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土木大专业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转眼间,我已在美丽的中山大学度过了将近两个年头。也正是这两年的研究生生涯,让我的人生有了不同的轨迹。
在这宝贵的两年的研究生生活中,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郭清顺老师。“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郭老师正是这样以言传身教来教导着我们。
在这里,还要特别感谢我另外一位老师——道焰老师,她雷厉风行的性格、干净利落的做事风格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她总给在我最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
不得不提,王竹立老师,他慈父一样的关怀曾使我感激不已。他使我懂得,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应付别人就是应付自己。
感谢在研究生学习期间给我诸多教诲和帮助的信息与网络中心的各位老师,感谢陈铁老师、苏顺开老师、黄海老师、张汶老师给予我的指导和帮助!
感谢317实验室的兄弟姐妹,是你们给我带来了欢乐,是你们让我知道了什么是手足情深。
感谢我的三位同学——陈颂丽、路昉硕和郭泽平,我们之间的友谊足以使我今生不忘。
感谢我的朋友——淦鑫、马伟杰、王海洋、贺明威、林诸鸣、甘荣伟,感谢你们在我失意时给我鼓励,在失落时给我支持,感谢你们和我一路走来,让我在此过程中倍感温暖!
相关的论文致谢样本
·毕业论文致谢如何写·课程设计论文致谢词·博士生论文致谢范例
·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感谢信·本科毕业论文致谢·大专毕业论文致谢词
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正经历着空前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而建筑经济的迅速发展,需要大量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也对专业人员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宁波广播电视大学象山分校(以下简称“象山电大”)作为象山唯一的高等教育学校,立足象山本地,培养了许多建筑类人才,目前设有建筑施工与管理(专)、工程造价与管理(专)、土木工程(本)三个专业。其中土木工程(本)为宁波电大系统独有的专业,已毕业8届240名学员,在校学生近400人,招生形势良好,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土木工程专业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实践性,该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岗位适应能力、理论知识运用能力的综合训练过程,是提高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关键途径和手段。该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计16学分,由中央电大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不得免考。这些实践教学环节是学员接触实践、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从目前情况来看,相对理论教学的质量管理,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由于环节的多样性及内容的复杂性,决定了质量管理的难度较大:一是开放教育下的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无科学合理的质量标准和评价指标,目标监控有困难;二是由于实践教学变数多,教学过程随意性大,对整个教学过程和结果尚未形成规范的检查程序,加之地方电大学员大多来自工程一线,工作流动性很大,集中组织实践教学到课率较低,实践教学效果差,三是实践教学环节缺乏信息反馈机制,也导致了其质量得不到保障。为此,象山电大在宁波电大及象山县教育局、建管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尝试对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模式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二、地方电大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管理模式探索
(1)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能否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和行业发展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关键在于师资。开放教育全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教学的需要,首先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与能力、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因此教师需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能力和素养。从象山电大学校层面来讲,一要积极引进优秀的专业教师作为教学主力军;二要有相应的培训计划、激励机制及考评措施,鼓励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在职教师去高校进修,同时通过安排教师到企业参加专业实践、组织考察学习等多种方式提高在职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三是与高校建筑专业教师签订长期聘用合同,形成稳定强大的教学后备军;四是积极与企业合作,在企业中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骨干,尤其是具有国家注册执业资格人员,比如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师、注册造价师等,参与实践教学,创建“校企合作”,与学校教师联合指导各种实践环节教学。开展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还需要一定的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比如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课程就需相应的实训和实习基地。加大实践教学投入是落实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物质保证。多年来,象山电大一直十分重视实践基地的建设。目前,学校与当地职高共享县教育园区内建筑类专业教学与实训基地,建立了工程项目管理实训室、建筑施工员实训室等6个实训室,添置了一批有关建筑材料、建筑测绘等演示教具。同时,学校还与当地20多家建筑企业合作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有效地保证了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基于计算机远程协助技术的实验教学手段已可以实现远距离的“面对面、手把手”的实验教学。在土木工程实践教学环节,可尝试采用计算机网络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既体现了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也使学习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较好的避开工学矛盾。比如,毕业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重要教学环节,是学员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但实习时间有限,学员在实习过程中不可能接触到各个施工环节,更无法学到高新技术。为了让学员学到先进的施工管理知识,学校收集典型工程资料和相关视频,通过网络让学员学到更多、更先进的施工管理技术。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特殊性,每年招生时学校优先录取建筑类大专毕业生或在建筑类企事业单位就业的学员。据统计,该专业95%以上的学员是建筑类大专毕业生或来自建筑类企事业单位,85%以上学员拥有一定的建筑基础,不少人表示自己正在准备考取建造师、施工员、质检员等五大员证书,希望电大的学习对他们提供帮助,这些有助于提高学员自身学习的积极性,无形中也使本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得到保证。土木工程实践环节的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课程的选题和实施,要求来自实际施工现场案例,要求“真题假做”,并提倡“真题真做”。比如,毕业设计(论文)是学员在校期间进行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该环节要求学员将大学所学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并运用到毕业设计(论文)中去,其目的是培养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首先在选题上,指导老师应考虑与工程案例的结合,如设置《灌注桩施工质量事故的预防及分析处理》、《公路桥梁裂缝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后压浆技术在地基施工中的应用》等题目。其次,在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实施过程中,指导老师要求“真题假做”,并提倡“真题真做”,即希望学员结合工作中的工程案例,在查阅前人理论、相关规范资料等基础上,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理论分析,解决具体的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问题。以人为本、以学员为中心、方便学员、为学员提供支持服务是开放教育的办学理念。根据地方电大土木工程专业学员多数来自工程一线的实际情况,使学员结合工作过程完成实践教学成为可能,同时也将很好地缓解学员的工学矛盾。比如,针对学员不同的工作环境,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实施教学:一是依托学员工作单位进行实践教学。学校与学员充分沟通,了解他们的专业基础、工作性质及承担的具体任务。在实施过程中,聘请学员所在单位的专业技术骨干作为指导教师,保证了教学指导及时有效。而生产实习环节,主要依托学校的专业老师和企业专业技术骨干来完成。由于学员边工作、边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得到很好结合,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也得到同步提高。同时因为实践过程不影响工作,也得到学员工作单位的充分支持。这时,教学地点不局限于学校教室,而是在工程一线。二是采用相对集中,以小组形式开展实践教学。课程设计课程中,指导老师根据学员实际情况,分为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结构设计原理、桥梁工程、建设监理五大类,用相对集中的时间,下达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督促、检查学生的课程设计进行情况。最后学员提交设计内容,并写明自己在小组中的作用。为确保土木工程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首先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此,学校建立了由教学主管部门为主体、以相关指导教师为个体的教学督导小组,并制定了《象山电大土木工程本科课程设计实施细则》、《象山电大土木工程本科生产实习实施细则》、《象山电大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要求》等实践教学文件,明确规定了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学校严格的工作制度、明确的工作程序,对规范师生在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认真进行事前培训,帮助指导教师正确理解实践环节教学的要求,使指导教师充分认识到实践性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第三,加强实施过程中的监控,学校安排专人负责检查和督促分阶段任务的进展情况,以切实保证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最后,建立和完善实践环节教学和生产实际之间的反馈制度,为此学校组织调研队伍定期调查研究工程实际中对新技术、新知识的需求,动态调整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和要求,力求保证实施目标和社会需求的一致性。在土木工程招生和教学过程中,学校尝试推行“双证”实践教学评价,在毕业时,学员既拿到毕业证,又拿到建筑五大员或建造师证书。如县建管局与象山电大举办过多届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双证班”,在对学员进行土木工程专业本科课程教育的同时,由建管局和学校联合对学员开展施工员、质检员等五大员考证培训。通过这些针对性的培训,学员既深入理解本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又掌握了施工管理、质检管理等现场管理岗位的各种实务知识,专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得到很大提升。(本文来自于《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杂志。《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三、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管理模式改革实施效果
(一)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美国土木工程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宽泛的社会需求的土木工程人才,也就是“大土木”的范围,主要包括民用建筑、工业厂房、隧道、桥梁、海港、给排水、市政等专业。未来可能从事结构和岩土工程师、市政工程师和运输工程师等工作。我国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土木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土木工程技术人才。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能从事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管理工作,具有初步的土木工程项目规划和研究开发能力。由于中美两国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差异,两国的教育模式存在着较大区别。美国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工程教育通常采用通识教育的培养模式,而我国土木工程本科教育主要肩负着专业教育的职责。双方最大的区别在于,美国的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阶段主要通过通识教育培养健全的个体,而我国主要是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型的人才。
(二)课程体系从培养目标来看,美国土木工程高校十分重视实践在教学中的地位。对比国内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美国的土木工程课程体系具有以下特点:1.美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设计综合类课程学时数明显高于国内高校;2.美国高校土木工程选修课的课时数占总课时数的比例多于国内高校;3.美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占总课时数的比重显著高于国内高校。
(三)课堂教学与评价方法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UTA)为期1年的访学期间,全程旁听了土木工程系的土力学和基础工程两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授课内容与国内高校的土力学和基础工程课程类似,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主干必修课。采用大班授课,每周2次共3小时教师授课,以及每周一次的2小时自习课。自习课安排博士研究生(助教)为本科生答疑,自习课还包括点名和交作业的内容。该课程的成绩分配与国内高校比较类似,其中每学期至少安排两次闭卷小测试,占总成绩的20%;每学期一次分组大作业,占总成绩的15%;自习课占总成绩5%;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60%。与我国的课程相比,美国课堂教学具有以下特点:1.每堂课的课程信息量非常多,学生需要课前预习才能跟上教师的节奏;教师教学风格自由,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随时打断教师,并提出自己的意见。2.课程网络建设比较成熟。由于大量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信息量大,为便于学生课后学习和复习,解决学生课堂来不及记笔记的问题,教师会在课后将课程全程录像,将笔记内容、课外阅读材料、上课讨论内容等放在课程网站上,供学生自由阅读。课表也会在网站公布,包括各课时授课内容计划、学期测试时间、大作业时间等,以便学生自习参考。3.分组大作业,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鼓励学生通过编程或者使用数值软件建模解决各种工程实际问题。4.强制参加自习课。对于基础主干课,自习是非常重要的。美国大学生在课余时间一般都会参加很多社会实践,对此,学校要求学生必须参加某些课程自习课。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美国高校的作业非常多,而且作业通常为综合或实际工程问题,需要学生结合教师的上课内容,查阅大量资料,通过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为检验学生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考试环节主要分为平时阶段的小测试、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三部分。可以避免学生平时不学习,在考试前突击学习的情况,保证了学习过程的连续性,确保学习效果。为综合评估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效果,对于教学方面而言,美国高校有学生评价教师的评价体系,对教师教学的各环节进行指标量化评价,打出评价等级,作为评价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之一。
(四)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实习和设计等,是增加学生感性认识、增强动手能力、将理论知识转换为实践知识的重要手段,美国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非常重视这一实践性教学环节。以美国德克萨斯大学为例,土木工程专业采用课堂理论学习与工程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学生在校期间有3—5次工程实践机会,每次2—4个月。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可直接在相关工程和科研单位进行,真正做到“真题真做”,而且提前实现上岗培训。
二、我国高校土木工程教育的启示
(一)注重基础课程的教育,加大专业课程比例为确保通识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效果,美国土木工程院校规定授课教师必须是教授或者工程界的专家,而且要求最终的教学效果必须达到优良。为提高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认识,增加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兴趣,为今后的工作和继续深造打下扎实基础,我国大多数高校已规定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必须给本科生教授相关专业的基础课,如土木工程概论和结构力学等课程,但由于师资和教学资源的不均衡等原因制约,目前主要还是以年轻教师授课为主。相比国外高校,国内高校可参照美国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多个课程群模块。加大专业基础课程比例,加强专业基础课教育,处理好基础与专业技能,校内与校外,知识、能力与素质之间的关系,优化课程体系结构,保证课程之间的良好衔接,整合课程内容,避免内容重复,提高课程效率。
(二)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结合实践教学是土木工程本科教学中重要的环节之一,目前国内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课程设置存在实践教学环节比重偏少的问题,存在学生实践训练内容较少、实习时间短并流于形式等问题。参考美国高校土木工程的教育经验,有以下几点建议:1.聘请工程单位的专家开设工程设计和施工管理类课程。以选修课的形式,通过大量的工程实例教学模式,提出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2.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去工程单位进行相关课程的现场实习,实习合格后给予一定的学分和资金资助,同时学校在学生奖学金和三好生评定等方面给予相应的考虑。3.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特别是鼓励年轻教师定期到相关工程单位实习,和工程单位联合申报产学研项目,将课程教学与工程项目结合,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和科研能力,在职称评审和岗位考核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4.实行毕业论文或设计的双导师制度,即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合作指导的模式。可以将毕业论文或设计直接安排在工程设计施工单位进行,真正做到毕业课题“真题真做”,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上岗,缩短岗前培训的周期。
(三)加强学生创新和创业能力培养大学生创新和创业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最要途径之一。美国土木工程院校鼓励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做到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加强有特色的本科生研究计划(UROP),UROP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首创,该计划鼓励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就参加教师的研究工作,从而增长他们的学识和能力。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退学创业和Google的总裁布林的成功案例足以说明大学创新创业精神的必要性,这和美国的教育宗旨相吻合,能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
三、结语
基金项目:沈阳化工大学教学研究基金项目(2012b10)
作者简介:边晶梅(1973-),女,沈阳化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主要从事服役结构维修加固决策、优化与工程管理的研究。(e-mail)bianjingmei@163.com。
摘要:文章以沈阳化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工程施工课程为例,探讨了符合“卓越计划”人才培养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总结了工程施工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及措施,简要介绍了改革措施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及取得的初步成效。
关键词:卓越计划;工程师教育;工程施工;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5007704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高等教育重大计划,主要目标是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各类工程技术人才,促进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推动中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1]。“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沈阳化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以此为导向和契机,积极主动地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改革,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土木工程管理人才。
中国1998年设立的工程管理专业是由工程技术专业与管理专业交叉复合而成的新兴专业,它覆盖了原有的建筑管理工程、房地产经营管理、国际工程管理等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较宽的专业覆盖面[2]。工程管理专业设置了技术、管理、经济与法律四大平台的课程,其中工程施工是技术平台课程中的一门专业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建筑工程主要工种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掌握土木工程施工的科学组织与管理方法、手段,具备发现并有效处理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一般性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具备根据主客观实际情况优选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和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能力,以及有效组织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基本能力。该课程具有知识点繁杂、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特点,是工程管理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课程,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实践“卓越计划”的重要课程。一、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模式及存在问题
工程施工是工程管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课程。目前各高校积极开展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如在传统板书教学基础上的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改变考试方式等[3-5]。然而,由于该课程学时少等客观原因,目前的教学效果有限,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教材内容滞后于实践,对行业新技术体现得不够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材在章节内容及知识覆盖范围等方面均比以往教材有显著增加。但增加的多是传统施工工艺,对已过时或被淘汰的工艺并没有作太多删减。尽管新工艺、新技术在新教材中亦有体现,但仍显不足,即使目前最新的施工教材有关“四新技术”(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内容也很少,有的甚至还包含某些当时很“新”而实际上已经落后的技术;一些成熟且应用广泛的技术却未能在教材中有所体现。
高等建筑教育2013年第22卷第5期
边晶梅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二) 课堂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脱节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实践性强,对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精神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该课程大量的施工工艺和实践知识等仍由教师以课堂讲授的方式教给学生。尽管教师认真备课、认真讲课,也尽量采用了投影、幻灯片、视频等较为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但学生只听教师讲解而不到施工现场实际观摩体会,就没有直接的感性认识,对其中的部分内容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包括笔者所在学校在内的很多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都未开设专门的施工实习,只有短期的工程实习和毕业实习,而且与施工课程不同步,还主要以现场参观形式实习,学生只能看到工程施工片断,这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训练和提高是远远不够的。
(三) 学时少,任务重,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施工理论课时往往
偏少,一般为32学时或48学时,要讲清楚各种工程的施工工艺几乎是不可能的。原因有二:一是教师感到时间有限,内容太多,教学上很难有发挥的空间;二是课程内容原本就抽象繁杂,再加快课堂节奏,学生难以消化和吸收课堂知识。因此,要在较少的课时内,将工程施工内容讲解透彻,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知识,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难度很大,或者说是一项严峻的挑战。而且,这样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无法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利于培养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难以达到“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要求。
(四) 实习内容不系统、不完整,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
这是很多高校工程管理及土木工程专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与施工相关的实习往往集中安排在某一时段,而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一般较长,学生只能观摩到个别分项工程的施工过程,无法观摩到施工全过程,更无法从总体上了解整个在建项目的全部工序。目前,实习单位一般是依靠教师或学生的个人关系联系。企业常以实习会带来管理上和生产上的不便或安全问题,明示或暗示学生少进工地,很少主动安排学生亲自操作。愿意接受实习的施工单位也越来越少,联系实习日益困难。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习效果,而且校企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也不易保持,企业参与工程师人才培养的程度远远不够,教学实习的效果难以保障。
二、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一)调整教学目标 “卓越计划”最大的特点是以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为目标,并以此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达到“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强调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目标的调整主要是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完善工程施工教学模式等系列改革措施,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训练,夯实工程技术基础。在此基础上,将安全责任意识、节约环保意识、诚实守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工程伦理道德,潜移默化地“渗透”到课程教学之中,实现能力培养和意志品质培养的和谐统一。教学方法的调整是要实现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向学生广泛参与课堂活动的多样化教学方式的转变,如开展团组讨论式教学,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工程实例为载体的案例教学,应尽量以身边工程为实例,学生有机会到现场实地参观,更能提高其学习兴趣,保证学习效果。此外,考核方式也应从单一的分数考核调整为多方面素质的综合考核。
(二)优化教学内容
结合“卓越计划”三层次人才培养标准对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对工程施工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现行工程管理专业工程施工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讲授内容为:土石方工程施工、地基与基础工程、砌体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结构安装工程、防水工程、装饰工程、道路施工、桥梁结构工程施工等。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施工知识,还应增加有关建筑物从动工到竣工的完整施工过程的内容,培养学生对工程的整体认识。
教学内容的重点应是现实中应用较多的施工知识,要做到详略得当,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将最有用的知识讲解透彻。同时,要特别注意跟踪施工前沿信息,随时补充和更新教学内容。如今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努力实现课堂学习和施工实践的接轨,达到与时俱进的目的。
建立和完善基本信息资料库。以网络为主要依托,收集和整理有关施工过程、施工方法、施工工艺等的图片、动画和视频资料,包括重大工程、新工艺、新材料等方面的网络资讯,建立功能强大的多媒体信息资料库,制作内容丰富、高效实用的信息化电子教案,努力缩小理论学习与施工实践之间的差距,以避免现场实习的不完整和不系统。沈阳化工大学自2011年起搜集了大量资料,经整理后用于课堂教学,学生对此很有兴趣,教学效果良好。
(三)加强设计、实习等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1.开设工程施工技术课程设计,强化团队合作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工程施工技术课程设计是与工程施工相配套的实践性课程,是培养具备工程师基本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人才的重要环节。通过此项课程设计,帮助学生了解建筑施工技术方案设计的
制程序,熟悉编制内容,掌握编制方法,并进行土石方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等常用专项方案的编制,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综合应用所学施工知识的能力。一方面,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在施工单位从事施工管理、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招投标等工作,都会运用这方面的知识,有现实需要;另一方面,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选择施工组织设计的也不在少数,施工方案设计是其中重要的内容,有应用需求。
沈阳化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自2010级开始,开设了32学时的工程施工技术课程设计。课程以工程实例为背景,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施工方案设计教学,强化和延伸课堂理论知识。成绩考核采用分组进行设计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
2.完善与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环节
以往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往往以论文为主,选择做工程设计的学生极少,无法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沈阳化工大学在教学改革中逐步提高了工程设计在考核中所占的比重,最终实现学生实践环节以毕业设计为主、毕业论文为辅的目标。与此同时,全面提高对毕业论文的要求,使其最大限度地接近工程实际。2010年毕业的0701班有9人选择毕业设计,内容涉及住宅及公路工程项目工程量的计算、施工组织设计等,毕业论文涉及房地产开发、造价控制、招投标研究、工程索赔、绿色施工与管理、寿命周期成本管理、施工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等方面。经过这一改革,在毕业实践环节选择工程设计的人数增加较多(见图1),而毕业论文的质量也有显著提高。
图1毕业实践环节工程设计类选题人数变化趋势
3.重视企业学习经历
“统筹安排,分阶段培养”是“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根据“卓越计划”,工程人才培养分为三段制:本科、硕士、博士。“3+1”为本科培养阶段的运行模式,即3年在校学习,累计1年在企业学习和做毕业设计。企业学习阶段的重点是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意识的培养[5]。
为了强化学生的企业学习,学校鼓励学生主动联系实习单位,利用课余时间、假期和毕业设计(论文)期间,全天到企业进行中短期专业学习或工程实践,了解工程建设的实际运作过程和企业工作流程、企业文化。实习之后组织学生座谈,总结实习心得,交流经验。沈阳化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自2007级开始,参加企业实习的学生逐年增加。实践表明,凡是有过企业实习经历的学生,工程实践能力都有较大提高,就业优势也非常明显。
4.加强工程意识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本科层次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的基本要求有:(1)基本素质: 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2)现代工程意识:具有良好的质量、环保、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3)学习能力: 具有获取信息和谋求职业发展的能力。(4)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有综合运用科学理论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够参与生产及运作系统的设计, 并具有维护能力。(5)创新意识和开发设计能力: 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以及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6)管理与沟通合作能力: 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这种非专业能力已成为优秀工程师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经济社会对工程师提出的更高要求[6]。 沈阳化工大学将工程意识、工程伦理道德的教育贯穿在工程施工及课程设计等教学的全过程,并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沟通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人文素质。比如,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参加2010年第七届辽宁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和2010年第十届辽宁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均取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5.密切课程内容与专业认证考试的联系
包括工程管理专业在内的土建类6大专业在中国是最早进行专业认证的。目前的资格考试及认证管理制度等已比较成熟。与工程管理专业对口的资格考试有国家一级注册造价师、注册建造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等的考试。教学中要密切课程内容与专业认证考试要求的联系,帮助学生提前做好认证考试的准备,为他们未来职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结语
文章探讨了适应“卓越计划”人才培养要求的工程管理专业工程施工课程的新型教学模式,分析
了工程施工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改革措施,并对教学改革取得的初步成效进行了总结,以推动工程管理专业建设的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r].2011.
[2]建设部高等工程管理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工程管理专业(四年制本科)培养方案[s].1999.
[3]范臻辉.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2):9-10.
[4]杜德权.工程管理专业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10,27(2):80-83.
[5]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 30-36.
[6]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 21-29.
practice and teaching reform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urse
based on a plan of educating and training preeminent engineers
bian jingme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henya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shenyang 110142, p. r. china)
abstract: the plan of educating and training preeminent engineers is a teaching reform project.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urse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pecialty in shenya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was taken as an example to discuss the new teaching mode meeting the demand of preeminent plan. the deficiency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was sumarized and the difference with the demand of preeminent plan was analyzed. contents and measures of teaching reform were presented and practices as well as primary effects were introduced.
•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学校
•全国64所“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国务院授予 “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及首批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经验典型高校”
一、学校概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办学历史悠久,并校于 1956年,是全国的土木、建筑“老八校”之一,及原冶金工业部重点大学,也是国务院首批批准具有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学校现有雁塔、草堂、幸福三个校区,占地面积4300亩,建筑面积近100万平方米,本科生按“书院—学院(学科)制”人才模式培养。现有15个院(系),63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第一批次招生。学校设立有研究生院,拥有重点学科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1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95个。近年来,学校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开放办学”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内涵式发展的科学路径,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高,整体办学实力显著增强,学校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拥有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工业设计、艺术与科技、雕塑、摄影、广播电视编导、绘画9个本科专业,其色专业1个,陕西省“专业”1个。同时拥有设计艺术学、美术学、戏剧与影视学、风景园林、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工程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59人,其中专职教师13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7人,博士、硕士生导师49人,讲师61人,并有兼职教授、副教授24人。近年来,学院学生在国际IFLA大学生设计竞赛、UIA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大赛、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大学生设计竞赛等一批国际国内重大设计竞赛中获得重要奖项,完成了一批科研项目,学院先后承担和完成了多项政府、企业重点工程项目,出版、发表了一批高质量的学术著作与论文,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同行与社会的好评,也为国家各大设计院、研究院、大专院校、大型企业及其它领域输送了大批高素质的毕业生,已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培养高级艺术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
二、学生获奖
序号
奖 项
作品名称
1
第51届国际IFLA大学生设计竞赛第1名;第46、47、50、51届国际IFLA大学生设计竞赛获六项评委会奖
《祁•迹- - -玉华煤矿生态景观修复策略》第1名
《能源型城市的生态变革》
《种植未来城市-整合•镶嵌•叠加》
2
第24届UIA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大赛优秀奖
《一个立方体成就一个生态城市》
3
第一、三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摄影组DV作品一等奖两项;雕塑作品一等奖一项
《头朝下》、《抉择》、《西部风》
4
2014“园冶杯”风景园林国际竞赛一等奖一项,单项奖三项
《prospect of rebirth》《破垒·校园-对中国大学校园规划策略的探索》
5
第二届全国雕塑毕业生作品展银奖
《被束缚的人》
6
2012第八届全国高校景观毕业设计作品展获场地理解与方案奖、人类关怀奖等多项
《守望者之家(The Watcher's House)》等
7
2013年中国环境设计学年奖金奖
《华夏百家苑景观规划设计》
8
IDEA-KING艾景杯第二、三届国际景观规划设计竞赛金、银奖
《城市湿地综合化设计》金奖
《余震重的避难所》金奖
9
第五、六届国际大学生雪雕大赛三等奖两项
《秦韵》 《那时》
10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三等奖、优秀奖
一、构建“一主线、三层次、立体化”的理论课程教学模式
“一主线”是在讲授各种材料时,既突出重点(以水泥、混凝土、钢材、沥青作为教学重点),又体现“一主线”的模式。“一主线”是按照“生产原料生产工艺材料组成、结构性能应用”讲解各类材料的基本知识,授课条理分明,学生学习思路清晰,从而培养了学生正确学习的有效方法和分析归纳能力。“三层次”是在课堂教学中把每个知识点分为逐层深入的三个层次———基础知识、观察和讨论、工程案例,并使每一个知识点达到基础性、扩展性和创造性的有机结合。第一层次基本知识是依据以上突出重点、体现一主线的模式讲授,并采用启发式、提问式等多种方式,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第二层次观察和讨论是通过观察建设工程中某现象(或事故)、某试验或试验结果,启发学生展开讨论。学生通过对这些现象、结果的分析讨论,既加深对相关基本知识的理解,又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中悟,悟中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思维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得到了提升。第三个层次工程案例是结合所教授的知识点与实际工程案例相结合,鼓励学生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收集工程案例,分析讨论工程案例,教师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立体化”是教学内容的立体化结构。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建立立体化的教学内容结构。首先以教材为蓝本,广泛收集、整理大量的教学资料,使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其次收集图片、视频、实物样品,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视频,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另外制作功能强大、师生互动网络课程,作为支撑的教学内容体系。
二、突出“一定位、三最新、重优化”的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设计上导入国内外最新知识、最新标准,结合大量实际工程案例,强调基础,注重应用。具体做法如下。在教学内容上定位于培养应用型本科目标需要,优化教学内容,突出“三最新”的教学,即结合最新的国家标准教学,将新型材料及其发展新动向纳入教学内容,将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纳入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注意强化基础,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满足厚基础、大专业的要求,突出基础性和系统性特点。优化教学内容。淘汰陈旧材料与标准,适当减少砌墙粘土砖等不符合现代技术要求的传统材料内容,增加新型墙体材料和新型防水材料等内容,实现内容的优化与更新,避免与后续课程重复。增设讨论课题、研究型专题作业和开放式作业,培养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学科前沿的形式,介绍混凝土耐久性、生态建筑与生态建材、新型屋面体系———种植屋面、膜材料与结构等反映学科最新进展的内容,丰富了课程体系,突出前沿性特点。
三、建立“一结合、三类型、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
针对“土木工程材料”实践教学的特点,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将理论教学贯穿到实验教学过程中,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感知过程,改革教学方法,形成完整的、科学的实验教学内容的新体系。具体是做到理论教学与工程实际相结合,设计基础型试验、设计型试验和研究创新型试验三种类型,实验室由“封闭式”变“开放式”的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实行任课教师和实验人员共同参与指导和管理工作,学生以组为单位,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完成基础和设计型试验;一些优秀的学生,根据兴趣和个人意愿,参与和完成研究创新型试验(以教师的科研课题为主),在上班时间学生可比较自由地安排时间,在试验过程中及时得到试验人员的指导。新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在掌握试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型和研究型试验,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
四、确定“一素质、三能力、多形式”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针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不同特点,确定“一素质、三能力、多形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一素质”是指工程素质。作为工科学生应有广博的工程知识素质、良好的思维素质、工程实践操作能力、沟通协作素质、把构思变为现实的技术能力及工程创新素质。工程素质是通过大学课程,逐步培养的。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在教学中由始至终注重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通过课堂教学传授工程材料的基本知识,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试验课及参与教师的研究课题,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素质、工程实践操作能力。“三能力”的教学方法,是以设置疑问悬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通过启发对比、分析讨论式及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分析问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改变单一传授知识型、填鸭应试型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和研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坚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以实际工程为载体,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发现问题,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教学模式的改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多形式的教学方法。借助学校强大的教学网络平台,采用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片、图像、动画、授课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实现有机结合,使材料或动态过程直接呈现给学生,扩大材料科学前沿信息量,扩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多形式的考核方式。建立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课外学习与考核相互结合,理论测试、试验考评、课外学习成绩评定等多形式的考核方式。
五、建立“一平台、三拓展、信息强”的教学资源
“一平台”是指教务处的网络教学平台。土木工程材料已经在此平台上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网络课程资源,可以供学生课下学习使用。进一步完善了师生互动平台的利用,使教师与学生能够有效沟通。“三拓展”是指通过网络平台,拓展土木工程材料的前沿知识,跟进新材料的发展,使学生及时了解材料发展动向;拓展土木工程材料的最新国家或行业标准、技术规范,培养学生严格遵守标准和规范的工程意识;拓展主要土木工程材料的发现、生产过程创新漫谈,目的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培养其创新精神。“信息强”是指在上课过程中,指导学生一是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强大的信息资源,搜集和查阅有关土木工程材料的最新研究动态、研究论文等资源,并指导学生写作科技论文;二是充分利用教务处网络课程资源,利用课余时间时时进行访问,以及完成师生互动的学习任务。总之,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不断改革,因材施教,把工程素质、工程意识和工程思维的培养贯穿始终,才能使学生根据不同的工程实际、不同的使用环境,能正确选用土木工程材料,并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工程中出现的土木工程材料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找出解决方案,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龚平.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思考[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6(6):112-ll3.
[关键词]建筑学 课程 模块 构成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6-0077-03
一、非建筑学专业的建筑类课程的概况
(一)非建筑学专业的领域分布
非建筑学专业指与建筑学专业密切相关或相近的本科专业。随着我国学科体系的逐步完善,学科类别分化更为明细,这有利于学科的建设与发展,由此也带动了本科专业的进一步分化,使一些本科专业知识体系更为明显地表现为模块式结构,除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外,每一模块的知识培养规格都要求较高,基本上都对应一个与本专业相关或相近的另一个本科专业。建筑学作为一个具有知识结构多元性特点的本科专业,与其对应的相关或相近的非建筑学本科专业也较多。
根据《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所列专业,与建筑学专业相关或相近的非建筑学本科专业(见表1)的学科门类和专业领域分布呈现多元化、跨度大的特点。
表1 与建筑学相关或相近的非建筑学本科专业
■
注:表中所列本科专业以福建农林大学开设的本科专业为例。
(二)建筑类课程的知识结构
建筑学专业知识具有知识类型多元性、知识逻辑非线性的特点,且建筑学知识需要接收者在工程设计训练等实践过程中去掌握,要求建筑学知识接收者对建筑空间、建筑构成有一定的悟性,同时,还必须要有工程上的精确思维。
建筑类课程的知识横跨了自然科学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知识结构呈现块状分布的肌理特点。因此,其知识逻辑并不体现为单纯前后紧密关联的线性关系,而是多向度关联,多层面融糅,网格状交织的空间关系。
建筑类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包括:建筑的内在构成要素,建筑的外部制约要素及建筑的核心问题――空间建构(见图1)。
■
图1 建筑类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
(三)非建筑学专业的建筑类课程的设置现状
目前,虽然非建筑学专业对建筑学知识有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深度的需求,但在建筑类课程的设置及教学组织上,存在照搬建筑学现有课程、专业针对性不强、层次结构的专业逻辑不明确、深度不均衡等问题。
因而,不能简单地套用同一种模式来组织不同专业的建筑类课程教学,在非建筑学专业建筑类课程模块构成方面的教学研究需要开拓和深入,应探索针对不同专业特点的建筑类课程教学组织及教学模式,以适应社会对非建筑学专业高级人才的建筑学知识结构的需求。
二、知识模块构成分析在非建筑学专业的建筑类课程中的引入
(一)知识模块的构成
建筑类课程可以概括为3个模块:建筑理论、建筑设计方法、建筑技术。每个模块又各由若干个子模块构成,子模块下为具体的课程,共同构成有机、完整、三维向度关联的建筑类课程知识系统(见图2)。
■
图2 建筑类课程的知识模块构成
设计原理子模块下设课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居住建筑设计原理”,针对民用建筑的2种类型讲述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为学生掌握设计方法奠定基础。
建构文化子模块下设课程:“中外建筑史”、“建筑美学”及相关的公共选修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建筑素养,扩大学生的建筑视野为教学目的,进而深入了解中国传统建筑大木结构及古建筑构造。
空间组织子模块融于“建筑设计”课程的渐进式教学过程中,从空间启蒙、空间认知至空间体验,最终满足结构建筑功能、建筑意境之需要去塑造建筑空间。
形态构成子模块以“平面构成”、“空间构成”、“色彩构成”三大构成为基础,融入建筑要素,结合建筑模型制作及建筑设计实践,进行建筑形态构成方面的训练。
营造技术子模块包含了“建筑结构”、“建筑材料”、“施工技术”等课程。对于园林、风景园林专业,还有更专门化的相关课程,如:“古建筑结构”、“园林建筑结构”、“园林建筑构造”、“园林建筑材料”等。
建筑物理子模块包含建筑声、光、热等方面的课程,“生态与可持续建筑”及有关绿色、低碳、节能、节地方面的课程亦属此模块。
(二)对非建筑学专业进行建筑学课程知识模块构成分析的目的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普通高校非建筑学专业在教学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案例,以市场经济环境下非建筑学的建筑类课程设置为出发点和着眼点,将知识模块的构成分析应用到教学改革中,解决不同专业对相同建筑课程在认识深度、角度和层次上单一的现状,使建筑类课程的层次结构清晰化,不同专业的建筑课程选修个性化,最终实现建筑学相关或相近专业毕业生择业的多样化,从而使其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社会市场经济环境。
三、非建筑学专业建筑类课程的知识模块选型
(一)知识模块的角度
城乡规划专业,建筑学可以是其专业培养方向之一,目前,随着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的确立,城乡规划专业规范的出台[2],城乡规划专业与建筑学专业在本科阶段的培养计划虽渐趋分化,但城乡规划的思维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建筑学的思维方法。对于多数高校的城乡规划专业而言,要建立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不同层次需求,在城乡规划专业中设建筑学培养方向,依然是有必要的。
土木工程专业,建筑技术模块中营造技术子模块的相关课程,如材料、结构、施工技术方面的课程已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因此,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方向的学生而言,建筑理论及建筑设计方法模块是其认知建筑学问题的角度。
工程管理专业,为满足其对建筑工程管理的需要,对建筑学知识的认知角度又必须是多元、全面的,但这并不等于必须掌握建筑学专业的全部,因为还有个认知层次及深度的差别。
环境设计专业,其认知建筑学问题的角度主要有两个:一是建筑空间组织;二是与室内设计相关的建筑技术问题,这里含有“建筑构造”等课程。
园林、风景园林专业,研究对象是筑山、理水、植物、建筑这4个园林构成要素。因此,对建筑学知识的认知角度趋向园林建筑专门化。
(二)知识模块的层次
建筑类课程的知识模块层次可分为3种:单阶层次、二阶层次、三阶层次。三阶层次的组成依次是: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二阶层次是将三阶层次的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合并为扩大专业基础课,再加上专业课;单阶层次则将三阶层次的3个层次融合为1个层次来组织课程教学。
不同专业,不同的建筑类课程模块,层次定位各有不同(见表2)。
表2 非建筑学专业建筑类课程的模块层次选型
■
注:―单阶层次;―二阶层次;―三阶层次
(三)知识模块的深度
非建筑学专业的建筑类课程知识模块深度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依次可分为4个级别:知、会、融、践。知,是对所学知识达到认识和了解的深度,在需要之时,知道有这么个知识,可以进一步查阅有关资料。会,是对所学知识达到领会的程度,在需要之时,知道用这种知识做简单的专业应用,而更深入的应用则由建筑学专业人士解决。融,是能将所学知识融入本专业所从事的工作,在需要之时,能灵活运用知识,辅助完成本专业的工作。践,是能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到从事与这方面知识有关的建筑设计上,指导工程施工等专业实践技能的程度,且在这方面达到建筑学专业的水平。
不同专业,不同的建筑类课程模块,其深度定位亦各有不同(表3)。
表3 非建筑学专业建筑类课程的模块深度选型
■
注:―知;―会;―融;■―践
(四)以工程管理专业为例的建筑类课程模块选型
福建农林大学土木交通学院下设有工程管理专业,专业要求掌握土木工程技术、管理、经济及工程法规的基础知识及相关理论和方法,通过工程管理各工作环节的基本训练,培养具有工程管理能力,能从事土木工程建设的计划和规划、工程造价管理、施工组织与管理以及工程监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管理人才。
在建筑类课程的模块选型上,对于空间组织、形态构成和建筑技术等课程的要求为专业基础课。建筑构造作为建筑技术下的营造技术,是该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认知水平需达到将所学知识融入本专业所从事的工作的高度。因此,教师要侧重理论和方法的讲授,并能适当地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解决专业工作中的问题。
四、结论
建筑学专业与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环境设计、园林、工程管理、土木工程等非建筑学专业有较大的相关度或相近度,因此这6个非建筑学专业对建筑学专业知识均有不同程度的需求,建筑类课程在这6个专业中都有开设。非建筑学专业所开设建筑类课程不能生搬硬套建筑学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及教学模式,应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定制适合本专业的建筑类课程体系、教学大纲,确定相关建筑类课程的教学组织方式。
[ 参 考 文 献 ]
[1] 教育部.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S].http:// /.
小编告诉你:TOEFL是必须考的。如果您的孩子只考SAT,而没有托福成绩,只有个别学校可能会接受他。大多数的学校还是要求学生两种考试成绩都要有。SAT是看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TOEFL是看学生的语言水平。SAT的考试成绩需要根据您的孩子申请美国哪所大学而定。一般SAT如果能考到1300分就有资格申请美国任何一所大学了,SAT考试的报名费应该是43美元。
厦门大学的某学生:请问如果我留学加拿大,TOEFL的成绩很重要吗?
小编告诉你:对于来自母语非英语的国家的申请者, TOEFL考试成绩是加拿大大学评估申请人是否具备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由于学校无法与绝大多数中国学生当面交流而了解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TOEFL成绩就成了非常重要的评定标准。
镇江的薇薇:小编您好,我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我想本科毕业后去加拿大留学。请问去加拿大留学是雅思和GRE都需要考,还是只需要考其中之一呢?那么分别都要考多少分呢?
小编告诉你:这要看你申请加拿大哪个学校和专业了。一般来说,加拿大的研究生申请有一定难度,通常需要拿到学士学位以后才能申请.如果学商科一般需要考托福和GMAT,如果学工科则需要考托福和GRE。至于分数和其他条件还要看你申请的学校和专业的具体要求。
河北的小王:你好,我是国内成人大学大专毕业生,请问如果我去比利时留学应该申请哪个阶段的大学?
小编告诉你:成人大专很难申请第二或第三阶段,必须从第一阶段开始,不过若相同的科目在国内大学学过,可提出申请免修。
湖州的陈小姐:请问德国大学是否承认中国高等学校的学历?
小编告诉你:德国各大学根据联邦州文化部长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评估外国高等学校相应学历的建议”,其中规定了如何处理此类问题。根据现在的规定,凡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正式批准,并列入名单的正规高等学校的学历均被德国的公立高等学校所承认, 可折合成德国相应“同等学历”。非正规大学或非正规高等教育的学历通常不被承认。
湖北某大专毕业生:小编你好,我大专毕业,家庭经济条件一般,亲友向我推荐韩国,请问到韩国留学好吗?
小编告诉你:韩国的教育水平比较发达,学习费用低廉:学历要求低,经济担保要求不高;无须语言成绩,如读语言学校,语言经考核合格后,升入大学。申请周期短,手续简便,签证成功率高;学费和生活费用可通过打工自理,无须家庭负担,经济上无后顾之忧;入读大学后可以享受奖学金、医疗、保险等各种优惠待遇;有许多中国的传统习俗依然保留着,会令中国留学生感到亲切,极易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社会治安稳定,有安全感,令家长放心。这些都是韩国留学的优势,但最终到哪个国家留学还要根据你个人的具体情况。
江苏的张同学:你好,我想去加拿大留学,但怕加拿大的公立大学门槛高,请问加拿大的私立学校怎么样?
小编告诉你:加拿大的私立学校具有灵活变通的优点。尽管几乎所有以英语授课的大学和社区学院都设有第二语言课程,但多数私立学校在课程要求和入学日期方面都非常灵活。可以在一年中的任何时候入学,学习期限也可长可短。值得一提的是:加拿大本地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亦以就读于私立学校为荣。但申请入读的门槛可不低,不是有钱便可入读的。
北京某大学学生:请问,选择国外学校的专业时,哪些专业比较容易申请?
小编告诉你:严格来说,专业申请无难易之分。申请专业能否成功,关键在于申请者在中国就读的学校性质、教学质量、个人的学习成绩和专业能力。来自教学质量好的大学、成绩优良者成功率相对较高,这是不言而喻的。在此前提下,没有“名额限制”的专业相对而言比较容易申请。
湖南的小赵:请问赴德留学对德语水平有什么要求?
小编告诉你:赴德留学需要扎实的德语基础知识和较好的听、说、写、读能力,这是保证顺利入学、正式注册和开始专业学习的前提。因此,申请者在正式注册开始学习之前必须通过在该大学举行的外国学生申请大学入学德语考试。这是一项有相当难度的语言考试,如果第一次未能通过,则可以半年后再重考一次(最多允许考两次)。如果在一所大学最终未能通过德语考试,则不允许再在其他大学参加此项考试。故在出国前一定要作好充分的准备,尽量打好德语基础,以便赴德后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此项考试。
山西某高二学生:小编你好,我准备高中毕业后去奥地利上大学,请问奥地利大学要上多少年?
小编告诉你:奥地利大学学习年限一般为四至五年,其中基础学习阶段为二年,专业学习阶段为二至三年。学生在规定的年限内要完成必修课、选修课的学习,通过考试取得必要的学分,学习的最后阶段写毕业论文,在通过之后即可毕业。奥地利只在大学里设一个高级学位,即博士学位。博士生教育是本科生教育的自然延续。能否成为博士生要看本人的研究能力和导师同意与否。博士生年龄不限,在奥地利的大学里不设研究生院,博士生教育没有专门的机构负责组织安排,主要形式由导师和学生共同商定。
南方某大学的小王:你好,我是大三的学生,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但是我想出国留学。我现在学的是土木建筑,但是想出国后换专业,是否可以?
小编告诉你:最好不要换专业。如果实在想换,最好在国内就换专业。丹麦、挪威虽然学费比较便宜,但对语言要求很高。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学费中等,而且还对学习优秀的学生提供很高的奖学金,但同样对英文要求很高。一般来讲,研究生的某些专业只招收原来就学习这个专业或至少是学习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如果是完全不相关的两个专业不容易直接申请研究生。澳大利亚相对灵活一些,但要有资金的支持。
不管申请哪个国家,英语首先一定要好,一般研究生雅思要6分以上才可以读专业课。
【关键词】德国应用科技大学 课程 教学体系 比较分析
一、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基本情况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作为高等院校成立于20 世纪 70 年代初,主要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教学内容具体体现在其培养目标计划和考试大纲中,每个专业的培养计划对本专业具体的课程设置 、课程数量以及考试形式都作具体规定 。应用科技大学最明显的特征是教学与生产实践紧密相结合,除了理论学习以外,学生还需要完成不少于二十周的企业实习;教育形式有讲座课 、研习课 、练习课、实习课以及学术旅游课等。应用科技大学主要通过小班授课的方式保证教学质量。
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成立于 1994 年,成立之初只有学生90 余人,目前拥有在校生 5000 余人。该校主要教学领域有技术、经济和传媒应用。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教学国际化为办学导向的教学方式,学术氛围非常浓厚。该大学主要有以下行政机构相互协作完成工作:职业服务中心、 学生管理中心 、 继续教育学院 、 人事部、国际办公室、IT 项目管理中心、 远程教育中心、科研和技术转让中心 、应用研究学院等部门。
二、专业设置
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目前设有电气工程与媒体技术系、土木与环境工程系、企业经济学与经济信息系、机械工程及机电一体化系、自然科学及工业工程系等5个院系,14 个本科专业、7个硕士专业,7个继续教育专业 。比如工商系由工商管理 、经济信息学、国际管理、 旅游管理等5个专业组成,其中每个专业分7个学期学习,其中工商管理专业最大, 国际管理专业采用英语教学(该专业学生需在国外学习2个学期,可得到双方大学的学位),旅游管理专业分 5 个专业方向 (比如旅游管理 、 旅游健康管理等),学生可从五个专业方向中选择三个进行专业学习;还有经济信息管理、 战略与国际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 3 个硕士专业,其中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主要开设业务流程管理与研发、商业智能(数据挖掘与 IT 信息管理等)、IT 系统工程、经济信息工程等课程,该专业主要是对企业在职人员培训继续教育,战略与国际管理专业学习需10个学期,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主要与德国雷根斯堡大学合办 。工商管理系部是学院最大的系部,有30%的学生。为了适应经济领域和社会发展的新需求,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还开设了一些新课程或研究领域:如国际管理、商务计算机科学、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以及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媒体学等学科。
三、教学体系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课程性质充分体现了课程的职业化特征:课程设立职业方向主修课或专业;重视实际工作经验,并将其与系统学习统一起来,加强课程中的实践教学环节。
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本科学制为7 个学期, 每个学期有30个学分;第 1- 3 学期主要在学校完成基本理论课程学习;第 4- 5 学期与国外其他相同院校进行为期一年的交换生学习;第 6- 7 学期是实践学期,主要在公司进行实践项目研发;同时第7个学期主要完成论文。 其中在第 6- 7 学期的公司项目实践中,可将公司中遇到的课题作为毕业论文的题目来进行研究 。 通过两学期的学习 ,学生可选择在公司工作,也可以在学校读硕士(也与公司有密切联系,还要写关于公司课题方面的论文) 。
四、中德教学体系对比分析
以我国部分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与教学体系作为对象 [2],与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的专业课程与教学体系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大体看到德国与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些异同点 。
(一)学制和培养目标的对比分析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和德国的应用科技大学培养年限不一样,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是三年学制,德国的应用科技大学是四年学制;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即具有大专文凭,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培养的是工程师,拿到的是类似本科的文凭,属于高等工程教育范畴 。
(二)课程教学体系的对比分析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和德国的应用科技大学都是能力本位,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与教学体系是职业能力本位模式,以职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入手,按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核心课程进行课程设置,强调职业岗位工作能力的针对性和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复合性,以实训周和顶岗实习为载体实现学生的技能提高 [3];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课程体系是技术应用能力本位模式,有模块化、 组合型、 阶段化(进阶层次)的特点,学科体系明显,并按技术应用的角度逐层加深、复合,形成课程系列,按预实习――基础理论学习――专业基础理论学习――工业实习――专业理论学习 ――毕业实习、 毕业设计来安排,整个教学环节以实习为主线串接,学生主体以教授的教科研机构实习 ,国外实习为载体。
五、研修学习启发
总之,通过此次赴德研修,认识到在学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差异和不足,以及项目研究有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校企深度融合的必然产物也是必要条件;其次,工作中实事求是及自觉遵守法律规范是确保质量的根本;最后,学校各层面管理职责分明、目标明确且自主性强是校系协调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论文关键词:房地产专业教育现代化
新华社入2003年1月5日电文“房地产业‘三外’现象预警风险”指出,在房地产领域,外行业插手、外来人涉足、外来钱染指的现象很严重,众多业务和房地产毫不相干的上市公司也加人这一潮流。这一状况,不但导致我国房地产业出现泡沫,也会导致金融业的高风险,甚至危及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与房地产业的“三外”现象相对应,在我国高等教育中,也存在把“房地产”分别归属于工程管理、公共管理、工商管理“三专业”的现象,共同的原因是深受计划经济时代的理念约束。加人WTO后,无论是房地产行业,还是房地产业专业教育都必须“现代化”。
一、房地产专业教育现代化的内容和墓础
从行业实践看,现代不动产管理是综合性管理活动,专业内容涉及经济、管理、法律、金融、投资及少量的工程知识。这一学科产生的基础和存在的原因,在于这一行业中市场规律和管理规律的特殊性,以及开发过程和交易过程的复杂性、专业性,专业内容涉及范围广泛。其中,不动产市场规律的特殊性,表现在没有统一的市场、产品的非标准化(区位特性不同)、交易时产品不可移动交割等方面。房地产行业工作实践中,有估价、经纪、、法律服务、资产管理,也包括征地拆迁、报建、报批、项目筹资、风险管理、投资决策、资本运营、预结算、工程管理等各个方面,这些工作所需要的大部分都是“法商管理”专业知识。
“法商管理”是房地产专业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法商管理是以财经、政法类专业知识为主的法商综合应用管理,内容涉及经济、管理、营销、金融、投资、保险、会计、财经、政法等方面。由于其专业细分程度高,学科设置齐全,内容实用性强,能较好适应现代不动产行业发展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的特点和要求。现代不动产行业管理中,还包含少量工程、规划知识。以法商综合管理为基础,经过专业资源整合,可以办起“现代不动产”管理这一新兴专业。美国著名不动产学者查尔斯·H温茨巴奇等人所编写的《现代不动产》一书,为我们展示了美国现代不动产管理专业内容的全貌,主要内容也是法商管理的综合知识。从国外高等院校不动产教育的先进经验来看,不动产类专业作为一门应用管理专业,综合性强,专业性内容含量高,并非哪类专业基础都能办好。即使是有土木建筑专业的工科院校,也不一定在办房地产类专业方面具有优势,这与一般人头脑中的印象相反。在国际上,法商院校兴办的“不动产管理”专业教育,是最具发展潜力的。
国外高等教育的先进经验表明,现代房地产管理教育应以法商管理的综合知识为基础。
二、房地产专业教育现代化的规范和引导
办好不动产专业教育,重视专业人才培养,规范和引导我国房地产专业教育现代化,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搞好学科管理和指导
建议由国家教育部组织,联合国家建设部、国家土地管理部门、国家司法部门、国家资产管理部门,组织各大高等院校不动产相关专业的学者,成立“现代不动产管理”学科和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规范和发展我国高校现有的房地产类专业教育。 目前各个高校的房地产专业教育,分属于“公共管理、工商管理、工程管理”三个不同专业,这是计划经济观念的产物,必须加以规范和统一协调,才能有利于房地产专业教育的发展。
(二)主要由具有法商专业资源的院校来兴办
从专业特点和内容看,兴办现代不动产专业教育,具有法商专业资源的院校更有优势和潜力。以广东商学院为例,房地产专业教育归属于工商管理学院,在房地产营销、投资、资本运营、估价、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师资,已有一定的基础。此外,广东商学院金融学院的房地产金融、法学院的房地产法也有相应的师资。再加上正在筹建的行政与公共管理专业,若能进行资源整合,做好专业发展规划,可以发挥出巨大的潜力,在广东高校群同类教育竞争中有鲜明特点和相对优势。
(三)做好专业发展的规划定位
第一,“房地产经营管理”是个大专业,学历层次以研究生和本科教育为主,还可考虑设置“房地产金融投资”、“房地产法律”等专业方向。若仅以其中的“物业管理”作为专业,则可发展专科教育。因为房地产是应用学科,综合性强,涉及面广,不是专科两年所能学透的,否则学生毕业后,将难于胜任相关工作。
第二,专业内容规划可包括不动产营销咨询、不动产开发、不动产金融投资、不动产法律服务、不动产估价经纪、不动产公共管理。培养目标面向国土房管、税务等行政事业单位、金融机构、专业中介机构(律师所、估价所、经纪所、行、咨询公司等)。
第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整合现有的房地产专业师资,另一方面吸纳相关基础学科的人才。房地产是新兴学科,目前国内房地产类专业方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仅有人民大学、清华等少数几家高校。部分高校若引进房地产类的博士、教授有困难,但是,如果有选择地吸纳房地产相关的基础学科、传统学科的专家、教授,如经济学、经济地理、城市规划、建筑理论、建筑历史、区域经济、民法学等学科的人才,这些领域有很多高层次人才,也有兴趣从事不动产这一专业,吸纳这些方面的人才并不困难。
(三)做好相关学科的分工协调
不动产管理的学科有“不动产开发”、“不动产金融”、“不动产法律”、“不动产估价”、“不动产投资”、“物业管理,’(本质是资产管理与服务)等,而“城市规划”、“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只是不动产管理的相关基础。
(四)与国际不动产教育接执
到德国留学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多学点知识,毕业后能够有更好的就业机会。然而大家都知道,德国的学位比较难拿,而且学制也比较长,在德国学习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在德国读学位比较特殊
德国的学位比较特殊,是与国际上许多国家不接轨的。中学是十三年制,中学的毕业考试叫做Abitur,申请大学也要看Abitur的成绩,成绩是5分制,很多比较好的专业有分数限制,比如说医学、建筑学、心理学、法律,有的学校经济学也是受限专业。大学的学制为8到12个学期,毕业后拿到Diplom(理工科),或是Magist(文科)相当于美国的marster digree也就是硕士学位。而我国的教育体制是12年制,所以想留学德国,高中毕业生或是大学在学不够两年的学生,只能申请德国大学的预科,而不能直接申请大学入学。
预科是为外国学生准备的
所以预科是专门给外国学生准备的,读预科首先是学习德语语言,其次是巩固高中学过的知识,预科又分不同的方向,比如说BWL(经济学)方向,Informatik(计算机)方向等等。一旦预科定了方向,申请大学时就不可以改了。有分数限制的专业也不是绝对不可以申请,只是有可能要等很久。比如说我申请过自由柏林大学的新闻出版专业,收到的答复是:今年本专业给外国人的名额是3个,申请人有140个,我排在第48位,我的Abitur成绩评估是1.6分,本专业的要求是1.2分。这也就是说,我要想等到这个专业,至少要等上5到10个学期。当然这也要视学校而定,自由柏林大学是比较知名的大学,文科专业水平比较高,所以招收学生自然也就比较挑剔。
公立、私立大学各有所长
德国的大学有其特点,它并不像我们的高校分出明显的三六九等,像什么重点高校,普通高校,大专,电大,职大等等。德国的大学基本上是水平平均的,有的大学历史比较长,自然它的很多传统专业比较强,有的学校建校时间短,但教学上却有很多新的仪器设备可以使用,所以说他们是各有所长。
比较公认的是TU 卡尔斯鲁勒,TU亚琛和TU达姆施塔特,是工科院校里面比较有实力的,特别是卡尔斯鲁勒的计算机专业,在世界上也占有一席之地。海德堡和图丙根的医学是比较有名气的,曼海姆的经济学是全德国最好的,慕尼黑大学的法律也是很知名的。艺术院校里面要数慕尼黑、柏林、杜塞尔多夫、哈勒等。
如何选择专业
如果在国内大学学习2年以上,或是在国内已经毕业的学生,则可以直接申请德国大学的专业,在学的同学原则上也是不可以改专业的,也就是说如果你还没有毕业的话,就只能申请与你的专业相关密切的专业。而已经毕业的朋友就可以随便更改专业,通常是没有限制的。但是在更改专业的同时要考虑的一点是:选择有关的专业,有很多课程是可以认证的,也就是有些相同的课程可以不用再学,有很多考试就不用考了,这样就节省了时间和精力,甚至如果专业相关很多的话,可以直接越过基础课进入专业课的阶段学习,这样拿学位就可以省去至少2年的时间。
选专业与就业关系甚密
在选择专业的时候,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不能不考虑的,那就是将来的就业问题。但是谁也不能保证今天的热门专业明天是不是就会令人找到满意的就业机会,有一句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也许现在的垃圾专业没有人问津,过五到十年就成了最抢手的专业,就业一点也不成问题。
比如说在德国现在最看好的专业是Informatik(计算机),或是经济工程学,大学生还没有毕业就能找到工作,而且工资待遇也不错。其他的专业都趋于平稳,看学生本人的成绩和能力而定。
在这里我要说几个比较不好找工作的专业,这只限在德国,因为如果将来回国就业,又是另外一种情况,国内有更广泛的前景,在这里也许全无希望的专业到国内却正可以大显身手。比如说建筑学和土木工程学,在德国几乎已经饱和,每年却毕业很多学生,大多数是立即加入失业大军,或是转行,或是到国外谋求发展。身边就有好几个例子:同学的哥哥,建筑学毕业,在德国到处找不到工作,最后在英国伦敦找到一份工作,远走英伦。我在生物实验室打工的同事,大学学的是园艺建筑学,毕业以后找不到工作,只好又用她以前进修的生物技术助手的经验到实验室工作。另一个女孩学了8年的建筑,毕业以后在一家小小的公司里面画图,这样的工作一个高中生进修2年就可以做到了。而我的邻居也是学建筑学的,辍学已经有好几年了,因为他知道毕业就等于失业,与其如此还不如就这样泡在大学里,生活过的优哉游哉。土木工程学也并不乐观,我认识的一个德国女孩现在正在做她的毕业论文,她应该是比较优秀的,名牌大学毕业,6年拿下学位,在美国读过半年,葡萄牙读过半年,英语德语答辩、做报告,大部分考试成绩在2分以上,即便如此,她说很难找工作,她说她的同学里面无论成绩好坏,能力强弱,还没有一个人到目前为止找到一份工作的。生物学也并不乐观,我在实验室打工,我的老板是一个博士生,他刚刚做完博士论文,结束了在这个研究所的项目,我问他接下来怎样,他说他已经申请领失业救济了。
难的是把专业读到底
选择专业还要考虑自己究竟能不能念下来。因为德国的学位真的很难拿,与其半途而废,不如找一个相对比较好读的专业来“进行到底”。因为考试只有两次机会,如果两次都没有过的话,就只能换专业,再不过,就没有机会再学下去了。所以有很多人已经注册了很多个学期就是不敢去考试。我有个同学学的专业是微系统工程,课程很多,考试很难。刚入学的时候全系一个学期的同学有150人,其中不到5%外国人,到了基础课结束时,只剩下35个人了。可见选择专业的重要性,提早知道自己不能胜任,要知难而退,因为时间是最最重要的,尤其对于我们来说还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语言障碍。
大学的考试模式
德国大学的学制通常是这样:4到6个学期基础课程,然后有一个大考,叫做Vordiplom就是“硕士前”的考试,然后进入专业课程阶段,通常也使4到6个学期,然后又半年的实习,写毕业论文,Vordiplom毕业考试。考试通常有两种形式,笔试或是口试,笔试就不用说了,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口试是对于我们来说比较新鲜的概念,这里我简要的介绍一下。口试和笔试是并行的两种考试方法,其分量并不轻于笔试,通常时间比较短,只有半个小时,主考官是教授,一般每门课有2个主考官,学生可以自己报名,然后由秘书制定考试日期,每学期中间报名,假期的最后几周考试。考试前一个月可以没有任何原因取消报名,考前一个星期可以凭医生的证明推迟或是取消考试,否则不能参加考试按不及格处理。考试期间教授会提出若干个问题,被试者一一回答。考试时可以有观众,这样会减轻被试者的心理压力,也是对于观众的一次热身,对于以后自己参加口试是很有帮助的。
关键词:地下建筑专业;地下建筑结构;教学内容;教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8-0089-02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房地产、交通、市政、矿业、水利水电和国防等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也不断扩大,地下工程行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大量的地铁隧道、公路隧道、地下矿山、地下电站和地下洞库及城市地下空间亟待修建,因此,行业的发展也亟需大量的专业人才。如何培养一大批合格的能适应行业发展要求的专业人才成为高等学校面临的重要挑战。
作为土木工程行业的重要分支,地下建筑专业虽然具有很长的发展历史,但由于其所处地质环境的复杂性,其基本理论相对于其他学科发展较为缓慢。近年来,随着其他相关行业新理论、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发展,地下建筑专业理论也有新的发展。然而,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的相关教材却难以满足行业发展的要求,导致出现了教材内容与工程实践脱节、毕业生实践能力差等突出问题。为此,通过对比研究国内高校地下建筑、隧道工程等专业开设的《隧道工程》、《地下建筑结构》和《地下工程》等专业教材,对适应行业发展的《地下建筑结构设计》教学内容进行了研究。
二、目前《地下建筑结构设计》课程内容存在的问题
随着地下建筑工程方面人才需求量的日益增大,国内开设土木工程类专业的许多高校均开设了地下建筑或隧道方面的必修或选修课程[1-5],采用的教材大致有十余个版本,且许多版本的教学内容体系相似,随着行业的发展,教材中的相关理论稍显陈旧,部分内容与工程实践脱节,已难以满足学生的工程实践需要。
(一)地下建筑结构的新材料
随着新奥法的发展和建筑材料的发展,地下建筑结构的材料逐渐由传统的钢筋和混凝土向新型材料发展。如传统的整体式衬砌逐渐被复合式衬砌所代替,而复合式衬砌的材料演变发展迅速,如隧道支护结构可包括:素喷混凝土、钢纤维喷射混凝土、树脂纤维喷射混凝土、钢锚杆、树脂锚杆、机械锚杆、超前管棚、超前小导管、模筑混凝土、预制混凝土管片、钢管片、各类防水卷材、内装材料和注浆材料等。而传统地下建筑结构课程内容中涉及的新型建筑材料方面的内容较少。
(二)地下建筑结构计算的新方法
地下建筑结构不同于地面建筑,其结构与地层紧密联系,传统的地下建筑体系计算方法是以结构力学为基本理论的荷载结构法,但该方法一方面力学简化不科学,另一方面计算过程较为复杂。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传统的荷载结构法与有限元理论相互结合已经形成了新的结构计算方法。另外,地层结构法也随着岩土力学的发展得到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复杂地下结构的首先计算方法。目前国内发行的大学教材中,仍以介绍传统的计算方法为主,新的方法的基本思路、原理和方法,学生难以接触和掌握。
(三)地下建筑结构的新形式
随着地下建筑结构专业的发展,许多新型地下建筑结构形式逐渐发展起来。传统常见的地下建筑结构主要是隧道,而近年来其他形式的地下建筑结构也日趋增多,如沉管隧道、管幕法隧道、TBM法隧道、顶管法隧道、沉箱结构、大型地下厂房、地下贮藏库等。目前交通类的大专院校主要学习的是隧道工程,其他地下建筑结构涉及较少,而讲授地下建筑结构的院校则对各种结构的涉及面也较窄,且关于隧道结构方面的内容也不全面。
三、《地下建筑结构设计》课程内容改革
随着地下工程专业人才需求量的增加和新技术的不断发展,面向工程实践,以培养实际工作水平和能力为核心,适时的调整《地下建筑结构设计》的课程内容设置十分必要,是以“教学”为主高校相关专业的重要工作内容。
地下建筑结构形式多样,同时地下建筑结构设计与工程地质、结构力学、岩体力学、土力学、钢筋混凝土学、现代土木工程数值模拟技术等专业课程密切相关,如何将其独立同时又不割裂与其他课程间的密切关系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中的难点。因此,考虑该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联性和地下建筑形式的多样性,可将内容分为以下三部分。
(一)基本理论与基本概念
地下建筑结构基本理论与基本概念的讲授是培养工程师专业素养的关键环节,主要讲授内容应包括:地下建筑结构的基本概念、地下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地下工程的围岩分级方法以及地下工程与围岩的相互关系、地下建筑结构的荷载、地下建筑结构的材料和地下建筑结构的计算理论等内容。这部分内容充分考虑了该课程与其他课程的交叉融合,可让学生清晰认识到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区别和联系,同时在整体上把握复杂多样的地下建筑结构形式的共性以及结构设计的核心原则和思想,同时应向学生介绍最新的地下建筑结构设计思维和技术。
随着建筑材料学科的发展,地下建筑结构支护所采用的新材料越来越多,因此认识了解新材料的类型、应用范围和性能等是提高学生实践水平的重要方面,因此地下建筑结构基本理论与基本概念应介绍常用和新型的建筑材料,如素喷混凝土、钢纤维喷射混凝土、树脂纤维喷射混凝土、钢锚杆、树脂锚杆、机械锚杆、超前管棚、超前小导管、预制混凝土管片、各类防水卷材、内装材料和注浆材料等。
由于地下结构与地层关系密切,理解结构与地层的相互作用是后续内容的重要前提,因此,应独立重点阐述,这部分内容也是与传统教材差别较大的部分。同时,新的地下建筑设计理论更侧重于“围岩控制”,因此该核心原则和思想也是重点教授的内容,因而教材内容还应涵盖地下工程围岩分级方法以及地下建筑工程地质分析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二)隧道结构设计
隧道是地下建筑结构的最常见的形式,也是毕业生工作后主要的工作对象,因此这部分是课程的核心内容。同时,隧道结构形式多样,其结构形式差别较大,设计方法也有所不同,因此课程内容设置应以隧道结构形式进行安排,该部分内容应包括:隧道工程的勘察、隧道结构的总体设计、洞门与明洞设计、新奥法隧道支护结构设计、盾构法/TBM法隧道管片式衬砌结构设计、沉管法隧道结构设计和其他隧道结构形式等内容。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应重点介绍结构的特征、工作原理、结构构造和设计计算方法,同时也应介绍实践中工程师常要面对的隧道设计的基础工作。其中,在隧道结构设计计算方法内容中,传统教材中主要介绍的是结构力学的计算方法,而在实际生产中用于弹性地基理论和有限元技术的发展目前基于“荷载―结构”模式的有限元计算方法已成为主流的计算方法,因此在此内容中应介绍传统的计算方法,并掌握新的计算理论。
(三)其他地下建筑结构
除了隧道以外,还有多种地下建筑结构形式,而随着土木建筑专业各领域的交叉渗透,毕业生面向的工作对象往往不只局限于隧道结构,因此学生掌握和了解其他地下建筑结构形式的设计也是十分必要的。该部分内容包括:基坑支护结构、地下商业街、停车场和附建式地下结构、沉井和沉箱结构、大型地下洞库和其他地下建筑结构形式。此类地下结构形式结构复杂,形式各异,主要应以介绍结构构造为主。在计算理论方面,目前复杂结构的设计主要以“荷载―结构”计算模式的有限元计算方法为主,对于大型地下洞库和地层条件复杂的地下结构则应介绍目前流行的“地层―结构”计算模式的有限元计算方法。
四、结语
随着地下工程行业的发展和人才水平需求的提高,《地下建筑结构设计》课程内容亟需根据专业和行业的发展进行适当的调整,同时随着土木建筑专业各领域的交叉渗透,毕业生面向的工作对象多种多样,因此让学生掌握结构设计的核心思维和最新的方法和技术,认识和熟悉常见的地下建筑结构形式,掌握其设计方法是十分重要的。以面向工程实践需求和毕业生实践能力提高为核心教学目标,对《地下建筑结构设计》课程内容进行了探讨,构建了面向工程实践的新的地下建筑结构课程内容体系,希望对地下建筑学科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建平,吴立,闫天俊,许文峰.地下建筑结构[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2]刘增容.地下建筑结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朱合华,张子新,廖少明.地下建筑结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1.1教学内容和授课计划针对专业性不强
大学物理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人们更多地强调它的基础性、系统性,重视概念、原理、定律推导和数学公式的表达,忽视了不同专业学生对大学物理内容的不同需求。从而导致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按照多年来形成的固定模式,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采用统一的教学大纲和同一个授课计划。大部分地方院校大学物理内容以经典物理为主,近现代物理内容所占比例较少,有的院校甚至不讲近代物理。而实际上以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为支柱的近现代物理是现代科技的先导。大部分大学生以后将在高新技术领域工作,肩负着国家未来科技发展的重任,他们不能不学习近现代物理的内容。教学内容没有和学生的专业需求紧密联系起来,没有用发展的观点来选择、组织传统物理教学内容,导致物理教学与时展、科技进步脱节。这种对各专业和学科不加区分的课程设置,导致学生无法体会大学物理与自身专业的密切联系,从而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教学内容宽泛
大多数院校的培养计划不断增加专业课和专业实践课的学时,压缩大学物理的学时。而大学物理教学内容不变,从而导致学生难以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消化和吸收新知识。并且不同理工科专业的大学物理课时都一样,这样就造成了为了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全部内容,教师往往挑拣考试的内容讲,只重视物理结论定律,很难对知识点的应用进行详细地展开和深入地剖析。因此,如何利用最少的课时,讲解更多的对学生专业有帮助的教学内容,以及如何处理好本学科知识与后续专业课知识衔接等问题,对大学物理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3考评方式单一
绝大部分普通院校对大学物理学的考核手段非常单一,就是简单地采用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占总成绩的80%),出勤率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占总成绩的20%)为辅的考核方式。大多数院校都是进行统考统评,老师上课时为了应付考试对一些与学生专业知识相关但又不考试的内容不敢深入讲,学生也是处于考试压力之下被动学习。这种单一的考评方式并不能真正地反应一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程度。大多数期末考试题一般都是填空、选择和计算题,其中计算题占分较重,这种考核方式最终把学生导向用记概念公式、背定理定律的学习方式来学学物理课程。另外,有的院校甚至还规定了期末考试及格率的底线,如果及格率低于所规定的低线,学校将问责任课教师,所以教师为了提高及格率尽可能的降低考试要求,甚至于出现老师给学生划重点,学生背试卷考试的不良现象。
2分专业进行大学物理教学的必要性
洛阳理工学院是一所新建的理工本科院校,几乎所有理工科专业都开设大学物理课程,所有开设大学物理课程的专业都严格按照大学物理的框架体系,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组织教学,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物理基础参差不齐,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大学物理学的内容需求差异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按照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对各个专业不加区分地进行教学,会导致学生对大学物理与自身专业的联系体会不深,无法激起学习兴趣。因此,为了突出专业特色、加大专业的针对性,使大学物理更好地为专业课的学习服务,实行按专业分类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3大学物理分专业教学的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笔者将结合不同的专业特色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结合不同专业特色修改完善教学大纲
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学生毕业就业方向也不尽相 同。他们对大学物理的需求肯定不一样。而且不同的院校有各自不同的专业服务定位,也有各自不同的专业特色。比如洛阳理工学院服务面向定位就是“立足洛阳,面向河南,服务地方,服务行业”。该校的特色专业有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土木工程等。根据这些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培养目标应该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可以将这些专业根据对大学物理需求的高低分成三类: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物理、金属材料工程、自动化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归为一类,这一类对大学物理要求比较高,后继专业课的学习与物理知识联系紧密,且物理学所培养的思维方式,对于他们来说也非常重要。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和近代物理,各部分内容讲解比较详细,教学学时应不少于128学时。为这些专业的学生打下坚实的物理基础,提高他们利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对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计算机控制技术、通信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可以分为一类,教学学时可以控制在96学时。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专业特点,可以减少相应的内容,对与学生专业结合紧密、学生需要的物理学内容要有所侧重,并加强近代物理及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科学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对于这些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有了侧重点,可以使他们体会大学物理课程与自身专业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为后续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的物理基础。对于大学物理要求不高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等专业可以开设64学时。在教学中加强应用性和趣味性的内容,侧重物理规律内在的联系性、物理体系的严密性,侧重对物理现象的描述而弱化具体解题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素养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3.2针对不同专业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制定不同的授课计划
任课教师在制订授课计划时,应与所教专业学科教师和学生进行座谈,详细了解所教学科专业后续课程及学生在以后工作和学习过程中对大学物理知识的需求,为各专业订制不同的教学内容体系,使大学物理的基础性和实用性充分扩展到学生求学和工作的整个过程中。在授课过程中,任课教师应将一些技术应用方面的知识纳入到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学学物理的作用,从而培养他们学学物理的兴趣。现实中大学物理课时开设不足,可以在在开设大学物理课程时根据不同专业对物理知识的需求,教学内容有所侧重。如土木工程和机械类等专业,他们对力学要求比较高,对热学、光学和电磁学要求就相对低一些。任课老师在讲授时就应该侧重力学部分,尤其是刚体力学,对光学、电磁学的知识可以少讲。而对于计算机与电子信息类等专业,他们对电磁学、光学要求比较高。任课老师在制定授课计划时就应该侧重电磁学、光学部分,还要将近代物理知识,尤其是半导体物理贯穿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这些专业需求比较低的力学和热学部分可以少讲。对于材料类专业,这部分专业的学生对热学、电磁学、光学和近代物理要求比较高,对质点运动和动力学要求就相对低一些。老师在讲授时就应该侧重热学、电磁学、光学和近代物理部分。此外,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还可以考虑压缩经典物理教学内容,增加近代物理的知识传授,精简与中学物理相同的内容并加深与现代科技、现代物理知识相关的内容,这样即可以扩大学生的科学视野,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学习兴趣。
3.3改变单一的考核方式
大学物理课程是培养大学生基本的科学素质和科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专业知识、掌握工程技术以及今后知识更新打下必要的物理学基础。所以对于大学物理的考核,可以改变以往的重期末考试成绩的方式。甚至可以把大学物理课改成考查课来进行考核,而不是全校统一进行考试。考核时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但平时成绩不能只看学生出勤情况,还要将学生完成作业情况、课堂回答问题情况和分析解决工程应用中的与物理相关的问题考虑在内,使平时成绩能对学生学习过程起到督促作用。根据以上制定的三类教学大纲和相应的授课计划分专业进行考核:对大学物理要求比较高,后继专业课的学习与物理知识联系紧密的材料和电子信息类专业可以采用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而对于大学物理要求不高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等专业可以采用考查的考核方式。虽然是考查课,但同样可以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比如,可以考虑让学生设计跟自己专业相关的课程论文,或者利用所学大学物理知识解释与本专业紧密相关一些物理现象。这样既可以把大学物理知识与学生的专业知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同学们也会从内心觉得学学物理对自己有很大帮助。
4结束语
论文关键词:就业市场;教育教学改革;高职院校
2006年初开始。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组织有关人员到全省各地市的相关行业(含国有、股份制、私营企业等)进行用人市场的现场调研,同时了解用人部门对我院专业建设、课程结构和教学方式的看法。本文根据这次调研结果。结合我院举办的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供需见面会及对学院一千多名大专生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l社会调研情况及分析
1.1行业人才现状和用人观念
由于这几年我国水电开发很热,水利行业基层水电技术骨干大部分被水电开发企业高薪聘用。还有的被路桥建设、房地产开发商等企业高薪聘用,严重削弱了基层水利部门的技术服务能力。电力行业同样由于水电开发热及近几年我省电网改造的快速发展,对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需求量急剧增加。由于水电站、变电站和电网自动化的程度提高。对掌握专业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从与部门领导和人力资源部门领导的面谈看,用人部门对毕业生的业务素质、团结协作能力、与人沟通能力、敬业精神等方面尤其关注。他们希望招聘的人员只要经过短期的培训就能上岗工作。在工作中能够吃苦耐劳,同时能够对企业忠诚。希望招聘来自农村的学生。学习成绩中等。技能平较高。动手能力较强。用人部门认为,他们并不缺乏管理者.而是缺乏生产一线的技术操作能手。
1.2用人部门对学院专业课程结构的看法
水利土建行业的用人部门认为.现在的高职院校学生今后主要从事高级技术工作。教学中应加强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现场施工组织、协调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够独立地对工程进行阶段性的总结。能够看懂施工图纸,能够根据现场情况对施工图纸进行简单的修改。因此他们建议,毕业前,最好能够提供1~2个月的时间,让学生到施工现场跟班实习。将理论学习和工程实践相结合。以缩短毕业生上岗后的培训时间。
电力行业的用人部门认为,学院开设的电力专业偏向水电.学生对电网、特别是高电压等级(如220kV、500kV)电网的结构、使用设备及其配置方面了解掌握不多。他们建议.应根据电力技术发展的情况。加强学生现代化电力技术方面知识的教育教学。
从以上收集的信息可以看出,学院在专业课程设置,教学环节及教学内容的实施方面存在以下两个问题:(1)教学上仍有强调课程完整体系的痕迹。针对行业岗位进行专门的技能训练的教学环节较少;专业课程结构设置未能针对市场的需求进行适时的调整。(2)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学生的独立分析和思考能力的培养较少,学生走出校门后,要经过相当长一段磨合才能逐步适应环境。
2318供需见面会情况及分析
2006年3月18日,我院举办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供需见面会。参会的有事业单位、国有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等113家。涉及水利、电力、建筑、机械、信息等方面,提供就业岗位1800多个。岗位数与当年学院大专毕业生数的比例为3.2:1。
在供需见面会期间,通过咨询用人单位和观察学生应聘行为,发现供需双方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不愿意去外省工作,希望留在省内发达地区工作;(2)应聘的学生首先关心的是待遇,而不是先了解企业情况;(3)招聘单位希望所招聘的人员能够给他们带来最大的效益。
3学生问卷调查情况及分析
2006年4月,我院对学院一千多名大专生进行_,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表发出1500份。收回1285份,回收率85.67%。在11项调查内容中。有6项与学生将来的就业工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关,其中4个为单项选择题,2个为多项选择题。数据统计分别见表1和表2。
从表1可以看出:(1)学生对就业、择业持理性态度。先找到工作,有个立足之地,寻求经济自立的想法占大部分。(2)希望到发达地区工作的学生占多数。希望走出山区、迈进现代都市的欲望比较强烈。(3)学生希望能够得到较高的薪水,这与希望到发达地区工作的学生占多数的现象相对应。(4)学生在对所学的专业并不十分满意。分析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所学专业与应聘岗位的需求有一定差距。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专业教育不够到位,学生不知自己所学的知识将来能够用在何处;三是不少教师没能结合专业的工程实践开展教学工作,学生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的事例联系起来;四是我们的考试考核方式不符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从表2可以看出:学生追求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精神,对自己将来的定位(技术人员、生产一线高级技工、企业管理者和自主创业的选择比例较高)比较清楚。有个人人生追求目标。
4调研结果对学院教学改革的指导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检验人才的唯一标准。用人单位,尤其是企业,不仅重视应聘人员的学历,更重视应聘人员的职业技能。这就要求学院应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适当调整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调研结果表明,为适应用人市场的要求,学院应从师资培养、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计划调整及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的组织等方面采取改进措施。
(1)教学队伍的培养
这是能否达到教学培养目标的关键。对教学队伍的培养除了要强调理论上能够及时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外,更要注重教学人员在本专业领域的实践技能跟上新技术发展的步伐。
(2)课程内容结构的调整。对于职业技术教育来说,课程内容设首要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使学生学有所用。①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方式的改革,以保证理论教学的内容够为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抓住对本专业培养目标起到重要作用的教学内容进行霞点讲述和教学。以保证技能教育跟上技能发展的步伐为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了解生产技术发展现状,参考相关专业高级工种的考核要求,主动搜集相关技术资料,改变教材的技术内容落后于生产实际的应用状况,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够跟上技术发展的需求。②增设部分选修课程,拓展专业适应领域。不少水利、电力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从事土木建筑、路桥施工,甚至自己办企业、办公司,所从事的职业与原来所学的专业都有一定的差异。这些专业在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方面基本一样,只要适当增加几门专业选修课程,就能够使该专业的服务领域得到较大的拓展。
(3)改革教学质量的评价方式。①改变考核方式。除了平时的作业、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以外,现场考核学生对设备的认识及工量器具的选择与操作使用等过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随机提问的结果应作为学生学习质量评定的一部分内容;②加大技能考核在成绩中的权重。学生学完一门课程后,最后的成绩评价应包括平时作业、课堂提问、现场技能考核、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5个方面。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课程进行成绩的权重结构调整,平时作业和课堂提问的成绩各占10%,期中考试和阶段考试占20%,现场考核占30%~40%,期末考试占20%~30%。
(4)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除了学生的“硬实力”外,更重要的是指学生的“软实力”.包括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可塑性、个人素质修养与道德、沟通能力、团队意识和适应能力等方面。要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教育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养成主动为他人服务的习惯;教育学生摆正位置,把自己定位为普通劳动者;教育学生要树立“人岗匹配”的就业观;引导学生在寻找就业过程中深入了解企业的各种信息。
5结语
从以上的调查和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企业讲求效益最大化。要求招聘的人员“软、硬实力”兼备。学院作为培养人才的地方,要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积极向上、可塑性强、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意识较强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培养模式
独立学院是一种既不同于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又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采取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独立学院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我院本着“发展应用型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宗旨,根据社会需求和学院办学定位,广泛开展了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为内容的试验工作,初步取得了显著的人才培养效果。
一、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基础相对较差,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
独立学院录取分数线介于普通本科(二本)与普通专科录取线之间,与“一本”生相比要低80―100分左右,与“二本”生相比,也相差30―50分左右。相对普通本科生而言,独立学院学生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1.基础相对较差。独立学院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薄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主动性,旷课、迟到、早退等现象时有发生,对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具有明显的偏科现象。2.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效率低下。独立学院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入大学后这些坏习惯依然未改,主要表现在没有全面的学习计划,学习自觉性不够,学习系统性不强,意志力薄弱,课外很少主动预习和复习。
(二)与母体高校培养目标大同小异。
独立学院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时,没有深入研究自身的服务对象、层次定位,结果造成与“母体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大同小异,“同质化”倾向明显,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缺乏清晰界定,在人才培养规格、层次和类型上区分度不高,未能体现自身人才培养特色。
(三)课程体系不完善。
1.偏重理论性课程,忽视实践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牵涉到实践基地的建设与维护、指导教师,以及学生学习时所产生的费用等相对投入较高,由于独立学院经费不足等原因,存在偏重理论课程,忽视实践性课程的现象:实践课程比重较小,缺乏稳定可靠的实践基地,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比较少。
2.必修课程占有绝对优势,选修课程较少。由于选修课程的开设涉及更多的教学资源配备与占有,增加了办学成本。大多数独立学院必修课比例偏高,选修课比例偏低。有的院校即使开设了较多选修课或允许学生跨专业、跨系选修课程,但学生在大量必修课的压力下,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选修,影响到学生对选修课的自主选择,不利于独立学院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课程内容与母体高校区别不明显,缺乏实用性与可操作性。目前,独立学院的课程与母体学校几乎没有差别。同一个教师、同一本教材、同一种教法,甚至在教学中,一些教师习惯于从概念、理论出发传授一些过时的知识;对新兴、交叉、边缘学科的知识,没有合理与充分地钻研及运用。而且由于课程体系与结构没有根据专业未来发展趋势,以及社会上对职业和岗位的要求来设置,使相关课程内容缺乏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独立学院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建构
(一)明确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即培养方案所要培养的人才的类型、规格和质量标准。作为构建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课程体系的依据,应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本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要求相对应。独立学院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在产品开发、生产管理、经营等过程中具有实际工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的人才,这类人才介于知识型与技能操作型之间。1.具有一定的知识广度,形成多方面的知识结构;2.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对外界具有较强的适应性;3.具有较强的交往合作能力和较高的非专业素质。因此,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重视基础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我院在制订培养方案时在培养目标一栏内要明确规定各专业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的要求。
(二)优化专业设置。
独立学院专业设置与母体高校实现互补,体现自身优势。针对独立学院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我院采取了以下措施:1.依托母体。母体高校具有长期的办学经验和优质教学资源,独立学院应充分发挥依托母体的办学优势,在整合或利用母体大学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滋生出应用学科和交叉学科。2.精简专业。独立学院专业建设不能一味求多、求全,重点是加强专业建设,突出自身优势。根据近几年的招生现状、教学设备、师资队伍、社会需求对现有专业进行整合。我院由原有的56个招生专业压缩为现有的23个专业,基本上保留招生和就业具有明显优势的专业,如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专业。3.设置专业方向。独立学院可在母体高校现有专业基础上设置多个不同的专业方向,在专业方向上“做文章”,体现专业特色。我院各专业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在第四学年设置了两到四个专业方向供学生选择。
(三)完善课程体系。
1.明确要求,科学建构课程体系及其所占比重。实现人才的培养目标,不是仅仅靠一门或几门课程所能奏效的,而是要依赖科学的合理的课程体系。我院明确规定:四年制本科专业理论教学(含实验课)总学分控制在150左右;五年制本科专业理论教学(含实验课)总学分控制在185左右。实践环节较少的专业可适当增加理论教学(含实验课)总学时。平均周学时不得超过25学时。
湖南科技大学潇湘学院课程体系及学分比例
2.加大专业课开设力度。我院明确要求各专业根据自身特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开出2―3组课程模块,每一组课程代表一个专业方向,每一模块不少于15学分,要求学生至少完成其中一个模块不少于15学分的课程。为切实落实学院定位,专业课的设置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结合产业、行业特点和人才市场预测精心设计。专业课要体现教学内容精简优化,应尽可能实现课程规格小型化和课程结构模块化,体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选择和专业特色。
我院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现状调整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教师(特别是优秀教师)多开课、开好课,以满足各专业、方向学生自主选择课程、自主选择教师的需要,提高选修课的教学质量。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供同学们选择,精选课程内容,对内容重复、知识陈旧的课程进行及时更新,并增加较多的应用型课程。如法学专业开设了“国家司法考试”专项课程。我院基本上所有专业都将学术课程与职业证书课程融合设置,把一些资格证书结合在课程设置中,学生既可以选择学术课程,又可以选择职业资格证书课程。不少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在毕业的同时也获得了职业资格证书。
3.增加实践周数,加强实践环节监管。我院明确规定:工科专业四年制实践环节不少于42周,工科专业五年制不少于54周;文科专业四年制实践环节不少于28周,教师教育专业实践环节不少于32周。在原有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普遍增加了4周实践。工科专业应尽量多安排课程设计或大型作业;文科专业至少安排1次学年论文或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工科专业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安排不少于16周,文科专业毕业(教育)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安排不少于14周。有条件的专业在培养方案中增设了与专业能力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行业技术等级证书的实践教学环节,以加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4.增加创新学分与技能学分。“创新学分与技能学分”是指学生在校期间结合专业理论学习、实践技能训练,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独立或在教师指导下参加课外创新性活动(含各类学科竞赛、科技竞赛和文化、艺术、体育竞赛,发表相关学科学术论文或取得一定物化成果或创新过程训练等)并取得一定成绩,或参加各类技能性活动并获得等级证书,经学院认定给予的学分。我院颁布了“创新学分与技能学分”管理办法,并进行了细化与量化,并明确规定:学生参加创新活动和技能活动,每获得一定量的创新学分或技能学分可免修一定学分的公共选修课,但免修公共选修课程学分不超过7.5个学分。通过“创新学分与技能学分”的增设,学生考证、过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既提高了自身素质,又掌握了技能,还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参考文献:
[1]来茂德主编.独立学院: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探索――以浙江大学的两个独立学院为案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