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经典艺术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试论艺术欣赏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及意义
摘要:职业教育中开设艺术欣赏课程,把艺术教育融入职业教育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生活,对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和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艺术欣赏;职业教育;作用及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用人需求水平的提高,现代职业教育领域中,人才培养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能力和艺术特长的学生在就业上往往会占有更大的优势。因此,很多职业教育学校纷纷开设艺术欣赏课程来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艺术素养能力,注重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在社会中的竞争力。本文从职业教育院校学生的艺术欣赏现状出发,探讨艺术欣赏对推进职业教育起到的重要作用及意义。
1 职业教育院校艺术欣赏现状
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还要求学生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同时还要具备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对于职业教育学生全面素质能力的培养,良好的艺术欣赏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虽然很多职业院校开设了艺术欣赏课程,但职业教育院校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仍存在着以下几种情况:
(1)艺术素养不高。职业教育院校的学生多来自中小城市或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条件的影响,生活水平低,群众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不高,艺术覆盖面差,很多学生来只有在进入大学后才有机会接触到电影、戏剧、画展和音乐会等多种形式的艺术门类和艺术作品,因而导致职业院校学生艺术基础差,艺术素养相对不高。
(2)审美和欣赏能力落后。由于经济和文化环境影响,大中城市和城乡间在艺术课程的教育水平上存在极大的差异,加上家庭对艺术的重视程度和学校师资力量等条件的影响,学生对艺术基础知识和艺术常识了解甚少,只能通过电视或网络的方式来获取信息。然而电视或网络多样的艺术和娱乐形式经常是高雅与低俗并存,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年龄上和心理上正是世界观和审美观形成的阶段,分辨能力有限,很容易被一些低俗的、感官刺激的事物所吸引,进而导致学生对艺术的审美和欣赏能力较为落后。
(3)想象力和创造力差。城镇的一些艺术教育培训机构基础相对较为薄弱,专业的艺术教育工作者较为缺乏,因而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正规的艺术课程教育,往往只是学习一些通俗的艺术门类,如音乐、美术等艺术方面的培训。教师在培训过程中也仅仅是以唱歌或画画的方式来教学,忽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学生们虽然在唱歌和画画,但真正能够从音乐和美术的角度去理解知识的学生少之又少,艺术欣赏就更无从谈起了。思维方式较为守旧,难以激发学生在艺术方面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艺术欣赏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及意义
开设艺术欣赏课程能够提高职业教育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从而净化思想、完善品格、陶冶情操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让学生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
(1)艺术欣赏有助于职业院校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不仅包括专业知识和综合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思想道德、个性发展、身心健康等方面综合素质。素质教育有助于学生塑造高尚的道德品质,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研究发现,艺术欣赏能力在职业教育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起到得天独厚的作用。职业院校的学生普遍分数不高,加之很多学生来自一些中小城镇或经济条件差的地区,上大学之前很少接触多样的艺术门类和艺术活动,因而艺术素养不高。艺术欣赏课程作为职业教育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注重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发挥一技之长,能够在陶冶情操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为完成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2)艺术欣赏能够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业余生活。艺术欣赏一方面让学生在课堂上开阔眼界,拓宽思维,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扩大知识领域;另一方面,也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提高了学生的精神境界,让学生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实。艺术欣赏就像将一粒美的种子种植于学生的心田中,这粒种子在学生的心中生长开花,让学生一生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艺术欣赏课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让学生以艺术的眼光和态度去看待和欣赏周围的事物,进而去发现美、欣赏美和不断地追求美。
(3)艺术欣赏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研究发现,艺术欣赏能够使人精神愉悦,能够净化心灵,增进健康。例如,优美的音乐旋律能够刺激人的神经系统,让人心情舒畅,解除疲劳。再如,美好的画面能够让人视觉愉悦,放松心情。现代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身体和心理承受的压力较大,枯燥乏味的专业课让学生长期处于精神紧绷的状态,这些情况极易引起学生情绪波动,导致学生身心发展不平衡。因此,职业教育院校开展艺术欣赏课,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得到精神的放松,通过欣赏、鉴赏优秀的艺术作品,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形成健康的审美意识,进而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1、渲染氛围———《C小调夜曲》
电影中画面与音乐的完美结合首先表现在钢琴音乐对故事整体氛围的渲染,如电影中《C小调夜曲》的运用。导演把1939记录的真实的黑白纪录片作为电影的开头,镜头记录了无辜百姓在战争前平静恬淡的生活。这时响起了肖邦的《C小调夜曲》,平静悠闲的生活景象加上《C小调夜曲》的优美旋律,共同营造出一派祥和的生活场面,《C小调夜曲》创作于1841年,乐曲规模宏大,充满英雄主义色彩,还有许多戏剧性的矛盾冲突。乐曲采用的是复三部曲式结构,第一部分平静,中间部分积聚力量,第三部分极具动力性。这种三部曲式在各个部分中也十分常见。例如第一部分就包含了A、B、A三个乐段,是一种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旋律听起来像低沉的叹息,伴奏部分也是均匀、平稳而沉重的。整个乐曲音色庄重严肃,营造出一种忧郁、悲伤的氛围,悲伤之中还有一种不安定的因素。这些都缘于A段乐句中使用的深沉浑厚的八度低音声部和显得凝重的和弦。随着琴声的奏响,黑白画面随着钢琴曲调的变化逐渐转变,变为彩色的图像,镜头也由远景回到了室内。一架纯黑色的钢琴上,男主人公的手指来来回回在琴键上流转,娴熟地弹奏出背景音乐,眼前的画面和背景音乐得到了完美的结合。画面中弹奏钢琴的男主人公,有着清秀俊美的脸庞,有着忧郁凄迷而又深邃的眼神,他衣着考究,演奏技巧高超娴熟,这一切都让他透露出高贵的气质。音乐家俊美的外表和他弹奏的优美的乐曲让周围的人都为之陶醉,这时德国的炮弹从天而降,将这种宁静之美破坏殆尽。钢琴家被迫停止演奏,与其他市民一样开始四处逃散,寻找可以躲避战火的地方。这时出现的背景音乐《C小调夜曲》有三个层次的形式结构。第一层次弹奏的是平静而又哀伤的优美旋律,接着出现了一个大跨度的转变,使得平静渐渐消失,哀伤越来越浓。这时播放的故事情节正是整个华沙被战争困扰,人民表现出不安和无奈。伴随着愈演愈烈的德军炮火,音乐发展到第二层次,音乐不再舒缓平静,音节跳跃不止,这与第一层次有着明显的不同。跳跃的音符不仅弹奏出了动乱的社会状况,更展现出一种积极昂扬的反抗力量。战争期间人们纷乱不安的内心活动也在《#C小调夜曲》中得到了很好地反映。乐曲结构进入第三层次后,节奏变得急速活泼,不再有第二层次的不安和忧虑,这些华丽顺畅的节奏展示的是华沙人民坚毅的品质和必胜的信念与信心。同样,影片的结尾处也选择该区作为背景音乐,随着舒缓的音乐声响起,战争带来的痛苦与辛酸都随琴声飘远,为故事营造了一个虽悲伤却充满希望的氛围。
2、推动情节发展———《降E大调华丽的大型波罗乃兹舞曲作品22号》
这首曲子肖邦在1830年9月至1831年7月创作的,曲风开朗向上,坚毅富有活力,这些都显示出了一个伟大的民族的骄傲感。最初的战争局势,华沙人民一直处于不利状态,德国军队攻克了华沙,并血腥屠杀犹太人民。主人公音乐家不得不四处辗转躲避德军的追杀。每天的生活对音乐家来说都是一种煎熬,他对这种缺乏活力、看不到未来的生活感到痛苦。每一次炮弹后的侥幸脱险,每一次德军追捕下的虎口脱险,都使音乐家处于崩溃的边缘。一次躲避中,钢琴师在一间早已废弃的厂房里,找到了一架钢琴。在一阵激烈的斗争和紧张的逃亡后,影片选择了《降E大调华丽的大型波罗乃兹舞曲作品22号》将情节过渡到对犹太人民的心理描写上,同时也舒缓了观众的情绪。就在主人公打开钢琴的那一刹那,乐曲随之奏响。这首曲子不同于小夜曲的宁静舒缓,音符如流水般汹涌奔放而出,是一首透露出豪迈之情的曲子,传达出一种豪迈开阔的情感,人们的心境慢慢开朗,之前战事连连失利的苦恼郁闷在这时回归平静。镜头首先给了钢琴家因饱受苦难而日渐消瘦的脸庞一个特写,然后转移到了钢琴家的手和他弹奏的键盘。我们可以看到,钢琴家并没有真的在弹奏钢琴,只是手指做出了弹奏的姿势。并不是钢琴家不想弹奏,而是在这个遍地敌军、危机四伏的地方,弹钢琴是根本无法做到的事,所以钢琴家用手指做出弹奏的姿势,音符自心中流畅,他在心中尽情地演奏了自己最爱的曲子。这一画面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震撼,此时无声胜有声正是导演的匠心独运之处,电影的艺术表现力也大大地提升了。这里,《降E大调华丽的大型波罗乃兹舞曲作品22号》既使两个节奏风格迥异的片段很好的衔接起来,使情节的发展显得自然;同时,准确刻画了人物的心理和精神世界,为故事的结局做好了铺垫。
3、塑造人物形象———《g小调叙事曲》
在危机四伏中寻找一线生机所要面对的压力是超乎所有人想象的,影片中钢琴家为摆脱死亡,日夜奔走与荒无人烟的废墟,长时间缺衣少食,这样悲苦、凄凉的生活强烈地震撼着观众的内心。终于在一个有淡淡月光的夜晚,钢琴家坐在一座黑暗破旧的建筑里,接受着那一点点月光的洗礼,周围寂静无声。在那样一个残酷动乱的环境下,能寻求到这片刻的宁静对钢琴家来说就是莫大的享受。饥饿难耐的钢琴家费尽千辛万苦,终于在一堆废墟中找到了一个罐头,激动而又饥饿的钢琴家握不住罐头,打翻在地。钢琴家难过地盯住地上的罐头,这时一双光亮的皮靴出现在钢琴家眼前。电影镜头集中到德国军官身上,观众不由得为钢琴家捏了一把冷汗,气氛突然凝固,似乎男主人公的牺牲就在眼前。而导演就是要在这个时候反转故事情节,让它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以此增加电影的感染力。德国军官并没有处死钢琴家,而是让他为大家弹奏一首曲子。钢琴家依旧上下翻飞地舞动起手指,只是此时的他已经衣不蔽体、又饿又冷,并且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应德国军官要求,主人公为其弹奏了肖邦的《g小调叙事曲》。《g小调叙事曲》于1831年创作成功,当时的肖邦同影片中的主人公一样面临着家破人亡的困境,乐曲的创作背景与影片中讲述的故事高度一致。乐曲以自由奏鸣曲的结构展开,曲调舒缓凝重,风格沉郁肃静,将观众带入了叙事的情境中。乐曲采用富有跳跃性的音符节奏,从a到g再到a,表现了内心的不安和悲愤。之后开始E大调演奏,音乐变得柔美,仿佛人们在历经苦难之后内心变得更加坚毅。后面迎来了电影的部分,音乐中加入了高音成分,调性升高,如同战争时的呐喊,喊出必胜的信念,震撼所有人的内心。从一开始哀转久绝、如泣如诉、低沉舒缓的琴音中,我们看到了一个饱经沧桑、深受战争折磨的主人公形象,他惶恐不安,内心充满了对敌人的恐惧和憎恨。但是随着节奏的跳跃舒展,主人公变得从容自信,恐惧和痛苦消失不见,我们看到了主人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看到他将心中的痛苦和仇恨都化为了继续生活的勇气和信念,看到了他勇于直面苦难的伟岸身躯。
4、诠释主题———《降E大调华丽的大型波罗乃兹舞曲》
影片最后奏响的是《降E大调华丽的大型波罗乃兹舞曲》,第二小节分析过这首曲子坚毅刚劲,富有活力,开朗向上,豪情满怀,庄重和肃穆。故事的结局是战争结束,德国军队战败,犹太人民终于在历经磨难后终于重新获得自由。这时钢琴家释放完痛苦的情绪后重新振作了起来。影片中,钢琴家在逃亡过程中遇到种种磨难,作出的种种求生的努力,可以说到达了人生的最低谷。就在此时,激情壮志取代了前面悲伤暗淡的情绪,主人公不禁回忆起逃生过程中遇到的种种人和事,并感受到其中折射出的生命的力量。所有人都亲眼目睹美好被无情地打破、被黑暗恐怖所压抑,由此深刻地体会到和平生活的宝贵。历经磨难的主人公终于走出战争的阴霾,他选择用华美的乐章演奏出他对未来生活的信心,用激昂地乐章对民族不屈的精神表示赞扬,用多彩的旋律诠释历经磨难后的光辉人生。
二、结语
1.了解议论文常见的结尾的方法。
2.掌握几种一般的结尾的方法。
3.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分析
辩证分析结尾的涵义及快捷破题的方法。
三、教学设想
1.按照作文教学“识例—赏例—仿例”的步骤。
2.传授议论文结尾的方法,使之有“法”可依。
3.进行议论文结尾的专项训练,讲练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明代著名学者谢榛对作品的开头和结尾也有类似的看法,在《四溟诗话》中有“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的说法。这是说,作品一开头,就要像放炮似的,使人耳目为之一震;而作品的结尾,又要像敲钟似的,使人觉得余音绕梁。
我国元代乔梦符说:“作乐府亦有法,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
上述古人这些关于作品的开头和结尾的言论,尽管说法不一,但其实质都是要求作者要认真写好作品的开头和结尾。
(二)议论文好结尾的标准
1.简洁干脆。要像“豹尾”一样,刚劲有力,收束全文。
2.紧扣文题。应是点睛之笔,紧抓文题的立意,是对文意的强调和升华。
3.精巧美丽。运用修辞雕饰结尾,让形式和内容相辅相成。
其实,文章的结尾有时比开头还重要。由于阅卷者看完结尾后即开始打分,因此,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阅卷者的评分心理。因此文章结尾和开头一样,只有美,才能赢得阅卷者的青睐。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好的结尾是成功的另一半”。
如何巧设“豹尾”呢?
文无定法,却又有法可循。下面,介绍一些好的结尾方法。古人云:“先规矩而后巧。”有的结尾方法不妨在模仿中逐渐掌握,在今后写作实践中,“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三)学习几种常用的结尾方法
1.总结归纳式
这是一般议论文常用的结尾方式,优势是能够有效捏合全文,将发散的内容集中起来,让人对文章观点、作者态度一目了然,对文旨有强调作用。
如2008年福建卷满分作文《不要轻易说“不”》
文章为帮助读者把握和理解文章的论证思路和进一步增强论证的力量,在论证完中心论点之后,作一个简洁明了的总结归纳,这样既突出了中心论点,还给人以深刻和鲜明的印象。
最后这样结尾:
生活不会总是一帆风顺,偶尔也要吹一下风,淋一下雨,但无论在何时,处于何种境界,我们也不能轻易说“不”。
不要轻易说“不”,我们会看到坚强意志所焕发的魅力;不要轻易说“不”,我们会更好地把握前进的方向;不要轻易说“不”,生命才能创造出更大的奇迹。
这样既突出了中心论点,还给人以深刻和鲜明的印象。
2.前后照应式
文题照应(结尾紧扣文章的题目),首尾照应。
结构完整圆合,具有整体的美感;体现了思维上的起承转合,使论点更突出。
3.警句哲思式
议论文是用来表达思想的,以思想出众,是文章取胜的要诀,而思想又总是表现为一些警示人心的语句。作文离不开善感的心灵对生活的体悟,离不开敏锐的触角对生命的感知,更离不开独立的个体对世界的思考。以警句结尾,不仅能彰显思想的魅力,更能以思想深度启迪人心,引发共鸣。
例如: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乐观的方向永远向上,重力的方向不受任何事物的影响,但乐观是感性的,让我们把握好自己,用乐观弹奏出自己最美的乐曲。
——《用乐观弹奏人生》2010届 马磊
4.妙用修辞式
(1)运用比喻排比
兼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语句优美,既明确表意,又张扬辞采,显示出深厚的语言功底,让人印象深刻,达到了点亮篇章的效果。
例如:
用梦想之水浇灌生命之花,用梦想之花点缀生命之树,用梦想之树映衬生命的蓝天。让我们拿起梦想的神笔,书写人生的奇迹。
——《驾驭梦想,驰骋成功》高二(1)班 郭晴
(2)引用作结式
名人经典语句,是经过时间磨洗沉淀下来的思想、情感与语言合一的精粹,在结尾处引用现成的话,如名言、警句、歌词、诗文等,既能有力佐证自己的观点和概括全文,使文章收束得干脆有力;又能借精彩助阵,显示出自己的开阔的知识面,达成自我的精彩,让人眼前一亮,过目难忘。
例如:
莎士比亚曾说过:“即使黑夜再悠长,白昼终将来临。”所以相信希望,相信风雨过后,阳光会来临。
——《风雨过后,相信阳光会来临》高二(1)班 陈欣
(3)设问作结式
这种结尾方式采用设问,自问自答,或反问,其优势是提醒读者对文章论及的问题做进一步思考,启发人心,有效地延展了思想的长度。
在困境中,是什么支撑着你走出险地?是希望;在病痛中,是什么指引着你恢复健康?是希望;在挫折中,是什么引领着你再振雄风?还是希望。正是希望,让我们在黑暗中感受光明的存在;正是希望,让我们在寒冷中感受太阳的温暖;正是希望,让我们在炎热中感受微风的清凉!
——《在希望的田野上》高二(3)班 高毓聪
(4)对比作结式
失去良知,世界将变成没有爱的荒原,拥有良知,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坚守良知》高二(3)班 高毓聪
(5)顶真作结式
顶真是指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用以修饰两句子的声韵的方法。
顶真的作用总的说来:环环紧扣,引人入胜。
具体地说:议事说理,准确、严谨、周密。抒情写意,格调清新。状物叙事,条理清晰。
梦想是风,张扬饱满的帆;梦想是帆,引领远航的船;梦想是船,驶向成功的彼岸。
梦想,为成功插上翅膀。
——《梦想,为成功插上翅膀》 李沛原
小结:结尾的技巧还很多,如号召劝诫式、情景交融式、余音袅袅式等等。需要强调的是各种技巧方法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运用。
(四)实战演练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练。现在就请同学们动手练一练,请以“进取心,成功的保障”为题,运用所学的方法,拟写结尾。
小结:好的结尾如干果,耐人咀嚼;如醇酒,令人回味;如撞钟,引人警醒。文章的结尾与开头一样,方法是灵活多样的,而且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我们全力以赴,精心设计,我们一定能使结尾成为压轴的好戏,达到惊人耳目,动人心魄,余韵悠长的效果。
(五)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