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大学生诚实守信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保证
诚信自古就是治理国家的基本准则,只有百姓遵守诚实守信的行为标准,社会才会和谐发展。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发展的未来。因此,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培养健全的人格,是高校道德教育所追求的根本,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保证。
(二)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个人修身立命之根本
《大学》中曾提出:“欲修其身,先正其心;欲正其心,先诚其意”。诚实守信是人身处社会中,做学问、成就事业、与人交往的道德原则。作为当代大学生,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科技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诚信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为人的基本素质。坚持诚实守信的原则,是大学生修身立命之根本。
二、大学生失信现状及表现
(一)学业失信
1.考试作弊行为
尽管每学期高校都会召开考试教育大会强调考场纪律,但作弊行为依然屡禁不止。与学生交谈了解到,大多数学生表示不会作弊,也不支持别人作弊,但依然有部分学生认为作弊是很正常很普遍的现象。
2.学术行为不端
撰写学术论文是对高素质人才科研能力的基本要求,大学生要求撰写学术论文在很多专业科目中很普遍。目前个别高校中存在着论文抄袭,论文等学术造假的不端行为。尤其在撰写毕业论文的高峰期,很多小广告便出现在高校的各种宣传板上。这种学术造假行为严重影响了高校学术的权威性。
(二)经济失信
1.恶意透支信用卡
有的学生为满足个人的虚荣心和攀比心,购买奢侈品,如手机,电脑等。父母不给予支持便申请信用卡透支消费购买,甚至不惜花销父母给的学费。导致恶意拖欠学校学费,甚至收到银行他们的法院传票。
2.助学贷款不按时归还
部分大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在入学时申请银行助学贷款,保证他们四年学业顺利完成并获得毕业证书。但他们走向社会后却不及时偿还银行贷款,甚至影响到下几届学生向银行申请助学贷款,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群体的信用。
(三)交往失信
1.交往过程中不真诚
个别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诚信问题。例如表面与同学交好,私下散步同学谣言;对人对己的诚信标准不统一,往往认为自己更诚信,而对于他人的诚信程度表示怀疑;还有极个别学生借人钱财不按时归还等现象。
2.恋爱交往不诚信
在大学中谈恋爱的情况很普遍,但有部分学生的恋爱观存在问题,在恋爱过程中表现出对待对方不真诚,对待恋爱不严肃。例如交往动机不纯,贪图对方钱财,爱慕虚荣;在恋爱中没有共同的志向与理想,致使学业成绩一落千丈。这些错误的恋爱观念给个人及家庭带来不同程度的恶劣影响。
三、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新形势下,各高校非常重视诚信教育工作的体制建设,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通过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努力探索优秀的诚信教育工作的途径与方法。
(一)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诚信活动,使学生认同诚信
每学期举办为期一个月的诚信教育活动,结合时事政治和单位实际情况开展多项诚信教育活动,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使诚信教育具有针对性、有效性、持久性。包括诚信标语征集、“寻找身边诚信人”诚信榜样评选、网络诚信大讨论、生活用品无人售卖、图书漂流、诚信微小说等活动。通过每个诚信活动循序渐进的开展,使得大学生普遍认同诚信教育,践行诚信行为。
(二)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舆论氛围,使学生崇尚诚信
为扩大诚信教育的覆盖面,使同学们了解诚信教育的内容,积极参与诚信教育系列活动,感受诚信教育活动月强大的诚信氛围,通过人人网公共主页、微信公众平台、腾讯空间、各班级腾讯微博、新浪微博等多种网络新媒体对诚信教育进行广泛宣传及大力动员,为实施诚信教育搭建了广博的诚信空间,营造了和谐的诚信氛围,使全体学生普遍崇尚诚实守信这一风向标。
(三)监督大学生的诚信行为,使学生自觉诚信
【关健词】大学生;信用档案;社会信监控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2-0051-2
为人之道,诚信为本。诚信是个人品德的重要成分,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企业,只有以诚信为本,才能昌盛、兴旺,才能在生存和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然而,在金钱和利益的驱动下,有人却丢弃了社会诚信,在社会交往中不讲信用。受其影响,高校学生中也出现了不诚实、不守信的现象。高校管理部门一方面采用了各种各种方法来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规范大学生的诚实守信行为,取得了一定效果;另一方面,在高校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对完善社会诚信监控机制有着重要作用。
一、当代大学生的失信现象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精英,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多数大学生把诚实守信作为做人的基本准则。但由于种种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大学生中也出现了失信和不诚实的现象。
一是在学业中的表现。
首先是考试舞弊。有些学生认为大学阶段可以轻松渡过,放松了学习,等到考试来临,才知道大学学习也需要通过努力才能完成学业。为了取得学历、学位,有的大学生想方设法在考试中搞夹带、传条子,希望考试过关。
其次是抄袭、。大学生毕业论文的成绩是取得文凭、学位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在毕业前夕,本科院校的学生一边忙着求职,一边准备毕业考试,撰写毕业论文就成了一件烦心的事情。为了“省心、省时”,一些大学生剽窃他人成果,更有甚者竟拿钱直接购买毕业论文。据2004年4月5日《中国教育报》报道:长沙某些高校每当应届毕业生交论文的日子,高校内生意十分火暴,求购者只需注明校名、姓名、联系方式、论文内容和字数等要求,就可以向出售者订购。
二是受经济利益诱惑时的表现。人才竞争日渐激烈,各种各样的考试应运而生。有些不学无术之人,为了在竞争中享有更好的机遇,不惜以重金请大学生代考。为谋一时之利,有的大学生放弃了诚信做人的基本原则,替人代考。
三是在就业市场中的表现:
首先是虚拟简历。市场经济把人力资源推向市场,为高学历、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提供了广泛的择业空间。有的大学生为了被用人单位优先录用,虚拟学习成绩、获奖材料。
其次是多头签约。就业市场的正常运行为个人提供了适合自己专长的发展平台。但有的大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不守信用,与多个用人单位重复签约。这种行为不仅给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任用和培训上造成了一定的损失,而且严重扰乱了就业市场的正常运行。
四是在申请贷款或困难补助方面的表现。
首先是骗取助学贷款、困难补助等。国家为了使贫困考生获得进入高校学习的机会,制定了助学贷款的有关政策,各高校也努力提供各种补助以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有的学生为骗取助学贷款、困难补助而谎报家庭收入或提供虚假证明。
其次是欠贷不还。有的贫困学生在大学阶段享受了贷款助学待遇,顺利完成了学业,毕业后却不提供真实的工作单位,恶意拖欠贷款,造成金融部门因助学贷款得不到正常回收,而不愿意提供更多的贷款助学资金,使后续学生无法享受助学贷款。
大学生诚信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大学生诚信度的提升除了需要在大学生中开展诚信道德教育之外,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有效遏制大学生失信现象的发生率。
二、信用档案的建立与利用
诚信档案是由管理部门公正记录被管理者诚实守信,依法签约,认真履约的材料总汇。诚信档案包括银行信誉记录、纳税信用记录、劳动用工合格记录、企业经营规范记录、行为达标记录、其他记录。现有大学生档案主要记录的是大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政治思想表现,而忽略了个人诚信方面的记载。从大学生的种种失信现象看,高校在注重培养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同时应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这对监督大学生的诚信行为及提高社会诚信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建立高校大学生信用档案需要高校内部各部门和社会外部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与协调。建立大学生个人诚信记录制度,为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建立提供信息。利用记录表反映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诚信行为的有关表现,进行跟踪管理。记录表内容可依据学校财务部门、学生管理部门、教务管理部门以及学生所在院(系)提供的各项诚信表现进行登记。以学年为单位对学生的信用进行评议,作出学生个人信用鉴定,为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建立提供信息依据。学校可以利用学生个人信用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对问题学生轻者提出批评教育,对严重失信学生给予处罚。
制定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管理办法,做到有章可循。学校不仅应该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纪律方面制定出各种管理办法,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个人守信行为及失信行为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让诚实守信者得到表彰,失信者受到相应的批评、教育和惩处
学生档案管理部门要为大学生信用档案建立与查询提供条件。高校不仅要做好传统的人事档案记录,同时也应做好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记录。高校学生档案管理部门,应及时把分散在学校各部门的学生个人信用资料加以收集、整理,并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建立起大学生个人信用管理系统,为社会有关单位提供服务,方便用人单位对大学生信用度的了解和查询。据2003年12月9日《中国教育报》报道:东北师大在12月6日洽谈会现场推出了“诚信认证”的举措,将2004届毕业生的成绩库、评奖评优结果和计算机过级名单、外语四六级名单、第二学位等相关数据全部带到洽谈会上,供用人单位查询,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三、对完善社会诚信监控机制的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的诚信状况总体是好的,守信群体占社会的主流,绝大多数人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能坚守诚实守信,把诚实守信视为做人的基本标准。但失信者也大有人在。据2003年5月19日《中国青年报》报道:湖南少数党政干部成了赖账大户,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20多亿,欠款时间最长的达20年。从社会失信问题的存在及其大学生各种失信表现可以看出,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对社会、高校和个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完善社会诚信监控机制具有重要的作用。
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有利于自律和他律。高校不仅要对大学生就读期间各种失信、舞弊、欺诈行为进行曝光、惩罚,使其在舆论和谴责声中付出代价,而且还应该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让失信者不仅失去助学贷款、评优等资格,并将失信行为记人个人信用档案,将其个人信用档案和人事档案一并带人用人单位,让失信者为其失信行为付出代价,这样的约束制度既能加强大学生自律,又能重视他律。
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有利于高校的建设和发展。高校培养的优秀专业人才还应具备诚实可信的道德品质。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可以起着提升大学生诚信度的作用。如果现代大学生在校期间时刻把诚实守信当作自己做人的重要标准,高校会因诚实守信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这一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和影响下,高校的办学效力和对外信誉度将会迅速提高,这对高校的生存、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有利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用。改革开放带来了人事管理制度的全面改革。人才的录用不再是分配制度,而是选拔录用制度。德才兼备是用人单位人才选拔的普遍标准。大学生人事档案和信用档案一方面可以体现出求职者的才华,另一方面可以反映求职者的道德品质,有利于用人单位公平、公正的选拔和任用。
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有利于就业市场的规范运行。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人,各高校纷纷扩大招生指标,近年来扩招学生已相继毕业,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所占比重不断增大,大学生诚信就业不仅有利于就业市场的规范运行,也是就业市场有序运行的基本保证。
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离不开个人、企业的共同努力。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需要每个企业和个人诚实、守信。诚信是市场经济得以有效运行和顺利发展的基础和保证。作为当代大学生,他们是未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生力军,高校通过诚信教育,建立信用档案来监控大学生的诚信行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将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有利于社会正气的弘扬。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对社会风气的提高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因为大学生年轻,文化水平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学业完成之后将步人社会各个不同的工作岗位发挥所学之长。他们既能用他们所掌握的知识、技术为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作贡献,还能以自己的观念、行为影响和改变其他社会人群,促进社会风气的全面提升。
社会失信现状与社会信用体系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没有完善的社会信用机制,使失信现象得不到有效的扼制。为了提高个人信用度,深圳已建立起个人信用征信系统记录。该系统主要面向商业银行,提供个人贷款、信用卡业务的个人授权查询,个人信用有“污点”者将难以贷款,有效提高了金融贷款的信用程度。为了尽快提高社会信用度,全社会应尽快建立个人信用档案,把每一个人的学历、就业、纳税、贷款及按揭等能反映个人信用行为的情况纳人个人信用档案,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为诚实守信者提供机会,更多地开发对诚实守信者的优质服务,让失信者在社会中得不到市场,为其失信行为付出一定的代价,使每个人把自己的信用作为人生的重要价值来运用,时刻经营好自己的信用。
总之,在高校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对大学生在高校学习阶段的诚信予以证明,是高校管理和高校学生档案管理部门拓展管理与服务社会的一个新的切人点。大学生完成学业将带着个人人事档案、个人信用档案,使用人单位不仅对其个人简历、政治思想表现、在校学习情况、奖励情况各方面都有所了解,而且对其在校时期的诚信道德表现也有所了解。这既有利用于用人单位择优录用,也有利于大学生诚实做人,有利于完善社会信用监控机制,全面提升社会的信用水平。
关键词:诚信教育;校企双赢;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003-01
诚信是个人社会化的"初始原则",党的十提出"三个倡导"――"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将"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明晰了诚信的重要性。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诚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直以来都是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生诚信素养的短缺会严重限制大学生日后的发展和其所在企业的发展。
1.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管理模式对企业的影响
"诚者,真实无妄之谓;信,言和于意也"。诚信即为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美德。前段时间三星Galaxy Note7事件引起热议,三星公司经历手机电池爆炸后在全球强行更换新机,却仍发生电池燃烧事件,事实了三星的狡辩。该事件埋葬了三星的信誉,其被航空公司封杀,被运营商停售,源于失信。所谓"立业先立德,失信必失业",做事做人应以诚信为根本。
1.1诚信管理模式不可缺失。诚信源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孕育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大学生在青少年时期便应树立正确社会主义荣辱观,以诚实守信为荣。然而校园内,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有时过于注重功利性目标的追逐,如竞争评奖评优名额,竞争入党名额,竞争留校保研名额等,往往忽视了自我品德的修养,甚至为追逐功利性目标而触碰道德底线,例如考试作弊、论文剽窃。这种行为丢失了主导价值,没有了明确准则,冲破了道德底线,即使拥有再丰裕的物质生活,也难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1.2实行诚信管理模式的预期效果。大学生不仅要学习和掌握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学习社会交往的规则。其中,遵循不说谎、说话算数等诚信规则,则是每个人最早接受的规则教育之一。在诚信管理模式下,大学生需达到对诚信形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文化认同。
1.2.1首先是身份认同。对于自己公民身份中诚信所占的部分有基本认识,明确道德底线。始终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学习科学知识与形成正常是非观捆绑在一起,做一民人格素质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1.2.2其次是价值认同。诚实守信是每个公民的基本准则,倡导大学生诚实做人、诚信做事,提高 "诚乃立身之本,信为道德之基"的意识,弘扬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守信为荣,以失信为耻。
1.2.3最后是情感认同。尽可能培养大学生对诚信文化的依恋,达到信仰层面。对诚信这一美德信奉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或榜样。
2.大学生诚信教育管理体系的建立
社会学认为社会的形成是由人与人的群体构成的,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为纽带,人群与社会化境相互作用的,相互影响的。社会环境在人的素质发展中起到宏观作用。建立诚信管理体系,从而营造诚实守信的校园氛围,提倡学生遵循自身目标和规范,完成客观到主观,从定性到定量的变化。
2.1量化评比系统体系的建立;量化评比系统体系的建立需要考量是否具备操作性,同时设计评价框架,综合权衡评价模式的激励作用。各二级学院每月进行一次量化评比考核,评比内容细化为上课出勤率,作业上交情况,日常学习情况,考试风气等。对照制订的奖惩实施细则,各学院每月评出诚信之星进行奖励,同时公示量化评比考核较差的人员名单。
2.2网宣平台的建立。高校大学生是网络上最活跃的一大群体,在CNNIC第35次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统计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截止至2014年底,我国网民数量已达到了6.49亿,学生群体占比仍为最高,为23.8%。建立健全新媒体学生工作平台的管理制度,利用网络平台,发挥新媒体在学生中积极作用。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利用现有公众平台,以政治类和历史类网络新闻为依托,借助微信微博等载体传达。以线上线下结合为方式,实现线上线下无缝衔接;加强对平台内容的审核,利用点对点,点对面模式,进行"跟帖、回帖、私信"等新媒体交流模式,强化教育内容,进行价值导向教育。
2.3学生干部队伍的建立。思想道德素质是选拔学生干部队伍的基本标准,学生干部从学习、工作、生活三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对学生干部进行诚信方面的教育为重点,严谨,端正的态度使他们能够起到引导作用。在诚信教育管理模式中,学生干部的队伍可以依据管理层制订的规定,监督学生思想行为,以身作则示范正确思想道德和日常行为。
2.4校园文化氛围:进行全校性宣誓大会、组织学校社团活动、举办知识竞赛、组织宣讲活动等;在校园内增设中国古代名人塑像;在教室楼梯处悬挂关于诚实守信的古代诗词、名言警句;在校园井盖以及圆形石墩上绘画有关诚信的小故事。
3.大学生诚信教育管理的意义
3.1促进对学生人格素质全面发展。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谈到:"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公民道德的一个基本规定。在我国传统美德中,学生诚信被视为"立人之本"、"育人之本"。 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大学生只有养成诚信实用的道德品质,才能真正忠诚于国家和民族的事业。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大学生只有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讲诚信,自觉端正态度,坚守道德规范,才能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实现全面发展。大学生只有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信用意识和道德观念,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成为高素质人才,承担起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关键词]成人高校 诚信教育 思考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诚信是优良道德的基础,是从世风民风方面支撑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作为国民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成人高等院校,应该把教育学生树立诚信道德原则作为自己的责任,努力引导学生在汲取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在道德上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既掌握现代文化知识又具备诚信道德的人。
一、 全面把握成人高校加强诚信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这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一项战略任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成人高校肩负着的重大的历史使命。因此,我们应该全面认识和把握成人高校加强诚信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1.诚信原则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人们讲求诚信,推崇诚信,就是要用诚信来教化天下。孟子曾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意思是说,诚实是天地运行的道理;具备诚实的信念,是做人的道理。先秦法家的创始人管仲说:“诚信者,百信之结也”,即认为诚信是集结人心,使天下人团结一致的保证。在《说文解字》中,“诚”和“信”是相通的,即:“诚,信也”,“信,诚也”。讲的是诚信在本质上是一回事,都是要人们诚实守信。宋学家周敦颐更将诚信列为:“五常之本,百行之源”,将其称之为是成王成人成事的起点。祖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良成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是应当得到继承和发扬的。正因为讲诚信涉及到做人、做事的方方面面,具有极为广泛的影响,所以诚信道德理应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文化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水平,她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如果学校不讲诚信,教师不认真授课,学生不刻苦学习,而是弄虚作假、投机取巧,校风败坏,这样的学校迟早会垮掉。因此,对于成人高等教育来说,必须把培养良好的校园文化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只有切实发挥大学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将诚信道德教育贯穿和渗透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各级党团组织的诚信示范作用,不断创新诚信教育的方式、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才能使诚信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从而营造出诚信守信的优良校风。如果我们的校园文化缺少了诚实守信这样一条基本的原则,那么学校的各项事业都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2.诚信教育是引导学生走向成功的保证
诚信是做人的基本道德,也是成就自身事业的保证。“诚”就是诚心、诚意、诚实、诚恳,它要求与人为善、为人诚实、待人诚恳。“信”就是信义、信守、信赖、信任、信用、信誉,它意味着要遵守制度、服从规定,要求与人交往时要信守承诺、讲究信誉。“诚信”是人立身处事的根本,是人生成功的保障。做人要恪守“诚信”,只有这样,一个人才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才会赢得世人的信赖和尊重,人格才会发光,尊严才能张显,话语才有份量,从而带来事业的成功和人生的辉煌。
在我们国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完善,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是否诚实守信,已越来越成为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诚信原则已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和重视。诚信,意味着对工作、对家庭、对他人的责任,对国家、对社会的忠诚。讲诚信,才能赢得单位同事、亲友、邻里的信赖,才能显示出对国家和社会的价值。因此,诚信是青年学生走向成功的重要的素质条件。高等院校如果不重视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容忍或纵容学生那些不讲诚信的言行,那么不但会损害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破坏整个社会的行为规范,而且也无法培养和造就千百万适应时代要求的有用人才。不讲诚信的学生即使是拿到了毕业证,也难免被社会所淘汰。
3.诚信品德教育是世界各国的共识
应当说,诚信作为一种美德,在世界各国劳动人民中具有普世的价值,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在学校对青年一代进行诚信教育。像美国哈佛、耶鲁这样著名的研究型大学,它们从本科生入校开始就注重对其进行诚信教育。美国的大学都制订了学生的学术诚信条例,条例对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学术不诚实行为,从定义、表现形式到处罚规则和申辩程序,都做了详尽的规定。上述条例均印制在新生手册中,在报到之际发给每一位新生。许多大学还建立了荣誉守则制度。新生入学时,都要求在荣誉守则上签名,做出学术诚实的保证。一些大学甚至将此作为新生最终入学的条件。比如普林斯顿大学在新生报到时,会发给每位新生一封信,告诉他们自己一旦签名,就将被认为是已理解并信守荣誉守则的承诺;如果学生未签署此承诺书,则不得注册入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在每年秋季开学之际,都会举行一次“学术诚信周”的活动,让每位新生在签署保证书的时候阅读学术诚信条例。阿尔伯特大学也有一个名为“学术诚信周”的活动。从这些发达国家的经验中可以看出,一个强大的国家、一个优秀的民族,要成功都离不开诚实守信这一美德,而要从小培养这一美德,学校担负着责无旁贷的责任。
二、 当前成人高校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其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在成人高校的大学生中,仍然存在着各种不讲诚信的现象,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其主要表现是:
1.学习纪律松懈。为了保证学习质量,成人高校一般都制定了严格的学习制度,并且制定了相应的奖惩方法。但是有些不脱产学习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不愿意来校参加面授学习,有的学生明明在家里或是在玩耍娱乐,却欺骗班主任老师说是工作繁忙、交通不便、身体不佳等,巧立名目逃避上课,使老师辛辛苦苦备课却白忙一场,造成教学质量下降。有的即使来上课,也是心不在焉,不认真听讲,而是随意做别的事情,缺少对授课老师起码的尊重。
2.考试作弊。为了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成人高校都有严格的考试和监考制度,不单对考场纪律,而且对监考教师的职责都有严格的规定。尽管如此,学生的作弊现象仍是屡禁不止,作弊手段也层出不穷。不但经常出现考试替考、夹带、偷看等作弊现象,而且有的还利用现代化的作弊工具,如运用手机、隐形耳麦等先进通讯工具传递答案等。我们甚至可以在网上看到很多高校都流传着这样的课桌文学:“学不在精,作弊则灵;功不在深,会抄就行。”说明作弊者的心态已经变得麻木不仁、失去羞耻感,孕育出一种畸形的作弊亚文化。
3.论文抄袭。毕业论文写作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思维能力和培养质量的综合检验。但是一些学生由于平时不认真学习,缺乏论文写作的基础,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不愿下功夫查阅资料、认真思考,而是投机取巧,不惜将别人的论文找来,东拼西凑,敷衍了事。甚至有些学生直接把别人的论文换成自己的名字,不加掩饰地剽窃抄袭,因而出现不少大同小异甚至一字不差的论文,毫无创新性可言。这样完成的毕业论文完全丧失了其本来的意义。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问题,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是从高校自身来看,由于存在着激烈的招生竞争,而出于生存的考虑,有的学校不惜降低标准,放松要求,以求招到更多的生源。而学生来到学校之后,又疏于管理,对学生不来面授、不按时完成作业、考试作弊等不诚信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但不认真批评、教育,促使其改正错误,更有甚者,是为他们提供作弊的方便,只要“家丑”不外扬就行了。正是由于这种把经济效益放在社会效益之上的错误做法,使得不少成人高校都面临着一种诚信危机,虽然办学规模越来越大,但学生的基本素质越来越低;学生尽管拿到了国家承认的学历,却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用人单位的需要。长此下去,势必损害整个成人教育的声誉,产生难以想象的后果。
二是从整个社会大环境看,不诚信现象在各个领域普遍存在,经济领域的制假贩假、政治领域的腐败、职业生活领域敬业精神和诚实劳动的“贬值”、个人生活领域中人际交往间的互不信任以及由此而出现的造假现象,都表明诚信缺失已经不是社会生活某一方面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与社会人员接触较多、比普通高校更加开放的成人高校,自然而然地会更多地受到这种错误行为的影响。
三是从大学生自身看,缺乏道德追求是一个根本原因。诚信是一种品质,也是一种信仰和追求。诚信品德的养成,既需要学校的教育、社会的引导,更需要学生自己的自励和自省。如果学生自身缺乏自律机制,价值取向出现偏离,在社会诚信危机的冲击下,就非常容易表现出急功近利的心理和浮躁不定的心态,甚至于做出不守信用、不负责任之举。此外,一些学生由于涉世不深,对社会上出现的由于不诚信而产生种种后果的感受还不深刻,对诚信缺失现象缺少应有的认识和分析,也导致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诚信缺失。
三、努力探索提高学生诚信品质的具体途径
必须看到,当今社会不仅需要文凭,诚信品格也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一张“通行证”。一个缺乏诚信的人,是不受欢迎、也不会有大的发展前途的。如何使大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就具备优良的诚信品格,对成人高校来说,确实是一个值得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那么,如何加强成人高校学生的诚信建设呢?我们认为应当努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端正办学的指导思想。应该看到,当前成人高校中出现的一些不讲诚信的现象,其实与学校本身有着直接的关系。正是由于一些成人高校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不惜放低标准、降低要求,迁就甚至纵容了学生的不讲诚信的行为。所以,要真正从源头上解决不讲诚信的问题,学校必须首先端正办学思想。只有真正树立起为社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样一个理念,自觉维护好自身的社会形象和声誉,才能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从而培育出诚实守信的好校风。
2.身教重于言教。学校的教职员工与学生密切接触,其所作所为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树立讲诚信的好校风,广大教职员工就要做好表率,为学生树立诚信的榜样。高校的教职员工都应该努力加强诚信文化修养,注重自身的一言一行。在工作上要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光明磊落,襟怀坦白;在学术上要做到勤奋刻苦,严谨创新,自觉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在生活上要做到忠诚老实,不贪不欺;在与他人相处上,要诚实为人、诚恳待人、诚心感人、诚意服人,以良好的诚信道德形象取信于学生,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做学生的表率。
3.寓诚信教育于求知当中。在加强诚信教育方面,我们还必须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精神就是求真精神,追求真理、崇尚科学是一个人的重要素质。大家来学校来学习,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探索真理、崇尚科学,这是人的本真的人格特征。“诚实”追求的是“真”,科学追求的也是“真”。有了追求真理的精神,就会对虚假现象深恶痛绝,就会自觉抵制谎言,就能够真诚守信、践诺。当代大学生应该把科学认识上的求真精神和做人方面的求真精神结合起来、统一起来,才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国家和人民,人生也才会展示出真正的价值。
4.严格制度建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单靠人的良心和道德的内在自律,不可能有效约束欺诈和失信行为,还必须依靠制度的力量,把一切诚信行为纳入制度的轨道,才能培育良好的诚信秩序,形成良好的诚信环境。因此,每一所成人高校都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和健全学生诚信档案,对学生在校的诚信表现,如学习情况、考试情况、缴费情况都加以登记。对诚实守信的学生及时给与表扬和褒奖,对不讲信用的人、不诚实的给与制度上的约束。对那些肆意破坏校风、校纪,造成教学秩序混乱的学生,应该加大惩戒的力度,要让他们有意或无意的不诚信行为付出相应的代价。以此警示校园中各种可能萌发的诚信缺失的现象。
5.树立考试的正确导向。考试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学习的根本目的。无论是教务部门还是任课教师,在进一步规范考试制度和纪律要求的同时,还必须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考试。要让学生懂得,决不能为了取得高分而弄虚作假、不择手段。分数不是一个人的唯一,如果把分数看得过重,不惜放弃做人的原则和标准,考试作弊,是大错特错,即使侥幸“成功”,也会给自己的心灵蒙上阴影,受到良心的谴责。虚假的分数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靠考试舞弊而混一张文凭,自己并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到了社会上将很难有所作为。所以,我们必须通过对考试的诚信教育引导,使学生怀着诚信态度面对考试,不但要考出好成绩,更要学到真本领,这才是对自己对社会的高度负责。
[参考文献]
[1]侯启海:《以诚信教育为抓手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济南大学报》,2007年6月22日
[2]韩振峰:《国外是怎样开展诚信教育的?》,《传承》2008年21期
[3]刘云伶:《考试作弊 论文抄袭 警惕不良学风污染高校》,新华网,2002年4月22日
大学生是当今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与主力军,其身上肩负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更承载着弘扬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对其切实加强诚信教育在当今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显得极为重要。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诚信教育;缺失表现;提高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事业建设取得了圆满的建设成果。这其中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诚实守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在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与提高大学生诚信教育是高校教育的一项主要任务。是的,大学生是当今社会一群特殊的群体,在社会多元化发展趋势及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很多大学生缺乏诚信。对此,文章首先论述了诚信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之上,针对当前大学生诚信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及成因进行了几点分析,最后提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其加强与提升诚信教育的对策做了详细讨论。
一、诚信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方面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不断地传承发扬下去,可以说,诚信是一个人道德素养的主要标志,在人类的处事行为中起到了正确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诚信教育在当今的高校教育事业发展中,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主要、核心组成部分内容。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各国经济互相推动,为此,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诚信代表了更多。诚信是治国之本,更是治国理念。在当今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对其进行诚信教育与培养,让大学生正确树立“三观”,同时也是促使他们建立正确的思想政治理念,引导他们如何做人、处事。与此同时,培养大学生诚信教育,让他们抵制腐败思想、远离社会不良风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诚信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提升他们的理想与信念,从而有更多的诚实守信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当前大学生诚信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及成因
1.考试诚信缺失——考试作弊。虽然高校针对大学生考试制定了很多严格的制度,监考老师也很严格,但是避免不了大学生作弊现象。很多时候,作弊发展速度极快由起初的几个人已经蔓延发展到几十人,可以说已形成团伙作弊了。而且他们作弊方式大多数都是使用通讯技术,其手段层出不穷,防不胜防。有些学生为了考试能够通过,就在事后给老师送礼、请吃饭等,已达到让老师给自己加分的目的。
2.信贷诚信缺失——恶意托贷款、不交学费。大家都知,国家为了能够让困难学生继续上学读书,可以不用担保人为贫困生向学校提供助学贷款,这一善举使得很多学生有钱也不交学费,恶意拖欠,让学校与银行感到很为难。可以说,助学贷款让很多学生丧失了信贷诚信、也遭到了狠狠的重磅打击,大学生这样做,就是对国家、对学校失去了诚信。
3.学术诚信缺失——论文抄袭花钱找人。一直以来,我们知道有很多学术造假信息,这个问题已经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为了打击学生学术造假信息、杜绝抄袭,高校也做出了一些惩罚对策,但是也避免不了还有个别学生在论文写作上,仍然继续抄袭、花钱。多数情况,这些花钱找人学术造假的学生或是为了完成作业,往往是对自己要求不高,对他人要求高。
4.就业诚信缺失—与企业签约之后,不喜欢就无故毁约。面对着大学生就业压力之大,很多学生老早的为自己就业想了出路,只要毕业就可以参加工作,于是就给用人单位送礼,不择手段买到这份工作。但当他们参加工作之后,却远不如自己所想象的那么好,于是便毁约。另外,多数情况下,许多大学生在应聘工作的时候,对自己的个人能力以及其他方面,夸大其词,又说自己工作经验丰富无比等等。总之这些都是缺失就业诚信。从以上大学生诚信方面上出现的问题来看,其原因主要就是因为:部分大学生会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父母在教育子女的时候,忽视了言传身教。另外,会出现这种现象,也是受到了一些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让他们觉得诚实守信就是吃亏、更行不通。同时,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中,也是缺少诚信教育。有些时候,有些老师为了评职称,就采用学术造假、抄袭、或是找人等现象严重,这也给学生在诚信上形成了阴影。
三、加强与提升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对策
1.通过大力宣传,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诚信教育环境。要以学校为阵地,把诚信教育渗透到每个环节当中去,从教学系统的整体认识诚信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生命线”地位。同时注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解决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从建立和健全相关制度入手,严格进行管理,并综合利用经济、法律手段。确保齐抓共管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使诚信教育得到加强、改进。
2.打造诚信榜样,起到示范作用。运用诚信典型与楷模开展教育。注意树立诚信楷模,促使大家学有榜样。推崇助学贷款还款模范、无人监考的“诚信”考场等,在全社会形成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舆论氛围,引导大学生自觉树立诚信意识。
3.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和教育活动。注重利用节日进行教育和实践,增强诚信体会;坚持在重要场所和活动中进行诚信教育,陶冶情操,增强荣誉感与团队精神;占领网络宣传的阵地,强化网上宣传和管理;依托精神文明活动鼓励大学生参加文明创建活动,切实提高素质;通过社会服务活动开展志愿服务,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
结束语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近年来,社会上诚信缺失现象屡见不鲜,大学生群体中不讲信用、不守诺言的现象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学习、经济、求职这三个方面。
(一) 学习方面的诚信缺失
目前许多大学生在学业诚信上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考试作弊现象严重。由于各种原因,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已经不是个别现象,它存在于各类高校、各级考试当中,作弊的主体也呈现多元化的态势,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作弊的形式和手段也与时俱进,越来越高明。二是学术掺假。部分大学生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为了应付老师,作业抄袭、论文剽窃、随意编造实验数据,甚至一些大学生的毕业论文都是随意拼凑而成。
(二) 经济方面的诚信缺失
当前大学生在经济生活中的诚信缺失主要体现在信用意识淡薄,恶意拖欠学费、助学贷款,骗取助学金等。助学贷款是国家为扶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而采取的一种无担保的信用贷款,即在校大学生通过学校提供贷款介绍人和贷款学生自行提供见证人,以信用方式向银行申请发放的助学贷款。但是,有的大学生毕业工作后不但不及时还贷,甚至隐瞒工作单位,不透露联系方式,以逃避归还贷款。更有少数学生用父母给的学费买电脑、换手机、谈恋爱、炒股甚至赌博,恶意拖欠学费。
(三) 求职方面的诚信缺失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失信、弄虚作假等诚信缺失现象有所增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虚假包装,“美化”求职材料。部分毕业生为了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找到一份自己相对满意的工作,把自身的诚信品质置之脑后,过分“美化”求职材料,更有甚者伪造虚假的荣誉证书、获奖证书、资格证书等,以此来获得用人单位的信任和青睐。二是不履合约,随意违背。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大学生缺乏对自己职业定位的认真思考,往往一份简历多处投放,并且当接到用人单位的录用通知后,他们便会轻易地与其签订就业协议,然而一旦遇到更好的企业或单位,就会不假思索的更换。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解决对策
(一)营造诚信的社会环境
一个普遍诚信的社会环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和滋养大学生的诚信品质,它对于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政府要承担起主导作用,为强化大学生诚信教育提供完善诚信的社会环境。一是要在全社会大力开展诚信宣传和教育,培养和提高公民诚信的道德意识。利用网络、媒体,发挥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在全社会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使诚信理念深入人心、扎根社会。二是要建立健全诚信保障机制。要加快诚信制度的立法和修订工作,尽快规范社会信用体系,促进诚信机制的形成。
(二)完善学校的诚信教育建设
1.营造良好的诚信校园氛围
校园是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桥梁,校园文化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载体,在学校的办学理念、教风学风、校园环境、舆论氛围等方面都要彰显诚信内涵,加强校园诚信氛围营建,把诚信教育的内容贯穿到高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去,使诚信理念贯穿在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中,增强学生对学校的信任感和亲和力。同时,学校要充分利用宣传工具,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弘扬诚实守信的先进榜样,批判弄虚作假的不良行为,以此来鼓舞和警示大学生,促进诚实守信的主流文化氛围的形成。
2.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
从新生教育到毕业教育,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到各学科教学,都要加强或渗透诚信教育。大学生诚信教育在继承我国优秀传统美德的同时,还要注意借鉴西方法理诚信的合理成分,更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特征和学生心理年龄的实际情况,让诚信教育更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尤其要将诚信教育融入到专业课教育教学中,将道德培养与知识传授相结合,把培养大学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放在重要位置,培育和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责任心。
3.加强诚信实践教育
要从新生踏进校园的第一天开始,抓好诚信道德教育,注重培养诚实守信的行为习惯,真正把诚信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能培养出更多脚踏实地、诚实守信、治学严谨的优秀大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通过举办相关讲座,邀请一些诚信道德方面的典型来现身说法,感受诚信对个人成长、事业成功带来的积极作用。
(三)培养大学生自身良好的诚信心理品质
大学生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心理素质等内在因素是诚信建设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部分,是社会、学校、家庭这些外部环境优化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大学生首先要增强诚信意识,提升道德认知水平,形成良好的诚信思维,养成“以诚对人、以信处事”的良好行为习惯,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实现自我价值;其次,要在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尤其是日常行为实践。只要始终以诚信为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不懈,通过诚信道德实践的长期积累,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就会潜移默化地培养起诚信品质,真正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赵刚.信用漫谈:苏格拉底誓死不越狱[J].经济学家茶座,2001(5):19.
[2]杨素华,闫向东,王惠.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应对策略[J].教育探索,2011(9):134.
1.大学生对诚信道德理念的认识分析。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华夏儿女历来尊崇的道德规范,也是当今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准则。绝大多数大学生都认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表1显示:诚信道德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到了近90%的大学生的赞同,只有10%左右的大学生持非肯定的态度;75%的大学生认为,诚信为人是当今社会为人处世的主导性原则。调查显示:有超过1/4的大学生认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为诚实人”不现实,不符合我国的国情,这是和谐社会背景下的不和谐音符。高校要通过有效的诚信教育,为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和建设诚信社会做出贡献,为振兴中华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2.大学生在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方面的诚信状况分析。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的核心。诚信道德作为大学生的一种基本道德规范,不仅是大学生个人的立身之本、成功之道,而且是大学生的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的基础。中国传统诚信以道德为支撑,重感情,重视熟人基础上的人格信任,希望良心上心安理得,要求单方主动实践,不求后果,仅仅是隐藏着一种希望得到回报的期待,可称为德性诚信传统③。调查显示:有近80%的大学生认为诚信道德在当今为人处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表2第2项显示:现在的大学生中诚信意识一般和不强的比例占到了85%,诚信意识强和诚信意识很差的比例相当。在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中希望对方必须讲诚信的占75.85%,而自己能做到诚实守信的只有27.43%,这种只要求别人诚实守信与自己的诚信行为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3.大学生在学术和学业方面的诚信状况分析。一个民族的精神是建立在民族文化的积累之上的,学术是民族文化的精华。学术兴,这个民族一定是个蒸蒸日上的民族;学术衰,这个民族的精神一定受到了损害④。从表3可以明显看出,大学生对大学教授剽窃论文非常反感,有70%以上的同学认为该给予批评,这说明大学生认为大学教授应该是有知识和水平的,不应该剽窃和造假,反对学术腐败。同时也说明:教育工作者是否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业务素质,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调查显示:对大学生做论文,涉嫌剽窃和抄袭的,表示同情和可以理解的占到约50%。对考试作弊表示理解的占到被调查人数的约60%,仅有0.13%的同学会向监考老师反映。调查显示,表示从不作弊的学生有64%,而有过作弊行为或经常作弊的学生却高达近四成。
4.大学生在经济生活方面的诚信状况分析。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当有利益诱惑时,部分大学生可能会放弃自己的诚信道德准则,导致大学生的经济不诚信,违背了和谐社会公平公正和诚实守信的原则。大学生经济不诚信主要表现在申请补助时不能如实反映家庭收入情况,不及时偿还国家助学贷款,恶意拖欠学费(具体调查情况见表4)。近年来,大学生恶意欠缴学费的现象比较突出,一些家庭经济并不困难的学生假称家庭困难,拖欠学费,将父母给予的用于缴纳学费的资金用于个人的高消费。近年来,国家和各省市区政府加大了对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在确定发放对象时,有一定数量的学生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取资助。在大学生中,有拖欠学费经历的学生比例为30%左右,其中有恶意欠费倾向的近14%。正是大面积的欠费,导致每年10月份,一般高校学生欠费总额高达千万元。国家助学贷款原本是为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而推行的一项以大学生的身份、人格和信誉为担保,由政府贴息的个人信用贷款,但一些大学生毕业后以各种理由拖欠贷款,甚至隐瞒工作单位,更换联系方式,恶意逃款。大学生贷款按时还贷率理应高于社会上其他群体,但实际上,倾向于不还贷的大学生近4%,远远高于其他群体千分之一的比率。
5.大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的诚信状况分析。在和谐社会的背景下,诚实是大学生的基本道德品德。有的学生功利主义思想日益滋长,由此导致的大学生就业时的诚信缺失也比较普遍,主要表现在毕业生就业自荐材料缺乏真实性,弄虚作假,就业协议随意签订,随意违背。毕业生为了吸引用人单位,虚构个人信息,伪造证书,隐瞒其不良表现,涂改学业成绩,极力美化个人简历和毕业推荐表。表5显示:要求坚决制止履历造假的学生仅占45.28%,有54.72%的学生认为,为了吸引用人单位不惜履历造假是可以理解的和无奈之举。认为履历造假与道德品质无关的占到了11.42%,而把履历造假的原因归结为外界客观因素的竟占到了一半以上。更有甚者,部分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随意签约、违约,视违约如寻常之事,只有38.58%的被调查学生会履行合同。这种把诚信当成儿戏,曲解双向选择含义,将自己的违约行为说成与道德品质无关和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从而心安理得地拒不兑现承诺。
二、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
要构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各项工作的展开和执行均离不开诚信。没有诚信,就无法实现民主法制;没有诚信,公平正义便失去了基础;没有诚信,就无所谓友爱;没有诚信,整个社会将不正当运转,缺乏活力;没有诚信,整个社会将杂乱无章,动荡无序;没有诚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也就成了空话。因此,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高校是培养和谐社会建设者的基地,加强诚信道德教育也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义务。诚信教育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也是全民族迫在眉睫的事业。诚信道德素质重在养成,重在把诚信的要求逐步转化为大学生的道德习惯。
1.更新诚信道德教育理念,增强诚信道德意识。“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大学生的不诚信行为实际上是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一种外部反映。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树立诚信意识,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把诚信教育纳入日常教育体系,和思想品德课结合起来,纳入“两课”教学大纲和计划,充分利用“两课”阵地,深刻挖掘和弘扬传统道德文化中的优秀成果,结合时代的特点和需要,增加和渗透诚信教育的新内容,让学生真正了解诚信对个人及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人格信誉是每个人立足于社会的基石。当代大学生要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卡十绝弄虚作假、欺诈伪善的行为。教师也要做到既教书,更要育人,教育学生做人做事不仅要贯穿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身教。教师要面对学生群体的审视和检验,因此他们是否对自己的j二作尽心尽职,是否公平、公正、客观地对待每一位学生,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诚信意识。只有教师做到自尊自重,视诚信如生命,学生们才可能受到良好的熏陶,才能真正了解诚信的真谛。要增强大学生诚信道德意识,使大学生要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珍惜自己的信誉。⑤
2.加大对诚信的宣传,发挥舆论导向作用。舆论是公众道德选择的引导者,是人们道德实践的评价者,是全而道德行为的监督者⑥。大学生是文明的传承者,是国家的希望,诚信道德的弘扬要从大学生开始。要在大学生中形成以诚信为荣、以不诚信为耻的良好舆论氛嗣,让诚信深入人心,让诚信成为大学生的立身之本。高校应把这项工作作为重点来抓。同时要开展各种以“诚信”为主题的活动来辅助宣传,如征文比赛、辩论赛、演讲赛、歌咏比赛、社会实践等。要树立诚实守信的先进人物典型,形成人人学诚信、处处讲诚信、事事守诚信的浓厚氛围。
3.培养大学生诚信道德情感,深化大学生诚信实践。诚信道德情感是人们基于一定的诚信道德的认知,是按照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去对照、衡量、评价自己和他人诚信言行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诸如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所产生的仰慕或鄙视、爱好或憎恶等情绪态度。“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⑦。”要把对诚信的道德认识提高为诚信道德情感,对诚实守信的行为进行赞扬和对失信行为进行无情地鞭挞。同时,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离不开大学生的诚信实践,要通过诚信道德实践促进大学生的知行统一。在对大学生进行诚信道德教育的时候,要注意将课堂教育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要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关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针对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采取有步骤、有计划的教育措施。大学生只有在不断的道德实践中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否符合诚信品质的要求,修正不符合诚信的思想、行为,才能使自己真正具有诚信的道德品质。
4.加强诚信立法,实现道德与法在诚信建设中的良性互动。“法律和道德代表着不同的规范性命令”⑧,因而道德与法在诚信建设中的作用是不同的。道德侧重于自我约束,是行为主体“应当”的选择,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惯与社会舆论发挥其作用和功能,不具有国家强制力;而法律侧重于国家强制,是国家制定和颁布、用以调整、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行为的权威性规则。在中国历史上,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而存在,被赋予极其丰富的内涵。诚信二者连用表明它们是不可分割的关系。正所谓“诚,信也,从言成声”“信,诚也,从人言”⑨,即以信释诚,又以诚释信。我国诚信法律规则体系还有待完善,法律规定还比较笼统,一些规定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因此,应从实际需要出发,制定诚信方面的专门法律、法规和规章,对诚信原则作出更具体、也更切实可行的规定。
5.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完善大学生诚信档案。对诚信素质的培养,仅仅靠诚信教育是不够的,必须辅以诚信评价。要通过道德评价,使诚信作为社会道德要求在大学生心里得以反映和积淀,逐渐形成诚实守信的义务感和背信弃义的羞耻心,使大学生不再视遵守规则、履行契约为强制约束,而是一种值得践行的生活方式。在塑造大学生诚信人格的过程中,要建立道德评价体系,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和赏罚纪律,使之能够约束大学生的各种行为。要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档案”,内容包括家庭基本情况、基本经历、奖惩情况、学杂费缴纳、助学贷款、学习情况、社会实践、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以及违纪情况的诚信记录,并将其与奖学金、助学金、干部选拔、组织发展、就业推荐等环节联系起来,使这份诚信档案成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二张身份证。
[论文关键词]和谐社会高校诚信道德
[论文摘要]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但在和谐社会视野下,高校还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文章从大学生对诚信道德理念的认识、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学术和学业、经济生活、求职就业过程中等方面对高校诚信道德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视角,探讨了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
[注释]
①②朱熹.四书集注[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2:79,168.
③吴潜涛,赵爱玲诚信与建设[N]中国教育报,2004-01-13.
④胡文彬学术腐败是民族的耻辱[EB/OL].http://www.cuepa.cn/cate_l2/derail79.html,2007—05—29.
⑤范晓峰,苏醒.修身立业、诚信为本.观察与思考,2004(1):12—13.
⑥李国春.高校诚信教育环境构建之我见[J].教育探索,2007(5):87.
⑦中央编译局.列宁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55.
一、主题 : 诚信的言行和作风,自始至终贯穿于活动的全过程。
二、活动指导思想
1、诚信的言行和作风,自始至终贯穿于活动的全过程。
2、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确有实效。
3、宣传社会,扩大影响,带动身边的人。
三、活动设计
(一)活动准备
(二)活动形式
1对学生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教育。
(1)、文明礼貌教育。文明礼貌是诚信品质的外在表现,文明礼貌,包括各种场合的文明礼仪,文明的行为举止,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等。通过外在的文明礼貌行为实践养成诚信的内存品质。
(2)、遵纪守法教育。自觉遵守社会、学校纪律和法规,是一个人良好社会信誉的标志。遵纪守法教育包括:遵守各种社会法规、教育法规和学术交流的各种纪律,培养遵纪守法的意识和个人的社会信誉意识。
(3)、真诚待人和诚实守信的教育。真诚待人、诚实守信,是诚信在人际交往中的表现。包括真诚的理解,看待他人,善待他人,做人要诚实,人际交往中要信守承诺等。通过真诚待人和诚实守信教育,建立和诣的人际关系,体验自尊,提高个人的社会亲和力。
(4)、乐于助人的教育。乐于助人是诚信品质的体现。包括:富于爱心和同情心,力所能及、主动地帮助他人,把帮助他人视为自己的需要。通过乐于助人教育,提高关心他人的能力和积极情感体验。
(5)、言行一致辞和学会负责教育。言行一致和学会负责是诚信教育的本质要求和重要内容。包括:说和做相一致,对自己、家庭和社会负责的意识,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6)、诚信立人教育。诚信立人是诚信教育的核心目标和内容。包括,确立诚信立人的意识,把诚信作为做人的准则。通过诚信立人教育,唤起自我完善的意识。
2、各班利用晨会、午会和班会时间组织班上学生进行诚信活动的大讨论。
3、学生征文活动。学生围绕诚实守信,正确对待学习、生活,诚实对待考试、升学等内容写作,可以是观点鲜明的议论文,也可以是反映学习、生活中富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等。
四、活动总结。
一、 诚信教育活动的主题
塑造诚信大学生,构建诚信校园
二、诚信教育活动的目的
引导学生明了诚信的本质和内涵、诚信与道德、诚信与大学生成才的关系,自觉地做一个诚信的大学生;通过诚信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说诚信话,办诚信事,做诚信人”的诚信观念,号召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觉加强诚信建设,牢固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信用意识和道德观念,养成诚信待人,诚信处事,诚信学习,诚信立身的良好习惯,把学生培养成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诚信大学生,共建和谐校园。
三、诚信教育活动的时间
5月 8日(星期五)至 5月 25日(星期一)
四、诚信教育活动的具体安排:
1、全系动员宣传。
制作一条以“树诚信学风,做诚信学子,创诚信校园”的横额,加强舆论引导,积极营造诚实守信的校园氛围。由系团总支宣传部负责。
2、诚信格言征集比赛。
组织各班团总支开展诚信格言征集活动。征集要求:诚信格言要以“诚信”为主题,提炼对诚信的认识、看法与领悟,要求精练、深刻,对他人能够起到启迪、教育作用,字数不超过 30 字。系部将从中推选3-4条报院团委参评。
截止时间:2009年 5月 18日(星期一)上午 12点前交到系办团宣处。
要求:打印、手写均可。
稿件数量:诚信格言每个团支部1条。
3、诚信征文比赛。
由团总支宣传部组织诚信征文比赛活动。征集要求:诚信征文要以“诚信”为主题,写有关诚信的认识、看法与领悟,文章要对他人能够起到启迪、教育作用,字数八百字以上,文体不限,要求原创。(原已参加学院“平安、诚信校园”征文的稿件可直接参评)系部将评选出部分优秀文章给予奖励。
4、开诚信教育主题班会。
各班团支部在考试前利用晚点名时间要召开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请本班班主任到场进行现场的诚信教育。
5、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
考试前每个班级都要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每个同学的都要在本班级的承诺书上签名,以加强每个同学对今后考试的诚信承诺,真正增强同学们的诚信观念,用诚信为校园添光彩。
四、诚信教育活动的要求
论文关键词:医学生 诚信教育 思考
论文摘要:诚实守信是任何一个医疗服务人员应遵守的职业道德,树立医学诚信道德理念,是医学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本文列举了医学生诚信观缺乏的现状,分析了医学生诚信观缺乏的原因,并提出了加强当代医学生诚信教育的措施。
一、当代医学生诚信观缺乏现状分析
学习方面,上课迟到、旷课、伪造实验数据、抄袭作业。受奖学金、就业等因素诱使,再加上医学内容需要记忆的东西多,有些学生便产生了投机心理,将诚信置之脑后,在考试中作弊。在临床实习过程中,采集病史时没有认真仔细的去询问,书写病历时瞎编乱造,敷衍了事。经济方面恶意拖欠学校学费、出具假的贫困证明来骗取国家助学贷款,拿着贷款高消费、不按协议偿还国家助学贷款,完全不讲诚信。就业方面,有些学生在就业推荐材料上作假、修改学业成绩、随意对就业协议篡改,把签订就业合同当作儿戏,随意跟已签订合同的单位毁约,这一系列的失信行为,都反映了大学生存在着严重的诚信危机。
二、当代医学生诚信观缺乏原因
1.社会因素的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领域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主导着一些人的行为和观念。在这种观念指导下,诚信缺失存在于社会的广泛领域。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服务质量低劣、坑蒙拐骗经营、偷税漏税、以权谋私等行为不时发生,这些行为暂时的或表面上大都得到了直接或间接的政治、经济利益。坑蒙拐骗者未受到及时、有效的法律制裁与道德惩戒。因此,使人们产生一种错误的认识,那就是不讲诚信是获得利益的捷径。这些社会消极现象极大地腐蚀着大学生的灵魂,这也是造成当代医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2.教育的偏差
学校和家长在教育方向和教育方式上存在偏差。从小学至高中,学校教育的目标都是追求升学率,家长教育的目标是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升学率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唯一标准,分数是衡量孩子素质高低的唯一标准。只要升学率高就是好学校,只要能考上大学就是好孩子,家长过于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对孩子如何做人做事缺乏必要的关注。
3.缺乏必要的诚信评价机制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人做事应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新加坡是世界上法制很严的国家,违法必将遭到严惩,人们会自觉地遵法守法,限制自己的一些不良行为。而我国长期以来都没有建立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诚信评价体系,从小学到大学,从单位到社会,均没有可操作性的制度对诚信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失信者不需要对不守诚信的行为负责,也不会因为不诚信的行为而付出代价。从而造成不守诚信者可以获得“利益”,而守诚信者的“利益”在无形中受到损失,导致不公现象出现。
三、加强当代医学生诚信教育的措施
1.加强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育人的根本。诚信教育应是道德教育基本而又重要的内容。创造诚信教育的氛围,改革我们的教育方式、方法和内容,纠正我们教育过程中的失衡与失误,是提高我们德育效果的根本措施。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应是解决诚信缺失的根本措施。例如,举行十八岁成年人宣誓仪式,签订自律协议,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意识等等也是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
2.提高文化修养,营造良好氛围
道德和文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个人道德素质不断发展和提升的重要基础,而良好的道德素质又是一个人丰富自身文化内涵、走向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要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意识,首先要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文化底蕴。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倡导诚实守信,创造诚实守信的校园氛围,在校园内形成浓厚的讲诚信、求诚信的道德风尚。诚信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单靠纯粹的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是不易取得好的效果的,学校要把学生的诚信教育贯穿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以人为本,要让学生易于接受。 转贴于
3.完善大学生诚信评估制度,建立学生“诚信档案”
要建立完善大学生的诚信评估制度。在新生入校时为每一位大学生建立一份诚信档案,让这份诚信档案伴随这名学生度过几年的大学生活直至走向社会。这份档案应包含这名学生在生活、学习、工作、经济活动中诸多方面的诚信与不诚信行为,全程记录学生的纪律、学习、考试、贷款、奖惩情况。教育者应定期根据诚信档案的记录,对每位学生的信用等级作出评价,并对外公布,接受每一位教师、学生的监督,使诚信档案自身具有透明与公正性。此外还应建立信用制度,使学生珍惜自己的信用度,不滥用自己的信用,一旦信用“透支”,轻则在校活动受到影响,重者受到一定的惩罚。如,对于诚信度低的大学生不得担任学生会、班级干部,不得享受奖学金等;对于诚信度高的学生应予以公开表彰,并给予相应的物质精神奖励。这样才能切实保障大学生诚信评估体系的不断完善,并发挥其对大学生的道德教化作用。
4.发挥教师、干部和学生先进群体的表率作用
“教之道,德为先”,作为高等学校的教师、干部,首先要加强道德修养,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用良好的道德形象取信于广大同学,带动广大学生树立起“诚信”的形象。学生干部既是学生的先进群体,又是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力量,他们生活、学习、工作在学生当中,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和感召力,他们的诚信表现对广大学生有示范作用。实践证明,有一支诚实守信的干部队伍,能认真监督保证诚信自律协议的落实,就能够带出诚实守信的班风,反之则反。所以,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是诚信建设的重要途径。在诚信建设中,学生群团组织诸如学生团支部、学生会、爱心社、文学社等也是建设诚信之风不可忽视的力量,要注意发挥他们的作用,共同建设一个文明诚信的校园,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参考文献:
1.池美珠,钱燕,胡冠琼.医学生诚信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医学与社会,2009,(05):69-70,73
【关键词】诚信;大学生;诚信教育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诚信对于建设人类社会文明都是极为重要的。但当前社会诚信缺失问题十分严重,不仅危害经济社会发展,破坏市场和社会秩序,而且损害社会公正,损害群众利益,妨碍社会进步。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随后,国务院总理10月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制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
在高校中,也大量存在着学生旷课、考试作弊、毕业论文造假、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弄虚作假或者随意毁约等诚信缺失的现象,这不仅给大学生的整体形象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也给高校和学生个人的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后果。因此,在构建全社会征信系统的大趋势下,有必要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提高其诚信意识,培养其诚信习惯和行为,建设诚信校园。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意义
诚信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深远意义。《吕氏春秋・贵信》篇说,如果君臣不讲信用,则百姓诽谤朝廷、国家不得安宁;做官不讲信用,则少不怕长,贵贱相轻;赏罚无信,则人民轻易犯法,难以施令;交友不讲信用,则互相怨恨,不能相亲;百工无信,则手工产品质量粗糙,以次充好,丹漆染色也不正。可见失信对社会的危害是非常大的。诚信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是一种人人必备的优良品格。讲诚信的人,处处受欢迎;没有诚信,在社会上寸步难行。大学生诚信教育对于个人发展、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全民族素质、国家政治文明建设,以及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诚信是大学生个人发展的基石
当代大学生是建设国家的希望, 其健康人格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塑造既关系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关系到我国市场经济的道德秩序。在学校,老师不会放心地把一项重要的事情交给一个不信赖的学生去做,同学也不愿意与一个虚假伪善人的交往和生活在一起;在社会上,金融系统和银行不会与一个有诚信污点的人发生经济往来;商业行为中,也不会有人信赖你,与你合作;工作中,单位领导也不会把重要的任务交给你。只有诚信,才能让你拥有更多的朋友、合作者,才会拥有更多的成功机会,才有实现人生价值的可能。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认为人若不讲信用,在社会上就无立足之地,什么事情也做不成。“立身诚为本,处世信为基。”这是大学生诚信手则中的第一条内容。由此可见,诚信,作为品德修养和行为规范,是我国传统道德大厦的根基,是中华民族道德之魂,更是个人修养的基石。大学时期是学习各种知识本领,锻炼、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时期,是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是青年成人成才的重要阶段。所以,大学生既要努力获取各种知识和技能,更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其中,诚实守信,是最基本的素质,是一个人的“身份证”。
2.大学生诚信状况是展示高等教育的重要名片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高尚品德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要求学校全面推进德、智、体、美、劳等教育。掌握先进的知识固然重要,但若没有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做支撑,也只能是“危才”。万事“德”为首,“诚信”是德育的一块基石,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大学生,作为社会进步和生产力提高的生力军,作为未来社会的希望,如果他们没有诚信观念和行为,对社会的发展将是不良的导向,高等教育也是失败的。合格的大学生应该是有道德、有理想、讲诚实、守信用的,所以,大学生诚信状况反映了高等教育的成败。
此外,大学生在就业中的行为和毕业后在单位的表现关系到学校的名誉和发展。当前,随着高校的连年扩招,每年有大量的毕业生,就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但有些学生为了找一份满意的工作,不惜以牺牲诚信为代价,在个人求职简历中编造各种虚有的荣誉证、资格证和学习成绩,杜撰一些不存在的学生干部履历和社会实践经历。还有一些学生,为了自己的单方利益,撕毁协议,频繁跳槽,给招聘单位带来很大的麻烦,甚至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给自己和学校的发展都蒙上阴影,影响了学校和用人单位的长期合作关系,使用人单位对学校的推荐工作表示怀疑,失去对学校的信任,可能长久之内不愿到学校来挑选毕业生。这势必影响学校的长远发展,影响以后毕业生的就业。所以,高校要加强学生诚信教育,教育学生无论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都必须有“诚实守信”这样基本的道德素质,做到为人正直,工作塌实,吃苦耐劳,忠诚爱岗。让诚信成为学生个人生活、就业、工作的名片,也成为推动高校发展的一张名片。
3.大学生诚信教育有利于社会道德体系建设
把公民道德建设作为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础工程,这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对于构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等教育担负着促进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重任,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合乎社会发展、社会进步需要的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公民道德建设取得实效的重要途径。大学生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群体,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得失,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当代大学生是建设未来社会的主力军,在校期间若不养成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必将给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增加不稳定因素和潜在危险。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所以,高校必须开展诚信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公民,培养出具有高尚道德水准的合格人才。这既向社会源源不断地输入合格人才,也利于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推动社会道德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二、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路径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由学校步入社会的桥梁,此时的诚信教育既是巩固诚信教育的成果,又在此基础上加以拓宽和延伸,是为学生一生的诚信奠定基础。那么在中央着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背景下,大学生诚信教育应在诚信观念培养、诚信氛围的营造、构建诚信评价机制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等方面下功夫,尽快与社会征信系统接轨。
1.培养诚信观念是基础
习惯决定命运,习惯成就未来。树立诚信的观念和行为习惯, 是诚信教育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和重要基础。要深入挖掘诚信的教育资源,在学生中大力加强诚信教育,普及信用文化和知识,确立人无信不立的理念,有目的的培养大学生的诚信观念,培养诚信品质,不断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积极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社会责任感和现代公民意识,使其成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的人,自觉做诚实守信的人。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离不开诚信实践,只有将诚信教育渗透到处理大学生生活实际问题中去,让他们在道德实践中检查自己的言论和行为是否符合诚信要求,及时改正不符合诚信的行为,才能真正促进大学生诚信观念的养成。要将诚信教育的内容贯穿到高校的各项教育与管理工作中去,要充分利用和挖掘各种教育资源,合理利用各种诚信教育载体,把诚信教育与教学科研建设、师风学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结合起来,通过课堂教学、讲座、报告会、讨论会、辩论赛、文化艺术活动等教育方式,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使诚实守信成为学生的自觉需要,成为学生评价自身行为规范性的道德标尺。
2.形成讲诚信的良好舆论环境是关键
诚信观念的培育,需要持之以恒的道德教育,更需要社会舆论的支持和约束。要在社会绝大多数人中形成共识,要在全社会树立起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观念,营造守信者受尊重、失信者遭鄙视的社会舆论氛围,引导和形成诚信之风。要加强诚信的舆论监督作用,利用文化活动、新闻媒体、网络等舆论载体,大力宣传诚信行为和文化,对诚信者予以道德褒扬和精神奖励;大力曝光失信行为,对失信者进行道德谴责和精神惩戒,在全社会形成对失信行为和失信者“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局面。学校要形成良好的讲诚信的校园风气、校园环境和舆论氛围,对于学校的违规办学、违规收费,教师的造假剽窃他人科研成果、违反职业道德规范,学生的篡改成绩、伪造简历、逃废国家助学贷款等现象要进行大力打击和曝光,让失信者付出惨痛的代价,使所有人不敢造假,不敢失信。要积极发挥学生党员、干部和教师的率先垂范作用,做好表率,宣扬诚实守信的先进典型,倡导校园诚信文明。
3.加强诚信评价体系的建设是重点
一个人诚信行为如何被确认,社会对他怎么样评价和监督,评价体系的指标有哪些,这是社会形成良好诚信行为氛围的保证。这关系到诚信行为能否被社会认可,能否长久坚持。建立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就要把学生在校期间与信用有关的日常行为、个人品德、学习考试情况、还贷情况、奖惩情况、就业协议等信息建成数据库, 进行跟踪记录和动态管理,并做出相应的信用评估,在条件成熟时与社会征信系统对接,供金融系统、就业单位等部门查阅。同时,学校对大学生在校期间遵章守约的行为进行诚信评价,作为大学生各项评奖评优、竞聘干部、申请助学金、入党、研究生入学及就业推荐、信用贷款等行为的主要依据,对于出现的学术抄袭、考试作弊、求职材料造假等行为直接给予负面评价,增加失信成本, 督促大学生自觉维护个人诚信,营造优良的校园信用环境。要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诚信监督系统,通过学生自我监督、同学相互监督、老师全面监督、家庭协助监督、社会共同监督,形成一个完善的诚信监督系统,使学生在强有力的监管之下,不能做出失信行为。
4.建立和完善各种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是保障
“苏丹红”、“瘦肉精”、“三聚氰胺”等词,曾一次次拷问着我们的制度和法律、法规。没有健全的各种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诚信危机就还会爆发。在目前诚信还没有成为普遍的道德自觉时,必须建设公平正义的各种法律、法规和制度,弘扬诚信正义,抑制歪风邪气,努力形成人们之间相互信任,真诚相待的良好社会氛围。
首先,国家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等制度建设。不健全的法制,无力的监管,缺少舆论的监督,使得失信行为逃避了应有的处罚,带给社会不良的导向。其次,政府要加强自身的诚信建设。政府诚信行为对公众起着示范和表率作用,它是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前提和关键。政府部门要带头宣传诚信,践行诚信,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第三,高校要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以约束性的制度引导和管理学生、老师,使他们养成自觉遵规守纪,诚实守信的习惯。同时加大打击失信行为,提高失信成本,使失信者的无利可图,使诚信者得到保护和赞誉,使诚信行为走上良性循环的轨迹。第四,社会和学校要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制度。要加快建设社会征信系统,尽快把学校、社会的个人信用融合,引导个人增强诚信观念,抵制失信行为。
三、结语
诚信是一个人良好的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础。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重在通过教育活动, 培养、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诚信习惯,形成讲诚信的良好校园氛围,促进社会诚信风气的形成。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面很广,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各部门的共同努力,需要尽快完善和健全社会的诚信制度,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大力宣传诚信文化,构建诚信评价机制,形成人人讲诚信的社会氛围,大力惩戒失信行为,奖赏守信者,努力构建诚信社会、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高滨,赵丽芳.浅议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必要性[J].科技信息,2011,18.
[2]马冬香.大学生诚信危机及诚信教育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科技信,2009,25.
[3]王旭涛.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研究[D].四川:西南财经大学,2007,3.
[4]许薇.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11,3.
[5]艾政文.高校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的实践路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6]王晓荣.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再探[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4.
论文摘要:诚信是人生的通行证,只有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才能获得他人和社会的信任,而这是成功的关键。本文从五个方面就少数民族大学生诚信教育谈了自己的观点。
民族大学生诚信状态及其成因总的来看,经过教育工作者多年来持之以恒的努力,诚信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整体诚信评价是好的,高等民族院校、民族班、民族预科等诚信教育的成果是显著和有目共睹的。但是,从事民族教育的广大教师都感到任重而道远,这项工作还需要长期抓下去,并且要采取适当合理且行之有效的方法,避免形式化、教条化,融诚信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从具体事情入手,于微细处启发和培养诚信意识。要通过把诚信教育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努力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践行能力,让他们在家庭、学校、社会中主动寻找自我诚信角色。
诚信关乎民族美德、民族命运,是人生的通行证,只有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才能获得他人和社会的信任,而这是成功的关键。本文从五个方面就少数民族大学生诚信教育谈了自己的观点。
(1)少数民族大学生虽然具有了一定的自主性,但其社会化并未完成。他们的思想意识、行为习惯仍有可变性。在诚信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学校要用诚信的事实和道理进行正面疏导,从而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积极性。
在社会崇尚金钱、权力的不良社会风气下,民族高等教育要排除这些不良影响,积极倡导中国传统美德,刻苦、勤奋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使他们养成严格要求自己,实事求是,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班级制度,遵纪守法的良好品质,在此基础上进行诚信教育将会事半功倍。
(2)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加强宣传导向,批判各种不诚信的行为和观念。在学校求知,是一个艰苦的学习过程。学习是苦根上结出来的甜果。有些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基础较差,学习上很吃力,在考试中就会出现作弊事件。当出现作弊情况时,一方面要对其行为提出严厉批评,视其作弊行为的程度给予各种处分,决不能姑息不管;另一方面,对基础差的学生要采取相应措施,鼓励他们勤学苦练,循序渐进,并且在学习上给予指导和帮助,让他们取得进步,让他们明白考试作弊是很可耻的行为,以此为契机在全班开展诚信教育,弘扬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批判各种不诚信的行为和观念,最终在班级中形成健康的道德评价体系。
除此之外,还应致力于建设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生活,把诚信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加深学生对诚信这一基本道德规范的理解。
(3)诚信教育不能操之过急,不能流于形式,这样不仅培养不了学生诚信的优良品质,反而会让学生感到厌烦。诚信品质不可能一朝一夕培养起来,差学生不可能马上变好,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漫长而艰辛。只要我们看到学生有了向好的方向发展的趋势,就要鼓励,允许他们再犯错误,不能一看见犯错误就一棍子打死。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环境,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以教师的诚信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时穿插诚信教育,并持之以恒,方能有所收获。
(4)健康、高雅、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民族大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道德规范,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文明守纪、诚实守信意识,营造和谐校园环境的意义重大的诚信教育工程。
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高校本身要树立良好的形象,做到对待每一位同学都要公平公正;教师要以身作则,严谨治学,实事求是,保持良好的师德,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要牢固树立“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观念,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学校工作的全过程,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高校还应致力于建设比较健康完善的教学环境,把诚信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加深学生对诚信这一基本道德规范的理解,使学生能渐渐学会宽容和尊重,寻找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和真诚。
(5)多列举真实事列,让学生了解失信后付出的惨重代价。事实甚于雄辩,事实教育深刻。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开展诚信教育,应多收集相关资料,定期展出失信所造成的惨重代价的相关展板;组织观看一些影像资料,让学生在反思中得到教育。
(6)建立少数民族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定期、全面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信用状况,并定期向班级公布,促进学生诚信习惯养成,有助于在校民族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必将收到很好的效果,并且能带动整个社会信用理念的提升与诚信氛围的营造。
(7)班主任工作在诚信教育中至关重要。班主任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学生管理工作,本着研究人、教育人、鼓舞人、培养人、塑造人的思想,做细致入微的工作,扭转班级学风,确保班级学习环境的优良等。而这些都是进行诚信教育的良好的前提。
总之,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诚信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德能兼备的合格人才,已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杨剑梅.法律诚信与大学生诚信品德教育[j].中国农业教育,2003,(6).
论文摘要:诚信是人生的通行证,只有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才能获得他人和社会的信任,而这是成功的关键。本文从五个方面就少数民族大学生诚信教育谈了自己的观点。
民族大学生诚信状态及其成因总的来看,经过教育工作者多年来持之以恒的努力,诚信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整体诚信评价是好的,高等民族院校、民族班、民族预科等诚信教育的成果是显著和有目共睹的。但是,从事民族教育的广大教师都感到任重而道远,这项工作还需要长期抓下去,并且要采取适当合理且行之有效的方法,避免形式化、教条化,融诚信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从具体事情入手,于微细处启发和培养诚信意识。要通过把诚信教育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努力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践行能力,让他们在家庭、学校、社会中主动寻找自我诚信角色。
诚信关乎民族美德、民族命运,是人生的通行证,只有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才能获得他人和社会的信任,而这是成功的关键。本文从五个方面就少数民族大学生诚信教育谈了自己的观点。
(1)少数民族大学生虽然具有了一定的自主性,但其社会化并未完成。他们的思想意识、行为习惯仍有可变性。在诚信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学校要用诚信的事实和道理进行正面疏导,从而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积极性。
在社会崇尚金钱、权力的不良社会风气下,民族高等教育要排除这些不良影响,积极倡导中国传统美德,刻苦、勤奋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使他们养成严格要求自己,实事求是,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班级制度,遵纪守法的良好品质,在此基础上进行诚信教育将会事半功倍。
(2)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加强宣传导向,批判各种不诚信的行为和观念。在学校求知,是一个艰苦的学习过程。学习是苦根上结出来的甜果。有些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基础较差,学习上很吃力,在考试中就会出现作弊事件。当出现作弊情况时,一方面要对其行为提出严厉批评,视其作弊行为的程度给予各种处分,决不能姑息不管;另一方面,对基础差的学生要采取相应措施,鼓励他们勤学苦练,循序渐进,并且在学习上给予指导和帮助,让他们取得进步,让他们明白考试作弊是很可耻的行为,以此为契机在全班开展诚信教育,弘扬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批判各种不诚信的行为和观念,最终在班级中形成健康的道德评价体系。
除此之外,还应致力于建设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生活,把诚信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加深学生对诚信这一基本道德规范的理解。
(3)诚信教育不能操之过急,不能流于形式,这样不仅培养不了学生诚信的优良品质,反而会让学生感到厌烦。诚信品质不可能一朝一夕培养起来,差学生不可能马上变好,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漫长而艰辛。只要我们看到学生有了向好的方向发展的趋势,就要鼓励,允许他们再犯错误,不能一看见犯错误就一棍子打死。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环境,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以教师的诚信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时穿插诚信教育,并持之以恒,方能有所收获。
(4)健康、高雅、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民族大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道德规范,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文明守纪、诚实守信意识,营造和谐校园环境的意义重大的诚信教育工程。
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高校本身要树立良好的形象,做到对待每一位同学都要公平公正;教师要以身作则,严谨治学,实事求是,保持良好的师德,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要牢固树立“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观念,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学校工作的全过程,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高校还应致力于建设比较健康完善的教学环境,把诚信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加深学生对诚信这一基本道德规范的理解,使学生能渐渐学会宽容和尊重,寻找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和真诚。 转贴于
(5)多列举真实事列,让学生了解失信后付出的惨重代价。事实甚于雄辩,事实教育深刻。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开展诚信教育,应多收集相关资料,定期展出失信所造成的惨重代价的相关展板;组织观看一些影像资料,让学生在反思中得到教育。
(6)建立少数民族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定期、全面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信用状况,并定期向班级公布,促进学生诚信习惯养成,有助于在校民族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必将收到很好的效果,并且能带动整个社会信用理念的提升与诚信氛围的营造。
(7)班主任工作在诚信教育中至关重要。班主任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学生管理工作,本着研究人、教育人、鼓舞人、培养人、塑造人的思想,做细致入微的工作,扭转班级学风,确保班级学习环境的优良等。而这些都是进行诚信教育的良好的前提。
总之,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诚信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德能兼备的合格人才,已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杨剑梅.法律诚信与大学生诚信品德教育[J].中国农业教育,2003,(6).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美德
《说文解字》中道:“信,诚也。”又说:“诚,信也”,“诚信”作为中国传统道德规范,即是诚与信的互训,“其核心是强调忠诚老实,实事求是,讲求信用,遵守承诺”。
诚信,是人们交往过程中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从古至今,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对个人而言,没有诚信,就无以立身;对社会而言,没有诚信,就无以进步。大学生作为时代的未来精英,其诚信状况就更值得我们关注。
一、大学生诚信存在的现状
客观地讲,当前大学生的诚信现状总体是好的,绝大多数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能够做到实事求是、诚实守信,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考试作弊、拖欠国家助学贷款、就业过程中的弄虚作假、生活中的不负责任等,无不显示着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淡薄。
(一)学业方面存在诚信缺失
学生以学为本,学习是最重要的事了。但是有些学生为了取得好成绩,平时不努力,考试时作弊。经常采取把答案写在身体的一些部位或桌面上,传递夹带有答案的纸条,偷看同学试卷等手段。随着高科技通讯工具的推陈出新,作弊手段也不断提高,手机、MP3播放器、“探测笔”、“微型耳机”全都成为新型的作弊工具。
毕业论文是要在学业完成前写作的论文,是教学或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论文写作本来是训练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巩固所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是需要发表的硕博论文的写作,更是来不得半点虚假和侥幸。有些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不是认真查阅资料、仔细钻研,而是找别人的论文采取“复制粘贴”的方法,拼凑出来敷衍了事,更有甚者直接把别人的论文,换成自己的名字,出现很多雷同的论文,毫无新颖可言。
(二)经济方面存在诚信缺失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教育投资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奖助减免的额度也随之越来越大。为了获取助学金和学费减免,有些学生对家庭情况实施造假,开具“假证明”、“假介绍信”等伪造家庭团难等事项,对学校刻意隐瞒自己家庭的真实情况,骗取助学金和困难补助挪作他用。他们的这种行为不但浪费了宝贵而有限的名额,而且使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无法充分享受国家及高校的待遇和政策。
助学贷款是国家为了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而实施的一种无担保的政府行为的助学工程,自20世纪90年代实行以来,已解决了许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来源,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其家庭经济压力,为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享受过这种政策优待的大学生毕业后却不按期归还贷款,甚至杳无音信。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破坏了学校的声誉,破坏了银行对大学生贷款的可信度,同时也会影响其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贷款申请的批准。
(三)就业方面存在诚信缺失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双向选择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就业模式,不少大学生为了竞争到好的工作岗位,通过伪造各种证书来充实个人实力,编造学生干部履历,虚设社会实践经历来夸大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务能力。这些行为和做法不但损害了学校的声誉,也欺骗了用人单位。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诚信缺失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契约观念不强,不履行就业协议,毁约不断,跳槽现象频繁。部分毕业生在参加招聘会的过程中,多处签约,随意毁约,无视协议的严肃性,一旦有用人单位同意录用便草率签约,对协议书上的条款不认真领会,签约后才发现有些条款过于苛刻,或者由于其他原因而随意毁约。其实与单位签约有时候给自己留条后路,一旦公务员被录取或者有了好的就业岗位,毕业生们就不顾一切的撕毁了当初签订的就业协议,这样做违背了诚信道德,影响了用人单位的招聘计划的同时也损坏了学校的声誉。
(四)生活方面存在诚信缺失
有些大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和目标追求,表现为内心精神空虚、急功近利、丧失人格。如有的学生当班干部或进入学生会只是为了谋取个人利益,缺乏奉献精神;有的学生恋爱动机不纯、态度不严肃,抱着一种游戏人生的态度,没有一点责任心和道德感;有的大学生缺乏基本的道德修养,网络道德低下,在网络中撒谎、欺骗、谩骂、攻击,发表一些极不负责的言论等。
二、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高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做到管教结合。
多鼓励多引导,少规范少惩罚。高校完全可以通过人性化的管理让大学生们感觉到诚信缺失是一件可耻的事情,高校应改变诚信教育的方法,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其进行教育。比如,采取张贴漫画等方式,把古老的诚信案例以新颖、现代、切合青少年口味的方式表达出来,就很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还有就是要发现和宣扬大学生身边的诚信典型,通过表扬先进典型,给其他学生指明方向,使其明确是非荣辱的分界。
(二)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
大学生诚信档案是记录大学生在校期间诚实守信状况的真实情况,它包括大学生诚信承诺书、学生的基本信息、学习成绩、学费住宿费交纳记录、助学金贷款情况、获奖学金情况、借阅图书归还记录、勤工助学情况、考试作弊记录等。作为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能使大学生认识到诚信对于做人的重要性,信誉将伴随自己的一生,从而在思想上牢牢树立“诚信”意识,并时时处处约束自己的行为。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诚信就业氛围。
加强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大力营造体现时代特征和校园特色的诚信就业氛围。正确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抵制消极、腐朽思想的渗透和影响,净化校园就业环境,引导校园就业观念向文明和谐、健康诚信的方向发展。重视校园人文和自然环境的建设,净化大学生的心灵,升华大学生的情感。优化德育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技、实践、体育、艺术、娱乐等活动,营造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注重校园文化的陶冶作用和育人功能。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国公民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是调节人际关系、规范经济生活秩序的重要的行为规范,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加强诚信教育对大学生个人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程新华:《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7年2月,第16卷第一期
2005-2006学年,担任班级组织委员;
2005-2006学年,参与市场营销活动,并且业绩良好;
2006-2007学年,参与市场营销活动,并且业绩良好;
2006-2007学年,担任学院体育部部长;
2006-2007学年,单位学校计算机协会会长;
2006-2007学年,负责学校校园网站二期工程
2007-2008学年,在微软中国实习体验
专业课程 无机及分析化学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 有机化学 物理化学 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实验 植物学 动物学 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实验 遗传学 植物生理学 解剖生理学 解剖生理学实验 现代生物技术概论 细胞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实验 多媒体课件制作 电子商务 专业英语等
公共课程 体育 大学英语 高等数学A 线性代数 大学物理 大学物理实验A 计算机文化基础 C语言 军事理论 思想品德修养 法律基础 科技写作等选修课程 C语言、C++、数据库技术原理与SQL Server2000、数据结构、软件技术基础、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电工、电子技术(数电、模电)、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视频技术及运用、计算机网络与数字通信、多媒体技术及运用、Web技术及网络出版、色彩学、信息论与编码技术、信号与系统等。技能专长 绘画:国画、水粉、素描、油画等。
擅长写作,曾在院学生会新闻部、晨帆诗社编辑部工作。
熟练运用Word、Excel、Authorware、Powerpoint等软件,能使用C语言编辑基本程序。
课外曾协助老师和独立作过研究工作,熟悉部分生物技术药品、仪器、基本原理及流程。论文《关于黑曲霉产纤维素酶能力的研究》获得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二等奖。毕业论文《产碱性果胶酶细菌的分离纯化及其酶活测定》获得优秀。个人爱好 读书、绘画、下棋、辩论、听音乐、看电影、讲故事等自我鉴定
性 格:沉着稳重,勤学好问,乐观自信,做事仔细认真,表达能力、适应能力强,有责任心和极强的亲和力,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
自我评价诚实守信、塌实肯干、肯吃苦、做事细心、责任心强、有较强的团队精神;上进心强、性格开朗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适应能力;年轻的我希望点燃自身的热情来使贵公司发光发热,一定会实现自身价值并在工作中为企业创造更大的财富。我真诚的向您提出求职的恳求,以我拳拳寸草心,浓浓赤子情期待与贵公司共呼吸,共命运,同发展,求进步。工作态度: 诚实守信,敬业乐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荣获奖励 2004年11月 院大学生辩论赛最佳风度奖
2005年 5月 院环保征文二等奖
2005年 3月 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二等奖社会实践 课余时间从事家教工作,受到家长和学生的好评。
有教师资格证。普通话二级甲等。英语四级。计算机一级。工作及实习经历 2003.7青岛野外实习
2006.2-2006.6毕业实习
2006.7中国水产烟台海洋渔业分公司家工厂实习一周
2006.8-2007.2烟台好利洁水性涂料有限公司化验员
【关键词】和谐社会高校诚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022-01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根本和道德要求,同时也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诚实守信为基本。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希望,大学生的诚信状况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高校要从创建诚信教育的制度环境,营造诚信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践内容,拓宽诚信教育空间上下功夫,才会构建大学生完美的诚信人格,进而对全社会产生辐射作用,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象
(一)学习方面缺失诚信
部分大学生缺少明晰的学习目标,对学习不够重视,学习只是为了“混日子”,缺乏远大理想,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对专业缺乏兴趣,出现了“学习的人少,玩的人多”的尴尬现象。到了关键时刻为了顺利通过考试或拿到证书,就不顾道德良知和学校纪律,抄袭论文、作业,盗用他人作品,侵犯他人著作权,拼凑实验报告和数据,有的大学生甚至铤而走险,请“”代考,在每年的英语四、六级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中都存在雇人代考的现象。考试作弊更是屡禁不止。
(二)生活方面缺失诚信
部分大学生恶意欠缴学费、拖欠助学贷款,在国家奖助学金评定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过程中,少数学生开假证明,虚报家庭收入,家境不差也要申请国家助学金,用于奢侈消费。
(三)就业求职过程中缺失诚信
在就业求职过程中,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首先表现在简历制作中的弄虚作假。如有的学生将自己没有而社会上流行的资格考试证书统统写入自己简历,虚构教育背景,虚构自己在校时的学习情况和取得的相关成绩;其次是违约。第三是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对用人单位的规定和协议置之不顾,在实习时对工作不负责任,给企业造成了损失,极大的影响了学校的声誉。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成因分析
(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在解放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给人民的生活以及认知领域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浮躁与失信”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尤其当浮躁与失信所带来的收益远远大于由此所付出的代价时,更促使市场主体做出逆向选择,完全背离基本的社会道德准则。
(二)高校教育制度的制约
一是学校德育目标过于笼统,不能满足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需要。二是学校重智育而轻德育,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三是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渠道单一,内容抽象,难以起到好的效果。四是道德教育主体的素质滞后,有的人员甚至将这项工作视作一种差事,应付了事,难以保证教学效果。
(三)家庭因素与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独生子女时代,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缺少必要的磨难挫折,因此难以培养坚毅的性格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他们更注重学习能力培养而忽略优良品格的塑造等都使得当代大学生更倾向于急功近利,对于长远发展所必须的诚信品质的养成未能正确认识,这也是造成某些大学生诚信程度低下的重要原因。
(四)社会诚信机制的缺失
当前,国家的诚信机制尚未建立,对于个人乃至集体的诚信缺乏有效的评价和奖惩制度。对于不讲诚信及信用,国家、社会和学校也没能给予应有的法律制裁、纪律处分和道德谴责……各种原因致使大学生的不诚信行为得不到有效的遏制。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研究
高等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对大学生诚信品德的培养,通过多措并举的有效措施来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把大学校园真正塑造为一块诚信的净土,帮助每一位大学生自觉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培养一批又一批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创建高校诚信教育的制度环境
第一,高校要把诚信作为衡量学生道德品质的一个重要标准。第二,严肃纪律,不断强化学生的诚信观念。第三,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制度。
(二)营造诚信校园文化氛围
首先,着力加强教师诚信道德教育。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本身就属诚信范畴,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很强的示范作用。要求学生做到诚实守信,教师必须做好表率,达到言教与身教的完美统一。其次,发挥学生骨干的表率作用,带动诚信之风。建立大学生良好诚信品质的关键还是在于学生自身。从道德主体来讲,学生骨干的道德品质以及他们的表率作用关系到高校诚信教育的成效。学生骨干率先垂范,做好表率,对诚信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 第三,积极开展诚信校园文化活动。诚信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高校应把诚信道德教育贯穿和渗透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积极营造校园的诚信文化、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充分发挥学生党团组织的诚信示范作用,创新诚信教育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使诚信教育真正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切实发挥大学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
(三)丰富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践内容
诚信教育的重点在环境氛围,关键是实践,青年大学生只有在实际生活中诚实守信,才会深切地体会诚信的含义。在“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循环反复过程中提高学生自身的修养,是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高校应有目的的引导学生从单纯的大学这个小社会走进社会大家庭,帮助大学生对社会上诚信的一些正反面现象、案例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得出结论。同时,适时组织专家学者带领大学生对社会某一热点的诚信问题进行讨论、辨析,不断提高青年大学生对诚信内涵的深入理解。此外,还应该通过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征文、辩论,组织对现实生活诚信状况的调查活动等进行诚信教育,使诚信教育活动无处不在。高校在进行诚信教育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如在青年大学生中开办“无人售报亭”活动等。
(四)拓宽诚信教育空间
互联网已经成为青年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网不在”成为了大学生生活的真实写照。高校应发挥网络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诚信教育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直观的情境中升华思想,在图文并茂、声情融汇的语境中感知诚信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遵守网络秩序,恪守网络道德,在网络上下都要诚实守信。同时,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是多种教育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高校应拓展诚信教育空间,利用多种渠道进行诚信教育。不仅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网络手段,学校教育还应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配合,达成学校、社会、家庭在培养学生诚信品质上的共识,以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诚信是立身之本、立国之基。高校应该树立正确的诚信教育观念,构建起诚信教育与管理、大学生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并在实践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这样定会促使当代大学生逐步摆脱诚信危机,构建诚信人格,进而对全社会产生辐射作用,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马尽举.诚信系列概念研究[J].高校理论战线,2002(4).
[2]汪瑞林.助学贷款呼唤信用机制[N].中国教育报, 2008,11,13(2) .
[3]吴秀明.关于大学生诚信问题及诚信教育的思考[J].外交学院报,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