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大学生金融论文范文

大学生金融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大学生金融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大学生金融论文

第1篇

在调查方法上,根据西南大学学生分布的特点,本次调研综合采用了分层抽样、分组抽样、随机抽样等抽样方法。涉及文史类、理工类、商科类专业的同学,共发放20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94份,问卷有效率为97%。调查问卷采用客观题单选和多选的方式提问,主要包括大学生基本情况、生活费的来源及去向、金融投资现状、可能的影响因素等多方面的内容,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大学生的金融投资行为。

二、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金融投资基本情况(1)样本总体情况。在参与调查的194人中,只有41人(21.13%)投资了金融产品,而有153人(78.87%)没有进行相应的投资。(2)未投资金融产品原因。统计数据显示,对金融产品不了解是西大学生未进行金融产品投资的最为重要的原因,占比约63.33%。其次是资金不足,34%的人认为资金不足是其未进行投资的原因,有超过59.79%的西大学生目前可支配存款余额低于3000元。金融产品的收益和风险对于他们是否进行投资的影响并不大,仅分别有9.33%、12%的学生选择此项。另外,在未进行投资的学生中,55.33%的学生有投资的意愿,可以发现大学生有很强的金融投资意愿,但受各种客观因素影响未能采取实际行动。(3)投资原因。在投资金融产品的大学生当中有超过52.08%的人属于接触过金融产品的宣传,想自己进行一些尝试的,也不乏拥有部分专业知识的大学生(27%),可以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赚钱,但真正熟练掌握专业知识与技巧的人最少,只有约4.17%,还有6.25%由于其他原因的,例如闲钱随意投资,看中其高收益,同时,仍有10.41%的大学生并无明确目的来投资金融产品,只是跟风行动。(4)投资品种类。参与基金投资的人数最多,占投资金融产品人数的73.17%,且基金的投资中,投资货币基金的人数占比最大为75.61%,反映出货币基金在大学生中普及程度较高。投资股票的人数占投资有投资金融产品的比重也较大为24.39%,仍然有一部分大学生热衷于高风险投资。由于大学生的保险意识低,银行理财产品投资门槛相对较高,投资保险、银行理财产品人数较少。投资外汇的仅一人,无人参与债券投资。

2、大学生金融投资情况影响因素分析(1)研究方法。本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Logistic模型是经济学中被广泛用于研究行为主体的选择过程的一类计量经济模型。许多不同因素的共同作用会导致一种行为结果的产生,而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是一种分析个体决策行为并广泛应用于影响因素分析的理想模型。logistic回归属于概率型非线性回归,假设在自变量的作用下,某社会现象的发生概率为P(0≤P≤1),发生概率与不发生概率之比为P/(1-P),则logistic回归模型为。(2)被解释变量:投资(1)/未投资(0)(3)假设:大学生是否进行金融投资取决于年级、地区、专业、性别、户籍类型、家庭理财情况、收入主要来源。以上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了大学生的金融投资行为。(4)根据以上假设设定自变量①年级。2011级与研一的大学生参与金融投资的比例最高,分别为28.03%和23.08%,2010级的参与率为20.59%,2012级的参与率较之降低为16.36%,而2013级参与度最低,仅为6.67%。随着年级提高,知识积累,对金融知识了解加深;一部分大学生开始有独立收入,对理财需求提高,开始尝试金融投资的人也更多。②专业。文科和工科专业的大学生中参与金融投资的比例相当,分别为16.67%和12.09%,而商科专业的大学生的参与率高达44.12%,远远超过文科和工科专业。③地区。来自东部地区的大学生金融投资参与率最高,为28.57%,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大学生的参与率最低,仅14.56%。东中部地区经济较西部发达,金融投资氛围更浓,投资意愿更强,参与度更高。④性别。女性样本中金融投资参与率16.95%,而男性的参与率为26.32%,远高于女性。⑤可支配存款余额。可支配存款余额3000元以下的样本大学生金融投资参与率最低,仅为10.34%,随着可支配存款余额增多金融投资参与率也随之提高,当可支配存款余额达到8000以上,样本大学生的投资参与率达到75%。可支配存款余额越多意味着可用于投资的资金越多,投资理财的需求更大。⑥家庭理财状况。家庭成员无金融投资经历的大学生金融投资参与率10.22%,远低于家庭成员有金融投资经历的45.61%。家庭成员进行过金融投资的大学生对投资知识的了解多于相似条件下家庭成员未进行过金融投资的大学生,其投资动机更强。家庭成员的示范效应也会提高大学生的金融投资率。⑦收入主要来源。收入主要来源于亲人提供和奖、助学金的样本金融投资参与率最低,分别为15.63%和18.80%,勤工俭学的参与率为较高的30.77%,而来源于其他渠道的远远超过了其他方式,达66.67%,其中可能包括投资收入、课外收入等等。⑧月支出。月支出<600,其金融投资参与率为0最低,随着月支出提高金融投资参与率也随之提高,当月支出>2000时,所有样本都参与了金融投资。⑨月网购支出。金融投资参与率基本上满足与与网购支出同向变动,月支出小于100时为16.87%,500元到800元为100%,而当超过800时,参与率降到50%。由于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产品与网上购物支付账户的连接,网购提高了大学生对互联网金融投资的关注,成为大学生进行金融投资的助推器。变量处理:将年级、地区、专业、性别、户籍类型、家庭理财情况、收入主要来源设为哑变量,其中年级、地区、专业、收入主要来源为多分类无序变量,因此引入需要亚元变量,见表4,变量可支配存款余额、月支出、月网购支出为多分类有序变量,可将其直接引入模型,无需引入亚元变量。(5)自变量相关性分析。通过变量的自相关性矩阵可以看出(图略),仅家庭成员投资理财情况与户籍所在地(农村/城市)之间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大于0.4,其他均小于0.4,自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多重共线。(6)回归模型模型解释:P表示进行金融投资概率,p/(1-p)表示大学生进行金融投资与未进行金融投资的概率之比。二元logistic的系数说明的是,在控制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某一自变量以单位的变化对某一类别相对参照类的对数发生比的影响,为误差项。用stata计算可得到如下计算结果。(7)回归结果①将所有解释变量加入回归模型回归结果分析:模型进行似然比检验的卡方值为75.79,Prob>chi2=0.0000,在95%的置信水平下回归模型显著。

在95%的置信水平下,自变量专业、性别、家庭理财情况、月支出对个人投资金融产品情况有显著影响,而年级、省份、地区、资金主要来源、月网购支出对投资金融产品情况无显著影响。②逐步回归(后退法)逐步去除不显著变量后的回归结果:结果分析:模型的卡方值为67.93,Prob>chi2=0.0000,在95%的置信水平下回归模型显著。在95%的置信水平下,自变量中,年级(研一)、专业、性别、家庭理财情况、可支配存款余额、月支出对个人投资金融产品情况有显著影响,作用方向与假设吻合。研一的被调查者投资金融产品发生比约为2013级的6倍(=6.04)。由于研一大学生知识储备较本科大学生更多,有投资经验的学生相比2013级更多,因此投资金融产品的比例更大。文科类、工科类大学生投资金融产品的发生比分别为商科类大学生的27%和22%,商科大学生投资理财的专业知识比其他专业的大学生更丰富,投资技能更强,投资意愿和投资观念也更强,因此金融投资发生比远高于工科和文科生。女性金融投资发生比为男性的32%(=0.32)。样本中有19%的男性属于风险爱好者,而女性中仅4%属于风险爱好者,男性的风险偏好程度远高于女性,而金融投资尤其是股票外汇投资风险大,大学生中更愿意冒风险的男性也更愿意参与金融投资。家庭成员未投资过金融产品的大学生投资金融产品的发生比远小于家庭成员投资过金融产品的大学生的投资发生比,仅为其0.175倍。月支出、可支配存款余额均与金融投资比例正相关。可支配余额的发生比为1.843,可支配存款余额每提高一个等级,投资率将变为原来的1.843倍;月支出发生比为2.515,月支出提高一个等级将使投资率增加1.5倍,说明月支出对大学生是否进行金融投资作用程度远大于可支配余额。

除研一外的其他年级学生与2013级相比,投资金融产品的比例并没有显著提高,本科阶段的是基础知识学习阶段,大学生对金融市场的了解并没有显著差异,而研究生学习的知识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来说都有明显提高,因此,金融投资比例在本科阶段并没有明显差异,而研究生的投资比例远大于刚进校的大一学生。大学生是来自农村还是城市对是否参与金融投资也没有显著影响,另外,来自东部和中部的大学生与来自西部地区大学生相比其投资比例并没有显著提高。其原因可能是大学生主要以学校作为认识金融投资的渠道,接受同样的教育,投资信息也主要通过学校宣传、校园模拟投资活动以及同学间的交流投资经验等方式获得,与生源地并无太大关系。收入主要来源于勤工俭学、奖助学金和其他的大学生与收入主要来源于亲人提供的大学生相比其投资参与率也并没有显著提高。由于大学生通过勤工俭学和奖助学金所得收入甚微,其他收入不稳定,因此,这些独立、额外收入并不会显著提高大学生的金融投资参与率。最后,网购支出也并没有对大学生金融投资参与率产生假设中的显著正相关关系。随着科技进步,通过互联网进行转账更加方便、快捷、安全,互联网转账的普及使得那些即使是较少进行网上消费的大学生也愿意使用通过快捷安全的互联网转账技术购买金融产品。虽然各种互联网理财宝兴起于网上消费支付业务,但其已经以极快的速度在大学生普及开来。

三、小结与讨论

第2篇

范文1:

今日两市股指双双下跌,成交缩量,沪指再次失守年线。昨夜外围市场大跌虽有一定的心理影响,但更主要的是股指本身就存在调整的要求,昨日沪指反弹明显受阻于20日均线后缩量回落,市场主要热点题材如雄安、次新、高送等板块已露出疲态、板块整体偏软,这三个板块今日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空方利用的主要工具,板块个股多纷纷大幅下杀、领跌大盘。

股指目前看调整还未完成,还需做最后的震荡探底,目标是3050--3300这个大箱体的箱底区域3050点一带,完结的时点有望落在下周三前后。雄安板块虽然这两天杀跌厉害,但依然是后市关注的主方向,大题材的炒作是不会轻易完结的,只是标的需好好重新筛选,大资金没有放弃的品种将会有更大的涨升潜力,对于此前的概念股中应做好汰弱留强的工作、同时也要关注陆续新加入板块中的概念品种。保持信心和耐心,好好迎接就快出现的股指新升势!

范文2:

掌握大盘节奏,做好低吸高抛。

昨天已经提示高点减仓,今天继续提示高点减仓,这个大盘的节奏我是把握很到位的。

反复提示波段操作空,想解套,死扛是不行的,死扛解套只能靠运气,做好低吸高抛才是合适的。

我反复提示高抛,你听咋办?炒股挣钱,除了低吸高抛,还有其他办法么?

我以为散户挣钱的唯一办法就是低吸高抛。

针尖战法就是教你如何做好低吸高抛。

第3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 就业 政治稳定 对策

大学毕业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未来社会中坚力量的重要来源,其发展状况对未来社会的发展乃至稳定都具有潜在的不可忽视的社会意义。在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与政治稳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

金融危机下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2009年,我国共有大学毕业生611万,较去年增加了52万,再创历史新高。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经济增速下滑,许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甚至倒闭破产,导致劳动力需求不足问题非常突出。随着西方国家经济步入衰退,就业形势也在不断恶化。去年全国GDP增速下滑了4个百分点。大学生成为就业市场上最直接的受害者,与去年同期相比,一些高校的到校登记举办宣讲会企业明显减少,有的甚至减少了三分之一。据调查,减少的职位主要为一些出口贸易、生产制造型企业,以及银行、证券公司、房地产等公司的职位,一些相关企业甚至取消了招聘会。即使在已经举办过的校园招聘会上,来招聘的单位明显没有往年多,需要的名额也十分有限;且实质性的招聘比以往减少,更多的只是为了宣传企业,提高企业知名度而已。再者,劳动力市场管制增加了劳动力成本,短期内会减少劳动力需求。自2008年起。我国颁布的《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劳动法律法规相继实施,为劳动就业权利保护提供了更好的法律环境。与此同时,作为劳动力市场管制措施的就业保护法规的集中出台,必然会导致劳动力成本在短期内迅速增加,其结果势必会带来对劳动力需求的减少,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

大学生就业对政治稳定的影响

大学生就业问题不能得到解决。致使失业,必然会对社会稳定、政治稳定产生消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大学生失业时社会稳定造成不利影响。劳动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凡是有劳动能力的公民都有获得工作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这也是公民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因此,对劳动者而言,失业是极其可怕的。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希望,家庭的太阳,他们的就业问题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他们经历了数年的寒窗苦读,正处在人生的关键节点,若不能顺利就业就会挫伤他们的信心,影响个人事业的发展,甚至会改变他们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态度,容易产生的情绪和倾向,甚至有人铤而走险,走上盗窃、抢劫、诈骗等犯罪道路,引发大量的社会问题,对社会稳定造成严重的影响。

大学生失业间接影响到基层政权建设。大学生的失业问题不仅引发了大量的社会问题,而且对基层政权建设也带来了间接的负面影响。对家庭来说,尤其是农村家庭和下岗职工家庭,为了使自己的孩子完成学业,他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学生身上寄托着亲人的期待,只有解决好他们的就业问题,才能使父母安心、家庭幸福如果不能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这些家庭会对政府的政策有怨言,导致干群关系紧张,影响到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对农村基层政权的建设带来许多不利影响。

大学生失业加重了社会负担。对社会来说,一方面,毕业生是一个数量很大、流动性很强、社会影响很特殊的群体,今年我国大事喜事多、敏感时段多,若解决不好他们的就业问题,就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直接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政府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会想出各类措施解决这类问题,如增加社会福利支出等,从而造成财政困难,加重社会负担。

太学生失业影响高等教育质量提高和持续健康发展。由于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关注度高,如果让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就会产生“大学生连工作都找不到,经济什么时候才能复苏”的疑问,减弱社会各界应对危机的信心,直接影响经济的复苏一而且很容易形成新的“读书无用论”,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的质量提高和持续健康发展。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大学生主观层面。首先。正确认识大学生就业形势。目前是我国政治稳定、经济飞速发展的大好时机,无论是国家,还是各级政府、组织、学校都越来越关心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同时国家为了拉动内需,投资4万亿元用于基础性建设等,为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

其次,大学生要完善自我,塑造自身生存本能。实事求是地说,大学生找个工作并不难,难的是找一个理想的工作。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调适就业心态。要勇敢地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就业就是选择终生职业”和“一锤定终生”的择业观、就业观。

再次,大学生要为自己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应该根据自己所学知识以及感兴趣的方向,找准适合自己的工作或发展方向。要明白你适合做什么,你能为社会奉献什么。以平和的心态合理定位,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就可以减少或避免就业路上的曲折,多些顺畅。

最后,期望值要适度。在正确认识社会需求与自身竞争条件的基础上,以社会的需求作为自己求职的第一选择,适当降低期望值,先求职,有了立身之地后,再寻求发展。

学校层面。首先,加强毕业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应提高对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要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工作统筹考虑和安排,建立和完善由学校党政统一领导和协调,有关职能部门相互配合,院(系)具体组织实施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工作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和促进学生就业中的积极作用。

其次,合理设置学科专业结构。学校的职责就在于根据社会需要培养能够极大限度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应该在这方面加大培养力度。同时,学校在发展上要有危机意识,坚持改革,实施人才战略,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设置机构,以学科建设、科研建设为突破口,在保持特色。立足行业的同时还要努力开拓更大的办学空间。

再次,加大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力度。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应该做实做细,要按照“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专业化”的要求,不断提升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为学生提供全程化的职业发展教育,逐步建立以就业指导为载体、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辅之以专家讲座、心理辅导、企业实习等多形式、多途径的就业指导教育体系。要采取多种形式,在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职业观念教育和诚信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创业观和成才观。

政府层面。首先,政府应消除对高校毕业生供给与需求的政策抑制,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全国范围内取消对大学毕业生的一切户口指标限制和人事指标限制以及各种各样显性或隐性的行政限制,打破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行政分割。

其次,出台大学生创业贷款和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形成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体系。一方面,出台优惠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为了扶持中小企业,政府在贷款和税收等方面的优惠,为企业解决资金困难,恢复和发展生产经营活动创造了条件。同样,政府可以通过大学生创业贷款和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如对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帮助落实小额担保贷款、个体经营收费减免等相关扶持政策,切实帮助大学生解决资金困难,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条件。另一方面,完善大学生创业培训体系和创业的服务体系,在大学生创业中提供相应的政府服务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