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国际贸易硕士论文范文

国际贸易硕士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国际贸易硕士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国际贸易硕士论文

第1篇

[论文摘要]通过国际贸易争端解决规则旨在增强WTO成员贸易政策和措施透明度,以及各成员的商务人员对它们的理解,以便更好地评估各国贸易政策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从而鼓励各成员政府更加严格地遵守WTO的规则与纪律,履行它们的义务,更好地享受作为成员的权利。

2006年3月5日,美国总统布什迫于国内铁钢工业的压力和政治需要,宣布从2006年3月20日起,美国对大部分进口钢材征收30%附加税,并对厚钢板实行进口限额。此背离自由贸易原则的举动,几乎引起所有向美国出口钢材国家的抗议和反对。中国、日本、韩国、欧盟、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和俄罗斯都纷纷表示将做出回应。中国作为WTO的新成员,如何运用国际贸易争端解决规则解决此争端,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笔者就美国大幅度提高进口钢材附加税案,谈谈解决国际贸易争端应该考虑的原则与程序问题。

一、国际贸易争端解决均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世界贸易组织解决贸易争端主要遵循的有关规定有:1947年的《关贸总协定》,和1979年的《关于通知、磋商、争端解决和监督的谅解》(简称《东京回合谅解协议》),20世纪90年代,乌拉圭回合又改进并完善了关贸总协定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达成了《争端解决规则和程序的谅解》(以下简称《谅解》),共27条。《谅解》声明,争端解决机制的目的在于维护世贸组织成员的权利与义务。机构的裁决不能增加或减少这一权利与义务,该机制是保障多边贸易体系的可靠性和可预见性的核心因素。

1.多边原则。 世界贸易组织各成员方在发生贸易争端时,各成员国不针对其认为美国违反贸易规则的事件采取单方行动,应采用多边贸易机制解决方式,由世贸组织的贸易争端解决机构(DSB)解决,并遵守其规则和最终裁决。

2.统一程序规则。 美国与各国的钢铁提税争端可能要经过磋商、调停、专家小组与上诉复审四个程序最终解决。

3.协商解决争端的原则。 世贸组织成立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完整的,更有活力的和持久多边贸易体制,以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提高世界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因而要为争端寻求积极的解决办法,应相互给予同情,并就此提供充分的磋商机会,以达成双方满意的结果。

4.自愿调解与仲裁原则。 无论是斡旋、调解还是调停,都必须在美国与争端各国的同意下才能进行,可在任何时候进行,也可在任何时候终止,仲裁程序也是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以双方达成一致的仲裁协议为基础,并接受仲裁裁决的约束。

5.法定时限原则。 世界贸易组织新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严格具体地规定了各个程序执行的时间,如果一方在时限内没有行使权利,另一方可立即推动进入下—阶段,或者程序将自动进入下一阶段。专家小组和上诉机构的审案时限与当事方的诉讼时限一样严格而具体。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整个程序所需时间原则上只有31个月,与原来关贸总协定争端解决相比大大缩短所需时间,提高了效率。

6.权利与义务平衡的原则。 我国、欧盟和日本等成员匡均认为按有关协议所获得的利益正在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美国所采取的钢铁提税措施的损害,世贸组织应迅速发挥作用,提出撤销该举措、补救措施,以及授权该协议项下的减让或其他义务,求得成员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的平衡。

7.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原则。 《谅解》第12条、21条和27条等条文都规定了一些照顾发展中国家原则措施,例如专家小组报告应该明确写明已考虑到发展中国家成员方的差别待遇和更优惠的各项规定,并给予提供其他的法律咨询与帮助。我国则享受该原则,如果我国对美国此举投诉,专家小组会给予我国足够的时间来准备和提交有关的证据。

二、贸易争端解决应遵循的程序规则

1. 磋商程序。磋商是争端解决的第一个阶段,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方为解决问题或达成谅解进行交涉的一种形式。当一方提出请求磋商时,被请求方应在10日内做出答复,并应在30天内进行磋商,以寻求双方满意的解决办法。如果被请求方未在规定的期内做出答复或进行磋商,或者争端当事方在收到磋商请求后的60天内通过磋商不能解决争端,投诉方可请求成立专家小组。在紧急情况下,各当事方应从收到请求日起不超过10天进行磋商,如果在收到请求后的20天内未能磋商解决争端,投诉方即可请求成立专家小组。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鼓励贸易争端的双方首先通过磋商解决贸易争端。任何磋商请求均应以书面形式提交,应予保密。美国应在收到欧盟等任何一个国家请求的10天内做出答复,30天内真诚地磋商,其他国也可书面申请参与磋商,以达成各方满意的解决方案。

2. 斡旋和调停程序。这是争端各当事方同意之下自愿进行的程序。若在提出请求磋商的60天期限内,已进入斡旋、调停,则该起诉方必须允许留出60天的期限,才能要求设立专家小组。

第2篇

在对贸易模式进行定义前,我们先来探讨一下贸易结构的概念。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个国一定时期内,各种类别的进出口商品占整个进出口贸易额的份额。一个国对外贸商品结构,主要是由该国的经济发水平,产业结构状况,自然资源状况和贸易政策决定的。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以出口初级产品为辅,出口工业制成品为主;而发展中国家的硕士论文对外贸商品结构的特征则是以出口初级品为主,出口工业成品为辅。国际商品结构是指各种类别的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通常以它们在世界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

国际上衡量贸易模式的指标有:(1)ctb(对贸易平衡的贡献率)。ctb指数,又称对贸易差额的贡献指数,它不仅反映了各行业的贸易差额,而且通过比较总的贸易差额中各行业所占的比重与贸易总额中该行业所占的比重,反映了各行业的净出口对整个贸易差额的贡献,即各行业的比较优势。

贸易竞争力指数(tc)法、国际市场占有率法、简单比价法、国内资源成本法等,它们从出口规模、净出口状况、市场份额、价格、生产成本等不同角度对商品国际竞争力进行测算,对分析一国或地区的商品国际竞争力都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其中显示性比较优势法和贸易竞争力指数法运用较多。

tc(贸易竞争指数)。它是用来判断一个国家的某种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是否具备相对竞争优势的度量指数,其计算公式为tc=(ej一lj)/(ej十lj),式中均、ij分别代表一国类商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如贸易竞争指数为正,表示该国j类产品的生产效率高于国际水平,对于世界来说,该国剥商品的净供应国,具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也较强;贸易竞争指数为负,则表示该国类商品的生产效率低于国际水平,出口竞争力较弱,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也较弱;如果指数为零,则说明该国类商品的生产效率与国际水平相当,其进出口纯属进行品种交换,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处于中等水平。

ms(国际市场占有率)。该指标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出口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的份额或程度,用公式表示为ms=均/wj,式中ej和wj分别表示一国j商品的出口值和世翔商品的出口值,其值越高,说明该国此种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越强。在自由良好的市场条件下,本国硕士论文市场和国际市场一样,都是对各国开放的。一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小,最终将表现在该产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

第3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贸易的关系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以往大部分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常常停留在出口贸易模式方面,使用的外商直接投资数据也只是流量而非存量。本文引进了贸易模式演进的概念,使用流量与存量相结合的方法,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从贸易总量、贸易结构、贸易条件三个方面较为完整地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和我国贸易模式演进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1)外商直接投资指数和我国商品进出口总额成正比。(2)FDI对我国进出口贸易模式有长期均衡显著影响,会引起工业制成品进、出口比重的上升,有利于我国贸易模式的正向演进。(3)外商直接投资指数对我国价格贸易条件总指数的改善起积极作用。

迄今为止,全球化的浪潮发展得如火如茶,国际投资使得国际贸易的发展更为迅猛,经济一体化的纵深写作硕士论文发展使得国际贸易的作用发挥得更为自如。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表的报告显示,2007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达到1.538万亿美元,超过2000年创下的前历史纪录1.4万亿美元。其中,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吸引的FDI总量居世界第五位。2007年中国实际使用非金融机构外商直接投资7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6%(按照uNcTAD①统计,为670亿美元,下降3.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引的FDI从最初的每年几亿美元到后来的每年十几亿、几十亿美元再到现在每年几百亿美元,可以说FDI在量上的发展保持了一个较快的增长。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增大,国际游资等大规模FDI流入中国,2007年的实际外商直接投资较上年增长13.8%,创下了中国FDI的最高纪录。FDI对我国经济的各方面影响甚广,其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外商投资企业对我国外贸进出口的贡献。从以往的数据及前任研究成果看来,FDI与一国的贸易额有极大的关联性,并且相关系数还不小。从我国的情况看来,外商投资企业通过扩大自身优势产品进出口不仅大幅度增加了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量,而且对我国进出口结构也起到了很大的提升作用。据海关统计,2006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176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8%。其中,出口9691亿美元,增长272%;进口7916亿美元,增长20.0%。出口大于进口1775亿美元,比上年增加755亿美元。与此同时,全年对外直接投资额(非金融部分)16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6%②。

在这种背景下,研究FDI对我国贸易模式转型的影响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我国FDI和贸易进出口额虽然增长迅速,但我国目前进口的是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制成品却大多是附加值低、加工程度浅、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③,或者是粗加工或初加工产品,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仍然很少。具体表现在纺织品出口比重过高,远远超出世界平均水平;机电产品出口比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大大低于发达国家。贸易利益与贸易总量相比十分之少。但是仅仅从总量上分析FDI与我国贸易结构的关系显然是不妥的,这也正是之前的学者研究时容易忽略的地方。本文将通过FDI如何影响贸易模式的理论研究及对FDI和我国贸易进出口总额、贸易结构、贸易条件三个角度的实证分析来研究其与贸易模式转型的关系写作硕士论文及其从何种机制、渠道来影响贸易模式,并据此探索应当如何对FDI在各个层面加以引导,为今后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第4篇

关键词:中日关系;经济贸易;现状;影响因素

一、中日贸易现状

纵观近年来各国间国际贸易蓬勃发展,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发展可谓是如日中天,发展势头锐不可当!在诸多贸易伙伴国中,日本一直是我国的重点关注对象。作为我国近邻,自1972年9月两国经济破冰以来,中日两国就开始建交开展全面的经济合作,截止到2014年日本已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外资来源地,中国则成为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进出口贸易额均位列第一。

(一)双边贸易规模扩大

从商务部2001年到2014年数据分析,中日经济发展十分稳定,形成良好的贸易合作趋势。总体来说,以2012年为界,2012年以前总量规模都是逐年增加,常年保持20%之上的贸易增速。在2009年,受到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出现偶然年度的负增长,但金融风暴过后的2010年双边贸易焕发强大动力,进出口分别增长35%、23%,总体来看,2001年到2012年的12年间,中日双边贸易总额增长到近4倍。自事件发生后,导致中日政治关系几近断交,这种政治冷气候明显蔓延到经济领域,两国双边贸易量在此之后每年缩减,中日贸易关系出现明显下滑信号,态势萎靡。

(二)贸易逆差加剧

2001年到2014年中日贸易数据显示贸易逆差呈明显扩大趋势。虽进口增幅和出口增幅相差不大,但常年维持贸易逆差态势。其中,2001年逆差额为21.5亿美元,到2012年逆差额高为261.6亿美元,相比大幅增长了12倍。虽然在2012年后两国贸易因政治等原因一时冷却,使得在中国进口猛降,同时出口只是受到微弱影响的共同作用下我国贸易逆差在急速缩减,但逆差态势依旧不变。

二、影响因素分析

中日两国紧密的经贸关系来源于中日两方不同优势的要素禀赋和互补性的产业结构,经贸规模则又受制于国内经济和政治外交环境等。

(一)积极因素

1.要素禀赋差异

要素禀赋制约一国以何种角色参与国际分工,其结果是该国贸易生产方式必定倾向于生产和出口密集使用丰富要素的产品。中国掌握着绝对庞大数量的廉价劳动力,使得我国的劳动密集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存在极大优势!日本自1970年开始,其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就转向具有高附加值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其工业制成品一度称霸全世界,截止到现在制造业一直处于产业链高位。两国要素禀赋带来的贸易分工方式决定了中日贸易有巨大的发展可能性!

2.产业结构互补

中国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上。2014年间商务部网站显示中国出口位列前三的是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家具玩具,占出口额三分之二,同年中国进口额有近六成左右产品集中于机电、贱金属及制造和化工业。虽然个别行业如机械电子等行业中日贸易也存在竞争性,但日本处于产品研发和设计的上游阶段,而中国则处于原材料的提供方或是产品的组装低档环节。

(二)消极因素

1.迥异的经济发展形势

入世以来中国以举世瞩目的增速赶超其他各国第二大经济体,成为国际奇谈。入世后我国在实施稳健或积极财政政策同时积极转型产业就结构,需求动力十足。日本则是国内需求萎靡,财政赤字严重,继2008年次贷危机后,日本缓慢恢复的经济再遭2011年日本大地震影响,日本经济一盘惨淡。综上,生产贸易的结果必然是中国对日本的逆差不断增加!

2.不稳定的政治关系

由近两年的贸易额很直观明了地看出政治影响或将成为未来中日经济稳步发展的关键因素。2004年日本时任首相参拜靖国神社致使两国政治紧张同样波及经济,中日双边贸易额虽增长,但对比2003年的高位增长率,2004年当年及之后年份的增幅却黯然失色。事件发生后日本出口额也明显缩减。

三、 加强中日合作的建议

中日是隔水紧邻的贸易伙伴,未来中日经济合作的空间和潜能仍值得发掘。

(一)转变外贸产品模式

从贸易模式可知,中日双边贸易中中国角色是劳动密集产品的出口方,附加值低,浪费严重,生态压力大等,中国应尽快促使产业结构,增加人力资本投入,赋予中国制造产品更多价值!

(二)建立多元化外交关系

国家对日政治态度殃及我国对日贸易,作为拉动我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的“国际贸易”,不能把重心过多过大地放在某一伙伴国身上,我国应进行多元化投资,寻求与其他各国的贸易合作,分散风险。

(三)加强经济贸易对话

中国和日本的双边贸易合作关系对两国的战略规划都意义深远,但因为历史遗留问题两国的政治关系数次冷却甚至断交,双方外交关系千疮百孔。为避免政治因素殃及经济,中日双方都应主动出台措施加强经济合作回话机制,着力经济外交!

参考文献:

[1]徐长文.建立中日韩自贸区促进亚洲一体化进程[J].国际贸易,2013.

[2]王杨阳.中日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国外资,2012.

第5篇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技术壁垒;国际贸易;策略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0-01

世界经济不断呈现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趋势,国际贸易中的自由化也是大势所趋,关税也大幅度降低。但随之出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国际贸易中最隐藏和难以应对的贸易障碍之一。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技术壁垒已经取代反倾销,成为我国出口面临的第一大非关税壁垒,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也比较大。

一、我国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

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产品出口享受到了降低关税壁垒的优惠,这让很多出口企业尝到了甜头。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加入WTO也带来了技术贸易壁垒,WTO协议中重要的一项就是《贸易技术壁垒协议》。该协议规定,各成员国可以以国家安全、防止欺诈、人身及动植物安全与健康、环境保护等合理的目标,对进口产品进行限制。许多企业的产品由于不符合出口地的技术标准,被拒之门外,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我国加入WTO就必须要接受一些规则的限制,而技术壁垒及其突破就显得非常重要。国内企业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但是目前许多国内出口企业不重视技术壁垒,主要是与他们的产品出口形式有关。在主观上,很多企业对技术壁垒的认识不足,认为技术壁垒离自己还太遥远。

加入WTO后,技术壁垒、国际行业标准等问题是每个出口企业在国际贸易中都需要正视的问题。不论对何种企业,不论国内还是国际市场,技术壁垒都已经实实在在地摆在面前。我国企业目前的产品技术含量难以与发达国家比肩,导致出口产品质量落后,只能以价格优势取胜。我国制定的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与发达国家的标准相比,显然要低很多,但国际标准主要是以发达国家的标准为准则,达不到国际标准就会在国际市场上遇到限制。

二、我国应对技术贸易壁垒的策略

1.构筑我国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防止发达国家恶性竞争

国外对我国实行的技术贸易壁垒不断增多,在此形势下,我国应注重完善自身的产品技术标准和法规体系,不断建立健全国内技术法规、标准体系和产品认证制度,向发达国家的高标准看齐,从制度与技术两方面打造我国的技术壁垒防范体系。

在政府层面上,针对发达国家设置的高技术标准限制我国出口的现状,应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标准化体系,提升企业的标准化水平。只有实行国际标准才能真正地赢得国际市场,要想在国际市场上不被各种壁垒所左右,就要真正地推进我国的标准化战略,尽可能使我国内部标准接近或超过国际标准。正所谓,“标准是自愿的,技术法规是强制性的”。相关外贸部门也要尽快熟悉世界贸易组织环境和法规体系,多向发达国家求经,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和制定各项技术标准、技术法规,建立全国统一的管理标准化体系与标准规范,并在我国的外贸相关法律和技术法规中进行引用,从而使技术标准得以强制执行。

2.出口企业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关注环境等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源于欧洲的企业社会概念已经逐步作为评价企业业绩的一项重要指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逐步融入到世界经济浪潮中,企业活动也相应地会受到国际竞争规则的限制。发达国家经常采用的技术贸易壁垒形式已经逐渐发展成熟并成为各国贸易保护的常用手段,但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在初始技术贸易壁垒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贸易壁垒形式开始让国内出口企业感觉到棘手。这种新的技术贸易壁垒不仅关系到出口产品的质量水平、生产工艺等,还包括人文社会、政治和道德等因素。新的技术贸易壁垒形式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启示就是:企业要生产更为安全的产品来供消费,企业也应当在保护环境、维护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承担责任,企业也应该保障工人利益,符合国际上关于人权的规定等。

3.了解技术贸易壁垒形式,在营销管理中以技术创新为核心

在国际贸易中,出口企业必须在国际市场上维持品牌的良好形象,形成独特的产品和服务特色。实行这种销售策略,最根本在于了解市场上的需求变化,并全面掌握各种技术贸易壁垒形式。要应对这一挑战,需要外贸企业采用新的思路,大胆创立全新的企业市场模式。

市场是技术创新的出发点和终点,不仅是技术创新的动力源泉,也是创新成果的必然归属。建立面向市场的技术创新机制,首先要求产品的设计是要面向市场的。市场是客观存在,又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只有深入分析和把握市场,根据市场需求确定研究开发方向,才有可能使产品实现市场价值,产生经济效益。因此,企业要建立与此相适应的整体营销、服务营销、形象营销、绿色营销、网络营销等现代营销观念。要完善营销网络,提升营销队伍素质;注重营销机制创新,营销手段创新,应市场需求变化和信息时展的要求,科学的做好营销策划,找准市场定位,降低经营风险等。

4.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创新能力突破技术壁垒

通过实行技术创新战略,可以在根本上对技术壁垒进行规避和消除。对外贸企业而言,技术性贸易壁垒中的差异技术壁垒只是一种只能获得局部成果的战术,而创新技术壁垒则是通过科技方面的创新,在某一领域的技术处于明显的领先优势,拥有独立的知识产权,从而实行垄断竞争。因此,企业要学会以市场为导向,通过与科研部门携手,开发自己的核心技术,构建属于自己的“创新”壁垒,形成竞争优势。实现技术超越,可以通过技术转移的方式提高竞争力。特别是目前,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必须重视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运用外国直接投资跨越贸易技术壁垒,是一种可以考虑的方式。因为仅用购买手段很难得到较为先进的复杂技术,而利用外国直接投资,则可以取得双赢的结果。

参考文献:

[1]李唯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策略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博士论文,2008.

第6篇

>> 浙江省对外文化交流检思 浙江省对外直接投资贸易效应研究 浙江发展对外文化贸易新路径 新疆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研究 浙江省金融发展和对外贸易关系研究 浙江省FDI对外贸易效应的国别差异研究 浙江省文化产品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对外贸易对浙江省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性分析 浙江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浙江省对外贸易与就业水平关系的实证分析 浙江省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的分析 浙江省发展文化产业的研究分析 国际贸易摩擦下浙江省贸易模式的转型研究 浙江省农产品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及政策建议 浙江省畲族食疗文化调研 加工贸易对浙江省经济发展作用的研究 浙江省FDI存量与进出口贸易的动态关系研究 浙江省农产品出口遭遇技术贸易壁垒问题研究 浙江省装备制造业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⑤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OL]..

参考文献:

[1]王新华,洪灵.我国文化贸易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

[2]查志强.加快对外文化贸易发展的战略研究―以浙江为例[J].中国国情国力,2012(6).

[3]蒋晓梅.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的现状、原因与对策[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4]张钱江,赵智展.对外文化贸易:新兴的战略引擎―浙江对外文化贸易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J].浙江经济,2009(11).

[5]查志强.对外文化贸易迎来“浙江时代”[J].浙江经济,2012(2).

[6]毛向南.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的现状与发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0-12-01.

基金项目:2013年度浙江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浙江民营企业对外文化贸易研究”(编号:2013C25073)。

作者简介:

第7篇

【关键词】新形势;贸易摩擦;对策

1?我国遭遇贸易摩擦的现状

1.1中国贸易摩擦事件数量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各个角落,自此之后全球经济进入复苏阶段。现阶段,全球经济处于放缓的新形势,而国际贸易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源动力,通过合理地各国、各地区的劳动力和闲置资源,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进程。在全球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下,部分国家却没有意识到加强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推动双边贸易发展的重要性,甚至对我国实施贸易限制,我国的国际贸易摩擦形势十分严峻。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全球经济持续衰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频发,已经成为经济领域内不成文的定律,我国的贸易环境形势十分严峻。世界经济复苏依然缓慢,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乘机抬头,我国经济发展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和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相互叠加,中国产品遭遇国外贸易救济调查案件的数量将会继续保持高位,需要政府重视。

1.2贸易摩擦的发起国

自1979年以来,中国在国际间进出口贸易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与众多国家、地区构建贸易合作。不过,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持续推进,中国与这些国家、地区之间不断发生贸易摩擦。1979―1994年、1995―2001年和2002―2015为三个阶段,根据中国商务部历年的数据资料显示,1979―1994年间,和中国发生贸易冲突或者贸易摩擦的国家、地区,美国、英国、印尼、巴西、意大利等18个国家和地区,主要为西方经济发达国家;1995―2001年内,和中国发生贸易冲突或是贸易摩擦的国家、地区,经统计主要有德国、加拿大、印度、法国、巴西、美国、英国、印尼、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其数量高达31个,比上一阶段整整多出13个;2002―2015年内,这一指标高达59个,比上一时间段整整高出28个。2014年,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的涉案国家总计22个,而在这些国家中,美国、印度、欧盟、阿根廷、土耳其5个国家,为中外贸易冲突中最主要的国家,这5个国家、地区与中国形成贸易摩擦事件几乎占了中国全部贸易冲突事件的半壁江山。最初,主要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中国发起贸易摩擦事件,但是在中国国际贸易发展初期,由于起步相对较晚,因此未能够妥善地处理这些冲突。这在无形中促使不少发展中国家为保护本国产业不受影响,而不断地对中国贸易行业施加压力,设置贸易壁垒,限制我国商品出口,对于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形成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1.3贸易摩擦涉及的商品种类

对近年来我国遭遇贸易摩擦的产业依据贸易救济调查进行分类研究,近一半以上的反倾销立案调查涉及化工、轻工及机械产业。为此,从中国商务部官网上收集数据,对中国近三年来遇到贸易摩擦事件涉及的主要商品种类进行总结,2013―2015年,中国贸易摩擦事件的产品分类中,以纺织产品、机械产品、化工产品、冶金产品、造纸这五类为主。2013―2015年间,纺织产品类的贸易摩擦事件发生次数依次为7起、12起、14起;机械产品类的贸易摩擦事件依次发生11起、11起、13起;化工产品类的贸易摩擦事件发生次数依次为5起、7起、10起;造纸类的贸易摩擦事件发生次数依次为3起、5起、6起;冶金产品类的贸易摩擦事件依次发生5起、7起、9起。总的来说,这五类产品年贸易摩擦事件总量呈上升趋势,其中以纺织产品最为突出。综上所述,我国机电、纺织、冶金、化工、轻工这几类劳动密集型优势产品是频繁遭遇贸易摩擦事件的重灾区。

2?我国面临国际贸易摩擦的特点

2.1表现形式多样化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持续加快,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活动越来越多,与此同时,随着贸易摩擦事件数量的攀升,在表现形式上也呈现出多样化。在中国对外贸易活动的初级阶段,贸易摩擦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技术性的专利壁垒和反保障、反倾销、反补贴这四大类。正是因为存在上述贸易摩擦,极大地制约我国贸易活动的发展,此外,也极大地影响了全球经济复苏。

2.2贸易摩擦涉及产品范围广

国际贸易摩擦中所涉及的产品范围有所拓宽。根据商务部的统计结果显示,从1979年开始到现阶段,我国总计有4000多种产品被其他国家发起贸易调查,所涉及行I包括纺织、机电、轻工、医疗保健、化工等,此外,高附加值产品也被纳入贸易调查案件中。尽管中国在加入WTO后,极大地加快了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进程,但是,大量的贸易摩擦也接踵而至,且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的典型特征。根据商务部的结果显示,在2009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该年是我国出口产品面临贸易壁垒最为严峻的一年,在2009年里总计有126起贸易经济调查案件,涉案金额约为134亿。近年来,我国遭遇贸易经济调查的产品范围有所拓展,即从原有的纺织品、轻工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逐步拓展到高新技术产品。同时,我国农产品、机电产品受到其他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严重制约。现阶段,中国经济处于迅猛发展的态势并且锐不可挡,而欧美各国也基于世界性和战略性的高度对待中国经济迅猛发展。我国对外贸易摩擦与矛盾将日渐突出。今后一个时期,是中国快速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与外部世界出现摩擦的多发期和逐步相互适应的磨合期。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 两岸经贸合作 ECFA 贸易关系

一、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分析

(一)ECFA主要内容

ECFA是在2010年6月29日签署文本及5项附件协议,是目前两岸签署规模最大的经贸合作协议,主要涉及早期收获项目(以下简称早收项目)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开放等问题;主要内容包括:一是针对政策方面,逐步减少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和放宽对涉及行业比较广的服务贸易的限制;二是针对争端处理方面,建立适当的争端解决程序和投资保护机制,完善各种协议,包括货物、服务等,这些内容争取在不迟于协议生效后六个月内完成协定,并且在ECFA实施后组建“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为解决实际发生的争端相关事宜;三是针对协议生效后的事物处理,主要为三步对早收项目建立零关税政策。

(二)ECFA可能性争端

ECFA可能性争端主要表现在企业层面上三个方面:

一准入性:投资门槛降低,主要针对保护当地企业的投资政策的宽松使得外地企业大量进入本地,加大了本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引发了投资者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投资纠纷,甚至有可能给一些投机取巧的投资者机会进入危险性行业。

二运营性:劳动力供不应求,近年来国家一直出现民工荒现象,薪资待遇和劳动力的付出无法形成一个正常的比例,薪资的制度很大程度上不能激起劳工的工作热情,随着投资加大,单位用工需求量增加,可是地区无法满足这样的需求,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行;

三发展性:投资战略选择的差异,不同的行业和领域有着其特定的战略,企业目标不同的时候战略的选择也是不一样的,企业为避免地区差异歧视,实现本土化的战略,一般选择合资的方式,但是合资存在决策高层领导的思想理念差异性,战略决策自然会不一致,造成企业人员缺乏长期运营的信心,这为后续工作的潜在不确定性纠纷提供了土壤。

二、两岸贸易关系分析

(一)技术研究投入相对强度比较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一把双刃剑,提高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全力的追求。正确的技术引进是经济长期增长的关键因素,然而技术进步的引进和突破都是随机产生的,但大部分是针对市场存在的缺陷所做出的决策产物,其目的就是利用技术的改善提高劳动力生产率,而技术的增长与我们人力资本和投入的资源是成一定比例的,受市场的刺激而产生。我们从资本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两个方面分析技术研究: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台湾在技术研究支出方面远远多于内陆,不论是资本投入还是人力资本投入,但是明显可以看出,内陆在技术研究方面的投入也是一年高于一年,逐步增长的一个过程,表明我国提高了对第一生产力的重视度。加大技术研究的投入是增强经济发展的必然步骤,只有发展生产力改善生产关系,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产业结构比较分析

产业结构一是指产业的构成比例二是指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产业结构的替演、转换是经济、政治等方面整体作用的结果。两岸经贸合作是互补的,在追求最大利润基础下使生产要素得到最优化的配置,然而生产要素的配置影响着产业结构,20世纪80年代台湾产业转型,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趋势截然相反,此消彼长:

图2-1:大陆和台湾各产业占GDP比重

数据来源:1996-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

C1:大陆第一产业C2:大陆第二产业C3:大陆第三产业

T1:台湾第一产业T2:台湾第二产业T3:台湾第三产业

从图中可以看出台湾的第三产业对于大陆的第三产业具有比较优势,然而大陆的第一、第二产业相对应于台湾的一、二产业具有比较优势。产生这种比较优势主要是因为两岸产业结构的比例分布不一致造成的,然而决定产业结构的因素为需求供给、产业效益、经济发展、产业政策等,台湾人稠地少,第三产业相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来说不需要过多的土地,根据投入产出的效益的原则,注重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台湾而言是最佳的选择,ECFA的签订有效地改变了产业政策,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两岸产业间的贸易。

三、ECFA框架下争端解决的建议

(一)海峡两岸制定优惠的政策

根据ECFA协议内容,大陆各省应根据自身的产业结构和自然资源优势,结合自身经济目标,制定与台湾贸易的优惠政策引导,与台湾建立新的经贸合作机遇。针对无害或低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能源、服务业等产业加大政策扶植,减少税收壁垒,并且按照两岸协议中约定,在三年内实现早收清单的商品实施零关税,在ECFA争端解决机制应具备的协商优先、制度多元、提高效率、有效执行的四大原则下提出两岸经贸合作的优惠政策,只有全面有效地执行才能将合作效益提高。

(二)海峡两岸应针对投资的具体事项和计划加速展开磋商

ECFA的签订降低了投资的不确定风险,在以资本合理流动为导向的投资机制可以使资源整合达到最大生产率的目的,所以两岸应尽快建立完善的投资保障机制,提高相关投资政策的透明度和执行度,逐步减少双方因政策紧张关系的投资限制,最终实现相互投资的自主便利化。实践证明,两岸跨地区的投资是通过建立收购或者并购对方的公司来进行的,跨国公司能够使得两地地区的资源得到最优化的配置,从而降低了两国公司的生产成本,同时使得公司得到规模经济的发展,但其相对于市场而言,其使得产品多样化,加大了市场的竞争力度。为加大两岸投资度,我们应该针对两岸投资存在的风险给予政策保护,以及投资的硬件环境和其他具体事项展开详细的计划和磋商。

(三)两岸尽快成立经济合作委员会,加快推动两岸经济合作的进程

ECFA应赋予经济合作委员会处理贸易争端的权力,充当一个仲裁机构,若当事方通过协商无法达到最终满意结果,这时候可以交给经济委员会去仲裁。同时,经济委员会应以强化对两岸企业的知识产权、金融、海关和电子商务等合作相关法律知识的宣传,从而加强两岸合作的紧密度。经济委员会必须做好几项工作,首先是针对争端双方成立工作组,根据ECFA及相关协议的原则进行充分的磋商,并根据磋商结果制定出相应的惩罚措施,但是要注意到时间的限制,不能无限期的拖延,而对于委员会的成员必须有严格的规定,这是一个两岸联合仲裁模式,他们的裁定结果必须得到保障执行。

参考文献:

[1]白 艳,姜泽华.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的演变历程与前瞻[J].经济纵横,2010.12.

[2]陈 雷,李坤望.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增长收敛性:实证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5.2.

[3]邓 敏,王敏娟.两岸履行与完善ECFA的博弈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1.5.

[4]樊 莹.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利益与特点[J].国际经济合作,2005.3.

[5]胡 勇.海峡两岸产业合作与发展转型研究[D].南京大学硕士论文,2011.

[6]华晓红,赵旭梅.对祖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经济依存关系的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4.

[7]姜 雪.两岸经贸关系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

[8]李瑞林,骆华松.区域经济一体化:内涵、效应与实现途径[J].经济问题探索,2007.1.

[9]梁双陆,程小军.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综述[J].经济问题探索,2007.1.

[10]林毅夫,易秋霖.海峡两岸经济发展与经贸合作趋势[J].国际贸易问题,2006.2.

[11]刘 亮,李卢霞,蒋静洁.论ECFA对两岸经贸关系的影响---基于双边自由贸易理论的分析[J].亚太经济,2011.1.

[12]刘旭峰.海峡两岸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之构建[D].中国政法大学,2007.

[13]路宇立.APEC合作的理论基础:新区域主义视角的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1.4.

[14]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85页.

[15]潘泽山.海峡两岸经贸合作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2004.

[16]苏美祥.从内生动力看ECFA时代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J].亚太经济,2011.4.

[17]孙兆慧.ECFA 签署对两岸经贸的影响[J].国际经济合作,2010.9.

[18]王微微.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及模式选择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论文,2007.

[19]王威毅.关于建立“两岸共同市场”条件与效应的思考[J].亚太经济,2005.6.

第9篇

【关键词】倒签提单 法律性质 风险防范

Abstract : The issuing of anti-dated B/L is a kind of the fraud behavior in the international transportation business. It interferes with the normal program of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seriously . For the moment, there are no clear stipulations to standardize this kind of behaviors in law. Its legal essence and legal responsibility are always the debate focus. The author started from the reasons and analysed its legal essence. Finally, discussed how to prevent the anti-dated B/L in practice in order to provide more advantageous relief method for the parties.

Keywords : Anti-dated B/L legal essence risk prevention

1. 倒签提单产生的原因

在现代国际贸易中,跟单信用证是最常见、最主要的结算方式。在这种付款方式下,开证行应买方的要求开出信用证,对货物的装船期、信用证的有效期及受益人交单期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卖方只有在不违反相关规定的前提下才能顺利结汇,其中包括卖方所交的提单必须是已装船提单.

在实践中往往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信用证的有效期届满而货物尚未装船或尚未装船完毕的情况,为了顺利结汇,卖方要求承运人,在货物装船完毕后以早于货物实际装船日期为提单日期,这样的提单就称为倒签提单。其产生的原因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

1.1 从托运人的角度

倒签提单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托运人没有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备妥所托运的货物或托运人没有及时向港口、海关、检疫等其他主管机关办理货物运输所需要的各种手续,致使真实的装船日期晚于信用证上规定的装船期限,托运人为了使提单符合信用证的要求,以便顺利结汇,以出具保函的方式要求承运人将提单上的日期提前,也即早于真正的装船期。

1.2从承运人的角度

倒签提单产生的另一方面是由于承运人船舶推迟到达装货港,使得船期被延误,但为了多揽货而愿意向托运人倒签提单。此时托运人眼看装期临近,再去寻找新的承运人,时间和费用上都有一定难度,为了继续履行其贸易合同,也往往会在与承运人达成某种交易后接受倒签的提单。

2. 倒签提单的法律性质

对于倒签提单的法律性质,法律界有很多争论,有违约责任说、侵权责任说、责任竞合说、缔约过失责任说、多重法律主任说等。笔者认为,它既是一种违约行为又是侵权(违法)为,也即责任竞合说。

首先,倒签提单是一种违约行为。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一项违约行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第一,合同有效存在;第二,以合同债务的存在为前提;第三,在合同当事人之间产生;第四,违约责任可由合同当事人自行约定或预先安排。 倒签提单行为中至少牵涉两个合同,即国际贸易买卖合同和国际贸易运输合同,倒签提单这种行为既违反了买卖合同,也违反了运输合同。

第一,倒签提单违反了国际贸易买卖合同。经过合同当事人卖方(一般为托运人)和买方(一般为收货人)的磋商,签订了国际贸易买卖合同,规定了很多条款,其中就包括对装运条款,对货物装船日期和交货日期作了规定,合同双方当事人都应该按条款来履行合同,但是倒签提单中由于实际装船日期晚于合同约定的装船期,违反了合同的约定,而且满足上面违约的四个条件,侵害了合同相对方的权利而构成违约。第二,倒签提单违反了国际贸易运输合同。如果由于承运人不能按时安排船舶装运、延误了装船时间等导致单方面倒签提单,则违反了海上货物运输合同中应承担的按时装货并签发真实提单的义务,承运人违反合同义务必然会导致合同相对人(即托运人和收货人)某些权利的损失。

其次,倒签提单是一种侵权行为;

侵权损害赔偿之债发生的根据是侵权行为。侵权行为的构成有四要件,即:损害事实;行为的违法性;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行为人的主观过错。

第一,倒签提单存在损害事实。买方所受损失一般有三种::(1)对于时鲜或有特别时间约定的货物,在倒签提单情况下,实际运到时间晚于合同约定的时间,由此会造成货物的损坏、失鲜减值或延迟而给买方带来损失。(2)一般货物在倒签提单情况下,延迟运到,由于错过销售旺季,造成市场跌价损失。(3)在国际货物买卖关系中,进口的买方往往都签有内销合同。一般是在确定了装船期后与国内第三方签订内销合同。由于提单是倒签的,货物延迟运到,内销合同的对方可行使撤销权,宣告合同无效而向该买方索赔,买方往往因此而赔付违约金。因此,倒签提单造成的损害事实是客观存在的。第二,签发倒签提单的行为人(承运人或伙同托运人)以欺骗为手段损害他人的利益,是违法行为;第三,由于交货延迟导致的各种损失买方原本是可以向当事人索赔的,而由于倒签卖方或承运人逃脱了责任,因此倒签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第四,行为人可以预见自己行为的结果,仍希望其发生或任其发生的心理状态属于故意,主观过错很明显。

综上所述,倒签提单行为符合侵权的构成要件,因此,其也属于一种侵权行为。

3. 倒签提单的风险防范

在倒签提单行为中,托运人和承运人可能侥幸逃脱责任,但如果延迟给收货人带来了损失就会提起索赔,托运人和承运人均面临风险;对于最大受害者收货人(买方)来说,更应该加强防范。

首先,对于买方来说,应加强外贸专业知识的学习,增强防范意识。要了解交易对象卖方的资信状况,并尽量争取采用FOB贸易术语,掌握货运主动权,同时“运费到付”可以增加航次顺利完成的机会。其次,对于卖方即托运人来说,应当对有关装运期有一个准确的认识,一般应根据货量和港口作业情况规定明确、合理的装运期,且应通过正当手段获得装船清洁提单,避免倒签提单对企业信誉造成损失。最后,对于承运人来说,即使在卖方出具保函的情况下要求倒签提单或预借提单也应当毫不犹豫地拒绝。因为倒签提单或预借提单属于欺诈行为,担保人为欺诈出具的担保将被视为无效,法院往往以无效保函而驳回承运人的诉讼请求,承运人的利益难于保障。另外,承运人为了避免其人倒签提单或预借提单,应当慎重选择货运人。

参考文献:

[1] 《论预借、倒签提单行为的法律性质及其法律后果》吴南伟,广州海事法院,北大法律信息网.

[2]《倒签提单的法律性质与法律责任研究》

第10篇

[关键词]浙江 对外贸易 转型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在其推动下,浙江经济也取得了快速发展。浙江对外贸易呈现出增长速度快、总量大、在全国对外贸易总量中所占比重大、私营经济总用突出、外贸顺差大、出口产品多处于产业链低端,产品附加值小等特点。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在国外市场进入门槛大幅降低的刺激下,浙江对外贸易更是呈现出爆发式发展。但是,由于浙江对外贸易的的扩张多属于依靠大量消耗资源、能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扩张方式,所以对内会造成资源、能源价格上涨,环境破坏严重,对外会引发贸易摩擦,频繁遭遇双反调查。做为中国的外贸大省,依靠粗放型的外贸扩张方式显然是难以为继的,为实现由外贸大省向外贸强省转变,必须实现浙江对外贸易的转型升级。

一、浙江对外贸易的现状和问题

以来,在国家外贸促进政策的刺激下,浙江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发展。进入新千年后,中国顺利加入WTO,浙江的外贸发展更是迅速增长。综合分析,浙江外贸发展总体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外贸总值迅速扩张,顺差大幅增加

1978年浙江进出口总额只有0.7亿美元,1986年,我国的改革开放由农村扩展到城市,从而进入全面改革局面,当年浙江进出口总额为12.9亿美元,其中出口10.9亿美元,进口2亿美元。到2005年浙江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达到1073亿美元,随后仅用三年时间,2008年就突破了2000亿美元关口,达到2111亿美元。到2008年,浙江进出口总值达到2111.3亿美元,其中出口和进口值分别为1542.96亿美元、568.4亿美元,与1986年数据相比,分别增长了163倍、141倍和282倍。

外贸总值快速扩张的同时,浙江外贸顺差也大量增加。2002年浙江以169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居全国首位,2004年浙江的外贸顺差总额又在全国首次超过300亿美元,与全国的贸易顺差基本持平。近年来,浙江贸易顺差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巨额贸易顺差的存在,一方面为我国带来了大量的外汇储备,从此我们再也不必担心因外汇供应不足而影响国家关键技术和设备的引进进程。但是大量的外汇结余增加了人民币的汇率压力,导致人民币的升值问题成为国际社会热炒的话题,并据此频频向中国政府施压。另一方面,出口的迅速扩张对国外同等产品和替代品造成了致命打击,为了维护本国生产者和民众的利益,国外政府往往会通过反补贴、反倾销等方式限制中国产品的出口。

2.对外贸易主体动态演化,私营经济作用日益突出(见表1)

表1数据显示,2001年浙江省进出口总额中,国有企业占比为45%,排名第一,私营企业所占比重最小,占比为仅为6%。但是,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一步步深入,浙江进出口总值中国有企业所占的比重在一步步缩小,而私营企业所占比重在逐渐增加。2004,国有企业在进出口总值中所占比重首次跌破30%,为25%,2006年又得破20%,降到17%,到2007年又降到14%。反观私营企业在进出口总值中所占比重,2002年突破10%,达到12%,随后一路凯歌,2004年突破20%达到26%,2006年站上30%台阶,2007年达到39%。

私营企业进出口总值的占比增加和国有企业进出口总值占比减少的可能解释为:一方面,私营企业产权明晰,机制灵活,在利益的驱使下,会不故一切的开拓国际市场。而国有企业则受体制诟病影响,尾大不掉,难以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另一方面浙江省是民营经济大省,所以在加入WTO后民营资本快速进入出口市场并迅速发展是有其客观存在基础的。

然而,由于私营企业受利益驱使,往往会选择短平快的方式积累资本。这就会产生诸如假冒名牌、以次充好、竞相压价、破坏生产地自然环境等后果。其结果是国际贸易摩擦增多,外贸总额增速放缓、浙江国际形象恶化。2005年,浙江省商务厅副厅长金永辉在浙江应归国际贸易新闻会上透露,2002-2005年期间,浙江共遭遇美国、欧盟、土耳其、印度等18个国家提起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别保障措施、纺织品特保和337调查等贸易摩擦案件116 起,涉案直接金额28亿美元,分别占到全国的1/3和1/4左右。

表1 浙江出口总值构成(2001-2007年)

项目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总值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总值中:

国有企业 45 38 31 25 21 17 14

三资企业 30 31 31 33 35 38 37

集体企业 17 17 17 15 13 10 9

私营企业 6 12 19 26 30 34 39

总值中:

工业制成品 92 93 94 94 95 96 96

初级产品 8 7 6 6 5 4 4

资料来源:浙江省统计年鉴2008年。

3.贸易结构趋于优化,但仍需改善

表2显示,2007年浙江省对外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出口值达到555.8亿美元,居浙江省对外出口商品首位,并大大高于居于第二位的服装及衣着附件产品出口值的185.93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值也达到了101亿美元之多。机电产品附加值高,技术要素投入多,生产效率和出口效益要远远高于传统的纺织服装产业。这说明,浙江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是有所提高的。另外,由表1可以看出,浙江出口产品中工业制成品所占的比重是逐步提高的,初级产品所占的比重则是逐渐减少的。我们知道,商品的加工环节越多,生产者从总获取的利益也就越多。浙江出口产品中工业制成品的逐年增加也恰恰说明浙江生产者从出口产品中所获得的利益时逐年增加的。

表2 2007年浙江省出口主要商品情况

单位: 万美元

项目名称 出口值 排名

机电产品 5557980 1

服装及衣着附件 1859328 2

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 1700570 3

高新技术产品 1017360 4

农副产品 722936 5

家具及其零件 428998 6

鞋类 383975 7

手持或车载无线电话机 318092 8

汽车零件 229679 9

塑料制品 194183 10

资料来源:浙江统计年鉴2008.

虽然表2中显示,浙江2007年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都有较大额度,但是,我们应当看到,在出口商品的前十名中,高新技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仅占很小的份额,其余的产品都是资源、能源消耗较多的产品。浙江生产的手持或车载无线电话机的核心技术都被国外厂商控制,浙江企业只是生产技术含量较低的外壳、键盘或者电池。

从浙江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来看,除了高新技术产品外,其他要么只是组装环节(机电产品)、要么是以资源能源大量消耗为代价的生产(制鞋、塑料和汽车零件等)。对外贸易的效益并没有与对外贸易的数量同步发展。

二、浙江对外贸易的转型升级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1.紧迫性。长期以来,凭借浙江商人的创业精神和浙江本土的地理优势,浙江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浙江是一个资源、能源小省,工业生产的原料和能源大多依靠从外界获取。长期以来,地方政府和企业都以赚取外贸顺差和大额利润为目标,走的是粗放型发展的道路。近年来,随着浙江对外贸易总额的逐年增长,浙江企业对资源、能源产品的需求大幅增加,在国际能源和资源价格变动时,以数量和低价取胜的浙江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就回去举步维艰。另外,以大量消耗能源和资源为代价的生产方在面对国外各种贸易壁垒是往往显得手足无措,于是很多厂商在国外强大的关税和技术壁垒压力下就不得不放弃国外市场,甚至破产倒闭。

由于浙江企业缺乏法律常识和品牌意识,出口的产品经常会仿冒国际品牌或国内品牌,还有一些企业会盗用其它受法律保护的技术。其结果是,本地生产企业的创新动力不足,长久发展乏力。

2.必要性。一是对外贸易的方式是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体现,早在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已经提出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和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当前,我国经济在以总书记的领导下,走得是科学发展的道路,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向科学、可持续的方向迈进。在此条件下,浙江的对外贸易应当更加注重从传统的粗放型扩张向集约式发展转变,走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可持续发展外贸发展道路。二是改革开放前,由于政治因素影响,我国经济一直与国际经济相分离。改革开放后,为了迅速融入国际经济体系,我国从上到下主动嵌入到了国际经济体系之中。到现在,中国已经是国际贸易中不可取少的一员。但是,由于经济发展起步晚,起点低。我们融入国际经济体系中时,浙江所从事的只是发达国家生产过程中不愿再生产的资源能源消耗大、技术含量较低、附加值较低的环节。多数情况下我们只是国际产业链上的加工环节,我们所处的位置也只是附加最低或者较低的价值增值环节。虽然低水平的贸易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增长、解决了大量的就业问题,但是长此以往,我国经济永远都会成为发达国家的附庸,永远只是发达国家的代工厂。为了改变此现状,浙江省必须利用已有的经济基础,加快技术改造和创新,积极向价值链的高端环节跃进,实现从中国贸易大省向贸易强省的转变。

三、浙江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思路

浙江对外贸易之所以会出现量增价不增的低效益现象,究其根源,主要是因为浙江对外贸易产品的产业层次过低,生产环节附加值过小造成的。因此浙江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关键点就在于外贸企业和外贸产业的升级。

关于产业升级,上世纪80年代我国就已经有学者注意到并明确提了出来,此后,产业升级一直成为我国政府产业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官方文件提的最多的还属产业结构的优化。作者认为,升级浙江外贸应当从企业和产业两个层面来考虑。

从企业层面考虑,升级应当代表产品的升级,具体表现为企业生产产品品质由低品质向高品质的迈进。但是,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升级应该包括企业由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由落后的生产方式向先进的生产方式、劳动密集向资本和技术密集,由竞争优势不足向富有竞争优势转变的一个长期过程。所以,企业层面的升级应当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于浙江的外贸企业,应当着力提高自身的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依靠高品质基础上的低价来赢得国际市场的青睐。

从产业层面考虑,当前学术界讨论最多的升级方式莫过于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升级。所谓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是指为实现商品或服务价值而连接生产、销售、回收处理等过程的全球性跨企业网络组织,涉及从原料采集和运输、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和分销,直至最终消费和回收处理的整个过程,它包括所有参与者和生产销售等活动的组织及其价值、利润分配。

学者们在研究全球价值链链理论下的产业升级时,趋向于公认两种升级路径。一种是以前学者们讨论最多的从OEM(贴牌生产)到ODM(自主设计生产)再到 OBM(自主品牌生产)。

另一种是:工艺流程―>产品升级―>功能升级―>链条的升级。所谓工艺流程升级,实际上指的是应用更为先进的生产方式,提高同等产品生产的效率,追求的是在最短的时间里生产最多的产品。引进新的产品生产线或者改进原有的生产方式和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自身的品质或者生产更为新颖的产品,提高产品的竞争力,获取更多收益。功能的升级是指根据生产者在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向价值链的两端升级,包括标准设计、产品设计、品牌和营销渠道构建与控制,通过向这些高附加值环节的升级获取更多的价值增值。由于不同的产业链有不同的利润水平和价值增值水平,所以当企业有足够的生产能力时往往会选择从价值增值小的产业转向价值增值高的行业,这就是链条升级。

综合分析企业层面升级和产业层面升级的两种途径,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升级实际上包含于产业层面的升级,而产业层面升级的第一种路径实际上与第二种方式的功能升级。从贴牌生产到自主设计生产,实际上就是功能升级的一种,从自主设计生产到自有品牌生产,是功能升级的更高级阶段。

在实际操作中,应当根据各个地区所处的价值链的不同环节,灵活的选择嵌入价值链的升级方式。但是,我们要强调的是,对处于价值链低端环节的企业,如果还处于原始资本的积累阶段,不应当过度的求高求新,应当在战略上看准更高附加值的增值环节,而在战术上则要循序渐进,等待资本足够多时,在逐步按照价值链的升级方式获取更多价值。

由于浙江的对外贸易产品的生产多是加工环节,在产品设计和流通环节则少有涉足。因此,浙江对外贸易的升级方式也应当遵从由工艺流程到链条的升级方式,但是并不一定要循规蹈矩,只要条件允许,可以直接从生产制造环节直接过度到附加价值更多的其他链条。

四、政策建议

浙江对外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中主要处于低端的生产制造环节,应当通过政府、企业和行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实现外贸效益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从而加快浙江由外贸大省向外贸强省转型的进程。

1.政府层面

一是多方支持,促进创新。实现全球价值链下的升级,重点是进行创新。工艺流程的升级靠的是管理方式、组织方式和生产流程的创新;产品升级依靠的是技术的革新和富有开拓性的思想;功能升级靠的是战略的创新。因此,政府应当通过税收、金融支持和政策支持等方式鼓励和推动企业进行创新。必要的时候,政府应当组织生产企业对行业公共难题进行共同技术闯关,降低企业的创新投入风险和成本。

二是合理立法,公正执法。创新是实现浙江对外贸易的重要条件。而创新的思想或者产品成果是需要法律保护的。某个企业的创新产品如果不能得到保护,那么他们投入到创新中的成本就难以收回,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压。所以从政府层面应当制定相关的法规,净化市场竞争。对于那些冒用他创新技术和品牌的不良企业要严惩不贷,绝不姑息。

2.行业层面

行业协会应当积极把握国内外市场的变换趋势,紧密跟踪国外政策法规变动趋势。主动承担起辅导企业规避国外技术和政策风险的责任。定期组织相关企业间的交流,帮助企业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对于行业共同技术难题,应响应国家号召,组织企业共同克服。

3.企业层面

一是严把产品质量关。在大规模生产的同时,为了减少国外市场的抵触情绪,企业应当严把产品的质量关,这就需要企业投入更多的资源到技术改进和创新环节之中。

二是树立品牌意识,积极打造高美誉的国际品牌。由于没有自己的品牌,很多有着过硬生产能力的浙江企业这能走贴牌生产的路子。这种方式下,企业只能在生产环节赚取少量的加工费,而流通环节的大量附加值则进入外国品牌囊中。因此,企业应当积极主动地创立自己的品牌,增加对品牌宣传方面的经费投入。

三是从战略层面考虑对价值链上最高价值的追求。外贸企业应当不安于获取低端价值的现状,积极筹备,瞄准价值增值高的环节。更为重要的是,企业要善于分析和发现新的机会,争取创建全新的价值链条,并根据所在产业特征,掌控该价值链的核心环节。

参考文献:

[1]查志强.重构浙江外贸战略―对转变浙江外贸增长方式的若干思考[J].浙江经济,2005.

[2]李力.论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D].东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5,12.

第11篇

摘要:面对目前全球经济危机,许多西方国家面临着通货紧缩的巨大压力,相反的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屡创新高,本文将针对于这样的现象,分析人民币汇率升值原因及对策。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升值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低迷、萧条,许多西方国家面临着通货紧缩的巨大压力。与一些发达国家情况正好相反的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屡创新高,对于这样的现象,分析其中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经济增长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无论从何种角度看,经济增长状况始终是决定一国货币价值的根本因素。其原因在于:如果一国经济增长率较高,人们对宏观经济的良好运行状态产生信心,外国投资者必然踊跃前往该国投资,从而引起该国国际收支资本项目的收入增加,该国货币需求旺盛,币值自然上升。但也不能就说“经济的高速增长会带来货币升值,而经济增长的停滞或衰退则会使货币贬值”。

(二)国际收支状况和外汇储备情况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外汇市场的形成与国际贸易和投资是分不开的,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中的各种收支的总和。在浮动汇率制下,市场供求决定汇率的变动,因此国际收支逆差将引起本币贬值,外币升值,即外汇汇率上升。反之,国际收支顺差则引起外汇汇率下降。由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差额和资本项目差额不仅是国际收支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还是外汇储备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我们将选取经常项目差额和资本项目差额作为分析指标,揭示国际收支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三)货币供应量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与中国货币供应量大体上成正相关,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外投资者不但可以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更看好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因此,外商投资大幅增加。由于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人民币资金相当紧张,外资进入又多,所以出现了明显的外汇供大于求,造成人民币升值趋势。

(四)中外利率差异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利率政策是一个国家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利率影响汇率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利率的相对高低会影响资本流动的方向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式,较高的利率水平会刺激国际资本流入,并减少本国的流出资金。从而影响国际贸易规模,使利率差异对汇率走势的影响力不断提高。

针对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提出对策建议:

(一)缓解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

汇率升值的压力来自于多个方面,而出口的快速增长、资本流入、外汇储备迅速增加,都是重要影响因素。但是,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很高,从对外贸易入手,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较为不易。不过,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伙伴中,对美顺差最大,来自于美国的压力也最大,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对外贸易地理结构来减轻对美国市场的依赖。针对资本流入所带来的压力,在继续鼓励外资流入的同时,我们的企业可以适度考虑以对外直接投资方式进入他国市场。针对外汇储备迅速增长所带来的压力,我们可以采取措施适当控制其增长速度。另外,也可以考虑推行QDII制度。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为渐进式调整人民币汇率水平打下基础。

(二)在全球化背景下权衡人民币升值问题,适时调整汇率水平与汇率制度

从国际经验来看,既然经济大国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面临汇率升值的内部压力与外部压力是不可避免的,而人民币升值是大势所趋,在人民币未来的升值过程中,避免出现类似“广场协议”那样的大幅度汇率调整极为重要。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要签订类似“广场协议”式的国际性文件。为此,要让汇率始终能够反映经济基本面。我们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对人民币汇率适时作出适当的调整,使汇率水平既能真实反映中国的经济状况,又能避免未来人民币快速升值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要认识到,成功地调整人民币汇率政策,对于未来的宏观经济稳定、贸易品部门与非贸易品部门产业间的平衡发展以及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都具有深远而积极的意义。而这一点,有待于政府采取果断措施,消除升值预期。

(三)要综合处理汇率升值影响物价水平所产生的问题

对于人民币未来走势,基于巨大的升值压力,我们必须对其可能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要实事求是,具体深入地分析他国汇率波动的历史教训,才能真正有助于我们借鉴。汇率问题,涉及面甚多,在中国越来越多地参与各种国际交往的情况下,汇率变动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我们不能单从本币的升值来看对物价和对整体经济的影响,不能因为眼前出现的通货膨胀趋势而寄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来抑制短期通胀压力。在短期内,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毕竟,通过人民币对外升值来抑制通胀的短期作用也是有限的,但汇率升值对宏观经济所造成的影响是整体的,且宏观经济政策对物价的影响也会抵消本币升值对通胀的抑制作用。所以说,要认真研究综合处理汇率升值通过影响物价,进而影响经济系统的问题,为未来人民币升值后减轻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作好准备。

(四)其他减轻人民币升值负面影响的对策

针对人民币升值对出口贸易的不利影响,我们可以适时调整我们的贸易战略,减少经济增长对外需的依赖程度。作为出口企业来说,要努力增加出口产品的附加值,逐步改变原来低劳动力成本、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的做法。针对出现人民币升值对物价水平下调的压力,以及对总需求的负面影响,我们可以通过西部大开发的措施,扩大内需来解决。针对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储备风险,我们要深入研究未来世界主要货币的变动趋势,根据我们进口规模,适时调整中国的外汇储备币种结构和总量规模。针对人民币升值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我们可以大力发展多元化的金融市场,增加投资、融资渠道。

参考文献:

第12篇

论文摘要:本文结合学校及学生实际情况,在国际贸易专业课教学中,着重对网络环境下国际贸易专业课合作学习方式进行了实践和思考。

随着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现代社会对人才质量的高要求,信息技术逐步走入了中职学校课堂。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以其灵活、变通、快捷的特点和高效的双向互动性,成为实现双向互动交流的代表性媒体,并逐步打破了“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的教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法,构建起新的教学模式,符合现今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对学习环境的要求。当今的中职国际贸易专业课教材的知识体系偏重理论知识,而弱化实际操作技能。如果我们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照本宣科,实际的教学效果则不尽如人意。因此,在中职教学中,如何利用网络环境,进行国际贸易专业课教学,成为我们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和挑战。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笔者利用网络环境,对国际贸易专业课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方式做了有益的尝试。

一、网络环境下国际贸易合作学习的实践

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将学生组织成小组相互合作学习。学生小组通过网络搜集大量的感性资料,并利用资料协商解决问题,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利用不同的资料,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共同讨论取长补短,最终实现全面的掌握。教师则主要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对一些难点或不同观点进行讲解、启发和答疑,指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集体的力量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就是提高合作能力、培养合作精神的过程。

为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在国际贸易基础知识教学中,笔者较多采用网络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现以“倾销”章节教学为例,介绍一下具体做法。

1. 合理分组,明确分工

笔者将2007国际贸易专业“3+2”班级的学生(共30人)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成5人一小组,目的是当学生有不同意见的时候,表决时可以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形式。机房座位是圆桌安排,10人一桌,学生人手一台电脑,因此一桌是2个小组。笔者要求小组成员要互相支持、互相尊重。每人都有发言权,出现意见分歧可以讨论,但是不要出现对抗;而且小组成员要有明确分工,一般分为学习汇报者、学习检查者、信息加工者、小组记录者和发言计时者;并要求小组中学生角色的扮演要经常互换,使每个人都在不同角色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2.创境激趣,提出问题

教师在教学的初始环节要发挥组织者的作用,利用多媒体软件声、色、动画与文字相结合的优势,甚至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创设完整、真实、形象的直观情境或问题情境,通过网络演播,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一阶段,要造成新旧知识经验的不一致,激起学生心中的疑问和主动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发现问题或教师提出问题。

夸美纽斯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因此,就这章节内容,笔者利用网络资源,首先播放了一则FLASH片段,并出示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央视颁奖词:他按照国际规则在海外捍卫了自己和行业的合法权益;他为行业协会的价值作出了超前的解释;他以民间的力量推动公正的世界贸易秩序;最关键的是———他赢了!以此引出民间应诉国际贸易壁垒第一人———温州黄发静。

接着,请学生观看一则新闻播报:一则欧盟对中国出口(大部分为温州出口)的可完全袖珍(塑料外壳)打火机立案进行反倾销调查的新闻。

观看后,学生纷纷抱不平,情绪激动,为什么温州打火机价格低、质量高,反而要被征收反倾销税。面临“坎”的时候,笔者适时提出问题:什么是倾销,如何判断商品是否构成倾销,温州打火机的出口是否构成倾销,为什么。

网络提供的规模庞大的信息库,给国际贸易专业课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为学生个性化学习创设了一个生动形象的逼真教学情境。

3.自主探究,利用资源

学生利用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交互功能强的网络学习资源,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这一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参与探究,是知识的主动发现者。教师是学生探究过程中的指导者和领航员,引导学生正确地对信息进行检索,确定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利用搜索引擎,在短时间内了解到大量与问题相关的知识,理解了什么是倾销,如何判断商品是否构成倾销。网络与专业课教学的整合,一方面使专业课的内容不再局限于课本,适当利用网络上的相关资源,有限的教材扩展到了无限的网络信息时空,专业课教学内容更新了、拓宽了、变活了,学习内容成为一江汹涌澎湃、不停激荡的源头活水,大大延展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空间。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也有利于个性的进一步发展。

4.协作交流,相互促进

这一环节是运用计算机网络特有的交互、调阅等功能,在个体之间、小组之间、师生之间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实现信息、思维、情感共享。这个环节是全体师生完成意义建构的过程,也是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学习、提高人际沟通和交往能力的过程。

在这一阶段中,学生讨论:温州打火机是否构成倾销?中国出口企业如何应对反倾销调查?教师作为引导者、组织者,适时巡视各小组讨论进展情况,必要时,对个别小组加以指导。开放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增强了学生团结合作、大胆尝试、活学活用、敢于竞争的意识。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结合入世后温州打火机应对反倾销胜诉第一案,共同探究中国出口企业如何应对反倾销调查,最终得出应对措施,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根据各个小组建议的措施,总结展示如下:一旦立案,企业应积极应诉,并作出快速反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提升自身产品的档次;展开国际化经营、把产品的价格链条放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建立健全的产业安全预警机制,加强企业自律;加强产业安全方面的宣传、培训和国际交流,建立国际反倾销案例库;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解决问题。

总之,在协作交流中,教师应该作为平等者中的首席参与学生的交流,与学生开展平等而亲切的对话,使学生的讨论更富有意义。

5.实践应用,内化知识

为使学生感受学以致用的乐趣,体会学习的价值,教师在实践应用阶段,要根据学习的内容,围绕发展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组织设计有趣味、有层次、与生活密切联系、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在这一层次,笔者对现有的教材进行加工,针对目前中国外贸企业(包括温州地区企业)频繁遭遇反倾销诉讼的实际情况,结合温州奥康皮鞋遭遇反倾销调查案例,提出开放性问题:“2006年10月7日,欧盟对中国的皮鞋实施征收为期两年的16.5%的反倾销税。鞋革行业是温州第一大支柱产业,温州鞋企占中国出口欧洲皮鞋总量的1/4以上。因此,2006年10月23日,奥康集团正式向欧盟一审法院提起诉讼。随后,温州泰马、广东南海金履和广东万邦等3家企业跟进,也宣布要上诉。两年过去了,目前官司还没有结束,正在进入复审阶段。假设你是奥康集团外贸部员工,请你思考一下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抗诉?可以借助哪些力量一起抗诉?在出口受阻的情况下,有哪些措施可以避开反倾销调查,使产品仍然畅销国外?”

在这一阶段,进入迁移反馈区,它为不同智能优势的学生设置了舞台,让学生更加自主自信。学生是多元智能的存在,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实现对知识的个性化理解,以及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实现了新课程倡导的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

6.总结学习,建构意义。

把当前所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总结为所学知识的“主题”,即意义建构的过程。在这一环节中,笔者根据学习目标,利用多媒体软件能及时反馈效果的功能,组织学生进行检测,包括自我评价和小组学习评价,总结学习的优缺点,为后继学习积累经验。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师生都处于和谐互动的状态。学生是信息加工与情感体验的主体以及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学生构建意义的促进者和良好情操的培育者。教师通过与学生一起参与学习活动,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的反馈信息收集功能,及时了解并协调指导学生的活动,以保证学生学习活动的顺利完成。

二、网络环境下国际贸易合作学习的思考

1.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目的应明确,保障专业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少数教师对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目的认识不明确,认为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计算机,教学就先进,教学手段就现代化,学生就学得好,而忽略了计算机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是为教学服务的这一特征。比如教学中少数教师不考虑教学内容的贴切性,把课件制作得色彩艳丽,图文出现的方式不断变化,各种声音轮番上阵,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的连续性。这样的课件就根本达不到应用网络教学的真正目的。因而网络化教学课件制作必须明确目的,充分展现教师的教学风格。这就要求在设计课件脚本的过程中,教师应亲自创作,硕士论文自然地把自身的风格融入课件中,体现自己的教育思想,又让学生易于接受。

2.着力发挥信息技术不可替代的优势

在教学设计时,要结合具体领域、专业特点和具体的教学目标要求,着重分析信息技术不可替代的优势,并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发挥这些优势。与传统教学技术相比,信息技术在呈现教学内容和创设教学情境等方面确实具有较大的优势,但信息技术决不是适用于所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万能技术。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考虑以下问题,以确保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和实效:信息技术是否适用于当前的教学内容、学习者和教学目标?信息技术在实现当前教学目标方面是否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如果有,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应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管理使潜在的优势转变为教学实效?总之,不能将信息技术优势泛化,不加选择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所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3.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多样化的发展需求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和学生多方面的差异,掌握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发挥信息技术交互性强并能很好地支持个别化学习的优势,为不同认知水平、不同的认知风格和发展需求的学生创设个别化的学习环境。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工具和资源,创设自主学习的机会。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结合具体需求,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支持交流互动方面的潜在优势,并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交流活动与真实的人际交往活动相结合,创设教师、学生以及信息技术相互促进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在教学的社会交往活动中合作建构知识技能,逐步学会适当地表达观点、交流思想、与人合作。

4.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其他教学技术的结合

第13篇

为一个新兴产业,创意产业已经在众多国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创意产品和服务也早已在世界贸易中占有一席之地。较多学者在创意产业领域展开了广泛的研究,特别是在文化创意产业和城市创意产业方面论述较多,少数学者通过重新构建创意产业的竞争力评价体系来比较中国和世界上其他创意产业大国的创意经济发展状况。本文在阐述中国创意产业的国内发展状况和国际贸易表现的基础上,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和贸易竞争力(TC)指数,比较分析了中国创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剖析了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结果表明,中国创意产品贸易发展迅速,国际竞争力很强,但创意服务竞争力水平较低,资源优势有待于进一步发挥。最后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指出了提升中国创意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路径和建议。

【关键词】

创意产业;国际竞争力;贸易不平衡

0 引言

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在国际经济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第五产业”之称。近年来,围绕创意产业展开论述的学者甚多,成果甚丰。聂聆(2012)研究了全球创意产业贸易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提出了拓展我国创意产业贸易,提升其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尚涛(2010)通过分析1996~2006年的创意商品和1997~2005创意服务贸易数据认为,我国创意商品表现出很强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并且其优势进一步增强,而创意服务则整体处于比较劣势和较弱的国际竞争力,而且劣势进一步增加。在已有的研究文献基础之上,笔者拟从国际比较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国内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并结合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和贸易竞争力(TC)指数,来和主要创意产业大国比较分析了中国创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然后剖析中国创意产品和创意服务领域之于其他国家的优、劣势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升中国创意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1 中国创意产品出口贸易发展概况

创意产业对一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往往是在国内发展壮大并带动相关产业共同成长的同时,也在国际贸易市场上承担重要角色。特别是创意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逐步提高,已经取代传统的制造业产品成为世界贸易中重要的出口产品。很多国家从战略上高度重视,创造良好的国内环境积极扶持创意产品和服务的发展。目前发达国家在世界创意产业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发展中国家具有很大潜力。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从国内国际两个视角来察看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

1.1 基于区域比较的国内创意产业发展状况

1.1.1创意产业的界定

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ies)有广义和狭义之分。UNCTAD从广义上将创意产业分为四大组,并依据统计数据的可获得性,将其分为创意产品及创意服务两部分。UNCTAD所统计的创意产品部门包括手工艺品、视听商品、设计、音乐、新媒体、视觉艺术等7大类、25个小类。

创意服务包括版税和许可费,广告、市场调研和民意测验费服务,建筑、工程和其他技术服务,视听及相关服务,研发服务,个人文化和休闲服务,其他文化和休闲服务等7类。狭义的创意产业指运用创造性智慧进行研究、开发、生产、交易的各种行业和环节的总和(尚涛、陶蕴芳,2011)。

1.1.2基于城市分部格局的国内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的2011年《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显示,近年我国创意产业蓬勃发展,众多大中城市相继将创意产业纳入当地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培育和发展,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各地亮点纷呈,我国创意城市的分布出现新格局。胡林荣、李双宁(2011)认为国创意产业只要找到适合它生长的土地就会以爆发的速度成长。笔者选取其中部分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以期通过同类型城市,同梯队城市两种视角来考察我国创意经济的地域发展概况。根据2011年《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的相关数据显示,在4个直辖市中,北京创意产业发展状况位列第一,表明在创意产业所包含的影视文化、电信软件、工艺时尚等部门中,北京都具有很大优势;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广州、深圳和杭州位居前三,中部城市武汉和西部城市成都紧随其后;福州和苏州分别在省会城市和其他城市中排名第一,表现出很强的竞争力。由上表还可以看出,各类型城市创意经济中排名第一的都是东部城市;在所选取的城市中,除省会城市和重要的副省级城市如杭州、武汉以外,创意经济排名位列前五名的都是东部城市;西部城市仅有重庆、成都、昆明榜上有名。可见,我国创意经济的发展状况呈现出较明显的大城市占主导,中等城市起到重要作用,新兴城市发展迅速以及东部、中部、西部阶梯型的分部格局。

1.2 基于国际比较的中国创意产品出口贸易状况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可用来衡量一国某类产品的出口量占世界该类产品出口量的比重;将其用于创意产业贸易,则反映一国创意产业出口量占世界创意产业出口总量的比重,表明一国创意产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它剔除了国家总量波动和世界总量波动的影响,较好地反映了生产该产品产业的相对优势。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见式(1)所示:

(1)

式(1)中Xij为i国第j类产品出口额,Xit为i国出口总额;Xwj为世界j类产品出口额,Xwt为世界出口总额。其中:RCA>2.5,表明该国该产业具有极强国际竞争力;1.25

就创意商品贸易来说,笔者选取了中国、意大利、中国香港、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国部分年份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进行横向对比。1996-2006年间中国内地与中国香港创意产品的RCA指数的数值均在2.5以上,部分年份数值大于3,表明二者的创意产品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意大利和英国创意产品的RCA指数除个别年份外,均大于1.25,表明二者的创意产品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法国创意产品的RCA指数除2006年外,均处于0.8-1.25之间,其创意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美国创意产品的RCA指数总体较小,其创意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但呈现逐步增大趋势,RCA数值在2006年大于1;德国创意产品的RCA指数除2005和2006年外,均小于0.8,其创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弱。

2 中国创意产品出口贸易面临的问题

由中国创意产业现状分析可将我国创意产业国际贸易总体状况总结为三个不平衡:创意产品与创意服务发展的不平衡,其中创意产品一头独大;创意产业贸易进出口不平衡,其中创意产业出口一头独大;创意产品贸易部门结构不平衡,其中设计产品一头独大。通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和贸易竞争力指数(TC)的分析得出了中国创意产业在国际上竞争力的一般结论。其中中国在创意产品领域有着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在创意服务领域竞争力较弱。针对这一基本现状,笔者拟借助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来探究其优劣势成因,并剖析中国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的相关问题。

2.1 关于“钻石”模型

“钻石”模型理论是国际贸易领域中继要素禀赋理论之后的又一新兴成果,在阐述竞争优势方面有着较为普遍的应用。该模型体系包括影响产业竞争优势的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柱产业和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与竞争状况4个主要因素及对产业竞争优势产生重要影响的两大变数――政府和机会。其完整体系见图1所示。

注:相关资料来源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生产要素:可分为初级要素(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气候、非熟练劳动力等)和高级要素(如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知识资源等);需求条件:指本国市场对该产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如何;相关及支柱产业:主要是指原材料、零部件等上游产业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平;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与竞争状况:指企业建立、组织和管理的环境及国内竞争的性质;机会:指企业能否借助偶发事件形成和提升产业的竞争优势;政府:指政府政策与其他各因素的相互影响关系。

2.2 中国创意产品出口的相关问题

基于波特的“钻石”模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中国创意产品出口贸易所面临的问题:

2.2.1生产要素方面

中国初级生产要素丰富,但地区分布不均,且高级生产要素较为匮乏。我国劳动力和天然资源等创意产业的初级生产要素充裕,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低成本优势,所以在设计、庆祝用品、纸制品、时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部门竞争优势明显。然而初级生产要素的分部不均也导致了产业合力难以形成和“集群效应”的弱化,继而使得中国创意产业形成了典型的不同城市间集团梯队分部状况。但随着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我国出版类创意产品及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等包含高智力的部门竞争力提高较快,这与中国不断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创意企业人力资源结构不断优化有密切关系。从《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1)》中可以看到,中国创意企业大专学历以上员工占总数的比率由 2004 年的37.05%增加到2008年的51.88%,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达到50.9万人,反映了中国创意产业有向知识密集型发展的趋势。

2.2.2国内需求方面

国内需求拉动了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但服务领域需求不足。国内需求市场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不同之处在于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国内市场的客户需求,这是国外竞争对手所不及的。近年来,中国城镇居民平均消费支出呈现出不断上涨的趋势,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显示,2010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109.4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也达到5919元,与上年相比都有较大涨幅。这反映出了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明显的优化升级,成为拉动创意产品和服务销售收入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但同时由于中国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在诸如医疗保健、居住、交通和休闲文化等享受型消费方面显得不足,影响了创意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和“走出去”,这也是中国在创意服务领域竞争力不强的部分原因所在。

2.2.3相关产业方面

中国创意经济相关产业趋于完善但仍欠发达,特别是资本市场发展不足。波特的“产业集群”[ 出自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与其发展有 关的各种行为主体之间形成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现象认为,一个优势产业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一定是同国内相关强势产业一同崛起的。创意服务的主要关联产业有信息技术产业、旅游产业和教育产业等,在这些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并不具备优势,同产业内的企业难以在资源共享、创意激发、创意服务开发等方面进行充分交流,相互推动,进而对其他产业的“拉升效应”也不明显。

2.2.4国际市场方面

中国创意企业规模小,国际竞争力不强,国际市场有待于进一步开拓。中国创意企业数量从2004年的385915个增长到2008年的699608个,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6.03%;从社会全行业来看,同期企业数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1.15%,远低于创意产业。这表明,近几年创意产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发展迅速。同时,由于中国在创意产品贸易方面与发展中国家间有着一定的替代性,因此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在所难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创意产业国际市场的开拓。

2.2.5发展机遇方面

机遇与挑战并存。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与国内各因素密切相关,而且也深受国际因素的影响。2007年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和目前的欧美国家债务危机,严重破坏了经济增长,影响了人民的就业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各国需要制定新的发展战略,寻求新的发展道路。在此背景下创意经济已被证明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发展选择,成为近年来世界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但由于受到美国债务危机的影响,国内需求有可能减弱,同时也容易受到其他国家显性和隐性贸易壁垒的限制,不仅对发达国家创意产品和服务的发展不利,还会影响到中国相关产品的出口。

3 中国创意产品出口贸易对策

通过本文分析发现,中国创意产业及其国际贸易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在我国产业结构及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问题。为维持和强化中国创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创意产品和创意服务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提出以下建议:

从政府角度看,首先,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科研的投资力度。中国在创意产业方面缺乏人力资源、知识资源等高级生产要素,进而导致在创意服务方面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因此加大对教育科研的投资力度,培养出更多有创新能力,能适应新环境,有国际视野的创意人才是当务之急。其次,要推动创意经济企业的上市和重组与并购。培养一批组织结构强,资本力量雄厚,在国际上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意企业。最后,重视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及贸易区域合作。基于在要素禀赋方面的相似性和国际创意产业分工的格局,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在创意产业国际贸易方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竞争,因此中国应该不断地调整创意产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定位,实现创意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从企业角度看,首先,企业应向集群化方向发展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状况呈现出典型的大城市,中等城市,新兴城市梯队集团以及东部、中部、西部阶梯型的分部格局。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创意产业的整体竞争力,相关企业应该在可行的范围内向集群化方向发展,发挥创意产业的集聚效应。其次,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创意产业在很大程度上与文化相关,往往文化产业发达的国家其创意产业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将其运用到创意产业,使得具有传统文化气息的工艺美术品。最后,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应加强创意产品的研究与开发,运用高新技术,提升创意产品的科技含量,以创造创意产品的持续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尚加力.我国创意经济资本市场发展问题研究.新疆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1:350-354.

[2]邵汝军.发展我国创意产业的策略研究.特区经济,2007,2007(7):189-191.

[3]尚涛.我国创意产业国际贸易结构与竞争力演进分析.财贸经济,2010,2010(8):42-43.

[4]张京成.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1).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79-89.

[5]张欣,高长春.中日创意产业发展比较分析.现代日本经济,2010,2010(3):35-39.

[6]朱怡洁.我国创意经济产业的发展探究.中国商界,2010,2010(7):75-81.

[7]Michael E.Porter.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Second Edition.Washington: Free Press,1998: 33-50.

[8]Lily Kong,Chris Gibson. Knowledges of the creative economy: Towards a relational geography of diffusion and adaptation in Asia.First Edition.2006: 173-194.

第14篇

[关键词] 农产品 技术性壁垒 战略 机制

一、利用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做法

1.美国的主要做法

(1)技术标准。美国建立了完善的农产品技术性标准壁垒体系,主要分为常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有机食品标准体系两大部分。常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三类。行业标准是美国标准的主体。“有机食品”标准主要包括有机生产加工处理系统计划,土地法规,土壤肥力和作物营养管理标准等。

(2)评定与认证程序。美国政府部门、地方政府机构、民间组织都可以开展农产品合格评定与认证工作,虽然农产品认证管理体制自由分散,但最关键的问题是:有关安全、健康方面的农产品要进入美国的市场,必须经美国权威部门检测、评定,认可后才能入境。

(3)检验检测体系。美国根据农产品市场准入和市场监管的需要,建立了两类检测机构,即分农产品品种的全国性专业检测机构和分区域的大区性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同时,各州也根据需要,建有州级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沟,主要负责监测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和产地质量安全。美国的检测检验体系还负责对食品的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通报。

2.欧盟的主要做法

(1)技术标准。从总体来看,要进入欧盟市场的农产品必须至少达到三个条件之一,即:①符合欧洲标准,取得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认证标志;②与人身安全有关的农产品,要取得欧共体安全认证标志CE;③进入欧共体市场的产品厂商,要取得IS09000合格证书。同时,欧共体还明确要求进入欧共体市场的产品凡涉及欧共体指令的,必须符合指令的要求并通过一定的认证,才允许在欧洲统一市场流通。

(2)评定与认证程序。欧洲以外的国家的产品要进入欧洲市场,除了IS09000和1S014000国际标准认证外,还确立了统一的产品质量认证(包括农产品),如CE认证、HACCP认证等。

(3)标签和包装。欧盟一直通过产品包装、标签的立法来设置外国农产品的进口障碍。CE标志是欧盟1985年开始制定的系列安全合格指令,世界任何国家的产品要想进入欧盟市场就必须加贴CE标签。

3.日本的主要做法

(1)技术标准。日本的标准体系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三个层次。国家标准即JAS标准,以农产品、林产品、畜产品、水产品及其加工制品和油脂为主要对象。行业标准多由行业团体、专业协会和社团组织制定,主要是作为国家标准的补充和技术储备。企业标准是由各株式会社制定的操作规程或技术标准。

(2)认证体系。日本的认证制度分为强制性和自愿性两类。强制性认证以法律形式执行,认证的对象主要是电器产品、液化石油器具和煤气用具等。自愿性认证由企业自愿申请,适用于强制性以外的产品。日本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可以分为常规农产品认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两种。常规农产品认证是指JAS认证。JAS是一种自愿认证制度,生产者可以自愿申请,经认证合格后被授权使用JAS标志,另外就是有机农产品的认证。

(3)检验检疫。日本检验检疫制度从内容方面看包括三个方面,即动物检疫、植物检疫、食品卫生防疫。每一个方面都可以分为三种检测类型,即命令检查、检测检查和免检。

二、应对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验

1.美国的应对机制

(1)政府与企业间沟通顺畅,配合默契。美国产业界维护其自身利益的意识很强,而美国各类行业中介组织在为企业提供国外贸易壁垒信息服务,游说政府采取相关措施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攻击性极为突出。美国的经济实力超强并在国际贸易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因此,以其经济实力为依托其贸易壁垒应对机制也具有极强的攻击性。从301条款明显的单边性强制措施中可以证实这一点。

(3)有效衔接单边调查程序与多边争端解决机制。301条款允许美国个人、企业或行业中介组织对贸易伙伴的不公平贸易作法进行投诉。并可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从而有效衔接了单边调查程序与多边争端解决机制。

2.欧盟的应对机制

欧盟先后于1984年和1994年颁布了《新贸易政策工具》和《贸易壁垒规则》,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贸易壁垒调查制度。

(1)《新贸易政策工具》。《新贸易政策工具》目标是在遵守当时的国际义务和程序的前提下回应第三国的不正当贸易做法,并消除该做法对欧盟利益带来的损害;同时,确保欧盟依据多边规则对第三国的贸易做法充分行使相应的权利。它的颁布标志着欧盟初步建立起贸易障碍调查程序规则。

(2)《贸易壁垒规则》。《贸易壁垒规则》在贸易政策领域为欧盟维护其权益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程序规则。当欧盟产业和企业遭遇贸易壁垒,从而影响其进入第三国市场或欧盟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时,其可依据该程序规则建立起的机制,要求欧委会对相关不公平贸易措施开展调查,并通过双边磋商、WTO争端解决机制予以解决。

3.日本的应对机制

日本国主要采取两类措施进行应对:第一种措施便是自助式,单独或者纠集它国进行集体制约,包括单独采取对等或者报复措施、或者形成战略集团进行攻守同盟;第二类措施则是他助式,即通过诉诸WTO争端解决机构,凭借后者的权威和有效的集体制裁机制,对采取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的国家或者地区施加压力,以迫使后者限制或者取消此类贸易壁垒。

三、突破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促进机制

1.美国的促进机制

(1)组建强大的促销组织机构。美国农业部由各类国家股份公司,如农产品信贷公司、联邦机构和其他机构组成,是直接负责农产品出口促销的政府机构,它集农业生产、农村生态、生活管理以及农产品的国、内外贸易于一身,对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实行一体化管理。美国还有上百个农业团体、协会与政府合作,具体承担农产品出口支持计划。

(2)实施农产品国际市场开拓计划。这些计划包括:国际市场拓展计划,国外市场开发合作者计划,优质样品计划,新兴市场计划,特定农作物技术支持计划。

(3)建立完善的信贷担保制度。美国政府启用了一系列金融服务措施,制订了一系列促进农产品出口的信用担保计划,强有力地促进美国农产品出口。

2.欧盟的促进机制

(1)建立新的“农场咨询系统”(Farm Advisory System)。这个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向农民提供如何在生产过程中按照有关标准和良好操作规范的咨询服务。

(2)加强农村发展。欧盟用于促进农村发展的资金将大幅度增加,用于促进农村发展的措施范围也将扩大,这些规定从2005年开始实行。

(3)调减对大农场的补贴。此项措施每年可节省支出12亿欧元。这些节省下来的支出将全部用于促进农村发展项目。欧盟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使欧盟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提高了其综合竞争力,对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更具有针对性。

3.日本的促进机制

(1)建立政府主导、各方参与的出口促进体制。日本政府成立“农林水产品出口推广协会”,协会内设由政府各部门主管官员和主要农业组合负责人组成的干事会,并在农林水产省内设事务局。

(2)加强品牌农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政府一方面提供财力支持开发DNA品种鉴定技术,另一方面,争取各国立法保护海外的日本农产品品种。日本农林水省还为此专门成立了“农业食品知识产权保护本部”,加大对这项工作领导力度,一是控制优良品种种苗的外流,二是通过DNA检测控制在海外生产的产品返流日本,扰乱日本市场。

(3)积极开展海外市场推广。农产品出口海外,推广工作是关键。日本政府、民间团体、企业、农户紧密配合,按计划、分步骤、有目标地积极开展这项工作。推广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开拓并扩展销售渠道;采取多种形式的市场营销手段;重点推介品牌农产品;注重向来日游客推广日本食文化和食品。

四、对我国的启示

1.利用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

(1)强化政府功能。政府在农业管理中应主要定位于宏观管理、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农业企业和农民(农场主)所不能或者不愿意承担的社会公共事务上,切实承担起提供公共物品的职责。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以保障人类健康和消费安全、保护动植物健康和生态环境、防止欺诈、保证农产品质量、维护国家利益为主要内容,政府部门理应承担重要职责,要突出政府在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2)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我国政府应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实际需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及时清理和修订过时的农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抓紧制定急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3)加快建立检验检测体系。发达国家政府根据农产品市场准入和市场监管的需要,建立了从农田到餐桌、多层面、分区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并通过该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宏观调控和监督检测。我国政府应加强财政支持力度,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的建设,充实检测力量,完善仪器设备和手段,提高检测能力。

(4)建立认证体系。发达国家政府高度重视产品认证工作,通过实施产品认证,向市场提供一种可以信任的证明。除了对最终产品进行质量认证外,发达国家还普遍在生产企业中推行HACCP体系认证,强调企业自身的作用,同时重视认证标签的管理。由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工作起步比较晚,我国政府应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的建设,组建不同层次的农产品质量安全。

2.应对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

(1)积极发挥企业和农产品行业协会的能动性。对于技术贸易壁垒的应对,仅仅依靠企业是不行的,这就需要企业与农产品行业协会联合,充分发挥应对主体的法律功能,一起来对付外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因此要应对出口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需要企业和农产品行业协会积极主动发挥作用,这是成功应对机制的重要方面。

(2)灵活的应对策略是成功应对壁垒的关键。发达国家虽然没有专门的应对机制,其适用的是有关贸易壁垒应对机制的一般性规定,但是其灵活的应对策略是其成功的关键,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比如日本的第一种自助式的措施策略,其单独或者纠集它国进行集体制约,包括单独采取对等或者报复措施、或者形成战略集团进行攻守同盟。

(3)提高争端应诉能力。从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其不但有灵活的法律应对机制,同时争端解决的实践能力很强,可以说,正是因为最终能够顺利的通过争端解决来处理壁垒纠纷,发达国家多了一道防护墙。从这里看出,对于技术贸易壁垒,不仅要从如何应对入手,即使在争端解决中也能体现绝处逢生的本领,才能不断提高争端应诉能力。

3.突破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促进机制方面

(1)合理运用财政与金融手段是促进农产品出口实施农业保护的关键。如果仅仅是依靠法律和行政手段的强制性,很难达到政策预期目的。只有依靠经济利益诱导,农民才会朝着政府农业发展目标努力。因此,在发达国家对农产品出口的政策支持手段中,财政和金融手段是保证政策目标责任制实现的关键。

(2)确立出口农产品的品牌战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能力的增强,在一些国家和地区逐步形成了以富裕阶层为主的农产品高消费群体,我国农产品出口数量大、单价低、特色少品牌缺,处于国际市场的中低端。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培育自己的农产品名牌,占领国际高端农产品市场是振兴我国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李俊岭:“农产品技术贸易壁垒的国际比较及政策启示”,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6月,第25页。

[2]孙 辉:“政府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的职能定位研究”,中国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12月,第16页。

[3]易晓娟:“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状况及我国的对策”,《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第6期.第33页。

第15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公平贸易;页岩气革命;制造业回流

2008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的贸易政策在整体上显露出保护主义的特征。奥巴马出任美国总统后,强调“公平贸易”,具体表现在:国际上强调相互公平,重点发展区域贸易和双边贸易,将劳工、环境和食品标准加入到贸易协定中,最终达到建立一个新的国际贸易模式的目的。在国内推行战略性贸易,重点发展一些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以促进出口。美国的这些公平贸易政策都旨在改善贸易失衡,复苏美国经济,并将对中国乃至全球贸易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公平贸易在美国的发展

美国在二战后采取自由贸易政策,向它的主要贸易伙伴开放国内市场但并不要求它们同等地开放本国市场。全球贸易额每年的增长率大大提高,约为5.8%。到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其传统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下降,美国意识到不平等的市场开放程度和生产标准削弱了其国际竞争力,因此在对外贸易上一直坚持公平贸易政策。在不同的时期公平贸易政策强调的内容有所不同。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专注于平等的市场准入,对那些不遵守“公平”原则的国家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在90年代,美国的公平贸易政策体现在追求平等的环境和劳工标准上,并声称它以高于贸易对手的环境和劳工标准生产。之后,更多的内容被添加到公平贸易的条款中,比如食品安全标准,对知识产权的尊重等。此外,战略贸易政策作为公平贸易的一个衍生品也应运而生,其内容是重点发展被政府选中的具有相对优势的关键性产业以促进出口。金融危机后,奥巴马提出美国应得到来自于贸易伙伴的同等贸易优惠。为了推行这些标准,美国在危机以来明显偏向区域贸易和双边贸易。奥巴马认为,在公平贸易的基础上,拥有更高生产率的美国工人比其他国家的工人更具优势。

二、危机后美国公平贸易政策的具体表现

1. 在国际上通过区域贸易和双边贸易来追求“公平”

发展区域贸易具有快车道效应和示范作用。奥巴马在2009年11月启动的TPP是美国区域贸易政策的代表。在谈判中,美国积极推广公平贸易政策,让其他贸易国在知识产权、国企的角色、劳工和环境标准、政府采购、电子商务等方面接受更高标准、更加开放和公平的贸易协定。PSA是另一个区域政策的代表, PSA旨在促进服务贸易,提高市场准入程度,并在授权、执照发放、通讯、电子商务、金融服务业等重要领域制定新的规则。TTIP是美国双边贸易协议中最重要的一个,通过TTIP的谈判,美国和欧盟将组成世界上最大,最富有的贸易团体,并试图建立新的全球贸易规则。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将来如果想参与到全球贸易中,就很可能必须要打开市场,提高生产标准和规范本国市场。

2.在国内强调战略性贸易政策

战略性贸易政策主要体现在政府挑选出部分具有竞争优势的关键性行业进行重点发展,以此扩大出口。在此政策下,奥巴马发起了“页岩气革命”、制造业回流和再工业化。在2008-2013年期间,美国的页岩气产量增加了20%,天然气(单位:百万英热)从2008年超过13美元的价格降到了2012年的1-2美元。大幅降低的气价使一系列相关产业的产品价格也相应降低,这有利于促进美国的出口。奥巴马意识到只有实体经济才能拯救美国经济,所以提出了制造业回流和再工业化的政策,意在发展高端制造业。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调查显示,美国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制造商中有37%打算或正在积极地考虑回国。与此同时,美国的高端制造业正在进行“再工业化”,奥巴马在2011年成立了先进制造业合作指导委员会,确保美国在高端制造业的全球领导地位。

三、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对中国的影响

一些国内的学者把TPP、PSA和TTIP称作美国的ABC(Anyone But China)即“中国除外”的对外贸易政策。面对美国这些具有侵略性的贸易政策,中国也必须有所行动。首先,中国应该使其贸易伙伴更加多边化,参与到更多的区域和双边贸易谈判中来以此减少对美国的出口依赖。其次,中国应坚定进行市场改革,建立起一个自由、透明、规范的市场来应对美国的制造业回流减少的外国投资。最后,中国的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应该加强自身建设,加速从低端产业链到高端产业链的升级,合理优化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加大教育和研发的支出,培育新一代的高科技人才。

参考文献:

[1]韩霜.美国贸易政策研究―从自由贸易到公平贸易.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9,第24页和第8页.

[2]席桂桂.奥巴马连任“公平贸易”规则继续.中国经济导报,2012(B01),第1页.

[3]朱彤,张悦盈.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转变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浪潮的兴起.亚太经济,2007(02),第34页.

[4]覃乾.美国“再工业化”挑战中国制造.装备制造,2011(06),第1页.

[5]“Reshoring manufacturing: Coming home.” Economist (Special Report) 19 Jan.2013: 4-6.

[6]巩胜利.21 世纪:美国新战略“三大”规则――TPP、TTIP、PSA 之后的全球贸易新规则新秩序的“破立”格局.国际金融,2013(05),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