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血压护理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药物治疗
1.1初始用药。
由于患者的病情不同因而选择的药物也应该有所不同,不能统一用一种药,应采取个体治疗为主要方式。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学会认为初始药的使用顺序应该为:利尿剂、β?阻滞剂、ACEI、CCB、α?阻滞剂。然而,有些机构却认为有所不同。如:美国国家联合委员会认为:如果患者的药物治疗没有其他症状,首选利尿剂或β阻滞剂,这是由于许多的临床治疗说明利尿剂或β阻滞剂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的发病率甚至死亡率。如果患者病情对这两种药物没有反应或者效果不明显,然后再使用ACEI、CCB、α?阻滞剂。
1.2长效药物
在最新的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学会关于高血压治疗指南中提出长效制剂为1次/d,这样的好处在于其简便,一次治疗药物作用的时间长,还能够有效的对靶器官进行保护,更为重要的是避免患者因为服用短期药物而出现漏服,导致患者病情复发或者加重而导致心血管性猝死的现象发生。
1.3小剂量联合用药
一般情况下小剂量是药物治疗的一个重要方式,防止患者对药物出现不良反应。如果患者对于单一用药有反应,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这样可以与其他药物一起用来治疗,导致最大限度的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2、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
患者的心理状况对于病情的治疗尤为重要,如果心理健康患者就能够及早的康复。因为高血压的发病因素:过饱饮食、便秘、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大喜大悲、焦虑、忧郁、偏执、孤独、情绪消沉等,在这些情况下会导致身体内的茶酚胺增多,从而出现血压升高,导致病情的恶化。所以,良好的心理对于患者来说很重要,因为平稳的情绪能防止血压的升高。在医生这方面来说,要对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消除患者对于病情或其他方面的焦虑、烦恼等情绪。也可以对患者的家属说明高血压发生的一些诱因,让他们学会如何调节与患者之间的关系,防止出现紧张关系而导致患者病情的复发。患者通过了解高血压诱发的原因,可以有效的进行预防,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自我调节,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同时提高心理的承受能力,最终能够有效的康复。
2、2健康知识指导加强健康教育
健康知识指导不仅包括病情的处理、服药注意事项、不良反应还应该有高血压病诱因,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高血压病的发生。医生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有关高血压病的诱因、注意事项、突况的治理等,可以帮助他们有效的建立高血压病的知识体系,让其认识到不良的生活方式也对于高血压病的危害,建立起预防的意识。励和指导患者及家属积极参与学习并掌握自我保健、自我护理和自我管理的技巧,做到自我控制血压、定期检查心、脑、肾等脏器功能及眼底状况等。根据病情坚持长期合理用药,以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维护自身健康的能力,促进其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
2、3合理饮食
饮食是另一个诱发高血压病的因素,所以在日常生活的饮食上应以清淡、低脂肪、易消化、低热量的食物为主,保持少食多餐的习惯。在饮食的结构上以高纤维为主,即谷物和粗粮,如:多食粗纤维多的芹菜、大白菜、西红柿、黑木耳、香菇、芹菜、山楂、苹果、大米等有保健作用的新鲜蔬菜、水果。食盐的摄入量过多也可使血压升高,饱餐与甜食易导致人体变胖,肥胖促进血压升高。高血压患者在饮食中,要保证食物具有充分的热量、脂肪和必需的钙、铁、锌,但不宜过量。适宜吃含蛋白质高的物品,如豆类及豆制产品、蛋清、牛肉、羊肉、猪的瘦肉、鱼类、鸡等;禁止食用动物内脏,提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蛋白质,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还可以防止便秘。合理的饮食既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同时又可以控制肥胖,是高血压防治中不可缺少的保护措施。
2、4运动作息护理
适宜的运动对于高血压病很有疗效,应该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如:散步、跳舞等。因为强度大的运动方式可以导致体内血液循环加速,导致血压的升高,最终导致病情的复发。运动方式根据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强度和方式也有不同。比如:肥胖者根据自身的情况可以加大运动的强度,这样可以防止突然运动后导致的血压升高而出现的意外。还有,运动中应该有同伴,这样当突发事件发生可以有人照顾。最后,在生活起居方面,因为清晨身体内的交感神经十分的活跃,导致血压搏动较大,所以患者可以在起床前躺一会,适当的参加家务活动,指导其制定个体化作息时间表,睡眠时间要足,以保持运动与休息平衡。合理的运动可以调节人体的高级神经活动,促进血管舒张,降低血压;同时也可以提高心血管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控制体重增加,并能增强人体的免疫抵抗能力;但是,高血压患者的运动,应选择适当的项目,不宜参加过于剧烈的运动,而要量力而行。根据高血压患者个体健康状况、年龄以及个人的爱好来决定运动量。
1.1一般资料
入选的7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本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均符合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上述患者年龄均>60岁。同时排除发病原因明确的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恶性高血压患者、合并有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合并有肾功能不全患者。所选患者均能够和医护人员进行语言交流,并能够有效的执行医嘱,均能够顺利完成本文实验项目和内容。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男21例,女18例,平均年龄(69.9±6.5)岁;对照组男20例,女19例,平均年龄(70.7±5.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高血压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①个体化护理干预。老年高血压病程长,此类患者服药等依从性差,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情绪,这些情绪影响到血压控制,在护理过程中要针对每个患者不同心理特点,进行心理支持,同时要针对患者的受教育背景、性格特点及个人兴趣爱好实施干预。在心理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态度和蔼、耐心倾听、避免态度粗鲁,对患者的病情表现出关心、关切,提高患者积极配合血压控制治疗的积极性。②个体化健康教育。针对患者的受教育背景、理解能力等,对患者实施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在实施过程中让患者了解原发性高血压的影响因素、治疗方法以及相关并发症及并发症的防治。健康教育过程中,可发放健康知识小册子、张贴宣传单等。③个体化的饮食指导。根据患者饮食特点和饮食习惯,嘱咐患者抛弃不良饮食习惯,主张患者采用科学的饮食方式。嘱咐患者采用低脂低盐饮食,饮食过程中多摄入蔬菜、水果等,避免辛辣等刺激性强的食物。④个体化血压管理。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定期注意患者血压改变情况,避免出现高血压危象,注意患者头痛头晕情况,嘱咐患者在血压水平较高时卧床休息,及时注意患者生命体征改变情况。⑤个体化用药指导。老年高血压患者可合并其他系统的慢性疾病,影响到患者服药依从性。老年患者记忆力差,容易引起少服或漏服降压药等情况,影响到血压控制,在护理过程中可通过制作小卡片,上面写明药物的名称、服用时间和次数等,提醒患者注意服药。
1.3高血压控制效果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改变情况,评定血压控制效果:显效:舒张压下降>20mmHg(1mmHg=0.133kPa),或降低正常范围且下降>10mmHg;有效:舒张压下降>10mmHg但<19mmHg,或降低正常范围且下降<10mmHg,或收缩压下降>30mmHg;无效:没有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比较
观察组显效28例(71.8%),有效10例(25.6%),无效1例(2.6%),总有效率为97.4%。对照组显效19例(48.7%),有效11例(28.2%),无效9例(23.1%),总有效率为76.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共6例、心绞痛共5例、血肌酐水平升高4例;对照组发生心律失常共16例、心绞痛共6例、血肌酐水平升高共12例。观察组心律失常、血肌酐水平升高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我院的老年内科综合病房2007年10月~2009年10月共收治高血压患者140例,其中,男108例,女32例,年龄最大93岁,最小66岁。其中合并脑出血的8例,脑梗死126例,脑卒中16例,心衰31例,肾衰17例。文化程度:大专8例,高中46例,初中78例,小学27例,文盲1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文化程度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2.护理
2.1心理护理
针对老年患者焦躁、抑郁、易激动等心理特点,护理人员应以诚相待,消除他们的陌生感,耐心听取他们的主诉,深入了解患者存在的各种思想顾虑,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教会患者掌握一定的心理应急方式,减轻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学会自我调节,提高承受能力,尽量避免高血压诱发因素,以维持血压的稳定。
2.2饮食指导
老年人味觉功能下降,口味偏咸,活动量减少,应选用清淡易消化和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食物,少食多餐,盐摄入每天应<5g,多吃水果及绿叶蔬菜、豆类食物,适当饮用牛奶,要保证摄入足量的钾和钙。体形肥胖者控制摄入总热量,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冠心病者应低脂饮食,脂肪每日摄入量30~40g,禁食肥肉、蛋黄,限制动物脂肪摄入;胆固醇高者禁食动物内脏、蛋黄、鱼籽等。向老年人讲解烟酒对身体的危害,鼓励戒烟,少饮酒,寻求家属帮助,互相监督,以戒除不良嗜好。食物应多样化,以谷类为主,常吃粗粮,少吃加工过的腌制的食物,忌暴饮暴食,预防便秘,保持大便通畅。
2.3应用药物治疗的护理
在采取药物降压时,必须做到温和、适度,药物用量从青壮年用量的1/3~1/2开始,在数周内逐渐加量,2~3个月缓慢达到降压目标。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各类降压药的不良反应,如老年人服药后有晕厥、恶心、乏力应立即平卧,并取头低脚高位以增加脑部血流量。服药后不要站立太久,用药期间不宜太快,动作不宜过,外出活动应有人陪伴,以防晕倒引起外伤。
2.4生活指导
指导患者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合理的休息及睡眠避免劳累,适当地进行体育活动,尤其对心率偏快的轻度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氧代谢运动效果较好,运动中须注意安全,最好有人陪伴。对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者可适当使用镇静剂。严重高血压患者应卧床休息,高血压危象者则应绝对卧床。夜间是血压波动的低谷阶段,夜间起床会使患者血压骤升,起床后应先清醒片刻,然后缓慢坐起,再下床站立,防止发生脑供血不足而晕倒摔伤。要保持居室环境清洁,空气清新,避免噪音,早睡早起,冬天注意防寒保暖,夏天注意防暑降温。
2.5健康教育
2.5.1疾病知识指导
向老年患者及其家属解释引起高血压的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及高血压对机体的危害,以引起高度重视,坚持长期的饮食、运动、药物治疗,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将血压控制在正常的水平,以减少对靶器官的进一步损害。
2.5.2用药指导
重复告诉患者及家属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直至能准确的描述;协助制定服药时间,指导坚持服药,建立长期治疗的思想准备;服药剂量必须按医嘱执行,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突然撤换药物。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学会自我观察及护理。
2.5.3自我监测指导
教会患者或家属正确测量血压,定期门诊随访复查,告诉患者门诊随访的意义,若出现头晕、头痛、恶心、肢体麻木等病情变化时立即就医。
3.体会
1.1一般资料
对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本科收治的248例高血压患者(优质护理和健康教育前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28例,女120例;年龄32~74岁,平均年龄(55.8±7.1)岁;病程5~22年,平均病程(10.0±1.2)年。2013年10月开始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和健康教育干预,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共收治了302例高血压患者(优质护理和健康教育后组),其中男160例,女142例;年龄33~75岁,平均年龄(56.8±6.4)岁;病程3~27年,平均病程(11.0±1.4)年。优质护理服务和健康教育前后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优质护理和健康教育前组给予高血压患者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和健康教育后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和健康教育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病情观察及护理
针对入院患者首先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实行岗位责任制,定时测量患者血压并做好记录,评估患者头痛的程度、持续时间,是否伴有头晕、耳鸣、恶心和呕吐等症状:①血压、脉搏、呼吸、瞳孔、意识,注意有无脑病的前驱症状;②观察尿量及外周血管灌注情况,评估出入量是否平衡;③观察用药效果及副作用,有无并发症发生。
1.2.2心理护理
为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方案,指导患者调整心态,避免情绪激动,以免诱发血压增高,并能够做到积极配合治疗;对患者及家属要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能够做到对患者充分理解、宽容和安慰。
1.2.3饮食护理
患者住院期间,督促患者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首先,限制钠盐的摄入,每日食盐摄入量低于5~6g以下;低胆固醇饮食,以进食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少吃动物脂肪,对肥胖者应限制总热量,使其体重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少吃甜食,甜食含糖量高可在体内转化成脂肪,促进动脉硬化,戒烟少酒。此外,美国医学专家认为高血压患者,每天坚持摄入高钙食物能使2/3左右的人受到明显降压效果,含钙食物很多,如奶制品、豆制品、芝麻酱和虾皮等。
1.2.4运动指导
根据患者的自身爱好和力所能及的运动量进行适当运动,如慢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时间初始为10~15min,一般为30min,3~5次/周,运动循序渐进,先从轻度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活动后无明显不适为宜。如运动时出现胸闷、心慌等应立即停止运动。
1.2.5用药护理
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①强调长期药物治疗的重要性;②告知有关降压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及副作用;③不能擅自突然停药,经治疗血压得到满意控制后,可以逐渐减少剂量。
1.2.6健康教育
针对不同患者制定特定的健康宣教册子:①指导患者合理安排生活,注意劳逸结合,定期测量血压;②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避免各种不良刺激的影响;③指导患者坚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限制动物脂肪、内脏、鱼子、软体动物、甲壳虫类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防止便秘。肥胖者控制体重,细嚼慢咽,避免过饱,少吃零食,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服用缓泻剂,戒烟限酒;④嘱咐患者避免用过热的水洗澡或蒸气浴,防止周围血管扩张导致晕厥;⑤嘱咐患者按时服药,适当参与活动;⑥嘱咐患者当高血压持续升高或出现头晕、头痛、恶心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⑦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做到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⑧定时进行适当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⑨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培训和教育,介绍高血压的发生病因、诱发因素、预防及治疗方法、识别先兆并发症的方法和药物治疗的相关知识,让患者及其家属充分地认识到高血压用药和坚持服药的重要性,以期让患者的家属监督患者服药,督促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⑩嘱咐患者定期复诊,低危或中危者,每1~3个月随诊1次,高危者,至少每1个月随诊1次。
1.3评价指标
依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学会治疗指南中有关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来评估血压的控制情况;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来统计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及服药依从情况优质护理服务和健康教育干预后,83.44%的患者实现了血压控制,89.07%的患者做到服药依从性,两者分别与优质护理服务和健康教育前比较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优质护理服务和健康教育后明显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6.03%),与之前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的临床症候群,能够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主要病因,其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我国高血压病患者数量已达1.6亿,且每年还会增加300多万,相当于每三个家庭就有一个高血压患者,因此,针对高血压患者,只有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进而降低高血压患者的死亡率。高品质护理服务可以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得以控制,降低高血压患者的死亡率。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系统、规范和科学的优质护理服务和健康教育,能够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具体方式包括:①针对入院患者,首先建立良好护患关系,进行病情观察和评估及入院护理;②为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方案,使患者能够做到积极配合治疗;③患者住院期间,为患者制定饮食套餐,督促患者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④根据患者的自身爱好和力所能及的运动量,规划并督促患者进行适当运动;⑤指导并叮嘱患者正确服用药物;⑥针对不同患者制定特定的健康宣教册子。
4结语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8月我院门诊收治的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90例,按其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45例。常规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60~84岁,平均年龄(70.4±5.1)岁,高血压病程5~30年,高血脂14例,冠心病16例,脑梗死15例;干预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62~82岁,平均年龄(69.2±6.4)岁,高血压病程6~31年,高血脂16例,冠心病19例,脑梗死10例。两组患者临床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
(1)年龄≥60岁;
(2)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
(3)收缩压≥160mmHg或舒张压≥95mmHg;
(4)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
(1)继发性高血压;
(2)神经精神类疾病;
(3)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严重障碍。
1.2护理方法
常规组:护理人员常规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住院注意事项,分发高血压健康教育手册,普及高血压日常生活注意事项,提高他们健康知识和技能;定期开展茶话会,鼓励患者间交流治疗经验、感受;帮助患者纠正其不良生活习惯,低脂饮食。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心理护理。
(1)根据患者的自身具体心理问题实施针对性护理,让患者明白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对治疗及预后的不良影响。采用疏导解释、安慰、鼓励等措施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消除其负性情绪,指导患者怎样调理心理,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指导患者深呼吸、听音乐等措施进行心理放松,使患者出现松弛反应,做到肌肉放松,内脏放松,精神心理放松。
(2)家属支持。护士需了解患者的生活环境,了解家属对冠心病的认知,对家属进行知识普及,做好家属工作,使家属认识到家人的支持及家庭环境对患者病情恢复的重要性,特别是患者的配偶,使其对患者提供全面的支持。
(3)健康教育。嘱咐患者保持平和心态,戒烟酒,切忌情绪大起大落,保证充足的睡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逐步引导患者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根据不同的病情采取打太极拳、散步、气功锻炼等方式,锻炼身体的适应能力。
1.3观察指标
(1)比较护理前、后血压控制效果;
(2)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依从性情况;
(3)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两组于预前、后的焦虑程度,量表包括20个项目,每个项目按1~4级评分,分值20~80分,将所得总分乘以1.25得标准分,以SAS≥50分为焦虑,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抑郁程度,量表包括20个项目,每个项目按1~4级评分,分值20~80分,将所得总分乘以1.25得标准分,标准分越高,表明抑郁程度越严重。以SDS≥50分为抑郁,50~59分为轻度抑郁,60~69分为中度抑郁,≥70分为重度抑郁。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变化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血压控制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护理后治疗依从性比较
干预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佳、主动服药,无1例患者未服药,常规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变化
护理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明显改善,干预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治疗依从性比较组别n依从性好自觉服药被动服药未服药干预组45414410常规组452627117χ2值9.2818.3685.038P值0.0010.0010.024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变化(x±s分)组别nSAS护理前护理后SDS护理前护理后干预组4560.1±11.239.6±6.161.1±5.538.8±4.5常规组4560.6±11.455.1±7.961.9±7.355.1±5.8注:干预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t=13.404,14.913,P均<0.05;常规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t=12.7010,9.113,P均<0.05;两组干预后SAS、SDS评分比较,t=18.504,18.901,P均<0.05。
3讨论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病理特点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的临床候群。原发性高血压病病程长,发展也不平衡,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可造成严重损伤,对脑的影响主要为脑血管意外,长期血压增高可造成脑出血的发生。同时,由于高血压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而使患者出现一过性脑缺血,甚至脑血栓形成。对于心脏因持续血压增高,使左心室负荷增加,最终发生左心衰竭。原发性高血压病基本护理常规很容易掌握,但是不少老年人血压增高是随年龄增长的生理变化,不引起人们的重视,忽视护理。现将笔者多年来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护理应注意的问题,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26例,男74例,女52例。年龄60~85岁,平均74岁。病例符合1999年WHO确定的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一期高血压54例,二期高血压42例,三期高血压30例。
2药物治疗及疗效观察
2.1药物治疗:60岁以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常选择6大类药物控制血压,即利尿剂、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由于降压治疗常需终生用药,因此还应考虑到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联合用药原则:第一线降压药利尿剂,应根据病情联合CCB或ACEI;有缺血性脑血管病且心率慢的60岁以上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用β受体阻滞剂而首选CCB或ACEI;心肌肥厚、糖尿病肾病患者应首选ACEI,但血肌酐高者慎用。需要ACEI而不能耐受ACEI副作用者,选用ARB。
2.2药物选择
2.2.1利尿剂适用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使用小剂量。如氢氯噻嗪每天剂量≤25mg,降压起效较平稳、缓慢,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作用持久,服药2~3周后作用达高峰。
2.2.2CCB可用于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或外周血管病患者,特别是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病患者,长期服用还具有抗动脉硬化作用。如硝苯地平5~10mg每日2~3次,尼群地平10mg每日2~3次,硝苯地平控释片30~60mg,每日1次。
2.2.3ACEI对肥胖、糖尿病和心脏、肾脏靶器官受损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相对较好的疗效,特别适用于伴有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肾病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常用卡托普利12.5~50.0mg,每日2~3次,依那普利10~20mg,每日2次。
2.2.4ARB适用于需要ACEI治疗,而不能耐受ACEI刺激性干咳和血管性水肿副作用者。常用氯沙坦50~100mg,每日1次。
2.3疗效观察:①治愈: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即降到140/90mmHg以下,无明显靶器官损害和影响预后的并存的临床情况可视为痊愈。但应注意原发性高血压一旦确定,通常需要终身治疗,经过降压药治疗后血压得到满意控制,可以逐渐减少降压药剂量;但一般仍需长期服药,中止治疗后高血压仍将复发。②好转:血压有所下降,但未达到正常标准,靶器官损害和/或影响预后的并存的临床情况有改善但仍然存在。③未愈:未达到上述标准。
3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特点
3.1自觉症状不明显:有的患者高血压病后可无自觉症状或有轻微感觉,症状不典型。部分患者在体检时发现高血压,因此对老年人定期测量血压是必要的。
3.2精神心理特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理表现为精神紧张、易怒、情绪不稳定等,这都是使血压升高的因素。
3.3缺乏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认识:本组76%的患者对何谓高血压,影响血压的因素及高血压的危害了解甚少,认为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对长期治疗缺乏心理准备。这些因素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不同程度的焦虑,同时由于家属和患者道听途说,使其产生恐惧感。
3.4治疗顺从性差:不能按医嘱长期服药,是高血压患者最危险的因素。由于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长期服药治疗,但是在长期服药中,往往以自我判断而中断用药或减少剂量。不少患者不能认真遵守医嘱,按时吃药,影响效果,与不良遵医行为有关,尤其是文化程度低者更为明显。传统观念认为“是药三分毒”,部分患者担心长期服药其副作用会引起身体其他系统的疾病,当病情得到控制、症状缓解后,自己感觉不服药也无明显的自觉症状,部分患者或因副作用或医疗费用不服药,未坚持规律服药或多服、漏服,对医生指导误解,记忆力减退等,故未能较好执行医嘱,造成不良后果,悔之晚矣。
3.5不注意合理膳食:缺乏饮食对高血压病影响的认识,重视不够。高血压病患者宜低盐饮食,而部分患者因长期饮食习惯,认为食盐的摄入量与血压的关系甚远,对医务人员的讲解不理,未能限制钠盐的摄入量。
3.6不注意戒烟限酒:本组74例男性病例中,58例有吸烟嗜好多年,44例有饮酒的嗜好。其中92%的患者认为吸烟引起肝损害、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而缺乏烟酒对血压的影响、认识、理解。
4结果
126例患者经过治疗及护理,血压均控制在较理想水平。无护理合并症发生,遵医行为良好,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5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护理
5.1应用医学知识和护理心理学知识向患者及家属讲授有关原发性高血压病知识。如:什么是原发性高血压,影响血压的因素等等,可用生动、形象的比喻使患者和家属容易理解和接受。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临床疾病的健康教育越来越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医护人员必须具备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及科学的医学理论知识,掌握饮食、心理、营养、伦理等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为患者更好解除痛苦,使人们达到最佳健康状态。
5.2避免情绪波动,减少应急状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情绪激动,尤其是生气和愤怒,可通过神经系统影响内分泌和免疫系统,造成心率增快,使血压增高,故而高血压患者应心胸开朗、避免紧张、急躁和焦虑状态,同时还要劳逸结合、心情放松。
5.3强化遵医行为:向患者及家属仔细讲解用药原则对治疗的重要性,讲明坚持用药与疾病控制的利害关系。使他们认识到正确合理用药不但取决于医生,更重要的是患者配合。除患者坚持规范用药,还要求家属做患者药物服用的监护工作,以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医从性,达到治疗的目的。让他们认识到服药的长期性和重要性,这是使血压控制在目标水平,延缓靶器官损坏的一个重要环节。
5.4培养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坚持适当的有规律体育锻炼,减轻体重[1]。
5.4.1养成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坐在麻将桌前,建议他们合理安排生活,注意劳逸结合。
5.4.2戒烟限酒:吸烟饮酒可使体循环动脉压升高,血管壁脆性增高,是一重要的危险因素。使患者认识到其危险性,鼓励患者积极戒烟、限酒。另外,饮酒可增加口服降压药的抵抗性。
5.4.3给予低盐饮食:盐的摄入量应不超过3~5g/d。控制钠盐的饮食,需要患者和家属的积极密切配合,使患者和家属懂得控制钠盐的意义和方法。要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作为指导适应事物的基础,尽可能给予他们喜欢的低盐食品,可多食新鲜蔬菜、瓜果。在改变食物钠盐的同时,要特别注意食物色、香、味,以及增进食欲,这样才能使患者自觉接受低盐饮食,减少酱油的用量,使用代用盐。
5.4.4根据患者情况,建议参加适当的户外活动。如太极拳、慢跑等。但避免参加剧烈运动,做到持之以恒有意识地进行自我保健,避免或缓解病情的加重。每周至少锻炼3~4次每次持续30min左右,锻炼要达到一定的的强度,即运动时要使心率保持在本人最大心率的70%~85%[2]。
5.4.5增加钙的摄入量:膳食钙与血压负关联,增加钙的摄入可降低高钠对血压的影响。
5.5定期检测血压、家属的配合是关键:教会患者或家属测定血压,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电子血压计,是一种方便、快捷、准确的血压计,患者可以自己测知血压及心率的变化情况。
患者家属与医护人员的心情是相同的,都希望患者早日康复。但由于对医学知识和护理心理学知识的缺乏,难以得到良好的效果。争取家属的积极配合,对其进行医学常识、卫生保健、用药护理知识及正确测量血压等基本技术操作进行指导,为患者早日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武阳丰,吴锡桂,李莹.减重对血压、血脂、血糖及血尿酸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杂志,1995,23:207.
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妊高症)指妊娠20周后出现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三大症状,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先兆子痫,子痫),是产科四大死亡原因之一,一般轻中度妊高症对患者的影响易控制,但重度妊高症,先兆子痫,子痫,病情变化莫测,是导致孕产妇及围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重要原因(1(。妊娠期肾病综合症的患者较少见,除具有妊高症特征外,以大量蛋白尿(尿蛋白>3.5g/24h),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高脂血症(血清胆固醇>7.77mmol/L),伴有水肿为特征,加之孕期有高脂血症的增重,可出现高凝状态,血栓性并发症增多<2>。我院于2000年5月底收治了一位孕233/7W的重度妊高症(先兆子痫)、合并肾病综合症、低蛋白血症、胎儿畸形的病人,经积极治疗,精心护理,病情好转,如期出院,现介绍如下:
1病例介绍:
1.1主要病史介绍:
患者女性,33岁,因233/7W,因头晕眼花、胸闷气急于2000.5.31外院就诊,因先兆子痫、肾病综合症由我院会诊而急诊于收治入我院,入院当天主要体格检查:神清,BP:170/110mmHg,尿蛋白(++),四肢浮肿(+++),HR:120次/分,律齐,未及病理杂音,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腹部肝肾B超示:腹腔积液(肝前腹水);产科B超示:胎儿畸形(脑膜膨出、脑膨出;眼底检查:双眼底动脉痉挛渗血。给予吸氧、心电血压持续监护、24小时出入量监测、解痉降压、扩容利尿、补充白蛋白等治疗。6.1因主诉胸闷,胸片示:双侧胸腔积液、心界左移;EKG示:窦速、窦不齐;实验室检查:明显的低蛋白血症(白蛋白:23.3g/l),血尿酸(,血脂(,考虑疾病程度严重,有心肌严重受损及心衰征兆,故急诊在全麻下行小型剖宫产术终止妊娠,术后24小时持续心电血压氧饱和度的监护、24小时出入量监测,气管插管持续给氧,抗感染,降压,扩容利尿,同时予西地兰强心治疗,配合积极有效的抢救护理。于6.1日(术中),6.2分别放腹水,胸水:3000ml,1200ml,减少压迫症状,同时于6.2晨8AM因生命体征平稳拔除气管插管该面罩吸氧,2天后为一般低流量给氧,2天后停氧。期间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病人病情稳定好转讯速,于2000.6.9出院,只住院9天。
1.2入院后前三天和后三天的主要监测比较
针对病人情况在心率、血压、呼吸、SaO2、尿量和中心静脉压(CVP)等前三天(5.31-6.2)和后三天(6.3-6.5)比较,见表1
1.3入院后前三天和后六天的主要实验室检查比较
针对病人的病情在尿素氮、肌苷、尿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和白细胞计数等方面的比较,见表2
2护理体会
2.1术前护理
2.1.1一般护理:
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半卧位(因腹水),可根据病情适当进行四肢被动操的运动,以防肢体血栓形成;同时保持病室安静,避光,避免噪音刺激,可以戴上深色墨镜,以减少光源刺激;控制家属的探视,减少对外界的接触以防感染;床旁桌上备好急救物品,如:开口器,压舌板,拉舌钳,10%的葡萄糖酸钙等。
2.1.2饮食护理:
宜予清淡可口、易消化、低盐、高营养的饮食,如:鱼、肉、蛋、奶,莲子,赤豆等;根据水肿、血压情况确定钠盐、蛋白及水的摄入量:食盐控制在3g/日,若浮肿明显者应无盐饮食<2>,根据患者饮食习惯,劝之不吃腌制食品,如咸肉、火腿、咸蛋、榨菜、雪里蕻咸菜等,蛋白控制在2g/kg/日,以优质蛋白为主,如禽肉、鱼类等;调整脂肪摄入量,少吃动物性脂肪以植物性油脂代替;增加钙锌的摄入,如多吃海产品和奶制品。
2.1.3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妊娠和疾病,造成身体上的严重症状,且胎儿又为畸形儿,感到恐惧、悲观。我们应该及时疏导,告之患者疾病与妊娠的关系,使其对我们的治疗有信心;同时要她接受丧失胎儿的事实,并积极鼓励她家属给予她心理支持和疏导,取得患者的合作,以防精神紧张、恐惧、疲劳及不良刺激,这些不利因素易导致大脑皮层功能失调,使体内加压素,儿茶酚胺分泌增多,使血压增高而加重病情。该患者在入院时曾出现一度精神高度紧张和抑郁的情况,使血压和心律间接出现持续上升和变化不稳,经过护士的耐心劝导和有效的护理,使病人以比较平稳的心态进入手术室。
2.1.4观察护理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和心率的变化,认真听取和观察病人的主诉和症状,如有头痛、恶心、呕吐、明显的心悸等症状立即报告医生;同时密切观察脑水肿,心力衰竭,肾功能变化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如眼花、血压下降和尿量减少(警惕急性肾功能衰竭)等;注意先兆流产的症状(如宫缩,见红及胎膜早破等),一旦有临产征象,做好及时终止妊娠的准备。同时正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尤其是每小时的尿量,每天测尿蛋白(必要时每1-2小时测),同时测腹围,体重,了解腹水的增长情况和肾功能代偿情况。该病人由于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急症小型剖宫取胎术,故不仅要及时有效的进行术前准备,而且要在不增加任何不良刺激的情况(包括治疗和护理操作)下进行各项观察护理。
2.2术后护理
2.2.1一般护理
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12小时后可半卧位。麻醉未清醒前禁食,6小时后可进流质?半流质(排气后)?软食(通便后)。由于术后子宫收缩痛及切口的疼痛,使体内的儿茶酚胺分泌增加,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故要保持病室安静,减少噪音,继续给患者戴上墨镜,医护人员动作轻柔,各种治疗、护理操作相对集中,清除诱发抽搐的刺激因素,并且注意保暖和少动。
2.2.2.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术后留置气管插管,极度烦躁不安,应做好解释工作,这是因为病情需要,一旦病情好转,可及早拔除插管,让病人懂得厉害关系,取得积极合作,故予术后第二天上午由于病人的恢复较好及时拔除气管插管。
2.2.3.药物护理
患者术后应用降压药(硝普钠),利尿剂(速尿),西地兰等,我们应掌握药物的用法,主要药用原理,按医嘱准确给药,硝普钠应避光,由于作用强而降压速度快,故开始剂量要小,10?15ug/min,以后逐渐增加,以免引起低血压,应严密观察血压;利尿剂应用后,应观察尿量,尿量过多应及时和医生联系;西地兰静脉推注时要慢,至少5min以上。必要时应用输液泵和推注泵,以利有效控制。
2.2.4.重症监护护理
2.2.4.1吸氧
氧流量4-6L/min,使氧饱和度维持在95%以上。表1得出:通过有效的氧疗,病人的氧饱和度从原来的89%(均值)上升到96.3%(均值)。
2.2.4.2保持呼吸道通畅
患者应呼吸道插管,呼吸道护理尤为重要,严格无菌操作,气管插管内吸痰时,应按无菌操作原则,每吸一次痰,更换一根吸痰管,吸痰前鼓励病人咳嗽,根据氧饱和度的测定和按医嘱抽取血液监测血气分析,及时了解病人是否缺氧。插管拔除后要帮助病人翻身、拍背,以防发生坠积性肺炎。
2.2.4.3必要时的有创监测
患者因妊高症和肾脏疾病,大量的胸腹腔积液,而使心肌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故应在中心静脉压(CVP)的监测下,用输液泵严格控制补液的总量和滴速,持续监测心率,每小时测尿量,如发现心率>120次/分或<40次/分,胸闷气促,CVP>12cmH2O,尿量<30ml/h应及时报告医生,患者在入院后三天的CVP控制在9-16cmH2O(均值在14.5cmH2O),但患者的其他指标控制良好并无不适主诉。
2.2.4.4各项指标的密切观察
对血压的控制波动不能太大,舒张压控制在95-100mmHg左右较为理想,下降过快可能促使发生子痫及脑血管意外。从表1得到:血压均值165/100mmHg(入院三天)至143/97mmHg(四至六天),控制下降的比较稳步;患者产后仍有可能发生子痫和先兆子痫的危险,故护理人员仍应严密监测血压的变化,重视患者的主诉症状,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做好抢救准备;另患者因合并肾病综合症,故产后仍应定时测尿蛋白,做蛋白定量,记录24小时尿量,并按医嘱定时送检尿常规;由于扩容,利尿剂的应用,应注意电解质是否异常,及时抽取血电解质,根据报告及时补充电解质。
2.2.5胸腹水护理
患者因有严重的胸腹水,要定期测体重,腹围,正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避免擦伤,受压,定时翻身。同时保持一个舒适和耐受的,放腹水时要注意无菌操作,速度要慢,一次放腹水<300ml,放腹水后腹部要放置沙袋,以免腹压骤降引起的低血压。
2.2.6产后护理
观察子宫收缩情况,及时应用宫缩剂,以防产后出血,应及早应用中药皮硝给患者回乳,不能用苯甲酸雌二醇(因妊高症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肝损),配合麦芽煎茶饮用,减少患者乳胀痛苦,以免加重病情。
2.2.7.基础护理
认真做好早晚两次的基础生活护理(包括会阴、导尿护理,颈静脉留置和气管插管的护理等),保持口腔和皮肤的清洁,使病人拥有一个舒适的感觉,同时又预防感染,引起并发症。
2.3健康指导
该患者入院9天,恢复良好,于2000.6.9上午出院。护士为了是患者能够保持生理的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准备下次顺利的孕育,为患者进行了细致详细的健康的健康指导。具体包括:饮食、休息、活动、卫生、复诊和随访、检查治疗、避孕方法、受孕前的准备、受孕时机等等。
3.小结
这例妊高症合并肾病综合症的病例,在临床上较少见,面对这种重症病人,护士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全面的业务知识,以及熟练掌握各种观察技术,能够及早及时地发现异常病情。我们的护理和医生的治疗配合得当,是重危病人转危为安的关键。
参考文献: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就诊于我院老年高血压患者156例,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随机分为IHN组和常规组。IHN组78例,男41例,女37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71.7±1.8)岁。平均病程(3.8±1.1)年。常规组78例,男39例,女39例。年龄61~83岁,平均年龄(72.4±2.1)岁。平均病程(4.1±1.5)年。
1.2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提供舒适、安静的科室睡眠环境,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对于失眠状况严重的患者,可合理予以镇静剂,提高睡眠质量;叮嘱患者按时按量遵医嘱吃药,向患者耐心讲解擅自停药或间断服药的危害性,提高患者服药配合依从性。对于有严重意识障碍的患者,让其卧床休息,密切关注其生命体征变化,并配合医生予以扩血管剂、降压、脱水药治疗。定期监测患者血压水平及各化验指标,做好定期随访复查工作。IHN组同时给予IHN护理包括(1)心理:老年患者因年龄、身体、退休等原因,易产生孤单、失落、烦躁、易怒等不良情绪,引起血压升高,不利于血压控制。针对性与老人交谈,排解老人心理失落感,稳定情绪,控制血压;(2)饮食:患者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存在差异。详细了解饮食习惯,为患者制定个性化食物清单,搭配营养均衡、搭配清淡、少脂肪、多纤维食物,降低钠盐食入量;(3)健康教育:老人知识水平存在差异,对高血压和自身疾病缺乏认识。针对性制定高血压健康图册,设计老人易于理解的图案,宣传高血压危害、预防、治疗,消除高血压认识的片面性;(4)生活:对患者加以开导,鼓励患者参加适当体育活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自我调整,改善睡眠质量。(5)巡视:早晨全面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注意其情绪调节,最大限度地预防相关并发症;(6)出院随访护理:出院时指导患者及家属如何测量血压、饮食及运动需要的相关注意事项,消除老年患者的后顾之忧,出院后随访1年。
1.3观察指标
(1)监测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BP、DBP的变化;(2)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对观察指标采用SPSS18.0作统计学分析,血压采用(x±s)表示,t校验,并发症采用n(%)表示,χ2校验。分析统计结果,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压控制对比
护理前,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均显著下降(P<0.05);IHN组血压控制优于常规组(P<0.05)。
2.2并发症对比
IHN组心律失常、血肌酐升高、肾功能损害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心绞痛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上将高血压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原发性指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但具体原因尚未明确,继发性指病因明确且高血压只是临床症状之一。研究[4]发现只有少数继发性高血压可通过手术联合药物治愈,原发性高血压一般难以治愈,因其致病因素较复杂,只有通过药物和饮食等来控制病情发展。临床上越来越多应用IHN护理,IHN极具针对性,它既强调个体化,又重视人性化特点,个体化是指人有差异性,护理同样因人而异,用药、护理方式、服务模式等都不能墨守成规。从患者的生理、心理、家庭各方面特点入手,予以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人性化侧重于进行人文精神护理干预,以人为本,一切以服务患者为根本宗旨,满足患者需求为根本追求。IHN与传统护理模式相比,更注重对高血压患者的心理需求,在护理中注意进行心理护理,在改善心理状态的同时,提高患者与护理工作者之间的信赖度,提高其治疗信心,这对慢性终身性疾病具有重要价值[5,6]。本文经IHN与常规护理对比治疗,两组SBP、DBP比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IHN组控制效果优于常规组(P<0.05);心绞痛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并发症IHN组均低于常规组(P<0.05)。笔者总结出IHN优点有:(1)监测血液流动学,了解患者个性化特点,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可稳定患者情绪,降低恐惧焦虑心理,稳定血压;(2)过量的钠盐摄入是高血压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钠盐引起收缩压升高,心脏左室负荷增加,心肌正常收缩舒张功能,诱发心力衰竭,控制饮食并治疗心功能,可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3)老年患者缺乏高血压健康知识,对自身病情及治疗状况了解欠佳,影响血压的控制。通过健康宣教,提高对高血压的认识度,掌握控制方法。
关键词:高血压;护理干预;血压达标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高血压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04年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硅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者数超过1.6亿。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者数约增加7000万人。
但人们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却处于较低水平。高血压病不但直接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还给国家、家庭和个人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研究显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近年来高血压患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因此,高血压防治应与控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包括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相结合。近年来,结合笔者的实践,对来我中心治疗的患者和体检中发现的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自2006年2月至2007年8月对在我中心进行健康体检或就诊的患者,按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中的血压测量方法,给患者测量血压,以WHO高血压诊断标准,选出确诊高血压病并同意接受观察的患者。共入选并完成1年随访的高血压病患者156例,其中男97例,女59例,年龄33—72岁(平均46岁),分成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护理干预组80例,对照组76例。两组间年龄、性别、吸烟、超重、合并糖尿病、高脂m症、心脑血管病史构成比无差异。两组患者的降压药物治疗由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干预组在降压治疗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人选时血压分级及随访末期用药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血压达标标准
普通高血压患者<140/90mm-Hg;伴有冠心病、肾病、糖尿病的患者<130/80mmHg。
1.3观察指标及随访
所有患者连续门诊随访至1年,观察分组后1年时的血压达标率。
1.4护理干预措施
主要措施包括在我中心每月定期举行专题讲座,给患者免费派发高血压防治宣传资料,有方向、有目的、有步骤的进行高血压宣传教育。
同时利用门诊复诊和电话随访的形式对患者进行个性化追踪指导,与其家属合作,对他们进行多方式干预。
并建档分析每位患者是否存在心血管危险冈索,并提出针对性的干预建议(药物和非药物),定期记录患者的饮食、睡眠、运动、血压及用药等情况,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
1.4.1认识干预
耐心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病的基本知识,包括高血压相关知识,如常见症状、发展结果、治疗原则、预防措施、血压监测方法、坚持服药的重要性;精神过度紧张、肥胖、吸烟、酗酒、高钠饮食等生活方式对血压的影响;生活调节在高血压的治疗、预防中的作用。告知患者安全用药知识,必须遵医嘱用药,不能擅自改药、停药,以免发生不良后果,让患者熟悉药物名称、药物作用、使用方法及毒副作用。对老年患者,反复提醒服药时间、剂量、方法,并指导家属协助患者服药,确保用药安全、有效。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其乐意接受治疗和护理干预。
1.4.2运动干预
对患者讲解适量运动对高血压的好处运动的原则是适最有度、有序、有恒。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指导患者选择运动种类、强度、频率。最好是每天步行3km,时问在30min以上,每周5次以上,或选择慢跑、打太极拳、练气功等。锻炼以有氧运动为主,开始运动量宦小,以后逐渐增加。运动强度维持在本人可以承受的中等强度以下,运动时的心率是最大心率的60%一85%,没有出现不舒适为宜(最大心率=170一年龄);控制体重,防止肥胖。
1.4.3饮食干预
高盐饮食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要控制钠盐的摄入,强调低盐低脂饮食,将食盐量控制在5g/d以下。不吃含脂肪较多的动物内脏、肥肉、糖果、点心等,降低饮食摄取的总热量;多食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及粗纤维食物,如海带、菠菜、香菇、芹菜、木耳等;食用药膳桃仁粥、芹菜粥、决明子粥及清炖甲鱼、素烧冬瓜、炒豆芽等,以降脂降压?;嗜烟、酒者应戒烟限酒,每天饮酒精量以不超过25g为宜。
1.4.4心理干预
高血压病是身心疾病,当机体受到内外环境的不良刺激时,可引起情绪激动,使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增高。帮助患者分析造成心理紧张的冈素,指出心理紧张与血压的关系,并做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特别是对易激动、性情暴躁的患者,提高其应激能力,指导患者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或过度紧张,遇事要沉着冷静,当有较大精神压力时应设法释放,如向朋友、亲人倾诉,与他人交谈等,以保持血压平稳。
1.4.5生活起居干预
保证患者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使身体得到充分休息,可降低血压。在睡前避免过多活动及参与可引起兴奋的事情;按时就寝及起床;为患·1939·者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避免其受到干扰,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强光和噪音;睡前饮用少许温热牛奶,可增强睡眠质量;尽量避免长期服用安眠药。
1.5护理干预措施的落实的监控
在随访结束时。对患者以下项目进行“是,否”问卷调查(按时服药,坚持运动,坚持饮食控制,听从医师用药建议,自行调整用药或剂量,焦虑抑郁),并与对照组资料进行对比,以确定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
二、结果
随访1年时干预组达标率7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达标率(51.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按照血压分级进行亚组分析,显示干预组3个亚组的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但仅1级高血压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水平受神经、体液的调节和体内外环境的影响,与社会心理因素关系密切。有研究显示,长期单纯的药物治疗虽然能降低血压,但是还应结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才能达到平稳有效降压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护理干预是指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有关疾病防治知识,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护理能力的非药物治疗手段。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高血压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正确全面认识,纠正不良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保障患者坚持按医嘱、科学治疗,从而使高血压的治疗获得满意的效果。本研究对80例患者的护理干预,发现干预组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及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明显增强。
最终在两组问药物治疗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干预组血压控制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可见,系统护理干预在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中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分析本组资料,干预组中按时服药、饮食控制、听从医嘱而不自行调整用药可能是在本研究干预组中达标率更高的主要因素。
进一步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整体高血压患者及高血压病1级患者中护理干预有利于血压的控制,然而在高血压病2级及高血压病3级患者中护理干预组并未显示优于对照组的血压达标率。提示随高血压级别的升高,护理干预对血压控制的影响逐渐下降。我们分析其主要原因可能有三点:(1)血压级别较高的高血压病患者往往年龄较大、病程较长,并发症或伴随病较多,如合并冠心病、肾病、糖尿病等,这些因素的并存影响了血压的控制。(2)本研究纳入的是参加体检的人群(对照组),他们对健康的相关知识关注度较高,尤其是高危患者,自身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争取知识,采取了类似护理干预的措施,从而对本研究结果产生影响。(3)本研究病例数偏少。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从整体来讲,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有积极的影响,特别是对早期的高血压患者进行早期的护理干预更有利于血压的控制。
参考文献
论文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左卡尼丁,肾性贫血
尿毒症病人由于肾脏动能严重受损,使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不足或相对不足,导致肾性贫血。红细胞生成素用量不足。是导致肾性贫血难以纠正的首要因素,但对于有些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疗效欠佳,且随着剂量的增大可导致顽固性高血压等不良反应。为此我科试用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治疗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2010年在本院血液透析室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性贫血患者38例,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26例,糖尿病肾病5例,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2例,其他继发性肾损害5例。入选标准:透析时间均在3个月以上,红细胞压积<25% ,除外失血、溶血、感染等因素。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护理论文,治疗组19例,男15例,女l4例,治疗组年龄(50±15.6)岁,对照组19例,男14例,女15例,年龄(49.5±16.1)岁,两组患者每周透析均为2~3次,每次透析时间3~4 h。两组患者在原发病、年龄、性别、透析时间、透析方式、透析剂量及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肌酐(SCr)等方面无显著差异。1.2 透析方法 使用瑞典Ganbro,AK90、AK95透析机、日本尼普洛三醋酸膜透析器,碳酸氢盐透析,血流量在200—250 ml/min,透析液流量500 ml/min,透析时间4—4.5 h,每周3次,透析器重复使用。普通肝素钠抗凝,天津生化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论文范文。
1.3治疗方法两组均同时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30~75U/(kg·次),每周2次,皮下注射。治疗组于每次透析结束后将左卡尼丁2 g溶于0.9%生理盐水静脉注射;对照组不用左卡尼丁,疗程共l2周。治疗前和治疗后每2周取血查Hb、Hct,待Hct、Hb分别≥30% 、≥100 g/L后减量,使得Hct、Hb分别维持在>30% 、≥100 g/L。
1.4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统计学处理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t和检验,以P<0.05为显著差异。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治疗前向病人及家属详细讲解血液透析过程中使用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目的护理论文,治疗过程以及可能出现情况。使患者树立信心,配合治疗。
2.2 病情观察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治疗中密切观察心率,血压,病人有无发热,头晕,胸闷,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低血压等表现。尤其是低血压,如发现反应,应立即通知医生,暂时停止超滤,减慢血流,迅速补液等。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后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有无异常,有无过敏,血压升高,头痛,流感样症状,血栓形成尤其是动静脉内瘘处血栓形成等副作用。并教会观察门诊病人自我观察。
2.3通过观察 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治疗前后Hb、HCT比较,P值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后两组间Hb、H ct比较,P值均<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Hb和HCT纠正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2.4 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的变化治疗组于治疗后第4.8、l2周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分别减少了10% 、16.7%、33.3% ,而对照组用量无明显减少。
2.5 高血压发生率 以治疗后患者舒张压升高≥1.33 KPa (10 mm Hg)为血压升高标准护理论文,治疗组为5.3% ,对照组为31.6% ,治疗组高血压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贫血是尿毒症透析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引起肾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是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产生不足所致。临床上已成功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肾性贫血。但对于有些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疗效欠佳,有研究报道,EPO治疗肾性贫血效果不佳与血浆左卡尼丁缺乏有关。左卡尼丁缺乏可引起严重的代谢紊乱及正常的红细胞脆性增加,使红细胞寿命缩短。左-卡尼汀又名左旋肉碱,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机体组织内的特殊氨基酸,为脂肪酸代谢所需。国外文献报道,左卡尼丁可改善蛋白质的代谢,促进白蛋白的合成,提高红细胞膜的稳定性,增加血细胞比容[1]论文范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由于合成不足,透析过程中显著的丢失以及EPO在促红细胞生成时可能消耗了大量的左卡尼丁,从而造成了左卡尼丁的缺乏。国内有文献报道,左卡尼丁与EPO联合使用能显著提高Hb和Hct,明显改善维持性透析患者的贫血症状,并能减少EPO的用量及其不良反应[2]。本文研究结果显示,EPO联用左卡尼丁治疗组,Hb和Hct的增高明显优于单用EPO对照组,并且EPO用量明显减少。这可能是由于左卡尼丁减少了红细胞长链酰基肉碱的积聚,改变了红细胞膜的脂质成分,增加红细胞对不同类型应激的抵抗,降低了红细胞的脆性,最终延长了红细胞寿命[3]。同时左卡尼丁通过对骨髓红系祖细胞的作用,提高了EPO的疗效[4] 。研究还证实护理论文,左卡尼汀能提高Na+/K+—ATP酶的活性,稳定红细胞膜,提高红细胞压积。左卡尼汀还能纠正血液透析患者对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抵抗性,减少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用量。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联合治疗组高血压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上肾性贫血患者使用EPO治疗,血压升高系EPO的主要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与EPO剂量有关,发生机制可能为EPO引起红细胞压积上升、血液粘滞度增加、血管内皮ET-1释放及对外周血管的直接加压作用有关。EPO与左卡尼丁合用减少了EPO的用量,提示治疗组高血压的发生率降低可能与EPO用量减少有关。
通过本文研究表明,EPO与左卡尼丁联用能显著提高尿毒症透析患者贫血的疗效,减少EPO的用量及其不良反应,减少输血,降低治疗成本,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Debska-Shzien A,Owezarzak A,et a1.Plasma earnitine profileduring chronic renal anemia treatment with 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Int J Artif Organs,2003,26(1):33-38.
[2]雷建蓉.肾性贫血治疗的现状及展望.国外医学移植与血液净化分册2005,5(3):8.
[3]Nikolans S,George A,et a1.Ren Fail,2000,22(1):73-80.
[4]王英,王梅.补充L一肉碱纠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观察.中华肾脏病杂志,2003,19(3):183—184
[5]龙杰文邓红环陈其铭,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左卡尼汀治疗肾性贫血临床观察.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2月第4卷第5期
[6]泰敏,任英,梁亚屏高通量透析联合大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尿毒症贫血的效果观察护理.西部医学2009年3月第21卷第3期
论文关键词:主动脉夹层7例急诊诊治体会
主动脉夹层(AD)具有突然发病、病情复杂、进展迅速、病死率高、较易漏诊和误诊等特点。我科从2006年10月~2010年10月,共收治了主动脉夹层7例,现将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病例:男5例,女2例,年龄42岁~76岁,平均年龄59.8岁;发病至入院时间0.5~10h,平均4.7h;症状:以胸、腹痛为主者4例,胸闷、憋气为主者2例,烦燥伴左下肢活动障碍为主者1例;均有高血压病史,间断服药者4例,未服药者3例,平时均未监测血压。
1.2诊治方法:患者入院后即刻给予吸氧,心电图检查,查血常规,测双上肢血压;同时询问病史,尤其追问存在高血压病史是否,详细查体,注意有无血管性杂音及震颤,重复检查和观察颈、肱、桡及股动脉搏动情况;血压较高者给予泵入硝普钠,收缩压维持在100~120mmHg水平,合用β受体阻滞剂,心率控制在60~70次/分;止痛等对症治疗;胸、腹主动脉CT扫描,造影剂增强的计算机断层成像等明确诊断。
1.3结果:7例中抢救成功6例,死亡1例
2、 讨论
主动脉夹层(以下AD代替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血管性疾病,由于主动脉内膜撕裂后,血液进入中层或中层滋养动脉压力过高破裂之,产生血肿后而导致一系列综合症。据报道多数在发病后数小时到数天内死亡。正常成人主动脉壁耐受压力颇强,造成夹层裂开的先决条件是动脉壁缺陷,尤其中层的缺陷,但具体病因至今不明;一般认为AD发病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护理论文,高龄,主动脉瓣疾病,妊娠,创伤等有关。据资料报道80%病人有高血压病史或入院时发现高血压,远端夹层合并高血压更为常见;高血压可增加血流动力对主动脉的负担,并使主动脉中层营养血管长期处于痉挛收缩状态,造成中层缺血、坏死及出血而形成血肿。
从临床表现上来看:1、疼痛 根据AD受累部位范围和分布的不同,临床表现也复杂、多变。多数AD所致的疼痛从了病起就可显示出剧烈的程度,常被描述为撕裂状,往往同时相继出现两个以上的部位。疼痛部位对于AD的诊断很有帮助,局部的症状趋向于反应累及的主动脉。2、高血压大多数患者有高血压的表现,患者虽然因剧痛而大汗淋漓,面色苍白,焦躁不安等休克外貌,但血压常不低或增高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但在近端AD病人中高血压较少见,更常见的为低血压。3、心血管症状:(1)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在主动脉瓣区可闻及舒张期杂音,系脉压增大,急性主动脉返流或夹层血肿使瓣叶压低,瓣叶撕裂膜片脱垂入左室流出道所致。(2)脉搏改变一侧脉搏减弱或消失,系左锁骨下动脉或股动脉受压迫和内膜裂片堵塞其起源,如逆行剥离累及右冠状动脉可引起下壁心肌梗塞,此时易误诊。(3)其它有心包积液,胸腔积液等表现。4、神经症状多因内膜裂片堵塞相应血管起源或夹层血肿压迫相应血管或神经所引起。
辅助检查 1、心电图 无特异性改变,如累及冠状动脉可出现心肌梗塞或心肌缺血的表现。 2、血、尿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迅速增高,可出现溶血性贫血及黄疸;尿中可出现红细胞,甚至肉眼血尿。心肌酶谱可出现小于正常值两倍的增高,但无动态改变。 3、影像学检查目前公认的影像诊断方法有:主动脉造影、造影剂增强的计算机断层成像、磁共振成像。
治疗情况 应根据AD的部位和病变情况决定是否行内科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有二个主要目标:一是降低血压至患者能耐受的最低水平,使主动脉壁压力尽可能低,硝普钠可作为降压的首选药物;二是抑制心脏左室收缩,使搏动性张力下降。因本院条件所限,患者均未行手术治疗;以急诊转上级医院,经人工动脉置换病变夹层主动脉等治疗,痊愈。
论文关键词:主动脉夹层7例急诊诊治体会
主动脉夹层(AD)具有突然发病、病情复杂、进展迅速、病死率高、较易漏诊和误诊等特点。我科从2006年10月~2010年10月,共收治了主动脉夹层7例,现将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病例:男5例,女2例,年龄42岁~76岁,平均年龄59.8岁;发病至入院时间0.5~10h,平均4.7h;症状:以胸、腹痛为主者4例,胸闷、憋气为主者2例,烦燥伴左下肢活动障碍为主者1例;均有高血压病史,间断服药者4例,未服药者3例,平时均未监测血压。
1.2诊治方法:患者入院后即刻给予吸氧,心电图检查,查血常规,测双上肢血压;同时询问病史,尤其追问存在高血压病史是否,详细查体,注意有无血管性杂音及震颤,重复检查和观察颈、肱、桡及股动脉搏动情况;血压较高者给予泵入硝普钠,收缩压维持在100~120mmHg水平,合用β受体阻滞剂,心率控制在60~70次/分;止痛等对症治疗;胸、腹主动脉CT扫描,造影剂增强的计算机断层成像等明确诊断。
1.3结果:7例中抢救成功6例,死亡1例
2、 讨论
主动脉夹层(以下AD代替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血管性疾病,由于主动脉内膜撕裂后,血液进入中层或中层滋养动脉压力过高破裂之,产生血肿后而导致一系列综合症。据报道多数在发病后数小时到数天内死亡。正常成人主动脉壁耐受压力颇强,造成夹层裂开的先决条件是动脉壁缺陷,尤其中层的缺陷,但具体病因至今不明;一般认为AD发病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护理论文,高龄,主动脉瓣疾病,妊娠,创伤等有关。据资料报道80%病人有高血压病史或入院时发现高血压,远端夹层合并高血压更为常见;高血压可增加血流动力对主动脉的负担,并使主动脉中层营养血管长期处于痉挛收缩状态,造成中层缺血、坏死及出血而形成血肿。
从临床表现上来看:1、疼痛 根据AD受累部位范围和分布的不同,临床表现也复杂、多变。多数AD所致的疼痛从了病起就可显示出剧烈的程度,常被描述为撕裂状,往往同时相继出现两个以上的部位。疼痛部位对于AD的诊断很有帮助,局部的症状趋向于反应累及的主动脉。2、高血压大多数患者有高血压的表现,患者虽然因剧痛而大汗淋漓,面色苍白,焦躁不安等休克外貌,但血压常不低或增高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但在近端AD病人中高血压较少见,更常见的为低血压。3、心血管症状:(1)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在主动脉瓣区可闻及舒张期杂音,系脉压增大,急性主动脉返流或夹层血肿使瓣叶压低,瓣叶撕裂膜片脱垂入左室流出道所致。(2)脉搏改变一侧脉搏减弱或消失,系左锁骨下动脉或股动脉受压迫和内膜裂片堵塞其起源,如逆行剥离累及右冠状动脉可引起下壁心肌梗塞,此时易误诊。(3)其它有心包积液,胸腔积液等表现。4、神经症状多因内膜裂片堵塞相应血管起源或夹层血肿压迫相应血管或神经所引起。
辅助检查 1、心电图 无特异性改变,如累及冠状动脉可出现心肌梗塞或心肌缺血的表现。 2、血、尿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迅速增高,可出现溶血性贫血及黄疸;尿中可出现红细胞,甚至肉眼血尿。心肌酶谱可出现小于正常值两倍的增高,但无动态改变。 3、影像学检查目前公认的影像诊断方法有:主动脉造影、造影剂增强的计算机断层成像、磁共振成像。
【摘要】高血压性脑出血是目前危害中老年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死亡率与致残率均很高。其肺部并发症是该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做好呼吸道护理对促进脑功能的恢复,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我院神经内科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20例高血压脑出血行气管切开术患者,通过精心治疗护理,效果满意。为了提高脑出血病人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质量,现将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关键词】脑出血 气管切开术 护理 临床资料病例为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我们神经内科住院的20例脑出血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58~82岁,平均70岁,既往均有高血压病史,脑出血经头颅CT证实,因肺部感染行气管切开术。其中两例由外院转入。 基础护理2.1急救护理患者入院后立即安置于监护室内,抢救药品、器材床旁备用,予氧气吸入,心电监护,积极配合医生抢救,专人看护,及时正确执行医嘱,做好床头交接班。2.2.一般护理脑出血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头抬高15~30°,以利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减少不必要的搬动,以防出血加重,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变化,监测生命体征,记录24小时出入量,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1]。发病48小时后予留置胃管,观察胃液颜色,了解是否有消化道出血,鼻饲流质2小时一次,每次量不超过200ml。加强基础护理:如口腔护理、会阴护理等,病人卧气垫床,注意肢体处于功能位,每两小时翻身拍背一次。恢复期加强肢体功能锻炼,防止四肢肌肉萎缩,关节变形[2]。 气管切开术后护理3.1. 病人平卧或半卧位,去枕使颈部伸展,以利呼吸和吸痰。3.2.病房环境 保持室温20-22℃,湿度50%-60%,房间内放湿化器,地面湿拖2次/日,紫外线照射1次/日,限制探视,入室人员戴口罩。3.3.保持套管通畅 气管套管要固定牢固,松紧度以能容纳一指为宜,防止脱出。气管内套管消毒处理方法:每日2次清洁消毒内套管,先用流动水彻底清洁内套管,用0、5%碘伏浸泡10分钟,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放入外套管内,注意动作要准确、轻柔[3]。3.4.气管切口的护理 严密观察切口有无出血,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根据分泌物的多少及敷料清洁程度决定换药次数,一般每天1-2次,被痰液污染的纱布随时更换。3.5.掌握吸痰技巧,保持呼吸道通畅 每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吸痰前后高流量10LMmin吸氧1-2分钟,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资料显示,深部吸痰会损伤气道黏膜,增加出血和感染机会,吸痰管的反复接触是造成气道黏膜损伤的原因[4]。我科采取一次性吸痰管先用开水软化,再按吸痰法轻柔地吸出痰液,切记同一部位反复提插式吸痰,痰液粘稠时先往气道内滴入湿化液3-5ml,患者呼吸几次后再吸痰,吸痰管进入气道次数不要超过3次,吸痰时间每次不超过15秒,深度10-12cm,吸痰时注意观察病人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面色、口唇颜色,如出现异常,立即停止吸痰,给予氧气吸入。3.6.保持呼吸道湿润 我科采用了三种湿化方法:①超声雾化吸入,每日2次,雾化液配制方法:生理盐水30ml、糜蛋白酶4000单位、庆大霉素8万单位、地塞米松5mg ②气道内持续滴药 0.45%氯化钠250ml+糜蛋白酶4000单位+庆大霉素8万单位 用输液器以15滴/每分钟的速度滴入气道内,可以根据痰液情况调整滴速。③导管口覆盖湿化纱布 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均匀滴在双层无菌纱布上,纱布定时更换。3.7.严格执行各种消毒隔离制度 吸痰管一次性使用,气道湿化输液器每日更换,无菌吸痰盘每4小时更换,内套管每日2次用5%碘伏浸泡消毒30分钟,吸引器储液瓶及时倾倒消毒,雾化器螺纹管每次用后用派尔液浸泡30分钟,蒸馏水冲洗备用。3.8.气管拔管的护理 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肺部感染基本控制,能自行排痰,呼吸功能正常,予封管试验,期间观察患者神志、呼吸、血氧饱和度,鼓励患者咳嗽,做吞咽动作,如无异常,48小时后即可拔管。 心理护理 神志清醒者做好心理护理,以消除患者及家属的恐惧悲观情绪,向其讲解同样病人康复的例子,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对昏迷患者我们采取呼唤式护理[5],就是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配合语言呼唤,音乐呼唤等方法,促进脑出血患者的苏醒。 总结 我科20例脑出血患者的康复离不开精心的护理, 我们护士应该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及敏锐的观察力,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各种记录,在患者发生病情变化时应沉着、冷静、果断处理,及时汇报,争分夺秒地挽救生命,应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
参考文献 [1]黄永洁;林增萍;林秀花.脑出血患者60例气管切开术后护理[J];福建医药杂志;2011.02 [2]罗莹怡;李俭欢;毛春华.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04 [3]甘柳萍.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01.P(7A):1769. [4]吴玉叶,黄云香.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全科护理,2009,7(10C):2729-2730. [5]陈东英,程平. 呼唤式护理为主的综合干预对昏迷患者促醒作用的探讨[期刊论文]-护士进修杂志,2005(03).
胜利油田中心医院药剂科,山东东营 257000
[摘要] 目的 对几种抗高血压联合用药方法的合理性进行探讨,为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在该院入院治疗的100例采用联合用药方法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将其分为二联用药组与三联用药组,其中二联用药组患者68例,三联用药组患者32例子。综合评价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情况。 结果 通过研究发现,二联用药的使用频率为68%、三联用药使用频率为32%,其各自的治疗效果88.2%、87.5%,其中二联用药中ACEI+β受体阻断剂、β受体阻断剂+钙拮抗剂、Ca2++ACEI使用频率分别为5.89%、33.8%、60.3%,其对应的平均疗效分别为50%、86.96%、92.7%。三联用药中ACEI+Ca2+拮抗药+β受体拮抗药使用频率为36.7%,平均疗效为72.73%,Ca2+拮抗剂+利尿药+ACEI使用频率为65.6%,平均疗效为90.05%。结论 使用三联用药方法治疗高血压具有较好的效果,应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 高血压;联合用药;研究
[中图分类号] R97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9(c)-0143-02
高血压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世界上高血压患者人数达18亿,而我国高血压患者在18%左右[1]。因此,各国非常重视高血压疾病治疗的研究,目前抗高血压的基础药物有α受体阻断药、ACEI、利尿药、Ca2+拮抗药、β受体阻断药共五类。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研究药物不断深入,采用多种基础药物联合方案已逐渐替代单种药物治疗高血压疾病,且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其中二联和三联用药是较为常用的联合用药方案,在控制高血压,减少并发症方面疗效显著。该研究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抗高血压联合用药方案进行研究,探讨几种抗高血压联合用药方案的合理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联合用药方案进行治疗,这些患者中74例男性,26例女性,年龄27~70岁,平均年龄(45.3±2.8)岁。对比这些患者的居住条件、婚姻等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68例高血压患者二联用药方案进行治疗,给予32例高血压患者三联用药方案治疗,其中二联用药具体方案有:ACEI+β受体阻断剂、β受体阻断剂+钙拮抗剂、Ca2+拮抗剂+ACEI,三联用药方案为ACEI+Ca2+拮抗药+β受体拮抗药、Ca2+拮抗药+利尿药+ACEI,分别记录并对比患者平均疗效、使用频率、用药方案等方面内容。
1.3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9.0软件对记录的患者数据进行处理,并对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以验证数据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性。
2 结果
2.1 疗效对比分析
对表中数据进行检验得知,平均数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采用二联和三联用药方案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针对不同患者进行二联和三联用药治疗后,见表1。
2.2 二联用药数据对比
针对采用二联用药方案治疗的患者而言,不同方案的药物使用频率及平均疗效见表2。
使用软件处理表中数据,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二联用药方案中用药方案不同,治疗效果有所差异。其中Ca2+拮抗剂+ACEI方案平均治疗效果最佳,β受体阻断剂+钙拮抗剂平均疗效次之,ACEI+β受体阻断剂有效率最低,其对应的平均疗效分别为92.7%、86.96%、50%。
2.3 三联用药数据对比
处理采用三联用药方案治疗的患者数据后,对比不同方案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联治理方案中药物不同,平均疗效有所差异,其中Ca2+拮抗药+利尿药+ACEI平均疗效较好为90.5%、ACEI+Ca2+拮抗药+β受体拮抗药平均疗效次之,平均疗效为72.73%。见表3。
3 讨论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慢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发病率,在我国该种疾病的发病率在18%左右,其中老年患者占有较大比例。不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高血压疾病越来越趋于年轻化,且人数不断增加,给人们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临床非常注重该种疾病的治疗。研究发现,治疗高血压时应遵守系统、适量、长期治疗原则并进行个体化治疗。目前,采用联合用药方案进行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不过采用联合方案进行治疗时需重点考虑以下内容:使用的药物应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且彼此间为协同作用;不同治疗药物的服用剂量应尽量少,以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使治疗效果有所提高;同时,选择药物时还应充分考虑患者受损脏器,在保护重要脏器的同时,改善脏器的功能。另外,还应避免使用停药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
吴江等[2]人研究结果表明,二联用药抗高血压的有效率为86.31%,三联用药抗高血压的有效率为83.20%。该研究二联与三联药物对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使用二联用药的频率为68%、使用三联用药的频率为32%,而其对应的治疗效果分别为88.2%、87.5%。这一结果和吴江等人的研究结果相近。另外,该研究表明不同联合治疗方案平均疗效情况(P>0.05),说明采用联合治疗方案均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究竟哪种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效果更高,需要增加研究样本,做更深层次的探讨。
在二联用药方案中Ca2+拮抗剂ACEI使用频率为60.3%、β受体阻断剂+钙拮抗剂的使用频率为33.8%、ACEI+β受体阻断剂使用频率为5.89%,其对应的平均疗效分别为:92.7%、86.96%、50%。分析可知ACEI+β受体阻断剂治疗效果相对较差。该结果与ACCOMPLISH试验结果一致:ACEI联合Ca2+拮抗剂可减少20%的高血压患者事件。
三联用药方案中ACEI+Ca2+拮抗药+β受体拮抗药使用频率为36.7%,Ca2+拮抗药+利尿药+ACEI的使用频率为65.6%,对应的平均疗效情况为72.73%、90.05%。对数据进行卡方减压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a2+拮抗药+利尿药+ACEI治疗方案获得的治疗效果最佳。
综上,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每年都有所增加,而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该文对抗高血压药联合用药方案进行研究,为提高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提供依据。不过该文缺乏对患者护理方面的研究,因此,为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应增加不同护理方式是否给治疗产生影响的对照。
参考文献
[1] 王文.第六届国际高血压及相关疾病及相关疾病学术研讨会纪要[J].高血压杂志,2004,12(6):490-491.
[2] 吴江,脱鸣富,雒晓科,等. 抗高血压药联合用药分析[J]. 中国新药杂志,2012(1):96-99.
[3] 王红勤,杨剑弘,李志鸿. 抗高血压药的研究进展[J]. 疾病监测与控制,2013(1):35-38.
[4] 马文祥. 抗高血压联合用药分析[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3(4):60-61.
[5] 刘丽华,何鑫,张明香,等.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门诊患者抗高血压药应用分析[J]. 中南药学,2013(8):634-637.
[6] 刘红美. 抗高血压药的联合应用[J]. 临床医学,2013(8):101-103.
[7] 陆晓霞. 门诊患者抗高血压药应用分析[J]. 吉林医学,2013(28):5795-5797.
[8] 李翠翠. 高血压患者临床用药现状及其依从性研究[D].西安:第四军医大学,2013.
【关键词】老年患者;健康行为;量表;焦虑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日渐严重,人口中老年人所占比例渐趋加大,相关数据显示:老年人群中患有慢性疾病的比例约为70%左右,并同时伴见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慢性病[1]。然而在多种慢性疾病长期住院治疗的过程中不仅对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带来较大影响,而且给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及心理负担,随着年龄的增加,对于疾病的焦虑情绪渐趋加重,以致于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日渐恶化,因此,针对住院老年患者心理干预与健康相关性的探索,已成为现今急需解决的问题。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院老年病科自2011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78例住院患者,年龄60~85岁,排除其他严重躯体及精神疾患,在所有患者意识清醒的状态下,告知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32例;年龄:最大者85岁,最小者62岁,平均(70.1±5.2)岁;病程:最短者3年,最长者20年,平均(12.5±2.8)年;疾病情况:单纯一种疾病者4例,合并2种以上者74例;合并病情况:高血脂者71例,高血压者52例,糖尿病者46例,冠心病者43例,心肌缺血者31例。
1.3 病例分组
按照临床研究的随机、对照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即:心理干预的观察组,及常规干预的对照组,每组各3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疾病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4 干预措施
1.4.1 常规干预措施
主要包括相关疾病及症状的对症治疗与护理,如密切关注生命体征、告知遵医嘱服药、监测血压、血糖、心率以及防止褥疮等护理内容在内[2]。
1.4.2 心理干预措施
是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对于老年患者的焦虑心理进行干预,主要包括向患者讲解所患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鼓励其多与其他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与交流,从中得到安慰与支持,同时对于患者家属进行疾病相关知识以及生活护理的讲解,使其在生活中更多的给与患者无微不至的照顾[3]。针对不同性格的患者,分别给与其相应的心理护理,灵活应用言语疏导、解释鼓励、暗示疗法等心理支持疗法,激发其战胜疾病的信心。生活方面告知在饮食中尤其是糖尿病、心脏疾患的患者宜少食多餐,尤其是晚餐不宜过多摄入,过饱则可加重消化道血流,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保持大便通畅,不可过度用力,以防止血压增高或兴奋交感神经,诱发心衰[4]。
1.5 观察指标
焦虑情绪测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干预后两组患者进行焦虑情绪评定。
健康行为测评:采用参照北京大学心理系编制的“健康行为量表”进行测评[5]。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处理。
2 结果
2.1 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情绪状态比较
经过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情绪比率为48.72%,低于对照组的69.23%,两者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2.2 干预后两组患者健康行为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的各项健康行为中参与活动得分高于对照组,其余得分均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曾指出:全球约有60死因与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密切有关。处于老龄化日趋严重的我国现阶段,如何在我国目前现有有限的医疗保健系统资源以及尚待进一步健全的社会养老机制,以及与居家养老功能不断弱化等现实问题存在的前提下,更好的解决老年患者,尤其是住院患者的健康问题,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2]。因此,探索更好的解决老年住院患者的健康问题,不仅对于有效利用卫生资源,而且于国于民大有益处。
我科室在此种机遇与挑战下,展开相关研究,以期为提高老年患者健康行为提供些许理论依据与支持,研究中采用的“健康行为量表”系北京大学心理系侯玉波教授所编制,其信度与效度均较好,量表采用5级评分制,包括参与活动、心理应激以及生活习惯3个分量表,其中参与活动维度得分越高表明不健康行为越少,心理应激、生活习惯维度的得分越高表明不健康行为越多[5~6]。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不仅焦虑情绪低于对照组,而且各项健康行为中参与活动得分高于对照组,其余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可见,心理干预对于改善老年住院患者的焦虑情绪及健康行为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 郑碎珠.护士与农村老年患者沟通方式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9C):69~70.
[2] 石四梅. 沟通对农村老年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1,5(11):701~702
[3] 刘琳,黄荆风. 68例老年慢性病患者在住院期间查出艾滋病的心理护理干预[J].医学信息,2011,24(3):1433~1434
[4] 姜淑霞,王凤霞.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J].现代护理,2008,5(8):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