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体操教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中学也正好处于青春发育期,是身体生长和发育的最佳时期。体操是根据人体解剖生理特征,通过徒手手持轻器械和在器械上进行各种身体操练,完成各种类型的和不同难度的具有一定艺术的单个动作或成套动作,借以实现体育任务的一种手段。通过学习体操,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力量、灵敏、协调、平衡等身体素质及前庭机能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作节奏感、韵律感和自然美感。中学学生的求知欲较为强烈,喜欢新鲜事物,喜欢挑战刺激。通过观看奥运会、亚运会多种赛事,了解我国的体操项目在世界独占鳌头,无与伦比。许多体操运动员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为该项目在学校的开展和学习起到了宣传作用。满足中学学生喜欢挑战、刺激、崇尚美好的心理。相反,有的学生认为体操是一项较苦较累的运动项目,并且枯燥乏味。另外,有的教师认为体操也是一项高危险的运动项目,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导致学生受伤的危险。对学生和教师的心理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教法分析
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它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又包括学生学的方法。教师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语言法:是体育教学中运用各种形式的语言指导学生学习,达到教学要求的方法。直观法:是体育教学中通过一定的直观方式,作用于人体感觉器官、引起感知的一种教学方法。完整法:是从动作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连续地进行教学和练习的方法。分解法:是从掌握完整动作出发,把完整的动作按其技术结构分成几段或按身体活动的部位分成几个部分,逐段或按部分进行教学和练习,最后完整地掌握动作的方法。预防和纠正错误动作法:是教师为了防止和纠正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动作错误所采用的方法。学生练习法主要包括游戏练习法:是以游戏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方法。比赛练习法:是在比赛的条件下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方法。综合练习法:是根据练习任务的需要,综合运用某些练习法的特点而组成的一类练习方法。循环练习法:是根据练习任务的需要选定若干练习手段,设置若干个相应的练习站,学生按规定顺序、路线和练习要求,逐站依次循环练习的方法。重复练习法:是根据练习任务的需要,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反复进行练习的方法。变换练习法:是根据练习任务的需要,在变换条件下进行练习的方法。
3.教学的影响因素
教学过程是老师教和学生学的合作过程。老师、学生及客观因素都影响教学发展。例如体操专业教师的短缺以及教师对新课标的认识、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接受培训和继续教育的能力等。学生方面表现为男学生较活跃且易于表达情感,争强好胜、喜欢活动。女孩文静且内心细腻,不易于表达情感,体质普遍较弱。对于比较难的技术学习内容自然会有一个的恐惧感。此外,教学设施是提高体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提高学生健康体质的物质保证,深深影响体操教学和创新。学校场地设施的优劣好坏对教师的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与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的培养有着很大的关系。
4.结论
(1)陈旧的教育思想。经调查显示,很多幼儿园的幼儿教师的教学思想陈旧、呆板,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对学生的德、智的教育,忽略了“体”的重要性,同时,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基础体操的发展。因此,要求幼儿教师要在进行基础体操的教授时,要时刻注意幼儿的生理以及心理的发展变化,以便于能及时地满足幼儿对体操教学的需求。[1]幼儿教师没有认识到基本体操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忽略了对基本体操的教学,对基本体操的教学只是应付了事、毫不重视,导致幼儿基本体操的教学发展受到了局限。同时,由于有些幼儿教师的思想较为顽固,不易接受新鲜事物,对幼儿体操的价值认识得不全面,导致在教学中忽视了幼儿基本体操的价值。
(2)单一的基本体操的教学目标。据不完全统计,大部分的幼儿教师在进行基本体操的教课时,更注重的是增强幼儿的体质,忽略了幼儿的全面发展。当前的基本体操教学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基本体操的训练时,应更多地选择较为丰富的教学内容,以此来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只有提升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才能有助于幼儿更好地学习基本体操,减轻幼儿教师的压力。在幼儿基本体操的教学过程中,单一的教学目标限制了幼儿的基本体操的发展,单一的教学目标也束缚了孩子的个性的发展,忽视了对幼儿德、智方面的教育,失去了基本体操的价值。因此,在幼儿教师的基本体操的教学中,应注重对幼儿的体操教学的发展,不应只是局限在体质的教学,更应该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
(3)幼儿教师的体操教学能力水平不高。由于幼儿教师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对基本体操的认识度不高,因而在对幼儿进行基本体操的教学过程中,影响了幼儿的基本体操的发展。幼儿教师在幼儿的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儿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的基本体操的水平,带动幼儿的基本体操的发展。经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幼儿教师并不是体育专业毕业的,普遍都是师范类专业,缺乏对基本体操的教学认识,甚至有的幼儿园没有体操教师,只是用其他学科的教师代替幼儿基本体操的教学,局限了幼儿基本体操的发展,不仅没有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对体质的增强也没有起到一个有利的作用。[2]同时,幼儿教师的体操教学水平不高,普遍表现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熟悉教学器材,甚至不知道教学器材是用来做什么的,同时,由于教师缺乏对基本体操的专业知识,导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对体操的重点以及难点进行要点的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幼儿的体操教学的发展。
(4)幼儿的基本体操课程安排不当。“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由此看出,教师对于课程的选择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大多数幼儿园的教学中,都忽视了对幼儿体操课的教学,根据对幼儿园一周课程的调查显示,在一周的课程安排中,只有一节或两节的体操课程,由于幼儿的体操课程的减少,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2幼儿教师基本体操教学能力的对策
(1)转变传统的较学思想。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要求幼儿体操教师要具有专业的教育思想,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增加先进的基本体操的教学理念,增强基本体操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幼儿的体操的教学发展,在基本体操的教学中,要注重对幼儿的健康教育。幼儿基本体操教师要结合实际生活,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教育思想的转变,促进幼儿的体操发展。
(2)构建科学的教学目标。在幼儿体操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幼儿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目标,构建一个科学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幼儿的全面体操教学的发展,不仅仅是对体质增强的教学,在体操教学的目标中要增加兴趣教学思想、技能教学思想、终身教学思想、全面发展的教学思想,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对幼儿的基本体操的教学中,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体质、性格制定完善的体操学习计划,在体操教学的过程中按照制定的计划进行体操的教学,因材施教,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3)丰富幼儿的基本体操的教学内容。幼儿的教育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育,所以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地考虑到幼儿的心理特点,丰富体操教学的教学内容,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的积极参与性,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的发展。例如,在体操教学的过程中,引进其他的体操教学器材,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幼儿教师要采取一器多用的教学方式,减轻幼儿园的教学负担,提高幼儿教师的体操教学的质量,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器材的转变,增强幼儿的体质健康,促进幼儿的全面性、科学性、健康性的发展。
(4)构建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学生最好的学习载体,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幼儿教师要构建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减少与幼儿的距离感,增进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友谊。在教学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要积极地与幼儿做好朋友,以此来提高幼儿教师的教学质量。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促进师生之间更好地交流,还能营造一个和谐的班级氛围,有助于幼儿教师的教学。
(5)加强师资队伍力量的建设。在对幼儿体操教学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俗话说:好的教师才能教育出优秀的学生。因此,要加强幼儿园中对体操教师的队伍建设,创造一个师资力量雄厚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幼儿体操教学的多元化发展。
3结语
任何一项运动都是在一定的身体素质支持下完成的,可以说身体素质是各项运动的基础。而参加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的锻炼,不但可以发展不同的身体素质,而且能使良好的身体素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因此,应把发展身体素质与掌握各项运动技术、技能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做到两者之间互相促进。各项身体素质之间是互相影响的,既互相制约又互相促进,要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就应按照人的生长、发育规律来进行科学的全面的身体锻炼。全面身体锻炼对幼儿的人生发展都是非常必要的。
2、通过幼儿体操的动作使幼儿会欣赏美
幼儿体操属于集体运动项目,这就要求在体操成套动作的编排上要遵循动作的整齐、对称、对比、节奏和多样的统一的形式美法则。整齐是最简单的形式美,即形体、服装、动作技术、节奏变化、动作与音乐配合、表现风格等方面的统一,没有明显的差异,给人留下庄重、刚劲、有力的印象;对称是指上下、左右或辐射的相同形状,主要表现在动作路线的对称,动作造型的对称、队形图案的对称上;对比是由具有显著差异的形式因素互相结合而成的,主要包括音乐节奏的对比,动作幅度的对比,动作刚柔力度的对比,成套组合高度起伏的对比,对比充分,使健美操组合显示出跌宕起伏,自然优美。节奏是指在运动过程中有秩序地连续,有规律地反复。构成节奏有两个重要关系:一是时间关系,指运动过程;二是力的关系,指强弱的变化。把运动过程中这种强弱的变化有规律地组合起来加以反复,便形成了节奏。在竞技健美操中节奏的运用主要体现在音乐节奏变化和成套动作节奏的变化上:音乐节奏变化体现在速度快慢、力度大小、曲调强弱等方面;动作节奏变化体现在紧张松弛动作的交替、刚柔动作的交替、同一动作不同节奏的完成等方面。音乐节奏变化与动作节奏变化和谐一致,才展现出该项目有规律的形式美。和谐也称多样统一,是形式美法则的高级形式。在和谐中,消除了各种差异的对立,而融合为浑然的整体,和谐的本质是多样的统一。“多样”是整体中所包含的各部分在形式上相互区别的差异性,体现了各种事物个性的千姿百态和丰富变化。在幼儿体操中体现在动作组合、难度动作和过渡连接动作、移动路线和动作节奏的多样性上。多样性增强活动的可视性和观赏性,同时全面反映运动员各个方面的能力。所谓“统一”是整体中包含的大部分在形式上的某种共同特征,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呼应和衬托的关系,体现了各个事物的共性和整体联系。无论幼儿体操的动作编排、姿态造型如何多样,都符合成套动作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和幼儿体操的最根本的特色。
3、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丰富幼儿的学习生活
1.1
运动心态的不足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不良。有些练习者在头晕、发烧、感冒等身体功能不良的时候,不适当训练,否则容易造成伤害事故。另外,训练者刚刚接触新的技术动作,而体操的技术动作又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于是容易精神紧张,产生畏惧心理。由于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练习者往往做出一些多余的动作,或者动作做得不完整。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不良,将会影响其动作技术的掌握,而且容易造成伤害事故。
1.2运动量的负荷运动训练负荷大。所谓运动负荷,又称生理负荷,是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在锻炼时要保持适宜的运动负荷,体操训练中,练习者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过度训练,运动负荷超出了其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往往会造成运动损伤。
1.3教学方面的松懈教学松懈、组织方法不当。由于教学松懈、组织方法不当而造成体操运动损伤的情况不多见,但是也存在着这方面的原因和隐患,值得体操教学者的重视。这主要表现在违反教学原则、内容安排不当、运动负荷不合理、管理松散、场地器材布局不妥善等方面。由于体操项目所具有的特殊特点,教学的组织方法不当也会导致练习者运动损伤。
1.4保护者的失策保护者保护不当。保护者的保护在体操练习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练习者刚刚接触动作而不能独立完成的时候,更需要有人在旁边加以适当的保护和帮助。如果保护和帮助不当,很可能造成练习者运动损伤。
2体操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2.1加强运动员的教育教练员要加强练习者的教育,提高练习者的运动素养。体操动作具有危险性、复杂性,时刻都会有运动损伤发生的可能性。所以,必须让练习者树立正确的训练观念,提高预防伤害事故的意识。在训练的时候,集中精力,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动作。此外,参加训练者要明确体操运动的目的,在思想上重视对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懂得如何进行预防。
2.2运动员需要的指导教练员要严密的组织,科学的指导。体操练习的主体是体操教练员和体操运动员,是在体操教练员的指导下和训练者的参与下进行的。教练员应该严密的组织教学,对练习者进行科学指导。首先,训练前应该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并与练习内容保持密切相关。其次,教练员应该了解练习者的实际情况,并加以指导。最后,严肃教学秩序,规范教学课堂,使练习者在一个秩序井然的环境下完成动作。
2.3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在体操教学、训练和比赛中,为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同时给予心理支持而采取的安全措施叫做保护。保护分为他人保护和自我保护。他人保护的方法有接、抱、拦、挡、拨。保护他人的时候,保护者应该了解练习者的基本情况,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站位给练习者适当的保护。每个参加体操运动训练的人也都应该掌握自我保护的办法,防止损伤的出现。
2.4运动易损伤部位练习加强易伤部位的训练。习惯性易伤部位,如脚背外侧,拇指的根部等,对这样易受伤部位,除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外,还要注意正确使用保护带,如护踝、护指、绷带等。针对性提高易受伤和较薄弱部位肌肉的力量和伸展性练习、提高其功能是积极预防运动损伤的一种有效手段。
2.5科学进行训练练习者要该科学训练,防止疲劳状态下大运动量训练。运动量、运动强度和动作难度必须与身体状况和训练水平相适应。要遵循渐进和区别对待的原则。练习动作时,要从简到繁,由易到难,从分解到完整动作。
3结论
1.1在教学内容方面
传统的体育教学大纲对各年级的教学内容、比重、各个内容的课时比例都做了明确的规定,使得所有学生都要学习这些教学内容,这样就造成很多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实行新课程标准后,在体操教学内容方面做了很大的调整,没有原来的硬性的规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去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这样就增加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1.2在教学方法方面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以前那套“跟我做”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潮流,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所以我们体育教师应改变原来那套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由于老师太多的讲解、示范,一节课下来学生很少有时间锻炼。新课标要求教师要让学生用于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建立与学生平等的关系。所以体育教师应调整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要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锻炼的方法,培养学锻炼的习惯,而不只限于教会学生某一项运动技能。另外,新课标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能力和情感体验,这就需要我们体育教师要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大多数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
1.3在教学过程方面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运动技能为中心,以学生的身体素质为重点的教学模式。新课标注重学生的运动参与的和情感体验,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还要更好的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能够体验运动的乐趣。体育教师在新课程标准下更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锻炼的时间。
1.4在教学评价方面
传统教学评价多采用成绩考核进行评价,以“优、良、中、差”来作为评价学生的等级,忽略了个体的差异性。但新课标是根据学生的体育活动参与程度,教师的专业素质,体育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新课标强调评价内容的多样性,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评价方法。在评价内容上,还包括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心理和行为的评价。在评价方式上,既有教学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的自评,同学之间的互评,既有期末考核评价又有学习过程的评价。
2新课标要求体育教师应具备的体操教学能力
2.1讲解、示范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要求体育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上课时老师能运用浅显易懂,清晰简洁的语言讲述动作的要领与要求,学生就能对动作有个初步的了解,这样就能达到节省时间,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个优秀的体育老师不仅能做出标准规范的示范动作,还要能把动作要领、注意事项等用专业术语的表述出来。示范动作能使学生直观的观察动作的做法、规格、要求等,所以体育教师准确、协调、优美及熟练的示范动作,对学生尽快地掌握基本技术、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如果一个体育老师示范动作不规范、不到位,那么学生就会对这个老师失去信任,也不会好好地配合老师。这就要求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应不断加强语言表达能力和动作的示范能力。
2.2教学组织能力
良好的课堂组织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所在,合理的队伍调动、正确的示范讲解、有序的练习以及冷静地处理突发事件都是一个体育教师教学组织能力的体现,因此在体操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培养学生的体操专业技能还要注重学生的组织能力的培养。
2.3教学计划的设计能力
所谓的教学计划也就是准备教案,这是实施教学的第一步,教学设计制定得合理全面,对教学实施与评价起到指导的作用。《课程标准》在选择教学内容上是非常灵活的,规定了学习内容的选择原则和范围,所以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选择那些能引起学生好奇心的、引起学生兴趣的,如健美操、技巧、山羊、基本体操等。选好教材接着确定教学目的,科学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创编,以图文形式完成教案,并能突出教材的难点、重点。这方面,教师应细心进行指导,把好质量关。
2.4教学评价能力
以往看起来“公正客观”的终结性评价强调的是横向比较,忽略了学生的自我纵向比较,尤其是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来说,由于无法达到考核的标准而使学习变成了精神上的负担,产生厌学心理。传统的课程评价是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的一种终结性评价,不能全面的反应地参与学习程度以及自身取得的进步,而且容易打消学生的积极性,更不是真实评价学生健康状况。这种评价是体育教师操作容易,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新课标没有规定具体的评价目标和方法,要求体育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去探索符合本校学生的评价体系。
3提高体操教学能力的对策
3.1讲解、示范能力
1.要求学生熟悉体操理论专业术语,在上课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讲述技术的动作要领,易犯错误、保护帮助的手法等。
2.让学生对学过的内容进行教学实习,这样既可以巩固学过的知识,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组织学生开展“说课”活动。通过“说课”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教师可以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说课”的方法之后,可以进行分组练习。
4.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技能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动作质量,也提高了学生的示范能力。
5.教会学生正确的选择示范的位置和方向,在做一些徒手操时选择背面、正面示范体以及侧面示范。可以采用边讲解边示范,或者分解动作示范。
3.2教学组织能力
1.让学生学会喊口令。在我们体操教学当中应把口令作为重点教学内容,因为口令是体育教师教学必备的技能和素质,口令的好坏是课堂组织的关键。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随教师一起喊口令,每个学生在全班队伍前喊口令、带准备活动等,并随堂进行考核作为平时成绩。
2.让学生学会调动队伍。在每堂课的准备活动前由教师给一个学生规定实习最常用的一些队列队形练习内容,让学生整队调队,培养学生的指挥能力,并列为平时考核内容之一。
3.让学生学会带准备活动。教师要求学生按规定编写准备活动部分实习教案,明确提出准备活动的任务和内容,并能指挥队伍和领操、做正确队列队形练习和徒手操的讲解和示范。
4.让学生教普通系学生广播体操,指导他们课余训练。在新生入校之际由体育专业学生教全校普通系学生做广播体操。其次,在每年的校运会开幕式各院系都有相应的舞蹈、健美操、啦啦操等表演节目,由相关的教师带领体育专业学生为参加校运会表演的普通系学生编排节目并组织他们训练,这样既可培养学生的组织教学能力,又推动了群众体育的开展,还能为以后的教育实习做好充分地准备。
5.教会学生处理突发事件。在我们体育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无法预测到的意外事件。比如学生力量较差从单杠、双杠上滑落,崴脚、受伤等,还有教师在示范动作时失误等。
6.作好教育实习。教育实习是体育专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一种历练,同时也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3.3教学计划的设计能力
1.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准备实习教案,充分了解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重点难点,这样在编写教学计划过程中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设计出合理的教学计划。
2.制定教学计划过程中要考虑课的量与强度、密度的安排情况、练习的效果如何以及采用哪些教法手段等。
3.全面分析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制定的教学计划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4.要多方面考虑可能出现的情况,想好处理的方法及应对的措施。
5.在编写实习教案时必须和正式上课教案一样,应认真对待。格式要符合规范,层次清楚。字迹要工整,行距要清晰,为教育实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3.4教学评价能力
1.在体操教学中让学生彼此进行评价,全面客观的评价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等。
2.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关注他人的优点和长处,淡化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多去赏识他人,鼓励学生。
3.评价时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对于快乐体育思想,日本学者认为:快乐体育是重视每一项体育运动所独具的乐趣,让学习者能够轻松、愉快地从事学习和运动的一种体育,快乐体育思想是将运动中的乐趣当作目的以及内容来进行教学的一种体育思想。我国体育教育家对于快乐体育的诠释为:快乐体育指的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然后采取一定的措施将学习者和这种学习氛围融为一体,并且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其中的乐趣的一种体育教育思想。
二、快乐体育思想对小学体操教学的作用分析
快乐体育思想在20多年的实践过程中,在小学体操教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通过将快乐体育思想实践应用在小学体操教学中,能够有效地改变传统体操教学中单纯地以增强学生体质为终极目标的教学宗旨,而是既重视增强学生的体质,又重视对学生进行人格和情感上的教育;其二,改变传统“填鸭式”的传统体育教学观念,提倡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和中心,教师应该以引导者的身份,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实现学生体质和身心的共同发展;其三,快乐体育思想能够有效地改变学生厌学的现状,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点激发学生的锻炼以及学习的潜能。总之,通过将快乐体育思想应用在小学体操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产生愉快的情绪,让他们始终保持一种快乐的心态,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完成所有的教学内容,在小学体操教学中渗透快乐体育思想,是扭转当前小学体操教学“滑坡现象”的有效方法,应该引起小学体操教师的重视。
三、快乐体育思想在小学体操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1.教学内容的设计。传统的小学体操教学内容通常为竞技性较强的体操动作,过分重视动作的标准和规范,容易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畏惧的心理,为了能够有效地解决这种问题,小学体操教师在应用快乐体育思想时,应该遵循经济运动趣味化、儿童化、教材化的原则,对小学体操教材的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和设计。基于快乐体育思想的小学体操教学内容的设计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各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等,站在学生的立场选择体育教材,并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去思考“我们教什么、我们为什么教”等问题;其次,应该简化教材的技术结构,教材结构的简化并不是不要技术和规则,也不是不重视体操技术教学,而是为了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受过多人为因素的限制,先实现教学活动的目标,然后再逐渐适应简单规则。因此,教材技术结构的简化,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应该采用降低技术要求、简化规则以及简化活动形式等原则;再者,增加快乐体育教材内容,按照科学性、趣味性、健身性、教育性等原则,适当突破传统体操教学教材的限制,适当增加一些学生易于学会、喜闻乐见以及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练习的体育教材内容,这样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2.教学方法的设计。想要在小学体操教学中渗透快乐体育思想,应该重视教学方法的艺术性和实用性,也就是说根据学校的实际状况,对当前的教学方法进行艺术性的再加工和再创造,并将各种教学方法灵活应用在体操教学实践中,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以平和的心态、愉快的心境主动地参与到体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学生在教学中探索、发现以及体会到快乐体育教学的学习乐趣以及成功的喜悦。目前,基于快乐体育思想的小学体操教学方法包括师生换位法、快乐作业法、激励法、直观演示法、竞赛法、讨论法、目标学习法、小组学习法、设疑法、游戏法、情境法等,通过将这些教学方法应用在小学体操教学中,能够充分体现快乐体育思想,显著提高教学质量。
1.1研究对象
多媒体录像教学对健美操技术水平的影响.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在中国期刊网上查阅大量相关资料,为论文的撰写打好基础.(2)调查法:对学生进行学前调查,掌握学生对健美操的了解程度,再选择相适应的学习内容.(3)专家访谈法:通过对专家进行访谈来确定教学内容及考评内容.(4)逻辑分析: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演绎、归纳、类比、推理、图表分析、综合分析等逻辑方法.(5)SPSS数理统计法:对本研究得出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并得出相对应的结论.
1.3教学实验设计
实验对象.安徽省某高校12会计专业60名学生(全女生),对照组30人,实验组30人.实验时间和地点.实验前准备时间:2013年3月~2013年5月.实验时间:2013年5月~2013年7月(8周).实验地点:多媒体教室及体育场.实验假设:多媒体录像反馈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健美操技术水平.实验步骤:在正式实验前先进行预实验,以熟练掌握录像机的操作,并在正式实验的前两周要完成健美操基本动作及大众一级套路动作的前两个组合动作的教学与复习.完成实验前的测试,用以了解学生实验前的技术水平,再施加实验因素.
(1)课堂教学前.
首先,组织学生观看大众健身操成人一级套路动作的演示视频,并在学生观看的同时,进行相应的动作重难点讲解.必要时,对视频进行慢放或重复播放.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
(2)课堂教学中.
教师再次讲解动作要领并示范动作,对复杂动作进行分解示范及讲解.学生对动作要领初步了解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动作练习.让学生对健美操基本动作初步掌握后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并讨论.在学生统一练习时,教师用摄像机将其练习情况拍摄下来,并对学生进行即时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组织学生对自己或同伴的动作进行分析,之后教师再进行分析评价.让学生在接下来的练习中针对自身情况调整练习重点.在对照组中,采用常规的组织教学方法.教师示范后学生跟学、分组讨论学习与组织统一练习相结合,教师巡回指导.
(3)实验后测.
在实验的最后一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进行实验后测,获取两组健美操技术水平的变化.并发放实验后测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健美操认知水平的变化.
(4)实验条件的控制.
①本课程教学内容严格按照健美操教学的课程标准来设计.②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学工作均由笔者来担任.两组的教学内容、练习形式、教学时数、测试内容、器材的使用上都保持一致.为避免对象因心理因素而引起的实验效应,采用班间单盲性原则进行教学.③实验前测与实验后测分别放在实验的前一周和实验的最后一周.实验前测和实验后测成绩评定由3位专业的健美操教师采用单盲评定的原则进行,并对3位教师的评定结果做非参数检验(检验的原假设为:3位教师对30名学生的技术水平的评价结果是一致的)。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研究结果
(1)3位教师的技术水平的评价结果一致性检验.3位教师对30名学生技术水平的评价结果的一致性检验如(α=0.05)表1,P=0.896>0.05,接受假设,即可以认为3位教师对30名学生技术水平的评价无显著性差异,是一致的.(2)实验前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技术水平检验结果.为了实验结果更加准确真实地反映客观现实,提高实验的效度,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进行了实验前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在动作的表现力、正确性、连贯性、协调性及节奏感上的配对检验中P值均大于0.05,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在实验前的技术动作无显著差异,可以认为来自同一整体.这也符合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做到了同质比较,保证了实验的可靠性.(3)实验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技术水平检验结果.通过8周的实验教学(实验组按教学流程、对照组按常规的教学流程)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再次进行了技术水平评价.可以看出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动作的协调性及节奏感上P<0.05,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而在动作的表现力、正确性及连贯性上P<0.01,表现出高度的差异显著性.这说明原假设成立.多媒体录像反馈教学法对提高健美操技术水平优于常规教学法.
2.2分析
(1)多媒体录像反馈教学对技能认知影响的分析及其理论基础.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认为人对外界信息的认知应包含接收、编码、储存、交换、操作、检索、提取,以及使用这些过程,并把它们归纳为感觉、记忆、控制和反应等四种系统模式.强调对人的行为和当前主认知活动起决定作用的是他所掌握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再根据事物的多种形状将认知对象分别储存在人脑的3个不同位置,最后可以用声、形、义3种不同的途径来检索这一记忆.而多媒体教学正是把声、形、义紧密地结合起来,能加强和加速人对事物的理解,从而加快认知过程的形成.反馈教学法的创立者刘显国先生提出:反馈教学法是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原理创立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以运用知识和发展能力为目标,在互相合作和融洽的氛围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创新的学习,强调教与学之间信息交流和信息的及时反馈,是集多种教学法的优点于一体的综合教学法.反馈教学法始终以信息反馈为主线,使整个过程形成一个回路,从而达到及时调控教与学,获得最佳教学的效果.录像反馈教学正是通过录像的形式记录下学生的动作、表情等特点再次对其进行反馈.通过慢放、定格、重复等方式控制录像,让学生从中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而常规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看不到自己的动作,即使在镜子面前看到了自己的动作也只是一闪而过,所以很难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一般只有等教师在纠正问题动作时才能被动地发现.
(2)多媒体录像反馈教学与运动技能的形成机制分析.
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一般认为有三个阶段:第一,粗略地掌握动作阶段.第二,改进和提高动作阶段.第三,动作的巩固和运用自如阶段.在第一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动作表象和概念.多媒体录像反馈教学正是运用多媒体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大脑处于积极的工作状态,从而加快正确动作表象的形成.运动技能形成的第二个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在粗略掌握动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和改正自己的错误动作,加深理解动作结构的内在联系,提高动作的质量,建立动作动力定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录像把学生的动作再现给学生(教师必要时给出相应的提示),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改正错误动作,建立正确的动力定型.运动技能形成的第三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和发展已成形的动力定型,使学生能熟练、轻松、自如地完成动作并能在各种条件下运用自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再次展示优秀运动员的动作,让学生掌握其用力的方法与技巧.
(3)多媒体录像反馈教学法的优势分析.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过于强调教师的传授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其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来完成教学目标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往往只能被动地反复模仿技术,进而掌握技能,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还有可能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甚至体育项目产生厌恶的心理.多媒体录像反馈教学法在体育教学方法领域属于比较前沿的一种教学方法.由于其把形、声、图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因此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使学生在其大脑储存区产生深刻的动作影像,进行动作表象的形成和动立定型的建立.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学生技能学习情况的有效反馈,使学生能发现自身的问题,从而在练习时能进行针对性地调整.总之,多媒体录像教学法既具备了多媒体生动、直观、形象的特点,又结合了反馈教学法的启发式教学理念.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培养了学生自学、互学、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通过8周实验准备阶段的学习和8周实验阶段的学习,得出了表3的结果,结果表明,在健美操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录像反馈教学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能提高学生对健美操动作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建议
(1)随着体育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和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已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多媒体反馈法的实验研究证明了它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健美操的教学质量,建议各校健美操教师能应用于教学中,同时建议学校能保证相应的教学环境.
(2)多媒体反馈教学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议其他专业体育教师能在教学中试行应用.
(3)在多媒体反馈教学中,要保证反馈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本研究采用实验班和对照班相比较的方法进行,通过对教学效果的比较分析,验证实验教学的效果。
1.1研究对象及方法
以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健美操选修课女生为实验对象,从中随机抽取60名女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个班,每班30人)为实验研究对象。实验前通过问卷调查及体育基础进行测评,确保两个班之间的学生运动基础、身体素质等运动能力均无显著性差异。另外,两个班的教学内容、课时数、教学进度保持一致。
1.2研究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均由同一教师在同一场地下进行对比实验。实验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即教师教,学生学,依据示范———讲解———分解示范———学生练习———教师纠错———完善练习的教学模式进行。在全面考虑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技术等因素的基础上,每个班级根据学生的前测成绩组建5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6人小群体,通过适当调整,各小群体成员间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具有一定层次梯队,能互补,教师可对组内成员进行角色分工,制定各小组活动规则。设定教学目标。实施教学一般以一个项目的学习为一单元,实施教学前教师向全班同学简单讲述教学目标,各小组根据教学目标制定小组目标及个人目标。随后教师面向全班进行健美操授课,形式与传统上课一样,但上课时间短、同一时间的教学内容量大,目的是为接下来小群体的主导部分———小组活动留一定的时间。在练习的过程中,小组内学生相互帮教,相互指导,互相评价。不定时地进行小组内人人参与的讲解示范和技术交流比赛。教师则重点关注学生小组活动的参与情况、小组学校目标的实现情况。如小组成员间相互支持情况、相互给予的意见反馈情况以及学习目标实现情况等。教师通过这些情况的观察,便可有的放矢的介入到指导、调控小组活动中来。小组间竞赛及评价。每单元结束,以小组间竞赛的形式,测验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的方式包括: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评价的内容包括学生健美操技术技能动作掌握情况以及组内学生相互交流、互助情况。据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记录情况、每单元结束前评价反馈信息,在单元学习结束前,教师就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进而转入下一单元的学习。
2结果
2.1小群体教学模式对学生健美操学习兴趣的影响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和参与运动的原动力,学生是认识和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对健美操课有兴趣,并使得健美操课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他们才会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健美操课堂中来。实验前后,针对学生对健美操课的学习兴趣,我们分别做了问卷调查。实验前实验组(小群体教学模式组)与对照组(传统教学模式组)对比,组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后,实验组(小群体教学模式组)实验前的学习兴趣高、中、低所占的百分比分别26.6%、40%、33.3%,实验后分别为50%、33.3%、16.7%,实验前后,实验组的学生在健美操课学习兴趣上有了明显的改善,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前后对照组(传统教学模式组)对健美操学习态度认知上的虽然有一定变化,但经过对组内数据检验,结果显示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可以得出实验结论: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小群体教学模式较传统教学模式能更好地激发健美操课程的学习兴趣。
2.2小群体教学模式对学生健美操课考试成绩的影响
小群体教学模式组成绩的平均值高于传统模式教学组的成绩,且两组间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认为在学生健美操课中实践小群体教学模式可以获得较好的健美操成绩。
3结论与建议
3.1小群体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健美操课的兴趣
学生对体育运动感兴趣,但对参与体育课堂不感兴趣或兴趣程度低是广大高校体育教学面临的问题。在本研究结果表明,小群体教学模式较传统教学模式能更好地激发健美操课程的学习兴趣。究其原因,传统模式教学注重教法,忽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偏好搞一刀,强调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注重严密组织、严格纪律,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与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置学生于消极被动的学习地位上。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较少,练习密度较低,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小群体教学模式给了学生适度“自由”,让学生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相互学习、相互指导、互帮互助,它强调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主体作用,体现了快乐体育教学的形式,激发了学习兴趣。
3.2小群体教学模式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通过对考核结果进行对比,小群体模式教学组平均分值较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2.1小群体教学模式符合人的个体差异,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
健美操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在基本素质、节奏感、运动技能掌握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对她们进行适当的异质分组,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小组合作学习是小群体教学模式的中间环节,是指学生在轻松愉快、没有压力的氛围中相互学习,这种学习形式对学生来讲是一种强大的驱动力,促使学生有意识地对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进行深刻学习、领会直至在同学面前能清晰地表达和演示,从而让学生在这种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行为中达到学习目标。对基础较差、学习能力偏弱的学生来讲,可以感受同组同学的帮助,并在努力学习的情况下感受成功的喜悦。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讲,这种学习情景,给了她们更为广阔的舞台,以发挥她们的优势,同时也让她们在这种帮助他人的氛围中感受到乐趣和成功感。所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体现了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2.2小群体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了教学效果
1大众艺术体操教学的现状
1.1专业课程内容设置的现状
就体育院校大众艺术体操专业而言,要结合当下的社会实际不断地完善和优化课程内容的设置。在实际的社会体育场所、社会主要体育人群中,根本无法实现大众艺术体操教学的顺利开展。例如,一般的健身房教室根本不可能完成器械动作的练习,中老年人群也无法完成难度相对较高的动作练习。那么,要让大众艺术体操面向社会,就应当调整课程内容,创编新的动作套路以更好地在社会中推广。脱离了社会实际的大众艺术体操教学是纸上谈兵,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忽视了大众艺术体操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功能。现有的大众艺术体操教学内容,让学生很好地掌握了专业技能,但是却无法在社会实际生活中发挥作用。所以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中,应该从社会实际出发,扩大大众艺术体操参与人群,结合就业的实际情况加以完善和改革。
1.2人才培养的现状
在体育院校中对于艺术体操专业的人才培养分成两个部分,一种是运动训练专业的大众艺术体操项目,一种是表演专业的大众艺术体操项目。在两种不同模式的专业设置下,针对大众艺术体操专业的课程内容是完全相同的。运动训练专业中的大众艺术体操专项对于学生专业的要求相对较高,学生来源主要是运动员,在专业技能上有很大的优势。在面向社会的时候主要集中在中小学体育、专业的各类运动队艺术体操教练等,回归到体育的竞技运动队的可能性较大。然而,表演类大众艺术体操项目的学生,专项水平相比专业运动队而言较低,面向社会主要集中在社区体育、社会各类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主要面向普通的社会人群。因此,同等教学模式的开展,解决不了这一类大众艺术体操学生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连接问题,也就是说,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下培养的人才根本无法很好地走向社会,满足社会的需要。那么,学校在考虑现实的前提下,更要立足于长远的未来,在人才培养上要注重实效性、主导性和时代性。
2社会需求对大众艺术体操教学模式改革提出的新要求
2.1教学模式改革与实效性相结合
在教与学的双边教学活动过程中,不能仅停留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局面上,还应改革教学模式,表现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形式等各个方面,以达到更有实效性的教学效果。在传统固有的教学内容中,从单一的运动水平角度来看,大众艺术体操专业技能的掌握是有效的。但是从长远意义来讲,所学的知识只存在某一个时间段,并且不为社会所用,不能与社会相联系,是无效的。在教学目标中,实效性主要体现在除提高运动技能外,更能走向社会,在社会体育中传播和推广大众艺术体操这一项目上。在教学形式上,除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外,学生应该有更多的接触教学的实践机会,为以后在社会上更好地工作作准备。在大众艺术体操专业中,教学模式各个方面的改革要与社会实效性相结合,积极了解社会体育发展的信息,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利益出发,真正做到学校体育教育为社会体育文化服务。
2.2专业人才培养与时代性相结合
在体育院校大众艺术体操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专注于使学生掌握大众艺术体操的基本技能和理论知识,专项技术水平达到等级的要求。然而这种传统人才培养的理念仅仅局限于运动技能和运动等级的提高,注重技术的学习和短期的效益,忽视了大众艺术体操动作的广泛性和延伸性,忽略了专业设置和社会需求的关系。从短期利益来看,学生学到了很多的专业技术动作和理论知识;但从长期效益来看,四年的专业学习并不能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帮助。
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时代的不断前进,人们的消费观念和价值观也在改变,更多的人将对物质的追求转向了对健康的消费。不难发现,在工作后的空闲时间,越来越多人投入到体育锻炼中,越来越多的健身房和健身会所相继开展。这是一种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这样一种蓬勃发展的现象给体育院校的专业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社会工作机会。学校在人才的培养上,除了专业的运动技能知识和理论知识外,更应该结合社会实际培养“一专多能”型、创新型、与时俱进的复合型人才。
3体育院校大众艺术体操教学模式改革的对策
3.1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徒手套路课程内容的学习
在调查的2009级表演专业大众艺术体操专项的14名学生中,从事与艺术体操专业有关工作的学生少之又少,其中仅4人在毕业后继续从事少儿形体舞蹈相关的工作,大多都在进行与大学所学专业毫无关系的工作。由此看出,体育院校的普通大众艺术体操专业学生在社会中很难继续发挥专业优势或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在如此严峻的就业环境下,大众艺术体操自身的普及性和项目的局限性制约了它在社会大舞台上的发展。
大众艺术体操项目对于柔韧性的要求极高,对于专业的学生来讲,通过大学四年刻苦的学习可以很好的完成。但是面向社会而言,对于普通的大众,柔韧性和力量性相结合的运动项目作为健身或锻炼的手段有较大的难度。所以,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大众艺术体操课程在内容设置上可以多增加结合艺术体操的特点进行的徒手成套动作的学习。相对而言,较为简单的套路动作学习不仅容易被大众所接受,而且不失艺术体操项目的自身特点,使竞技体育真正意义上向社会体育过渡,充分展示出艺术体操项目作为运动项目的社会功能和服务社会的职责。
3.2在课程中增加利用器械创编简易套路的内容
大众艺术体操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肢体动作与轻器械之间的完美配合。通过器械展示出来的成套动作更加地新颖、独特,充满活力,能更好地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前提下,在大众艺术体操课程设置中除了基本的成套动作学习外,应补充一些简单、易掌握的非成套器械固定套路动作的学习。合理地学会运用器械,编排出适合社会大众所接受的器械操,如瑜伽球、双人或多人绳操等,不仅能锻炼人与器械之间的配合,保持艺术体操项目的特色,更增加了健身运动的趣味性。
在大众艺术体操课程内容中,增加多种课程形式,在保留原有艺术体操项目特色的前提下,突出体现了大众艺术体操面向社会多元性的功能。符合当前体育理念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社会体育、社区体育服务提供了保障,同时也为大众艺术体操这一运动项目的开展奠定了群众基础,起到了推广、普及和宣传的作用。
3.3在课程设置中增设创编方法相关的课程内容
创新的思维在艺术设计中极为重要,好的艺术作品离不开创作者新颖的构思。一个拥有完美思想的艺术作品,如同一个满腹诗书的学者,思想与思想之间的交流,升华了艺术的精髓。开阔的视野、独特的视角、开创的思维都是好的艺术作品诞生的前提。学习和掌握正确的创编方法,能更好地创造出顺应时展的艺术作品。在大众艺术体操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应该有合适的课时安排让艺术体操专选班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学习艺术的创编方法。正确创编方法的运用和学习能在以后的艺术体操工作中创造出更多好的作品,能创作出适合社会需求的艺术体操形式。
3.4在课程设置的选修课程中多开设舞蹈相关的专业课
在体育院校的艺术类专业中,如表演专业大众艺术体操专项的课程设置中,除大众艺术体操专选课以外,必修课中的体育类术科课程的数量远远多于艺术类术科课程的数量。就表演专业本身的学科设置而言,多开设艺术类的课程,除了对于本专业课程有一定的帮助之外,还能学习和接触到不同门类的艺术类课程(如芭蕾形体、民族舞、现代舞、瑜伽、爵士等)。艺术门类中各种不同类型的舞蹈元素虽然风格各异,但是艺术有包容性,舞蹈与舞蹈之间是相互交融、相互作用的。在大众艺术体操专业中多开设与舞蹈相关的课程,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也为以后走向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满足不同的社会需求。
4结束语
(一)构建活跃的课堂气氛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而一些动作可以为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起到感染学生心理状态的作用。教师通过自身的精神状态、行为举止、和蔼表情为学生创造出更加快乐的教学环境,通过幽默的教学语言,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与积极性。在健美操教学阶段,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模式,通过适合的体态语言,以积极健康的情绪影响学生,尤其是教师示范的优美动作,可以带给学生极大的视觉刺激,也可以激发学生深入探索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学习动力得到有效提高,也使学生的学习情绪更加饱满,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深入理解技术动作
健美操是一项肢体运动,所以动作要点、错误分析、重点示范并不能完全依靠语言进行沟通,如果教师没有通过体态语言进行沟通,就无法清晰的表现出动作技术要点,对学生理解健美操知识要点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所以在健美操教学时需要搭配一些适合的体态语言。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将重点技术动作单独作为一小段教学,通过缓慢或者定格的方式演示动作,学生更加清晰的理解动作,一些无法定格的难点动作,教师也可以通过手势引导学生完成动作,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引导了解动作用力方向、运动幅度、速度、高度、长度等技术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直接了解空间与时间上的特点,使学生快速理解技术要点。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的体态语言,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健美操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学生对动作技术也可以更好的掌握。
(三)增强师生情感交流
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特定场合中通过特定形式表达出自我情感,在情感表达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产生尊重、亲近等情绪,不同的情绪会为学生学习带来不同的影响。例如,学生感受到热情与关心时,可以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使两者关系更加融洽,带给彼此更加完美的情感体验,对教师掌握教学时机与调整教学内容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可以保证教师传递教学信息更加顺畅,教师将教学信息融入体态语言之中,学生在接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眼神、身体等动作给予学生关注。通过体态信息的沟通,学生感受到被教师重视的感觉,使师生交流更加顺畅,而教师在展示健美操动作时,往往会带动学生锻炼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
二、体态语言的表现形式
(一)表情语言
表情语言在体态语言中非常重要,根据美国学者的研究表明,人可以做出25种内容不同的脸部表情。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突出自己独特的风格,主要就是通过面部表情实现,而且教师的脸部表情是学生最容易发现的体态语言,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的表情往往能决定教学成果。教师采取表情语言表示生气、高兴、惊喜等信息,在做出表情的过程中直接将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可以直接通过教师表情肯定自我学习效果。
(二)动作语言
1.头部
头部运动可以传递非常直接的体态信息,微笑点头可以对学生传递肯定、赞同、理解,而连续点头可以传递教学节奏,使学生学习健美操的过程中充满节奏感。2.手势手势是非常重要的健美操体态语言,在练习阶段,单手并掌上举为动作向前;双臂反复交叉代表动作为交叉步,而踏步可以通过
掌心轻按的方式,而掌心上托的动作可以代表跳步联系。通过手势来引导学生学习健美操是非常常见的教学技巧,也是健美操教师必须具备的技能,通过熟练的手势动作,配合良好的语言提示,可以有效提高健美操教学效果。
3.行为
行为语言是体态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师生沟通的关键。健美操教师可以通过变化站立角度与位置,调整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通过站位关系获得附加影响。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平稳的姿态向学生走去,可以向学生传递挺拔姿势的美感,也可以带给学生依赖感,使学生得到强有力的鼓舞。
4.目光
眼睛作为心灵的窗口,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眼睛来了解其内心深处的心理活动,分析学生目光中带来的信息,使目光与目光交汇,提高师生交流效果。学生全身心投入听讲时,目光是不会脱离教师的,如果教师观察到了学生的目光,应该通过目光或者语言来给予学生鼓励,建立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积极,对提高健美操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观察学生目光的集中度,以此判断学生的学习情绪。
三、结语
在艺术体操的教学训练当中,如何选择合理的音乐,这是由艺术体操的具体特点所决定的[1]。艺术体操的音乐必须要符合和谐优美的特征,富有节奏的变化。好的伴奏音乐能够有效表达艺术体操所要表现的思想情感。在艺术体操教学中,合理运用音乐还可以艺术体操的动作与乐曲的节奏配合在一起,激发艺术体操学习者的激情,从而使艺术体操的训练更加充分、完美,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艺术体操,还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同时,音乐本身就具备着优美的节奏,动听的乐曲。到最后,在艺术体操的教学中,合理地运用音乐伴奏,能够是学生在艺术体操学习的过程中,建立条件反射,让学生在艺术体操的学习和训练中,对学生的训练动作进行控制和诱导,帮助学生合理地分配学习训练过程中的身体动作的速度和力量。而且动听的音乐旋律能够加深学生对艺术体操动作的记忆力,让学生在不断的记忆中,熟练相关的艺术体操表演动作。
2.艺术体操教学中合理运用音乐的具体措施
2.1合理运用音乐,提高艺术体操教学的效果
在艺术体操的教学中,需要正确合理地运用音乐,实施教学活动[2]。首先,教师应该在艺术体操训练教学之前,完整地播放一遍音乐,并对音乐的节奏和韵律进行简略的讲解,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音乐伴奏的轻音和重音落在哪些音节上,并且这首音乐伴奏应该配合哪种艺术体操。其次,学生在整体感受了一遍音乐之后,再让学生感受一下艺术体操的相应特征。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体操动作演示,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对学生进行初步的艺术体操讲解的指导。再次,在学生初步感知了艺术体操和音乐结合的效果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始结合艺术体操训练所需要的音乐,用手打拍子,让学生对音乐有一个更深的体会。以艺术体操的学习过程中,感受体操的节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最后,在配上音乐之前,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对所要学习训练的艺术体操进行基本脚步和动作的联系,让学生熟悉艺术体操应有的步伐和动作。而艺术体操教学的最终环节就是在艺术体操的教学中,配上相应的音乐伴奏,让学生在音乐节奏下,进行艺术体操的训练和表演,是学生艺术体操的动作和步伐能够紧密融合在音乐的节奏与旋律当中,达到和谐、灵动、优美的效果,充分表达艺术体操所要表现的思想内容。
2.2提高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
在进行艺术体操的实际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下载此次艺术体操教学的相关教学视频和音乐,让学生对这次的艺术体操教学的相关动作和音乐节奏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对于艺术体操的学习和训练来说,音乐节奏能够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是学生在艺术体操表演过程中,情感表现的主要载体。同时,在聆听和观看音乐视频的过程中,教师也要积极对学生进行相关教学的指导,让学生能够对基本的音乐节奏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并学会用手打节拍。当然,在选择音乐的过程中,教师要选择合适的伴奏音乐,过于复杂的音乐不适合让学生进行练习。
2.3加强学生与音乐的融合程度
在艺术体操教学中,教师开始播放音乐时,要充分注意让学生结合音乐节奏,使学生在艺术体操的训练开始阶段能够与音乐进行深度的融合,这对学生后面的练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艺术体操的动作不能够和音乐的节奏旋律做到完美的融合,那么在优美的体操动作都不能完整地表达艺术体操思想情感。因此,教师在艺术体操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配合音乐伴奏,使表演的动作充分地融合在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当中,做到深度的融合。这就需要学生对音乐节奏和旋律有一个很深的感悟和认知。另外,学生也可以在艺术体操的训练过程中,根据伴奏音乐加入自身的感悟,倾注自身的真情实感,这样的艺术体操才能够算得上是真正的艺术体操。
3.结语
(一)依据学生的现实情况,对以往的健美操教材进行改革。
针对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目前的状况,对健美操教材内容展开革新,则是作为中职体育老师目前必须要实施的关键任务。在对健美操教材内容展开革新的过程中,老师应当主动对体育锻炼技巧的标准操作要点展开创新改革,把同学们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实用技能等有机的综合起来,增加内容的多样性及灵活性,让同学们在实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可以依据自身的运动能力及兴趣爱好挑选符合自身条件的锻炼方式,引发同学们的创新思考才能,培育同学们自主探求知识的才能及创造性思维,协助同学们把握合理的学习方式,培养优良的体育训练的习惯,提高同学们的整体素质。
(二)依据同学们所学的专业内容及特征设置健美操的课程。
中职学校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把握程度需求很高。而在中职学校设立体育这门科目,实质上亦是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达成专业技能的锻炼。所以,在实行改革体育教学内容的进程中,老师需努力转变自身以往的教学方式,尽可能关注到同学们的专业课程内容及特征。此课程的安排,不仅可以引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致,让同学们在学习的进程中体会到体育锻炼的乐趣,加强他们对体育锻炼的热忱及主动性,还可以为自身所学的专业技能的训练起到很好的帮助,而且可以让同学们在学习的进程中,能够挑选自己所喜欢的项目进行锻炼。同时,让同学们在锻炼的进程中得到健康的身体及良好的心态,更好地提升体育教学的效率。
(三)转变以往健美操体育授课方式及评价方式。
在许多中职学校的授课进程中,健美操体育教学末有获得很好的重视。此种教学观点阻碍着中职体育教学的革新。作为中职的体育老师,必需努力改变自身教学方式,唯有在平等的教学评价中才可以让同学们体会到被尊重的快乐,加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在老师的肯定及鼓励中持续地改善自身的每一项能力。老师在对同学们评价时,需多从正面来鼓励及肯定学生,让他们在体育锻炼中领悟成功的乐趣,加强同学们进行体育锻炼的信心,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如此才可以获得优良的教学成效。
(四)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开设多样式的教学活动。
读中职学校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个性大部分均是活泼好动,理论性较强的知识一般很难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老师需依据同学们个性特点,积极带领同学们参加一些比较有趣味的体育课外活动,让同学们在多姿多彩的体育活动中体会到健美操体育锻炼的乐趣,建立起健康意识。在进行健美操体育锻炼的进程中,老师需主动和同学们进行交流互动,一是为了清楚了解同学们当时的身体状况及学习的情况,把握他们的思维动态;二是为了拉近老师和同学之间的距离,让老师与同学相处得更融洽,同时,让同学们体会到了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如此的教学模式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建立,并且让同学们在体育锻炼的进程中加强了自身的身体素质,推进了同学们的健康成长,带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让中职的体育教学获得优良的教学成效。
二、小结
关键词:健美操;高中;体育;课堂;推行
一、健美操对于高中学生的重要性
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是有利于对学生的创造力进行培养的,创造力的产生和发展,实际上并不是一个自然和自发的过程,它是和客观世界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相互关系的。但是在主体这一个层面上,创造力的源泉和动力实际上都是来源于人们深层次的心理的。在自由的状态之下,个人其实是可以感受或者把握一种积累着丰富的情感和特定范围内的社会内容的较为完整的形式,从而就能够使得学生的感知、想象以及情感等心理层面上的因素变得较为活跃,处于一种非常自由和谐的状态之上。在上文中提及到的这一种状态之下,学生深层次的心理是可以得到自由并充分的表现机会的。健美操的魅力正是在于其能够将深层心理层面上的压抑和束缚消除掉,从而对学生心灵的自发性做出一定程度的保证,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出来。学生在对健美操形成认识,并积极的参与到健美操活动的过程当中,不单单是能够感受到感官层面上的动作,音乐以及教师给予的肌肉、神经上面的刺激,并且在思维和感知器官同时参与到健美操活动的过程中,也是可以在学生的脑海里面形成以往没有经历过的动作形象的。上文中提及到的这种周期性的运动当中产生的具有创造性的想象力是能够为学生今后开展的学习和生活中提供创造的兴趣的,与此同时也是能够在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时候提供一定的帮助的。
二、学生学习健美操与否和学生的兴趣爱好有着较为密切的相互关系
施行选项形式的教学是有利于对学生的体育特长进行培养的,并逐渐在实践的过程中将学生运动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出来,从而就能够为终身运动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在施行健美操选项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发现的一个问题是:某些学生对于出于自己x择的健美操并没有表现出来应有的热情,上课的时候并不是十分的积极主动,引发上文中提及到的这个问题的原因大致上是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没有对健美操这一个项目形成明确的了解;从众心理作祟,有些同学自身是十分喜欢健美操的,但是自己所在的班级当中却没有几个人来选择这一个项目,于是乎就跟随自己的朋友选择了其它的项目,或者是有的学生本来不喜欢这个项目,但是处于从众心理却选择了这一个项目;还有两种无所谓的学生,那就是选择什么项目都是无所谓的,反正都是可以的或者反正都是不行的;贪恋上课环境的舒适性,一般情况之下,高中开展的健美操课程都是会在室内开展的,条件比较好,并且有的时候也是会有空调、音响等设备的,很多女生处于不喜欢在室外运动才选择了健美操这一个项目;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较为低下;或者是有的学校为了对各个选项班级的人数进行平衡,因为选择健美操这一个项目的人员的数量过多从而将选择其他项目的学生调配过来一部分,或者说选择健美操这一个项目的人数过多,从而裁剪一部分学生去学习其它的项目。
针对上文中提及到的这个问题,增强针对健美操知识、技能展开的宣传工作的力度,组织教授健美操的教师去提升专业素质水平;对健美操课程的内容进行优化调整,以便于能够构建出来活性比较强的课堂运动体系,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手段,积极的构建出来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的构建出来有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评价体系,从而就能够逐渐的解决上文中提及到的这些问题了。
三、教师应当使用到的教学方法
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针对学生体育能力展开的培养工作,已经逐渐的演变为高中的主要教学目的之一。但是在教学方面这个层面上,一般情况下都是教师在前面做示范,学生在后面跟着做。虽然能够形成比较好的锻炼效果,但是却忽略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不利于促进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健美操课程涉及到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有各种走不、跳跃及相应的变化,还涉及到上肢、躯干等部位的动作,每一个特定的动作都是有与之相对应的特殊的锻炼效果的。所以在教学相关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教师不应当单单将教会某一种动作或者一两套健美操作为目的,教学重点是应当放置在学生理解、掌握动作的功能和健身效果的基础之上的,以便于能够达到让学生对学习到的技能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这个教学目的,从而就能够在推广健美操的过程中强调一定程度的促进性作用了。
参考文献
[1]李爱霞.山东省市直高中健美操课开展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阳光体育”理念下,健美操教学需要起到锻炼身心的作用,健美操教学内容改革应该遵循下面的指导思想: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中心,以传授体育运动技术为方向,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出发点,以发展学生个性、强化体育意识、培养体育能力、促进终身体育习惯养成为最终目标来构建新的健美操教学内容体系。所以,改革健美操教学内容应该注意:第一,增加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容。当前高校健美操教师非常重视不同种类健美操教学,如拉丁健美操、街舞、搏击操、啦啦操等。经过实验发现,这些辅助内容能激发学生兴趣,提升锻炼情绪,促进阳光体育理念的贯彻。为鼓励学生长期参与运动,应该以培养兴趣和运动能力为方向,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创新、运动实践,重视对学生运动技术的教学,如健美操原理方法、健美操练法、健康养护方法等,都可以作为培养学生运动能力与自学能力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不断吸取新知识与新方法,促进身心健康与体育健身能力共同发展。第二,增加实用性和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健美操教学应该从理论学习出发,由表及里,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运动原则方法、体质评价、科学健身方法、运动处方等,构建完善的健美操学习内容体系,鼓励学生每天“阳光体育一小时”,真正实现“阳光体育”运动视角下的健美操教学。
2、健美操教学方法改革
为培养学生能力,鼓励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阳光体育健身的习惯,应该改革健美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到体育健身的乐趣,调动学生热情,形成健康的体育健身习惯。第一,合作教学方法。为强化学生自主创新、亲身实践的精神和能力,可以实施合作学习方法。结合“高校健美操创编研究”相关理论,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小组4-8人,进行健美操舞蹈创编与表演竞赛。在集体协作学习模式下,小组成员相互监督、鼓励与帮助,克服部分学生的平庸和懒惰心理,提升学生思想境界与道德情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小组是一个整体,学生需要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无形之中增加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在创编竞赛的准备过程中,学生积极挖掘自身潜力,克服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积极参与合作交流与互助实践,通过不断战胜自我、完成挑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从而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第二,课外拓展学习法。课外拓展训练是课堂的延伸,它能有助于学生完成教学成果,达到教学目标。课外拓展训练是学生自发组织的学习活动,在教师指导的训练理念下,以体育比赛的形式展开,学生通过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学习形式,展开小团体模式的练习过程。之后学生参与到学校、校与校之间的比赛过程中,可以是以健美操为主题的比赛,也可以是担任球赛啦啦队、参与文艺演出等,如此通过课外拓展学习模式,使得学生真正践行阳光体育理念。
3、健美操评价方法改革
教学评价是为教学目的而服务的,改革教学评价方法,实施全新的教学评价策略,有助于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理念的落实,引导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理念。所以,健美操教学应形成科学、多维的教学评价体系,从学生学习态度、进步幅度、合作互助情况、技术与技能提升情况等多方面进行评价,评价以激励学生锻炼动力为目标,引导学生形成终身体育和阳光体育健身理念。改革评价方法应该注意:第一,制定全面、科学的评价方法。基于健美操教学目标,结合“阳光体育”和“终身体育”教学理念,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教师选择考试内容与人数。健美操教学考核内容尽量少选择记忆性内容,应该以学生自主创编考试为主,分析学生对体育理念的理解,体育技能、体育训练方法的掌握。可以选择一整套动作简图,学生在规定时间根据图例进行自学、自练,实施考核,这样能全面评价学生的体育技能与学习能力。第二,课内与课外评价相结合。结合“阳光体育一小时”健身理念,根据学生是否坚持完成学习任务来实施评价,展开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的综合评价方法。学生互相监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坚持锻炼的持续时间、频率等作记录,教师监督,对特殊学生放宽评价标准。根据课外锻炼情况实施科学评价,再结合课上体育技能、进步情况、组织能力、合作态度等展开综合评价。通过科学、全面的评价,缓解学生学习压力,提升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强化学生身心素质,提升综合能力。
4、总结
[关键词]艺术体操教学;审美能力;有效策略
艺术体操是一项具有美感的体育项目,其将不同形式的美感融入了运动当中,从而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性,主要包括舞蹈美感、音律美感以及形态美感等几个方面。艺术体操将人体与艺术有机结合到一起,带给人们不一样的感受。从这个角度来看,艺术体操教学的过程也是一种美育过程。将审美能力培养作为目标融入艺术体操教学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过程让学生的柔韧性、肢体力量以及身体素质展现出来,从而培养其审美观念。
一、形体训练过程中培养审美能力
形体训练是艺术体操教学的基础课程,有利于帮助学生塑造形体美。形体美是一种动静相结合的美感,包含很多细节。教师在开展艺术体操训练活动的过程中应该通过合适的训练项目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站姿训练。站姿能将学生的外部形象完全展现出来,提高站姿的优美性主要在于将脊背挺直、立腰等。正确的站姿能展现学生的精气神。其次,坐姿训练。端庄的坐姿能将女性的气质展现得淋漓尽致,从而将其内在文化修养展现出来。特别是在一些比较正式的场合,更加应该注意自己的坐姿,让整个人看起来端庄得体[1]。最后,行走姿态训练。走路的姿态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展现一个人的魅力,优美的走路姿态也是一名艺术体操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人在行走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美感主要在于腿部在移动的过程中能与身体保持一种协调,展现出律动美感。所以,走路时应该保证身高、腿长与迈步的跨度相协调。
二、动作教学过程中培养审美能力
站在美学的角度上,稍具复杂度的动作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人们内心的审美活动。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教师在利用艺术体操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动作教学环节。动作教学的要点是动作的表现力以及身体姿态这两个方面。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融入一些舞蹈元素,使学生的表现力以及形体的优美姿态能展现出来。例如,巴塞转体等舞蹈动作都能将肢体动作与器械相互融合,带给人们不一样的美感。学生在练习艺术体操动作的过程中将这些舞蹈动作融入跳跃、平衡以及转体等动作当中则能适当提高体操动作的难度。
三、音乐感悟过程中培养审美能力
音乐是艺术体操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艺术体操的训练过程中,还是在真正的比赛过程中,音乐无时无刻都被渗透于整个项目当中。融入音乐伴奏之后,有利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以及韵律感,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在动作表现中将力量展示出来。这样的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艺术体操的学习兴趣[2]。在教学之初,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整体的角度感受音乐中蕴含的力量,并能在音乐的带动下使全身的肌肉得到训练。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肌肉力量,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以及节奏感,从而带给学生美学感受。另外,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内心去感受音乐,并能将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与肢体动作组合在一起,从而产生不一样的美感。四、教师仪态展示过程中培养审美能力艺术体操的训练过程主要是以教师的教导为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并能引导其参与学习、训练以及审美的过程。所以,教师是学生学习艺术体操技能的主要“模板”,教师的仪态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对学生的审美能力产生重要的影响。一个人的形象非常重要,优美的姿态、端庄的气质以及蓬勃向上的精神状态都能影响他人对艺术体操运动员的印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形态,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使学生能通过对教师的模仿强化自身对美感的理解程度,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教育目标。综上所述,艺术体操是一项展现美感的体育运动,也是我国体育运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审美能力培养给予高度的重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形体训练、动作教学、音乐感悟以及仪态展示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