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传统文化艺术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电视表演艺术的主体是人,人类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将生活中的各个角度和层面都能够通过生动的表演展示出来,增加了观众的认同感,从而增加了观众参与观看的积极性,同观众的互动程度也所有提高。这一系列优点说明电视表演艺术充分发挥了其充实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职能。然而,我国的电视表演艺术的整个发展历程中对于国外节目和表演的借鉴程度很大,无论是综艺节目还是娱乐性的节目都有很浓的国外节目特点和气息,虽然在引进国外电视表演艺术的过程中,我国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但是仍然无法完全摆脱他国文化的痕迹。例如,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当中,《奔跑吧兄弟》和《爸爸去哪儿》是最近受到广大观众喜爱的节目,能够真实的将生活中的父女相处模式和人们面对生活困难中的态度展现给大家,贴近人们的生活,还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而这两个节目都是模仿韩国同样性质和内容的娱乐节目而产生的,只是在内容上稍微做了一些改动而已;而同时娱乐节目的《中国娱乐报道》和《娱乐无极限》等以独特的方式和风格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它们在市场中的发展也逐渐成熟,同样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
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
古往今来,人类的发展历程中离不开文化,文化能够促进世界各个民族的不断繁衍生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虽然看不到传统文化的影子,然而它却是真真正正的在影响着每一个人的正常生活。中国的传统文化更是博大精深,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文化不断得到发扬和传承,经过了时间的洗礼之后,能够留下来继续影响真人们生活的传统文化能够充分展现出我国文化的精髓所在。同时,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精髓还能够及时适应社会和环境发展的需要,同时不断创造出新的文化。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之内,我国无论是经济的发展还是政治和文化的发展都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后来,在经历了清朝末年的腐朽之后,我国的整个社会开始落后于世界各国,经历了多年的战争和反压迫,人们开始意识到促进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性。伴随着这种认识的上升,人们开始通过各种革命来改革我国的传统文化,经历了“”等的打击之后,我国的传统文化仍然屹立不倒,并迎来了文化发展的新时期,继续对世界起着影响的作用。伴随着现代社会不断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等,我国的传统文化逐渐与现代社会发展相结合。尤其是当新的传媒手段电视产生以来,我国社会文化当中新的思想和文化都能够通过电视产生更加强烈的影响。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着能够与时展相融合的功能,正因为如此,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与电视表演艺术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二者之间能够产生相互影响和推动的作用。
三、传统文化艺术对电视表演艺术的影响
1、丰富电视表演艺术的内容
电视表演艺术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在发挥其自身职能的过程中需要拥有两个基本条件,第一,电视这一传播媒体;第二,表演内容。这就决定了电视表演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现阶段,中国的电视表演艺术通过电视这一媒介所传播出来的基本内容通常都是我国国内的种种事件和知识,而观看电视表演艺术的大多数也都是中国人,进行电视表演艺术的制作者和表演者也大部分都是中国人,种种迹象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表演艺术内容上的丰富作用。当我国的电视表演艺术最初开始出现在人们视野当中的时候,首先是受到其他国家表演的影响的,电视表演艺术主要是对外国电视表演艺术的一种模仿,其中受到苏联电视表演艺术的影响较为深刻。我国的电视表演初期虽然没有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但是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国的传统文化逐渐融入到现代科技发展当中,我国的电视表演艺术也形成了自身的特点,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充实了我国电视表演艺术的内容。
2、促进电视表演艺术的发展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逐渐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电视表演艺术的观众。观众的增加使得电视表演艺术的制作者和表演者开始意识到增加表演内容的重要性。于是电视表演艺术开始逐渐吸收和融入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来丰富自身的内容,促进自身的发展。传统文化的精华通过电视表演艺术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充分促进了表演题材、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的转变和丰富,电视表演艺术得到了充分的完善,并且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和个性。近年来,中国风的盛行中国派的文化得以兴盛不能够离开传统文化艺术对于电视表演艺术的推动。我国民族化的电视表演艺术是中国特色电视艺术的特点,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电视表演艺术形成了自身的审美价值取向。将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的意境美和气韵展现的淋漓尽致,将中国传统美学充分的展现了出来。有效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融入到电视表演艺术当中,提高了我国电视表演艺术的层次,丰富了电视表演艺术制作的形式和手段,同时也更加符合我国观众的审美。因此,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有效促进了我国电视表演艺术的发展。
四、电视表演艺术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影响
1、宣扬中国传统美德
电视表演艺术的不断发展,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中国拥有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一度在历史上对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中国电视表演艺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极大地吸入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利用其将自身的表演形式、内容和手段进行了充分的丰富,与此同时,也极大的宣扬了我国的传统文化。我国无数优良的传统文化在经过时间的洗礼过后,至今仍被人们所接受和赞扬的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电视表演艺术将这些精髓展现给观众,能够很好的促进我国传统美德的发扬光大,使其得到传承,不断的对我国的下一代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例如,我国的一个电视表演,《家》的摄制,其主要针对的对象是农村的留守老人,这些老人都是常年无人照拂的孤寡老人,他们生活在各种条件和设施及其不健全的农村,节目组在拍摄《家》的过程中主动赞助这些孤寡老人去各个有名的城市进行旅游,而当前的明星则要留下来为老人做好地里的农活,要帮助老人喂猪、挖菜和剥大蒜等,通过为老人做这些工作来表达自身对老人的敬爱和尊重。在中国,这类的节目还有很多,能够有效的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勤劳朴实等传统美德充分的展现出来。这类电视表演艺术通过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融入,能够不断的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发扬,还能够有效的为我国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树立良好的榜样。这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有效展现,促进了我国电视表演艺术的中国特色的形成。
2、促进我国民族特色的自然流露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电视表演艺术的制作方法、形式和手段等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它能够更好的展现作品内容。现阶段,我国的电视表演艺术当中,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在录制节目的过程中能够将当地的风土人情以更加“唯美”的形式展现出来,经过高科技技术手段制作出来的节目,其画面感更加强烈,优美的景色当中还能够适时的加入一些古朴的气息和景象,将大自然的魅力展现的淋漓尽致。这种电视表演艺术将我国各地的民族特色充分的展现了出来,在日常的生活中能够有效的增加人们的见闻,提高人们的知识含量,促进人们对我国的了解,丰富了我国人们的精神生活。
五、结论
1.1民族传统文化有助于塑造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
学校教育有义务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艺术教育也不例外,而且将民族传统文化贯穿于平时的教学中将更有助于学生正确道德观的塑造,比如在戏曲表演中有很多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其中二十四孝图就是典型代表;另外音乐的学习也有很多歌颂伟大的祖国的曲子,其中《祖国你好》也很具有代表性,这些内容都能很好的起到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1.2民族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观。
传统民族文化凝聚着不同民族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的文化和智慧的结晶,而且也体现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观,所以说在中学艺术教育中,学生能接触到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优秀作品能给他们带来很好的情感体验,和理解作品所蕴含价值的机会,从而提高了审美观念。
1.3民族传统文化学习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当今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和教师越来越看重成绩,忽视了文化成绩外,学生还需要有其他方面的学习以及得到全面发展,所以说将民族传统文化知识贯穿于艺术教育中,能有效地改变这一局面。比如在艺术教学中,学生可以学习音乐,美术或是戏曲等课程,而其中像音乐又分为管弦乐,合唱等种类,由此这些丰富的教学体裁不仅能让学生掌握艺术课程的技巧和知识,也能了解到传统的民族文化,从而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在学习的同时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也就间接得到了全面发展。
2、中学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民族传统文化在艺术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如何将这一传统文化科学合理的贯穿到中学艺术教学中,并得到较好的效果是教学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认为从教师自身文化素养和教学措施两方面进行改进,能将这一举动得到实践。
2.1中学艺术教育者加强自身的民族传统文化的素养。
由于教师是学生的指引者和向导。因此,具有良好思想素质和传统文化知识的教师,能为学生学好民族传统文化提供较好的素材。一方面在平时的备课中教师要多留意民族传统文化的资料,通过上网查询或是实地考察等来丰富教学内容,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民族传统文化的气息,像学习特定的苗族舞蹈时,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图片以及讲述舞蹈在当时所代表的意义等方面,让学生能了解苗族人民的文化,也能对舞蹈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在跳舞的过程中能将其韵味展现的更加淋漓尽致。另一方面教师展现自己丰富的民族文化知识和对学习传统民族文化的浓厚兴趣,能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教师的水平会让学生有朝着这方面努力的动力,因为他们也想像教师一样得到其他人认可和肯定的目光,所以教师私底下提高自身的民族传统文化底蕴是有很有必要的。
2.2在中学艺术教学中学习传统民族文化的策略。
2.2.1重新确定艺术教学的具体目标。
无论是哪门学科都不是简单的将学科知识和技能进行传输,而是要将人格的塑造以及其他能力相结合进行教学,尤其对于艺术教学而言,更加应该将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同现代艺术相结合,不要让学生只了解现在,畅想未来,忽视文化的沉淀过程和历史,比如中国画中以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特点之一,这就是受到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和庄子的哲学思想影响。
2.2.2传统民族文化教学的氛围营造。
虽然艺术教育本身就含有民族文化知识成分,但由于教师和学校的重点还是集中在技巧和运用上,对民族传统文化宣传较少,也就造成了学习民族传统文化效果不佳的现象,由此加强民族传统文化的宣传是将这一举动实现的基础。比如在学校的走廊或是宣传栏中张贴具有民族文化气息的作品,像山水画,民族服饰特点等都可以被用来作为宣传题材。除此之外,学校开展以民族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或是舞蹈,音乐等形式的活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2.2.3穿插结合的教学策略。
由于在艺术教学中很多内容都是有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相关联的。因此,无论是学习舞蹈,管弦乐,还是合唱等内容,教师都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其他民族传统文化进行相关联的扩充,以达到能让学生熟悉民族传统文化的目的,比如在学习苗族舞蹈时,芦笙舞是其极其既有代表意义的舞蹈,这教师在讲解芦笙舞的由来,所代表的含义时,就能穿插着讲讲类似的其他民族的舞蹈,像傣族的鼓舞也是可以在祭祀场合运用的。
2.2.4让学生感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学生对传统文化感兴趣自然为主动的去接触它和了解它,如果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将民族的传统文化通过小故事的形式进行描述,必定能吸引更多的学生,比如在讲解民间艺术时,讲述与当下比较流行的十字绣差不多的民间刺绣,根据历史的发展顺序用故事的形式进行介绍,并通过刺绣说明当时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从而让学生感受这些艺术的魅力。
3、结语
由文化精神、文化制度和文化物质三大层面构筑而成的中国传统文化体系,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的智慧结晶。在中国历史岁月的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渗透其中的文化精神精华成为中国文化的主要象征之一。也为中国传统动画情感基调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从精神文化层面探讨动画情感的表达是最实质的出发点。动画艺术从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中国传统习俗文化等主流文化中吸取养分,形成情感表达。
1.儒家的“中和之美”
儒家思想是古典文化在昌盛时期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主干深刻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与变化。其鲜明的特点,深奥的内涵,也使其成为众多动画创作所追求表现内在情感韵意的主要载体。“天人合一”思想是儒家传统文化精神最基本的观念,主张通过对人类普遍规律的自我感知,将其贯彻到人与自然、社会、政治、道德修养与人生价值等方面。从而教化众人应心胸宽广,心态健康平和,举止优雅得体,才学渊博而灵动。“仁者爱人”是儒教伦理精神的体现,提倡以道德来规范伦理,促进了道德自我的建立、人性智慧的提升与开发。造就中国人重气节、重操守,正义爱国的民族性格,也正是动画情感表现的本源。此外“刚健有为”“贵和尚中”是儒家思想对积极的人生态度与处理人际关系方法的高度集中概括,培养中华儿女崇尚团结、热爱和平的价值观。这些都为动画人物性格设计提供了鲜明丰富的情感表达,也是动画片中英雄气节的文化缩影。2.道家的“道法自然”天地万物自然循环的规律及其本质是道家所主张的“道”。处于运动变化中的天地万物以“道”为其基本的法则。《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关于“道”的具体阐述。道家提倡“道法自然”就是要顺应自然,对待事物不要过于刻意。道家有着平和、宽容、淡然的处事态度。超脱自然,除去心中烦重心事就是快乐。心虚者,没有心事,才能体验生命的趣味,从而不断提升自己,超越自己。也教育世人虚心谦卑才是做人的美德。王强在他的著作《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提到“中国人在本性上是道家,文化上是儒家,然而其道家思想却更甚于儒家思想”①。道教对人生态度的情感表现也为中国传统乃至现代动画片在衣着、场景的设计方面提供了质朴、简约、淡雅、清新等风格的视觉元素。另外,道家思想中,“清静无为”“返璞归真”“顺应自然”“贵柔”等主张,对动画艺术创作有很大影响和促进。蕴含民间丰富创作力与想象力的道家文化为动画设计提供了创作借鉴的源泉。如道家吸收了各地宗教神话传说,形成的庞大的神仙世界体系,为我们创建动画人物关系、人物性格造型提供了合理依据。
3.佛教“含而不露”的意境之美
佛教文化具有强烈的世俗性精神,认为宇宙和人并不是由造物神主宰和创造的,而是因缘而起,世上的一切都存在于永不停息的“生命之流”中。王强还在他的书中提到“生命被分为过去、现在、将来三世的轮回之中,强调因果报应来奉劝世人要心存善念,多行善事”②。禅宗是印度佛学在中国创造发展的产物。在禅宗的影响下,中国的音乐、书法、绘画、园林都呈现一种幽远清静、别有一番意境之美的魅力。佛教文化精神对动画的情感影响更多地表现在“意境”二字,“意境”一词起源于佛教,动画设计中的意境更凸显它在美学上的应用。比如,一些经典的水墨动画,其灵动性,浑然天成,充满了诗情画意,已经超脱了动画单纯的娱乐功能性,更多地用来表达艺术家内心情感与思想的产物,也是自然流露的情感艺术瑰宝。
4.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习俗文化
中国历史悠久,地域宽广,民族的多样性也成为传统习俗文化丰富多彩的主要原因,传统习俗文化精神更是在动画创作过程中被作为传达民族情感的重要媒介。传统习俗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不同民族在历史实践中创造积累的文化宝藏,也是人类生存繁衍的精神支柱。传统习俗文化又包括节日习俗、饮食习俗、服饰习俗,贯穿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的同时,也为中国动画的表现内容提供了丰富的参考价值。传统习俗文化在动画设计中有着强烈的民族精神激励作用,具有强大的号召力与凝聚力。不同的民俗节日表达着不同的民族情感,不同的民族服饰风格代表着不同民族的个性彰显,也蕴含了动画设计者想要表露的情感基调。
二、传统文化对中国动画设计情感表达的影响
1.对动画造型风格中情感表达的影响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文化,也造就了中国传统动画造型风格的多样性。可传承的文化风格有皮影、木偶、戏曲、建筑、剪纸、年画、水墨等。这些富有中国特色的表现形式使动画以不同的风貌和形态带给观众更多独出心裁的审美体验。剪纸动画是从皮影、木偶、年画等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中汲取发展创造而成的。艺术家运用象征寓意的手法,赋予了剪纸动画片独特的情趣美感,表达了民间百姓对生命的热爱,对喜庆事物和大地丰收的赞美。比如,在动画《渔童》中,渔童从汉白玉鱼盆的莲花中诞生,莲花在古代民间象征着神圣,纯洁与美好,有用来辟邪的说法。继而渔童也成了正义、勇敢、机智的化身,担负起了惩恶扬善、除暴安民、保护百姓的职责。这是人们对传统剪纸文化心灵的寄托与依靠,也是对生命延绵不息和对大地母亲养育之恩的崇敬。《渔童》中渔童的形象非常可爱,也具有浓郁的民间艺术情趣。以大量夸张的侧面表现形式来增加人物的艺术感染力。色彩明亮和鲜艳,乡土气息十足。剪纸动画具有形态上虚实相间的独特艺术美感、内容上朴实而热烈的精神内涵。
水墨动画是中国特有的动画创作形式,在强调诗情画意墨韵的同时更多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注重对意境的营造,虚实艺术的结合,画面景色淡雅柔和,人物生动传神,用细致的笔调传达了艺术家对传统美学精神的追求。水墨动画以其独特的造型风格设计成为中国传统动画艺术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动画短片《小蝌蚪找妈妈》是借鉴了齐白石的水墨画笔法,并给予它们生命。那活灵活现的小蝌蚪,毛茸茸活泼的小鸡,惟妙惟肖的大对虾爷爷还摆着长长的胡须,生动传神而又如影如幻的金鱼妈妈,这些绘声绘色的动画形象让整个画面都活了起来。水墨风格带给这部动画更多的温馨、宁静、祥和之美。其角色的情感表现也刻画得细致入微,例如,小蝌蚪把鲶鱼当成了妈妈,吵醒并惹怒了它,小蝌蚪们吓得四处逃散,拼命地摇着尾巴躲进水草中。青蛙妈妈来帮忙,鲶鱼赶快道歉逃跑了,最后还不忘再伸出小头来看一下。非常传神地描绘了动物的人性化情感,让人不自觉地会心一笑,同时又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传统动画造型风格的神奇力量。显示艺术气息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成为动画造型风格表现史上的一朵绚丽奇葩。偶类动画是我国最早期的三维立体动画创作方式。和其他国家的偶类动画不同,中国的偶类动画是借鉴民间传统特色的泥偶、布偶和木偶等形式,运用各种材料创作出立体的人物背景效果,直接进行逐格拍摄。给观众带来更加真实、亲切,立体感十足的视觉效果。
中国偶类动画的造型风格融入了自己民族特有的文化情感。常以古代神话、寓言、童话故事为脚本,描述的多半是不辞劳苦大众百姓的生活内容,彰显了中国民间艺术的朴实无华、粗犷豪放的个性。短片《神笔马良》就是运用了泥偶的造型风格,以内涵丰富的中国童话小说为剧本,生动地刻画了马良这个爱憎分明、勇敢机智并闪烁着中华民族精神的艺术形象。小马良的外观造型简单朴实,脸型透露着善良与天真的个性。官老爷的形象是圆滚滚的肚皮、华丽的衣裳,脑满肥肠大腹便便的样子,揭示了官僚阶级肮脏丑陋的面孔。还有官老爷身边的师爷,脸型略尖而瘦长,一双狡猾的小眼睛,有点驼背,显示了其诡计多端、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丑恶内心。让观众在欣赏优秀泥偶动画作品的同时,又得到传统艺术审美的一种身心享受,更在无形中彰显了中华民族外柔内刚的民族气质与文化情感。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动画造型风格设计,中国传统动画所蕴含的艺术审美价值和人文精神,都是其走向成功的关键。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对生命的热爱、对美的追求、对正义与善良的赞美、对自由的向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动画艺术中最真切的情感表达。
2.对动画场景设计中情感表达的影响
动画场景设计涉及片中材质、光影、色调的设计,是剧情发展与角色表达的衬托与辅助,同样能用自身独特的方式表现主题,传情达意。传统文化在场景设计上对情感的抒发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铺垫作用,装饰性设计的表达十分强烈。如水墨动画《牧笛》一片中,牧童沉睡在梦中,寻找丢失的水牛。一路上翻山越岭,遇到了渔翁,渡过潺潺溪流,询问了正在斗蟋蟀的牛娃们和羊肠小径上挑柴下山的少女,终于向着山顶奔去。艺术家借牧童的视角带我们领略了重峦叠嶂的山峰、云烟的美景、壮丽的激流。用儒雅的水墨风呈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又充满了诗情画意。唤醒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憧憬,又一次深刻地感受到了大自然与心灵的共鸣之音。又如《大闹天宫》这部取材于古典名著《西游记》的动画电影中,山、水、云及宫殿造型都是中国传统表现形式。山、树、楼阁的设计有棱有角,给画面增加了几分硬朗和坚韧感。云的形象加上其色彩背景,突出了朦胧仙境的意境之美,把整个环境烘托得逼真而又富有神话色彩。到处弥漫着中国传统文化浓厚的风情韵味,达到了“以形写神”的完美境界。
3.对动画剧情节奏中情感表达的影响
剧情的节奏,指的是影片情节进展的缓急,是影片内在的节奏与韵律。剧情节奏直接影响观众的情绪变化。传统文化既有提倡“含而不露”之美的,也有积极健康向上的民族情操,决定了中国动画影片节奏的内在韵律。动画剧情的设计既要做到选材的趣味性,又要做到具有教育意义的思想性,才是其创作的最终目的。在中国传统精神文化的熏陶下,中华民族具有乐观的人生态度、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豁达开朗的民族性格。所以,中国传统动画的剧情都是健康向上、带有正面影响、具有教化功能的内容。比如,结尾都是正义最终战胜邪恶,或者结局向好的方向发展,带给观众一些人生哲理的启示。在中国传统动画人文精神的传达中,作为五千年历史积累沉淀的中国传统文化所贡献的艺术价值是功不可没、绚烂而又夺目的。因为传统动画秉承“寓教于乐”的创作理念,所以更注重对剧情的塑造。因受众群体的定位多针对儿童,所以故事叙述相对简洁直白。中国传统动画深受绘画艺术的美学影响,强调了意境的创作和内在的情感表达。动画短片《三个和尚》汲取了中国戏曲的表现形式。选取了“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无水吃”和结尾所表达的“兄弟齐心,其利断金”这样一个立意,作为影片的主题内容。叙事既直白简洁又具有强烈的煽情性和感染力。短片中出现许许多多重复内容,加强了叙事的节奏性。
寻求重复中有变化,变化中体现韵味的意境。例如,三个和尚的赶路情景,小和尚赶路时被乌龟绊倒,瘦和尚赶路时与蝴蝶做伴,胖和尚赶路时趟过河水和鱼儿玩乐。动画片中三个和尚之所以没水喝,是因为都抱着同样的想法,不想出力,为了小利益而锱铢必较。但影片却在后半部分出现了转折,寺庙因为老鼠吃断了蜡烛而引发了火灾,在危急时刻,三个和尚终于明白了要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才能解决困难。影片以小事见大道理,更抓住了作品内在的灵魂与情感,并陶冶了我们的艺术情操。中国传统动画在叙事上有着单线顺序式的模式,着重表现一个主要人物和一个贯穿整部动画的主要事件。人物的发展为情节做铺垫,从而更好地突出主角的性格特征。《骄傲的将军》这部动画片所表现的主角是将军,配角是师爷,还有一条“不刻苦,就要落后”的简单思想主线。所有人物都是为了衬托将军而存在的,师爷无时不在的奉承满足了将军的虚荣心,也为剧情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部动画短片虽然剧情简单,但蕴意却很深刻,故事对“临阵磨枪”这个成语进行了加工再造的延伸想象,使传统文化在动画的运用中得到更加丰满充裕的阐释。短片把将军这个打了一次胜仗就沾沾自喜不思进取,最终一败涂地的形象塑造得生动传神,夸张地再现了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情感韵味。传统动画的剧情设计在对民族文化故事进行改编的同时,又对其包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进行了全面的思考与整合,使中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在优秀的传统动画剧情设计中发扬光大。虽然在剧情设计方面,关于矛盾情节制造的复杂性,中国传统动画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传统动画所注重“以形写神”的内在精神文化,才是艺术家对动画剧情设计更深层次的情感抒发与艺术追求。
4.传统艺术对动画人物刻画的影响
在动画中,关于角色喜、怒、哀、乐等情绪的变化,我们往往会对人物动作的脸部表情、外部形象以及动作的姿态进行夸张处理,再加上象征性、比喻性的动作细节处理,使这个动作更趋生动与完美。比如,刻画一个处于极度愤怒的角色,在文学中会用“怒发冲冠”来形容。如果绘制在纸面上,可以从他怒目而视的表情,高高竖起的头发将头上的帽子都顶起等细节体现。一个“火冒三丈”的人物,细节上可以表现为大发脾气,挥动双拳,甚至用升起一团火苗表现其极致的情绪变化。在动画动作设计中,透过几个关键帧将动作表现得自然流畅,并能充分体现角色的个性和当时的情绪,除了从角色的行、走、跑、跳等动作下工夫,还要配合脸部的表情。动作和表情的配合可以得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假设孙悟空在大闹天宫的时候,仅仅是打斗而面无表情,观众在观看影片的时候会食而无味,味如嚼蜡。这可以通过借鉴戏曲艺术中,戏曲表演对人物情感表达的处理。分析戏曲人物表情和情绪配合的合理性与特定性,结合动画想象性和夸张性的特点,表现鲜明的人物个性。戏曲是通过动作来展现冲突以及人物的性格。戏曲的心理动作除了通过人物形体动作外,还配合表情动作传递人物的心理状态,表情与身体动作的配合,使人物更具有真实的情感。成功的动画设计就像一面折射人物内心世界的镜子———表演艺术家马金凤在表演“吃鱼”动作时,从剔刺到食肉,动作准确,表情满足,观众顿时闻到飘香四溢的鱼味;又如我国著名的京剧艺术家盖叫天在诠释“武松”饮酒这一情节时,神志清晰,但朦胧的醉意使得脚步踉跄,对人物微醉状态出演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
三、动画艺术的情感表达与传统文化进一步结合
第一,蒙古族生活的历史地理环境
游牧民族常年逐水草而居,生活在茫茫的大草原上,与蓝天、白云、绿草、蒙古包相伴。所以,这些生活、自然环境元素最能激发出设计师的灵感。如,内蒙古博物院整体凌驾于周边的道路之上,突起的斜坡营造出一种蒙古高原的形象。主体建筑物是由两个椭圆形的、类似蒙古包造型的建筑物组成,并由一条长长的如同飘动的哈达的造型将两个主体建筑联系起来。两侧绿色的人造草坪给整个建筑物增添了一抹生机。
第二,蒙古族传统服饰
蒙古族在几千年的生息、迁徙中发展到现代,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服饰文化。如蒙古族大剧院,该建筑整体是由两个类似蒙古族男女头饰的圆形建筑通过如同飘动的哈达造型的玻璃幕墙连在一起组成的。建筑外部吸收了头饰中菱形交叉的网格状的线条形式,并且采用镂空的技术手段,将镂空处加以玻璃幕墙材质,使阳光可以照射到建筑物内部,形成了很好的光影效果。
第三,蒙古族传统图案纹样
运用传统民族图案是最直接、最简单,并且能在短时间内传达民族文化、体现民族特色的方式之一。如蒙元文化街,其建筑的外墙体采用蒙古族传统图案进行装饰。
第四,蒙古族传统文学著作
文学著作是艺术创作灵感的主要来源之一,如壁画、雕塑等艺术作品的创作。因此,从文学作品中寻找一些相关的设计灵感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途径。如鄂尔多斯图书馆,该建筑设计理念源于蒙古族三大历史典籍,以中三本书的造型为雏形,每本书均以一定的角度倾斜,建筑物与其内部空间层叠,仿佛书页展开,体现了浓厚的书香文化特色。又因建筑本身就是一座图书馆,以书的造型为依托进行设计,更加明确了该建筑的指向性。笔者在进行田野调查的同时也对部分市民进行了口头采访,大部分市民都表示内蒙古地区有些城市建筑还是有明显的蒙古族民族特征的,起到了美化城市及体现地域性城市特征的作用。但是也有部分市民表示,有些城市建筑的民族性特征没有深度,只是做表面文章,没有深层次地表达出蒙古族深厚的文化内涵。
二、内蒙古地区发展建筑造型文化
第一,发展地方建筑文化不能仅仅从地方建筑的本土化出发
建筑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开放体系,我们在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精髓的同时,也要有选择性地借鉴现代国际的新思想、新动态、新技术等,结合运用现代先进的技术、材料,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出建筑的时代特征、民族精神。因此,在发展地方建筑美学的同时,要坚持与国际建筑美学接轨,真正体现出建筑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
第二,体现建筑的民族特色
不仅仅要从传统文化中提取符号,作为标签贴在现代建筑上,还要从自然气候、地形地貌、地域环境、传统文化、风土人情、出土文物等各个方面深入挖掘地方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并将其恰当地融入现代城市建筑,使其获得新的生命力。
第三,建设地方民族特色城市,要将城市建筑与城市规划相结合
城市文化要通过城市规划营造,而城市建筑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建筑又是体现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所以,建设地方特色城市不能只是简单地在建筑上添加一些民族文化元素,而要通过城市规划营造整体的文化生态环境,全方位地展现民族文化特征。
三、总结
我们大多是在幼儿园、小学里上美术课的时候才接触过绘画,但这还不能称其为对传统绘画的学习,只能算是对绘画的一种启蒙教育。但也正是这种启蒙教育,才为一些人将来走上专业道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等到了初中,虽然也开设美术课,但是随着学习任务的日益加重,画画就成为了一些热爱绘画或将来想走专业道路的人的“专利”。在高中开设美术课的学校则更是少之又少。除非拜师学艺或到一些美术机构里学习,否则,直到大学,才会有继续系统学习绘画的机会。实践证明,要想在某一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最初的兴趣起着很大的作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所以加强对学习兴趣的培养是第一要务。从事绘画方面工作或爱好绘画的人,他们对绘画的兴趣往往也是从小时候培养起来的。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物不感兴趣,你还能指望他对此有什么更高的热情和投入吗?所以说,加强对绘画兴趣培养的确非常重要。在这里我不否认有一些学生出于某种考虑,选择报考专业性较强,或者是开设艺术类专业的院校,这其中不乏“临时抱佛脚”者,并不是从兴趣和爱好出发。但是,要想真正学好绘画,还真得加强对兴趣和爱好的培养。我们如何培养人们对绘画的兴趣和爱好呢?当然最好还是从小开始。然而,我们不能一上来向其灌输较为专业的绘画知识。试想,我们对一个四五岁的小孩子讲什么绘画产生的历史背景、笔法、技法等,他们会听得懂吗?其实,他们只是对那些画面上五颜六色的色彩感兴趣,属于纯感性认识,所以,我们要从他们的感知入手。孩子们对色彩的认知,往往要超过他们对文字和说教的理解。我们要先给他们看一些色彩艳丽的美术作品,激发他们的兴趣点,再辅以教他们画一些简单的小动物、小花等常见的事物。等他们画完了,无论画的好坏,我们都要给予孩子们一定的鼓励,使其有一定的成就感。不过,不能急于求成,毕竟小孩子的兴趣点容易多变。在这个阶段里,除了为了培养其对绘画产生兴趣之外,主要还是为了陶冶情操、培养美感、增长见闻,使其受到多方面的培育。
二、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
如果他们对绘画的兴趣还能够继续保持,条件也允许,那么,就应该让他们对绘画进行继续深入地学习。即使将来不走专业之路,也可以适当地向其讲授一些绘画的相关知识。这就好比老人在向自己的子孙讲述光荣的“家史”一样,让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使其既学到了知识,又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在绘画相关知识的讲授方面,对于学画的人来说,我们在教学上主要还是应该先以普及传统绘画基本知识为主,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其了解到我国传统绘画艺术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一门高雅艺术。在传统绘画产生的初期,人们在生活中就已经学会了用矿物颜色在岩石、陶器、青铜器等物体上面描绘各种美丽的图案。经过数千年不断地革新和发展,人们创造了具有鲜明中华民族风格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手法,形成了独具中国意味的绘画体系,在东方以至世界艺术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与影响。为了增长绘画方面的阅历,还可以带其到博物馆、美术馆等地参观美术作品展览,或向其展示一些不同风格的古今知名画家的绘画作品。然后通过讲解,使其较为直观地了解中国传统绘画在工具和材料方面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在题材方面有人物、山水、花鸟;在技法方面有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还有各种流派等之分。托物言志,寓情于诗、于画是我国文化作品中较为常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除了要向学生们讲授绘画知识,更应该让学生们通过对先进的传统绘画艺术内涵进行了解,从而使其充分地认识到绘画者、绘画作品在思想和艺术创作上也都凝聚着中华民族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不屈不挠、敢于抵抗任何外来侵略的民族气节。这是除了相关的基本知识之外,我们向学生进行传统绘画教育的另一个重点,体现了传统绘画艺术的先进性。
三、在绘画作品中
伴随着人类生活水平和认知能力的不断提高,专业化被越来越多的强调进入各个细分行业。注重实用技术的工匠逐渐地将艺术从生活产品中分离,在生活用品的实际生产中人们也逐渐将设计放到了核心地位,设计的物质和精神产品中扮演着双重角色,而满足了生活需要的人类的心理需求往往体现在对艺术的创造上,甚至在生活中的各种情感也是通过艺术创造来表达的。他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设计是具有前瞻的,但是艺术却具备了回顾。这是两者特有的个性之一。也就是说,让生活更美好的设计使人们对满足生存需要追求的目的,不过艺术的目的是使人的生活达到最高境界。虽然两者的差异具有一定的意义,设计与艺术特征的目的存在着明显区别,但在设计或艺术的发展路径方面,设计与艺术始终是相辅相成关系。比如,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平面设计艺术就是通过图像和文字传达并产生强大的宣传功能和商业价值。等同于人的情感是通过两种意境的创造是注入,然后调动一切手段来达到艺术运动。
二、中国画与民族设计风格
中国的深化改革伴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影响,我们的设计也出现在一个新的模式。设计概念是逐步缩小与国际的距离。说明当代的设计趋势就是好的设计不仅具有科学技术的先进水平,而且更要具有独特的文化哲学。我们普遍的认为国家以及民族灵魂是由文化体现的,而文化差异是各个国家的根本区别。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被认为是这个民族的根基,民族性就是体现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全球文化交流。绘画意境中的民族传统艺术可以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我们的画家在绘画创作中追求的绘画语言不再是展现纯目的不是纯主观抽象的追求。我国传统绘画的永恒的创作原则是“中心得源、外师造化”。大多数的中国历代画家常以自然界中的借景抒情为主题来宽慰现实生活中的挫折,这是中国独有的逃避现实的方式。在绘画的过程中画家的情绪也得到了释怀,散发出水墨写意的精神,巧妙地将主观与客观的理解融为一体,利用象征手法将自然对象与个人情感结合。将这种方式利用到现在的艺术教育当中,将传统艺术设计教育的灵魂进行传承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线条与水墨能够使中国画的表现元素更加丰富,所以我国的绘画着重强调其重要性,线的曲直方圆,排列的紧迫性、刚柔的变化等,都可以达到自己情绪的表现和抒情的目的,使用不同的线给人不同的个性特征和情绪的表达。为了了解中国绘画中线的丰富的审美意蕴,必须掌握水墨的规律和方法,使我们能深刻理解内涵的中国绘画和设计中的应用,绘画语言的设计可以实现深远的视觉效果,能提高丰富的艺术内涵。“随类赋彩”这种技法是中国画的重要技法,心理学上认为的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性格在我国的绘画中早有体现。丰富的色彩通过勾金和重彩等技法表现,具有装饰特点。水墨的浓淡表现不同色彩是微妙的地方,颜色是简单而精致的。皴法不仅是凹凸表面纹理绘画表现,更形象的认识和再创造的“体面”和“肌理”。传承中国画的这些技术可以成为艺术设计教育中传统的艺术经验,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创造基础。日本是世界著名的设计之邦,其传统审美将他们的设计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的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便是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的意义有深远的影响。部分人看来,这个时代的矛盾看似是传统与现代的对立。实际是他们的完全融合,相互渗透。要发扬传统,只有在现代社会,现代设计中从传统文化的本质内涵提炼与学习,使其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较高的使设计的审美价值。
三、学生的艺术素养相对的中国传统绘画艺术
当代教育认为艺术素养是创新设计的基本思想,它决定了设计思想和设计语言的广度深度。成功者的经验告诉我们良好的艺术修养可以体现设计师的质量,它更是不容易获得的,需要长期的专业训练和对艺术的欣赏才可慢慢培养起来。自身的水平得到提高后,再不断的增加艺术知识的储备。这样一来对于艺术教育中学生的设计能力的欠缺就会有一定的补偿作用,加上不断地艺术基本功训练通过创意的结合便能设计出具有审美创造力的设计。跨专业的知识点也可以在设计中充分体现,设计才能不断地推陈出新。而学有所成的设计师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修养都能通过他们的作品得出结论,这些历经现代设计市场考研的经验对艺术设计学习中国画教育是提高艺术设计的培养至关重要。
四、中国画教学在艺术设计中的引用
由于艺术设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已经知道现代中国画的概念,那么中国将如何借鉴艺术设计教学也很值得讨论。艺术与设计的中国画教学,不仅仅是文字,学习和培训的技能,在中国画艺术设计教育应该有其特殊性不同于纯绘画类中国画教育,应根据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共同设计和绘画中找到。画中国画课程只注重技能的训练,并在艺术设计教育与设计相关的中国画教学。笔者认为,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国画教学,主要从三个方面:
1.中国绘画与设计一体化的形式
中国画的形式和技术的教学内容是必要的。这部分主要是关于中国画的笔墨语言和风格教学。例如:在作文课上,文本元素如点,线,面。广告海报,我们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中国画的元素进行创意设计的学生标志设计。
2.现代精神追求中的中国绘画和现代设计
中国绘画经常研究的是意象和表象的意义,类似于书写形式。中国画的主要思想包含的绘画活动的感受,人与自然之间,但天生的性格,也自然人格。因此在第二自然美的艺术美——人与自然。当今世界是和谐理念的追求,在人与自然的推广,这也与中国画的精神遥相呼应,同时还设计了围绕这一思路,并以此为主导。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中国画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内涵是中国,并融入现代设计理念,成为我们自己的民族艺术风格。
3.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必须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训练到底在学生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发现和创造新的艺术风格。中国画的水墨语言和洗千变万化,中国画更耐人寻味,这本身就是创新,创新体现活动。中国画教学,我们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艺术形式,不同的纹理,使画面更具设计感。设计本身是由西方的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原则,中国画独特的形式提供了一种不同的语言符号,中西元素结合在一起,是设计形式的创新。中国画与设计可以作为一个起点,从新的角度,全面发展相结合的中国画和艺术设计学生潜在的艺术和审美人格,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五、结论
华夏儿女在和自然抗争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艺术情感,绘画艺术在这个过程中也逐渐的得到了发展,绘画的方式也越来越看重个人感受和内在心理的意象表述,用一定形式上的艺术方式表现人类的情感和心理感受。“道家”、“儒家”“墨家”思想传播也影响到绘画艺术的形式,古今传承的思想,创造了中国视觉艺术的意象思维模式。中国传统绘画基于“意在笔先”、“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似与不似之问”等,并且加入了人类的生活思想,生活意境,让人们产生了对生活的想象和生活的寄托。中国绘画艺术重视的是意境,可以说意境是中国绘画的精髓所在,它是人类心理和物质的结合。
二、中国传统绘画对现代绘画艺术的影响作用
1.对意境的追求
中国的绘画艺术借助自然意境、意向、气息、神韵来表现出方式的写意和精神的内容。古人对笔墨的依赖和追求,组成了中国传统的思想,那对笔墨的热爱最终发展为中国传统绘画变现神韵的精神支柱。“笔墨”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占有着独特的地位,在整个中华艺术的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笔墨”二字很难准确解释的词语,简单的来说就是指使用毛笔水墨在宣纸上画出一些圆形、粗细的线条、刚柔、疏密、急缓融合在浓淡、干湿、涨、渍、破等,同时还包括画家对中国绘画的感受和对艺术境界的认知和理解,以及画家通过这些笔墨培养出来的气质、内心和情感心理等,画家这些内心的种种因素都影响着作品的最终风格。水墨和色彩构成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它强调流利自然的手法,不受限制,讲究意境。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国古老文化中的重要构成部分,笔墨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两者相互联系,共同影响着中华人民的精神世界。
2.与现代技术的结合
我国的现代绘画吸收传统绘画和西方绘画的精华,可谓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且在此基础上不断的创新。我们对现代绘画的理解要秉持着两个观点,第一,我们要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把它和它的时代相结合,从时代的角度看待绘画艺术,因为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现代绘画”;第二点,现代绘画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形式,例如绘画受到新媒体、新理念的影响,改变着现代绘画的面貌。现代绘画为了彰显时代特征,多借用现代社会人总的精神特征。当代画家为了展示社会的真实特征,走进自然,贴近人民生活,通过人们精神和意识走进时代的文化环境中,作品只有用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和时代精神相融合,才能展现出活力和创造力,只有符合现代人的创新观念,作品才能成为一种文化标志。纵观历史文化、艺术的发展,每一样文化和艺术的发展,都不会是孤单影只的,都是伴随着社会背景的演变而进展的。现代绘画艺术的大繁荣,促使了一批新的年轻的画家的诞生,他们善于使用客观的真实手法来画出社会中的多样主体,使现代绘画艺术更加的具有多样化和多变化的特点。从思维和感情上紧跟时代的脚步,让现代绘画在中国文化上更加的突出,更具时代精神。
三、结语
在现代各项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传统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现代艺术设计领域,其作用表现得更为突出。通过观察这几年国际平面设计大赛优秀的作品,便可以清晰的看出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是现代艺术设计的主要趋势。在现代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融入中国传统元素,不仅有利于让传统文化元素得到传承,而且有利于为现代艺术设计增添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这两者之间融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个设计理念逐渐被各个国家艺术设计人员重视。因此在现代艺术设计领域,应该不断挖掘本民族传承的文化元素,并且采用人们易于接受的方式展现出来,这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人们的审美观。只有让中国传统元素大范围应用到艺术设计中,“民族风”和“传统风”得到更好的展现,才能够提高中国艺术设计在国际艺术领域的竞争力。在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西方文化和艺术理念不断渗透,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意识。在这样的环境下,现代艺术设计也深受西方艺术理念的影响,逐渐脱离了中国传统文化,忽视了传统文化元素传承的重要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因此,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便需要将传统文化元素较好地融合到现代艺术设计中,积极创新设计思路,不断拓展艺术设计发展空间。总之,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不仅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需要,同时也是现代艺术设计的要求。
2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2.1很多设计者将中国传统色彩应用到现代艺术设计中,从而创造了众多杰出的作品。其中中国传统色彩应用最为典型的就是中国红,中国人们始终喜欢红色,甚至红色被作为中国人民的精神灵魂。中国红在经过长时间的沉淀,象征着热情、奔放、团结的民族品格。如美国的可口可乐公司在春节期间推出的广告。其在中国市场的宣传过程中,广告内容就将传统色彩与艺术设计较好的融合在一起。在这则广告中我们可以看到整幅画面红色的背景,同时也能够看到穿着红色衣服的福娃和身穿红色衣服的人们,同时手举可口可乐展现出一家人高兴、和谐的画面。
2.2通过将中国传统书法较好的应用到现代艺术设计中,有利于将作者的思想情感更好地体现出来,为艺术作品增添精神内涵,从而引发人们的共鸣。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中国印”的设计,就是传统书法与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设计者通过深入理解中国传统书法的内涵和含义,然后将其灵活的应用到中国现代艺术设计中,从而创造出非常灵动的标志。这个标志通过自身蕴含的内涵有力的向世界传递了“新北京、新奥运”的全新理念。为了将传统书法灵活融入到现代艺术设计中,便需要设计者深入理解书法表达的意义和内涵,然后将书法内涵的经典之处进行总结。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艺术设计作品具有更强的魅力。
2.3传统吉祥图案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在中国民间艺术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关于吉祥的图案。这些吉祥图案大多数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代表着人们对幸福生活和吉祥平安的美好期盼,并且在不断传承的过程中得到了完善。其中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包括“福禄双喜”、“龙凤呈祥”、“年年有余”、“如意纹”、“云纹”、“龙纹”等。这些吉祥图案包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具有较强的象征意义。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如中国联通的标志。这个标志在设计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佛教的“盘长”图案,从而让整个标志都充满了东方神韵。同时这个标志环环相连,蕴含着“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相辅相成”的公司文化内涵。除此之外,还有中国华夏银行的玉龙标志、中国移动公司和中国邮政的回纹图像标志。这些现代艺术设计作品都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元素的延生和分解应用,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寓意,并且准确形象的将设计者的思想理念体现出来。但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应用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时,不仅要注意对吉祥图案形的把握,还应该注意吉祥图案的“意”。只有深入领会了传统吉祥图案的意蕴,才能够灵活应用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有效提高现代艺术设计作品的价值。
3结语
传统艺术文化于现代的包装设计中的应用,这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剪纸以及年画等等,这些我国传统的文化是对现代装饰艺术设计中的重要设计理念以及元素,另外,在书法以及国画方面是最为重要的文化精髓,将它们在现代装饰艺术设计当中应用能够达到出色的效果,从而充分的对人们的情感进行表达,这也是其它的一些元素所不能够替代的。
2.传统图案文化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在我国传统的图案文化方面在现代的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也比较的重要,这一元素能够直接性的表达一些寓意,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在我国的古代社会和民俗文化当中有着众多的吉祥图案,例如我们所熟悉的鹿以及龙等,这些进行加工处理之后在装饰设计中进行应用,能够充分的体现出所要表达的内容。两者的结合能够增强现代装饰的艺术性,从而将文化的品位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3.传统色彩在现代装饰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的色彩元素在现代装饰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也能够增强商品的艺术效果,在不同的受众方面进行设计的颜色也会随之而发生变化,例如红色所表达的是喜悦的情绪,而黄色则是权力的代表,通过对传统的色彩进行合理运行,可以使得现代装饰艺术体现出我国传统的文化内涵,这样就能够增强装饰的艺术魅力,在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人们的追求也在朝着多元的方向进行发展,所以只有将传统的文化色彩运用在现代装饰艺术设计中才能够使得本民族的风格得以体现。
4.传统文化元素在室内装饰中的应用
再者就是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在室内装饰艺术中的应用是当前建筑装饰中最为常用的,在传统的文化内涵上进行将造型以及工艺和色彩等加以充分合理的应用能够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现代的纺织艺术设计过程中把独特的传统文化图案的装饰造型以及色彩等进行加工融入,从而能够创造出典雅以及前卫的艺术效果,从而使得现代装饰在时尚的体现过程中也能够将我国传统的文化内涵得以展现。例如:在我国的青花瓷图案可以将其应用到现代纺织装饰当中,这样就能够显示出比较有层次感以及均衡比例的效果。在我国的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历史的变迁以及文化的积淀,在本民族的文化观念以及审美思维已经形成,是对我国的传统文化精髓的反映,在室内装饰当中进行应用能够别具一格的营造舒适完美的艺术风格。
5.结语
中国古代艺术审美教育,讲究琴棋书画一体,诗书画印相得益彰,从而达到综合审美教育的培养目的。我国的书法教育历来追求“心正则笔正”,通过笔墨来“正风俗,移教化”,所以人们常说“字如其人”、“琴音表德”。倘若把一个人的道德水准看作他学问的终极标准,那“琴棋书画”则是这一标准的具体表现。技艺的培养建立在德行修养的基础之上,也体现在自我人格的完善中。正如孟子所言“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在“以德立艺”的优秀传统中,发扬我国传统艺术教育思想,运用审美意象的感染力,提高人的综合艺术素养,进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健全,这是中国当代艺术教育值得思考的话题。中国传统艺术教育还有“神乎其技”的传统,高超的技艺往往会被神化,如顾恺之“画龙点睛”的传说、王羲之“画雨即下雨”的传说等。然而“神乎其技”必须“进技于道”,这才可能达到中国古代艺术教育的终极目标。“神乎其技”需要艺术研习者反复揣摩、刻苦训练,故有“熟能生巧,巧能生精,精可生慧”之说,并逐步克服呆板技法的束缚,在表现手法上运用自如。正如“庖丁解牛”表现的那样,不但表现出高超的技艺,也在认知层次有所提高。传统艺术审美教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积累了丰厚的经验,形成了优秀的教育理念与教育传统,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艺术审美教育的经验,对当代高等艺术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现在我国高等学校一直以培养“以德立艺”“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为目标,这恰与中国古代的艺术审美教育理念相契合。随着我国现代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备受瞩目。然而,艺术教育真正的实施和发展状况却不尽人意,来自社会大环境的压力加大,大学生就业机会相对减少,对专业知识技能要求的不断攀升,人们把更多希望寄托在学校培养的技能上,加上追求升学率以及与实际操作矛盾的教育教学方法,使得艺术教育在实际中没有得到足够的发展重视,甚至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素质效应。
二、高校艺术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
(一)加强普及,积极引导,形成潜移默化的渗透力
艺术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即艺术的普遍性与中华传统文化的特殊性相结合。在艺术教育中,应自始至终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基准。高校应当将艺术教育融入到每一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通过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个人修养,然而,目前绝大部分高校将艺术教育课设为选修课,并不能实现艺术教育的普及,其原因在于部分大学生在入校前没有接受过艺术教育,缺乏对文学艺术的理解、缺少在艺术教育工作过程中的兴趣。如果完全采取自愿的原则使大学生对艺术教育课程进行选择,那么很可能导致部分大学生失去接受艺术教育的机会,无法弥补艺术教育的缺失,但如果采取强制性机制措施对所有大学生进行艺术教育,则有可能适得其反,导致部分大学生因不解、反感而对艺术教育产生厌恶、抵触情绪。因此,高校应当研究合理的教学体系,采取恰当的方法和形式,引导学生接受并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加艺术教育的影响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个人文化素养。
(二)精心设计,注重品鉴,发挥经典作品的吸引力
高校艺术教育应当改变以往重艺技训练的思想,逐步转向重艺术欣赏和艺术审美的教育理念。大学生已经不是年龄的黄金时期,在艺术技巧、技法等基本功训练上,要比中小学生费力耗时。然而,大学的艺术教育,又不允许学生投入过多精力。面对这些“艺术技能”训练,显然不能成为大多数高校学生的兴趣所在。与初等教育学生相比,大学生知识储备优势明显,他们的认知与思维能力在大学学习中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因而,对于理性认知能力较强的大学生,可以尽可能地通过参观博物馆、艺术馆以及各种形式的艺术演出等,更多地去接触和感受艺术。另外,也可以不定期地举行各种艺术讲座、举办艺术活动等,在思想上积极引导,结合现场感受,促使大学生从理论上掌握中华民族艺术的特点,探寻蕴藏在艺术深层的民族文化精神,领略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艺术教育应当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通过不断学习和剖析经典艺术作品,从而达到提高大学生审美鉴赏能力乃至个人修养的目的。
(三)发掘传统,开拓创新,把握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力
中国传统艺术文化是中国几千年发展过程中伟大劳动人民的思想精华、智慧结晶。徐复观先生在《中国艺术精神》中指出:“我国古代的教育以音乐为中心”,而“乐的正常本质,可以用一个‘和’字总括”。“和谐”一直以来被儒家所推崇,并以音乐为教育的中心主题,在音乐的感化中,人与人的关系变得“和敬”“和顺”“和亲”,进而呈现出社会的和谐统一。肇始于魏晋时期的中国山水画,是人们将自己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思想境界寄托于山水自然、表达于笔墨之下的产物。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更是将人们的居住环境融于自然,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园林景观艺术。另外,中国的传统艺术器具也渗透着和谐之美,例如竹笛的清脆悠远、古筝的悠韵寂寥、琵琶的轻拢慢捻、二胡的绵邈深沉。当今大学生面对这些中华传统文化艺术时,在领略民族音乐、民族绘画艺术时,在感受传统园林艺术时,一定能体味到中华传统艺术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依然未变的和谐、温暖、自然以及宏大的精神魅力。高校应当结合当今的时代背景和特征,开拓创新,引导大学生了解中华传统艺术,培养大学生的民族文化品格,并最终将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精神传承下去,将中华传统艺术文化的精华发扬光大。
三、结语
(一)缺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继承观
传统文化是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文化历经千年下来的历史积淀。然而到了现代社会,由于各种文化思想的交融以及价值观念的冲击,当代国人对于中华民族传统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越来越低,到这很多文化传承开始出现断层,民族文化与民族信仰岌岌可危。尽管现代国人的经济水平提高了,也展现出强烈的时代感和与时俱进的精神,但是缺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继承观,就会导致精神的空虚。同样对于中国现代动漫创作来说,在动漫创作中过于追求现代化以及泛西方化,对于传统文化中艺术创作方法、技巧、形象、构造、色彩等未能有效地利用,不能够对传统文化中多种多样艺术形式和元素进行传承,动漫创作中文脉缺失严重。
(二)形式华丽而内容空洞
对于中国现代动漫创作中,创作形式被认为是动漫创作核心,而题材内容则是次要的。这种片面的观点导致了当前动漫界认为只要与民族文化沾边的动漫就是民族动漫,用民族风的形式进行人物塑造以及动漫形式就是民族动漫的发展方向。这一错误认识就导致了中国现代动漫在形式上达到了民族化的要求,在精神以及文化内涵上却远远达不到,造成大量的肤浅、片面民族化动漫作品的出现。中国传统动漫强调动漫与美术之间的联系,将中国传统绘画作为动漫“中国风”的表达形式。在造型上多讲究写意和黑白色彩的对比运用,用线条去还原人、物的本来形象。而现代动漫作品过于追求西方动漫艺术的夸张的造型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外貌特征,这就导致了中国现代动漫作品越来越失去本民族的文化传承。
(三)满足不了人们日益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人对于动漫的要求也正在逐渐发生变化,其审美取向逐渐从传统形式的审美风格转变为现代化气息浓郁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现代作品讲究快节奏,观众能够通过欣赏现代动漫作品缓解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带来的工作压力。而中国传统动漫作品注重寓意的表达,在观众观看动漫作品的时候能够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因此其创作形式过于注重说教,创作思维模式上较为固定和僵化,满足不了现代人日益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现代动漫创作缺乏创新,多沿用传统动漫的创作形式,导致动漫作品形式上显得僵硬和呆板,内容上缺少轻松、诙谐的幽默元素。尤其是是对于现代的“90后”、“00后”,其接受的西方思想较多,他们更倾向于欣赏时尚、新鲜的现代艺术作品,而对于传统说教式的动漫作品认可度较低。
(四)缺少本民族的文化特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不同地区的文化开始融合与演变,文化产品的顺势倾销和价值观念不断向全球渗透。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其文化发展相对强势,对于其他国家的文化冲击也较大,尤其是对于我国现代动漫作品来说,西方文化的强势渗入导致我国动漫民族化元素缺失现象越来越严重,中国现代动漫呈现出被西方动漫同化甚至被其取代的困境。例如风靡一时的《我为歌狂》动漫作品中,其整体人物造型、情节构造以及表达形式多采用西方动漫的方式,而中国元素只是其装饰的外衣,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在西方文化的强势冲击下,我国很多动漫创作者过于追求西式风格,丢掉了本民族的文化传承。
二、促进传统文化和动漫艺术设计创新性融合的策略
(一)汲取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中华文化传承
不仅仅是通过口耳相传或者是文字记录来传递、传接中华传统文化的民俗内容。更重要的是传承本身就形成了一种文化,是一种“传递”的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不断演变的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历史积淀与文脉传递,因此对于动漫创作来说要汲取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在文化汲取中要注重以下特点:①多样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通过多种多样的传递方式来进行传递,其中包括诗歌唱诵以及音乐表演、戏剧、舞台剧等肢体行为表演、书籍文字记载以及观念意识传承,因此在动漫创作中要注重对于不同形式的文化作品的吸收;②发扬性。中华传统文化也不完全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因此在动漫作品创作中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传统文化中积极向上的元素,摒弃将那些消极否定的文化元素。
(二)促进神话、历史等题材与动漫艺术设计的结合
动漫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文化艺术,因此动漫的创作要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能够针对出特定时期观众的审美观点。面对当前中国现代动漫作品中创意不足的现象,应该从传统的题材以及内容入手,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表达形式结合起来,促进神话、历史等题材与动漫艺术设计的结合。将中华民族文化中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文化载体用动漫的形式传递出来,深层挖掘传统题材,将其赋予鲜明的时代含义,将其蕴含的精神实质、思想感情、表达线索等深层次的内容用现代动漫艺术展示出来,让观众在观看动漫作品的同时,能够深受动漫作品中的传统文化元素的感染,从而增加动漫民族化元素。
(三)增强动漫艺术的创新意识
对于中国现代动漫发展来说,将民族传统与现代动漫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与鲜明、快节奏的现代动漫表现形式联系起来,可实现中国现代动漫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了增强民族动漫的创新意识,提升民族动漫在国际动漫市场的竞争力,在中国现代动漫作品创作中应该深层次挖掘传统元素,将《沉香救母》、《大闹天宫》、《白蛇传》、《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一大批传统文化作品搬上动漫银屏,将创新性的理念贯穿整个创作过程,大胆创新动漫题材,将先进的动漫创作技巧、手法与作品创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中国动漫产业在新时期泛发出新的活力。
(四)注重传统文化美德与动漫艺术设计
融合动漫作品的创作目的不仅仅是让观众欣赏到精彩纷呈的动漫作品本身,而是让观众在欣赏动漫作品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将真善美等积极向上的思想传递给观众。因此对于动漫作品的创作来说,要注重对于传统道德的弘扬,通过塑造的具有优良品格的人物,能够向观众传递正能量。例如以中国二十四孝故事改变的动漫作品《中华德育故事》,其通过动漫的方式将郭巨、董永、黄香等孝子的感人事迹呈现出来,从而对于年轻的观众心理产生较大的触动,从而对于父母更加孝顺。因此动漫作品在创作中一定要注重与传统文化美德的创新性融合,将传统文化中孝顺、忠诚、诚实、守信等美德元素用动漫艺术的形式展现出来,心灵上与观众产生真善美的共鸣。
三、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是汇集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精髓,是集国家历史长河中优秀的道德品质、先进的文化思想和积极的民族精神为一体的文化总体。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涵盖甚广,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更是我国五千年文明的文化特征,其传承与发展不仅促进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础。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是指环境艺术工程的综合计划和构想方案,其包括空间与装饰计划、环境与设施计划、造型与构造计划和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计划等方面,涉及园艺、美术、装饰文化等多个领域,相比之下,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涉及的文化层次比建筑工程更庞大,也比其他艺术设计项目更加富有美学意义和情感色彩。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要想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就要合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加深艺术设计的文化蕴涵。
2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
2.1提供发展动力(肖璇)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是包含多个学科的系统性工程,从宏观角度来说,其设计的内容是以空间环境为主,以人和环境的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是环境艺术设计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中国传统文化是历经几千年发展沉淀累积而来的文化产物,其包含的道德素质、历史文化和思想精神对我国各个领域的发展都有着不可小觑的促进作用,环境艺术设计是依据以人类文化为设计基础的工程。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提供了发展动力。
2.2创新设计理念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均来自不同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涉及较广,其不仅汇聚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更聚集了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的特色文化,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设计理念,而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只要借鉴其中的小部分文化,加之设计者自身的设计思想,便可以创造出新的设计理念,既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又避免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雷同。
2.3加强文化氛围中国作为文化泱泱大国,其几千年的文明是我国人类最璀璨的瑰宝,文化若不加以利用,久而久之就会造成文化遗失,只有在现今的艺术设计项目中加入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将文化发扬光大。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属于文化艺术范畴,其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设计理念,在我国的空间环境中填充许多文化内涵,加强了我国的文化氛围,也提高了我国的人文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的融合不仅使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更富有文化内涵,也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4提高设计水平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融合就是文化与艺术的融合,在设计过程中,有效利用传统文化因素,并结合当下的时代潮流和时代特征,丰富艺术设计的文化内涵,使艺术设计更具人文性,并且设计结果还要符合人们的审美观,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这不仅推动了艺术设计工作的创新,也有利于提高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整体水平。
3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回归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策略
3.1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现今许多环境艺术设计师受到国外影响,对外来文化偏爱过重,在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中,模仿西方环境艺术的现象较多,导致我国本土的传统文化遗失,中国特色的环境设计越来越少。另外,现今我国许多具有中国历史特色的都已经被现代潮流磨灭,失去了原本该有的历史气息。例如,我国的一些古镇,因为现今市场经济中旅游业蓬勃发展,导致个别古镇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历史意义,而变成了商业化的“现代古镇”。为了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回归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我国环境艺术设计师应该加强对本土文化的重视,合理利用传统文化,使中国文化得到传承。
3.2结合中国现代文化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设计理念,中国传统文化是环境艺术设计的主旨,但其设计过程必然受到现代文化的影响。随着现今科技和文化全球化发展,我国的现代文化也颇受西方影响,融合成了既具有中国本土特色,又具有世界潮流的新时代文化。在当下的环境艺术设计中,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结合,既能体现出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又能突出我国的现代化气息。例如,中国首都北京这座城市,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结合体,其既有具有历史和城市特色的“四合院”、“故宫”等历史遗址,又有结合现代气息的设计巨著“水立方”“、鸟巢”等,北京就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高度融合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产物。
3.3兼并文化、勇于创新不管是传统文化还是现代文化,是中国文化还是西方文化,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都需要在兼并文化的同时勇于创新。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艺术特色,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存在历史意义的区别,而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具有地理意义的区别“,和、而不同”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最为珍贵的设计思维“,和”是指不同时间、空间的文化特色进行汇聚交融,并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而“不同”是指各领域的文化特色融合在一起却不失本真,依然饱有自身与众不同的特色,这就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最高理念。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需要的不只是文化的融合,还需要创新,每个艺术设计项目的不同特点才是设计项目的价值所在。成功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项目是集各个领域的文化为一身,即展现出不同文化的特色,又有其独特的意义。所以,兼并文化、勇于创新是我国当下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重中之重。
4结论
中国的传统艺术以其灿烂多姿的形式呈现于世人的面前,并为动画爱好者们提供了大量的设计素材,不论是从整体动画风格还是个体角色设定哪个方面来说,都凝聚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内涵。评论一部动画片的成功与否,不仅是要看其故事发展的情节,还需论其文化底蕴和内涵。中国传统文化历经了上下五年前的历史变迁,积累了大量的、丰富的艺术形式,这些传统文化艺术为动画中造型提供了丰富营养和表现元素。
1、中国传统戏曲
要想真正的将中国传统艺术元素运用到动画造型的刻画中去,那就一定要透过外在的皮肉,将中国传统艺术元素渗透其中。也正是渗透在动画造型中的这些中国传统元素真正打动了现代的观众。中国戏曲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舞台艺术样式。它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其中较为著名的戏曲种类:京剧、豫剧、越剧等,京剧更是奉为中国的国粹。中国戏剧中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形式为动画造型的设定提供了大量的创作素材,如动画短片《骄傲的将军》中角色的造型设定就借鉴了京剧脸谱的表现形式,吸取了戏曲造型的特点,既有程序化的规范又有鲜明的个性表现。片中主要人物大将军造型的设定就是在京剧“花脸”的基础上加以夸张变形,从而突出表现其人物威武、真实的性格特点。
2、中国传统水墨画
水墨文化可以看作是最能代表中国传统艺术的一种形式,它的浓淡相宜;它的水墨交融;它的浑然天成无不展现出独特的中国意境。中国水墨元素正因为拥有着独特的民族语言特色和古典文化的底蕴,引起了中外很多动画造型师们的关注。它开启了人们对于点、线、面及图形的一种全新的动画造型方式。从中国最早运用水墨艺术形式来表现的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到经典水墨动画《山水情》,都是以写意的方式,以墨带画,笔触简练,线条流畅的表达了民族的个性,表达了国人的情感。
二、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在动画造型中的运用形式
动画造型要求形式感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在做造型刻画时不仅要靠文化艺术修养的积累,还应考虑采用怎样的手法去具体表现它。一个成功的动画造型设计,需要我们在了解剧本文化内涵的情况下用最为贴切的手法去表现出来,这一点至关重要。
1、中国传统“线纹样”在动画造型中的运用
线,是中国智慧的祖先们最本能寻找到的一种最便利、最直观的记录方式,现存最早的战国帛画《龙凤人物图》中就赋予了线条神奇的艺术魅力。线,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原始的艺术因素,也孕育着最早的审美意识。从仰韶文化中的“鲵鱼纹”到青铜文化中的“饕餮纹”再至魏晋时期连绵婉曲的线描风格,无不透露着线条在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中的表现力。
2、中国传统装饰性色彩在动画造型中的运用
在中国传统的色彩象征里,有五种最基本的元素:黄色象征土、白色象征金、蓝色象征木、红色象征火、黑色象征水。而在这些传统颜色元素中,最被人们熟知和使用的是红色,现也称为中国红。其实在中国原始社会,红色也是第一个被应用于人类生活的颜色。中国传统色彩的运用会给动画造型的设定带来浑厚、醒目的感觉,如动画片《九色鹿》中虚实结合的装饰性色彩的运用,典型的中国红突出了神话传说的意境,营造出一个亦真亦幻的神奇世界。
三、结语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根本精神,也是传统审美思想的基本精神。“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这一观念上,道家表现得十分突出,老子提出:“天大,地大,人亦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②这是天、地、人都以自然为最高准则,最终在效法道和自然的基础上实现的“天人合一”。庄子在此基础上也明确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③“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天地之谓也。”④到了唐初,著名道士成玄英直接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谈:“夫人伦万物,莫不爱自然,爱及自然,是以人天不二,万物混同。”⑤明确强调人要顺应自然之道,尊重大自然的客观规律,要“随造化之物情,顺自然之本性”。⑥这种“天人合一”的观念把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审美关系放在了重要位置,从人、天之间的互相感发、互相影响出发,审视和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这种独具民族特色的“天人合一”自然观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影响巨大,使从古到今的文人、艺术家在与自然的交流及融合中感受美,体验美,并抒写自己的情怀,这种崇尚自然、寄情山水的审美传统对现代动画艺术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早期动画片《夹子救鹿》(1985年)取材于佛经“舍身救鹿”的传说,具有敦煌壁画的形式风格。动画片塑造了一位心地善良、与动物亲密无间的少年形象,处处彰显着对自然万物的歌颂,传达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地万物息息相通的思想。⑦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水墨动画《山水情》(1988年)犹如一首充满了中国传统审美意蕴的古诗词,堪称中国民族动画的典范之作。该片讲述了一位老琴师与一个渔家少年结为师徒的故事,老琴师在最初的教弹之后,便让少年在大自然中体会、感悟、审美,以抽象的情节表达了人与山水、人与自然融合的喜悦。整部作品没有对白,以悠扬的叶笛声、幽深的古琴声配合水墨的浓淡与虚实,让人陶醉,深刻感受到自然之壮阔秀美。该片运用中国式隐喻,利用诗画般的自然景物,道法自然,具有空灵悠远的意境,对人的性情、品格进行陶冶,谱写出一曲人与自然水融的优美乐章,阐明了天、地、人三者的和谐统一,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又如在动画系列片《熊出没》(2013年)中,主人公“熊大”“熊二”竭尽全力保卫森林,与伐木工“光头强”斗智斗勇,上演了一个个搞笑有趣的故事,让小朋友们十分喜欢,也令成年观众津津乐道。虽然该片在暴力情节方面遭受诟病,但它以“保护自然环境”为特色主题,具有浓郁的生态意识,对今天的生态环境建设有积极作用,该片也荣获了全国绿色生态动漫作品展“最受观众喜爱动画片”奖。这些动画片中所展现的富有生命情调的“自然”之美,对大自然生命力的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等,正是中国传统审美思想中“天人合一”自然观的集中表现。
二、“美善相乐”的伦理观
中国传统审美思想非常强调“美”与“善”的统一,其形成与儒家的礼乐文化直接相关。以“乐”为最高境界的情感体验必须和“诚”“仁”结合起来,也就是把真、善、美统一起来,这种集伦理与美学于一体的对“乐”的体验是儒家美学思想的根本特点。孔子在《论语八侑》中谈论韶乐和武乐,就涉及“美”和“善”的关系问题:“子曰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⑧在孔子看来,韶乐不仅符合音乐形式美的要求,而且符合道德的内容要求,是尽善又尽美的音乐典范;而武乐只有美的形式却无善的内容,不能称为完美的音乐。在这里,孔子实际上提出了审美标准的问题,即任何形式的美都必须以伦理道德内容为标准,必须与善的内容相结合,“尽善尽美”就是要求“美”与“善”高度融合统一的审美原则。儒家另一个代表人物荀子从人心理情感的需要出发,主张“美”“善”结合,《荀子乐论》曰:“故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美善相乐。”⑨只有“美”“善”互相作用,和谐统一,才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及改善思想的双重作用。因而,“美善相乐”表达了情感与伦理、审美与道德相一致的境界,也肯定了艺术所特有之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进而影响社会风俗的功能。以“善”为“美”、“美”“善”统一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民族精神,也是中国传统审美思想的突出特征。以弘扬民族精神、歌颂优秀道德品质为主旨的动画艺术作品能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产生一种“善”的情,这样的作品可以极大地促进观众对高尚审美情操的认同,有利于人们不断提升自我,增强社会道德责任感。如国产动画片《九色鹿》(1981年)取材于敦煌莫高窟第257窟中壁画《鹿王本生》的故事,主要讲述一只九色鹿王冒险救了一名快要淹死的落水者,但反被此人出卖,最终忘恩负义的落水者自取灭亡。在艺术形式上,该片采用了敦煌壁画的造型特征、色彩体系与绘画风格。动画片描写了九色鹿的神圣、善良、勇敢和落水人的背信弃义,将善与恶、美与丑进行对比,使正义美好的形象得到加强,反映了大众惩恶扬善的愿望以及对“美”“善”的追求。该片的价值和魅力在于将佛经故事的精神元素进行了寓意表达,并蕴含丰富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审美思想。根据《聊斋故事》改编的国产木偶动画片《崂山道士》(1981年)则讲述了一个以道教神话为题材的寓言故事,该片将木偶艺术与中国山水画的背景相结合,立体与平面虚实相宜,意境悠远。此片故事情节简单谐趣,却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道教的伦理观念,教导人们不可心存邪念,要自觉遵守伦理道德,以“善”为“美”,发挥着对人类心灵的塑造功能。美国迪斯尼动画片《花木兰》(1998年)整体风格借鉴了中国画的一些技法,工笔水墨相结合,颇富东方韵味。动画片在内容上选用了中国北朝民歌《木兰辞》中花木兰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更重要的是抓住了中国传统审美思想中“美善相乐”的伦理思想,即以“善”为“美”、忠孝两全、勇字当先,从而将中国的传统美德与伦理意识一展无遗,使该片深入人心,获得了极大的成功。通过此类优秀的动画作品,人们得到艺术熏陶和思想道德的教育,为现代德育开拓了新的领域和方法,起到了寓教于乐的作用,这正是用“美”的艺术作品引起“善”的道德行为,此之谓“美善相乐”。
三、“意象之美”的文艺观
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之一。《周易》最早提出“意”与“象”的概念,构筑了意象理论的雏形。《系辞上传》云:“‘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⑩这里强调意象符号丰富的象征功能,可传达语言不能表述的内容,给了美学与艺术以重要启示:以形象来反映艺术,更能尽意。《系辞下传》对此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讨:“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即《易经》每卦所述的名称虽细小,但它所概括的事物却很多,它无所不谈却又隐晦,话语曲折但极为中肯,用意深远。这段话用来谈论艺术同样合适。首先,每个艺术形象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概括性,可以小见大,以个别见一般;其次,艺术形象的外在形式应鲜明生动,极富感观诱惑力;最后,艺术形象的内涵应深邃丰富,在隐晦、含蓄中给人留下无限想象。《周易》将意与象相联系、相统一的美学观奠定了“意象”美学论基础,极大地拓展了中国古代的艺术美学思想,如“比兴”“兴象”“气韵”“意境”等美学概念都是建立在“意象”理论基础上的。关于艺术作品中的“意象”,陈望衡先生在《中国古典美学史》一书中有较为准确的解释:意象的基本要素是“象”与“意”。“象”包括物象、心象,二者相互联系。心象是物象的反映,物象是心象的基础。“意”包括“理”与“心”。“理”指物理,是客观事物的规律;“心”指心理,包括思想和情感。“意”与“象”的关系既体现事物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又体现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因此,“意象之美”的文艺观就是将审美心境中一切抽象的概念、观念、哲理、情感等转化为感性形式,不仅反映相关物的外部形态,而且还包含心理投射和主观体验,既可以表现为富于情感的形象塑造和生动的神韵刻画,也可以抒发创作者的主观情感与审美理想。中国传统审美思想中“意象之美”的文艺观在很多艺术形式中都有所体现,如中国独有的水墨动画通过意象性的表现过程与写意性的艺术手法,利用墨色的渲染和浓淡变化而呈现出画面的自由灵动、虚实相生,创造出无限的意境,使作品在表现主题思想和故事情节时具有审美深度,是民族文化特性的鲜明体现。“动作的意象化是中国动画的独到之处,这植根于中国传统艺术中常常通过一招一式、一点一线表现生活对象的神、形、气,追求象外之意的美学特征。”
1.传统绘画艺术的丰富形式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我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形式丰富,种类颇多,都有着独特的魅力。目前市场中许多商业广告中的优秀设计都借鉴了传统绘画艺术的精髓,比如传统的汉字艺术等,将汉字、绘画艺术中的线条、笔画原本分割的部分结合在一体。我国艺术文化在不断的传承中继续延伸,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越来越受到当代人的重视,同时传统的艺术文化还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源远流长的我国传统绘画、书法、形态纹络等丰富的表现形式,都对我国的广告设计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传统绘画艺术的审美意境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目前,我国某些商业广告设计越来越重视水墨绘画艺术的融入,将该传统艺术广告设计作为立足于国内并走向国外的出发点。现代商业广告中水墨绘画艺术的广泛运用和追求表现出了传统文化和当前形势的完美融合和传承。
3.传统绘画艺术的风格特点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的绘画艺术有着独特的创作风格和特点,将多样式和丰富性的艺术风格通过不同途径的展现,能够让观众在欣赏艺术、传承艺术的同时理解其内在的含义。(1)对传统绘画艺术编排形式的应用。广告设计师将传统绘画艺术中的图案、文字等根据一定的规则,通过一定的手法进行编排,很好地将广告的形态和空间,文字和图案等之间的关联体现出来,很好地引导了观众的视觉,让艺术文化成为广告信息的载体,在传统文化传承的同时带动了广告的传播。(2)对传统绘画艺术图形传达的应用。传统绘画中的插画技巧是通过视觉艺术表达内在信息的一种途径,图形性比较文字更具有形象化和直接性,同时又是一种世界性的表达形式。(3)对传统绘画艺术色彩特征的应用。在广告设计中运用传统艺术的色彩特性,准确地把握好色彩的冷暖、明暗、对比度、均衡性等所代表的韵味和含义,以色彩的形式表达广告主体所代表的信息,在无形中提升了观众的兴趣和吸引力。
二、在现代商业广告设计中准确应用
传统绘画艺术的途径伴随着商业广告设计的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传统绘画艺术在广告设计中的融入可以提升广告一定的竞争力和效果影响,这也是目前艺术性广告开始流行的重要原因,然而,如何准确把握广告设计中传统艺术的精髓,最大限度地发挥艺术性广告的传播效果,这也是广告设计者所追求的境界。因此,在现代商业广告设计中,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才能够准确地将传统绘画艺术融入到设计中去,能够做到让消费者和观众眼前一亮,提升商品的内在价值和品牌影响力,做到国内外销量的提高。对此,广告设计者们怎样才能将传统艺术的广告设计做到艺压群雄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
1.广告设计中做到艺术画面色彩和线条的整体把握
目前比较流行的广告设计主要涵盖了平面设计、立体设计、影视等形态的设计,也有的表现为静止的设计模式,也有动态的设计模式,但是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模式都离不开画面的整体观和大局观,以达到总体的效果,因此,要把握好整体的效果的前提是做到画面中色彩和每一条线的完美融合。因此,在商业广告设计中,一定要考虑到传统绘画艺术的存在,简约而又高尚,质朴而又崇高,在设计空间中体现传统艺术的魅力。纯粹的从广告设计的本身出发,根据研究,广告的设计画面中有一个大七的说法,意思是说设计的广告作品的最大的边长乘以数字七以后得到的结果就是该广告的观察距离,也是指在这个距离以外可以得到最佳的视觉效果,更容易被观众和消费者所捕捉到。然而,我国传统的绘画艺术构成的重要元素所注重的恰恰是色彩和线条的完美结合,起到唯美的视觉效果。在当前电脑设计、缤纷杂乱的广告设计中,很容易让人眼花缭乱,让广告起到相反的作用。在广告设计中如果准确地把握好传统绘画艺术中色彩和线条的完美结合,可以让广告变的更加有吸引力,让观众在享受一场视觉盛宴,真正达到广告的目的和作用。
2.在广告设计中做到对传统绘画艺术手法技巧合理变异的把握
在商业广告设计中,将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手法合理运用到设计中来,做到绘画本质的不变,其效果要超越直接的挪用和引用。将商业广告设计当作一张宣纸,让色彩和线条在上面随意的飘散和渲染,让广告设计产生了不同的欣赏角度,从而让设计作品展现出不同的情感面。另外,还可以将传统绘画艺术的手法技巧经过合理的变异,准确运用堆、拓、贴、揉等技巧巧妙的挪用到商业广告设计中来,让广告设计更具有欣赏力,增添广告的平面色泽表现力,从而丰富了观众的视觉享受。另外,除运用传统绘画艺术中的色泽晕染和手法技巧之外,白描作为我国传统绘画的技巧也可以被运用到商业广告设计中,运用这种粗细不均、软硬兼备的线条勾勒出来的商品形态,在不需要着色的条件下,更能简明直接体现商品的外在形态,体现出商品的怀旧情怀、婉约大方的设计思路,让观众的亲近感油然而生。因此,传统绘画艺术有着多样式的手法和技巧,在商业广告设计中可以将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变异,在不脱离传统艺术的前提下,借鉴现代人的眼光,运用现代化技术,将传统的绘画艺术手法嫁接到现代商业广告设计中,可以起到让人眼前一亮的视觉效果。
3.在广告设计中做到传统绘画艺术符合观众审美观念的把握
在广告设计中,除了要把握好绘画艺术中线条和色彩等重要要素,还需要做到各要素之间互相搭配的整体效果,在广告设计中,要素以及形态之间的搭配更容易影响广告给观众留下的感觉和印象。因此,在广告设计中如何才能让广告作品吸引更多的目光和注意,这需要设计者在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准下,切身深入到观众的内心世界中,了解其思想和观念,以提高观众的购买欲望。另外,将传统绘画艺术融入到现代社会商业广告中去,对于该产品所面向的消费群体的接受程度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因此,一定要真正深入到市场中去,了解市场行情的同时,熟悉消费群体的当地思想观念,以及当地人们的审美观念,洞察市场的发展脉络,验证何种类型的传统绘画文化和艺术更容易适合该产品的消费群体,将广告中的传统绘画设计当作一种沟通的艺术语言,表达商品内容的同时,吸引消费者的眼光和亲近感,做到广告的设计真正符合当地的观念,以便达到商品的销售。除此之外,地域的民族特性、地理文化、人文素质等都是广告设计要考虑的因素。
4.广告设计中做到对传统绘画艺术精神之感悟应用的把握
我国的传统绘画艺术中,涵盖着一定的儒家思想,在商业广告设计中,要追求广告与人的完美结合;另外还涵盖着一定的道家思想,在广告设计中追求的文化的传承和宣扬,取之于自然而又回归于自然的设计理念,将传统的绘画艺术融入到现代广告设计中,提倡低碳设计、绿色环保设计等;此外还涵盖一定的禅学思想,意在追求绘画空白处的表达意境,强调的是画面以外的设计的感悟和理解。(1)借鉴儒家“中庸之道”的广告设计思想。(2)借鉴道家“天人合一”的广告设计思想。(3)借鉴禅学“虚实相生”的广告设计思想。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