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素描学习论文范文

素描学习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素描学习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素描学习论文

第1篇

首先要培养快速的造型能力。平面设计素描与传统的素描对造型的要求是一致的,但表现的形式与练习的方法却有所不同。在表现方法上,要鼓励学生多去探索一些形式。工具上可以是铅笔、炭笔、钢笔、毛笔、蜡笔等等;纸张上可以是不同材质、不同肌理、不同颜色;表现方法上可以涂、抹、擦、贴、烙、撕、涂鸦等。不同的手法与工具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视觉美感;在作画的时间上,平面设计素描则需要练习者在很短的时间内,有目的有重点地去把握或者记录事物的特征。要培养这种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快速表现的能力就需要平时多观察,特别是要多画一些速写提高自己的造型能力。把自己在生活中的经历与体验等记录下来,才能积累自己丰富的视觉语言和视觉表达能力。

其次,在观察方法上也要打破以往传统素描的束缚。传统素描教学在作画时,往往是布置好光源,选好一个好的角度,固定一个位置,对一个形体进行观察写生。平面设计素描则要打破这种模式,在对物体的观察方法上要更加灵活,多视点、多角度、全方位的进行观察。同样老师在布置物体的时候,也可以形式多样。如倾斜、倒置、包扎等多种形式随意摆放,甚至在移动中、剖析中、破碎中去理解、寻找、分析物体的内部结构特征。让学生在绘画时自己组织画面,融入自己的思维观念,主动探索学习,准确把握事物之间的内部关系与结构,准确把握事物的特征,再进一步对这种特征进行提炼,力求“标新立异”。因此,只有与众不同的视角,才会出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创意。

再次,在积累了较多的视觉素材,造型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的时候,就要对这些视觉元素进行加工、提炼,力争用最简单的形式来表达最感人的画面。并以美的侧面去表现形态的特征,以人的知觉和视觉规律表现形态的美感。这种提炼可以在画素描时参考实物进行创作,也可以在完成素描后,根据自己的设计要求进行加工。对自己素描作品进行的处理方式是传统素描与平面设计素描最大的差异。素描的目的是不一样的,处理的方式也不一样。

最后,还要强调的就是,平面设计素描不仅是一门专业课程更是我们积累视觉元素的一种方式。这就需要我们对自己平时积累的视觉元素进行有效的记忆。只有把视觉元素储存在自己的大脑里面,在设计的时候才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表现自己的设计风格,传递自己的设计信息与理念。

总之,平面设计素描对平面设计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上也有别于传统的素描教学,认真的探索素描与平面设计之间的关系,使之更有效地为平面设计服务,这也是我们学习平面设计的第一步。

摘要: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也是设计的基础之一,但并非所有的造型艺术只有一种素描基础。平面设计素描就是要探索素描如何更好地与平面设计结合起来,为平面设计所服务。

关键词:设计素描平面设计创造力

参考文献:

[1]【美】阿恩海姆,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第2篇

第一,作为基础教学,素描教学应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①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目前国内的素描教学沿袭着传统的写实绘画形态的素描教学体系,对造型能力的培养更侧重于通过技巧的传授来获得保障,从而对造型能力的认识比较容易偏向于技术的层面。然而现代绘画艺术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多元化的绘画形态和艺术观念,对造型能力的要求也趋向丰富和多元化,许多领域是传统素描教学未能触及的。笔者以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作为素描教学的主要目标。其特点是,通过素描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再现客观物象所应具备的认知能力和技巧,而且通过素描教学能够使学生去掌握视觉艺术的规律、了解艺术的认知知识和增强艺术表现的能力等方面的内容,使之具备完整的艺术的感知、评价和表现的能力。虽然对于综合艺术能力的培养在传统素描教学中也部分地有所体现,但不够全面和突出,而且缺乏相应教学模式的支持。

第二,素描教学应以先进的素描理念为指导,把培养学生运用素描语言进行艺术思维的能力纳入素描教学的范畴。由于受到高考模式和传统素描教学的影响,建立在传统意义之上的素描理念影响着众多学生对素描的认识,造成了学生对素描缺乏完整的认知,并且影响到学生在素描学习过程中的创造和表达能力。因此,为了改变学生对素描固有的认识,有必要在素描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素描理念去引导学生。那么,何为先进的素描理念?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准确、全面地理解素描的含义。关于素描的含义钟耕略先生有过这样的描述:“素描是一种用铅笔、粉笔等媒介,以线条来描写物体或景象等的艺术。素描并非只局限于描绘的技法和功力,素描应该是指导艺术家的创作构思和演绎其内心的理念的有力工具;素描应当主导艺术作品构成的方式、表达的层次、轻重的掌握、虚实的变化和感染力的凝练,是形成艺术作品不可缺少的基础和内容。”②笔者以为以上所言比较恰当地概括了素描的基本含义。其次,全面架构素描的内容。时至今日,多元化的绘画形态已经取代了传统意义上的单一的写实绘画形态的主导地位。素描的内容不仅涉及写实绘画形态的知识材料和表现形式,还涉及到其他绘画形态的内容。素描知识不仅包括系统的规律性知识,还包括了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应用素描的知识及相应材料去完成具有个性化意义的艺术表现。再次,对多元化素描表现形式的包容。笔者认为对多元化素描表现形式的包容应该成为当前素描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特征,素描教学应成为促进学生使用多元化的表现方式来艺术地认识自我和艺术地探索世界的有效平台。

在目前的素描教学中,学生对素描语言的认知服从于以真实地再现客观为基础的造型的需要,并集中于技术的层面,学生缺乏应用素描的语言来进行艺术思维的能力,未能全面认识到素描语言的艺术价值。因此,素描作为绘画艺术的一种类型和基础教学的内容,应该由原来单一的知识和技能的载体转变为进行艺术思维的方式之一。现代素描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应用素描语言的技巧,而且更要培养学生应用素描的语言来进行艺术思维的能力。其目的在于把对素描语言的应用纳入更高的艺术要求和更为广泛的表达领域,而且通过素描教学使素描真正成为学生艺术地表达自我的有效手段和学会艺术地认识世界的一种基础。这既是对素描本质的认识的必然结果,也是改善当前素描教学的需要。第三,素描教学应把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纳入教学的范畴。有关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内容一直是国内素描教学的软肋。其消极影响表现为:阻碍了学生在艺术上的可持续发展。虽然我们目前在素描教学中已经意识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但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未达成共识。笔者认为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素描教学的内容是当前素描教学应当予以关注并加以改善的重点。关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笔者认为素描教学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调整:

第一,打破固有的传统素描思维模式,树立以现代的素描观念为基础的全新的素描思维模式。在目前的素描教学中,传统的素描思维模式可谓先入为主,主导着学生对素描的认识和理解。由于传统的素描从观察方法到素描的表现方法都有着既定的、成熟的理论体系和相应的评价标准,对于诸如素描的空间、虚实的认识,结构和透视等方面知识的认知,都存在着惯性的思维模式,学生只需照本宣科,并以模式化的素描样式为榜样不断地锤炼技巧。实践证明,学生因此具备较强的写实能力是不争的事实,但普遍存在着创新能力弱,缺乏从事高级艺术活动应具备的素质。因此,有必要采用包含了现代素描观念(这里提及的现代素描观念是指吸取了现代素描艺术的优秀成果,符合现代艺术思维方式的素描理念)的素描思维模式来打破固有的传统素描思维模式,比如以现代素描观念所确立的全新的空间观、虚实观、结构观和透视观来充实或替代原有对空间、虚实、透视、结构等方面的认知思维模式,以此来丰富和拓展学生的素描思维方式。在素描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注意培养学生对创造性思维规律的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在此基础上建构学生以创造思维能力为核心的素描思维模式,最终形成学生的艺术创新的主动意识和创新能力。另外,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素描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需要有必要改变原有的教学内容而设置新的教学课题来实现上述目的。

第3篇

论文摘要:素描课程的教学改革要注意基础素描教学理念的探索:在素描基础教育中,在强调学生实践技术训练的同时,还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念;在课程开始阶段就应通过鉴赏、研究、分析优秀素描作品等手段强化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决不可重实践而轻理论;要提倡个性的张扬和创新意识,对学生的艺术个性要进行精心引导,决不能机械地为学生制定“依样画葫芦”的标准.

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素描练习有利于学生认识和理解客观对象,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锤炼艺术语言,提高造型能力.对于每个学生来讲,无论毕业后从事什么工作,素描练习都是必不可少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匠米开朗基罗曾指出:“素描是绘画、雕刻、建筑的最高点,素描是所有绘画种类的渊源和灵魂.”19世纪俄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契斯卡柯夫曾说:“素描是一切的基础,是根基,谁要是不懂得或者不承认这一点,谁就没有立足之地.”

素描既有基础性的一面,也具有单独作为一种绘画方式的另一面,自成它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在学院美术教育中,素描因为其基础性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现存的教学模式存在着许多弊端和不足: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强调基础,不利于学生创作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不足甚至认为素描枯燥乏味,教学效果总体上呈下降趋势.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在于:社会对各个层次、不同专业的美术人才的需求激增,美术教育急速扩张,从而人校新生的总体专业水平有所下降;基础素描课程的课时量有所缩减,教师在学生个体上花费的教学时间明显减少.面对这样的困境,当务之急是对素描课程的教学理念进行调整,拓宽现代基础素描教学的思路,给乏味的基础教学增添活力,使素描能和别的画种一样成为独具特色的情感表达方式,从而使学生通过学习基础素描架构起良好的知识体系.这是构建现代素描教学模式的根本.

1、从艺术素养入手强化学生的艺术观念

在素描基础教育中,在强调学生实践技术训练的同时,还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念.传统的素描教育偏重实践而轻理论,只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学生也往往把技术水平作为衡量自身素质的标准,非常漠视理论水平和艺术素养的提高,甚至以为“技术”与“理论”之间是相悖的.过分专注学生的技巧性训练,不利于开阔他们的眼界,容易使他们对一些艺术产生成见甚至抵触和排斥不同类型的绘画形式,导致他们以自己所学到的具象写实和传统理性思维来衡量各种绘画流派从而产生错误.

随着我国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技能的获得不再是高等教育的唯一目标,强调培养学生合理知识结构的素质教育成为主流.为了强化学生的艺术观念,教师可以打破教学常规,从源头文化开始,把学生原本需要在素描学习中获得的对审美思想、美学思潮、艺术发展规律、艺术创造的特点的认识,提前到学习的初始阶段或与学习过程并进,使学生一开始就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从而能目的明确地进行学习和研究.艺术作为人文学科的一部分,其底部应该由人文学科来支撑.学生在艺术道路上的成长很大程度上需要眼界的开阔,基础课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宽广的美术层面上找到一个可以依托的“点”.在素描教学中,教师应该向学生强调艺术理想的实现不能只依靠技能,还需要艺术理论的支撑,更需要文化素养的深厚积淀.

2强化基础理论教学,变“技入道转”为“由理入道”

绘画是一件需要动手的事情,因而很多教师都喜欢在画室里摆静物上课.但是,一些教师极少向学生讲明应怎样观察和表现物体,只是简单地讲一讲“三大面五大调子”,就要学生开始实践.这样,学生由于不知道应该怎样处理画面,往往无所适从,只好迷失于画面中,依葫芦画瓢,照抄对象;由于丧失了自己的主动性,对画面没有控制力,学生对自己的作品也感到茫然,很容易产生学习上的厌倦心理.这种重实践轻理论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于素描的认识就只能停留在感性上.如果在课程开始阶段就通过鉴赏、研究、分析名家和优秀学生的素描作品,把素描的基础理论知识给学生讲解清楚,不但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对素描逐渐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能从更高的角度思考自己的作品,主动地把握画面.边分析作品边讲解理论的教学过程是极有活力的,这种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画面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形式美的想象感悟能力和创造性地处理视觉信息的能力.

3、注重学生的艺术个性发展

长期以来,基础素描都遵循以写实为主的固定教学模式,整个素描教学偏重于技术技能的训练,忽略了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发展的因素,从而学生在整个高等教育阶段的素描学习中只知道机械地再现客观事物,无法在画面中加上个人的感受和想象.

个性培养是艺术教育应该达到的目标之一,而艺术个性来源于真实的个人感受,来源于个体对社会、生活、自然的感受和敏锐的洞察力.在素描教学中,学生的作品中常常会不自觉地流露出个性萌芽,尽管这些个性表现得不够稳定,但教师应该及时地把握住学生这种偶发的闪光点,不应该忽视或者是放任自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艺术个性进行精心引导,决不能机械地为学生制定“依样画葫芦”的标准,否则,就会扼杀学生的艺术个性,学生的素描作品只能成为客观世界的复制品,只能是千人一面、万物一形,而不可能是独具匠心的创作.在高校美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在练习基本功的同时,还应该自主地对每一种绘画基本要素进行研究,以确立哪些要素能够成为自己的绘画语言,并能将绘画对象转化成为艺术符号,即根据内在需要去描述对象.没有内在的触动,素描习作只能是简单的图像练习,只能是一个模仿对象的过程.

第4篇

论文摘要:素描课程的教学改革要注意基础素描教学理念的探索:在素描基础教育中,在强调学生实践技术训练的同时,还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念;在课程开始阶段就应通过鉴赏、研究、分析优秀素描作品等手段强化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决不可重实践而轻理论;要提倡个性的张扬和创新意识,对学生的艺术个性要进行精心引导,决不能机械地为学生制定“依样画葫芦”的标准.

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素描练习有利于学生认识和理解客观对象,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锤炼艺术语言,提高造型能力.对于每个学生来讲,无论毕业后从事什么工作,素描练习都是必不可少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匠米开朗基罗曾指出:“素描是绘画、雕刻、建筑的最高点,素描是所有绘画种类的渊源和灵魂.”19世纪俄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契斯卡柯夫曾说:“素描是一切的基础,是根基,谁要是不懂得或者不承认这一点,谁就没有立足之地.”

素描既有基础性的一面,也具有单独作为一种绘画方式的另一面,自成它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在学院美术教育中,素描因为其基础性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现存的教学模式存在着许多弊端和不足: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强调基础,不利于学生创作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不足甚至认为素描枯燥乏味,教学效果总体上呈下降趋势.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在于:社会对各个层次、不同专业的美术人才的需求激增,美术教育急速扩张,从而人校新生的总体专业水平有所下降;基础素描课程的课时量有所缩减,教师在学生个体上花费的教学时间明显减少.面对这样的困境,当务之急是对素描课程的教学理念进行调整,拓宽现代基础素描教学的思路,给乏味的基础教学增添活力,使素描能和别的画种一样成为独具特色的情感表达方式,从而使学生通过学习基础素描架构起良好的知识体系.这是构建现代素描教学模式的根本.

1、从艺术素养入手强化学生的艺术观念

在素描基础教育中,在强调学生实践技术训练的同时,还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念.传统的素描教育偏重实践而轻理论,只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学生也往往把技术水平作为衡量自身素质的标准,非常漠视理论水平和艺术素养的提高,甚至以为“技术”与“理论”之间是相悖的.过分专注学生的技巧性训练,不利于开阔他们的眼界,容易使他们对一些艺术产生成见甚至抵触和排斥不同类型的绘画形式,导致他们以自己所学到的具象写实和传统理性思维来衡量各种绘画流派从而产生错误.

随着我国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技能的获得不再是高等教育的唯一目标,强调培养学生合理知识结构的素质教育成为主流.为了强化学生的艺术观念,教师可以打破教学常规,从源头文化开始,把学生原本需要在素描学习中获得的对审美思想、美学思潮、艺术发展规律、艺术创造的特点的认识,提前到学习的初始阶段或与学习过程并进,使学生一开始就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从而能目的明确地进行学习和研究.艺术作为人文学科的一部分,其底部应该由人文学科来支撑.学生在艺术道路上的成长很大程度上需要眼界的开阔,基础课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宽广的美术层面上找到一个可以依托的“点”.在素描教学中,教师应该向学生强调艺术理想的实现不能只依靠技能,还需要艺术理论的支撑,更需要文化素养的深厚积淀.

2强化基础理论教学,变“技入道转”为“由理入道”

绘画是一件需要动手的事情,因而很多教师都喜欢在画室里摆静物上课.但是,一些教师极少向学生讲明应怎样观察和表现物体,只是简单地讲一讲“三大面五大调子”,就要学生开始实践.这样,学生由于不知道应该怎样处理画面,往往无所适从,只好迷失于画面中,依葫芦画瓢,照抄对象;由于丧失了自己的主动性,对画面没有控制力,学生对自己的作品也感到茫然,很容易产生学习上的厌倦心理.这种重实践轻理论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于素描的认识就只能停留在感性上.如果在课程开始阶段就通过鉴赏、研究、分析名家和优秀学生的素描作品,把素描的基础理论知识给学生讲解清楚,不但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对素描逐渐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能从更高的角度思考自己的作品,主动地把握画面.边分析作品边讲解理论的教学过程是极有活力的,这种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画面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形式美的想象感悟能力和创造性地处理视觉信息的能力.

3、注重学生的艺术个性发展

长期以来,基础素描都遵循以写实为主的固定教学模式,整个素描教学偏重于技术技能的训练,忽略了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发展的因素,从而学生在整个高等教育阶段的素描学习中只知道机械地再现客观事物,无法在画面中加上个人的感受和想象.

个性培养是艺术教育应该达到的目标之一,而艺术个性来源于真实的个人感受,来源于个体对社会、生活、自然的感受和敏锐的洞察力.在素描教学中,学生的作品中常常会不自觉地流露出个性萌芽,尽管这些个性表现得不够稳定,但教师应该及时地把握住学生这种偶发的闪光点,不应该忽视或者是放任自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艺术个性进行精心引导,决不能机械地为学生制定“依样画葫芦”的标准,否则,就会扼杀学生的艺术个性,学生的素描作品只能成为客观世界的复制品,只能是千人一面、万物一形,而不可能是独具匠心的创作.在高校美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在练习基本功的同时,还应该自主地对每一种绘画基本要素进行研究,以确立哪些要素能够成为自己的绘画语言,并能将绘画对象转化成为艺术符号,即根据内在需要去描述对象.没有内在的触动,素描习作只能是简单的图像练习,只能是一个模仿对象的过程.

第5篇

论文关键词:基础素描;艺术素养;理论知识;中国传统美学;艺术个性

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素描练习有利于学生认识和理解客观对象,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锤炼艺术语言,提高造型能力.对于每个学生来讲,无论毕业后从事什么工作,素描练习都是必不可少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匠米开朗基罗曾指出:“素描是绘画、雕刻、建筑的最高点,素描是所有绘画种类的渊源和灵魂.”19世纪俄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契斯卡柯夫曾说:“素描是一切的基础,是根基,谁要是不懂得或者不承认这一点,谁就没有立足之地.”

素描既有基础性的一面,也具有单独作为一种绘画方式的另一面,自成它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在学院美术教育中,素描因为其基础性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现存的教学模式存在着许多弊端和不足: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强调基础,不利于学生创作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不足甚至认为素描枯燥乏味,教学效果总体上呈下降趋势.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在于:社会对各个层次、不同专业的美术人才的需求激增,美术教育急速扩张,从而人校新生的总体专业水平有所下降;基础素描课程的课时量有所缩减,教师在学生个体上花费的教学时间明显减少.面对这样的困境,当务之急是对素描课程的教学理念进行调整,拓宽现代基础素描教学的思路,给乏味的基础教学增添活力,使素描能和别的画种一样成为独具特色的情感表达方式,从而使学生通过学习基础素描架构起良好的知识体系.这是构建现代素描教学模式的根本.

1、从艺术素养入手强化学生的艺术观念

在素描基础教育中,在强调学生实践技术训练的同时,还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念.传统的素描教育偏重实践而轻理论,只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学生也往往把技术水平作为衡量自身素质的标准,非常漠视理论水平和艺术素养的提高,甚至以为“技术”与“理论”之间是相悖的.过分专注学生的技巧性训练,不利于开阔他们的眼界,容易使他们对一些艺术产生成见甚至抵触和排斥不同类型的绘画形式,导致他们以自己所学到的具象写实和传统理性思维来衡量各种绘画流派从而产生错误.

随着我国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技能的获得不再是高等教育的唯一目标,强调培养学生合理知识结构的素质教育成为主流.为了强化学生的艺术观念,教师可以打破教学常规,从源头文化开始,把学生原本需要在素描学习中获得的对审美思想、美学思潮、艺术发展规律、艺术创造的特点的认识,提前到学习的初始阶段或与学习过程并进,使学生一开始就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从而能目的明确地进行学习和研究.艺术作为人文学科的一部分,其底部应该由人文学科来支撑.学生在艺术道路上的成长很大程度上需要眼界的开阔,基础课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宽广的美术层面上找到一个可以依托的“点”.在素描教学中,教师应该向学生强调艺术理想的实现不能只依靠技能,还需要艺术理论的支撑,更需要文化素养的深厚积淀.

2强化基础理论教学,变“技入道转”为“由理入道”

绘画是一件需要动手的事情,因而很多教师都喜欢在画室里摆静物上课.但是,一些教师极少向学生讲明应怎样观察和表现物体,只是简单地讲一讲“三大面五大调子”,就要学生开始实践.这样,学生由于不知道应该怎样处理画面,往往无所适从,只好迷失于画面中,依葫芦画瓢,照抄对象;由于丧失了自己的主动性,对画面没有控制力,学生对自己的作品也感到茫然,很容易产生学习上的厌倦心理.这种重实践轻理论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于素描的认识就只能停留在感性上.如果在课程开始阶段就通过鉴赏、研究、分析名家和优秀学生的素描作品,把素描的基础理论知识给学生讲解清楚,不但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对素描逐渐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能从更高的角度思考自己的作品,主动地把握画面.边分析作品边讲解理论的教学过程是极有活力的,这种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画面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形式美的想象感悟能力和创造性地处理视觉信息的能力.

3、注重学生的艺术个性发展

长期以来,基础素描都遵循以写实为主的固定教学模式,整个素描教学偏重于技术技能的训练,忽略了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发展的因素,从而学生在整个高等教育阶段的素描学习中只知道机械地再现客观事物,无法在画面中加上个人的感受和想象.

个性培养是艺术教育应该达到的目标之一,而艺术个性来源于真实的个人感受,来源于个体对社会、生活、自然的感受和敏锐的洞察力.在素描教学中,学生的作品中常常会不自觉地流露出个性萌芽,尽管这些个性表现得不够稳定,但教师应该及时地把握住学生这种偶发的闪光点,不应该忽视或者是放任自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艺术个性进行精心引导,决不能机械地为学生制定“依样画葫芦”的标准,否则,就会扼杀学生的艺术个性,学生的素描作品只能成为客观世界的复制品,只能是千人一面、万物一形,而不可能是独具匠心的创作.在高校美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在练习基本功的同时,还应该自主地对每一种绘画基本要素进行研究,以确立哪些要素能够成为自己的绘画语言,并能将绘画对象转化成为艺术符号,即根据内在需要去描述对象.没有内在的触动,素描习作只能是简单的图像练习,只能是一个模仿对象的过程.

第6篇

Abstract: Started from the situation of the weak foundation of sketches for freshmen, and not paying attention to sketch learning , the paper emphasizes the role of thinking training, improvement of visual observation and judgment. As an expression importance of learning, sketch played critical role in the art learning career. described in depth study and research on sketch teaching far-reaching learning and researching significance are described from the traditional and modern understanding of the attitude of learning .

关键词:素描;思维;创造力;专业技能

Key words: sketch; thinking;creativity; professional skills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0-0156-01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不断发展,艺术教育面临着许多新思想,新观念的挑战。各学科专业都面临着如何面对传统,展望未来发展的问题,尤其在传统基础教育上更是众说纷纭、百花齐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创新改革的学术研究热潮。

在绘画基础素描教与学的改革争论上,尤是活跃突出。2003年以来,也有两次各大美院及综合院校举办的素描教学研讨会。这是素描的幸事。纵观各学术刊物论文,主要是传统与现代观念的矛盾分化。就教育而论,不管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方法;不管是什么学科、专业,要解决的应该是学生的思维、个性、技能。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力和创造性的思维培养更是重要。艺术教育对大脑思维的作用是不争的事实,是前人科学的定论。而素描的学习,对我们大脑的锻炼、思维的培养和提高,也有着非常大的帮助,甚至是很关键的。素描教与学的成功与否,对我们刚入学的学生来讲,也很大程度地影响着他们未来的专业学习和发展前景。

人类成为世界的主宰,是人类大脑经历多少岁月的磨砺和大脑飞跃进步的结果。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高度健全发展的结果。我们学生目前的入学现状,很多观念意识、思维方式都需要转变。入学后,需要通过某种合适的教育形式,引导学生尽快进入艺术学习的范畴,培养一个适合艺术创造活动的思维和大脑。无疑,素描是最佳的选择。

关于素描能起到这种思维培养作用的论证。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的艺术教授贝蒂・艾德华女士著有《新素描》和再版的两本《像艺术家一样思考》有着强有力的著说。她阐述了在素描的学习过程中,素描这一学习形式使我们的左右两个大脑自觉地进行不断的转换,从而让掌管我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两个大脑在素描学习中得以全面的锻炼、开发。促进直觉认识和理性认识经验在大脑的成熟。从而提高我们认知世界和对事物判断的准确性。尽管书中很多是针对没有学习过绘画或很少绘画经验的人士。但对于目前高校扩大招生情况下,尤其对综合性大学和地方性大学,我们是很值得参考借鉴和学习研究的。

素描“基础”这一概念,也许还有很大一部分教师脑海里,仍只是具象、写实功夫。时代走到现在,素描的造型的概念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外延和内涵都得到了研究和充实。尤其在装饰性、意象性和抽象性素描都有了很深入的探索。在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了更进一步的研究。社会的进步、发展需要我们不断更新观念思维以适应社会的需要,才能使我们的教学不会滞后,和富于创新的新时代接轨。

在素描的写生训练中,需要我们对事物有个整体的认识同时,还必须对物体进行敏锐的观察,捕捉到我们瞬间的“发现”,并将其通过线条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的思维活动过程历练了我们的大脑。教会我们认识事物,怎么辩证掌握整体认知事物的同时,又要做到对事物局部认识的深度。这种对事物的认知表达方式,正是任何学科、领域都需要的。素描学习只是一种形式,思维的培养、提高才是关键。

素描的训练有着多种多样的形式,是一门丰富多彩的学科世界。对于素描而言,它是各造型专业艺术的基础起点,在纯绘画艺术的专业学科,素描讲究的是线条、造型、结构、解剖、透视、明暗调子、质感、量感、强弱、虚实等全因素的要求,以客观还原物体为本,强调的是整体综合因素的探究和完美表达。现代素描则将传统素描各个素描词汇概念分解独立化,深化它的内涵,并发展出新的造型语言和新的教学方式、模式。并冠之意象造型,解构重组,有机造物,空间构筑、形象联想等具体的名称概念,语言上更多强调在艺术训练中注重发展观察和表现的多层次,以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为目的。其实传统与现代并无矛盾,它们相互深化发展,就像大树越往上长,越多分支分叉,这分支分叉多了并不妨碍树木的成长壮大。相反更加枝繁叶茂。矛盾的本身不在于学术,在于人的狭隘,因为获得绘画的技巧和所有艺术的基本技巧从来也不会阻碍创造力的涌现。

在素描技能的训练学习中,不管是纯绘画艺术学科还是设计专业学科,它们内部都有许多分科,各专业的素描训练其实是各有不同的取向追求。但不管何门类,我们的素描教学是以再现表达研究。并籍此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和基本技能――通过对物体的观察,运用素描这一形式媒介来表达我们的内心世界。这种注重造型基本技能培养的素描训练,对于我们许多不具备“天分”、“资质”不成熟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必需的。没有优秀的素描技能,纵有“千言万语”、思维再活跃、再好的创意,也难以再现,难以表达交流。对于这一表达技能的学习,我们应拓宽眼界,以包容的心学习各种不同风格、形式的素描表达方式;研究、探索素描的本质,运用丰富多样的形式,充实、提高我们对创新思维的表现力。

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它的基础性决定了它的非实用性。对它的学习作用没有立竿见影显现出来,造成很多学生忽视对它的钻研学习和足够的重视。教师认识的态度也会影响着教学质量,只有全面深入研究素描的内容和它未来的发展。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自我更新,充实,才能充分发挥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贝蒂・爱德华.新素描[M].何工,译.

[2]贝蒂・爱德华.像艺术家一样思考之一[M].张索娃,译.

[3]赵健.新概念装饰素描[Z].

[4]刘剑虹.具象研究[Z].

第7篇

【摘要】素描课程在高校美术专业中被赋予了重要的位置,然而在具体的教学中高校没有把素描中“基础”的部分完全理解并实施。也就是说基本以写实性的素描语言作为了一种“基础”,主动放弃了多种绘画语言的“基础”,而导致基础素描中“基础”的教学缺失,这在国内较多高校美术专业的素描教学中是切实存在的。如何进行素描的“基础”教学,成为高校对自身教学的思考,本文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深入对美术专业素描教学的现状进行剖析,以此而有所反思。

【关键词】喀什师范学院;美术专业;素描;基础教学

喀什师范学院艺术系美术专业自1999 年9 月开始招收第一批美术专业学生,至今已有15 年的发展规模,具体分为美术学、艺术设计学两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是借鉴区内外各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其中美术学专业按照专业必修课方向分为油画方向、国画方向。学生在一、二年级为基础必修阶段,三、四年级为专业方向必修阶段,课程设置中素描课程作为基础课程在四年不同阶段中都有开设,以下将对美术专业的素描教学现状及思考进行阐述,以此能够有所反思。

一、各年级阶段素描课程设置情况:

(一)一年级平行班为民族班、汉族班两个班级,由于学生的基础是在进校之前在考前培训班进行的学习培训,学习时间参差不齐,长则一年、半年,短则3 到4 个月,各学生的基础水平、素描基本功不是很扎实,因此一年级第一学期素描课程主要有素描静物、速写人物,第二学期课程主要为素描头像课程。二年级继续开设素描头像、同时开设相关其他类的基础课程,如色彩头像、色彩风景、写意花鸟、写意头像等课程。

(二)三年级为专业必修课程,也就是分为油画方向、国画方向。其中油画方向的素描课程开设为素描半身、素描全身,然后为油画半身、油画材料技法等课程。国画专业方向的素描课程为素描半身,然后为专业课程工笔花鸟画、工笔人物画、山水画等,三年级第二学期统一为支教实习阶段。四年级为专业必修课程,油画方向开设素描全身、素描人体,然后是油画类专业课程,如油画半身像、油画全身像、人体课程。国画方向开设素描全身课程,然后是专业课程,如山水画、工笔人物半身像、全身像、写意人物画等。

从以上素描在各年级的具体设置情况,可以看出素描基础教学的重要性,作为基础性的课程在不同阶段开设,目的是让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能够在基础的造型能力、思维能力上得到有效的训练,并能够有效地延伸到专业方向的未来专业发展定位,这样的课程设计总体框架在不断的实践与总结之中,会随着未来喀什大学的发展而不断修订得更为完善。

二、素描教学的基本情况

在美术学专业中素描任课教师主要以专业方向的教师为主,其中油画方向、国画方向、版画方向、设计方向教师都有基础素描课程的教学任务,根据教师绘画风格与学生基础情况,教授内容主要以具象、写实性方面的素描教学为主。这和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从最初中国留学的有志之士,在学习西方的造型体系回国之后,他们认为可以拯救中国单一的国画体系,就是在中国美术院校开始教授西方写实性造型体系,这种写实性造型体系来自欧洲,至今已经有一个世纪,并且源远流长,人才辈出,大师璀璨。因此学习古人、前辈的优秀的传统绘画是高校美术教育的责任,在我校美术专业的素描教学以写实性为主,目的也是作为传承、学习、研究前辈的优秀文化遗产。目前的现状是从一、二年级到三、四年级都是写实性教学体系,国画专业学生在三、四年级中的素描课程也基本是写实性的素描造型方法。设计专业教师更多会以设计素描的方法进行教学,整体美术教学属于接受性教学方式,把前人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创造性教学方式较少涉及,也就会导致学生在毕业创作时不知所措,临摹古人,自己的理解少之又少,在创造性方面是少有突破的,这就是目前美术专业的教学现状。

这种教学模式与素描教学大纲的制定内容是有一定的关联,素描教学大纲中要求以对象造型准确、刻画深入、形象生动为标准要求以写实性造型体系为依据进行素描教学,标准只有一个,这就很容易导致教学中创造性的剥离,而且学生的作品也会呈现出千人一面的绘画风格,这样的教学后果也是我们教师不愿看到的,同时这就要求我们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思路进行反问式的思考:我们究竟应该教会学生什么知识,学生用这些知识干什么的追问式的教学反思,才能够改变一成不变的教学现状。

三、素描教学现状分析与反思

(一)素描教学模式单一

我系美术专业在契合西部大开发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大环境的带动下,有了长足的发展,美术专业的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也在积极的建设之中,素描教学作为基础的造型课程,应该起到基础的思维训练、基础的技术训练两个大的框架之内,只有技术的练习,没有思维的训练,只会把学生训练为会画画的工匠,而没有艺术思想。因为长期以单一写实性素描教学时,会出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美术史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训练相互混乱而导致理解的偏差

美术专业学生在学习美术理论方面时,会学习到西方美术史中从古至今美术发展的详细脉络,之中包括古典主义、现实主义、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超现实主义、超写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立体主义、极简主义、当代艺术等各种派别及绘画形式,这些形式的代表作品均被世界著名的博物馆收藏,并被流传至今,是世界的优秀的艺术文化形式。纵观这些形式中偏向写实性的风格有古典主义、现实主义、超写实主义,其他形式的也有不是纯写实性绘画风格的,我们长期以单一的写实性素描造型形式为基础进行教学,导致学生在美术史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专业技能训练之间,相互混乱而导致片面性理解:学生在理解写实性绘画方面是容易接受,甚至固执地认为写实性绘画是最好的艺术绘画方式(根据对美术史的学习与分析,我们知道各种绘画形式,只要能够画出好的作品都是好的绘画形式),但在认识其他绘画形式时,如印象派绘画、立体派、野兽派等,他们不是太能够理解绘画大师们的绘画意图及绘画风格,有些学生甚至认为这些绘画是不好的,为什么能够被放到著名的博物馆呢?这在我们的教学当中是屡见不鲜的。显而易见,这就是单一的写实性教学模式带来的可怕后果。

从欧洲美育教育的现状来看,博物馆承担了一部分美育教育的功能,在博物馆中可以看到以美术史为主线的各种展览,其中从古典主义、印象主义、表现主义、现代主义到当代艺术,在博物馆中都可以欣赏得到,社会人群中各个阶层都可以在博物馆中进行艺术熏陶及美育教育,欧洲整体的艺术欣赏与艺术素质较高,并且具有普遍性。中国的美术博物馆在美育教育方面注重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展示,但在现当代美术方面展示较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专业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因此学校美术教育不能够全面的从美术史的角度去进行美术教学,而只片面地讲授与写实性绘画有关的知识,就远远背离了客观的美术史的发展变化,忽略了多元文化客观并存的现状,这是我们不能够漠视的,应该积极改变这种现态的发展,不断完善美术基础教学理念,重视基础素描的思维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的整体艺术素质。

2.素描教学形式与内容的单一,会导致千人一面的绘画效果

写实性绘画,从它的诞生注定是容易让人接受的一种绘画方式,由于它的客观性与写实性,容易识别绘画的内容与思想,受众普遍,是一种较好传播的一种美术绘画形式。但是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在以教学的方式普及并广泛传播时,容易造成千人一面的艺术后果,每个人没有特点,形式统一,正是失去了艺术的独特性与可识别性,这样的艺术作品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因此我们在设置素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时要追问式地探讨教学的目的与价值,要培养有思想、有思考、敢于怀疑、敢于创造的学生,那么就要对我们的选择去负责,去改变单一的基础素描教学模式,加入多种绘画语言风格训练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己懂得思考什么、如何思考,每个学生的绘画作品中的不同面貌就会自然出现,逐渐会运用绘画语言去表达自己对社会、人、自然的思考,这样就避免了千人一面的教学后果,是对学生的负责,也是对艺术的负责。

(二)应该融入并设置有多元语言的探索性、创造性的素描教学模式

现有的素描教学内容主要以写实性素描风格为主的教学方式,旨在学习前辈传承的造型方法与技能,这种方式基本属于接受性教学模式。这种方式在传承与创新中起到了传承的作用,如何在传承中创新,并具有思想性、创造性、时代性的教学模式,这在现代美术教育中是主要讨论的主题。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学首要是培养思维,同时还要注重技能,而且还需要把握时代的特征,从这三方面去入手进行基础素描教学的全面探讨,能够对我们的教学模式有所突破。

我在学校从事基础素描教学多年,认为基础素描的核心主要是“基础绘画语言的思维训练”“绘画造型语言的技能训练”“绘画语言的创造性训练”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中首推思维训练,其次为技能训练,然后是创造性训练。我们现在的训练模式更多的是强调了单一语言的技能训练,而缺失了多种语言的思维与运用训练,这样的基础引导会导致学生到了高年级时,面对创作思维变得简单,创作语言也可谓只是模仿他人的绘画语言,不会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与认识,也就是面对“观众”时是“失语”的状态,不会自己“说话”,而需要借助别人的语言来说。这种情况在众多国内高校的美术教育中屡见不鲜,问题就出在我们的基础素描教学的目的不明确而导致的教学结果。

综合分析如包豪斯设计素描教学、王华祥“将错就错”素描教学、中央美术学院周至禹的“让学生站起来环顾四周”等各种教学方式,由于各自的思维、训练指向不同,虽然能够学习吸收教学理念,但不能够兼具有综合的绘画语言训练方法,由此探讨一种具有实验性的、探索性的、能够吸收各种综合绘画语言的基础训练方法,定义为“实验性”素描教学方法,目的就是通过对综合绘画语言的分析、研究、训练,了解并掌握“会说话”的语言,能够表达自己想说的话。运用这种“实验性”素描教学方法,由学生在完成“基础绘画语言的思维训练”与“绘画造型语言的技能训练”后,选择适合自己的语言完成“绘画语言的创造性训练”三个过程,从而形成对自己语言面貌的了解、思考与蜕变,产生出全新的自我状态。同时我们应清楚实验的探索性与传统的关系,首先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索,不是“无源之水”的创新,更不是臆想的创造。我们想让学生从一种绘画语言中解脱出来,寻找适合自己的语言方式,其实更多的还是从传统中继承、学习、消化为自我的理解,创作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有思想的优秀作品。

结语

其实我们不是要把写实性素描作为罪魁祸首,而是我们的教学模式需待完善,我们单纯地把一种表现语言形式作为了绘画的“基础”,而殊不知绘画语言的多样性并存的现实特征。同时我们也忘却了我们教育的初衷与目的:教育独立的人,有创造性、有思想的人的本质教育。单一写实性的素描教育模式应该有所改变,融入多元语言的、包容性的素描教学思想,亟待完成学生在素描基础中的综合思维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才能够有效促进创造性教学的健康发展。

注释: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喀什师范学院教研教改重点课题资助项目《实验素描教学在我院美术专业素描课程中的应用及实践研究》课题的分论文,课题负责人:田军(项目编号:KJFZ 1312)。

参考文献:

[1] [英] 怀特海/著,徐汝舟/译.教育目的[M].三联书店,2002.

[2] 周至禹.让学生站起来环顾四周我对设计基础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美术,2014(3).

[3] 周至禹.从具象到抽象从物象到心象中央美院设计学院的造型基础课程介绍[J].美苑,2004(1).

第8篇

【关键词】设计素描 创造性思维 高职 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1-0016-01

据调查国内对设计素描教学的研究已很多,如各种专著、论文等。对于设计素描教学研究的文章与资料也较多,但大都是从一个侧面来分析设计素描教学的问题,欠全面、系统、深入。笔者从事设计素描教学十年余,林家阳老师主编的教材《设计素描教学》中的基本元素、训练方法等观点对笔者有所启发。该教材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学生所需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但具体怎么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创造性思维,欠缺针对性。本文将围绕高职院校设计素描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进行针对性的研究。

一 高职院校的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的设计素描教学模式仍有传统本科院校的教学内容压缩版一说,沿用的是“契斯恰柯夫”教学体系,这种传统的教学法能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学生往往被动接受知识,缺乏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基础薄弱的高职院校艺术生对此表现消极,势必影响素描教学效果。传统的绘画性素描仅作为造型手段已远远落后,它还应肩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责任,高职院校设计素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实践证明高职的学生富含巨大的创造潜能,亟待激发。

二 高职院校设计素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索与实践

1.在教学计划中相对缩短再现素描的教学时间,同时在再现素描教学手段上进行创新尝试,以短期作业为主

传统的再现素描训练,以往一般是老师摆组静物,同学直接写生,训练以长期作业为主,过度侧重技法训练,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现转向学生布置静物、寻找绘画素材,是走出枯燥乏味的纯技法训练的新尝试,在不违背课堂教学目标的情况下,在画什么方面,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教师辅助筛选训练对象,在表现方法上给予指导。长期作业训练往往使兴趣被磨灭,相反短期作业易激发兴趣还能激发学生对技法与技能的追求。

2.创新案例教学法的尝试

如何教会学生发现美是我们一直探索的教学难点。笔者的教学方法是“DO”带动一切,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个人心得,学习素描,如同“学习游泳,必须先下水再说”,否则如“隔岸观泳,不知水中之况味”。这要求教师要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具体方法:(1)在教学中笔者通过分析具体作品。(2)教师针对性指导、示范、点评,重选择到完成,直观感受作画过程。(3)创新教学尝试之一:空间切割与表达训练环节——苹果切割表现为例,经过学生大量切割与组合,教师辅助同学选出10~12个空间形式美感较强的组合,指导学生进行绘画表现,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表现。艺术教学中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都可以通过此环节实现。在此教学环节设计中可以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能力:(1)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体现在多切多组合到优选过程。(2)创新思维:切割后要与别人的不同,并要求保持苹果本身的形态。(3)解构重构能力:把本身的空间切割组合成更具美感的空间关系,启发学生进行设计创新。(4)构图形式美感:这一点也体现在切割组合后的选择,包括选视角,用什么表现方法。

3.进行创意素描教学,并结合以赛促学

创意素描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形式美感的创造和作品创意的表达与思考。创意素描的学习可以提高创造性思维核心能力即发散思维能力,通过元素联想、元素代替、幻想、创意、仿生等。以赛促学,以广告会展专业为例:由笔者指导的学生作品《开源节流》获江苏省第三届大学生水文化创意大赛获三等奖,《吃不了兜着走》获江苏省“我的绿色小创意”环保公益广告作品大赛(平面类)三等奖,其直接使用的是创意素描。在比赛过程中从创意草稿到最终的作品形成,同学们直观地感受到设计素描重要性。素描不仅是担当提高造型能力的重任,且有“素描思考”的作用。创意素描与艺术设计均可以找到很好的案例来证明设计素描的不可替代性,在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三 结束语

高职院校设计素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索与实践,应把它当做设计素描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加以研究,具体围绕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深入探讨,这必将深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林家阳、冯俊熙.设计素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第9篇

论文关键词:素描,教学,重点,有效

美术的基础是造型,艺术造型是人按照自然方式进行的复杂劳动,是一项需要长期训练才能形成的特殊技能。艺术造型不只是塑造孤立静止的物体形态,更重要的是表现物体中各种形式的有机关系。素描是解决这些造型问题的最佳途径,在短时间内使手、眼、脑三者协调统一,最终达到具有全面造型能力的教学目的。这在艺术造型的实践中得到了完全证明,因此,素描被称为“造型艺术的基础”。因此素描的学习显得至关重要。

如今有很多学生参加艺考,走美术道路。但由于学业分配的问题,绝大多数的学生只有8个月的时间来学习美术。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让一个不会画画的学生到最后要能默写出半身人像,实属不易。这不仅需要学生认真学,同时也需要老师能提高课堂效率。下面是我这几年来素描教学的体会和感想。

一、教学过程结构化

教学过程结构化包括教学内容结构化和教学活动结构化。素描的基本知识包括构图、结构、透视、比例、明暗、空间等。在素描的练习过程中,素描必须着重光线、物体的关系,笔触的描绘手法,将自己眼睛所观察到的形体,具体而微的呈现出来。例如,描绘桌上的静物,除了可以发现静物上不同的色彩外,亦可发现放在桌上的安全感,和背景间的协调性,这些存在的形、色、线条、明暗,质感,量感、空间、动态……等等复杂的因素,互相交织,构成一个美的秩序。绘画就是要将那些自然的秩序,导换成美的、入画的秩序,这也是素描的意义和目的。比如我在素描教学的初期阶段,会将素描的语言逐步介绍给学生。先学几何体的单体。首先是透视,让学生理解方体和圆形在空间中的透视变形,并试着去表现它。学生能初步理解了透视后再讲解物体的结构和比例。这让学生明白要画像一个物体,结构和比例是关键的。接下来才是物体的组合,介绍构图。再是空间和明暗等等。通过一段时间逐层的讲解和练习,大部分的学生基本能掌握几何体组合作画的要点。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老师则要对教学活动结构化。通过对知识点的讲解分析、观察实物、做范画、对学生的个体辅导,整体纠错及综合评价,引导学生正确的观察,比较和分析表现物象,将素描的知识、原理及学习的方法有机的衔接起来。切不可以盲目地抄袭对象,只做一些表象的肤浅的东西。

二、突出教学重点

要将素描的知识点逐步介绍给学生,并且在他们的绘画中得以体现,需要教师突出教学重点。我在上素描课时一般都会先告诉学生我们今天这次课的目的是什么,教学的重点是什么。并写下来让学生做笔记。然后再通过讲解和示范将重点内容呈现出来。如我在上几何体的组合这课,重点就是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和整体的表现方法。画素描关键是画的物体之间的关系。所以从观察开始就是在观察关系。比例关系、位置关系、透视关系、明暗关系、空间关系等等。我先引导学生整体观察这组几何体,有哪些几何体?它们的摆放位置如何?它们的大小比例关系是怎样的?它们形成了怎么样的外轮廓形?心中先要做到有数,然后再下笔。首先要做好构图,上紧下松,左右均衡,适中饱满,同时做好最大的比例关系。在画出具体的形之前要先确定物体的比例和位置关系。通过比较用横线和竖线做出物体的最大比例和相互的位置,再分出物体的顶面和立面及一些小的比例。这个步骤重点就是比例关系,而不是拘泥于某个具体的形。然后再画出物体的外轮廓形和透视。这时就出现具体的形了。这步需要去观察物体的形状以及物体之间留下的负形。尤其是负形的把握,对做好整幅画的起稿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步的具体形也只是物体大的结构框架,要通过比较达到整体和谐。在构图、比例、大形正确的基础之上才能继续往下深入,分析结构,做准透视,用肯定的线条表现出来。并根据前后的空间做出强弱的变化。教师现场示范让学生感受整个的过程,然后立即作业去体验这个过程。

三、分时段教学

素描教学中有时示范的时间较长,往往教师画的很累而学生听的都要睡觉,到作业的时候有不少学生都忘了步骤到底怎样,重点要注意哪些了,效率低下。这种情况我就把一次示范分成几个步骤来分别示范。如上几何体的明暗素描时,我就按起稿构图、分明暗、深入刻画和整体调整这四个步骤来分别示范,每次示范的时间短的只有几分钟,长的20分钟,这样做有这几点好处:一是学生听的时候不会因为时间长了容易分神。二是学生听过后立即动笔画,印象深刻,不容易出太大的错误。三是教师可以及时把握学生的作业情况,遇到问题可以立即纠错。分步骤示范和作业,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融合在一起,降低了难度,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把握。

四、有效的结课

第10篇

【论文摘 要】本文从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现状及其基础课程的本质特点入手,分析了在专业设置、教学方法上的不足。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课堂改革措施,如在专业基础课上实施新的课堂教学形式,逐步形成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一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现状

环境艺术设计是多种学科知识汇集的一个综合性学科。从广义上讲,环境艺术设计几乎涵盖了当代所有的艺术与设计,是一个艺术设计的综合系统。其专业内容是以建筑的内外空间环境来界定的,可以简单地分为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两大部分。从发展来看室内设计相对成熟,所以我国各高校开设环境艺术设计时,通常都偏向室内设计教学方向。

环境艺术设计的对象涉及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社会环境的各个领域。自从我国高等院校设立环艺设计专业以来,这个介于科学和艺术边缘的综合性学科在全国各高校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其教学模式大多是模仿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教学模式。尤其是近年来,各高等院校不断扩招,学生人数呈倍数增长,毕业的学生也就相应增多了,而就业问题也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

二 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模式

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环艺设计的专业基础课通常设置在大一、大二阶段,部分学校在学生进校后将一年级的课程都设置为素描、色彩,用以加强学生的基础专业能力。这是加强本身专业素质不高的学生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但是大部分高校的教学方法是“灌输式”教学,缺少师生间、同学间的相互研讨,忽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另外,在教学中部分教师不注意设计与实践相结合,启发学生自主设计的能力,而单纯地强调完成作业,忽视在完成作业时学生对设计的理解,尤其不能自主地进行设计创作。大部分学生都抱着应付作业的消极态度,而不去对设计本身做太多的研究。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1.合理安排基础课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

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不能沿袭传统的美术教育课程体系,要增强学生艺术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建筑形体、比例、空间、结构关系的深刻理解。应设立一些相应的关于环境、建筑、空间设计理论课程的学习,使环艺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和绘画专业拉开距离。

2.优化教学环节,创新教学环境

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基础课程要更加注重实践过程的教学,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际项目的设计,鼓励学生将在外实习的课题项目带到学校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从而在实践中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设计中,在设计中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课堂上老师在完成教学的过程后,要让学生自己组织讨论完成课堂学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转贴于

3.注重课程的融合和交叉,增强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系统性

环艺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单个课程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的,因此要注重课程的融合和交叉,强调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像在环艺专业基础课程中,设计素描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写生手段培养学生观察、塑造形体的能力。要根据学生自身专业的特色来寻找适当的训练方式。可以结合环艺专业的特点多做些配色训练,注意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联系性和支撑性。根据环艺设计专业的方向决定基础课的内容,与环艺专业设计课程衔接起来,为后续设计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利于提高学生设计的实践能力。

4.建立课堂教学新形式

针对环艺专业课程建设中普遍存在重专业轻基础的现象,基础课和专业课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因此要以设计思维的形成和对设计方法的掌握为引领,构建环艺设计基础课程新体系。为进一步明确课程的目的,需要重新结构课程的内容与形式。

(1)教学方略上突出大的课程方向,强调整体性、综合性,弱化单一性:将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合二为一,成为设计基础。主要解决二维空间的问题;强调素描与色彩的共性和统一性,分而不离,区别在于表现因素上的多少。目的主要在于解决画面的结构问题,注意表现的丰富性和学生的特点。

(2)各课程在教学内容与形式上进一步明确:①增强课题意识。将课题始终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增强师生双方面在课程中的主动性和互动性;②设计基础。将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注重内容上的延承与变化,避免片面的解决问题没进一步加强点、线、面在语言形式方面的表现力度,突出画面的结构意味;③设计素描。基础中的基础,在设计基础为能迅速进入这种状态提供了先决的形式,使学生能更好地投入到画面的经营之中,点线面、黑白灰、节奏、韵律成为画面主导的形式因素,要让学生充分理解素描的本质含义,避免为形式而形式;④设计色彩。注重色彩因素在画面结构中的意义,要让学生保持设计素描的中心方略,同时将色彩因素贯穿进来,通过在对色彩在色相、明度、饱和度以及色调等方面的训练与运用,解决好色彩在画面结构组织中的构成意义。把所学全面而恰当地运用到课程中;设计色彩还可以通过风景写生的练习,进一步解决好色彩在画面结构组织中的构成意义,注重色彩归纳和主观调整,一切从画面结构出发。

课程顺序的调整和课程内容与形式的变化,带来的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形式变化,这是在理论推究基础上所进行的教学实践,呈现出一种不同寻常的学习面貌和学习效果。

四 结束语

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是由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设计课程两个部分构成,专业基础课程作为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基础核心课程,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研究方向,让学生明确发展方向,顺利从专业基础课向专业设计课过渡。并引入相关学科的知识和生产实践,与理论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形成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11篇

直线勾勒蓝图

直线有生命?相信青少年朋友们面对这个问题会疑惑不解。然而,只要看过何镜堂画直线,你就会顿开茅塞。他给学生传授画直线的口诀:“不看起点,看终点,头尾用力,中间一笔过。”那灵巧的手,那笔直的线,真让人佩服。何镜堂画直线竟然不用尺、不托膀,可是他的手腕却能保持一动不动,直线画得比尺更有力度,更有动感,仿佛真的在动起来。他的直线好像画出了生命。

何镜堂的直线的确画出了生命,他的建筑设计图也因此画出了特点,画出了境界,画出了美感,画出了神韵。在何镜堂的设计大厅里,一幅幅精美建筑效果图无不鲜活着直线的生命;一条条富有生命的直线勾勒出一幅幅宏伟蓝图,支撑起一座座雄伟大厦。这些蓝图,这些大厦,无不包含着何镜堂的“生命的直线”,也无不因他的“直线的生命”而灵动鲜活起来。

功夫不怕深,铁棒磨成针

何镜堂画直线的功底如今已炉火纯青,然而万丈高楼平地起,他画直线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长期磨练和思索的结果。谁会知道,大学一年级的何镜堂在学线条练素描时,也曾困惑、也曾迷茫、也曾徘徊。那时,他觉得自己画线条的功底不够深,画素描的功夫不够硬,画静物的技巧不够精。于是,他痛下决心,苦练本领,从线条入手。然而,学线条却没那么容易。徒手画线条,更是难上加难,因为它牵涉到线的粗细问题,笔的用力问题和手的姿势问题。一笔下来,画得很直的人寥寥无几,画得很神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何镜堂深谙画线的难度,但他知难而进。他在课堂上与同学切磋,下课后向老师讨教,在书本上找答案,在实践中求真知。学美术的,人人皆知,素描线条粗细由铅笔笔芯的形状与角度决定,线的深浅由力度决定,线的平直由手腕和手臂决定。何镜堂决定从角度着眼,从力度入手,从姿势起步。刚开始的时候,他画线不够大胆,画直线不够有力度,于是,他集中注意力,心无旁骛,只有直线。每每画线,他心静如水,从容不迫,顺着直线,看着方向,慢慢画,细细想,不知不觉,笔尖所到,沙沙做响。慢慢地,笔触有了力度,直线有了动感。他原来画线不够流畅,立体感不很强,于是,他潜心学技巧,着眼练画姿。慢慢地,他悟出了奥妙:把直线画流畅,短线靠指力,长线靠臂力!他琢磨出画线的正确姿势:手指捏笔,手腕自然,手臂腾空,定好起点,瞄准终点。慢慢地,他找到了笔触的感觉,熟悉了线条的变化,他的直线也就自然了,流畅了。他原来画线条也不够均匀,所以,他每每画线,总是聚精会神,做到眼到,手到,心到,最终练就富有变化与生命力的线条,有了下笔如有神的感觉。

画直线练素描是辛苦的,是枯燥的,是乏味的。画久了,腰酸背痛手乏力,但何镜堂还是锲而不舍、持之以恒。他画直线,不厌其烦;他练素描,不怨其苦;他学建筑,不悔初衷。功夫不怕深,铁棒磨成针。何镜堂就是这么勤学苦练。从大一练到大五,从大五练到研三,寒来暑往,年复一年,他画线千万遍,终于下笔如有神,练出了富有生命的直线!

有耕耘自有收获。何镜堂练直线画素描,在老师和同学的心目中练出了影响,画出了名气。大学二年级,他当上了美术课代表。大学三年级,他被选为学习委员。大学毕业,他被推荐为研究生。刚刚跨进研究生的大门,他的才华就被岭南建筑宗师夏昌世发现,从此,何镜堂在伯乐的精心指导下,在建筑学学习的天地里奔驰。

1964年,何镜堂为写毕业论文到北京收集资料,找到一本英文书―《医院功能及设计研究》,对他的论文很有帮助,然而当时并没有照相机和复印机,他只好连续三个昼夜一笔一画地把一百余页的书完整抄了下来。书中字体细如米粒,更有大量的表格和图纸,没带绘图尺的他徒手勾画图表,线条遒劲有力,工整如印刷,哪怕最为细微处相邻的两条线段也泾渭分明。那本凝聚了何镜堂心血的手抄本如今成了建筑学院莘莘学子的“励志宝典”。

第12篇

【论文摘要】素描教学要注意观察方式的培养,以客观物象为依据,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文章对素描基础训练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人们常说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它既可以作为诸多绘画样式的基础课程,又能以一种单独的艺术样式而独立存在,因此画素描首先得具备素描的作画意识,同时还应掌握一些最基本的规律,在素描教学训练要以培养学生对物象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为目的,既要达到基础训练所必须具备的各项要求,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又应指导学生以客观物象为依据,表现物象的真实,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学生的主观感受应依据客现物象并受制于客观物象,所谓"艺术地表现"是指概括、取舍、加强、减弱等艺术处理。根据我在学习和素描教学中的心得,我认为画好素描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观察方式的培养

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技法时,更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观察物象的方法,它与学习成绩的优劣和进度的快慢有着直接的联系。总的说来如果能用会以下两种形式的观察方法,就会把形体看准表达准,它们分别是:

1.剪影观察法:当一只老鹰从高空中找自己窝的时候,能准确地分辨出自己窝的形状而不会找错,可见任何事物都有区别与其他物体的特有的大的外形也就是说只要我们在作画中一直把握这种剪影,就可以画准物体大的基本形,可以说,这种观察方式可以一直贯穿我们作画的始终。Www.133229.COm

2.定点余光视觉观察法:在作画中,我们可以找到占据画面主体最大的物体带动其它小的物体去分析比较物体之间的比例,空间,同时在在看不同物体时,用眼的余光去比较着看其他物体,要在物象上能看出形体的结构关系,以及不同物体本身的空间凸凹关系,形体与形体相接的关系。

用以上两点观察方法观察物象再加上对所画物象的敏感,就会更有力地表现对象,安格尔说过:“最好是让模特一下子使你震惊,而你们则立即产生深刻印象。

二、对结构及透视的理解

对整体的重视并不是说只强调整体而忽视局部细节的深入刻画。整体和局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并不存在纯粹的“整体”,整体的丰富性有赖于对局部的深入刻画。所以要从透视和结构上来进一步理解。

透视是从西方遗传过来的传统绘画的理解物体的方式,分为三种:(1)大气透视;(2)消逝透视;(3)线透视。大气透视指调子因大气的阻隔而会产生远近的虚实变化。

结构是指我们所见物体的构成,以及各体块组合连接关系,它占据一定的空间,并呈现一定的形状特征,所有的空间调子一定要符合画面的结构和物体本身的构造,以及特征的把握,所以基础训练离不开对物体结构的分析和理解。从结构方面认识,由构造上把握,可以增加表现的深刻性。这样就要求轮廓准确和注意整体。要求轮廓准确是克服造型似是而非的主要办法,造型似是而非是初学者最普遍的毛病,要求轮廓准确,可以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严格的作风和求实的态度。这里所说的轮廓准确并不是说要在素描的第一阶段就细抠轮廓。我认为第一阶段打轮廓时能做到构图恰当,比例准确,要点鲜明,形象明了,就应该说是轮廓准确了。在素描训练过程中,应当要求学生在每一阶段都不断使轮廓更精确,特别是要求学生不要迁就轮廓的错误,那种明知有错而凑合了事的态度是非常有害的。如果在基础训练中老是犯轮廓不准的毛病,就不能获得物象结构的知识,就会造成不善于敏锐准确地表现物象特征结构的缺陷。

三、画面的艺术表现力

在我国古代就有很多画家非常重视笔法在绘画中的应用,《六法论》的第一笔就是“骨法用笔”,笔不仅是有一定的形状特征和力的方向性,同时也体现了画家的艺术素养和力的方向,画面中除了应用一些不同的工具材料使画面的效果更加多变,更符合画家对画面的要求,同时也注意笔法,画面中要讲究“气韵”,笔法的应用要符合气的需要,用笔要做到准确,随意并符合画面结构次序的需要,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需要不断地去实践,去积累经验。习作的优劣还取决于观察事物的深度和知识面的广度,取决于艺术修养和技术水平的高低。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画外功夫”要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多掌握一些课外知识,如:文学、美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使他们多了解不同素描流派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及它们的主张和特点。这样能够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开扩眼界,有助于提高绘画水平。我不主张在素描基础练习上,采用变形的手法,在打基础的阶段,“变形”容易养成主观随意的习惯。但并不因此反对有些素描对物象的结构进行一定程度的强调乃至合理的夸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主要的,但学生的主观感受在素描作品的表现力方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观感受是来源于客观物象的,关键是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

四、空间的艺术表现

在素描表现过程中,要探索点、线、面、黑、白、灰等造型因素的运用,不断总结,积累有效地表现对象,表现感受,形成画面的语言经验,不研究画法,死磨硬扣,易染上匠气。“所有伟大的画家都是表现空间的!”,这句话道出了空间的表(下转第148页)(上接第123页)现在画面中的需要,很多西方的画家在空间意识上都特别强,哪怕是抽象画家,他们的作品都流露出非常强烈的空间意识,我们画画是在平面上进行创造的,对象的绝对空间,对于画面所能传达的只是对象上面的形与色的空间关系,而这种关系只是一种感觉,对空间感觉的把握,决定着画面空间的传达,空间传达在基本功训练的诸要素中,是属于比较难的一个课题。为了打好坚实的基础,习作应以长期作业为主,这样便于领会教师的指导,便于深入理解,反复校正和进行探索。教学上的严格要求也主要体现在长期作业中。教师要向学生说明长期作业的重要性,对各种不良倾向要及时加以纠正。同时,也要布置一些短期作业作为辅助,使写生与构图相结合,记忆、想象和速写相结合,以避免学生在长期作业中容易出现的观察力迟钝以及画面板、腻的缺点。习作的优劣还取决于观察事物的深度和知识面的广度,取决于艺术修养和技术水平的高低。基础未打好之时,对于那种专门追求风格、流派的做法,教师要适当地加以引导和纠正。要让学生认识到:没有浑厚的基本功作基础,单纯地去追求某些风格、流派的做法是有害无益的。因为学生不仅要具备照着物象摹写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自己的理解、记忆和想象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具备全面的造型能力。

通过一定阶段的素描训练,使学生能够由三度空间的注视中把握形体,系统的去研究,运用艺术的手段对自然物象进行改造,变形,重组,使其转换为一种新的造型实在,它会把我们的素描基本功训练提高到以自然为前提的具体与抽象,再现与表现,感情与理性相结合的高度,让学生的选择,感觉,判断,直觉都参与到素描训练中,使在画面中发生的,不只是视觉表象的记录,它还应当传达出其对内在真实的揭示和一种新的艺术生命的召唤。

【参考文献】

第13篇

[论文关键词]高考 素描 几何形体

美术高考已经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级中学提高升学率的重要手段之一,甚至有不少高级中学已经把美术备考当成特色教学,涌现出一大批专门辅导美术考生的教师和培训机构。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升学率,辅导老师组织美术考生在短期内集训,利用近乎公式化的教学模式,让考生熟练地掌握并使用绘画技巧;背诵式地画出日常所见的各种水果、瓶罐、花卉等,从而忽视了最重要的也是最基础的几何形体教学。

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对每一个学画画的人来说并不陌生,但是相信很多人已经把它当作是一个好玩的童话故事了。恰恰相反,它告诉我们几何形体的训练在美术学习中取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启发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大多数的美术考生之所以报考美术并不是他们爱好美术,而是考生本身文化水平比较差,又想考入较好的大学学府,报考美术是一条捷径。这给美术教师带来的首要难题就是如何培养考生的绘画兴趣。而要解决这一难题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石膏几何形体的训练。高中三年,美术高考生通过熏陶的方法提高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可能性已经不大了。考生们的首要目标就要参加美术高考,所以美术课技能的训练更能吸引他们的目光。更多的考生关心自己是否能学得好,成绩是否跟得上。所以在技能的教学中只要能让学生感觉到简单、易学,好玩,就能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素描几何体的训练就是能完全体现出这一教学过程。

二、点、线、面是基本单位

素描几何体的训练最大限度地体现为素描教学的点、线、面的基本单位,只要我们做到正确的握笔方法和作画姿势,不用任何辅助工具就可以轻松地画出很漂亮线条(直线)。我们用几条不同方向的直线合理地组合在一起,就可以表现出如正方体、长方体等不同几何体。在平面的纸张上画出立体的物体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线条是点运动的延续。素描是由无数线的组合而成的。线是素描造型中的关键要素。轮廓线: ①外轮廓线,比如画一面红旗时,我们会画成三角形或长方形。画气球,会画出一个圆形,这些线表达出了形的基本观念和物体与物体的外形差别,这些线叫做外轮廓线。②内轮廓线,一个物体除了具备外轮廓线,还有一些内轮廓线,如多面体除了外轮廓线还有内轮廓线,它们是形体中面与面的衔接线。

辅助线:辅助线能帮助我们正确打形,还能帮助我们检查画面中各物体间的位置比例是否正确。在画素描时,一般采用垂直线、水平线、斜线等作为造型的辅助线。确定物体重心时,画垂直线;检查物体是否稳定,如画对称物体时,先画一根中轴线,再画两边对称形状的外轮廓线,并检查物体的左右关系。画水平线是测量物体与物体之间的联系,比如哪个高些哪个低些;同样也能测量同一个物体各个组成部分的上下差异;而斜线则测量物体与物体之间或一个物体本身的倾斜程度。

我们由右上方向左下方往返把无数线条相对平行进行排列起来,线条要求两头轻,方向一致,疏密均匀,就形成面。灰白深浅层次不同的面,可以表现出丰富的调子层次和各种物体的质感。显然,我们只要画好线条,就一定能画好画的。从线条出发,可以启发学生的兴趣,增强考生的自信,树立坚定的信念。

三、能提高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有高度的概括性

观察力就是对一件事物的留心程度,对我们所看到的每一个事物都要细心地去观察,去比较,无论它是多么的常见与平凡,都要认真观察对比,区分它们之间的异同点,从而达到提高我们的观察能力。达·芬奇刚学画画的时候老师整天要他画鸡蛋,刚开始还可以,但是后来就想不通了,当老师告诉他只要他认真观察,每一个鸡蛋都不一样,就是同一个鸡蛋,不同的角度也不相同的。他认真观察比较后,果然如此,这更大地激发他的学习劲头,也极大的提高他敏锐的观察能力,后来画出了《蒙娜丽莎的微笑》等不朽之作。教师可以教会学生画好一个鸡蛋,但不可能把世界上所有的鸡蛋都教会给学生,苹果、雪梨等也是如此。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观察对比,找物体间的差异,要从我们身边作起。看一个事物时,除了仔细观察之外,还要从多个角度去思考,不要忽视微小的差异,如果我们不仔细观察,也许永远区分不开物体间的差异。比如,当老师同时摆放两个石膏球体让学生画时,学生能区分出它们的异同点吗?上午老师摆出一个球体,下午又摆出一个球体,学生能告诉老师上午画的和下午画的是否是同一个球体呢?所以,通过对简单的立体几何形体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敏锐的观察力。

从美术的角度出发,世界万物都由方、圆形组成:在素描几何体的训练中,我们练习正、长方体,而现实生活中我们所看到的如电视、冰箱、衣柜等等都是方体,各种酒瓶、杯具都和柱体有关,各类瓜果都和球体有关。当我们画到这些东西时,就可以把它们概括成基本的几何形体去画,就不难表现。再复杂的物体也能运用几何体基本形去概括,就如:人物的头部是球体,嘴巴是半圆柱体等。

四、能掌握全面的素描基础知识

几何形体的训练是素描训练的初级阶段。几何形体为简洁概括的抽象形体,对初学者来说是研习素描最容易掌握的基本方法。几何形体的基础是方形体和圆形体,其他的几何形体都是派生形体,如多面体和穿插体等。学画几何形体素描应先画方形体和圆形体,再画其他的几何形体就容易多了。如画准形的方法及透视原理、明暗色调排列规律、明暗的强弱对比排列规律等,在方形体、圆形体上都可以学到素描的基本原理和表现方法。几何形体素描包括以下两个部分:一,几何形体结构素描,主要是研究画准形及透视规律。用线或线与面画出形体结构。二,几何形体调子素描,主要研究在几何形体上由于光线照射而产生的光影变化规律,以及色调深浅排列的规律。几何形体素描是以临摹、写生、默写三结合的学习方法进行基本训练。临摹:临摹是写生前必须进行的练习步骤。通过临摹学会判断比例与目测形状的能力,并学会素描的基本造型方法。写生:写生是绘画最基本的方法。通过写生,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力和目测的准确力。在写生中训练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默写:默写往往被学习者忽略。其实质是加强理解并总结规律,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写生、临摹、默写三种方法要交替进行。在写生之前应先进行临摹,以后再进行写生练习,用临摹学到的方法去写生。默写就是巩固所学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

学习素描是绘画基本功训练的过程,必须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学习的每一步都要认真理解素描的规律,并在素描练习中体现规律性,画出完整的素描作品。再高难度的素描也离不开基础素描,只有在几何形体训练过程中掌握了素描的基本规律,如明暗、线条、形准、虚实、透视、空间、色调等。才能在以后的静物、石膏像、人像乃至人体素描中轻松面对,挥洒自如。

第14篇

[关键词]素描 教学 改革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8-0208-01

当前传统素描教学体系已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和需求,高校素描教师必须客观地认识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的改革,寻求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学模式。

一、素描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陈旧,课程设置与所学专业的不合理,不能紧跟时代的发展

1.课程设置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目标单一、孤立,与专业设计课不能形成内在的关联,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

2.课题资源贫乏、简单重复,缺乏有创意的课题设计。

3.课程内容过分强调以知识和技能为主导,缺少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联系,忽视将创造性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二)学生知识面窄,缺乏想像力与灵活性

高校扩招后,大部分艺术考生学素描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专业整体水平在下降。传统素描教学以描绘现实客观存在的对象为前提,把注意力集中在真实再现对象身上,缺乏对事物的理解、想象和创造。

(三)评价体系不完善

传统的评价体系主要是教师单方面给学生作出评分,这种评价没有一定标准,有很大的偶然性。在作业标准与评价中十分重视作业的表面效果,即所谓完整性,而对创意、过程、草图等重视不够,忽略多方面基础知识与能力培养。

(四)课时安排不合理,有被电脑等现代教育工具所取代的趋势

有人认为不学素描也照样可以进行电脑绘图。所以目前许多高校素描课时分量很少,设计软件课程课时占主要部分。

二、素描教学改革策略

(一)优化教学资源,加强与专业设计课内在的关联,构建开放性的教学体系

如果一个系统处于孤立的状态,就不能走向进化。只有远离了平衡态,系统才能够走向进化,也就是具有了开放性。在教学中应融入现代教育理论和课程理论的指导,重视多门艺术学科的融合、多种艺术的综合渗透,相互补充、丰富,促进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和规范化,构建教学思想、内容、过程、空间、评价、学习方式开放的教学体系。

(二)适应时代的要求,结合不同专业的特色进行教学

由于专业方向不同,学生在艺术审美、表现形式上存在差异。应改变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专业各自的特点和规律合理安排课时教学,使教学与市场实践相结合。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双师素质

1.“教师的素质就是学校的素质”,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当前从事素描教学教师只有加强创新、创造教育的研究,才能胜任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工作。

2.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充分发挥其优势进行教学创新。

(四)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关键

创新思维是创造力核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体现艺术设计的价值。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培养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动机是创新的必要前提。教学过程要摆脱“填鸭式”教学模式,注重交流、启迪。

2.创新求异:创造性思维的实质是求异思维,设计创意的本质就是求新求奇。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求异”,加强求异思维的训练,有效地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潜力。

3.设计创意课题,加强多学科的融合教学,寻求兴趣点和创意点,深化课题设计教学。

(五)教学应注重实践应用环节

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重课堂教学不重社会实践,重虚拟课题不重设计开发的教学模式,加强课程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发展综合实践和探究能力。

(六)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素描教学效率

电脑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是提高教学活动质量与效率的有效途径。如过分依赖电脑会使我们的思维变得僵化,所以教学中要合理利用电脑等工具,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与知识的趣味性。

(七)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1.教学成果评价:通过教师评阅、学生间相互评阅和学生个人自评三位一体的评价机制,体现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2.教学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不但要关注教学的结果,更要关注教学的过程,改变教师从关注“教”到关注“学”,及课堂评价重心的转移。

总之,素描教学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应不断学习、研究、探索,在实践中完善素描教学体系,为艺术设计创造性活动做准备,使艺术教育走在时代的前沿。

【参考文献】

[1]林家阳.设计与创新[M].河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

第15篇

论文摘要:中专美术专业课要从素描几何形体教学抓起,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造型的基本规律,为以后的素描等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所有的物体造型无外乎三大类:方类、圆类、组合类。不难看出,方类和圆类是最基本的类型。它们的代表就是正方体和球体。画好了这两个最基本的几何形体,再画其他任何形体都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美术又称造型艺术,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而素描几何形体是素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专生美术专业课必开的基础课,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造型的基本规律,为以后的素描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有如下几点思考。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要素。没有学习兴趣,就没有内在的动力,就没有学习的自觉性。这样的美术教学、美感的培养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美术教材中的作品,对学生来说仅是一幅幅陌生的画面而已。要循序渐进地向他们展示教材内容的美,从造型、构图、内涵多方面来讲解,使学生体会其中寓含的深层的美,使美育深入到每个学生内心深处,触动其心弦,引导他们去思想、去领悟、去深思,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的爱美情感、爱美情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初入中专的学生专业课水平参差不齐。怎样在短时间内让差点的学生绘画水平很快赶上来?素描教学是最有效的方法,几何形体教学又成了最有力的教学手段。怎样才能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几何形体教学中来?大自然是培养情感的最好导师。在美术教学中,我就带学生到大自然中,通过对自然的写生,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热爱生活,能够发现美、鉴赏美、表现美;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的物体造型无外乎三大类:方类、圆类、组合类。自然环境是引发学生丰富情感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能引起他们的联想,从而激发其特定的情感,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学生不同的情感活动。

二、美术专业课要重视素描几何形体教学

我在中专生入学阶段的教学思路是:先画素描石膏几何形体,再画素描静物和石膏挂面;而速写,作为一门重要课程,开始训练得越早越好。

1 素描几何形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①目的不清。认为石膏几何形体比较简单,学生容易画,把素描几何形体与普通的素描静物同样看待,失去了素描几何形体教学的意义。

②无重点。让学生把所有几何形体都画一遍,不分重点,花同样的精力去学。

③开始写生时每组几何形体摆的数量过多。学生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构图、明暗、画面效果等方面。

④写生时没有合理安排顺序。有些环环相扣的内容没按合理的顺序安排,很难收到好的效果。

⑤造型规律讲得不透。每种几何形体都有它自身的造型规律,掌握它是我们学习素描几何形体的主要目的。造型规律讲得不透,教学目的也就很难达到。

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表现出一些师生对素描几何形体教学的认识不清。

2 正确认识素描几何形体教学

几何形体是从自然形体中概括出来的最简单、最基本的形体。我们掌握了它的造型规律就可以举一反三,去描绘自然界中的其他任何形体。法国画家保尔塞尚指出:“一切物体的形态,无论构造多么复杂,都可以概括为几种几何形体,即球体、圆柱、圆锥和立方体的结构形式。”把具体的形象概括为单纯的几何形体,再用抽象的几何形体去认识具体对象,以此掌握形体变化的基本规律。画几何形体的目的是在于培养、训练初级入门者的最简单、最概括的形与体的观念,并能掌握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可以说,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素描几何形体是素描教学的基础,因此说它是重中之重。

3 怎样使学生学好素描几何形体

①归纳分类,明确任务抓住重点。几何形体的种类有很多,我们泛泛地去画就会浪费很多时间。有些学生几何形体画了很多,仍然没有解决最基本的问题,如基本的透视问题、明暗规律问题等。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抓住重点。重点就是将几何形体归归类。所有的几何形体无外乎三大类:一类是具有方形特征的(由各种平面构成的体)方类,如立方体、长方体、棱柱、棱锥等;一类是具有圆形特征的圆类,如圆球体、圆柱体、圆锥体等;还有一类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简单几何形体组合而成的组合类,如圆锥体和圆柱体的组合等。其中立方体是方类几何形体的代表,因为它具备了所有方类几何形体的主要特点,即都是由平面组合而成的立体,棱角分明,面与面之间的明暗是突变而没有过渡。其中圆球体是圆类几何形体的代表,因为它具备了所有圆类几何形体的主要特征,即都是由曲面或主要由曲面构成的立体,明暗是渐变的,过渡自然。所以立方体和圆球体就是素描几何形体教学的重点。对这两个几何形体的造型规律应讲清、讲透、讲彻底。学生也应对这两个几何形体进行研究,写生时不要草草了事,要强调画的越具体越深入越细致越好。至于组合类几何形体,都是由基本几何形体组合而成,它的造型基本规律在基本几何形体中都可以找到,只不过比基本几何形体更为复杂些罢了,所以不能作为几何形体素描教学的重点来研究。 转贴于

②确定先后顺序,必须先讲立方体,其次才是圆球体、圆柱体、圆锥体等。就写实绘画而言,不论我们画什么,都会遇到透视问题。以立方体为例,最容易讲清透视的基本规律。也许有人认为先从圆球体人手也可,我说不可以。表面上看,我们只要把轮廓画圆,再画上明暗,就可以把圆球体画好,并不涉及透视问题。其实不然,圆形物体的明暗可以分为亮调子、灰调子、明暗交界线、暗调子和反光五个基本层次,简称五调子。这五个调子多以环状分布在球体之上,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描绘它,能不涉及圆形的透视变形吗?有人又会问,我们直接以圆球体或圆柱体为例来学习透视不行吗?从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大量的研究资料来看,这样做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应从立方体人手,把立方体的学习放在素描几何形体教学的首位。

③各个击破,不能贪多。我曾见过一些老师,认为几何形体很简单,一开始就给学生摆许多几何形体画,学生的作业很容易出效果,画面也较丰富,有的还能参加习作展等,于是乎学生高兴,老师也高兴。但在以后的素描作业中,会经常出现一些最初级的错误,纠正起来很困难,影响到他们的进步,原因是一开始让学生画的件数太多,学生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构图、明暗、画面效果等方面,忽略了画几何形体的真正目的是掌握素描造型规律。我的做法是按照立方体、圆球体、圆柱体、圆锥体的顺序,有步骤地加以学习,把每一个几何形体的透视规律、明暗规律等讲清、讲透。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细节决定成败,这些细节不能忽视

1 形体结构。最开始的素描课,从基本功做起,最重要也是最难掌握的是透视知识。要让学生熟知透视最基本的规律——“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画圆柱体时,要讲椭圆的画法,要讲到圆柱体的顶面和底面由于离视平线的远近不同,圆面的透视缩形变化就不同。要多给学生做示范,把范画挂在墙上,只有让学生知道好的作品是什么样,他们才可能画得好。万事开头难,一定要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明暗调子。等学生能较快地画出较准的形体结构时,就可以让他们尝试打明暗了,让结构和明暗结合起来表现。让他们了解两大部、三大面、五调子,还要讲立方体、球体的明暗造型规律等,但最主要的还是形体结构。

近年来,美术教学的改革在逐步深化,

“教师教什么、如何教”已经成为美术教学的一个热门话题。我认为,要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学好素描,一定要把基本功夯实。教师除了自身应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外,还应该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对学生动之以情方能晓之以理,科学、感性的教学才能使技法和理论生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