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技术培训论文范文

技术培训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技术培训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技术培训论文

第1篇

农机技术培训是指由相关培训部门向农民朋友传授一些新的农业技术和新的农业工具,以提高我国农村的水平,进而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农民朋友在接触和基本熟悉农机技术的情况下,能够将当今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生产力,为我国农业实现机械化、智能化、自动化的发展目标奠定扎实的基础。然而,当前的农机技术培训内容依旧沿袭着传统的培训内容,缺乏对时展需求的分析,导致整个培训不能取得良好效果。因此,农机技术培训在确定内容阶段就必须保证内容能够与时俱进。通过不断改革创新农机技术培训内容,在务农技术和务农工具的选择上尽量要保证安全性、节能性、适应性、环保性和先进性。此外,对当前的农机技术科研成果也应及时更新,完成新陈代谢过程,充分发挥出农机技术培训的重要作用。在创新和发展农机技术培训内容时,不仅要重视务农技术的创新,还要重视务农机具的创新。只有从这几方面入手,才能保证农村农机技术培训取得良好成效。

2农机技术培训方式的创新及发展

农机技术培训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说,也对农机技术培训的效果产生重大影响。如果采用科学合理的培训方式,则能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反之则不然。目前,我国相关农村农机技术培训部门在进行技术培训时,最常采用的方法是短班强化法和以会代训法。然而,这两种方法均难以保证农机技术培训的适用性和安全性。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问题,导致最终的不能取得理想的培训效果。由此可见,为了能够促进我国农村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经济来源,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农机技术培训方法的创新问题。通过将传统的短班强化和以会代训等方式转变为由委托培训、专家指导培训、学研用培训以及厂家经销商与院校一体化培训等方式。如由有实力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对整个培训过程进行委托培训,由基层农业发展公司或农机培训主体进行学研用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的综合使用使整个培训过程更加一体化、专业化[1]。农机技术培训方式方面的新举措,使得农机技术得到广泛普及,提高了农村农机技术培训的效果,也提高了我国农村农业生产的生产力水平。

3农机技术培训师资力量的创新及发展

我国农村农机技术是否能够得到顺利健康发展,关键在于农机技术培训是否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效。培训水平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着农机技术的培训质量,还对农机事业的发展和日后我国新农村的建设工作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在实际培训过程中,必须努力强化自身的培训师资力量,从根本上保证培训的质量问题。整个培训过程必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术应用相结合,不仅要保证培训质量,还要促进新技术的推广使用。培训人员还应结合当地农村的实际发展状况,不断创新培训体制。由当地政府部门领导整个培训工作,充分利用各种产业政策和土地流转政策的优势,实现资源使用的最优化。新培训体制的完善不仅能够推动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还能激发农机产业的潜能,促进农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此外,还应针对当地农村的实际发展情况,引进合适的先进农机技术和设备,确保在培训结束后,农民朋友能够利用这些农机设备和技术对所培训的知识技能进行及时的巩固,保证农机技术能够得到顺利发展。在整个培训过程中还应时刻观察市场需求的变化情况,必须围绕市场需求采取充分合适的发展形势。这样,才能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出农机技术的重要作用。

4结束语

第2篇

论文关键词: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教师培训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我国基础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加强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与提高,是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关键,实现中小学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也是青海省教育厅对青海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方向之一。

1教育信息化在教学中的特点

教育信息化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其基本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的过程是一种基于创新教育的思想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教育技术变了,教学方法也得相应变革,而教学方法的选择,是由教师的教育观念所支配的。因此,对我校全体教师来说面对教育信息化的浪潮,认清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懂得如何运用教育信息化技术,来支持教育改革和促进教育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2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问题

2.1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良好环境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环境,是为实现学校教育现代化和培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新型师资队伍创造物质条件。根据对我校信息化建设环境的初步统计,学校自1997年建校以来每年都注重信息环境的建设。如今我校已有五间多功能多媒体教室.两间学生上机操作机房,共76台计算机,一间教师电子备课机房,总计105台计算机。预计我校在2006年底将使各办公室及学生教室完成网络布控使学校校园网络环境得到更好地完善;这为我校教师能够在今后更好地应用信息技术运用多媒体计算机交互网和卫星电视网,以及计算机多媒体和多媒体优化组合等手段进行教学、管理创造了良好地环境。

2.2信息化教学软件与硬件相结合

所谓硬件就是教学中的一些辅助工具学校有一定的资金就可以购买到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但是就算学校有着先进教学仪器,设备,如果没有人去使用它,发挥它的作用,并且不能把教学工具运用到教师自己的教学中,那么这些教学工具也就失去了它所应该发挥的潜能,失去它们的价值。可以这样认为,如果教师都不懂多媒体计算机、没有教育信息化的观念,不能把信息化技术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当中,在学生直接获取知识的源头就很难有机会直接学习应用计算机的相关技能,教育就会影响一代人。

2.3转变教师教育信息化的观念

我校教师信息化教育培训首先是教师信息技术学习观念的转变,任何体制创新,制度创新都取决于观念更新。教师要树立现代化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教师,应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自我学习和学习的实践者。比如,在我校教学过程中一些运用传统教学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教育方法或教学质量很好,学生考试成绩优秀,根本没有运用信息化教育观念去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的观念,认为学生学习就是为了考试。所以转变教师信息化学习观念是势在必行的。因此,教学改革不只是改革传统的教学理论,更重要的是转变教师信息技术自我学习的观念。

2.4增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自学意识

信息技术培训的主要任务是教会教师获取“信息知识”的本领,把教师培养成为“信息化”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培训自学意识,善于将信息网络上新的信息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了解和掌握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新动向,以新的知识信息开阔自身视野。目前,我校教师很少能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只是在学校教务处安排的公开课或观摩课中使用。因此,在良好的信息化教育教学实践环境的物质基础之上,增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自学意识,能使教师自觉能动地把信息技术运用于本学科的教学活动中。

3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方式

3.1实行分层式培训

在组织本校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的资格上综合考虑了我校教师现有的信息技术水平、任教的条件、教师的影响力等因素,作出了两个层面培训方案。一是初级技能培训,主要是针对普通的新学教师,使其能尽快适应当前信息技术教育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比如,近几年已培训过如何启动应用程序、如何浏览“因特网”、学习字处理软件、文档的编辑与美化(艺术字、剪贴画)、文档的打印、演示文稿的制作等内容。二是高级技能培训,主要是针对接受过初级培训,操作较好和学科能力强的教师,培养信息技术和学科带头人。这种培训具有很强的鼓励性和探究性,其目的是培养一批现代教育技术骨千,以此来带动其他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3.2使集中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根据我校教师的年龄结构,主要以中青年为主,有着朝气蓬勃、年富力强,并且基本掌握了常规教学手段的特点。但形势的发展,迫使我们不能墨守成规,只停留在传统的槽臼里。要适应当今培养人才的需要,就必须改革教学手段,在教师培训中采用集中培训和自主学习相结合取得了好的效果。针对我校信息化环境的基本情况,只有在学校才能有设备进行培训和练习。所以我们常年安排在学生课间活动一个小时的固定期间内进行集中培训,讲解操作技能并辅以理论的学习,平常课余随时开放学校教师电子备课室机房,供学校教师巩固与练习使用,并辅导答疑。

3.3信息技术培训采用考评方式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是学校长期的工作,在每一个培训阶段完成后对受培训教师进行考核与评分是必不可少的。考核是为了了解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是否掌握了培训内容,评分是为了教师之间存在竞争意识,能够有一定的压力去学习信息技术培训内容。在考核与评分中使我们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完善培训计划,使受培训者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弥补、改进,使之更能适用于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第3篇

摘要:农机培训的对象主要是农民农机手,其目的是提高农机操作人员运用农业机械的综合技能,提高其技术素质,使他们正确、熟练地使用农业机械进行农业生产,发挥农业机械在抢农时、抗灾害,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促进增产增效。与此同时,还应特别注意把农业科学技术融于其中,使农机更好地服从于先进的农业科技要求,达到丰产丰收。这是对农民技术培训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关键词:农机;农艺;相结合;农机培训

1农机与农技的相互关系

有机物质的合成与分解是农业生产的两大任务,也是农业生产的本质所在。只有通过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和土地培肥这三个重要生产过程,农业生产才能正常地、稳定地、持续地进行下去。而这三个生产过程中的植物生产与土地培肥与农机有着密切的关系。就土地培肥而言,只有通过合理的土地管理才能达到目的。现代农业的土壤管理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通过农业机械的合理耕作,给土壤本身创造一个良好的水、肥、气、热条件,才能发挥土壤这个基本农业生产资料最大的经济效能,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例如,深耕,深松不仅能增加土壤耕作层的通透性,同时又能增强土壤耕作层与土壤深层的物质交换,增加土壤活力达到抗旱抗涝。而这一农艺措施必须通过农业机械来完成;又如,农业专家力举推荐的增加土壤有机质的秸秆还田技术,就得靠先进得农业机械来实现。而操纵先进机械得又是人。因此,在对农民进行农机培训时,必须把相应的农技要求、农业机械田间作业的作用、目的以及对植物生产的影响交代给他们,把这些农业知识结合到“标准化作业”、“机组运用”,机器保养等培训内容中使他们更清楚地认识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得重要地位,明确农业机械各种作用、最终要体现在促进农产品的生产成果的增长上。这样有利于发挥机手的主观能动性,克服使用农业机械只是为了提高生产率的片面认识,使他们更自觉地运用农业机械为农业生产服务、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巨大作用,使农业生产稳步发展。从现代农业的角度来看,没有农业技术要求,农机培训就没有真正的目的,没有农机培训做保证,农业技术就无法实现。如果说,土地是农业的身躯,水是农业的血液,肥是农业的粮食,种是农业的灵魂,那么,机械化就可以说是农业强健的四肢。所以说,农机与农技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2农机培训与推广必须适应于农技推广。

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是使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迅速而有效地应用到农业生产的实践中,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促进农业的高速发展。新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是直接作用于作物生产,是农业生产的直接措施,是连续不断地进行,而且新旧科技交替的周期越来越短。而农机培训与推广却是在农技成果转化与推广之后,按照农业科学技术的要求间接地作用于作物生产。农技是从作物内部挖掘增产的潜在因素,农机则是从作物外部施加某种技术措施促进作物增产。因此,农机培训与推广要与农技推广相适应,使先进的农业技术在较短的时期内发挥最大的技术效应。

过去,我县农机推广工作举步艰难。一方面是资金有困难,但更重要的是农民对新机具不予接受,其中主要原因是农民对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与新机具的推广之间的关系没有认识。这些年,我们在对机手的培训中,把农业新技术与新机具的推广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农机推广课上,介绍带深施肥部件的精量播种机时,把相应的农业增产技术结合起来进行讲解,使他们认识到这些农业技术的应用,不但能减少农业投入,还能增产,由此,我县的农机推广工作摆脱了被动局面。这也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了,农机推广必须与农技推广相适应,同时两者又不可分离,只有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加快农业技术的普及与推广,从而推动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

3农机与农技培训同时进行,才能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

县级农机培训的对象主要是农民农机操作人员,他们在生产中,不但要运用农业机械从事生产活动,同时,还要运用农业科学技术进行生产经营,二者不可缺一。只有正确、合理地把农机与农技同集约化农业生产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农机与农技发挥各自的最大效应,才能把握住农业生产飞速发展的进程。为适应现代农业的这一特点,我们对驾驶员复训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和改革,一是把农业生产标准化、规范化同农机田间作业技术标准结合教学,使学员认识农机作业高标准是实现农技标准的根本保证,从而提高学员对农机作业必须服从于农技要求的认识和自觉性,增强他们对机具状态要求标准化和更新机具的积极性;二是讲土壤耕作制度,并把蓄水提墒这一抗旱保苗的农业技术结合其中,使学员认识针对我们现有的水利设施和资金状况治理我们地区春旱秋涝的根本途径使靠我们的机械化为土壤建立一个“虚实并存”的耕层结构,蓄住天上水,用好地下水,实现春旱秋防,秋雨春用,达到农业生产稳产丰产;三使聘请懂农技的农业专家为学员讲农机与农艺课,使学员真正懂得了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认识有些农业技术的推广必须依靠农业机械来完成。同时还让学员掌握一些新的农业技术,受到了学员的欢迎。过去复训班课程内容不好选定,主要是参训者有新驾驶员,还有不分老驾驶员,所以上课时,难免出现重复听课者,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或睡觉现象,课程内容调整后,学员学习兴趣很浓,尤其在听“农机与农艺”课时,不但认真听、认真记,下课后还围着老师问这问那,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原因是,过去我们忽视了我们的培训对象不仅是一个机械操作者,同时还是一个农业经营者这一点,而往往农业部门的培训又不包括农机驾驶人员。因此,通过实践,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无论是从发挥农业机械最大效能的角度,还是从培养农业生产经营者的角度,都必须使农机培训与农技培训同时进行,才能更好地提高农机推广与农技推广的普及率和转化率,全面提高农民的技术素质,以适应于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4农机培训与农技有机结合,能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

第4篇

技术培训学校以技术培训为第一要义,加深技术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知识之间的相互结合,保证课程设计的相关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建立合理的实验课程教学内容大纲,建立合理的教学任务内容,建立合理的实验课程表,合理的实验课程教学方案。以实验教学内容为计算机专业发展方向,提高学生在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中的培养。对于实验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实验课程都应该设置实验报告,将实验成绩计入课程专业总成绩中,作为有效的考核的方法,从而保证实验课程的有效性。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应用的新方式和新理论、新方法不断的在技术培训学校的计算机课程内容中得到更新,加深实验课程的重视,结合课程体系内容,合理的建立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认识程度,保证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深学生对于技术水平应用能力的培养,建立合理的应用技术水平人才,保证计算机专业技术水平人才的实效性。

二、技术培训学校中实验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传统的计算机专业实验课程是通过教师的引导教学,按照教师的教学设置安排合理的实验步骤,从而完成实验课程,这中实验课程方法在实效性上存在严重的缺陷,虽然可以保证实验课程结果的有效保证,但是却造成学生对于实验课程兴趣的降低,不能有效的改善学生的课程思路拓展认识,学生以被动接受的形式完成计算机专业教学课程实验的学习,从而降低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实验课程的整体发展,降低了学生的整体创新思维能力的拓展培养。因此,加深教学实验课程的改革是保证技术培训学校中计算机专业学习的有效方法,将被动的实验课程转变为主动的教学思路,以合理的计算机上机操作,合理的课程实验动手能力设置、良好的计算机应用处理问题的课程设置保证计算机专业课程水平的有效提高。通过课程实验设置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于计算机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合理的设置教学实验课程内容,加深学生实验教学的相关方式,拓展学生整体的知识内容程度,保证学生在实验课程中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程度,激发学生的课程积极性和自身的主管能动性,保证学生的自我创新意识的培养。计算机专业实验课程的改革是加深实验课程内容的整合,将实验课程的相关内容进行分配,建立技术理论学习实验、综合设计实验和研究技术类实验的三合一结合教学方法,通过加深计算机实验课程的学习,提高计算机实验教学过程,保证计算机相关课程的设置,保证计算机实验的有效性发展,从而提高计算机实验课程,完成实验教学的目标。

三、技术培训学校的教学课程改革方式

随着我国技术培训学校的教学特点,得到了技术人才市场的广泛欢迎,大力开展专业技术水平人才的培养,结合工作实际需要,完成计算机专业实验课程,从而保证计算机课程的实际效果。为计算机实验教学课程进行系统的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实验学习能力,加深学生的实验课程接收水平,建立合理的计算机实验课程能力的培养,建立合理的创新思路,保证实验课程的有效改革。优化实验设备仪器,建立综合的教学课程设置,合理的安排实验内容、加深课程装置的设置,建立综合性的实验过程,对实验课程进行合理的认识。建立认知型、设计型和综合应用型三种实验教学平台,保证整体课程实验的过程的有效性。

四、技术培训学校的教学课程改革思考

开展合理的开放性教学改革实验方式,结合专业研究型教学课程内容分析,完成计算机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实验课程设置,系统化的完成实验课程模块设置,提高实验教学的总体课程比例,加大综合性实验设置,加深学生的技术能力培养,保证计算机实验平台的开放性,实现实验课程的合理认识,保证实验课程教学方法,全面的衡量学生的计算机专业创新能力,结合学生的发展,建立合理的课程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课程实验技能与创新思路,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水平,结合实验进行技术问题分析,从多个角度、全面化的考核学生的实验课程能力。加深计算机教学内容的实验课程学习,保证培训学校的自我内容培养,结合外部课程学习,完成计算机专业教学实验水平的提高,实现有合理性规划的实验课程教学内容的培养,建立实验教学课程管理平台队伍,加深课程管理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五、结语

第5篇

面对现代农业发展背景下,农业技术培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相关部门一定要完善农业培训机制,优化相关制度,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保证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

1.1对农业培训机制构成要素实施优化

现代农业发展背景下的农业技术具有多元化特征,其构成的要素也较为多元,只有优化其中的各个环节,才能保证机制的良好运行。

1.1.1对农业培训层次进行优化农业技术培训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广大农民,由于他们的知识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再加上从事的农业生产项目不同,导致培训对象具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对农民实施技术培训的时候,一定要分层次进行培训,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不同的技术讲解方法。

1.1.2培训的内容要具有实用性农业技术培训要根据当地的地方产业特色和农产品生产实际,对不同的农业生产者实施不同的技术培训内容,宣传创业技能、最新技术、经营理念等内容,从而保证现代农业技术的有效推广。

1.1.3师资力量要具有多元化特征开展培训的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农业基础功底,还应该具备完善的实践经验,能够跨专业实施技术培训,优化教师综合素质。

1.2形成上下联动的组织机制

一个健全完善的组织机制是确保农民技术培训全面开展的基础,各地区应加快构建完善的组织机制,构建三级技术培训网络。具体而言,在技术培训过程中要明确条线分工,实施制定系统的组织计划,建立从上到下的三级联动技术培训体系。与此同时,还要加强横向联合,在对广大农民实施技术培训的同时,调动全省各单位参与其中,发挥不同单位的巨大作用,组织各级部门全面协调、积极配合,从而提高技术宣传的有效性。

1.3打造多举并行的动力机制

现代农业发展的速度异常快速,技术更新频繁,农业技术的培训工作也要适应实际情况,采取动力机制实施管理、优化培训技术制度。因此,政府必须出台有效的政策引导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表彰激励规范,鼓励农民实施农业技术,并给予政策上的优惠支持。在此基础上,还要做好舆论宣传工作,营造一个有利于农民学习技术的良好氛围,帮助农民明确技术培训的积极意义,从而帮助他们实现农业增收,繁荣农村经济。

1.4建立科学健全的评价机制

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对农民的培训具有引导作用和总结作用,它可以通过精准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明确农民学习科学技术的实际情况,并健全科学的评价机制。因此,在培训机制优化的过程中要量化培训指标,明确培训的次数和内容,确定生产实践的学时,设置组织领导、培训条件、管理模式、绩效考核等多种内容。细化通用的培训准则,并在此基础上实行管、培分离体制,分清农民生产的主要方向,对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进行分离培训,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技术的高效传播。

2结束语

第6篇

《课程标准》要求中小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能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科教学能力、促进专业发展。

二、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需求分析

在项目申报之前,通过对目前中小学校的信息技术专任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深入一线现场调研等形式进行深入的前期培训需求调研,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调研资料。根据实际的前期调研情况分析,大致情况如下:

1.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背景不足

在各中小学校中,具有正规计算机专业背景的信息技术教师比例不到50%,市区学校相对好一些,县及以下农村学校情况不太理想,有的学校甚至没有一名正规计算机专业背景的教师;而其他专业转行过来担任信息技术教师的,没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基础,都是在日常的工作中通过自学等形式学会了一些信息技术相关学科知识,缺乏系统性的信息技术知识。

2.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偏低

在调研中发现,绝大部分中小学校均配备了电子白板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但是在日常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只是简单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取代了传统的“写黑板”的工作,没有有效地利用电子白板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更没有有效利用“三通两平台”的功能。

3.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意识不足

调研发现,信息技术教师大多数还在从事传统的计算机教学任务,只有极少部分学校开设了选修课程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很少有信息技术教师承担起指导本校或者本地区其他学科的教师有效运用电子白板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运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素材的加工与处理、制作多媒体课件等方面的任务。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师期望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在信息技术的学科系统知识、教学资源的处理与加工、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与管理、学科教学软件的使用等方面得到系统化的培训,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和操作技能。

三、混合培训模式的创新

1.课程体系设置的原则

在项目课程设置的时候,严格按照“以课程模块定专家”的指导思想,坚持“按需施训、深度融合、实践为主”的原则。充分结合中小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遵循教师专业成长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规律,以需求为导向;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手段、以信息技术课程资源为载体,采取混合式培训模式,引导参训教师将信息技术的应用融合到实际教学全过程,推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有效提升信息技术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和支持专业发展的能力;以学科案例教学为载体,以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培训为支撑,以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为核心,强化课堂案例教学的设计和实施,突出实践导向,将理论技术培训与实践操作培训有机融合,推动教师学用结合。

2.课程的培训目标

了解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掌握信息技术提升工程相关政策,增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意识与能力,提升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和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培训教学技能、培训组织管理和培训指导能力,组建一支稳定的高水平信息技术培训者队伍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信息技术骨干教师队伍。

3.课程体系的设置

根据课程设置的原则和课程培训目标,确定培训课程体系,从信息技术素养、信息技术综合、信息技术专题和教师专业发展四个课程模块来开展培训。

4.混合的课程培训模式

课程体系设置上应遵循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成长特点,结合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师的日常工作需求,短期集中培训项目采取“集中培训(9天)+网络研修(30学时)+校本研修(30学时)”的三段式培训模式,遵循实用性、针对性、整合性和创新性原则进行课程设置。集中培训阶段:以解决教师遇到的普遍性、实用性、关键性问题为核心,基于课堂教学现场,走进真实教学环节,采用案例“观摩→解读→研讨→实践→评价”的培训流程,引导教师更新教学设计理念,掌握信息技术应用手段,提升教学过程中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信息技术的培训组织、管理和指导能力。网络研修阶段:以任务驱动为主线,根据教师需求,分阶段、分步骤学习信息技术相关的系列课程模块;将必修与选修相结合,明确线上与线下研修任务;组织教师通过网络研修平台进行网络课程学习、在线交流和探讨、作业互评、同伴互助、案例分析、优秀成果展示等活动,完成网络研修任务;着重解决个人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掌握但在集中现场实践性培训中尚未掌握的理论与技术方面的问题。校本研修阶段:依托教师工作坊实施基于网络的校本研修,建立“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一体化网络研修体系,设计系列校本研修活动,组织教师将所学习掌握的信息技术理论和技术手段应用于教学实践,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打造师生负担轻、教学效果好的优质课堂。加强技术体验,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技术体验,并及时生成优质课程资源,促进教学与教研常态化。

四、对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

第7篇

(一)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微课程用户分析河南省现有中小学4917所,按照全省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初步统计到2015年,城市(含县镇)中小学将增加到5383所,共计增加466所。河南省大约有中小学教师3万多人,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已达95%以上,因此作为基础教育领域第一线工作的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决定了我省整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努力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势在必行。另一方面,中小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又不能都离岗学习,“国培计划”、“省培计划”也不能惠及每一个人。显然,远程网络学习方式因其学习形式和学习内容多样化、个性化、灵活性,成为终身学习的最佳方式,满足了成人学习者的需求,以微课程为单位的MOOC环境应运而生。MOOC的规模大,优质学习资源多,必将成为在线学习以及网络课程的一种新型课程形态。

(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微课程教学目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微课程面向中小学一线信息技术教师,也可以为在校的教育技术专业大学生提供学习参考,让他们掌握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知识、核心内容和教学目标,掌握以操作性、实践性和创新性为特征的学习领域,发展学生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提高处理信息能力,强化学生主动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积极参加信息技术各项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世界的奥秘。

(三)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微课程教学内容分析MOOC环境中教学内容根据中学信息技术新课标组织,按课程模块划分学习内容,共分为信息技术简介、操作系统介绍、文字处理方法、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网络基础及其应用、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计算机系统中的软硬件等七个模块。

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微课程设计

下面根据1.3节划分的知识模块,从选择MOOC环境、设计教学视频、设计学习活动、学习过程评价设计和嵌入式学习支持设计等五个方面介绍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微课程设计。

(一)选择MOOC环境首先为微课程选择合适的平台,该平台应满足既能给学习者提供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又能让学习者随时自己的课程,经过对MOOC环境的分析比较,Udemy提供了一套课程平台和课程管理工具,满足本文的需求,最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微课程采用了Udemy课程平台作为微课程的平台环境。Udemy是开放式在线教育网站,成立于2010年,该平台允许用户创建属于自己的课程。UdemyMOOC平台分为课程管理和课程制作两部分内容。Udemy中的课程管理允许者可以通过个人课程主页,按照自己计划自由规划课程的开展,每一门课程都存在于一个独立区域,在该课程学习的用户如同进入了一个专门、独立的课程区域,可以查看课程信息、讨论相关话题、进行课程内容的学习。作为一种典型的MOOC环境,课程制作功能简单易用,既能降低对教师计算机技术能力的要求,也在课程设计中给予了高度的提示。

(二)设计教学视频根据知识点内容决定采用录屏软件、手写板、数位板、电子白板、摄像机、手机、相机、PAD、PPT、“小故事”等制作手段来制作。

(三)设计学习活动学习活动包括个人学习活动、人际互动活动以及社会化联动活动。个人学习活动包括观看微课程视频、完成练习、下载相关支持材料、记录笔记(在笔记区)等内容;人际学习活动包括提问和回答(在提问区)、在本课程内与他人交流等内容;社会化联动活动包括通过邮件方式和通过微博或微信互动。

(四)学习过程评价设计学习过程评价内容包括有无评价和评价内容。

(五)嵌入式学习支持设计微课程的学习支持材料包括微课程视频、参考教材、个人笔记、课堂讨论、微博、作品展示、课程共享等内容。

三、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微课程实现

(一)微课程MOOC功能模块本文在Udemy中创建的7个微课程功能模块包括,以下分别介绍。课程提纲模块:课程者需要先创建一个基本的课程提纲,将课程分划分成几个章节,每个章节中包含几节课这类信息全部数理清楚。资源模块:课程者可以为每一节课添加包括课程资源,其中视频、音频、pdf文档、演示文稿、文本、压缩文件等一概支持。测验模块:Udemy提供了编辑测验试题,设置习题的答案,成绩反馈等功能,学习者可以同时查看自己和其他人对于这道题的完成情况。问答模块:支持URL、图片、嵌入HTML等,学习者可在这块区域随时提问或者回答别人的问题,教师也可以进行回答。笔记模块:每一节课的内容页面包含了笔记页面,学习者在学习内容的同时记录笔记。聊天模块:Udemy中设置了聊天模块,允许师生之间进行讨论。通知模块:课程者话题、课程安排或者学习要求的重要途径。

(二)微课程视频的制作微课程视频的“背景效果”、“媒体效果”、“背景音乐”等内容利用PowerPoint制作,然后利用其导出功能,生成.wmv格式的视频文件。视频旁白使用PremiereCS6录制,并在其中进行视频合成片头和片尾制作。

四、Udemy环境下创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微课程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微课程在UmdeyMOOC环境中实现,本课程未来可以与国家微课程平台连接,并形成一定的辐射效应。五、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微课程评价机制为了评价微课程建成后的效益,以下几个参数应重点关注。

(一)参与微课程学习的人数本文的初衷是紧密结合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和特点,以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课程的微课程设计为背景,充分利用高等学校教学资源丰富、技术先进等优势,探索在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模式,为中小学教师打造一个个性化的学习平台,使他们足不出户就能得到优质的学习资源,为河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同时为教育技术专业学生对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提供一个研究案例。所以,在线人数决定了本课程的效益。

(二)微课程的互动性本文结合河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这些潜在学习者的学习环境,适用于正式和非正式的学习环境中,所以,互动程度是评价本课程效益的一个非常关键依据,从学习者互动程度可以看出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一方面学习者能够针对微课程中的不理解的内容进行提问,在给予回答的过程中,除了教师给予回答,其他学习者也会积极回答问题,给出自己观看微课程后的建议,以促进微课程MOOC环境更好地完善。

第8篇

培训内容是否符合教师学院的实际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培训效果的好坏。现阶段的培训基本上已经形式化和模块化,大部分的培训都已经成为公式型的知识技能灌输,培训缺乏针对性。培训人员在培训之前缺乏对被培训人员实际需求的调查,这就导致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脱节。然而中小学教师作为基础教育人员,承担着极为繁重的教学任务,其中多以实践为主,脱离教学实践的培训很难在实际的教学中派上用场。

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应具备的要素

1.转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师的理论修养

现阶段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中,一些教师思想素质不高,教学观念落后,甚至很多教师还处于只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阶段,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严重阻碍。因此,必须要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念,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现代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是当前教师必须要掌握的教学理论内涵,在教学理论内涵的指导下创新教学策略。例如,在小学教学中,针对词语含义的解释,教师可以采用启蒙式教学,教师在解释“打算”的过程中,可以提问学生的寒假旅游计划,让学生回答出自己的旅游目的地,学生回答的旅行计划就是要讲的“打算”,这样既带有启蒙性,又具有互动性。

2.培养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

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教学资源,制作出教案进行教学的能力。信息化教学可以促进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搜索更适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教学资源,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对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进行更加合理的计划,保证工作进度的合理性。

三、教育技术培训新走向

1.转变培训理念

要做好培训理念的转变就要做到培训中主讲师占主导地位向注重学员主体性转变。近年来,在教育培训的过程中,培训机构也意识到教师学员的主体地位,培训的风格也更加倾向于与教师学员进行互动交流,尊重学员的想法,对于学员合理的意见及建议也予以考虑和采纳。

2.促进培训方式多样化

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单一的大课堂式培训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教师的需求。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培训方式的多样化。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培训人员务必要以人性化为出发点,按照教师实际需求的不同进行不同时间段、不同教学环境下有差别、针对性的教育技术培训。

3.利用网络进行培训

第9篇

1.培训对象。校内已与A安全技术服务企业签约应届毕业生。

2.培训方案。2.1建立交流平台。通过QQ群平台将2014届校内已签约应届毕业生“集合”在一起,搭建沟通交流平台,收集公司各业务板块的培训要求,为他们提供学习要求和计划,营造出“比、赶、超”的学习氛围,强化签约大学生对公司的认同感和责任感。2.2组件校园培训班。在不同学校组件校园培训班,挑选2-3名签约大学生负责培训工作的具体实施,安排公司内部优秀校友担任班主任,以一校一班主任的“班主任负责制”管理校园培训班的日常培训工作。2.3挑选多种培训形式。校园自主培训:由签约应届毕业生形成学习小组,定期自主组织学习培训,从公司认知、专业技术、英语和演讲能力培训等方面着手,通过分头调研、学习,集中汇报、互相交流,实现知识共享,共同成长;编制每期组织和汇报人员名单,由学生轮流召集、组织活动,使每个人都得到锻炼的机会;每期培训结束后,由组织者进行总结,并且有一次民主投票,选出1-2个优秀活动人和优秀组织者,并有专人做相关活动记录,总结之后向公司反馈培训报告和活动相关照片,实现网络沟通与实体培训相结合。英语角:以“相信自我,展现自我”为口号的英语角活动,旨在提高员工对英语的热情和自信。英语角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包括Presentation、Acting、Games、Discussion等环节,使每位员工都有机会、有勇气开口讲英语,在听、说、读、写等各方面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每期培训结束后,由组织者进行总结,并由每名参与成员根据活动积极性、预热准备、思维创意、口语表达等因素评选两名英语角活动“最具活力奖”。公司实习:鼓励签约大学生来公司以及施工现场实习,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公司的项目和课题,并予以奖励。

二、培训经验总结

各校区校园培训的举办,培训效果明显,不仅使新员工各的能力得到锻炼,在校园内部也引起了高度的关注,为后续招聘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A企业新员工培养模式取得了初步的成功,成功的基本经验如下:

1.领导高度重视,加强自主培训。校园培训是将企业新员工培训向前延伸,完善了员工培训体系,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支持与保障,也是保持、提高员工职业能力的重要工作。公司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校园培训”,把其作为公司的品牌活动抓实抓好,发挥在培训中的组织领导作用。自主培训,指公司鼓励准员工利用日常的空余时间各自学习,这是公司员工培训最重要的方法和手段。A安全技术服务企业为新员工创造了一个实现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良好氛围。(1)公司为员工创造一定的条件,征订与公司业务相关的书籍,并定期组织员工交流心得。(2)鼓励员工考取相关的资格证书。取得资格证书作为考评的一个依据,对于通过考试的员工,公司予以报销培训和报名费用。

2.精心制定计划,科学合理培训。为了制定一个科学有效的培训计划,公司对校园培训需求进行认真分析,对新员工培训的内容、方法、经费、时间等问题,做了系统、科学地规划和安排。2.1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一方面让新员工了解A安全技术服务企业的历史和基本情况及相关业务;另一方面抓好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2.2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校园培训不再拘泥于讲师授课,运用灵活、便捷的现代化手段,通过多种有新意的形式进行培训,如:讨论式,分小组进行专业技术交流;讲演式,将专业技能课程以PPT演讲的方式让培训者学习;娱乐式,在英语角里将知识与游戏结合起来。

3.做好培训评估,建立激励制度。在校园培训中,培训评估起着信息反馈的作用,完善的评估能有效地促使培训达到预定目标,为下一阶段培训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对于校园培训效果评估考虑以下几方面:第一:对培训课程内容深度、实用性及主题切合度方面是否合适进行评定;第二:对培训教师的语言表达和现场效果进行评定;第三:检查培训效果,发现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改进,保障新员工能力的提升。

三、结语

第10篇

为了全面实施科教兴乡,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为“三农”的办学方向,贯彻落实教育部等12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扫盲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为旧县乡经济建设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努力服务本乡经济建设。现结合我乡的具体实际,提出今年的扫盲和农村成人教育工作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目标与任务

(一)扫盲工作

全乡文盲人数104人,计划今年青壮年脱盲人数25人,使全乡文盲率由原来的1.01%下降为0.7%。

(二)技术培训

1、完成各类实用技术培训1200人(次),使90%以上的农村劳动者掌握1—2项实用科技。总结推广“文技+农户”致富典型个和“科技兴农”重点村2个。

2、建立完善办学基地。乡文技校按省定“八有”标准努力创建,争取申报县级示范文技校。

措施与要求

(一)扫盲工作

1、加强扫盲工作的领导与管理,2012年继续巩固“对县督导”成果,进一步做好“控流堵盲”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止中小学生中途辍学,特别是未读完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辍学,杜绝新文盲的产生,把“控流堵盲”工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来抓。各村、乡妇联、共青团组织应加强扫盲工作的领导与管理,建立建全扫盲责任制度,制定相关的“村规民约”,指定专人负责,具体落实到人。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消除滋生文盲的土壤。

2、各村分管教育的干部对本地扫盲工作负主要责任,相应制定扫盲工作责任制,责任到人。负责制定本地扫盲工作的规划和年度计划,筹措和管理本地教育经费,组织力量开展扫盲。各村要组织动员本村的扫盲对象接受扫盲教育,为扫盲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3、各村要根据文盲人员的特点,开展灵活机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采取定点定人包教包学的教学方法,保证脱盲。扫盲领导小组组织人员每年不定期进行教案、教学进度、学员出勤、学员作业、学员测试等项目的检查,以保证学员的脱盲质量。

4、各村要根文件规定,依法保证成教经费到位,用于我乡的扫盲与成人教育工作和改善文技校的办学条件,扫盲经费实行专户专款专用,不得挪作它用。

(二)技术培训

1、要明确技术培训的责任性与紧迫性。分管领导与专、兼职教师应积极配合政府协调各站、办、所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培训规划,配好专业技术讲师;乡科技副乡长和科特派工作站具体实施培训计划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乡文技校档案管理负责人及时妥善做好管理和资料建档工作。

2、村级文技点应根据调查摸底项目制定当年的培训计划,根据项目培训计划积极组织培训工作,保证培训质量。

3、培训内容坚持“实际、实用、实效”为原则,以课堂教学和现场结合为主,辅之以巡回讲座、科技影、像,科技专栏和科技咨询等形式,以农副业新科技、小企业生产经营为主要培训内容,在力开展各类技术培训,为农户排忧解难,让劳动者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以利脱贫致富。

4、培训以家长和回村初、高中毕业生为对象,按调查项目人数落实到户到人,每期培训保证人员齐全,师资到位,资料丰富,整体效益高。加强“归口”培训办学工作,协调各乡办站、所,无偿地为培训技术班提供师资,确保培训质量。

5、为保证“人才、技术、资金、资源”在“科技兴农工程”中发挥整体效益,乡文技校积极及时地聘请有关专家教授技术人员举办相应的专业培训班,尽力尽早帮助农户脱贫致富。各村要加强对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科技重点专业户和科技示范户重点联系,做好跟踪调查和信息反馈工作,及时总结推广“文技+农户”致富典型。

(三)文技校工作

1、按省定“八有”标准建立完善乡文技校建设,并纳入乡政府年度考评。

2、加强文技校师资队伍建设,争取编制按国家要求比例配备,选拔素质好、高学历、懂管理、懂技术的有一定社会活动能力乐于从事成教工作的教师充实成教教师队伍。

第11篇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环境;培训教师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110029-05

一、问题研究的背景

教师的能力素质关系着教育的发展与进步,创办高质量的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关键在于拥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伴随着新知识、新信息的不断涌现,具备与时代相适应的教育技术素养已是对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为了提高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教育部高教司曾发出了《教育部关于开展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通知》。通知认为,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质量,推动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为此,应逐步建立完善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体系,以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为了贯彻、落实通知的精神,山东省教育厅于2007年下发了《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高等学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通知》,力争从2007-2012年完成省属高等学校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

本文正是对山东省近五年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回顾与总结,希望能够对其他省市的培训提供一点借鉴和参考。

二、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研究综述

1.国内外相关研究

研究者通过对EBSCO和Elsevier Science两个英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发现国外关于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研究文献并不多,其中美国北达科他大学Georgina的系列论文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他在撰写其博士论文(《高等教育教学法中技术的整合》)的基础上,又从高校教师自我感知的视角,探讨了高校教师所需要的技术素养,以及培养这些技术素养的不同方式。

与国外研究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在国内则受到了较为广泛的关注。通过对CNKI数据库中相关文献的分析可以发现,其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四个方面:

(1)培训目标与内容的研究;

(2)培训方法与模式的研究;

(3)培训环境与管理制度的研究;

(4)培训平台的开发研究。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获知,现有文献主要是针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某个因素进行探究。而本研究则希望在实际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关键因素的依次梳理,逐步构建出完整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体系。

2.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体系中的关键因素

培训之初,研究者们就利用结构方程建模的统计学方法,建立了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揭示出影响教育技术培训效果的关键因素分别是: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环境和培训教师(详见参考文献)。本文将从这四个关键因素入手,具体探讨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体系的构建。

三、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体系的构建

1.培训目标

(1)培训目标的取向——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终身学习

综合梳理国内外高校教师培训的发展脉络可以发现,随着教师培训实践的不断发展,教师培训目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呈现出以下多层次、多样化、多倾向的趋势:即学历弥补型、技能提升型、基本功夯实型、实践性智慧形成型、理念更新型、综合素质提高型等。上述各种取向都有一定的片面性,大多只关注高校教师培训的某一方面,而未从全局考虑受训教师的培训需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培训已不能简单地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当做唯一目标,教师作为个体的“人”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高校教师作为高素质人才,有着强烈的自我价值感和自我实现的愿望。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推动一个人不断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因此充分尊重与理解教师的自我发展需要,并在培训过程中尽可能满足教师的自我实现需求,能够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也是确定教师可持续发展目标价值取向的内在依据。

另外,理想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是全面、综合的,应致力于提升高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发展,并促进高校教师的终身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符合现代社会对高校教师的各种要求。基于此,研究者提出了符合山东省高校教师教育现状与发展要求的目标取向,即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终身学习。

(2)培训目标的层次

①承认并尊重受训教师的需要,实现显性目标

显性目标即期望高校教师经过培训后掌握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教学设计的一般原理,学会应用多种教学媒体,并能够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有效开展教学或科学研究活动。

②引导与调控受训教师的需要,实现隐性目标

隐性目标是在实现显性目标的基础上,期望受训教师通过参加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能够在认知结构、思维方式与行动方式上发展改变。具体表现为高校教师通过培训后能够理解与接受新思想、新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建构新的相关知识。

③关注受训教师的个性需求,实现终极目标

教师的专业素质不仅包括认知与行为能力,还表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而正是这些深层特征决定着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与科学研究的能力。因此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掌握,更要关注教师心智的发展、精神的建构、人格的塑造与提升。

(3)培训目标的具体制定

研究者依据从认知到技能、理论到实践、学习到迁移等循序渐进的发展阶段,体现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并在培训后期参考了《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中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划分,采用ABCD目标陈述法编写了以下山东省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目标:

第12篇

论文摘要:混合学习即各种学习方式的结合,在形式上是在线学习与面对面学习的混合,在操作上是对媒体的适当选择和组合,但在深层次上则是基于不同教学理论的教学模式的混合。运用混合学习的理念,将新技术与传统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能够大大提高培训的绩效,为提高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提供有益的思路。

在教育、培训实践中,人们通过对1"rlearning应用的反思,提出了混合学习(blendedleanring)概念,并率先在企业培训领域中出现,将不同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案来解决。混合学习即各种学习方式的结合,在形式上是在线学习(online)与面对面学习(of line)的混合,在操作上是对媒体的适当选择和组合,但在深层次上则是基于不同教学理论的教学模式的混合,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结合川,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的绩效。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与传统的企业培训在某种意义上存在共同点,主要目的都是通过培训提高广大受训者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且培训对象都是在岗人员,因此,应考虑到培训对象在时间、地点、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多样性要求。因此,混合学习原理在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的应用是值得尝试的。

1.学习者特征分析。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对象是高校教师,他们有着不同于其他培训对象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校学科专业繁多,各学科专业教师知识结构和信息素养基础各不相同,在接受教育技术培训的起点和要求方面有较大差异,因而必须在培训内容上下功夫,因材施教,吸引教师参与。二是高校教师身兼教学和科研两大任务,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不统一,这就要求在培训形式上动脑筋s增加培训的灵活性,以适应高校教师工作的特点。

2.培训内容及现状分析。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以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服务教学为宗旨,教学内容一般包括教育技术理论和教学系统设计、多媒体软件技术、多媒体硬件三个主要部分。尽管我们一直强调教育技术理论和教学系统设计的重要性和突出地位,但在实施上却仍然停留在就理论谈理论的层次上,对于不同学科专业教师的指导性不大。笔者认为,这一部分内容虽然理论性强、较抽象、难以操作,但应是教师教育技术培训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多媒体软件技术是培训的主要内容,也是广大教师参与积极性较高的部分。针对软件品种多样,教师需求各不相同的特点,有些学校采取了初、中、高级分类选择培训,但无论是哪一阶段的培训,也都只是新增了知识,而在内容深度上挖掘不够,因而经过培训的教师对各级内容大都只是人门或是一知半解而已。.

多媒体硬件方面的培训主要是针对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室热情较高但使用能力欠缺的实际情况开展的。这一部分内容主要在多媒体教室的日常应用层面上,培训的方式以实际操作演练为主,教师学会了操作的步骤,但排除故障和应变能力仍然较低。

3.基于混合学习原理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必要性。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可以大胆尝试应用混合学习原理来指导培训,具体说来:首先,从培训者和培训对象来看,混合学习强调的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结合的基本思想川,符合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特点。作为培训对象的教师都是文化素质高、学习能力强的学习者,他们对自己参加培训的目的十分明确,态度也很积极,应该充分利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将培训的主要任务从“训”转移到“培”,对其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加强指导,实现最优化教学。

其次,从培训目标的实现来看,混合学习研究的本质是对信息传递通道的研究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既需要利用自定步调的E-leaming、软件模拟、在线协同等现代化通道进行自主学习,同时也需要教室、印刷品等传统通道来弥补E-leaming的不足。只有通过合理运用面对面和在线学习两大基本通道,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才能高效地开展基于技术和基于参与者的培训,实现“主导—主体”指导下的基于指导和基于发现的培训。

最后,从绩效技术来看,混合学习的关键是对媒体的选择与组合混合学习的思想是通过选择、组合恰当媒体,找出解决特定教学问题的最优化方法。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是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部分,必然也应当考虑到教师的投人产出比问题。此外,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让教师学会对媒体进行选择和组织,而作为传递这种方法的培训本身理应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4.基于混合学习原理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模式。

笔者认为,开展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可以考虑采用基于混合学习原理的分类培训模式,将培训分为三大类:基础技能类(软硬件具体知识)、理论一技能结合类(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理论的实际应用方法和策略等)和综合应用实践类(与教师课题相结合的综合实践)。基础技能类培训的目标是使教师掌握各种软硬件的具体技能;而理论一技能结合类培训的目标则是深人理解理论,并实现理论、技能的内化和综合;综合应用实践类培训的目的是使教师能够在实际的课题实践中认识到与教育技术专家的沟通与协作的必要性,学习和掌握协作的方法,使具体实践问题得到解决。三类培训没有高低、上下之分,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关系。

各大类内又分为不同的学习模块,学员可根据自身需.要在各大类各模块之间进行选择和跳转。如在基础较差的初期,学员可选择基础技能类课程进行学习,然后在理论一技能结合类了解和尝试一些教学系统设计和教学策略方面的内容,如发现自己某些设计的实现还欠缺某些技能(如动画制作、音频编辑的方法等),这时,学员可再返回到基础技能类的相应课程进行学习。

各类别中分别运用混合学习的不同应用模式进行培训,即基础技能类采用技能驱动模式开展培训,将自定步调的自主学习同培训教师的在线指导相结合;理论一技能结合类则采用态度驱动模式开展培训,将传统的面授培训和在线协作学习结合起来,如通过对某一教学案例进行深度剖析,结合分组协作的方式尝试运用已有的理论、技能合作完成某个单元或某些内容的教学设计或课件的设计、制作;综合应用实践类则采用能力驱动模式开展培训,利用专家与学习者的共同活动,通过在线式进行互动以获取隐性知识,并将培训的目的融人参训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中,从而进一步扩大实践培训的效能。

5.培训的具体操作方法。主要包括:

(1)训前测评。对首次参加培训的教师进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调查或测试,由培训人员给出指导性参训意见和计划。训前测评可了解学员的基本情况,指导其进人不同的分类、模块学习,是实现最有效学习的基础。

(2)具体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笔者结合多年培训的经验,依据上文提到的培训模式分类,将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方式进行了列表,如表1所示。根据各大类、模块学习内容的差别,可分别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或组合来进行培训。如基础技能类,大部分学习内容由学员通过视频点播、网络课程自主完成,面对面的培训和指导仅限于个别内容,且只有学员有需要时才参加;而对于理论一技能结合类的课程,则要先依据学科专业不同进行分类,让学员听取与自己学科专业相近的教学案例的分析讲座,再通过与相同、相近学科专业学员的在线协作和讨论实现理论知识的内化,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践并形成相关产品。

(3)评价和考核。测试和现场制作作能结合类各模块考基础技能类各模块考核可采用在线或完成相关操作相结合;而理论一技则可采用小组内成员互评与小组协口即核作产品综合评测相结合;综合应用实践类的考核,可采用提交小论文与提交课题相关产品相结合的形式。基于混合学习原理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学习者的灵活性和自由度都比较大,可以考虑采用学分制,将每个学习模块都设置相应的学分(其中有必修和选修之分),并根据各模块的教学周期,定期开展考核。通过各模块的考核,学员可以取得相应的学分,培训单位可依据学员取得选修和必修学分的情况,颁发和出具相应的培训证书或证明,以供职称评定或其他途径之用。

6.基于混合学习原理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支撑条件。基于混合学习原理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具有培训时空的无限性、培训方式的多样性及培训绩效的显著性等优势。而这些优势的发挥和实现需要一定的支撑条件:

其一,思想上重视是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前提条件。基于混合学习原理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是以学员为主体的,这就需要教育技术工作者进一步做好教育技术的群众化工作,提高学科教师的思想认识水平。同时,我们还应帮助主管教学领导加强对信息化校园建设的深层次理解,明确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努力使培训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

其二,硬件设施是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物质基础。基于混合学习原理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是面对面培训与学员在线自主学习的结合,因而,首先要建立专门的培训机构来负责根据混合学习原理,分析需求、制定计划、实施培训、组织评价;其次要建设或利用现有网络教学平台为教师培训服务,保证学员在线自主学习、在线答疑和讨论等在线学习渠道的畅通;最后应尽可能创造更加方便、快捷的校内外网络硬件环境,保障培训的正常进行。

第13篇

〔论文内容提要〕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如何提高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效果成了广泛关注的问题。文章分析了高校教师的特点,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模式做出了探究,并提出了院本培训的模式。

1.引言

综观很多国内的教育技术培训,多数重技术、重讲授,形式单,甚至很多培训只是流于形式,效果欠佳。因此,教一育技水培训需要根据高等教育的变革和发展趋势,转变模式,适应潮流,走出新路。这样才能切实提高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2.高校教师特征分析

2.1学习能力强,喜欢独立思考

高校教师作为成人学习者,他们的自律能力和独立性较强,在学习中喜欢独立思考,不喜欢思维受别人的限制。此外,资料调查显示,高校教师的学历一般都在硕士研究生以土,还有很多是博十研究生,他们比一般成人具有更强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如何积极发挥高校教师这个学习群体的主动性,是教育技术培训的关键所在。

2.2成人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个体由一种学习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学习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成人学习动机是指推动成年个体参与教育,卷入学习活动的一种内在动因,或称内在动力。因此,成人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是巨大的。

由于种种客观原因,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带有一定的功利色彩,很多教师来参加培训的目的就是“拿证”、“评职称”。但是,高校教师的工作性质和要求决定了他们具有比一般成人更强烈的求和欲望,他们更希望培训的内容能应用在实际工作上,能切实提高教学科研效率与效果。因此,如何根据高校教师的实际工作需要来设计教学活动和任务,是教育技术培训的重点内容。

2.3专业性强,知识背景各不相同

高校学科众多、专业繁杂,各位高校教师也是在各自领域里的专才,有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然而,他们各自的学科对信息技术的关联程度有所不同,各自的教学内容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要求有很大的差别。

同时,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许多教师因其所从事的相同学科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一种“亚文化”,这种亚文化包括专业化的语言,一致的认知风格和习惯等。这也使得从事不同学科的教师之间的交流存在一定的障碍。

因此,如何多层次、不同范围的组织被培训人员,也是我们教育技术培训组织者所思考的问题。

2.4教学与科研的矛盾

高校的社会责任和性质决定了高校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还承担着大量的科研任务。对于高校教师来说,教学与科研的两头重担,会产生时间与精力上的冲突和矛盾,而教育技术培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

因此,如何提高培训的效率,也值得我们培训的组织者多加思索。

3.高校教师教育技术院本培训模式的探究

根据前文对高校教师的特征分析,高校教师专业性强、知识背景各不相同。如果只考虑到组织培训的效益,而笼统的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开出统一面对全校教师授课的“全校班”,不论学员来自哪个院系和专业,全部笼统的一起学习,同等对待,统一考核,这样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因此,将相同的教育背景的教师组织在一起,以二级学院为单位,进行教育技术培训,本文称之为“院本培训”。

3.1院本培训的实施

院本培训模式解决了校本培训模式中“对象多元、目标多层次、内容广泛、缺乏针对性”等缺点,缩小了培训单元,把培训学员正确、有效地分学院组织起来,高效的教育技术培训才得以顺利的展开,实现个性化培训的需求。下面就来探讨如何以二级学院为“本”对高校教师进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首先,要取得学校领导的支持,以政策顾励全体高校教师积极参与。

其次,要建立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明确校教育技术中心与二级学院之间各自职责。

在校教育技术中心成立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领导小组,建立适应广大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模块,并做好教育技术的知识管理、建立基于校园网的多媒体资源库。同时,紧密联系各二级学院、督导各二级学院的培训工作、并积极组织开展各二级学院之间的交流。

在二级学院院办成立二级学院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小组,负责具体实施本学院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各院级培训小组根据本院高校教师教学的需要,确定培训内容,选择相应的授课教师,灵活安排培训时间,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如小组研讨、观摩听课、专题讲座、个别指导等,从而制定近期培训计划和长远培训力一案。

最后,各二级学院的培训学员(即本院的高校教师)成为一个学习群体,院级培训小组应该为该学习群体创设自由表达思想,积极参与讨论的培训氛围。使这些有着相近的知识和教育背景、有着相近的教学经历和经验的学习群体,在教育技术培训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帮助,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教育技术培训的效果。

3.2院本培训的优点

首先,院本培训能改变培训与教学实际脱离现象。

院本培训基本上实现了个性化培训的需求,是一种有针对性的培训,按需培训。每一位教师都可以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方式,选取需要的内容,有的放矢、机动灵活的完成培训任务。

其次,能加强院内教师的相互交流,有助于“案例教学”的实现。

同一个院系内教师之间有一定的熟悉度,再加上有相似的教育背景,必然会在培训过程中相互交流与共享,进行协作学习。同时,院本培训基本上实现了个性化培训的需求,是一种有针对性的培训,能随时渗透教学实际,“案例教学”能得到广泛的认同感,有助于“案例教学”的实现。

第14篇

【关键词】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电子绩效支持系统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1―0111―03

引言

在我国的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中,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重要历史使命,它的发展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给教师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它要求教师具备与教育发展脉搏一致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目前,高校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已作为教育部门一项常规工作开展,有的学校每学期都定期培训。但在新的时期,传统的教育技术培训也面临着多种挑战,根据当代高效教师素质的的要求,开发具有高效率的高校教师培训新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电子绩效支持系统(EPSS)是基于“在做中学”的培训理念为教师提供即时的,迅速的帮助,不仅仅降低了成本,节约了时间和资源,更重要的是它相对于传统培训的优势,可以提高培训的绩效[1]。

目前,EPSS在教师培训中的应用还不太广泛,一些对于电子绩效支持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本理论和实践探索阶段。本论文结合温州大学的实际旨在研究电子绩效支持系统基本理论的同时尝试研究并设计一套《高等院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为案例的电子绩效支持系统,探究如何将电子绩效技术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教师培训和管理领域,使学习者能够在培训过程中获得知识、技术和环境的适时支持,获得更好的工作和学习效果,使领导者能及时获取信息并作出及时正确的决策,从而提高学校绩效。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EPSS在学校中的运用必将成为学校培训和管理的又一新亮点。

一 系统分析

培训教师教育技术的目的是要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学手段,掌握一定的教育技术理论与技术,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达到学科教学最优。而目前有的学校面临培训时间短、要求掌握的内容多、教师日常工作繁忙不能按时参加、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电子绩效支持系统能够有效避免上述问题,为广大教师提供即时、迅速、有选择的帮助,提高绩效。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应包括学习信息库、训练系统、专家指导系统、效能工具、在线帮助系统[2]。如图1,具体功能如下:

1 信息库:包含所要培训、学习的相关材料,是学习者在EPSS中学习的第一步,学习者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资源。

2 训练系统:包括案例、任务、反思、评价,由于在前一部分学习者已经进行了相关知识的学习,对整体有个框架的概念,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在第二部分主要是给出实际的案例,供学习者自主选择学习,然后根据学习者自身的层次给他们布置相应的任务,从而区分传统的统一模式,真正做到从做中学习。

3 专家指导系统:向用户提供专家咨询与指导、基于任务的问题解决、诊断、障碍排除等,若是初学者,可以根据这里的资源来帮助自己的学习,从而完成基本任务,若是有一定基础的学习者,则可以通过这部分的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水平。因此可以看出指导系统是采用一对一的辅导模式,可以有效解决学习者层次不齐的教学信息技术能力。

4 效能工具:学习者在训练系统的学习中,都会有相应的任务要完成,这部分给学习者提供在完成任务的时候需要的相应的软件、工具、数据、图像等。使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时候,熟练掌握教育技术实际操作能力。

5 在线帮助系统:主要也是用来辅助学习者解决第二部分做任务时碰到的问题,这个部分可以给予及时准确的帮助,帮助学习者快速学习。另一方面,只要学习者碰到问题,都可以在此系统寻找帮助,实现相互探讨,相互补充,资源共享的协作性学习模式,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提高自身素养。

二 系统功能的建立

1 学习信息库模块的创建

信息库是EPSS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学习信息,评价,反思。在学习者进入信息库后,可以通过库里提供的各章各节的内容进行自主的学习,在学习完后,可以对其中的内容进行相应的评价与反思,体现个性化学习,也可以同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特别是在交流过程,学习者可以对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更重要的是也可以对其他学习者发表的意见进行评价,并分别以图表数据的方式显示出来,非常的直观实用。如下图:

反思部分核心代码设计如下:

sub SaveMod()

Id =request("Id")

title=request.Form("title")

content=request.Form("content")

courseid=request.Form("courseid")

rwid=request.Form("renwuid")

if title="" or content="" or courseid="0" or rwid="0" then

response.Write("alert('请填写完整');history.back();")

response.End()

end if

sql="select * from xxfs where valueid="&id

set rs=server.CreateObject("adodb.recordset")

rs.open sql,conn,1,3

rs("username")=session("username")

rs("courseid")=courseid

rs("rwid")=rwid

rs("ValueTitle")=title

rs("ValueContent")=content

rs.update

response.write("window.alert('修改成功!');location.href='?';")

response.End()

end sub

2 训练系统模块的创建

EPSS中的交互式学习训练系统,主要用来提供学习者自我管理控制与结构化的学习经验。这些学习经验能连结到其它的EPSS组成组件上,如专家系统等,有提供整合训练与辅助工作的功能、达到仿真的真实情境促进学习迁移及学习后保留。在这部分主要是给出实际的学习案例,供学习者学习参考,然后再布置相应的任务,学习者这时要用所学的知识完成任务,并上交到系统,由专家或者教师给予相应的评价,最后学习者又可以从专家或者老师的反馈中进行反思,从而达到深层次的理解。如下图:

训练系统中专家点评模块的核心代码设计如下

sub submit()

ID=request.Form("titleid") ' 获取所要评价的反思ID号

title=request.Form("title")

content=request.Form("content")

help=request.Form("help")

know=request.Form("know")

xqid=request.Form("xqid")

rzid=request.Form("rzid")

valueMyMark=request.Form("valueMyMark")

pubdate=now()

if title="" orcontent="" or help="" or know="" or valueMyMark="" or not isnumeric(valueMyMark) then

response.Write("alert('所填项全部不能为空!');history.back();")

else

' on error next resume

conn.execute("insert into Fs_FeedBack (xqId, rzid, FsId, title, content, username, pubdate, PingJiaName, help, know, valueMyMark) values('"& xqid &"', '"& rzid &"', '"& ID &"', '"& title &"', '"& content &"' ,'"& session("userName") &"','"& pubdate &"','"& session("userName") &"','"& help &"','"& know &"',"& valueMyMark &") ")

response.Write("alert('感谢您的参与!');location.href='?id="& id &"'")

end if

end sub

3 专家指导系统模块的创建

专家系统是EPSS最重要的组成组件,能教导学生如何应用适当的知识,解决复杂的问题,可对学习者的需求进行判别和决策,然后提供有用的信息或咨询。

通常专家系统由知识库与推理机所构成。信息库是模拟专家做决策或解决问题的过程,推理机则接受使用者输入的工作问题,再根据知识库推理出决策或解决问题的方案步骤。包括讲座、视频、论文、动态,这部分提供的都是与培训相关的内容。如下图:

4 制作工具模块的创建

学习者在第二部分的学习中,有相应的任务要完成,这部分主要给学习者提供在做任务时需要的相应软件、工具、数据、图像等。

三 系统实现

本系统采用三层体系结构设计思想,将数据访问层与业务逻辑层进行分离,利用Dreamweaver和Access数据库开发,系统采用Microsoft公司开发的ODBC数据访问组件,然后定义完成各大模块的实现业务逻辑功能模块,并且结合实用构成用户界面。下面是本系统应用的组件以及相互关系见图2。

其中,Recordset组件主要是完成从数据库中读取对应表的数据,并将数据显示到页面等功能;FSO组件主要是用来删除文件夹及文件夹里面的资料;Adodb.Stream组件主要用数据流读取文件数据。

四 电子绩效支持系统在教师培训中的发展趋势

信息时代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的培训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予更多的方法和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而目前对于高等教师教育技术的培训明显的落后于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水平,为了符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迫切的希望改革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模式和策略。在传统的培训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利用EPSS来培训教师无疑给人们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3]。

关于EPSS的研究开发领域在我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EPSS适合各个领域的教育培训,使得开发出来的EPSS能在我国发达和欠发达地区都能广泛应用,从而从整体上提高我国教育等方面的发展速度。

参考文献

[1] Gloria Gerv .Electronic Performance Support System [M].Published by Weingarten Press.1991:25-33.

[2] 陆芳,郑道林.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内容、模式及管理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7:89-92.

第15篇

        无

        (3)地热开发的春天--2013年新年祝词 无

        地热信息

        (4)香山科学会议一推动天津生态城市建设 无

        无

        (5)2012年地热大事纪 郑克棪 宾德智 司士荣

        地热信息

        (13)地热资源高效开发技术培训班在广西北海举办 郑克棪

        学术论文

        (14)气举反循环钻井技术在超深地热井钻探中的应用 杨凤山

        地热信息

        (16)拉孜温泉 王菲

        学术论文

        (17)中国干热岩勘查开发现状 杨方 李静 任雪姣

        (20)超高温地热井钻井泡沫抗高温性能研究 王文勇 孟英峰 刘博伟 龙俊西

        地热信息

        (23)《扬州市地热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规划(2012-2020年)》通过实施 刘扬

        综述

        (24)建设具有天津特色的温泉文化 侯福志

        地热信息

        (29)重庆统景投资12.8亿建设首个“四季温泉” 吴国富

        综述

        (30)兰州市地热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 李百祥

        地热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