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我消费观小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开展“研究性学习”。
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学生会学习,学会发展,“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扑克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据此我认为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定位在(1)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也纳(2)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3)培养协作意识和良好的情感体验;(4)培养学生的个性。
研究性学习具有如下特点:(1)开放性,研究学习活动的结论不是预设的,而是开放性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多样的。要由学生展开他们的思考,做出自己 结论; (2)探究性。大多数课题的研究应是围绕社会生活中经济,政治现象,从领域上讲具有广阔的探索空间,从内容上讲只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让学生深层次地探究它们产生的特点,过程,影响评价等方面;(3)实践生。 评多研究性学习澌知动的课题研究需要开展有社会调查,实地采访,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材料,需要实际操作与积极参与;(4)现实性。研究的课题应与社会现实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能很好地点击生活,引发思考,正确认识和理解一些社会现象,提高认识和分析能务。
二、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方式。
1、撰写。
即在课堂教学中搜集相关资料并撰写小论文。首先要先定论文的题目,确定论文写出作所范围,探讨资历料的来源与先取。在学生对相资料进行收集、整理、辨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拟定论文写出作提纲,然后由学生独立在习作中指出其意义和得出的结论。如社会主义能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西部大开发的经济意义,农村居民的消费观等课题可以采用小论文的开形式。
2、调查。
即开展社会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研究的内容和方向,拟定调查的目的,选择调查的对象和范围,制事实上调查的方法和过程,然后让学生通过亲会调查,实地考察,参观访问等活动进行研究。通过实际调查,整理调查材料和数据,对事实进行分析。作出结论,形成调查报告,如“近几年本地政府的为民办实事,看财政的作用”,等课题可以采用此种方式。
3、讨论。
即组织讨论。将研究性课题设定为讨论题,在收集相关材料的基础上组织讨论,或对小论文,调查报告等让学生进行相互交流,以讨论的开式使研究进一步深入,讨论的形式是多样的。
4、演讲。
即演讲辩论。对研究的课题或研究的成果进行演讲和辩论。如摸拟大专辩论的形式,把小组或全班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即有陈述性的发言,又有双方的对抗性答辩,最后还有各自的总结性发言。可以邀请教师,学校领导及相关专家作为评论方,进行恰当的评判应重过程,谈化结论。如”扩大内需,要不要提倡勤俭“”进吕多,对发展民族工业的利弊“”加入WTO对我国经济影响等可以采用此种方式。
5、论证。
即实例论证。这种研究性学习订要是围绕某个理论或观点,搜集本关材料,数据来论证其正确性和科学必,增强其可信度。教师要适当地指导搜集资料,数据的方法,方向,做好分工协作,最后一起交流,共同论证。如收集有关资料来验证“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主要靠提高劳动生产率”,“我国的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不不价交换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旱灾行经济剥削的重要手段等
6、操作。
即摸拟操作。对某些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内容展示其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安排队好场景与道具,让学生摸拟全过程,通过表演这种直观形式来加深对研习内容的理解,增强学习兴趣’。如“公民怎样科学计划家庭投资”,“消费者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可以采取摸拟操作的方式。
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作业组织者,指导者,引导者的教师努力让研究性学习成为孕育学生创新精神上的摇篮,要适时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唤起学生研究的热情,不断开拓研究空间,经常开启研究思路,努力营造研究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三究的乐趣,品偿成功的愉悦。
三、思想政治课中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思想政治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不仅要一种教学形式的变化,教学内容的拓展,更是一种学习和革合。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评价不是为了排队队,而是为了促发展。我认为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应遵循以下四个结合的原则:
1、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从自我评价为主。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应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鼓励他们的主动和客观地检查和评价自己的学习和成果,自我评审学习活动的进展情况,从而不断完善自己。邀请教师,专家,家长对研习活动的评价是不可少的,但要能被学生接受,并能调控研习活动过程,给以恰当的鼓励,让学生保持持久的兴趣。
2、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相结合,以过程评价为主。研究性学飞的评价应重过程,如关注某个研究课题的选择,采点,研讨,总结,结题等过程。兖分关注个体的参与程度,关注他们的意志品质,协作精神,创意时的惊喜等。至于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评价纵然不可少,但不应成为主要方面。我们期望通过这种评价让学生有一种感知,山顶的风影固然很美,但沿途的风景也不逊色!
3、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从定性评价为主,学生在研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知识能力,意志品质,道德修养等往往是个体内在的素质,难 进行测量,也不需要量化,而采用交流,观察等定性分析法进行等级测评无疑是较科学的。当然必要的数据测量也是不能忽略的,但不是主要的。
一、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学生会学习,学会发展,“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扑克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据此我认为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定位在(1)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也纳(2)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3)培养协作意识和良好的情感体验;(4)培养学生的个性。
研究性学习具有如下特点:(1)开放性,研究学习活动的结论不是预设的,而是开放性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多样的。要由学生展开他们的思考,做出自己 结论; (2)探究性。大多数课题的研究应是围绕社会生活中经济,政治现象,从领域上讲具有广阔的探索空间,从内容上讲只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让学生深层次地探究它们产生的特点,过程,影响评价等方面;(3)实践生。评多研究性学习澌知动的课题研究需要开展有社会调查,实地采访,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材料,需要实际操作与积极参与;(4)现实性。研究的课题应与社会现实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能很好地点击生活,引发思考,正确认识和理解一些社会现象,提高认识和分析能务。
二、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方式
1、撰写
即在课堂教学中搜集相关资料并撰写小论文。首先要先定论文的题目,确定论文写出作所范围,探讨资历料的来源与先取。在学生对相资料进行收集、整理、辨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拟定论文写出作提纲,然后由学生独立在习作中指出其意义和得出的结论。如社会主义能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西部大开发的经济意义,农村居民的消费观等课题可以采用小论文的开形式。
2、调查
即开展社会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研究的内容和方向,拟定调查的目的,选择调查的对象和范围,制事实上调查的方法和过程,然后让学生通过亲会调查,实地考察,参观访问等活动进行研究。通过实际调查,整理调查材料和数据,对事实进行分析。作出结论,形成调查报告,如“近几年本地政府的为民办实事,看财政的作用”,等课题可以采用此种方式。
3、讨论
即组织讨论。将研究性课题设定为讨论题,在收集相关材料的基础上组织讨论,或对小论文,调查报告等让学生进行相互交流,以讨论的开式使研究进一步深入,讨论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课堂讨论,也可以是小组的讨论,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讨论,也可以是师生之间探讨;更可以通过请旱灾来走出去向专家咨询等。如怎样正确对待货币,21世纪的劳动者应具有怎样素质《劳动合同法》案例分析等可采用讨论的形式。
4、演讲
即演讲辩论。对研究的课题或研究的成果进行演讲和辩论。如摸拟大专辩论的形式,把小组或全班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即有陈述性的发言,又有双方的对抗性答辩,最后还有各自的总结性发言。可以邀请教师,学校领导及相关专家作为评论方,进行恰当的评判应重过程,谈化结论。如”扩大内需,要不要提倡勤俭“”进吕多,对发展民族工业的利弊“”加入WTO对我国经济影响等可以采用此种方式。
5、论证
即实例论证。这种研究性学习订要是围绕某个理论或观点,搜集本关材料,数据来论证其正确性和科学必,增强其可信度。教师要适当地指导搜集资料,数据的方法,方向,做好分工协作,最后一起交流,共同论证。如收集有关资料来验证“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主要靠提高劳动生产率”,“我国的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不不价交换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旱灾行经济剥削的重要手段等
6、操作
即摸拟操作。对某些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内容展示其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安排队好场景与道具,让学生摸拟全过程,通过表演这种直观形式来加深对研习内容的理解,增强学习兴趣’。如“公民怎样科学计划家庭投资”,“消费者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可以采取摸拟操作的方式。
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作业组织者,指导者,引导者的教师努力让研究性学习成为孕育学生创新精神上的摇篮,要适时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唤起学生研究的热情,不断开拓研究空间,经常开启研究思路,努力营造研究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三究的乐趣,品偿成功的愉悦。
三、思想政治课中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思想政治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不仅要一种教学形式的变化,教学内容的拓展,更是一种学习和革合。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评价不是为了排队队,而是为了促发展。我认为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应遵循以下四个结合的原则:
1、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从自我评价为主。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应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鼓励他们的主动和客观地检查和评价自己的学习和成果,自我评审学习活动的进展情况,从而不断完善自己。邀请教师,专家,家长对研习活动的评价是不可少的,但要能被学生接受,并能调控研习活动过程,给以恰当的鼓励,让学生保持持久的兴趣。
2、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相结合,以过程评价为主。研究性学飞的评价应重过程,如关注某个研究课题的选择,采点,研讨,总结,结题等过程。兖分关注个体的参与程度,关注他们的意志品质,协作精神,创意时的惊喜等。至于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评价纵然不可少,但不应成为主要方面。我们期望通过这种评价让学生有一种感知,山顶的风影固然很美,但沿途的风景也不逊色!
3、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从定性评价为主,学生在研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知识能力,意志品质,道德修养等往往是个体内在的素质,难 进行测量,也不需要量化,而采用交流,观察等定性分析法进行等级测评无疑是较科学的。当然必要的数据测量也是不能忽略的,但不是主要的。
一、建立课题组,确定研究课题
课题组从高一年级产生,原则上自愿报名,由有兴趣且有能力的十五名学生组成,并选出一名组长作为负责人,组长一般由具有组织和管理能力的人来承担。因为高一下学期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经济方面知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社会生活中选题。教师在该环节中最主要的工作:一要当好“记录员”,尽可能把学生提出的各种课题记录在案;二要当好“裁判员”,在认真听取学生对各课题充分论证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挑选其中有研究价值和可行的课题;三要当好“规划员”,根据学生观点的相似性,把学生分成若干个课题研究小组。在这一阶段,学生经过一定的时间通过报刊、电视广播、自己的生活环境等多种方式获得许多值得探究的课题,通过思考提炼出来,形成一个个问题或观点,为选择研究性学习课题奠定了基础。如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研究;中学生消费面面观;中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与分析,从“五一”、“十一”黄金周看当地旅游业的开发;从超市的兴起看地方经济的发展等等。在选题问题上,我十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鼓励他们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确定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课程进行研究,因为只有以学生自主选择为基础,辅之以教师的指导和评估的正确选题,才能保证学生在研究性学习全过程中始终处于亢奋状态,使整个学习过程充满活力和希望。所以我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多次召集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研讨,凭着易操作、感兴趣、信息流量大的原则,最后确定“从芝英超市的兴起看地方经济的发展”作为本次研究的课题。
1.课题的由来
芝英街道位于美丽的华溪江畔,离永康市区14公里,在330国道边,风景优美,交通便利。芝英街道管辖范围53.3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7952人,有78个行政村,三个工业园区,大小厂家1500多家,流动人口约为2万。近几年,随着芝英民营经济日益发展壮大,其产生的环境效应和产业效应有力地增强了客商的投资信心,吸引了大批客商来投资。给芝英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活力,而各厂家、商家要抢占市场,拥有自己的消费群体,就使出浑身解数,在芝英街道的一些重要地带兴办了大大小小的17家超市。我们课题组认为这些超市的兴起对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及对芝英经济的发展都有重大的影响,因而有必要进行研究。
2.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参与文献查阅、社会调查等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和研究问题,体验和感受人生,从而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课题组成员走遍了芝英的大街小巷,对芝英超市作了全面的调查与分析,共同探讨了芝英超市兴起的原因、超市的经营理念及管理体制、超市面临的竞争压力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超市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合理化的建议,从而规范超市的管理,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这对芝英经济的发展乃至整个小康经济的发展,都具有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二、制定研究方案,开展实践活动
研究性学习过程一般分为选题、开题、研究、成果展示四个阶段。选题是第一阶段的中心任务,是研究性学习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确定“从芝英超市的兴起看地方经济的发展”课题后,首先,我将课题组分成四个小组,如芝英超市的“概况组”、“管理组”、“弊端组”、“建议组”,每个小组由三至四人组成,各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必须明确,如对资料的整理、论文的撰写等都需要有专人负责,才能使课题得以顺利进行。然后,我召集研究小组成员集中讨论制订具体的研究方案,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开展课题研究的实践活动。
1.举办各类研究方案的辅导讲座
由于学生刚刚接触研究性学习,对其了解不深、知之甚浅。为了推进研究性学习,我特地给学生开设“科研方法专题讲座”,系统地向学生讲解“如何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如何收集和处理相关资料信息”、“如何撰写论文或研究报告”、“如何开展问卷调查及实地调查”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常识。此外,。我还聘请了政府、工商所或税务局的有关人员到学校举办“地方政府管理经济的办法与途径”、“超市的兴起与居民生活水平的关系”、“地方政府对超市的管理”等讲座。通过这一系列学习活动,激活了已有知识,获得了新知识,为下一个环节做好了准备。
2.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开展研究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课题选定后,教师就要指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的策略和具体办法。而课题研究的方法很多,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问题的性质特点,灵活选用,综合运用,扬长避短,生动活泼地开展课题研究。我在实际教学中,主要指导学生采取文献法和调查法。
文献法。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去阅读、研究相关的历史文献和报章杂志,在众多的信息中去比较、鉴别、判断、取舍,使学生得到启发,受到教育,开阔视野,探求新境。在这一环节,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根据学生所确定的研究性课题,帮助学生查找参考文献和参考书目,指导学生阅读文献资料,进行研究。当然,在网络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还要指导学生学会借助网络工具,查阅参考文献。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学习研究、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本课题“概况”小组成员利用课外时间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并利用收集到的材料进行课题论证,使其更具说服力。他们查找了各村老年会里珍藏的村谱、永康志、乡土教材记载等,来论证芝英具有悠久的历史、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近几年民营经济的日益壮大,吸引了大批客商来投资,正由于拥有这样庞大的消费群体,各厂家、商家把投资目光锁定芝英,兴办了像“金都”、“华联分店”等一些大型超市,超市的繁荣促进了一方经济的发展,而芝英经济的发展,对永康经济乃至浙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而明确自己所要研究问题的社会意义和价值,为课题的学习研究注入了强大动力。
调查法。实施社会调查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第一步。社会调查具有开放性、探索性和实践性,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这一环节,教师的主要工作有三:
一是教师要指导学生搞好调查方案的设计。调查方案要实用,要有一定的弹性,应包括调查目标、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方法、调查区域、调查人员的组织分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措施等内容。“从芝英超市的兴起看地方经济的发展”的调查方案,其调查目标是通过调查把所学的商品、价值规律、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经营者的素质等知识应用于实际,并在应用中提高能力,获取新知识,培养创新精神,认识到人民生活水平在改革开放中提高,国家在改革开放中富强;调查对象是居民、超市老板、销售人员、芝英税务所、工商所等;调查内容是超市销售商品的品种、质量、超市的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今后发展方向等。调查方法是上集市与他人交谈,进行问卷调查,走访各超市老板,进行实地调查。调查后要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地统计和分析,从中获取有利于研究问题的有效信息。二是教师要做好社会调查路线和地域的查看和协调工作,并与社会调查对象取得联系,使其理解、支持和配合学生搞好社会调查,同时要教育学生讲文明礼貌,注重安全与效率。如本课题的“管理”内容,小组成员到“金都”超市调查时,受到超市老板的热情欢迎,有问必答,向他们介绍了超市的经营理念、管理体制、营销手段等,叫学生到学校、社会上多宣传,还给了他们一些有价值的资料,学生们十分高兴,也增强了调查的信心。三是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获得的丰富的文字和数据资料进行深加工,运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并对实际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建议。如本课题“建议”小组成员通过对芝英超市的全面调查,认为超市要发展,要有更好的效益,就必须:一要创新管理,引导超市管理者打破家族式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二要打造品牌,进一步提高商品的科技含量,创精品,创名店,提高市场竞争力;三要提倡诚信。“诚信”不仅仅是一个商家的生存理念,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涵,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商家创市场难,保市场更难。因此,商家应树立并保护“诚信”意识,时时刻刻都不可以放弃“诚信”;四要扩大规模。经营者要加强连锁经营,向大中型超市发展。这些合理化的建议得到了各超市老板的充分肯定和重视。
三、撰写小论文,展示研究成果
小论文,是体现和反映研究性学习成果的重要形式。学生撰写小论文是一项综合素质训练,教师要指导学生以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态度来撰写小论文,学生对自己所收集的各种信息,对在社会调查中所获得的各种材料、结论,要按照“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原则进行鉴别、取舍,然后按其内在逻辑整合成文。由于许多学生刚刚接触研究性学习,不知道该怎样撰写小论文,所以教师首先要安排一些专题讲座,向学生介绍论文的写作结构、写作方法、写作内容等,同时,要召集课题组会议,由各研究小组对自己所研究的部分内容进行总结、交流,再由课题组的组长综合各小组成员的意见,确定一个写作能力和研究能力较强的同学执笔完成论文。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一种小组相互协作,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完成课题研究与总结的机会。小论文写成后,要邀请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论文答辩,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学术交流。课题组历经半年的时间,在完成论文后许多同学深有感触地说:“通过研究性学习,我们学习到了许多平时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而且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到印证和丰富,体会到了做一件事的艰辛与快乐,也认识到了互相帮助、团结一致的重要性,虽然这只是我们的初次尝试,但更重要的是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和领悟,从而捉高了我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合作学习能力……”。
总之,在政治课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引导。有了教师的指导与管理,才能确保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可操作性,才能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就越高。所以要设计出一个科学、合理的研究性课题,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始终以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研究活动中去,要求救师要加强理论教学与指导实践相结合,使自己成为“研究型”教师;要求教师要博学多才,既要精通学科知识,又要对其他邻近学科关注和了解;要求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和督促,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不断提高政治课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冯新瑞.研究性学习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探讨.课程・教材・教法,2002(5).
[2] 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教育研究,2002(10).
[3] 刘焕林.研究在社会调查中进行.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3(7~8).
1.要解决好认知目标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问题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一根本性的转变,对于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环境意识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2.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生活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它的价值不是满足学生眼前的考试需要,而是要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培养学生建构未来生活的能力、激发他们自我关怀的热忱、自觉地创建未来的生活。
二、采用贴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进行改革后,体现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三贴近”原则,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必须随之发生变化,要注意采用有效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热情,摆脱学生被消极“灌输”的状态,让学生参与实践,进行自我教育,从而达到发挥德育功能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如下:
1.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滋润学生的心田
教师要使学生置身于充满爱的气氛和富有情感色彩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和熏陶。教师不应作过多地、抽象地说教,而要根据教育要求设置教育情境,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去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真理的光辉中获得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生的科学认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着想,循循善诱地引导他们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应该是亲切、和蔼、平易近人、诲人不倦的良师益友,就像是“知心姐姐”或“历史老人”,而不是居高临下板着脸孔训人的、面目可憎的官老爷、教师爷。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备情感,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情感的内容;讲课要以情动人,就如演员一样进入角色。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学生身边的事例来进行教育,使他们感到亲切,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同时,情感的渗透还可延续到课后,教师应与学生做知心朋友,经常与学生交流感情,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并寻找恰当的机会,结合课文内容,在师生情感交融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教育。
2.以丰富的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
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已涉及不少当代的社会生活、政治经济等领域。教材中的活动框题,就是要让学生有机会参加更多的活动。在动态的教程中,接受教育,使学生觉得思想政治课是一种有意义的活动,这样就能更好地发挥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的功能。比如,我们根据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内容,组织学生到社会中去调查、参观、访问,这就是丰富的活动教育的一种方法。我们组织学生说一说格尔木“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大好形势;访一访建设功臣们的事迹;走一走农贸市场,了解价格变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很深,回校后,写作小论文时,感到有话要讲,有文可写,文章写得有血有肉,所写的论文质量提高了,思想教育的效果也达到了。
三、有效利用教材、时政等途径提升德育教育功能
1.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作用
现有的思想政治课教材经改革以后,较贴近学生的实际,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的内容,确定德育目标,并在课堂教学中将它凸显出来。如在上《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课时,我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制订一份家庭消费计划。在课堂上由学生列举生活中所见到的消费行为,然后对照教材检查这些消费行为是什么样的心理导致的。这样不仅使学生自主学习了消费心理而且在活动中认识到了什么样的消费心理是正确的,什么样的消费心理是不可取的,从而在思想上自觉树立起正确的消费观。其实,现有政治课教材大有潜力可挖,关键在于教师在备课时是否充分注意落实了德育方面的内容。
2.加强时政教育
时政教育以其贴近时代,贴近社会,内容的丰富性、新颖性及变动性,受到了学生的重视和喜爱。时政教学与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有天然的内在联系,要充分利用时事政治充实教学内容,落实德育的要点。如在讲解《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一课时,我充分利用对“3.1”和“7.5事件”的分析,让学生深刻体会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形成。只有各民族团结起来才能共建和谐美好家园的思想认识,从而将学生关心的时政热点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论文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方式,高中政治课,刍议
一、思想政治课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1.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推进素质教育必然要求。
学校教育,应当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其重点内容是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其基本指导思想就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要达到这一目标,着眼点不仅要放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同时也应把着眼点放在改变老师的教学方法上。研究性学习以学生发展为本,凸显学生的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探究和创新。其目标指向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意识,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以及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所以,它正是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科学方法和有效途径。
2.开展研究性学习与课改的课程理念是一致的。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无论从课程改革,还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新的课程标准,新教材看,都集中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基本思想.新的课程结构设置了“社会实践活动”,而研究性学习活动是“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实现形式,这势必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从“学生为本”的思想出发,重新审视,定位我们的政治教学,摒弃传统的“接受学习,机械记忆,被动模仿”的境地,形成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新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创设和运用研究性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一项迫切需要。
3.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比较多地停留在“讲、划、背”的低层次水平上,课本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唯一媒介,成为学生技能培养的唯一渠道,传统的教学模式,班级教学的封闭性,注定课堂上只能采取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打破以往单一的,封闭的教学模式,学生施展自己才华的时间和空间变得更宽、更广了,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学生的创新思维才有驰骋的天地,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二、思想政治课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措施
1、作好课前预习,这是研究性学习方式引入高中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准备。了解教材内容是学生完成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更是学生提出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前提。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看书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处理把握教材,最后完成对教材内容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从中发现可研究的问题,作好研究的准备。如在经济常识《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教学时,学生在充分预习教材的基础上,了解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弊病和改革的必要性,而对所要建立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感到很陌生,但又比较感兴趣,就会去调查研究。而要有的放矢地去调查有关部门,有关内容,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是不可能完成调查的.
2、开展社会调查,这是研究性学习方式引入高中政治课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社会调查,也可以说是一种课堂外的研究性学习。离开它,课堂内的研究性学习就成了从书本到书本的纸上谈兵,显得枯燥而缺乏科学依据。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前后,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进行调查研究、参观、访谈等活动,了解社会实际,取得有价值信息,补充教材的不足。如在经济常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时,需要学生对居民或学生的消费状况进行调查,以了解当前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是否适度和合理。在社会调查过程中,教师既不能包办代替,又不能不闻不问,要参与其中,进行必要的指导。如在上述调查进行时,需要教师对学生所要调查的消费类别、调查和统计的方法作指导。 3、创设问题情景,这是研究性学习方式引入高中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关键。创设问题情景,有一个由教师引导到独立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渐进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唤起学生求知欲的问题,从而使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探求新知。如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时,提出“高消费就是高贡献吗?”、“有钱就消费好吗?”等问题。同时,教师还应该有目的地创设一种促进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并展开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指导,使课堂内充满积极思考、勇于探讨的良好氛围。 4、重视成果总结,这是研究性学习方式引入高中政治课课堂教学的价值体现。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实践者,是研究结果的总结者。教师要鼓励学生形成一定的成果,甚至可以将追求研究成果作为一种学习动力,培养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成果意识,并通过对成果的表达来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综合能力。其成果形式可以是调查报告、研究小论文、心得体会等等。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政治作业;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新课程改革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实现两大转变:教学方式得转变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课堂作为开展教学的主阵地,历来为教师们所重视。但作为有效教学环节一部分的作业,还没有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
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长期以来,教师在布置作业上只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而忽视的课程目标三个纬度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造成学生把作业当作一种负担,而使其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每位学生自觉、轻松愉快的完成作业并取得实效呢?我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增强作业的有效性。有效的作业应包括作业的有效设计、作业的有效完成和作业的有效评价。作者试从这三个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提高作业有效性的策略。
一、作业的有效设计策略
1、设计层次性作业,变求“同”为求“异”,让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
由于受文化环境、家庭因素和自身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作业布置太易,优秀生轻而易举的就能完成,会使其有“吃不饱”的感觉;成绩中下学生认真听课但如果作业太难,中下生仍不会做,将会使其“吃不了”,从而丧失信心。因此需要分层次布置作业:高层次学生的作业要有独立思考、发散性思维的空间,能使他们“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而使后进生通过做一些相对较易的作业,获取成功的体验和自信。因此作业设计时,应注重“套餐”型作业的设计,即分3个层次:基础题、提高题和升华题。水平不同的学生可有选择的做,从而激发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设计多样性作业,变封闭为开放,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实践者
泰戈尔说过:“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的河道里”,过去学生完全是一张纸一只笔的作业形式已不能适应新课标准的要求,现在教师作业的设计应不拘泥于传统的书面作业形式,可以是口头形式的,如演讲、讨论、辩论;可以采用实际操作形式,如社会调查;还可以展示成果,如开展活动成果展、撰写小论文和调查报告,丰富多彩的形式使学生在作业过程中走向生活、走向社会。
如学习了价值规律的知识后,我给学生布置了调查学校所在镇的五金市场,并撰写小论文的作业。学生经过调查分析写成了“在价格波动中看五金市场”、“五金市场中的价值规律”、“五金商海沉浮录”等有质量的小论文。对这次的作业学生的热情远远高于平时的书面作业,连一位平时从不交的同学也主动的上交了他的小论文。通过这次作业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
3、设计人文性作业,变负担为乐趣,让学生成为快乐的学习者
“以人为本”作业设计应体现人文关怀。首先要做到少而精,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实现从“以量取胜”到“以质取胜”的转变。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选择数量少且质量好的练习题,让学生能每天完成适量的作业,逐渐积累。
同时,在自编的练习中,在空白的地方可不失实机的插入一些哲理小故事、经济小常识、政治时政背景等。在自编的练习命名时我们也可一改传统的“**课**练习”的标题,而改之为如“笑看国际政治风云”等名称。在题目前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提示的话,让学生倍感亲切,如“好好想,你一定能成功”、“注意答题角度”等,这些我们可以简单的称之为“作业文化”。这样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学生调节心态,拉近师生距离,从而产生学习的激情。
作业内容的设计还要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比如在经济生活的有关作业中,布置了“我校学生一日消费情况调查”的作业,通过这一作业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消费行为的不合理性,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与金钱观。
二、作业的有效完成策略
1、由学生独立完成走向协同合作完成作业。传统的作业强调学生的“独立完成”,忽视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新课标中要求之一,新课程的生成性、构建性,也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学会合作。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面临的作业更多的是探究作业,如在学完企业和经营者这一内容后,我布置的作业是以小组为单位模拟办公司,通过小组同学之间扮演的角色的相互配合,来共同完成这一项作业。
2、让学生借助网络来完成作业。在新课程中有大量的资料型作业,如“收集反映我们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取得的成就的资料”、“列举我国时期的文艺作品”“收集以批判斯文获得创新成果的事例”等,这类资料型作业可以通过网络查找快速完成,通过这种方式还能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但这种完成作业的方式在农村高中中可能会因计算机的普及度而受一定的影响。
三、作业的有效评价策略
1、常规的书面作业的评价。等学生完成作业以后,教师要对作业进行批改。作业的收交,可以是抽交抽改,也可以是统交统改,但还是以统交统改为宜。作业上交后教师一定要对作业进行认真的批改,而不能只看一下或者简单的写个“阅”字就发给学生,这样不仅会影响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有时甚至会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形象。
一直以来我们对作业的批改,习惯于简单的打“√”或“×”,其实这都会影响作业评价的有效性。因为如果作业本上打满了“×”,学生看了以后容易丧失信心,而完全打“√”会使学生掉以轻心,看不到自己的缺陷,因为文科类题目即便是得了“√”,其中往往也有不合理的或者表述不准确的成分等。所以教师在批改作业中可以适当的写一些评语,这样给学生一种新鲜感,更能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
2、作业评价不能以教师打一个等第、写一段评语为唯一模式,它应该是立体的、互动的、多向的。我们可以通过在教师指导下同学之间互改作业或者全班同学在一起改某一同学的作业,让学生指出同学答题的可取之处或不足的地方。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教师再对此题进行重点评价,使作业评价逐层深入。作业由学生来评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自我评价意识,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是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一种体现。
【关键词】活力课堂;高中政治;创建;思考
一、利用生活素材导入,发掘活力课堂的源泉
叶圣陶说过:“教育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入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先锋部队。精心设计导入环节,能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设计的导入,应具备如下特点。
1.方向性。课堂导入必须紧扣教学内容,为学生指引方向,不能单纯为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而设计。
2.新颖性。信息时代为导入情境的设置提供广泛材料,教师可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时政作为导入的情境材料,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愿望,使其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活动,让课堂活起来。
3.效益性。导入的设计一定要讲求效益,不能流于形式,要找准切入点,以免浪费时间,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设计导入:南方学生对冰雪王国有着独特向往,所以通过两幅北海道雪景图片导入,并且介绍北海道是中国人春节旅游首选地,从而自然导入到消费主题上。此互动过程引起学生强烈求知欲望,形成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简洁形象的导入便成为整堂课的画龙点睛之笔。
二、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创设活力课堂的载体
创设情境是高中政治课堂常用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科学性原则。教学情境所传递的信息必须是真实可信的,不可以虚构、捏造;对素材的选择必须科学,不能与教育目标相悖;素材的结构设计必须科学,不能平铺直叙,宜张弛有度。
在本节课,笔者以2015年春节国人旅游消费情况为素材创设一系列情境。首先,情境中包含很多数据,容易引发学生的真实情感。其次,选择素材的目的是让学生重新思考国人消费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最后,整堂课运用设问、巧设悬念、铺垫等手法,使课堂迭起。
2.生活性原则。创设教学情境,要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经验,可选择与学习生活相关的事件,也可以选择新鲜的时政新闻、故事、漫画、图片、音乐等。情境设置贴近生活,才能变枯燥为有趣,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笔者导入时设置这样一个情境:国人10天在日本人均消费1.3万,如果你去日本旅行,你会买什么?这个问题让学生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纷纷各抒己见。因情境贴近生活,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让其有话可说。
3.时代性原则。政治课具有很强的时代性,脱离时代就成为一潭死水,只剩下说教。所以,政治课教学应紧跟时代步伐,时刻关注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教学情境也应具有时代气息。
4.主题性原则。碎片式课堂探究不利于培养学生系统思考问题和宏观把握知识的能力。应设定一个主题贯穿多个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
笔者以“旅游消费”为主线,以围绕该主线的相关信息为素材完成整堂课教学,既能让学生系统掌握整本书中有关消费的知识点,又能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了课堂活力。
三、恰当设计情境问题,寻找活力课堂的出口
课堂提问作为课堂最常见的教学手段,能够激活学生思维,营造良好氛围,对提升思想政治课的品质有着重要作用。设计问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梯度性。人们认识问题总是遵循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设计问题,也要遵循这样的原则,难度逐渐加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开展探究活动,激活学生思维。
本节课笔者共设置4个问题:
【探究一】旅游消费属于哪种类型?
【探究二】当你看到国人疯抢的时候,你会选择购买吗?为什么?
【探究三】面对国人在国外消费的现状,国家、企业、个人都该怎么办?
【探究四】旅游消费的增长,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探究三、四的展开以探究一、二为基础,教师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流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分享彼此的智慧,在成功中体验快乐,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2.开放性。开放性问题,指问题本身没有固定的答案,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思考社会现实问题,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探究二和探究四的答案并不固定,只要言之有理,都可以看成是正确的。这些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可以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使其迸发出意想不到的一些想法。
四、努力实现情感目标,提升活力课堂境界
课堂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并培养学生具有健康向上的情感,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从课内、课外两个角度入手去引导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达成。
1.课内活动。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他们才能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1、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
高中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正在形成阶段,对什么问题总喜欢刨根问底,他们不在满足于是什么,而要深究为什么了,因而高中教学需要巧妙“布惑”,设置障碍,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思考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故意布惑巧设学习障碍,干扰学生,使学生处于真假难辩,“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下,从而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点燃思维的火花,引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热情,在积极主动的思考中完成创新过程。政治教学要求教师采用创设情景的方法来阐释相关的政治理论,让他们身临其境,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个学生进行有效或高效学习,使他按自己的性向尽可能发展自身潜力,从而尽可能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是站在真心实意地帮助学生学习成功的角度来考虑、选择教学方式,让教学方式成为学习的拐杖,而不是教师讲技和讲艺的展演。
2、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
《课程标准》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课的建议有:社会调查研究、参观活动、课外讲座、参加生产劳动、军训活动、社会服务活动、撰写小论文。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创新的课程,是在教育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提倡的是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学科学、重实践。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任务要贯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确定的指导、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文摘、百科全书等)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撰写活动报告,并进行不同方式的表达和交流。在总结时,要引导学生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高中政治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可以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在实践中发现、提出、解决问题能力,在实践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与体验等方面的目标得以实现。
3、把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课堂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如果应用于政治课堂教学,并与政治课堂教学融为一体,将可以提高政治课堂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德国哲学家、教育家赫尔巴特说:“真正感觉的观察比之单纯的描述更为可取。”可见,教师以影视显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等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一些可感可知、有声有色的具体对象,给学生以鲜明生动的形象感觉,就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活泼、积极、主动地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渠道,而且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阵地。
二、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教师不要将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指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学习方式,对于传统教学而言,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在政治课研究性学习中,主要以作调查、写论文报告等实践活动为重要途径,以必修课和活动课为载体,引导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的互动,引导学生以所学知识,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和人类的前途,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展研究性课程首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确定研究专题,然后由学生自主参与社会调查,搜集有效信息资源,再通过学生自己建构专题性知识网络,综合提取多学科的主干知识并给予发展,从而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 互动模式 构建
一、高中政治课教学“互动模式”构建的背景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现代教学理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往和互动的“教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互动,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它不仅在理论上超越历史上的“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以及现实中的“学生特殊客体论”和“主导主体论”,而且在实践上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那么,如何使高中政治课堂成为师生间交往、对话、沟通和探究的互动舞台,使师生都成为课堂教学的真实的参与者,从而由师生共同完成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呢?
二、高中政治课教学“互动模式”构建的实践过程
(一)问题――互动的起点。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求学生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求学生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创新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因此,要引导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并自主地解决问题。
为此,在“政治权利和义务”一课教学中,学生讨论自由观念时,我借助课件,将各种自由观予以展示,从孔子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庄子的逍遥游,到洛克、孟德斯鸠、黑格尔的西方自由观等,然后提出若干问题:“自由意味着随心所欲吗?”“渺小的个人真能享受到自由吗?”“中国历史上提倡的是个人自由还是政治自由?”等等,这些问题的产生和讨论,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在讨论中,因为没有统一的答案,学生们的思维处于发散状态,非常活跃。他们通过自身的经验、想象和力所能及的论证,自主分析情景所反映的政治现象,揭示政治现象背后的实质。这样,由于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身努力,学生们学习的自主性、创新性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发挥。
(二)体验――互动的升华。所谓体验,就是强调活动的开展旨在学生的亲身体验,以获得直接的认知感悟和情意锻炼。从教育心理学上讲,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个性较强,逆反心理较重。如果一味正统地讲授,他们易会认为老师在讲“套话”、大道理,这在思想上不利于对一些基本理论的接受、理解和掌握。因而我尝试师生角色易位,让学生自己当老师,接受备课、上课的任务。我试着选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等课题,当学生正式登台授课时,我也并不全是袖手旁观,而要注意正确引导其他同学的配合和课堂气氛。在学生授完课后,我又要做恰当评价,多加以鼓励和肯定。通过这样的尝试,就会发觉整个课堂教学弥漫着的是求知解疑的浓浓气息,政治课堂教学常鲜常活。
(三) 探究――互动的跳跃。探究,就是将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时政热点转换为问题形式,创设真实情境,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分组讨论或同桌交流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在探究中发现,在活动中提高。作为高中政治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思想脉博,上好“热点课”,讲清热点的内涵、形成、发展及知识联系,并把教材中适宜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内容归纳出来,然后通过情境模拟、现实模拟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师生一起搜集、编写、分析案例,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独特方案和最佳方案。
(四)小组合作――互动的保障。小组合作是指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合作学习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思考――同伴――交流”的替换形式里,学生们首先独立思考,之后与一个伙伴交流,接着加入另一个双人组去作为四人一组交流、互动。在被称为“把头加在一块”的方法里,学生被分成三四人一组,在各自小组里给予分配的问题。开始时,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接着,学生独立思考,和他们的小组讨论。之后,老师说出一个问题,所有分配到那个问题的学生站起来,教师要求其中一个学生提供一个答案,其他同学应邀比较他们答案,并且讨论不同之处。这一形式对复习课或在一堂新课里继续下一步活动前检查理解度尤其有用。
(五)活动――互动的延伸。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培养和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先决条件。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如“模拟听证会”、“股市追踪”、“社会调查”等,特别是社会调查。我经常组织学生参观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另外我发动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并评出等次,予以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并把优秀的政治小论文推荐到报刊杂志和各项竞赛,已有多人在省、市等重大竞赛中获奖。学生在尝试了成功的喜悦后纷纷参与,深受鼓舞,这为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发挥提供了更多的空间,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的思维方法、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
多年的实践证明,高中政治课教学“互动模式”的实施有利于高中政治教师转变思想、树立以生为本的观念;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教师是新课程改革下课堂的教学模式设计者、指导者,在课堂教学这个有限的时空里,教师只有不断创新、上下求索,才能使学生焕发出无限的创新活力。正如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所说的:“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不断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
参考文献:
[1]朱明光 《思想政治学科教育学》 首都师大出版社 2002
问题导学,让思维灵动
问题在课堂教学起到穿针引线的教学作用,是教师组织教学、传授知识、启发思考的重要桥梁。正因如此,“问题设计与提出”一直都是教师教学探索与研讨的热点。在思辨性很强的思想政治课课堂中,问题仍旧是启迪智慧的关键,是诱发学生“思”的起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摆脱传统的“就教材提问题”“就教案谈教学”的思维定式,尝试通过设计具有思辨性的问题,充分发挥问题的激发思维作用,以“激疑”的形式,让学生思维先于教师的“教”,主动探索相关问题。
例如:在教学《股票、债券和保险》这一课中的“股票”板块中,笔者在教学导入中插入了综艺节目“一周立波秀”中的《周立波笑谈三十年》片段,并在此基础上设计问题情境――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解答问题,由此抛砖引玉,导入教学。在这个关于股票的小品中,笔者巧妙地通过更具影响力的名人脱口秀,导入股票这一话题,通过周立波的幽默语言及独特见解,化繁为简,让本课教学更具生命力。同时,鼓励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尝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解答:①买了股票就能发财么?②股票投资和其他投资方式有什么不同?③你们家有人炒股吗?你可以给他提几个建议吗?通过问题与情境相融的形式,让学生的思维跟着周立波老师的精彩解说,快速地联动起来,达到以问题导学、以情境促学、激疑设疑释疑的目的。
有效示范,能力养成
教师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最好榜样。在思辨课堂中,教师要“身正为范”,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首先,还得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以令学生叹为观止的有效示范,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渲染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通过有效的教学示范,帮助学生们明确思维方向,提高他们实践的学习力。
例如:在教学《价格的变动》这一课前,笔者邀请班长、团支书共同准备了一个小品表演――基于热播生活戏剧《家有儿女》的情景剧。在这个剧情中,团支书扮演妈妈(刘梅),班长同学则扮演聪明活泼的儿子(刘星)。对话内容主要围绕妈妈在商场优惠大促销期间买了一大堆促销产品展开,如冬季的羽绒服(剧情表演发生在夏季)、降价的鸡蛋、少得可怜的猪肉(猪肉价格涨得厉害)等。在这个情景剧中,笔者扮演爸爸,巧妙地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导入价格变动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并在表演小品的过程中不时幽默地抛出问题,并在学生难以解决问题时,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动作,智慧地解决问题。小品内容生动活泼,为学生的讨论与思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为学生智慧的思辨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思辨让智慧碰撞出火花
高中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自主意识强,他们渴望获得课堂的话语权,具有较为独立的行动能力。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设置上做出一定调整,尽可能减少教师单向讲授的知识,将更多的课堂空间腾出来,留给学生实践与展示。课堂上,笔者经常会根据单元主题,设计一堂以思辨为主的活动课,创设思辨专场,把小论文与小组辩论赛结合起来,开始一些主题辩论活动;或是开展一些以调查报告为主的主题活动,如“观点演说家”“你说,我听”“小现象,大讨论”等,让学生在自主组织、自主实践、自主展示的过程中,释放个性,展示自我,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例如:在教学《树立正确消费观》这一课时,笔者考虑到该课教学内容简单易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因此,决定在教学过程中尝试通过创设“辩论会”的形式,让学生们“动”起来。在讨论的过程中渗透教学,把学放在教的前头。活动中,笔者以播放小视频的方式,导出论点“买贵的,还是买对的”。在这个小辩题中,笔者将班级学生分为两大阵营,并要求各个阵营推选出6名小辩手,代表小组参加比赛,其他成员则负责收集材料,整理论据,补充观点,并做好拉拉队。在这个思辨平台中,学生们竭尽所能地发挥了自己的语言才能与思维才能,他们妙语连珠,你来我往,互不相让,场面很是热烈。在思维的激荡与碰撞中,笔者作为特邀评委,及时点评,并巧妙地渗透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辨,让他们的智慧撞出火花,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结束语
将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用于地区可持续性评价的出发点就是:把地区的生态承载力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制约因素,探讨与人类活动相关的生态消费水平与地区的生态承载力之间的关系,以此确定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地区可持续性发展评价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揭示生态系统服务在供给与需求方面的空间流转于地域分异,不仅提供了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线数据,而且是制定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政策依据。本文拟采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在对青海省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评价了青海省可持续发展前景,并在可能改善的领域进行情景分析,探讨促进与改善青海省可持续发展的可能途径。
1.“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的要点释义
1.1生态足迹的概念
人类依赖自然提供食品、能源的生产能力,同时也依赖自然吸纳污染物的能力。为了测度人类对自然提供的各种生态服务的消费是否在其承载力限制内,Wackernagel和Rees提出了“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生态足迹的定义:任何已知人口(某个个人、一个城市或一个国家)的生态足迹是生产这些人口所消费的所有资源和吸纳这些人口所产生的所有废弃物所需要的生物生产性土地总面积和水资源量【1】。
1.2生物生产性土地
生物生产性土地是指具有生产能力的土地或水域。根据生产力大小的差异,地球表面的生态生产性土地可分为6大类【2】:化石能源用地、耕地、林地、牧草地、建筑用地和水域。理论上讲,地球表面的各种土地类型具有排它性,即只能用作一种用途,而不能兼有其他用途,如用作耕地的土地就不能同时用作建筑用地开发【3】。
1.3关键的技术参数
1.3.1产量因子
产量因子(β),又称为生产力系数。由于同类生态生产性土地的生产力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因而各地区同类生态生产性土地的实际面积是不能直接进行对比的,这就需要一个生产力系数将各地区同类生态生产性土地转化为可比尺度。生产力系数可以用评价地区的某类生态生产性土地的平均生产力与其世界平均生产力的比值来计算。本为计算采用的产量因子【2】:耕地1.66,林地0.91,牧草地0.19,水域1.00,建筑用地1.66。
1.3.2当量因子
查字典论文频道一路陪伴考生编写大小论文,其中有开心也有失落。在此,小编又为朋友编辑了“完善舟山渔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希望朋友们可以用得着!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报告还进一步明确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任务。这个体系的提出,要求政府在开展农村文化工作中,以保障和实现公民的文化权益为出发点,以公共财政制度和必要的法律法规为保障,使广大农民在劳动之余,能就近享受文化服务的场所、场地;满足不同层次文化需求的活动内容;有接受培训、展示技艺的机会和条件;有创造文化的氛围和环境。目前,渔农村文化是舟山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切实加强渔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培育渔农村文化市场,对于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舟山,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渔农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构建渔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渔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形成的普及文化知识、传播先进文化、提供精神食粮、满足渔农民群众文化需求、保障渔农民群众文化权益的各种公益性文化机构和服务的总和。它将文化建设与渔农民群众的基本权益紧密结合起来,不仅体现了文化事业发展以人为本的特征,而且凸显了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本质。因此加强本市的渔农村文化建设,构建渔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渔农村,构建和谐舟山的重要内容,也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紧迫任务。
1.1构建渔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建立渔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通过公共文化服务的制度基础、物质保障、人才队伍、基本载体等方面的夯实和建设,能有效实现文化事业的科学发展,增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直接促成了政府资源、社会资源、服务资源、管理资源、经济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设备资源、观众资源等各类文化资源要素的全面整合与有效利用,统筹城乡文化发展,针对海岛文化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努力缩小城乡文化差距,从而促进了文化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 构建渔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构建和谐舟山的内在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不仅把文化建设纳入了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共进的社会进程,也凸显了文化在和谐社会中培育时代精神、体现人文关怀、实现文化权益、促进文化提高、完善人的全面发展的独特功能。目前,渔农村文化是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因此,构建完善的渔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文化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塑造灵魂的社会教化功能,统筹协调不同社会群体对文化的不同需求,从而不断巩固和谐社会的思想文化基础。
1.3 构建渔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渔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构建渔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乡风文明”的重要载体和内容。新渔农村社区建设的主体是渔农民,如果没有全市渔农村群众的参与,建设渔农村新社区就失去了根本。因此,加强渔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当前新渔农村文化建设的关键,不仅能够传播科技、法律、市场知识,提高渔农民综合素质,满足广大渔农民“求富、求知、求乐”的综合性文化需求;而且对于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促进科学文明乡风的养成,维护农村稳定乃至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将发挥十分突出的作用。因此,加强渔农村文化建设,构建渔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本市新渔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全市广大渔农民的迫切愿望。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富裕起来的渔农民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同时,由于文化服务、文化产品不够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总体上还比较贫乏,存在着看书难、看电影难、看戏难等突出问题,广大农民的文化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在这种情况下,加强渔农村文化建设,保障渔农民的文化权益,就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
1.4主要指标的计算方法
1.4.1生态承载力(EC)
将评价区域的各类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R)经产量因子和当量因子分别转化后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即EC=∑R×βjγj。其中βj为j类生态生产性土地的产量因子,γj为j类生态生产性土地的当量因子。
1.4.2生态足迹(EF)
通过汇总地区的消费数据,将其转化为相应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Ai),并用当量因子调整为世界平均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即EF=∑Aiγj。
1.4.3生态赤字或盈余
地区生态足迹如果超过了地区所能提供的生态承载力,就出现生态赤字;如果小于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则表现为生态盈余。地区的生态赤字或生态盈余,反映了区域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状况,生态系统的安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状况。
2.青海省生态足迹的计算与分析
根据上述的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本文对青海省2002年至2007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生态足迹的计算包括两个方面即生物资源消费足迹计算和能源消费足迹计算。生物资源的消费分为农产品、动物产品、水产品、林产品等共选择24项消费品种,根据世界平均的单产水平【5,6】,计算其世界平均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将其分类汇总可以得到消费的生态足迹占用。能源消费包括原煤、原油、天然气、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电力的消费量,将其换算成标准能量单位,并参照世界平均的各种能源的单位面积(化石能源地)吸引热能量【5】,计算其生态足迹的占用。在计算生态承载力时,根据青海省土地利用类型,利用产量因子和当量因子将其转化为世界平均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它是青海省的实际生态承载能力。同时出于谨慎性考虑,在生态承载力计算时应扣除12%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面积【7】。因篇幅所限,计算过程未详细列出,只将计算结果列表如下:
3.评价与改善建议方案
从青海省2002~2007年的在整个研究时间序列中青海省的生态足迹需求均超过了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逐年增大,说明该青海省的生态系统不能支持人类对它的压力,地区生态处于强不可持续状态。为了减少人均生态足迹和增加人均生态承载力,促进青海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
(1)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依靠科技,发展高产、优质的新品种。保护耕地,提高土地生产力,要鼓励农民对土地进行集约化经营,增加对土地的投入。
(2)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积极发展林产品,发展蔬菜、花卉等农产品的种植。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来满足人们对畜牧产品的需求。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7(A)―0011―01
一、着眼“荣辱观”,落实德育目标。班级是教育学生的基本单位,为了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落到实处,我们要把学校德育工作要求一一具体化。使大目标变为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的班级日常小事,老师要大力倡导做小事、做好事。
学生来自不同家庭,有着不同的习惯、特点和爱好。他们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纪律习惯和行为习惯会通过各种方式表现在班级日常小事中。在班级教育中,如果忽视细小问题,就会因小失大,最终影响青少年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因此,班级事务无小事,件件小事能育人。根据有些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和行为,我在班上制定了“八不准”行为规范,即不准说脏话,不准乱吐痰,不准随地扔纸屑,不准浪费纸、水、电,不准向小学生索要财物,不准在墙壁桌凳上乱刻划,不准攀折树枝和花草,不准击打路灯和窗户玻璃。提出一个口号,即“节约光荣,浪费可耻”。实施“12345”工程,即一个目标:打造文明班级品牌,树立个人良好形象;两个提高: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三个做到: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在团队做一个好队员,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四个达标:早上书声琅琅,课堂专心致志,课外生龙活虎,自习寂静无声;五个一任务:读一本有教育意义的书,看一部爱国主义电影或电视剧,搞一次节能型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比赛,学唱一首振奋精神的歌曲,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在教育中把刚性要求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和学生的具体表现结合起来。开好班会、晨会和团会,有针对性、有预见性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有些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如只图享受、不讲节约,只讲自由、不要纪律,只管自己、不顾班级的做法。班主任要运用所学的政治理论去指导班级管理实践,如召开“我与班级”、“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荣誉高于一切”的主题班会,利用学生学习的“我与环境”、“个人与集体”、“权利与义务”、“纪律与自由”、“奉献与索取”等理论知识,结合班级发生的具体小事,从思想上提高认识、明辨荣辱,从实践上指出危害、警示他人。班级事情琐碎繁多,层出不穷,思想教育要着手小事,常抓不懈,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品质才能逐步形成。
二、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不仅是一种生活作风和工作作风,而且是一种美德和精神。对于个人的健康成长、家庭的幸福和睦、国家的繁荣昌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创设情境,活跃思维
在教学中精心设计一种孕育着疑难问题而又引人入胜的情境,使学生进入求通而不得的状态,可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思维处于活化的状态。然后教师因势利导指导学生追根寻源,进行探索,培养思维能力。例如在讲《生活与哲学》“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时我在黑板上写下唐代诗人李白的名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场景,接着问学生这两句诗蕴含了什么哲理?并引导学生赏析:这两句描写轻舟在那万重山急流中飞驶的轻快、迅速,舟在江中驶,猿在岸上啼,只觉江水两岸的猿声仍在耳中啼鸣着,所坐小船却早已飞快的穿过万重山了,诗中展现的生命情调,明朗愉快飞扬奔放,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这一哲理。
这样用名人佳句所进行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归纳哲学观点,把学生置于注意力集中、思维最活跃的状态,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立足生活,梳理成思
列宁曾说过,理论要变为实践,理论要由实践来鼓舞,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政治课的内容源于实践,来源于生活,人类社会生活在沧桑巨变中留下了许多闪耀理性智慧的名言警句、成语故事,以及洋溢着时代气息,启人智慧的当今社会流行语等,这些都是我们政治课用之不竭、历久弥新的信息宝藏。例如在讲《文化生活》“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时就用了孔子的名言“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由此得出“潜移默化”这一特点;在讲“深远持久”这一特点时让学生背诵《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学生总结,得出这一特点。而后请学生齐声唱起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学生们充满激情的演唱更深刻体会到海外游子的心声。
三、联系实际,落实行动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其重要目的在于运用理论去分析实际问题,达到理论与实际、学与用、知与行的辩证统一。实践是创新教育实施的关键。重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去尝试,并从实践中去总结,去归纳是增强学生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我除了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外,在学习《政治生活》中“民主管理”这一框题时,布置小组成员去居委会、村委会去调查,学写政治小论文等内容。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从而使学生在过程中生成知识,并将其化为行动。
思想政治课程涉及社会生活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它们都是来自真实的生活,课堂教学应回归生活,加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思考与体验,在实践的矛盾中探究、感悟和内化。
“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的全部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因为“整个社会是我们的学校,全部生活是我们的课程”。以生活为源头活水的课程资源观是对于课程资源的全新思考。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源头活水就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变化发展的,它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生活素材的选择应是教学需要与学生生活需要的结合点,它不仅包括以“家事、国事、天下事”为代表的时事生活,也包括学生正在感受和经历的日常生活,并且后者更具有思想政治课教学所要求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践性。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教学,把思想政治课教学置于无限的社会大背景之下,做到“小课堂”与“大社会”密切结合。例如,我在讲授“树立正确消费观”时,通过学生生活中的浪费现象、攀比现象和不恰当的消费行为,引导学生理解“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践行科学消费、节约消费、绿色消费。
生活化的教学除了注重教学素材、教学情境的生活化外,也注重教学落实的生活性,即做到“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为此,教学中应努力突出实践性,让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自觉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巩固,提升其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引导学生深入社会生活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可采取制作性活动、社会调查、专题性研究和课内模拟实践等。例如,在学习了储蓄、股票、保险、债券等多种投资方式之后,我让学生学着制定一份“家庭理财方案”。这既与学生家庭生活密切相关,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经济头脑和理财能力,增强学生做人的责任感。
关键词: 政治教师 课堂角色 “点菜者” “菜单提供者”
1.前言
教师的角色是指处在教育系统中的教师表现出的由其特殊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对教师期望的行为模式。正如演员要演好某一角色就必须首先进入这一角色,并按照这一角色行为为标准去行动一样。
传统的教师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这把教师与学生置于一种等级性的关系中,教师发号施令、耳提面命,学生则俯首帖耳、恭敬从命。教师是点菜者,教师点什么菜,学生则吃什么菜。往往是教师按照课本的内容和方法教学,学生老老实实照葫芦画瓢,画地为牢,形成“我说你做”、“我怎么说,你怎么练”的教学模式。在唯师是从的教学环境里学生被训成听话的小绵羊,越学自信心越低,哪敢有什么奇思妙想,更不敢奢望发明和创造,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被扼杀了。
新课程标准提出四个基本理念,即坚持基本常识教育与顺应时展要求相统一,采用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体现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注重政治方向的引导与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相结合,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力求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生活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民主气息的教育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2.教师从“点菜者”转变为“菜单提供者”
2.1以人为本
新课程提出的以人为本,实际上就是以学生的充分自由的发展为最高目标。学生是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体,其主体性表现为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我们不但要注重学生的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而且要注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性、持续性,应把学生视为独立的人、发展中的人、有潜能的人,从而真正确立“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全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的理念。给学生提供恰当的内容,并提供相应的学习条件,提高学习的兴趣,使其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2.2教师请学生自己“点菜”
“落在猫瓜里的夜莺是唱不出歌来的”。限制过多,指导过细,学生就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只有给予表现自我的自由,给学生以心灵的解放、放飞,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发展需要有一定的自由空间,没有空间也就没有发展,旧课程下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几乎没有选择的权利,因而很难有自己的独立追求。新课程下,教师成为“菜单提供者”,他像一个牧羊人,职责在于将羊领到肥沃的草原上,而不是水泥地中,至于学生吃什么、吃多少、怎样吃,决定于羊自己。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制定目标后,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
例如《思想政治经济生活》必修书本上第三课“多彩的消费”,在学习“做理智的消费者”这章节时,可以向学生提供“如何理智使用每个月父母给的生活费”、“如何合理使用压岁钱”、“今天我当家”等主题,让学生自己选择主题,设计理性的消费单,也可以让他们互相分析评论,谈谈理性消费的意义,从而推动消费观念的更新。
2.3教师为学生设计“菜单”
尽管学生拥有了“点菜”的权利,但是教师提供的“菜单”是否符合学生的口味呢?一般而言,我们总是认为,对高中学生来说,学习方法、应试技巧等应该是最为重要的,计算机、英语等也是时下热门,应该是学生最迫切需要的。可是事实果真如此吗?根据江苏省锡山市高级中学的调查,学生的第一需求是学会交往,第二需求是具有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质,第三需求才是学会学习。所以教师设计的“菜单”必须是学生喜欢的才行,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精选。
在“正确对待金钱”的综合探究里,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菜单”,向学生提供探究的路径,例如:古人说“有钱能使鬼推磨”;“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金钱是一个债主,借你一刻钟的欢悦,让你付上一世的不幸”;“拿破仑集荣耀、权力、财富于一身,却说我这一生从来没有过一天快乐的日子”等名言或事例,培养学生剖析各种观点的思维辨析能力,分组研究、讨论、辩论不同的观点,在分析、比较、感悟的基础上,认同正确的金钱观。
2.4教师向学生提供差别性“菜单”
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他们的个性各不相同,学习方法千差万别,如果教师仍用“一刀切、齐步走”的方法将学生规定在某个统一层面上进行教学,就会造成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后进生“吃不了”的局面。“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与特长、爱好与兴趣、需要与追求,因而也就需要有一种差别性的教育内容和形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个章节里,教师可以提供不同的“菜单”让学生自由选择,例如:统计家庭消费的类型,作调查写报告,写写小论文《做理性的消费者》、《我的金钱观》等,出一期有关正确对待金钱或消费的简报,等等,让学生有自由选择的空间,从而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新课程的形态中教师是学生学习菜单的提供者,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和研究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及其发展的可能性,注意差异性,并为其设计或提供个性化菜单,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3.在提供“菜单”活动中教师要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
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同时,力求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更多的是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尽可能引导学生多涉猎、广积累、多动脑、勤练习。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说:“学生有着强大的驱动力和创造力,教师的任务就是管理和引导他们,把他们的驱动力和创造力用于值得从事的活动中。因此,教师应当为他们的自身活动创造环境。”这就是说,我们必须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师生互动的学习环境。
3.1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心理学家指出:只有在自由和谐的气氛中,学生才能进入愉快的没有心理压力的状态,激发求知的内在动力。课前教师要结合内容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板书、课件图形新颖,富有艺术性,能使学生耳目一新,以愉悦的心情迎接新一课。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比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更重要的,往往是教师营造的民主宽松的富有创造性的课堂氛围,为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做到声形并茂、风趣幽默,形成富有生活情趣的健康人文交流的“争辩”,形成师生相互交流、探索、其乐融融的新型“师生场”,课堂应是师生心灵对话的舞台,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敞开温情的怀抱,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是她最明显的标志,没有人会受到无情的打击,更没有人会受到“法庭”式的审判。在没有尊卑的氛围中,学生的意见哪怕是错误或离奇、无理,甚至“钻牛角尖”,也都是他们求知欲的表现。教师放下架子,淡化自己的权威意识,让学生尽情发挥、探究。这样学生的身心就能自由地表现,自主意识就能增强,学生的潜能就能充分发挥出来。
3.2发挥“筑渠引水”导向作用
学生好比是水,将学生培养成具有高素质的人,就像把水从甲地运送到乙地。两种方法。一种是用水桶把水从甲地挑到乙地,这样的教师确实很负责任,但效果不好,他是把学生当成负担背在身上,而学生作为水桶中的水没有丝毫活力,是死水。一种是通过水渠将水引到目的地。这种方法中教师的任务是筑渠,利用学生自身的向前趋势,引导学生向前进,只要学生前进的大方向正确,就可以任其发挥。水渠中的水充满活力,是活水。这个比喻生动形象地向我们说明了教师发挥的作用应该是筑渠,而不是挑水。新课程标准将每一个学习领域目标细分为若干水平目标,并对如何达到某一水平目标提出了若干活动建议,而不是规定。我们可在深刻把握教学目标和学生内在需求的基础上选取选修内容和教学方式,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领导者、操纵者,而是与学生“平等交流、心心相印”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的作用不能混同于一部百科全书或一个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能帮助学生在自觉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对付大量的信息,他更多的是一名向导和顾问,而不是简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引导者由“教”向“导”转移,表现在:(1)引导: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教学目标不仅要授人以鱼,而且要授人以渔,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便利之门。要注意因人而异、分层施教、分类指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学习水平得到提高。把点菜的权利交给学生,为他们的个性发展留下一个空间。(2)指导: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多种学习方法。(3)诱导: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辅导:为学生提供便利,使他们能够很快地找到相关信息,并利用这种信息完成学习任务。(5)教导:教师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朋友和榜样,教导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等符合时代需要的各种优秀品质,具备区分良莠的能力。
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与21世纪同行,就要紧跟时代步伐,在课堂中转变角色,从“点菜者”到“菜单提供者”,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生活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使学生在充满民主气息的教育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
[2]浙江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组编.浙江省师资通识培训.2002.12.
一、分析课文,善于挖掘环保素材
在当前的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本都是关于动植物的说明文,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是关于名家写景方面的文章。如《松鼠》《松树金龟子》《济南的冬天》等作品,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能够用心,善于捉住有关材料,及时对初中生渗透环保意识,一定可以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以《济南的冬天》为例,我们完全可以根据文章内容,组织学生搞一次有关“暖冬”的社会调查,搞清楚是哪些因素造成了当今世界的全球变暖,为什么冬天的雪花越来越少,为什么我们不再拥有堆雪人、打雪仗的快乐,什么时候能还我们一个碧水蓝天的环境,面对当前的环境保护问题我们该怎么做等。
再以《松鼠》为例,从这篇说明文中,我们已经深刻了解了这种动物在我们的生活和人类的生存食物链中所具有的作用,但为什么我们身边的松鼠越来越少,进而指导学生理解我们当今物质的发达到底是付出了怎样的代价才换来的。面对人和动物的紧张关系,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我们应尽可能地做些什么。
二、开展活动,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关爱社会
当前国际国内社会为了宣传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立法设立了许多关于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节日,如“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无烟日”“爱鸟周”等等。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样的契机,合理使用黑板报、校报、日记、课堂习作等形式来配合这些节日的举行,一步步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
以我校于1999年成立了“环保小组”为例,活动主题为“消除白色污染,让菜蓝子代替塑料袋”,内容包括“街头宣传、问卷调查,向小摊贩和消费者发放简易布袋”等,每年成员新老更替,常年不懈地坚持活动,在周边社区影响很大,在环境保护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而更重要的是,历届学生从中不但得到了许多环境保护知识,还提高了环境保护意识。这一次活动的成功举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如他们的观察能力、新颖立意的构思能力等,但最为重要的是在他们的心中根植了深厚的环保意识,这是弥足珍贵的。
三、指导学生写作,增强环保意识
在前两项措施的基础之上,初中语文教师要想更高程度地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就还需要和每次的作文练习联系起来。结合散文、说明文、游记等体裁给学生安排了题为《校道月色》《校园新貌》《春到校园》等作文,使学生在抒发对这些美景的喜爱的同时,既得到了美的教育,又强化了环保意识。为了结合实际,我还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对水质进行调查研究,学生们写出了具有一定价值的环保小论文,其中包括《汽车尾气的调查》《水,原来如此》《不让母亲河再流泪》《让菜蓝子代替塑料袋》等。天蓝地绿,山川秀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全人类共同的追求和理想,让学生从小形成绿色消费观、绿色价值观,成为真正的环保小卫士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保护我们的环境。
四、利用阅读教学,渗透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