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美容医学论文范文

美容医学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美容医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美容医学论文

第1篇

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了中医美容的萌芽。逐渐发展到今天,已经趋于成熟,各种技能方法与技能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多朝代的史书上或各种古代医学书籍上都有较多的记载。我国生活美容和医学美容相互促进发展,构成了中医美容的悠久历史。从远古的最简单的美容方法开始逐步摸索,前进取得了无法比拟的成就。由此也可以看出中国科技水平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中医美容有历史悠久,时间丰富,对生活美容的介入,有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具有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等特点。有多种美容方法,如:食膳美容,针灸美容,推拿按摩美容,气功美容等方法,可见中医美容的多样性。中医美容还分为多种临床学科,有皮肤美容,眼科美容,耳鼻咽喉科美容,内科美容等,可见中医美容的兼容性。

学习了中医美容,不仅对中医的一些基础理论有了初步了解,还掌握了一部分美学和美容学的知识。这不仅对今后的生活有帮助,而且对临床医学的学习也开辟了一条新道路。中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中医美容更是一门要求技术精湛的学科,学好中医美容,会对我有很大的帮助。

以后还会学到中药美容的知识,要求掌握的知识会更谨慎,精准。在这短短的半学期学习到的虽不深,但是已经激起了我的兴趣,我会继续努力,让自己的水平更上一层楼。

第2篇

少数族裔文学迅速崛起,亚裔美国文学作为美国文学重要的一个分支,不仅它的内容和形式日渐丰富繁荣,而且涵盖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关键词:亚裔美国文学 发展 繁荣

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世界各国移民聚居的国家,因此,除主流文化之外,还存在着少数族裔文化。移民少数族裔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碰撞”是不可避免的,但又逐渐汇人主流文化。这一现象也充分地反映到文学创作中来。二战以后,少数族裔文学迅速崛起,争奇斗艳,为美国文学增添了光辉的异彩,有的已完全汇人美国文学主流,为美国赢得了国际声誉,提高了美国文学在世界文坛上的地位。作为当代美国文学的重要一支,亚裔文学像一棵一直在长大的树,不仅它的内容和形式日渐丰富繁荣,而且涵盖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一、亚裔美国文学界定

所谓亚裔,顾名思义,包括生活在美国的华裔、日裔、菲裔、朝裔、印度裔、印尼裔、越裔、缅甸裔等族裔,他们的文学自然是亚裔美国文学,若再细分,则有华裔美国文学、日裔美国文学等,但对它的界定,远非如此简单,不同的学者,作家或评论家对它有不同的界定。

金伊莲(Elaine H Kim)在《亚裔美国文学创作及其社会背景导论》一书中,把亚裔美国文学定义为“中国,菲律宾,日本和韩国族裔作家用英语创作的关于美国经历的文学作品。”

集美国亚裔剧作家,评论家,小说家等头衔于一身的赵健秀(Frank Chin)认为,出生和成长在美国的亚裔作家,他们对自身所属民族的所在国的了解是从新闻媒体和书本中获得的,这样的作家用英文写的作品才算亚裔美国文学。

对亚裔美国文学批评有重大贡献的林英敏(Amy Ling,1939-)把包括她自己在内的华裔美国作家,从他们共有的华裔美国人经历中创作出令人感动的富有艺术性的文学称为亚裔美国文学。

因此,亚裔美国文学可以界定为:出生、成长在亚洲或出生在其他国家的亚洲子女,但受教育,工作,生活在美国的亚裔或华裔的作家,用英文描述他们在美国的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文学作品。

二、亚裔美国文学的诞生和发展

1972年,第一部主要的亚裔美国文学选集《亚美作家》出版时,编者许芥昱和海伦•帕努宾斯加斯就表示,他们的选集是为了“代表在美国有过广泛生活经历的亚洲血统作家的作品。首先考虑的是生于美国长于美国的作家,并且一直待在这儿的作家”,但是,这部选集只收入了华、日与菲律宾裔的作家作品,因为在70年代初还未产生有影响的越南、韩国、印度裔的作家和作品。

1974年赵健秀、陈耀光、稻田和徐忠雄被称为亚裔美国文学的四位骑手合编了《哎呀!:亚裔美国作家选集》。这里包括的亚裔作家同样只有菲律宾,中国和日本裔的美国人,他们是在美国出生和长大的,他们已经把美国亚裔作家同“美国化的中国作家”和“白人化的亚裔作家”区分开了。

1976年汤亭亭的《女勇士》出版,日裔美国诗人加勒特•洪果评价道:“70年代中期对于亚裔美国作家来说,最重要的事件也许是汤亭亭的《女勇士》的出版和随后的畅销,该作品的文学成就和热销在简短而轰轰烈烈的亚裔美国文学史上是空前的。”

1989年谭恩美出版《喜福会》,此书当年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榜连续保持9个月,后来拍成的电影几乎使它在美国家喻户晓,汤亭亭也承认谭恩美比她拥有更多的普通读者。1991年谭恩美出版《厨神之妻》,2001年出版《接骨师的女儿》。

1991年,赵健秀等四人编了一本续集起名《大哎呀!:华裔和日裔美国文学选集》,这本书仅仅包括华裔和日裔作家,但是篇幅加大了不少,在这部作品中亚裔作家有了真假之分,这也引发了一场关于何谓亚裔文学正统的争论。

随着亚裔作家的不断涌现,尤其是新移民民族的作家加入到这个集体,越来越多的作品得以出版,并且引起读者和批评界的关注,亚裔美国文学选集也“扩容”了,从不到300页的《哎呀!》(还是袖珍本)到619页的《大哎呀!》便是一次大的“扩容”。

1996年,徐忠雄单独编辑了《亚裔美国文学:简介与选集》。作为《哎呀!》和《大哎呀》的四位编者之一,徐忠雄从新的角度看待亚裔文学中的真假问题。

1976年,十来位妇女解放的积极分子为了促进美国妇女的社会,经济与总体的利益,成立了一个名叫加利福尼亚亚裔妇女联合会的组织。文学,尤其是表达了亚裔妇女心声的文学作品自然是她们关注的对象。从准备开始,经过大约20年的艰苦努力,她们先后出版了两本亚裔美国妇女的文学选集。为了表明她们的立场,她们特地将两本书分别起名为《掀起波浪》(Making Waves: An Anthology of Writings by and about Asian American Women,1989)和《掀起更大的波浪》(Making More Waves:New Writing by and about Asian American Women,1997)。

三、亚裔美国文学的繁荣

当前,随着东西方交流的频繁,以“文化散居者”身份出现的知识分子和作家的崛起成为亚裔美国文学的发展的新生力量。如:戴维• 穆拉于1991年发表的《变成日本人:一个三世的回忆》,移民后裔梁志英创作了《凤眼》,《茉莉花》的作者卜哈拉蒂• 穆克基和《疾病的译者》的作者裘安帕• 拉依里,在印度,欧洲和北美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之间旅行,跨越文化的国界,寻求新的生活。

还有一些亚裔作家把目光投向其他边缘人群和少数族裔。梁志英于1993年出版的诗集《梦幻和尘土的国家》涉及的不但有华裔散居者,还有来自越南的移民。日裔作家HisayeYamamoto 在《威尔夏汽车》一书中探讨了华裔,日裔,韩裔等亚洲族裔之间的关系。任璧莲的作品不但有对犹太人和犹太文化的描写,在1999出版的短篇小说集《谁是爱尔兰人?》中还涉及了爱尔兰移民的文化。

2000年林玉玲编辑的《亚裔美国文学选集》出版,这本选集收录的作家最齐全。这本厚达560多页的选集除了收入华、日、菲、韩裔作家以外,还有越南、马来西亚、缅甸、印度、巴基斯坦裔和夏威夷亚裔以及其他民族的作家,有著名的也有新崛起的;这本选集体裁丰富多样。小说、戏剧、诗歌、回忆录、论文,还有口述录,应有尽有;这本选集主题全面,全书按主题分为8章,从移民的经历到亚裔对祖国的认同,从个人的处境到整个民族或群体的斗争,从“代沟”到亚裔民族属性与性别属性确立,涉及亚裔美国人的方方面面。

亚裔美国文学由于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才造就出如今的繁荣局面,而这种局面是在美国多元化的人文环境里形成的。尽管它仍是处于边缘的弱势,但作为东西文化杂交的新品种,如上所述,它兼具亚,美文化的基因,保持着自身鲜明的特点和顽强的生命力。如今却有不少亚裔美国作家为自己的作品被冠以美国文学而奋斗着,抗争着。

参考文献:

[1]ELAINE KIM. Asian American Literatur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Writings and Their Social Context.Philadelphia:TempleUniversityPress,

1982.

[2]Jeffery Paul Chan, el al. ; eds. The Big Aiiieeee!

Chinese-American and Japanese-American Literature, New York: Meridan. 1991.

[3]KaryuHsu,HelenPalubinskas,eds,Asian-American Au

thors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976).

[4]Garrett Hongo. Ed. . The Open Boat: Poems from

Asian America, 1977 .

[5]Shirley Geoklin Lim. Ed. , Asian American Litera

第3篇

1 涉及医学伦理问题较多的手术

1.1 隆乳术 采用切口或注射等方法,将正确位置的胸大肌深层使得整个隆起,为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发育不良,萎缩,或丧失的妇女解除苦恼,恢复优美的曲线。

1.2 阴道缩紧术 区别不同的阴道松弛度利用手术的方式,分别行阴道前壁和阴道后壁修补达到紧缩阴道和阴道的恢复女性外生殖器的解剖特点。以达到改善性生活质量。

1.3 加长术 成年男子短小伴有性生活欠和谐者,对其采用切断浅悬韧带和部分深悬韧带的手术以延长。

1.4 其他如重睑成形、隆鼻、隆颏、下颌角肥大切除、体长增高、处女膜修补术等手术。

2 求医者的心理障碍和不健康行为实践证明,不少美容整形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情感障碍、人格障碍和行为障碍。有些患者由于容貌形体缺陷往往因社会偏见所致在情感和人格方面有心理障碍,学习、就业、婚恋、社会交往等方面都受到很大的影响,产生体形藐视(主要表现为自我否定、自我藐视、自我放弃、自我封闭等)和强烈的自卑感,容易陷入紧张焦虑状态而引发社会问题,如导致报复社会或报复他人的不健康行为。

第4篇

信念坚定,青春无悔

1935年11月29日,鲁开化出生于安徽省全椒县一个清贫的职员家庭。鲁开化的童年是在的烽火中跟随家庭辗转奔波中度过的。在他朦胧的记忆中,旧中国民不聊生,千疮百孔,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憧憬幸福,盼望美好,立志长大要干一番事业。他于1951年初中毕业后光荣入伍,成为了人民军队的一员,并于同年进入西北人民医学院(1952年更名为西北第一军医学院,后更名为第四军医大学)学习,掀开了他人生路上新的一页。回顾那段艰苦的学习生活,那时的他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奋力苦读,不知疲劳。尽管生活困苦,学习紧张,但他觉得充实而快乐。当时的鲁开化担任学生队的团支部副书记,有较出色的组织领导才能,又有乐于助人、刻苦学习的良好品格。由于学习成绩优异,工作突出,曾荣立三等功两次。正是由于当时的磨炼,培养出他坚忍不拔的优良品格,为他的未来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1957年毕业前,他在总院担任实习军医一年余。实习期间,因患者相当多,每个医师需要分管12~16张病床,那时鲁开化每天要帮助患者做检查、写病历、做手术、换药,每日的工作时间长达13~14h,可他却忙得不亦乐乎。那段艰苦、忙碌的日子里,他从未看过电影,也很少到当时西北最美丽繁华的明珠兰州城观光游览。和他朝夕相处的是患者,时时刻刻浮现于他脑海的是患者。那时的他,学习如饥似渴,那时的他,工作兢兢业业。正是那时打下的扎实基本功为他以后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医曲折,终成正果

1958年5月,鲁开化结束了紧张而忙碌的学生生活,留校工作。他先后在泌尿外科、骨科、普外科等各个科室轮转工作半年多,并在门诊工作一年。之后又深入基层连队,体验艰苦紧张的部队生活。新环境、新生活给他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他开阔了视野,磨练了意志,增强了与士兵的兄弟感情。时至今日,他仍对那时在河北塘沽新港国防189师当兵的情景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在以后的工作中,他的工作和职务几经变动:曾担任过助教军医;参加过初、中级英语短期培训;在“五七”干校“培训”8个月,喂猪、放羊、种果树等各种劳动样样在行;曾在贫穷落后的县医院带教,为广大乡亲服务。不管生活多么艰苦,工作如何变动,他始终没忘记学习,没忘记探索和追求。他从1958年开始担任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烧伤整形外科住院医师,经过了16个不平凡的春秋,于1973年被任命为整形外科主治医师。在漫长的住院医师道路上,辛勤的工作让他付出了自己几乎全部的精力,但他从未叹息和停滞过,也从不灰心和失望。1960年在我国整形外科泰斗、奠基人之一汪良能教授的领导指挥下,他参与抢救大面积烧伤患者(烧伤总面积90%TBSA、Ⅲ度68%TBSA,是当时世界上Ⅲ度烧伤面积最大最严重的病例)并做出了贡献。1979年6月被任命为讲师,1983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并于1988年6月再次晋升为主任医师、教授,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他早年的业绩于1992年被《中国烧伤整形外科名人传略》一书收录。鲁开化自从医起便爱岗敬业,视患者如亲人,对技术精益求精,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大面积烧创伤创面处理、皮片移植、皮瓣修复、显微外科技术、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瘢痕增生与挛缩矫治、手外伤及体表肿瘤的处理,每个专业领域他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这些见解在临床的实践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励精更始 潜心科研

只有毅力才会使事业成功,而毅力的来源又在于毫不动摇、坚持不懈的钻研精神。鲁开化不仅在临床工作上尽心尽力,在科研工作中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研究的主要课题是皮肤移植、显微外科技术、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及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在临床的应用。

他在烧伤创面早期处理及后遗畸形的整形修复方面有独到之处。在烧伤创面的早期处理上,进行了烧伤三度焦痂的削痂;对猪皮在深度烧伤创面的应用、异体皮与异种皮相间移植的观察、功能部位早期植皮、面部深度烧伤的早期处理等整形外科比较棘手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参与合作的课题“烧伤治疗的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自1978年以来,鲁开化又致力于轴型皮瓣与复合皮瓣在整形外科的应用研究。在解剖研究的基础上,他在临床上先后开展了20余种皮瓣的移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解决了长期以来难以处理的复杂整形问题。他总结了十多篇文章发表在权威杂志上,深受同行好评,后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为了探讨和研究异体皮长期储存,又不致失去成活能力的问题,早在1963年鲁开化便开始了这方面的工作。专项研究持续了20余年,经过实验证实冷冻干燥后组织结构比较完整,在人体的排斥反应又比较轻微。冻干皮能与创面组织形成比较紧密的黏附,能减少创面水份蒸发以及减少蛋白质等物质的丢失,又有一定的抗感染作用,在临床应用比较满意。该产品已能长期储存,使用方便,价格低廉,是比较理想的生物敷料,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的技术水平。该成果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1978年以后,鲁开化进行了显微外科吻合血管游离皮瓣实验研究。他在整形外科较早地应用于临床,如前臂逆行皮瓣在拇指再造中的应用、肩胛皮瓣带胸背神经的应用、显微外科在急诊创伤修复中的应用等,都取得了同行瞩目的成绩,部分试验研究成果有较大的理论参考价值,其中有三项荣获军队科技成果二等奖。

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的研制与临床应用,是鲁开化与艾玉峰等在汪良能教授指导下自1984年在国内率先研究的课题。他们用本项先进技术在国内治疗了病例总数近万例。特别是对瘢痕性突发,鼻、耳、等器官的再造,颜面、颈部瘢痕的修复,开创了整形治疗的新领域,取得了相当好的疗效。

2006年我国开展的首例异体颜面移植术,鲁开化教授积极参与其中,发挥老专家的指导作用,提意见,谈想法,全程陪同并参加手术,是课题组坚强的后盾与支柱。

为表彰鲁开化教授的科研精神和对学科发展的贡献,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曾于2004年及2006年两次授予他学科建设贡献奖,《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编委会授予他终身成就奖,中国医师协会整形与美容分会颁发了终身荣誉会员证书,并且他还荣获中国显微外科杰出贡献奖。

教书育人 无私奉献

俗话说:无古不成今。作为博士生导师的鲁开化教授明白,事业要兴旺,就得有一个好的人才阶梯,为了让青年医师茁壮成长,老一辈就要甘当人梯。汪良能教授已经离开我们,培养未来人才的重担就压在他和一些老专家的身上。

“渴望成才是年轻科技工作者的高层次追求。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没有实践,就没有真知,也不可能去创新。”

他尽量安排一些大的手术给青年医师和自己的学生做,循序渐进地把他们推上主刀的位置。科主任郭树忠教授感慨地说:“记得我在跟鲁教授学习时,在别的医院同资质的医师连边都沾不上,更不要说主刀了,但我们已走上了主刀的位置。我很感谢老师对我的培养”。

为了避免整形外科骨干断层,他更是废寝忘食,呕心沥血,既引路压担子,又手把手地教,一个一个地带。病例总结可以说是年轻医师手术实践的延伸。他每两周都要安排一次讲评,对实施的手术逐个进行分析、总结。对年轻医师和自己的学生写的病历、论文,他都精心指导,逐字修改。他培养了众多的进修生,分布军内外,有的已成为整形专业的骨干,作出了较大的成绩,受到本专科的重视。

近年来,他培养的研究生在“动脉化静脉皮瓣活力方面的研究”、“应用超氧化物歧化酶灌注兔缺血皮瓣提高皮瓣成活率的实验研究”、“静脉加游离神经片断复合移植修复神经缺损”、“周围神经扩张延长的研究”、“静脉动脉化网状皮瓣血液动力学的研究与改建”、“皮肤撕脱伤皮瓣坏死机理”、“中性粒细胞在皮瓣缺血坏死中的作用及地塞米松的调节作用”等课题的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自1987年担任硕士生导师、1995年担任博士生导师以来,鲁教授先后培养毕业硕士27名、博士16名,培养专科进修生近300余名。

如今鲁教授除了担任较多的学术职务以外,繁忙的工作之余还抽暇著书立说,勤于笔耕,审修稿件,不辞辛劳。他善于总结自己的经验,以丰富理论知识,传授给同行运用,让他们不再像当初自己那样迷途。他深知时间的宝贵,充分利用分分秒秒。自1962年以来,他先后撰写论文400余篇,除在国内、军内各种专业学术会议上交流外,均已在国内杂志上发表,有20余篇论文在国际会议上交流或发表。鲁开化教授主持了5届中日整形外科学术交流会,对中日整形外科学的发展与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他还主编了《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新编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临床美容整形外科学》、《医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手术学全集·整形与烧伤外科手术学》、《新编瘢痕学》、《常用美容手术及并发症修复》、《科学减肥170问》等10部专著,副主编《整形外科学》、《美容外科学》,以及参编的专著40余部:《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整形外科部分)、《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最新诊疗常规》、《整形烧伤国内外文献索引》、《临床疾病诊断依据好转治愈标准》、《美容外科学》、《现代显微外科学》、《现代骨科手术学》、《烧伤整形再造外科学》、《现代战伤外学》、《美容整形外科学》(第3版)等。

第5篇

液体硅胶注射隆鼻术由于引起了许多并发症和后遗症[1,2],早在1986年北京召开的国际整形外科学术会议上已受到中外专家的一致批评和否定。但是直到近年,仍有少数人不顾液体硅胶注射隆鼻后有可能造成严重并发症的忠告,仍在继续使用,给受术者带来无穷后患。

笔者1991年~1998年,3单位共为32例液体胶隆鼻患者手术清除硅胶,同时植入“L”型固体硅胶行隆鼻术,占同期隆鼻手术486例的6.6%,应引起美容医学界的注意。

1 临床资料

32例全部为女性,注射时的年龄17岁~36岁,平均22.6岁,来诊时注入时间最短6个月,最长8年,平均4.5年。

要求取除隆鼻液状硅凝胶的原因:①鼻部形态不佳24例,其中鼻根部过于饱满、夸张14例;鼻梁偏斜8例;全鼻过于饱满2例;②鼻部局限性轻度皮肤红肿,自感鼻部刺痛3例;③无任何不适,外观尚正常,因担心液胶对人体有害,心理恐惧要求清除5例。32例患者尚无鼻部皮肤溃烂者,亦无全身自觉症状。

2 手术方法

2.1麻醉2%普鲁卡因2ml+0.5%布比卡因2ml+1/10万肾上腺液作局部浸润麻醉。注射范围要超出液胶分布区0.5cm。

2.2手术前标志范围术前用食指仔细触摸,标出硅胶分布范围。

2.3分离两条通道取鼻前庭切口入路切开鼻粘膜。用眼科尖头弯剪刀插入切口,在鼻翼、鼻尖软骨与皮肤之间分离再由下而上在皮肤与硅胶之间潜行钝性分离直达鼻根部。分离要超出硅胶上界及两侧边界,尽可能使此间隙达到充分游离。弯剪刀再退到鼻尖,从硅胶下鼻软骨上之间隙向上分离经鼻骨膜上到达鼻根,将弯剪刀180°翻转,剪尖朝上,紧贴骨膜向上分离超出硅胶上界。在鼻根部向两侧分离时不要过远,以免损伤内眦血管。蚊式弯钳进入皮下腔隙,钳夹硅胶和硅胶与组织的混合体,逐一小心取出。遇到不易夹出的,再以弯剪进行分离,直到取净为止。用生理盐水与庆大混合液冲洗腔隙。

2.4植入固体硅胶假体于鼻骨膜前腔隙植入事先雕塑、消毒的预置固体硅胶鼻模,术后肌注抗生素、止血剂3天,改口服抗生素至7日拆线。

3 结果

术后2~5天局部皮肤均有青紫,偶有瘀斑,8例暗红(早期鼻部加压包扎引起),多在7天~10天消退,远期均恢复正常肤色。

本组32例术后无皮肤破溃、色泽异常、感染等并发症;效果医患均满意的24例占75%;患者感到鼻根部高度不够的4例占12.5%,感到鼻体部皮肤较薄,植入的固体假体部分轮廓能被看出的4例占12.5%。

4 讨论

4.1再次术后不满意率较高的原因是,以往注入的液体,于皮下组织呈浸润性不规则分布,与正常组织间无明显界线,取出的硅胶往往仍呈胶冻状没有完全固化,手术取除时,只能将皮下、骨膜上被液胶粘附浸润的肉芽组织一起取除,致使鼻骨上软组织欠缺,局部显得空虚、低凹、高低不平,外观不美。大多数患者难以接受单纯液胶取除的手术效果,都有再次隆鼻的要求。同时笔者考虑,如果当时不行隆鼻术,鼻体皮肤与下面的骨膜粘连形成瘢痕愈合,再次手术时必然分离困难,甚至有穿破皮肤之虑,增加手术难度和病人的痛苦也加重病人多次手术的经济负担。因此,笔者主张只要鼻体皮肤无破溃、无感染,应尽可能同时植入鼻模隆鼻。但有时虽然植入较厚的“L”型假体,少数患者仍感高度不够;植入较厚的假体还易出现假体轮廓显露,以上两点是此手术较难克服的缺撼。

4.2术中注射麻药应准确在皮肤与硅胶之间和硅胶与骨模之间两个层次注射,利用注射时的压力增大两个层次的间隙,术中沿此间隙较容易将硅胶上、下部完整分离,以利于钳夹硅胶取除,也能减少术中出血。此手术较一般隆鼻术复杂,加入布比卡因可加强和延长麻醉效果。

4.3笔者术中使用眼科弯尖剪刀做分离工具,利用剪刀较薄、前端尖利的特点,以钝性分离为主,锐性分离为辅,分离层次准确,尤其分离硅胶与鼻软骨、鼻骨间层次,容易插入分离,可减少使用刮匙搔刮对骨膜的反复损伤[3]。分离后使用蚊式弯钳进入钳夹硅胶,蚊式钳对周围组织的损伤要小于使用刮匙搔刮,夹出物外形及手感均似明胶海绵,并具有较强的柔韧性,应耐心仔细反复操作,直至取净。

4.4此手术分离面积大,创伤较一般隆鼻术严重,术后常伴有创面渗血,虽切口在最低位,因内有“L”型假体不便放置引流,大多伴有不同程度局部血肿。早期为减轻血肿,术后在鼻体两旁纱布加压包扎的8例,止血效果欠佳,鼻体皮肤血供受影响,呈暗红色,血肿靠自行吸收肿胀持续约半个月之久。后改为术后鼻部不包扎,手术后24小时肿胀高峰时,让病人平卧位,在鼻根部波动明显处以8号针头穿刺抽除积血[4],约1.5ml~5ml,平均3ml;必要时在术后48小时第二次抽除积血,血量已明显少于第一次。本组一次抽除积血10例,二次抽除积血6例,术后肿胀时间缩短至7天~10天。

4.5液体硅胶的注射量以鼻根部注射比较大,多累及鼻背韧带,手术分离钳取时,不可避免地会损伤鼻背韧带,植入的鼻模上端无韧带固定,鼻模有漂移、歪斜的倾向。术后嘱病人隔日复诊一次,及时观察,调整鼻模的形态,约10天~15天鼻模基本固定。

参考文献

1 宋儒耀,张卫,秦伟.鼻梁注射硅橡胶并发症浅谈.中华烧伤整伤外科杂志,1987;(3)161

2 易传勋,章时林,张一鸣等.液体硅橡胶注射隆鼻术并发症的探讨.中华烧伤整形外科杂志,1991;(3):162

3 郑君达,张翠微.62例液体硅胶注射隆鼻后并发症的分析.实用美容外科杂志,1997;(6)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