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审计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的撰写是体现学术研究发展的过程,论文的学术研究都是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的,审计学论文参考文献写作的标准格式是什么样的呢?来看看学术参考网的小编采编收集的审计学论文参考文献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审计学论文参考文献:
[1]赵悦.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企业投资效率关系的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2]伏艳辉.ERP环境下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01)
[3]李瑞科.河北水勘院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0
[4]郭振东.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基于现金流量的财务业绩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5]石磊.企业公允价值内部控制基本框架构建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
[6]夏勇.ERP环境下内部控制系统建立与实施要点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4)
[7]阎达五,张瑞君.会计控制新论--会计实时控制研究[J].会计研究.2003(04)
[8]李广丰.免征农业税后哈尔滨市乡镇财政运行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9]理查德·L.莱特里夫(R.L.Ratliff)等编着,《内部审计原理与技术》翻译组[译].内部审计原理与技术[M].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
[10]雍凤山.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
[11]吴岚.会计信息及时性与内部控制成效关系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
[12]郑卫国.国有转改制企业的内部控制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8
[13]梁志坚.华北铸成工程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D].河北工业大学2008
[14]李毓珂.格拉默车辆内饰(长春)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9
[15]代亚涛.嵌入衍生工具的供应链金融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融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16]鲍国明等编着.审计环境[M].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
[17]廖洪着.新编会计制度设计[M].中国审计出版社,1996
[18]刘志远,刘洁.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企业内部控制[J].会计研究.2001(12)
[19]连彬.大庆TT公司基于EVA-BSC的业绩评价体系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20]董玉娟.黑龙江省低温研究所中试基地外加剂产品营销策略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审计学论文参考文献:
[1]姜伟毅.华电能源第二发电厂内部控制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4
[2]李汀.A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4
[3]李洁.GN公司基于风险管控的内控体系建设与实施研究[D].南昌大学2014
[4]张继伟.上市公司基于股权再融资的盈余管理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5]孙奇淼.分税制下哈尔滨市财政转移支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6]郭峻.管理层股权设置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关系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7]郑洲.粮食物流系统成本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8]樊娟.作业成本法在A灯具制造公司的应用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4
[9]谭明辉.建筑安装企业成本控制模式的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2
[10]周光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股利政策影响的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11]张幻彬.中国农业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农户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12]吴纪忠.基于供应链视角ZQ集团营运资金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13]王亚鸣.社会人假设下企业利益相关者诉求与财务绩效关系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14]王书涛.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投资规模关系的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15]卞晓雯.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价格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16]严德俊.我国装备价格形成机制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17]钟姗.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18]沈雯雯.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粮食企业信用风险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19]李威.声誉对控股股东侵占行为的约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20]范钦亮.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审计学论文参考文献:
[1]孙光国,杨金凤,郑文婧.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理论框架、关键概念、运行机制[J].会计研究.2013(03)
[2]孙光国,杨金凤.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研究:文献回顾、述评与未来展望[J].会计研究.2012(03)
[3]王颖.高等学校内部审计运行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
[4]张宁.关于中国电信战略转型的内部审计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
[5]谢涤宇.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与企业内部审计的演进[D].湘潭大学2007
[6]王玉兰,简燕玲.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及履行职责情况研究[J].审计研究.2012(01)
[7]程新生,孙利军,耿袆雯.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改进了财务控制效果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当代财经.2007(02)
[8]程娟.内部审计机构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的定位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
[9]庄江波.内部审计职业化建设与发展[D].厦门大学2001
[10]张欣.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主要问题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06
[11]傅黎瑛.公司治理的重要基石:治理型内部审计[J].当代财经.2006(05)
[12]王光远,瞿曲.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受托责任视角的内部治理机制观[J].审计研究.2006(02)
[13]耿建新,续芹,李跃然.内审部门设立的动机及其效果研究--来自中国沪布的研究证据[J].审计研究.2006(01)
[14]刘国常,郭慧.内部审计特征的影响因素及其效果研究--来自中国中小企业板块的证据[J].审计研究.2008(02)
[15]戴耀华,杨淑娥,张强.内部审计对外部审计的影响:研究综述与启示[J].审计研究.2007(03)
《国家审计管理创新实践与思考》一文,在对国家审计管理创新的理论基础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分析了现有国家审计管理模式现状与弊端,结合陕西审计管理工作实践,从计划管理创新、现场管理创新和审理稽核创新等三个方面开展了实证研究和探讨,在法律政策、机制制度、组织管理和技术操作层面,对国家审计管理创新进行了梳理提炼和经验归纳,针对国家审计管理创新的构成要素,提出了进一步强化审计管理创新的保障机制,主要包括:组织、技术、制度和人力保障机制,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政府审计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作用路径与实现机制》一文,基于国际金融危机的视角,从金融危机理论及其生成机理分析入手,提出了政府审计应对金融危机的战略目标;对政府审计维护金融安全的免疫功能进行了定位;分析了政府审计应对金融危机发挥免疫功能的自身优势;在描述当前我国金融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政府审计维护金融安全的作用、路径;构建了政府审计应对金融危机、维护金融安全的机制框架;并从审计理念、方式方法与技术手段等层面提出相应策略和建议。
《经济案件线索审计研究及其案例分析》一文,以研究经济案件的本质属性、特征、表现形式为切入点,从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点上,探寻挖掘经济案件线索的有效路径,并通过大量的审计案例,对审计在发现经济案件线索的总体思路、主要方法和技巧等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多层次分析和论证,运用多种学科及相关理论,归纳、梳理和提炼发现经济案件线索的科学有效的审计方法,为审计查找经济案件线索、加大审计执法力度、提高审计监督水平提供了思路。
《国家审计机关聘用审计风险防范研究》,主要从聘用审计的委托关系、聘用审计的动因、聘用审计的作用、聘用审计的过程管理和基本指标评价等方面构建出了一套国家审计机关聘用审计风险防范体系,充实和丰富了现有国家审计理论,同时为构建合理科学的聘用审计风险防范体系提出了科学的建议。
这次由审计署组织的2010年至2011年全国审计机关优秀审计论文评选活动中的参评论文共193篇,其数量与规模较以往明显增多,经专家评委匿名打分评审,通过审计署领导批准,共评选出优秀审计论文70篇(其中一等奖10篇,二等奖20篇,三等奖40篇)。从这次论文评选结果的分布情况看,主要包括审计署机关7篇;地方审计机关40篇;特派办和派出局19篇;审计署4篇。
已经有研究探讨了模仿在发生躯体社会互动之中或之后对人的偏好和经济决策上的影响,表明了躯体动作在经济学中的作用。更好地理解运动行为是如何影响经济决策的一个可能性是把社会神经经济学与模仿的实验范式进行对比。在社会动力学的范式下进行社会神经经济学实验可能是探索这一目标的一个选择。社会动力学的范式是一个新颖的范式,它可以获得实时的自发躯体吸引和运动黏合,在个体交换信息的时,两人一组执行一个运动,每个人都按照他们自己的频率和振幅运动,不带其他的步调。被试没有得到任何关于彼此运动方式的的指导:因此可能出现的人际沟通协调模式是无意识的。当(视觉)信息没有发生交流时,个体独立地按照他自己的频率运动。然而,当他们分享他们之间的信息时,他们无意识地采取了一个同步的人际协调模式,他们的活动在时空上和频率上出现了无意识匹配。当他们停止分享信息,他们的运动频率就会出现偏离。有趣的是当这种信息的交流结束了后,他们的运动频率没有回到初始频率。仔细观察数据发现他们各自的个体运动依然受他们参加过的躯体社会互动的影响。结果清晰地表明了临时性相位锁定和频率锁定的关联(coupling)在后续行为中的一致性影响,即当人们不再存在于彼此面前的时候:某种运动社会记忆仍然存在。因此我们可以猜测是不是在他们互相交换信息上和在躯体上互相影响彼此时,自发同步的方式经验性的改变了他们经济决策的方式。
二、社会动力学范式神经生理学研究成果
此外,社会动力学范式的神经生理学版本,双脑电图仪系统揭示了一个新的脑波律动,社会互动的某种“神经中枢”(neuromarkers)。被称作Phi,频率在10赫兹的波定位在右中央顶皮层,随着个体间协调行为的显现和结束而出现和消失。这一发现无疑在大脑水平上解释了从不协调的社会互动到协调的社会互动的转变。在一项后续研究中发现当人们有意地去协调时,Phi的量级更大。神经系统版本的社会动力学范式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解决了关于前面报告的从不协调行为到协调行为的转化是否在脑水平上也有一个相似的行为这一问题。当研究个体参与社会经济游戏时这样的一个结果在社会神经经济学中是有着极大的相关性的。社会协调性的神经中枢的存在表明了人们协调与否。它量级的大小可能揭示了人们模仿和协调意图性强弱。从而为具身神经经济学打开了新的研究视野。
三、小结
(一)中小学校内部审计的现状
当前,中小学校的内部审计过于强调查错防弊,仅停留在审查账目,维护法纪上,只是为了防止在岗职工的不实事求是,违法乱纪,不法分子的钻空行为等,主要是避免教育资金的流失,还没有与经济效益审计挂钩。大部分的中小学校基本是以教育学生学习为主要目标,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学校以教师职工为首要培养重视人员,忽略财务工作人员的素质测评及培养,使之在内部审计工作中缺乏责任意识。同时,中小学校缺乏科学的教育管理机制体系,硬件教学设施不完善,教学环境不达标等,这一系列的不足都会严重影响到校园内部的审计工作进行,为校园的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这就要求相关的领导以及管理人员对其进行正确的认识,并充分了解到校园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以此为依据进行改善。
(二)中小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
对社会中的中小型企业来说,内部的审计人员尤为重要,它主导着整个企业的正常运作,保证企业资金的正常流转和投资者的资金安全。企业基本为商业资金运转,以自身盈利为目的。然而中小学是教育机构,是教育机构培育国家栋梁之地,它属于公共服务建设,是以公益为目的强化国家文化的积极性的机构。大部分的中小学校根据国家规定建立内部审计人员工作计划及流程,即便国家有一系列的规定考察,但如果认识不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职工不负责任,就相当于制度形同虚设。增强内部审计在岗职工的工资分配及各项奖金,让其内部审计人员具体的了解资金流动,有利于培养其自身的良好素质,让其对任何财经事项都能充分的重视,也有利于教育机构的正常运行,使基本的财务问题能在财务管理机制上得到控制,可以把中小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到最强化,为中国现代社会提供更优秀的人才。
二、完善中小学校内部审计的建议
(一)加大培训力度
在现代文化社会中,教育体系的内部审计人员都具有高学历的文化程度,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但缺乏的却是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专业技术能力,发现不了现实应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质量,应该大力加强培训,使其适应教学机构资金流动的要求。伴随着社会文化日益的发展壮大,落后的审计方法将使财务工作不仅难于进行管理,更给教育资金带来紧张。因此,内部审计人员要学会运用高科技知识、学会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把传统复杂的审计过程,化繁为简,有效准确的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因此,学校要重视内部审计人员在网络信息技术方面的培养。只有内部审计人员职业技能、科学素质提高了,学校管理才能得到进一步改变,教学过程才能配合默契,才能促进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
(二)提高工作人员自身的素质
经济基础是现代社会生存的重中之重,资金流动是整个市场变化的主导者。完善内部审计是企业、教育机构、政府等存在的基本运作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更主导了整个社会经济文化及管理的各个层面。作为内部审核人员要具备正直、善良、积极向上、为社会做贡献的良好心理素质、思想品德。学校要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认识到每一项教育体制资金的重要性,要不断地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为现代社会文化教育事业建立重要财务管理平台。虽然审计人员的工作范围是有限制的,和外部社会沟通交流机会少,但也要使他们在工作中积累宝贵的工作经验和较强的专业技能。
(三)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
内部审计的目的主要的是节省开支,让有限的资金在最有效的状况下得到充分的发挥利用。中小学校设施需要加强完善,教学硬件不可缺少,在教育教学中每位学生都渴望得到更好的培养,都渴望生活在更有效的教学环境之中。这样不仅对公共事业有好的影响,也有利于中国的优质社会文化得到了充分的弘扬和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内部审计人员要建议学校将资金重头投放到学校的硬件建设方面。此外,内部审计服务是融合于资金审计监管之内的,在工作中让学校领导管理层对内部审计人员产生信任,才有利于产生有效的工作质量。因此,只有学校的管理制度发展完善了,人为干扰、影响少了,审计工作才能取得完美的结果。
三、结束语
1.1存活及死亡患者SIRS评分和MEWS评分比较188例患者存活156例,死亡32例。两组性别比和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死亡患者SIRS评分和MEWS评分均高于存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见表1。
1.2两种评分方法下患者评分情况采用SIRS评分,存活156例患者中0分16例,1分31例,2分85例,3分23例,4分1例;死亡32例中0分2例,1分3例,2分5例,3分17例,4分5例;两组评分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5.21,<0.01)。采用MEWS评分,存活156例患者中0~3分93例,4~6分34例,7~9分21例,10~12分10例,13~15分1例;死亡32例中0~3分1例,4~6分17例,7~9分7例,10~12分4例,13~15分3例;两组评分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9.43,<0.01)。
1.3ROC曲线分析SIRS评分临界值为2.5,此时敏感度为74.3%,特异性为47.6%,阳性预测值为77.3%,阴性预测值为46.5%,其A=0.721;MEWS评分临界值为6.2,此时敏感度为78.3%,特异性为49.2%,阳性预测值为79.1%,阴性预测值为44.2%,其A=0.812。MEWS评分ROC曲线下面积高于SI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4,<0.05)。见封四彩图1。
2讨论
急诊抢救室不但患者众多,而且患者疾病谱非常宽泛,为了能更好的诊断及治疗患者,需对患者病情及预后进行准确的评估,故目前临床上急需准确合理,简单易行的评估方法。目前临床上评估方法较多,主要有MPMⅡ、APA-CHE评分及SAPSⅡ评分等,但这些评估方法虽比较准确,具有一定的效果,但评分方面较复杂,收集评分数据周期较长。因此并不非常适合急诊抢救室对病情和预后的评估。
SIRS评分为一种简单评分系统,最初于上世纪90年代提出,因为它的4条诊断标准较宽泛,不能有效诊断患者病情,曾一度不被重视。但最近发现该评估系统在评价急诊抢救室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方面为一个具有较大价值的指标。MEWS评系统为一种简单有效,可操作性较强的评估方式,广泛应用急诊抢救室对患者的评价。
1.1攻击方式口头威胁、辱骂,吐口水100多次;徒手攻击(抓伤、撞伤、扯头发等)45次,持物攻击(泼热水等)8次,嘴咬3次。
1.2攻击对象攻击的主要目标是护士,约占所有攻击行为的60%,其次是同室病友,约占20%,医生和管教干警受攻击的比率各约为10%。
1.3攻击原因精神症状影响41例,占66.13%;与病友闹矛盾10例,占16.13%;自知力缺失5例,占8.06%;护士态度问题2例,占3.23%;病房环境影响2例,占3.23%;药物不良反应2例,占3.23%。
2攻击行为分析
从以上对攻击行为发生原因可以看出,导致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的主要因素是受精神症状的支配,而攻击的主要目标是护士。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常带冲动性和突发性,这与精神病患者存在的妄想、幻觉、被控制感、敌意猜疑、易激惹等因素有关。因为患者在幻觉、妄想的支配下,感到自己正遭受迫害,从而做出对他人攻击和伤害的行为;患者自知力缺失,不适应医院环境,与病友闹矛盾以及抵制住院治疗等,也是导致其产生攻击行为的重要因素;此外,患者的一些心理需求或行为得不到满足,医护人员的解决手段或态度处理不当,他人的频繁活动等,也会导致攻击行为的发生;由于药物治疗过程中导致的精神运动性兴奋,也会导致少数患者产生攻击行为;对于女性精神病患者,尤有特殊原因就是月经周期的影响,因为月经可使病情复发,促使精神症状加重。雌激素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女性的情绪变化,而月经前期是体内雌激素水平最低时期,最低水平的雌激素加重了女性精神病患者抑郁、焦虑症状而控制冲动和自杀的能力下降,容易使其产生自杀观念和攻击行为;加上女性感情脆弱丰富,易伤感,这些生理、心理特征成为女性精神病患者在月经前后容易发生攻击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3护理
3.1关心新入院的患者首先应热情接待,住院环境及作息制度向患者逐一介绍,协助做好卫生工作;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全面掌握患者的病情动态,患者由于从关押单位转送到医院治疗,住院环境的陌生以及监管人员的改变,常感到焦虑与不安,护士应主动与其交谈,解释其病情;对情绪不稳定、自知力差及不愿住院的患者要多给予关心体贴,做好心理护理,使其对自身疾病有一定认识,从而产生亲切感,积极配合治疗,早日重返关押单位继续劳动改造。
3.2安抚易激惹的患者对于易激惹的患者,护士的接触方法尤其重要。在与患者交谈时需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以消除患者的戒备心理,在交谈过程中认真倾听患者的倾诉,避免使用过激性语言,以免激起患者的攻击行为。同时,对患者的过激性语言采取不辩论,不说理,不注意,但不过分迁就的方式。住院期间,尽量避免将易发生冲突的患者安排在同一病房,防止因争执等情况而引发攻击行为[1]。
3.3注重服药护理护士发药时要认真负责,做到“药物到手,服药到口,看药服下”;对有藏药、拒药行为的患者,要注意做好服药后的检查工作,不要训斥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其认识服药的重要性,积极配合治疗,从而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3.4掌握患者月经周期规律因为女性精神病患者的暴力倾向与月经周期有密切关系,因此,护士在工作中要建立起女性患者的月经周期登记表,这对预防攻击行为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在每位患者的月经期前后,要严密观察其动作、行为及心理的变化情况,有无配合治疗护理及饮食、睡眠改变等,做到心中有数,班班交接,发现可疑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例如通过心理疏导,热情关心和安慰患者,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从而逐渐达到消除安全隐患的目的[2]。
3.5沉着应对发生攻击行为的患者当遇到患者发生攻击行为时,护士首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在管教干警的陪同下,迅速到达现场,尽快制止患者的行为;当语言不能有效制止时,果断采取保护性强制约束措施;置单人房,派专职卫生员专岗看护;在保护期间,注意让患者保持舒适的,经常巡视查看约束带的松紧度,向患者解释保护性的限制约束是为了患者及他人的安全,而不是惩罚;对极度兴奋,虽经保护性强制约束措施仍谩骂大叫,躁动不安或吐口水的患者,应给其戴上口罩,或遵医嘱使用镇静药物;待患者安静并表现出合作态度后,可以解除保护性约束,并及时进行沟通,鼓励患者继续配合治疗及护理。
3.6充分的预见性护士在平时的治疗护理工作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言行[3],对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要有充分的预见性,尤其对新入院、躁狂症患者、近期有思想波动者、拒服药者、月经期患者等要重点观察,一旦发现患者语调高、坐立不安、挑剔、无理要求多或有怀疑、敌意表情时,护士应高度警惕,尽量避免刺激患者,有条件时安排患者到安静的场所,并及时把环境中可能的伤人或毁坏的物品移除,尽量不接触患者的身体,适当满足患者的一些合理要求,允许患者在限定的范围内活动。
3.7做好心理护理护士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应视病犯为普通患者,一视同仁;及时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做好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这样有利于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对冲动后冷静下来的患者,让她们讲述冲动原因和经过,以便进一步制订防范措施;平时鼓励患者积极参加各种工娱疗活动,减少或避免攻击行为的发生;根据患者的不同性格、爱好、特长等,针对性向患者传授如何缓解压力及控制情绪、如何应对愤怒等的技巧和方法等,以提高患者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能力。
3.8严格安全检查精神科患者的安全管理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每日应定期检查病房设施的安全,如有门、窗、床铺损坏应及时维修;平时加强对危险物品的管理,如刀、剪、绳(约束带)、输液用的玻璃瓶、打火机、棉签、药膏壳等锐利物品,用后及时回收,并不定期进行清点;新入院、外出检查或活动后回病房的患者,要严格检查危险物品,禁止危险物品出现在病区内;同时,定期开展护士防身技巧培训,严格带教新上岗的护士,尽量将受伤害程度减小到最低。
4小结
关键词:深度学习;九年级语文;学习方法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决定了本学科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性。学好语文不仅对学生的中高考有利,更主要的是对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更加有利。如下文章围绕九年制九年级学生语文深度学习的方式的相关事宜进行剖析。
一、九年级学生语文深度学习的积极作用
1.语文深度学习增进了学生语文兴致的提升
兴趣是做好一件工作的根本,对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一定要注意学生乐趣的形成。只有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这样才会更好地认知与发现语文知识的奥秘,进而使得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充分地体现出来。而对于语文兴趣培养的主要途径就是对语文实施深度学习,它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中,促进多种策略与方法的使用,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究知识;促进学生对学习产生一系列的疑惑,进而更好的深思,以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2.语文深度学习为学生持续有效的学习创造了条件
对于学生语文可持续有效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促进学生更好地去发现、探索、学习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把握好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有目的地实施教学,增进学生自主阅读、欣赏与品味语文知识的内涵。语文老师要注意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把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效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得到扩大,进而提高学生有效学习程度。
深度学习为语文的可持续有效学习开创了有利条件,成为语文学习的根本。学生开展语文深度学习,可促进学生主动去探究,收集与处理语文知识,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知识学习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语言文字中的文化气息,促进语文知识的拓展与延伸,促进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二、促成九年级学生语文深度学习的方案
1.善于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
现在的社会,批判性思维被高等教育列入重要目标之一,它有利于人文精神的建立。从如今的情势来看,学生广泛缺少批判性与主动思索的能力,学生自信心严重缺少。这就使得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生存会遇到许多困难,此时深度学习的提出有积极的意义。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善于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积极主动地提出质疑,促进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2.注意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
深度学习不仅仅是针对学生个体的学习,是在开放的知识体系下形成的,对于语文学习的过程需要学生一起努力完成。学生个体对知识的汲取不够全面,理解也不透彻,假如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成绩与他人一同分享,在学习过程中相互探讨与踊跃讨论,增进学生之间相互启迪,相互补充,这样可增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知,从而使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能力得到提升。
3.增进学生从多角度实行学习与创新
深度学习重在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更侧重于知识的使用与创新,结合自身认知的知识体系,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可做到融会贯通,促进学生从多个方位去看待与思考问题,使自身的知识体系得到完善,进而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提升。
4.掌握好学生的兴致点,更好地实行深度学习
怎样才能在深层学习中汲取到快乐。这就要求老师要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点把握好,运用多种方法有效地启发学生的兴趣,比方说可以在教学课堂上融入一些小游戏,借助多媒体软件等方法,把教材中的死板、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使教学课堂充满乐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鲁迅的《故乡》这节时,老师可绘制几张闰土儿时的照片与成年的照片,几幅动作变化的照片,之后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发现这些照片的不同点,让学生从人物形象、动作中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反映出当时怎样的时代背景,这样学生不仅在学习中得到快乐,还可以促进学生对教材知识更好地了解。
总体来说,对于九年级语文学习是整个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时期,它是学生接触高中语文的过渡阶段,在九年级学生语文深度学习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在浅层的学习基础上展开学习,假如学生对于语文基础性的知识没有很好地掌握,那么深度学习的效果也不大,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把握好学生的学习兴趣点,一点一点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在我国当前审计学教学中,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传统的教学过多的注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具体的审计应用,而学生在长时间的理论知识的熏陶下,会失去学习审计的兴趣,既不利于审计教学效率的提高,更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而案例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在审计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去思考、去创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保障审计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审计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1.将“要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要学”
在审计教学中,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有目标的去阅读教材、理解教材,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例如,在我国审计教学中,在学习审计专业知识的时候,教师事先准备好当前审计行业中较为典型的例子,并向学生进行相关的审计知识讲解,让学生围绕案例来进行发言。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来对案例进行论证,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不断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审计教学质量的提高。
2.引导学员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
在进行审计案例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将学生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能力,进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案例法的教学方式是以案来进行教学,通过案例教学来增加学生的见识,开阔学生的视野,以便学生在今后的审计实务中能够应用自如,充分发挥自己的审计专业知识。其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还要运用知识。例如在审计教学中,老师列举具有代表性的审计案例,让学生来对案例进行分析讲解,如,某企业在金融机构开立账户问题,让学生充当审计工作人员,就这个问题来开展审计工作,通过这种方法来提高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进而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为我国审计工作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3.创设良好的环境
良好的教学环境是提高审计案例教学效率的保障。审计作为我国经济管理的一个分支,其涉及到的知识非常广,为了满足我国审计工作的需求,在审计教学中,就必须重视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首先,任何教学方法都应当注意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案例教学也不例外。教师一要为学生参与富有思考意义的思维活动提供机会,二要让学生鼓起勇气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来,创设“富有思考性的课堂”。案例教学本身为学生提供了鲜活的情景资料,教师则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参与到思维活动中去,进行有价值和富有意义的知识学习。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对案例的学习往往需要查阅相关资料进行佐证,学生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也是对案例知识的消化,同时针对案例教学中出现问题,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进而提高学生的审计实务能力。案例教学实际上就是一种双向教学模式,学生对案例的不理解可以向老师请教,而老师在向学生解答的过程中会也是一种自我学习的将机会,进而为审计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4.注重教师队伍的培养
案例教学法被广泛的应用于我国当前教育教学中,有效地保障了我国教学质量,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就我国审计教学而言,应用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专业的审计教师,只有专业的审计教师才能更好地在审计教学中把握案例教学,才能更好地保障审计教学效率和质量。为了培养出我国现代审计工作所需要的审计专业人才,加强审计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有着重大意义。首先,高校应当与我国审计部门建立联盟,多让教师深入到我国审计部门中了解实际设计工作,进而丰富教师经验,进而更好地开展案例教学。同时,还可以聘请一些资深的审计专家来校进行演讲,弥补教学资源的不足,开拓师生的视野。其次,高校要不断加强审计教师专业知识的培养,教师要想先育人,必须得先学会育己,进而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促进学生的成长。
三、结语
论文摘要:审计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很有价值、实用性很强的教学方法,已被广泛重视,但在实际运用中也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师业务素质、案例选用、考核办法等方面,针对这些不足,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审计基础课程是建立在许多专业知识之上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它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与其它学科的渗透性。传统的审计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考、学生背”的公式化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分析判断能力,忽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审计人才,这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审计教学的实际需要。因此,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已被越来越重视和接受。
案例教学法是在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审计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审计的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审计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学生在学习中扮演了更为积极主动的角色,让学生积极投入到事先精心设计好的一系列案例讨论中,激发学习兴趣,拓展思维空间,提高审计实践能力。这种方法已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也还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和不足,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一、从审计教师方面看:要参与案例收集与讲解
大多数中青年审计教师都是学校的专业教学骨干,教学经验丰富,但教学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平时很少有机会和时间去更新专业理论知识,更少去参与社会实践教学,专业知识较陈旧,教学方法传统单一,他们在审计教学中虽然都或多或少地运用了案例教学法,但都很少参与案例的收集和选编,照用了教材中的现存案例,在案例教学中不能很好地起到组织引导作用,抑制了案例教学法的充分利用,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从案例选用方面看:审计基础教材中选用的教学案例难以满足教学具体要求和学生具体情况
(一)审计案例是联系审计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教学中运用的案例应和教学的理论知识密切相关,但教材中所选用的审计案例大多是来自国外的典型案例,很难与我国的教学内容紧密相关,也难把审计案例所反映的审计实务与相应的审计理论联系起来,给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
(二)审计基础教学的对象大多是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他们在接触审计课程之前,对审计的理论和内容一无所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选择的案例应由易到难,让学生对审计的理论和实务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认识的过程。但一些教材并没有考虑这种情况,给出的往往是一些经典的、综合的、大型的案例,学生刚开始根本无法理出这些案例的头绪,更不用说参与分析讨论了。
三、从考核评价学生方式看:形式单一、简单片面
传统的审计教学考核评价方式是“老师出题,学生背诵”,采取闭卷笔试形式,老师改卷评分来衡量学生学习程度的好坏。这种单一的考核形式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采用案例教学法后,有的教师仍然沿用这种传统考核办法,没有发挥案例教学法的真正作用。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笔者认为在审计案例教学过程中,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力求充分利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审计教学效果。
(一)进一步提高审计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实践能力。
1、教师要学习和掌握更为广博的专业理论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积极参与专业培训、业务进修、学术研讨等,不断提高科研水平。主动参加审计师和会计师全国考试,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2、主动参与审计实践,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学校应采取积极措施,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利用寒、暑假到企业进行社会实践,积累实践工作经验;还可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注册会计师来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开设专题讲座,以提高审计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3、审计教师还应当亲自参与教学案例的收集和选编,精心设计一些生动的案情和场景供学生参与讨论和分析,这样才有利于组织和引导案例教学,达到案例教学的预期效果。
(二)广泛收集和整理、科学设计和选择适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具体情况的案例。
案例的设计是进行教学的前提,案例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好的案例即能融会相关审计理论知识,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1、选择的案例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针对没有任何从业经验的学生,我们要选择由简单到复杂,再到综合的案例,给学生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使学生通过案例模拟进一步加深对审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逐步提高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2、选择的案例要有系统性、引导性
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选择不同类型的案例,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尽量做到案例的系统性。
(1)在课前选几个短小的、趣味性强的案例,启发学生思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案例不需特别典型,但要和即将讲解的内容密切相联。
(2)在课中选一些实用性强的案例,结合刚刚讲授的理论知识和方法,选用一些与之相关的有代表性的案例激发学生在课堂进行激烈的讨论。使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并利用所学理论解决实践问题,真正做到融会贯通。这样的案例不要求综合典型,但要注重知识的运用,实用性强。
3、在课后运用一些大型的、典型综合的案例,作为学生阅读的详细资料。这类案例可以不分国界,只要是在会计执业界产生深远影响的综合性强的案例都可选用。学生讨论分析这类案例,可以拓展视野,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可加深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三)改革单一的考核办法,实行多样化考核评价方式
1、理论测试。对所学的理论知识部分,仍通过开卷或闭卷笔试考试,老师出题,包括填空、选择、判断、问答等题型来考核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
2、课堂讨论。每一次进行课堂讨论前,都要求学生事前预习某一案例,根据所要讨论的问题写一份书面的讨论提纲,以促使学生课前预习,并避免学生在讨论中随心所欲、信口开河,达不到讨论的目的和效果。在分组讨论过程中,由小组组长记录每位成员的基本观点、讨论的要点、发言的内容等,教师则在讨论中起着主持、组织的作用。讨论结束,每位成员就自己讨论的问题及得到的启发或结论写一份简单的总结报告。课堂讨论成绩由事前的准备、事中的发言踊跃与否和事后所写的报告三者综合确定。
3、撰写一份审计报告。课程学习结束,教师准备一个较典型的审计案例,要求学生就案例中给出的材料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思考分析,按照审计报告所固有的写作格式,写出一份审计报告,但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撰写审计报告是审计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可以检验和锻炼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也是考核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
四、结语
审计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很有价值的非常有效的方法,但也有其局限性,它不能代替课堂讲授的理论教学,不能代替社会实践教学
因此,案例教学必须是在学生掌握了审计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等理论知识之后进行,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在社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力地改革创新高职类学校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虽然部分高职类学校已经开始推行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但是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阻碍发展的问题,我们只有彻底认清这些问题,才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进而提高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高职类院校学生对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的态度不端正
高职类院校学生对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的态度不端正分以下几种:其一,如今,有很多学生都人云亦云,选专业的时候一点都不慎重,采取别人选什么我也选什么的原则,完全不为自己切身考虑,不考虑自己是否适合这个专业,而选了之后却对其没有多大兴趣,最后采取消极的态度,破罐破摔。其二:部分学生在选了会计专业之后,认为审计课程学习的难度系数非常之大,甚至就认为自己根本学不好审计课程,最后荒废了自己。其三:有很多学生都没有认识到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就业前景非常之好,所以对待审计课程,学生们都是完成任务的心态,并没有将学习的热情投入到审计课程的学习中。这些学习态度对于学习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是非常不利的。
(二)高职类院校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授课教师的专业素质不够高
如今,社会中人做事靠关系非常甚行,进入高校授课的教师鱼龙混杂,有的教师的专业知识量根本不达标。即使是知识渊博的教授也由于对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的不重视而不尽心尽力地给学生传授知识,亦或是对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甚为失望而自己也轻而待之。这些现象都是老师没有足够的专业素质导致的结果,无论及专业,无论及学生态度,作为老师,育人子弟,就得有足够的专业素质,就无法将专业知识以最高效、最简单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更不用说是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将会计专业审计课程学到最好。
(三)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方法太过传统、落后
由于高职类院校中没有大力推行开来,所以部分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教学方法还太过传统、落后,许多院校使用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我们都知道传统的教学方式都太过陈旧、刻板,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传统的教学方法实行的都是”满堂灌”的方式,教师在讲台上撕心裂肺的讲,只是原原本本的将课本上的专业知识都原封不动的传授给学了生,试问,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接受多少,即使学生都接受了,试问能够实践多少。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够变通,学生心须按照既定的教学方针去学习,学习是一件非常灵活的事,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太过刻板,特是对于比较刻板的会计专业审计课程,加上刻板的教学方法,根本就达不到所谓的学习效率。
(四)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的考试形式单一
现如今,大多数高职类院校还在采用闭卷考试的答题形式考评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传统的测试方法只能考评学生对专业课本知识的掌握,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测试是完全没有作用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学校本来就没有给学生安排太多的专业实践活动,再加上考试测评的不周全,使学生本身就对专业实践能力的锻炼不重视,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只有纸上谈兵的本领,而没有一点实践能力,即使学生从学校出来时有最高的分数,也没有太高的做事能力。这样,从学校推荐出来的学生进入到企业工作时,就会严重的脱轨,学校的就业和社会的实践工作就断了链接。学生没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必然会被社会所淘汰。
(五)大部分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都没有实验室
在改革之后的教学课程中,实验室的设置对于高职类会计专业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审计课程的学习是需要实验室的协助教学。但是如今的大部分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教学都没有实验室的设置。在会计专业实验室里,高职类院校的学生可以大胆,自由的去研究,实践审计课程,只有通过不断的实验之后,学生才能深刻,清晰的接受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知识。而没有会计专业实验室,一切都只是空谈,学生只能在课堂上听老师“满堂灌”,或者是老师将实验的各个原理,流程等逐一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根本不会达到好的效果,而实验室的设置却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审计课程的积极性。
二、提高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提高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教学教师的专业素质
想要提高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就必须得提升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教师的专业素质,高职类院校可以对相关教师进行严格的员工绩效考核工作,用一定的奖罚制度去激励老师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学校也可以更多地举行老师优秀教学的评比活动,让老师之间形成良性的竞争合作关系,合作高效地完成教学工作,最重要酌是高职类学校应该对相关教师进行专业素质的培训,保证每个老师都有足够的专业素质,足够的热情投入到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教学中。拥有足够的专业素质,教师首先应该积极投入到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工作中,其次就是教师应该因材施教,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该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用最合适的方法去教育每一个学生,努力将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学习达到最高的效果。
(二)教师应该努力激发学生学习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积极性
要提高高职类院校学生学习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积极性,必须得让学生认识到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重要性。首先,会计专业在现代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变得越来越热门,那么教师首先就得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就业前景,让他们认识到学好审计课程的重要性,认识到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重要性,学生首先就会尽力地试着去学好审计课程。其次,相关教师应该改变百己的讲课方式,尽量让自己自的讲课方式新颖、出奇,让自己的课堂别有趣味,以此来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再者,老师也可以采取一定酌奖罚制度,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一定的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或惩罚,让学生对学习有一定的动力,从而以更多的热情投入到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学习中,这样,学生才能够将会计专业审计课程学到最好。
(三)大力推行高职类会计专业宙计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
我们都知道,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飞速发展的中国社会,传统教学方式的刻板、陈旧已无法与如今灵活多变的社会相契合,所以,要想提高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必须得大力推行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的措施。首先,我们将从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开始,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其实新时期的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来展开教学工作,而课堂讨论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对于会计专业中的审计课程的学习,在讨论中,学生完全可以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再结合同学的们不同的们观点,学生可以更加深刻、生动地接受这一专业知识,并且可以培养学生自己树立正确的的观点。其次,在课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积板主动地去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最好的学习方式,学生之间可以用最纯洁的心去合作,去竞争,学生之间可以形成一种良性的合作竞争关示,特别是对于会计专业中的审计课程,学生合作小组中可以自由地探讨各种审计结算的方法,审计的方案,审计的结果以及得出的结论,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是最能激发彼此学好的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者就是高职类会计专业必须得配有一定数量的实践活动,高职类院校本来就是专门培养社会实用人材的,而且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是直接与专业就业接轨的,在专业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应该配有一定的专业实习活动,可以将个别小公司的审计结算工作交给学生去完成,这样既可以高效提高高职类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可以节省很多的人力物力。
三、结束语
1.1计算机教学是内在性地发展学生创新精神的途径计算机技术是科技和时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一旦计算机技术与生产和生活向结合,必定会开拓出更多的领域。当前掌握计算机技术已成为个体适应社会的重要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和水平成为鉴别人才基础素质和发展潜力的重要参考。计算机教学在教育的整个结构中日趋重要,教育通过计算机教学达到培养学生的基础素质,发展学生成长潜力早已被社会所认可。计算机技术具有可扩展和可创新的基本特点,计算机教学中鼓励和发展学生创新精神是整个计算机教学与教育体系的根本职能,特别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利用计算机技术来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已经变成计算机教学的根本方向,是计算机教学实用目标和系统任务的内在性体现。
1.2计算机教学是体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创新能力和精神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要素,计算机教学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就必须将发展创新精神作为中心。素质教育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和普遍性的特点,在计算机教学体系素质教育可以建立起学生为中心的发展体系,这样不但有利于计算机教学的模式更新和观念转变,达到了对素质教育理念的有效适应,使计算机教学的方法和内容上得到了不断地优化,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进而做到对素质教育目标实现的有力保障。
1.3计算机教学是学生实现与世界沟通的前提人才的发展需要利用世界上的各种资源,只有与世界进行无障碍沟通和全方位接触,人才发展才能够得到更为全面地支撑,进而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实现与世界同步的进步。计算机教学可以在发展开创精神的基础上,适应世界技术和意识更新的潮流,达到对计算机技术进步的有效掌握和利用,在提升计算机技术和能力的同时,使自身与世界的距离得到有效缩短,进而使自我的发展更加适合世界上科学化、一体化和系统化发展的趋势。
2计算机教学存在影响学生创新精神的主要问题
2.1计算机教学手段和方法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当前,计算机教学上在方法的选择和手段的应用上还存在落后和陈旧的实际问题,计算机教学中对理论教学超过实际操作,在创新能力发展中忽视对学生的激发和引导。在具体的计算机教学实际里,教师的中心性和教材的权威性依旧根深蒂固,难于使学生得到开拓精神和意识的发展,造成计算机教学效果和质量的问题,影响创新精神的发展。
2.2计算机教学环境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当前在教学设施、教学经验等教学环境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不但导致计算机教学流于形式,而且没有相应的实践操作,教学质量低下,学生逐渐失去了对计算机的兴趣,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3创新精神在计算机教学的培养方法
3.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优化计算机课堂教学手段,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和潜能。为此,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转变教学理念、科学设定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3.2提高计算机教学水平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每一节课前给学生布置本课时要完成的任务,用完成这个任务作为动力,驱动学生自我设计、自我学习、自我调控。利用技能竞赛来强化能力的培养。争强好胜的意识促使学生对竞赛性的活动都很乐意参加。利用恰到好处的契机,组织计算机软件学习并进行竞赛,人人上机,通过各种措施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水平。
3.3提高计算机教师专业水平计算机教师不能满足于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一定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和提高,提高计算机业务素质。教师不但要熟悉计算机在过去和现在的应用,更要对将来的变化有较全面的了解,做到对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有效掌控,进而实现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的提升,更好地为计算机教学提供基础性支撑,进而为学生通过计算机教学实现创新精神的发展提供可能。
4、结语
[关键词] 技工学校 语文教育 人文精神 培育 途径
技工学校是培养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结构,具有一定职业能力和跨职业、跨岗位的关键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技术型或技艺型人才。技工学校培养对象应该具备的关键能力主要包括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技工学校教育一定要注重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育,而语文是基础性的人文学科,人文精神是语文的灵魂,技工学校语文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技工学校语文在学生的人文精神培育方面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一方面,从学生人文精神的现状看,其情况令人担忧。技工学校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心理不健康,社会观念淡漠,缺乏关爱他人的理念,意志薄弱,自暴自弃,行为偏激,走上极端。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这些学生由于缺少人文精神的体认,他们对课文的阅读、理解常常不得要领,作文立意不高,思想幼稚,甚至偏颇。另一方面,技工学校语文教育沿袭传统思路,过分强调语文工具性,淡化人文精神的培育,同时还要强调语文要为专业服务,技工学校学生的现状、素质教育的需要在呼唤语文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以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更要承担起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重任。结合语文教学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和学生的实际,技工学校语文教育实施人文精神的培育可从五个方面着手。
一、教材要体现人文精神
教材是教学的抓手,课文是学生阅读训练的重要平台。技工学校语文要搞好人文精神的教育,就要注重教材建设。语文教材所选篇目,既要体现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又能充分体现人文精神,有利于教师借此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在这方面,我国古代的蒙学教育实践和台湾国民中学的《国文》教材的选编思路可资借鉴。以《三字经》为例,开首便说:“人之初,性本善。”把向善思想深深扎根于人心之中,同时鲜明地提出“首孝悌,次见闻”的价值标准,又借典故加以强化:“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三字经》把“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这一段话作为整个为学过程的目的放在了文章的最后,以显示读书做官对于社稷、家族及父母的重大意义。《三字经》还体现了为了实现理想,必须珍惜韶华,克尽求学之苦的精神:“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若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即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同样台湾国民中学的《国文》教材选材也注重传统伦理道德对青年一代的熏陶,把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立高远之志、孝敬父母、学会感恩、劝学惜时、勤学好问放在重要地位,让学生从小在飘扬的中华传统美德的旗帜下成长,长大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国文》教材《王冕的少年时代》课文说的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王冕的故事。王冕为减轻父母的负担,到邻家放牛,主家如果将腊肉、熏鱼给他吃,他便拿块荷叶包回家孝敬母亲,他节省每日的点心钱,到学堂买书自学,还利用放牛的时间每日勤奋的画画。这些文章,文情并茂,深入浅出,阐释了为人尽孝的道理,弘扬了人文精神的一个重要层面。
现行的各种技工学校语文教材基本脱胎于部编普通高中的语文教材,突出人文精神培育的篇目有限,应该增选人文精神浓郁的文学作品等名家名篇。
二、写日记体随笔自觉呵护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不仅要经常性对学生晓之以理,更要不停地引导学生进行经验的解释和唤醒。荀子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古人就是用每天对自己言行反复的省察、反思来实现精神上的自我完善的。因此,我们也应该要求学生每天审视一下自己,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不是符合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是否有利于个人的健康成长,并且把内省的结果,写成日记体随笔。这样做至少有两大作用:第一,学生养成了内省的习惯,有利于良好情操的培养,可以不断修正自己的人身轨迹,使自己得以健康成长。“内省”也就是“道德长跑”(教育家魏书生曾将写日记称作为“道德长跑”),可以不断引导学生用高尚的人文精神约束、鞭策自己。老师用的方法是日积月累式的“滴灌法”,而不是“漫灌法”,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心田上自觉的守护那一棵人文精神的幼苗,并使之茁壮成长,完善自我。第二,可以提高表达能力。每天将自己的思考结果用五百字左右的随笔表达出来,一个月可以练笔一万五千字,一年下来也有十八万字左右。熟能生巧,坚持练笔,学生的写作水平自然会大大提高。
对学生的随笔,老师可以定期查阅,发现谈得较好的佳作,可以让学生宣读交流,这样学生之间思想上可以互相影响,其实学生思想感情的相互影响比老师说教好得多;语言表达也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大家不能保守,也不要有什么顾忌,应该放手去写,放胆去写,有不同意见,可以讨论,可以争论,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语文学家、教育学家黎锦熙曾经说过“日札优于作文”,当代教育家朱永新在他的新教育实验的六大行动中就大力提倡师生共写随笔。事实确实如此,作文训练量毕竟有限,而且有种种限制,“日札”则随时随地都可以写,不必一本正经。这种道德长跑式的“日札”在人文精神的自觉呵护中有特殊的作用,能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长跑下去,其思想境界和作文水平都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三、课前演讲培养人文精神
为了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许多语文教师都要让学生进行课前演讲。我认为,这种演讲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良机,应加以充分利用。
笔者在指导学生演讲的过程中,对学生演讲的内容作了导向,使之有利于人文精神的弘扬。为了选择合适的内容,平时注意收集一些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思维素质等方面有启发教育意义的材料(主要是剪报),让学生在演讲前随机抽取,准备一段时间,然后围绕所给材料演讲,其他学生听后可以评述,老师再相机点拨,效果较好。比如,一个学生抽到一个故事:一个科研小组在原始森林迷了路,大家疲备不堪,尤其令人沮丧的是老教授身染重病,奄奄一息。弥留之际,老教授托付给众人一个小木箱说:“这是我一生的心血,你们一定要走出去,把他交给院领导!但谁也不许在交给领导前将其打开。”众人掩埋了老教授,化悲痛为力量,终于走出了原始森森,那盛满老教授“一生心血”的小木箱被打开,但里面只有一些石块。经过思索,同学悟出这样一个道理:老人的目的是给众人一个任务,一个美丽的向往,走出大森林,不只是为了活命,更有老教授临终嘱托。科研小组的成员就是在这一美丽而神圣目标感召下,才产生力量,最后走出困境的,因此,一个人必须要有远大的目标,美丽的向往,目标和向往是生命的聚焦处,是力量的源泉。最后,经过评述、点拨,大家达成共识:一个人立志高远,有了奋斗目标,才能激发生命的潜能,才能产生奋斗的力量和信心。一则故事或一段材料,可以演绎一个道理。通过演讲,学生们体验了宽容忍让、自尊自爱、自强不等人生哲理。
四、作文训练感悟人文精神
文如其人,人做得好,作文才有底蕴,写的文章,才能感人。很难设想,一个心浮气躁,不近人情的学生能写出感人肺腑的佳作。高考作文得高分者通常都是文意与文采俱佳者,也就是对人文精神感悟较深者。头脑没有那一份感悟,你就不能体察文题和材料中的思想。
要学生感悟材料中的人文思想,首先要在他们的思想武库中装备这种思想,脑海中从来就没有感受过这种思想,作文时怎么能凭空产生这种感悟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要洞察题目和材料中的“仁”(主旨),你首先必须是一个“仁者”,我们语文老师有责任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用人文精神武装的“仁者”。结合学生的实际和作文立意的需要,可以让学生着重掌握以下四组“大道理”,每一大道理再分解为若干“小道理”逐一训练。
1.修身之道:立志高远,爱国情怀,奉献社会,助人为乐,孝敬长辈,知恩报恩,遵守公德,诚实正直,虚怀若谷,宽容大度,勇于改过,节俭朴素,严于律己。
2.成人之道:勤奋学习,严谨治学,磨炼意志,不畏挫折,自信自强,把握时机,善于借鉴,勇于创新。
3.生活之道:遵纪守法,反对迷信,保护环境,结交良友,学习有方,心理健康,潇洒幽默,尽心尽责,惜时守信。
4.思辨之道:实事求是,有的放矢,周密思考,由表及里,提纲挈领,因小见大,相辅相成,物极必反,新陈代谢。
每次作文,围绕其中一点,体察感悟,抒写真情实感,绝对不能空发议论。只有联系生活实际,有感而发,这些思想才能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与写日记和演讲相比,用作文训练的形式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可控性强且系统有序。
五、文学审美体验人文精神
语文学习的过程也是审美教育的实施过程,语文教育应发挥学科优势,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语文教育进行审美教育的途径就是文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语文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懂得一些文学基本常识,更要引导、点拨学生感悟作品。学生通过阅读(诵读、默读,进而涵养、浸润)文学作品与作者对话,从而获得人生、人情、人性的深刻把握和体验。作家王蒙受聘担任南京大学兼职教授,在授职仪式后的演讲中,他指出:“一个懂文学的人比不懂文学的人感情世界要更为丰富多彩,心理结构亦更加完善,通过文学阅读,人们可以为自己建立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更好地调节自我的心理素质。”语文教育的实践和王蒙的话都表明了阅读文学作品对培育人文精神有着独特的、巨大的,无法替代的作用。我们这个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语文老师就是要在文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美的眼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让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培养美的情操。语文教师都应该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美的使者”,带领学生走向美的世界。
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也是一种历史的积淀,是长期形成的文化传统,有它的民族特色、甚至地方特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应该以大语文的眼光审视我们周边的人文资源,拿来为我所用。比如笔者所在的学校就地处六朝古都,其中有极其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我们就带领学生开展调研考察活动,古都南京,历史名城。南城旧事、明代遗韵、民国风雨都在这座古都留下了深深的印痕,浸染出浓浓的意蕴。玄武湖舒展,鸡鸣寺空灵,秦淮河的桨声灯影,父子庙的热闹繁华,无不让人留连往返。走进我们所处的人文环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美,体验美,接受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带有地域特点的人文素质。
当然,技工学校语文培育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途径还有很多,作为技工学校的语文老师,可以利用没有类似高考紧箍咒等制约的有利条件,大胆创新,在课堂教学、学习评价、语文实践等方面积极开拓人文精神培育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潘庆玉.中国传统语文教育人文精神初探[J].山东师大学报(社科版),2000,(03).
[2]王蒙.人文精神问题偶感[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文化渗透作为一个名词,最先出现在企业管理策略中,文化渗透是指“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和推广过程中,把企业倡导的价值观、经营理念、职业操守、为人处世之道等,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潜移默化地贯穿于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达到企业所追求的共同的奋斗目标,让企业员工有共同的价值认同,从而达到管理员工、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学校体育文化渗透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把体育蕴含的文化价值、审美情趣、体育观念等,通过教化和熏陶的方式,渗透到每位学生的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全体学生的体育价值观、体育思维方式和体育情感、态度等,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目的。学校体育文化渗透和企业文化渗透有一定的区别,企业的文化渗透用于规范员工的行为,形成共同的价值观,提高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学校体育文化渗透在于追求学生人格的完善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实践证明,在体育教学中,这种富有艺术及人文精神的文化渗透越深刻、越全面、越长久,其育人的实际效果就越好,从而促使受教育者的行为就越文明、越有影响力和震撼力”。因此,学校体育文化渗透的方式不是硬性地强加于学生身上,而是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所以学校体育文化渗透的方式应该是教化和熏陶。
2运动技术与文化的共生性
对运动技术的理解要把技术放在其母体文化的背景之下,因为“任何一项技术的发明都首先在人类文化的环境中做评估,缺失文化实践的背景,拟议中的技术不可能有进展,文化因素是决定技术是否可能实现的内在条件”。伊德选择弓与箭的技术分析了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背景中技术存在的差异性,生动地阐明了技术与不同文化情景的相适性要求。伊德认为:“技术在协调人与世界关系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改变着人类活动的习惯,更使得技术形成一种技术文化,进而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模式,人类越来越相信和依赖技术构建出来的‘真实世界’”。因此,运动技术与文化二者不是截然分离的两种东西,而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确切地说运动技术是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存在着天然的共生关系。与此同时,两者的共生性还体现在:一方面,运动技术是文化积淀的产物;另一方面,它又是促进了体育文化的发展。如果将运动技术细分的话,也可分为三个层次:最表层的是运动技术器物;中间层是运动技术制度或体制;最深层即核心层是运动技术的意识形态。运动技术作为人类有目的的活动手段之一,承载着人类的体育需求和价值观,是人追求健康或挑战自我的最基本方式和方法,从而使运动技术集中鲜明地体现着人类的价值追求和价值赋予。
3体育教学中缺少文化的技术传授之惑
长期以来,我国的体育教学过分偏重以技术传授为主导的外显性教育,而无视以潜移默化为主导的内隐性教育,导致了体育教育的文化缺陷,影响了对学生的体育文化教育,使得运动技术的传授缺乏方向性与吸引力。在此教学模式下,学生群体很自然地就会认为体育学习就是为了掌握和提高技术,再加之体育教师所设定的“以技术为核心”教学目标的偏颇,使天生存在运动能力不足或运动细胞缺少的学生(即使运动能力强的学生也有技术提高的极限)在单一价值观的运动技术学习中。逐渐迷失了自我,枯燥的情绪随之而来,找不到体育学习的乐趣,久而久之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受到压制,导致了体育教学效果的不佳。
3.1文化教学内容的缺失致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
在长期的教学历史中,体育教学内容普遍存在重技术轻文化现象,以至于学生缺乏对各运动项目所蕴含的文化要素的掌握与了解,而教学中单纯的运动技术教学并不能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学效果不理想。由于文化方面的教学具有历史性、趣味性、知识性等特点,正好与运动技术教学有很好的互补性,使学生在掌握运动技术的同时,了解该运动项目所产生的历史背景、价值体系、文化隐喻等深层次的关联知识,使学生在技术学习中得到文化的渲染,文化的渲染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技术的极大兴趣。
3.2教学方法过于传统,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
单纯的运动技能传授,教师的授课方式很难从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转变过来,具体教学也是以教师为主导的灌输式的技术教学,从小学到高校基本上沿用了一套教学模式,缺少循序渐进的文化渗透历程。正是由于缺少了文化层面的调适,最终造成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厌倦,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同时,教学方法的陈旧,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技术模仿中,技术的简单模仿,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发挥,抑制了学习的积极性。
3.3重技术轻文化,导致学生综合素质不足
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更多地关注运动技能的传授和提高,而忽视了“文化”作为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能把运动技能与文化的学习、教法的掌握和各种能力的提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单纯的运动技能传授只能让学生学会模仿,而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限制了体育习惯的养成,“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4技术传授与文化渗透并重体育教学理念的实践路径
4.1“技术传授与文化渗透并重”体育教学理念提出的依据
运动技术:体育教学操作性和默会性特征指向的必然工具。体育教学具有操作性和默会性特征。其中操作性是体育教学的首要特征。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技能的本质是一套操作程序控制了人的行为,包括外显的身体活动和内在的思维活动。程序性知识概念实际上也是一套操作规则或程序支配人的行为。所以,程序性知识概念实际上包含了我们平常所说的技能的概念。”可见,运动技术是一种操作形态的知识,在体育教学中决不能忽视这种知识。与此同时,体育教学具有默会性特征。英国哲学家波兰尼指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一种是用书面文字或地图、数学公式来表述的知识;另一种则是不能系统表述的知识,例如我们有关自己行为的某种知识。如果我们将前一种知识称为明言知识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将后一种知识称为默会知识,波兰尼由此提出他最著名的认识论命题———“我们所认识的多于我们所能告诉的”。语言文字仅是运动技术一种经验性的表述,这就决定了我们对运动技术的表达和传授,也只能大概意义上的、模糊的表达和传授,是不精确的。运动技术所呈现的“奥妙”与“诀窍”,是难以言表的,须由学习者长时间、反复的练习才能体会到这种“奥妙”。可以说,运动技术的教学是体育教育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没有了运动技术的教学,体育课程无疑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而,一定的运动技术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文化渗透:体育教学理念创新的核心。“无论是社会学取向的教学研究、哲学取向的教学研究,还是心理学取向的教学研究,它们都有其自身无法回避的局限性。如社会学取向的教学研究因过分追求教学的客观化、科学化,忽视了教学活动的主观性、复杂性与人文性。每一种研究取向,对教学问题的分析途径或解释框架具有特定的作用,不足以全面分析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哲学取向的教学研究秉承理性主义的传统,沉溺于抽象的观念世界,追求普遍性和绝对的确定性,缺乏对当下的现实教学生活的实践关照,忽视了教学问题的复杂性、境域性与文化的生成性。心理学取向的教学研究非常重视教学的工具技术理性,把教学看作是一种工艺与技术,关注教学的程序、方法、策略与心理的问题。”对于体育教学的研究同样存在这种情况,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更为全面的理论基础来研究体育教学中的相关问题,实现多学科视野的融合。文化学恰恰就是这种着力点,因为社会学、哲学和心理学研究都根植于一定的文化传统与文化背景。尽管近几年人们开始从文化及文化学的视角关注体育教学问题,但是没有真正将体育教学问题放到文化框架中来认识。体育教学以文化为主要任务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因为“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价值观念是学生进行价值判断的尺度;文化可以使学生摆脱自然的限制,运用文化对自然进行观照,从而形成自我反思的能力,在一定意义上成为自我教育者;文化的功能之一就在于教化,一种文化体系就是一个教育学说;文化可以为学生提供信念;文化可以使学生变得智慧。”“文化就像是一个大温室,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生活在里面的成员,既能够影响和定义一个群体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语言交流方式、道德观念、生活方式等,又可以通过这些思维方式和交流方式等来创造和传承各种物质和精神成果。也就是说,文化蕴含着创造的因素,又包含着传承的因素;既包含精神的层面,也包含物质的层面。”无疑,运动技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文化的结晶,文化包含着创造体育的源泉。运动技术往往归于静态的逻辑,而文化动态地反映着运动技术形成的历史过程。因此,完整而健全的体育教学不应只是运动技术的传授,而应当是一种包括运动技术在内的整个体育文化的浸润。
4.2技术传授与文化渗透并重体育教学理念的实践路径
手机摄影在为广大消费者带来记录生活点滴的乐趣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着使用者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培养着使用者对事物美的享受能力。现在大学生使用随身携带的可拍照手机,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存储和欣赏图片信息。大学生群体喜欢大众摄影,倾向于“照相式”摄影,但他们又是大众群体中思想最为活跃的群体。他们十分敏感,能从国内外优秀的摄影作品中汲取拍摄理念,能从沙龙摄影中捕捉唯美主义的审美观念。此外,大学生普遍在摄影技术技法方面没有进行过专业的学习和研究,甚至对相机的基础功能都没有完全掌握。对于手机摄影,他们只是将其作为记录自己生活的影像方式,对于技术没有要求,他们利用手机非常方便地记录了身边的事或者物。
具有摄影功能的手机的普及,改变了大学生对摄影的单方诉求,使得大学生也成为图片的制造和传播的主体。在制造图片的过程中,他们慢慢地从单一地捕捉对象过渡到关心主题、研究构图、考虑光线、分析色彩等拍摄技巧研究。手机摄影使校园生活信息更加丰富多彩,并且刺激着大学生去寻求新鲜的事物和资讯,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和人生经验。
大学生手机摄影从各个角度彰显了社会政治、校园生活等各方面的信息,极大地丰富了社会的人文影像。大学生手机摄影已经不单单是重视某个个体,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了社会现象,这是因为手机拍摄到的事物往往是当时的最真实体现。手机摄影已经发展成为大众化的摄影方式,其以方便、快捷、直观、低成本的特点,逐渐在摄影领域拓展着自己的使用范围。手机摄影涵盖了社会政治、经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丰富影像图库的同时,还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现象,彰显了人文精神,不断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手机的应用对大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当代艺术的语境下为广大读者提供了重要的解读人文生活的图片文本。
高中生物现在的教材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已沿用七年,内容比较贴近生活实际,很多知识点都可以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证明,这样的内容正好可以成为我们为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人文精神的良好载体。教师在每一堂课的教学中,应该深入研读教材内容,尽可能应用辅助手段,如古诗,故事,音乐,图片,视频等等印象深刻而又贴近生活的课外资料,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并激发学习兴趣。我在讲述必修三《5.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节时,由一首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来导入,证明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再恰当不过。而如何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我们可以播放视频,展示人类乱砍滥伐,肆意屠杀,破坏环境等震撼场面,相信教师此时可以不用多说什么,学生们自然心中有数。学生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更增强了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我觉得这就是非常典型的人文教育。
2借助实验,开展活动,人文能力需要展示
生物实验课以及课外实践活动也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首先,进行实验可以给学生们搭建一个展示自我能力的平台,学生们可以大胆的发挥潜能。其次,在讲述实验原理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实现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过程的演示和分析,这样学生可以对客观事物有一个理性认识,看待问题更加透彻,对生物科学本质的理解也会更加鲜明。而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更是放松学习心情,活跃学习气氛,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获取的知识和技能,可以迁移至其他领域,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很有必要也是很值得的。在讲到必修一《5.4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我讲述原理和方法后,学生们还是会出现很多问题。但多数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重新找到答案并解决问题,很少有人会再次提问。他们解决问题后,实验结果看到了四条色素带,都会面带微笑,争先恐后的拿到其他组去分享,去展示。想象那种气氛,的确很和谐,我觉得那就是一种人文气氛吧!实验室弥漫着自然的气息,孩子们看到了大自然的颜色,荣誉感油然而生。
3效仿名人,借助历史,人文教育需要感受
生物学发展史蕴含着众多学者们的理想与信念,他们在科研历程中体现出的执着和顽强,正是学生需要感受并体会的人文精神。每一项科学结论的背后,都隐藏着众多科学家的艰辛努力,他们的科研历程,他们的态度,他们的方法,他们的思路,甚至他们的错误,都代表着科学发展的过程,这绝对是不容忽视的渗透人文精神的资料。在高中生物三册必修教材中,凡是涉及到名人历史,我都会给学生提示,让他们总结一些东西,通过了解科学家的人格和信念可以培养学生敢于奉献,坚持不懈的人文魅力。通过科学家研究问题时产生的矛盾和争辩,可以培养学生们有理有据时要坚持己见,出现错误时要敢于承认并及时改正的人文精神。通过展示生物学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变迁,可以培养学生们为后代持续奋斗,珍惜前人劳动成果,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的人文理念。
4关注社会,感悟生活,人文关怀需要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