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岗前教育论文范文

岗前教育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岗前教育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岗前教育论文

第1篇

在传统的钢琴教学中,主要针对的教学对象是学龄前儿童,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期,因此在钢琴教学中教学进度相对较慢,需要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其次,传统钢琴教学中所运用的教材多以最初级的基础教材进行教学,因此教学过程比较漫长,学生并不能在短时间内掌握较为熟练的钢琴演奏技巧,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有着与传统钢琴教学较为明显的不同点。

(一)学生基础薄弱

据调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中有95%的人群无钢琴演奏基础。在这种情况下,钢琴教师只有三至四年的时间来完成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钢琴教学工作,这对大学钢琴教师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二)国家并没有制定专门的教学大纲

在我国,目前并没有相应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大纲。对于高等院校来说,这种情况使得学校在教材的选用上有着更加灵活的特点,也使得教材的选用显得尤为的重要。

(三)传统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单一化、片面化误区

在我国众多高校学前专业学生的教育中,教师教学目的过于单一化,教师大多数仅仅要求学生掌握钢琴的演奏技巧,并且将其作为唯一的教学目的;其次,在教学内容上容易出现“片面化”,在钢琴伴奏课中只传授如何对儿童歌曲进行伴奏,而忽视了儿歌边弹边唱的学习和训练。

二、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前教育钢琴教学质量

(一)阶梯式教学法

学前专业的学生与专业音乐院校的学生本质上有着明显的区别,学前专业的学生绝大多数人是没有钢琴基础的。对于这种情况,教师需要有针对性的对钢琴教学进行调整,不可以照搬传统的传授学龄前儿童的教学方式,而需要运用阶梯法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要使学生们对钢琴演奏产生浓厚的兴趣,树立自己的信心。教师可以在学期之初演奏一些耳熟能详的乐曲让学生们欣赏,以此来提高他们对钢琴的兴趣;其次就是对学生进行基本功的培养,这里包括了演奏钢琴的基本坐姿、手型及指法等多方面要素;当学生们掌握了一定的演奏能力时,要使学生们的演奏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在音乐的表现力方面要进行更为深入的渗透,因此需要教师对每首作品的作曲家简介及作曲家音乐风格等特点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完成该作品。

(二)合理的教材选用

在传统的钢琴教学中,多采用《车尔尼599》、《车尔尼849》、《小奏鸣曲》等教材作为启蒙阶段的必用教材。这些教材的特点是教学进度慢,内容相对于学前教育来说不够实用,与将来幼儿园教育工作容易脱节,容易造成会独奏不会伴奏,会弹不会唱,会唱不会弹等问题。笔者认为,可以认真总结钢琴教学初级阶段所有教材中乐曲的精髓,把可以代表每一项钢琴演奏技巧的曲目摘取出来,按照难易程度划分,最终整理出一套完整的适合本校学生程度的钢琴教材,因材施教,达到最终的钢琴教学目的。

(三)教学目的多样化、教学内容的全面化

在我国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是幼儿歌曲的伴奏,因为这是学生们日后走向工作岗位中必须掌握的职业基本功。在幼儿歌曲伴奏课中,很多教师只是把伴奏的基本理论传授给学生,而没有注重“弹”与“唱”的结合,造成了学生会弹不会唱、会唱不会弹的结局。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使伴奏知识教授与学生体会练习同时进行,强调幼儿歌曲弹唱方面的教学,钢琴教师也可以同声乐教师共同备课,研讨教学内容,布置同步教学的儿童歌曲,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艺术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完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钢琴练习的方法

要想使得学生钢琴水平提高,除了课堂教学外,学生们在课后的练习也显得尤为的重要。因此,为学生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练琴方法可以促进学生们演奏技能的提高。许多学生在课后的练习中急于求成,以至于控制不了自己练琴时的演奏速度,这种方法非常不利于钢琴演奏技能的练习。因此,在练习的过程中必须要循序渐进、踏实的进行演奏,将演奏乐曲的速度放慢,分析每个乐谱中的每一个音,包括银色的处理、力度的控制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完整的处理好每一首钢琴作品。除此之外,需要做到的是细化过程。作为一名钢琴初学者,需要细化练习钢琴的每一个细节,这其中大概可以分为7个步骤:读谱号、读调号、读拍号、读唱法、读指法、读节奏、读乐句。通过这几个步骤可以对每首钢琴乐曲进行全面的了解,为更加完美的演奏钢琴作品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第2篇

五线谱是全世界的音乐语言。学习钢琴前先学习五线谱,懂得一些音乐的基础理论知识,学起钢琴来没有识谱负担,能更快、更好地熟悉琴键位置,掌握钢琴弹奏的要领及方法。当然,如果只是死记硬背或者是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往往在第一堂钢琴课就会失去兴趣。在教学中我会首先带领学生记住高音谱号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音符,比如下加一线小字一组的do,第一线上的mi,第二线上的so,第三间的小字二组的do,以及上加一线的la和上加二线的do。其他的按照相邻二度的进行推理就可以了。然后把学生按座位分成几个组,由我在黑板上写出音符,学生进行抢答,比赛哪个组记住的最多而且最准确。最后再带领学生一一的认识这些音符在钢琴中分别是哪些音。这样一来学生对五线谱会产生兴趣,学会主动的识谱。除了能正确的认识五线谱,接下来就要和学生介绍弹奏的坐姿和手型了。除了把各种钢琴理论教材要求的坐姿和手型正确的描述和示范给学生以外,笔者认为应该教会学生一种放松的感觉弹奏。我们所面对的学生都是十八九岁的大学生,身体的机能不如儿童那么柔软,在弹奏的时候不自然的会出现一些紧张感,手指、手臂也变得更加僵硬。在讲述周广仁先生的教学方法的《周广仁钢琴教学艺术》一书中提到:利用手臂重量的弹奏是最自然和放松的方法。这种弹奏法的特征是,手指紧靠在键上,尽量保持和键盘最小的距离,手腕和手臂都是放松的,从肩膀到手掌的最高部位形成一条线,手臂的重量支撑在指尖上。用这种方法弹奏,产生最小的疲劳和消耗,声音圆润。在教学中,笔者在触键练习的第一课就要求学生学会断奏并练习五个音,让学生可以体会到手臂的自然放松,并自然的落下来。然后再训练五指的独立性。

二、教会学生读谱、唱谱

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钢琴课上往往要求学生学会读谱。读谱需要读一个乐谱里的音符及调性、节奏、速度及音乐的术语记号、音乐记号和指法。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弹奏的曲子要简单很多,但正确的读谱也是至关重要的。在课堂上我们往往要求学生至少能正确的读懂乐谱的音符和调性、节奏、力度记号和指法。在钢琴课上学生经常会在调性上犯错。看不见乐谱开头的调号,从头至尾没有任何的升降记号,要不就是前几个小节弹奏出了升降记号,后面几个小节却没有弹奏出来。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铅笔把需要升降的音符标注出来,起到一个提醒的作用以后再进行弹奏。除了正确的读谱,在教学时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同学笔者加入了唱谱的教学环节。唱谱就是将乐谱大声的、正确的唱出来,和音乐专业的试唱课有点类似。唱谱的第一个好处是可以检查学生在课前的识谱情况。我们的教学通常都是大班课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集体唱谱很快就能检查学生识谱的正确率,在还没有弹奏之前就可以把看错的音改正,对学生正确的弹奏起到了很大的帮助。第二个好处可以更容易的学习节奏。附点节奏、前十六或者后十六、切分节奏这些在我们看起来很简单的节奏对于没有任何专业基础的学前教育的同学来说并不是那么容易掌握。唱比弹要容易的多,所以我们采取的方式是让学生打拍子反复的唱旋律并记下来,这时候再按照唱的旋律进行弹奏就会容易一些。

三、选择恰当作品,因材施教

第3篇

(一)教学缺乏科学、系统的体系在实际的钢琴教学中,教学没有科学、统一的标准,不论是教学内,还是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上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钢琴课程的学习和设置都是由任课教师或某系自行决定的,具有很强的随意性,此外,钢琴的教材使用也不统一,很难与实际的教学需求相适应,自然就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出的学前专业的学生水平各不相同,掌握的知识技术也有强有弱,对于今后的教育工作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二)钢琴教学缺乏针对性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今后是为幼儿教育服务和工作的,不是专业的钢琴表演者,所以对钢琴技术的要求也没有专业水平要求高,只是在掌握基本弹奏方法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演唱、编曲等能力即可,要求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在目前的教学中,很大部分是把专业水准的钢琴教学方式拿来教学,学生学习时无法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对于在今后幼儿教学中的应用钢琴技术也有一定的制约。

(三)钢琴教学时间短,实际操作时间少近年来,各高校不断扩大自己的招生人数和范围,录取人员的素质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钢琴基础来说,层次更是参差不齐,有些能生硬的弹奏一两曲,有些甚至连钢琴都没有接触过,学生基本都是零起点,这就需要教师从最基础的知识讲起,但是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比较多,而钢琴课并不是每天都有,课程时间也很短,实际操作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对于零起点的学生来讲是面临着很大的难题。需要引起业内的广泛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内容及方法的目标选项

要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钢琴技艺取得突出的效果,最重要的是具备完善、科学的教学体系,通过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学科特点等方面的分析,明确钢琴教学的目标,认清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今后面临的工作环境以人群,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演奏、编曲、演唱等技能为主,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

(一)教学内容设置符合专业特点钢琴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注重实用性。教学内容应包括基本的乐理知识,简单的钢琴演奏方法和技巧,熟知当前幼儿教学中使用的教材以及音乐曲目,并注重弹唱、即兴演奏、编曲等技能的提高。对于起点低的学生,以讲解基本的乐理知识为主。然后教会学生基本的钢琴演奏的指法、姿势等,学习连音、非连音、跳音等演奏方法,选用音乐节奏强的曲目进行练习,通过这些曲目的练习明确钢琴弹奏的相关知识和技巧。此外,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视谱演奏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乐曲选择上要少而精,由易到难,由浅到深,逐渐掌握和提高钢琴技巧。可以选用当前幼儿学习使用的教材,从中挑选音乐曲目进行练习,熟悉幼儿教材,掌握更多风格和特点的幼儿曲目。即兴演奏、弹唱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备的技能,也是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目前,幼儿歌曲数量比较少,歌曲描写的内容与当今幼儿生活的环境也不相符,因此就需要幼师进行歌曲的编写和创作。

(二)教学方法要丰富多样首先可以进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好帮差的方式,让接受能力强,音乐学习能力高,技巧掌握好的学生帮扶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学生,通过组成帮扶小组的形式,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对于提高学习质量也有很大的帮助。其次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强化学习效果。由于钢琴课时少,课上实际操作的机会也小,老师在课堂上示范的演奏方法和技巧,课下很容易忘记,这时就可以利用电话、电脑等现代化的技术设备,用电话把教师课堂上演奏的曲目、指法等进行录像,通过电脑下载需要练习的曲目,然后对录制的视频进行反复的观看和模仿,及时记录练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同学或老师进行交流沟通,逐渐提高自己的钢琴演奏能力。

(三)带领学生走出琴房,增强实践能力,消除紧张、焦虑的情绪。很多学生在演奏时会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而且闭门造车式练习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这时,就需要学校和教师为学生建立实践基地,带领学生走进幼儿园,在幼儿园里直观感受和学习,还可以作为模拟教师进行实习,了解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从而更好、更快的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成为一名称职的幼师做好准备。

三、结语

第4篇

1.音符的认知

高职学生生源生源质量大幅下降。学生大多来自县、乡、村。因此,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钢琴的演奏基础几乎为“零”,有的学生甚至于从未见过钢琴。学生在初次接触五线谱时都会很茫然,不知该如何下手。于是,我在给学生上课的初期,就告诉学生五线谱的线就像我们的手指,而间就是我们的手指间。通过形象的比喻,让学生了解线与间的关系。

2.拍号、节奏、节拍的认知

作为音乐的基础组成部分,节奏是学生必须要清楚的问题。首先拍号,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渗透拍号的知识,用到四二或四三或四四拍的时候,告诉学生其强弱规律,如强、弱、强弱弱、强弱次强弱,同时因为这样的拍号以四分音符为一拍,可以数1、2、3、4;八分音符1234。培养学生正确的节奏感要让他们看清谱子上拍号、节奏、节拍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反复提示、提问,所以教师不要心急,如:弹《春之歌》,汤普森曲。学生在完成这首曲子时,教师要引领学生看拍号(四三拍),调号(A大调),音符(例:5—3),休止符(四分休止符)附点,连音线,渐慢,等等这些谱面上的音乐标记然后范唱,让学生对旋律熟悉,对节奏熟悉,对标记熟悉。所以学生练需要一个过程。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有效果。

二、用心体验———Heat

乐谱是作曲家对生活的感悟,激情的迸发,悲伤的宣泄,爱情的向往,所以学生在初次接触到乐谱时教师应该给一个示范,让学生从乐谱的整体上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从音符、力度标记、休止、快慢等音乐标记,并通过这些标记去领会和表现音乐中作曲家的情绪,然后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引导学生逐步的用科学、全面地了解乐谱中的标记,以及音乐中的情绪。

三、用手表达———Hand

音乐的旋律始终是流动的,音乐也有起承转合,起———开始,承———推动,转———小,合———结束,把这些音乐语言表达清楚,就能像人在说话。我们在说话时是有情绪的,我告诉学生比如快放暑假啦,大家的心情是激动,越临近放假时大家越激动;然后终于放假啦,大家的心情虽然还是那么激动,但是这时已经有些平静啦,音乐中也是一样,每个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是不一样的,所以要动脑筋,用心去体会,如果演奏时心里有感情的,那么演奏时你所弹出的音乐也是有感情的。

四、用耳倾听———Hearing

对于“零”基础的学前教育学生来说,如何让他们能在短时间内培养出良好的音乐感觉呢?我们提出了一个口号,那就是:“培养你的耳朵,让它帮你演奏。”就是说学生在弹奏时不单纯用手来完成音乐,还要加上耳朵这个听觉器官。钢琴作品中和声的模进,色彩,声部,都需要学生具有很好的耳朵。如:弹《小赋格》,齐波里曲。所谓赋格,是根据一个主题进行模进进行发展得来。学生在完成这首曲子时,教师除了要让学生要看谱面上的标记,还要告诉什么是主题,什么叫模进,什么叫多声部,如弹到最后的位置左手是4拍,而右手还在弹两个声部,这时要告诉学生试试能不能听到两个声部中的比较上面的音,这时学生就要有个心理准备,静下心来去准备好仔细的听,但如果我们不告诉他这个地方是多声部,他们就不会去静下心来去找这个多声部的音。教师要给个信号,让学生自己在什么情况下去听,使他们在演奏的过程中,注意聆听和声的模进,乐句的衔接,多声部的“立体”的色彩变化,引领学生完成演奏,感受音乐的美。

第5篇

一、河池学院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现状

河池学院是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广西宜州市。学校成立以来,曾三次开展办学特色大讨论,明确了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积极依托地方特色资源优势,发扬传统办学优势,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进步。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学校在人才培养中探索出了一条适应自身发展的、具有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的办学之路,为社会输送了大批合格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教学工作中,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大纲尚未得到很好地完善,学生在钢琴方面的学习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学生现状。河池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自广西、贵州、福建等地。他们大部分在高中阶段没有接受过专门的音乐教育,许多学生更是从来没有接触过钢琴,来到大学后基本都是从零学起。笔者通过对河池学院学前教育2012级93名学生调查发现,在对音乐的态度中,学前教育学生喜欢音乐的有86人,占92.5%,对音乐觉得一般的有7人,占7.5%。在对钢琴课的态度中,学前教育学生喜欢钢琴课的有68人,占73%,一般的有17人,占18%;不喜欢的有8人,占9%。由此看来,多数学生是喜欢音乐的,他们对钢琴都有一种普遍的好感,喜欢钢琴课的人数远远多于不喜欢的人数,这为教师开展钢琴教学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基础。

2.教师现状。河池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设在其二级单位教师教育学院。目前,教师教育学院只有声乐方向的音乐教师2人,没有专门的钢琴教师。2008年开始,教师教育学院都是外聘宜州市文工团的教师担任学前教育的钢琴课教学,但文工团的教师本身有自己的工作任务,其经常利用双休日或者周一到周五晚上时间上课,对学生的课外学习或课外活动产生较大影响。因此,从2011年起,学校教务处决定教师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每年的钢琴课由河池学院艺术学院的钢琴教师来承担,而艺术学院的钢琴教师本身有自己的钢琴课教学工作,有的钢琴教师工作量超过25节每周,教学任务很重,他们经常没有太多的精力来应付非本单位的教学任务。因此,每年在安排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师授课对教师教育学院来说压力十分大。

3.教学现状。在河池学院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中,由于学生素质高低不齐,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上碰到许多想象不到的困难,平时,有些教师总是忽视学生的基础训练,喜欢布置难度偏大的曲子给学生练习,学生在弹奏时在手指力度、触键音色、理解能力及表现能力的掌握等方面都达不到相应的要求。有些同学一周内根本无法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进度,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另外,由于教学设备和教学场地不足,学生除了集中上大课外,课后都是以班为单位集中在大教室一起练习,练习效果不好,质量不高。

二、河池学院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改革思路

河池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的钢琴课属于必修课,开设时间一般为两年。笔者认为,河池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课教学要避免像音乐专业一样的专业化,应以“注重基础训练,提高应用能力”为主。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改革河池学院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十分必要。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钢琴教学改革呢?

1.教学内容的改革。河池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要考虑整个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目的性和实用性。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们不能照搬艺术院校钢琴专业教材,而是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首先,教师选择教材要注重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钢琴基础课的学习,掌握钢琴的基本弹奏方法和基本演奏技能,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多选用一些具有趣味性的乐曲,这样的乐曲音乐形象鲜明、内容生动,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为拓宽学前专业学生的音乐视野,教师还可以选择不同时期的、适合学生特点的更多作曲家的代表作品作为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学习能了解各个时期音乐的不同风格及特点,丰富学生的音乐修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其次,教师选择教材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河池学院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基础学习应与伴奏实践相结合,体现钢琴学习的实用性。幼儿歌曲的即兴伴奏应当从基础学起,着眼于简易,力求简洁精练地表达幼儿歌曲的基本内容。因此,教师在两年的钢琴教学中,应在最后一学期适当安排即兴伴奏课,给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传授即兴伴奏知识,可结合《学前幼师歌曲伴奏演奏曲集》、《幼儿师范钢琴即兴伴奏教程》等教材选择合适的曲目给学生练习,引导学生分析伴奏音型、伴奏织体及和声进行等,使伴奏知识始终贯穿其中。同时,在练习的过程中要坚持练习常用的柱式和弦、半分解和弦、分解和弦等伴奏音型,尤其是要对Ⅰ、Ⅳ、Ⅴ级正三和弦的连接做常态化地练习。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伴奏能力。

2.授课方式的改革。地方高校学前教育钢琴教学的授课方式主要有集体课、小组课和个别课等多种。由于河池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钢琴师资紧缺,几年来,其钢琴课都是采用集体授课方式,每周开设两节钢琴课。这样的授课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较大,因为每个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均不尽相同,他们在接受知识时总会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一周可以弹奏多首曲子,而接受能力稍差的学生一周一首简单的曲子也弹不下来,这给钢琴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既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进度,又打乱了教师的教学计划。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河池学院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授课方式必须改革,一定不能在两年的教学时间内都采用集体课进行教学,应适当采取小组课、个别课的教学形式授课,以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学校要开设小组课。从第二学期开始,教师可以将程度相近的10~12名钢琴学生组成一组统一授课。这些学生的学习内容大致相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每个学生存在的问题逐个分析,既要充分肯定每位学生的优点,又要及时纠正每位学生的不足之处,引导学生有比较地学习,向优秀的学生学习,让学生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对同一作品的学习,教师要善于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每首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引导他们置身于每一部音乐作品,让学生在宽松的小组课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其次,学校要开设个别课。教师主要针对程度较高、悟性较好、学习刻苦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采取这样的授课方式,会极大地提高学前教育钢琴教学效率,使学生的演奏能力得到充分地提高。

3.教学课堂的改革。地方高校学前教育学生掌握钢琴的相关知识、弹奏技能技巧和弹奏方法不止在课堂中获得,更重要的是要通过音乐实践课得到巩固和提高。河池学院学前教育的音乐实践课现在还并未真正开展起来,在平时的教学或其他艺术实践活动中,只有个别演奏程度较好的学生有机会弹奏一些难度较大的作品,有时能登台表演,而大多数学生几乎没有在公众面前表演的机会。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教师应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和谐发展。著名钢琴家巴拉基列夫认为:优秀的音乐教学必须让学生欣赏并参与艺术实践。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多进行音乐实践,例如,规定每节课让部分学生上台表演一周的作业,并按月举行钢琴作业汇报,让学生一个个登台表演。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因此,河池学院应尽快把音乐实践课列入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计划,并尽快得以实施。

第6篇

目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普遍采取集体授课的方式,这种形式符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规律,具有较高的课堂效率。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数量逐年增加,专业课教师的授课负担加重,如果不能做到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控制,就会因为教师资源的缺乏制约钢琴教学的正常进行。在这种现状下,调整教师编制,提升培养成本不可避免。钢琴课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其目的是将钢琴作为学生日后开展教学工作的辅助工具,而由于高职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差异性,对于钢琴的掌握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只能从最基础的钢琴知识做起。除此之外,当前钢琴课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时多为两个学年,传统的教学方式显然会造成劳动的重复与时间的浪费。高职院校将培养具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以及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作为基本目标,在不增加钢琴课学习时长的前提下,只有改变授课模式,改革授课方法才有利于提高授课效率,保证授课质量。

二、教学内容要具有针对性

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进一步提高钢琴教学的效率。学生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上较为薄弱,无论是在识谱还是在节奏感与乐感上都并不成熟。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能急于求成,要先让学生熟练掌握钢琴键盘的构成与位置,通过简单的分组训练使学生充分掌握学习内容。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钢琴弹奏技巧,教师可以先进行五指位的练习,然后再加入音阶的学习。在进行曲目选择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度较高的儿童歌曲入手,这既有助于学生掌握多学知识,又能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提升其学习兴趣。在对简单的练习曲目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即兴伴奏,为日后的幼儿歌曲伴奏打下基础。这种练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弹奏学习的热情,事半功倍。钢琴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伴奏能力,即兴伴奏既适用于歌曲,也适用于幼儿舞曲、幼儿律动曲以及打击乐与音乐游戏。学生在进行即兴伴奏时,要判断乐曲的风格与调式,通过分析音乐作品得出伴奏的音型,展现不同乐曲的表现力。即兴伴奏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与水平。

三、教学模式要具有灵活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单独授课为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以做到因材施教。但是由于教育成本过高,使得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缺乏沟通,彼此了解程度较低,缺乏相互比较,使得消极被动的心理产生。因此,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上,可以采取集中授课与小组授课相结合的方式,努力做到做到学生一组一琴。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进行示范,学生一边观察教师的示范一边进行弹奏,这种教学模式既可以使学生相互了解、相互学习,也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使钢琴理论转化为弹奏技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在练习时出现的问题,指导学生正确练习,消除错误,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学成果得到巩固。在学习初期简单曲目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小组教学的方式,例如四人一组同时弹奏,观察学生的弹奏水平,再依据学生的具体弹奏情况将学习能力相似的学生分为一组。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集体授课与小组授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由于学生基本掌握了钢琴的演奏技巧,教师在此时的个别指导将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使学生能够在力度、速度、音乐风格以及音乐表现力拥有更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四、教学手段要具有丰富性

第一,坚持周周回课。教学之初就要培养学生周周回课的习惯,一方面,教师要制定每堂课的具体要求与目标;另一方面,学生要保质保量完成作业。这种周周回课的做法既有助于学生掌握钢琴演奏知识以及弹奏技巧,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进度与学习能力。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也要给学生施加适当的压力。一方面,能够磨练学生的意志;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演奏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其主动努力提升自己,享受学习成果。最终,学生会热爱钢琴学习,热爱钢琴演奏。

第二,拓宽教学内容。钢琴的演奏形式多种多样,当学生掌握了钢琴的基本演奏技巧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奏、声乐伴奏、合唱伴奏、独奏以及四手联弹等。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播放录像与录音,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感性认识,提高其对于音乐的感受力以及理解能力,进而使学生获得音乐素养的整体提升。只有做到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的紧密结合,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第三,课外辅助训练。课堂时间的有限性并不能成为学生练习钢琴的制约因素,教师要巧妙运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培训,使学生的演奏技巧得到提升。教师可以开展一系列的课外辅助训练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琴房,例如边弹边唱比赛、儿童歌曲即兴伴奏比赛等,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也有助于学生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第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角色,优秀的教师具备优秀的专业素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要做到生动形象、风趣幽默,教师的示范演奏要做到规范准确、得体自然,使自身的音乐素养得到充分的展示与发挥。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具有钢琴演奏技巧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充分理解教学内容。

五、教材选择要具有灵活性

第7篇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注重钢琴弹奏基础知识的讲授,熟练钢琴曲的弹奏技巧,奠定创作不同风格钢琴的基础。钢琴集体课则是由传统钢琴教学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键盘教学课程。由于将学习基础知识与加强钢琴练习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是比较传统的教学形式,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细致辅导的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现阶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因而每一位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会弹奏钢琴的专业技能,一些传统的学前钢琴教学曲式结构的儿童歌曲,比如《祖国亚克西》、《小奶牛》等需要对其加以创新。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模式的结构沿袭了专业音乐院校钢琴课的教学模式,笔者认为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和数码钢琴集体课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教学思考和改进钢琴课的授课风格,尤其是研究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分层教学的实践教育理论对提升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至关重要。因而钢琴教师学会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对症下药,不仅有利于完善钢琴教学的知识结构,而且有利于提高钢琴集体课教学的质量。

2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模式的主要问题

2.1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模式较落后。

由于现阶段社会、家庭和学校重视儿童早期的启蒙音乐教育十分重视,而音乐学校的许多教师的认识却仍停留在个别指导、缓解设备不足和节省师资的传统授课方式上,使得整个教学课堂上,学生弹奏的钢琴曲节奏风格统一,毫无生机和创新可言,渐渐会使学生兴趣锐减。幼儿园对教师的键盘、音乐素养的渴求日益增多,使钢琴教师的课量剧增,供需矛盾和音乐设备的落后使得教师往往延续传统的授课模式,不必要的教学环节不断重复,导致钢琴课程的授课质量日益下降。

2.2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呈单一、片面态势。

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只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钢琴弹奏技能技巧且将其作为唯一的教学目的,使钢琴教育出现单一性的缺陷,学生的信息交流单一,缺乏与声乐、音乐教学法等课程的交流与衔接。教学内容的片面单一化,使教学内容枯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欠缺,也使得学生在伴奏教学中只停留在弹奏技能的训练上,忽视了边弹边唱的学习和训练技巧,尤其缺少“弹”与“唱”综合训练,进而忽视了对学生幼儿歌曲伴奏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出现儿歌弹唱张不了嘴或衔接协调能力不高等情形。

2.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钢琴学习状况较差。

由于学前音乐教育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加上器乐招生没有进行统一的艺术科目考试,使得器乐考试标准降低,生源质量良莠不齐。音乐院校受传统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条件、单一教学模式和学习时间分配不科学等因素的制约,使得学前专业学生在弹唱儿童歌曲、钢琴演奏和钢琴伴奏等方面的钢琴基础能力偏弱问题十分普遍,往往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活动组织和教学的需要。此外,教师为了提高乐曲学习的进度和强化基础演奏法的训练,在教学中依然沿袭传统的“一对一”的封闭式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在课堂上以教师为主角,使学生的想象空间和创造空间缩小,心理压力加大,学习兴趣锐减。

3完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模式的对策探究

3.1构建全新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模式。

为了完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模式,器乐学生应当深入理解音乐钢琴教学的新模式,音乐学校也应当明确音乐钢琴人才的培养目标,音乐教师还应当牢固树立学前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教学观念。音乐院校构建全新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模式,通过传授艺术知识技能,依靠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教学模式培养出创新型和智能多方面发展的音乐人才。此外,音乐教师还应当关注音乐艺术学科本身的学术价值和学术系统,建立起全面坚实的钢琴音乐知识与弹奏技能的教学系统,使学生能够提高钢琴键盘运用能力,透彻掌握钢琴音乐艺术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全面推动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为实现学前钢琴艺术教育的目标创造良好的条件。

3.2丰富完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模式。

为了丰富完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模式,器乐学生应当认真理清音乐教学的思路,创新推广三维一体的灵活型教学模式,进而使学前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教学优势得以充分展现。为了使学前教育专业数码钢琴集体课集科学性、系统性、灵活性和逻辑性于一体,音乐学校应当对音乐教师进行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新的教学设备,丰富完善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进而使教师的钢琴音乐专业技能和广博的钢琴知识修养得到广泛的积累。此外,音乐教师还应当充分利用好监控系统,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形成一套实用性较好、拓展性较强、普及率较高的教学思路,进而提高钢琴音乐爱好者整体的素质教育水平,从而避免机械重复教学给初学者带来的枯燥,有效弥补传统的钢琴弹奏技能带来的弊端。

3.3改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钢琴学习状况。

为了改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钢琴的学习状况,音乐爱好者应当以协作训练为平台,以综合应用为手段,重视钢琴的视奏与移调、伴奏与创作以及弹唱结合,为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创造条件。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大多数没有练习钢琴键盘的基础,加上学习时间不长,使得其学习钢琴音乐的难度加大,因而音乐教师应当客观分析音乐教材的现状,积极推进学前钢琴集体课模式特点的教材创新,并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做好相应的配套保障,使学生能将在校期间学到的钢琴知识在就业后能够适应教学的需要。

4结束语

第8篇

分析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易出现的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问题的对策,使小学生养成善于学习的强化措施意识,充分发挥小学班主任的引导教育学生思想观念改进的班主任管理工作方法,不断提升小学班主任工作管理学生学习的效率。

一、小学教育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创新改革现状

第一,共同探讨小学学生的心理问题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问题。第二,结合传统灌输式来管理学生及班级学生的自身行为体现学生为主体地位效果。第三,师生互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奠定基础的起航阶段,需要班主任耐心的指导并引发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及思维创新能力。

二、小学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发挥德育教育活动的作用及意义

首先,小学这个时期的班主任德育教育和素质教育工作,要比学生学习成绩更为重要。其次,通过一系列安排,从而调动教学长工作的积极性,明确工作任务和要求,对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时向政教处汇报并协调后勤整效果。再次,小学生的成长教育阶段来说,德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人生正确观的启蒙作用。

三、分析小学班级融入德育发展的现状原因

(一)小学班级创新管理教育现状因素

小学班主任的主要职责是管理班上的学生能够遵守学校的纪律、努力完成各种学习任务并得良好的教育学习环境。

(二)优化小学班主任教师专业课程的新颖结构

以小学教师就业为向导,依据小学班级教学计划按部就班的进行系统科学化的培训及培养模式。

(三)小学班主任融入德育教育的现状问题

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德育班级管理中,究其主要现状问题有:一是小学班主任德育培养班级管理目标不鲜明,使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没有得到学生精神层次的收获;二是小学班主任德育机制落后,而且要有实施的制度机制管理;三是师生互动交流环节少。

(四)科学管理小学班级差异性实践活动

首先,提升小学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必须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其次,因地制宜地兼顾不同学生的小学班级,要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从管理实践活动教育上,班主任还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

四、小学班主任融合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措施研究

(一)强化意识理论创新课堂吸收班主任德育教学实践经验

首先,小学教学开拓了创新的教学模式应用,通过微课视频制作课程教学的应用实践,以不同形式的微课、慕课、多媒体教学课堂等在线学习方式,结合微课设计教学模式提升小学生认知课程的重点掌握部分内容的方法。

其次,通过小学教育学科的深入专业道德素质品质教育管理目标的充分实现,使小学班级的管理工作具有有效的专业素质能力及班干部管理水平。

再次,应用微课教学课程中的软件学习,不断提升小学生整体应用能力的技巧学习方法。

(二)科学合理的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

首先,小学教师结合实际工作培养表达能力标准,鉴于在小学生教育实践工作中,培养小学教育学生的表达技能课程,提高小学教师表达能力的表现形式,认真努力地完成班集体的综合教育实践任务。

其次,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语言基础。对于小学或高中的语文学习情况也是各有不同,将幼师专业学生在入校阶段就系统分析出不同类型的学生个别差异性,使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达到全面达标普通话测试的标准水平。

再次,小学班主任必须优化创新德育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德育管理机制,因地制宜地兼顾不同学生的差异性,小学班主任要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活动。

(三)小学班主任具备德育创造能力

第一,优化创新小学生德育实践活动方法,小学班主任应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色去分析、去解决德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第二,科学有效地解决学生间产生的不同矛盾及心理问题,从而规范了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实践方法,优化创新德育实践活动方法。

第三,发挥教师引导能力,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在班级讲授理论课程的同时,编排添加完成小学课程教学内容拓展理论教材,同时也熏陶了小学生的爱国主义德育情怀。

第四,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学生今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五,在小学学生成长阶段的实践教育过程中,班主任针对班集体的管理效应常出现的工作问题进行了经验总结,充分发挥小学班级学生管理的帮扶、团结、集中思想教育管理的价值作用。

总之,分析了小学生成长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运用多元化实践探索思维去创新激发小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班集体的全面教育发展。

浅析小学班主任融合德育教育工作的措施研究

【摘要】小学阶段对于小学生青少年发展的时期,是孩子非常重要的性格和素质成长时期,班主任工作则是小学教学中极其关键的特殊教师群体,除了日常要担负起孩子们的主科(语文或数学、英语)教学以外,还要对班级进行全面管理和学生德育培养负责。树立良好的德育素养是小学生整体教育的基础目标,是小学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通过班级管理探讨分析出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总结出德育培养的策略与方法,不断创新建立健全有效完善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天天按照规章制度逐一进行管理并指导和检查,凭借多年的任劳任怨工作,风风雨雨也无法阻挡的对班主任工作的执着与热爱。将班主任教学管理工作由学校制定了学生教学财产管理制度、学生教学设施维修管理等重要的安全大事,确保学校学生班主任管理工作始终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努力工作争取做一名优秀的小学班主任管理兼小学教学教师。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重要意义

一、小学教育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创新改革现状

分析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易出现的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问题的对策,使小学生养成善于学习的强化措施意识,充分发挥小学班主任的引导教育学生思想观念改进的班主任管理工作方法,不断提升小学班主任工作管理学生学习的效率。本文结合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培养小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人生价值观等,班主任仔细观察学生的身心健康情况,采用因地制宜地班级管理教育方法理念,不断创新开展小学生的思想德育和人文关怀的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

第一,共同探讨小学学生的心理问题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问题,班主任要经常鼓励小学班学生开展班集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德育实践教育活动,培养小学学生在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中完成在校期间的学习任务。小学生管理工作应采取科学合理方法管理班级日常教学质量为基本前提。

第二,结合传统灌输式来管理学生及班级学生的自身行为体现学生为主体地位效果,认真思考学生、家长、班主任老师之间的沟通缺少交流现象,班主任应按照学生个性差异及想法制定班级管理工作任务,认真考虑到学生心声及真实想法,从源头改善师生之间缺乏沟通的主要原因问题对策。小学生即将面临高考的压力学习,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以学生的表现作为重要管理目标,对于学生的成长要采用创新科学的管理方法积极调整班级管理策略,确保小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与服从班级管理意识,从而促进学生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教学发展,使学生不断提升身心健康素质,班主任教师应高度重视现阶段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合理管理促进学生成绩的提升,兼顾不同差异化的学生应采取不同优势的管理方法特点,小学班主任应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适应管理、服从管理。

第三,师生互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奠定基础的起航阶段,需要班主任耐心的指导并引发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及思维创新能力。开展教学模式引导过程,班主任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知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精进小学教学知识的基本理论教学方法、方式,激发学生正能量精神,构建开放式新理念教学新范式。不断开拓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计算机技术进行实践教学操作,在小学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微课、翻转课堂、慕课等,逐步完善小学教学水平的创新思想理念方法以及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意识,从而完成小学教学的学习任务。

二、小学班主任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及意义

首先,小学这个时期的班主任德育教育和素质教育工作,要比学生学习成绩更为重要,首先小学教师要身正为范教会学生如何学做高尚的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等,才能坚定正确选择学习方法的目的和途径,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从人格标准行为上都是优秀的,品学兼优的。但是小学这一阶段的学生性格特别不容易掌握和控制,这就需要班主任老师灵活掌握班级里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优缺点,因地制宜地开展个性差别的单独辅导和管理,从而使班集体学生整体素质及德育表现达到优秀的水平。

其次,通过一系列安排,从而调动教学长工作的积极性,明确工作任务和要求,依照校委会及政教处的安排,负责分管的领导一周内除日常督查外,至少要对男女生教学进行一次不定期的检查,并及时签阅教学管理人员上交的各种表册,包括“男女生教学检查情况记载表”、“教学通风情况记载表”、“教学室内地面、桌面消毒记载表”、“教学内外空气消毒记载表”、“教学室内外安全检查情况记载表”、“教学监控情况记载表”等,对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时向政教处汇报并协调后勤整效果。

再次,小学生的成长教育阶段来说,德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人生正确观的启蒙作用。国内有很多学校都非常重视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究其是把德育教育工作变成日常工作融入到班集体管理中,在实践过程中总结效果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找到具体的解决办法,进而加强了班主任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工作的实践教育对策及作用。依据小学德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培养计划要求,采取因地制宜的培养计划开展小学生的教学目标实施。小学班主任在德育活动中通过规范小学生行为习惯的“教”与“学”为目的进行整体教育目标的德育工作基础。

总之,针对班级里不同的学生特征制定出具体实施的德育计划,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小学生德育主题班会,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潜移默化地促进了小学生的德育品质,大大增强了班集体的班风凝聚力与学习氛围。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实践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做好小学班主任的引导作用,积极引导小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综合教育性,从而对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做出最大的贡献。

三、小学班级融入德育发展的现状原因

对于小学生的不同因素环境的影响,小学班主任通过观察学生的不同差异,抓住学生最佳的德育时机,规范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小学班主任要全面、客观地分析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解决遇到的学习和生活的种种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德育实效性。

(一)小学班级创新管理教育现状因素

随着高等职业类院校的教育改革发展,研究小学班级教学存在的理论问题及对策。近几年在社会需求的角度下发现,前提是小学教师专业的基本功一定要过硬,要想小学班级毕业的学生专业技能加强,随着职业院校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教育改革,在通过课程内容和教学任务进行实践实习操作演习等形式进行专业技能方面的检验。小学生正走向成熟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得到了充分的觉醒。他们渴望教师更加公正地对待自己,尊重他们的选择。因此,班主任必须加深对学生的理解与尊重,贴近学生及时进行思想沟通,确保班主任管理方法能够得到运用。既能满足了学生的期望,而且还能有效地履行了自己班主任管理班级、学生的职责任务。小学班主任的主要职责是管理班上的学生能够遵守学校的纪律、努力完成各种学习任务并得良好的教育学习环境。

(二)优化小学班主任教师专业课程的新颖结构

以小学教师就业为向导,依据小学班级教学计划按部就班的进行系统科学化的培训及培养模式,完善学生、师生考评和管理制度体系,对小学班级的技能实用性与学生就业选择标准进行直接挂钩,使小学班级毕业的学生从理论上达到标准,实践教学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教学过程,打好小学基础理论知识及实践活动的基本功基础。全面熟悉小学教育教材的课本知识,进行操作性的创新小学生教育教学方法模式,准备好实习前的所有工作。小学班级的学生应以学习为榜样,以技能高超的学生为典范,共同探讨小学生心理问题及突发事件的处理情况,班主任或辅导员要时刻激励小学班级的学生进行班级集体教育精神,让小学班级的学生在校期间养成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任务的好风气。

(三)小学班主任融入德育教育的现状问题

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德育班级管理中,究其主要现状问题有:一是小学班主任德育培养班级管理目标不鲜明,使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没有得到学生精神层次的收获;二是小学班主任德育机制落后,而且要有实施的制度机制管理,小学班主任在开展活动时,及时端正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心理素质,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及崇高的理想和信仰;三是师生互动交流环节少。小学班主任在实践活动中启发学生教与学认同感和德育的教育目的。

(四)科学管理小学班级差异性实践活动

首先,提升小学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必须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班主任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过程中,班主任应采取有效的艺术交流技巧语言,无论是暗示性语言、批判性语言还是鼓励性语言因结合学生实际个性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班级管理对策措施。

其次,因地制宜地兼顾不同学生的小学班级,要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从管理实践活动教育上,班主任还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进而提高自身的各方面技能,小学班级作为班级的核心人物,率先为范为学生做好师德榜样,抓住学生最佳的时机,通过安全、诚信、挫折感、情绪管理、意志等多方面主题实践活动,客观地分析学生学习中因地制宜地开展个性差别区别式分层疏导的培养目标工作。

四、小学班主任融合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措施研究

(一)创新课堂吸收班主任德育教学实践经验

首先,小学教学开拓了创新的教学模式应用,通过微课视频制作课程教学的应用实践,以不同形式的微课、慕课、多媒体教学课堂等在线学习方式,解决小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师行动导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公式及的应用领域,充分发挥学生主动运用微课的新颖特点,提高和展现辅助教学课程的全方位角度应用能力,结合微课设计教学模式提升小学生认知课程的重点掌握部分内容的方法。

其次,通过小学教育学科的深入专业道德素质品质教育管理目标的充分实现,使小学班级的管理工作具有有效的专业素质能力及班干部管理水平。在小学班主任的带动鼓励下,结合本班级同学的实际情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进行教育实践活动的体验效果来提升小学师生共同提高素质品质修养的实效性,从而提升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教育实践高效目标。

再次,应用微课教学课程中的软件学习,不断提升小学生整体应用能力的技巧学习方法。随着微课的形式步入教学研究的现状下,在小学各学科教学中渗透着“微课”的教学理念,从而逐步促进了小学教学水平的质量。引领小学教育教学课程运用先进的“微课”教学平台达到小学教学的创新模式。将“微课”教学方法通过网络教学模式引入到教学课堂观摩中,有助于小学生学习教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动手的能力和创新课程设计的意识,从而达到小学教学的高效效果。

(二)科学合理的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

首先,小学教师结合实际工作培养表达能力标准,鉴于在小学生教育实践工作中,培养小学教育学生的表达技能课程,提高小学教师表达能力的表现形式,完成普通话水平培训及测验达到国家测试水平二级甲等水平以上,针对招收的个地区的学生而言,结合工作实际采用科学有效地教学手段才能使语言培训得以提高。在小学班级集中管理学生的学习、生活、情绪、思想等行为自觉约束。小学班主任通过探讨学生的心理和突发事件的处理问题时,积极发现并鼓励小学学生开展课堂实践活动学习,让小学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促进同学们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认真努力地完成班集体的综合教育实践任务。

其次,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语言基础。对于小学或高中的语文学习情况也是各有不同,高职院校结合了当地方言实际矫正的教学方法,将幼师专业学生在入校阶段就系统分析出不同类型的学生个别差异性,分析总结出培养小学教师实际表达表现能力提高的具体教学方法,结合各地区的学生进行矫正表达基础练习,使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达到全面达标普通话测试的标准水平。

再次,小学班主任必须优化创新德育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德育管理机制,因地制宜地兼顾不同学生的差异性,小学班主任要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活动,从德育管理实践活动教育上,班主任还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进而提高自身的各方面技能,小学班主任作为班级的核心人物,率先为范为学生做好师德榜样,通过安全、诚信、挫折感、情绪管理、意志等多方面主题德育实践活动,因地制宜地开展个性差别区别式分层德育疏导的德育培养目标工作。

总之,针对小学班级的班风建设进行系统化的培养与建设,班主任通过小学教育及学生道德素质培养,在班主任实践工作中全面体现系统化的教育学习管理目标计划模式,最后通过成绩和班级管理效果来检验小学班主任培养学生及班集体的教育管理实效。

(三)小学班主任具备德育创造能力

第一,优化创新小学生德育实践活动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整体核心目标,通过耐心的德育工作疏导,将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到日常工作、学习、实践活动中,搭建良好的师生互动沟通,小学班主任应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色去分析、去解决德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第二,科学有效地解决学生间产生的不同矛盾及心理问题,从而规范了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实践方法,优化创新德育实践活动方法,多采用互动类型的德育交流形式,要多了解、关心班级中每位学生,通过沟通理解帮助,充分发挥以学生自身学习为主体的作用,主动地参与到德育实践活动中,促使学生在信任和依赖班主任的同时,将德育思想融入到学生的脑海当中。

第三,发挥教师引导能力,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在班级讲授理论课程的同时,编排添加完成小学课程教学内容拓展理论教材,只有搭配课下精心设计符合本教学内容的学习内容,才能在课上讲授并指导、指引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短短的一堂课中就牢牢记住了所学的知识内容,打破了教师只讲而忽视了学生听不懂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将灵活的教学方法搬进课堂,搬进家庭养成终身自学、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也熏陶了小学生的爱国主义德育情怀。

第四,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高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为学生今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五,在小学学生成长阶段的实践教育过程中,班主任针对班集体的管理效应常出现的工作问题进行了经验总结,其培养目标是兼顾小学学生的个性差异特点采用不同的因材施教的教育计划安排,结合小学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因地制宜的多元化综合性的班级管理实施计划,该计划是结合不同的学生而度身订造,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小学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培养思想政治及道德素养品质,从而提升和注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活动有效性。班主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小学班级学生管理的帮扶、团结、集中思想教育管理的价值作用。

总之,分析了小学生成长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运用多元化实践探索思维去创新激发小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鉴于小学阶段是小学生青少年发展的重要阶段时期,班主任则是小学教学中起到关键作用的特殊教师群体,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班集体的全面教育发展。

注重德育班级管理应与时俱进、不断优化创新,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德育理念,小学班主任应把德育班级管理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使小学整体教育工作推进提高了学生的素质教育理念,进而提高学生的德育实效性。分析小学班主任在德育理念与德育实施过程中不断创新与挑战的国家教育改革发展需求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玉会,薛克听.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管理的有效结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6,18:57+40.

[2]薄杨毅.谈小学语文教师作为班主任的管理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20:26-28.

[3]黄颖娟.浅谈班主任德育工作.西部皮革.2017(10):162页.

[4]王欣.幼儿教师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途径与策略[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5(11)134-135.

第9篇

本文由导论、正文、结论三部分组成。

导论主要介绍论文的主要论点,写作目的、写作特点、写作意义等。并在其后附上目录页,以便查阅。

正文将从四个方面,分四章对中国的公案小说和西方的侦探小说这两种文化进行比较。

第一章,结构模式的差异。中国公案小说写案件的审理,描述案件的情节、发展、诉讼和判决过程;西方侦探小说写案件的侦破,着重案件的调查分析,描述案件的开端和侦察,以及最后发现犯罪秘密的过程。

第二章,文本角色的差异。古往今来,在文学作品中,只要有作奸犯科者,必定有一睿智英明之人将其绳之以法。但在中西方文化中却由不同的人扮演着这同一角色。中国公案小说主要写“清官”。西方侦探小说主要写民间私家侦探。

第三章,破案方式的差异。公案小说强调清官的明断,围绕着明断,着力揭示清官的道德风貌。侦探小说突出侦探的解迷,以其谜团重重,陷阱多多见长,着力显示侦探的敏锐头脑。

第四章,叙述视角的差异。当叙述者比主人公知道更多的信息时,他不需要解释他为什么了解;当他和主人公所掌握的情况相当时,他不能在主人公找到线索之前告诉我们答案;但当他还没有主人公知道多时,他就是一个旁观者。这叙述者的不同也就是叙述视角的差异公案小说以“全向视角”为主,而西方侦探小说的叙述视角是“单向视角”。。

第10篇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压力;调适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3-0256-01

1 高校青年教师面临的心理压力

1.1 职称晋升的压力

高校青年教师一般都有远大抱负,都希望自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晋升较高的职称。但高校内人才济济,职称晋升方面的竞争很激烈,晋升压力很大。据调查,在目前聘任制下,“大学教师的晋升制度”是引起大学教师心理压力和困惑最主要的因素。

1.2 教学工作方面的压力

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增加,高校教师的工作环境虽得到日益改善,但是存在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由于课时费不高、课题较多等方面的原因,高校一些中老年教师都不愿意多上课,繁重的教学任务往往就落到青年教师的身上。

1.3 科研工作方面的压力

从目前情况看,高校一般对本校教师都有一定的科研任务要求,对聘期内高校教师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数量均有量化的考核标准,并直接与高校教师的收入挂钩。但另一方面,高校青年教师往往在学术上的积累不够,科研水平有限,难以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有时因为职称不高,学术论文也不容易发表。

1.4 经济方面的压力

大部分高校青年教师职称低、资历浅,收入水平自然不高。然而,他们却面临着赡养老人、谈朋友、买商品房、结婚生子、供子女上学等多方面的经济压力。

1.5 人际交往方面的压力

大多数高校青年教师社会阅历浅,在待人接物方面正义感强,但缺乏辨证思考;对出现的不合理现象深恶痛绝,但缺乏长期性、复杂性的思想准备,不愿迁就和屈从,刻意追求自己的独立人格,因而,易为他人所误解,这造成许多高校青年教师交往上的障碍。

由上我们可以看出,高校青年教师面临多方面的心理压力。而这些压力对他们的教育教学、健康成长都不利,因此我们需要对他们的心理压力加以适当的调适。

2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压力调适

2.1 教师个人要积极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解铃还须系铃人。”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压力的释放,还要靠青年教师从自身的调整入手,掌握自我调适的方法和技巧,用理智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

(1)在看到事物不利方面的时候,要积极改变认知,看到它有利的方面,不断增强信心,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另外,我们还可以调节适当调节自己的行为,多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2)青年教师要重视自身心理健康和保健工作,加强自身修养,进行良好的心理调适,提高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自我、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悦纳自我,塑造健全的人格。

(3)要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理解、支持学校和领导的整体工作,主动加强与同事、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建立和谐的同事关系、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生活氛围。

2.2 高校要帮助青年教师化解心理压力

高校管理者应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压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青年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为他们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创造良好的生活氛围。

(1)关心高校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高校应建立青年教师培养体系,强化岗前培训,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指导青年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建立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基金,加强科研设备的投入,组建老中青相结合的科研团队,对他们从事科研活动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鼓励青年教师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制度、激励机制,对教师的努力进行积极反馈和表彰。发挥高校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及时帮助教师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给青年教师提供有力的专业心理援助。高校要经常组织青年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矫正他们的心理问题,治疗他们的心理疾患,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有目的、有计划地对青年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定期请专家为青年教师做专题讲座,传授应对压力的有效策略,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成熟度。

(3)开展有益活动。高校除了举行大型运动会、文艺表演外,还应鼓励各院系多开展有益活动。在院系教师办公的楼层或是主要教学楼,可以建立小型教师活动室(如乒乓球室、象棋室),供教师课后娱乐之用。这些场所的建立和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增进同事之间的友谊,又有利于帮助青年教师释放工作、生活方面的压力。

2.3 国家和社会要帮助青年教师减轻心理压力

适当增加教育投人,改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工资收入、住房等方面的待遇,减少他们的经济压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教师资格制度,按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要求教师,科学、合理、公正地评价和处理教师业绩和取得的各种成果。

参考文献

第11篇

近年来,我院为满足教学需求、缓解师资队伍不足的状况,引进了大量的青年教师,为学校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希望和可持续发展的力量。青年教师大多来自医科院校毕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未接受过师范教育,教育学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在教学中不能灵活掌握教学规律、教学方法,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加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医学院校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关于教学能力的概述

目前大多数专家学者认为,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以智力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的结合。关于教学能力的构成问题,不同学者对教学活动的认识不尽一致,提出的能力构成也有所不同。但有几个观点是一致的:①教师一般性的能力(主要指智力)是教学能力的基础成分;②教师的教学能力应当包括对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特点等方面的理解掌握能力,设计和准备教学的能力,知识传授的能力,言语表达能力、课堂组织管理能力等;③教师的教学能力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④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也被视为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研究表明,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最终影响到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其理解能力的发展水平。因此,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性因素[1]。

二、我院青年教师的现状分析

目前,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我院引进了大量的青年教师来充实教师队伍。青年教师大多来自医学院校医学相关专业毕业的学生及医院一线的医生和护理人员,经过岗前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的短期培训,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和相关课程的试讲,考核合格便能拿到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成为专职或兼职教师。显然,大多数医学教师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缺乏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的训练,是直接在实际工作中,以跟带方式培养。这种培养模式因其缺乏完整系统的、基础性的教育理论和技能训练,医学教师专业拓展能力受到局限,专业化水平不高,在教学中不能灵活掌握教学规律、教学方法,从而影响教学效果。近三年来,通过学院教学督导组、学生评教、同行专家对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议,结果显示35岁以下青年教师在教学方法、内容、效果方面均落后于35岁以上的教师。因此,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才能保持良好的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

三、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几点措施

1.加强青年教师敬业精神的培养 培养青年教师热爱人生、热爱事业、勤奋愉快、乐观向上的爱岗敬业精神,使青年教师具有献身教育事业的热忱和强烈的责任意识,自觉提升其教学能力,这对于合格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2]。

2.多渠道开展岗前培训 为了使教师更好的履行岗位职责,所有青年教师都要参加由省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岗前培训,主要包括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等课程的学习。通过学习、考核,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才有上岗资格。除了以上的培训外,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对青年教师开展校内培训,利用周末或业余时间,邀请师范院校的教育心理学类教师为青年教师讲授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此外,举办教学名师示范课等,请本校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给青年教师讲授教学法的知识,介绍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岗前培训,使青年教师尽快适应医学院校对教师岗位的要求,加强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

3.制定规章制度,规范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 ①制定《青年教师培养方案》,内容包括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对象、方式和内容、考核与管理、组织实施等几方面。其管理与考核工作由教学部门、学校师资管理部门和教学督导组负责,从而使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②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为新进教师指定导师,充分发挥学校教师资源的优势,让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对新教师进行传、帮、带,以培养他们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③严格试讲制度,根据《教师试讲制度》要求,每一位青年教师在给学生上课前,必须在导师和教研室的指导、安排下,进行大范围的试讲,经评议小组对授课内容、方法、态度等方面进行严格考核,合格后方能上课。④开展形式多样的评比活动,通过举行讲课、教案、教育教学论文、多媒体课件评比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基本功比赛,引导青年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推陈出新,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形成青年教师培养的激励、竞争机制。此外,鼓励并支持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学位、进修、参加学术活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4.分层次培养,充分挖掘青年教师的潜力 在青年教师的培养过程中,由于每位教师的师德表现、学识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业绩不同,所以我们从实际出发,承认差异,区别对待,努力寻找适合每一位青年教师的培养途径[3]。对于新进的青年教师,按照《新进教师培养方案》的要求,在导师的指导、帮助下不断提高教学能力。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依据《中青年骨干教师选拔培养管理实施办法》的规定,提拔一些教学、科研业绩优秀的青年教师成为骨干教师。同时,对于一些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并取得学位者以及在各种教学评比活动中表现优秀的给予奖励。通过对青年教师进行分层次培养,让他们在教学岗位上各尽其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提高工作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5.注重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使教学与科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把做科研的严谨态度以及在科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用于教学中,会使教学活动显得生动、有活力。同时,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作为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开展调查、研究,不仅解决了问题,还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指导青年教师将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使二者得到均衡发展。

6.指导青年教师反思教学 反思教学是教师把教学实践作为认识的对象,对其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评判, 并选择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和科学性的过程,是教师为有效教学而进行的有意识的努力[4]。青年教师通过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行为,才能把握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怎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青年教师是高校发展的生力军,通过培养青年教师的敬业精神、开展岗前培训、制定规章制度、实行分层次培养、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反思教学等措施,才能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曾 拓,李 黎.教师教学能力研究综述[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3,23(1):102-104.

[2]杨慧清.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及提升策略[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9,31(6):156-157.

第12篇

一、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力提升的主要原因

幼师不仅在幼儿园担任多学科的教育工作,还要担负多种园内角色和职责,然而幼师尚有专业理论与技能不扎实,教学实践能力欠缺等问题,这与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尤其是通过中考入学的五年制学生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分不开的。

一是在学生来源上,先天不足。主要表现两个方面,第一,生源不合理。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要求大大不同于音乐专业的要求,许多考生只需经过文化课考试就能升入大学,无需经过专业测试和面试,使很多不具备学前教育基本素质的学生进入到专业领域。他们之前没有经过任何训练,音乐基础差,为学生技能的培养带来很大的难度。第二,生源减少。由于高校扩招,使更多的学生都以进入高中和大学为第一志愿,学历较低的幼儿师范吸引力自然下降。另外,国家虽然规定幼师享有与中小学教师同等的待遇,但各地在落实过程中仍有不同。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生源大量流失,招进来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升学无望的学生。加之生源减少,学校不断降低标准,使招进来的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在源头上影响了幼教事业的发展。

二是在教师配备上,队伍缺乏。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方面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性较差。比如音乐声乐专业教师可以担任乐理视唱练耳课,打击乐专业的教师可以担任合唱指挥课,钢琴课教师可以担任音乐欣赏课,使教师变成全能型,针对性培养不强。目前,一些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主要来源于艺术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他们中学术性人才多,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相对较弱,没有幼儿园实践经验,甚至到幼儿园调研的次数都很少。因此,也很难站在培养幼儿园教师的角度来思考和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在他们承担的教学实践中,仍按照培养音乐、舞蹈等专业人才的方式来设计教学,来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另外,有的高职高专学校升格后,继任的教师角色调整不到位,仍然固守原来的教学模式,加之与幼教机构联系少,得不到进修的机会,几乎没有进行任何形式的实际性培训,因此他们传授给学生的内容常与现代幼教办学理念相脱节,达不到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是在课程设置上,不够完善。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质较低,因此,在课程的安排上要有相当份量的文化基础知识,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专业理论知识课,导致专业理论知识狭窄、层次较低。相对于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学前教育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技能技巧的训练。这种情况至少带来两种不良后果。一是因为对学生技能与技巧的传授虽多,但学前教育专业也多是以课堂讲解、教师教学为主,学生很难有实战和演练的机会,动手实践能力不强,从业技能差。所以一旦到幼儿园工作后,有的学生不能适应岗位,用人单位还需要对他们进行再培训,费时费力。二是因为专业理论教学深层次的,诸如培养幼儿情感、意识方面的教学内容少,而且过于陈旧与单一,使学生对幼儿心理发展、教育原理掌握得不深不透,所以学生在将来的幼儿工作中有可能缺乏主动性和创造力,只把教会幼儿唱多少首歌、跳多少舞蹈、做多少手工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尺度,而用专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

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力的对策

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制约这种能力的因素,如何走出困境,培养适合时代需求的幼儿教师,就需要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探索新的培养模式与发展路径,寻求适合时代需求的教育教学模式。

一是要强化主体意识。学前教育专业的主体一是教师,二是学生。因此,学校第一要提高生源质量。在招生时,与未来的培养目标相结合,侧重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生文化知识考试的同时,有必要对学生加设面试,对一些具有音乐特长又热爱学前教育的艺术特长生可适当有所倾斜。第二,要加强教师培训。学前教育教师作为学前教育的承担者,素质与能力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学校应根据教师的特长,选择其发展方向,明确其职业生涯,加强岗前培训,尽可能多地为这些教师学习学前教育的知识和理论提供机会和条件,培养一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技能操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第13篇

关键词:医学教育;临床医学课程;形成性评价

1形成性评价的内涵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Assessment,FA)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斯克里文1967年论及课程改革时第一次提出的,他指出形成性评价是指通过诊断教育活动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信息反馈,以提高活动质量的评价[1]。另一位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形成性评价是对教学过程的评价,主要通过形成性练习方式进行,注重对研究过程的测试,以使学生在不断的测评、反馈、修正或改进过程中趋于完善,属于“前瞻式”评价。它更注重学生平时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较总结性评价而言,其对学生的评价更为合理、科学、全面[2]。近些年来,在我国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形成性评价作为一种新型的、科学的教育评价方式引入我国,有不少高等院校正逐步引入这种评价方式并付诸于实施。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发现活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以后改进的方向,及时修改或调整活动计划,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3]。形成性评价的目标是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不断了解活动进行的状况,以便能及时对活动进行调整,进而提高活动质量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旨在为改进活动而了解活动的得失,而不是判断优劣、评定成绩。

2当前医学教育的评价体系分析

随着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人们简单地认为教学模式转变了,教学方法改进了,教学质量就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了,我们培养的人才质量就高了。但是却忽略了对评价人才质量高低的衡量标准的改革,依然采取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众所周知,终结性评价因其客观性较强,简单直接,易操作,在大型考试特别是升学考试中较为公平,一直倍受我国教育界的青睐。但是,现代医学教育更注重能力的培养,“一考定终身”的教育评价机制培养了很多“高分低能”的学生,依赖终结性评价的缺点日益凸显,已经不能满足医学教育的需要。近年来,我国教育研究工作者也开始倡导并着手实施形成性评价,力求解决以往教育评价方式的单一性、指标体系的不科学性、评价标准的机械性、评价目的的局限性等诸多问题,并在远程教学和函授教学中首先应用了形成性评价方法,应用中也多数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4]。在医学教育评价方面,以往主要着眼于终结性评价,仅以一次考试来评定学生,而忽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那么这些因素就会对其学习效果造成影响,所以终结性评价往往不能准确地评价学习结果[5],也没有真实反映出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医学生未来职业中更应注重的是综合素质,而不是某一次考试的一个分数。当前不少学者已经在着手探索、研究形成性评价体系在医学教育中的运用情况。王跃群[6]在护理技能教学中应用形成性评价,使学生考核的优良率明显提高;熊阳等[7]在药剂学教学中应用形成性评价,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的严谨态度,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邓卫红等[8]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应用形成性评价,不仅提高了实习教学质量、规范了实习教学管理,同时进一步提高了临床带教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近几年,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中,形成性评价在总体趋势上来说还没有深入研究,更没有广泛应用。

3在临床医学课程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所面临的问题

3.1医学教师对形成性评价的认知不足

纵观国内各医学院校的教师,基本毕业于医学类专业,而医学院校的教育只注重学生医学知识的掌握,缺乏教育教学方面的培训。医学类教师上岗前除了短期岗前培训,几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专业训练,在教育教学评价方面的知识更是缺乏。对于很多医学院校的教师而言,他们还局限于终结性评价,直接将分数作为判断学生学习效果好坏的标准,没有深入探讨这种评价方式的局限性。正是在这种环境下,众多医学教师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研究较少,认知不足。另外,医学院校教师把主要精力放于临床而非教学,这样又缺乏对形成性评价体系研究的直接动力。

3.2重理论、轻实践,重科研、轻教学

在当前医学教学模式转变的大环境下,不少高校在推进教学改革的同时也在推进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但是这些评价体系改革更多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层面上,并没有真正付诸于实践。终结性评价在人们头脑中扎根已久,而接受形成性评价并付诸于实施需要花费教师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在很多高校中较为普遍。在当前的职称晋升制度的影响下,很多教师为了晋升职称,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论文写作和发表上,更愿意在理论上研究,而对形成性评价的实际实施重视不够[9]。

3.3受缚于教学管理模式

虽然各院校都在进行不同的教学改革,但是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不能真正体现在评价体系上,也就是说,没有质量监控体系为教学改革保驾护航。形成性评价相比于终结性评价的实施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当前在各医学院校临床医学课程教学中,尤其是临床医学专科课程提倡医生教医生,而非教师教医生。这样医生要忙于临床医疗又要兼顾教学任务,同时医学授课班级多而且大,授课任务本身就比较重,对于真正实施形成性评价缺乏足够的精力和动力。此外,近几年对大学教师科研的要求逐渐提高,使得同事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缺乏合作,不能资源共享,这种教学管理模式使得前期研究的新的评价模式很难推广。

4解决方案

4.1深入研究、构建形成性评价体系

通过大量搜集、研读文献资料,了解当前国内外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理念、趋势与走向,比较各类评价指标体系的优缺点,分析高职医学教育的特点和发展方向等。通过相关文献分析,邀请相关行业专家反复探讨验证,将其作为构建本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根据临床医学课程和现代高职医学教育的特点,制订一套既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又能推进教学改革的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建立“质”和“量”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形成性评价将注重把量化的评价与质性的评价相结合起来,建立“多元性”的评价体系[10]。

4.2冲破束缚,使教学改革与评价改革同步

纵观既往教学改革历程,往往更多的是注重单向性的教学改革,而这种单向性改革模式束缚了评价改革的发展,现有的教学管理模式也限制了新的评价模式的有效实施。为此笔者认为评价改革要有突破,必须冲破既往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模式的束缚,确保教学改革和评价改革同步进行。用形成性评价来指导教学改革,组织专家反复进行论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评价诊断—反馈信息—修正问题—提高质量”等阶段,逐步推进形成性评价的实施。

4.3转变观念,因材施评

首先,形成性评价相对终结性评价教师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要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形成性评价是一种新的评价体系,教师要帮助和鼓励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理,充分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并及时弥补等。其次,不同专业的学生所选用教材不同,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侧重点也不同,我们在推进形成性评价的同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不能“一刀切”。再次,要顺利推进形成性评价体系建设,教师必须具备很强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对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能力、对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在丰富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认真学习教育学知识。

4.4信息化处理,科学化评价

形成性评价体系相对于终结性评价是复杂的,我们要不断收集反馈信息,进行论证分析再指导评价过程。在当前信息化社会,靠原始的信息处理方式很难顺利完成各个细节,所以信息的处理必须科学化、合理化,这样的结果才具有真实性、准确性。

5讨论

现在医学教育已经进入了以培养能力为目的的阶段,临床医学课程多具有逻辑性强、知识抽象、涉及学科范围广的特点,如何合理评价现代医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而有效地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适应当前“以能力培养为目的”的医学教育模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11]。笔者认为,推进形成性评价体系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通过在高职医学教育中构建形成性评价体系,并逐渐论证实施、优化完善,改变传统的以一次终结性操作考试作为唯一依据的评价方式,强调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以适应当前“以能力培养为目的”的医学教育模式。通过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改革医学教育模式和考核方式,以培养出更能满足未来职业需求的医学人才,为推动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曲波,张阳,孙宝志.形成性评价在教师反思性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1):8-10.

[2]BlackP,HarrisonC,LeeC,etal.Assessmentforlearning:Puttingitintopractice[M].BerkshireEngland:Openunicersitypress,2003.

[3]杨治国.形成性评价在眼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08,6(18):10-12.

[4]徐亚君.完善形成性考核的几点思考[J].远程教育杂志,2004(2):41-43.

[5]郭丽双,李凯军,王和仁,等.形成性评价对医学生能力培养的促进[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7):822-824.

[6]王跃群.形成性评价在护理技能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杂志,2009(5):70-71.

[7]熊阳,来平凡.形成性评价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J].药学教育,2009,25(6):31-34.

[8]邓卫红,战海燕,刘斌娜,等.医学院校毕业实习教学中应用形成性考核的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8):51-53.

[9]梅人朗.临床教学的进展[J].复旦教育论坛,2004,2(2):85-88.[10]王晓红.形成性评价实施的障碍及对策[J].价值工程,2011(28):205.

第14篇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兼职教师 管理制度 健全

对一个企业而言,资产不仅包括它所拥有的,还包括它所控制的资源。同样兼职教师虽不为学校所有,但为学校所用,所以他们和专职教师一样都是学校的最重要的资本。特别是在独立学院中,兼职教师还占用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应当加强对兼职教师的管理,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从而有力地推动独立学院快速、健康发展。鉴于此,本文拟就以下几个方面对独立学院兼职教师作比较系统的分析,进而提出几点健全独立学院兼职教师管理制度的建议。

一、独立学院兼职教师的现状和作用

1.独立学院兼职教师的现状。

独立学院这一公立高校和社会力量合作的办学模式虽然从产生到现在仅有不到十年的时间,但却取得了飞速发展,在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截止到2007年3月底,全国共有独立学院318所。据教育部2006年度统计公报显示,去年全国独立学院共招生54.3万,目前在校生规模已达146.7万人。大规模的学生数量使得对教师的需求也激增,而建立一支数量、质量都符合学校需要的专职教师队伍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几乎所有的独立学院都不约而同地聘用大量的兼职教师来满足正常的教学需要。目前独立学院教师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母体学校教师、独立学院专职教师、独立学院兼职教师。兼职教师主要来自于离退休教师、企事业单位的高级技术人员和工程师等,严格意义上说,母体学校教师也应算作兼职教师,因为他们通常是在保证完成母体学校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担任独立学院的一门或几门课程教学,而且很不稳定。

2.独立学院兼职教师的作用。

兼职教师在保证独立学院高起点、快速、健康地跨越式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聘用兼职教师有效地解决了独立学院师资短缺问题,同时优化了师资队伍的结构。按照《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教育工作合格评估方案》要求[1],独立学院的生师比不得高于18∶1,聘请兼职教师满足了学校生源不断扩张对教师的需求,保证了基本的教学质量,使学校生师比达到教育部关于评估的规定。兼职教师多为实践经验丰富的某一类专门人才,可以弥补专职教师理论丰富但实践经验不足的弊端,从而优化师资队伍的结构。

其次,聘用兼职教师可以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节约大量教育成本。兼职教师一般都是按课时计算报酬,基本上没有其他任何的福利,同样一门课程,兼职教师所得的报酬相当于专职教师同一门教程所得薪水的三分之一左右,而且对他们的管理成本也很低。

最后,聘用兼职教师增强了独立学院的灵活性,体现了独立学院的办学特色。独立学院以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社会、市场和就业需要为导向设置新专业,而专业设置发生改变时,对教师的需求也跟着变化。兼职教师可以满足一些新型专业对教师的需求,突出独立学院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特点。同时由于兼职教师不受长期聘用合同的限制,当入学人数减少时,很容易解聘,大大提高了独立学院的办学灵活性。

二、兼职教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独立学院对兼职教师的管理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在兼职教师管理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1.对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无计划性,非常被动,缺乏对兼职教师队伍的长远规划。

学校通常是根据当年学生报到人数和已有专任教师的数量相权衡,决定需要补充的兼职教师的数量和专业,而这往往要在入学人数最后定下来之后才能决定。因此学校往往在入学人数停止变化的最后一刻才确定兼职教师的雇佣数量与门类,这时离课程开始已经没有几天了,兼职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熟悉课程提纲和备课,往往仓促上阵,教学质量势必受到影响[2]。

2.教学过程中管理松散。

兼职教师的管理一直是学校的薄弱环节。一些学校对兼职教师的聘用比较随意,主要是通过其他教师介绍或通过与企业的联系来聘用兼职教师,没有一套严格的筛选标准对他们进行选拔,也很少对聘用的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平时对他们的教学过程管理也往往流于形式,兼职教师由于本职工作作繁忙擅自停课、调课现象时有发生。

3.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兼职教师归属感低。

兼职教师的薪水和工作绩效关联度不高。兼职教师的课时费基本上在开学初就已经根据职称、资历等因素确定下来了,跟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质量几乎没什么关联,无法调动他们的教学积极性。他们基本上是有课就来,上完课就走,由于没有办公场所,也缺少和专职教师的交流和沟通,不参加学校的任何活动,对学校的感情很淡,归属感不强[3]。

三、健全独立学院兼职教师管理制度的对策

兼职教师队伍已是独立学院师资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以后还将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因此非常有必要加强对他们的管理。

1.把好入口关。

学院应该根据兼职教师的专业特点和任职资格要求科学制定兼职教师的聘用标准。根据聘用标准公平、公正、公开地科学组织招聘,通过审查简历、试讲、实际操作等方式对应聘者进行选拔,择优录用,确保招聘到符合任职资格要求的德才兼备的兼职教师。对聘用的兼职教师要进行短期岗前培训,使他们对学校的基本情况,各项规章制度,学生的特点,教育理论与方法等都有所了解,使他们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胜任工作岗位[4]。

2.严抓教学过程管理。

学院应根据各个专业的不同特点,对兼职教师的教学计划,备课教案,授课、作业布置都作出相关规定,要求他们按照规定实施教学;对兼职教师的因故缺课应当安排适当的时间补课,确保教学计划的圆满完成;不定期地组织教学督导小组随堂听课,听取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存入兼职教师的档案,同时将有关信息反馈给兼职教师,促使他们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学期结束时通过学生考试成绩、学生民主考评、教学督导小组考评记录等几个方面对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综合测评。

3.建立与工作绩效相关联的薪酬制度。

薪酬应该包括基本薪酬和绩效薪酬两部分,基本薪酬在招聘时就已根据职称、资历确定下来了。绩效薪酬则分为三至四个等级,根据学期结束时对兼职教师的绩效考评结果确定每个教师的绩效薪酬,使薪酬和绩效挂钩,促使兼职教师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充分调动兼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4.转变观念,给予兼职教师更多的人文关怀,提升兼职教师的归属感。

学校领导应该充分认识到,聘用兼职教师不仅仅是学校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应急措施,还是保证学校教学质量、突出办学特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独立学院发展的长久之计,因此兼职教师和专职教师一样都是学校最为重要的资本。还要认识到教师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他们在乎的不仅仅是物质报酬,更重视和谐的人际关系、受人尊重,能够体现自身价值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转变观念之后,学校就应采取多种措施给予兼职教师更多的人文关怀[5]。

首先,要给他们良好的教学办公环境。给他们必要的办公场所,便于他们批改作业、答疑或休息,允许他们使用学校的各种图书资源。校领导要经常关心他们的工作、学习状况,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

其次,拓宽沟通渠道,加强兼职教师和学校的交流。经常举行兼职教师与学生或专任教师的联谊座谈会,加强彼此的沟通和相互的学习,建立让兼职教师给学校献言献策的渠道,对他们的意见建议及时处理及时反馈。

最后,在教师节等节日学校举行各种庆祝活动时也诚邀兼职教师参加,给他们发放一些教师纪念品,或举行一些教学比赛,给优秀教师一定的精神荣誉,满足他们受尊重的需要。

兼职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更强了,满意度更高了,对学校的感情也就更深了,从而就可以充分调动兼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书育人事业中,主动关心学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教育工作合格评估实施方案.2006.

[2]翁舟峰,张兴林.美国高校兼职教师的现状[J].比较教育研究,2005,(7).

[3]吴昌圣,刘莉莉.美国社区学院兼职教师特点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06,(6).

第15篇

一、加强校本研究,向科研要发展

为加强校本研究,上蔡一高制订了《教师进修培训计划》,采取了相应的培训措施。一是鼓励教师自主进修。学校为教师自主学习提供场所购买书籍,要求每位教师每年读1~2本教育论著,每月写出1~2篇教育教学论文和教学心得体会;鼓励教师进行系列专题研究,承担教科研课题,撰写教科研论文,以及参加教育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促进教师向研究型、学者型转变。二是指派部分教师外出学习。近年来,该校先后组织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大批优秀骨干教师到上海的育才中学、湖北的黄岗中学等全国20多所名校参观学习30多次,认真组织人员参加全国、省、市骨干教师培训和各种形式的教学研讨会。三是邀请专家学者授课。近年来,学校有计划地邀请清华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世界名牌大学的教授来校传经,开阔了教师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四是教师间相互学习。组织教师开展示范课、公开课、汇报课等活动,找差距,弥不足,共同发展。五是狠抓新上岗教师的岗前培训。对新入校的人员进行师德、师风、教育理论、教学管理及教学经验等岗前培训,与指导教师签订拜师带徒合同。同时,上蔡一高参加了由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育学院主办的国内七所知名中学共同参与的“中英合作学校改进计划项目”的研究。目前,该校有40余人承担有国家级及省级研究课题。

在重视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基础上,上蔡一高还注重校本教材的研究开发,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逐步形成了具有“上高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为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加强队伍建设。为使每一个教职工都能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该校每年都组织开展“树师表形象,创文明新风”活动,引导广大教职员工爱岗敬业,遵守职业道德,以高尚的品德影响学生,以渊博的知识教育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启迪学生。常务副校长李爱民不仅主持政教和办公室工作,还担任了高三两个班的地理课。副校长任合国分管教务,尽管工作繁忙,担任二年级级主任和化学课的他却没有耽误学生一节课。在校领导班子成员的带动下,全体教职员工心齐、风正、气顺,有力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健康开展。

二、着力课程建设,向教学要质量

“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这是上蔡一高人面对教育改革大趋势提出的一个响亮口号。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以尊重的态度待老师。在上蔡一高,这种以德为先、教改并重的教育管理和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打造出了教育教学的“一高模式”。

创新教育方式。在内容上重点抓好了“六个教育”,即以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为主要内容的理想教育,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要内容的养成教育,以言而有信、表里如一为主要内容的诚信教育,以热爱生活、尊敬老师、孝敬父母、关心他人为主要内容的情感教育,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协作意识为主要内容的团队精神教育,以培养学生自信心为主要内容的成功教育。上蔡一高不但重视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教育,还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法制观念的培养。每学期定期邀请司法局的法律专业人士来校做法制报告,组织开展“法制教育图片展”活动,利用校园网播放普法教育录像片,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改革教学方法。上蔡一高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走教改并重的特色教学之路。一是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点完成“三个转变”: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学生由知识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教学手段转变为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二是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在课堂教育中,注重启发式、讨论式、专题研究式、自主探索式等新教学模式的运用;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推行随机课、探究课、示范课、引领课,效果良好。三是改革教学过程。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改革教学手段。

推进教学实践。为使德育更富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上蔡一高积极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坚持每周一开展升国旗和国旗下的讲话活动;组织学生观看百部爱国影片,以主题班会、辩论赛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实行“无人监考”制度;重点抓好了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每逢假期为学生布置“为父母洗一次脚”“为长辈端一碗饭”“为五保老人做一件好事”的“亲情作业”,培养了学生尊老爱幼、扶弱济困的美德。成立了“上蔡一高学生家长理事会”,每年召开两次学生家长座谈会,组织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交换意见,建立学校与家长定期沟通、反馈和家访制度,做到全程、全方位和全员育人;开设了艺术必修课和选修课,以及体、音、美辅导班和艺术欣赏课,学校每天都有选择地播放世界经典音乐、中国经典名曲。为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培养他们的个性特长,学校成立了“校园之声”广播电台,组建了学科竞赛、美术活动、足球队、合唱队等课外兴趣小组。为培养学生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勇敢顽强的拼搏意志,上蔡一高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每年都系统地组织“我让妈妈露笑脸”“学雷锋、树新风”“争做新时代保尔”等主题演讲比赛活动。这些活动在学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收到了良好效果。

三、创新教育管理,向管理要效益

建立规范有序、运转有力的协调工作机制。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上蔡一高制定了《“十一五”时期学校发展规划》,在学校发展、学校规模、教师培训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出台了配套的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形成了完整科学的管理体系。制定了《学校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若干规定》《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岗位职责》《领导班子成员廉洁自律的十项标准》等规章制度,大力倡导不甘落后、不事张扬、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校长陈水献和其他校级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领师生携手奋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全面发展,在群众中具有很高的威望。领导班子成员身先士卒,大多担任教学任务,有的还担任班主任工作;他们奋战在教学一线,不怕吃苦,不讲价钱,在全体教职工中树立了良好的整体形象。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及各处室职责明确,教职工实行岗位责任制。学校及各处室都做到了开学有工作计划、落实有具体措施、期末有工作总结,保证了学校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制定互相监督、公开透明的领导决策机制。实行校长负责制,并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监督保证作用和教代会的民主管理及监督职能,形成了一个以校长为核心的校级决策机构和以年级组管理为主体,以处室指导监督为保障的管理网络。为了提高教职工的参政意识,每学期召开一次教代会,通报学校各项工作完成情况,讨论通过学校各项重大决策。学校重大改革和重大决策均由教代会讨论通过,增强了学校工作的透明度和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

实行末位淘汰、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上蔡一高积极进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完善了《上蔡一高体制改革方案》《结构工资方案》《教职工量化考核方案》。教师的评先、晋级、聘任直接与考核结果挂钩。实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和岗位津贴制,对缺额教师实行公开招聘,定期试用,大大激发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推行社会互动,共同参与的管理机制。为建立起教职工、学生及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学校管理的机制,上蔡一高成立了家长理事会、学生会、团委会,他们按照各自的职能参与学校管理。学校所有的花坛、苗圃和活动园地,早操、课间操及学生餐厅、校园卫生等均由学生自己管理。通过让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学生的实践能力大为提高。

四、打造校园文化,向文化要动力

“行胜于言”“团结、奋进、求实、创新”“勤耕耘、乐奉献、甘为人梯,讲团结、比实绩、争创一流”“勤学,善思,明辨,笃行”。走进上蔡一高,你会被一种浓浓的校园文化氛围和文明气息所感染。校园内花木葱茏,碧草如茵,道路宽敞平坦,教室窗明几净。安全、文明、昂扬、向上的育人环境和教学氛围,浓缩了上高人“与时俱进、永不言败”的上高精神和上高文化。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