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大学生诚信问题论文范文

大学生诚信问题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大学生诚信问题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大学生诚信问题论文

第1篇

论文摘要:当代大学生诚信品质整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但是有部分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诚信缺失的现象,这和学生本人以及教育体制都有直接的关系。高校应把 “诚信为本”的教育思想放在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首位,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出新一代具有诚信品质的高素质大学生。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础。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对学生的诚信教育的重要任务。做好新时期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的需要,也是社会和谐进步发展的需要。

一、大学生诚信现状

当代大学生诚信品质总体上是健康、积极、向上的。不容忽视,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也有部分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诚信缺失。主要表现有:

1.考试不诚信。

高校考试作弊行为屡禁不止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尽管各高校都制定了严格的考试制度以及相应的奖惩措施,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学生的作弊手段是防不胜防。

2.论文剽窃。

部分大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以及毕业课程设计只是简单地运用所谓“拿来主义”,于是严谨的学术创作变成了在网络上的随意拼凑。

3.恶意拖欠学费。

各高校秉承国家的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为没有学费而辍学的宗旨,提出了缓交学费以及减免部分学费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负担。但这其中,不乏有贫困生身份值得质疑的学生。他们想尽办法开具所谓的经济困难证明等材料,进而向学校申请资助,使学校的贫困生资助工作不能有效开展。

4.拖欠国家助学贷款。

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国家出台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助学贷款政策,但部分贷款的学生在毕业后不知去向,毫无音讯,银行更是无处追讨贷款。这种诚信缺失的做法严重损伤了贷款生个人以及学校的贷款信誉度,大部分银行不愿意承担所谓信贷风险。因而,国家的贫困生贷款政策在银行难以得到充分地支持。

5.求职简历造假。

一方面高校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另一方面,金融危机风靡全球,企业用工不断缩减,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部分高校毕业生不去想如何提高自己进而提升就业能力,而是对求职简历夸大其词,虚构简历,涂改成绩甚至伪造各类证书,以至于在某高校招聘会上同一班级出现几十个班长的笑谈。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探析

1.社会的不良影响。

社会上广泛存在为了眼前利益不择手段、信用缺失的现象,加上我国的信用约束体系不健全,约束效应不显着,使那些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个人在社会竞争中攫取了不当利益却未受到相应的谴责和惩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部分意志薄弱的大学生放弃了自己的诚信品质,影响导致这部分大学生的知行不一,信誉缺失。

2.高校诚信教育的滞后。

我国大学生诚信现状不同程度地折射出高校诚信教育的滞后,主要表现为高校诚信教育机制的不完善和诚信理论教育滞后。首先,在诚信教育机制方面:高校诚信评价体系不完善,所以他的导向作用以及管理措施作用不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学生诚信意识薄弱;其次,在诚信理论教育方面:重智轻德是高校普遍现象,专业课成绩往往是学生评优、评先等的主要依据,再加之思想道德教育过于理论化和形式化,缺乏多样性的有效性载体,大学生对思想道德教育课程不感兴趣。学校对违反考试作弊等行为规范的学生的约束措施也不够完备有力。

3.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在不断升学的压力下,学校和家长往往只关心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却忽略了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甚至有的学生家长没有能够以身作则,相反家长的不诚信行为,对孩子带来了不良影响。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立足社会是许多大学生首要考虑的问题,因此拿到一些证书被认为是必须的显性“筹码”,错误的认为手握的“筹码”越多,竞争力就越强,而诚信品德就成了可有可无的内在软件。虽然大学生有时也意识到诚信品德的重要性,但迫于社会上各种不良价值观的影响,再加之就业激烈竞争的压力,使道德困惑的大学生感到无所是从。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

高校应把以“诚信为本”的思想放在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首位,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全体教师要充分发挥教书育人作用,深入开展诚信道德意识教育,使大学生养成良好诚信品德,提高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水平。

1.深入开展诚信道德意识教育。

高校的每一位教师都要高度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将人文教育与道德教育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努力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塑造、自我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与此同时,以为人师表的榜样效应在教书的同时把育人贯穿在教学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环节之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塑造,着重培养他们的良好的诚信行为习惯。

2.完善高校诚信评价体系。

制订将大学生诚信表现量化打分的评级制度,以其作为学校各项评优以及学杂费减免等的依据之一,相应设立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罚机制。值得注意的是失信惩罚机制虽然着重于防患于未然,但对于失信者的惩罚也应落到实处,奖惩平衡才能更好的引导大学生树立诚信意识,进而更有效的解决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

3.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

依据高校大学生行为规范中各项诚信行为要求,为在校大学生建立“信用身份”档案,主要记录学生在校期间履行相关责任义务和兑现承诺的情况。诚信档案分为两项内容:(1)诚信承诺书的签署,由学院组织学生与所在组别、班级范围签订诚信考试等诚信做事、诚信做人的承诺;(2)电子诚信记录,即对学生个人资料的说明以及个人品德鉴定等,督促学生时刻谨记“诚信为本”。

4.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载体作用。

广泛开展诚信道德实践活动育人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广泛的、多层次的。首先,学校要充分利用宣传阵地如设置诚信教育专栏,在公共场所适当设置诚信格言警句牌等,大力宣传诚信教育的社会意义。其次,广泛开展以诚实守信为主题的各种实践活动如演讲、征文比赛、主题班会等,充分发挥校园媒体的舆论作用引导学生,表扬诚实守信的先进典型,积极营造“以诚信为荣,以失信为耻”的良好风气。再者,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都应以诚信为本,以强制性和导向性,促进良好地诚信氛围的形成。

作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大学生诚信品德的培养事关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高校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重视诚信教育,为培养出新一代具有诚信品质的高素质大学生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赖肖曼.大学生诚信伦理道德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12期

第2篇

论文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诚信

笔者多年在高校从事学生管理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感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不仅掌握了现代的科学文化,而且普遍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学风严谨,为人诚信。随着就业市场形势的变化,就业市场中一些用人单位和部分大学生不诚信现象屡有发生,且有蔓延趋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一、用人单位和大学生择业的失信行为表现

用人单位的失信行为主要表现在:一些用人单位为了吸引优秀大学毕业生,刻意地对自己单位进行全方位的失实包装,乃至“提高”工作待遇,做出无法兑现的承诺。还有一些用人单位不按照规定的时间与毕业生签订三方协议。甚至有一些用人单位为了骗取毕业生的信息和研究成果,提供虚假的招聘信息。纵观如今的就业市场,用人单位无疑是掌握主动权的一方,因此,一些用人单位的不诚信行为在就业市场中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某些毕业生在择业中的不诚信行为。

大学毕业生在择业中的不诚信主要表现在:个别毕业生为了获得面试机会,找到一份满意工作,不同程度地在自己的简历、自荐信上“添油加醋”;还有的为了增强竞争力,涂改成绩单,隐瞒不及格记录,冒用导师的名义写推荐信;更有甚者,为了达到用人单位的聘用条件,不惜制造假英语四、六级证和计算机考级证等证件。另外,有些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协议而不履约。

就业市场存在的这些不诚信行为所造成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它已经扰乱了就业市场,使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情况真假难分,选不到合适的人才,也使毕业生对择业无所适从;对社会公共道德建设造成了严重危害;污损了大学生的心灵,使得一部分大学生意志消沉,不努力学习,一心想着弄虚作假、投机钻营;影响了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不诚信行为的原因分析

第一,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就业过程中的失信行为起到了一定的“催化”作用。目前就业市场主要表现为买方市场,供大于求的总体形势使很多学生处于被动和不利地位,为求职成功,一些毕业生想方设法弄虚作假。

第3篇

一、大学生就业诚信问题的表现及危害

1、简历造假

简历是用人单位了解应聘人员情况的重要途径,是应聘者的“第一印象”,也是获得笔试、面试机会,进入下一轮竞争的门槛。由于在简历的投递与筛选过程中,用人单位很难对简历中的信息进行核对,其真实程度往往取决于大学生本身的诚信水平。不少大学生会不同程度的在简历、自荐信中“添加水分”以求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和关注。有些学校也因为就业率的压力参与学生信息造假,使得用人单位在获取信息上完全处于被动地位。这就直接导致了用人单位对于简历中社会实践经历、工作经历、所获荣誉等方面信息的不信任。

2、笔试、面试造假

如果说简历是给用人单位的第一印象,那么笔试、面试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是否能取得这份工作。这个阶段的诚信问题主要体现为在面试时夸大个人的知识和能力,隐瞒真实想法,在笔试时舞弊,找人代考等行为。由于招聘成本有限,在招聘过程中用人单位很难再去花精力分辨真伪,加上缺乏惩处警告的手段,使得招聘质量难以保证。这就导致了很多企业一方面不得不简化招聘流程,加大招聘成本,采取多种手段防范舞弊,保证招聘质量;另一方面,采取延长实习期、签订短期合同等手段,弥补招聘过程中的缺漏。

3、签订就业协议后随意违约

由于社会上用人单位的招聘时间跨度较大,一般从毕业前一年的9月到来年的7月,加上用人单位的种类较多,有些优秀的人才可以有多个单位的工作,也有不少学生出于“保底”心理,出现了“骑驴找马”的情况,这样的违约行为给用人单位造成巨大的损失,直接影响了用人单位招聘计划的实施。针对这种现象用人单位往往也采取多录用几个人,随后再解约,亦或是提高违约金等行为来规避风险。

4、毕业生就业后频繁跳槽,不敬岗爱业

学校与社会的差异导致不少毕业生难以适应,而大量与所学专业无关的基础性工作也让不少大学生产生了心理落差,加上对于自身定位的不明确,不少毕业生在就业后频繁跳槽,给用人单位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由于心理落差,许多大学生难以适应工作岗位,很快就丧失了工作的激情,无法做到敬业爱岗,难以胜任工作。

二、大学生就业诚信问题的成因

1、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脱轨

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力量,高等教育应该肩负起提升整体公民素质的任务。由于高等教育改革的滞后性使得很多毕业生在面对市场上大量基础性工作岗位时无所适从,出现了专业不对口、技术不达标、心理落差大等状况,导致毕业生频繁跳槽。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大多为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着眼高手低,怕吃苦,缺乏决心、毅力等弊病,加上大学的精英式教育使得大学毕业生难以适应社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再由于缺乏科学的自身定位,在就业时局限于心目中的大城市、好岗位,又缺乏相应的道德法律意识,从而引发恶性竞争,出现舞弊、造假等应聘虚假行为。

2、缺乏制度约束,管理制度不健全

近年来,受到就业率压力的影响,不少学校放任毕业生信息作假行为,这就潜移默化地纵容了学生的不诚信行为。另外,部分高校虽然制定了诚信档案,但是实际操作难度较大,多流于形式。或是学校监管不严,有的为了学生的“前途”着想或是出于人情,对不良行为记录也是轻描淡写。使得诚信监督体制无法有效、公平公正的实施下去。有的学校为了提高就业率,对于《就业协议书》的管理也相对较松,学生手上有多份《就业协议书》,导致与多家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

3、缺乏相关就业指导,毕业实习效果不明显

据调查显示,不少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还仅仅停留在办理就业手续、就业信息这一层面。对于改善大学生就业观念,帮助大学生找准自身定位,提升大学生工作技能方面还鲜有涉及。这就使得不少大学生在选择岗位的时候把目光局限于专业所学,盲目追求大城市、好工作,或是对于工作岗位并不了解的情况下就签下协议。毕业实习也往往流于形式,实习岗位与就业方向严重脱节。这些因素也使得本来就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的大学生更加难以适应工作。

4、用人单位方面的原因

目前一些用人单位参加招聘会只是做做宣传,或者碍于主办方的面子去凑数,本身就缺乏诚信,加上用人单位提高招聘门槛,毕业生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不得不使出种种手段,以争取就业机会。有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对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作夸大的宣传,许诺一些不可能兑现的待遇,在这种情况下毕业生会因为待遇问题而选择违约。此外,一些用人单位在招人时强调要硕士、博士、MBA,原本用人要求比较低的企业也往往紧随其后,本来专科生可以胜任的岗位却提出要本科生,本科生能胜任的工作却要求招硕士。这种缺乏针对性的盲目用人标准,导致毕业生难尽其才,造成了人才的浪费和专科生人才资源的相对过剩,加剧了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和人才市场的恶性竞争,这将直接导致人力资本投资的失效,并加重“脑体倒挂”现象。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中诚信问题的对策

1、高校解决大学生就业中诚信问题的有效途径

(1)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高校对诚信教育承担着重要的责任,通过诚信观念的教育,使广大学生树立诚信意识,从而产生自觉的诚信行为。同时学校要把诚信行为作为基本准则,各部门要按章办事,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以身作则,给学生以榜样。这样通过良好的诚信教育和良好的校园诚信环境,促使大学生在法律和道德的范围内通过自身的努力和真才实学去追求利益。特别要让大学生认识到就业过程中能力和信誉才是真正的竞争力,就业过程中出现的不诚信行为不仅有损于学校的信誉和形象,更有损于大学生自身的形象。

(2)加强大学生的就业管理工作,完善诚信监督机制。目前,在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学生最易于在简历上弄虚作假,高校可将学生的奖惩、各科成绩、社会活动情况、政治面貌及各类证书,及时录入计算机管理系统,建立大学生的个人信息档案,并尽可能在网上公布。在进行双向选择的时候,学校可以设立“诚信窗口”,专门向用人单位提供查询、验证相关信息。这样,既可取信于用人单位,又可约束学生,规范其求职行为。同时建立学生的签约管理系统,对大学毕业生的签约、毁约次数进行纪录,并教育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充分发挥自的同时,一定要在综合分析、考虑之后再决定是否签约,克服签约的盲目性。

(3)加强就业指导,严格签约、解约流程。学校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将就业指导课纳入学校统一的教学计划,课程开设贯穿学生在学校的全过程,就业指导课要针对性地加强毕业生诚信教育,增加个性化指导,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心理辅导,结合毕业生思想和生活实际,使学生增强就业信心,转变就业观念,积极引导、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去工作。在为毕业生提供好服务的同时,学校也要严把就业推荐表与就业协议书的管理工作,防止一人多签、随意毁约、“骑驴找马”等现象的发生。

2、社会各界解决大学生就业中诚信问题的有效途径

(1)政府部门要为毕业生消除政策性壁垒,为毕业生拓展就业渠道。政策性壁垒存在的根源在于地方保护主义和制度体系的不健全,如户籍制度、医疗和社会保障制度对于大学生就业的阻碍。政府要进一步推进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各项举措,从根本上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诚信问题。

(2)劳动力市场需要进一步加强就业信息平台建设,消除毕业生信息不对等状况。建立就业信息平台一方面可以大幅度地减少大学生的就业成本,解决就业信息不对等的情况;另一方面可以保证毕业生信息的真实可信,促进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双向选择,帮助大学毕业生合理就业,帮助企业择优录取。

(3)家庭、社会也需要给大学生提供一个公正、诚信的社会环境。处于学校和社会交接点的毕业生极易受到不良风气的侵害,这就需要社会各界、家庭在毕业生就业的时候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毕业生建立、健全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3、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诚信问题的防范和疏通

(1)防范措施。一是加强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加强对毕业生就业信息的核对工作。大学生毕业过程中的种种不诚信问题源于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等。通过积极的沟通,企业一方面可以从学校了解到毕业生的真实信息,便于企业择优录取;另一方面可以将企业的需求反馈给学校,使学校能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提高输送人才的质量。

二是增加考核手段,通过考核来认定大学毕业生的能力及毕业信息的真伪。学校之间教学质量与输送人才素质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企业需要对毕业生的信息和基本素质进行再次考核来保证招聘的质量。

三是严肃考核纪律,对毕业生信息造假的情况进行严肃处理,起到警示作用。大学生就业虚假行为屡禁不止,一方面由于用人单位没有良好惩罚措施和手段,对于欺骗行为无可奈何;另一方面学校对于毕业生舞弊、信息造假等欺骗行为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缺乏诚信的物质保障。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可以通过与学校的交流,要求学校采取惩罚措施,也可与毕业生签订诚信协议,加强诚信就业的物质保障。

四是完善毕业生就业协议管理,一方面谨慎签约,在签约之前向学校确认学生的就业状态,签约之后也要及时告诉学校,避免毕业生同时签订多份协议;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增加毕业生毁约成本,避免大学生随意签约、毁约。

五是加强毕业生实习期的考核工作,严格执行毕业生的进出管理制度,将淘汰机制列入毕业生的考核过程之中。同时企业还需要完善人才危机意识,建立健全人才储备机制,保障人才安全,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2)疏通措施。一是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用人观念。要从实际工作岗位需求出发,避免人才的高消费行为,维护劳动力市场秩序。同时应完善企业的班组建设、团队建设,培养员工的职业意识,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使命感。

二是在招聘过程中做好企业的宣传及政策解释工作,要让企业、毕业生相互了解,形成知己知彼的双向选择,只有在诚信基础上的自由选择才能保证人才的稳定性和高质量。

第4篇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式

此次调查问卷分为大学生对诚信问题的基本看法,家庭、社会、学校对大学生诚信的影响及大学生在学业、经济、社会方面诚信现状三个方面,选用了三个维度共21个指标,各项分析数据分值满分为5分;收回有效问卷1113份,有效率为95.37%。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学生总体上诚信状况良好,不存在诚信严重缺失的问题,但在部分领域和部分具体行为上存在一定诚信缺失状况。

二、调查结果和分析

(一)大学生对诚信的认识

我校学生普遍认为诚信是当代大学生重要的品质之一,在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和参与社会活动中非常重要。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做到诚信,但完全诚信在学校还没有成为普遍现象。这可能与我校诚信宣传力度不够或诚信教育缺乏创新有关。

调查结果还显示,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是影响大学生诚信的主要因素,三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家庭环境是影响大学生诚信的首要因素,其次是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

(二)大学生诚信水平现状

通过数据分析,我校学生整体上诚信状况良好,但不同群体间存在着差异。不同年级的学生诚信状况不同,其中一年级学生最好,其次是二年级学生,而三、四年级学生状况较差;学生党员诚信状况明显好于非党员学生;各专业学生诚信状况也不相同。这种差异性体现在学业诚信、经济诚信和社会诚信上。

1、学业诚信现状。我校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总体的学业诚信水平较高,通过对各分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检验,我们对学业诚信几个方面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得出了学生在学业诚信方面最容易发生缺失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日常上课、考试和写论文三方面,最严重的问题是一稿多投,其次分别为旷课、迟到、早退,不能及时完成作业,考试作弊,翻译外文作为自己论文,论文抄袭,论文署名虚假,替考或找人代考。

2、经济诚信现状。我校大学生经诚信得分均值为4.01分,在优秀水平以上,总体上经济诚信水平很高,通过对各分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检验,我们得出了关于经济诚信的差异性分析,并对能够反映经济诚信的7个指标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学生在经济诚信方面最容易发生缺失的问题是拖欠学费,其他问题依次为拾金据为己有、拖欠班费、为申报贫困生而虚报家庭情况、逃票、拖欠或避缴助学贷款及借钱不还。

3、社会诚信现状。社会诚信是学生诚信最重要的体现,是其今后踏入社会后最应该具备的素质,然而调查结果显示,社会诚信的维度得分明显低于学业诚信和经济诚信。对社会诚信维度的6个指标分别进行纵向计算平均数,得到各指标得分并按照降序排列,依次为求职材料注水、入党动机不纯、毁约、不守时、食言及翻看他人信件。其中问题最严重的三项指标中,有两项涉及就业方面,说明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诚信问题亟待解决,学校应在就业教育和职业道德培养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大学生诚信问题成因分析

总体来看,大学生出现各种诚信问题与外界环境的影响是分不开的。首先是传统文化具有局限性,传统的信守道德理想化远大于实际,且仅局限于亲人、朋友间而不适用于其他社会成员;其次是社会形态失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期间经济秩序混乱、政治腐败和社会不良风气滋生对大学生影响深远;再次是学校在信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引导,忽视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大学生信用缺失固然与学校教育的不到位、社会大环境的污染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源于家庭教育的不足,家长只看成绩好坏不重人格培养,只提出高标准而不能以身作则都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此外虚拟网络的失控也是大学生诚信问题的成因之一。以下是大学生诚信问题具体表现的成因分析。

2、论文抄袭。论文抄袭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在大环境影响下,学生理所当然地附庸了这股趋势,但是其思想根源仍在于学生自身对待学术的态度不端正,不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没有形成谨慎的研究思维。此外,许多学生认为学校论文审查不严及指导教师不负责任有空可钻,这说明高校论文监督管理和诚信教育工作不同程度存在滞后也是大学生论文抄袭问题的成因。

3、欠缴学费。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非义务教育,大学生应在每学年向学校缴纳数千元不等的学费。近年来拖欠学费问题已成为了大学生经济诚信中最严重的问题,虽然学校采取各种措施催缴学费,但部分学生仍然不能按时缴费。拖欠学费行为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部分学生在学期初从家长手中拿到数额巨大的学费后难以自控,任意挥霍,导致拖欠学费的发生;二是一部分家庭贫困学生的助学贷款申请因为各种原因未被批准,学费没有及时缴纳;三是个别学生存在侥幸心理恶意拖欠。

4、拖欠助学贷款。为解决贫困大学生上大学难的问题,国家助学贷款应运而生,但由于国家助学贷款是无担保贷款,助学贷款管理制度不完善,大学生信用体系又未建立健全,部分大学生的信用意识淡薄,钻国家的空子,到期还贷不积极,还贷率低,甚至有的学生恶意拖欠。为此,很多银行对大学生的诚信产生了怀疑,影响银行放贷积极性,形成了恶性循环。部分毕业生由于跳槽频繁,逾期还贷更如家常便饭。客观来看目前部分大学生毕业后收入不稳定难以及时偿付银行贷款,但半数以上的学生心态上存在问题,缺乏诚信、不懂得感恩是造成拖欠助学贷款情况频频发生的根源。

5、就业诚信缺失。违约在大学生社会行为中是最容易造成恶劣影响的不诚信行为。调查显示除少数学生因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存在欺诈行为外,四分之三以上学生因为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为了挑选更好的工作而毁约。不讲诚信的低成本使学生不关心诚信,讲诚信的低利润又使学生不屑于诚信,最终导致就业诚信缺失现象的发生。学生职业道德和契约意识的缺失也同学校对毕业生教育和考核的缺失有一定关系。

三、思考和建议

(一)构建校园诚信文化氛围

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如能在校园内积淀、传播,可以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道德的熏陶,形成一种文化强势,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一种舆论氛围,给不愿按照这种方式行事的学生施加无形的压力。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构建校园诚信文化氛围,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开展诚信教育的重要载体,可将诚信教育的重要内涵寓于各项活动的丰富性和新颖性中,召开诚信评议讨论会,举办诚信专题讲座,尝试无人监考活动,开展诚信签名活动,将诚信观念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将诚信文化构建和学风建设有机联系在一起,相得益彰。

(二)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力度

学校应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充分认识诚信对学生未来人生的重要性,加强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塑造新时代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1、以两课为主渠道,增加和渗透诚信教育的新内容。两课教师应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和诚信意识与表现,以增强诚信教育的针对性。在此基础上丰富和拓展两课教学内容,弘扬中华民族诚信传统美德,借助历史例证诚信在古今中外的普遍价值和重要地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授课过程中,积极推进情景教学法,借助所收集的大学生日常道德行为规范方面的信息,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分析,多方面、全方位地对大学生进行立体的诚信教育,从而加深诚信教育的实效;同时保证在课堂讲授、巩固练习、作业批改、课外实践等每一个环节中都随时随地贯彻诚信教育的思想,引导学生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

2、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坚持请进来,走出去,通过就业指导教师及成功企业家校友做专题讲座,向毕业生讲授成才与做人的关系,带领学生切身感受讲求诚信对一个人成功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诚信的认知与情感。

3、积极开展感恩教育。当今大学生缺乏诚信很大程度上与其自小生活环境有关大多数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凡事将自身利益放在首位,缺少感恩意识。学校应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让学生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师长的教诲之恩,感谢同学、朋友的帮助之恩,并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将感恩之心化作严格规范自身言行、遵守承诺的信念。

(三)建立诚信评价体系

建立诚信评价体系可将大学生在校期间诚信的遵守情况进行认真归纳分析,从制度上约束大学生的失信行为,加大其失信成本,降低其诚信风险,警示学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信用,关注自己的形象。

1、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档案,实施教育的动态管理。根据大学生的信用情况建立起个人信用档案形成并完善一个有效的记录机制。记录内容包括大学生本人承诺书、学生的个人基本情况及综合鉴定、学习成绩、经济状况、信用记录等,以便更及时、更有针对性的做好学生诚信教育工作。

第5篇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式

此次调查问卷分为大学生对诚信问题的基本看法,家庭、社会、学校对大学生诚信的影响及大学生在学业、经济、社会方面诚信现状三个方面,选用了三个维度共21个指标,各项分析数据分值满分为5分;收回有效问卷1113份,有效率为95.37%。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学生总体上诚信状况良好,不存在诚信严重缺失的问题,但在部分领域和部分具体行为上存在一定诚信缺失状况。

二、调查结果和分析

(一)大学生对诚信的认识

我校学生普遍认为诚信是当代大学生重要的品质之一,在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和参与社会活动中非常重要。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做到诚信,但完全诚信在学校还没有成为普遍现象。这可能与我校诚信宣传力度不够或诚信教育缺乏创新有关。

调查结果还显示,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是影响大学生诚信的主要因素,三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家庭环境是影响大学生诚信的首要因素,其次是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

(二)大学生诚信水平现状

通过数据分析,我校学生整体上诚信状况良好,但不同群体间存在着差异。不同年级的学生诚信状况不同,其中一年级学生最好,其次是二年级学生,而三、四年级学生状况较差;学生党员诚信状况明显好于非党员学生;各专业学生诚信状况也不相同。这种差异性体现在学业诚信、经济诚信和社会诚信上。

1、学业诚信现状。我校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总体的学业诚信水平较高,通过对各分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检验,我们对学业诚信几个方面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得出了学生在学业诚信方面最容易发生缺失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日常上课、考试和写论文三方面,最严重的问题是一稿多投,其次分别为旷课、迟到、早退,不能及时完成作业,考试作弊,翻译外文作为自己论文,论文抄袭,论文署名虚假,替考或找人代考。

2、经济诚信现状。我校大学生经诚信得分均值为4.01分,在优秀水平以上,总体上经济诚信水平很高,通过对各分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检验,我们得出了关于经济诚信的差异性分析,并对能够反映经济诚信的7个指标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学生在经济诚信方面最容易发生缺失的问题是拖欠学费,其他问题依次为拾金据为己有、拖欠班费、为申报贫困生而虚报家庭情况、逃票、拖欠或避缴助学贷款及借钱不还。

3、社会诚信现状。社会诚信是学生诚信最重要的体现,是其今后踏入社会后最应该具备的素质,然而调查结果显示,社会诚信的维度得分明显低于学业诚信和经济诚信。对社会诚信维度的6个指标分别进行纵向计算平均数,得到各指标得分并按照降序排列,依次为求职材料注水、入党动机不纯、毁约、不守时、食言及翻看他人信件。其中问题最严重的三项指标中,有两项涉及就业方面,说明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诚信问题亟待解决,学校应在就业教育和职业道德培养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大学生诚信问题成因分析

总体来看,大学生出现各种诚信问题与外界环境的影响是分不开的。首先是传统文化具有局限性,传统的信守道德理想化远大于实际,且仅局限于亲人、朋友间而不适用于其他社会成员;其次是社会形态失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期间经济秩序混乱、政治腐败和社会不良风气滋生对大学生影响深远;再次是学校在信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引导,忽视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大学生信用缺失固然与学校教育的不到位、社会大环境的污染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源于家庭教育的不足,家长只看成绩好坏不重人格培养,只提出高标准而不能以身作则都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此外虚拟网络的失控也是大学生诚信问题的成因之一。以下是大学生诚信问题具体表现的成因分析。

2、论文抄袭。论文抄袭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在大环境影响下,学生理所当然地附庸了这股趋势,但是其思想根源仍在于学生自身对待学术的态度不端正,不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没有形成谨慎的研究思维。此外,许多学生认为学校论文审查不严及指导教师不负责任有空可钻,这说明高校论文监督管理和诚信教育工作不同程度存在滞后也是大学生论文抄袭问题的成因。

3、欠缴学费。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非义务教育,大学生应在每学年向学校缴纳数千元不等的学费。近年来拖欠学费问题已成为了大学生经济诚信中最严重的问题,虽然学校采取各种措施催缴学费,但部分学生仍然不能按时缴费。拖欠学费行为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部分学生在学期初从家长手中拿到数额巨大的学费后难以自控,任意挥霍,导致拖欠学费的发生;二是一部分家庭贫困学生的助学贷款申请因为各种原因未被批准,学费没有及时缴纳;三是个别学生存在侥幸心理恶意拖欠。

4、拖欠助学贷款。为解决贫困大学生上大学难的问题,国家助学贷款应运而生,但由于国家助学贷款是无担保贷款,助学贷款管理制度不完善,大学生信用体系又未建立健全,部分大学生的信用意识淡薄,钻国家的空子,到期还贷不积极,还贷率低,甚至有的学生恶意拖欠。为此,很多银行对大学生的诚信产生了怀疑,影响银行放贷积极性,形成了恶性循环。部分毕业生由于跳槽频繁,逾期还贷更如家常便饭。客观来看目前部分大学生毕业后收入不稳定难以及时偿付银行贷款,但半数以上的学生心态上存在问题,缺乏诚信、不懂得感恩是造成拖欠助学贷款情况频频发生的根源。

5、就业诚信缺失。违约在大学生社会行为中是最容易造成恶劣影响的不诚信行为。调查显示除少数学生因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存在欺诈行为外,四分之三以上学生因为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为了挑选更好的工作而毁约。不讲诚信的低成本使学生不关心诚信,讲诚信的低利润又使学生不屑于诚信,最终导致就业诚信缺失现象的发生。学生职业道德和契约意识的缺失也同学校对毕业生教育和考核的缺失有一定关系。

三、思考和建议

(一)构建校园诚信文化氛围

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如能在校园内积淀、传播,可以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道德的熏陶,形成一种文化强势,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一种舆论氛围,给不愿按照这种方式行事的学生施加无形的压力。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构建校园诚信文化氛围,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开展诚信教育的重要载体,可将诚信教育的重要内涵寓于各项活动的丰富性和新颖性中,召开诚信评议讨论会,举办诚信专题讲座,尝试无人监考活动,开展诚信签名活动,将诚信观念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将诚信文化构建和学风建设有机联系在一起,相得益彰。

(二)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力度

学校应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充分认识诚信对学生未来人生的重要性,加强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塑造新时代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1、以两课为主渠道,增加和渗透诚信教育的新内容。两课教师应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和诚信意识与表现,以增强诚信教育的针对性。在此基础上丰富和拓展两课教学内容,弘扬中华民族诚信传统美德,借助历史例证诚信在古今中外的普遍价值和重要地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授课过程中,积极推进情景教学法,借助所收集的大学生日常道德行为规范方面的信息,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分析,多方面、全方位地对大学生进行立体的诚信教育,从而加深诚信教育的实效;同时保证在课堂讲授、巩固练习、作业批改、课外实践等每一个环节中都随时随地贯彻诚信教育的思想,引导学生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

2、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坚持请进来,走出去,通过就业指导教师及成功企业家校友做专题讲座,向毕业生讲授成才与做人的关系,带领学生切身感受讲求诚信对一个人成功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诚信的认知与情感。

3、积极开展感恩教育。当今大学生缺乏诚信很大程度上与其自小生活环境有关大多数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凡事将自身利益放在首位,缺少感恩意识。学校应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让学生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师长的教诲之恩,感谢同学、朋友的帮助之恩,并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将感恩之心化作严格规范自身言行、遵守承诺的信念。

(三)建立诚信评价体系

建立诚信评价体系可将大学生在校期间诚信的遵守情况进行认真归纳分析,从制度上约束大学生的失信行为,加大其失信成本,降低其诚信风险,警示学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信用,关注自己的形象。

1、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档案,实施教育的动态管理。根据大学生的信用情况建立起个人信用档案形成并完善一个有效的记录机制。记录内容包括大学生本人承诺书、学生的个人基本情况及综合鉴定、学习成绩、经济状况、信用记录等,以便更及时、更有针对性的做好学生诚信教育工作。

第6篇

关键词: 大学生学业诚信教育 教育意义 教育现状 加强对策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视野开阔,志向远大,对获取新信息的渠道和媒体非常敏感,对新知识、新技术的了解和掌握异常迅速。然而,一些学生学习目标缺失、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纪律松懈,存在上课迟到甚至逃课、抄作业、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现象,大学生学业失信现象较严重,已经使各界人士感到忧虑。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大学生应有的道德基础,是全人类所认同的道德规范。作为当代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如何加强大学生学业诚信教育,不但关乎大学生自身的社会竞争力,而且关乎祖国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高校加强大学生学业诚信教育的意义

学业诚信是指学生在所有学业环节中均应遵循诚信原则。学业环节包括作业、实验、论文、考试、竞赛和测评等。学业诚信要求学生在学业过程中应以个人的努力获得真实的学业成果,学生在作业和论文等环节中应按照任课(指导)教师的要求完成作业和论文[1]。大学生欲成第一等人才,需自觉做到学业诚信,培养诚实勤奋、学术作风严谨的学业习惯。诚信是立身处世之本。孔子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2]在孔子看来,假若一个人没有信用,就不能与他人进行正常交往,就会在社会中失去立足之地。

1.1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专业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

对于一个在校大学生来说,知识学习是在校大学生最基本的任务,也是最重要的任务。学好专业知识并不是那么容易,一定要学业诚信,踏踏实实,肯吃苦才行。提高就业竞争力最重要的是专业课程知识,一个人要是连最基础的东西都没有掌握,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必须具备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修养,更重要的是要有丰富的知识、较强的能力。调查研究显示,不管是毕业生还是用人单位,对胜任工作影响最大的因素都是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它是应聘者对该专业、该职位的熟练程度和上手难易程度的一个最基本的体现。沟通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健康状况和科学思维能力这些因素相对而言要靠后一些。成功人士之所以会成功,就是因为他们把专业知识学得很好,而不是靠运气。所以,要想成功,增强实力更重要。

1.2有利于和谐校园的构建。

师生永远是大学校园的主体,构建和谐校园,追求和谐教育,和谐发展,无疑都离不开师生关系的和谐。构建和谐校园,重在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施,教师面对为数众多的学生,彼此之间少有机会沟通,师生感情日趋冷淡。当前少数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学校、专业及老师的满意度低,怠慢学习,逃课、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现象严重,影响老师的教学情绪、教学热情,进而影响课堂的气氛和教学质量。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仅仅是认识的人,而不是亲密的人,师生关系越来越趋向单一,成为一种纯粹的教学关系。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学业诚信教育,帮助大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求知欲,认真听课,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每一项作业,尊重教师,珍惜教师的付出,注意与老师的交流与合作。这样,既能增长自己的知识,又能密切师生关系,加深师生感情,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

2.大学生学业诚信教育的现状

当前,大学生的学业诚信教育从总体上是好的。然而,受到大学生自身、教师上课质量、课程设置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一些不和谐的、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大学生学业失信现象较为严重,问题主要集中在日常上课(逃课、迟到、早退)、考试和论文写作三方面。

2.1逃课现象严重。

在某些大学校园中,弥漫着一股浮躁、轻视学术、急功近利的气息。电脑的普及和校园网络设施的便捷给学生提供了快速获取信息的条件,但给他们的“堕落”提供方便:QQ聊天、发微信、打网络游戏等,使他们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学习态度不端正,纪律观念淡薄,逃课现象严重。大学生逃课形式多种多样,无理由逃课,找理由逃课,选择性逃课,隐形逃课。其中,隐形逃课是目前较严重的现象,特别是一些公共课,学生为了免受旷课带来的处分,不迟到也不早退,坐在教室里只顾做自己的事情,看手机及其他书籍,“人在曹营心在汉”,来上课而不听课。

2.2考试作弊。

大学学习,上课的时间远远少于中学,课余时间自主支配。某些学生并没有好好利用这些时间学习,而是以上网、睡觉、谈恋爱的方式打发时间。到了考试周,自然是千方百计地应付考试。某些学生由于平时学习不努力,为了避免挂科和重修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而选择作弊,或是为了取得好成绩,获得各项荣誉而进行作弊。考试,原本只是了解考试者对所学知识、技能掌握程度的一种手段,然而,考试成绩对于象牙塔里的大学生来说,附上了更多的意义,比如学年奖学金的评选、入党选举的门槛、证书的追求、就业能力的驱使等。

第7篇

关键词:市场经济;诚信;诚信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1013302

诚信一词由来已久,许慎《说文解字》指出:“信,诚也,从人言。”2001年高考作文题目就与诚信有关:“一个年轻人,在漫漫人生路上经过长途跋涉,到达一个渡口的时候,他身上已经有了七个背囊:是美貌、金钱、荣誉、诚信、机敏、健康、才学。渡船开出的时候风平浪静,过了不知道多久,风起浪涌,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老艄公对年轻人说:“船小,负载重,客官你必须丢掉一个背囊,才可安全到达。”看年轻人不肯丢掉任何一个,老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想了想,把“诚信”丢到了水里。要求考生根据这个故事写篇文章,发表看法。诚信是做人之本。以诚待人,诚信为本市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大学生走入社会的通行证。

1 当代大学生存在的诚信问题

市场经济条件下,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逐渐盛行,一些不讲道德的人把一切东西都当成是与人交换的筹码,不诚信的行为时有发生,我国又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素质还有待提高。当代大学生正处于心智逐渐成熟的阶段,世界观、人身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的阶段,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言行不一、表里不一、投机取巧、造假制假不绝如缕,校园里的不诚信行为也越来越多,较普遍地存在着诚信缺失现象,如考试作弊、毕业生自荐材料“注水”、助学贷款迟迟不还、为得到较高的分数而找老师要求加分、毕业论文多数从网上下载剽窃而成等。

1.1 考试诚信危机

考试时教师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验,本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一种手段而已,但学生看到考试,心情是很复杂的。为了通过考试,学生只需要认认真真学好功课就可以了。市场经济告诉我们,用最少的资本带来最大的利润。许多当代大学生为了通过考试,绞尽脑汁,想方设法。主要就是考试时作弊,这不只是违纪问题,还是不诚信、不道德问题,是做人存在问题。它可能影响到学生将来走上社会之后的为人处事。学生在学校要学会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学会处事。当下学生的种种作弊行为与我们的教育真谛相违背。请“”、带通讯工具、偷看、交头接耳或者贿赂老师等手法层出不穷,并且作弊的学生大部分认为考试作弊很正常,这是很不正常的。

1.2 职业诚信危机

学生十年寒窗,就是为了毕业能找个好工作,这是学校职业教育的一方面功能。大学的不断扩招,给许多学生提供了上大学的机会,同时也为大学毕业生的成功就业带来了许多挑战。大学生为了成功就业可以说是用尽浑身解数。伪造简历、荣誉证书等行为很普及,每个大学生的求职简历都是厚厚的,各种荣誉琳琅满目,真真假假,鱼目混珠,很难分辨。加之,一些错误的就业观念对大学毕业生带来了不好的引导,许多大学生频繁地跳槽、换单位、辞职等,对企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今天,企业已经逐渐走向市场化,更多的注重真才实学,更多的是注重其实践能力,对文凭看得相对淡了许多。

1.3 学术诚信危机

毕业论文是对学生几年学习生活的检验,也是学生提高的重要手段。毕业阶段完成相关的毕业论文,在检查大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有比较大的作用,学生本应该认真对待,但事实上,大学里,论文抄袭现象在很普遍,为了捍卫学术尊严,在进行道德教育的同时,有人发明了的反抄袭系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网络东西很丰富,学生为了应付毕业论文,就出现了东拼西凑、移花接木的行为,呈现除了“论文百度化”现象。这就使大学生陷入了学术性的诚信危机,对大学的教育的长远发展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利。

2 培养大学生诚信意识的重要性

从一定意义上讲,大学生诚信危机是我国长期应试教育的必然反应。应试教育的弊端已经为人们所熟知,它有其时代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科技文化的重要性,文凭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所以整个社会为了追求高的文凭特别注重大学生的知识素质的培养,而忽略了对他们道德素质的培养,这与我们这些年一直在提倡的素质教育是不相符的。因此,当前大学生诚信行为的养成,应该从改革教育模式入手,强化道德情感教育,并将道德教育的重点落实在行为养成方面。

3 培养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对策建议

3.1 改革教育观念,构建素质教育模式,使素质教育制度化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育者只管“教”,不管“育”。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理论的灌输,教育者只管教,不管教的怎么样。“教”只是传授知识,考核模式太单一,不能全面考核学生学习的效果,也不能考核教师教的效果。改革现有的考核模式,多样化的考核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不再把分数当做评价教与学的唯一标准,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育人为本,应加强受教育者道德观念、道德情感的培养,使受教育者将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道德情感,养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的能力。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素质教育模式,将教育重点从成材教育转向成人教育,是构建受教育者良好道德素质的理想方式,各个高校都在探索。素质教育应该融入到所有学科的教学中,在实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道德素质的养成是重点,素质教育也可以说就是养成教育。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考虑把素质教育设置成一门可操作的课程来开设,设定学时,学分,考核方式等。素质教育课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要涉及很多方面,比如说教材的编写,课程的设置,具体教学的要求以及知识的考核。要想使素质教育制度化,还需要教育者不断地努力和探索。

3.2 日常做起,加强诚信人格在教育中的地位

诚信教育是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不只是学校的责任,家庭、社会都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作为高校育工作者,对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不应该只是在课堂上,也应该表现在平时的生活中。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诚信榜样。大学老师不管是辅导员、班主任还是任课老师,都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的行为会给广大的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与学生交流要诚实守信,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吸引学生。从诸多人格因素方面合理利用自己存在的条件去感化学生,从气质、才能、公德等方面影响学生的内在,使学生认同教育工作者,进而认同我们的理念。

人格的培养诚信人格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完成的,它需要长期的不断地在日常教育中灌输。诚信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幼儿园、小学开始重点强调诚信人格培养课程,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诚信做人比学习成绩更重要。在学校教育中,加强日常行为考核,虽然这种考核很难操作,但也要尽量让诚信意识内化于心,进而外化于行。在大学突出诚信人格培养计划,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着重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荣辱感、责任感和正义感,养成大学生良好的人格素质,使每一位学生从自己内心地把自己的行为、修养、追求纳入到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来,使得诚信教育贯穿每个人的思想形成过程中。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具有巨大的影响。诚信教育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舆论环境。舆论导向能从思想上带动大学生诚信人格的培养,是大学生培养诚信人格的重要条件之一。当代大学生能接触到的媒体比较多,网络媒体的高速发展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但也带来了道德问题,学生的网络不诚信问题大量存在。因此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要从舆论工具上下工夫,利用媒体和舆论使大学生树立明确的诚信意识。

3.3 培养社会情感,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强调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是诚信教育的要求,也是家庭教育的要求。中国的家长总希望孩子有出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优异的学习成绩,考上好的大学,好的研究生。忽视了孩子对家庭成员的情感养成,结果是出了不少“白眼狼”。大学是考上了,可完全忘记了父母的恩德,也忘了人之为人的责任和追求。对父母、家庭的爱与感情,是一个人对其他社会成员产生感情的基础。我们目前的教育制度很多时候在做亡羊补牢的工作,感恩教育放在小学阶段,只要做好了,任务完成了,为学生成功做人有很大帮助。现实是感恩教育在小学阶段往往没做好,到了大学了,好多学生离开了养育自己的父母,渐渐地忘了父母的艰辛,开始挥霍父母的辛苦所得。如果小学阶段感恩教育做得好的话,大学阶段的感恩教育就可以转变为对社会的感恩。学校采取的感恩教育模式是道德情感教育的有效方式,比如给父母写一封感恩的信,让学生回想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无私给予的恩德,并以实际的行动来回报父母,在家的时候帮助父母做家务活,通过打工赚钱减轻家庭负担,照顾父母的生活起居等。进而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把对父母的爱扩大来爱这个社会、爱这个国家。大学生作为成年人,应该学会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进而拥护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这样也就做到了诚信。

从道德层面看,对那些充满感情的对象,学生才能表现出合乎道德的行为,比如家人、同学。只有当大学生对他人和社会存着自然和深厚的感情,只有大学生在内心深处建立起对他人、社会深厚的道德联系,对他人和社会产生深厚的爱心,诚信行为才能够自内心深处自然地流露出来,成为得到情感引导的、持续的、自愿的行为。通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探索和改进,我们相信当代大学生会逐渐养成诚信的好品质。

参考文献

[1]陈大伙、张洪,大学生诚信现状调查与高校诚信教育创新[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7,(04).

[2]金炳烨,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与高校诚信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06).

第8篇

【关键词】诚信 大学生 现状 诚信教育

诚实守信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晶,是中华民族能够持续发展的原因之一,同时它还是21实际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学生是否诚实守信,直接关系到良好的社会风尚能否形成、和谐的社会能否顺利构建,更决定着中华民族能否持续发展。近年来,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因此相关部门应尽快加强大学生诚信的重建。

一、现阶段大学生诚信的主要问题

(1)考试方面。考试是教师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方式,是现代高校普遍采取的方式。如果学生在平时认真学习,通过考试是不成问题的,相反的如果学生平时不注重学习,经常上课开小差,就不容易通过考试。很多学生为了通过考试想尽各种方法,如考试时夹带小抄、利用手机作弊等,以求通过考试。甚至很多学生会认为考试作弊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是一种很正常的行为。他们认为考试作弊只是一种违纪行为,跟诚信、道德或者做人没有任何关系。这种观念已经影响了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毕业之后的为人处世。

(2)学费方面。目前,高校还存在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就是大学生故意拖欠学费。一些学生故意拖欠学费,把家长给的用来交学费的钱用来买电脑、换手机、谈恋爱等。近年来,助学贷款的拖欠现象非常严重。助学贷款本来是国家用来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的一种惠生政策,使经济困难的学生也能够享受到受教育的权利。但是一些学生在毕业之后,有了偿还能力却故意拖着不还,甚至向学校隐瞒或者捏造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来逃避贷款的偿还。这种信贷危机的出现,给教育界敲响了警钟,使之及时意识到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刻不容缓。

(3)学术方面。毕业论文是高校用来检验学生大学学习生活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总结学习成果和提升自我的重要方式,学生理应认真对待。但是,现阶段大学生的论文抄袭现象非常严重,虽然现在的毕业论文要求通过,以检测学生是否抄袭,但这并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论文抄袭的问题。学生针对过程,以东拼西凑、移花接木的方式应对,表面上看论文的重复率是很低,但是在内容上其实都是相差不大的。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大学生在学术界的诚信危机越来越突出,这对高校教育的长期发展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来说都是有害的。

(4)求职方面。学生寒窗苦读就是为了毕业能找个好工作,但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迅速发展,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毕业就失业的现象屡见不鲜,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近年来相关部门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为了成功的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一些大学生不惜进行造假行为,伪造简历、学历证书、荣誉证书等。近期,由于一些错误就业观念的引导,许多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定位不明确,频繁的跳槽,不仅对企业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而且也严重了阻碍了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行进。

二、改革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方法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问题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也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成败。为了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构建系统完善的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就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诚信教育的手段和方式进行改革创新,使诚信教育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切实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

(一)提升对大学生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度

十七大已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确定为我国在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并强调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国民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本质上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为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我们必须要以中国化作为指导,让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只有首先树立正确道德观念,才能用这种观念指导自身的行为。

(二)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使大学生能够从中学到做人做事的方法。而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不是简单的一个过程,而是长期开展规范教育和管理的结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并且需要社会和高校的共同配合。高校主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学生主要通过课程学习来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三)构建完善的大学生诚信档案系统

目前,诚信危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问题。造成大学生诚信危机的因素不单单是学生自身的问题,而且还包括高校的诚信建设问题。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的诚信教育不仅要具备引导和促进的作用,而且也要起到监督和约束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建立大学生的诚信档案体统,将大学生的个人基本情况、学生情况、信用记录、学校的奖惩情况等内容详细的记录到诚信档案中,使其成为学生评选奖助学金、勤工俭学、入党考察、就业推荐等方面的主要依据。并可根据诚信档案的内容对诚实守信的学生进行奖励,而对不讲信用的学生给与惩罚。

综上所述,诚信教育作为学生教育环节的重点内容,应该尽快进行改革创新,以缓解大学生的诚信危机现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智辉.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诚信教育[J].现代商贸工业,2013,(11).

[2]戴明溪.浅析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J].语文天地(高教·理论),2013,(9).

第9篇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学术不诚信 声誉 影响

[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1-0080-02

党的十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切实建立健全科研活动行为准则和规范,加强科研诚信和科学伦理教育,发挥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自律功能,倡导创新光荣,鼓励独立思考,保障学术自由,营造宽松包容、奋发向上的学术氛围,厚植创新土壤。我国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对大学生的学术诚信教育,特别是像同济大学这样的一流大学,他们从本科生一到校就开始进行学术诚信教育。但是大学生学术不诚信问题仍严重存在。

诚信教育是目前大学教育的软肋,我们应当更新观察事物的视角和维度,正确看待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坚持不懈地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和高校文明建设,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青年道德价值观,从而树立青年学子诚实守信的道德风尚和人格修养。本文从学术不诚信的现状调查、原因、危害和防范措施等三个方面,对高校大学生学术不诚信问题进行了浅谈分析。

一、学术不诚信的现状调查

对于大一、大二的学生来说,失去诚信的行为有: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甚至雇用“”代考、花钱找“代替上课人”等等,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学生的身份;恶意拖欠学费,申请政府助学贷款却不按时偿还,严重损害了大学生的信用;在网络上谩骂、攻击,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窃取他人信息等。

对于大三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学术上出现失去诚信的最广泛的问题就是毕业论文的抄袭问题,有的找别的同学代替自己写论文,有的在论文中编造或伪造实验数据,更有甚者利用色相来获得较好的分数。

现在大学本科的体制都是要求在毕业阶段完成相关的毕业论文,虽然这个方式对于检查大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有比较大的作用,但因为现在网络很发达,有的学生为了完成任务东拼西凑、移花接木。这使大学生陷入了学术性的诚信危机。

2012年开展的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现状调查”中,承认在大学期间有过作弊行为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62%,但这些学生中绝大多数仍认为自己是“诚信学生”,仅有3.7%的学生承认自己“不是诚实守信的人”;在赞成作弊的同学中,居然有高达93.6%的人认为自己是“诚信”的人。可见这些学生所谓的“诚信”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诚信。从这项十分有代表性的调查中,我们可以认识到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诚信”的概念认识不清。

二、大学生的学术不诚信的原因

大学生是知识群体、国家的后备力量,面对引发出这样一系列道德甚至法律问题,笔者想诚信危机的形成绝不是偶然的,具有许多现实原因,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有大学生本人造成的,也有外在环境、学校教育、老师的教育及社会不良风气造成的。1.主观方面:有的大学生面对当前就业的压力,为了使自己在众人眼里脱颖而出而急于求成,对学术盲目地追求结果,采取极端的行为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有的学生自制力薄弱,整天浑浑噩噩,整天无所事事,学习的时间也是为了最后的及格,拿个毕业证和学位证,对未来失去了信心,缺乏宏观的把握,过高或过低地评估自己,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导致自己责任意识、法律意识淡薄等等。2.客观原因:首先,是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诚信危机”现象,不同程度引诱和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导致大学生效仿和跟随,挺而走险,出现学术诚信缺失现象。其次,是高校学术诚信教育薄弱,学术诚信教育缺乏针对性,学术缺乏诚信守诺的心理辅导,缺乏诚信守诺的道德品质的指导,缺乏诚信守诺的行为督导。最后,是学术诚信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没有规范标准去评价诚信度,去衡量诚信行为,从而失去了约束力,失去了诚信的内在驱动力。

三、影响与危害

大学生学术诚信缺失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不仅损害了大学生自身的形象,降低个人信誉,而且给学校带来巨大的压力,直接损害所在学校的声誉,导致用人单位对学校产生信任危机。

四、防范措施

(一)通过电视等媒体大范围开展“大学生学术讲诚信,做文明守信的人”的宣传活动。

从社会这个大的范围着手,开展“做诚信人、办诚信事、做合格公民”征选活动,让整个社会风气去感染在校的每一位大学生,让党风学风从每个人做起。邀请著名的企业家、教育家和社会上知名人士深入各大高校做讲座,宣传学术诚信的重要性,强调学业完成的前提是要先学会做人的道理。另外,国家可规定某一天为”学术诚信日”,让每个世人牢记做人诚信的重要性。

(二)完善并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刚刚出生的时候都没有邪恶的成分,这就是本性,是人自出生就固有的心境,可以说,没有一出生就注定是坏人的人。这个世界上之所以会有坏人出现,是因为周围环境的影响,是环境不能适应某些人的成长和发展,这样就会有一些人走上了与善向背的道路。所以,针对大学生为何会出现学术上不诚信的社会现象,我们要考虑他的本因。人的本性源于善,所以我们要靠真实的案例去感染我们的栋梁,通过举行报告会、座谈会、撰写学习心得等方式,引导学生为人诚信、为学诚信;融入创新教育,要求学生在参加科技创新竞赛、参与重要学术会议、发表研究论文等学术活动前签订《学术诚信承诺书》,同时要求指导教师也要尽到指导监督责任。

以身作则,关注诚信。诚信是道德修养、成才做事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教书育人一定要抓住诚信教育这个根本,时时事事处处突出诚信教育。首先,教师要作表率和楷模,用良好的道德形象取信于学生。其次,课堂教学要随时注重诚信教育。再次,发挥校园网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要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随着高校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行,学生的自立意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能力提高,要引导大学生自觉认识诚信和诚信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引导学生干部、大学生党员以身作则,做诚实守信的模范。

亲身体验社会,指导教师带队。现阶段学校的诚信教育必须加强大学生的诚信实践环节。很多大学生总觉得“社会离我很远,我没什么事可做”,所以要号召所有高校可与企事业单位等建立诚信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感受诚信行为的机会;在服务、劳动、调查、参观、宣传中传播诚信文化,宣讲诚信思想,学习诚信事例,实践诚信原则,塑造诚信品质。需特别强调的是,大学生诚信教育只有在法律制度、现代信用制度不断完善的保障下,在家庭诚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积极配合下,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顺利使当代大学生学术诚信缺失的问题得以解决。

(三)教育途径要相互结合进行

将学术诚信教育与刚入大学的新生教育相结合,组织新生系统学习学生守则;与日常教育相结合,高校都应该专门为学生设置有关学术诚信的专题教育课;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组织各类实践活动让每位大学生亲身体会诚信的重要性,指导教师做好监督和总结工作。对失去学术诚信的学生,如考试作弊的学生,可组织专题班会开展警示教育,本学科结业后签订《学术诚信书》并举行诚信宣誓等活动;与毕业教育结合,加强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指导和管理,组织贷款毕业生签署还款承诺书,告知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始终心怀诚信,踏实做人等等。

这样的做法我国有的重点高校已经在开展,收效良好。近年来,同济大学学生在各类学术活动中未发生重大学术不端行为,学生违纪事件呈逐年下降趋势,毕业生对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情况良好。通过一系列学术诚信教育活动,校园内形成了诚实守信、严谨求实的良好氛围,学生中讲诚守信、践诺履约蔚然成风。

总之,学术诚信与学术道德的缺失,不仅败坏社会风气,更破坏社会公平公正,阻碍学术发展和科技进步。加强学术诚信与学术道德教育,既是人才培养本身的迫切需求,也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总而言之,这样的活动要大范围地开展,才会让众多学子,从迷失的方向找到正确的航标,乘风破浪驶向成功的彼岸。

[ 参 考 文 献 ]

[1] 王光玲.研究生学术诚信建设探索[J]. 法制与社会,2009,(09).

[2] 胡志强,程.研究生对学术诚信的认知和态度状况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0,(01).

[3] 刘强,吴新平.美国大学生学术诚信研究述要[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1).

[4] 张鸿燕.美国高校大学生学术诚信管理及其借鉴[J].北京教育(德育),2010,(02).

第10篇

论文摘要: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经济的深入,社会诚信越来越受到质疑,其中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尤其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大学生作为知识层次比较高的一个群体,其诚信水平的状况、素质的状况更是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整体道德状况,乃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诚信是大学生在未来社会中安身立命之本,是大学生必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质。通过对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现状分析,有利于探究有效预防和控制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具体措施,倡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诚信观,强化诚信理念的“内化”等手段,从而实现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我国现阶段大学生诚信现状分析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礼仪之邦。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代大学生经过多年的正规教育,在具备较高知识层次的同时,其思想道德素质及诚信水平也得以不断提升。因此在这一青年群体中,诚信状况的主流是好的,能够将诚信视为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本”,从而积极履行承诺,与他人之间建立起一种彼此平等、相互承诺、互为信用的关系。但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利益诱惑和社会各种消极现象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当前也存在着较为突出的诚信缺失现象,如一些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淡薄,使得诚信失去了它本来自身的价值。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已经损坏了高素质人才的形象,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在学习和学术研究中的不诚信

一是部分大学生平时学习不用功,上课不认真听讲,下课不复习,甚至有些学生作业也请人代做,以至于考试作弊屡禁不止。考试作弊已经是普遍不争的一个事实。二是学术抄袭司空见惯。有些大学生为写论文或完成作业,不钻研求实,反靠剽窃求成。抄袭作业、论文移花接木、假想实验数据等对于部分大学生来说是家常便饭。三是大学生以不诚实手段获取分数荣誉的现象严重存在。考试分数高低是衡量人才标准与就业起点水准的重要标志,社会上仍有以这种不正常的心态看待分数的情况,因而就必然导致部分学生以不正常的手段来获取分数。入党、三好学生、奖学金等各类评奖评优制度在推荐毕业生就业中都能发挥不可低估的作用。这些对于大学生来讲,无疑都是极大的诱惑。

2.大学生在日常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中的不诚信

现在不少大学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了自己,言而无信,如借同学、老师的钱不归还;到附近的商店、饭店赊帐;助学贷款只签不还,毕业时就逃之夭夭等现象屡见不鲜。诚信缺失行为在校园内大有泛滥之势,容易导致学生冷漠、紧张、不合群、缺乏责任感,引发心理疾病,不利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这可能会使高等学校校园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3.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不诚信

一是自荐材料的虚假。大学生为了能在“双向选择”的就业竞争过程中找到好的归宿,不少大学生采取涂改学习成绩证明、伪造虚假的就业材料。二是面试中自我拔高。有的毕业生在面试时夸夸其谈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结果到了实际工作中,用人单位却发现其十分平庸。三是大学生签约后随意毁约。一遇到接收单位就迫不及待地与用人单位签约,后来发现可供自己选择的单位比较多,这山望着那山高,就义无反顾地与原单位解除合同,这容易造成了企业与大学生群体之间的信任危机,使大学生就业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4.大学生在经济上的不诚信已从校内延伸到校外

一是骗贷逃贷,有一些学生伪造困难证明,只签不还,合同意识淡薄,违约现象严重,因而导致现在不少银行在启动助学贷款项目时往往持谨慎迟疑态度,连累了许多经济确实困难的大学生。这些给学校办学、银行借贷,乃至整个社会的信誉都带来了不良影响。二是恶意拖欠学费。目前高校中大学生恶意欠费问题成为了管理者很头疼的问题,在全国各高校都有一定的普遍性,所欠金额每年也都在增加,甚至这种现象造成有的学校办学都很困难。

二、构建我国现阶段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机制

当代大学生应该自觉地加强自身的诚信修养,否则得到的教训是非常惨痛的,“狼来了”的故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促进现代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真正力量。诚信是社会发展的道德基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诚信是大学生必备的人格要素之一,是大学生实现自身完善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何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我们要结合我国诚信发展的实际水平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失信现状,努力建构符合时代要求的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

首先,转变大学教育理念,改革大学德育体系。现代大学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培养适应社会各层次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建构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时,第一要明确大学德育的目标,即培养大学生具有完善的人格,把诚信作为完善人格来追求、来体验,不能纯粹地只以德育的社会价值功能为起点制定目标,而要从高校德育本身的价值和目标,大学生内在需求的多元化实质来建立新的德育目标。第二,在大学德育教育内容的建设中要坚持“两手抓”,既要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同时又不能忽视他们的人文科学知识和素养的培养,增强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科学性和人文性,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在潜移默化中使大学生受到教育和感化。第三,是改进大学德育教育的手段和方法,深化大学生诚信实践教育。通过诚信道德实践,促进大学生的德行统一。从基本行为抓起,让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考试过程中做到言行一致,在不断的道德实践中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否符合诚信道德的要求,使自己真正具有诚信的道德品质。

其次,寓教于学,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育诚信,在实践中落实诚信教育。要将诚信教育纳入学校思想教育体系,积极推进诚信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脑袋的工作,在实践中认真落实。要注意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典型事例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对学生身边发生的凡人小事的讨论和学校院士、名教授的言传身教,把诚信教育落实到班级,落实到学生宿舍和学生公寓,落实到每一位大学生中。诚信教育应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再次,创设诚信教育实践、完善诚信教育措施需要大学生诚信教育形成良好的机制。刚性的制度和措施是诚信教育体系构建的要求。当前高校大学生诚信制度的建设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1)必须建立具有强制力的诚信道德规则。让学生充分认识诚信道德是大学生完善人格的基本前提。遵守诚信道德规则是一个大学生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对大学生来说,个人信用首先体现为一种对诚信原则的敬畏精神,把诚信作为自己安身立业的基点。那种蔑视规则、缺乏自省的意识和言行对培养完善人格十分不利。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的前提就是培养大学生的负责任的能力、追求平等的意识、自主人格和对规则的崇敬态度,这也是学校诚信教育的核心内容。

(2)建立大学生诚信教育档案。档案内容包括学生身份证、户籍、基本经历、奖惩情况、助学贷款、学习情况、社会实践及其评价……由学校统一管理,并将其与奖学金、助学金、干部选拔、就业推荐等环节联系起来,使这份诚信档案成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二张身份证。教育者应定期根据诚信档案的记录,对每位学生的信用等级做出评价,并对外公布,接受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监督,使诚信档案自身具有透明性和公开性。因此,学校可通过规范制度的建立来促进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养成。

(3)通过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形成相应的约束处罚机制,让诚信者受到奖励,让不诚信者受到处罚、付出代价。此外,还应制订相应的措施保障这种诚信评估体系,如对于诚信度低的学生不得担任学生会、班干部,不能接受奖学金等;对于诚信度高的学生应予以公开表彰,并给予相应的物质、精神奖励,以此来加强对大学生诚信的监督。

(4)学校还应该拓展诚信监督渠道,如建立公示制度,申请和听证制度,以及举报奖励制度等,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诚信观念。从学校入手,通过管理者带头,实施者(教师)示范,主动创设、培育诚信环境,重视诚信教育的持久性。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校园的诚信氛围影响着学生诚信的全过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对于我国高校来说是一个新课题,没有现成的模式可照搬、照抄,当然,也不能照搬、照抄。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化工程,需要国家的重视、需要高校的重视、需要全社会的重视。要解决这一问题,要克服或改变它,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因素共同参与进来,因为这不仅仅是学校和学生的事情,同时还是社会甚至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各个高校要在“明礼诚信,以德治国”方针指引下,围绕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积极探索符合本校特色的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再作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智峰著.道德中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2]邢元敏著.道德创新与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唐贤秋.道德的基石[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第11篇

论文摘要: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经济的深入,社会诚信越来越受到质疑,其中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尤其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大学生作为知识层次比较高的一个群体,其诚信水平的状况、素质的状况更是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整体道德状况,乃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诚信是大学生在未来社会中安身立命之本,是大学生必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质。通过对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现状分析,有利于探究有效预防和控制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具体措施,倡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诚信观,强化诚信理念的“内化”等手段,从而实现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我国现阶段大学生诚信现状分析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礼仪之邦。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代大学生经过多年的正规教育,在具备较高知识层次的同时,其思想道德素质及诚信水平也得以不断提升。因此在这一青年群体中,诚信状况的主流是好的,能够将诚信视为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本”,从而积极履行承诺,与他人之间建立起一种彼此平等、相互承诺、互为信用的关系。但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利益诱惑和社会各种消极现象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当前也存在着较为突出的诚信缺失现象,如一些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淡薄,使得诚信失去了它本来自身的价值。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已经损坏了高素质人才的形象,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在学习和学术研究中的不诚信

一是部分大学生平时学习不用功,上课不认真听讲,下课不复习,甚至有些学生作业也请人代做,以至于考试作弊屡禁不止。考试作弊已经是普遍不争的一个事实。二是学术抄袭司空见惯。有些大学生为写论文或完成作业,不钻研求实,反靠剽窃求成。抄袭作业、论文移花接木、假想实验数据等对于部分大学生来说是家常便饭。三是大学生以不诚实手段获取分数荣誉的现象严重存在。考试分数高低是衡量人才标准与就业起点水准的重要标志,社会上仍有以这种不正常的心态看待分数的情况,因而就必然导致部分学生以不正常的手段来获取分数。入党、三好学生、奖学金等各类评奖评优制度在推荐毕业生就业中都能发挥不可低估的作用。这些对于大学生来讲,无疑都是极大的诱惑。

2.大学生在日常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中的不诚信

现在不少大学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了自己,言而无信,如借同学、老师的钱不归还;到附近的商店、饭店赊帐;助学贷款只签不还,毕业时就逃之夭夭等现象屡见不鲜。诚信缺失行为在校园内大有泛滥之势,容易导致学生冷漠、紧张、不合群、缺乏责任感,引发心理疾病,不利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这可能会使高等学校校园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3.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不诚信

一是自荐材料的虚假。大学生为了能在“双向选择”的就业竞争过程中找到好的归宿,不少大学生采取涂改学习成绩证明、伪造虚假的就业材料。二是面试中自我拔高。有的毕业生在面试时夸夸其谈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结果到了实际工作中,用人单位却发现其十分平庸。三是大学生签约后随意毁约。一遇到接收单位就迫不及待地与用人单位签约,后来发现可供自己选择的单位比较多,这山望着那山高,就义无反顾地与原单位解除合同,这容易造成了企业与大学生群体之间的信任危机,使大学生就业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4.大学生在经济上的不诚信已从校内延伸到校外

一是骗贷逃贷,有一些学生伪造困难证明,只签不还,合同意识淡薄,违约现象严重,因而导致现在不少银行在启动助学贷款项目时往往持谨慎迟疑态度,连累了许多经济确实困难的大学生。这些给学校办学、银行借贷,乃至整个社会的信誉都带来了不良影响。二是恶意拖欠学费。目前高校中大学生恶意欠费问题成为了管理者很头疼的问题,在全国各高校都有一定的普遍性,所欠金额每年也都在增加,甚至这种现象造成有的学校办学都很困难。

二、构建我国现阶段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机制

当代大学生应该自觉地加强自身的诚信修养,否则得到的教训是非常惨痛的,“狼来了”的故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促进现代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真正力量。诚信是社会发展的道德基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诚信是大学生必备的人格要素之一,是大学生实现自身完善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何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我们要结合我国诚信发展的实际水平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失信现状,努力建构符合时代要求的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

首先,转变大学教育理念,改革大学德育体系。现代大学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培养适应社会各层次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建构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时,第一要明确大学德育的目标,即培养大学生具有完善的人格,把诚信作为完善人格来追求、来体验,不能纯粹地只以德育的社会价值功能为起点制定目标,而要从高校德育本身的价值和目标,大学生内在需求的多元化实质来建立新的德育目标。第二,在大学德育教育内容的建设中要坚持“两手抓”,既要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同时又不能忽视他们的人文科学知识和素养的培养,增强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科学性和人文性,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在潜移默化中使大学生受到教育和感化。第三,是改进大学德育教育的手段和方法,深化大学生诚信实践教育。通过诚信道德实践,促进大学生的德行统一。从基本行为抓起,让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考试过程中做到言行一致,在不断的道德实践中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否符合诚信道德的要求,使自己真正具有诚信的道德品质。

其次,寓教于学,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育诚信,在实践中落实诚信教育。要将诚信教育纳入学校思想教育体系,积极推进诚信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脑袋的工作,在实践中认真落实。要注意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典型事例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对学生身边发生的凡人小事的讨论和学校院士、名教授的言传身教,把诚信教育落实到班级,落实到学生宿舍和学生公寓,落实到每一位大学生中。诚信教育应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再次,创设诚信教育实践、完善诚信教育措施需要大学生诚信教育形成良好的机制。刚性的制度和措施是诚信教育体系构建的要求。当前高校大学生诚信制度的建设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1)必须建立具有强制力的诚信道德规则。让学生充分认识诚信道德是大学生完善人格的基本前提。遵守诚信道德规则是一个大学生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对大学生来说,个人信用首先体现为一种对诚信原则的敬畏精神,把诚信作为自己安身立业的基点。那种蔑视规则、缺乏自省的意识和言行对培养完善人格十分不利。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的前提就是培养大学生的负责任的能力、追求平等的意识、自主人格和对规则的崇敬态度,这也是学校诚信教育的核心内容。

(2)建立大学生诚信教育档案。档案内容包括学生身份证、户籍、基本经历、奖惩情况、助学贷款、学习情况、社会实践及其评价……由学校统一管理,并将其与奖学金、助学金、干部选拔、就业推荐等环节联系起来,使这份诚信档案成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二张身份证。教育者应定期根据诚信档案的记录,对每位学生的信用等级做出评价,并对外公布,接受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监督,使诚信档案自身具有透明性和公开性。因此,学校可通过规范制度的建立来促进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养成。

(3)通过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形成相应的约束处罚机制,让诚信者受到奖励,让不诚信者受到处罚、付出代价。此外,还应制订相应的措施保障这种诚信评估体系,如对于诚信度低的学生不得担任学生会、班干部,不能接受奖学金等;对于诚信度高的学生应予以公开表彰,并给予相应的物质、精神奖励,以此来加强对大学生诚信的监督。

(4)学校还应该拓展诚信监督渠道,如建立公示制度,申请和听证制度,以及举报奖励制度等,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诚信观念。从学校入手,通过管理者带头,实施者(教师)示范,主动创设、培育诚信环境,重视诚信教育的持久性。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校园的诚信氛围影响着学生诚信的全过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对于我国高校来说是一个新课题,没有现成的模式可照搬、照抄,当然,也不能照搬、照抄。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化工程,需要国家的重视、需要高校的重视、需要全社会的重视。要解决这一问题,要克服或改变它,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因素共同参与进来,因为这不仅仅是学校和学生的事情,同时还是社会甚至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各个高校要在“明礼诚信,以德治国”方针指引下,围绕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积极探索符合本校特色的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再作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智峰著.道德中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2]邢元敏著.道德创新与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唐贤秋.道德的基石[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第12篇

本文正文

1、对大学生诚信度的基本态度问题

从大学生自身方面看:(1)81.2%的大学生仍然认为诚信事十分重要的;(2)95%的大学生基本都能做到诚信;(3)6109%的同学认为在家学校目前诚信状态一边,还有14.9%的同学认为自己学校诚信度差;(4)对于大学生总体诚信状况,坚持“很好,不需要过多的担忧”观点的仅占总数3.3%,认为“一般,只是个别行为”的人数占总数的54.7%,觉得“较差,较多人存在不诚实行为”的人占34.3%,觉得“很差,值得担忧”的人占7.7%

从社会调查来看:(1)有超过一般的人认为大学生对待诚信的态度一般或不重视;(2)有23.7%的人曾被北大学生欺骗过;(3)对于大学生总体诚信状况,16.9%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的诚信度很好、不值得担忧,73.9%的人认为大学生的诚信度一般,不诚信只是个别现象,10.2%的人认为大学生诚信度较差,很多人存在不诚信的行为。

2、关于考试作弊

(1)大学生中32%的人从来没有作弊,而占65.2%的同学偶尔作弊,只有2.8%的人经常作弊。

(2)对于作弊的现象,27.1%的同学反对,认为那是欺骗行为;51.9%的同学认为是以为学校的某些理论课程太枯燥,而又必修造成的,15.5%的同学持中立态度;而5.5%的同学存有侥幸心理,赞成这种行为。

3、作业、论文抄袭

(1)大学生中只有9.4%的同学是个人完成,49.2%的同学是大部分自己写,少量引用资料,36.5%的学生是大量引用资料,而占5%的学生完全是用别人的文章来拼凑。

(2)从社会调查方面来看,对于大学生毕业论文抄袭现象,发现便取消学位资格的71.2%的人认为“理应如此”,28.8%的人认为处罚过于严厉。

4、对于求职简历美化的现象

(1)从大学生自身方面看,大学生中15.5%的人认为这是不诚实的体现,不值得提倡,77.3%的人认为适当的修饰可以理解,7.2%的学生认为这种现象没什么大不了,可以接受。

(2)从社会方面来看,40.7%的人认为这是种欺骗行为,很不应当;45.8%的人认为可以理解,6.8%的人恩物这是旁边现象无所谓。

5、有钱申贷

你听说过身边的同学有钱而去申请助学贷款吗?6.1%的同学没有这种情况,45.3%的同学很少这么做,而占48.6%的学生经常这么做。

6、请假造假

你身边的同学师傅经常拿别的理由搪塞请假的理由?3.9%的人没有,48.6%的人很少,47.5%的人经常这么做

7、关于编造假的家庭情况申请学杂费的问题

第13篇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缺失;现状;原因

“诚信”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行为规范,是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基本素质要求,也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其诚信程度近年来备受质疑。惠济贫困学子的国家助学贷款的步履艰难让社会对大学生的诚信鲜见一斑。2007年8月,扬州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的违约率达到17%,违约金额高达112万,工行总部停止与扬州市6所高校的国家助学贷款协议。大学生诚信缺失对高校和社会提出一个严峻地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

大学生诚信缺失不仅指其经济失信行为,还包括在生活、学习中违反道德或犯有严重过错的行为。高校一直在教育学生要做到“明礼诚信”,但触目所及的诚信缺失现象比比皆是,而且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一)学习方面诚信缺失

1、考试作弊。考试替考、夹带、偷看等作弊在高校屡禁不止,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而且,作弊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作弊人数不断增加,形成特殊的小群体;二是出现了以赚钱为目的的“职业”,有组织、有分工、全程服务;三是作弊者的心态变得比较坦然,“麻木不仁”,孕育出畸形的作弊亚文化;四是作弊手段推陈出新,作弊工具现代化,运用手机、隐形耳麦等先进通讯工具传递答案等。

2、学术抄袭。有些学生对老师布置的(课程)论文,不是认真查阅资料、仔细钻研,而是找别人的论文采取“浆糊加剪刀”、“鼠标加键盘”的方法,拼凑出来敷衍了事,甚至有些学生就直接把别人的论文,换成自己的名字当作作业,出现很多雷同的论文,毫无创新性。论文写作本来是训练科学思维能力,掌握分析、解决问题方法,巩固所学课程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此种“创作”法使其意义尽失。

(二)经济活动方面诚信缺失

1、毕业后不按时归还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自20世纪90年代实行以来,为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解决了在大学的学费和住宿费来源,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压力,为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很多学生毕业后就将其“遗忘”得干干净净。2007年8月8日,福建省教育厅首次在网站上公布了国家助学贷款违约学生名单,涉及福建省16所高校共121人。大学生的贷款积极,还款拖沓,将一个非常好的惠济万千学子的工程推到尴尬的境地,甚至影响了学弟学妹的助学贷款。

2、恶意欠费。部分大学生向父母要了学费不交,用来买电脑、谈恋爱、旅游、炒股、甚至赌博,能拖就拖,能欠就欠,使学校苦不堪言。手机等欠费后长期不交,更有甚者在手机卡尚存几元钱时拨打一个长时间的长途电话,然后扔掉旧卡更换新卡,恶意逃欠;信用卡透支后,不到催缴从不还账。

(三)求职就业的诚信缺失

1、求职简历的“注水”。一般来说,求职简历是用人单位选用人才的第一道关卡。不少大学生为了竞争好的工作岗位,通过夸大或造假履历来充实自己“实力”。在一些招聘会上甚至出现同一所学校同一届有数位学生会主席的荒诞事情。

2、轻诺寡信,随意毁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通过签订协议,以合同形式确定双方相互选择的权利和义务。但是,部分大学生缺乏诚信意识,“饥不择食”地与招聘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当发现条件较好的招聘单位时,就撕毁已有协议,另择高枝。使招聘单位的用人计划落空,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声誉。

(四)与人交往诚信缺失

1、人际关系虚假。主要表现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做人不真诚,势利眼。处处吹牛,夸大个人的能力;时时承诺,而从不兑现。个人交往中借钱不还,借物不归。

2、恋爱态度不严肃。当前,大学生谈恋爱现象十分普遍,有些学生能够正确对待,但也有一些学生对感情的把握缺乏正确的态度,缺少责任,更多地抱有一种游戏态度,多角恋爱。恋爱不成,轻生、伤害对方。

3、网络欺骗。信息时代,作为信息传播工具之一的网络日益融入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但是,网络在给我们带来大量资讯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由于网络交往时人们行为的符号化,传统道德关于诚信的制约机制被弱化,撒谎、诈骗、赌博等行为是在鼠标的点击中发生的。更有甚者,有些大学生利用网络的虚拟特性,在网上信口开河虚假信息,发送电脑病毒,给他人和社会造成了较大的危害。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种种表现,带来了许多危害。从个人角度来说,没有养成诚信品质,不利于大学生成才;从他人角度来讲,损害其他学生的正当权益;从学校角度来看,大学生诚信缺失有损于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形象和信誉;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影响经济的健康运行。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透析

(一)传统诚信观念作用范围与当代社会特点脱节

在我国,传统农耕生活千百年的延续,导致社会生活圈相对集中,活动范围较为固定。大多局限于亲朋、族人、乡人等有血缘、地缘关系的熟人之间。风俗习惯、社会舆论和伦理道德观念就可以很好地发挥作用,使得人们为了友好相处和长期生存与发展,不敢贸然违背诚信道德原则。在熟人和亲属之间做人做事能够做到合情合理,诚实守信,不欺诈。但现在随着全球化趋势加快,人流、物流快速交汇和流通,我们所面对的更多的是一个“陌生人”的社会,人与人之间信息不对称,传统的诚信观面对转型中的社会显得苍白无力。

(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不良风气的影响

政治领域。少部分领导干部凭借权力贪污受贿、生活腐化堕落、搞行业不正之风等等,影响了党员干部的整体形象,青年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十分紧密,政治领域的不正之风容易对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使其产生诚信缺失。

社会经济领域。假冒伪劣、合同违约、债务拖欠、偷逃税费、走私逃汇、商业欺诈等失信现象行为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影响了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也对青年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使一些青年大学生会缺乏诚信责任意识,做出诚信缺失的行为。

文化领域。宣传工作中的虚假报道、有偿新闻等,教育乱收费、招生黑幕、注水文凭等,学术论文的粗制滥造、假冒伪劣、抄袭剽窃等现象不利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也必然会对青年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

(三)社会运行经济利益至上

人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产物,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作为对社会反映最敏感的群体,他们的道德现状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克思曾深刻指出:“在利益仍然保持着彻头彻尾的主观性和纯粹的利己性的时候,把利益提升为人类的纽带,就必然会造成普遍的分散状态,必然会使人们只管自己,彼此隔绝,使人类变成一堆互相排斥的原子”。受到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影响,大学生也难以抵御社会中的各种负面影响,难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从而导致与社会主流道德的背离现象。

(四)高校诚信教育缺乏实效性

高校诚信教育是影响大学生诚信状况的直接因素,但当前的诚信教育缺乏实效性,主要表现为:

诚信教育内容模糊。在当前高校的诚信教育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诚信教育的内容没有明确的界定。对于诚信教育的内涵许多教师表示说不清楚,这必然影响高校诚信教育的切实有效。

诚信教育方法单一。当前多数的诚信教育停留在传统的说教上,多是通过灌输法;除去讨论法和实践法,没有发掘出更好的形式,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

诚信教育路径狭窄、诚信教育队伍乏力也影响了诚信教育的效果。

(五)大学生缺少自身诚信修养和实践

许多大学生谈起诚信问题来口若悬河、头头是道,对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失信行为也多持反对态度,但同时他们也承认失信行为就发生在自己或同学的身上。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与诚信行为不够统一,他们的实际行为和心中坚持的准则有所出入。虽然主观上觉得诚信很重要,待人处事应该以诚信为本,但在实际行为上却没有以冷静的头脑来明辨是非,认为别人都这样,我也这样无所谓了。因而导致有的大学生随波逐流,经常做些不诚信的事情。这正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内因所在,亦是人类固有的趋利本性在失控时的外在表现。

(六)家庭教育存在误区

家庭教育中存在“重智力、轻品德”的现象,家长对孩子的功课抓得很紧,却很少顾及对孩子道德品质的教育和精神品格的塑造,导致孩子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诚信观念。

此外,对中国家庭来说,宠爱是在教育子女上的一个通病。有的长辈怕后代吃亏,平时言传身教的,是如何损人利己、如何占便宜、如何去弄虚作假、如何沽名钓誉……。因此导致其子女个性特别强,自私自利。这不能不说是失信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

三、结语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种种表现有其相应的根源,对这些原因的深度透析有助于我们寻找到有效防范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方法和对策。诚信在和谐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坚守诚信是每个人的最基本道德要求,更是大学生的言行准则。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扬城6高校国家助学贷款被叫停[EB/OL].省略/news/2007-08/07/content_887204.htm,2007-08-07.

2、晁霞.诚信教育――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课题[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6(12).

3、福建公布国家助学贷款违约学生名单[EB/OL].省略/10026/10032/2007/8/9/10396893.shtml,2007-11-20.

4、李燕宇.大学生诚信缺失及其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

第14篇

“诚信”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行为规范,是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基本素质要求,也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其诚信程度近年来备受质疑。惠济贫困学子的国家助学贷款的步履艰难让社会对大学生的诚信鲜见一斑。2007年8月,扬州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的违约率达到17%,违约金额高达112万,工行总部停止与扬州市6所高校的国家助学贷款协议。大学生诚信缺失对高校和社会提出一个严峻地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

大学生诚信缺失不仅指其经济失信行为,还包括在生活、学习中违反道德或犯有严重过错的行为。高校一直在教育学生要做到“明礼诚信”,但触目所及的诚信缺失现象比比皆是,而且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一)学习方面诚信缺失

1、考试作弊。考试替考、夹带、偷看等作弊在高校屡禁不止,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而且,作弊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作弊人数不断增加,形成特殊的小群体;二是出现了以赚钱为目的的“职业”,有组织、有分工、全程服务;三是作弊者的心态变得比较坦然,“麻木不仁”,孕育出畸形的作弊亚文化;四是作弊手段推陈出新,作弊工具现代化,运用手机、隐形耳麦等先进通讯工具传递答案等。

2、学术抄袭。有些学生对老师布置的(课程)论文,不是认真查阅资料、仔细钻研,而是找别人的论文采取“浆糊加剪刀”、“鼠标加键盘”的方法,拼凑出来敷衍了事,甚至有些学生就直接把别人的论文,换成自己的名字当作作业,出现很多雷同的论文,毫无创新性。论文写作本来是训练科学思维能力,掌握分析、解决问题方法,巩固所学课程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此种“创作”法使其意义尽失。

(二)经济活动方面诚信缺失

1、毕业后不按时归还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自20世纪90年代实行以来,为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解决了在大学的学费和住宿费来源,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压力,为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很多学生毕业后就将其“遗忘”得干干净净。2007年8月8日,福建省教育厅首次在网站上公布了国家助学贷款违约学生名单,涉及福建省16所高校共121人。大学生的贷款积极,还款拖沓,将一个非常好的惠济万千学子的工程推到尴尬的境地,甚至影响了学弟学妹的助学贷款。

2、恶意欠费。部分大学生向父母要了学费不交,用来买电脑、谈恋爱、旅游、炒股、甚至赌博,能拖就拖,能欠就欠,使学校苦不堪言。手机等欠费后长期不交,更有甚者在手机卡尚存几元钱时拨打一个长时间的长途电话,然后扔掉旧卡更换新卡,恶意逃欠;信用卡透支后,不到催缴从不还账。

(三)求职就业的诚信缺失

1、求职简历的“注水”。一般来说,求职简历是用人单位选用人才的第一道关卡。不少大学生为了竞争好的工作岗位,通过夸大或造假履历来充实自己“实力”。在一些招聘会上甚至出现同一所学校同一届有数位学生会主席的荒诞事情。

2、轻诺寡信,随意毁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通过签订协议,以合同形式确定双方相互选择的权利和义务。但是,部分大学生缺乏诚信意识,“饥不择食”地与招聘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当发现条件较好的招聘单位时,就撕毁已有协议,另择高枝。使招聘单位的用人计划落空,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声誉。

(四)与人交往诚信缺失

1、人际关系虚假。主要表现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做人不真诚,势利眼。处处吹牛,夸大个人的能力;时时承诺,而从不兑现。个人交往中借钱不还,借物不归。

2、恋爱态度不严肃。当前,大学生谈恋爱现象十分普遍,有些学生能够正确对待,但也有一些学生对感情的把握缺乏正确的态度,缺少责任,更多地抱有一种游戏态度,多角恋爱。恋爱不成,轻生、伤害对方。

3、网络欺骗。信息时代,作为信息传播工具之一的网络日益融入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但是,网络在给我们带来大量资讯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由于网络交往时人们行为的符号化,传统道德关于诚信的制约机制被弱化,撒谎、诈骗、赌博等行为是在鼠标的点击中发生的。更有甚者,有些大学生利用网络的虚拟特性,在网上信口开河虚假信息,发送电脑病毒,给他人和社会造成了较大的危害。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种种表现,带来了许多危害。从个人角度来说,没有养成诚信品质,不利于大学生成才;从他人角度来讲,损害其他学生的正当权益;从学校角度来看,大学生诚信缺失有损于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形象和信誉;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影响经济的健康运行。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透析

(一)传统诚信观念作用范围与当代社会特点脱节在我国,传统农耕生活千百年的延续,导致社会生活圈相对集中,活动范围较为固定。大多局限于亲朋、族人、乡人等有血缘、地缘关系的熟人之间。风俗习惯、社会舆论和伦理道德观念就可以很好地发挥作用,使得人们为了友好相处和长期生存与发展,不敢贸然违背诚信道德原则。在熟人和亲属之间做人做事能够做到合情合理,诚实守信,不欺诈。但现在随着全球化趋势加快,人流、物流快速交汇和流通,我们所面对的更多的是一个“陌生人”的社会,人与人之间信息不对称,传统的诚信观面对转型中的社会显得苍白无力。

(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不良风气的影响政治领域。少部分领导干部凭借权力贪污受贿、生活腐化堕落、搞行业不正之风等等,影响了党员干部的整体形象,青年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十分紧密,政治领域的不正之风容易对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使其产生诚信缺失。社会经济领域。假冒伪劣、合同违约、债务拖欠、偷逃税费、走私逃汇、商业欺诈等失信现象行为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影响了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也对青年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使一些青年大学生会缺乏诚信责任意识,做出诚信缺失的行为。文化领域。宣传工作中的虚假报道、有偿新闻等,教育乱收费、招生黑幕、注水文凭等,学术论文的粗制滥造、假冒伪劣、抄袭剽窃等现象不利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也必然会对青年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

(三)社会运行经济利益至上人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产物,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作为对社会反映最敏感的群体,他们的道德现状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克思曾深刻指出:“在利益仍然保持着彻头彻尾的主观性和纯粹的利己性的时候,把利益提升为人类的纽带,就必然会造成普遍的分散状态,必然会使人们只管自己,彼此隔绝,使人类变成一堆互相排斥的原子”。受到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影响,大学生也难以抵御社会中的各种负面影响,难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从而导致与社会主流道德的背离现象。

(四)高校诚信教育缺乏实效性高校诚信教育是影响大学生诚信状况的直接因素,但当前的诚信教育缺乏实效性,主要表现为:诚信教育内容模糊。在当前高校的诚信教育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诚信教育的内容没有明确的界定。对于诚信教育的内涵许多教师表示说不清楚,这必然影响高校诚信教育的切实有效。诚信教育方法单一。当前多数的诚信教育停留在传统的说教上,多是通过灌输法;除去讨论法和实践法,没有发掘出更好的形式,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诚信教育路径狭窄、诚信教育队伍乏力也影响了诚信教育的效果。超级秘书网

(五)大学生缺少自身诚信修养和实践许多大学生谈起诚信问题来口若悬河、头头是道,对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失信行为也多持反对态度,但同时他们也承认失信行为就发生在自己或同学的身上。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与诚信行为不够统一,他们的实际行为和心中坚持的准则有所出入。虽然主观上觉得诚信很重要,待人处事应该以诚信为本,但在实际行为上却没有以冷静的头脑来明辨是非,认为别人都这样,我也这样无所谓了。因而导致有的大学生随波逐流,经常做些不诚信的事情。这正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内因所在,亦是人类固有的趋利本性在失控时的外在表现。(六)家庭教育存在误区家庭教育中存在“重智力、轻品德”的现象,家长对孩子的功课抓得很紧,却很少顾及对孩子道德品质的教育和精神品格的塑造,导致孩子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诚信观念。此外,对中国家庭来说,宠爱是在教育子女上的一个通病。有的长辈怕后代吃亏,平时言传身教的,是如何损人利己、如何占便宜、如何去弄虚作假、如何沽名钓誉……。因此导致其子女个性特别强,自私自利。这不能不说是失信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

三、结语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种种表现有其相应的根源,对这些原因的深度透析有助于我们寻找到有效防范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方法和对策。诚信在和谐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坚守诚信是每个人的最基本道德要求,更是大学生的言行准则。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扬城6高校国家助学贷款被叫停[EB/OL].

2、晁霞.诚信教育———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课题[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6(12).

3、福建公布国家助学贷款违约学生名单[EB/OL].

第15篇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缺失;现状;原因

“诚信”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行为规范,是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基本素质要求,也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其诚信程度近年来备受质疑。惠济贫困学子的国家助学贷款的步履艰难让社会对大学生的诚信鲜见一斑。2007年8月,扬州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的违约率达到17%,违约金额高达112万,工行总部停止与扬州市6所高校的国家助学贷款协议。大学生诚信缺失对高校和社会提出一个严峻地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

大学生诚信缺失不仅指其经济失信行为,还包括在生活、学习中违反道德或犯有严重过错的行为。高校一直在教育学生要做到“明礼诚信”,但触目所及的诚信缺失现象比比皆是,而且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一)学习方面诚信缺失

1、考试作弊。考试替考、夹带、偷看等作弊在高校屡禁不止,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而且,作弊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作弊人数不断增加,形成特殊的小群体;二是出现了以赚钱为目的的“职业”,有组织、有分工、全程服务;三是作弊者的心态变得比较坦然,“麻木不仁”,孕育出畸形的作弊亚文化;四是作弊手段推陈出新,作弊工具现代化,运用手机、隐形耳麦等先进通讯工具传递答案等。

2、学术抄袭。有些学生对老师布置的(课程)论文,不是认真查阅资料、仔细钻研,而是找别人的论文采取“浆糊加剪刀”、“鼠标加键盘”的方法,拼凑出来敷衍了事,甚至有些学生就直接把别人的论文,换成自己的名字当作作业,出现很多雷同的论文,毫无创新性。论文写作本来是训练科学思维能力,掌握分析、解决问题方法,巩固所学课程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此种“创作”法使其意义尽失。

(二)经济活动方面诚信缺失

1、毕业后不按时归还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自20世纪90年代实行以来,为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解决了在大学的学费和住宿费来源,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压力,为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很多学生毕业后就将其“遗忘”得干干净净。2007年8月8日,福建省教育厅首次在网站上公布了国家助学贷款违约学生名单,涉及福建省16所高校共121人。大学生的贷款积极,还款拖沓,将一个非常好的惠济万千学子的工程推到尴尬的境地,甚至影响了学弟学妹的助学贷款。

2、恶意欠费。部分大学生向父母要了学费不交,用来买电脑、谈恋爱、旅游、炒股、甚至赌博,能拖就拖,能欠就欠,使学校苦不堪言。手机等欠费后长期不交,更有甚者在手机卡尚存几元钱时拨打一个长时间的长途电话,然后扔掉旧卡更换新卡,恶意逃欠;信用卡透支后,不到催缴从不还账。

(三)求职就业的诚信缺失

1、求职简历的“注水”。一般来说,求职简历是用人单位选用人才的第一道关卡。不少大学生为了竞争好的工作岗位,通过夸大或造假履历来充实自己“实力”。在一些招聘会上甚至出现同一所学校同一届有数位学生会主席的荒诞事情。

2、轻诺寡信,随意毁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通过签订协议,以合同形式确定双方相互选择的权利和义务。但是,部分大学生缺乏诚信意识,“饥不择食”地与招聘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当发现条件较好的招聘单位时,就撕毁已有协议,另择高枝。使招聘单位的用人计划落空,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声誉。

(四)与人交往诚信缺失

1、人际关系虚假。主要表现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做人不真诚,势利眼。处处吹牛,夸大个人的能力;时时承诺,而从不兑现。个人交往中借钱不还,借物不归。

2、恋爱态度不严肃。当前,大学生谈恋爱现象十分普遍,有些学生能够正确对待,但也有一些学生对感情的把握缺乏正确的态度,缺少责任,更多地抱有一种游戏态度,多角恋爱。恋爱不成,轻生、伤害对方。

3、网络欺骗。信息时代,作为信息传播工具之一的网络日益融入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但是,网络在给我们带来大量资讯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由于网络交往时人们行为的符号化,传统道德关于诚信的制约机制被弱化,撒谎、诈骗、赌博等行为是在鼠标的点击中发生的。更有甚者,有些大学生利用网络的虚拟特性,在网上信口开河虚假信息,发送电脑病毒,给他人和社会造成了较大的危害。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种种表现,带来了许多危害。从个人角度来说,没有养成诚信品质,不利于大学生成才;从他人角度来讲,损害其他学生的正当权益;从学校角度来看,大学生诚信缺失有损于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形象和信誉;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影响经济的健康运行。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透析

(一)传统诚信观念作用范围与当代社会特点脱节

在我国,传统农耕生活千百年的延续,导致社会生活圈相对集中,活动范围较为固定。大多局限于亲朋、族人、乡人等有血缘、地缘关系的熟人之间。风俗习惯、社会舆论和伦理道德观念就可以很好地发挥作用,使得人们为了友好相处和长期生存与发展,不敢贸然违背诚信道德原则。在熟人和亲属之间做人做事能够做到合情合理,诚实守信,不欺诈。但现在随着全球化趋势加快,人流、物流快速交汇和流通,我们所面对的更多的是一个“陌生人”的社会,人与人之间信息不对称,传统的诚信观面对转型中的社会显得苍白无力。

(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不良风气的影响

政治领域。少部分领导干部凭借权力贪污受贿、生活腐化堕落、搞行业不正之风等等,影响了党员干部的整体形象,青年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十分紧密,政治领域的不正之风容易对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使其产生诚信缺失。

社会经济领域。假冒伪劣、合同违约、债务拖欠、偷逃税费、走私逃汇、商业欺诈等失信现象行为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影响了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也对青年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使一些青年大学生会缺乏诚信责任意识,做出诚信缺失的行为。

文化领域。宣传工作中的虚假报道、有偿新闻等,教育乱收费、招生黑幕、注水文凭等,学术论文的粗制滥造、假冒伪劣、抄袭剽窃等现象不利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也必然会对青年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

(三)社会运行经济利益至上

人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产物,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作为对社会反映最敏感的群体,他们的道德现状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克思曾深刻指出:“在利益仍然保持着彻头彻尾的主观性和纯粹的利己性的时候,把利益提升为人类的纽带,就必然会造成普遍的分散状态,必然会使人们只管自己,彼此隔绝,使人类变成一堆互相排斥的原子”。受到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影响,大学生也难以抵御社会中的各种负面影响,难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从而导致与社会主流道德的背离现象。

(四)高校诚信教育缺乏实效性

高校诚信教育是影响大学生诚信状况的直接因素,但当前的诚信教育缺乏实效性,主要表现为:

诚信教育内容模糊。在当前高校的诚信教育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诚信教育的内容没有明确的界定。对于诚信教育的内涵许多教师表示说不清楚,这必然影响高校诚信教育的切实有效。

诚信教育方法单一。当前多数的诚信教育停留在传统的说教上,多是通过灌输法;除去讨论法和实践法,没有发掘出更好的形式,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

诚信教育路径狭窄、诚信教育队伍乏力也影响了诚信教育的效果。

(五)大学生缺少自身诚信修养和实践

许多大学生谈起诚信问题来口若悬河、头头是道,对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失信行为也多持反对态度,但同时他们也承认失信行为就发生在自己或同学的身上。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与诚信行为不够统一,他们的实际行为和心中坚持的准则有所出入。虽然主观上觉得诚信很重要,待人处事应该以诚信为本,但在实际行为上却没有以冷静的头脑来明辨是非,认为别人都这样,我也这样无所谓了。因而导致有的大学生随波逐流,经常做些不诚信的事情。这正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内因所在,亦是人类固有的趋利本性在失控时的外在表现。

(六)家庭教育存在误区

家庭教育中存在“重智力、轻品德”的现象,家长对孩子的功课抓得很紧,却很少顾及对孩子道德品质的教育和精神品格的塑造,导致孩子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诚信观念。

此外,对中国家庭来说,宠爱是在教育子女上的一个通病。有的长辈怕后代吃亏,平时言传身教的,是如何损人利己、如何占便宜、如何去弄虚作假、如何沽名钓誉……。因此导致其子女个性特别强,自私自利。这不能不说是失信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

三、结语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种种表现有其相应的根源,对这些原因的深度透析有助于我们寻找到有效防范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方法和对策。诚信在和谐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坚守诚信是每个人的最基本道德要求,更是大学生的言行准则。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扬城6高校国家助学贷款被叫停[EB/OL].

2、晁霞.诚信教育——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课题[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6(12).

3、福建公布国家助学贷款违约学生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