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数学技能论文范文

数学技能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数学技能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数学技能论文

第1篇

关键词:训练培养;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技能

Abstract:Thecooperationlearnskillinstructionandthetrainingareintheelementaryschoolmathematicsclassroominstructionanimportantlink,mustenhance“thegroupcooperationstudy”thevalidity,mustmasterthecooperationruleskilled,theacademicsocietylistensattentivelyto,thediscussion,toexpressownviewpoint,theacademicsocietyorganizationandtheappraisal,guidesthestudenttograspthecooperationstudyrelentlesslythemethod,formstheessentialcooperationskill.

keyword:Trainingraise;Elementaryschoolmathematics;Groupcooperation;Learnskill

前言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当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技能指导与训练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技能是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学习活动由学习技能构成,每一种学习活动往往包含一系列的具体技能。如果不具备一定的学习技能,学习是难以进行的。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必须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技能。

在小学数学小组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合作规则,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与交流意见,学会组织和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技能与方法,要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并形成必要的合作学习技能。下面浅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熟练掌握合作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未等其他学生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时就需要教师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在小组中如何开展讨论,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如何汲取他人的长处,如何归纳众人的意见等。

因此,可在小组合作前这样规定: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二、在合作中学会倾听

在开始合作时,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具有个人心理优势,一节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过短,对于自己的发言比较认真,不容易接纳别人的意见,而对于同学的发言,却不重视。为此,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每位同学的发言,眼睛看着对方,要听完整,认真思辨,不插嘴;二是要听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须作思考,并做出判断,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反思、评价的能力。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引导学生学会反复琢磨、体会,善于倾听同学意见,不随意打断别人发言,提供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的空间,以达到相互启迪、帮助的功效,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调动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能体会他人的情感,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三、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也是自己实际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教师重点要对不会表达的学生有意识进行示范指导,而全班汇报展示成果时,让更多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让别人听懂你的见解,不光是优生要会表达、善表达,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也要学会表达,整体提高学生的表达技能。为此,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调动这些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他们敢说的勇气,把一些基础较差、思维能力弱、不善言谈的学生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给学生的讨论提供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点,使学生逐渐学会用语言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四、在合作中学会讨论

讨论交流是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意见不统一、理解不一致时,这就需要通过讨论、争辩,达成共识,解决问题。教师指导时,按一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逐步学会讨论交流问题的技能。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学生讨论问题后,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这样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判断和表达能力。

五、在合作中学会组织

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组织技能就是合作学习的重要技能。组织技能是听、说技能和独立思考的前提。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在合作中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评价能力的培养也很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也要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既要对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也要对每个同学的情感表现进行评价。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通过正确地评价让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得到保护,激发了发展的功力和创新的活力。

第2篇

1.1准备阶段

主要涉及师德教育和普通话、三笔字、教学软件操作、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方面的训练内容,这几方面的内容是其余技能训练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开展主题班会,聘请播音主持专业资深教授作讲座,演讲比赛、三笔字竞赛,课件制作大赛等丰富多彩的课上课余活动,激发合作学习小组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寓教于乐,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为下一步的训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尝试阶段

这一阶段在教育学、心理学、数学教学论、初等数学研究等理论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在合作学习的组织模式下,训练学生备课、编写教案的技能。并结合“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将中小学优秀数学教师、优秀班主任请进学校作专题演讲;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走出去,开展社会调查、深入实习基地观摩优秀数学教师授课,与社区建立学困生辅导基地等活动,使学生了解、掌握当前中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使学生乐教适教,在对比中寻找差距并规划自己的下一步学习计划。

1.3实践阶段

实践阶段是职业技能培训专业化体系的核心。在这一阶段,我们充分利用学科基础实验室、微格教室,多媒体教室等教学设施,针对数学课堂语言I1、课堂导入I2课堂结束I3、课堂多媒体设计与使用I4、课堂提问I5、课堂变化I6、说课I7等技能进行专项训练,并以学生自练自查,教师检查指导为监管机制,以合作学习为技能训练模式,充分挖掘课余的时空潜力,大大增加了学生教学实践,互助学习,研讨交流,评价反思的机会。在模拟招聘,模拟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育教学等活动中锻炼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鼓励学生参加贫困乡镇的支教活动,从中磨练意志,锻炼教育教学能力,树立为教育事业献身的信念。

1.4拓展阶段

通过总结前期实践成果与经验,将与中小学教育教学相关的问题拟定为毕业论文题目,并由专业教师悉心指导,提高深化师范生的教育理论研究能力。同时,通过网络信息,建立毕业生与在校生的联络平台,及时反馈信息,调整完善训练体系,促进师范生教育教学素质的全面提高,实现基础教育与高校教育的良性互动。在职业技能专业化训练体系中,每一个阶段的训练均有明确的训练目标与评价标准,并以合作学习的组织训练模式得以有效的展开。

2基于合作学习的训练模式

合作学习是指按照教师职业技能的操作程序和规则要求,将学生组织在一起共同完成特定训练任务的互学习方式。我们以职业技能专业化训练体系中第三阶段的技能训练为例来诠释基于合作学习的创新训练模式。

2.1合作学习的实施要点

2.1.1培养提高学生的合作技能

学生在职业技能训练中的合作学习,主要是通过倾听、研讨、交流、互评自查、反思整改等形式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学生收集资料、倾听、交流、评价等合作技能的培养,在活动中有针对性的给予方式方法上的指导。

2.1.2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根据国内外的实践经验,合作学习的分组按照“组际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合理优化配置组员。一般25~35人的职业技能培训班级,根据小组成员的数学基础、文化背景、语言表达能力、表演组织能力、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异质建立5~7人的合作学习小组,各组实力相当,达到组际同质的要求。在合作学习小组中确定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活动并做好小组活动记录,在课堂竞赛展示过程中,负责反馈学生的课下训练情况。

2.1.3建立学生自练自查,教师检查指导的科学监管机制

根据第三阶段的训练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训练内容,有层次的展开各项训练。建立课上职业技能竞赛展示、考核评价,课下合作学习小组自练自查,专业教师检查指导的双边规范化管理机制,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教学相长”,从根本上调动参与职业技能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1.4建立科学的评价反思机制

将具体的能力要求量化为分值,并编制系统全面的评价标准,便于学生有针对性的对综合性训练技能的互查与自查,形成客观全面的评价结果,使学生能够明确的把握自我能力的发展程度与发展方向。在模拟实践教学中,通过自我及相互对比反思,分析成败,查找原因,寻找对策,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教学经验,并及时记录在反思笔记中。实践结果表明,在教学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及时有效的教学反思,能够极大激发学生参与教学实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提高学生综合教学技能,深化实践性理论的有效途径。

2.2新模式下教学行为的显著转变

职业技能可以定义为共性的、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可评价的教学行为。该教学行为在合作学习模式的训练过程中呈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显著变化:

(1)课堂教学行为由主观性知识转向客观性知识。

传统的课堂教学行为以传授客观性知识,强化巩固学生练习为基本模式,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合作学习的组织模式下,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差异性,鼓励形成个性化的课堂教学行为,并在训练的时间与空间上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2)课堂教学行为取向由单向性转为多向性。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唯一的信息源,集尽所能也只能实现信息的单向流通,而在合作学习的组织模式下,学生也成为了信息源,信息在师生间,生生间实现了多向流通。以模拟实践教学中等比数列的引入技能训练为例,有的小组通过演示利用游标卡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进行了情境引入,有的小组通过播放一段拉面师傅做拉面的视频进行了情境引入,而有的小组通过复利计算问题,变形虫分裂问题,棋盘上的麦粒问题进行了问题引入,还有的小组通过庄子的名言“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进行了引入。可见合作学习的模式加大了信息量,加快了信息的流通速度,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热情。

(3)课堂教学行为指向由教师转向学生。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取向的接受性学习占据主要地位。在合作学习的组织模式下,教师的主导取向位置被置于恰当位置,而学生自主取向的研究性学习显化,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4)课堂教学行为态势由静态的知识传授转向动态的数学活动。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神采飞扬的讲授者,学生是全神贯注的聆听者。而在合作学习的组织模式下,信息共享,讨论交流,互评互助,合作反思成为课堂的主要活动,学生兴趣盎然,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教学技能训练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学实践成果

第3篇

(一)运算技能:有基本运算技能,还包括平时称为方法的一些技能(基本方法或技能方法).

(二)识图技能:识别几何图形中各图形要素特征及其关系,识别立体几何图形中各图形要素特征及其关系,识别重要的函数图像,识别有助于解释或证明某些数学事实与关系的图形.

(三)作图技能:其主要功能在于为理解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建立直观形象的思维支柱.

(四)推理论证技能:中学数学中的推理主要有演绎推理、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三种形式.推理论证技能主要包括如下一些基本技能:明确这三种推理形式的基本属性.如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若推理过程正确则所得结论一定正确,因而是一种严格的数学推理.而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则均为合情推理,其结果有待检验.懂得三种推理形式各自的推理格式及其在数学活动中的实际应用格式.在数学解题与数学证明中能熟练、灵活地运用各种推理形式.

(五)数学语言表述技能,包括以下几项基本技能:能掌握中学数学中数学语言及符号的意义与书写形式和格式.能熟练进行表述数学知识与数学问题的几种不同表达方式之间的翻译转换.能运用数学语言正确、迅速、规范地将解题过程表述出来.运用信息技术的技能.

二、数学技能的特点与作用

可操作性:经过一定的练习就能熟练掌握,甚至可以形成技巧.可模仿性:有时学生即使对与技能有关知识理解不深刻,但仍能够“照猫画虎”完成.工具性:数学技能往往是解决一种或几种数学问题的“专用”工具.

三、技能课设计策略

(一)整体把握,构造有利于数学训练的练习系统:注重新知识在运用中出现的频率.注重局部分解训练的分量.注意适当的重复和前后的衔接.重视解题过程的思路分析训练.增加练习的弹性.

(二)加强学生课内技能训练:突出练习的技能与相应知识的联系.重视解题思路的分析.处理好分解练习和连贯练习的关系.处理好示范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

(三)落实课内学生全员参与技能训练:确保全员参与.注意练习的个别指导.注意及时了解反馈信息.允许学生出错,注意引导学生从尝试矫正中形成技能.

(四)数学技能课的课堂教学设计课堂结构设计一节课中,要把握课堂节奏,进行课堂结构设计,包括教师的示范讲解,学生的针对性训练,围绕所训练的技能进行教学和讨论.教学内容设计包括构建知识网络,精选典型例题,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不在一些细枝末节处浪费时间,要紧紧围绕“所学技能”为主题,在这方面用足时间.问题的设计注重对问题的设计,根据学生差异,设计不同层次具有一定梯度的问题,让每名学生都参与进来,激发他们探究问题的欲望.再生资源的利用在对问题的讨论中,使学生暴露错误并引导学生寻找原因,让学生从根本上改正错误.

四、技能课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一)技能课应关注什么关注技能产生的背景及功能,关注学生的差异,关注训练的量,关注训练的难度,关注学生的及时反馈,关注学生技能优化.

(二)技能课的核心是什么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师的示范,学生的操作演练.

第4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激发一个人学习的最主要的动力[1]。奇特、新颖的学习情境,不仅能短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数学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否浓厚。学生一旦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数学就不为成为他们的负担。

1.1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由于初中生比较感性化,因而愉快青轻松的数学课堂不仅能增加他们的学习弄厚度,而且还能激发学生主动性的学习。在课堂上还可以不时的穿插有关该堂知识的实验教学用材、小游戏、小课件等,以便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1.2设置悬念,层层递进

欲望是一种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2]。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设计巧妙的悬念,让学生内心产生一种急于想了解某道题的心理。例如:讲园和直线的位置关系;首先提出问题:若是将地平线看着是一条直线,将太阳看着是一个园,那么它们之间的位置会出现几种关系?又如教学三角函数:太阳的照射每天都在不断的变化,请问你们能算出某个时刻你们身影的身高吗?同时,请问光线与地面的夹角又会是多少呢?带着这些一连串的问题,层层递进,不断的激发学生的探索思维,使学生尽快的进入该课堂的教学中去。

2在探索中思考问题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懂得给学生思考、探索的机会,使学生学会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能更好的激励学生主动去发现、探索,开发自己的智力。例如合并同类项:老师在黑板上出了一道多项式“3x2y-4xy2-3+5x2y+2xy2+5”,并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在这道多项式中一共有几项?第二,请问给项的系数是什么?第三,请问有哪些项可以合并在一起呢?学生观察之后,经过一定的时间的思考和讨论得出的结果是:-3和5、-4xy2和2xy2、3x2y和5x2y这三项可以进行合并。然后教师再做出总结:我们将这些能够合并的项叫做同类项。然后爱问学生:这些同类项有什么特征呢?学生们回答:字母一样,一样的字母的指数也是一样的。

3教学的过程中立足于开放,注重教学过程

新课标的要求下,注重调动学生的主观性和积极性,以往传统的“填鸭式”和“灌输式”机械性的教学方法,极度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而在面对“死”的数学课程,教师要立足于开放,呈现灵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呈“辐射状”一样不断的向外散发,创新其结果。

4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新课标的要求下要特别突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性。平等对话、相互思考讨论;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而不是命令者,学生要学会自主创新学习,不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进行探讨和交流,从他们的争论中找出其中的相似点,以便得出确切的结论。在必要的时候老师还可以在同学之间或者是班级之间举办一些活动,例如数学的专题讨论会、数学竞赛、数学知识的宣传等多种多样的辩论赛,以便学生通过小组之间之间的合作,更好的展现个性的张扬,较强生生之间的思想贯通。

第5篇

基本运算定律的掌握也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基础。我们因引导学生在计算时一定要认真审题,尽量多发现其中蕴含的一些运算定律从而简化计算,提高计算效率。当然,基本定律技巧较多,很多时候学生难于发现计算题中蕴含的定律,总是会按部就班地按照基本运算顺利开展运算。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发现规律的意识,使学生灵活地运算。例如,2122×23这个小题,大部分学生都会拿到题后提笔就算21×23,但是细心的学生就会发现这三个数字21、22、23是有一定规律的,然后就可以从这个规律出发对算式进行一个简单的变形,可以变为2122×(22+1),通过这样的变形后,我们就会发现,后边的数有一个和前面的分母相同了,这样我们在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运算很快就能得到结果了。像这种经过简单变形就可以运用定律的例子,我们一定要注重引导学生在计算时多思考。当然还有很多简化运算的技巧,我们不仅要传授学生一些基本的技巧,还应鼓励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大胆思考,努力去发现规律,简化计算。

二、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计算法则

学生有时计算出现了问题,法则总是不清,是因为它不知法则是怎样来的。如在做两位数加一位数时,学生把一位数放中间,既不与个位对齐,也不与十位对齐,如果讲清个位与个位上的数相加,是因为个位上的数都表示几个一,十位与十位上的数相加,是因为十位上的数都表示几个十,如果个位与十位上的数相加那就是几个一加几个十,等于什么呢?无法确定是几个十还是几个一,所以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学生明白法则的由来才能牢记并掌握法则。再比如:计算352×403时,先用3和352相乘,再用4和352相乘,乘得的积对着哪一位写,学生经常对错位,4是百位上的4,表示4个百,它和352相乘末位要对着4,因为是4个百相乘得到的是8个百。当学生明白一些法则的由来,就不用机械地去记忆,自然而然地就能将题做对。

三、引导学生多做一些对错题的分析

学生做题时出错,反映了一些问题,所以不能轻易放过,要分析出错的原因,查出知识的漏洞,才能及时改正。学生出错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1.小

学生自身的特点导致计算失误,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经常会出现抄错题,加法当减法来做,做题过程中丢三落四,不能细致认真地完成每一道题,这样的学生要培养他们细致、耐心、踏实的良好习惯。2.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以后,对它运用不当。如:学生在学完进位的加法后,再做23+42他也会点上进位1,好像所有的加法都需进位。这就是对为什么进位不太理解。在学完分数乘法后,再计算25+14学生就会将分子和分母分别相加减,与分数乘法的法则相混淆。3.计算的基本功不扎实导致计算出错。所以学生做出错题之后,可以把题目拿出来共同探讨,分析出错的原因,让学生引以为鉴。

四、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对于数学计算来说,兴趣也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本来是一们枯燥无味的学科,如果我们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计算起来就没有耐心和动力。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计算能力怎能得到提高?因此,我们在教学生计算技巧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计算兴趣的培养。我们可以通过增加计算的趣味性来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计算题目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教学内容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可以让学生的思维从已有认知出发,可以极大地提高他们计算的动力和积极性,并且计算的结果又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这样就更能提高他们的计算兴趣。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计算竞赛,同学之间互相出问题,抢答口算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小学生都有好胜的心态,这种竞争形式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计算热情提高计算效率。

第6篇

教师数学专业素养有待提高。教师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引路人,在学生学习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并加强自身数学知识素养的提高,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填补自身存在的不足。数学是一门系统的学科,就数学知识而言,前后不同知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练习,为此,长期带低年级的教师教学水平不能只停留在低年级的层次,长期带高年级的教师也要对低年级的教材足够的熟悉,在教学中,教师也不能知识停留在理论层次上,相反的,要将理论与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措施

1.积极培养学生区别与联系的能力。数学教学中,我们会遇到诸如“比较”、“对照”等词,其中,比较是指在思维中对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同类研究对象进行辨别,同时,它还是一个人理解和思维的基础。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同样,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学生要能够比较不同知识之间存在的区别以及联系。比如教师在讲授正、负数的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明确“正数”是相对于“负数”来说的,比如高于海平面8米可以记为“+8”,低于海平面8米则可以记为“—8”,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此外,它还能够帮助学生找出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总之,在小学数学中,我们会遇到众多容易混淆、不容易理解的概念以及规律,通过一系列的比较以及对照,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轻松的学习。

2.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明确最基本的逻辑思维过程是什么,本文指出它就是分析思维。通过对学生分析思维的培养,学生要能够明确概念等的定义,要能正确的运用定义,要在掌握推理形式以及方法的基础上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众所周知,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它是学生构成判断和推理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一言以蔽之,没有概念学生就不可能进行思维。新时期,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最根本的任务之一,但是,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却往往被忽视掉,在一些教师看来,学生只要懂得最基本的概念、能够应付期末考试就可以了,殊不知,教师这种只强调程序化、忽视理论根据的教法只会限制学生的发展,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3.通过判断与推理不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表达能力。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做出各种各样的判断,比如衣服的颜色适不适合自己的皮肤、考试是不是可以过关、最能吸引自己的到底是什么、自己不喜欢的又是什么东西,其实判断的过程就是思维的一种形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会遇到一系列的法则或者是定义,在考试或者是课堂提问中,教师也会设置一些需要学生自己去判断、去推理的题,比如相似三角形是不是都全等、两个和是90度的角之间是什么关系等?对于这些新的知识点,学生会积极的去思考,然后通过自己动脑筋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就能牢固的掌握知识,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凡是遇到有需要判断的问题,教师就一定要积极的启发学生,要引导学生去判断。推理,简单的说,就是几个判断之间的练习,通过推理,可以迅速而正确的解决学习或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将不同的知识点有机的联系起来,最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结语

第7篇

关键词:提问技能思维突破 引导

我国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已经俨然由过去的“以教师单纯授课为中心”逐步迈入新的教学模式,那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负责提问、引导、解答以及评价,正因为如此,教师在课下更得备足功课,艺术性的设置一些提问,引导学生们进行积极的思考,力求达到对正确答案的呼之欲出之效果。如此,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度过每一节课。

教师这个职业同医生一样,也是一门需要职业技能的工作,而提问技能则是其中关键的一环。我认为,要想做到提问的有效性,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坚持提问技能的有效性

为保证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教师的提问还应该坚持一些提问的基本原则。中学数学课堂教学都是围绕着某一特定教学目的展开的,教学的中心是“传授知识,解决问题”,这就意味着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激疑、集疑、释疑的过程,因此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问时应注重坚持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第一,有效原则,课堂提问设计的实效性取决于问题的真实和确切,即课堂提问要有科学性和针对性 ,教师在 这一环节中应注意提问的内容是教材中的重点知识,换言之,就是仿佛在教给学生面对一道道闸门的钥匙一样,即一方面是一些基本的知识点,另一方面则是搭一个思维跳跃的阶梯,而且,需注意的是,教师要对自己学生的学情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这样,才能判断出应该在那里设问,且要注意提问的准确性,不要让学生感到茫然,不清楚你的问题之所指,所以,这一点对教师的语言的准确性,精炼性都提出了要求。

第二,时机原则,课堂提问必须找准时机,若还没有点到就贸然提问,则全班几乎没有学生可以答得出来,势必会打消其积极性,直接导致你好不容易培养起学生的兴趣可能荡然无存;反之,若等你讲的答案已置于桌面了,再去提问,则学生们会觉得意义不大,有索然无味之感,已错过了呼之欲出的最佳时机,也无法达到一个好的效果,所以瞅准时机,适时引导,聪明的学生固然不用说,而大多学生则可以瞬间有醍醐灌顶之感,焉能不理解,不突破,不牢记!

第三,层次原则,现代信息论认为,教学是一种循序渐进地有效地选取、组织、传递和运用知识信息、促进学生了解信息、掌握知识的活动,从课堂教学整体上看,必须抓住教材、教学内容的整体要求,根据学生认识水平与心理状态,科学地按一定层次展开设问,提出的问题要按知识点难易级差从低到高逐层进行,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层次的问题,要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象进行回答,从易到难,由简到繁。道理很简单,比如你一般在课前做一个课前检测,往往会提问几个基本的问题,这时,你可以选取班里面的中等生或差等生去提问,这样势必会巩固他们的基础;而对一些开放性试题,你可以找一些优秀生来回答,当然,这也是不拘一格的,也不能扼杀其它学生的积极性。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技能的几种方式

课堂提问的方式很多,只有对提问巧妙使用,恰到好处,才能产生积极作用,达到良好的效果。

一是联系实际。数学课好多内容都很枯燥,但不要忘记,生活中很多事都涉及到数学,若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则学生听来索然寡味。若教师有意识地联系实际,则可能事半功倍。例如,在讲排列组合时,可以引进一届世界杯到底有多少场比赛,又如,在讲平面解析几何时,类比于发电场的大烟囱是抛物线的更深层次的应用,还如,在讲数学归纳法时类比多米诺骨牌等等。看似闲言碎语三两句话,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使学生在轻松喜悦的情境中进入探求新知识的阶段,这种形式的提问,能把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有趣。

二是针对易错点。精选例题,设置 “陷阱”,提高学生的防错意识。如学生对解不等式的题目一个不小心就会出错,例:不等式 的解集学生易错答为 或 ,正解为那是学生忽视了 前边的系数为负,注意到这一点就很难出错了,也给学生在以后做此类题时提一个醒,不要忽视二次项系数。又如常对二次函数在给定区间求值域时区间开闭对值域开闭的影响弄混了,如函数 ,定义域为 ,值域为 ,但学生易错答为 ,这是因为与区间在对称轴的同一侧时求解方法混淆了。通过让学生在落入和走出误区过程中“吃一堑长一智”,养成严密的思维习惯。 当然,也可以通过找别人的差错,提高自身的改错能力.教师可设计一些错解并告诉学生:“老师也可能会做错题.看看你们上课时能否及时发现,并能指出加以改进。”这样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让学生养成自觉地知错、改错、防错的习惯,让解题后的回顾、反思成为学生自觉的行为。

三是发动学生自主性,自主总结规律。每个孩子都有天生的好奇心,都有一定的自主探索、总结规律的天然兴趣,如若数学教师能够做适当的铺垫,给他们创造一个平台,再施以一定鼓励,适当引导,那么,学生们便可以尝试着自己推导出公式,定理,或是自己总结出解题的规律,那么相信他对该定理理解的更为深刻,运用起来就更为自如了。而这里面,对于教师提问技能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便是你如何做这个铺垫又如何引导。

三、数学课堂提问技能的具体实施

一定要考虑问什么,什么时候问。如果教师准备不足,想问什么就问什么,就会使课堂显得松散甚至起不到提问的作用。课堂提问的题目一定要斟酌,要提在点上,对重点、难点问题提问时,更好在课前仔细备课,另外教师提问要有针对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采用不同的方法。提出的问题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把问题提得太难。除此之外,还有一点特别重要,那就是根据问题的难易,要给学生留出恰当的思考时间,有些思考是必须的,你更不能稍等一会,便不耐烦了,结果精心设计的提问却有流于形式之嫌。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加强课堂提问技能的修养十分重要,科学地设计并进行课堂提问,在重点处设计提问,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而在难点处精心设置提问,则是学生们思维突破的阶梯!

参考文献

第8篇

1.使用英文原版影视材料培养学生的听说学习能力

听和说是学生在毕业之后进入职场最常用的英语职业技能,但这种职业技能的获得需要有较为完整的语言环境做基础,这恰恰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所欠缺的。但是,英语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来培养学生的听说学习能力。很多英语教学研究都验证了英文原版影视材料对英语教学是有帮助的,有计划地呈现英文原版影视材料能够起到创设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模仿意愿的作用。在英语听说教学中,很多教师常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鼓励学生多说多练,但是学生得到的练习模板往往只是音频材料。如果能够找到相应的视频材料,使学生感受到听说练习材料中的环境氛围,则学生的模仿练习会更有深度。久而久之,这种学习模式必然会使学生形成分析语言环境、选择口语方式和理解重点的学习习惯,这就是学生快速适应职场英语的能力的获得。

2.通过自主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学习能力

阅读是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也是最适合于进行学习能力培养的内容,教材和学校能够提供给学生的阅读材料受学校教育的惯性限制,往往是那些与职业要求相关性极强的比较枯涩的商业型文章,这些阅读材料虽然能够直接强化学生在某一领域上的英语能力,但并不一定符合学生的兴趣,学生能够完成关于产品介绍的资料的阅读,却不一定能够对相关的法律条文进行深刻的理解。要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就必须重视学生的主动阅读。我采用的方法是组织自由阅读课堂。例如,在学习英语国家概况时,请学生主动寻找一些与英语国家最新发展相关的阅读材料,以小组学习的形式互相交流阅读材料,最后通过小组报告的形式展示各组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涉及的单词用法和语法等。这样不仅能够使教学目标更符合学生学习需要,还能够使学生在准备阅读材料的过程中进行完全的自主学习,而小组学习的方式也能够使学生同时接触到多种阅读材料,直接提高他们对不同文章的理解能力。

3.帮助学生建立英语社团

英语学习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需要长期的练习和不断的巩固。但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的学生原本的素质就不高,年龄也较小,还不能形成一定的主动学习的习惯;更有些学生受到网络环境的影响,将上课之余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打游戏或者上网聊天,根本不再进行与英语职业能力获得相关的活动。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上花费很多心思,结果却不一定尽如人意。如果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英语社团,使学生通过多样的社团活动不断地去应用英语,则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速度会更快;另外,英语社团的成立能够带动那些根本无心学习的学生,使他们的学业步入正轨。英语教师可以在学校的支持下,通过集合那些能够主动学习英语的学生开始,使学生们能够主动在学校里进行一些英语演讲赛、英语话剧演出等活动,以此扩大社团的影响力,逐渐形成以英语学习能力培养为主要目的的学生社团。

二、培养学生英语学习能力要注意的问题

1.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制订学习能力培养计划

教师如果不了解学生的学业水平分布、不了解学生学习方法的特点、不了解学生获取知识通道的特征,一厢情愿地进行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无论教学多么精彩,学生的反馈也是无力的,因为学生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前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充分的调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的英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职业意愿、对英语知识的感兴趣的角度、对不同英语学习内容(阅读、听力、口语、写作)的接受程度入手进行学生学习状况的了解。

2.从多种角度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

第9篇

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发展水平不尽相同。有些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早在小学阶段就已经接触过计算机,掌握了初步信息技术技能;而有些学生则在进入初中后才首次接触信息技术。所以教师要正视学生的认知基础、个性品质和认知风格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对症下药地组织教学。据心理学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类型一般可分为全优型、认真型、松散型和全劣型。认真型学生在学习方面十分刻苦,但喜好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导致学习成绩跟不上;松散型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强,但学风不够踏实,知识基础不够扎实,导致学习成绩不够稳定;全优型和全劣型则是两个极端。教师针对不同类型学生要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促使松散型学生夯实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基础;为认真型学生传授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鼓励全优型学生再接再厉;督促全劣型学生端正思想,改进态度,上课要认真听讲,必要时还要给全劣型学生“开小灶”,使他们跟上教学进度。通过这样的个性化教学,力求促进学生牢固掌握信息技术技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

二、构建“学习方法资源包”,提升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毫无疑问,信息技术是一门快速发展的技术,个中所包含的知识日新月异,称其为“计划赶不上变化”一点也不为过。所以教师将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远比将具体信息技术知识传授给他们来得更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个性化教学要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学习基础,确定自己的学习兴趣,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制定适合自己个性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探索新知识和技能。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精加工学习策略巩固自己学过的理论知识,这是通过将所学新知识与已有知识有机联系起来,以此增添新信息的意义,使新信息更容易理解的学习策略,可以帮助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也可以将笔记策略传授给学生,即教会学生如何在课堂上记笔记,以便课后复习。教师要告诉学生记笔记时应该用尽可能少的字表达尽可能多的重要信息,尽量用自己的话概括新信息,这样可以使学习材料变得尤为有意义,从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平时,教师要多指导学生建立学习方法的资源包,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充实,逐步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

三、采用分层次教学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尽相同,如果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必然会出现“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好”的现象。如此,教师可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分层次教学法,即根据学生的现有基础将他们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对各层次学生安排不同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对于好学生,可以安排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激发他们的好胜心理,促使他们不断提升信息技术水平;对于“中、差”两个层次的学生,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要符合他们的接受能力,同时也要高于他们的现有水平,使学生达到“跳一跳、够得着”的学习效果。当这两个层次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教师要及时给予他们表扬和肯定,尤其是对后进生,更要加大表扬力度,以此树立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满足他们的学习成就感,再接再厉,再创成绩。

四、结语

第10篇

唯有建立在浓厚学习兴趣基础之上的学习,学生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这样才能取得教学的成功。数学如果只是就知识本身进行教学是枯燥无味,呆板沉闷的,除了概念就是定理,除了数字就是字母。而将数学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就可以将数学教学置于生活这个丰富多彩的平台上,让数学教学融入生活,这样更能数学所特有的美,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如在学习“圆的认识”这一节时,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大的图文声像处理效果与特殊的演示功能来向学生直观而生动地展现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各种圆,夜空的明月、冉冉升起的太阳、石子投入水中所形成的圆形波纹、各种圆形的建筑标志等等,并配以动听的背景音乐。视听结合,带给学生多种感官上的刺激,既可以让学生欣赏到优美的图片与风景,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圆的重要性,这样可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探究热情。这样的教学比起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更加富有生机与活力,更加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生理特征与认知规律,从而改变以往学生认为数学抽象枯燥、难学难懂的认识,让学生对数学探究产生强烈的欲望与动机。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现代教学提出学生并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构建者,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以主体身份来展开主动探究,让学生充分运用旧知来不断地学习新知,从而将学生的探究活动引向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掌握方法、提高技能,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得到数学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整体提高。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为我们提供更为丰富有效的数学素材,而且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互动探究的平台,引导学生展开的积极探究活动。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我们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向学生直观而动态地展现现实生活与大自然中所存在的轴对称图形,以丰富的数学资源来开阔学生的视野,将学生的数学探究活动引向一个更为宽广的平台。在学生有初步认知的基础上,教师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动态模拟功能来向学生展现沿对称轴折叠后完全重叠这一现象,这样便可以加深学生的认知,从而使学生展开独立思考与积极思维。在此基础上我给予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利用手边的材料在小组内展开积极的合作与交流,这样可以让学生获得更为直接的经验,更加利于学生的理解,更加利于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空间想象能力是学生学好几何的关键,初中生空间想象能力薄弱,这正是制约几何教学的重要因素。要实现几何有效教学就必须要重视学生空间概念的建立,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几何。由此可见空间想象既是学好几何的关键,同时也是几何学习的重要目标。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演示与转化功能,可以在实物与图形之间实现转换,从而避免了传统教学中依据图形枯燥而单纯地讲授,而是将平面图形与具体的实物结合起来,使得教学更加立体化、动态化,这样更加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增强与培养。如在学习“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内容时,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优势来直观而动态地移动圆,通过圆位置的移动来让学生清楚而直以地观察到两圆位置关系的变化。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直接观察来获取感性认知,并由此上升为理性认知,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将具体的位置关系抽象的理念与具体的形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空间概念,学生才能达到对此部分知识的真正理解与灵活掌握,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起空间想象能力。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数学具有很强的抽象性,而学生正处于认知的初级阶段,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尚未形成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二者之间的矛盾正是一直以来数学教学低效的主要原因。如何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深刻理解,这正是广大数学教师最为关注与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可以将那些抽象枯燥而深奥的几何概念、定理等以直观而形象的画面、图片与实物等展现出来,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有形、化繁琐为简单,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从而架起由学生的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飞跃的桥梁,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深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如圆柱、圆锥的侧面积的推导,以往的教学采用实物模型演示,只能展现其结果,并不能将其过程直观而动态地展现出来,这让教师的讲解不充分,学生的理解不透彻。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突破这一难点,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特的功能来将圆柱沿着一条母线剪开、旋转,将其由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互相转换的过程动态而直观地展现出来,将其运动的轨迹标注出来,这样便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圆柱底面圆的周长即它展开的长方形的一边,母线即长方形的另一边”,完成“圆柱的侧面积即展开的长方形的面积”这一转化,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一知识点。

五、结语

第11篇

职业核心能力是当代社会中每一个工作者都应该具备的能力。一方面,职业核心能力能够使得学习者、工作者提高学习能力以及工作的效率。这种能力不仅关系到个人的业务水平、盈利水平,同时还关系到企业的盈亏。另一方面,职业核心能力是一个社会人在终身时间内都需要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能够促使其他能力的发展。因而,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发展来说,职业核心能力一项难能可贵且十分重要的能力。

二、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现状

通过对一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调查发现,当下的高职院校学生在职业核心能力方面普遍上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学生在职业核心能力方面的认知水平不高,也就是说对于职业核心能力的没有一定的了解。另一方面,对于实用经济数学来说,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因为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没有认识到实用经济数学的重要性,以及其实用性,在实用经济数学的教学中,学生没有感到该学科对今后的工作和生活的用处。因而,严重的缺乏积极性。

三、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式在实用经济数学中的建立

由上述可知,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尤其是高职类的学生发展就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调查研究,当下的许多高职院校内,本应该具备较强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学生都在这一方面有很大的欠缺。所以,在实用经济数学中应用职业核心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然而,如何建立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模式却成为了一个难度较高的问题。笔者在此对该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希望能够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式的建立而做出一些贡献。

1.数学知识与职业核心能力的结合

就笔者看来,要想提高实用经济数学中职业核心能力的运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式,首先就要将实用经济数学中的知识与职业核心能力有效的结合起来。如在教材中,或者是教学的过程中,添加关于数学的职业方面的实例,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要在教学中,时刻的渗透职业核心能力的思想。

2.职业核心能力中的“数感”的训练

“数感”,即对数学的感觉。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具体地表现为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和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数感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运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和为解决复杂的问题作出有用的策略。在职业核心能力不同等级标准的训练中,培养一个人的数感是指能够从数字信息中以数学的思维模式,通过对数字以及数量关系的把握,筛选适当的方法,对数字实施运算,从而得出结论并展示运用于实际工作问题的一种思维策略。实用经济数学是一门比较奇妙的学科,它能够使得生活中、工作中,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有序,并在经验的积累中形成一定的规律。而数感的培养,能够很好的将职业核心能力运用在实用经济数学的教学中,进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将职业核心能力很好的应用在实用经济数学的教学中还涉及到许多方面,如学生、教师、校方等等。以上只是对职业核心能力几个方面且比较浅显的研究。所以,以上所提出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式的建立以及相关的改进措施对于提高职业核心能力在实用经济数学中的应用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还需要高校教育领域的研究人士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四、结语

第12篇

1.1家庭因素

有家庭问题的特殊学生群体,例如家庭经济贫困、家庭矛盾、家庭成员伤残、单亲家庭等因素都极易困扰着学生,加重他们的心里压力,影响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尤其随着我国离婚率十年连续递增,处于父母离异情况下的学生越来越多。如果家庭关系处理不好,会给学生会带来极大的伤害跟压力。

1.2学校及社会因素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日趋加剧,学校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只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往往处理不好与他人沟通交流等问题。高等学校的教学方式也致使特殊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没有机会得到有效的指导与帮助。社会中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高度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已经打破在时间和空间交往的限制。网络越来越强烈地介入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贴近大学生的同时,也为大学生发泄不良情绪、逃避现实生活提供了场所,一些特殊学生沉迷于网络交往,导致在现实生活中的封闭和人际交往能力的下降。

2如何加强高校特殊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2.1对特殊学生群体进行心理疏导,培养他们塑造有利于人际交往的性格的意识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是人是发展变化的。随着社会的改革开放,个人交际的频繁、社会实践的增加以及知识面的拓宽,个人的观念、意识和性格都会有很大的变化。只要高校特殊学生有意识地注意改变自己的性格,则会收到好的效果。性格改如何有意识的去改变呢?首先,要树立信心,正确认识自己。谦虚谨慎、不卑不亢地生活在人们中间;其次,若改变内向性格还需要开阔自身的眼界。要多读书,多看报,多出去看看世界,关心世界大事、国家大事,扩大知识面,开拓视野;再次,要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学习舞蹈、书法绘画、瑜伽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增加与他人的交往,性格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改变。

2.2营造素质拓展教育平台,提高特殊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要吸引更多的特殊学生参加素质拓展活动。通过举办辩论赛、演讲比赛、经验交流会、科技创新、专题讨论会、文艺活动、学习竞赛、体育竞赛等活动,引导特殊学生接受教育,提高特殊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与交流的重要工具,在人际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要学会正确运用语言,学会用清晰、简练、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2.3举办专题辅导活动,培养特殊学生在人际交往中需要掌握的艺术与技巧

第13篇

(一)以“必须”为原则构建课程模块,突出职业教育的特征

课程体系的构建理念应强调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做准备,为训练职业能力做准备,明确围绕职业岗位工作实践进行课程和组织实施的思路.

(二)以服务为宗旨精选专业案例

一是精选内容.按形成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需求,经过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加以确定.二是有机整合.把数学知识和经济学、管理学的有关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强调对经济管理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的培养,在保持经典传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注重适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对体系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突出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突出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应用背景,强调科学性、系统性、准确性和直观性,注重可读性.

(三)以应用为导向加强数学软件的实用操作

在课堂上,渗透数学建模思想,以计算软件带动数学计算,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使学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技术应用能力;利用预测性的经济问题,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开拓能力.

二、改革教学模式,实施课程建设

(一)以适应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选取和配置教学内容

高等职业教育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突出实践教学;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改革教学内容,重新编写适合高职特色的专业教材.教学内容要从注重理论和学科体系向注重实践和就业能力转变.适当加强几何的内容,加强在经济管理学科中更有用的多元函数微积分的内容,加强几何与代数的联系,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后续课程;适当更新教学内容,在经济数学基础课程现有的基本框架下,结合现代经济学发展的要求,深入浅出地介绍微分方程的解的稳定性、不动点理论、优化及随机优化等现代数学的思想、观点和方法.课程体系体现以职业素质为核心,适当引入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数学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数学的社会需求,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推动作用,数学科学的思想体系,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家的创新精神,并高度融入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实践等要素,建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行互动的教学内容体系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

(二)以提升职业能力为本位,改革教学组织形式

因此,一是推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促进教学互动,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让学生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强化学生职业技能的养成;二是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云平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和因材施教,拓宽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学习信息交流的渠道,实现资源共享,推动学习社会化的形成.总之,经济数学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完善有效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开拓创新的精神.

(三)以提高人才质量为根本,完善评价体系

评价具有导向、诊断、甄别、选拔和发展的功能,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最终要通过评价来保障.从学生的综合能力出发,制定适应于职业教育的“知识加技能”的考试制度,建立适应于区域经济发展和职业发展要求的个人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科学确立评价指标,正确运用评价方法,定期测评学生实际达到的知识技能水平,从而指导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等的改革.

三、结语

第14篇

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该转变学生的学习习惯,逐渐将学生的具体学习转变为抽象学习,注重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使之抽象化,让学生在独立的抽象学习中逐渐培养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强化抽象理论知识的讲解,对抽象的理论知识,如公式等,多进行例题讲解,以及解题思路方法的讲解,让学生在一种抽象思维的环境下学习,经过长期的训练学习,使学生利用抽象思维去解决数学问题成为一种习惯,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效果.

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环环相扣,强化教学内容的逻辑性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熟悉教材内容,明确其中内在联系,注重新旧知识的结合,知识内容要环环相扣,不断强化教学内容的逻辑性,不仅要巩固学生的已学知识,还要开拓学生的思维以及联系旧知识的能力.第一,要帮助学生把最基础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牢记于心,并通过练习掌握规律、方法,使其构成知识网络,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解决类似问题时游刃有余.第二,在传授新知识时,注重引导学生与原有的知识基础联系起来,并进行结合、整改形成新的知识网络,以便更好地理解新知识、运用新知识以及巩固旧知识.第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通过一些实例或者场景模拟来讲解一些数学理论知识,指导学生利用理论知识去解决现实中出现的问题,这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注重几何知识的讲解,重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逻辑思维能力

几何知识作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不仅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还对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的条理性、有序性具有重要影响.几何知识一般都是通过抽象的逻辑思维来解题,尤其是几何证明题,几何知识的条件和结论往往紧密相连,在几何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数学教师应该注重从理论上的逻辑性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条理性,使学生清楚明白几何知识中各种条件与结论的关系,从而解决相应的几何问题.数学本身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对各类数据以及结论要求也相当高,相当精准,因此,加强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至关重要.让学生在几何问题的解题过程中独立思考其中的逻辑关系,逐渐深刻理解其中的关联,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适时引导,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

第15篇

由上述可知,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尤其是高职类的学生发展就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调查研究,当下的许多高职院校内,本应该具备较强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学生都在这一方面有很大的欠缺。所以,在实用经济数学中应用职业核心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然而,如何建立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模式却成为了一个难度较高的问题。笔者在此对该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希望能够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式的建立而做出一些贡献。

1.数学知识与职业核心能力的结合就笔者看来,要想提高实用经济数学中职业核心能力的运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式,首先就要将实用经济数学中的知识与职业核心能力有效的结合起来。如在教材中,或者是教学的过程中,添加关于数学的职业方面的实例,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要在教学中,时刻的渗透职业核心能力的思想。

2.职业核心能力中的“数感”的训练“数感”,即对数学的感觉。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具体地表现为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和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数感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运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和为解决复杂的问题作出有用的策略。在职业核心能力不同等级标准的训练中,培养一个人的数感是指能够从数字信息中以数学的思维模式,通过对数字以及数量关系的把握,筛选适当的方法,对数字实施运算,从而得出结论并展示运用于实际工作问题的一种思维策略。

实用经济数学是一门比较奇妙的学科,它能够使得生活中、工作中,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有序,并在经验的积累中形成一定的规律。而数感的培养,能够很好的将职业核心能力运用在实用经济数学的教学中,进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将职业核心能力很好的应用在实用经济数学的教学中还涉及到许多方面,如学生、教师、校方等等。以上只是对职业核心能力几个方面且比较浅显的研究。所以,以上所提出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式的建立以及相关的改进措施对于提高职业核心能力在实用经济数学中的应用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还需要高校教育领域的研究人士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二、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