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物流专业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物流成本管理的意义
物流成本是指伴随着物流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是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由三部分构成:
1.伴随着物资的物理性流通活动发生的费用以及从事这些活动所必需的设备、设施费用;
2.完成物流信息的传送和处理活动所发生的费用以及从事这些活动所必需的设备和设施费用;
3.物流综合管理所发生的费用。
物流成本管理在物流管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物流是经济的黑暗大陆”,“物流是第三利润源”以及“物流成本冰山说”等观点都说明了物流成本问题是物流管理初期人们关心的主要问题。所谓“物流是第三利润源”,是指通过物流合理化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继降低制造成本和扩大销售获取利润之后,企业获取利润的第三个源泉。“物流成本冰山说”告诉我们,通常我们所能明确掌握的物流成本,只占企业物流总成本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物流成本并没有为管理者所认识。正是由于在物流领域存在着广阔的降低成本的空间,因此物流被看作是经济的黑暗大陆,物流问题也引起了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可见企业物流管理开始于对物流成本的关心。
物流成本管理是物流管理的重要内容,降低物流成本与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构成企业物流管理最基本的课题。物流成本管理的意义在于,通过对物流成本的有效把握,利用物流要素之间的效益背反关系,科学、合理地组织物流活动,加强对物流活动过程中费用支出的有效控制,降低物流活动中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
物流成本管理的前提是物流成本计算,只有搞清物流成本的大小,才能够实施物流成本分析,编制物流成本预算,控制物流成本支出。物流成本的内涵在概念上是明确的,问题的关键是,在实践中如何正确规定和划分物流成本的范围,如何将物流成本准确计算出来。在物流成本计算方面,我们还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操作经验。由于缺乏对物流成本的准确把握,给企业的物流管理带来许多障碍,不利于发现企业物流运作中存在的非效率活动,也难以对物流成本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因此,认识物流成本,不能只停留在概念本身的理解上,还必须对物流成本的统计范围,计算方法以及物流成本分析方法等有一个全面掌握,这也是我们的企业在物流成本管理中急需要解决好的问题。
二、降低物流成本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一)从微观的角度观察
从微观的角度看,降低物流成本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由于物流成本在产品成本中占有很大比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降低物流成本意味着扩大了企业的利润空间,提高了利润水平。
由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可知,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产品的价格由市场的供求关系所决定,但价格背后体现的还是产品的价值量,即产品中所凝聚的人类抽象劳动的数量。商品价值并不取决于个别企业的劳动时间,而是由行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当某个企业的物流活动效率高于所属行业的平均物流活动效率,物流费用低于所属行业平均物流费用水平的时候,该企业就有可能因此获得超额利润,物流成本的降低部分就转化为企业的“第三利润”;反之,企业的利润水平就会下降。正是由于这种与降低物流成本相关的超额利润的存在,而且具有较大的空间,导致企业积极关注物流领域的成本管理,致力于降低物流成本的努力。
2、物流成本的降低,意味着增强企业在产品价格方面的竞争优势,企业可以利用相对低廉的价格在市场上出售自己的产品,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扩大销售,并以此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
(二)从宏观的角度观察
从宏观的角度讲,降低物流成本给行业和社会带来的经济效益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如果全行业的物流效率普遍提高,物流费用平均水平降低到一个新的水平,那么,该行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将会得到增强。对于一个地区的行业来说,可以提高其在全国市场的竞争力。
2、全行业物流成本的普遍下降,将会对产品的价格产生影响,导致物价相对下降,这有利于保持消费物价的稳定,相对提高国民的购买力。
3、物流成本的下降,对于全社会而言,意味着创造同等数量的财富,在物流领域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得到节约。实现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创造出尽可能多的物质财富,节省资源消耗的目的。
三、物流成本水平的衡量指标
1、企业物流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
物流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是用来衡量微观物流成本水平高低的基本指标,与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
企业物流成本从物流活动的领域角度可以划分为,采购物流费、工厂内物流费、销售物流费、返品物流费和废弃物回收物流费等。
按照商业习惯,采购商品(制造企业的原材料、零部件,商业企业的采购商品)一般由供应商支付运输费用,并不计算在采购物流费用中。但是,这部分费用最终也会在产品的价格中反映出来,从而影响到物流费用的水平,对于这部分物流费用应加以特别关注。
要准确反应企业物流费用占销售额的比重,并且使不同企业之间该项指标具有可比性,首先必须明确企业物流成本的核算范围,制定出统一的计算标准;其次,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物流成本计算方法。
2、行业物流成本占行业销售收入的比重
同一行业所有企业物流成本的平均值,即行业总物流费用占销售总收入的比重,反映的是某行业平均物流成本水平。不同行业的物流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是有一定差距的。一般说来,制造业的物流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要高于非制造业,其中,运输费用所占的比重居于所有物流费用的首位,其次是保管费用。
3、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
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是用来衡量社会物流成本水平高低的基本指标。社会物流成本的统计范围包括三大部分,一是运输费用、二是库存维持费用、三是物流管理费用。
运输费用包括企业使用专业运输服务,支付给各种专业运输业者(包括物流子公司)的运输费用和企业使用自己的运输工具和运输设施开展运输活动所支出的费用。
库存持有费用包括用于存货的保管费用(人工费、设施折旧、材料费、水电费等)和存货所占用资金的成本。前者包括支付给仓库企业的费用和企业自己从事货物保管所发生的费用;后者参考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和资本投资回报率确定一个固定比例,乘以存货金额。
管理费用包括用于物流管理,物流信息系统及其运营方面支出的费用。管理费用的计算可以根据历史经验确定一个固定比例,乘以运输费用和库存持有费用的总和;或确定一个固定比例,乘以制造业和流通业的GDP贡献值。
由于各个国家的经济结构,产业发展水平和物流活动效率等方面存在着差距,因此,反映在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上也有所不同。社会物流成本的统计,离不开企业物流成本的统计,只有在企业物流成本的统计趋于科学合理,并且有了一套完整的统计体系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从宏观上准确把握物流成本的水平。
现行的社会物流成本的统计方法,是站在货主企业,也就是物流需求方的角度去计算汇总物流费用的支出。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从国际范围来看,呈现下降的趋势。这种现象首先说明,随着企业物流活动的合理化和效率化水平的提高,在创造同等规模社会财富的情况下,在物流活动领域耗费的资源得到降低,资源配置的合理化程度得到提高。
导致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降低的因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
正如前面所讲的那样,企业物流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物流成本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是物流管理要实现的重要目标。尽管从物流管理发展的角度来看,已经进入了物流战略管理的阶段,但是,对于物流成本管理的任务并没有完结。从某种意义上讲,物流成本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永恒课题,只是在不同的时期,对于不同的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方式、手段以及范围有所不同而已。在PD(PhysicalDistribution)阶段,物流成本管理局限在销售物流领域,进入Logistics阶段,物流成本管理扩展到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领域,物流总成本的意识得到增强。而到了供应链物流阶段(SupplyChainLogisticsManagement),对物流成本最小化的追求,已经超过个别企业的边界,追求的是整个供应链,整个流通过程的物流成本最小化。因此,可以说,物流管理到了高级阶段,同样离不开成本这个主题。只要价格还是构成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物流成本就仍然是企业物流管理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
正是企业物流管理不断向纵深发展,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降低物流成本的潜力被陆续挖掘出来,企业物流成本水平的降低直接导致社会物流成本的降低。
(2)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现代物流业作为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经营的新兴产业,它的出现是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的结果,是企业物流合理化的要求。现代物流业凭借其专业化的运作方式,在整合物流资源,实现物流活动规模化方面表现出强大的优势。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为企业采用外包方式推动物流合理化和效率化,继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提供了外部条件。
(3)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不同的产业、不同的产品对于物流服务的需求内容和数量是不一样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总体的趋势是,第一产业的比重明显降低,以服务业为主要标志的第三产业的比重明显提高。同一产业内部的结构同样也在发生变化,如第二产业中的电子产业、生物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逐渐加大。这种变化,导致物流量与GDP之间的关系,由过去那种同步、同力度增长,转向物流量的增长幅度相对放缓,甚至出现与GDP增长相乖离的趋势。换言之,由于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社会经济增长对物流量的拉动作用在减小。
体现在物流成本方面,同样会出现类似的现象。即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随着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因此,在对不同国家的社会物流成本水平,即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进行比较的时候,不能够忽略产业结构变化对其产生的影响,注意来自不同主体的指标的可比性问题,避免简单比较和轻易下结论。
除了以上因素导至社会物流成本下降外,物流服务质量的提高,则会引发物流成本的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与物流成本二者之间不能割裂开来考虑,物流成本是指在一定的物流服务水准之下的物流费用支出。物流服务水准越高,支出的物流费用自然也就越高。高度化的物流需求,需要高水准的物流服务做基础才可以得到满足。随着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和高度化,以及由此导致的企业生产运作方式的变化,对于物流服务的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订货周期在缩短,物流的批量在减小、物流作业频率上升,物流成本也会随之加大。根据资料显示,美、日两国的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大约在10%左右,在近一、二十年中,呈现出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是企业库存规模下降带来存货持有费用的节约。但是,运输费用的下降幅度缓慢,其主要原因是,随着运输频率的加大,及时配送、小批量订货比重的加大,运输费用支出明显提高。
四、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1)树立现代物流理念,健全企业物流管理体制
企业降低物流成本首先要从健全物流管理体制入手,从企业组织上保证物流管理的有效进行,要有专司物流管理的部门,实现物流管理的专门化。树立现代物流理念,重新审视企业的物流系统和物流运作方式,吸收先进的物流管理方法,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寻找改善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的切入点。
(2)树立物流总成本观念,增强全员的物流成本意识
现代物流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追求物流总成本的最小化。这一点对于企业构筑和优化物流系统,寻找降低物流成本的空间和途径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随着物流管理意识的增强和来自降低成本的压力,不少企业开始把降低成本的眼光转向物流领域,这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实践中发现,不少企业把降低物流成本的努力只是停留某一项功能活动上,而忽视了对物流活动的整合。其结果,一是由于忽视了物流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的效益背反关系,虽然在某一项物流活动上支付的费用降低了,但总体物流成本并没有因此下降,甚至反而出现增加;二是将降低物流成本的努力变成只是利用市场的供求关系,向物流服务提供商提出降低某项服务收费标准的要求。如果物流服务供应商无法承受、而又可以拒绝的话,降低物流成本的努力便无功而返。
(3)加强物流成本的核算,建立成本考核制度
物流成本核算的基础是物流成本的计算,物流成本计算的难点在于缺乏充分反映物流成本的数据,物流成本数据很难从财务会计的数据中剥离出来。因此,要准确计算物流成本,首先要做好基础数据的整理工作。
(4)优化企业物流系统,寻找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
对企业的物流系统进行优化,就是要结合企业的经营现状寻找一个恰当的物流运作方式。物流系统优化是关系到企业的竞争能力、影响到企业盈利水平的重大问题,应该得到企业上层领导的高度重视,从战略的高度规划企业的物流系统。同时,要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使各个部门在优化物流系统的过程中相互配合。
每篇论文的写作都是建立在他人的研究成果之上的,这样就难免要引用他人的劳动成果来论证自己的学术观点,这样的科学论文是有继承性的,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物流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希望给大家在写作当中带来帮助。
物流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1]曾永长.多式联运流程设计与路径优化[D].重庆:重庆大学,2009.p6.
[2]杨雪.考虑换装时间的集装箱多式联运路径优化问题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3.
[3]荣朝和,魏际刚,胡斌.集装箱多式联运与综合物流:形成机理与组织协调[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
[4]魏际刚,荣朝和.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系统的协调(上)[J].集装箱化,2000,(2):p21-24.
[5]赵颖.多式联运流程设计与仿真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6.
[6]佟璐,聂磊,付慧伶.多式联运路径优化模型与方法研究[J].技术与方法,2010,(212):p57-60.
[7]贺国先.集装箱公铁联运的费用加权最短路计算机算法[J].铁道学报,2006,28(1):pll7-120.
[8]魏航,李军,刘赢子.一种求解时变网络下多式联运最短路的算法[J].中国管理科学,2004,14⑷:p56-63.
[9]邹雪丁,赵宁.王转.混合运输方式问题的建模与仿真[J].系统仿真技术,2007,3(4):p56-63.
[10]雷定猷,游伟,张英贵,皮志东.长人货物多式联运路径优化模型与算法[J].交通工程运输学报,2014,14(1):p76-83.
[11]朱晓宁.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规划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
[12]袁加林.集装箱多式联运标准化及其经济动因分析[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0.
[13]张戎,闫攀宇.洋山深水港区集装箱海铁联运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中国港口,2006,8:p25-27.
[14]王金华.基于运输合理化的多式联运路径优化[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0.pl.
[15]李愈.赵军.吴刚.陈佳琪.带有固定运费的多式联运方式选择[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2,47(5):p881-887.
物流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1]克里斯托夫·H洛夫洛克。服务营销(第3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詹姆斯·A菲茨西蒙斯等着。服务管理:运营、战略和信息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余平.继往开来[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2,(01)[7]中国物流航母织就信息大网[J].互联网周刊,2002,(35)
[4]何明珂.中国物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财贸经济,2001,(05).
[5]沈玉良.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中的几个问题[J].国际商务研究,2001,(04).
[6]牟歌。随机需求下存在单项替代的服务能力决策模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
[7]马简。服务预订下的定价与能力决策[D].西南财经大学,2011
[8]申文,马士华,陈潇。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能力[J].中国物流与釆购,2006(22):72-73
物流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1]高志军,刘伟,王岳峰。基于物流能力的物流服务供应链研究[J].物流与采购研究,2009,23(6):17~20
[2]朱卫平,刘伟,高志军。三级物流服务供应链能力协调[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12(6):27-32
[3]马士华,陈铁巍。基于供应链的物流服务能力构成要素及评价方法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7(13):744-750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双证融通;探索
物流是一门研究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物理性流动过程,并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配送、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现有机结合的新兴综合交叉学科。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物流正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物流对于国民经济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广西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是大西南出海通道枢纽大省,是我国东西部的结合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使广西成为物流中心。无疑,广西将需要越来越多的各类物流人才,包括物流操作人才。
在广西要解决物流人才紧缺的局面,除了考虑发展物流人才的短期培训外,主要是要加快发展物流本专科教育。截止到2004年6月,广西仅有广西对外贸易学校、广西商专、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6院校设置物流专业,而且设置时间不长。2005年广西普通高校招收物流管理专业(不含工商管理专业物流管理方向,下同)达19所(招生一千三百人左右),其中高职(含高专)17所(占89%);2006年广西普通高校计划招收物流管理专业的学校上升至26所(招生人数二千名左右),其中高职(含高专)就有22所(占85%)。可见,解决广西物流操作人才紧缺,主要是靠发展高职(高专)教育—即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开设物流专业来培养物流操作人才,而一名合格的高职物流专业毕业生是双证在手的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并具备一定技能的物流操作人才。
一、实行广西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双证融通”的意义
所谓“双证制”,就是指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在毕业时应同时获取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模式。毕业证书是接受学校教育修业合格的证明,职业资格证书是职业技能达到某种标准的证明。双证书是实用型人才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的体现和证明,特别是技术等级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是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能够直接从事某种职业岗位的凭证。因此,实行双证书制度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性和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
实行物流专业“双证融通”有利于广西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学历文凭为主的证书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评价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其综合文化素质状况,但是忽视了对学生实际技能的检测。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作为一种校外评估制度,其职业资格的标准直接由企业等用人单位和行业协会等组织参与制度,注意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考察,从而推动了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的改变,使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实际技能的培养,促使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
实行物流专业“双证”融通与衔接,促使广西高职院校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寻一种使高职院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密切配合,培养既具有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又掌握比较熟练的现代职业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二、广西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实行“双证融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广西高职院校中,“重学历证书,轻职业资格证书”的思想观念还严重存在,有些高职院校组织考证是因为“政策要求”或“从众心理”,自己的积极主动性还不高。高职教育的“双证制”还未进入良性运作状态。
2.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所必需的物流实验室等实训条件、实训指导教师队伍、资金投入等方面还普遍较薄弱,部分院校考证有困难。
3.广西高职物流专业目录来自于教育体系,物流职业标准来自于生产体系,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之间存在较大的错位。
4.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无法实现课程有效互换,导致重复学习、重复考试。目前,广西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普遍存在课程归课程考试、职业资格证书归职业资格考核的问题,两者不能融通,无法互换,大大增加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成本。同时,在面向就业市场时,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之间无法互换与认可,直接导致“双证书”的隔离与资源的浪费。
5.物流专业学生考证热情在升温,但考证费用较高,证书对就业实用价值有限,学校、学生对职业资格证书的认可度还有待提高。在广西高职院校中开展物流职业资格认证主要有: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共同开展的“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和全国自考办合作开展的“中国物流职业经理资格认证”,中国商业技师协会市场营销专业委员会开展的“物流管理员系列职业资格认证”。不管哪一种物流职业资格认证,报名费、资料费和培训费合计起来都将超过1000元,对广西高职学生来讲是一笔不小的费用。用人单位更多地看重学校品牌和学生实际能力,对证书的认可度还较低。
6.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脱节。部分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物流职业资格标准之间缺少对应关系,学校的教学方式与物流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缺乏有机联系,相当多的物流专业教师不了解本专业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等等。
三、实施广西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双证融通”的建义及模式
双证书制度是高职高专院校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环节,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渠道。实施双证书制度必然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融通,不是相互取代;推进,充分考虑现状;实践,方式可以各异。不能片面地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取代专业的改造与建设,也不能为实施双证书而不充分考虑生源基础、自身条件、社会需求而生搬硬拽。
(一)目前推进物流专业“双证书”转换机制,需要加强的工作
一是在高职教育内部仍需加大实行“双证书”倡导力度,并及时出台相应的刚性要求及实施措施,主动适应企业需要,适应经济活动需要,构建起以物流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学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
二是对“双证书”持有者采取相应的经济补助措施。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取物流职业资格证书时应适当减免鉴定费用,并优先推荐和录用“双证书”的学生就业。建立相应的劳动工资制度,企业对持有“双证书”人员应给予相应的工资标准,有效地推动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之间的转换互通。
三是应加大对高职物流专业教育的投入,尤其在物流实训基地建设、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产学结合机制建设方面,应给予较多的经费和政策支持,使高职院校具备培养学生物流专业技能的基本条件。
四是加强对拥有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的学历认定工作和将物流资格证书大纲的“应知”、“应会”融入高职课程,实行双证并举。
五是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相结合,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估机制。物流紧缺人才的培养和培训采用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相结合,加强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沟通,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要通过实行“弹性学习制度”,把学生获得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转换成相应的学分。在学历教育的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等方面,都要为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提供方便。在学历教育考核中,要建立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科学和持续评估的机制,让用人单位、学生和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要将终结性评估与形成性评估结合起来,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
(二)实施模式
融通模式:所谓融通,主要是通过建立学历层次与职业资格标准等级的对应关系,以学分或课程模块作为融通双证的纽带,从而实施双证书教育。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融通,实质是通过两类证书及其教育与培训的相互对应、相互承认,实现学历教育(以文化素质水平为主要标志)与职业培训(以职业技能水平为主要标志)的沟通
与衔接,最终达到提高高职人才培养综合素质的目的。贵港职业学院开设的物流管理专业的专科+中国物流职业经理资格证书的办学融通模式,避免了专业教育与证书技能的交叉与重叠,学生毕业时同时获得双证。
对接模式:所谓对接,就是打破传统的“老三段”教学体系,重新建构以职业能力为主体的新模式,职业资格证书部分地取代专业教育的实践技能部分内容。依据国家职业分类标准的要求,实现物流资格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物流专业教学大纲的对接,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物流专业课程把物流师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中,使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应的物流职业资格证书。
并举模式:所谓并举,就是利用专业教育与证书考核两个载体,并举推进且达到双证书教育的目的。鉴于目前双证书制度在实施体制上分属两个独立体系,在运作方式上缺乏融通机制,在具体内容上又面临着人才市场需求的多样性与多变性等方面的现实状况,如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柳州运输职业技术学院等实行并举推进的方式进行物流双证书教育,成为广西大多数高职院校采用的一种模式。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依据国家物流职业资格证书标准,物流专业教育与证书培训并举。同时,扩大物流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范围,力求向社会辐射,充分发挥教育与培训并举的高职教育办学功能。
作者简介:王永富(1968—),男,四川荣县人,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会计师,工商管理硕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本文获2006年广西职业教育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
参考文献
[1]2005年普通高考指南招生计划篇.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