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艺术评鉴论文范文

艺术评鉴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艺术评鉴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艺术评鉴论文

第1篇

1.1以符号作为基本设计元素

在安塞的剪纸艺术中,符号作为一种暗喻,在一定程度上包含公开与非公开的内容,同时可以代表着富有生命和情感的东西。通过符号的形式传达情感,在民间剪纸艺术中更具写意,这种抽象的概念逐渐形成符号。通常情况下,这种符号需要具有某种文化作为模型,凸显吉祥。与其他艺术相比,剪纸主要局限于二维空间,所以通过三维空间的方式来表现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过,其空间的构建,需要以自然界和人类精神文明做基础。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许多民间剪纸艺人通过结合传统文化,从视觉、造型、构图等方面,不断创造出富有生命力的剪纸作品。符号在陕西安塞剪纸艺术中,其定义是一种全新的画面,在这一画面中,是符号代表着一个图形或图形的局部,或者将图形的一部分与其他图形进行结合,通过重构的方式进一步构成新的图形,新图形不再代表原来的图形符号。例如,在《小红人》中,吕胜就是通过运用符号,与现代设计进行结合,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重新设计剪纸艺术,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完美结合。

1.2借鉴镂空艺术

在剪纸过程中,镂空艺术是一种特殊的剪纸技法,其特殊性、精巧性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完整的画面,通过将“阴”、“阳”进行相互交错,使得镂空艺术的美感得以真实的体现,在不同的领域里,都可以应用镂空艺术。但是,镂空艺术表现的质感,因材质不同而有所差异。当前,镂空艺术的纹样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在服装设计领域,都可以看到镂空艺术的身影了,透过灯光,将镂空的影子打到模特的身上,可以进一步彰显镂空艺术的独特魅力。图案的转换关系与平面设计中图与底的关系相比,图案的转换关系有着同一性,通过对剪纸独特的镂空艺术形势进行研究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图形,还是图案分布,在图形转换功能方面,剪纸表现得较为强烈,福田繁雄(日本有名的矛盾空间大师)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擅长运用中国民间剪纸中的“阴”“阳”剪法,通过将“虚”“、实”之间的巧妙结合,其作品显得更加生动、形象,并且富有生命。

2结论

第2篇

1.1以符号作为基本设计元素

在安塞的剪纸艺术中,符号作为一种暗喻,在一定程度上包含公开与非公开的内容,同时可以代表着富有生命和情感的东西。通过符号的形式传达情感,在民间剪纸艺术中更具写意,这种抽象的概念逐渐形成符号。通常情况下,这种符号需要具有某种文化作为模型,凸显吉祥。与其他艺术相比,剪纸主要局限于二维空间,所以通过三维空间的方式来表现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过,其空间的构建,需要以自然界和人类精神文明做基础。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许多民间剪纸艺人通过结合传统文化,从视觉、造型、构图等方面,不断创造出富有生命力的剪纸作品。符号在陕西安塞剪纸艺术中,其定义是一种全新的画面,在这一画面中,是符号代表着一个图形或图形的局部,或者将图形的一部分与其他图形进行结合,通过重构的方式进一步构成新的图形,新图形不再代表原来的图形符号。例如,在《小红人》中,吕胜就是通过运用符号,与现代设计进行结合,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重新设计剪纸艺术,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完美结合。

1.2借鉴镂空艺术

在剪纸过程中,镂空艺术是一种特殊的剪纸技法,其特殊性、精巧性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完整的画面,通过将“阴”、“阳”进行相互交错,使得镂空艺术的美感得以真实的体现,在不同的领域里,都可以应用镂空艺术。但是,镂空艺术表现的质感,因材质不同而有所差异。当前,镂空艺术的纹样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在服装设计领域,都可以看到镂空艺术的身影了,透过灯光,将镂空的影子打到模特的身上,可以进一步彰显镂空艺术的独特魅力。图案的转换关系与平面设计中图与底的关系相比,图案的转换关系有着同一性,通过对剪纸独特的镂空艺术形势进行研究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图形,还是图案分布,在图形转换功能方面,剪纸表现得较为强烈,福田繁雄(日本有名的矛盾空间大师)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擅长运用中国民间剪纸中的“阴”“阳”剪法,通过将“虚”“、实”之间的巧妙结合,其作品显得更加生动、形象,并且富有生命。

2结论

第3篇

原型批评理论认为人类从祖先那里继承来的文化心理,会积淀在艺术作品中,并对作品的形成、发展、风格和内蕴产生影响。四平地区历史上曾是清代的经济、文化和军事的重镇,受满族文化影响很大,尤其是满族人所信仰的萨满教文化对人们文化心理影响最大。据考证,四平剪纸的出现源自对萨满教的祖先神灵崇拜和图腾崇拜。满族民间最开始的剪纸材料是麻布、鱼皮、皮革、植物叶子等,纸张出现后才开始有了现在的剪纸形式,即使是现在在四平有些地区仍然还有用玉米叶子和树叶等作为材料用来剪贴。在四平民间剪纸中,“老母佛”“观音菩萨”“财神爷”和“灶王神”等萨满教中的人物题材仍是最为常见。另外还有在萨满教义影响下人们用来表达对长生的渴望心里和对世界变化的本原的思考的作品,如“萨满树”作品、“阴阳鱼”作品等。也正是在萨满教文化心理的影响下才形成了颇具个性的四平剪纸艺术。

二、剪纸作品的萨满文化内涵

萨满文化是满族先民信仰的一种多元原始神教,信仰万物有灵论。奉天、地和祖先为神的同时,也崇拜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动植物。“萨满”是“巫”的意思,是沟通人和神之间的信使。四平民间对萨满教的信仰,促进了为宗教服务的民间剪纸艺术的发展。正如朱狄在《艺术的起源》中所论述“:显然无法否认,在人类早期阶段,确实存在着这样一个巫术与艺术难分难解的阶段,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阶段,象现在人们所设想的那种纯粹审美意义上的艺术,几乎是不可能发的。”[1](P153)因此,四平剪纸无论是在简化的形式层面,还是象征的内容方面都将受到受萨满教的影响。

(一)图腾崇拜意识

萨满文化中的图腾崇拜对象大概有两种,一种是对无生命的植物类崇拜,一种是对有生命的动物、禽鸟等的崇拜。大树在萨满教中一直被认为是人类的保护神,护佑着万物繁衍和生殖。因此,四平剪纸中的生命树作品象征的就是对树神的崇拜,如“萨满树”“祭树神”等作品。另外四平剪纸中还经常出现梅花、兰花、竹子和、莲花、寿桃、石榴等对象,以及各种花草瓜果在民间艺人的剪刀下变幻出活灵活现的图案,这充分都体现出萨满教影响下的植物崇拜思想。在有生命的图腾中,龙在四平剪纸中出现频率最高,通常被看作是望子成龙、事业兴盛、家族兴旺的神物。作为剪纸中龙纹的形式很多,具象、抽象不等。可以是猫龙、牛龙、蜈蚣龙、水龙、象龙、鸟龙、蛇龙等,变化多端。剪纸中龙的形象大多是美而不凶,十分温顺可爱。除此之外,禽类在四平剪纸中出现的频率也很高,如凤鸟、小鸡啄米等。这些通常被认为是象征家庭安好、嫁女吉祥等。蟾蜍也是四平剪纸中经常表现的图样之一。对蟾蜍崇拜可能是因为其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正如有学者在著作中所描述的那样“:当问及她们蛙形象的含义时,有的老太太明确地说,蛙就是娃的意思。蛙形象由自然的蟾、蛙之丑陋而转变为神圣、亲切的美,决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它无疑根源于原始神话、图腾观念的集体表象的强大传统,是在数前年民族文化历史过程中逐渐完成的。”

(二)祭祀、治病和占卜功能

萨满教在祭祀仪式中项目多样,如海祭、星祭、火祭等,还有包括祭祖、续谱等家祭。祭祀过程中会应用一些祭神驱邪的“神物”,这便是剪纸作品在现实中充当的重要角色。求子祈神、求神赐福、招魂驱邪是萨满跳神和巫术中的主要内容。代表性的有“飞升求神“”还愿”“诸神祛病“”群巫跳神”等。这类剪纸在萨满教中象征治病占卜时的“通灵宝物”,数量极多:有表现焚香上供、击鼓摆铃请神的;有神鸟飞舞,龙蛇蠕动,是请来助阵的神灵;也有驱邪去鬼,保佑一家老小平安的。如“抓髻娃娃”剪纸也经常被用来招魂祛灾。四平地区过去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差,幼儿身体弱小,自身抵御力差,极易生病,生病后又没有很好的医疗条件,老百姓只能寄希望于巫术。满族人在萨满教中敬奉最多的神是“嬷嬷神”也就是老太太神。“嬷嬷神”神通广大,如子孙生育、男女婚姻、消灾避难和年头风调雨顺等都归她管,甚至是农人上山迷路也需要求助“嬷嬷神”。因为“嬷嬷神”的重要性,所以剪纸作品中经常出现“嬷嬷神”。

(三)生殖崇拜内涵

生殖崇拜是萨满教中重要内容之一。四平民间剪纸艺术作品中形象、生动地保留了这一原始生殖崇拜的观念。四平民间剪纸中的“莲生子”“青蛙”“子石榴”“麒麟送子”和“百子葫芦”等作品是对男女婚配生育、生命繁衍内涵的艺术表达。再如婚俗中代表家族兴盛、子孙旺盛的阴阳相交的“狮子滚绣球”“兔儿闹白菜”“蝶恋花”“金鸡探莲”“鸡戏蟾”“凤凰戏牡丹”“蜂儿采莲”“龙凤戏”和“阴阳鱼”等剪纸等作品更是体现民间人们对生命、生殖和家族延续的美好企盼。四平剪纸中鱼的符号尤为常见,如“鱼戏莲”“鱼穿牡丹”等作品。鱼自身有极强的生殖繁育能力,这就使得“鱼纹”在萨满教中具有生殖色彩的象征。正如有学者所言“:拟鱼舞蹈的符号象征,是奉献给鱼神和部族成熟了的少年的。它征兆着丰收、吉庆、生殖和昌盛。”[3](P2)可见,鱼最早的象征还不是今天所说的富裕、年年有余的意思,而是象征种族繁衍的一种生殖崇拜的图腾观念。

三、剪纸艺术中民俗文化意味

剪纸艺术来源于民间民族文化,与普通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百姓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事情都可能成为剪纸艺术所表现的对象,这就是剪纸艺术之所以能蕴含丰富的的民俗文化意味的原因所在。

(一)婚庆尚喜的剪纸作品

因为“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3](P2370),所以,四平民间在办婚礼时,通常会请一些民间会剪纸的艺人把事先买好的红纸剪裁成一个个大红“囍”字“、金童玉女”等贴在新房的窗户上,屋里的墙上,家用电器上面,为的是象征美好的新生活和装点喜庆的场面。除此之外,还有各种象征吉祥喜庆的窗花、头花、手捧花和装喜糖的小盒子等。除此之外,在为老人办寿时,剪纸也是寿礼过程中一道不可或缺的装饰品。象征老人长命百岁、身体健康的“寿桃“”松林鹤寿“”松鹤延年“”五福捧寿”和“八仙贺寿”等往往是寿宴上常见的“座上宾”。

(二)节日尚用的剪纸作品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春节时会有“门神”“对联”“窗花”等剪纸作品。“元宵节”时有“花灯”“彩灯”,如“鹿鹤同春”“双喜临门”“四季平安”等剪纸作品。这些造型千姿百态,形象活灵活现和情感怡人的剪纸作品是用来驱除“年”的怪物和装点喜庆场面的。民间“二月二”更是个重要的日子,家家门上贴上龙的剪纸,祈求一年的吉祥。端午节是中国三大民俗节日之一。四平民间对端午节也是很重视的。因为四平地区农历五月份气候湿热,瘟疫频发。如《礼记•月令》中记述“:仲夏之月,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君子斋戒,处必掩身,毋躁。止声色。毋或进。薄滋味,毋致和。节嗜欲,定心气。”[3](P2518)农历五月被认为是毒月,所以,端午在古代通常被看做是个驱邪、消毒和避疫的日子。四平民间在端午节这一天也有辟邪的传统。人们会在端午节的时候剪裁出“虎除五毒”“鸡食五毒”等剪纸贴在墙壁上、门和窗户上,用做降妖驱病,从而获得精神和心理上的安慰。另外还有借助虎是百兽之王之说,剪出虎纹剪纸用来降伏妖魔。有些地区也有鸡纹剪纸,因为鸡是报晓使者,是美好明天的象征,所以鸡纹剪纸在避邪时也很常见。

(三)丧葬重在寄哀思的剪纸作品

四平民间很重视殡葬礼仪,最常见的用于殡葬的一种剪纸样式称为“引魂幅”。“引魂幅”是用纸剪成的白色仙鹤,取驾鹤西游之意。殡葬常用的另一种“纸扎”也是用纸裁剪出来的,是用来给亡者祭焚“送库”的东西。“纸扎”的品种很多,如“摇钱树”“手机”“金山”“聚宝盆“”电脑“”童男童女”“银山”和“高楼别墅”,可谓人间有什么就会剪出什么。除此之外,在死者的祭日还会给亡者烧一些生活用具如“衣服”等。已故者的亲人祭祀时在逝者坟前亲自烧掉,用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不舍和对另一个世界可能存在的认同。

四、剪纸艺术的审美意蕴

四平剪纸艺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它色彩鲜明活泼、线条粗犷明朗、风格质朴纯真、构思精巧细腻,又散发着乡土田园气息。它以简化的艺术样式,内蕴着民间质朴的审美观念。

(一)超越无知的视觉表达

四平剪纸作为一种视觉感官传达艺术样式,以简化的形式内蕴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剪纸艺术的角色无论是在图腾崇拜、节日庆祝,抑或是在占卜、婚丧嫁娶等仪式中,都是对自然界中的一种超人神力的懵懂认识。这种认识是原始先民借助剪纸的简化形式来向神秘、无知的自然证明人类的主观能动性的存在,证明人类不甘被动生存于自然界中的决心。如人类不甘于忍受久旱、连续降雨的生存环境,剪裁出了“独女捣棒槌”作品用来求雨,“扫天婆”作品用来求晴。人们在应对小孩夜间经常哭泣剪出了“倒掉驴”作品,医治受惊吓而病的“吊魂的小纸人”作品等。这些作品外在形式简单,但不乏形象生动,内蕴深刻。

(二)美好生活梦想的绘制

四平民间在节日庆祝、婚丧嫁娶等仪式中也会用剪纸做趋吉避凶的功用,这从心理期待上应该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绘制。把生活中不好的因素驱逐出去,剩下的是美好的,这也是每个人对生活最本真的想法。如作品“年年有余”象征生活富裕,“娃娃坐莲”暗示子孙富贵,“多子多福”象征家族繁盛,“五福捧寿”期待老人多福长寿等。

第4篇

1.专业特色不明确,生搬硬套。

对于高校艺术设计学科而言,其实践教学活动与理工科等其他学科大为不同,有着显著的自身特点和专业特色,尤其是在综合类院校中的艺术设计学科,实践平台建设与管理方法决不能照搬其他学科。同时艺术设计学科中的专业与以往纯艺术专业也有着明确的区别,对学生的教育不再是培养个性十足的艺术家,而是培养服务于当代创意产业的设计师,而当前艺术设计学科实践平台建设与管理方法并没有突出这一特点。

2.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的脱节。

实践环节主要的学习内容与考核方式应契合本学科教学培养计划中的重点内容,但是现今的大部分实践项目的制定并没有充分考虑到教学计划的整体要求,形式大于内容,严重地影响了设计实践对课堂知识的训练与检验。当然,学校与实践平台间的链接与沟通不畅也是两者脱节的主要因素之一。

3.管理方法滞后。

目前高校艺术设计学科实践平台管理方法落后于多样化的实践平台建设。实践平台建设的多样化是近年发展的主要成果,但针对于不同实践平台的管理方法却没有得到发展,运用的还是以往较为单一的管理方法。多样化的实践项目与实践平台不能够在科学、高效的管理方法下发挥最大的作用,直接影响了该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

4.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方法单一。

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活动的目标都是为了培养具有艺术设计专业素养的创新型人才,在明确这一培养目标的前提下,才能制定相关的培养计划与培养方法。同时这一目标的制定又要根据不同学校专业间的具体培养计划来做出相应的调整,因此以往的实践教学培养方法必须要做出改进和创新,以符合人才需求。

二、改进艺术设计学科创新实践平台建设的措施

1.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目标,在实践教学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方法。

创新实践教学应与创意人才培养目标一致,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活动的目标都是为了培养具有艺术设计专业素养的创新型人才。因此,要将多样的创新实践平台作为桥梁,嫁接于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建立与特定课堂教学目标相联系的主题化实践教学活动,打造“开放式、模块化、立体化”的实践平台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探索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为主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法。主题化实践活动。以“实践主题”为切入点,开展实践创新活动。实践主题就是提取若干与课堂重点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研究题目,该主题不仅要与课程紧密相关,与平台的实践活动也密切相连,还要求教师在提取主题活动时要进行多方位的考虑,将课堂知识以主题活动的形式,把重点的设计原理、方法放到创新实践平台中去实践和检验,在设置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主题间知识的纵向连贯性和横向整合性、互补性,以串联的形式开展主题化实践教学活动,不同的主题活动针对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不同。这种主题形式的实践活动不仅拓展了实践教学的范围、高效地发挥了创新实践平台的桥梁与纽带作用,更为重要的是,“主题”作为学生兴趣的源头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的热情。多模块的创新实践平台。“主题”作为兴趣点是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链接中的切入点,平台则是开展主题实践创新活动的基础。创新平台的营造不仅要有常规的实践平台,更要有与之相关的模块化创新实践平台,主要形式有:由政府部门资助的大学生设计创新实践基地、教师工作室、实验教学中心、校企联合创新中心、校企政联合创新实践平台等。模块化的设计创新实践平台建设应争取多渠道、多方位的学科交叉型实践平台建设,可涵盖与设计专业密切相关的建筑工程、装饰工程、规划改造工程、印刷、家具等不同的行业,大力发挥设计学科的交叉性学科特点,为学生个性发展、不同方向的设计创新实践提供良好的条件与广阔的平台。开放式实践创新方法。原有的基于创新实践平台的实践活动,多存在设计实践活动资源不足、受益面窄、时间短等问题,主要原因还是实践活动的开放度不够。学校及院系方面不仅要加强设计创新实践的平台建设,而且要着力打造该平台的开放性,能够根据专业方向需求选择合适的主题,使尽可能多的同学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教师与实践平台的工作人员,即“主题”实践创新活动的提供者和组织者应围绕主题实践活动的要求,配置人力和物力,精心策划活动,保证实践活动的创新性和开放度。在人员构成和组织形式上,依据开放性这一基础原则,达到平台资源的共享和高效利用,通过“开放”营造公平的气氛,结合“主题”所带来的兴趣,培养学生实践中的自主性、个性化和多元化。立体化的活动构成形式。立体化的实践创新活动的开展方法即由点到面、由面到体的立体化形式。其中,点为课堂重点教学内容,面是创新平台中相关的研究题目,本学科中的多个方向或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则形成面的多个层次。围绕以上重点内容,辅以集中性教学实践、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组织性的课外实践、教师工作室课题、实验中心课题、校企联合创新中心课题最终形成以主题化实践项目为中心点的多层次相互穿插、相互依托的立体化形态。其中课堂重点教学内容、创新项目、实践目标自上而下形成纵向的展开形式。围绕主题由设计思维创新实践训练、设计创新竞赛、面向企业的设计创新课程等活动为横向展开形式,两者相结合构成一系列多层次、全方位的实践创新活动,推动学生“以实践为师,以市场为法”,掌握并提高实践技能。

2.在创新理念和思路指导下,进一步探索创新实践平台的管理方法。

为创意产业培养的人才,最终是为了投入到创意产业的实践之中,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实践平台对于增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有着独特的优势。创意产业实践教育不仅要有上文中提及的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法,还要引入并结合现代企业管理、项目管理等理念,以科学、高效的方法管理实践平台的运营与发展。整体目标管理。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出发点的创新实践平台项目,要以高校的专业培养计划为目标,独立的课程或项目也要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对项目进行整体界定。实践平台上的创新活动或项目是既相对独立又与专业培养计划紧密衔接的综合实践教学体,因此整体的目标定位与范围是在培养计划与企业或自拟的实践创新项目相结合的基础上而制定的,其中培养方案和计划是主要因素。评价管理体系建设。创新实践平台的评价管理体系建设应是发展性的评价模式。该体系不仅关注学生个人的实践表现,而且注重学生和平台建设的未来发展,主要内容应有:由实践项目中的评价主体与评价对象共同商定发展目标,确定评价目标后,通过系统地收集评价信息并进行分析,对评价对象的素质发展、学习职责和学习绩效进行价值判断。评价管理体系建设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因此应突出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同时还要注重反馈信息的周期式总结与处理。过程监控与分项管理。过程监控与分项管理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创新活动的质量。实践项目过程监控由主体项目负责人执行,结合评价管理体系对现行成果进行评估,分析学生取得的进步与其中的不足,推荐使用资料信息库的形式为后阶段学习提供借鉴。对于该过程的监控可使用分项管理方法,具体内容可分为:活动项目的范围管理、费用管理、时间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每项分项管理、内容都要结合学生的阶段性汇报和指导教师的综合性评估与考核作参考,以实现该方法的可信度与效力。资料信息库建设。创新实践活动的信息库建设一方面是可以实现资源利用与共享最大化,提高活动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创新活动的系统化与自动更新,为后续活动或项目提供参考与资源。资料信息库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五大基本方面:活动进度与计划、学习课件、经典案例参考、评价体系、沟通交流系统。辅以特定管理软件或网络技术的资源信息库还能够预测活动开展所获效果,辅助教师或责任人实时进行网上评价和监控。

三、总结

第5篇

(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

高校原有的课程设置以及传统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显然不能适应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对于新一代的学生来说,强大的信息量和求知欲、表现欲使得他们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和期望。

(二)缺乏独立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

对实践性的课程与活动没有专门的考核和评价方式,导致参与实践教学的老师受到的重视不够,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

(三)实践教学设施及基地不健全

很多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缺乏舞台锻炼的机会,学校没有为他们积极建立、提供相对较为稳定、集中的实践场所,使他们的专业知识始终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所以,高校音乐专业必须对艺术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建立一支有热情、有经验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为他们建立起专门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为实践教学营造良好的环境,多方拓展、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内外实践基地,为学生们创造各种社会实践机会。

二、高校艺术实践教学研究与实施方案

近年来,高校的实践教学普遍弱化,而艺术类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的表演及创编能力要求较高,这就要求必须加强教学实践课程比重,积极提高实践教学方法的的改革。

(一)建立完整和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坚持“厚基础、宽专业”的原则下,对一些难度较大,但实用性不太强的理论课程进行一些必要的课时缩减,有意识地增加实践教学模块的建设。如舞蹈、管乐、民乐排练实践模块;建立系合唱队、学生剧团、演出管理机构等等。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和技能,使其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而这些实践类模块的建设,应该在教学中形成常态保持下来。

(二)与校外相关单位联系,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与实习基地,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提供平台

为师生搭建技能锻炼和舞台实践的平台,与地方政府、厂矿企业、部队等多家单位建立关系,既推动了当地文化事业的发展又提供给学生展现自身才能的机遇,同时也对音乐学专业人材培养模式奠定了基础。

(三)安排教师参与艺术实践教学,有意识地培养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安排教师参加实践教学,让教师在参与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如以课题带动教学、在艺术实践中提高专业水平以及互联网、多媒体的教学方式,都应是教师所必须接受和学习的。

(四)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的把关和质量评价

毕业生主要教学任务是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拟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及指导教师,在毕业实习中结合个人的选题有针对性地实习,并收集毕业设计(论文)的素材和资料,使两个实践教学环节紧密的结合起来。

(五)完善艺术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实践教学管理

将实践教学作为常态来抓,完善管理制度。作为课程种类,要有教学计划,考核方式。对实践课程老师严格管理,使其明白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同等重要,不能让艺术实践流于形式,走过场。对于学生而言,更要使其明白实践对于其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使得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并为实践能力强的学生提供广阔空间以及脱颖而出的机会。

三、高校音乐专业艺术实践质量评价模式探索

第6篇

一、中国民间剪纸独特的造型方式

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启示中国传统民间剪纸有其独特的造型方式和特定的语言符号,在世代相传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观念造型体系。“剪纸艺术家通过对事物不同角度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形成了‘以形表意,以意造型’的造型意识”①,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五彩缤纷的艺术世界。中国传统民间剪纸既是作者真实生活的写照,更是他们想象中的世界,在他们的剪刀之下不同空间的物体、不同时间发生的事情都可以巧妙地组合在同一画面之中,体现了民间艺术独特的造型方式与审美观念。例如,正侧面的人物、动物头像上剪出完全正面的五官造型;为避免装饰花纹的单一,“透视”的剪出老虎肚子中的虎宝宝来丰富老虎的艺术表现;同一画面中,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事和谐地统一起来等等。这种不拘泥于事物固有的自然属性,而注重作者的想象和创造的造型方式,突破了现实物质世界对人思维创作力的禁锢,把客观的自然物象和主观的创造性思维结合起来,创造出了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形象。而中国的现代平面设计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无法割去与本土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如果我们当下平面设计能很好地借鉴中国传统民间剪纸独特的造型方式与审美观念,将进一步丰富、扩展平面设计的表现形式和思想内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国许多成功的平面设计作品,正是立足我国的传统文化,成功地借鉴民间剪纸独特造型的典范。如中国银行标志的设计,在颜色上,此作品选用了中国传统民间剪纸中最为常用的大红色,从总体上看,与其说它是一个成功的标志设计,还不如说是一幅优秀的单色剪纸作品。在造型上作品创意完全来自于民间剪纸“虚实相生”的造型方式,设计师采用了中国古钱造型与“中”字相结合,寓意天方地圆,经济为本,给人的感觉是简洁、大方却有深刻的寓意。中国民间剪纸造型“既是作者自身生活与理想的真实写照,但又不是纯粹的客观再现,它是作者想象的产物,既是作者眼中的世界,更是作者心中的世界。”②由此看来,它是艺术提炼加工和再创造的结果。而当下的现代平面设计艺术已不是一种简单的视觉传达手段,而成为一种文化,所以,现代平面设计吸收、借鉴中国传统民间剪纸的独特造型方式是势在必行,也是刻不容缓的。

二、中国民间剪纸独特的题材

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启示中国民间剪纸的题材十分广泛,它既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群众喜闻乐见的事物,也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常生活中一切熟悉的事物都可能成为民间剪纸的创作题材,并体现出民间艺人惊人的创造力及高超的思维智慧。从总体上看,中国传统民间剪纸的题材大致有以下几点:

1.劳动生活题材:民间剪纸的作者主要来自于田间地头,所以,他们就地取材,表现自己熟悉又热爱的生活,如有的表现自己的生活、劳作场景;有的则直接表现自己熟悉的动植物,等等。这种通过把自己熟悉的场景及动植物的形象直接当作艺术表现主题的方式,对当下的平面设计有很大的影响。比如,我国发行于2004年的第三轮生肖猴票就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案例,设计者陈绍华即是根据民间艺术中经常出现的猴子这一动物题材来创作的,当观者看到这枚猴票时,立即会被猴子玲珑乖巧、调皮可爱的造型所吸引,既表达了设计者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又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再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设计也是从民间艺术丰富的题材中汲取了灵感,在设计思想上,福娃首次把动物和人的形象完美结合,强调了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理念。

2.吉庆寓意的题材:吉祥如意是民间剪纸中最常表现的题材之一。随着社会及文化艺术的发展,一些具有装饰性的图案不断的发展完善,成为具有某种吉庆寓意的图案,并有其特定的造型及寓意。在中国传统民间剪纸中常见的吉庆寓意的题材有喜上眉梢(喜鹊登梅)、连年有余(莲花与鲤鱼)、连生贵子(莲花与桂花)、永结同心(彩带与百结)等等。在平面设计中,好多设计师也注重在自己的作品中借用民间艺术吉祥寓意的题材来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与文化内涵。如好利来公司设计的“锦鲤”系列月饼的包装,以民间剪纸中鲤鱼的形象为主体,当顾客看到这一形象时,马上就会和民间艺术中鱼的吉祥寓意联系起来,迎合了人们祈福纳吉的愿望,促进了商品的销售。这些传统民间剪纸题材的形成和发展是民间艺人一代又一代不断加工、创造的结晶,它凝聚着老百姓集体的智慧,有着悠远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强烈的民族特征。这些个性鲜明、有着强烈民俗特征的形象在现代平面设计中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设计思路及丰富的视觉艺术资源,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平面设计语言,深化了设计思想与主题。

三、中国民间剪纸独特的文化内涵

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启示中国传统民间剪纸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最全面、最深刻地体现着民间艺术独特而又自成体系的思维方式。在剪纸作品中,民间艺人所创造的形象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将物、情、意、趣融于一体,具有强烈的象征、隐喻色彩。这种独特的思维方式与审美意蕴和现代平面设计的创作思维高度一致,并对其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1.谐音法:民间剪纸形象中,谐音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如莲花和鲤鱼组合在一起寓意连年有余;倒贴“福”字寓意福到;花瓶、牡丹花、苹果组合在一起则有祈祷富贵平安的美好愿望等等。中国传统民间剪纸这种独特的文化内涵以及思维方式,对当下平面设计的创新性发展也是有至关重要的启示作用。如中国联通的标志是一个“中国结”,源于盘长和回纹的造型,它给人以四通八达,吉祥如意,日久天长,路路相通的审美感受。

2.隐喻法:“隐喻”也是民间艺术独特的思维方式之一,“它不是直白的表述,而是借它物或通过符号表达某种情感和含义。”③隐喻法是借助可视的、有寓意的或象征性的事物来传达作者的美好意愿。如“鱼戏莲”隐喻夫妻情投意合;石榴、葡萄、莲蓬寓意多子多孙;桃子、乌龟、松树、仙鹤寓意健康长寿等。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借鉴民间剪纸的这种独特思维方式所创造的作品比比皆是。

3.变形法:中国的汉字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及抽象性,当汉字直接变形为图案,再结合其他具有隐喻意义的动植物图案,就成为剪纸艺术中一种很好的表现手段。民间剪纸这一独特的文化内涵在现代的设计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以在剪纸艺术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汉字“寿”为例,当把它变形为富有装饰性的圆形团寿,并用于表现祈福祝寿的招贴海报或老年人用品、食品的包装设计之中时,便能直逼主题,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再如中国邮政的标志设计,其基本元素是中国古写的“中”字,在此基础上,设计师根据我国古代“鸿雁传书”这一典故,将大雁飞行的动势融入到标志的造型中,表达了服务于千家万户的宗旨。中国传统民间剪纸这种独特的文化内涵及审美观念,对我们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巨大。很多平面设计作品以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为基础,结合现代的思维方式,既深刻地体现了设计的主题,又把现代平面设计的理念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具有某种典范的意义。

第7篇

关键词:民间艺术;茶叶包装;绿色设计

民间艺术符号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无论是精美的剪纸艺术还是精致的壁画工艺,抑或是精湛的雕刻技艺都是对民间艺术符号的不同阐释。从文化角度来说,民间艺术符号是从丰富多彩的民俗中分离出来的,其将大众化的民俗标志简化为不同形式的艺术符号,使其以艺术的形式而长存并在无声中诉说着古老的历史文化。因而,民间艺术符号又是一种信息传达载体,其因独特的文化历史内涵与信息传达功能成为了设计行业的新宠,为茶叶包装设计注入了新鲜血液。

1民间艺术符号概述

1.1民间艺术符号的产生

民间艺术符号是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逐步形成的,在历史的长河中其以大自然与人类社会生活为原型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符号,并且每一符号标志都反映了一定的社会背景、物质生活水平以及文化认知程度。因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民间艺术符号又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民俗艺术符号也有所不同,但却都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人类意识文化的产物。

1.2民间艺术符号的特征

1.2.1象征性

民间艺术符号是从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肥沃的土壤中渐渐演变而来的,其包含着浓厚的艺术文化因子,每一民间艺术符号都散发出传统文化的魅力之光,也蕴含着不同的文化意蕴。“擎天一柱”、“三足财神”以及“陵道神羊”都是民间艺术符号的典型标志,精致的纹饰与奇特的造型以及精巧的工艺,在民间艺术符号的史书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擎天一柱又叫华表柱,一般立于大型建筑群之前,其周身以云龙纹为底纹,上部插以白色的雕花石板,其顶部则立着龙头神兽,造型宏伟壮观,既象征着皇家权威庄严不可侵犯,又将古代先进的雕刻艺术烘托得淋漓尽致。陵道神羊是以我们中华民族的吉祥物獬豸为原型而创作的,其是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神兽,独角、龙首、狮尾、牛身,因其善于判断明辨是非而成为了“法”的象征,一般放置于法院门口,陵道神羊的别致造型以及暗含的法制之寓意使其成为了民间艺术符号的标杆。而三足财神则是以少了一条腿的蟾蜍为原型雕刻而成的,其以金色涂满全身,头顶八卦、背披北斗七星,嘴叼两串铜钱的模样呈现在大众眼前,象征着财源滚滚富贵吉祥之意。总而言之,每一民间艺术符号在形成之初就被赋予了相应的文化意味,寄寓着人民大众的美好愿望。

1.2.2民族性

民间艺术符号来源于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其与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地理因素息息相关,并且沾有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元素的浓厚气息。所以,民间艺术符号的民族性特征也显现出来了。而民间艺术符号也因其独特的东方造型和色彩因子,在世界艺术符号之林中熠熠生辉,备受推崇。中国结、剪纸、泥塑、木偶、竹编以及皮影都是我们民间艺术符号的物质化体现,并打上了浓厚的地域文化烙印。同一民间艺术符号在不同地区所呈现出的艺术特征也有所差异,但却都在无形中折射出我们中华民族艺术文化的璀璨光芒。例如,中国结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编织方式,受地域文化差异的影响,其颜色与图案造型都会有所不同,红色、蓝色以及黄色的中国结所寄寓的象征意义却都是大同小异,都预示着吉祥富贵之意,变化多端的编织手法以及精巧别致的图案造型彰显了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审美艺术品味。

2民间艺术符号在茶叶包装平面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2.1文字符号

文字是包装设计中最为常见的艺术语言,而随着文字艺术的发展,文字书法也成为了包装设计中的艺术表达形式。茶叶作为中国的形象代表,其包装设计自然也应该与其气质相符。茶叶包装设计也以文字符号为切入点,结合茶叶的清新朴实之质,利用汉字的空间组合形式、方形结构以及书法艺术对茶叶包装进行了风格化的定位设计。众所周知,我国的文字符号造型复杂,横撇竖直、方方正正的结构形式,颇具韵味。茶叶包装设计中也引入了民间艺术符号中的文字意象之美,例如,西湖龙井的茶叶包装设计以“龙”字为着手点,将龙纹图案作为茶叶包装的主要背景,并以艺术字体的形式将“西湖龙井”进行放大化展现,从而既凸显了西湖龙井在茶叶中的“霸主”地位,又提升了茶叶包装的品味档次。另外,茶设计师也会利用不同汉字的空间组合形式以及其结构特征,对茶叶包装设计进行整体布局,以凸现茶叶包装设计浓郁的中国特色。

2.2图案纹饰

民间艺术符号的表达形式多种多样,图案纹饰也是其艺术符号的一种。每一历史时期均有其特定的图案纹饰,商周时期的青铜图案、秦汉时期的织锦图案、唐代的唐三彩陶器图案、宋代的缂丝图案、元代的织金锦图案以及明清的景泰蓝图案,虽各有不同,但却都是我们中华民族艺术符号的典型代表。其中,图案纹饰这一民间艺术符号在茶叶包装中的应用亦是屡见不鲜的。例如,五云山的信阳毛尖其包装以青铜图案中的云纹和几何纹为基本元素,利用意象形变的原理,在包装上描摹出了层层叠障的五朵云,并以遥相守望的姿势将云的舒展之态刻画得入木三分,既烘托出了五云山信阳毛尖的高雅之气,又营造了一种宁静怡人之境。总而言之,图案纹饰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元素其造型多姿多彩,对于茶叶包装设计而言可谓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2.3水墨元素

水墨元素不同于其他民间艺术符号,一墨一汁,一点一染尽显中国风。而水墨元素也因其所渲染出的深邃意境以及独特的人文魅力而被广泛地应用到现代设计之中。茶叶包装设计对于水墨元素的应用更是数见不鲜,笔墨元素点染下而形成的空灵意境对于淡雅的茶文化而言具有鲜明的衬托作用。例如,福建乌龙茶的包装设计,以浓墨与淡墨渐变的形式泼洒出乌龙茶水浸泡的样子,并以大笔如椽之势勾勒出茶壶的形状,然后又以滴墨的形式将“茶”字行云流水般展现出来,而乌龙茶的隽永之质也被深沉的水墨元素阐释得淋漓尽致。此外,“计白当黑”的水墨元素设计手法在茶叶包装中的应用也是极为普遍的,设计师通常会运用画中留白的手法,将茶文化内涵与文化艺术韵味渗入到交融的水墨中,并以虚实相生的表现方式,将茶叶包装进行留白处理,突出茶叶包装的风格定位,从而使其与水墨元素实现相得益彰的融合。

3民间艺术在茶叶包装平面设计中的展望

3.1深入挖掘民间艺术中的文化内涵

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的审美文化意识也逐日见长,大众的消费理念从传统的物质消费需求向精神文化需求转变。通俗来说,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其不仅仅关注产品的实用价值,更多的是其所包蕴的文化价值。具体而言,消费者不仅要求茶叶包装能具备保护茶叶的基本功能,同时也应该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但是,纵观我国的茶叶包装设计,虽然引入了民间艺术符号这一元素,然而设计师却没有从根本上对茶叶与艺术符号进行文化艺术内涵的深层分析,更没有将茶文化内核融入到茶叶包装设计中,进而导致我国的茶叶包装设计陷入了名不副实的尴尬境地。所以,设计师在进行茶叶包装设计时,应该以茶文化内涵为立足点,根据民间艺术符号的不同特色,将其图案纹饰、书法艺术以及水墨元素渐渐地渗入到茶叶包装设计中,并以不同茶叶的不同人文属性,对艺术符号进行选择性的撷取,使茶文化内涵、艺术符号标志以及茶叶包装设计三者在融合中实现统一。

3.2积极引入现代包装的艺术设计手法

民间艺术符号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才形成了灿烂多姿的艺术符号。然而,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里,传统文化却呈现日渐没落的趋势。尤其是当今的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缺乏基本的认知,连民间艺术符号的表达形式都不甚明了。所以,茶叶包装设计师应该结合现代艺术设计的手法对茶叶包装中的民间艺术符号进行创新性设计,以此吸引大众的眼球。首先,设计师应该以优秀的包装设计为借鉴,从中汲取先进的设计经验,利用民间艺术符号中的特色因子,对茶叶包装进行个性化设计,使其从琳琅满目的包装中脱颖而出。而后,设计师也应该率先引用时尚潮流元素对茶叶包装进行突破性设计,以当下流行的颜色与材质甚至图案造型为蓝本,将民间艺术符号进行改编应用,从而使茶叶包装设计更加贴近大众的审美需求,进而在无形中促进民间艺术的传播与弘扬。

3.3践行低碳节能理念进行绿色环保设计

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但是生态环境却日益恶化。而随着人文主义的觉醒,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发展的理念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抵触,现代人开始思考人与自然间的和谐相处方式。于是,低碳节能的环保理念开始盛行,绿色设计也应运而生。因而,设计师在利用民间艺术符号进行茶叶包装设计时,应该以茶叶包装材料的安全环保属性为出发点,选取能溶解对环境无害的材料,摈弃传统的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同时,设计师也应该以践行适度设计原则,反对过度设计,结合茶叶包装的特色,采撷相应民间艺术符号对包装进行简洁化设计,坚决摒弃“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浮华设计。另外,设计师也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对茶叶包装进行简约设计,使同一茶叶包装适用于不同的茶叶物质形态,进而设计出携带方便、安全环保、便于回收的茶叶包装。

参考文献

[1]李承华,董德丽.谈民间美术对中国现代平面设计的几点启示[J].美与时代,2004(8):58-60.

[2]李玥.关于我国民间美术符号在当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2(1X):101.

[3]张林燕,姚文婷,姚屹东.中国民间美术符号在当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中国包装工业,2014(24):60.

第8篇

1不同间伐方式对果园群体结构的影响

1)不同间伐方式对枝类比的影响

由表1可见,不同间伐处理对枝类比的影响较大。处理A和处理B树体间隔大,光照充足,枝梢停长早,短枝比例相对较高,2009年分别比CK高3.7%和4.1%,2010年分别高7.8%和8.8%,2011年分别多6.9%和9.8%;处理A和处理B的叶丛枝比例也都显著高于处理C和CK。处理C和CK郁闭程度较大,徒长枝比例高,2009年分别达到了39.3%和33.1%,2010年为34.7%和28.3%,2011年为29.8%和23.4%,均显著高于处理A和处理B。各间伐处理间,随植株密度的增大而叶丛枝和短枝的比例呈下降、徒长枝比例呈上升趋势。处理A、处理B、处理C中枝比例均小于CK,而长枝比例均大于CK。说明间伐处理后,果园通风透光状况的改善,优化了果树的枝类比,新梢生长发育正常,停长早,从而有利于花芽分化和质量的提高。

2)不同间伐方式对树冠交接率、覆盖率和每公顷枝量的影响

由表2可见,不同间伐处理对树冠覆盖率的影响较大,各处理均随植株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处理A最小,2009年为65.5%,比CK小29.7%。处理B次之,比CK小19.1%。处理C比CK小9.6%。2010年和2011年处理A、处理B和处理C的树冠覆盖率均比2009年有所增加。说明间伐降低了果树的树冠覆盖率,改善了果园的整体通透条件。行间交接率随植株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处理A由于是隔行去行,行间空间增大,连续3年的行间交接率均小于65%。处理B、处理C和CK行间均有交接,且行间交接率随植株密度的增大而增大,2011年CK达141.1%。处理B为隔株去株,株间空间增大,所以株间交接率较小,2009年为90.7%,2010年和2011年略有增长,分别为95%和97.8%,均无交接。由于处理A、处理C的株间空间与CK的差别不大,故间伐后的交接率仍达140%以上。说明隔行间伐和隔株间伐分别解决了行间交接和株间交接过大的问题,明显改善了果园的通风透光条件。不同间伐方式对每公顷枝量影响较大,有随植株密度的增大而增多的趋势。CK的每公顷枝量连续3年超过了150万条,单位面积枝量过大。而间伐处理减少了单位面积的株数,从而使每公顷枝量降低到120万条左右,并在以后2年的时间里处理A、B均达到较为合理的水平。由于处理C间伐程度过轻,第3年的每公顷枝量又恢复到间伐前的水平。说明适当的间伐可使单位面积枝量达到合理水平,对改善果园的群体结构意义较大。

3)不同间伐方式对叶面积系数、叶片大小和百叶厚的影响

叶面积系数过大,说明无效叶的比例增大。过多的叶片数也会导致叶片质量的下降,进而降低光合效率。由表3可见,不同间伐处理对叶面积系数、百叶厚的影响较大。叶面积系数随植株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处理C与CK的叶面积系数较大。2009年CK的叶面积系数分别比处理A、处理B和处理C大0.71、0.64和0.36。处理A与处理B之间差异不显著,且间伐处理3年内均处在适宜的水平。不同间伐处理对百叶厚度的影响较大,百叶厚有随植株密度的增大而呈下降的趋势。处理A的最大,达到4cm以上。CK的最小,仅为3.2cm左右;处理B与处理C的居中,且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叶片大小也有随植株密度的增大而下降的趋势,处理A与处理B的叶片较大,且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处理C与CK的叶片较小,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上述指标变化说明,适当的间伐改善了光照条件,使叶片的大小和厚度均有所增加,从而提高了叶片的质量。

2不同间伐方式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1)不同间伐方式对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由表4可见,不同间伐处理对连续3年果实的整齐度、果形CK的病虫果率比处理A的高2.1%,比处理B的高1.7%,比处理C的高0.9%。处理A和处理B差异不大。这是因为密闭程度越大,通透条件越差,湿度越大,果实病虫害的发生率就会越高。纵横径有植株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果型指数也有同样的表现;单果重随植株密度的增大而下降,2009年CK的比处理A的小13.8g,比处理B的小13.4g,比处理C的小5.9g,处理A和处理B的单果重较大,且二者差异不大。说明适宜的间伐处理,可增大果实体积,提高果实的外观品质。

2)不同间伐方式对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由表5可见,除2009年的果实质地外,不同间伐方式对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较大。连续3年各处理的果实滴定酸含量均不同程度的低于CK,有随植株密度的增大而增大的趋势。连续3年的果实去皮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固酸比、糖酸比及风味均有随植株密度的增大而降低的趋势。2009年CK的去皮硬度比处理A的小2.9kg/cm2,比处理B的小2kg/cm2,比处理C的小1.9kg/cm2,处理B和处理C差异不显著。2010年和2011年处理A和处理B的去皮硬度较大且差异不显著,处理C和处理CK的差异不显著,但处理A、B与处理C、D之间差异极显著;2009年CK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处理A的小2.6%,比处理B的小2.3%,比处理C的小0.9%。处理A和处理B的较高且差异不大;处理A和处理B的风味较好且相近,CK的风味较差;相同年份处理A和处理B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及固酸比均明显高于处理C和处理CK的。说明适当的间伐处理,增加了光合产物和其他物质的积累,从而显著提高了果实的内在品质。

讨论

笔者从改善郁闭果园的群体结构入手,预期结果良好且与前人的研究基本一致。成龄苹果郁闭园采用间伐技术,调整了群体结构,直接降低了果树的单位面积总枝数[7],使果园的单位面积枝量达到合理的水平。田海成等[13]报道,间伐能显著增加长枝和中枝的数量。间伐改形后,苹果的枝类组成得到了优化,树冠结构趋于合理[7]。笔者试验结果表明,间伐增加了短枝和长枝的数量,降低了徒长枝的比例,但中枝的变化并不显著;隔行间伐处理后,由于行间过大、株间过小,使得行间交接率、树冠覆盖率等指标大幅度下降,导致果树的叶面积和光合面积不足,果树的光合能力下降;行间隔3去1的间伐方式过轻,间伐后会很快恢复到间伐前的水平,同样影响果树的光合效能;只有隔株间伐的交接率、覆盖率等下降幅度较为适宜;各间伐处理的叶面积指数、百叶厚和叶片大小均优于对照。有研究[7]认为,间伐改形后,苹果果实的平均单果质量、着色指数、果形指数、光洁指数等均有明显提高;张强等[14]认为长枝(梢)数量与果实单果质量、硬度呈正相关,短枝(梢)数量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正相关,与可滴定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李宗德等[15]介绍,树形改造和间伐后的着色度和可溶性固形物等明显优于未改造或未间伐的果园。笔者的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均相一致。除此之外,间伐后果园果实的可溶性糖、滴定酸、糖酸比和固酸比等指标均优于对照,并且间伐后的果实病虫果率明显下降,光洁度也有所提高。

第9篇

关键词:平面设计;汉代装饰;风格理念;传承应用

汉代是我国历史上的繁荣时代,经济、文化发展迅速,尤其嵲谧笆喂ひ樟煊颍器物造型设计古朴无华,装饰纹饰看似随意却嵅皇а辖鳎表现手法更是繁复、多元,成为古代工艺史上不容忽嵤拥呐匾槐省H纾汉代漆器、砖瓦、丝织、石雕等装饰艺术各具嵦厣。当代平面设计在迎来新的创新发展契机的情况下,可以嵈雍捍装饰艺术中寻找灵感,挖掘汉代装饰艺术的纹样、造型、嵣彩及其他内涵,推动当代平面设计的蓬勃发展。

一、汉代装饰艺术与当代平面设计的融合

汉代装饰艺术代表了我国古代装饰设计的鼎盛与繁荣,雷嵐缭在《几何形图案》中提出:“汉代地砖与墓壁砖的四方连续纹嵮都可以归入几何形象的构造一类,细观其构造方法,是依据崱米字格’的基础,定出形象的方位,组成富有变化而又统一齐整嵉母窬帧!钡贝平面设计实践应该立足于过去与当下的艺术审嵜溃借鉴和挖掘汉代装饰艺术的特色,促进当代平面设计创新实嵓。回顾汉代装饰艺术的发展历程可知,其在艺术、技术和材料嵮裆隙季哂薪细叱删汀H纾汉代漆器,无论是造型、色彩还是嵨蒲设计,都体现了低调中蕴含奢华的表达意趣。又如,云气纹嵉谋浠手法、红与黑的生动彩绘,以及以古丝绸为载体的服饰艺嵤酰更是成为沟通东西方文明的重要载体。汉代不同工艺设计嵵械淖笆伪硐郑所呈现的装饰动感更具时代特色。如,汉代方砖嵕哂星苛业闹魈獗硐至卷云纹多在圆形器物上进行四等分,变嵒较多;四神纹成为汉代瓦当的代表纹样,呈现出韵律美。在石嵉窳煊颍圆雕以石头为载体进行刻饰,活灵活现而质朴古拙;平嵉褚阅故摇㈧籼媒装饰为主,富有生活气息,表达情节内容。嵥孀攀贝的变迁,各类海报设计、商标设计、包装设计不断涌嵪帧T嚼丛蕉嗟纳杓剖将目光转向传统装饰艺术元素,如靳埭嵡俊⒊掠准岬戎名设计师,不断挖掘传统装饰文化,丰富当代平嵜嫔杓拼醋髁楦校吸收东方文化的神韵,展现传统装饰艺术的魅嵙Α#

二、当代平面设计中对汉代装饰艺术的应用实践

汉代装饰艺术所表现的独特艺术神韵和视觉语言形式,吸嵰了众多当代平面设计师的目光,并在当代平面设计中得到了嵔杓和应用。

1.对汉代装饰艺术中色彩的运用

从汉代装饰艺术的色彩发展来看,红色与黑色是最具有典嵭托院痛表性的色彩。如,在汉代漆器工艺中,不同器型结构中嵉那线形表现最为丰富。一些漆盘、漆盒、耳杯等,造型别致,既嵤涤糜指挥凶笆涡浴:焐、黑色的相间使用,以及辅以白色、黄嵣、粉绿等色彩,逐渐成为汉代装饰艺术色彩使用的独特风格。嵑焐和黑色在视觉表现上富有冲击力,华美且不失稳重。当代嵠矫嫔杓剖Τ掠准嵘朴诖雍捍装饰色彩中提炼创作灵感,将红、嵑诹缴融入平面设计。如,陈幼坚在某月饼包装盒的设计中就嵱昧撕捍漆器的色彩与造型,通过融入传统文化气息表达明嵖臁⒂叛诺慕谌绽衿贩瘴А#

2.对汉代云气纹等传统纹饰的应用

从汉代装饰纹样发展来看,云气纹、人物纹、动物纹、植物嵨啤⒓负挝频冉衔常见,其流动、神秘、轻灵的风格具有艺术审美嵦厣。在汉代的一些织造工艺中,云气纹的运用较广,它既可以嵉ザ朗褂茫也可以组合使用,其紧密、匀称的流动风格,增强了艺嵤醴瘴АT破纹源自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的崇拜,在艺术气嵵噬希云气纹装饰具有整体的和谐美,既随意又不失灵动,既奔嵎庞志哂兄刃蛐裕为不同的装饰载体营造了灵动的空间。靳埭嵡吭谏杓浦欣钟谕诰蛴胩崃洞统纹样,特别是对水墨意境、吉祥嵨剖巍⒋统民俗文化元素的巧妙运用,使其作品更加具有传统文嵒意蕴。如《汉字》海报,将“山、水、风、云”四字融为一体,结合嵙怂墨画的创作表现形式,在视觉呈现上轻灵飘逸,造型变化多嵮,大量的留白也凸显了传统文化的人文思想。

3.对汉代装饰风格的运用

汉代装饰艺术具有独特的风格,云气纹所表达的动静之美,嵓扔凶笆畏缭希又有征服气势。此外,不同粗细线条的融合,也嵢迷破纹的纹饰风格更加鲜明。简言之,可以将汉代装饰风格嵏爬ㄎ“质”“动”“紧”“味”四个字。所谓“质”,就是质朴无华、不嵈舭澹充满了古拙之气;所谓“动”,就是流动感,富有变化的装饰嵎瘴В增强了装饰体的生动与气势,如飞禽走兽栩栩如生、花鸟嵆嬗懔槎劲健;所谓“紧”,就是结构布局疏密有序,圆满而不显嵉昧杪遥紧凑而不显得繁缛,充实而不显得堆砌;所谓“味”,就是嵔装饰美作为意蕴表现的主题,突显了汉代装饰写意风的韵嵨丁:捍装饰风格蕴含丰富的人文思想与情感,摈弃了艺术设嵓浦卸哉媸瞪活的纯粹性表达,而是将境界的打造作为装饰的嵵匾方向,在取舍之间升华了艺术氛围。

4.对汉代装饰手法的运用

装饰手法是装饰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嵗啾稹R皇潜湫问址ǖ挠谩:捍在人物形象刻画上,以剪影嵎ń行侧面处理,从而表现人物形象的独特特征与性格特色。嵍是分割手法的应用。分割手法也是画面构图的一种表现形嵤健:捍装饰绘画实践中多用线进行分割处理。如,漆器、石嵪瘛⒅锦等中的云气纹,往往利用直线进行分割,融入散点透视嵭。三是填充手法的应用。汉代装饰艺术中往往不留白,而嵤翘畛涓骼喽物、植物、文字等纹饰。如,汉画像石中的人物之嵓涮畛淦渌纹饰,表现动静融合的意境。四是见地法的应用。嵑捍画像石、圆雕装饰往往剔除纹样外的空间,获得了良好的艺嵤跎竺佬。在当代平面设计中可以借鉴汉代装饰艺术的多种嵶笆问址ǎ特别是剪影法,应用广泛,观者能够通过视觉联想体嵒嶙髌返纳竺酪庠獭7脶栽凇都且洌保泊巍纷髌返纳杓浦校借鉴汉嵈画像石的分割法、剪影法,将童年记忆中的葫芦、荷、龙舟等形嵪蠼行归纳、简括,表现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诠释,既温馨又别具嵰桓瘛3滔嫒缭凇断采厦忌摇纷髌返纳杓浦校利用汉字结构形式,嵧诰蚍指畹悖在对四个汉字的结构对称化处理中,将“喜”字进行嵙耸泳跎系谋湫斡胪骋弧#

结语

总体来看,汉代装饰艺术成就不仅仅表现在“质”“动”“紧”崱拔丁钡姆绺裆希其还有多种不同的艺术表现方法和处理手段。嵑捍壮美的漆器、宏伟的画像石艺术、令人惊叹的金银器制作工嵰盏龋都是独特的汉代装饰艺术文化,既诠释了时代生活的特嵉悖又形成了独具民族气概的精神气息。在当代平面设计中借嵓汉代装饰艺术的观念、思想、风格、手法,可以丰富设计思想,嵲銮科矫嫔杓频拇统特色。设计师要不断挖掘现代设计美学理嵞睿从对汉代装饰艺术的重新解读与审美观照中获得创作启示,嵮习和研究传统装饰艺术的丰富内涵,并将其运用到当代平面嵣杓剖导中。汉代装饰艺术中的丰富美学思想与表达方式,是嵨夜艺术创作领域中的一大魂宝,具有无可比拟的艺术价值与嵠羰疽庖濉#

参考文献:

[1]郑崴.平面设计从汉代瓦当中汲取创作灵感.艺海,2014(9).

第10篇

台湾高等教育经过50年代的奠基,60-70年代快速发展,80年代的调整改革,90年代至今转型升级,有高等学校165所(不含军警学校和远程教育学校),其中私立高等学校110所,公立高等学校55所,本专科学生110余万人,研究生近20万人。80年代末,台湾高等教育实现了大众化,如今已迈入普及教育阶段,2004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78.6%。

二、台湾高等教育特征

(一)注重办学形式多样,加大教育经费投入

1950年,台湾只有一所大学(台湾大学)、三所独立学院(分别是工学院、农学院和师范学院)、3所专科学校、本专科学生总数仅6660人,研究生5人。根据经济快速发展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客观上要求设立更多的高等学校,扩大办学规模,显然单靠公立高等教育,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也无法满足广大民众的求学愿望。因此,开始推行公立与私立并举,以公立为主,私立开放的政策,实行正规与非正规形式,正式高校与非正式、非学历高等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方针,在发展模式上实行长期与短期培训相结合,文凭证书与学位教育相结合,正规高校与空中大学(远程教育)相结合,成人教育与全日制教育相结合,通过改制,扩建、升格高等院校来推动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使台湾在80年代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台湾高等院校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私立学校发展。把发展私立高等教育摆在突出位置,1974年,为鼓励私人捐资助学,颁布了《私人学校法》和《私立院校奖励条例》,规定私立专科以上学校为台湾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形成比较完备的私立教育体系,为其健康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据统计,1989年,私立院校发展到77所,占全部高校的66.4%,在校生占总数的72.7%,硕士,博士研究生,来自私立学校有4396人,占224%。显然,私立高等教育是台湾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由于台湾私立学校比重大,减轻了政府负担,教育经费用于公立高等教育投入,2006年,台湾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经费达5496亿元台币,教育经费占gdp总值比率为5.6%,其中高等教育总额为2220亿元台币,约占整个教育经费支出的40%。一所万人大学每年的投资一般在20亿元台币左右(相当于人民币5亿元)。

(二)注重办学理念凝练和办学特色的打造

台湾的大学十分重视办学理念的确立,这集中体现在各个大学的目标、追求、校训和校歌之中。成功大学的办学理念为教学与研究并重,科技与人文均衡发展,专业与通识教育携手共进,学生与教授共荣,引领成大迈向国际顶尖大学。高雄应用科技大学的办学理念和特色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强调技术务实导向,落实职业证照制度;结合地区产业特色、灵活设计专业学程;促进产学建校合作,构建多元学习组织;配合产业结构变化,弹性调整紧缺专业;加强师资专业能力,培养优秀科技人才。正修科技大学以出色的艺文环境,具国际化水准的超微量研究科技中心,先进的半导体测量环境及丰硕的产学合作成果为绩效与特色。创建于2000年的高雄大学,注重构建人文、生态、休闲、健康的大学城,有“世界绿色大学”之荣誉,以年轻师资、效率行政、新颖设施培育顶尖学生,并以坚强的学术研究为后盾,期许成为政策发展的助手。国立宜兰大学秉承“笃学力行,敬业乐群”校训之精神,教学与研究兼顾,人文与科技并重,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丰富的人文素养,主动的社会关怀,宏观的国际视野,成为具备全人品格的人才培育目标。实践大学秉承“勤劳是快乐”的观念,强调“科技与人文并重”,积极推动“生活与创意”全人教育,以培育更多勤劳努力同时具备创意思考及国际观的优秀人才。私立南华大学是由佛光山星云大师发起“百万人兴学”,募款创立,格外重视教学品质、教学环境与学生人格发展的提升,本着“取之社会,用之于社会,精致办学,提升研究,参与并服务社会”之办学理念,并以发扬古代书院传统,重建人文精神,结合人文与现代科技知识为主要发展目标。

台湾的大学一旦形成了自己的理念就能一以贯之,比如台湾大学作为世界一流的综合类大学,其校训一直秉承老校长傅斯年先生当年确立的8个字“敦品、力学、爱国、爱人”。办学理念是学校改革发展的灵魂,它决定着学校发展方向。台湾的大学正是有了各自的办学理念,才能打造出不同的办学特色。比如高雄餐旅学院是一所高职院校,其校训是“精训勤朴”,办学理念是多务实少理论,培养优秀餐旅人才。学习结合生活,增进学生习作经验,兼办推广教育,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建教结合,学理论与学技术相辅相成。建立国际交流,汲取先进国家经验。屏东教育大学校训是“诚爱严明”,办学目标是“崇尚学术自由,发展教育事业,注重人文关怀,丰富艺术涵养,融入科学知识。校歌为“武山苍苍,淡水泱泱;钟灵毓秀,化被八方;八德兼备,四维是张;手脑并用,六艺维扬;做中学,做中教,百炼成钢;学不厌、教不倦,以进以康;屏师之风,山高水长”。台湾的大学都十分注重办学理念凝炼和特色的建设,这个方面很值得我们思考借鉴。在一个多元开放的社会中,各高校应有不同的层次目标、功能定位,应该以先进的办学理念设计特色、创造特色、强化特色。

(三)注重通识教育,培育完善人格

台湾的大学十分重视通识教育,将通识教育融合人文与科技领域,通识教育课程的学分一般占毕业总分的20%以上,选修课科目包括文学与艺术,历史与文化,社会与哲学,数学与逻辑,物理科学,生活科学,应用科学与技术等学术范畴。台湾大学黄俊杰先生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高等教育界对通识教育的看法作了如下归纳:一是通识教育目的就个人而言是培养健全的人,就团体而言是培养共识,即生命意义、历史文化、政治素养和人类前途的共识;二是通识教育的渊源是西方传统的博雅教育;三是通识教育方法是运用人所具有的特质——理性、道德、价值观念,自由意志等帮助个人充分发展潜能,发挥人性,四是通识教育在于培养一个健全的人应有的知识、技能与情意;五是通识教育着重知识的广博性、整体性,它包括人文、社会与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六是通识教育要培养良好技能,包括表达、沟通、综合、分析、了解与批判等能力;七是通识教育要陶冶的情操,包括追求自我实现,尊重他人价值,热心社会问题,珍视民族文化,善尽民族义务,以及关怀人类前途。因而台湾各大学在通识教育的实践中能够本着通识教育的理念,积极开设通识教育课程,开展与通识教育有关的活动,组织师资与教学资源,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为通识教育的评鉴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台湾的大学加强通识教育首先反映在各学校的培养目标中。国立台湾交通大学虽是一所理工科大学,其目标定位却是“先进  

科技的摇篮,精致艺文的殿堂,台湾科技起飞的领航员。拟定通识教育的四项目标是“通天人,识古今,教博雅,育和平”,显示出文理渗透的培养要求;其次反映在大学的课程设置上。高雄应用科技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规划为人文与艺术、社会与管理、自然与科技等三大领域,以满足学校工学院、管理学院、人文社会学院等不同主修学系之需求,引导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人文与艺术领域强调人本思想,通过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课程来陶冶学生气质,提升其人文素养。社会与管理领域包括法律、政治、心理、经济、管理等课程,旨在加强学生对于多元化社会的适应能力。自然与科技领域有两大主轴,一为思想观念之熏陶为内涵,主要范畴为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护环境的精神;另一为实用知识之传授为重心的课程,涵盖生物、医学、环保、理化、资讯、应用工程等各种科学领域,带领非专长学系的学生了解科学的概要,增进其生活的技能。

南华大学自1995年办学以来,不遗余力推动通识教育,该大学大力推行兀型教育,其中兀之横线即表示通识教育,两条纵线表示双项主修或主副修专业教育,以精致办学为方针,目标是把南华大学建成一所“兼备通识精神及生命关怀的文化殿堂”。在课程设计与教师授课上都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以经典教育为主轴,来贯穿通识教育及生命关怀,透过经典本身的跨越性、创造性、整体性、反思性与多元性,达到博雅之全人教育核心。

总之,通识教育是一种建立人的主体性,并与客观情境建立互为主体性关系的教育,也就是一种完成“人之觉醒”的教育,是一种朝向完整人格的建立,促成人的自我解放的教育,这种意义下的通识教育,其实是当代中外教育学界所谓的“全人教育”。通识教育与全人教育不仅是当代中外教育工作者所共同努力的目标,也是自古以来所有教育工作值得“永恒的乡愁。”台湾的大学普遍重视通识教育,普遍开设了大量选修课供学生选修,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在当今社会带有普遍功利心理状况下,可有效地加强品性培养和思维训练,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本科阶段应大力加强通识教育,加快学分制改革与实施步伐,进一步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大量开放通识教育课程,不断优化通识教育内容,以通识教育作为文化传承和素质教育的助推器。

(四)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学历学位层次普遍较高

台湾教育之所以比较发达,教师质量之所以比较高,与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是密切相关的。台湾“2001年教育改革之检讨与改进会议”将提升大学教师水平作为重要议题之一。近年来,各大学纷纷改革教师管理制度,倡导学术自由,鼓励教师拔尖;制定教师奖励办法,鼓励开展科技创新性兼职活动和高层次合作研究;同时放宽聘用限制,鼓励吸引卓越人才,强化系所之间的学术竞争;建立健全教师评鉴制度,遴选和奖励优秀教师。这些措施,有力地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

台湾各级各类教师的学历学位层次普遍较高。上世纪50年代,台湾的小学教师由中等师范毕业生担任;60年代,中小学教师全部由大专毕业生担任;80年代,小学教师则全部由本科毕业生担任,而且硕士研究生的比例高达20%以上。中学教师主要来自师范大学或综合大学的教育学院。重点中学的教育队伍中研究生比例高达30%以上。大学教师的学历层次更高,多数高校博士学位教师占70%以上,重点大学多达到90%以上,比如私立南华大学的专任教师89%拥有博士学位,朝阳科技大学72%的专任教师拥有博士学位,义守大学拥有81%的博士学位教师,云林科技大学的博士学位教师达84%,高雄大学的专任教师94%拥有博士学位,大学里专任教师不仅学位高且大多有欧美留学经历。

(五)注重大学评鉴,推动自我改进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私立大学的快速发展为台湾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但办学不规范,师资、设备条件不具备,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等问题也引起了社会质疑。台湾地区教育部门为了了解私立和公立大学的办学水平及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作为各校辅导、奖励及核准备申请之依据,同时受当时美国教育界讲求绩效责任运动的影响,于是启动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台湾高等教育评鉴的进程,这一进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75-1990年为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学科评鉴的阶段;1991-1994年为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委托专业学术团体试办学科评鉴的阶段;1994年至今为落实大学法“建立高等教育评鉴工作体系”的阶段,1997通过大学教育评鉴计划,同年10月把62所普通大学院校和军警院校按学校性质分为综合、师范、医护教育、其他四类六组,试办大学校务综合评鉴,评鉴指标包含教学、研究、服务、行政和绩效总结五个部分。1998年6月公布了1997年度综合评鉴报告,1999年台湾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大学评鉴数量的评鉴外,更应重视质的提升,大学及其专业系所应定期接受评鉴,但以自评为主,评鉴信息要公开,评鉴结果应作为未来改善的依据,不宜与经费补助关联;落实教学评鉴,推动多元评鉴制度且与社会及产业加强互动,2003年,台湾地区教育部门提出应该强化大学评鉴机制,成立公正客观的专责评鉴机构,依学校性质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评鉴指标,指标分质化与量化两类,质化指标包括校务发展计划、课程、教学、辅导、知识推广、一般行政、会计行政等项目;量化指标包括学术声誉、学生资料、学术规模、学术成果、教学资源等。2005年台湾大学共同捐资成立了“财团法人高等教育评鉴中心基金”,接受台湾地区教育部门委托办理的高等教育工作评鉴,教育评鉴中心的任务是规划大学及技专院校评鉴机制,执行大学及技专院校评鉴工作;建立大学与技专院校评鉴人才数据库,搜集先进国家高等教育评鉴信息,推动高等教育评鉴国际交流等。高等教育评鉴中心把大学评鉴分为自我评鉴和外部评鉴两部分,自我评鉴是整个评鉴机制的核心和基础;外部评鉴工作分为校务评鉴、系所评鉴和研究质量评鉴三类。

台湾大学评鉴经历了从学科到学院再到大学,从教学为主到项目多元,从注重私立学校到公私兼顾的过程,已经走出了一条既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又符合自身文化传统的创新之路,形成了较为鲜明的特色。特别是将大学评鉴纳入法制化轨道,重视中介机构的建立和运作,评鉴指标体系、健全大学自我评鉴机制,强调评鉴工作的国际化视野等都值得我们开展评鉴工作借鉴。尤其是对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合格评估正在试点基础上,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进高校教学评估。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

(六)注重大学生社团活动,着力提高

学生综合素养

多姿多彩的社团生活是学生成长的潜在课程。台湾的大学十分重视成立学生的社团组织,鼓励学生开展课外活动,以丰富大学生活体验,培养学生活动与创新的自主能力,提高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素养。社团类别包括学术性、服务性、艺术性、体能性、康乐性、联谊性、探索性、校际性、自治性、综合性等。如成功大学有学生社团130多个,每一个社团皆自行组织,独树一格,蓬勃发展,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专长、抱负和理想选择参与社团,自由自在地悠游在社团活动中,快乐地享受青春时光。在那里,社团活动经常热闹上演。义守大学、高雄大学及南华大学各有90多个学生社团,学生可从参与社团活动中学习如何与人交往,拓展知识视野和生活领域,激发潜能,提升个人竞争力,充分享受丰富多采的大学生活。正修科技大学有48个学生社团,各社团经常举办各类活动、晚会、展演以调剂同学身心,丰富课余生活。实践大学向来鼓励学生参与社团活动,主动投入社团干部培育工作,培养学生领导能力、自治能力及组织能力。高雄应用科技大学有55个学生社团,学校积极鼓励社团举办社区服务相关之活动,以与社会紧密相结合。同时鼓励社团向校外以计划方式争取补助经费,让社团同学可以从计划申请中学得完整的计划、执行、考核方法,以提升社团活动品质。这些做法,对我们也颇有启发。

(七)注重民族优秀文化传承,重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

在台湾,公私立大学都十分重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校园中随处可见中华先哲们的至理名言,以激励青少年的民族自尊心、历史责任感。各大学的校训更是蕴含着中华文化的精髓,使人备感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受优秀文化传统的教益和陶冶。如:成功大学的校训是“穷理致知”,高雄应用科技大学的校训是“弘毅精勤”,昆山科技大学的校训是“坚毅诚朴”,云林科技大学的校训是“诚敬恒新”,朝阳科技大学的校训是“勤学、敦品、力行”,正修科技大学的校训是“止于至善”,义守大学的校训是“务实创新”,南华大学校训是“慧道中流”。这些校训蕴涵了人文精神,充盈了人格教育,体现了办学思想和教育理想。大学校训,是一所大学独特精神和办学特色的集中表述,蕴涵和体现了一所大学历久弥坚的教育追求、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台湾高校的校训简明精炼,意蕴深远,取传统文化之精华,注重教人做人,很值得我们借鉴。

(八)注重产学用合作,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台湾对职业技术教育十分重视,各高校在高科技浪潮中随时保持与社会时态的有效沟通和良性互动。20世纪70年代后期,台湾经济开始起飞,急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但当时的普通高中学生难以学以致用地充实工作岗位,因此台湾决定减少高中招生数扩大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对初中毕业生进行合理分流,即55%进职业技校,45%进普通高中,由此为各行各业培养了大批专业的技术人才。这些职业技校的毕业生动手能力强,适应岗位快,对台湾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目前,台湾的职业技术教育涵盖高级职业学校、专科学校、技术学院或科技大学三个办学层次,已形成中等教育、专科、本科以及硕士、博士多层次并存的教育体系,而且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具有和普通院校毕业生一样的继续深造的机会。台湾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在于传授、研究、发展应用科学及实用技术,培养具有职业道德与文化素养的各级专门技术人才,以促进台湾经济的发展。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社会对中高等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服务人才的需求增加,职业技术教育的结构、内容和培养目标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改革。特别是属于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一般都以培养高新技术及管理人才为宗旨,分为大学部与研究所两个层次。大学部根据生源学制的不同分为“二技”和“四技”:“二技”是招收专科学校毕业生的二年制办学形式;“四技”是招收普高中或职业高中毕业生的四年制办学形式。“二技”和“四技”毕业生均授予学士学位。研究所分硕士一般说来和博士班,毕业时分别授予硕士与博士学位。比如高雄应用技术大学、昆山科技大学、云林科技大学、朝阳科技大学、正修科技大学,都是在短短几年间从技术学院升格为大学,培养的学生从2年制的专科、4年制的本科一直到硕士、博士并存。由于中专职校的毕业生可以报考大学和研究生,调动了中专职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减轻了初中毕业生都挤入普通高中的压力。

台湾的职业技术教育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不同层次的技术型、技艺型、实践型人才,对提高就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其中有几点值得我们借鉴:一是职业技术教育密切关注社会时态,紧密结合社会需求,注重解决社会实际问题,服务并引领社会发展:二是初中毕业生合理分流,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有机会报考大学和研究生;三是职业技术教育办学层次不断提高,其科技大学有硕士班和博士班供学生深造;四是科技与人文有机融合,在专业教学和技能实训中渗透人文教育。我们应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使中专、职校、技校的学生可以继续报考大学和研究生,这样既有利于初中毕业生合理分流,又有助于培养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高层次人才。同时应尽快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层次和专业化水平,开办硕士班和博士班供职技术教育的办学层次和专业化水平,开办硕士班和博士班供职技类学生深造,使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具有同样的社会认可度和专业吸引力。职业教育兼具职业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属性,应确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办学理念,进一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九)注重开放办学,着力提升办学国际化水平

推动台湾高等教育机构的国际化,提升台湾高等教育竞争力,是台湾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政策目标。为提升高等教育机构的学术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台湾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了10项国际化策略:1、持续推动“提升大学国际竞争力计划”,对学校提出的足以提升学生外语能力、建立优良外语环境及增进国际学术交流的计划给予经费支持;2、推动“研究型大学整合计划”,打破学校界限,成立跨校研究中心,鼓励大学聘任国际知名学者主持或参与相关研究计划,与国外优异大学或研究机构进行学术合作及人才交流;3、持续资助台湾高等教育机构与国外学校和科研院所进行学术专题合作;4、建立大学国际化评鉴指标,奖励国际化优秀大学;5、持续资助大学教师与博士研究生出席国际会议;6、持续邀请国际文教人士到台湾访问,资助大学邀请外宾;7、逐年增加留学生奖学金名额,提高奖学金待遇,延长受奖年限,改革外国留学生普通奖学金核给办法,扩大大学自主权,使各大学得以在国际化方面形成特色;8、发挥重点大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学科,加强招收国际学生的宣导;9、改善外籍教师和留学生的生活、学习

和工作条件,以吸引优良教师和学生到台湾任教或求学;10、通过在海外举办“台湾高等教育展”或“台湾技职教育展”等形式,扩大台湾高等教育在海外的影响。

在上述政策引导下,台湾的各高等教育机构纷纷采取了加强国际化、提升竞争力的对策:1、树立国际化的办学目标和理念。“迈向世界一流大学”是台湾大学的发展目标,为此,台湾大学十分重视多元化学习环境的营造和国际水准人才的培育,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渠道,台湾大学已与全世界170所大学建立了学术合作与交流关系。中山大学的办学目标,用校长张宗仁教授的话来说,就是“我们要做为南台湾国际学术的快乐领航者,带领大学面对台湾迈向21世纪国际化的研究型大学”,该校把“建立以国际一流水准教学与研究之精致学园”作为校务发展特色之一。东海大学把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及培育优质化人才作为首要任务。该校校长程海东教授把国际化人才的特质定位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培育具有独立思考学习及语言能力人才;其二,对自我(本土)及他国文化、社会、经济、政治、环境的认知与省思;其三,培育自信、活力、已立立人、感恩、关怀人文社会及利他情操的人才。高雄师范大学把“加强国内外学术文化交流、缔结国内外学术合作关系,推动校园国际化”作为重要的办学目标,该校现已同美、英、澳等国家的15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暨南国际大学把“推展国际交流”作为四大办校宗旨之一,其校名冠以“国际”二字,足见其用心。该校最近提出的八项为期4年的发展计划中有一项是“提升国际竞争力”。台东大学、台北师范学院、台中师范学院和高雄应用技术大学也都提出了旨在加强和扩大国际学术交流的目标。2、营造国际化的校园氛围。台湾各所大学的校园标示牌均采用中英对照,以营造对外籍人士友善的环境。另外,各校都积极通过各种国际学术和文化交流活动,提升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和国际意识,营造国际化的学习环境。3、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学术组织结构。台湾各大学均按大学-学院-系(所、中心)三级建制,建立了扁平的学术管理结构,学术权力的核心在最底层的系所或中心。学院均按大学科门类设置,以利于内部资源整合,并对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做出回应。4、采取国际化的办学措施和策略。台湾大学除了鼓励教师用英语开设课程、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吸引留学生以外,还积极参加国际性大学协会,与世界著名大学开设双学位课程,并积极支持教师参与国际事务。高雄师范大学要求教师必须考虑如何引导未来的学生与国际接轨。为提升该校研究风气和成果,学校出台“研究优良奖励办法”,鼓励本校教师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提升学校国际学术地位。东海大学为促进学术及教育国际化,采取了选派优秀学生出国修习学分并进行参访学习、教授带领研究生出席国际会议、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发表国际论文、邀请国外有学术造诣的学者来校讲学授课、与国外学校合作开设双国际学位学程等措施。中山大学采取三项重要措施来加强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其一,制定学生英语考核标准,提升学生外语能力;其二,开设国际交换学程并提供校际交换生,开阔国际视野;其三,制订“鼓励招收外籍国际博士生办法”,招收外籍博士生。暨南国际大学为了提升学校的竞争力,提出要为本科生设置“入校门”和“出校门”的外语双门槛制,推出优秀学生出国养成计划和教师出国交流制,并建立外国学生双联学制等。

台湾高校的国际化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国际化被看作是院校能力建设、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而普遍受到重视;二,把国际化当作是一项具有渗透性的系统工程来抓,从目标、理念到环境,从组织结构到行动策略的有谋划和落实;三,注重发展院校国际化特色。中山大学为吸引留学生,整合学校教学力量,开设用英语授课的专业学程;暨南国际大学注重全方位外语环境的营造,除校园标示、系所简介、网站资料、课程一览表和授课大纲全面英语化以外,学校对学生外语能力还设定了入学和毕业门槛;东海大学希望加强本校教学特色来吸引留学生;四,注重国际化质量的提高。多所学校都在建立自己的国际化指标系统,以达到检视本校国际化水准的目的。

(十)注重机构设置精简,管理水平比较高

台湾高等教育竞争非常激烈,台湾人口2300万,高校数一百六十余所。面对少子化冲击,大多数大学规模都不大。从机构设置上看,台湾各大学的学术机构设置较为精简。学科齐备、历史悠久的台湾大学也只有11个学院,分别是:文学院、理学院、社会科学院、医学院、工学院、农学院、管理学院、公卫学院、电资学院、法律学院和生命科学院。暨南国际大学只有三个学院:人文学院、管理学院和科技学院,它提出的中期规划为设置社会科学院和教育学院,长期规划为设置生物资源学院、医学院和艺术学院。南华大学设置有科技学院、人文学院、管理学院、艺术学院、社会科学院5个学院。其它高校也大致如此,基本上按大学科门类设置学院,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管理学院和社会科学院最为普及与常见。在学术机构设置中,台湾各大学均设有通识教育中心,是与学院平行的教学单位,承担全校的通识教育任务,说明台湾高校对通识教育的重视。

台湾地区的高校行政组织设置相对精简,一般不超过10个部门。以下为台湾国立大学的行政组织系统,分别是:教务处、学生事务处、总务处、图书馆、网络中心、秘书室、人事室、会计室、研究发展处。其他高校行政组织构建基本相似。尽管与大陆相比行政机构设置少,但管理人员精干,一身多任,一专多能。行政人员往往不仅一身兼多职,而且还有自己的专业,包括校长,教务长、学务长、处长在内人员,都在教学一线上课,管理工作科学化、程序化、信息化。在教学行政管理方面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形成了既平稳运行又竞争向上的创新机制。

第11篇

关键词:美术教学;教学实践;希望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7-0200-01

中学美术教学的目的是:(一)加强政治思想教育。通过教材中所安排的内容力求使之趣味性、知识性、思想性充分结合起来。在教学中要能容、能辨。有辨别优劣的能力。(二)新知识是传统知识基础的结晶,传统是主干、主流。我们应保留优秀,去其糟粕。因此,在美术教学与学中要弘扬民族间的优秀美术传统,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理解和发扬传统艺术。传统与历史同长、同久、同厚、同高,我们要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让学生创造既继承又发展的作品,才不辜负时代赋予我们的希望,也不愧于未来。(三)美术教学是提高人的审美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通过课堂授课和作业重视“以美育人”的工作,以逐步地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加强学生审美体验。

我们已经了解到美术教学的目的,但是从教学实践中认识到,当前美术教学外实而内虚:国家政治,经济总体形成的空前良好趋势,文化政策的宽松,专业资料的空前丰富,说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中学美术教育的内部出现了空虚,而且日渐严重。因此要有效提高充实有生命力的中学美术教育质量应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教师要出示好的范例作品,要善于表意,具有形象生动明确的讲述能力,同时要及时亲自示范技巧过程,不可仅以空泛言辞敷衍学生。

二、学校应该配备一些相应的美术教学材料,如提供名家作品或质量较高的艺术复制品,还有相应的几何形体和石膏像,使学生可以在教学中临摹经黄作品提高美术鉴赏力,拓宽视野和思路。通过幻灯图片的欣赏,让学生直观了解中西方的美术及美术作品。

三、师生之间要形成教学相长,民主交流,双向评鉴的正常关系。尤其是双向评鉴,废止评分制,立改评语制,这样有利于教学相长,激励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主动性。

四、教材可用提纲文字,参考论文印发给学生,不宜照本宣科如授理公式一般,宜灵活变通,重在教学艺术的效果。

五、组织深入生活。有条件的话可由教师带学生外出写生、采风、或带学生去博物馆临场讲解;密切联系群众以培养正常人的自然心态;汲取与时代合拍的创作构思和题材。

六、提高学生的绘画基本功,因为要想在绘画上有所提高,就只能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因此要加大美术训练课的力度,目前,每周一节课是远远不够的,在短短的45分钟内,要想很快地提高学生的基本功是不够的更谈不上创作作品。

七、近年来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还有一种偏向,即大量开设课外活动或和持长班,我认为课外活动+特长班+选修课=素质教育的思路是不对的。“特长”是在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上的伸展,决不是放弃学科搞特长。

八、对学生的教育应是全素质的教育,如不全或甚缺,则会出现“素质残疾人”的后遗症更大。因此,在中学阶段对于学生进行正规、系统地美术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九、美术教学艺术和教学模式可以多种多样,应该百家争鸣。信息网络和搞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艺术世界自身发展已经把整个艺术领域往多元、多向性推进,这些因素随时会影响于艺术教育。学生在广义的艺术基础训练中应学会独立思考,使自己在美术方面更上一层楼。

第12篇

台湾高等教育经过50年代的奠基,60-70年代快速发展,80年代的调整改革,90年代至今转型升级,有高等学校165所(不含军警学校和远程教育学校),其中私立高等学校110所,公立高等学校55所,本专科学生110余万人,研究生近20万人。80年代末,台湾高等教育实现了大众化,如今已迈入普及教育阶段,2004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78.6%。

二、台湾高等教育特征

(一)注重办学形式多样,加大教育经费投入

1950年,台湾只有一所大学(台湾大学)、三所独立学院(分别是工学院、农学院和师范学院)、3所专科学校、本专科学生总数仅6660人,研究生5人。根据经济快速发展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客观上要求设立更多的高等学校,扩大办学规模,显然单靠公立高等教育,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也无法满足广大民众的求学愿望。因此,开始推行公立与私立并举,以公立为主,私立开放的政策,实行正规与非正规形式,正式高校与非正式、非学历高等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方针,在发展模式上实行长期与短期培训相结合,文凭证书与学位教育相结合,正规高校与空中大学(远程教育)相结合,成人教育与全日制教育相结合,通过改制,扩建、升格高等院校来推动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使台湾在80年代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台湾高等院校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私立学校发展。把发展私立高等教育摆在突出位置,1974年,为鼓励私人捐资助学,颁布了《私人学校法》和《私立院校奖励条例》,规定私立专科以上学校为台湾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形成比较完备的私立教育体系,为其健康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据统计,1989年,私立院校发展到77所,占全部高校的66.4%,在校生占总数的72.7%,硕士,博士研究生,来自私立学校有4396人,占224%。显然,私立高等教育是台湾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由于台湾私立学校比重大,减轻了政府负担,教育经费用于公立高等教育投入,2006年,台湾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经费达5496亿元台币,教育经费占GDP总值比率为5.6%,其中高等教育总额为2220亿元台币,约占整个教育经费支出的40%。一所万人大学每年的投资一般在20亿元台币左右(相当于人民币5亿元)。

(二)注重办学理念凝练和办学特色的打造

台湾的大学十分重视办学理念的确立,这集中体现在各个大学的目标、追求、校训和校歌之中。成功大学的办学理念为教学与研究并重,科技与人文均衡发展,专业与通识教育携手共进,学生与教授共荣,引领成大迈向国际顶尖大学。高雄应用科技大学的办学理念和特色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强调技术务实导向,落实职业证照制度;结合地区产业特色、灵活设计专业学程;促进产学建校合作,构建多元学习组织;配合产业结构变化,弹性调整紧缺专业;加强师资专业能力,培养优秀科技人才。正修科技大学以出色的艺文环境,具国际化水准的超微量研究科技中心,先进的半导体测量环境及丰硕的产学合作成果为绩效与特色。创建于2000年的高雄大学,注重构建人文、生态、休闲、健康的大学城,有“世界绿色大学”之荣誉,以年轻师资、效率行政、新颖设施培育顶尖学生,并以坚强的学术研究为后盾,期许成为政策发展的助手。国立宜兰大学秉承“笃学力行,敬业乐群”校训之精神,教学与研究兼顾,人文与科技并重,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丰富的人文素养,主动的社会关怀,宏观的国际视野,成为具备全人品格的人才培育目标。实践大学秉承“勤劳是快乐”的观念,强调“科技与人文并重”,积极推动“生活与创意”全人教育,以培育更多勤劳努力同时具备创意思考及国际观的优秀人才。私立南华大学是由佛光山星云大师发起“百万人兴学”,募款创立,格外重视教学品质、教学环境与学生人格发展的提升,本着“取之社会,用之于社会,精致办学,提升研究,参与并服务社会”之办学理念,并以发扬古代书院传统,重建人文精神,结合人文与现代科技知识为主要发展目标。

台湾的大学一旦形成了自己的理念就能一以贯之,比如台湾大学作为世界一流的综合类大学,其校训一直秉承老校长傅斯年先生当年确立的8个字“敦品、力学、爱国、爱人”。办学理念是学校改革发展的灵魂,它决定着学校发展方向。台湾的大学正是有了各自的办学理念,才能打造出不同的办学特色。比如高雄餐旅学院是一所高职院校,其校训是“精训勤朴”,办学理念是多务实少理论,培养优秀餐旅人才。学习结合生活,增进学生习作经验,兼办推广教育,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建教结合,学理论与学技术相辅相成。建立国际交流,汲取先进国家经验。屏东教育大学校训是“诚爱严明”,办学目标是“崇尚学术自由,发展教育事业,注重人文关怀,丰富艺术涵养,融入科学知识。校歌为“武山苍苍,淡水泱泱;钟灵毓秀,化被八方;八德兼备,四维是张;手脑并用,六艺维扬;做中学,做中教,百炼成钢;学不厌、教不倦,以进以康;屏师之风,山高水长”。台湾的大学都十分注重办学理念凝炼和特色的建设,这个方面很值得我们思考借鉴。在一个多元开放的社会中,各高校应有不同的层次目标、功能定位,应该以先进的办学理念设计特色、创造特色、强化特色。

(三)注重通识教育,培育完善人格

台湾的大学十分重视通识教育,将通识教育融合人文与科技领域,通识教育课程的学分一般占毕业总分的20%以上,选修课科目包括文学与艺术,历史与文化,社会与哲学,数学与逻辑,物理科学,生活科学,应用科学与技术等学术范畴。台湾大学黄俊杰先生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高等教育界对通识教育的看法作了如下归纳:一是通识教育目的就个人而言是培养健全的人,就团体而言是培养共识,即生命意义、历史文化、政治素养和人类前途的共识;二是通识教育的渊源是西方传统的博雅教育;三是通识教育方法是运用人所具有的特质——理性、道德、价值观念,自由意志等帮助个人充分发展潜能,发挥人性,四是通识教育在于培养一个健全的人应有的知识、技能与情意;五是通识教育着重知识的广博性、整体性,它包括人文、社会与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六是通识教育要培养良好技能,包括表达、沟通、综合、分析、了解与批判等能力;七是通识教育要陶冶的情操,包括追求自我实现,尊重他人价值,热心社会问题,珍视民族文化,善尽民族义务,以及关怀人类前途。因而台湾各大学在通识教育的实践中能够本着通识教育的理念,积极开设通识教育课程,开展与通识教育有关的活动,组织师资与教学资源,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为通识教育的评鉴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台湾的大学加强通识教育首先反映在各学校的培养目标中。国立台湾交通大学虽是一所理工科大学,其目标定位却是“先进

科技的摇篮,精致艺文的殿堂,台湾科技起飞的领航员。拟定通识教育的四项目标是“通天人,识古今,教博雅,育和平”,显示出文理渗透的培养要求;其次反映在大学的课程设置上。高雄应用科技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规划为人文与艺术、社会与管理、自然与科技等三大领域,以满足学校工学院、管理学院、人文社会学院等不同主修学系之需求,引导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人文与艺术领域强调人本思想,通过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课程来陶冶学生气质,提升其人文素养。社会与管理领域包括法律、政治、心理、经济、管理等课程,旨在加强学生对于多元化社会的适应能力。自然与科技领域有两大主轴,一为思想观念之熏陶为内涵,主要范畴为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护环境的精神;另一为实用知识之传授为重心的课程,涵盖生物、医学、环保、理化、资讯、应用工程等各种科学领域,带领非专长学系的学生了解科学的概要,增进其生活的技能。

南华大学自1995年办学以来,不遗余力推动通识教育,该大学大力推行兀型教育,其中兀之横线即表示通识教育,两条纵线表示双项主修或主副修专业教育,以精致办学为方针,目标是把南华大学建成一所“兼备通识精神及生命关怀的文化殿堂”。在课程设计与教师授课上都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以经典教育为主轴,来贯穿通识教育及生命关怀,透过经典本身的跨越性、创造性、整体性、反思性与多元性,达到博雅之全人教育核心。

总之,通识教育是一种建立人的主体性,并与客观情境建立互为主体性关系的教育,也就是一种完成“人之觉醒”的教育,是一种朝向完整人格的建立,促成人的自我解放的教育,这种意义下的通识教育,其实是当代中外教育学界所谓的“全人教育”。通识教育与全人教育不仅是当代中外教育工作者所共同努力的目标,也是自古以来所有教育工作值得“永恒的乡愁。”台湾的大学普遍重视通识教育,普遍开设了大量选修课供学生选修,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在当今社会带有普遍功利心理状况下,可有效地加强品性培养和思维训练,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本科阶段应大力加强通识教育,加快学分制改革与实施步伐,进一步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大量开放通识教育课程,不断优化通识教育内容,以通识教育作为文化传承和素质教育的助推器。

(四)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学历学位层次普遍较高

台湾教育之所以比较发达,教师质量之所以比较高,与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是密切相关的。台湾“2001年教育改革之检讨与改进会议”将提升大学教师水平作为重要议题之一。近年来,各大学纷纷改革教师管理制度,倡导学术自由,鼓励教师拔尖;制定教师奖励办法,鼓励开展科技创新性兼职活动和高层次合作研究;同时放宽聘用限制,鼓励吸引卓越人才,强化系所之间的学术竞争;建立健全教师评鉴制度,遴选和奖励优秀教师。这些措施,有力地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

台湾各级各类教师的学历学位层次普遍较高。上世纪50年代,台湾的小学教师由中等师范毕业生担任;60年代,中小学教师全部由大专毕业生担任;80年代,小学教师则全部由本科毕业生担任,而且硕士研究生的比例高达20%以上。中学教师主要来自师范大学或综合大学的教育学院。重点中学的教育队伍中研究生比例高达30%以上。大学教师的学历层次更高,多数高校博士学位教师占70%以上,重点大学多达到90%以上,比如私立南华大学的专任教师89%拥有博士学位,朝阳科技大学72%的专任教师拥有博士学位,义守大学拥有81%的博士学位教师,云林科技大学的博士学位教师达84%,高雄大学的专任教师94%拥有博士学位,大学里专任教师不仅学位高且大多有欧美留学经历。

(五)注重大学评鉴,推动自我改进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私立大学的快速发展为台湾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但办学不规范,师资、设备条件不具备,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等问题也引起了社会质疑。台湾地区教育部门为了了解私立和公立大学的办学水平及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作为各校辅导、奖励及核准备申请之依据,同时受当时美国教育界讲求绩效责任运动的影响,于是启动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台湾高等教育评鉴的进程,这一进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75-1990年为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学科评鉴的阶段;1991-1994年为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委托专业学术团体试办学科评鉴的阶段;1994年至今为落实大学法“建立高等教育评鉴工作体系”的阶段,1997通过大学教育评鉴计划,同年10月把62所普通大学院校和军警院校按学校性质分为综合、师范、医护教育、其他四类六组,试办大学校务综合评鉴,评鉴指标包含教学、研究、服务、行政和绩效总结五个部分。1998年6月公布了1997年度综合评鉴报告,1999年台湾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大学评鉴数量的评鉴外,更应重视质的提升,大学及其专业系所应定期接受评鉴,但以自评为主,评鉴信息要公开,评鉴结果应作为未来改善的依据,不宜与经费补助关联;落实教学评鉴,推动多元评鉴制度且与社会及产业加强互动,2003年,台湾地区教育部门提出应该强化大学评鉴机制,成立公正客观的专责评鉴机构,依学校性质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评鉴指标,指标分质化与量化两类,质化指标包括校务发展计划、课程、教学、辅导、知识推广、一般行政、会计行政等项目;量化指标包括学术声誉、学生资料、学术规模、学术成果、教学资源等。2005年台湾大学共同捐资成立了“财团法人高等教育评鉴中心基金”,接受台湾地区教育部门委托办理的高等教育工作评鉴,教育评鉴中心的任务是规划大学及技专院校评鉴机制,执行大学及技专院校评鉴工作;建立大学与技专院校评鉴人才数据库,搜集先进国家高等教育评鉴信息,推动高等教育评鉴国际交流等。高等教育评鉴中心把大学评鉴分为自我评鉴和外部评鉴两部分,自我评鉴是整个评鉴机制的核心和基础;外部评鉴工作分为校务评鉴、系所评鉴和研究质量评鉴三类。

台湾大学评鉴经历了从学科到学院再到大学,从教学为主到项目多元,从注重私立学校到公私兼顾的过程,已经走出了一条既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又符合自身文化传统的创新之路,形成了较为鲜明的特色。特别是将大学评鉴纳入法制化轨道,重视中介机构的建立和运作,评鉴指标体系、健全大学自我评鉴机制,强调评鉴工作的国际化视野等都值得我们开展评鉴工作借鉴。尤其是对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合格评估正在试点基础上,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进高校教学评估。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

(六)注重大学生社团活动,着力提高 学生综合素养

多姿多彩的社团生活是学生成长的潜在课程。台湾的大学十分重视成立学生的社团组织,鼓励学生开展课外活动,以丰富大学生活体验,培养学生活动与创新的自主能力,提高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素养。社团类别包括学术性、服务性、艺术性、体能性、康乐性、联谊性、探索性、校际性、自治性、综合性等。如成功大学有学生社团130多个,每一个社团皆自行组织,独树一格,蓬勃发展,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专长、抱负和理想选择参与社团,自由自在地悠游在社团活动中,快乐地享受青春时光。在那里,社团活动经常热闹上演。义守大学、高雄大学及南华大学各有90多个学生社团,学生可从参与社团活动中学习如何与人交往,拓展知识视野和生活领域,激发潜能,提升个人竞争力,充分享受丰富多采的大学生活。正修科技大学有48个学生社团,各社团经常举办各类活动、晚会、展演以调剂同学身心,丰富课余生活。实践大学向来鼓励学生参与社团活动,主动投入社团干部培育工作,培养学生领导能力、自治能力及组织能力。高雄应用科技大学有55个学生社团,学校积极鼓励社团举办社区服务相关之活动,以与社会紧密相结合。同时鼓励社团向校外以计划方式争取补助经费,让社团同学可以从计划申请中学得完整的计划、执行、考核方法,以提升社团活动品质。这些做法,对我们也颇有启发。

(七)注重民族优秀文化传承,重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

在台湾,公私立大学都十分重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校园中随处可见中华先哲们的至理名言,以激励青少年的民族自尊心、历史责任感。各大学的校训更是蕴含着中华文化的精髓,使人备感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受优秀文化传统的教益和陶冶。如:成功大学的校训是“穷理致知”,高雄应用科技大学的校训是“弘毅精勤”,昆山科技大学的校训是“坚毅诚朴”,云林科技大学的校训是“诚敬恒新”,朝阳科技大学的校训是“勤学、敦品、力行”,正修科技大学的校训是“止于至善”,义守大学的校训是“务实创新”,南华大学校训是“慧道中流”。这些校训蕴涵了人文精神,充盈了人格教育,体现了办学思想和教育理想。大学校训,是一所大学独特精神和办学特色的集中表述,蕴涵和体现了一所大学历久弥坚的教育追求、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台湾高校的校训简明精炼,意蕴深远,取传统文化之精华,注重教人做人,很值得我们借鉴。

(八)注重产学用合作,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台湾对职业技术教育十分重视,各高校在高科技浪潮中随时保持与社会时态的有效沟通和良性互动。20世纪70年代后期,台湾经济开始起飞,急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但当时的普通高中学生难以学以致用地充实工作岗位,因此台湾决定减少高中招生数扩大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对初中毕业生进行合理分流,即55%进职业技校,45%进普通高中,由此为各行各业培养了大批专业的技术人才。这些职业技校的毕业生动手能力强,适应岗位快,对台湾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目前,台湾的职业技术教育涵盖高级职业学校、专科学校、技术学院或科技大学三个办学层次,已形成中等教育、专科、本科以及硕士、博士多层次并存的教育体系,而且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具有和普通院校毕业生一样的继续深造的机会。台湾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在于传授、研究、发展应用科学及实用技术,培养具有职业道德与文化素养的各级专门技术人才,以促进台湾经济的发展。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社会对中高等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服务人才的需求增加,职业技术教育的结构、内容和培养目标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改革。特别是属于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一般都以培养高新技术及管理人才为宗旨,分为大学部与研究所两个层次。大学部根据生源学制的不同分为“二技”和“四技”:“二技”是招收专科学校毕业生的二年制办学形式;“四技”是招收普高中或职业高中毕业生的四年制办学形式。“二技”和“四技”毕业生均授予学士学位。研究所分硕士一般说来和博士班,毕业时分别授予硕士与博士学位。比如高雄应用技术大学、昆山科技大学、云林科技大学、朝阳科技大学、正修科技大学,都是在短短几年间从技术学院升格为大学,培养的学生从2年制的专科、4年制的本科一直到硕士、博士并存。由于中专职校的毕业生可以报考大学和研究生,调动了中专职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减轻了初中毕业生都挤入普通高中的压力。

台湾的职业技术教育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不同层次的技术型、技艺型、实践型人才,对提高就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其中有几点值得我们借鉴:一是职业技术教育密切关注社会时态,紧密结合社会需求,注重解决社会实际问题,服务并引领社会发展:二是初中毕业生合理分流,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有机会报考大学和研究生;三是职业技术教育办学层次不断提高,其科技大学有硕士班和博士班供学生深造;四是科技与人文有机融合,在专业教学和技能实训中渗透人文教育。我们应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使中专、职校、技校的学生可以继续报考大学和研究生,这样既有利于初中毕业生合理分流,又有助于培养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高层次人才。同时应尽快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层次和专业化水平,开办硕士班和博士班供职技术教育的办学层次和专业化水平,开办硕士班和博士班供职技类学生深造,使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具有同样的社会认可度和专业吸引力。职业教育兼具职业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属性,应确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办学理念,进一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九)注重开放办学,着力提升办学国际化水平

推动台湾高等教育机构的国际化,提升台湾高等教育竞争力,是台湾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政策目标。为提升高等教育机构的学术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台湾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了10项国际化策略:1、持续推动“提升大学国际竞争力计划”,对学校提出的足以提升学生外语能力、建立优良外语环境及增进国际学术交流的计划给予经费支持;2、推动“研究型大学整合计划”,打破学校界限,成立跨校研究中心,鼓励大学聘任国际知名学者主持或参与相关研究计划,与国外优异大学或研究机构进行学术合作及人才交流;3、持续资助台湾高等教育机构与国外学校和科研院所进行学术专题合作;4、建立大学国际化评鉴指标,奖励国际化优秀大学;5、持续资助大学教师与博士研究生出席国际会议;6、持续邀请国际文教人士到台湾访问,资助大学邀请外宾;7、逐年增加留学生奖学金名额,提高奖学金待遇,延长受奖年限,改革外国留学生普通奖学金核给办法,扩大大学自主权,使各大学得以在国际化方面形成特色;8、发挥重点大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学科,加强招收国际学生的宣导;9、改善外籍教师和留学生的生活、学习转贴于 和工作条件,以吸引优良教师和学生到台湾任教或求学;10、通过在海外举办“台湾高等教育展”或“台湾技职教育展”等形式,扩大台湾高等教育在海外的影响。

在上述政策引导下,台湾的各高等教育机构纷纷采取了加强国际化、提升竞争力的对策:1、树立国际化的办学目标和理念。“迈向世界一流大学”是台湾大学的发展目标,为此,台湾大学十分重视多元化学习环境的营造和国际水准人才的培育,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渠道,台湾大学已与全世界170所大学建立了学术合作与交流关系。中山大学的办学目标,用校长张宗仁教授的话来说,就是“我们要做为南台湾国际学术的快乐领航者,带领大学面对台湾迈向21世纪国际化的研究型大学”,该校把“建立以国际一流水准教学与研究之精致学园”作为校务发展特色之一。东海大学把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及培育优质化人才作为首要任务。该校校长程海东教授把国际化人才的特质定位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培育具有独立思考学习及语言能力人才;其二,对自我(本土)及他国文化、社会、经济、政治、环境的认知与省思;其三,培育自信、活力、已立立人、感恩、关怀人文社会及利他情操的人才。高雄师范大学把“加强国内外学术文化交流、缔结国内外学术合作关系,推动校园国际化”作为重要的办学目标,该校现已同美、英、澳等国家的15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暨南国际大学把“推展国际交流”作为四大办校宗旨之一,其校名冠以“国际”二字,足见其用心。该校最近提出的八项为期4年的发展计划中有一项是“提升国际竞争力”。台东大学、台北师范学院、台中师范学院和高雄应用技术大学也都提出了旨在加强和扩大国际学术交流的目标。2、营造国际化的校园氛围。台湾各所大学的校园标示牌均采用中英对照,以营造对外籍人士友善的环境。另外,各校都积极通过各种国际学术和文化交流活动,提升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和国际意识,营造国际化的学习环境。3、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学术组织结构。台湾各大学均按大学-学院-系(所、中心)三级建制,建立了扁平的学术管理结构,学术权力的核心在最底层的系所或中心。学院均按大学科门类设置,以利于内部资源整合,并对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做出回应。4、采取国际化的办学措施和策略。台湾大学除了鼓励教师用英语开设课程、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吸引留学生以外,还积极参加国际性大学协会,与世界著名大学开设双学位课程,并积极支持教师参与国际事务。高雄师范大学要求教师必须考虑如何引导未来的学生与国际接轨。为提升该校研究风气和成果,学校出台“研究优良奖励办法”,鼓励本校教师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提升学校国际学术地位。东海大学为促进学术及教育国际化,采取了选派优秀学生出国修习学分并进行参访学习、教授带领研究生出席国际会议、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发表国际论文、邀请国外有学术造诣的学者来校讲学授课、与国外学校合作开设双国际学位学程等措施。中山大学采取三项重要措施来加强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其一,制定学生英语考核标准,提升学生外语能力;其二,开设国际交换学程并提供校际交换生,开阔国际视野;其三,制订“鼓励招收外籍国际博士生办法”,招收外籍博士生。暨南国际大学为了提升学校的竞争力,提出要为本科生设置“入校门”和“出校门”的外语双门槛制,推出优秀学生出国养成计划和教师出国交流制,并建立外国学生双联学制等。

台湾高校的国际化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国际化被看作是院校能力建设、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而普遍受到重视;二,把国际化当作是一项具有渗透性的系统工程来抓,从目标、理念到环境,从组织结构到行动策略的有谋划和落实;三,注重发展院校国际化特色。中山大学为吸引留学生,整合学校教学力量,开设用英语授课的专业学程;暨南国际大学注重全方位外语环境的营造,除校园标示、系所简介、网站资料、课程一览表和授课大纲全面英语化以外,学校对学生外语能力还设定了入学和毕业门槛;东海大学希望加强本校教学特色来吸引留学生;四,注重国际化质量的提高。多所学校都在建立自己的国际化指标系统,以达到检视本校国际化水准的目的。

(十)注重机构设置精简,管理水平比较高

台湾高等教育竞争非常激烈,台湾人口2300万,高校数一百六十余所。面对少子化冲击,大多数大学规模都不大。从机构设置上看,台湾各大学的学术机构设置较为精简。学科齐备、历史悠久的台湾大学也只有11个学院,分别是:文学院、理学院、社会科学院、医学院、工学院、农学院、管理学院、公卫学院、电资学院、法律学院和生命科学院。暨南国际大学只有三个学院:人文学院、管理学院和科技学院,它提出的中期规划为设置社会科学院和教育学院,长期规划为设置生物资源学院、医学院和艺术学院。南华大学设置有科技学院、人文学院、管理学院、艺术学院、社会科学院5个学院。其它高校也大致如此,基本上按大学科门类设置学院,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管理学院和社会科学院最为普及与常见。在学术机构设置中,台湾各大学均设有通识教育中心,是与学院平行的教学单位,承担全校的通识教育任务,说明台湾高校对通识教育的重视。

台湾地区的高校行政组织设置相对精简,一般不超过10个部门。以下为台湾国立大学的行政组织系统,分别是:教务处、学生事务处、总务处、图书馆、网络中心、秘书室、人事室、会计室、研究发展处。其他高校行政组织构建基本相似。尽管与大陆相比行政机构设置少,但管理人员精干,一身多任,一专多能。行政人员往往不仅一身兼多职,而且还有自己的专业,包括校长,教务长、学务长、处长在内人员,都在教学一线上课,管理工作科学化、程序化、信息化。在教学行政管理方面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形成了既平稳运行又竞争向上的创新机制。

第13篇

关键词:阅读目标;阅读能力;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1-0063

要想切实有效地培养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单靠课堂训练还远远不够,还必须重视习惯的培养。教师必须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实施因材施教。在进行快速阅读前,教师应将培养能力的目的、方法、要求等告诉学生,使他们在心理上有所准备。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才有可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一、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标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首先明确目标,做好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准备。否则,是很难把事情办成或办好的。同样,我们要能较快、较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就得让学生明确快速阅读的目标。本文所谈的目标,其外延包含两大方面。

其一,是明确主体目标。这是就阅读者主体而言的,要求阅读者主体――学生应该明确自己在阅读方面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即应了解自己懂得快速阅读的哪些知识,不懂得哪些知识,应该在理论上重视弄懂自己不懂的快速阅读的知识(当然,对于这一点,教师也应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有了正确的理论方法指导,实践就成功了一半。其二,要求阅读者主体――学生应明确自己对阅读材料方面的知识了解多少。对于自己不懂的,应找机会弄懂,力求使自己的知识、技能更丰富、更全面。不能扬长避短,只能是查漏补缺。

其次是明确自我阅读目标。(这主要指学生课外阅读而言)。由于学生学习负担本来就很重。(经有关调查表明,走读学生白天从早自习到下午放学,其中只有下午第四节课才有一部分时间学生能自由支配,晚上在家大都要做一小时的家务,除有时看自以为好看的电视节目外,每晚用于学习的时间至多两小时,住读学生除下午那一课时外,也仅多出晚上的一小时。何况,他们还要利用这点时间来完成课外作业和温习功课),学生每天的课外阅读时间至多有两小时。所以,采用快速阅读来充分利用这可怜的两小时,必须有明确的快速阅读目标。关于总体阅读计划,本文不赘述,只谈单个的一次阅读活动的目标。这就是指导学生首先速读书前的序言(或出版说明,或内容提要)、书的后记、或刊物的目录、或报纸的各版大标题等,了解其大致结构,揣度其内容框架。筛选出自己要寻求的信息范围,如人物形象、环境的描写,语言的运用艺术或是知识性文字的某个知识点,或是该文章(作品)的写法,或其他科技知识。

实践证明,学生在阅读前明确了这些目标,就能更好地减轻阅读负担,从而提高阅读的能力。

二、分段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必须遵循其由低到高的发展顺序进行,同时又必须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为中心。中学语文阅读能力在各阶段的培养目标是不同的,一般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1. 积累阶段。这是一个动态而连续的过程,更是后面阶段能力具备和发展的基础。积累的内容包括:语言材料方面;字音、字形、字义的基础知识要打牢,能够准确地判断单复句并能分析其结构,要熟练地把握文体特征、语言表达的特点;思想感情方面:能够阅读范文和课外读物,学会理解或吸收比较丰富的思想感情,为理解和消化新材料中复杂思想感情和新观念奠定基础;同时,还要积累一定的文化知识、生活经验,以及写作技巧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学生的阅读作用很大。教师应结合教材作必要的介绍,然后要求学生积累。

2. 理解阶段。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只有发展了思维能力,理解力才能应“源”而生,所以这一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综合的思维力和联想、想象力,它们在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是判断力的培养。判断力是指读者理解事物的本质,明确概念。可以利用文本中的判断旬或“限制和修饰成分、来训练,如“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这句话,如果把“常常”一词去掉,这个判断就绝对化了。因为生活中错误之后并不一定就产生“正确”。加上“常常”,对“错误”现象的本质特点揭示就准确。

二是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分析、综合能力构成了人类基本的思维过程,也是阅读理解能力的核心。分析能力是将事物的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分解出来的能力。只有通过分析,对课文的整体认识才能深入。综合能力就是在思想上把分析出的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综台起来考虑的能力。所以,分析能力的训练离不开综合的指导,综合能力的训练必须以分析为基础。如必须在熟悉全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给文章分段,给段分层,给句子划分结构,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必须在分析文章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层义、段义、题旨,以训练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给文章列写内容提纲是训练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

三是联想能力的培养。联想能力指由一事物的印象、观念联想到另一事物的印象、观念的能力。有了联想,可以将有形文字的意义空间拓展到最大,从而使理解更准确、合理。在阅读活动中应鼓励学生主动去联想。教师还可根据联想的类型,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联想力的训练。

3. 评鉴阶段。即对文字材料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评价和鉴赏的阶段。只有掌握相当的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知识、语言知识,能进行抽象思维的阅读者才能评鉴作品。中学生应该而且能够具备评鉴能力。初中阶段可培养学生对具体的人物举动、故事情节、作品特点、某一观点作评价的能力,能写成一点一议的小论文。讨论之后,再进行欣赏,如朗诵、品味,在评鉴欣赏中越觉其妙,学生则愈益喜爱该读物,有的学生甚至能在笔记中主动写评论文,抒发己见。

三、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

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必须通过直觉、联想、想象、逻辑分析和综合判断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才能把顺次进入视觉的一连串文字信号转换成概念和思想,完成阅读过程,要完成其过程,必须进行科学阅读,而进行科学阅读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 自信心:一个人要想在阅读上获得成功,首先要有自信心,在快速阅读时,自信心是很重要的,只要我们坚信自己能成功,那么通过长期苦练就会实现的。

2. 集中注意力:要求在阅读时,不仅要阅读,而且要记、要理解,这是一个高难度的思维活动,没有集中的注意力是很难保证“阅读并理解”的完成。

3. 抓住关键词句快速阅读:为了提高阅读速度,首先应抓住关键词句,因为它是联接上下文的纽带,快速阅读时只注意瞬时关键词,其他便可迎刃而解,通过识别主题句,可以快速、准确地抓住文章中各个段落的主要意思,如果能把每一段落的大意抓住了,那么全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也就把握住了,在阅读中识别主题句,并准确理解其意思,可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分析文章的内容结构,搞清楚各个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利于提高阅读的速度和理解的准确性。

总之,阅读是学生增长知识、提高语文知识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个人思想升华的主要方式。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立足阅读,让学生在理解中获得更多、更深刻的知识,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获取精神粮食的途径。阅读是积累的过程,阅读的目的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感悟人生。科学的阅读方法,独立阅读训练,对青少年语言与思维的发展,知识和能力的构成,思想和性格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 革,辛文.语文新课程阅读教学策略初探[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4(3).

[2] 魏 微.语文“新课标”指导下的几种阅读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06(7).

第14篇

一、注重课堂,创建民主教学氛围

课堂是阅读教学的主战场,应当是师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同完成信息沟通传递交流的过程。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标准答案,那就难以影响到学生心理意识的接受,更何况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思想也会一如既往。学生的主体意识不被激发出来,他们就永远是知识的“奴隶”,是知识的“记事本”。因此,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探索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和学。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是这样设计的:课前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题目是“读书的好点子”,并提出要求:“您对本学期的阅读教学有何建议,请提出来,越多越好。”教师对学生的建议一一阅读及认真分析,从中选取可行的建议,开辟“我的金点子”栏目,并张贴上墙,逐步将“点子”运用于阅读教学中。这样作为主体的学生,充分体会到自主参与教学实践的快乐。当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建议被教师采纳时,这种自主的权利和被激发的兴趣会成为高效课堂教学的前奏,也成为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动力。教师通过对学生“点子”的调查,可以了解哪些内容是学生最需要的,哪些方法是学生最易接受的,哪些话题是学生最欢迎的,进而改进教法、学法,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设计梯度,强化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简单的说就是认读与解读这两个环节。它包括阅读主体对语言的认知,对文本负载的重要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对文章内容与表达方式的准确分析和概括。认读虽简单,但也会受学生选择不一的干扰,此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归纳,将学生的疑惑归结到一个焦点上,然后顺利有序地引出更高层次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这个被认准了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大众化”的。解读,必须做到准确把握文章的方式方法和表达的内容。就像写文章一样,应该有一个整体思路,即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在这一轮回环中,教学要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由认读到鉴赏,甚至到评价与创新,应体现出梯度。每一个阅读者都可以在其中发挥尽可能多的专长:善于组织的就去组织,善于观察的多谈观察所得,善于思考的积极表述思想,善于辩论的要让他畅所欲言,善于表演的要鼓励他表现自我……每个阅读者都能怀有奋发向上的情绪的话,最终会产生强大的整合效应。

需要注意的是,在梯度化教学设计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性的发挥程度、专注投入程度、思考深化程度以及问题解决的满意度都趋于最佳状态,才能各有所得,各有提高。

三、寻点搭桥,深化学生阅读理解

初中生受年龄限制,缺乏丰富的阅读经验,教学时教师要善于立足学生实际,为他们“寻点搭桥”,以创造学生与文本结合的最佳路径,帮助他们走进文本。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应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做一个引导者,引领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从而适应新课程标准要求。所谓“寻点搭桥”,就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了解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实际需求,寻找最佳突破点,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建一座心灵之桥,使学生能够体会文本的内涵。那么,怎样搭建好这座心灵之桥呢?

教师首先自己要吃透文本,轻松自如地驾驭文本。教师应在精读文本的基础上,有自己的阅读体验;再多方查找搜集资料,深化自己的阅读理解,这样教师驾驭课堂才会游刃有余。教师在学生面前要树立一个阅读榜样,让学生意识到,真正的阅读是心灵的探究和体会,阅读过程就是一个“心灵约见心灵”的过程。“寻点搭桥”教师为先。

“寻点搭桥”不光是建立在文本之上,而且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之上。怎样才能找到最佳结合点?就学生方面,能够在文章中读到自己,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自己相似的情感,熟悉的生活,眼前的时代特征,进而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样的内容就可以视为文本与学生的最佳结合点了。教师要善于在文本中寻找创建这个点。在教《归园田居》时,我针对诗歌主旨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两个结合点:第一是让学生f说诗人在诗歌中做了什么;第二是让学生说说诗人愿意过这样的生活吗,为什么?前者离学生的生活较近,学生有话可说。后者让学生进一步探究,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学生情绪高涨,阅读体验十分丰富,效果非常明显。

阅读教学还要善于培养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在联想和想象中帮助学生深入文本。初中学生的优势资源在于他们热情、好奇,富有求知欲,思维活跃。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视觉、多方位的联想与想象,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将文字形象转化为文学形象,使学生认识到文学作品是从实际中来。文学形象有虚构性,但这些虚构的艺术典型具有生活的真实性,从中可以看到整个社会人生的面貌。教师要善于抓住作品中的文学形象,促使学生联想社会上的人和事,理解作品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进而认识复杂的人生社会。例如,《皇帝的新装》一文,作者成功塑造了一个昏庸、虚伪、愚蠢至极的皇帝的形象,联想丹麦王国那个时代和自己了解的中国古代昏君祸国殃民、残害忠良的事,还要联系今天的社会某些虚伪的阴暗面,让学生交流起来,就有话可说了,批判的主题也不难理解了。在结束本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想想回宫以后,皇帝表现会怎样?还可以让学生续写《皇帝新装》。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对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得会更深刻。

四、创新方法,提升语文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必须遵循其由低到高的发展顺序而进行,同时又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为中心。笔者认为一般要做到“三个注重”。

一要注重积累。这是一个动态而连续的过程,更是能力具备和发展的基础。积累的内容包括字音、字形、字义等基础知识方面的语言材料,能够熟练地把握文体特征、语言表达特点;能够读懂范文和课外读物,概括大意,学会理解或吸收比较丰富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积累一定的文化知识、生活经验以及写作技巧等方面的知识。教师应结合教材对这些知识作必要的介绍,然后指导学生积累。这必将对学生的阅读影响深远。

二要注重理解。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只有发展了思维能力,理解力才能应“源”而生,所以中学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能力,综合思维力和联想、想象力。

一是判断力的培养。判断力是指读者理解事物的本质,明确概念。可以利用文本中的判断句或“限制和修饰成分来训练,如“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这句话,如果把“常常”一词去掉,这个判断就绝对化了。因为生活中错误之后并不一定就产生“正确”。加上“常常”,对“错误”现象的本质特点揭示就准确了。

二是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分析能力是将事物的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分解出来的能力。只有通过分析,对课文的整体认识才能深入。综合能力就是在思想上把分析出的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综台起来考虑的能力。所以,分析能力的训练离不开综合的指导,综合能力的训练必须以分析为基础。分析、综合能力构成了人类基本的思维过程,也是阅读理解能力的核心。如必须在熟悉全文,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深度揣摩关键词语、语句的深刻内涵,进而全面把握文章中心、写法、语言等。给文章列写内容提纲是训练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

三是联想能力的培养。联想能力指由一事物的印象、观念联想到另一事物的印象、观念的能力。有了联想,可以将有形文字的意义空间拓展到最大,从而使学生的理解更准确、合理。在阅读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创设推动学生联想的活动,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联想与想象。

五、要注重评鉴

即对文字材料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评价和鉴赏的阶段。只有掌握相当的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知识、语言知识,能进行抽象思维的阅读者才能评鉴作品。中学生应该而且能够具备评鉴能力。初中阶段可培养学生对具w的人物举动、故事情节、作品特点、某一观点作评价的能力,能写成一点一议的小论文。讨论之后,再进行欣赏,如朗诵、品味,在评鉴欣赏中越觉其妙,学生则愈益喜爱该读物,有的学生甚至能在笔记中主动写评论文,抒发己见。

第15篇

“评语”,《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评价的话”。人物评语的种类,从评价的主客体看,有“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从评价对象的特点看,一般有“学生评语(含期末评语、学科评语、家长对孩子的评语)、工作评语(鉴定)、毕业评语(鉴定)”等。“工作评语”又可根据人物的职业特点分为教师工作评语、银行职员工作评语、税务干部工作评语,等等,每个行业都可有自己行业对各类工作人员的评语。

对象不同评价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但评价的角度与目的大致相同:随着一个工作阶段或者一个学习阶段的结束,对人物前一阶段的情况进行总结性的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提出希望,通过恰当地评价,来使被评价者扬长补短,获得更好地发展。

人物评语写作应遵循的原则:评价要中肯,实事求是,不夸大不缩小,不虚美不掩恶;感情要真挚诚恳,要能体现对被评价者的尊重与关心;根据评价的目的提出合理的建议或者期望,尽量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与导向作用;用语力求简练、平实、严谨;行文思路清晰,一般按思想、学习、工作等方面分条陈述。

二、人物评语的写作要点例举

(一) 学生评语

(1) 学生期末评语

【例1】向全市开放的读书报告会你担任主持人,一接到任务,你就以最快的速度写出了活动方案,并且了安排一些具体事宜,比如,会场横幅的布置,桌椅的摆放,串台词的写作,等等。读书报告会顺利地进行,反响不错,但是你自己却不满意,觉得没有达到你理想的境界,你反思自己的不足,看自己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常言道,细微处见精神,这一次小小的活动可以折射出你许多可贵的特点,你工作的积极主动,你较强的组织能力,你的热情,你的责任心,你的反思精神……担任体育委员,你能尽职尽责,牺牲了许多的时间为同学服务;你人品正直、态度谦和,很爱帮助同学;学习上有主动探索的精神,敢于挑战自我,一旦发现自己的薄弱之处,便能够有计划地去钻研,并且能够主动问老师;你娟秀的字体一直是老师和同学引以骄傲的话题,你翔实清晰的笔记也常常是同学们仿效的蓝本。如果能够在课堂上更加大胆地参与,勇敢地发言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能注意吸纳他人之长以完善自己,老师敢预言,你肯定会有更大的飞跃。

【点评】这一则期末评语有几个方面的特点值得借鉴:

评语的结构:采用点面结合的思路,先通过具体事例的描述来评价学生在这个事例中所体现出来的特点,肯定其可贵之处,然后再概括地从几方面评价该生其他方面的优点,最后提出希望,委婉地指出不足之处。这样既有细节的表述又有全面的评价,具体可感,又能兼顾到多个方面,摒弃了人物评语令人生厌的套话大话的弊端,能真正起到在评价中促进学生的发展的作用。

评价角度:通过学生学习生活的细节来评价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合作交流、体育美育、思想道德等方面的优势与不足,突出人物的特点,不求面面俱到。

表述形式:采用第二人称的形式,直接对话被评论对象,亲切友善,便于对方接受。现在的学生评语多采用这种表述形式,因为对学生评价目的还不同于一般的工作评价,是让学生对自己一学期来的努力有一个客观全面的了解,能够有更大的信心开始下一学期的学习。学生读到评语时应有与朋友促膝谈心的亲切感,又能获得聆听长者谆谆教诲的启发,感觉很温暖,觉得老师在关注他,一些小事情老师都记忆犹新,这些心理暗示将是孩子最重要的人生财富。

评价原则:期末评语其实质应是老师和学生交流的一种形式,应该本着鼓励为主的原则,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忌讳冷冰冰的大话套话式的空洞说教,忌讳没有个性的评价。

新课改后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全面细致,除了期末评语,还有任课教师写的“学生学科评语”、家长对孩子的评语、同伴对他人的评语,等等,这些评语的写作都可遵循上述原则和方法。

(2)期末家长对孩子的评语

【例2】记得你在父亲节和母亲节给爸爸妈妈买的新颖别致很有意义的小礼物,爸爸妈妈很感动,不只是因为你的礼物,更是因为你这份孝顺之心,你的懂事与善解人意。其实,你就是上天送给爸爸妈妈的最好的礼物,你的阳光心态、乐观大气,你的爱心与善良,都让爸爸妈妈很骄傲。尤其是听到你对金融危机、三鹿奶粉等世界风云、国家大事的独到见解时,我们更是很欣慰地觉得你长大了,你的视野比以前更加开阔了,你的世界观人生观比以前更加成熟了。你对自己的未来有比较好的规划,我们相信你能督促好自己落实规划。我们还希望你养成更多良好的习惯,让好习惯成为你隐形的翅膀,助你扶摇直上九万里。不断超越自我,有快乐的心情,良好的心态,有良好的健身习惯,是我们对你最大的期望。

【点评】这则家长对孩子的评语,在内容上,以突出孩子在家中待人接物时体现出的思想品德个性特点为主,结尾处表明了父母的期望,尤其是在做人与立志方面的期望。在表述的语气上,以第二人称的形式,亲切平易地与孩子的交流,对孩子的关爱与欣赏溢于字里行间,严与爱的分寸把握适度。

(二)自我评鉴

【例3】本人能够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能够谦虚谨慎、尊重同志。严于律己,作风正派,注重身教。

不断地学习,用以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尽忠于党的教育事业。一年来系统地阅读了《20世纪西方教育名著》、《爱心教育》等教育学名著,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使自己的课深受学生喜爱。

能够积极主动承担学校交给的任务,服从学校工作安排。作为学校高三语文备课组长,带领全组老师齐心协力,使学校高考语文平均分名列全地区第名。本年度上学期承担高一和高二两个班的教学任务,教学难度大,但是任劳任怨,能够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一直以研究的态度务语文教学,任全国中语会批准立项的“立体教学”课题组组长,课题研究已经进行到中期阶段,并已通过市教育局的中期鉴定。能积极主动地将自己的教学心得与同仁分享。本学年度地区示范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和市级公开课《过秦论》均获得一致好评。在教育教学的同时不断地思考,不辍地写作教学论文与随笔,以促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更快地成熟,这一年多来,发表于各级报刊的教学论文有35篇,因为各方面的突出表现,本人荣获“省优秀教师”称号。

但是遗憾与不足总是如影随形,如,教学技能还不太娴熟,课堂效率还不是很高,这些不足之处正是今后须努力超越的障碍,深信只要自己能时时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拥有反思与不断纠错的能力,功夫总是不负有心人的。

【点评】这则教师的自我评价,在以下方面可给我们启发:

行文思路与评价角度:采用并列结构,从思想认识、业务修养与学习力、工作态度与能力、教学与教研业绩、缺点反思与自我期望等方面评价。

表述语言:语言平实,用第一人称,叙议结合,用词有分寸。

评价原则:既实事求是又突出自己的特色,用事实、数据说话,不说假话空话。

(三)工作评鉴

【例4】某某同志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敬业爱岗,从无迟到、早退、旷工现象。服从学校分配,工作勤勤恳恳,有合作精神。任教数学学科,有很强的业务能力,教学风格独到,深受学生喜爱。曾连续多年任教高三,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讲究育人艺术,成绩突出,曾获得省级优秀班主任、市“教坛新秀”等多项荣誉称号。积极开展教学研究,获得市“教研能手”称号。笔耕不辍,已有多篇论文在各类专业杂志发表。多次在全地区上示范课,为教师开设讲座,均获得一致好评。望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