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体检护士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专业认知见习
学生在二年级学完基础课之后,利用暑期1周~2周的时间,由《儿科护理学》专业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儿科诊所、综合性医院的儿科病房、儿童医院专科病房,在临床见习中,学生接触到的是一个个真实的患儿,在每个患儿身上可能会存在很多不同的问题,通过实地观察和教师讲解,了解临床实践中患儿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患沟通等内容。通过见习,使学生对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任课教师可带领学生到儿科护理的相关产业链条进行参观,访问行业内的相关机构,如儿童医院、三级甲等医院儿科病房、婴幼儿早教中心、婴幼儿抚触中心、婴幼儿游泳馆、婴幼儿医药专柜等。
2课程实训实习
在《儿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向学生讲解理论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掌握理解相关的实践技能。如儿科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小儿体格生长测量技法等内容,具体实践教学内容有:换尿布法和约束法;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法;小儿常用体格发育指标的测量法;保温箱使用法;小儿沐浴法;蓝光箱使用法;婴儿抚触法等。要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以上实践教学技能,建设设施设备齐全的儿科护理综合实训室就显得尤为必要。儿科护理综合实训室应设备精良,环境仿真,为学生提高儿科实践技能提供有力保证。实训室内应设有模拟婴儿病房、母婴同室、婴儿洗浴室等单元,应引进现在医院内重要设备,如婴儿蓝光箱、婴儿保暖箱、新生儿电子秤、普通婴儿护理模型、小儿重症监护模型、高级智能小儿模拟人等,以覆盖儿科护理学所有实践技能基本操作单元。
3校外实习基地见习
在完成《儿科护理学》校内理论教学和实验室实训教学任务后,学校选择寒暑假期,将学生集中安排至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的儿科病房或儿童医院的相关专科病房,进行1个月的由带教老师指导下的见习。儿科见习是对儿科理论学习阶段的知识的巩固与加强,也是对儿科护理技能操作的培养和锻炼,同时也是学生熟悉儿科护理理论、进行儿科护理实操前的一次绝佳锻炼机会。通过校外实习基地见习,使学生理解儿科护士职责,熟悉儿科工作环境,加深对儿科护理工作的理解,学习到新的实用操作技能,理解儿科护士日常工作的基本流程,学会护患沟通和交流,培养护士职业道德,学习医护常识。通过科室带教老师的教导,使学生在工作实践中认识到儿科护理的特殊性,如特殊的护理人群、特殊的治疗护理原则、特殊的护患关系。通过实习基地见习环节,使学生深刻理解并熟悉掌握整体护理的概念和实践方法。
4毕业综合实习
根据教学计划,学生在大四将进行毕业综合实习。在综合实习环节,学生将进行转科实习。儿科护理教师可结合临床带教老师,将实习学生分成3人或4人一组,除了进行顶岗实习以外,还要求学生针对儿科专科病房患儿的特点、病患类型,设置营养紊乱性疾病患儿护理、新生儿疾病患儿护理、消化系统疾病患儿护理、呼吸系统疾病患儿护理、循环系统疾病患儿护理、泌尿系统疾病患儿护理、血液系统疾病患儿护理、神经系统疾病患儿护理、结缔组织疾病患儿护理、感染性疾病患儿护理、内分泌及遗传性疾病患儿护理等若干专题,让每组学生带着专题进行访谈、调研、观察,结合医嘱和病例,进行分析,编写相关专题的护理报告。使学生熟悉各类系统疾病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提高临床对儿科专科疾病护理观察及思维能力,从而为培养儿科专科护理人才打下基础。
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1有利于弥补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理论联系实践的不足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验证所学理论知识的机会,更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知识的情景。以往理论实践教学分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理论时感觉枯燥无味,很难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临床实习时理论都忘得差不多了,很难完成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在理论学习之前和讲的过程中穿插见习,讲完所有理论后再实习,可以使学生及早接触实践,能够发现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不能解决的还可以自己查找资料或找老师请教,使学习变成主动,大大提高枯燥的专科理论的学习效率;另外,通过临床见习和实习,使学生具有在医疗机构这个小型社会中学会与人沟通及自我保护的能力,这是老师在课堂上所不能传授的。
2有利于学生掌握儿科护理学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衔接,有助于学生巩固和实践所学的基本技能。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而这种能力了来自于反复实践。在实验室,学生面对的是模拟人,但在临床儿科的各类临床见习实习中,面对的是真实的患儿,这些患儿可能存在多种不同的问题,需要实施很多种针对性的护理操作。学生通过反复的观摩,强化理解了儿科专科护理操作的程序与要点,体会儿科护理临床实践中操作的重难点,能够初步解决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为今后独立当班打下坚实的基础。
3有利于学生形成儿科护理学专科批判性思维方式
随着儿科护理学专科的发展,当代对儿科专科临床护士提出更高的要求,未来社会需要理论素质高、动手操作能力强的高学历儿科护理专科临床护士,批判性思维能力将成为儿科专科护理人员必备的能力之一。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运用护理程序为患儿实施整体化护理,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改进护理措施,为患儿这一特殊群体实施个性化护理,在不断实践中培养独立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同时,通过见习后书写见习报告,实习后书写专题疾病护理报告,积累和分享临床经验,建立自信,培养儿科专科护理认知、自我监控能力和习惯,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护理学科价值观,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4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儿科护理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对儿科临床护理工作的感性认识。通过该教学模式,学生能直接、真实地与患儿接触,面对患儿的喜怒哀乐能感同身受,容易产生对病人的同情心、义务心、责任心。不同年龄阶段的患儿对同一个护理操作有不同的心理反应,再加上大多患儿年龄比较小,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护士需要了解不同年龄阶段患儿的心理,具备儿科护理学相关学科知识,才能与之有效沟通,完成护理实践或操作。学生在此实践过程中能够发现自己学习的不足之处,激发获取儿科护理学相关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为患儿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体会儿科学科的专科知识的重要性,而且感受儿科护士工作的价值。提高对护理职业的认同感,增强职业自豪感,有利于专业思想的形成,从而大大激发学生主动索取儿科护理学专科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总结
关键词:体检晕针护理对策
一、原因分析
1.精神因素,体检者由于精神过度紧张,恐惧,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血压下降,脑部供血不足而发生晕针。此类人一般很少去医院打针吃药,适应环境,心里承受力差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差。或对抽血知识了解甚少,认为抽血后会损害身体。或是少数人是招工体检担心体检不合格进不了厂。
2.机体状态,体质较弱者,营养不良者,空腹饥饿者由于刺激可使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加,胃蠕动加剧,此时处于空腹状态易出现虚脱。
3.穿刺疼痛刺激,多数医院为教学医院,由于实习护士或新上岗护士技术欠娴熟,来回穿刺局部的疼痛增加了紧张的心里,全身高度紧张,反射性引起广泛小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脑部供血不足而发生晕针。
4.环境因素及其他,气候干燥,闷热诊室空气不流通,声音嘈杂等体检者易发生晕针。还有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够态度生硬,抽血情绪受到影响,对护士失去信心。
二、护理对策
1.进行体检抽血时,必须常规备用抢救物品,如血压计,温开水,葡萄糖粉等。
2.舒适清洁的治疗环境会给体检者一个安全感。采血护士不能因要接待大批量采血者工作量大而对抽血环境的忽视。如抽血台面的清洁,消毒程序的规范,采血用品的质量保证。
3.做好采血前的宣教工作,首先对体检者紧张表情者,了解是否有晕针史。并要了解当日是否空腹及服药,讲解空腹检查的意义。还要告知最好在平静空腹状态下采血,避免在急促上下楼剧烈运动后进行。也可通过一些画报文字挂墙上让病人对采血前的知识有所了解。护士应保持在工作中有个良好的服务态度!
4.协助体检者用舒适及姿势,以利于身体放松。尤其是有晕针晕厥史,体检者应采取平卧位,在采血前,中,后密切观察体检者情况变化。
论文关键词:个人信用征信隐私权立法保护
一、个人信用征信和隐私权保护基础理论
(一)个人信用征信的含义
个人信用征信,是指依法设立的个人信用征信机构对个人的信用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并根据用户要求提供个人信用信息查询和评估服务的活动。
个人信用征信体系包含四方面的主体:(1)个人信息主体:(2)提供信用信息者;(3)依法设立的信用征信机构:(4)个人信用信息的使用者。在这四方面主体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信用征信机构,方面它从信息提供者处收集个人信用信息,另一方面将整理加工后的个人信用信息以消费者报告的形式出售给信息使用者。
(二)个人信用征信与隐私权保护的冲突
在个人信用征信的整个过程中,第一步是通过不同的方式,提供者收集到关于相对人的各种信息,并且根据约定或法定的方式提供给合法的信用征信机构:第二步就是个人信用征信机构通过特定的方式对信息进行整合、分类、加工以及筛选,按照信息提供者的要求提供相关的信用评估报告。这上述的过程中,存在着两方面的利益,一个就是个人对其自身信息享有的隐私权、安全权等,一个就是提供者、征信机构以及社会对个人信用的期待的要求,这两方面在实践中难免会引起冲突。
个人信用征信与隐私权的冲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个人信息保密权与信息提供者向征信机构提供,征信机构出售个人信用报告之间的冲突;个人信息支配权与信息提供者、征信机构对个人信用信息的支配;个人信息知情权与征信机构对信息的内部管理;个人信息更正权与征信机构对信息的采集、加工权;个人信息安全权与征信机构对信息的存储与传播。
(三)在个人信用征信过程中保护公民隐私权的重要意义
在个人信用体系立法中加强对隐私权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市场经济一定程度上是信用经济,对市场主体征信并将其信息公开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过程中,避免信息提供者、征信机构和用户利用便利条件侵犯消费者隐私,成为个人信用征信法律制度建设中无法回避的首要问题。但是我们面临的现状是:我国目前在个人信用征信领域对于隐私权保护的立法还很不完善,个人信用系统存在很大风险。从根本上讲,征信立法的基本目的是为了保证信用信息披露公开、透明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消费者个人隐私权不受侵犯。因此,在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立法中必须注重对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二、我国个人信用征信隐私权保护的现状及缺陷
(一)个人信用征信隐私权保护的现状
我国现行法律尚未明确规定隐私权概念,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和基本法的民法未将隐私权规定为独立人格权加以保护,我国刑法中也没有设立侵害隐私权罪的罪名,只是在某些法律条文中包含了保护隐私权的精神,这就很难形成一个健全的隐私权法律保护体系,这使得个人信用征信中隐私权保护成了无源之水。在个人信用征信方面,只有一些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做了规定。法律上对个人信用征信隐私权的保护是不全面的。在个人信用活动中,隐私权保护也存在许多问题:尽管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经实现了全国联网,但只向联网的金融机构提供查询服务,还不能向社会其他部门开放。
(二)个人信用征信隐私权保护的缺陷
1.征信立法建设严重滞后
目前我国尚没有一部全国性的规范信用信息的法律,除《国家保密法》没有法律明确界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哪些征信数据不可以向公众开放,哪些数据可以公开以及公开的程序、对象等。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规定,在现实生活中很容易发生信用信息泄露和滥用的情形,侵犯信用主体的隐私权。目前我国个人信用制度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法规是《上海市个人信用联合征信试点办法》和《深圳市个人信用征信及评级管理办法》,一方面立法层次低;另一方面法规只简易的规定了隐私权保护的原则和大体框架,没有专门的隐私权保护条款,不具有可操作性。此外,现行法规只注重权利被侵犯后的救济问题,却很少关注事先预防,这使得公民的个人隐私权无法得到全面的保护。
2.征信管理机构运作不规范,管理混乱
目前有关个人征信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侧重于对征信机构的管理,对于信用信息提供者、信用信息使用者则规制较少,管理的厚此薄彼为不法利用信用信息造成漏洞。同时全国征信管理机构的管理权限并不明确,使征信机构管理混乱。人民银行、商务部、工商总局、财政部、海关总署、各地方政府均有对征信方面的管理权,也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和管理系统。但对征信机构经营管理的规定几乎没有,各征信系统和征信服务机构各行其是。
3.欠缺对不良信用信息的科学界定
对不良信用信息的科学合理界定是保护信用主体个人信用隐私的前提和基础。我国现行个人信用征信相关法规、部门规章都对不良信用信息规定了强制公开的期限,但是对什么是不良的信用信息却没有做出界定。以《深圳市个人信用征信及评级管理办法》和《江苏省个人信用征信管理暂行办法》为例,其条文中都没有明确“不良信用信息”定义。《上海市个人信用征信管理试行办法》规定了不良信用信息的概念,表述为:不良信用信息是指恶意拖欠数额较大款项的信息,具体拖欠数额,由市征信办会同有关部门确定并予公布。很显然这个定义是简单而粗放的,并没有对不良信用信息做出科学界定。
三、加强我国个人信用征信体系中对隐私权保护的立法建议
(一)加快立法填补法律空白,完善信用隐私保护法律体系
个人信用征信体系的建设首先是相关制度的建设。在个人信用征信体系视野下保护公民信息隐私权,尤其需要填补法律空白形成体系。
首先,在民事基本法律中明确隐私权作为独立人格权的地位。在将来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将隐私权作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加以规定,同时还要对信用权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以配合个人征信法律体系中隐私权法律保护的完善:其次,尽快出台对个人信息权利予以保护的专门法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规定个人信用信息的范围和征信机构不得采集的个人信息范围。再次,针对个人信用征信行业专门立法。最后,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对散布于银行、税务、工商等机构数据的公开制定统一的法律,确保征信机构合法、快速获得相关数据。
(二)明确个人征信制度申隐私权的具体保护措施
1.明确征信信息的范围。法律应明确界定征信机构获取个人信用信息的范围,与信用相关的个人信息应当只限于三类:(1)表明被征信主体信用能力的个人身份信息:(2)表明被征信主体履约意愿的信用记录和公共事业缴费记录:(3)影响被征信主体信用评价的处罚记录。另外还应对非征信信息做出禁止性列举。对影响个人信用状况的违法犯罪记录,应设立专门条款对有关机关存储、使用、透露这些信息做出实体和程序上的限制,防止有关机关滥用权力侵犯个人隐私权。
2.严格规范个人信用信息征集程序。个人信用服务部门是以赢利为目的的机构,在法律规范下,通过向合法用户提供个人信用调查报告以获取利润。如果对个人信用信息征集程序规范不严,征信机构在利益趋势下很容易侵犯信用主体的隐私权。因此在个人信用信息的征集中,要严格依法规范征信程序,征信方法要公正、合法,对法定例外的信息进行征集时须经信息主体本人同意,以保护信息主体的隐私权不被非法侵害。
3.依法规范个人信用信息的使用。一方面依法限制个人信用信息的使用目的:另一方面,规范征信机构提供个人信用记录的条件,除法律规定的强制性提供信息外,征信机构提供个人信用信息时应事先征得被征信者的同意。除此之外,还应保证当事人对本人个人信用记录的知情权。
4.明确个人信息主体的权利和征信相关机构的义务。明确个人信息主体的个人信息保密权、个人信息利用权、个人信息更正权、个人信息权益救济权等基本权利。同时必须明确征信机构的义务,例如安全保密义务、保证个人信息准确、及时、完整的义务及保证信息主体有知情权和异议权的义务等。
5.完善隐私权的保障救济机制。完善的个人征信体系,应建立对消费者隐私权的多重保障救济机制。首先是要建立内部的行业协会,通过行业协会进行内部的监督,制定相关的自律制度、进行必要的行业检查,做到尊重和保护公民隐私权的目的:其次通过立法的形式建立针对性的官方信用征信机构监管部门,利用国家的权力对相关的市场进行监督,并JJu强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再次赋予相关公民的法律上的救济权利,可是使消费者能够通过法律的形式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最后就是坚持违法必究的原则,对构成犯罪的要对其追究刑事责任。
(三)加强征信监管
在法律不健全的背景下,我国的征信监管制度存在诸多缺陷,没有统一的征信监管机构,监管的具体环节程序混乱、监管粗放,无法对信息主体隐私权进行预防性保护。因而完善我国征信监管制度势在必行:第一,可以提高征信监管机构的市场准入门槛以规范征信机构的设立,监督基础设施是否完备、人员配置是否规范、执业目的是否合理等,通过限制征信机构的硬性条件来强化对隐私权的保护。第二,征信监管机构通过对征信机构的经营流程,特别是评估程序的监管有效杜绝征信机构对被征信主体做出不公正客观的信用评价。第三,加强对信用使用主体的使用目的监管,设立专门投诉部门,做到救济的顺畅。
关键词:城市规划 建设 环境 保护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正文: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推进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建设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是城市的发展的根本和城市建设发展的蓝图和管理城市的依据。城市规划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建制之一,它关系到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的发展,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因此,受到了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城市规划是为城市的发展制定一定时期内的目标和计划,既对城市建设进行综合部署,也为城市建设提供管理依据。
1 环保节能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
1.1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城市规划中贯彻环保节能理念,归根结底就是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严格按照城市的整体情况,进行全面而综合的规划,保证城市资源的地区分布更加均衡。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还应促进经济与社会同步发展、市民健康与教育共同发展。不断关注城市环境质量,采用先进管理技术、优化管理手段,积极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1.2 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城市规划要实现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城市的经济发展。贯穿环保节能理念,打破传统城市建设规划,深入研究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实现城市经济空间合理化、科学化的布置,促进城市城市经济迅猛发展。
1.3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很多城市规划中都存在着重经济、轻环保的现象,城市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浪费资源为前提。这种城市发展模式,会使人们的生活、生产环境不断遭到破坏,进而严重阻碍人们生活质量的有效提高。在城市规划中贯穿环保节能理念,将会不断改善城市环境,使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最终实现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共赢。
2 我国城市发展现状
2.1 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环境问题
首先,水体污染严重。城市人口较多,且人口增长快速,城市工业发展迅猛,城市生活与生产排放的大量污水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导致环境遭到严重的污染。而且近年来,我国水体污染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其次,大气质量严重恶化。由于目前工业、交通的发展需要及化石燃料的使用,大气层排入了如碳氧化物、臭氧、硫氧化物、粉尘等诸多有害物质,导致大气质量大不如前,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各个城市空气普遍污染,部分城市污染严重。众所周知,近几年常提到大气污染会导致的温室效应及臭氧层的破坏可以直接威胁到全世界人民的生存。再则就是噪声污染。我国城市在交通、文化娱乐、工业、建筑等方面的飞速发展,噪声扰民的情况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约三分之二的城市存在噪声超出标准范围的问题。
2.2 城市发展中基础设施现状
首先,公路下面的管线纵横交错。城市规划管理不善,各部门规划没有协调一致,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通常可以看到,修路在前,水、电、热、通信、排污等建设紧随其后,导致城市路面天天在修整。其次,忽视建筑住宅节能。很多市民对房屋的外观和结构很关心,但是却不注意节能,没有环保节能意识,造成居住用能的浪费。住宅与一般的消耗性物品不同,资金含量高、持久性强、耐用性好,应从宏观调控着手、科学规划,从建筑保温、管网系统调节、提高热源效率等方面加强改进。
3 环保节能在城市规划中的体现
3.1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前期准备
城市环境保护前期准备工作,是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基础。主要包括搜集城市的自然环境资料,了解城市的社会与经济状况,调查分析环境状况等工作,即了解城市的具体地理位置、生态化境、水文状况、气象条件;明确城市的人口发展状况、国民生产总值;研究大气、水体、噪声的质量状况,做到对整个城市的自然环境状况的彻底掌握。
3.2 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使用落后的燃煤方式产生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因而主要的污染物就是二氧化硫、总悬浮颗粒,由此可得大气综合治理规划的长远目标应是改变落后的燃煤方式,提高燃烧效率,尽可能地使用那些污染小或无污染的能源,如气体燃料、太阳能、地热能等;实行城市区域集中供热、增强道路硬化、创建无烟控制区;调整工业布局,加强污染源的治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选择抗污染性强的树木,提高城市绿化率。
在综合整治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城区能源结构组成和交通状况调查分析,通过取样确定浓度高、危害大、涉及范围广的大气污染成分,以助于在治理过程中对症下药,提高政治的效率。目前我国大中城市市区的大气污染问题,主要由于落后的燃料燃烧方式引起的不完全燃烧产物和汽车尾气。由此可见,大气中主要污染成分多为二氧化硫和漂浮颗粒,因此,为了长远规划考虑,应该在科技领域着手,通过科技手段提高燃烧效率,使得燃料充分燃烧。另外,还可以采用新能源,开发天然气燃料,光能、太阳能及电力能源等污染小甚至无污染的能源。居民生活方面,尽快普及集中供暖供天然气,尽量减少个体居民通过燃煤取暖做饭。在工业方面,调整工厂分布的整体布局,充分利用大气自我净化的科学原理,把污染相对严重的厂向人口稀少的郊区转移。与此同时,提高对污染源的重视程度,强化治理,降低排放量,从根本上解决大气污染问题。环境规划实现合理化,选择抗污染性好,净化能力强的树种,增加绿化率,充分发挥植物净化的能力。
3.3 水污染综合治理规划
对水污染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由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算出最大限度的排放量作为依据,制定最佳治理方案。我国水污染综合治理规划,应不断改进落后的生产方式,采取少废、无废的工艺进行清洁生产,降低污水排放量,强化对生产、生活污水的治理,更新、完善污水处理的设施,从而真正有效地保护水资源。
对于水体污染的规划方针应该根据水体污染目前状况进行分析,在排入水体的合理污染范围内指定规划方案。目前我国主要排入水体污染情况日渐加剧,污染范围也越来越广,近年来排入含有重金属、化学物质等污染物质的污水数以万吨。对于指定水污染的规划方针应当沿用过去落后的方法,使用无废、少废的方法进行生产生活,提高处理污水的工艺,并且重视对可回收资源的再利用,降低污水的排放数量,修葺现代化完善的处理污水的设施,对于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可以有效治理,最后达到让我们的水资源得到合理应有的保护。
3.4 建筑设计体现环保节能理念
使用新型材料、创新施工技术,采用先进施工工艺,如使用先进的建筑材料、新型的墙体设计、新型屋顶材料,有效实现环保节能的目的。
创新、改进供热系统、通风系统,以提高室内空气清新度。科学、合理规划布局小区住宅建筑,避免浪费建筑材料,提高建筑材料的利用率,以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达到节能的目的。在建筑设计中贯彻环保节能理念,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途径之一,同时积极推动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3.5 道路设计体现环保节能理念
道路施工竣工后,及时将树木栽种,积极发挥树木对空气的净化功能。设计道路配套基础设施时,应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提高利用率,如设计道路雨水排,不能与下水通道相连,应单独进行设计,以便于回收来用于园林及道路的绿化带。
3.6对于铺设管线方面,应当遵循一支笔,建设一张图的基本原则,各个施工职能部门铺设管线时要一次完成,而且要采用环保的施工料进行施工,不然不可以开工。比如,铺设供排水管道的部门采用塑料材质的管体,而不是过去采用的需要焊接的钢管,就可以有效减少天天挖沟的尴尬局面。
4 结语
城市的发展需要城市规划的科学指导。应对现阶段城市建设中面临的环境问题,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城市规划应体现环保节能理念,进而保证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关于本文所提到的城市规划、环保方面的问题都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所以我们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人类与自然环境相处和谐,我们生活的环境才会得到保护。在城市规划中为环保留有重要的地位,可以提高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更造福我们每一个人。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高中数学课堂 提问互交 教学体系 构建措施
1.提问互交对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高中数学教学容量大,知识较深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非常容易因无法理解知识内容而产生厌恶、烦躁等消极情感,造成数学学习效果大打折扣。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提高,长此以往,必将限制学生数学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在该教学环境中,加强教学提问设置,做好师生互交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提问互交可以通过有针对性地提问,完成对课堂知识点的巩固,可以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深入了解知识本质,加深学生印象。学生具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可以在问题的指引下提高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从问题着手,自觉、主动地探究数学课堂的奥秘,从而强化数学学习的效果。学生可以在问题探索过程中获得经验,通过探索获取更多的解题途径和方法,从而简化数学学习过程,让数学学习变成小菜一碟。和谐的教学氛围是优化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关键,在提问互交的过程中,教师主动与学生交流,以温和、轻柔的话语进行提问,给学生一种亲切感,使学生愿意主动与教师交流,及时与教师交流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并进行完善,对学生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2.高中数学提问互交教学体系构建措施
提问互交教学体系在构建过程中需要把握好提问的趣味性、启发性、层次性、科学性和开放性五项重要原则,教师要从课堂需求出发,依照上述指标合理设置问题,以学生为主体,对教学问题进行对应设置,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2.1做好教学分析,问题衔接课本。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问题设置的有效性,从问题趣味性、启发性和层次性着手,依照课本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合理设置对应提问框架。教师要做到提问与课本例题及课堂教学的挂钩,让学生能够在问题中达到对课堂知识的训练,强化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效果。笔者在“指数函数”教学过程中,对课程知识重点难易程度进行了划分,依照课本知识点体系状况设置了对应的问题。笔者依照课本中指数函数曲线内容设置问题,提问学生该曲线特征是什么,特征点是哪个点,让学生自由解答。学生在该问题回答的过程中对课本知识内容进行二次思考,对指数函数课本内容的印象大大加深。
2.2做好梯度设置,问题划分层次。
控制好提问互交教学内容梯度,对学生数学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对问题的层次性进行全方面把握,严格遵循循序渐进要求,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让学生能够持续拔高,提高学生对高中数学学习的热情。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该方面内容非常重视,从学生和教学角度分别设置了层次内容。在学生角度,笔者依照学生学习水平将学生划分为高中低三层,在教学角度,笔者依照教学指标要求设置了拔高与基础两种问题。笔者在对高水平学生进行提问时,多以拔高问题为主,让学生能够在提问中发展思维和能力;在对中水平学生提问时,基础问题与拔高问题交叉运用,确保能够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能力,强化效果;在对低水平学生提问时,多以基础问题为主,确保学生能够了解问题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3打破问题框架,改善提问内容。
如何有效地提问是强化高中数学教学效果的关键。在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打破常规问题模式,学会在问题中创新,对问题进行衍生,增强学生对课堂提问的新鲜感,让学生始终保持交流热情。笔者在“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学过程中,就没有再询问学生三角函数图像特征是什么,而是询问学生y=sin(-x+90°)的函数图像是什么,让学生自己试着将该函数图像画出来。该问题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还为下节课y=Asin(ωx+ψ)函数的教学做好了铺垫,对课堂学习效果的优化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2.4丰富教学内涵,提高问题质量。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启发性,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分析,依照学生思维方式合理设置启发内容,确保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提高学生高中数学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题目的本质,再让学生理解题目的组成,尤其是在解题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题目逻辑关系,让学生学会寻找题眼,依照题抽丝剥茧,达到问题的高效求解,从而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常设置生活化问题,由生活内容引入,让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数学解题的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等差数列”学习的过程中,笔者就以楼梯台阶为例,让学生对楼梯台阶进行计算,将生活与数学紧密结合在一起。
3.结语
提问可以为学生与教师构建良好的沟通桥梁,让两者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该教学构建过程中,教师要控制好问题的选取,要依照问题设置原则合理控制问题内容。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做好问题创新,对问题进行改进和拔高,优化数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艳萍.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的方法和策略[J].成功(教育),2013,23:79.
[2]刘艳.浅谈新时期初中数学提问艺术的重要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7:95.
[关键词]城市建设 气象探测环境 保护
[中图分类号] P412.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0-211-1
1气象探测环境的重要性
气象探测是整个气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气象探测环境,是指为避开各种干扰保证气象探测设施准确获得气象探测信息所必需的最小距离构成的环境空间。保护好气象探测环境,就为保证气象探测工作顺利进行、确保获取气象探测资料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为积累气候资料、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和气象服务水平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五六十年代,我国的每个县城郊区都建立了气象探测站(简称“气象站”)。气象站选址在四周空旷的平地、城市最多风向的上风方,避开了地方性烟、尘等空气污染严重的地方,避开了陡坡、洼地或邻近有丛林、铁路、公路、工矿、烟囱、高大建筑物的影响。但是,几十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扩大,许多气象站已经处于城区的内部,气象探测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2气象探测环境受到破坏,对地面气象探测资料产生的影响
下面举例分析一下由于气象站观测场附近四周有高大障碍物阻挡造成气象探测环境破坏,对气象探测资料的影响。
与同一观测场而四周开阔的情况比较,观测场四周附近如果有高大障碍物阻挡,流经观测场中探测仪器的气流就会明显不同,此时气流的气象要素的观测值与真实值比较发生了改变。
2.1高大障碍物阻挡,造成地面气象要素观测值受到影响的原因
2.1.1风向
气流经过障碍物阻挡,即发生了水平方向的绕行,水平运动的方向已经改变,这样的气流再流经观测场中的风向仪,测出的风向就会失真。
2.1.2风速
气流经过障碍物阻挡,即发生了水平和垂直方向的绕行,形成了辐合或辐散、改变了原来的流动速度,这样的气流再流经观测场中的风速仪,测出的气流水平速度就会失真。
2.1.3气温
气流经过障碍物阻挡,即发生了垂直方向的绕行,形成了上升降温或下沉升温,改变了原来的温度,这样的气流再流经观测场中气温计,测出的气温就会失真。
2.2气象站观测场附近四周有高大障碍物阻挡,影响地面气象要素观测值的事例
2.2.1高碑店市气象站
高碑店市气象站1971年建于高碑店市闫家务村南,80年代后期,气象观测场西侧增建许多居民楼房。2003年,阳光住宅小区开发商在气象观测场西南至西北面建设六层住宅楼5栋,与观测场最近距离92米。经分析建筑物影响造成探测的误差,气温为+0.6―+1.7℃,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左右。
2.2.2保定市气象站
保定市气象站1957年建于保定市南市区杨庄乡。1990― 1996年,保定市第二机床厂在气象观测场东面和东北方向建设多层住宅楼5栋,与气象观测场最近距离60米;1992年―1999年间,又有河北大学医学院、河北省气象培训中心等多家单位在其周边建设大量办公楼和住宅楼。至1999年,周边已经基本为障碍物所包围。经分析建筑物影响造成探测的误差,气温为+0.3―+1.0℃,年平均风速为-1―-1.5m/s,年平均相对湿度为-4%左右。
2.2.3易县气象站
易县气象站1957年建于县城附近东关村。1999年以后观测场四周由远及近建成多处住宅楼,观测场周边形成城市居民生活区。气象观测场北侧为亚澜家苑小区楼房,东北至东侧为花园小区楼房,西北侧为蚕场住宅楼房。经分析建筑物影响造成探测的误差,气温为+0.6℃左右,年平均相对湿度误差-4%左右。
由于误差不定,所以无法对探测资料加以订正。
3国家法律保护气象探测环境
2000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施行,2012年12月1日《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颁布实施,为保护气象探测环境提供了法律依据。依法保护城市气象探测环境的事例如下。
(1)在阜平县气象站南侧一个单位计划建设6层住宅楼,影响气象探测环境,经过阜平县气象局多次执法,终于使6层住宅楼降到5层。
(2)在涿州市气象站的东侧空地开发商计划建设高层住宅区,即将影响气象探测环境,经过涿州市气象局的强力依法制止,此开发建设计划未能实施。
(3)在满城县气象站东北侧的一家工厂未经审批就动工将厂房加高,即将影响气象探测环境,经过满城气象局联合县规划局的强力执法,加高的厂房得到拆除。
4城市规划建设方面应该做的工作
为了统筹好气象探测保护与城市发展,避免冲突与不必要的损失,今后一段时间的城市规划建设,应该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4.1编制、实施《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专项规划》
《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第七条规定,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会同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等部门制定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依法纳入城乡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十七条规定,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禁止、限制和适宜建设的地域范围,各类专项规划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水源地和水系、基本农田和绿化用地、环境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及防灾减灾等内容,应当作为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编制《气象台站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按照气象台站探测环境的技术要求将气象站周围规划成低建筑区或公园区,为确保气象探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规划依据。
关键词:园林绿化;养护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规模日益扩大,人们对于精神文明的建设水平也提高了要求,对园林绿化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许多的专业人士积极投身到园林绿化的建设中去,使园林绿化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市政园林绿化是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知名度的重要手段,也是城市文明程度主要标志。城市园林绿化的好坏,客观地反映了整个城市的环境质量及人文形象,对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与生活健康也有深远景。因此,加强绿化养护管理工作对加快现代城市建设、为百姓营造幸福生活意义深远。
1.当前市政园林绿化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1.1居民对城市绿化养护认识不够。城市绿化是服务于民的,但也离不开大家的维护和爱护。广大居民普遍认为市政园林绿化的建设对于绿化效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却轻视了绿化养护管理的重要性,使绿地养护管理工作不受重视。目前,一些居民对园林中花草树木不爱护,对孩子们的践踏、玩耍不管不顾,有的人将草坪变成了停车场,任由汽车随意停放,毁坏绿地,也有在绿地上搭违章建筑,或将其变为自家菜地,更有甚者将豢养宠物随意放进去拉屎拉尿,这样不仅污染了城市环境,也极大地破坏了园林的平衡及美化效果。
1.2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方法滞后。当代市场经济机制下,园林绿化管理也应与时代接轨,积极适应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但目前园林绿化管理机制和竞争机制比较匮乏,加之管理组织结构变化频繁,导致了政府在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上束缚的被动,从而使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效率降低。养护管理工作方法不够科学,所采取的一系列绿化养护管理措施技术含量不高,一些工作人员是通过临时招聘的,技术业务素质较低,仅凭自己的经验操作,缺乏创新意识和精神。此外,有些地区还照搬照套普遍的管理方法,没有能够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适合于本地区的工作管理,导致管理工作与实际相差甚远。
1.3绿化管理技术不到位。园林绿化管理不是单一的清洁和修剪所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多种知识互相配合的。由于管理者对各类植物的特点不够熟悉,对各种类植物生长所需土壤、水分、温度等重要因素模糊不清、混为一谈、一概而论,从而导致生存率的降低。一些地方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技术培训、开发不到位,人才资源流失,都不利于绿化养护工作的管理。此外,一些管理人员缺少园林美化的相关知识和创新意识,园林美化不仅要和城市建设相吻合,更重要的是要与时代共进步,使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2.加强园林化养护管理的必要措施
2.1提高市民绿化养护意识。当代市政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仅靠政府、园林绿化养护工作人员是远远不够的,园林绿化养护的服务对象是整个城市的居民,因此,必须尽快提高市民对绿化养护的重视,促进全民参与。可以通过开展法制教育,提高市民自觉守法意识;进行绿化养护宣传教育,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报刊、网络等媒体,加强对市民爱护环境、保护绿化意识的培养;设立环保标牌,如“小区是我家,美化靠大家”等标语,倡导护绿,增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还可以通过举办“绿色观光”、“生态种植”等实践活动,增强广大市民的绿化意识,激发他们参与保护园林绿化效果的积极性,以达到园林绿化的建设效果,推动整个城市“护绿”事业的健康发展。
2.2运用科学的绿化养护管理方法。首先,建立完善的绿化养护工作体制。要使其与当代市场经济相吻合,与所在城市实际状况相吻合,并对城建、规划、执法、市容等部门建立一个明确的责任分工,加大园林绿化监察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各类侵占破坏绿地的案件,切实保护绿地资源,巩固绿化成果。其次,明确养护管理的重点。养护管理工作的重点是绿地的保洁,以及树木、灌木、草坪的修剪,难点是病虫害的防治。园林绿化管理部门在进行养护管理工作的时候,要抓住重点和难点,同时要分清主次,抓出精品工程,寻找亮点,把有限的经费和精力放到主要工作中去。最后,建立高素质的养护管理人员队伍。要定期地举行园林法律法规、业务知识的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业务水平,使他们能够掌握养护的新手段、新趋势。加强对养护人员在园林植保技术方面的指导,让他们了解常见病虫害的预防及治疗,提高他们的养护专业技能。
2.3创新绿化养护管理技术。第一,正确把握园林的设计技术。科学的园林设计和合理的布局是绿化养护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不同种类的植物有着不同生活习性,如果在植物类型搭配上出现错误,很可能会出现植物相克,导致病害、无生长,或者死亡。在种植品种上,既要考虑植物的成活率、是否适应当地水土,也要考虑其搭配效果。在不影响各自品种生存、生长的前提下,可以采用乔木搭配灌木、常青搭配落叶、花丛搭配草地等形式。第二,严格执行绿化养护管理技术准则。要加强对防治植物折断、病虫害等问题的预防;注意定期清洁,保证无杂草、尘土、黄叶等现象;在科学的时间内进行浇水、施肥;园林的大型树木必须注意做好科学防病,并进行定期合理的修剪,使园林既达到绿化效果,也达到美化效果。
结束语:总之,在绿化养护管理中,只有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科学的管理手段、先进的管理技术,才能使绿化养护管理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而为整个城市带来生机和活力,促进园林绿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市政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是一门值得广大园林工作者认真研究的学问,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值得大家去学习和探讨。我们要积极重视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在城市绿化建设中的作用,切实抓好市政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为园林绿化事业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熊桂芳.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探析[J].现代园林.2010(11).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安全;问题;防护策略
前言
现阶段,计算机得到人类社会的广泛应用,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在对其进行充分运用的过程中,对其软件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现阶段这一问题多种多样,如软件动态破译问题、安全漏洞和质量问题及非法复制问题等,要想利用计算机促进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就应当有针对性的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提高使用者对计算机的信用度。在制定计算机软件防护策略的过程中,可以从技术层面、组织管理层面等分别进行提高。
1 计算机软件概述
1.1 含义
计算机在日常工作中,要想得到正常的系统运行,需要内在程序及文档共同发挥作用而进行,而这些文档和程序的总称就是软件。它们实际上拥有不一样的含义,程序指的是相关数码编制,具有系统性和特定性等特点。而文档指的是能够帮助使用者更好的熟悉和掌握计算机程序的软件,它能够对相应的数据资料进行详细的说明。这两种软件在计算机中存在不同的功能,程序是计算机运行使用的基础,是计算机的必备软件,而计算机在正常运行状态下,是可以脱离文档的。
1.2 分类
而计算机软件的分类,从整体上来看有两种,即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首先,系统软件。计算机要想维持正常的运行,是绝对离不开不同的操作系统,这就是系统软件,其功能是管理及调节不同的硬件,促使其在计算机系统中相互协作,正常运行。这种软件是由基础操作工具和操作系统组合而成,如软件连接、驱动管理等。可以说,计算机的这一组成是促使使用者、计算机及其内部操作系统紧密相连的基础,促使三者在运行过程中构建为统一整体,在这一整体运行中是可以忽略掉其内部硬件的运行。现阶段市场上主要的系统软件宝库UNIX、Windows等。
其次,应用软件。这类型软件在使用过程中以达到某种用途为目的,通常状况下它以特定的形式展现自身的功能,如图像浏览器等,这种功能表现相对单一;同时还有系统功能的展现,如Office办公软件等,同时还包括人们熟知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这一软件系统的组成包含几个独立程序。现阶段人类开发出来了多种应用软件,最常使用的有工具软件、游戏和管理软件等。
2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含义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网络技术逐渐取得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极大的完善了技术机的网络体系。但是计算机网络的构建单纯依靠研发相应管理空间或者促使硬件设备简单实现对接是无法完成的,这是因为该网络的构建最主要的目标是能够为使用者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这就要求网络中能够容纳大量的使用者信息和数据,同时能够更加快捷的促进资源共享。这些信息和资源,一旦发生泄漏将会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损失。因此在计算机使用越来越普及的状态下,构建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而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最大限度的保护用户信息,现阶段信息技术的发展,其最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实现软件安全。
现阶段,针对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问题,IOS将其定义为要充分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网络内计算机的硬件、软件、使用者信息和数据等,有效防止因意外、恶意操作,造成的信息资源泄露或篡改,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够促使互联网在长时间内为人们进行服务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从而为人类带来更加快捷、便利的生活。
计算机的网络安全包含物理和逻辑安全两个方面。前者指的是应用物理保护措施促使计算机硬件及网络连接部位始终处于安全工作状态,减少因意外导致的数据或信息丢失;后者指的是计算机网络系统在日常工作中应处于整体的维护和正常工作状态下,这样一来能够极大提高整个系统的完整性,促使信息泄露的可能大大降低。在这种状况下,安全性在软件当中的体现成为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这是因为计算机软件在日常工作状况中,不但可以对别人实施攻击也可以有效的提高自身安全性,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
3 计算机软件安全问题
3.1 对软件的动态破译
在运行过程中,安全问题对软件的威胁就是计算机软件安全,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有效防护软件,保证其运行过程中没有被人为的滥用、破解及随意修改等现象,这样一来,就能够确保其工作状态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从技术角度来观察这一问题,就要构建一个稳定平台,包含所有系统硬件,从而实现软件的正常使用;同时还应当加强防护措施,严禁跟踪事件的发生,此时就应当对监测、干扰及随意修改软件的行为进行严格控制。
计算机软件自产生之日起,就面临着各种跟踪及控制的问题,一些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人员能够直接修改和读写计算机中的不同格式文件,在将其源代码进行窃取之后,会对计算机的密钥和防复制能力进行破坏,这样一来就能够动态破译任何一个软件,不法分子会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一些数据公开或非法买卖。
计算机中的跟踪调试软件具有强大的动态跟踪功能,现阶段该技术能够有效的进行跟踪程序并保证其逐条运行,其中主要使用的是断电中断和单步中断两种技术,分别以静态和动态跟踪两种形式进行。在静态跟踪当中,可以对反编译工具进行充分的运用,在此基础上能够实现源代码的产生,从而促使分析工作更加便利;动态跟踪当中,是对调试工具的充分运用,这样一来能够在某处促使程序得到中断,从而实现其单步执行,达到跟踪的效果。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对软件的动态破译是计算机软件的一个重要安全问题[1]。
3.2 安全漏洞问题
开发软件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其中包含了大量的限制性因素,这就导致现阶段计算机中所使用的软件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漏洞,严重威胁软件的安全,但是这一现象即使是现阶段世界顶级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公司也无法对其进行全部避免。也就是说,日常工作及生活过程中,计算机软件始终都存在安全漏洞,有些时候无法得到安全运行。近年来,多发软件安全事件当中,多数都是由于安全漏洞引起的,即使多数使用者会将杀毒软件和防火墙等安装于计算机当中,但是这一问题始终无法被完全杜绝,这是因为当防护软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那些专门实施软件破坏的技术工作者也在不断的摸索,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网络高手”。同时,当使用者在计算机当中安装防漏洞软件时,很可能导致更多软件漏洞的出现[2]。
3.3 非法复制问题
在时代的不断进步中,知识密集型产品被大量研发,计算机就属于这一类型,这一特点导致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将被应用在对计算机软件进行研发和使用的过程中。在计算机软件的研发中,很多硬件在使用过程中所创造的经济效益甚至远远低于其研发成本。然而,现阶段非法复制问题却严重威胁着大量的计算机软件。具调查表明,近年来,每年都有非法盗版的现象发生,这些盗版软件导致一百三十多亿美元的损失出现,并且这一损失数据每年都在上升。现阶段,世界上各国都开始对非法盗版及复制问题加以高度的重视,并对该现象造成的法律、税收等问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解决,而这一过程是非常艰难的,在我国这种发展中国家的状态下,现阶段并没有相对完善的管理措施,我国社会受到了非法复制问题的严重影响。
4 计算机软件防护策略
计算机软件在研发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同时其所研制出来的产品属于知识密集型,从这两个角度来看,是值得人们对其给予高度尊重的。现阶段在加强计算机软件防护的过程中,人们不仅可以从法律的角度对其进行严格而强行的约束和管理,从技术层面和组织管理层面加强防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这样一来能够更有效的制约软件的动态破译、安全漏洞和非法复制等问题。
4.1 技术层面的提高
技术层面的提高可以从非法复制的防止开始。现阶段我国在保护软件的过程中还没有足够大的力度,开发商所采取的措施是加密。然而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大部分已经被破解的软件仍然没有停止使用,而它所带来的危害就是会将多数捆绑后台程序进行启动,来威胁用户数据。这样一来,相关行业领域应及时加强技术研究,有效研制出防止非法复制出现的软件,促使其在对计算机软件进行充分保护的同时能够对计算机软件产生较小的威胁。同时也可以从对用户数据进行加强保护的方面入手,加强密钥的研究[3]。
在对反跟踪技术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由于该技术是对调试工具进行充分利用,那么就应当研发相关技术防止该工具被非法利用。现阶段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当中,都具有一定的结构特点,对于CPU的严重依赖,导致一旦该软件被监控,就会泄漏大量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应及时将该技术中的安全漏洞进行消除,同时对反跟踪技术进行完善,最大限度的实现对软件的保护。
4.2 组织管理层面上的提高
计算机软件防护策略中,国家应充分发挥管理职能,不仅要构建专门的单位或部门,还应当对软件开发商进行严格的管理,这样一来,就能够保证软件从研发之日起一直到被使用者进行使用,都能够受到严格的监督及管理,从而有效的防止非法复制问题。
相关部门在加强组织管理的过程中,专业的软件安全监督机构的设立是非常必要的,以专题小组的形式进行非法复制和动态跟踪,能够极大的提高打击力度,同时还应当提高对使用者使用过程的管理,严格限制软件的拷贝和移植等[4]。
4.3 防火墙技术的应用
保护计算机软件过程中,首要工作内容就是对专业杀毒软件的应用,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另外一个关键技术措施就是对防火墙技术的应用。该技术使用者在应用电脑访问相关网络时,电脑内部网络有时会受到外部网络的不正当攻击,防火墙技术的有效应用,最显著的效果就是能够对外部网络不必要的攻击进行预防和阻止,促使电脑中相关软件免受威胁,从而始终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可以说系统内部是否能够稳定运行是防火墙正常工作的重要内容。当电脑内部网络被部分用户访问时,防火墙的功能是始终维护自身系统的正常运行;当电脑内部网络被非法访问时,防火墙的功能是对其进行有效拦截。现阶段,世界上研发出来的防火墙技术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黑客入侵状况逐渐减少,安全性始终存在于电脑软件系统网络当中。
4.4 加强硬件系统安全防护
在维护计算机系统安全的过程中,对其硬件系统进行加强防护具有重要意义。使用者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对电脑和网络的使用,需要记忆硬件系统高度的重视。这是因为,硬件系统一旦发生安全威胁将会从两个方面进行,即物理安全和设置安全。前者指的是机柜或交换机等物理设备发生安全问题,这需要使用者在日常工作中提高管理和维护力度,促使电脑免受外力的影响而发生破坏;后者指的是有效设置设备,硬件受到外来入侵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
4.5 数据加密技术的应用
在实施计算机软件安全防护策略的过程中,现阶段最后的防御手段就是对数据加密技术的充分应用。该技术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有效的促使一个网络系统始终处于安全状况之下,同时在针对部分重要而机密性的信息和数据进行保护时,这一手段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要想有效处理这一问题,使用者可以对相关文件进行加密,使用密钥,文件经过加密后,会形成某列无法及时识别的代码,这样一来,只有熟知代码的人员才能够在输入密码以后对其进行访问,也才能够清楚的看见文件的真实内容。在这种情况下,数据加密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实现对计算机软件的有效管理和保护。
5 结束语
当今时代是信息技术时代,人们在对计算机进行充分运用的过程中应注重对其软件安全问题的研究,从而提高使用者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现阶段软件安全问题最严重的有软件动态破译问题、安全漏洞及非法复制等问题,在对其进行解决的过程中,首先要加强技术研究,通过提高技术水平来对其进行有效控制,还可以提高管理力度,同时防火墙技术、硬件系统的保护及数据加密技术的应用都能够促使计算机软件得到安全防护,现阶段促使相关部门能够有针对性的对各种问题进行加强解决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于翔.扬州智能电网信息平台的安全防护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
[2]姚轶敏.校园网不安全信息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苏州大学,2010.
[3]吴塍勤.对计算机软件安全问题的分析及其防御策略[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3,2:87-88+109.
[4]陈宏,朱秀娟.计算机软件安全问题的分析及其防御措施研究[J].河南科技,2014,1:5+15.
[5]张建宏.基于复杂网络的计算机病毒传播模型及其并行计算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
[6]熊雪波.计算机软件安全问题的分析及其防御措施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22:231.
[7]刘涛.试论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及其防护策略[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2,9:2-3.
[8]张璐.试论计算机网络应用安全问题与防护策略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1,11:367.
【关键词】民间文艺;知识产权;权利主体;地盘子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4-075-03
一、民间文艺概述
(一)立法实践中民间文艺的界定
关于对民间文艺的定义,许多条约、组织和国家作出了不同的界定。但无论何种概括,都涉及到创作的群体性、传统性、民族性和文学艺术性这些共同的特点。概念界定不同,导致划定范围不同,涉及到保护民间文艺的客体也不相同。民间文学艺术(folklore)属于传统知识产权的一部分,又称之为民间文学。它是在特定民族或特定区域间的群体间世代相传的、体现该民族或该区域群体社会历史和文化生活特点的艺术表现形式,包括音乐、舞蹈、游戏、礼仪、风俗习惯、传统手工艺等,是一定思想或情感的表述。我国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是指在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造成果。著作权法规定: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由此规定说明,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保护已纳入著作权法的保护范围内,它属于作品的一种,因此必须符合作品的构成要件,即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由特定人创作的,以某种方式反映民间文学艺术特征,具有独创性、可复制性的有形载体。这种作品的创作,直接借助于民间文艺的素材或创作方法、创作风格等形成的创作成果,具有明确的作者和创作时间。以上说明,民间文学艺术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均属于民间文学,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作者身份不明,后者具有个人独创性;前者处于世代流传、不断变化的没有固定的表达,后者具有特定的思想并以一定形式表示出来;前者保护的期限是永久的,后者则有一定的保护期限。
因此,在这里讨论的“民间文艺”,是指那些尚不能被视为“作品”的,无法享受现行著作权保护的民间文学艺术。
(二)民间文艺的特点
1.群体性
民间文艺是由一个特定群体经过不间断的创作完成的。一般有以下两种方式:一种是在共同的生活劳动过程中不自觉地共同创作,然后通过模仿等方式代代相传;还有一种是开始由某个个人创作,在以后的流传中,经过无数人的加工、修改和补充,逐步成为在群体内广为流传的民间文艺。
2.传统性
民间文艺大多历史悠久,其在时间上的连续性,使得其在历史长河中虽有一些变化,但是那些反映特定群体固有的独特之处的部分仍然被保留下来。“地盘子”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但至今仍然保持着最初的表演方式。
3.口头性,变异性
民间文艺在传承过程中往往采取口传心授的方式,它的形成是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其核心的风格和特质是不变的。
4.民族性
民族性是民间文艺与生俱来的,例如地盘子”是在鄂西地域文化多元一体化格局逐渐形成的历史背景下,在土家族文化、巴文化、汉文化长期交流融合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是土家族文化、巴文化和汉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产物。
5.区域性
民间文艺通常只在特定的群体内流传,而该群体有比较固定的生活区域,因此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质。“地盘子”舞蹈就主要在恩施地区流传。
二、关于民间文艺权利主体的不同理论观点
民间文艺知识产权保护的主体是在民间文艺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显然,落实民间文艺的权利主体是保护民间文艺的关键所在。在调研时发现当地政府、文化部门,“地盘子”的传承人和当地居民对“地盘子”的归属问题,均是模糊的,说不清,道不明。这也反映了我国学界对民间文艺权利主体问题的争议。目前主要存在三种学说。
(一)国家作为民间文艺的权利主体
持此种观点的人认为,民间文艺历史悠久,随着民族的迁徙和交融,以及民间文艺的不断传承,民间文艺的流传范围已经不限于某个地区,加之民间文艺的作者不确定,因而只能由国家作为整体的权利主体。如果采用这种模式,必然抹杀了民间文艺的权利主体,无法为民间文艺最具有厉害关系的主体带来实际利益,况且大量民间文艺存在于边远山区,同时分散在各个民族村落,如果国家作为其权利主体,实际上无法真正有效起到保护作用。
(二)民间文艺的创作群体作为权利主体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民间文艺的是群体共同的智力创作成果,是群体内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民间文艺与其来源群体之间具有最直接的经济和文化联系。因此,民间文艺的所有权应属于创作、发展和保存它的群体,属于不特定的多数人。在实际调研中也发现,恩施州咸丰县当地居民在被问起,“地盘子”应该属于谁时,听到更多的回答是“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我们大家的”。对此基本上是赞同的,但是不得不提出一个问题,事实上也是大量存在的。某一民间文艺的创作群体已经消失、无法认定,或者出现多个群体争夺的情况。这些情况如果处理不好,不仅不能有效保护民间文艺,还势必造成民间文艺的消亡,影响民族团结。
(三)个人作为权利主体
这里的“个人”主要是指某一民间文艺的传承人,赋予传承人以权利主体身份。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并非所有的民间文艺都是群体集体创作,有些民间文艺实际上是由个人创作的,代代相传,而且只传内不传外,在继承中传承民间文艺,如同现行知识产权法上财产继承制度。我国民间文艺的多样性决定了其不可能为特定主体拥有。倘若完全地将传承人作为民间文艺的权利主体,势必造成“民间文艺”私有化,使民间文艺成为传承人的私有财产,不利于民间文艺的传承和发扬,对创作群体中的其他人也是不公平的。
三、构建民间文艺国家、群体与传承人多元权利主体模式
上述三个主体成为民间文艺的权利主体都有一定道理,但是由于我国民间文艺的多样性,和民间文艺自身的特点,单独的以某一主体作为其权利主体,都是不妥当的,不能全面有效地保护“民间文艺”。因此,针对“民间文艺”的特点,建立“国家主体为例外,创作群体和传承人共同主体为原则”的多元化的权利主体模式,才能行之有效的保护“民间文艺”。有关部门首先要对“民间文艺”进行分类,创作群体不明的,创作群体明确的,有明确传承人的。针对各种民间文艺的不同情况,确定合适的权利主体。
国家作为民间文艺的权利主体仅仅发生在以下特殊情形:一是当民间文艺的创造或保有群体区域界限不清楚或不确定时;二是非为特定传统社区或传统族群持有的民间文艺,对国家或社会公众有重大意义时。除此之外,有明确的创作群体和传承人的,二者可以共同作为该民间文艺的权利主体,对民间文艺共同共有的状态,只是在具体的权利义务规定上存在差别。下面对创作群体和传承人共同作为“民间文艺”权利主体进行理论阐述。
(一)赋予群体与传承人权利主体地位符合民间文艺的形成和传承的客观规律
我国民俗学界的学者认为,每个生活阶层的人都有可能是民间文艺的创造者,而且在文化传承过程中每一个讲述者、表演者或演示者都可能对民间文艺的发展、变异做出贡献。有学者认为,民间文艺是一种与个体同在的文化,个体是民间文艺的载体和拥有者、继承者、发展和创新者。对民间文艺形成与传承的实际考察也能够佐证理论界的这些研究观点。例如,调研的民间舞蹈“地盘子”,有着几千的历史,从最初作为街头行乞的方式到现在被人们喜爱的民间舞蹈表演,是当地世世代代的“地盘子”艺人群体智慧的结晶。目前主要的传承人李仕州、李长清、艾申英等他们一生创作或编唱的许多“地盘子”舞蹈在当地广泛流传,并教授许多“地盘子”学徒,他们在传承“地盘子”的同时,又进一步创新,丰富了“地盘子”。这也表明,个人创造与集体再创造的结合是民间文艺形成的主要原因。
(二)群体和传承人共同作为权利主体是民间文艺传承方式的必然要求
民间文艺的传承方式包括祖传传承、师传传承和社区传承。这3种传承方式都是不完全取得或有限制取得,这也导致了多个权利主体分亭同一知识产品的利益。
(三)确立群体与传承人权利主体地位符合有关国际公约的规定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06年10月发表的《保护传统文似民间文学艺术表达草案:政策目标与核心原则》在第l条对民间文学艺术的定义中揭示,民间文学艺术的内涵特征之一是“个人和集体的智慧创造物”。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对该条的评论中,更明确地指出“个人在传统文化表达的发展和再创作中起着中心作用”。这些规定表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均认可创造、发展、实践民间文艺的社区、群体和个人是民间文艺的所有人。
四、民间文艺权利主体的权利形态建议及构想
民间文艺权利主体的知识产权立法保护是民间文艺立法保护的核心组成,是针对民间文艺传承人和群体的知识产权立法保护。从现代知识产权激励理论来看,能够对个人创造给予补偿的以集体为基础的所有权也可以达到激励创新的目的。同时,承认集体产权使群体能够防止本区域的民间文艺的减少,减小对民间文艺的损害。民间文艺的集体知识产权模式不仅保护了民间文艺本身,也保护了产生民间文艺的历史文化背景。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强民间艺术创作来源群体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其民族自觉性,并逐渐把维护民间文艺的道德义务上升为法律义务,把保护民间文艺的政策性宣示转换为法律机制层面的操作,最终为传承、保护民间文艺提供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以民间舞蹈“地盘子”为例,为民间文艺权利主体――传承人和来源群体――提出了一些知识产权立法保护的建议,以供专家学者参考。
(一)成果确认权
鉴于民间文艺权利主体的特殊性及成果形式的复杂性,基于保护要求,可以通过特定程序对民间文艺的名称、内容、表现形式、权属等进行确认。在调研“地盘子”时,了解到咸丰县现有“地盘子”民间老艺人40余人,所属乡镇每年都给予了一定补贴。对州、县级“民间艺术大师”,同级政府和文化部门每人每年也给予了1000至800元的补助。这对“地盘子”的传承人经济上给予了支持,使他们有时间去传承民间文艺。
(二)原创维护权
人们可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修改、补充,但不能背离原创主体和基本的表现形式,不能歪曲、滥用或不正当利用民间文艺,而要尊重民间文艺创作者的精神权利,在使用时明示原创人或原创地名称,如“地盘子”、“侗族大歌”、“苗族占歌”等。
(三)改编权
在民间文艺的传承过程中,无论是传承人还是群体都可能对民间文艺做出自己的贡献,即享有改编权,但是改编的前提是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改编的作品由改编人享有合法权益。
(四)演绎权及相关的邻接权
为了保持民间文艺的纯正,防止仿造和恶意歪曲,只有传承人或来源群体才享有演绎的权利。凡未经传承人或来源群体允许而使用(这里的“使用”是指营利性的使用)的行为均应视为侵权。从某种意义上说,民间文艺的艺术价值最早是由其演绎者实现的,因此应主张其演绎者具有相关的邻接权。
(五)传播使用权
民间文艺的传播使用必须取得传承人或来源群体的允许并支付相应的报酬,但为社会公共福利、传承民间文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除外。凡经国家认可或授予的持有人或群体可以使用民间文艺。
(六)无期限保护权
无期限保护权是民间文艺与其他文学艺术作品最本质的区别,这是因为民间文艺具有时间上的续展性和主体的不确定性。例如,据历史记载“地盘子”大约产生于隋唐时期,是通过历代歌师世代相传保留至今的,它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每个历史单元既是传播时期也是再创作时期,因而无法确定其时间起点和终点。
(七)经济利益的追偿及分享权
外姓民族要依法取得民间文艺的使用权并支付相应的报酬。对民间出现的一些以营利为目的的私人制作、销售民间文艺作品的行为,传承人或来源群体应持有经济利益分享权,即有权获得部分利润。可以通过经纪的方式,委托给经纪公司,通过经纪公司的操作,实现市场利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SPD;应用;等电位
近年来,随着社会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设备和计算机系统深入应用在各个行业,由于这些设备在工作中工作电压和耐冲击电压水平较低,极容易受到过电压的危害,雷电过电压会造成设备介电强度下降,电气元器件的损坏,致使形成监控系统和过电压保护装置出现操作失误,造成停电、停机以及各个生产单位的停工时间等。因此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过电压保护器装置逐步扩展在各个行业应用中,特别是金融、航空、通信、IT数据中心、计算中心以及微电子生产等精密设备和仪器的加工行业的应用更为重要。
一、勘测现场文件资料的分析
在建筑物施工的时候,首先要对建筑物施工现场进行勘测,对于设置信息系统的建筑物,在施工中是否要安装防雷击电磁脉冲装置,需要进行认真的调查,是结合地理、地质、土壤和气候等多个因素分析,详细的研究防雷接地装置的安装形式和情况,对现场存在的各种问题合理处理,详细研究防雷装置的形式及其布置情况,对现场的电磁环境和所能够产生的各种风险进行严格评估,对雷电保护级别的选择是确定电子系统防护级别的重要依据,只有在安装之前对各个勘测达到合理、科学,才能够保证雷电防护系统设置安装的有效合理。
二、电涌保护器设置前提
1、首先对于需要设置信息系统的建筑物进行检测,是否需要防雷击电磁脉冲系统的安装,应该在完成直接、间接损失评估和建设、维护投资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做到安全、使用、科学和经济分析要求。因为在当前的电涌保护器比起相关的电气开关来说价格较为昂贵,因此要结合开发商的经济负担,因此不能够盲目的追求和设置。
2、在工程设计施工阶段不知道信息系统规模和具体情况的时候,若是发现在施工的将来会产生一定的信息系统,那么在设计中就需要对建筑物设置合理的支撑物或者金属架以及钢筋混凝土,做到配电接地保护装置系统与防雷装置组成一个系统建设平台。
3、在安装之前,要合理的划分防雷区域,根据物体可能会遭受到雷击或者电磁强度的衰减影响,需要对雷区区域合理规划,避免两个防雷区域截面上出现金属物互接现象。
三、根据勘测和资料分析设置好接地、屏蔽和等电位连接
1、接地
良好的接地系统是确保电涌保护器功能发挥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防雷措施的根本保证。在接地系统的连接和应用中,一般都采用共用接地方式,但是在施工中也不能够忽视勘察情况,需要集合勘察分析要求和情况来确定。共用接地即将交流工作地、直流工作地、安全保护地、防静电接地、防雷接地等共用一组接地装置。采用共用接地系统的主要目的是达到均压,等电位减小各种设备接地之间的电位差。接地应从共用接地网引出,通过在接地中对总线和等电位端子板和各类层辅助等电位连接端子板。
2、屏蔽
屏蔽是减少电磁干扰的基本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宜在建筑物和房间的外部设屏蔽,并以合适的路径敷设,屏蔽线路。屏蔽是利用各种金属屏蔽体为阻挡和衰减施加在电子设备上的电磁干扰或过电压能量。屏蔽具体分为建筑物屏蔽、设备屏蔽和线缆管道屏蔽。建筑物屏蔽一一是利用建筑物体的钢筋和其它金属结构相互连接在一起,并与接地网形成可靠的电气连接来构成一个法拉第笼,对建筑物内的微计算机系统进行电磁辐射防护,形成初级屏蔽网。
3、等电位连接
等电位连接的目的在于减小需要防雷的空间内各金属物与系统之间的电位差。建筑物内有信息系统时,在那些要求雷击电磁脉冲影响最小之处,等电位连接带宜采用金属板,并与钢筋或其他屏蔽构件作多点连接。对进入建筑物的所有外来导电部件做等电位连接的主体应包括以下内容:1)设备所在建筑物的主要金属构件和进入建筑物的金属管道;2)供电线路含外露可导电部分;3)防雷装置;4)由电子设备构成的信息系统。
四、安装中存在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1、电涌保护器安装海拔高度不应超2000m;使用和储存温度:正常范围 -5°C~+40°C,极限范围 -40°C~+70°C;安装环境相对湿度最好控制在30%~50%之间;保护器适用的接地系统为TT、TN-S、TN-C;垂直安装时倾斜度不应超过5℃,无显著摇动和冲击振动的场合。
2、电涌保护器安装场所
2.1 第一级电涌保护器安装在LPZ0与LPZ1区交界处,其标称放电电流In不宜小于15kA,宜选用电压开关型SPD,其安装位置一般在总电源进线处。如变压器低压侧或总配电柜内,及引至室外照明线路或动力线路的配电箱内;
2.2 第二级电涌保护器安装在LPZ1与 LPZ2区的交界处,其标称放电电流In不宜小于8/20μs,5kA;其安装位置一般在下端带有大量弱电、信息系统设备或需限制暂态过电压的设备的配电箱内,如楼层配电箱、电梯控制室、有线电视机房、楼宇自控室等场所的配电箱内。
3、电涌保护器的连接线的截面积:第一级应大于10m㎡(多股铜线),第二级应大于16m㎡(多股铜线)。
4、现场调试阶段,尤其是被保护设备未接入时,应断开SPD上部的保护断路器,以防止频繁的电网投切引起的操作过压使性能劣化或损坏。
5、应注意避免低压电网不正常运行工况引起的工频过压,使SPD损坏。
6、在安装接线时,包括相线、中性线、保护线间的联结长度越短越好,不宜大于0.5m;引线应尽量短而直,避免弯路,总长度不超过0.5m,以减少引线电感的瞬态高频电压降。
五、电涌保护器选择的几个原则
1、当按上述要求装的SPD之间设有配电盘时若第一级SPD的Up加上其两端引线的感应电压保护不了该配电盘内的设备,应在该配电盘内安装第二级SPD,其标称放电电流In不宜小于8/201zs5KA;
2、当在线路上多处安装SPD时,电压开关型SPD与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宜小于l0m,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宜小于5m。例如:被保护设备与配电中心距离较近,在线路敷设上可特意多绕一些导线。
3、当进线端的SPD与被保护设备之间的距离大于30m时,应在离被保护设备尽可能近的地方安装另一个SPD,通流容量可为8KA。
关键词:高水平优势项目 校园群众体育文化建设 互动和发展关系
中图分类号:G8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c)-0245-01
1 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
我校高水平优势项目与校园群众体育文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在我校高水平优势项目长期保持较高的运动技术水平及优异竞赛成绩的基础上,需充分发挥其优势,开拓广泛的群众性,将其与校园群众体育文化建设脱节现象,进行完善整合,使得两者之间相互融洽,共同发展。以我校高水平优势项目带动整个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为重要基础,以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作我校高水平优势项目关键支撑,两者之间有着重要的互推作用。
2 互动和发展的主要表现
2.1 我校高水平优势项目的发展现状
2.1.1 基本概况
我校于2005年获准成立西华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由健美操、跆拳道、乒乓球三个优势项目组成,现有高水平运动员近100名,在学校统筹领导下,实行整体管理模式。近年,我校高水平优势项目不断地在运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并在竞赛外还涌现一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扩大了学校办学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也极大地推动了校园群众体育文化整体发展。
2.1.2 对外发展现状
我校高水平运动队自建队以来,在强大优秀的教练员团队带领下,及我校运动员综合素质的突出表现,多次代表中国、四川省、西华大学参加各类国际国内的体育竞赛,为我校争夺荣誉。跆拳道荣获亚洲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团体季军、个人两金一银的好成绩;啦啦操荣获世界啦啦操锦标赛第六名,健力宝亚运啦啦队选拔赛全国总冠军,先后受邀参加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表演;乒乓球荣获第十六届、十七届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甲组团体冠、亚军。这些都是我校丰富的体育文化资源,将其利用与发展对我校群众体育文化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1.3 对内发展现状
我校高水平优势项目均开有体育教学课程,利用优秀的教师资源培养全体学生对体育文化的兴趣和认知;在学生第二课堂中,学校开展有每年度的校内啦啦操比赛,从中选出一批爱好及优秀的学生,有机会进入校啦啦队学习和培训;在学生社团中,我校成立有乒乓球协会、跆拳道协会和空手道协会,吸引了大批兴趣爱好者加入;在大型校园活动中,啦啦操和跆拳道也参与其中,将其专业的表演呈现给全体师生;在校园承办跆拳道、啦啦操和乒乓球的全国或省、市的比赛中,吸引了许多师生的关注,等等。但这些都还远远不足,未能全面充分的利用,若借助这些优势将其壮大,必将我校群众体育文化建设推上一个新台阶。
2.2 互动和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我校高水平优势项目对校园群众体育文化建设的带动作用不足,未充分扮演好示范者和引领者的角色。高水平优势项目在对外运动竞赛中屡次获得突出成绩,但与校园群众体育文化互动这块却过于缺乏。校内运动竞赛举办过少,高水平优势项目仅有啦啦操在校园内举办每年度的啦啦操比赛,而乒乓球、跆拳道竞赛这块就相对缺乏;高水平优势项目在专业知识和技术传播方面不全面,仅开设有体育教学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通过传统教育教学让学生只能对其有初步认知,未将强大的物质资源合理利用和衔接,对于开展高水平优势项目运动员平日训练和运动竞赛的观摩活动太少,大多数学生对此都处于懵懂状态,并不懂得其内涵和意义;高水平优势项目在校内学生社团中建立有乒乓球协会、跆拳道协会和空手道协会,却还未建有啦啦操协会、健美操协会等学生组织,这说明我们对校园群众体育文化建设的意识还未完善,不要将其现有资源予以空置;高水平优势项目取得优异成绩后,未做及时和全面的宣传,普通学生对其了解甚少,不曾知晓运动员背后的艰辛和赛场中顽强拼搏、团结一致的精神,使得彼此间存在距离感;高水平优势项目作为我校最主要的校园群众体育文化建设的推动者,同时还需要一群强大的拥护者,才能把此元素迅速传播,带动发展。全体师生是主体,只有把主体有效整合,把资源最大化利用,才能实现校园群众体育文化快速发展。
2.3 存在不足的原因
我校校园群众体育文化建设已初步渐入发展,但因意识不够强,只能停滞在初级层面,且对于建设其观念还不够深,开展相关活动颇少,普通学生对此兴趣且只持有观望状态。我们要做的是把高水平优势项目深入群众,以学校领导和校园群众文化建设为主要支撑,在思想上突破和转变,使校园群众文化建设和发展交流畅通。在校园群众体育文化建设方面,因缺乏一种固定规模,无目标无计划,未制定思路清晰的方案和制度,这对其互动与发展有极大地局限性。若有框架,普通学生就能清楚地了解学校对于群众体育文化建设重视程度,这也是开展一系列校园群众体育文化活动重要支撑。而我校高水平优势项目未能积极地主动地深入群众,这是一种缺憾,若将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合理利用到校园群众体育文化建设中来,是壮大其发展的丰富资源。
论文关键词 农村环境 法律问题 环境立法 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的主要问题
在我国,农村环境主要是指以广大农民的聚居地为中心的一定范围内的自然及社会条件的总和,包括,大气、土壤、水体以及地面植被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在日益提高,但由于我国农村地区幅员辽阔、人口稀少,工业化程度相对较低,相比于发展迅速的城市来说,环境污染的空间还相对富余,因此,农村环境逐渐成为城市环境污染之后的另一个区域。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加大了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步伐,一些大中型企业的发展也逐渐伸向了农村,使我国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也受到严重挑战。
我国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农村水体土壤污染严重
由于国家对新农村发展的推动,农药、化肥以及地膜的使用逐渐加剧,使农村的水体和土壤受到严重污染。化肥、农药的使用可以对减少虫害、提高作物产量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化肥、农药用量的不断增加也造成了严重的问题。首先,大量使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减少、土地质量下降,不得不依赖更大量的化肥。其次,农药、化肥中所含的有害物质污染土壤和作物,使产品品质低劣,市场竞争能力差。农药、化肥同时还大量杀死无辜的动物、鸟类、昆虫,破坏生态平衡。大量废弃的农膜遗留在土壤中,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繁殖,也妨碍作物的生长。而且这些“白色污染”很难被消除,因为农膜在50年之内都无法被分解。
(二)农村的废弃物处理不当造成的污染
随着农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中造成的废弃物也越来越多,加之不恰当处理就会对农村的环境造成危害。我国的人畜粪便、日常生活垃圾和使用污水被认为是目前农村三类主要废弃物污染源。据有关调查,农村人畜的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平均还不到5%,农村生活剩余的垃圾和污水都没能进行统一有效管理,农民自己的生活垃圾和污水随处倾倒,流向路边地头、沟渠池塘以及被蒸发到空气中,严重污染着土地、大气、水源和庄稼,严重破坏了农村生态平衡。
(三)滥砍滥伐造成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在农村,有很多农民只看到眼前利益,把大量的树木森林砍伐使之变成耕地,他们没有认识到森林是农业的生态屏障。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越来越低,已经不足15%,除去大片林区,广大农村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则更低,。水利是农业生产的命脉,由于地面植被被大量砍伐使我国的水土流失,水资源严重浪费。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和水分渐趋荒漠化,有的只能弃耕,使一些地区的环境不在适合农民的生活居住。我国经济发展规模扩大、人口逐渐增多,饮用水的需求也大大增加,而实际可用的水量却逐年减少。可见滥砍滥伐造成的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了,如果不加以制止后果不堪设想。
(四)一些新型企业造成的污染
十指出,对新型农村的建设要围绕全面推进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其他文明建设一起发展。但是,目前国家为了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一味的强调以工业致富农村,致使乡镇企业在农村大力发展起来,但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也凸现出来,由于乡镇企业主要是化工、建材等重工业,大部分都是重污染行业,而且这些行业技术含量较低,经营分布比较广,使得农村环境污染面覆盖较大且不容易治理。另一方面,我国农村为了加快致富的步伐都开始搞一些副业,比如禽畜养殖等,并且规模越来越大,这样造成的污染也大大加深,在农村,人口分布密度较大,禽畜粪便的污染对人体的影响和土壤地表造成很大杀伤,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二、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一)公众参与率比较低
目前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地位处于弱化的状态,特别是处在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村,农村环境保护还仅仅依赖于政府的推动。中国虽然已经完成了第三个“五年”普法教育,但是农村人们的接受能力毕竟有限,更何况是环境法,知之者就少之又少,公众只是的跟随政府的脚步,当政府进行农村环境进行决策时,公众就会被组织起来集体参与;在政府没有环保政策时,便很少有公众参与。由于这种参与是在政府倡导下进行的,公众并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立场。农户们不能有效地监督政府权力。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也更加注重生活质量,公众的环保意识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对于不断发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现象,我国公众的环保意识依然不强。公众在面对环境问题时,往往缺乏社会责任感,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不高,这也导致我国环保项目开展的成效也打了一定的折扣。
(二)农村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不健全
从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看,我国还缺少专门性的法律来规范农村环境的保护,这方面的理论研究还远远达不到要求,有些甚至还仅仅只是停留在概念上,根本没有可执行性。农村环境形势已经十分严峻,点源污染与面污染共存,生活污染与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向农村转移,危及农村饮用水安全和农产品安全;但是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仍然达不到要求,这已经成为危害农民身体和财产的重要因素,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农村环境保护还有很多方面没有涉及到,一些城市法规条例根本不适用农村,而适用农村环境的法律又不够完整且滞后,目前,我国农村的各项环境保护的政策都跟不上发展的步伐,以农药的检测体系为例,不仅检测的能力落后,就连检测的标准和覆盖面也很低,而且对农药残留超标监管力度远不能适应国际上对农药残留监测工作的要求,还有近几年来发展较快的农村城镇化以及乡镇企业对农村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问题等等,当前的法律都没有相应的规定。
(三)农村环境保护执法系统混乱
由于农村大部分远离城市,环境保护的执法情况不能得到保证,而且农村环境保护职能和职权及各部门的分工不明确。另外我国涉农环境保护事项范围广泛,而国家关于涉农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又太有限,因此,对于涉农环境保护事项,农业部和国家环保总局“都管”或者“都不管”也是有根据的,这种职权分工上的不明确导致两部门争相管理对自己有利的行政事务,而对于自己不利的行政事务则相互推诿。还有就是地方官员为了政绩都把主要环境执法力度都放到城市里面,从而忽略了农村环境的执法,例如对于乡镇企业的污染防治事项,生态保护执法等,往往是城市严农村松,甚至农村根本就得不到执法,这都导致了农村环境执法过程中出现难以操作的事实。
三、对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立法建议
通过上对我国目前农村环境污染情况的了解我们可以发现,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已经越来越严重。为了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立法建设已经势在必行。
(一)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环境立法是关键,环境立法是环境法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但目前我国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还相对比较薄弱,这就给农村环境保护的进行带来了很大阻碍。所以,当前最重要的是认真贯彻政府的要求,努力完善土壤污染防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制定村镇污水、垃圾处理及设施建设的规划,逐步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机制的投入和运行机制,对重要饮水水源地、重要河流、水库等环境敏感地带,制定并颁布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技术标准,制定农村环境质量、人体健康危害和突发污染事故相关预案,另外还应当尽快制定针对乡镇企业等新型行业的环境保护的法律,最重要的是无论制定法律,还是法规都应当充分面向公众,让每一个公众参与进来,这样所谓的法律体系才能发挥作用。考虑到农村成员的文化水平及法律意识比较低,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应该浅显易懂,以便每一个公众都能了解学习,这样也有利于执法部门的执法。
(二)强化农村环境执法与监督检查
构建农村环境保护法律体系,还必须完善环境保护监督机制。环保执法愈深入,监督机制的重要性就愈发凸现。所以我们应该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公布各县、区农村环境状况;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自然保护区和基本农田等重点区域的环境监测;严格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依法执行环境影响评价等环境管理制度。研究建设农村环境健康危害监测网络,开展污染物与健康危害风险评估工作,提高污染事故鉴定和处置能力。不仅要利用法律的手段进行强制监督,还应当进行正确的政策领导,使农民自觉的进行正确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这样不仅可以节约环境执法成本,还可以提高环境执法的效率。最后还要发动各方面的监督力量,做到强化环境执法与群众监督、人大政协监督、社会舆论监督有机结合。
一、“奶酪”何在前两年,一本寓言故事《谁动了我的奶酪?》风靡了整个世界,这本书1998年在美国出版之后,不仅受到了个人读者的喜爱,也引起了企业界的关注,IBM、通用汽车、柯达、宝洁等跨国公司都采用该书作为员工培训教材。书中讲述的是两个小矮人和两只小老鼠的故事,他们在迷宫中的奶酪仓库旁过着幸福的生活,有一天奶酪不见了,两只小老鼠随变化而动,很快找到了新的奶酪;而两个小矮人却犹豫不决,抱怨不休,无法面对奶酪失踪的现实。后来,其中一个小矮人冲破了思想束缚,重新走入漆黑的迷宫,并最终找到了更多更好的奶酪;而另一个小矮人却郁郁寡欢,始终走不出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幻想。
《谁动了我的奶酪?》的作者斯宾塞·约翰逊博士是一位美国医生、心理学家,他早就注意到随着人类从后工业时代进入信息时代,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对发生在眼前的变化无所适从,不能以正确的心态加以应对,有相当多的人陷入了困惑之中。斯宾塞将他的灵感写成了这个寓言故事,旨在用简单的故事传达一个应付危机的深刻道理。每个人看完这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对于企业界而言,这本书揭示了“变是唯一不变”的哲理,带给了人们创新经营的理念,特别是作为正在经历改革阵痛的国有企业,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彻底抛弃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不断推进技术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不断适应新形势,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的迷宫中享用更多更好的“奶酪”。
二、学习的革命
创新离不开学习这一根本途径,一个人停止了学习,就会失去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当今在美国流行这样一句话:今天你大学毕业,明天你到公司上班时,你的知识已经老化了。对于我们企业的员工而言,也正在告别“一次性学习”的时代,并不是取得学历就一劳永逸、万事大吉了,只有终生学习,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适应岗位的需要。对于企业而言,要想保持核心竞争力,实现创新发展,就必须有比别的企业学的更快的能力,企业发展过程是和学习过程相统一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彼得·圣吉博士创立了“学习型组织”的理论,他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一书中指出:现在全世界的管理和思维方式正在酝酿一个新的趋势,企业将日益变成一个学习型的组织,“有能力比你的对手学习得更快”,将是未来企业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不仅是员工自身,还是企业本身,都要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不断地自我调整。因此,当今国际上一些大公司充分认识到建立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性,积极向学习型组织转变。
对于我们国有企业而言,也要对学习进行一次“革命”,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在改革、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前进。当前,关键是调整经营管理战略,积极向学习型组织转变。要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不仅吸收知识、获得信息,而且要组织全体员工通过互动和创造性的学习,培养整个企业的学习气氛,使学习观念和学习意识深入人心,用全体员工的智慧、技能和精神造就适应市场竞争的整体,增强企业的创新力和应变力。
三、“智商”的修炼
彼得·圣吉博士认为,人类目前的组织并不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存在着基本/!/的“学习智障”。他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了打破智障的理论。所谓“五项修炼”,即团体学习、心智模式、共同意愿、自我超越、系统思考。其核心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团体必须建成“学习型组织”,以共同意愿为基础,以团体学习为特征,以增强团体的学习力为核心,提高群体智商,使员工在奋斗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谛,自我超越,不断创新,实现团体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际工作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关键词] 中职 语文 课堂教学 教师互评 评价体系 构建
中等卫校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是以中等职业卫生学校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为研究对象,依据一定的方法和标准对教学的过程和效果作出客观的衡量和价值判断的过程。它对中等卫校加强教学管理、检查教学质量、总结教学经验起着重要作用。正因如此,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一直备受关注,成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而在整个评价体系中,中等卫校教师(专家)互评是其中的重要子课题,也因在“人情打分”和科学打分两难间徘徊而成为评价体系中的难题。
一、中等卫校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师互评的基本理念
1、以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双赢”为导向。“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所以,评价机制的设立要促进提高医学专业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让中专卫校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形成听说读写的技能,掌握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正常开展医患交流。同时,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发展,也只有教师的教学水平取得进一步的提高才能让学生获得新的发展。
2、注重评价的发展性。评价一节语文课,鉴定教师的教学水平,其出发点不仅在于做出结果,更重要的是对照评价标准,指出语文教师教学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以此来督促学校制定教师个人发展计划,促进教师不断进步。因此要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在评价结果的处理上要采用协商的方式,尊重教师的主体性。
3、评价方式的多样性。互评可采取调查法、抽查法等方式,最终得到最合理、有效的评价。
二、中等卫校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师互评机制的基本原则
1、导向性原则。通过评价标准的制定和评价结果的处理,使被评价者努力向标准靠拢,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体现当前卫生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引导和调动中等职业卫校语文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卫校学生的语文素养。
2、科学性原则。评价标准的制定既反映中等卫校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又反映语文课堂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反映当前中等卫校语文教育研究界的新成果,突出中等卫校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在的特征。
3、全面性原则。评价标准的制定全面反映中等卫校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并站在教育理论的高度上,反映作为施教者的教师的教学行为。
4、可操作性原则。各个评价指标的制定要条理有序,有层次,语言简洁,各要素含义独立不重复,评分简单,易于划分等级。
三、中等卫校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师互评内容
中等卫校语文课堂教学教师互评主要从九个要素去考虑:教学思想、教材处理、教学方法选择、学法指导、能力培养、师生关系、教师情感投入、辅助手段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教学效果。
1、教学思想:教学思想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它制约和统率着整个课堂教学。思想的制定应该体现《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把体现在教材中的目标内容具体化和细化,做到明确、具体、可行。同时要符合中等卫校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特点。
2、教材处理:教材处理就是语文教师在课前以教学为目的的文本解读。教师应结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中等职业卫校由于语文课教学时数较少的实际,合理筛选教学内容,精心安排好教学程序。
3、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教师应充分运用多种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整个学习活动过程。
4、学法指导:学法即学习的方法。中等职业学校在培养学生学习方法方面比中学生要求更为强烈,也更为重要。
5、能力培养: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由于培养对象的特殊性,要在短时间内让培养对象具备适应社会的诸多能力,因而向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能力培养要求。
6、师生关系:一堂成功的语文课,课堂气氛应该是民主、宽松、互动效果好,能充分感受到学生能主动与老师平等的对话,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流和情感的交融,是主导地位和主体地位和谐统一的课堂。能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现代教育理念。
7、教师情感投入:中等职业卫校的语文教学要求在培养学生知识、能力、思想品德方面的能力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学生的情感的培养。作为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爱学、乐学,教学过程有激情,态度投入、教学有魅力。所以,教师的“情感投入”的多少,尤其是用情感和语言创设的“情感情景”,直接影响学生情商发展。
8、辅助手段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教师能适时、适当地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手段进行教学并能起到实效,能正确处理好师生交流时间和辅助手段教学时间的关系,进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9、教学效果: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课堂上学生主动性强,学习积极热情,气氛活跃。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有效熏陶,使学生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注重效果与效率的统一,使学生在三个维度的目标上都获得发展。
10、总评: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定性化评价。即用文字的方式对本次课程的总体评价、优点和缺点以及如何改正等问题做出说明。
中等职业卫校语文教师的互评归根结底是为了职业学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不断地探索和建立科学的互评机制从而促进教师教学业务的发展和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真正达到评价和促进一体化。
[参考资料]
[1]教育部2009年颁发《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
[2]叶澜.《新编教育学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出版
1999年我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护校毕业后,一直在迁安市人民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及护理管理工作。17年以来,我立足本职岗位,踏实肯干,对病人态度和蔼热情,竭尽全力地为病人解决各种问题,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热情细致的服务得到了同事的肯定和患者的良好口碑。多年来,我先后荣获"唐山市级优秀护士"、"唐山市新突击手"、"迁安市政府嘉奖及三等功""迁安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同时,我认真总结临床工作经验,积极撰写学术论文, 2012年被任命为护理部副主任,现任唐山市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护理心理分会委员。
一、以身作则,任劳任怨。
在工作中恪尽职守,履行本职,经常早来晚走,放弃了无数个节假日,特别是在新院搬迁前后,更是加班加点,不分昼夜,新院、老院两边跑,积极参会领任务,认真部署干工作。在医院整体搬迁过程中,带领全科护士,不分昼夜、加班加点,做到随叫随到,保证新医院门诊工作顺利开展。在医院搬迁后,医院为了满足病人更高的就医需求,筹划成立了体检中心,我本人还兼职体检中心护士长,在体检中心刚成立的日子里,从房间的清理、物品的准备、设施的摆放,到各项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事无巨细,都要亲自安排,经常护理部、体检中心两边跑,因体检中心人员短缺,经常加班加点,制定体检套餐及录入体检人员信息,及时打印体检报告册交于体检单位,在体检中心一年的工作中,完成体检5000余人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二、优化护理管理,保证护理安全。
从事护理管理工作十几年来,使我深深体会到:护理管理者是一个护理团队的核心,护理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及工作作风影响着整个团队的发展及方向。因此在注重自身提高的同时,我更知道我是一名护理管理者,我的职责是带领全体护士共同进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病人。充分发挥护理管理职能,做好护理质量控制,针对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根据护理部全年工作计划,制定护理工作计划,特别是"三基"考核、专科护士培养等更是详细而具体。每月进行一次质量全面检查,每周随机检查,及时找出护理工作中的隐患,解决护理疑难问题,推广护理新方法。制定每月随机考核计划,内容明确具体,并每季度组织一次理论考试,提高理论知识熟练度,培养护理新人才。积极参加科室业务查房和护理不良事件讨论分析会,听取护士心声,运用所学知识指导临床工作,使科室的护理工作质量稳步提升。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管理、护理不良事件知识培训,每季度组织内科系统业务学次,对护士进行安全教育,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保障护理安全。
三、努力钻研业务,狠抓内涵建设。
作为一名护理管理者,我深知护理技术的熟练与否关系着病人生命安危,因此首先从自我做起狠抓内涵,不断钻研业务,学习先进的护理技术,及时改进护理方法,使护理质量不断提高。利用业余时间刻苦攻读高护专科及本科课程,于2001年、2010年以优异的成绩分别取得了专科及本科学历。同时积极带头参加技术竞赛,2007年,在唐山市卫生局组织的"天使杯"护理技能竞赛活动中,取得了"优秀选手"的称号,同年还被评为唐山市"优秀护士".2008年,在河北省卫生厅举办的全省护士岗位技能竞赛中,我作为参赛选手参加理论考试,取得了团体第一名的优异成绩。2012年,在唐山市卫生局组织的护理技能竞赛活动中,取得了个人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四、优化优质服务,患者满意称赞。
根据优质护理服务评价标准,对内科各护理单元进行严格的督导、检查,保证优质护理服务正常有序的开展,全面推行"改革护理模式,履行护理职责,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护理水平"的工作宗旨,指导各护理单元对护士进行分层管理并完善护士绩效考核方法和激励机制,调整了护理排班模式,实行"分床到人,包干负责"的小组负责制,使各岗位"能级对应",确保"环节时段和高风险时段"的弹性排班方法,保证了优质护理服务的良性、稳步推进。其中内分泌科开展的"魅力健教知行糖笑" 为主题的糖尿病精细化护理健康教育活动,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通过一系列的有效措施的实施,护理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护患关系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大多数护士都曾受到患者的口头或书信表扬,护理服务满意度达到99%以上,年内无护理服务投诉事件发生。
五、开展护理科研,提升专业水平。
在多年的工作中,我既注意了把所学知识应用于护理管理及临床实践中,又注意了总结工作中的经验,还积极投入到各科开展的新项目、新技术等科研工作中,不断升华自己的理论水平,积极参与科研及撰写论文。在开展新业务、新技术的同时,不断的积累总结经验,积极撰写论文,参与科研。
撰写论文2篇,2015年1月, FHIT和HIF-1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意义,荣获河北省科学技术成果奖,第贰完成人;2015年5月,黄芪注射液治疗围产期心肌病的疗效观察,荣获迁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