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林业高级工程师论文范文

林业高级工程师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林业高级工程师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林业高级工程师论文

第1篇

一、林业科技发展成果明显

1.科学研究取得新突破。坚持自主研究与联合攻关相结合,全市林业龙头企业、林业科研及推广机构,积极开展林业科技攻关。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市在资源收集保存、竹子栽培利用、林木良种选育、林业复合经营、竹(木)材及经济林产品精深加工、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研发引进和利用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新技术及新成果。“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实施国家、省级林业科技推广项目6项,取得涉林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25项,各项成果的研发及应用极大的提高了全市林业的经营水平及相关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林业科技人员结合科研和生产,不断总结和探索,5年间共发表学术论文48篇。

2.科技推广成效显著。近年来,全市紧紧围绕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及全市林业产业规划,依托林业项目建设,积极推广山核桃、香榧等特色经济林高效栽培、退化林修复、松材线虫病防控、竹林丰产高效培育、林下复合经营、雷竹笋覆盖早出培育及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等林业先进技术。全市建立香榧、山核桃、竹林覆盖等各类示范基地15个、面积1.2万亩;建成国家级雷竹、山核桃标准化示范区2个,面积3万亩;加快推进林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建成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4个,各类示范区(基地)及科技园建设效益显著,不仅提升了全市林业经营水平,而且增加了优质林产品产量,提高了林农的经济收入。结合林业项目实施,全市共举办各类林业科技培训班100余期,培训基层林业科技人员及林农1.2万余人次,有效提高了广大林农的科学素养。

3.林业标准化工作稳步推进。大力推进林业标准化工作,构建新型林业标准体系。“十三五”期间全市研究制定各类标准4项,其中“山核桃主要有害生物防治指南”国家行业标准1项、省级地方标准3项、依托各类标准开展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面积3万亩,其中核心区5000亩。通过各类标准的颁布及示范区建设,有效促进了全市林业的规模化、科学化和标准化生产水平,提高了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大幅度提高了林业的产值和效益。

4、加强技术合作和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应用。与农大、浙江农林大学、农科院、中国林科院亚林所等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全面科技合作;成功争创了国家山核桃生物产业基地;实施并完成了3个国家级科技示范推广项目;组织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实施一批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取得了3项省级林业科技成果,一项国家级行业标准,5项省级标准;扎实推进林业信息化示范市建设,健全林业政务、资源管理、林业有害生物、森林防火、林业案件查处、行政审批等业务应用系统;特别是在山核桃产区实施了首次直升机防治、无人机防治山核桃统防统治示范、首条单轨运输机应用示范、张网安全采收推广、争创了全国首个山核桃生物产业基地;实施了国家松材线虫病防治示范项目,利用“3S”技术实施监测普查、利用钢丝网罩法实施疫木就地除害。

5.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进展顺利。围绕全市林业重点领域,林业局组织全市林业科技人员和各涉林企业、合作社等社会主体成立4个省级现代林业园区科技平台,积极开展山核桃生态经营和良种选育、香榧高效培育、雷竹笋覆盖早出水肥精细化管理、林药复合经营、新型绿化彩叶树种引种和乡土绿化树种培育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等技术研究。支持、鼓励涉林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研发中心,开展科技创新。詹氏食品有限公司产品研发中心2016-2018年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已受理的发明专利5项,中心成果转化8项、参与制定了1项国标,参与制定了2项地方标准,制定了3项企业标准《自主研发项目2项;广申竹木制品有限公司成立了集装箱地板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行木(竹)塑新型复合集装箱材料研发;今日生物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产品研发中心对出口脱水笋、各类有机山野菜进行开发取得多项发明专利,香味源食品独立制定多个笋制品产品生产标准,科技创新加快了科技研发及新成果应用转化速度,使广大企业迅速占领科技制高点,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引领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其中詹氏食品公司为国家级重点林业龙头企业。据统计截止2019年底,我市现已23个省级林业龙头企业,2个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成为我市林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应用的主战场。

6.林业科研和技术推广体系基本形成。经过多年建设,全市已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林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服务体系。2019年机构改革市里对林业局、国土局及规划局进行了撤并,重新组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加挂林业局牌子),继续保留全市林业技术推广部门,目前全市承担林业科研及技术推广服务的机构有22个,其中国有胡乐林场1个、林业技术服务中心(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1个及1个自然保护地保护站、19个乡镇(街道)林业站(划归乡镇街道管理)。十三五期间积极引进急需林业高级人才,不断优化林业人才队伍。通过实施“引智工程”,引进硕士研究生1名。全市林业系统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6人(不含乡镇101人),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人、高级工程师11人、林业工程师15人,人才储备和结构基本合理,科技实力较为雄厚。

7.服务“增绿增效”等林业重点工程成效显著。依托“一林一技”平台及“112”科技服务活动,紧紧围绕生态保护修复、造林绿化攻坚、森林质量提升和绿色产业富民四项重点工程建设开展科技服务,为林业“增绿增效”行动提供高效科技支撑。5年来全市共完成人工造林24519亩,其中长防林7000亩、其他造林项目17519亩;封山育林8.2万亩,其中长防林封山育林48000亩、省级封山育林34000亩;中央财政森林抚育9万亩,省级森林抚育135万亩,其中森林抚育示范片6万亩;退化林修复6万亩;新建林业高效示范基地15个。

二、经验做法

1、注重队伍建设。人才是事业成功的关键,高素质的林业人才队伍保证了全市林业事业的健康发展。“十三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引进、奖励政策,实施了“引智”工程,吸引大批高层次人才来广干事、创业。通过“引智”工程,近年来林业局引进高级人才3名,同时通过事业单位招考、选调等方式招录急需专业人员6名,有效解决了人才短缺问题。实施人才质量提升行动,林业系统通过专业培训、继续教育、学历教育等形式,不断提高林业科技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培养了一大批林业实用人才,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在岗正高级工程师2名、高级工程师28名、工程师56名。

2、注重创新驱动。一是加强项目引领,根据国家及省、市产业政策,结合本市森林资源现状,积极向上争取中央、省及市级财政林业项目。依托项目建设积极推广林业经营新理念、新技术及开展技术创新。充分发挥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全市的林业经营水平。二是加强技术创新。在松材线虫病防控治理、山核桃生态修复和经营、雷竹标准化经营示范等方面,加强技术创新和集成,引用和集成创新10余项新技术。三是做好林业新装备引进和推广,智能测报灯、3S技术监测、林地一张图、直升机、无人机防治应用,单轨运输机、钢丝网罩疫木除害、打孔机注药保护等一批新型林业装备应用,有效提高林业生产经营管理效率,降低了作业成本,带动了产业转型提升发展,也促进了规模经营和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发展。

3、注重产学研结合。努力树立企业的科技推广与创新主体地位,鼓励林业龙头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创新型林业科技企业,推进林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支持全市涉林企业与境内外各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围绕重点林业产业领域的发展需求,开展科技创新。

4、注重项目管理。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负责制,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依据项目作业设计及实施方案开展项目建设。加强项目的事前、事中及事后监督管理,强化责任追究,确保项目资金安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5、注重搭建平台。一是搭建合作平台,以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纽带,以企业为主体联合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深化科技合作、成果转化、标准制定。二是搭建项目平台。加强协调合作,推进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应用示范。三是搭建宣传平台。利用建立科技成果展览馆和举办山核桃文化节产业高峰论坛等宣传展示平台,提高合作共赢和科技应用示范的影响力。

三、主要问题

1、科技投入不足。当前全市的林业科技投入主要依靠争取国家及省、市的项目资金,当地财政未能建立稳定、长效的投入机制,影响了林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科技研发及林业科技平台建设。

2、管理机制僵化。全县林业人才总量不足,林业人才老化严重,结构不合理,由于人才管理体制僵化,未能全部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也一定程度造成了人才浪费。

3、能力建设不足。通过实施“引智”工程及人才质量提升行动,全市林业科技人员的业务水平及服务意识有了很大提升,但能力水平与现代林业的建设任务及广大林农的需求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第2篇

广安市广安区地处四川省东部,华蓥山中段西侧,幅员面积1536km2,林业用地面积4.17万hm2(其中有林地3.9万hm2),森林覆盖率(含四旁树)达36.6%。全区辖43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设1个区林业技术推广站、10个乡镇片区林业技术推广站,有技术推广人员92人。

2现状及问题

2.1重当前轻长远,林业科技意识不强

一些乡镇领导和农户认为林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效益不高,对林业生产不够重视,加上受传统林业粗放经营思想的影响,缺乏林业科技意识,认为林业就是栽树,栽在不能种庄稼的地方,不用培育,自生自长。重造、轻管、轻投入,林木培育很少使用除草、松土、施肥、修枝整形、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林木成活率及保存率低,低产低效林多,甚至年年造林不见林;中幼龄林抚育间伐以生产木材,获取近期收益为目的,采“优树”、拔“大毛”,不按科学经营森林。

2.2缺技术少投入,林业科技应用率低

桂兴镇桂花村优质核桃林,被天牛、白蚁为害,树干千疮百孔、大量落果。农户和乡镇林技人员没有对策,有人认为核桃虫多不愿发展。

退耕还林成片营造花椒2130hm2,产量低,效益差;新桥、枣山等乡镇栽的500hm2梨、桃、李和近年大力发展的2000hm2龙安柚、白市柚等,多数已到盛果期,有的只开花不结果或果小、口感差。特别是龙安柚,一方面仍在大面积发展栽植,另一方面因现有的品种混杂,培育管理技术措施缺乏等原因,导致质差、果小无人要。因此,形成政府热心发展,农户无心经营的局面。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河东华蓥山区桂兴等6个乡镇营造的5200多hm2马尾松速丰林;桂兴镇范围内国有和农户的白夹竹林;分布全区的慈竹以及1989年以来长防林、退耕还林、天保工程营造的1.7万hm2柏木林等,大部分生长过密急需抚育间伐,有的已形成低产低效林需要改造,因资金和劳力投入大,而农户无力为之。

2.3林业技术力量弱,人员配置不合理

全区林业技术推广站,实有编制及在岗仅3人,全为林业大专及以上学历、林业工程师。乡镇林业技术推广站在岗的89人中,林业及相关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23人(全日制5人、在职函授18人),占25.8%;林业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28人,占32.6%,助理工程师4人,占4.5%。

乡镇林技人员配置不合理。全区只配备1名林技推广员的乡镇(街道办事处)占61%。悦来、石笋、观塘3个片区站,辖14个乡镇,林地6600多hm2,林技推广人员22人(林业大专学历1人,林业工程师2人),其中20人是2009年陆续从计生办、国土所、村建所、文化站等部门调入,未经专业技术培训且无林业工作经验;深丘重点林区蒲莲、郑山乡未配置人员;广福办事处,配本科学历、林业高级工程师1名,服务38hm2普通林地;在林地面积2128hm2的丘陵区观塘镇、2508hm2的山区光辉乡,分别配备了3名和2名林技人员,且只在位1名、且缺乏专业知识(表1)。

2.4人员在岗不在位,有的在位非全职

区林业技术推广站有2人被长期借调区林业局其它股室从事非林技推广工作,乡镇林技推广人员在岗不在位35人,占总人数的39.3%,他们有的长年专职担任乡镇驻矿、水陆交通安全管理员、协警等工作;有的多年借调到所在乡镇以外,从事其它工作。如:森林覆盖率占37%的前锋镇,7名林业技术推广员,只有2人(表1)从事林业工作,其余分别在镇党政、安全、城管、综治、调解中心办公室等工作。

全区林技推广员中70%的人都兼任了驻村干部,有的同时还兼任了乡上的协警、安全等工作;另外,因工作量少、待遇低、人员管理漏洞等诸因素,使部分在位林技推广人员的主要时间和精力用在本职工作以外,自己的“第二职业”上。不能集中时间和精力从事林业及技术推广工作。

2.5硬件不足、手段落后,科技项目无经费支撑

缺乏调查用测高器、生长锥、土壤分析仪等设备。科普宣传仍处在纸质宣传资料阶段,急需完善林业科技推广手段和配备相关设备。乡镇林业技术推广站大部分工作人员无专门办公室、文柜、桌、椅,甚至笔墨纸张等办公用品都无法保障。推广和开展科技实验工作无经费支撑。为带动农户科学种植,区林业技术推广站拟在栽植有1333.3hm2花椒树的观塘镇搞花椒丰产示范基地,因没有可支配的科技项目金费,无法按技术方案开展工作,科技促进林业增产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

3对策和建议

3.1落实领导责任,保障推广实施

一是制定和实施《林业科技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将林业科技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绩效考核;二是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每年都要召林业科技专题工作会议,加强领导、及时进行业务和技术指导;三是对县、乡林业科技及技术推广机构从人、财、物等方面予以切实有效支持。

3.2加强技术培训,合理配备人员

人才培养是林业科技发展的首要问题。通过专业培训、技术交流、外出学习、参加自学考试、函授教育等方式,让全体从业人员每年都有学习、交流,提高业务水平和科技推广能力的机会。

在人员配备上,一是增加区林业技术推广站林业专业技术力量,努力建成一个集技术培训、科普宣传、科技示范、引进推广、科技实验、技术服务于一体,功能完奋的县级林业技术推广机构;二是根据幅员大小、林地面积、资源状况及工作量等因素合理调配乡镇林技推广人员;三是优化乡镇林业技术推广站工作人员,按照“学有所用”,“用有所长”的原则,逐步将非林业专业或不愿从事林业工作的人员调离林技推广岗位;四是整合乡镇技术力量,将理论与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集中在片区站驻地所在乡镇,实行“人员片站统一使用,乡镇承担的部分补贴,由各乡镇按林地面积分摊”,解决目前乡镇之间力量不均、片区站“名存实亡”的问题;五是解决在编人员不从事本职工作、兼职工作与林技推广无关等问题;六是面向社会考试招聘林业专业技术人员,补充和培养林业新生技术力量。

3.3加大资金投入,配备科技推广设备

一是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提高技术人员待遇,解决办公经费,稳定和吸纳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推广工作;二是给区及乡镇林业技术推广站配备必备的宣传、实验、检测、调查及交通、通讯设备;三是制定切实有效措施,保障每年有一定比例的财政专项经费用于林业科技工作;四是制定优惠政策,多方吸纳社会资金对林业科技的投入。

3.4创新科普宣传模式,强化科技支撑

积极探索、创新林业科普宣传模式。一是宣传对象要“有名有姓”。对本乡、本地熟知的人或单位,利用林业科技及实用技术并取得良好效果的予以宣传;二是宣传要做到“有声有色”,通过录制VCD等音像节目进行播发;三是建好各类科技示范基地,用事实向社会展示科技的魅力。

将科技试范区建设作为新建林业工程项目的试验地和样板,提前1年以上先行实施,以总结经验和起到示范及带动作用,避免工程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视工程规模,示范总面积不小于该项目工程量的1%-5%;在林业工程建设中将“良种”、“良法”、“良效”作为工程建设成效的综合评价因子。

由林业主管部门定期组织相关林业科技人员,开展全区林业科技调研、技术咨询及指导工作。做好林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实验、示范与推广工作。结合各种营造林工程建设项目,引进适生、高效、安全、多益的林木新品种和栽培技术,通过区域试验、技术吸收和创新后大力推广应用。

对林业生产各个环节进行跟踪技术指导,充分发挥林业科技对林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特别是一些投资大、见效快、效益高的林业产业项目,如巨桉工业原料林,花椒、龙安柚、核桃等经果林。香椿、香樟等珍贵用材林的培育,林下种植中药材、培殖食用菌等。

3.5鼓励科技下乡,促进科技应用

从政策上完善和鼓励林业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参与科技示范、重大工程、产业开发基地建设、从事科技服务工作,鼓励和允许科技人员领办或兼职林业企业的技术顾问并从中获取报酬,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实行重奖。

建立以乡镇林技人员为核心,农村林业专业户、业主为骨干的林业技术协会,采取与职称挂钩、与利益捆绑,包技术、包产量、包赔偿的新型“挂包帮”合作形式,将“挂包帮”作为林技人员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让林农与林技人员形成利益共同体,促进科技与应用、科技人员与林农的有机结合,提高科技的应用率。

在发展林业产业中,大力引进业主、扶持林业专业户,鼓励和引导应用林业实用技术,用林业产业带动林业科技发展,用林业科技进步促进全区林业产业提档升级。

现阶段,提高科技应用率要重点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抓“短平快”项目,以速生丰产、生产木质原料为目的的巨桉组培、营养袋苗培育及巨桉、香椿丰产培育技术推广;二是做“价值高”文章,以质优价高、生产食用原料为目的的龙安柚、梨子、桃子、核桃、花椒的低改嫁接、疏花疏果、无公害培育技术应用;三是保“效益长”产业,以生产食用和材用原料并永续利用的慈竹、麻竹、白夹竹的施肥、提纯扶壮等技术措施的应用。

3.6加强履职管理,确保职称技术含量

第3篇

论文关键词:台湾白点兰,新分布区,形态,居群大小,生境

 

白点兰属(Thrixspermum Lour.)植物是一类植株较小而极受欢迎的附生类兰科植物,全世界约100种,分布于热带亚洲与大洋洲,我国有厚叶白点兰(T. subulatum)、垂枝白点

*通讯作者:白灵海,男,高级工程师,从事林业经济管理方面的研究。

兰(T.pendulicaule)、长轴白点兰(T. saruwatarii)、台湾白点兰(T. formosanum)、三毛白点兰(T. merguense)、海台白点兰(T. annamense)、同色点兰(T. trichoglottis)、异色白点兰(T. eximium)、金唇白点兰(T. fantasticum)、小叶白点兰(T. japonicum)、抱茎白点兰(T.amplexicaule)、白点兰(T. centipeda)等12种,其中白点兰与小叶白点兰产海南岛至四川,其余多产台湾。因此, 在广西南部发现野生白点兰属台湾白点兰(Thrixspermumformosanum (Hayata) Schltr. )植物新的分布居群,全世界广泛栽培, 是重要的小型附生类观赏植物,商业寻奇采集对白点兰属植物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在园艺栽培和保护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报道了台湾白点兰在我国广西南部凭祥市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常绿阔叶林的分布,这是该种在我国大陆的首次记录。

1 台湾白点兰的生物学特性及主要分布

1.1形态特性

附生类兰科植物,茎近斜立,茎短,长约1厘米,具数至多枚二列的叶。叶稍肉质,密集于茎上,近斜立或稍向外弯,狭长圆形,通常长3-4厘米,宽2-4毫米,先端锐尖并且微2裂,基部具彼此套叠的鞘。总状花序单个或有时数个簇生于茎的基部,长约4厘米;花中等大,但花期极短,常在1天后凋萎;花序轴短,纤细,向上变粗, 常具1-2朵花;花苞片彼此靠近生境,宿存,螺旋状排列,宽卵状三角形,长约1毫米;花梗和子房长约9毫米;花在花序轴上从下至上逐渐开放,白色,具香气,寿命约半天;中萼片椭圆形,长约6毫米,宽2.8毫米,先端钝,具5条脉;侧萼片斜卵状椭圆形,稍比 中萼片大,先端稍钝;基部稍收狭,具5条脉;花瓣镰刀状长圆形,长5.3毫米,宽 1.8毫米,先端钝,具3条脉;唇瓣长4-5毫米,基部具长约4毫米的囊,3裂;侧裂片直立,长约3毫米,近卵形,先端钝,内面具棕紫色斑点;中裂片不明显,其上密布白毛;唇盘被长毛并且具1枚肉质鳞片状的附属物;蕊柱短,长约2毫米,具长2毫米宽阔的蕊柱足。花粉块4,不等大,成2对,蜡质,具小的蕊喙柄与粘盘。 花期4-6月。

台湾白点兰是白点兰属特征最为明显种类之一,主要特征有,附生类兰,植株小型,茎短,叶细,花小,具较大的囊和距,花期短,常在1天后凋萎;难得一见。

台湾白点兰在台湾附生于低海拨的乔木或灌木上。

1.2 主要分布地区

台湾白点兰原产我国台湾、广西南部(凭祥),附生于低海拨(100-350m)的常绿落叶阔叶林树杆或枝条上,越南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台湾。

2 台湾白点兰广西凭祥新分布区的生长现状

在广西南部凭祥市新分布区为石灰岩山地人工常绿落叶阔叶林,由于是附生兰科植物,林下植被对其影响较小,影响较大是林木乔木层林冠,生长的林冠透光度在20-50%为好。周围的生态环境保护较好,为人工常绿阔叶林,面积较小,仅在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石山树木园标本园内。附近的森林植被为白桂木(Artocarpus hypargyreus)、菜豆树(Radermachera sinica)、萍婆(Sterculia nobilis)等石灰岩山地常绿落叶阔叶疏林。乔木树干上附生植物种类主要有寄树兰(Robiquetia succisa)、硬叶兰(Cymbidium bicolor L. subsp.obtusum)、叉唇叉子股(Luisia teres)、苔藓sp.、贴生石韦(Pyrrosia adnascens)、槲蕨(Drynaria fortunei)、石柑子(Pothos chinensis)等。林下有地宝兰(Geodorumdensiflorum)等,岩石上有多花脆兰(Acampe rigida)、硬叶兰(Cymbidium bicolor Lindl. subsp.obtusum Du PuyetCribb)、中华叉柱兰(Cheirostylis chinensis)等。

3 台湾白点兰的生态特性与保护策略

台湾白点兰喜附生于湿热环境的柚木树下部细小枝条上,其居群约有50多个基株,成熟开花基株约有30多个基株,仅在几棵柚木树枝条上有附生,分布数量稀少,附生高度可达10m以上,但其植株不是附生于柚木树的主干上,而是生长于一些细小的侧树枝上,这种附生于小树枝的方式显然对其种群维持不利,树杆基部下方的小枝往往容易枯老而自然枯落,极易受风的影响,尤其是大风天气使小树枝相互摩擦生境,一些台湾白点兰植株就很可能掉下来,失去了生长环境而死亡,6-9月份雨季,每次暴雨或大风过后,都有台湾白点兰从树上掉下来,因此,台湾白点兰种群生长存在严重的威胁,有可能会逐渐减少直至面临灭绝的边缘。台湾白点兰由于它的分布面积极其狭窄,生长缓慢,数量稀少,没有形成大种群,经2年多对原生种群生长情况的观察研究,极少发现有由种子萌发的新生幼苗,该地虽然人类活动频繁,但植株小且附生在较高的树上,人为采集等干扰少,因此在自然条件下,台湾白点兰面临的威胁不是人为干扰而更多受自然界条件所制约。台湾白点兰可能受大风暴雨等多种自然因素影响较大,针对台湾白点兰附生生长的枝条老化,易随枯枝掉落的特点,特别是风急大降雨后,一般都有枝条掉落,枯落的枝条可能有台湾白点兰附生,为了保存这些植株,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已制订了管护措施,重点加以保护,采取了经常性巡视观察,发现有掉落,及时捆扎在大树杆上,让其种群维持以期形成较大的种群,保护其种群的稳定和扩繁,这些措施效果很好,拯救了不少的掉落植株。

参考文献

[1]吉占和.中国植物志[M]. 1999,第19卷:34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