教育学论文,布卢姆“掌握教育”思想还重视教学计划的制定以及教学评价体制的形成,其目的要求学生掌握学习中的主要内容,以实现相应的教学目的。这些原则和方法对初中历史教学也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首先,历史教学应以课程标准为准则,合理制定历史课教学的计划工作,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安排教学工作。因此,教师必须吃透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编制合理而科学的教学计划,并按时、按量、按质地完成教学计划。在写教案的过程中,多注重历史基本概念的解释。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突出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同时在历史史实的教授过程中注重历史事件的背景及影响的分析,让学生把握住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讲解课文的重难点的过程应该力争深入浅出,还应体现出大历史观,培养学生把握宏观历史的能力,从而促进具体历史问题的学习。
其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传统历史教学多以传授历史知识为主,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教学中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提倡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创设情景、收集资料等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求、体验历史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历史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可以要求同学在学习新课的同时查找相关历史资料,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再例如:在讲解《全民族抗战的兴起》这一课中,可以分析日本为何有三个月内的狂妄之言?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直观的展现中日两国海、陆、空三军军事实力对比,并总结近代以来中日两国经济及军事实力由相当到相差悬殊的原因。最后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教育学论文,中国人民的英勇反抗,以及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下,日本的狂妄之言必将不攻自破。通过分析,让学生在爱国之心的驱使下,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再次,在教学的同时,授予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是一种有关教与学的“乐观主义”教学理论。之所以说是“乐观主义”是因为这一理论从根本上反对个别差异先天性和不变性的观点,而“主张只要能找到帮助每一个学生的方法,那么从理论上说所有学生都能学好”。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很重要。从历史学科的特点看,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多且杂。结合初中历史开卷考试的特点,这就需要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来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培养学生上课记笔记的良好习惯,老师的板书是一节课内容的梳理,也是一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因此记笔记能让学生快速、准确的掌握本课的知识点。当然,不同学生记忆的特点和过程肯定有所差别,应该鼓励学生探索符合自己学习习惯的学习方法。
最后,注重教学评价。“掌握学习”最后就是要形成一定的评价机制,检验掌握学习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制定出科学的、符合实际的“单元教学目标”,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对群体教学进行反馈矫正,包括了课后测验,单元形成性测验、补救教学、再次形成性测验等过程,最后形成评价结果。这体现了集体教学到个别教学的全覆盖,其最终结果是要求绝大多数同学都能掌握所学内容。在具体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开卷和闭卷两种形式,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阶段性测验。其中教育学论文,开卷考试试题内容应紧扣课程标准,符合课标中规定的对学生能力的要求。闭卷考试应紧扣书本,要求学生掌握书本的重要知识点。经过反复训练,让同学们掌握解题方法和思路,及时巩固所学知识点,把握住书本的重难点,最终能提高学习成绩。
综上所述,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利用“掌握学习”的方法和原则,客观上对初中历史教与学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对学生而言,在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动机;对教师而言,有助于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有效地因材施教,并对学生充满信心,实现学生历史学习成绩的全面提升。
世界乳牛业(中)邱怀邱昌功(2)
俄罗斯联邦阿尔泰细毛羊的育种和饲养陈开阳刘守仁(10)
北喻萨克细毛绵羊育种方法的改进М.,КУ王福绥(12)
美国莎能奶山羊线性外貌评定方法:(二)线性外貌...张智英李建文(16)
美国荷斯坦牛的育种效率Powell,R阚远征(19)
家畜胚胎冷冻保存的现状Fahn.,MJ孙青原(23)
营养与母牛的产后再繁殖Rand.,RD王治华(31)
关于牛羊补偿生长的研究张元旦(35)
低钾饲料可提高奶牛产奶量马志科(38)
尼泊尔旱季用尿素处理秸秆饲喂泌乳水牛Chem.,PB邱昌庆(40)
瘤胃厌氧真菌的生态和功能Orpin,CG宋金品(42)
关于β—胡萝卜素朱钦龙(45)
绵山羊毛绒生长率的测定技术王若军(46)
血清果糖胺浓度可做为绵羊妊娠毒血症的早期...Can.,CEL穆小民(49)
放牧牛的越冬准备Bulg.,MS张辉(51)
牛乳蛋白多态性的研究进展张岳周韩建林(53)
牛,山羊和绵羊泪液中的溶菌酶浓度Brig.,AH刘万臣(57)
利用微生物和酶制剂代替抗生素和激素Kung,L梁明振(59)
国外畜牧学草食家畜 新孢子虫病研究进展王常汉巴音查汗王振宝(1)
牛朊蛋白基因多样性与抗病性研究进展管峰潘磊石国庆杨利国(7)
硬蜱生物学特性研究概况王振宝吾仁其米克巴音查汗(11)
无
欢迎订阅2008年《草食家畜》杂志(6)
刊登广告须知(10)
声明(14)
《草食家畜》杂志征稿简则(46)
欢迎邮购《草食家畜》2008年增刊——新疆畜牧科学院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58)
书讯(6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禽繁育改良总站(F0004)
遗传育种
siRNA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对细胞MSTN基因抑制的研究马晓林刘晨曦牛志刚唐森罗淑萍刘磊刘明军(15)
新疆褐牛POU1F1基因第六外显子多态性与早期生长性状相关研究刘磊张扬白杰马晓林卡德尔张金山刘明军(19)
阿拉善双峰驼体重生长模型的研究冯登侦吴常信(22)
家畜繁殖
冷冻与鲜精输精对牛超数排卵效果的比较韩志强张洪涛李志强陈国福张金友李伟梁坤(26)
绒山羊的人工授精技术及操作要点采复拉王建忠郑文新沙热木陶卫东高维明(28)
饲料营养
奶牛过瘤胃蛋白质调控技术研究黄虎平赵瑞峰王聪杭军(30)
补饲不同蛋白质水平精料对放牧绒山羊生产性能的影响涂吉华贾志海那仁巴图欧斌张永斌(33)
饲喂油菜籽对放牧牦牛乳脂率的影响周小玲郝力壮肖浩刘书杰吴克选(38)
德国肉用美利奴杂交后代不同饲养方式育肥试验杨红卫蒋烈戈闫江林连小春陈明辉(42)
肉羊饲喂尿素的对比试验研究崔炳灿隋恒凤吴新忠吕高瑞(44)
草地生态
草地生态置换理论在天山天池风景区实践与示范任玉平兰吉勇(47)
草坪绿地综合退化特征的研究熊炜周艺聂焱刘艳(50)
新疆巴里坤环湖区生态平衡现状及对策浅议程宏伟黄浩任聚成(54)
疫病防治
棘球蚴基因工程疫苗免疫绵羊的保护效果观察胡夏田孙淑荣江宇(56)
20%氯苯咪唑对绵羊肝片吸虫驱除试验库尔班·居玛张劲松张壮志石保新张文宝王进成康强(59)
马黄曲霉菌中毒的诊断与治疗国外畜牧学草食家畜 张宝生田建军(62)
其它
农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条件庞海涛(63)HttP://
南哈萨克斯坦州荒漠类草地的养驼业哈尔阿力·沙布尔阿扎提·祖力皮卡尔(65)
新疆农区畜牧业缺草问题及应对措施阿布都艾尼·尤诺斯(67)
siRNA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对细胞MSTN基因抑制的研究马晓林刘晨曦牛志刚唐森罗淑萍刘磊刘明军(15)
新疆褐牛POU1F1基因第六外显子多态性与早期生长性状相关研究刘磊张扬白杰马晓林卡德尔张金山刘明军(19)
阿拉善双峰驼体重生长模型的研究冯登侦吴常信(22)
家畜繁殖
冷冻与鲜精输精对牛超数排卵效果的比较韩志强张洪涛李志强陈国福张金友李伟梁坤(26)
绒山羊的人工授精技术及操作要点采复拉王建忠郑文新沙热木陶卫东高维明(28)
饲料营养
奶牛过瘤胃蛋白质调控技术研究黄虎平赵瑞峰王聪杭军(30)
补饲不同蛋白质水平精料对放牧绒山羊生产性能的影响涂吉华贾志海那仁巴图欧斌张永斌(33)
饲喂油菜籽对放牧牦牛乳脂率的影响周小玲郝力壮肖浩刘书杰吴克选(38)
德国肉用美利奴杂交后代不同饲养方式育肥试验杨红卫蒋烈戈闫江林连小春陈明辉(42)
肉羊饲喂尿素的对比试验研究崔炳灿隋恒凤吴新忠吕高瑞(44)
草地生态
草地生态置换理论在天山天池风景区实践与示范任玉平兰吉勇(47)
草坪绿地综合退化特征的研究熊炜周艺聂焱刘艳(50)
新疆巴里坤环湖区生态平衡现状及对策浅议程宏伟黄浩任聚成(54)
疫病防治
棘球蚴基因工程疫苗免疫绵羊的保护效果观察胡夏田孙淑荣江宇(56)
20%氯苯咪唑对绵羊肝片吸虫驱除试验库尔班·居玛张劲松张壮志石保新张文宝王进成康强(59)
马黄曲霉菌中毒的诊断与治疗张宝生田建军(62)
其它
农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条件庞海涛(63)
南哈萨克斯坦州荒漠类草地的养驼业哈尔阿力·沙布尔阿扎提·祖力皮卡尔(65)
新疆农区畜牧业缺草问题及应对措施阿布都艾尼·尤诺斯(67)
北美荷斯坦牛胚胎移植现状与20年前之比较J.F.Hasler(著)赵鹏(译)孙凤俊(译)宋彩荣(19)
辽宁绒山羊同期效果的研究肖焕星罗光彬李晟阳孙明亮王星刘永黄波(26)
夏牧场母牛的同期配种试验张顺利徐晶晶何玉新(29)
饲料营养
母羊妊娠期添加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新生行为的改变JudithL.Capper(著)黄小红(译)赵艳(31)
生物燃料副产物可以作为肉牛日粮的殷实选择LoriWeaver(著)何忠武(译)(36)
草原牧草
国外畜牧学草食家畜 转基因牧草研究进展李莉李学森姜润潇贾纳提兰吉勇(38)
山地草原带旱作人工草地建植技术研究张学洲兰吉勇(42)
疫病防治
浅谈奶牛胎衣不下王煦何晓丽胡英杰(45)
【关键词】中职 畜牧兽医专业 示
范性建设 思考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8C-0079-03
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是农业大省,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畜牧业历来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体产业,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广西畜牧业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如畜牧业经济科技含量低,疫病防控、畜产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素质不能很好适应行业发展等,已严重制约着广西畜牧业的发展。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依靠畜牧兽医科技进步,因此除加大力度对在职的畜牧兽医专业从业人员进行专业素质创新培训提高外,还要对现在校就读的本科教育、高职教育、中职教育的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加强其畜牧兽医专业的建设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确保毕业生能适应行业发展要求。据初步统计,中职在校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占大中专畜牧兽医专业在校生70%。因此,加强对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建设的研究尤其显得突出和必要。本文以广西水产畜牧学校为例对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示范性建设进行探讨。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正确定位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中职专业建设的基础性工作。2004年6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对中职教育提出了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教育部在2010-2012年《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明确指出中职教育培养目标就是:不断增强中职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快培养数以亿计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必要文化知识、熟练职业技能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那么作为中职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又如何定位?以广西水产畜牧学校畜牧兽医专业6年多来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就是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畜牧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以适应广西畜牧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二、人才培养模式
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确立“面向企业,立足岗位,注重素质,强化应用,突出能力”的育人理念,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做到了能力培养专业化、教学环境企业化、教学内容职业化,逐渐实现专业与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几年来,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在畜牧兽医专业建设中根据社会、行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形成了如下人才培养模式:
(一)“2+1”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根据人才市场和学生就业需要,积极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2年,然后1年到企业带薪顶岗实习。这种模式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指导完成,充分发挥了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环境的优势。学生第三年通过到企业以职业人身份顶岗工作,边工作边学习,在真实工作环境中训练,直接体验到职业岗位的内涵,潜移默化地接受企业文化和职业规范的熏陶,学生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明显提高,为就业打下良好基础。这种培养模式能充分发挥校外实习基地(企业)的作用,密切了校企关系,强化了就业基地的培育,强化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增强了学生就业竞争力,真正实现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实施“校中厂”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校内实训基地是开展专业实践教学、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技能鉴定的主要场所,实训基地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几年来,学校通过“政府支持、学校自筹、企业参股”等形式筹集资金,在校内建设了畜禽养殖场、动物医院等生产性“校中厂”教学实训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下学习专业岗位技能,真正做到了把学生的学习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有机融合,逐步实现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学校选择了一些区内外优秀企业,如扬翔集团、春茂集团等,校企共同育人,订单企业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数量,学校与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双方共同商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人才培养计划,企业技术骨干全过程参与人才培养。目前广西水产畜牧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这种订单式的学生占专业学生15%左右,“订单式”培养模式的试行,为解决学生顶岗实习、零距离就业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四)“双证制”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积极开展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家畜饲养工等职业技能鉴定,实施“职业技能证+中职学历证”“双证制”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完成学历教育获取毕业证书的同时,也应取得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学生持多证毕业,在企业各工作岗位的应聘时增加了竞争筹码。将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与鉴定有机结合起来,使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促进课证融合,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实验实训室、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目前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双证制”学生占专业学生95%,毕业时取得双证,成为学校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三、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教学改革
根据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培养目标,从职业能力标准出发,广泛开展专业调研,本着“突出基本素质、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专业基本技能培养”的原则,构建以就业岗位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生产工作流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具体课程改革上应重点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改进,在具体的教学内容改革上遵循文化基础课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基础课以实用为原则,专业技术课突出专业能力培养,教学方法上融教、学、做为一体,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全程化,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的目标。
(一)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充分听取专业指导委员会及校内外专业人士的意见,调查畜牧兽医专业各种职业岗位对知识结构的实际要求,明确各方面知识所占的比例,形成能反映专业特色并符合实际要求的课程,在具体课程改革过程中要对行业工作过程化探究,筛选典型工作任务,经过典型工作任务整合,根据职业成长与认知规律将整合的典型工作任务构建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技能培养,将原来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进行重新构建,按岗位要求选择教学内容,按工作过程项目化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和岗位需求相适应”等方面作为衡量新课程体系建立的标准,形成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如动物疾病防治岗位设计出动物微生物及检验、兽医临床诊疗技术、动物(猪、牛、羊、禽)疾病防治、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四个模块课程。每个模块课程分解成若干个工作任务,以项目教学、场景教学和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完成教学任务,逐步实现了教学内容与岗位知识相对接,实践技能与岗位技能相对接,学生素质与职业素养相对接。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能同时满足学校育人、企业用人和学生就业的需要,实现了学校、学生和企业共赢的目的。
(二)重视德育课教学,创新文化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德育课、文化基础课是为培养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交、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团结协作与环境适应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而开设的。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将法律基础知识、哲学基础知识、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三门德育课放在首位,充分体现德育这一主线,将德育贯穿在各课程教学中。以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为载体,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强化学生就业创业意识,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设计。对语文、化学、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生掌握文化基础知识程度、行业需要进行改革、调整,并与时俱进确定教学内容和标准,促进文化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相互渗透,使文化基础课更好地为专业课服务,如语文应加重应用文写作的比例等,以调动学生学习文化基础课积极性。
(三)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育除进行教学内容精选组装外,还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探索适合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特点的教学新法,其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是要突出一个动学,要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动眼,凸现一种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训练技能、修炼身心、磨炼意志、锻炼体能”,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目前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常见的教学方法有启发式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目标教学、角色扮演教学、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模拟教学等。每种教学方法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有其独特的优缺点,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特点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要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重视专业教材、多媒体课件的建设,突出专业特色。学校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组织专业教师主编、副主编、参编《猪生产》、《动物微生物及检验》、《兽医临床诊疗技术》等6部国家和农业部规划教材,编写校本教材1部,在专业教材编写过程中,教师们针对专业培养目标,以职业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基础理论适度,满足行业、企业发展要求,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编写的教材得到了全国同行的认定和推广,教师在编写教材过程中业务水平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此外,依据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岗位能力和素质要求,以工作过程导向编写了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训指导书、习题集,开发和制作了猪病防治、禽病防治、兽医临床诊疗技术等6门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和多媒体课件,利用教学软件把图像、文字、声音、动画组合成一体,优化整合了教学内容,压缩了课堂教学时间,增加了教学信息量,营造了师生互动交流教学氛围,初步实现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实现了学中做,做中学,突出了专业特色。
四、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师资队伍是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专业教师既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方案的实施者。多年来,学校重视专业教师的培养和提高,有计划、有措施、有经费保证教师终身学习的需要,出台了相关奖励政策,加强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第一,开展了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为重点的教师培养计划,如通过“请进来、送出去、传帮带”等多种途径开展教师岗位培训,其中参加国家级畜牧兽医专业教师培训4人;第二,强化教师实践技能训练,每年都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1个月以上的生产实践,使其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使教学更贴近企业生产实际;第三,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编写教材著作和,仅2008年以来,畜牧兽医专业教师就承担了教育厅、水产畜牧兽医局教改、科研项目7项,发表教育教学和专业论文20余篇;第四,聘请相关企业、行业技术专家5人,作为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充实专业师资队伍;第五,学校重视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和道德修养,教师普遍树立了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教育观和发展观,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初步形成了一支高学历、高职称、高枝能、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目前,学校有畜牧兽医专业教师14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3人;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7人,“双师型”教师11人;有两名教师被评为全国农业职业教育名师,1人被广西教育厅批准为自治区名师培养工程人选,专业教师数量和质量要求上都远远超过了示范专业要求,教师整体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五、实践性教学基地建设
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性教基地是畜牧兽医专业开展专业实践性教学的主要场所,是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按照示范专业的建设要求,对校内实验实习场所进行整体规划,建设集教学、实训、培训、技能鉴定等功能于一体的教学实训环境,确保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完成本专业生产性、技术性的各种规范性实训。目前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性教学基地由畜牧兽医专业实训大楼、校内畜禽养殖场、动物医院和校外实习基地组成。
其一,新建设的畜牧兽医专业实训大楼设置了16个实训室,基本满足了畜牧兽医专业校内各课程实验实习的需要。
其二,按生产企业标准和学生就业岗位要求在校内建设了畜禽标准化养殖场等生产性实训基地,将实践教学融入到真实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使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培养职业素质,锻炼能力,提高技能,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其三,完善动物医院的建设,在满足相关课程实验实训的基础上,专业课教师能积极对外开展畜禽常见病和疑难杂症的诊断、治疗,还结合教学带领学生为附近养殖场、专业户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解决养殖户在防治疾病中碰到的问题,为畜牧业生产、农民增收做了大量有益工作。
其四,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求。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开展“工学结合”的一系列政策等有关规定,制订一套完善的学生“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组织管理方案,做到规范管理,确保安全,互利共赢。积极选好了一批生产技术先进、管理严格规范、育人环境好的企业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学校先后与广东温氏集团等20个著名畜牧兽医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协议,保证了常年可容纳500名学生顶岗实习,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由企业和学校共同管理,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由企业技术人员具体指导学生的学习与技能训练,学校教师则担负起学生的具体管理工作,并为企业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与服务。学生通过在企业的顶岗实习,将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技能,在服务于社会的同时,专业素质得到迅速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目前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性教学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为专业师生提供了完善的教学、科研、实训的条件,在行业内有显著的引领与示范作用,对全区同类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等方面发挥其指导和示范作用。
六、学生素质的现状及素质教育的方法
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而作为中职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可概括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创新能力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和就业技能素质等6个方面。据对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素质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热爱本专业,诚实守信,学习态度端正,能吃苦耐劳,实际动手能力强,能正确对待就业等。但部分学生文明素养和法律意识较差,文化素质偏低,专业技能薄弱,厌学、自卑、失落等现象令人忧虑,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实际素质水平与社会所期望的素质要求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这种差距致使中职学生的素质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为此,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应采取以下方法提高学生的素质。第一,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意识,将素质教育的思想渗透到专业教育中,贯穿于整个理论教学体系及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第二,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开设人文课程,并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中,要在每一门课程中贯彻人文素质教育的精神,这就要求每位教师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起引导和感染作用。第三,在教学方法改革上要重点突出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性,广泛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方法。第四,在实践性教学过程中,改革实验、实训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的爱岗敬业、团队精神、吃苦耐劳等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把学做人和学习专业知识、培养专业能力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五,通过学生社团、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在实践中达到教、学、做合一,增强对未来工作的适应能力,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六,通过校园的各种文化活动、学术讲座、专业教育等途径加强校园文化、专业文化建设,打造学生科学和人文品位的专业精神,逐步建立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总之,广西水产畜牧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经过多年示范性建设,潜心探寻,无论在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专业师资队伍、专业实践性教学基地、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细致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随着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现代化畜牧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广西水产畜牧学校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建设仍存在许多问题,如专业建设与企业、职业的联系不够紧密,对专业发展缺乏整体性规划,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滞后等,加之中职畜牧兽医专建设的研究尚处在探索阶段,这些都有待今后在专业建设中进一步探索与完善。
(一)充分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是课程改革的重点。在英语课程改革中,广西水产畜牧学校主要采用了角色扮演法、多媒体情景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情景模拟实训法等教学方法。
1.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是一种将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情境模拟活动,教师根据教材中要完成的课堂任务,通过创设、模拟逼真的情景,安排学生扮演其中不同的角色,让学生将课堂任务中需掌握的词汇和句型有机地融入其中,用对话和动作表达出来,最后由观察者(学生担任)和教师对学生的活动进行评定和反馈。这种教学方法既能让学生练习使用所学的实用语言,又能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在做中学,使学生学有所获,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职场能力。例如,在学习Unit5Let’sDoSomeShopping(基础模块第一册)时,教师先播放一段英文购物视频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出常见商品的英文名称及购物过程中常用的重点句型,然后教师与学生进行对话,让学生熟记常见商品的英文名称及购物的重点句型,最后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明确角色分工(售货员、顾客、收银员、观察员),轮流到课前布置好的收银台、试衣室等购物场所(在教室的讲台上)表演。在表演过程中,其他同学认真观看,记下参加表演的同学在扮演过程中的闪光点及语音、语调方面的不足之处。表演一结束,每组的观察员就汇总各组的记录,各抒己见,相互评价,教师与学生选出最佳扮演组并给予一定的奖励,最后教师点评。学生在逼真的购物情景活动中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口语交际得到真正有效实践,从而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
2.多媒体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情景教学法是指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通过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结合教学内容,真实立体地展示所学语言的背景,集形、声、色、光于一体的教学手段,是切实可行的激发学生思维和潜能的方法。多媒体情景教学中,除常见的视频、图片教学外,链接相关的英文歌曲和精彩的英美原声电影片段也能有效地渲染气氛,给课堂教学注入新活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提高学生参与率,不断地保持教学的新鲜度,达到教有所乐、学有所趣的境界。例如,在学习Unit3RainyDays,SunnyDays(基础模块第一册)中,在完成一系列教学活动后,教师让学生以欣赏Weather英文歌的形式来巩固重点词汇和句型Howistheweather?Itissunny(rainy/cloudy/foggy/snowy/).Itiscold(hot/cool/warm/cold)。实践证明,这种独特的教学设计是抵御学生厌学情绪的良策,不仅让学生接触到地道的英语口语,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兴趣。此外,在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是比较枯燥的。如果教师还是照本宣科要求学生背熟规则然后做大量语法来巩固,这必然让不少学生知难而退。但是利用精彩的英美原声电影片段来学习操练,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在学习祈使句时,教师精心挑选英文电影《冰雪奇缘》(FROZON)的精彩片段,影片中高频率出现了口语交际中常用的祈使句,如Comeon/Getfaster/Slowdown/Don’tworryaboutit等,而且其优美动听的主题曲LetItGo(随心而行)更使得学生对祈使句的巩固起到强化作用。这种寓教于乐的活动方式在充实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实际能力。
3.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是指教师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任务为主线,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紧紧围绕特定的任务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教学的成就是以展示成果的形式来体现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切实达到“做中学”,“学中做”和“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教师在设定任务时,应将教材中的话题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工作需求有机结合。任务型教学法尤其适合应用于以下教学内容:制作英文名片、贺卡、个人简历、求职信(个人表格填写)和中职生工作实践中常用的简短实用文字材料,如业务信函,传真、电子邮件、广告、产品介绍及使用说明书、合同、进出口及保险的单证等。这种教学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培养自主探究互动合作能力和发展思维的创造性。
4.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为学生今后继续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课后复习和反思的习惯、做题后进行归纳的习惯等,还应重点教给学生记忆单词的方法、英语阅读技巧、英语听力技巧等。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方面,笔者认为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是一条不错的途径。2012年春夏学期,教学学校公开课(Unit9Reading&Grammar)时,笔者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个体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提高课堂的参与率。
5.情景模拟实训法。情景模拟实训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模拟扮演某一岗位角色,在教师创设的以接近现实的工作内容和范围为场景的教学环境中,以相关道具为辅助,设计教学环节,有机地将教学内容和工作技能、职业素养的培养结合起来,通过现实的各种手段来实现教学目的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淡水养殖专业对外贸易过程中,商务英语口语的实训主要体现在商务交际(机场迎接、带外宾参观公司、企业,介绍企业、描述产品等)。教师播放相关视频,学习专业词汇和商务英语口语常用句型,设置情景,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明确任务与岗位职责和要求,设置外宾(客户、合作伙伴)、各部门经理和商务助理等角色,在课堂上演示出来,学生成为模型训练的参与者、观摩者、学习者和评价者,最后从两大方面评价学生,即模拟实训结果与实训过程中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符合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使课堂教学与专业实践逐步实现无缝隙接轨,切实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建立综合性考核模式,完善评价机制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课程成绩评定是很重要的环节,建立合理的课程考核模式也是英语课程改革的内容之一。教学改革前,广西水产畜牧学校考核学生的基本内容是平时成绩和笔试成绩,即英语课程成绩总评=40%平时成绩+60%期考(笔试)成绩。期考成绩占考核成绩的60%有不合理之处,不利于培养中职生的职业能力。实施教学改革后,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建立了综合性考核模式。即除笔试、口试外,还增加课堂评价(出勤情况、参与学习的积极程度、完成作业情况等方面)、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以及教师评价等,改变了单一的教学评价方法,在考试和教学评价上细化内容,将终结性评价变为动态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对考核成绩进行了以下调整:学习过程综合考核占40%(包括课堂考勤、课堂提问、参与学习的积极态度、完成作业情况,)口试成绩占30%,笔试成绩占30%(包括听力、单项选择、补全对话、选词填空、阅读理解题)。实践证明,改革后的课程成绩评价模式使考核更加合理,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又有利于学生发挥英语口语方面的潜力,进一步实现了英语实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水产养殖专业英语课程改革的成效
(一)促进英语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课程改革始终坚持两个基本原则:坚持教学为生产服务原则和教学内容贴近生产实际的原则,以企业生产发展需要和学生就业与终身发展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校内部的资源优势,促进了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研究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使教师在发展自身专业的同时保证教学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推动了教育科研的发展。在课题研究期间,课程改革主持人发表了论文《中职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
(二)切实提高了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英语实用型人才
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专业思想学习态度教师队伍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近年来,“三农”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已经明确指出 “把科技进步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根本措施”。农村要发展,农业要进步,归根到底是“人”的发展问题。因此,现代农业建设离不开高素质人才,人才培养至关重要。本科教育是高等农业人才培养的重点,是今后新农村建设人才的主要来源。近年来,动物医学专业招生人数基本平稳,在10个招生人数最多的涉农专业中,动物医学专业一直稳居第三位。但在招生人数基本平稳的现象下,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和管理遇到了诸如专业思想淡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差,动手实践能力弱,专业课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
一、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1.专业思想淡薄
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的超低价格,导致了农产品的生产者的贫困,以及涉农行业人员的社会地位之忧。收入低,社会地位低,严重影响了涉农人员从业的职业积极性。传统观念中,人们多把动物医学理解为是为畜牧学服务的,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也面临着所处的工作环境差、收入低以及社会地位低的情况。这导致相当比例的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存在偏见。在很多开设动物医学专业的高校中,多数学生选择理、工等专业。在从事动物医学专业学习的学生中,有些学生是报考非动物医学专业失利后转学动物医学。以上原因导致许多学生对动物医学专业课程学习缺乏热情,进一步加剧了专业思想淡薄的现状。
2.学习不刻苦
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在平时的理论课程和实验课学习过程中不能进行预习和复习。也有部分学生学习往往是为了完成作业或应付考试,所学知识的内容不丰富,从而不能将有关内容融会贯通,直接导致基础知识的把握不牢、理解不透,所学的内容不能与实践紧密联系。还有一部分学生以考研究生或考公务员为目标,只学习与考研究生相关的课程或只学习与公务员录取有关的知识。在实践环节中部分学生缺乏主动性思考,表现为缺课、落课,机械执行实践内容。实验报告中,讨论内容不深刻,讨论内容较少。
3.教师知识结构和能力不够完善,影响学生综合素质
教师队伍存在学历参差不齐的问题。部分授课教师对实践环节不够重视,甚至教师也缺乏实践经验。在毕业论文设计中,教师在题目选择、论文撰写方面的指导能力逐渐显露出差别。这直接影响学位论文的质量。
二、对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的几点思考
1.加强专业思想教育
专业教育应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阶段。在大一新生入学时进行专业导论选修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专业。在大学期间的理论、实践课堂上对学生进一步进行专业教育。在执行专业教育的过程中,应深刻挖掘资源,创新教育方法,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学生对专业教育产生抵触情绪。学校各级领导、辅导员、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应相互分工与协作,根据专业思想教育的长期性与多方法的原则,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热情。根据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特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从事本专业工作。通过专业思想教育,使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认识自己的专业在养防第一线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从而正确树立择业观。
2.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实践内容应紧密联兽医、动物检疫检验工作的实际内容,使学生学有所用。拓宽知识领域,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加学习兴趣。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使学生乐于接受。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的整个过程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严格考试纪律,适当增加试题难度,保障学习热情。通过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其主动学习,进而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应转变发展理念,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并落实到教学工作中。从政策和制度上,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整体结构。培养各学科带头人,建立合理学术梯队,形成传、帮、带的良好局面。从教师年龄、学历、学缘结构等显方面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建立教师队伍的竞争机制,从而鼓励创新人才脱颖而出。进一步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提高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
综上所述,要根据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实际特点,从专业思想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牢固动物医学专业学生专业思想,提升专业素质与综合能力,才能提升动物医学专业教学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孟蕾,熊楚才.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解困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10.
[3]周靓,董兵,高安崇.论高校涉农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规划[J].2012.
[4]李赫,,李棕松,戚英喜,张西臣.对涉农研究生培养的几点思考[J].2011.
【关键词】养禽学;实践;教学改革
养禽学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现代化养禽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门课程在学生专业素质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实践教学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巩固和拓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1],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的畜牧兽医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培养出现代畜牧兽医专业复合型人才,就要重视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只有加强实践教学才能培养出既具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服务。
一、《养禽学》的内容和意义
养禽学是在本专业学生系统地学习了公共基础课(如数学、物理和生物化学)和专业基础课(如家畜解剖及组织胚胎学、家畜环境卫生学、动物营养学、家畜生理学、家畜遗传学)后开设的。养禽学是主要研究家禽的外貌、育种、生物学特性、人工孵化、饲养管理、卫生与防疫及产品质量控制的一门科学,是一门以课堂讲授与实验操作、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养禽业的发展动态,让学生在了解有关家禽基本生产原理的基础上,熟悉家禽养殖基本理论和技能。[2]
二、实践教学的作用
实践教学指的是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学生通过实验实践等实际操作获得感性认识和基本技能,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国外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我国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性文件,强调“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加强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室建设”。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需要切实理解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的关系,从而形成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促进理论的良性循环。
三、《养禽学》实践教学改革
《养禽学》作为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课,其实践教学必须严格遵守贯彻“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培养畜牧兽医专门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形式和方法,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的有力措施和必要保证。[3]
1、优化课程实验设计,提高综合性实验比例
对养禽学实验进行优化组合,养禽学实验共有20个课时,因此要合理设计实验项目和内容,适当增加一些实用性和操作性强的综合性实验。如在家禽人工孵化综合性实验中[4],对于鸡来说孵化期为21天,所以需要实验和实习相结合才能保证本实验的连续顺利进行,同时在实验之前,除了讲授种蛋的收集、保存和消毒等知识外,还需要讲解孵化器的结构、操作方法及孵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让学生明白孵化所需的温度、湿度、通风及翻蛋等操作的必要性,以便让学生做好本实验所使用的设备、用具和记录表格等准备工作。经过学生的准备实验到动手完成实验,综合性实验增加了实验的趣味性,引导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例如孵化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死亡高峰,其原因是什么,照蛋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采用头照和二照,以及每次照蛋的时间选择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学生就需要查阅资料,寻找办法,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相应的也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思考能力、设计能力、 动手能力和解决能力。
2、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实验操作
养禽学实验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大部分,一部分为禽蛋方面,如蛋的构造和品质鉴定、蛋的清洗、消毒;一部分为禽蛋的孵化,如孵化器的构造、操作方法,孵化期间的操作;另一部分为家禽方面,如雏禽的雌雄鉴别、母禽产蛋性能的外貌和生理特征鉴定、 家禽的体尺测量、家禽人工授精操作、家禽的屠宰、屠宰率的测定以及家禽的饲养管理等。这些内容单凭课堂讲解,学生有时很难真正掌握,所以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合理安排实践,可以在校内开辟养鸡实践场所,让学生了解肉鸡的孵化、出壳、雌雄鉴别、名阶段的饲料配制,饲养管理等。让每个学都参与其中,加强期实验操作能力,具体可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选派学生轮流参加日常的喂料、喂水、清粪、沮度记载和观察等技能操作。[5]通过这样加深了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更加系统地学习基本知识,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提高了学习效果。
3、加强教学实习基地建设
为满足教、学、研的需要,积极创造条件建设校内外实验实习教学基地,努力加强与企业、肉鸡场、蛋鸡场、兽药厂等的联合,为学生提供实验技能培养与锻炼、提供感知的基地,鼓励学生深入生产一线,让有志从事动物科学研究的学生有机会直接参与到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中去,[6]学习其科学合理的圈舍设计、先进的养禽设备、孵化设备以及配料设备。通过实习基地的实验实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专业技能、职业素质。
4、通过参与教师科研、社会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可初步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吸收、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这样实验与科研任务结合起来,使学生担当教师的科研助手,既可减轻教师的负担,又能通过科研工作,培养学生勤奋努力,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工作作风,科学态度,锻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实际操作、观察、思考,总结分析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在鸡的饲养管理过程中,我们结合了部分教师的科研课题,研究了鸡的散养配套体系,如温度控制、湿度处理、光照管理、疾病免疫等技术手段,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又如对鸡场的污染情况,我们可以通过社会调查的方式进行,使学生认识到鸡场粪污处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5、合理设计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组织课堂讨论和评比
传统的实验教学评价强化的是得分功能,如主要以学生的实验成绩(实验报告)为主,其弊端主要在于学生的实验报告有时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对实验技能掌握程度,不能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出完全客观的评价,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只有通过合理的实验评价体系,在考核方式上实行多元化评价,学校也在进行《天津农学院本科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实施办法》的探索,我们可以多维教学目标作为教学的评价依据,对实验内容以知识、技能全面评价,方法以笔试、口试、操作等多种形式综合运用,[7]如可采用组织课堂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活跃学习空气,如讨论肉用仔鸡的饲料配方,可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自行设计,然后进行对比讨论总结,对每一小组的设计进行评比,最后得出结论,还可在实验实习结束时,安排课程论文的写作,来锻炼他们的论文写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8]
四、《养禽学》实践教学改革成效
通过《养禽学》实践教学改革,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9]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家禽生产的最新技术进展,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从事养禽生产与管理等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群英,黄勤妮,董克奇.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9):1-3.
[2] 赵小玲,朱庆,杜晓慧,等.改革《养禽学》课程初探[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9): 79-80.
[3] 杜晓惠,赵小玲,王继文,等.提高《养禽学实践》教学质量的探索与总结[J].中国家禽,2011,33(11):54-55.
[4] 何丹林,罗庆斌,刘德武,等.家禽人工孵化综合性实验的实践与探索[J].广东农业科学,2010,8:300-301.
[5] 姜润深,丁淑荃,陈兴勇,等.《禽生产学》教学效果调查及教学改进探讨[J].中国家禽,2010,32(3):58-59.
[6] 孙志良,刘进辉,易金娥,等.动物科学专业基础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04(增刊):113-114.
[7] 赵聘,赵云焕.《家禽生产技术》课程考试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9(5):74-75.
[8] 朱宇旌,张勇.饲料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2,6:174-176.
[9] 朱正伟,刘东燕,何敏.加强高校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7,1:76-78.
作者简介:
张建斌(1976—),男,山西原平人,副教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畜牧学.
1.根据养殖业结构调整,更新教学内容。目前养殖业主要以反刍兽、猪、禽、宠物等动物饲养为主,所有专业课程除了以传统教材中的大家畜和家禽为主要内容,还增加了反刍兽、中小动物和宠物等疾病的相关内容,并补充了当下新的防治方法和药物知识,以适应当前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和社会对动物医学专业人才需求。
2.改变传统观念,由全面授课改为专题授课。在大学普遍“课时减少,教学质量绝不能降低”的前提下,佳木斯大学动物教研室经讨论决定采用“专题授课”的方式教学。在兽医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的基础上,筛选出一些有代表性的,并且危害性较大的疾病作重点讲授,采用专题形式全面讲解。这样教师就有充裕的时间根据专题多角度全面备课,把课讲得更精,重点难点讲得更透。另外教师在介绍某一专题疾病的基本情况后,根据每一专题疾病的特点,提出比较全面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讨论,最后教师补充、归纳、总结,上升为理论性的知识重点。专题授课可让学生进行充分地参与和独立思考,使得课程的讲解既全面而又重难点突出,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采用此种方式可以改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要求教师把教材的各章节都要向学生讲到的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扭转忽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开拓能力的培养,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效果不很理想的教学局面。
3.运用多媒体教学。佳木斯大学动物医学专业的专业课程中的家畜内科学、家畜外科学、家畜传染病、兽医寄生虫学、中兽医、畜牧学概论、家畜繁殖都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都采用多媒体方式授课。授课教师均制作出了精美、完整、实用的课件,转变了原有的在黑板上画图、或作挂图等方法教学模式,从根本上,使得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如教师在上《家畜传染病学》课程时,通过多媒体手段,形象、生动、直观地反映家畜传染病的病原、疾病的临床诊断及病理学变化等特征。多媒体教学存在学生上课记笔记跟不上教师速度的问题,我校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编写一份内容包括讲授的主要内容和一些知识难点、思考题及学生参考书目的教学提纲,使学生人手一份。学生有了提纲后,再也不必忙于在课堂上记笔记,这样有时间进行课堂思考;教师的讲授速度也可大大提高,提高教学效率。
4.安排学生自学。因学时有限而无法讲授的内容,但这些内容是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应了解或掌握的课程内容,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自学。为保证学生自学的质量,教师在适当的时间可以通过布置作业的形式进行督促、检查和测试。
5.考试形式灵活多样。以前各门课程均采用单一的闭卷形式考试,以百分制来进行成绩的评定,影响了学生全面能力的提高。佳木斯大学动物教研室改革兽医专业考试的形式,按课程性质和特点,灵活运用笔试(开卷和闭卷)、口试、实际操作、写小论文或小综述等多种考核方式,鼓励采取多种考核方式联合运用的考试形式。对专业主干课程和必修课程可实行严格的闭卷考试,选修课程和考查课程可采用开卷考试、口试、小论文或小综述形式进行考核,按优秀、良好、中等、合格和不合格五档记入成绩,控制优秀比例,奖学金及优秀生的评定在选修和考查课程合格的基础上按主干课程的成绩计算。促使学生把主要时间与精力放在主干课程上,同时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给学生以更大的学习自由度,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条件。对实行笔试的课程,要加强试题库、试卷库的建设,确保试题质量;加强笔试考试各种题型(填空、选择、判断、简答、问答、论述、名词解释、计算)的把握,尽量在试卷中兼顾各种题型,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实践教学改革
动物医学专业具有实践性和技能性非常强的特点,实践教学在整个人才培养中占有极大的比重。认真做好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工作,是提高实践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我们在工作中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根据动物医学专业的特点进行动物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培养他们的临床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
1.开设独立的实验技术课。实验不仅使学生得到基本技能的训练,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培养兽医专业学生能独立进行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工作,具备做临床医生的能力基础,佳木斯大学动物教研室将实验与理论分开,作为一门独立的实验技术课进行教学,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创造条件。目前动物医学专业开设家畜解剖实验、动物生理实验、兽医药理学实验、兽医病理实验、兽医临床诊断实验、家畜传染病实验、家畜内科实验、兽医寄生虫实验、家畜外科实验和家畜繁殖技术实验等。
2.开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佳木斯大学动物教研室在保证兽医专业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的前提下,适当加入一些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专业教师提前把综合性实验的要求告知学生,让学生根据实验要求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并对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的结果进行记录。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加以指导,可明显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操作技能。如家畜繁殖技术实验中的品质检验方面的技能就可以开展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让学生围绕品质检验理论方面的各项检测指标(外观、密度、畸形率、顶体异常率、生存指数等)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这样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并更好地掌握品质检验的实践技能。
3.加强社会实践活动。佳木斯大学动物教研室在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把兽医临床实际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巩固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有目的地进行兽医方面的专题调查,把生产实践中急需解决的畜牧生产中的疾病问题列为实验教学的内容,依此来组织大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使实验教学与社会生产实践结合起来。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得以调动。专业教师还利用课余、双休日、假期带领和指导学生到佳木斯附近郊区农村、养殖场开展畜禽疾病的普查工作,了解常见畜禽疾病的流行与畜禽舍环境卫生状况、畜禽生产工艺等因素的关系。加强兽医专业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重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自理、自立、自学等独立开展兽医工作能力和独自分析、解决实际饲养过程中畜禽疾病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接触畜牧生产,认识社会,培养劳动观念的重要形式。
4.加强实验室建设。我校动物医学专业实验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设实验室。动物医学专业组建了兽医实验室、动物生理解剖实验室、兽医诊断实验室、兽医诊断实验准备室、动物标本制作实验室等5间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达到240m2。实验室现有的实验仪器、设备、实验药品和实验易消耗材料能够充分满足实验教学要求,很好的满足了教学需要;实验室现有六道生理记录仪、大动物手术台、小动物手术台、冰箱、离心机、752分光光度计、蒸汽灭菌器等先进仪器,且设备完好,能很好的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二是加强实验室管理。除认真执行佳木斯大学和学院实验室的各种管理规章制度外,我们还根据兽医专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些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使实验室管理更加科学和合理。实验室主任负责整个实验室的规划,仪器购置、实验动物计划制定等工作。每学期进行一次实验室工作考核、登记实验员考勤情况和兽医专业教师参加实验室工作情况,保证所有教师均参加实验室建设。每门兽医专业课程设立骨干教师,骨干教师负责各分实验室的发展规划。各分实验室实验员分工细致,管理好各分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和环境卫生;三是加强实验室规划工作。我们制定了兽医专业各分实验室详细发展规划,指导实验室建设。以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为原则,本着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方针,有计划分阶段加强实验室规划工作。
5.加强实习环节的组织与管理。一是制定毕业生实习计划。实习计划包括实习单位、学生如何分组、每组学生人数及名单、每组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每组指导教师、实习检查方式和实习考核方式等。从召开毕业实习动员大会、实习过程中教师检查指导方式、实习结束时实习报告的提交,到教师实习成绩考核等各个方面都有严密计划。二是选择合适的实习单位。随着我校兽医专业毕业生在社会上越来越受欢迎,越来越多畜牧兽医单位或公司要求我校派实习生。我们选择实习条件好的、交通方便的单位或公司作为我校兽医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基地。三是严格实习考核。考核内容具体包括:实习的纪律、态度、出勤和兽医专业技能。考核方式包括学生自我考核、实习小组考核、实习单位考核和指导教师考核等四种形式。
三、专业师资水平的改革
教学师资水平方面的改革目的是提高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确保佳木斯大学动物医学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质量的基础。佳木斯大学动物教研室根据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与措施积极采取外校引进、送出去培养、在职培养、相互帮扶等途径,加快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业务技能的提高。目前动物教研室形成了完善的高学历、高水平、专业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动物教研室目前共有专任教师9人,平均年龄38岁。45岁以下博士、硕士4人占人员总数44%;高级职称以上人员5人,占人员总数55%。学术梯队结构基本合理(教授3名,副教授2名,讲师3名助教1名)。
四、教材方面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