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数字化技术论文范文

数字化技术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数字化技术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数字化技术论文

第1篇

关键词:数字化艺术教育创新教育

电脑的普及与互联网的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信息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和数字化生存方式的出现必将冲击到设计艺术领域。随着计算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数字化设备在艺术教育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以计算机为核心,运用多种数字化技术手段驾驭艺术表现形式的新型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它给我们的设计理念、设计方式带来巨大的革命。海德格尔指出:“倘若我们沉思,我们就要追问现代的世界图像。”数字化技术使人类对世界的把握已经突破语言的抽象概括而更为直观、更为图像化了。体现高科技的数字化艺术手段,将感性的认识理念用严密的数学方法组织起来,并对美术设计要素进行理性化控制的数字化艺术教育必将给人们带来新的观念、新的思维,以及新的设计思想。

一、数字化发展的必然与现状

现代数字化技术所提供的产品使我们的生活以前所未有的真实图像面目呈现在人们面前。首先是信息载体的数字化,书籍印刷,作为几百年来最主要的信息载体,将逐渐被比特运算的方式所取代,即实现知识的数字化。这种变革使知识可以以更简单的方式传播,以更大的容量存取,以更低廉的成本让人们获取知识。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实现文字、图像、声音的数字化,还可将人类世界的一切物质以数字化的形式表示。其次,通信方式的数字化使信息能够突破国界、文化及时空的限制而任意传播,互联网的开通使世界变为一个地球村。数字化的进程已经在我们面前展开,而这势必导致人类的一切文明都必须转化成批量的资讯信息。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各种新的数字媒体,以数字方式传输。甚至可以这样说,任何不能转化输送的事物都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而作为一名教育者,更应该具备将知识转化为电脑语言的能力,并为人类几千年来沿袭的教育加入新的概念及内涵。

二、数字化带来的影响

从设计工具的变革到新的设计形态的产生,数字媒体的作用已日趋显著,它使设计艺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数字媒介的应用给艺术设计教育带来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1.高效的数字化技术工具

设计教育从美术教育中衍生而来,在传统教学中,从概念构思到图形设计或实体建模分成多个层次和阶段,学生的设计水平相应逐步提高。设计学习是在一定的绘画基础、绘画技能及在掌握了有关工具和材料的前提下进行的。在数字化时代,电脑的出现则大大改变了传统的学习行为,大量的手工绘画、制图及模型工具转变为计算机图形设计、制图及建模系统。电脑还替代了学生有关重复计算和公式化、格式化、优化选择等大部分的理性工作,从而使设计的速度大大提高,使学生集中精力更多地致力于概念分析、创意构思、选择评价等方面。当一个构思成熟后就可交由计算机去修饰、扩展、强化或试验。专业化的电脑软件具有准确方便的参数化、变量化的功能,在设计中只要随时存储变化的结果,就能随时回到设计创造过程中的任何一点,对以前的步骤进行修改并反复调试。

2.新的造型语言及表达方式的出现

计算机对设计最直接的贡献是带来了新的造型语言及表达方式,计算机构造物体的方式及图像处理上的特点,使计算机创作的作品表现出了新的风格,开辟了设计传达的新领域。传统的手绘技法与电脑设计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形式,它们有本质的区别。运用虚拟的概念而非物质实体进行设计表现,是设计表现领域的一个极为重大的变革。在平面设计中,由于扫描仪及数码相机的出现,使设计者能直接地输入真实图像,通过二维或三维技术的辅助,就能模拟出逼真的虚幻世界。在立体设计中,计算机三维建模及渲染技术使设计师在观察物体时,它能表现出物体的各个侧面及细部,同时也能在空间的视点中对形体进行构筑和修改。艺术设计语言与网页设计语言结合,融入了互动语言和数字符号。新技术的应用开辟了设计传达的新领域,创造出新的美学形态和设计形态。

3.多学科的交融与新学科的兴起

人类进入数字化时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三大领域的分界越来越模糊,学科交叉性发展、研究已成为高校教学与科研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有些专业出现综合、合并,甚至消失的现象;另一方面,各种交叉、综合学科大量出现。

设计师必须掌握日新月异的电脑硬件和软件,灵活把握视觉新语言的表达。这就促使当今的艺术教育必然要融入新的理念,构筑新的教学体系——数码艺术教学。数码图形基础、Internet资源及传播应用、网页设计、三维动画、多媒体技术、数码影像处理等都被纳入艺术设计教学中。目前,艺术教育先进的国家已经将艺术设计的教育重心转向多媒体设计,设立了新的专业——传媒艺术设计专业、数码电影特技专业、数码游戏设计专业等。

4.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电脑实现了设计数据的储存及再利用。各种设计素材、设计草图、效果图、制图、图形艺术、模型等资料都可以以数据来储存,并且可以方便地检索。集通讯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为一体的电子信息交换系统网络的出现和远程传输技术的发展,使交流的发生不必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国际互联网络也拓展了艺术设计的存在空间,使艺术设计走向了更广泛的数字化,让受教育者轻易地接触大量艺术设计资讯,有利于学生形成开阔的、前瞻性的视野。5.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冲击

在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过程,受限于繁杂重复的技能示范过程,而限制了设计过程中的偶然性、多变性。在现代计算机技术进入课堂后,直观丰富的表现方法以及全方位、跨时空的思维方式,让设计的翅膀摆脱了美术基础的制约,简单的操作过程可产生多样性的结果,这才是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的核心。

互动式教学更是改变了以往单向线性的教学模式,它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并最大限度地支持个性的发展。另外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开设一直感到有必要却没有能力和条件开设的课程。网上通讯可以排除时空及人为因素的限制,使教师和学生能在全球范围内检索信息,开展教学活动和学术交流。教师的教学也从“主讲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辅导者。学生的地位也转变为有机会参与教学、参与操作、发现知识、掌握知识的主动地位。只有完成这几种转变,才能适应数字时代对设计教育提出的要求。

三、艺术教育创新与数字化教学

在数字化离我们越来越近的今天,高校艺术教育如何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美术人才这个问题,不可避免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在数字化时代,人们凭借网络可更快地更新艺术观念,更快地创作艺术品,更快地把艺术运用到各个领域。在美术人才的培养上,将从传统的、单一的某一画种或艺术风格的临摹、复制式的教育,发展成为传统手法与电脑数字技术综合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这将对现存的传统艺术教育产生巨大的冲击。在数字化时代,要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必须强调培养方式的创新。

虽然数字化教学手段已经深入到教学工作的每一个方面,但是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围绕数字化的教学与学习会不会使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逐步降低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笔者认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降低问题确实存在,但这一问题不能看作是现代数字技术的发展负面结果。一方面,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降低是社会问题,是社会分配不合理与传统价值取向等各种深层次矛盾反映在大众教育观念中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在积极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重视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传统观念中的动手能力并非都是有价值的能力。就像现代绣花工人只需了解绣花的原理、针法,而无需学会手工绣花一样,科技进步总会使一些旧的技能失去意义,进而产生新的技能,使知识与技能达到新的平衡。

此外,数字化技术不仅为艺术类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也给理工科学生插上了艺术创新的翅膀,使设计艺术学科更加显示其艺术学和工学的边缘学科优点。笔者所在院校近几年,已经有部分专业将理工科学生与艺术生同时招收、对照培养,工科生与艺术生的界限变得模糊,美术基础已经不是阻止工科学生从事设计工作的障碍。

结语

我们面对的是崭新的数字化时代,它对我们的冲击可能会改变我们的文化形象,而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也会因此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电脑的应用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了高效的数字技术工具,带来了新的造型语言及表达方式,开辟了新兴的交叉学科,给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带来了动力。在数字化时代,我们必须强调创新教育,才能造就一批掌握视觉设计、互联网及多媒体设计,具有创意潜能,能牢牢把握艺术创新和设计未来的专门人才,这是艺术设计教育者的职责。

参考文献:

[1]德马丁·海德格尔.林中路.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2]王波.数字化时代的美育思考.山东电大学报,2004年第1期.

[3]陈实.数字化时代的艺术设计教育.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1年9月第14卷第3期.

[4]薛生健.数字化时代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影响.河西学院学报,2002年2月第1期.

[5]周发强.数字化时代我国高校综合性美术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7卷第3期.

[6]张耕云.数字媒介与艺术.美术研究,2001(1).

第2篇

去除式加工技术

去除式加工技术(也称减法加工技术)在工业上是指用车、铣、磨、削等方式将已成型好的材料固体坯料加工成所需形状的方法。口腔用数控加工设备考虑到其加工对象为专用牙科材料,针对牙科材料特性和制作精度的要求,常采用铣和磨的加工方式[3-4]。数控加工(numericalcontrolmachining,简称NC加工)是指用数字信息控制零件和刀具位移的机械加工方法。现有商品化的牙科数控设备,根据其切削主轴的运动特性,可进一步分为三轴、四轴、五轴等设备。这里轴的概念是指切削主轴的自由度数,主轴的自由度越多,灵活性越好,可加工模型的复杂程度也就越高。三轴数控设备适合批量加工倒凹面积小、形态相对规整的牙科模型(如基底冠桥);四轴与五轴设备更适合加工精度要求高的复杂形态牙科模型(如解剖形态冠桥、种植基台、正畸托槽等)。典型的牙科多轴设备有CEREC3D(SIRONA公司)、EVEREST(KAVO公司)、T1(WIELAND公司)、LAVA(3M公司)等。近些年,数控加工中心这种在工业上广泛应用的主流数控机床也逐渐引入到口腔领域,它是一种功能较全面、综合加工能力较强的数控机床。

数控加工中心的特点是:机床设置有刀库,刀库中存放着不同数量的各种刀具或检具;坯料一次装夹后,数控系统能控制机床按不同的工序自动选择和更换刀具、检具;机床可自动改变主轴转速、进给量和刀具相对工件的运动轨迹及其它辅助功能,连续对工件各表面进行多道工序的加工。整个加工过程,最大限度的降低了人手工操作的干预,大大提高了口腔假体的制造精度和生产效率。现有数控加工技术可加工的牙科材料包括牙科金属(贵金属、非贵金属合金、纯钛)、玻璃陶瓷和临时性复合树脂材料,特别是一些传统工艺很难加工或是无法加工的材料,比如氧化锆陶瓷材料,数控加工技术也可以实现。在金属及其合金材料的加工应用方面,数控加工技术可用来制造金属基底冠桥、覆盖义齿连接杆、正畸用个性化托槽等;在陶瓷材料方面,近年来应用广泛的二次烧结软质氧化锆材料是其主要的应用领域,可制造氧化锆基底冠桥、个性化种植基台、一体化桩核等;针对CAD/CAM椅旁系统的配套材料—玻璃陶瓷,数控加工一直是其惟一加工方式,工艺上则以磨削为主,有别于其他材料的铣削工艺,可制造嵌体、瓷贴面以及解剖式全瓷冠;另外,应用数控加工技术生产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牙科复合树脂材料,可实现个性化的即刻修复体制作。

增量式加工技术

相对数控加工的“减法加工”技术,快速成型(rapidprototyping,RP)技术被称为“加法加工”技术,即增量式加工技术。其原理是通过离散化将三维数字模型转变为二维数字模型的连续叠加,然后由程序控制按预先确定的顺序将成型材料一层一层堆积成型[5]。RP技术首先被应用于航天工业,用于医学领域最早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该技术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克服了传统去除式加工技术的局限性,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批量制造出各种复杂形态的工件,特别是对有内部结构设计的传统NC加工无法制造的工件,RP技术是较好的解决方案。RP技术的特性很好地适应了口腔医学假体及模型的复杂形态特征,加上其在加工速度、可靠性和成本等方面的优势,该类设备正在成为目前口腔假体及辅助装置制造技术的强力手段[6-13]。目前,应用于口腔医学的RP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粉末材料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selectivelasersintering,SLS)、粉末材料选择性激光熔融制造技术(selectivelasermelting,SLM)、液态光敏树脂选择性固化技术(也称立体印刷技术,stereolithographyapparatus,SLA)、熔融沉积制造(fuseddepositionmodeling,FDM)、三维打印技术(3Dprinting,3DP)、激光近形成型技术(laserengineerednetshaping,LENS)等。

SLS和SLM技术SLS和SLM技术的成型原理相似,都是在工作台上逐层铺粉,激光束在计算机的控制下按照分层截面轮廓信息对实心部分所在的粉末进行熔融固化,逐渐形成各层轮廓,从而堆积成实体。SLS和SLM技术主要针对金属及其合金材料,装备有惰性气体保护仓的设备还可熔融烧结纯钛粉末,成型出致密度较高的纯钛工件,很好的解决了纯钛铸造缺陷的问题。现有口腔SLS和SLM设备的成型精度比初期产品已有很大提高,成型精度可达到20μm左右,完全可以满足口腔临床对制造精度的要求。但对于成型大尺寸修复体(如多单位基底桥),由于加工过程缺乏足够的外周刚性约束,金属成型过程中的残余应力可能会导致形变,影响精度。往往通过增加支撑分散应力、分段成形和软件预补偿等技术加以改善。此外,SLS和SLM设备的可成型空间往往较大,适合于批量化的大规模生产,制造效率也较数控加工好。SLS和SLM技术在口腔医学领域的主要应用包括:金属(包括纯钛及钛合金)基底冠桥、CAD设计的可摘局部义齿支架、外科手术用钛板以及正畸个性化托槽的数字化制造。典型的设备有EOSM270(德国EOS公司),国内在此方面也有初步的研发成果。SLA技术SLA技术成型原理是使用光源(激光或可见光)投射,分层选择性地固化液槽中的液态光敏树脂,使逐层固化堆积成型。SLA技术主要针对复合树脂类材料的特性而研制,现有技术的成型精度往往比SLS和SLM技术略高,可达到10~20μm的精度,但现有应用于口腔材料的设备成型尺寸没有SLS和SLM设备宽裕,适合制造小批量小尺寸的口腔假体和模型。另外,现有SLA设备中配备有口腔生物性材料的还为数不多。

SLA技术在口腔医学领域的主要应用包括:铸造用基底冠桥蜡型、赝复体蜡型的制造;外科、种植手术用导板的制造;外科手术三维诊断及术前规划设计模型的制造;牙周夹板、可摘义齿树脂基托部分的快速制造。3DP技术3DP工作原理类似于喷墨式打印机的工作方式,采用逐点喷洒黏接剂来黏接粉末材料,或逐点喷洒树脂液滴并同步光固化的方式,最后逐层堆积成型。其打印喷头可以有2个或多个,可同时喷射1种或多种材料,因此有较高的成型速度。这种技术的成型精度与SLA技术相近,最高可达到15μm左右,成型空间尺寸也与SLA设备近似,同样适用于小批量小型工件的制造。3DP技术可成型的粉末材料包括石膏粉末、部分金属粉末,可用于打印牙科诊断用牙颌模型或用于制造CAD全口义齿阴型;可成型的液态树脂光敏材料与SLA的材料近似,同样可用于牙科铸造用蜡型、颌骨支架功能性替代体、颜面部赝复体(义耳、义鼻、义眼)、隐形正畸矫治器、手术导板等治疗辅助装置的制造。此外,3DP技术目前也正在用于三维生物打印,选择与机器相适应的生物支架材料以及细胞,要同步打印形态具有一定空间形态和细胞分布的三维生物体,可用于组织工程(如颌骨、牙齿)的重建或再生。#p#分页标题#e#

其他数字化制造技术

机器人技术机器人技术是医疗自动化技术的又一种表现形式。我国在口腔机器人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早,2001年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机器人辅助全口义齿人工牙排牙制作系统,最后用CRS-4506自由度机器人首次实现了由机器人辅助排列全口义齿人工牙列[14-16]。同年,美国OraMetrix公司发明了SureSmile系统,通过口腔正畸矫正弓丝弯制机器人,使弓丝弯制这一复杂的过程简单化、程序化,可精确稳定控制和移动牙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疗程[17-18]。可见,机器人技术作为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又一亮点,已成为未来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短脉冲激光技术激光是20世纪人类伟大的科学发明之一,激光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在当今世界的科研、生产和生活之中。在眼科医学领域,激光切削技术在眼角膜切削方面的研究应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被广泛应用和推广。在牙科领域,高功率脉冲激光由于在切割牙体硬组织方面具有微爆破和微蒸发的特效,常被应用于龋齿的治疗;另外,激光牙齿漂白,俗称为“镭射美白”也是其在牙科领域的应用技术之一。激光技术在牙科领域的应用目前在国外已成为一门最新的热门的牙科应用研究领域[19-20]。国内现有学者针对短脉冲激光器的牙科应用开展相关研究,旨在利用短脉冲激光器高光束质量和高峰值功率的特点,实现超精密牙体切削预备的目的。可见,摆脱传统激光技术二维切割的约束,向三维空间精密切削拓展,是牙科数字化、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3篇

现代数字化技术所提供的产品使我们的生活以前所未有的真实图像面目呈现在人们面前。首先是信息载体的数字化,书籍印刷,作为几百年来最主要的信息载体,将逐渐被比特运算的方式所取代,即实现知识的数字化。这种变革使知识可以以更简单的方式传播,以更大的容量存取,以更低廉的成本让人们获取知识。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实现文字、图像、声音的数字化,还可将人类世界的一切物质以数字化的形式表示。其次,通信方式的数字化使信息能够突破国界、文化及时空的限制而任意传播,互联网的开通使世界变为一个地球村。数字化的进程已经在我们面前展开,而这势必导致人类的一切文明都必须转化成批量的资讯信息。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各种新的数字媒体,以数字方式传输。甚至可以这样说,任何不能转化输送的事物都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而作为一名教育者,更应该具备将知识转化为电脑语言的能力,并为人类几千年来沿袭的教育加入新的概念及内涵。

二、数字化带来的影响

从设计工具的变革到新的设计形态的产生,数字媒体的作用已日趋显著,它使设计艺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数字媒介的应用给艺术设计教育带来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1.高效的数字化技术工具

设计教育从美术教育中衍生而来,在传统教学中,从概念构思到图形设计或实体建模分成多个层次和阶段,学生的设计水平相应逐步提高。设计学习是在一定的绘画基础、绘画技能及在掌握了有关工具和材料的前提下进行的。在数字化时代,电脑的出现则大大改变了传统的学习行为,大量的手工绘画、制图及模型工具转变为计算机图形设计、制图及建模系统。电脑还替代了学生有关重复计算和公式化、格式化、优化选择等大部分的理性工作,从而使设计的速度大大提高,使学生集中精力更多地致力于概念分析、创意构思、选择评价等方面。当一个构思成熟后就可交由计算机去修饰、扩展、强化或试验。专业化的电脑软件具有准确方便的参数化、变量化的功能,在设计中只要随时存储变化的结果,就能随时回到设计创造过程中的任何一点,对以前的步骤进行修改并反复调试。

2.新的造型语言及表达方式的出现

计算机对设计最直接的贡献是带来了新的造型语言及表达方式,计算机构造物体的方式及图像处理上的特点,使计算机创作的作品表现出了新的风格,开辟了设计传达的新领域。传统的手绘技法与电脑设计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形式,它们有本质的区别。运用虚拟的概念而非物质实体进行设计表现,是设计表现领域的一个极为重大的变革。在平面设计中,由于扫描仪及数码相机的出现,使设计者能直接地输入真实图像,通过二维或三维技术的辅助,就能模拟出逼真的虚幻世界。在立体设计中,计算机三维建模及渲染技术使设计师在观察物体时,它能表现出物体的各个侧面及细部,同时也能在空间的视点中对形体进行构筑和修改。艺术设计语言与网页设计语言结合,融入了互动语言和数字符号。新技术的应用开辟了设计传达的新领域,创造出新的美学形态和设计形态。

3.多学科的交融与新学科的兴起

人类进入数字化时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三大领域的分界越来越模糊,学科交叉性发展、研究已成为高校教学与科研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有些专业出现综合、合并,甚至消失的现象;另一方面,各种交叉、综合学科大量出现。

设计师必须掌握日新月异的电脑硬件和软件,灵活把握视觉新语言的表达。这就促使当今的艺术教育必然要融入新的理念,构筑新的教学体系——数码艺术教学。数码图形基础、Internet资源及传播应用、网页设计、三维动画、多媒体技术、数码影像处理等都被纳入艺术设计教学中。目前,艺术教育先进的国家已经将艺术设计的教育重心转向多媒体设计,设立了新的专业——传媒艺术设计专业、数码电影特技专业、数码游戏设计专业等。

4.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电脑实现了设计数据的储存及再利用。各种设计素材、设计草图、效果图、制图、图形艺术、模型等资料都可以以数据来储存,并且可以方便地检索。集通讯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为一体的电子信息交换系统网络的出现和远程传输技术的发展,使交流的发生不必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国际互联网络也拓展了艺术设计的存在空间,使艺术设计走向了更广泛的数字化,让受教育者轻易地接触大量艺术设计资讯,有利于学生形成开阔的、前瞻性的视野。5.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冲击

在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过程,受限于繁杂重复的技能示范过程,而限制了设计过程中的偶然性、多变性。在现代计算机技术进入课堂后,直观丰富的表现方法以及全方位、跨时空的思维方式,让设计的翅膀摆脱了美术基础的制约,简单的操作过程可产生多样性的结果,这才是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的核心。

互动式教学更是改变了以往单向线性的教学模式,它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并最大限度地支持个性的发展。另外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开设一直感到有必要却没有能力和条件开设的课程。网上通讯可以排除时空及人为因素的限制,使教师和学生能在全球范围内检索信息,开展教学活动和学术交流。教师的教学也从“主讲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辅导者。学生的地位也转变为有机会参与教学、参与操作、发现知识、掌握知识的主动地位。只有完成这几种转变,才能适应数字时代对设计教育提出的要求。

三、艺术教育创新与数字化教学

在数字化离我们越来越近的今天,高校艺术教育如何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美术人才这个问题,不可避免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在数字化时代,人们凭借网络可更快地更新艺术观念,更快地创作艺术品,更快地把艺术运用到各个领域。在美术人才的培养上,将从传统的、单一的某一画种或艺术风格的临摹、复制式的教育,发展成为传统手法与电脑数字技术综合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这将对现存的传统艺术教育产生巨大的冲击。在数字化时代,要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必须强调培养方式的创新。

虽然数字化教学手段已经深入到教学工作的每一个方面,但是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围绕数字化的教学与学习会不会使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逐步降低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笔者认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降低问题确实存在,但这一问题不能看作是现代数字技术的发展负面结果。一方面,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降低是社会问题,是社会分配不合理与传统价值取向等各种深层次矛盾反映在大众教育观念中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在积极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重视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传统观念中的动手能力并非都是有价值的能力。就像现代绣花工人只需了解绣花的原理、针法,而无需学会手工绣花一样,科技进步总会使一些旧的技能失去意义,进而产生新的技能,使知识与技能达到新的平衡。

此外,数字化技术不仅为艺术类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也给理工科学生插上了艺术创新的翅膀,使设计艺术学科更加显示其艺术学和工学的边缘学科优点。笔者所在院校近几年,已经有部分专业将理工科学生与艺术生同时招收、对照培养,工科生与艺术生的界限变得模糊,美术基础已经不是阻止工科学生从事设计工作的障碍。

结语

我们面对的是崭新的数字化时代,它对我们的冲击可能会改变我们的文化形象,而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也会因此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电脑的应用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了高效的数字技术工具,带来了新的造型语言及表达方式,开辟了新兴的交叉学科,给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带来了动力。在数字化时代,我们必须强调创新教育,才能造就一批掌握视觉设计、互联网及多媒体设计,具有创意潜能,能牢牢把握艺术创新和设计未来的专门人才,这是艺术设计教育者的职责。

内容摘要:数字化为设计艺术带来了新的造型语言及新的表达方式,实现了海量信息交流与共享,极大地方便了艺术教育的创新培养,也必将对艺术设计及其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数字化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必将在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数字化艺术教育创新教育

电脑的普及与互联网的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信息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和数字化生存方式的出现必将冲击到设计艺术领域。随着计算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数字化设备在艺术教育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以计算机为核心,运用多种数字化技术手段驾驭艺术表现形式的新型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它给我们的设计理念、设计方式带来巨大的革命。海德格尔指出:“倘若我们沉思,我们就要追问现代的世界图像。”数字化技术使人类对世界的把握已经突破语言的抽象概括而更为直观、更为图像化了。体现高科技的数字化艺术手段,将感性的认识理念用严密的数学方法组织起来,并对美术设计要素进行理性化控制的数字化艺术教育必将给人们带来新的观念、新的思维,以及新的设计思想。

参考文献:

[1]德马丁·海德格尔.林中路.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2]王波.数字化时代的美育思考.山东电大学报,2004年第1期.

[3]陈实.数字化时代的艺术设计教育.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1年9月第14卷第3期.

[4]薛生健.数字化时代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影响.河西学院学报,2002年2月第1期.

[5]周发强.数字化时代我国高校综合性美术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7卷第3期.

[6]张耕云.数字媒介与艺术.美术研究,2001(1).

第4篇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负载平衡;Web集群;创建

1引言

数字化校园网上依托Web技术开设的许多功能,使得Web服务器不仅需要提供更多的应用服务,而且要对不同的请求作出快速响应。因此,加重了Web服务器负荷,导致其性能下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高可靠性、高性能,可采用创建Web集群的具体解决方案。

2数字化校园的概念

数字校园建设是学校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具体目标。数字化校园用层次化、整体的观点来实施校园信息化建设,将校园网上信息进行更好的组织和分类,让用户在网上快速发现自己需求的信息。为师生提供网上信息交流环境,让管理人员科学地、规范地管理自己的数据,并将这些信息方便地出去。它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科研和管理水平与效率的目的。能否建立一个现代化的数字化校园已经成为衡量高校综合竞争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数字校园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实现基于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的各种服务应用信息化建设工作,包括网络基本服务、数据仓库、各类应用支撑系统、信息服务系统、组织管理、学校社区服务、教学活动、公共服务、学术研究等,从而将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构成整个校园的神经系统,完成实现校园的信息传递和服务。

3数字化校园中的Web集群

3.1集群的概念

集群(Clustering)广义来说,集群就是相互独立的一些系统的集会。它们利用高速通信网络将这些系统按某种结构进行高速互联,这样所构成的一个计算机组叫集群[1]。构成集群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系统的可用性和规模的可扩展性。在集群系统中,每台服务器都承担相应的子任务,因而服务器的个数将与工作效率呈正比例增长。对程序员和用户来说,集群系统就是一个整体的并行系统[2]。

3.2负载平衡

负载平衡(LoadBalancing)是指在一个Web集群中的多台服务器之间均衡地分配客户请求。一般地,负载平衡能增加系统吞吐率,而同时保持较低的响应时间。通过使用嵌入到Windows2000Server中的NetworkLoadBalancing,主机能够检测每一个来访的IP报文,只有符合接收条件的才接收它。每个NetworkLoadBalancing主机可以指定它将处理的报文百分比。作为一个选项,报文也可以平等地在所有的主机之间进行分配。如果一个主机故障,则负载平衡机制就会在剩余的主机之间重新分配报文。

3.3Web集群

Web集群是由任意多台计算机组成的一种Web站点。当设计者创建Web集群时,可以选择三层Web体系结构(由Web服务器程序,COM+应用程序和数据库应用程序组成)。三层体系结构的优点是设计者可以将以下的各层次任务分散到不同的服务器上,而不是将它们都结合在一台服务器上(如图1)。

图1

使用若干台低成本服务器,设计者可以很容易地处理大量的客户请求,而不会产生任何不必要的延时。在多台计算机之间共享负载对于院校用户支持重量级应用程序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处理行政事务,访问数据库,支持学校Intranet以及执行其它重要的日常活动。

4Web集群在数字化校园中的负载平衡特性

NetworkLoadBalancing和ClusterService可以增强任何设施的安全可靠性。将它们分组是一种功能强大的方法,用来将后端数据库和事务系统与基于Web的前端相结合,从而有效地提供给用户所需的可伸缩性、客户要求的高可用性。下面列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如图2),并给出如何将它们集成到一个三层配置中的实例。

NetworkLoadBalancing平衡那些主要由入站TCP/IP通信产生的负载。管理员可以在第一层上建立LoadBalancing,并且在集群的Web服务器上平衡站点的访问。ClusterService是管理员对那些要求高可用性的数据库服务进行分组的理想选择,这些数据库服务可以是MicrosoftSQLServer7.0或其它数据敏感应用。管理员可以在第三层上建立ClusterService,以完成诸如用户访问数据库的任务。

5在数字化校园中创建Web集群

通过将这两个负载平衡的特性结合起来,这些特性将是三层体系结构应用程序的理想支持。例如,如果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基于Web的教务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办公管理系统(如图3),则可以建立如下的集群。

在多台服务器上建立前端、用户界面(UI)层,使用NetworkLoadBalancing以平衡和分配客户TCP/IP连接。当通信量增加时,升级已有的集群或者添加计算机到配置中。这样就保证站点不论什么时候都能够处理访问请求。

使用ClusterService,以便为应用程序和三层应用程序的数据服务层提供结点故障接管功能。这将创建一个可靠的平台用于数据库、消息和类似的应用服务。

下面将举例说明如何创建Web集群服务器。

5.1硬件需求

为了建立用于基于Web的教务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办公管理系统,设计者需要利用WebApplicationStressTool(该工具允许设计者模拟测试站点上具有几千个用户负载的情况)来确定实际需要多少台Web服务器来满足一个特定的应用。在测试了单台服务器之后,设计者可能会发现服务器CPU的利用率特别高,而高速缓存命中率很低,并且在队列服务器中还留有许多请求。与SystemMonitor工具相结合,设计者可以很容易地确定一台单一的Web服务器的负载极限。Web服务器的主要瓶颈在于HTTP层,为了打破该瓶颈,设计者应该增加Web服务器。例如,可以添加三台Web服务器以组成Web集群的第一层。

5.2创建第一层

随着三个新Web服务器的加入,设计者现在必须通过运行NetworkLoadBalancing来平衡这四个服务器间的请求负载。四台服务器从客户角度来看只是一台服务器。因为设计者只分配一个IP地址给一个集群中的三台服务器,因此管理集群十分容易。通过配置一台DNS服务器,设计者可以使用IP地址192.168.18.10建立。该IP地址代表了集群中的所有主机(此时为三台服务器)。

通过这种配置,设计者可以将站点拓扑结构由一台Web服务器改变为四台。现在可以使用WebApplicationStressTool再次测试应用程序,将会看到性能立即得到了改善。接下来,再次测试集群,但这次要使用几千个用户进行模拟,确认站点消耗的资源远小于单台计算机运行IIS5所消耗的资源。如果应用程序需要更高的可用性,则可以添加更多的主机,最多为32台。

通过建立一台开发服务器(例如),设计者可以在此服务器上内容和测试其应用程序,而后能够将所有的授权和开发移交给服务器。设计者在开发服务器()上安装了FrontPageServerExtensions后,用户就可以使用FrontPage连接到一台开发服务器,写入内容以及创建应用程序,而不用将应用程序引入到Web产品服务器上。

一旦数据已准备好用于产品,则使用SiteServer3.0的ContentDeployment特性将数据从阶段服务器复制到Web服务器产品上。在四台Web服务器间必须相同复制的单元是Web内容。当设计者需要复制数据时,ContentDeployment将很容易地实现该过程,从而可以节省大量时间。

当站点规模增长时,需要为每台服务器设置一个独立的日志文件。如果四台服务器在同一个Web集群中,则必须分析四个单独的日志文件,可以预先地将所有日志导入到一个源中来帮助简化任务。SiteServerUsageAnalyst给设计者提供了一种简易的方法将这些文件导入到一个源中,而后设计者可以生成定制报告来表示Web站点上的所有通信量。

设计者添加了服务器、创建了开发服务器并且简化了日志后,就将会注意到站点变得十分复杂。为了处理增加的复杂性和应用程序数量,设计者就需要创建其它层,以便维持Web站点的有效性和性能。

5.3创建第二层

当ASP应用程序与Windows2000组件一起相结合运行时,站点很快会变得更为复杂。ASP应用程序可以被认为是将表示层连接到应用和数据服务层的中介。ASP提供了一种丰富而强有力的开发环境。但如果真的要增加应用程序的整体性能,应考虑添加COM+组件。

使用ASP应用程序调用一个包含用户业务逻辑的组件,该组件驻留在第二层的应用程序服务器上。一个应用程序服务器可以简单地是一个Windows2000Server,它主要为组件提供处理器功能。

至此,驻留在第一层Web服务器上的ASP应用程序调用第二层应用程序服务器来处理业务逻辑。该处理过程的一部分会请求组件从位于第三层的后端数据库中提取数据。

5.4创建第三层

为了在第三层获得高可用性,设计者需要安装ClusterService。为了存储所有组成第三层的后端数据,大多数企业级用户都需要一台高端对称多处理(SymmetricMultiProcessing,SMP)服务器(例如,一个8个处理器的SMP,带有4GB的RAM),以运行SQLServer7.0等大型关系数据库。ClusterService可以处理任务紧急的数据库管理、文件和Intranet数据共享、消息机制以及通用业务应用程序。

最好再添加一台服务器用于故障处理,而不是仅仅依靠一台高端Windows2000Server。

综合起来,这两台服务器为访问请求提供了更高的可用性,并且简化了管理数据和应用程序的任务。ClusterService不仅允许设计者将两台服务器连接到一个集群中(如图4),而且也可以自动地检测并恢复服务器和应用程序故障。另外,它可以巧妙地处理服务器操作的工作负载,使管理员在不必关闭服务器的情况下进行维护规划。

图4

如果一个单独的应用程序故障(但服务器没有故障),则ClusterService将试图重启同一服务器上的该应用程序。如果仍然失败,则ClusterService将该应用程序的资源转移到另一台服务器上,并且在该服务器上重启该应用程序。

6总结

由于用户的应用程序需要很高的可用性、可伸缩性和性能,因此设计者需要创建一个三层Web体系结构,并且对每个层次使用具有高可用性的Microsoft技术。而后使用WebApplicationStressTool测试单台服务器并实现它。为了获得更高的可用性,则需要创建Web集群。一般情况下,可以算出三台服务器已经足够了。而后安装NetworkLoadBalancing,并且这三台服务器实质上被看作一台服务器。接下来,设计者应该添加第四台Web服务器作为开发阶段服务器,以便用户可以内容到该服务器上。为了复制已开发的内容,设计者在阶段服务器和Web服务器产品上应使用SiteServer3.0的ContentDeployment特性。为了增强第二层的性能,设计者要添加一个COM+应用程序,并且使用来自第一层的ASP应用程序来调用来自第二层的预编译组件。另外,这些第二层组件会调用第三层数据服务。运行SQL7.0的一个高端SMP服务器组成了系统的第三层。为了获得高的可用性,设计者应添加ClusterService来确保系统是一个具有容错能力的故障接管系统。这种拓扑结构提供了高可用性和可伸缩性,尽管存在可预见的故障(例如服务停止或硬件升级)或者不可预见的故障(例如硬件故障或软件完整性丢失)。

本论文不仅分析了集群技术在数字化校园网中的负载平衡特性,而且给出了其高性能应用的具体实现框架。Web集群技术在数字化校园网中的应用不仅能够大大地提高学校的资源利用率,而且能够有效地、及时地完成吞吐量大的科学计算和商业数据运算。Web集群技术随着服务器硬件系统与网络操作系统的发展将会在可用性、高可靠性和系统冗余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地提高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胡凯.《集群计算》.计算机世界,2001-02

[2]LinuxClusteringwithCSM&GPFS,IBMRedbooks,http:///

[3]Microsoft公司.《Win2000DirectoryServices基础结构设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05

第5篇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科学与艺术艺术设计教学

艺术设计是艺术、科学和技术的交融结合,从本质上看,即是艺术与科学技术统合的产物,它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用艺术设计的方式创造实用与审美结合的产品,为人类的生活服务,满足人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多种需求。当下设计不再仅仅是一门技术,或是一门技术和艺术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文化。它不仅关系到产品的设计,而且肩负着对新的生活方式的设计。所以,设计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就成了设计教育的主体内容,设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有创造力的现代设计人才,而教育、教学的方法和目标则是关键。

一、艺术设计教学必须与时俱进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到信息时代,计算机与网络的应用日益普及,计算机作为设计工具在现代艺术设计领域里已是必不可少。计算机的普及与互联网的应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和数字化生存方式的出现必将给我们的设计理念、设计方式带来巨大的革命,传统的设计教育理念、设计教学方式也亟待改革和重新整合。我们说21世纪是“创意经济时代”,亦是“设计时代”,经济建设急需具有现代设计观念、具备相当专业设计水平的设计艺术人才。因此现代设计教育应该紧跟时代的变化,要不断创新和不断发展,认真地研究如何与现代技术结合。

信息社会,高新技术在层出不穷地涌现,譬如电子艺术、新媒体艺术的发展,正在冲击着传统艺术的载体;材料科学的进步,纳米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促使产品的加速更新换代;建筑科技的发展,也正在使智能建筑、生态建筑走进人们的生活,这些都令我们应接不暇。信息时代需要新型的设计艺术人才,这对设计教育提出了一项新课题,即必须立足设计教育发展趋势,推进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研究,更新观念,树立新型的现代设计教育思想,把艺术与科学紧密地结合起来,把高新技术直接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这就要求在现代设计教育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有强烈的时代概念,高校的教师更要不断地学习,以使自己的思维跟上快速发展的时代。国家教育部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规划中提出: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改革更新培养模式,调整课程结构,用现代文化、科技发展新成果充实和更新教育内容,逐步实现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育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

二、数字化技术给艺术设计教学拓展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目前在我国教育领域已经广泛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并由此引发的教育观念、教育手段、教学模式和教育结构的改革已成为共识。高效率是生存的前提。因此,在讲究时间和效率的现代社会里,教育应该毫无疑问地更加重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以艺术设计教育为例,将数字化多媒体引入课堂,能明显地使课堂变得更生动直观,可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通过计算机将艺术学科的主要课程连接起来,可以优化课程结构,节约课时,减少繁琐的表现技法的练习,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构思和创意上。计算机的智能化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让教师和学生及时看到艺术创造预想的效果。设计教学中欣赏、启发和参与极为重要,它们使我们能真正认识到设计的真实内容。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数字化技术使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程体系及课堂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也使艺术设计教学具有了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1.数字化技术能够有效地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多媒体数字化技术进入课堂发挥了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优势。在教学中通过数字化教学手段把学生难以直接感知和领会的事物现象在短时间内直接呈现出来,这样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还能启发和引导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抓住自己的感觉,融入自己的理解,表现出自己创意设计的精神。判断、捕捉并保住自己在汲取他人设计养分中出现的既能符合设计美学原理,又能发自内心的点滴新意,并不断积累、融通和表现,是设计创作乃至形成自己设计风格的重要因素。利用多媒体数字化技术教学,也有利于照应设计专业学生个性差异。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程度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的难度加以控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解决了学生个体对事物领会过程中构成的理解差异,使整个课程进度保持统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从发散性思维中选出最佳方案,并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如何分析、解决问题,把教学、试验、科研有效结合起来。

2.数字化技术有利于信息交流、教学互动、资源共享

第6篇

档案信息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而又重要的作用,因此,相关部门一定要做好档案信息的管理工作,并不断引进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不断更新各项管理设施,保证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我国传统的档案信息管理过程中往往是采用纸质材料的方式进行记录和管理,但是随着近些年来档案信息的急剧增加,使得档案信息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适应不了当前高速发展的社会形势。在这种新形势下,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模式应运而生,与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相比,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操作方便、速度快、准确性高、储存量大、节省资源等方面,这种方式能够大大提升档案信息管理的工作效率,大幅降低工作时间,而且在档案信息管理工作者中引入计算机技术是发展和改善档案信息管理现状的重要前提,是推动档案信息管理逐步走向正规化、高效化的前提条件。但是就目前我国档案信息管理的发展现状而言,不难发现,我国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于一些档案信息的管理还不够科学、便捷,这就导致工作人员在进行档案信息查找时的繁琐,导致档案信息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这就需要管理部门不断提高档案信息管理的工作水平,合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各项管理资源,促进计算机技术在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完善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工作体制。

2计算机技术在档案信息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和功能

计算机技术在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其对于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下面就计算机技术在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和功能做具体分析。

2.1实现档案信息的自动化管理

计算机技术是现代高新技术的代表,是对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的充分反映,计算机技术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其具有极为高效的信息储存和处理能力,能够同时进行多种信息的处理工作,其处理速度能够超过人类处理速度的上千甚至上万倍,并且它能够完成对信息的整理、分析和推理工作,进行系统的信息管理和查询服务。此外计算机技术还能够按照人类设定的相关程序进行运行,在无人控制的情况下实现对档案信息的综合管理工作,实现档案信息管理的全自动化,大大提升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研究的效率,推动档案信息的管理工作更为科学地开展。

2.2实现对档案信息管理的数字化

在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中引入计算机技术,可以运用计算机技术对各种载体的档案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和检索工作,例如:可以将纸制档案信息进行录入,但是与纸制档案信息记录管理形式相比,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更易于对其保存、查询和修改工作的进行,而且实行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后,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各地间档案信息的了解,通过网络进行实时地查阅,实现相关档案信息的综合管理,更加利于对于档案信息的管理工作。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管理不仅能够大大提高档案信息管理的工作效率,而且能够降低在档案信息管理过程中使用的纸质资源,实现资源的节俭,大大降低档案信息管理的成本,而且在管理的过程中,档案信息都是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储存,保证档案信息不会因时间过长造成磨损和遗失,保证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3实现档案信息的网络化检索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计算机技术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实现了普及,在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中,应用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能够实现对档案信息的综合检索工作,可以对相关档案信息进行智能联网综合网络检索工作,可以实现足不出户就能够完成对相关档案信息的查询和检索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促进了档案信息管理的网络化和数字化,促进档案信息的资源共享。

3计算机技术在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工作中的几个重要环节

在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工作中,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再根据档案系统管理本身的发展现状和具体模式,选用更合理的现代化科学技术进行调整和调配,确保计算机技术能够在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工作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有效地促进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下面就计算机技术在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作具体分析,对其中的几个重要环节进行整理,对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进行有效预防。

3.1需要高度重视信息储存的相关基础工作

档案信息的储存和记录工作是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只有确保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录入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所收集的档案信息的正确性才能保证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是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实现自动化、一体化、智能化的重要前提。在现代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工作中,档案信息的储存工作都是借助计算机技术的相关设备来进行的,对于所配备的计算机硬件等相关设备,应该充分考虑档案信息管理的工作需求以及时展的需要,在数字管理、整体性能以及系统升级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并对相关计算机软件进行及时的更新,满足不断高速发展的社会新形势,为实现档案信息数字化的综合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在信息的储存过程中,各级管理部门应该做好信息监督和检查工作,严把数据录入的准确无误,适应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的长期发展要求。

3.2重视档案管理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建设工作

当今社会,高新技术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同样对于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工作中运用到的计算机技术而言,也在不断更新和改革中,这就需要档案信息管理的相关部门对计算机技术和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新工作,对不符合时展需求、阻碍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工作的设备和技术要进行及时的处理,不断更新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确保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工作对计算机技术的要求。此外,为了提升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的工作效率,需要在档案信息管理内部建立一套完善的、科学的信息网络系统,通过网络通信技术实现对档案信息的查询、传输和利用,以提高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的工作效率,真正地做到良好地服务功能。

3.3重视档案信息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国民经济的不断提升,各种载体的档案信息量不断增多,从而使得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工作更加复杂化,迫使档案工作需要不断地更新科学管理技术手段,同时要不断壮大档案管理工作队伍,以应对不断复杂的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具体来说,在档案信息管理单位内部应该定期对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工作,确保他们能接收到高素质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技巧,督促其不断加强对相关计算机技术知识的学习,从根本上提升每位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工作者的信息化管理能力,使单位内部能够形成一支工作效率高、综合素质强的档案信息管理队伍,保证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4继续做好纸质等传统档案信息管理工作

虽然计算机技术能够有效提升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的工作效率,但是目前电子档案并不能完全代替纸质档案的存在,因为电子档案信息本身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需要在运用计算机技术的同时,结合纸质档案信息等传统档案信息管理手段,实现对档案信息的综合全面管理,确保档案信息管理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4总结

第7篇

从网络化角度分析,可以看出,网络是一种较为具体信息载体,且推动着当前我国广播电视行业领域不断向前发展,广播电视正朝着网络技术化方向发展,其使广播电视在社会范围内和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普及,并且有助于电视台机构一体化网络数字信息结构系统构建。需要注意的是,高清晰度数字电视和普通数字电视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并受到了广大广播电视用户的欢迎,数字技术正在完成从传统技术到核心技术的完美转变。

二、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所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1.发展模式与数字化要求不符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赋予的特殊的垄断地位激发了数字化电视的发展与兴起,可是在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中,我国各种垄断行业的发展步伐把广播电视兴起远远抛落其后,由此,垄断行业所具有的因素主要依靠资源的独自占有性的粗放型模式,恐怕难以供应广播电视数字化带来的需求,使得广播电视的发展模式需要根本上的改变,把依靠创意的独特性作为首要减轻依靠资源的独占性模式,以集约性增长方式为主来减轻粗放性的增长方式。

2.本体结构性诟病分析

对我国而言,广播电视向来作为公共服务出现在大众的眼前。但并没有因此得到政府在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只能靠自己创收填补弥补公共经费的窟窿,因此使得广电多年来的财力十分贫乏,基于体制和政策框架的大环境下,单独让广电部门带动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发展进程只是设想,有可能会难以实现。然而让我们欣喜的是,家国颁发[2006]79号文件把广电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和政策与资金作为发展重点,标志着广播电视的发展有了国家体制与国家政策调整的庇护。数字化也为广电创造了良好条件,就是从公共服务转向市场和运营并重的局面。针对建立市场化的运作营销方面,我们的准备差的太多,我们的经验明显不够,我们迫切地要完成网络数字化所需要的各种观念、大量资金、完善的机制、专项人才的准备。

三、数字化时代广电技术的发展前景

在网络数字化时代,人们观看节目的途径将会产生新的特点:一方面观看途径的多样化,可以在有线电视、无线电视、卫星接收、IPTV等中选择其一;另一方面人们拥有自主选择权,广播电视将不仅仅是单向的推送,它会发展成双向的互动,观众将会通过实时观看、点播观看、复制等各种途径自由选择喜爱的节目。再一方面想要随时随地收看节目现在不再是梦想,现在伴随性收看成为新的属性和新的特点,观众收看电视将不再受地点的局限,可以用手机收看、电脑收看、电梯电视、公交车上收看、户外大屏幕收看等,不受制约地收看电视节目。在当今信息时代,以网络化和数字化为发展方向的广播电视技术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它的应用可以使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的市场被进一步的打开,使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方面的需求被进一步的满足。面对当今不断出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要提高广播电视技术方面在网络化领域、数字化领域发展的速度,要做到把计算多媒体与广播电视系统相融合,打造比较立体的节目、融合性高的、互动的广播电视节目,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四、结语

第8篇

从大体上来看,现代建筑施工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受环境影响大。与其他工程项目不同,建筑施工通常直接暴露在外部环境之下,雨、雪、风等自然气候变化都会对施工造成明显影响,尤其是桥梁、道路、水利等建筑施工项目,其大部分分布在存在较大高低落差的水域和山地,远离人口聚集区,因而施工条件极不稳定,地质、水文、气象等各种外部环境因素都会对施工造成明显影响,这使得建筑施工的管理工作必须全面而细致,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监测和预估能力要强于其他项目。

2)投资额高,施工周期较长。现代建筑施工项目一般属于建设施工群,在我国城市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建筑施工项目的投资额都往往较大,同时对专业技术要求很高,施工周期也较长,这一特点使得建筑工程项目投资的资金控制不确定性因素大大上升,材料、人工、物流等环节的变化都会对项目的资金流造成明显影响。同时许多路桥、建筑施工项目多分布在偏远山区,交通运输不便,材料采购和设备进出场的费用更远高于普通市场价,这些都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成本控制环节提出了很高要求。

3)施工班组多,技术工种多。现代建筑施工是一个多工种协作的系统性工程,土建、钢筋、高空作业、爆破、防水、水下作业等技术工作和特殊工作很多,施工班组交叉复杂[1],现场若管理不善,极易陷入管理和施工的混乱,工序错误,班组施工冲突等变化接连出现,进而对施工的质量与进度产生负面影响。针对这一情况,建筑施工管理必须有序且有效的梳理班组关系,合理安排各个工作的施工顺序和工作面安排,这也是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一个特点。

4)危险因素多,安全管理任务艰巨。建筑施工是我国三大高危行业之一,一方面施工中的爆破、隧道开挖、吊装、水下作业、高空作业等本就是危险系数极高的作业工种,管理和监督上的微小疏漏极易酿成安全事故。与此同时,建筑施工项目现场医疗卫生条件有限,许多项目交通还十分不便,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人员救治也较为困难,“因而安全管理是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十分突出且受到国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的一个环节”[2]。

5)施工作业面广,相关资料庞杂。在现代施工中,通常根据进度计划安排分作业面同步或者依次推进,这使得施工管理中的作业面较多,现场监管难度较大,尤其是住宅、酒店和山地建筑等,房间多、功能分区多,或者施工作业面较广,施工管理人员奔走于各个作业面之间,不仅十分疲惫,同时也极易疏漏,效率不高,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对建筑施工领域规范化要求的不断提升,建筑施工无论是业主、监理,还是施工单位、审计单位,都会形成大量的相关资料,这些资料的整理与归档,是一项十分复杂且细致的工作,传统的手工作业在这一方面已经明显难以适应。

针对现代建筑施工的特点和传统管理模式表现出来的不足,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在建设施工项目管理中出现计算机数字化技术。多年来,数字化管理模式在包括建筑施工的建设项目管理中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并且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数字化技术在施工项目中的管理有以下几方面优势:

1)准确性与丰富性。借助于数字化的采集和施工管理设备,数字化管理可以对建筑施工过程中大量的资料和施工、质量、进度、安全、成本等方面的信息进行准确的记录,利用文档管理模块可以对进度、经济和质量相关资料进行有序的归档与整理。除此之外,对施工管理中的巡检、自检、互检以及关键部位的施工,隐蔽工程的隐蔽等形成文字、图像、视频资料,比传统管理中单纯的施工日志和旁站记录等更加详实与直观,在建筑施工项目的后期验收以及结算办理中,可以带来极大的便利。

2)广域性与快速性。与传统的纯人力监督式管理不同,数字化管理技术可以实现对施工作业面全范围和全时段的监控,这大大提升了施工管理的时空范围,有助于对施工作业面进行有效的监控与记录,而对于施工管理的相关信息,利用数字化技术可以快速查询与筛选,同时对于施工管理相关资料,可以在施工方、业主、监理和班组之间实现高效流动,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效率。

3)整合性与易管理性。在数字化管理模式中,所有的管理资料都可以以数字文档形式体现,从资料员到项目经理,都可以十分清晰且有序地实现管理资料的整理和归类,与此同时,对于建筑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形成的管理资料,利用数字技术可以将其整合,构建起企业和行业自身的数据库,为后续的建筑施工管理提供大量的经验和数据支持,而企业也可以根据施工管理的数字资料进行多次分析评估,从中得出各类相关指标与数据,这些对于传统管理模式而言,都是难以实现的。

结合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数字技术在现代施工管理中确实表现出巨大的优势和便利性,数字技术在现代施工管理中的运用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GPS数字技术的深入推进。GPS是工程建设领域数字技术的重大突破性发展技术,在测量、绘制、监测、施工定位、打靶位等施工流程中具有十分强大的功能,在施工质量管理方面有突出意义。首先,在施工前期的测量和坐标定位阶段,传统的作业模式无法对采集和定位数据进行即时判断删选,需要在后续的计算和检验中才能发现部分偏差较大的错误和异常数据,这对于施工管理和施工后续工作的快速推进而言,将大大降低管理效率,而坐标定位若出现偏差,将对施工建设项目的质量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GPS系统则可以较好地处理这一问题,通过卫星对坐标信息的捕捉,流动站可以获取各项相关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送回基站,经过计算机快速进行数据检测和处理,即时剔除异常点和错误点,完成对坐标点的捕捉和定位,这是GPS技术在施工前期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个运用,其流程如图1所示。在坐标原点的定点上,传统的作业模式虽然也可以满足国家规范内的精度,但是在大坝、跨海桥梁和地标性建筑等大型施工项目中,其精度则远低于数字化技术。若采用GPS技术进行测绘,则可以直接将形成的数字化文件交予施工方,通过与前期GPS测绘数据进行比对,可以快速定点,这将大大提升施工管理的效率和精度。也特别适合EPC总承包管理模式在我国的推广。

2)建立高效的监控管理体系。正如前文所言,建筑施工项目在施工和管理过程中来自内外部的影响因子和危险因素较多,同时施工技术复杂,对监管和过程控制要求较高,因而在管理过程中需要构建广域且有效的监管。在这方面,数字化技术有助于建立高效的监督管理体系,利用远程监控和多媒体传输系统,可以实现对各个作业面的有效监控,对施工作业面的进度和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可以快速与现场管理人员沟通,即刻奔赴现场处理,大大提升管理的效率,也避免了建筑施工项目现场施工面过大和分散带来的管理混乱和管理效率的低下。在安全管理方面,数字技术的作用更加突出,监控系统可以通过镜头推进、摄像、拍照等多种形式对违反安全条例的作业人员进行取证,同时安全管理人员马上奔赴现场,从而保证了安全管理的严肃性与权威性,大大提升施工现场的安全意识与安全管理效果,而对于监控中发现的危险因子,则“可以立刻调度相关人员到现场处理,将大部分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3]。

3)提升施工作业的进度与质量。如何保障建筑施工项目的进度与质量,这是施工管理中极其重要的环节,而进度与质量又通常是一对矛盾体,因而这一方面的管理在建筑施工项目中通常十分困难。利用数字化技术,则可以大大提升管理效率。例如,对于工程建设前期的测绘和施工中的地貌抄测,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数字GPS全站仪,利用这一技术,可以直接与CAD、天正等软件无缝整合,同时消除了地形、天气等不利因素对管理工作的影响,做到一体式、一站式出结果,包括坐标和高程等数据可以即时读取并快速形成三维模型,这样,施工管理人员可以时刻把握施工现场的坐标与高程数据,而这对于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意义重大。与此同时,管理人员可以将每日现场视察结果形成形象进度,利用PROJECT等专业软件,与原定施工计划进行比对,可以快速发现各施工作业面的进度偏差,并进一步利用AHP等分析模型找出当中的关键影响因子,对其采取相应的补救和赶工措施,从而对施工工期进行有效的监控。不仅如此,许多工程项目中采用的混凝土和防水材料均属特种材料,验收要求高,对过程监督管理的要求也很高,而利用GPS监控仪器,可以24h对施工作业面定点监控,可以捕捉到1%mm的微型形变,并形成数据反馈,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对数据的观察发现异常数据,进而对造成形变的原因进行分析,使质量问题在萌芽或者发展初期即得到处理,这对于建筑施工项目的整体结构稳定性有很大辅助作用。

第9篇

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是21世纪图书馆迎接网络时代的重要战略,这项工作关系着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虽然21世纪传统图书馆和自动化图书馆暂不会消失,但随着电子出版物的盛行,数字图书馆将居首位。未来的图书馆将以服务特色和技术手段论高低,能否迅速占有信息资源并向社会提供信息产品将成为衡量图书馆的标准。21世纪信息产业将为GPN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数字图书馆作为图书馆的主要方向,它的研究与建设水平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图书馆在未来信息时代的地位和作用。由此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认真研究在新世纪数字图书建设这一重要课题。

1.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数字图书馆(DIGITALLIBRARYDL),是进入90年代以后产生的一个全新的概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数码存储与传输技术等的全面普及,使得人们对文献信息的加工﹑存储﹑查询﹑利用等方面有了新的要求。因此,数字图书馆也就应运而生。它是一个新生事物,目前,在图书馆界甚至整个学术界还没有一个被广为接受有定义。从众多的定义表述中其中认为数字图书馆是:以组织数字化信息及其技术进入图书馆并提供有效服务。几乎图书馆的所有载体的信息均能以数字化的形式获得,包括所有联机采购﹑编目﹑公共查询;对各种信息资源的检索,通过网络组织读者访问外界数字图书馆和文献信息数据库系统,如电子杂志﹑电子图书﹑声像资料﹑动画片﹑影视片﹑多媒体资料等:用计算机系统管理图书﹑期刊等的读者服务;图书馆利用网络连接到全球各个角落,让人们很方便地共享资源。这一概念尚较为大多数人接受。

2.建立数字图书馆的意义

传统图书馆担负着信息采集、存储、传播及版权控制的重任,DL也同样要完成这些任务,只是各项任务的内容、采取的手段及服务方式发生变化。建立数字图书馆的主要意义:

2.1由于数字图书馆是虚拟与现实相结合,大量的数字化信息存贮在无数个磁盘存储器中,通过计算机网络联接形成的一个联机系统。因此,与传统图书馆相比,它占用的物理空间相对很小。

2.2数字图书馆收藏数字形式的信息,除了纸介质的书刊资料外,还收录其它一切可以数字化的信息,如视频、音频资料、计算机程序等等,可以满足读者的多种需求。

2.3数字图书馆建设对于我们最重要的一点是建立以中文信息为主的各种信息资源,这将迅速扭转互联网上中文信息缺乏的状况,形成中华文化在互联网上的整体优势。数字图书馆还是保存和延续发展民族文献遗产的最佳手段,所有的珍贵资料都可以经数字化处理后,将原件保存在更适宜的环境中,而数字化的资料由于实现原件的复制,并不影响一般意义上的查阅。

2.4利用数字化图书馆的用户可以不同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直接见面,而只通过网络与图书馆联系,图书馆专业人员通过电子邮件及电子咨询台与用户联系。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取决于软件设计、图书馆专业人员对用户回应的速度和质量、数字化信息的制作、网络的传播速度及人性化界面的设计等;用户也可以直接通过电脑登录至数字图书馆的主页,随意浏览、查询、下载、打印有用的信息。

2.5数字图书馆扩大了读者的范围,普通图书馆因为读者对象与地理位置的限制只能为少数人服务,数字图书馆则允许人们在任何地方、任何身份进入图书馆自由查询。

3数字图书馆的特征:

3.1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分布式的图书馆群体。数字图书馆通过宽带高速互连的计算机网络,把大量分布在一个地域或一个国家的众多图书馆或信息资源单位组成联合体,把不同地理位置上及不同类型的信息按统一标准加以有效存储、管理并通过易于使用的方式提供给读者,超越空间和时间的约束,使读者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在网上远程跨库获取任何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高度的资源共享。

3.2数字图书馆是面向对象的数字化多媒体信息库。数字图书馆的存储介质已不限于印刷体,它具有文本、声、光、图像、影视等多种媒体,其存储的载体也相应的有光盘、录音带以及各种类型的数字化、电子化装置,它通过多媒体、超文本、超媒体等技术,提供智能化的信息检索手段,向读者展示各种生动、具体、形象、逼真的信息。

3.3数字图书馆是与平台无关的数字化资源集合。数字图书馆可实现异种数据库之间、服务之间、工作站之间的可互操作性,并正在探索深层语义上的可互操作性。它采用一种联合式或协调性软件,从类型相似的数据对象和服务中,取得一致性和连贯性检索内容。目前在网上查资料,需逐个站点地查询,实现数字图书馆以后,读者只要提供某个检索点,计算机就会按统一的用户界面提供所需的全部资料。

3.4数字图书馆具有强大的信息传播与功能。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与传统图书馆有着重大的差别,它变传统图书馆的被动式服务为主动服务。它可以通过网络随时和传播各种文献资源的信息,对读者进行“引导”或“导航”,向读者提供多种语言兼容的多媒体远程数字信息服务。

4。数字图书馆的基本模块

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开放式的硬件和软件的集成平台,通过对技术和产品的集成,把大量的各种文献载体数字化,将它们组织起来在网上服务。它由五大模块组成:各种载体数字化,数据储存和管理,组成有效的访问和查询,数字化资料的传递和接收,权限管理和版权保护。

4.1各种载体的数字化

将书刊、古籍、善本等各种文字、图像(包括地图),缩微制品包括缩微胶卷和缩微平片等,利用计算机和相关设备,将这些资料数字化。

关于录音、录像、电影胶卷、唱片等可采用各个公司提供的产品,将音频、视频信息资料数字化,各公司往往提供压缩技术的先进工具来处理。

4.2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数字图书馆大多数采用客户机/服务器的模式。客户、图书馆服务器和对象服务器构成信息传递的核心结构。图书馆服务器主要管理数据的目录、索引和查询,而对象服务器用于管理数字化的对象(即各种类型载体的原文献),当对象数据直接到达客户的时候,就实现了图书馆对象数据的传送。它存储和管理的数据量是巨大的。

4.3组织有效的访问和查询

文本类型的文件检索,实现在网上的快速全文检索软件:如何为多媒体信息建立索引,让用户进行有效的查询,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直接针对图像建立索引,可以按照颜色,图案来索引纺织品的图案;用边缘轮廓结合其它图像处理技术索引人脸照片等;用同样的方法,对数字化的视频和音频信息内容进行查找,这是访问DL的关键技术。

4.4数字化资料的传递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目前已成为多媒体通讯的基本传输网络。ISDN分为窄带(N-IDFN)和宽带(B-ISDN),前者美国、欧洲、日本已投入使用,它可以传输声音等连续媒体和低质量的视频信号。有线电视(CATV)广播网络,可以说是DL最有前途的传输环境。美国一些专家称之为“信息高速公路的最后一公里”。我国只要对目前的有线电视网络作适当改造,使其具有正反向传输功能之后,就可以用它实现高品质的计算机联网、信息终端和交互式电视等功能,就可以作为DL的传输环境。

4.5权限管理和版权保护

数字图书馆的安全性显得很重要,它要有一般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管理功能,要重视各种类型用户的权限管理;更重要的是,必须用适当的技术确保版权人的资源不被滥用。

5数字图书馆建设应解决的问题

5.1关键技术问题

高新技术所支持的系统工程,信息技术的集成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具体的来说,数字图书馆涉及数字化技术﹑超大规模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数据库与分析处理技术﹑信息抽取技术﹑基于内容的检索技术﹑自然语言理解技术等等。我们必须针对数字图书馆的应用背景,综合运用有关原理和方法,重点突破关键技术,才能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5.2标准与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在进行数字图书馆研究和建设数字资源库的过程中,应借鉴发达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经验教训,尽早制定统一的适合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资源描述﹑标识﹑查询﹑交换和使用的标准规范及法规;尽量地使用国际标准,对那些不是按标准格式进行组织伯资源库,也必须考虑数字项的充分描述,并要有灵活的接口,以保证日后对数据的转换与衔接;同时在进行资源库的加工过程中要考虑对版权问题和处理,以做到充分的尊重知识﹑尊重智慧。使我国数字图书馆在建设伊始,便遵循标准化﹑规范化﹑法制化管理的发展道路。

5.3各类数字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数字图书馆建设必须以建立丰富的数字资源库为基础,否则要实现数字图书馆就是一句空话。各类型图书馆应针对本馆实际情况,将本馆馆藏资源数据化,建立具有本馆特色的数据资源库。数字资源库中包括中文数字资源群﹑引进国外的专题数据库。通过相接的网络系统实现大部分地区图书馆文献资源的联机采编和馆际间互借。

5.4人才培养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离不高素质人才。数字图书馆工作要求管理人员具有较高学历和专业素质,需要掌握多方面知识结构的人才,如计算机﹑网络信息加工与管理﹑知识产权与保护﹑数字图书馆运营与管理等方面人才。图书馆只有培养出这样的高素质的人才方能保证数字图书馆持续不断地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郭卫真.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68-69.

第10篇

论文提要:网络会计是网络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与传统会计相比,网络会计具有更加广泛的核算内容。网络会计既是对传统会计的继承,又是对传统会计的发展。但是网络会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种种问题。本文试图分析网络会计及其在在我国发展中存在问题,提出一些发展的建议。

一、引言

网络会计,是指在互联网环境下对各种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针量和披露的会计活动。它是建立在网络环境基础上的会计信息系统,也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会计是网络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企业会计发展的主流。其优越性体现在核算的充分性和信息的无纸性稿息处理披露和使用的及时性稿息的交互性溃源的共享性和传递的网络性等几个方面,是未来会计发展的方向。

二、网络会计对传统会计的发展及创新

网络会计既是对传统会计的继承,又是对传统会计的发展。网络会计对传统会计基本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影响与发展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核算对象发生变化。在网络时代,企业资金的进入循环和周转,以及在权益之间的转化运动发生变化,企业出现模糊分工,使得核算对象发生变化,“资金运动论’,已不能完全适应网络会计的需要。

(二)传统的会计假设需要补充和完善。随着网络会计的发展,传统的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需要不断的发展。在网络空间中,企业非常灵活,会计主体变化频繁,“虚拟公司’,使会计主体具有可变性,传统会计主体假设在这种条件下已失去意义。在互联网络环境下,会计主体十分灵活,存在的时间长短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虚拟公司’,可以随业务活动的需要随时成立、随时终止,持续经营假设将不再适用。

(三)原有的会计原则受到影响。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原则等会计原则受到网络会计发展的影响。在网络会计中,会计期间等同于交易期间,无跨期分摊收入和费用的问题,权责发生制失去了基础;在电子联机实时报告下,收付实现制更适用于网络会计;在互联网环境下,网络公司的交易产品市场价格活跃,并且企业的成立解散频繁,采用历史成本计价不能公允地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四)对传统财务报告需进行变革。网络会计的电子财务报表具有即时处理、随时提供信息的特点,更适应决策者的要求,同时扩大了各种信息容量。互联网在财务报告中的运用,一方面网络信息技术使得财务数据的收集加工处理都可以适时进行,不仅迅捷,而且可以双向交流,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得到极大提高,甚至报表阅读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以财务会计的原始数据为基础,进行再加工,获取更深入的信息;另一方面,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财务报告中包含的人力资源环境保护等信息重要性迅速提高,以附表树注形式披露的信息不再只是会计报表的补充,以前并不重要的信息或受成本效益原则约束无法披露的信息,都可以进行充分及时的披露。由此传统财务会计报告的结构和内容都需要进行大的变革。

三网络会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网络会计具有的优越性给企业运作带来的效益是肯定的,但是网络会计是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故它不可避免会遇到许多问题,以下几点是网络会计发展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一)会计信息的安全性问题。会计信息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科学性和其他要素(系统资源溃金则产物资)的安全,是电子商务交易的关键,是网络会计安全的核心是会计监督的安全保障。然而,由于下列一些因素的作用,网络会计信息的安全性着实令人担忧。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各种计算机系统互相连接,从而使系统间的数据流动性很大。但计算机系统本身是脆弱的,病毒的感染就算机硬件的故障用户的误操作等都会危及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使会计信息很难避免非法侵扰,使内部控制难度增加。网络会计系统的开放性与企业会计运作的某些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产生了较大的冲突。网络会计主要依靠自动数据处理功能,而这种功能又集中,即使发生微小的干扰或差错,都会造成严重后果。商业机密有可能在无形中向外开放,落入未被授权的人员手中,若被竞争对手获取,则无疑是致命的。在客户和服务器之间传递的一些私人信息,有可能被未授权的人员所截获并非法使用、改动。黑客可能恶意攻击网络会计系统,通过非法截取、恶意修改,或通过嵌入非法的舞弊程序,致使系统瘫痪,从而给公司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尤其是跨地区跨国传送的数据,安全问题更是难以保证。例如:数据保管人员通过磁盘、软件等介质,把本企业会计信息透露给竞争对手,那么企业的合法权益即会受到严重侵害,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计的。

(二)会计信息的非真实完整性问题

离开了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企业的经济决策和宏观经济决策都将失去依据,那么会计信息系统也将失去其使用价值。因此信息的真伪对企业至关重要,最应引起关注。传统会计下,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性和经济责任的明确是通过白纸黑字的会计记录才目关会计记录中的签字盖章浦计制度及内部控制制度来确保的。而在网络会计中,在网络传输和保存中,对电子数据的修改、非法拦截窃取篡改转移伪造删除稳匿等可以不留任何痕迹,财务数据流动过程中签字盖章等传统确认手段不再存在。网络计算机集成化处理促使传统手工会计中内部控制制度的效力逐步削弱,传统的组织控制功能弱化。网络系统的开放性和动态性加大了审计取证难度,加剧了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例如:从存贷系统中删除某个存贷数据,消除购货业务凭证,转移单位资金到指定个人账户,歪曲完成公式定义文件编制失真的财务报表,然后对公式定义文件复原。如果以上舞弊仃为甲核人员没有认真地执行审核职能,那么计算机就会重复执行同一错误操作,整个系统将会被神不知瑰不觉地进入非法的舞弊程序,不法分子可以借此侵吞企业大量的财物等。

(三)会计从业人员的适应性问题

网络会计下的会计从业人员应当熟悉计算机网络和网络信息技术,掌握网络会计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及相应的维护措施,了解有关电子商务知识和国际电子交易的法律法规,具备商务经营管理和国际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精通会计知识。目前,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在我国还非常缺乏。大多数会计人员文化程度普遍较低、英文底子较薄视野较窄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差,限制了电子商务在我国发展的前景以及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的普及和有效利用。

以上这些,就是网络会计中存在的最普遍的问题。为了确保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洽法,从而帮助企业达到管好用好资金,保护企业投资者债权人以及企业自身的合法权益,必须加强会计内部控制,以保证网络化的正常进行。也迫切需要制定一些有力措施来防止问题的继续发生。

四解决网络会计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对策和建议

对于网络会计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如何更好促进发展网络会计,是今后工作之重点。为克服网络会计的弊端,应当在技术安全软件开发及人才方面构筑保障体系。

(一)技术管理方面。鉴于计算机系统脆弱性,在建立网络会计信息时,应该从技术上和管理上考虑安全措施。例如对于重要的计算机系统应加电磁屏蔽,以防止电磁辐射和干扰。制定计算机机房管理规定,制定防火、防水、防盗舫鼠的措施。计算机房应采用安全保护措施,重要的通道有门卫把守,必要情况下可采用电子门锁指纹核对。用计算机控制进出并登录进出人员的姓名和时间等防范控制手段。加强磁介质档案的保存管理,防止信息丢失或泄露。加强计算机系统运行的安全管理,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对策等。

(二)网络安全方面

网络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会计系统的功能,促进了会计工作效率的提高,但是网络安全问题不能有效得到控制解决,必将影响网络环境下会计的发展。网络环境下会计系统的安全控制的途径包括:

1.网络会计信息安全控制措施。会计信息安全控制一般是通过信息存取安全技术和会计数据加密来达到的。网络存取技术主要有:回复技术、鉴证技术泪令选取技术标识设备技术和保密技术。数据加密是网络会计系统中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最基本的防范技术。目前,在网络会计系统中,可以同时采用链路与端间加密两种方法,要充分利用各种方法的优点。

2.系统软件安全控制措施。严格控制系统软件的安装与修改,对工作上的文件属性可采用隐含只读等加密措施,或利用网络设置软件对各工作站点规定访问共享区的存取权限泪令等保密方式,避免文件会计数据等被意外删除或破坏。对系统软件进行定期的预测性检查。系统破坏时,要求系统软件具备紧急响应、强制备份了决速重构和快速恢复的功能。

3.系统入侵防范控制措施。为防止非法用户对网络环境下会计系统的入侵,可以采取端口技术和防火墙技术。例如防火墙是建立在被保护网络周边的、分隔被保护网络与外部网络的一种技术系统。该技术系统采用只允许信息单向流动的路由器来保护本地网,不允许外部用户注册到本地网。这样,即使某个“黑客’,能突破防护进入到文件服务器,由于有单向配置路由器的阻挡,他也无法进入到受保护的本地网中。

(三)软件开发方面提高会计核算软件的智能化

第11篇

1计算机自动化技术在广播发射中的应用

1.1对广播发射实施发射监控技术

计算机自动化技术具有远程监控功能,该功能不仅可以对广播发射机房的运行情况和动态变化进行远距离监控,还能够把所获得的调查信息传出给传送部门进行监管,根据信息进行广播发射发展的未来预测以及总结性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相关部门得出可行性解决方案。因此计算机自动化技术的远程监控功能,既可以进行远距离监控,又能够实现近距离操作,从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广播发射工作效率,确保了广播发射的安全性和准确性[1]。通过计算机的远程访问功能,可以实现对广播发射机房中设备的定时开关等日常操作,保证需要播出的信号可以顺利传送,操作相对灵活,有效防止了变更时的波动变化。

1.2采集调试广播发射数据信息

在广播发射系统中,计算机自动化技术除了具有远程监控功能之外,还能够满足不同数据信息的实时采集,进而对系统进行测试调试,这里所需要采集的数据信息包括了广播发射整个过程中各个领域的波动信息,并且对信息进行系统的处理,处理完成后的信息以广播发射系统指定格式存储在数据库中,便于描述工作过程中的信息变化情况[2]。当计算机到数据库调用数据信息时,如果检测到异常因素,计算机远程监控系统会向传送部门发送报警信号,并且依据数据信息做出判断及响应,将调试处理结果实时发送到数据传送部门。由于广播发射时会对地面计算机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干扰,因此地面计算机对数据信息的采集调试能力会相应减弱,计算机自动化技术却可以提升对数据信息的处理能力,在广播发射过程中通过实时存储动态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当广播发射过程中出现异常信号时,计算机自动化技术会及时采集到异常信息,依据异常信号及时进行调试和处理,将处理异常信号的工作记录和处理结果传送到广播发射传送部门监管人员的计算机上,从而在实时数据出现异常时及时进行处理,将动态记录广播发射工作的整个过程[3]。

1.3提高广播发射安全性

计算机自动化技术可以提高广播发射安全性,当出现广播发射问题时,计算机自动化系统会自动记录下该问题所出现的相关信息[3],能够将数据信息以某种格式进行存储和数据处理,将数据处理结果发送到传送部门工作人员的计算机中,以及时发现状况,及时有效地处理所遇到的问题,把对广播发射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从而提升广播发射的安全性。无论是远程监控功能还是信息采集调试功能,都有利于提升广播发射的安全性,此外,计算机自动化技术相关部门还设计了安全维护系统,以保证广播发射工作的安全可靠,一旦广播发射出现故障,监控部门的计算机可以将出现故障的数据信息自行记录处理[4],并且对问题及时反馈,及时将整个记录反映到广播发射监控人员的计算机上,保证了广播发射的连续、可靠和安全。

2计算机自动化技术应用在广播发射中的注意事项

(1)计算机的安全性能。计算机自动化技术在广播发射上的顺利实现是基于计算机自身具有较强的安全稳定性,计算机安全的内涵是维护计算机系统安全,主要包括对计算机软件系统、硬件系统以及网络平台维护,采用可靠的安全防范技术,增强计算机系统的容侵性和安全性,能够有效地抵御外部攻击,避免计算机平台遭到破坏。(2)远程信息的安全性。远程信息的安全隐患主要是黑客蓄意攻击所带来的,蓄意攻击会对用户信息造成严重威胁,破坏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正常工作。黑客可以制造伪网站,植入病毒、隐藏计算机系统操作指令等,攻击用户计算机成功后,采取远程控制的方式获取用户信息,威胁计算机网络安全。因此,在广播发射领域应用过程中如何利用计算机自动化技术确保远程信息的安全性,是亟需解决的问题[5]。

3评价与展望

第12篇

现代电子技术、通信工程、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配电网中的应用,实现了与电力设备的有机结合,将配电网的自动化智能管理和相关工作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综合性系统工程,从电力行业的角度看,方便了电网管理,完善供电经济性、满足用户的多样性需求等,从用户的角度看,供电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电力事故带来的影响和安全隐患显著降低,用电安全性和可靠性增加。

配电自动化主要包括馈线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配电管理系统等,其中馈线自动化技术主要通过线路运行状态的检测和控制来实现对线路故障的及时发现和隔离、以及负荷转移和及时恢复供电的功能。变电站自动化借助计算机硬件系统等装置,将自动控制技术与信息处理技术应用于变电站的运行、测量和监控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实现变电站数据的采集、计算和处理。通过与继电保护信息的交换和自动控制的协调配合来实现其主要功能,是配电自动化的主要内容。配电管理系统中主要应用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通信技术结合相关设备来完成对配电网的运行进行监视、管理和控制。

配网自动化在电网中的应用,保证了供电质量,提高了供电可靠性,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基础之一,目前我国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才刚刚起步,结合市场需求,我国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将呈现多样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特点,分别适用于不同需求的地区和人群,每个部分发挥自己的特点,形成一个高效的应用整体。目前自动化系统中的技术正逐步走向智能化,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更具有广阔的前景。

2电子技术与自动化系统的关系

2.1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在电力系统的发电环节中,电力电子技术可通过改善设备的运行特性来实现对大型发电机的静止励磁控制和发电机的变速恒频励磁等,其调节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还能在一定程度实现节约能源的目的。在输电环节中,主要通过柔流输电技术来完善交流输电或电网运行性能,通过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实现对孤立系统的供电,简化了供电设备的使用,降低了生产造价。在配电环节中,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有效地解决的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不高的难题,是配电网对电能的控制能适合不同程度的要求,电力电子技术与现代控制技术的结合,使配电系统与用户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提高了国家电网的供给和服务能力。

2.2信息电子技术在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信息电子技术主要应用于电力系统的自动化中的电网调度自动化和变电站自动化中,电网调度自动化的主要功能是对电力生产过程数据的采集和监控、电网运行安全性分析、电能负荷预测等,结合对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电网调度中心、服务器以及各终端设备的调控来实现自动化运行。能有效解决电能的合理分配问题,同时保证电网调度的安全稳定运行。我国电网调度自动化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国家电网调度、大区电网调度、省级电网调度、地区电网调度和县级电网调度。

3总结

第13篇

(一)动态化的二维表现

动态化的二维表现是不同静态标志在不同时间的表现,但从本质上来看,这种标志还是静态的,如google总是根据网民的特点不定期更新自己的徽标,意在以富有变化的标志吸引受众的注意力。google在设计徽标时以灵动跳跃的色彩、简约独特的风格来体现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市场特点,而每当世界各国节日或名人诞辰来临时,google也会推出全新的标志,如为庆祝巴克球发现25周年,google在主页上将“google”中的第二个字母“O”设计成巴克球的形状,而且随着鼠标的挪动,巴克球会快速旋转。

(二)动态化的新媒介表现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传统的信息交流模式已由读写转变为看与听,而且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标志设计也呈现出一种更加新颖独特的视觉形式。如2012年伦敦奥运会在标志设计上就使用了极具拓展创新性的形象系统,激发出强大的视觉能量。富有运动节奏和生命感的块面组合、根据场合不断更换色彩的动态化表现手法以及丰富的视频动画展示形式都充分体现出标志设计动态化的新媒介影响。

二、影响动态化标志设计的因素

(一)技术进步与媒体革命的影响

受制作工艺条件、现代主义视觉设计思想影响,平面化标志在设计应用和发展上往往追求简洁的造型语言,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媒体革命的到来,设计师的意识和观念得到大幅度提升,电脑设计、数码技术得到应用,标志设计无论在制作流程上,还是在加工工艺上都得到前所未有的强化,标志的视觉表现形式日趋丰富。如汉邦文化公司的标志以极富主观时空概念的视觉时空感受、变化莫测的动态形式和复杂新奇的空间变换寻求图形表现形式的心理需求,既符合了现代人追求时尚的心理,又充分考虑了多媒体传播媒介对标志动态拓展的可能性。

(二)设计理念的更新

传统设计理论认为只有通过稳定的视觉形象才能加深受众对标志形象和宣传主体的印象,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标志设计师开始认识到固定不变的、重复出现的标志易使人产生视觉疲劳,甚至产生厌烦情绪,只有那些不断运动变化、非秩序的的信息,才能带给受众新颖独特的、持续不断地视觉神经刺激,标志设计的动态化正是这种设计理念的体现。但标志的动态化设计并不是无规则的、无度的放纵设计,而是在图形、色彩以及相关视觉形象等构成元素的基础上进行变化,既使之适合更多媒介应用,又不失其信息传达的准确性。

(三)产业环境发展的推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行业间的界限变得日益模糊,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的固定不变的企业形象既存在应用范围狭窄、缺乏规范的弊端,也无法准确定位企业形象和品牌,更无法体现企业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尤其是电视、网络等行业的兴起更要求设计师必须以一种动态化的眼光重新审视标志设计。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消费观念的改变带来了企业服务方式和产品质量观念的改变,调整品牌策略、设定目标、提升服务意识对企业营销文化来说是一次巨大的发展。

三、数字化时代动态化标志设计的发展趋势

(一)动态、多元的视觉整合

动态化表现的标志体现出同一性、灵活性和时代性特征。同一性是指标志的动态化表现形式必须围绕某一主题或形式展开变化,对企业文化起着极好的整体宣传效果;灵活性是指存在某种内在联系的标志设计元素,既要在视觉认知上形成统一,又要具有灵活多变的活跃形式;时代性是指动态化标志不仅要根据媒介、审美观念变化而变化,还要根据周围环境、主题等变化进行相应的改变。

(二)个性化和感性化的视觉图形

由理性的抽象图形向个性化和感性化的视觉图形转变,这种标志设计发展趋势在一些西方大学标志设计中表现的较为突出。如伯恩茅斯大学以校名“BournemouthUniversity”的开头字母“BU”作为标志,简洁易记,极具个性化。标志图案的感性化既体现了整个视觉识别系统的统一,又体现出标志设计随环境变化而变化的灵活性。如伯恩茅斯大学标志以寓意“坚强、拼搏、毅力”的海鸥图案作为校内指示系统起到了启发和鼓励学子努力进取的宣传效果。

(三)高度的人性化

现代社会中人们对情感沟通和思想交流的渴望变得更为强烈,艺术与亲情的融合成为近年来标志设计的思维基础。如世界上最大的搜索引擎——谷歌,在标准标志的基础上以多彩的色调、简单的字体打破静的传统,使设计体现出强烈的冲击和跳跃感,表现了自身资源的丰富性和独特的亲和力,增强了设计的趣味性和宣传效果,尤其是中国本土传统文化的融入带给中国人更多的人文关怀。

四、结语

第14篇

1.1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特点

在电网中,变电站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是传输和分配电能,并且进行监测、控制和管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具有的特征包括这些方面,首先是功能综合化,指的是结合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运行要求,综合考虑二次系统的功能,优化组合设计,以便促使继电保护和监控系统达到统一。其次是构成模块化,模块化和数字化保护、控制和测量装置,这样就可以利用通信网络来连接各个功能模块,以便有效的共享信息。再次是运行管理智能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实现,可以促使无人值班、人机对话得到实现,并且操作屏幕化、制表、打印以及越限监视等功能也可以实现,对实时数据库和历史数据库进行构建。

1.2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功能

在电网自动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变电站自动化,需要实现的功能有很多;对电网故障进行检测,以便对故障部分尽快隔离;对变电站运行实时信息进行采集,监视、计量和控制变电站运行情况;对一次设备状态数据进行采集,以便更好的维护一次设备;促使当地后备控制和紧急控制得到实现。主要有这些表现,在微机保护方面,保护站内所有的电气设备,如母线保护、变压器保护、电容器保护以及其他的安全自动装置,如低频减载、设备自投等等。其次是数据采集,在状态量方面,断路器状态、隔离开关状态以及变压器分接头信号等都属于这个方面的内容;各段的母线电压、线路电压以及电流和功率值等则属于模拟量;脉冲电度表的输出脉冲是脉冲量,促使电能测量得到实现。

1.3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结构模式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包括诸多的结构模式,如分布式系统结构、集中式系统结构、分层分布式结构等等,在对其选择的时候,需要将需要和发展规划给充分纳入考虑范围。其中,集中处理集中布置主要是在主控制室内集中布置集控式屏、台等,分布处理集中布置是在主控制室集中布置分布式单功能设备集中组屏;分布处理分散布置则是在一次设备的机柜内布置分布式单功能设备,或者是将就地就近组屏分散布置的方式给应用过来。对于部分变电站,有着较大的容量和较多的设备进出线回路数,有着较为重要的供电地位,那么就可以将分层分布式结构的双机备用系统给应用过来,将相应的辅助功能给应用过来,如保护、测量和控制及监测等,并且远方的RTU功能也可以得到实现。对于新建的变电站,如果容量不大,有着较为简单的主接线,没有较高的供电连续性要求,那么就可以将常规的配置及前置机给取消掉,将单机系统给应用过来,促使保护、测量以及控制等功能的管理得到实现。

2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应用

为了促使工程能够可靠的工作,维护和扩展比较的灵活方便,用户可以便利的进行操作和管理,通常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分别是基层、网络通信层和监视管理层。前置智能单元为系统的基层,主要是对系统最基本的功能进行执行,比如保护、测量和控制等等,为了促使网络状态不会影响到基层模块,特别是继电保护装置不受影响,需要保证保护的基本功能能够在无网络状态下完成,在研发设计基层装置的时候,尽量将自成一体的方法给应用过来。网络通信层主要是对系统后台和基本单元进行连接,为了促使网络通信可靠性得到提升,在监视网络层的时候,主要从后台和前置两个方面实现,如果有足够的条件,可以将两个独立通讯网络工作给应用过来,同时或者备用都是不错的选择。另外,因为不同数据对于安全性有着不同的要求,那么就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划分等级,这样通信的可靠性方可以得到保证。在系统中,用户最为关心的问题就是后台监控的操作、管理和维护,要求后台软件具有友好的人机界面,可以便利的进行操作;另外,功能要开放,以便能够促使未来可以较好的扩展。

3结语

第15篇

1.1输油管道仪表自动化技术人员的素质较低。为了满足国内外石油市场的发展需求,生产出环境友好型、污染物排放量少的石油产品,石油化工企业需要建立适量生产高价值、高质量的石油产品生产体制。由于石油产品需要进行深度加工,加工程序比较复杂,石油化工企业需要对输油管道仪表自动化技术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这与现阶段输油管道仪表自动化技术人员的素质不高相悖,极大地影响了石油在储运过程中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1.2输油管道仪表自动化技术单一。目前大多数的石油化工企业多采用单一的仪表自控系统,这使得石油化工企业在进行输油过程中极易形成孤岛式的自动化控制和信息管理格局。随着石油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了增强石油化工企业的竞争优势,及时、准确地为丰富石油化工企业的输油管道仪表自动化技术进行决策服务十分重要。否则不能使石油化工的经营决策转变为生产操作成果。此外,输油管道仪表自动化技术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和信息综合系统的应用开发不能得到有效协调,传统的DCS会使炼油化工企业的输油效率较低。

1.3输油管道仪表自动化技术操作不规范。现代石油化工企业的操作要求越来越高,输油管道仪表自动化技术的管理信息量也越来越大。由于现代炼油化工企业主要采用仪表自动化设备直接控制输油管道的生产装置的运行状态,而技术操作人员在对仪表自动化技术进行操作过程中往往不按照科学的操作规范,尤其是忽视了对输油管道仪表自动化设备的维修工作,使得石油化工企业在进行输油过程中经常出现自动化仪表设备使用寿命短,输油效率低,维修检测输油管道仪表自动化设备的成本高、仪表自动化设备的投入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等问题,给石油运输带来了损失性的滞后被动维修,不利于提高石油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完善仪表自动化技术在输油管道的发展策略

2.1加强对输油管道技术人员的定期培训。为了加强对输油管道技术人员的定期培训工作,石油化工企业应当加强专业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对燃气管道技术人员、石油和天然气长输管道技术人员、石油和天然气集输管道技术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工作,加强技术操作人员之间的技术交流工作和技术探讨工作。这样不仅有利于提升石油化工行业的经济效益,还有利于提高我国石油化工企业仪表自动化的应用水平,使其适应石油化工工业发展的需要。同时还应当加强与石油化工仪表自控系统技术发展较快的国际石油化工企业的技术交流和合作,尤其要突出发展输油管道仪表自动化技术在先进输油管道控制技术的实用化、仪表数字化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综合技术等方面的创新。

2.2建立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的仪表自控系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建立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的仪表自控系统,石油化工企业必须完善与天然气的生产配合工作,通过相互提供原料与半成品,达到最大化地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现阶段,应当摒弃运作结构传统单一的自动化控制技术,推进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系统化的新型运作模式,强化自动化仪表的控制技术和数据统计技术,促进石油化工输油管道自动化仪表各项功能的健康、持久、稳定发展。

2.3规范输油管道仪表自动化技术操作流程。为了规范输油管道仪表自动化技术操作流程,提高我国石油化工企业仪表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水平,尤其要突出发展仪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化、先进控制技术的实用化和计算机信息系统综合化。仪表自动化技术操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守仪表技术操作手册的相关规定,尤其是加强仪表维护管理系统、上位机系统和人机操作站的节点控制。仪表自动化技术操作人员还应当加强对现场仪表的工位号、材料、量程、精度、运行状况的记忆和研究,使其能够深入熟悉现场仪表的全部运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