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骨科护理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治疗过的骨科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在骨科护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并研究解决的方法。
2、骨科护理的常见问题
2.1医院制度不完整
首先就是医院规章制度不健全,导致护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监控力度也不够,另外,部分护理人员缺乏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往往对骨折患者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所以就会常常出错。
2.2护理人员缺乏对患者的护理责任感
有关骨科的问题在当代越来越多,因此就会使得,骨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变得相当繁重。所以,在骨科护理过程中,由于骨科护理人员少、护理任务重,这样就容易给骨科护理人员带来了比较繁重的工作压力,更有甚者,由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态度非常的不好。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很容易使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护理责任意识慢慢消失。长期发展下去就会滋生消极应付的心理,或者是对患者表现出态度冷淡、护理不周、甚至和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发生冲突的现象。
2.3护理人员技术不娴熟
在骨科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除了要掌握一般的基础护理及技术操作之外,还应该熟练掌握专科护理技术操作的相关方法。但是大多护士毕业时间短,除此之外,还由于科室之间的轮转问题,专业知识相对的比较缺乏、经验也相对地不足、技术水平偏低,因此有的护理人员会常常违反操作规程,这样就会导致操作失败和出现差错。
2.4护理人员与患者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
相关的骨科护理人员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由于工作强度大而且工作比较繁琐,很容易导致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出现心理上的问题。这样便会给二者沟通带来的一定的难度。长此以往不但会造成护理人员对于患者缺乏耐心,而且还会对患者的病情缺乏相应的了解。由于工作量大,因此在工作过程中,医护人员难免会将一些冷漠烦躁的态度带给患者。这样医护人员对于病患的病情就更加的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从而有可能给患者的病情带来恶化等。
3、骨科护理中出现问题的对策
3.1建立完善骨科安全管理制度
针对存在医院安全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医院应该制订《骨科重点患者交接班制度》、《骨科护理组长责任制》、《各班护理人员职责》、《骨科护理安全目标责任制》、《骨科护理安全防范措施》等。从而来规范护理工作程序,对护理环节及终未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控。另外,科室还要专门成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所有人员各司其职,并且还要随时的抽查护理人员的责任心。
3.2开展学习互动,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
这个问题在各个医院都会出现,因此在以后的骨科护理工作中,医院应该首先对相应的医护人员进行必要的责任感培养。让所有的医护人员深刻的认识到他们拥有责任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除此之外,还要在护理工作进行中,应尽可能的对患者以及他们的家属热情对待,耐心的解决他们心中的不同问题。
3.3加强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培养
骨科相关的负责人可采取业务培训、开办专业知识讲座等形式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服务水平以及职业素养。因为在现代骨科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不但要熟练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良好的修养,除此之外还要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因此,相关负责人可以开展一系列的学习、讲座培养来让医护人员不断的进行充实自己,进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护理工作,才能够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
3.4鼓励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沟通
加强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沟通就是增进二者之间信任,这也是避免发生误会和纠纷的重要方式之一。美好的语言,不仅使人听了心情愉快,感到亲切温暖,而且还有治疗疾病的作用。护士每天与患者接触,频繁交往,如果能注意发挥语言的积极作用,必将有益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大大提高护理水平。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要及时主动接触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患者及家属的需求,倾听患者及家属的心声。及时的对患者以及其家属进行心灵上的安慰。这样可以促使患者的康复。
4、小结
1.1一般资料
观察组中男201例,女177例;年龄16~99岁,平均45.4岁;上肢骨折171例,下肢骨折120例,脊柱骨折54例,其他33例。对照组中男133例,女109例;年龄14~96岁,平均45.6岁;上肢骨折105例,下肢骨折77例,脊柱骨折39例,其他2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包括常规治疗护理、常规手术护理、常规康复指导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预见性护理指引,主要包括:
(1)入院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评估,并制定有针对性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如指导患者取正确,对病情危急者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可给予外周静脉或深静脉置管治疗;急诊手术患者应做好备皮、配血、药物过敏试验等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必要时给予氧疗以确保呼吸通畅。
(2)评价患者安全隐患:年龄>70岁的患者是发生坠床及跌倒的高危群体,故患者入院后应及时进行跌倒评分,对高危人群加床栏,并嘱咐患者家属不可私自将床栏取下;同时嘱咐长期卧床休息者下床活动时起身不可过快,避免患者因直立性低血压而摔倒;另外,护理人员还应在床头适当位置悬挂防跌倒、防坠床等警示标志。
(3)并发症护理:①皮肤护理:下肢骨折患者和老年患者由于术前术后通常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而极易发生压疮,因此,本研究运用Braden压疮评分表及时发现压疮高危人群,并针对危险因素制定有针对性、预防性的护理措施,如护理人员耐心地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翻身、配合方式,必要时可应用气垫床,建立相应的翻身卡,认真记录患者的翻身时间、卧位及皮肤情况,并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还需注意保持患者皮肤及床单的清洁干燥,及时对污染的内衣及床单等进行更换;另外,应指导患者增加营养,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从而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②预防静脉血栓:由于骨折患者术后需要长时间卧床休养,加之术后制动缺乏有效地运动使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概率极大增高。故护理人员应依据患者术后病情适当抬高双下肢并置功能位,同时给予患者腿部肌肉挤压及按摩,并指导患者早期进行股四头肌等长、等张舒缩运动;另外,还需严格观察患者双下肢的感觉运动及血运情况。③预防肺部并发症:护理人员应对患者术后呼吸情况进行认真观察,按时拍背并指导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对于有吸烟史的患者建议其戒烟;同时重视病房的通风,嘱咐患者多饮水,并加强口腔清洁,促进痰液排出,如有需要可给予患者雾化治疗,从而有效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7.6%,高于对照组的8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患者中发生轻度感染6例,轻度压疮5例,静脉血栓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2%;对照组患者中发生轻度感染11例,压疮10例,静脉血栓9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4%。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康复运动,适当的刺激能促进钙质的沉积,利于新生骨的生长,促进骨折愈合;运动治疗能改善组织的血液淋巴循环,利于物质代谢;运动产生的肌肉收缩,可以避免废用性肌肉萎缩,保持正常的运动肌力;关节运动能促进关节滑液的分泌,预防关节挛缩[3]。功能康复是骨折术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原则是复位、固定及康复训练。良好的复位和固定是基础,是前提,关键是康复训练的有效程度。康复治疗需要以较佳的骨折复位及稳定的骨折后固定为前提,根据骨折愈合的具体情况来实施,在实施过程中随时进行调整,以期达到最佳的康复治疗目的。
2心理康复
心理康复情况影响着关节功能的康复[4]。骨折术后,诸多患者因惧怕疼痛或影响伤口愈合不敢活动,不敢早期进行锻炼。因此医护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康复,多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宣教相关康复训练指示,强调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告知功能锻炼同手术同样重要,增加患者对功能康复的重视,消除患者的一些不良心理,使得患者能积极主动配合医疗工作,达到功能康复的目的。心理康复是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治疗的重要前提,贯穿着整个康复治疗的全过程,对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及心理恢复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心理康复的主要内容有向患者传授调节心理的相关方法、给患者以心理疏导、进行必要的健康宣教以及与患者进行病情沟通及诊疗计划的沟通等。为确保心理康复治疗的有效实施,要求医护人员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在丰富的专业知识之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心理沟通能力。王允彦等通过对股骨髁上骨折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治疗研究,结果表明患者通过系统的心理干预后,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面对疾病,坚持康复诊疗计划,术后康复效果明显优于未进行心理干预患者。郑榕萍等通过对老年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后,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其耐受能力,促进治疗计划的顺利进行。
3物理治疗
3.1蜡疗法
蜡疗法是指将蜡融化后,在稍微凝固时以棉布包裹外敷于患侧膝关节的治疗方法[5]。该种治疗方法主要利用热传导的原理。通过蜡液的热量穿透入膝关节处,促进关节周围炎性液体吸收,软化肌肉韧带,还能起到止痛的效果。蜡疗法能明显减轻胫骨平台术后进行康复训练时对关节软组织产生的牵拉痛,扩展关节活动范围。
3.2电疗法
电疗法是指在关节周围肌群处输出电流,通过电流刺激肌群细胞膜发生极化,兴奋神经肌肉,从而促进骨折康复的方法。电疗机可以调节频率产生不同的电疗效果,有低频电疗及中频电疗之分[6]。低频电疗频率在1000Hz以下,其每次脉冲电疗均能引起神经肌肉兴奋,产生去极化,如此多次刺激提升皮肤痛阈值,达到止痛的效果。
3.3超声波疗法
超声波疗法是指频率大于20000Hz的机械振动波作用于机体的物理疗法,其机械振动不能引起人听觉,但是在组织能引起细胞的共振效应,促使细胞运动,改善血液淋巴循环,促进物质代谢,软化粘连组织和瘢痕。此外,超声波产生的信号被机体组织吸收并且转化成热量,热量再刺激机体一些酶发生作用,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超声强度持续增高达到一定程度,会使得机体的局部温度逐步身高,引起局部“高热”的状态.从而缓解肌肉痉挛,减轻关节僵硬的发生,增强肌肉运动活力[7]。
3.4光疗法
光疗法主要是指激光治疗、红外线治疗等[8]。激光治疗具体是通过激光穿透机体,从而改善局部循环,促进炎症水肿的吸收,调节体内吗啡样镇痛物质的分泌起到局部镇痛的效果。红外线治疗具体是通过热辐射,促进局部组织消肿、止痛,改善局部物质代谢。有研究报道将半导体激光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锻炼的研究中,发现其镇痛效果尤为明显。
4功能锻炼
4.1肌力训练
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的初期,可以进行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锻炼肌力,主要进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以及胫前肌等受伤肌群的肌力训练。持续的等长收缩训练作用极大[9]:首先,等长收缩训练能持续保持受伤肌肉的力量和紧张性,减轻关节相关肌肉抑制效应,避免制动导致肌肉萎缩,从而影响肢体肌肉力量、影响膝关节的稳定性、影响患者平衡性;其次,等长收缩训练能促进局部组织血液淋巴的循环,改善局部循环及物质代谢,避免患肢因制动、局部炎症反应引起各种异常导致关节肿胀;再次,等长收缩训练,能减轻炎症因子聚集引起的疼痛,预防关节软骨退变,改善微循环状态,避免发生静脉血栓。
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的中后期,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以不影响患者骨折愈合为前提,进行等张、等速训练[10]。在中后期进行等张、等速训练,其一能够加强肌肉力量,进一步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改善血液淋巴循环;其二,持续性的运动训练,作用于骨折端,促进钙质沉积,利于骨折骨小梁重塑,提高骨折端骨折构成质量,从而促进骨折愈合。肌肉的等张、等速运动,通过强有力的挤压关节内半月板及关节软骨,能促进软骨物质代谢,提供营养支持,避免发生变性和凋亡,预防创伤性膝关节炎的发生。谢祖宏等研究得出,在术后第一天即可以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保持肌肉的张力,并可以活动踝关节。崔新刚等也证实术后第一天行股四头肌、足趾等的等长收缩训练有必要。胫骨平台术后功能锻炼,应早期进行,活动量逐步增加,活动范围逐步扩大。
4.2关节活动训练
关节活动训练主要包含三个阶段即初期的不负重被动活动,不负重的主动活动,负重的全关节主被动活动进行换[11]。
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1周内,评估患者骨折固定情况,及局部伤口的情况,考虑进行膝关节的被动活动。根据患者的耐受力,及本身病情情况逐渐加大关节活动范围。一般进行膝关节的被动活动,利用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机进行,其能促进关节软骨及其周围韧带、肌腱的愈合再生。早期的关节被动活动,可以促进关节内炎症及渗液的吸收,避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粘连,减轻关节疼痛的感觉,保持关节正常的活动范围。
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4周开始,可以进行膝关节主动活动[12]。根据患者自身承受力,进行膝关节范围内的主动活动,以求最大范围的扩展关节。机体的任何被动活动都取代不了机体主动活动锻炼。机体主动活动锻炼,培养关节活动的协调适应能力,利于关节在正常状态下进行工作,维持正常的膝关节活动能力。
在关节康复的后期,胫骨平台骨折术后骨折达到临床愈合的前提下,进行膝关节主被动活动相互替换的锻炼,扩展关节的活动范围为最大限度,提升关节的活动能力为最强能力。这也称为膝关节的延伸康复,是提高膝关节功能的强有力的手段,可以增强膝关节软组织的柔韧性及弹性,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及活动能力。覃鼎文等研究结果表明,在骨折术后第1天即进行髌骨松解及关节被动活动,术后3周,进行关节主动活动训练,能起到很好的关节康复锻炼效果。相关持续被动运动研究,进一步表明早期应用持续被动运动机,能改善局部组织血液淋巴循环,促进炎性物质吸收,减轻疼痛,消除炎症水肿,预防软组织粘连及静脉血栓的形成。从而明显改善骨折术后引起的膝关节功能障碍。亦有报道持续被动运动能加速软骨及关节周围组织的修复再生,改善关节软件的代谢及营养。
4.3平衡和步态训练
胫骨平台骨折伴随着膝关节感觉功能的减退,关节的神经肌肉能力减退,导致膝关节出现运动力下降以及功能性不稳,因此需要进行平衡和步态的训练。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一周,患者开始下地行走,先用双拐保证患肢不负重行走,逐步过渡到利用步行器行走直到负重行走。一般术后3月左右根据具体病情考虑独立负重行走。进行平衡和步态训练,要在医护人员的监视下进行,避免训练过程中意外的发生。进行相关训练之前,评估患者骨折愈合状况,及骨折内固定的耐受力。实施平衡和步态训练,患者从最初的扶拐行走,逐步过渡到自然行走的状态,利于关节本体感觉的康复。在训练过程中需要外界增加一些不稳定的因素,训练增强膝关节的平衡能力;需要不断改变膝关节的运动方向来增强膝关节的位置觉;需要不断改变运动强度增强膝关节的反应能力和感知。如此渐进性地进行平衡和步态训练,最大限度恢复膝关节受伤前的功能[13]。
5早期功能锻炼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早期功能锻炼活动的原则主要有[14]:首先,功能活动是有选择、有目的、有节制的活动,进行活动时应避免影响骨折的稳定性,避免造成固定物的损伤;其次,进行活动时保持修复后各组织结构的完整性,最大限度减轻功能锻炼对机体的损伤;功能锻炼目的是恢复和增强机体的固有生理功能。此外,患者个人体质各异,病情的不同,进行的功能锻炼计划应有多差别。根据个体情况,设计个体化的功能锻炼计划,调整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及速度等,以最适宜个体为准。适宜的运动强度和时间,更利于促进组织功能的恢复。在功能锻炼过程中,定期评估机体状态,避免过强过多的运动量,影响骨折后期愈合、机体的恢复。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功能锻炼,需要在医护人员制定合理计划后,在其监督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