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焊接专业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确定课程设计的题目
进行综合课程设计之前,要选择好一个题目。该题目不但要包含方法及工艺,而且还要把焊接性和结构包含进去,尽量让三者所占比重比较相当。比如我们选择某种型号压力容器的焊接这一题目。首先,学生要根据压力容器的工作要求及所给定的材料,设计出压力容器。这部分设计主要训练学生对焊接结构课程掌握的程度。其次,学生根据该容器的结构和材质选择适当的焊接方法、编制好焊接工艺,并提出焊接要点及焊接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这一部分主要训练金属材料焊接性和焊接方法及工艺课程在实践中的应用。最后,学生根据以上两点把需要完成的设计工作落实的图纸上。
2.课程设计的实施
一旦选择好课设题目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项目的实施,如何让项目顺利的进行是课设实施过程中的关键。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许多困难,这就需要教师逐一化解。以上面提到的某一压力容器的焊接为例,学生首先要根据已知的条件来计算并设计压力容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遇到结构和材料性能等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相应的教师来帮学生解决这一问题。因而,大约在前一周,我们就安排学生在机房进行设计,并安排结构方面的老师来指导学生。等设计结束后,学生们就开始选择焊接方法及编制工艺,在这期间学生们遇到的主要问题基本上都是关于焊接性和焊接方法方面的问题。这期间在教室教学就可以,安排焊接性和焊接方法方面的专业教师来指导学生,大约两周的时间,学生的课程设计基本上就全部做完了。在整个课设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们要相互配合,对学生们的设计随时检查,以便提前发现问题。
二、综合课程设计取得的成果
通过我校2010级焊接专业学生开展综合课程设计来看,效果是非常好的:一方面,综合课设的开展,使课程设计时间大大减少,环节安排更加合理,同时焊接操作训练也能顺利地安排在该学期进行;另一方面,教师和学生也不再很疲惫了,教师们同步指导,学生们有问题可以及时找到相应的老师,使得指导效果大大提升。
三、结语
1.学生制定计划
实训课堂参加学生共计30人,分成6个小组,每组5人。每组学生根据项目任务和要求查阅课本和有关资料讨论并制定操作计划和流程。操作计划和流程制定如下:①检查焊条的质量和受潮情况,把E4303型焊条放置到焊条烘干箱中,温度调至75℃~150℃烘干1~2h。②用角向打磨机清除钢板坡口两侧20mm以内的油污和铁锈,直至露出金属光泽。③用角磨机或扁锉打磨出坡口钝边。④按照技术要求,做定位焊与反变形。⑤按照焊接位置装夹钢板。⑥查阅资料总结本课题操作要领。打底焊:短弧短路过渡熔滴;电弧1/3吹向背面,2/3贴覆在正面熔池上,熔池前沿形成熔孔;控制熔孔形状和大小,上下应一致;保证接头质量,可以采用热接和冷接。充焊:采用锯齿形运条法;焊条摆动中间快,两侧停顿时间足够,避免形成凸形焊缝。填充层焊完后焊缝比坡口边缘低1~1.5mm。焊接时注意不能破坏坡口两侧棱边。盖面焊:运条方法同填充焊;熔掉棱边,防止咬边。⑦查阅课本列出焊接工艺参数,并在实践中确认和检验。
2.实施计划
按照计划,由组长合理分配小组成员的操作时间,轮流焊接。焊件完成后由施焊者本人写上编号,放在指定地方,并清理施焊现场。
3.成果展示
当每组所有成员都焊完后,由组长带领本组成员对焊件进行自评和互评,总结焊接中出现的缺陷和难点,并对老师提出的有关工艺问题给予解答,最后将讨论结果汇报给老师。
4.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检查、评价、示范和总结
教师首先对学生的焊件按照评分标准进行打分,然后和学生共同分析焊接中出现的缺陷,并用相关工艺知识解释产生缺陷的原因以及解决的办法,最后可根据课题的难易程度身体力行选重难点部分进行示范操作,做出样品,便于学生在以后操作练习中有所参照。
二、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焊接专业课堂实施项目教学法以来,通过不断实践和探索,体会如下:
1.确立的项目要恰当、实用。项目课题的确立要综合考量
首先,项目确立的目的性和实用性要强,能够帮助学生突破课题重难点。其次,项目的确立要基于学生有一定的操作水平;最后,项目的确立能够凝聚所有学生的智慧,顾及大多数学生的喜好,能让学生练习掌握后有一种成就感。当然,每个项目不一定都要面面俱到,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掌握新知识、新技能还是培养其他能力或是复习以往知识)来确立最合适的项目。
2.根据项目的难易程度,教师可给予适当引导
学生在独立完成项目过程中,教师可进行适当的引导。引导主要包括对项目涉及知识的重难点、操作要领和步骤的解释。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难免要遇到困难,教师要给予及时指导,并且要把握指导的尺度,做到恰到好处。教师启发性的或提纲挈领式的引导不但会疏通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有效地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对学生的知识衍射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有促进作用。
3.对学生项目作品的评价要客观公正
为了能更好地体现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我在每个课题测试中都制定了评分标准。学生先依据评分标准自测自评,自我定性;然后互评,让学生对焊接作品进行共享,从学生的角度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最后教师对焊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尽量客观地从正面评价学生的作品,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相互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取长补短,以评促学。
4.教师要有实施项目教学法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较于其他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更适合于工科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专业课教师要想在自己的课堂中引入项目教学法,不仅要具备理实一体化的焊接专业知识,还要有规划、管控、评价及拓展项目的综合能力,充分发挥项目教学法的优势。教师在不同项目课题实施前,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技能操作水平,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在照顾多数学生学习基础的前提下,让项目组长去统筹安排。
5.人人参与项目,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实施项目教学法时,小组成员之间分工一定要明确,要让每一个学生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有事可做,把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探索和自主学习。教师也要适应角色转变,重视受教育者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提高。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不仅要完成简单意义上的教学目标,同时也要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和责任意识起到培养和促进作用。
三、结束语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 语言学类 语言学 课程论 课程 结构
一
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高等院校的传统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结构一直处于或大或小的明显变动之中。有的表现在专业课、方向课及其关系上,有的表现在核心课、课及其关系上,有的表现在基础课、选修课及其关系上。这里要探讨的是,基于语言学类课程、文学类课程及其相关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语言学类课程的结构问题。
要想系统思考这一问题,离不开这样三个出发点。一是汉语言文学、语言学类、课程是课程结构问题中的关键概念。二是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课程以及与之相应的选修课等课型均属于语言学类课程。三是语言学类课程属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深层的内部结构关系。
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不能脱离大纲与教材、教师与学生等诸多方面的关系,应该提出优选课程类型、优化不同类型课程之间关系的意见,并指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思路。语言学类课程是个结构体,处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内,讨论时既应当注意内部的结构、成分及其关系,又应当注意外部的结构、成分及其关系。
二
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语言学类课程的设置,不同时代、不同区域、不同院校都遇到过不同程度的问题。探讨课程结构问题具有广泛、深远的意义,在汉语言文学范围里探讨语言学类课程的结构问题具有具体、现实的意义。可以看出,课程、大学课程、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语言学类课程,它们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对象等关键项目集中表现在课程类型上;课程结构即课程的内部结构和对外结构会对课程类型有所限制。大纲与教材、教师与学生等诸多方面的关系,会提出优选课程类型、优化不同类型课程之间关系的要求和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语言学类课程是个结构体,处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内,讨论汉语言文学专业语言学类课程的结构问题时,应当注意结构、成分及其关系。
(一)是什么问题
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语言学类课程的设置,不同时代、不同区域、不同院校都遇到过不同程度的问题。表面上看似乎是一些具体问题,如设哪些课、设多少课、设多少课时、设在哪些学期等。实际上研究发现,表象背后存在深层次的结构问题。主要分布在三个方面。
1.大纲与教材,教师与学生;
2.汉语言文学,语言学类,课程结构;
3.与文学类课程相对。
大纲与教材、教师与学生这两对关系是一般专业课程结构的出发点,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语言学类课程结构的出发点。设哪些课、设多少课、设多少课时、设在哪些学期等问题,都要从这一出发点出发进行系统考虑。
汉语言文学、语言学类、课程结构是课程设置问题中的关键概念。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课程以及与之相应的专业选修课均属于语言学类课程,它们属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它们之间具有深刻的结构关系。
与文学类课程相对这方面,汉语言文学专业特别强调语言学类课程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中的宏观地位。汉语言文学专业以这两类课程为结构主体,凸显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这个观念,为课程搭设框架,为方向课程奠定基础。
(二)为什么研究
探讨课程结构问题具有广泛、深远的意义,在汉语言文学范围里探讨语言学类课程的结构问题具有具体、现实的意义。研究表明,关于课程结构问题的探讨一直没有停止过,不少新的观念、新的思想、新的体系、新的方法、新的模式对课程设置起到积极作用。探讨语言学类课程结构问题的价值表现在三个方面:
1.优选课程类型;
2.优化不同类型课程之间的关系;
3.协调与文学类课程的关系。
探讨语言学类课程的结构问题可以优选课程类型。知识课、研究课、能力课既独立成型又互相关联。独立成型往往容易做到,互相关联则有难度。不同类型课程的优选主要考验对三者关系的把握程度。一般情况是在独立成型上区别,在互相关联上一致。具体到语言学类课程,一致而不同质是十分关键的。
探讨语言学类课程的结构问题可以优化不同类型语言学课程之间的关系。作为关键问题,一致而不同质只是第一步。知识课、研究课、能力课独立成型,关系密切,需要优化。知识课如现代汉语基础,研究课如现代汉语专题,能力课如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训练,属不同课型;它们具有诸如理论与实践、基础与应用、一般与具体之类的关系;已经设置和准备设置的语言学类课程的内部关系可以据此加以优化。
探讨语言学类课程的结构问题可以协调语言学类课程与文学类课程的关系。知识课、研究课、能力课等语言学类课程得以优化的内部关系有利于对外探讨与文学类课程的关系。通常,内部关系探讨得多,对外关系探讨得少。优化的语言学类课程有利于进一步利用这个角度向文学类课程发问,以达到调整关系、形成合力的目的。
(三)怎么样研究
语言学类课程是个结构体,处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内。作为结构体,内部有自己的结构成分,对外则属于别人的结构成分。因此,讨论汉语言文学专业语言学类课程的结构问题时,应当注意结构、成分及其关系。相应地,研究方法体现为“三抓”:
1.抓分相:知识课,研究课,能力课;
2.抓内部关系:知识课、研究课、能力课三者之间的关系;
3.抓外部关系:语言学类课程与文学类课程的关系。
所谓“抓分相”,是强调对结构体进行科学的成分分析,试图在语言学类课程中规定合理的课型,在知识课、研究课、能力课的区别上下功夫。有了固定的课型,课程设置就可以因型设课,避免因人设课、因学科设课、因条件设课等不利的设课做法。
所谓“抓内部关系”,是强调知识课、研究课、能力课三者之间的关系,更强调具体到语言学类课程时的三者关系。知识课、研究课、能力课三者之间的关系具有一般性,对多种课程设置都有效;落实到具体课程――语言学类课程时,对三者关系的把握会产生具体问题。
所谓“抓外部关系”,是强调与文学类课程的关系。按一定标准,语言学类课程有普通语言学与具体语言学之分,文学类课程有文学史与文学学亦即文学理论之分。大类与大类、小类与小类、大类与小类分别是什么关系?在什么关系下可以发挥较大作用?它们能不能在课型模块中得到统一?这些都是外部关系需要考虑的问题。
三
课程类型源于特定的标准或角度。根据一定原则,可以把课程分为知识课、研究课、能力课三大类型。知识课具有基础性,研究课具有专业性,能力课具有实践性。落实到语言学类课程,我们至少应该考虑两个问题。一是语言学类课程内部的项目取舍与关系安排,一是与文学类课程的关系。课程与课程之间既具有相对独立性,更应该具有必要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是必然的、深刻的、复杂的。文学类课程是语言学类课程的升华。
(一)课程类型
课程类型源于特定的标准或角度。在一定的标准或角度之下,专业课程可以有必修课、选修课之分,核心课、边缘课之分,基础课、高级课之分,知识课、能力课之分,理论课、实践课之分,等等。这里列举的课程类型源自两分法,对于帮助我们认识课程类型具有根本意义。由于出自不同标准或不同角度,纳入课程结构体系中的具体课程就具有多重身份。例如,现代汉语基础课可以是必修课、核心课、基础课、知识课,现代汉语专题课可以是选修课、高级课、理论课、能力课,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训练课可以是能力课、实践课,等等。可见,课程类型受制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对象、课程的内部结构和对外结构等诸多因素,需要根据诸多因素加以汇总、整理、提炼、定型、实践、反馈,最终形成相对合理的课程结构。
讨论课程结构体系中的课程类型,我们可以参考莱维(2011)的看法。莱维指出:“课程开发产生了一系列关于目标、学习者个性特征、教学内容和策略、学习评估、学习资源的结论。但这些结论一定要置于一个有效的规划或结构之中。因为课程本身是一个具有时间和空间跨度的人为产物,同时也是一个需要设计的计划。”莱维强调:“在这个计划中可以表明,有关课程的不同决定和要素是如何在一起组织及调整的。这个设计将课程的内容实质与现实的物质环境联系起来。例如,课程结构的结论应能指明课程中的哪一部分由哪个年级或学年去学习。每个年级的内容、学习活动、目标应当结合起来加以确定。”[1](P50)可以看出,课程类型决定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对象,课程的内部结构和对外结构规定课程类型;两分法是认识课程类型的基础手段,根据诸多因素加以搜集、整理、提炼、定型、实践、反馈,是综合形成相对合理的课程结构的具体步骤。
根据上述讨论,从两分法出发、以综合法为抓手,应该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语言学类课程类型要遵循的原则。根据这个原则,可以把课程分为知识课、研究课、能力课三大类型。每大类型可以包含若干门具体课程,具体课程在不同标准或不同角度下可以拥有多重身份。大类型中的具体课程在独立成型上区别,在互相关联上一致,为学习者提供三个不一样的课程模块。模块中的具体课程可以是必修课、选修课,知识课、能力课,理论课、实践课,等等,为学习者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课程类型。
(二)三者关系
根据一定原则,把课程分为知识课、研究课、能力课三大类型。大类型包含若干门具体课程,具体课程在不同标准或不同角度下拥有多重身份。在语言学类课程中,举例来说,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一般属于知识课,词汇研究、文化语言学、现代汉语语法专题等一般属于研究课,汉字应用、普通话训练、现代汉语写作等一般属于能力课。在同一课型中,包含不同程度的具体课程,如汉字学、音韵学、现代语音学等一般属于知识课,但要以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为先修课程。知识课是研究课的重要基础,知识课、研究课是能力课的学科基础,能力课是知识课、研究课的基本目标。
徐辉、季诚钧(2004)等学者认为,高等学校课程体系应正确处理专业与通识、共性与个性、实践与理论、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在学生、学科、社会三者之间追求最大限度的统一,寻求整体价值的融合,努力把个人的发展、社会的要求、学科的进步贯穿于课程体系的设置之中,让学生在一个“宽专业、厚基础、重实践、强个性”的课程体系中受益。[2](P216)他们还明确指出,大学课程设置应该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专业与通识的关系――回答各类课程所占比重问题;
2.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回答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问题;
3.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回答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问题;
4.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回答教学总课时的问题。[3](P207-P215)
可见,知识课具有基础性,研究课具有专业性,能力课具有实践性。我们可以通过知识课实现“厚基础”,通过研究课实现“宽专业”,通过能力课实现“重实践”,进而使三者形成合力,以达到实现“强个性”的目的。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发现,知识课的基础性、研究课的专业性、能力课的实践性为课程分型提供了关系依据。换个角度看,三者关系可以按下述方式概括描述:
1.知识课――主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以过程为侧重点的课程理论用“多级循环”这种说法来表述不同课型所建构的体系。莱维指出,“过程倾向的理论将课程作为一个反映式的相互作用和发展的过程加以概念化。作为过程的课程,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是一个共同学习的多级循环,一个渐进与合作式进步的支撑。一项新的课程文本自身无法确保实施的成功,即使它是富有洞察力的见解。”[7](P133)以结构为侧重点的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强调具体课程的筛选、分布、推进、落实等方面的问题。莱维指出,结构主义课程论涉及两个基本问题:如何选择和证明有价值的教育性知识,如何在课程中组织这些教育性知识。[8](P134)无论从哪个方面看,落实到语言学类课程,以教学内容为核心的体系建构至少需要考虑这样几个项目。第一,课程内容的范畴,如语言学的本体、语言学的研究、语言学的应用。[9]第二,课程内容的构成,如知识板块、研究板块、能力板块。第三,课程内容的选择,如本体知识的取舍、研究项目的取舍、能力环节的取舍。第四,课程内容的组织,如教学标准、教学讲稿、教学材料等。
按照上述思路,语言学类课程系统应该具有四类结构成分。一是范畴,包括语言、话语、语用;二是层级,包括一般项目、核心项目、高级项目;三是课型,包括知识课、研究课、能力课;四是方法,包括“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四类成分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方面,任何一类成分都可以用其他三类成分分别解释。例如范畴中的语言,可以是一般项目、核心项目、高级项目,可以是知识课、研究课、能力课,可以包括“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另一方面,范畴与层级关系更直接,课型与方法关系更直接,具有四类成分、两个范畴的格局。这一格局中的语言、话语、语用范畴意味着“语言学类”,层级、课型、方法意味着“课程系统”。格局具有闭合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可以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语言学类课程系统建设的基本指标。
(三)相邻
课程系统与课程系统之间既具有相对独立性,更应该具有必要的内在联系。尽管语言学类课程系统内部格局具有闭合性,但与相邻的课程系统应该有“友好”的界面,具有开放性。这个相邻的课程系统就是文学类课程。同样,文学类课程也具有范畴、层级、课型、方法这四类成分,语言学类课程对文学类课程的关系既有迹可循,又提升了复杂程度。例如从课型看,语言学类知识课与文学类课程可以具有平行关系、支持关系、互动关系,研究课、能力课与文学类课程也具有这三种关系。从范畴看,语言范畴对文学类课程的价值多显示在工具性上,话语范畴对文学类课程的价值多显示在文本性上,语用范畴对文学类课程的价值多显示在创作性上。加上层级、方法等方面的关系,我们考虑诸如现代汉语课程与现代文学史课程的关系、古代汉语课程与古代文学史课程的关系、语言学概论课程与文学概论课程的关系时,既要面对客观存在的关系规律,又可以利用客观规律、按客观存在的规律办事。
上述关系一般表现在两个方向上。大的方向是由层级、课型、方法三个成分构成的,小的方向是由范畴这个成分构成的。大方向上,要有课程目标,对课程目标进行定位概述,体系设计,并加以分项表述;要有课程计划,对课程结构进行系统规划,优化整合,对课程功能加以试验论证;要有课程设计,为课程设计选定合理理念,规定系统思路,安排技术程序;要有课程教材,明确课程教材的概念定位,了解课程教材的一般原理,规划课程教材的结构体系;要有课程方式,注意课型的选择,课时的分配,细节的安排。小方向上,要规定“语言” 的含义,对“语言”与“话语”“语言”与“语用”进行区别;要规定“文学”的含义,对“文学作品”与“文学历史”“文学作品”与“文学理论”进行区别;要规定“语言”与“文学”的关系,对“语言和文学”“语言的文学”这样的关系加以思考。只有把握好两个方向上的各种关系,才能处理好语言学类课程与文学类课程的相邻关系。
不难看出,课程系统的核心问题是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核心问题是相邻关系。以古代汉语课程为例,古代汉语课是文言文课吗?古代汉语课是古代汉语言学课吗?古代汉语课是古代汉语言学课加文言文课吗?此类问题如果未解决、解决得不彻底或以为得到了解决,如何从语言学类课程角度去落实与文学类课程的相邻关系呢?以现代文学课为例,现代文学课是文学作品课吗?现代文学课是文学历史课吗?现代文学课是文学作品和历史课吗?现代文学课是文学作品的历史课吗?此类问题如果未解决、解决得不彻底或以为得到了解决,如何落实语言学类课程与文学类课程的相邻关系呢?再问就是前面提到的问题了,汉语言文学是汉语言的文学的意思吗?汉语言文学是汉语言和文学的意思吗?此类问题如果未解决、解决得不彻底或以为得到了解决,如何真正落实语言学类课程与文学类课程的相邻关系呢?
五
实际情况是,关于课程结构问题的探讨一直没有停止过,产生过不少新的观念、新的思想、新的体系、新的方法、新的模式,对课程设置与实践起了积极作用。探讨语言学类课程结构问题,在优选课程类型,优化不同类型课程之间的关系,协调与文学类课程的关系等方面具有现实价值。
总体来说,语言学类课程是一套系统结构,既处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内,又具有独立的分相意义,课程系统含有四类结构成分。一是范畴,包括语言、话语、语用;二是层级,包括一般项目、核心项目、高级项目;三是课型,包括知识课、研究课、能力课;四是方法,包括“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操作过程中,要规定“语言”的含义,对“语言”与“话语”进行区别,对“语言”与“语用”进行区别;要规定“文学”的含义,对“文学作品”与“文学历史”进行区别,对“文学作品”与“文学理论”进行区别;要规定“语言”与“文学”的关系,对“语言和文学”这样的关系加以思考,对“语言的文学”这样的关系加以思考。 只有把握好这些基本关系,才能处理好语言学类课程本身及其与文学类课程的结构关系。
参考文献:
[1][4][7][8][以]莱维主编,丛立新等译.课程[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3][5][6]徐辉,季诚钧.大学教学概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压力管道,安装,质量控制
压力管道的作业一般都在室外,敷设方式有架空、沿地、埋地,甚至经常是高空作业,环境条件较差,质量控制要求较高。由于质量控制环节是环环相扣,有机结合,一个环节稍有疏忽,导致的都是质量问题。根据压力管道的施工要求,必须在人员、焊接、材料、过程检验等方面强化管理,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技术措施,才能保证压力管道的安装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下面就有关方面进行分析阐述。
一、人员素质
对压力管道焊接而言,最主要的人员是焊接责任工程师,其次是质检员、探伤人员及焊工。
1、焊接责任工程师是管道焊接质量的重要负责人,主要负责一系列焊接技术文件的编制及审核签发。毕业论文,安装。如焊接性试验、焊接工艺评定及其报告、焊接方案以及焊接作业指导书等。因此,焊接责任工程师应具有较为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较强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经常深入现场,及时掌握管道焊接的第一手资料;监督焊工遵守焊接工艺纪律的自觉性;协助工程负责人共同把好管道焊接的质量关;对质检员和探伤员的检验工作予以支持和指导,对焊条的保管、烘烤及发放等进行指导和监督。
2、质检员和探伤人员都是直接进行焊缝质量检验的人员,他们的每一项检验数据对评定焊接质量的优劣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质检员和探伤员首先必须经上级主管部门培训考核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持证上岗,并应熟悉相关的标准、规程规范。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秉公执法,严格把握检验的标准和尺度,不允许感情用事、弄虚作假。这样才能保证其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与权威性,从而保证管道焊接质量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3、焊工是焊接工艺的执行者,也是管道焊接的操作者,因此,凡是从事压力管道焊接的焊工、必须按照现行《锅炉压力容器焊工考试规则》、《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进行考试,考试合格后,方可从事相应的焊接施工。
二、焊接
焊接是压力管道安装施工的关键过程和主要过程, 控制好焊接质量是预防产生不合格产品的重要措施。压力管道的焊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
1、焊接工艺评定及施焊工艺:焊接技术人员应依据设计图纸,有关施工规范及现行标准,根据焊接工艺评定并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条件制定切实可行的焊接工艺指导书。施工前对焊工和管工进行技术交底,内容包括焊接材料、工艺参数、焊前预热、层间、后热、热处理的温度和时间、对焊接材料的保管、使用以及无损检测等各项要求。
2、坡口加工及清理:现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采用等离子弧、氧乙炔等热加工方法。坡口加工完成后,必须除去坡口表明的氧化皮、油污、熔渣及影响接头质量的表面层,清除范围为坡口及其两侧母材不少于20毫米区域,并应将凹凸不平处打磨平整。毕业论文,安装。
3、定位/组对:管接头组对应在确认坡口加工、清理质量后进行。管接头的组对定位焊是保证焊接质量、促使管接头背面成形良好的关键,如果坡口形式、组对间隙、钝边大小不合适,易造成内凹、焊瘤、未焊透等缺陷。组对间隙应均匀,定位时应保证接管的内壁平齐、内壁错边量不超过管壁厚度的10%,且不应大于15毫米。如壁厚不一致,应按规定进行修磨过渡。若焊接定位板时应在焊管板角焊缝的同一方向。管件组对时应垫置牢固,并应采取措施防止焊接过程产生变形。定位焊时,应采用与根部焊道相同的焊接材料和焊接工艺,并由合格焊工施焊。
4、环境因素是制约焊接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施焊环境应符合以下几方面条件:首先,焊接的环境温度应能保证焊件焊接所需的足够温度和使焊工技能不受影响。当施工的环境温度低于施焊材料的最低允许温度时就应该根据焊接工艺评定提出预热要求来操作。另外,在实际焊接时的风速不应超过所选用焊接方法的相应规定值。当风速超过规定值时应备有防风设施才可安排施工。最后,如果焊件表面潮湿(例如下雨),焊工及焊件无保护措施或采取措施仍达不到要求时应停止施工作业。
三、材料管理
要提高压力管道工程的质量,首先必须从源头抓起,在材料采购、验收环节把好关。
1、工程质量创优,材料质量是基础。采购材料时,必须要求供方提品样本及出厂合格证,按规范要求进行检查验收、抽样试验,对特殊材料必须送到检测中心进行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凡进场的材料质量不合格者,一概拒绝验收。压力管道安装过程使用的焊料、管道材料以及其他消耗材料都必须确保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如材料变更或代用,必须取得原设计单位的同意并办理相关手续。
2、经检验合格的材料,现场材料员负责进行入库并对其登记上账。毕业论文,安装。有时现场某些材料规格很大,无法在库房存放,故应该选合适的露天场地存放,并做好防护工作。毕业论文,安装。毕业论文,安装。需要进库房存放的材料必须入库妥善保管,以防丢失和损坏。材料发放时,一定要核对材料的工程项目、规格、型号、材料和数量,以防有错。现场使用的焊条必须烘干,操作人员用保温桶领用,以防返潮。每一只桶内只能领用同一牌号的焊条,以防错用,且一次最多不能超过5公斤,在桶内存放时间不应超过四小时,否则必须进行重新烘干。焊丝一次领用数量不得超过最小包装,使用前应检查表面的锈蚀、油污等杂质是否清理干净。氩弧焊所用氩气纯度应不低于99.9%,且含水量不大于50ml/m3。
四、过程检验
压力管道安装时常因过程控制不力,导致施工质量不理想,因此对于压力管道施工质量的控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1)加强外观检验,外观检验主要包括检查管道的表面及焊缝是否有裂纹等缺陷,外观检验还包括压力管道组成件和支承件以及在压力管道施工过程中的检验。这些检验都为压力管道质量事故提出了预防的方法,使得事故及时发现并及时解决。毕业论文,安装。
(2)加强无损检测,加强无损检测主要包括加强焊缝表面和焊缝内部等方面的无损检测,无损检测主要是用于检测压力管道的表面及内部质量。另外,还需要加强硬度测定,对有热处理要求的压力管道焊缝,还应该测量焊缝及热影响区的硬度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中有关项的标准规定。
五、结束语
以上是我们在多年从事压力管道安装工程质量体系管理工作中探索和总结出来的,希望能为从事压力管道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尽快提高压力管道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促进压力管道管理的体系化、规范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97);
2、张西庚.压力管道安装质量保证指南.2002.9;
3、田金柱.压力管道施工焊接质量控制[J].管道技术与设备,2008(3):46~47;
4、魏力群.压力管道安装质量管理探讨[J].科技信息,2007(19):112。
论文摘要:结合河北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进行了修仃,在新的培养模式中,设置了三个培养方向,优化了学科基础课;同时增加了专业综合实验、技能培训、外语文献阅读及学年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
1998年国家教育部对高等院校本科培养专业进行了调整,其中,将过去的铸造、锻压、焊接3个专业合并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旨在培养专业面宽、适应性强的材料热加工方面的人才。旧的培养模式无法满足新专业的需求。所以自1999年按新专业招生以来,便对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进行制订和修改,但在教学实施和毕业生就业中暴露了一些问题。本课题便是针对这些问题,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进行了研究。
1.根据市场需求划分专业方向
从就业情况来看,长期以来,热加工行业从我校招的毕业生一直以铸造、焊接、锻压为各对口专业,所以近年来,用人单位仍以此旧专业名称招收毕业生。加之企业在生产中分工较细,他们都希望有各个专业特长的人才,在短期内便可胜任一方面的技术工作。由此看来,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大专业制定一套新计划而完全取消过去的专业方向是不合适的。但专业方向如何设置仍需慎重。为此我们分析了近几年河北省对本专业的需求,连年来省内各中小企业对铸造、焊接方向的人才需求较多,尤其我国加人WTO后,铸件出口量逐渐增多,优质高效的要求使他们对此方面的人才需求随之增强。由于河北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传统的锻压方面的人才需求减少,模具设计与制造方面的人才需求呈连年上升趋势,而且省外的某些模具加工基地也逐渐从我校招聘毕业生。分析了河北省的需求情况,我们又对其他兄弟院校的教学计划进行了分析,在我们收集的教学计划中有全国重点院校的,如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也有一般院校的,如河北工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从这些院校的教学计划看,重点大学基本不分专业方向,除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外,其他课程安排完全一致,专业性强的课程开设较少。分析原因,这些院校的毕业生考研率较高,从事科研工作的较多,而在企业从事生产一线技术工作的较少。一般的地方院校的计划中在进人第6,7学期后,根据专业方向划分几个相应的专业模块,主要的专业课开设2一3门,因为这些地方院校的毕业生主要面向一些企业,将来主要从事技术工作,所以他们需要掌握某一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毕业后,能在短期内胜任具体工作。我校面向的主要是河北省中小企业,很多企业来校招人时都表示希望能尽快在工作岗位中独挡一面。
鉴于以上分析,决定在新的方案中,分出三个专业方向:模具设计与制造、铸造、焊接。由于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更近于机械工程学科、而铸造和焊接所需材料科学基础知识较多。在新的培养计划中制订了模具方向、铸造和焊接方向两套培养方案。
2加强基础教育,优化学科基础
为了加强基础教育,拓宽专业范围,整个课程体系中,基础课应占较大比重,而基础课包括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公共基础课是按学校对理工专业的要求开始的,包括两课、英语、信息技术基础和计算机程序设计。而学科基础课的设置是各专业教学计划的关键,在本方案中,首先确定了高等数学、工程数学、物理等学校框架内的几门课程,然后根据专业方向的需要,搭建了不同的课程体系。其中模具方向以机械工程基础为主干学科,因此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开设学时较多,而铸造、焊接方向则以材料科学工程基础为主干学科:如开设了普通化学、物理化学、冶金传输原理等课程;除以上因专业方向不同而开设的不同的学科基础课以外,还开设了多门相同课程,其中包括必不可少的材料科学基础,另外为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及考虑到后续课的学习、将来工作岗位的需要开设了工程材料概论、文献检索、电工学、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材料成型控制基础、材料检测及控制工程等课程。
从课程的开设看,包含了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工程技术基础的课程,而且考虑了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基础与专业的关系,优化了学科基础课程。
3整合专业课,精选选修课
为加强专业综合教育,拓宽学科专业范围,专业课和选修课的确定也很重要。专业课是按专业方向开设的,各方向根据专业特点,在有限的学时内选择了几门构成专业框架的专业课。铸造方向是以设备、工艺、材料三方面的课程构成的框架;焊接方向则由电源、工艺、结构三个不可或缺的部分组成;模具方向则体现了模具设计(冲压模具、锻造模具、塑料模具)和制造(模具制造工艺和数控加工技术)两大方面,同时开设了计算机在模具中的应用(模具CAD/CAM)。超级秘书网
有了以上各专业方向的主体框架,考虑到学生在某一方面的兴趣及将来工作岗位的需要,开设了小学时的专业性强的专业课(每个专业方向2一3门)。另外,为拓宽学科专业范围,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精选了一系列选修课:如材料成型新技术、工业机器人、工程软件、计算机在热加工中的应用、技术经济学等十几门课程可供选择。
4加强实践教学,注重能力培养
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造能力的主要途径。在新的计划中,除了传统的金工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以外,模具方向增加了数控加工技术的技能培训,主要有线切割编程加工、数控铣编程加工;铸造和焊接方向增设了两周专业实验周.,学生可自己设计实验、并亲自动手操作。这给学生创造了动手和动脑的机会,也给他们创造能力的发挥留下了空间。
为了使学生四年外语不断线、培养学生对外语文献阅读和翻译的能力,同时结合文献检索课的学习,练习查阅、整理资料;另外为锻炼学生文字表达和科技写作的能力,在5一6学期增设了“外语文献阅读及学年论文”的实践教学环节。
关键词:焊接冶金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8-0203-02
焊接是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先进制造技术,焊接工艺广泛应用于汽车、船舶、航空、航天、化工等制造行业,它是一种精确、可靠、成本低的连接金属材料工艺方法。焊接冶金学是焊接专业的主干课,主要学习金属材料在熔焊条件下,有关化学和物理冶金方面的普遍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各种具体条件下金属材料的焊接性,为制定合理的焊接工艺、探索提高焊接质量的新途径以提高理论依据。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学生的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如何使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具有自身优势,在工作岗位上具有较高的工程素养,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对一些基本原理的掌握应更加牢固,同时,对焊接连接领域的新方法、新工艺及新材料更应快速、透彻的学习与掌握。焊接冶金学课程在培养焊接工程技术人员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整个专业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完成了本课程的学习之后,学生才开始具备对焊接知识体系的全面认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而本课程在专业知识体系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需要大力加强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从而在教学改革中不断地提高教学效果。
焊接冶金学是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最重要课程之一,是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反映学习内容较多且抽象,一些内容难于理解,不容易抓住重点等,因此学习起来比较吃力。本人在早期深入课堂,认真听取了我校及其他重点院校有经验老师的讲课,虚心向他们请教。同时,利用书店、互联网以及实际手头资料研结了大量关于教学方法、教学心理及实际教学的内容,经过几年从事该门课程的教学工作,针对上述现象与问题,在教学中进行了较深入细致的思考与探讨,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精挑细选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
焊接冶金学课程是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根据我校所处的地区优势,本课程学生从事行业主要为船舶、汽车、航空等行业,为满足学校应用型工科专业工程师及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在加强理论基础的同时,拓宽学生知识面,精选课程内容。
1.突出重点内容。在基础理论部分,掌握焊接的概念、分类、作用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地位与发展趋势,焊接过程中气相、熔渣与金属的作用,熔滴过渡的形式、特点及其对焊接的影响行为,焊缝形成过程及其与焊接质量的关系,焊接材料的性能特点及成分及其对焊接质量的影响规律、控制与改进的措施;常用焊接冶金原理部分讲解焊条冶金反应及分析选用,针对焊丝的应用越来越广,可能采用焊丝代替焊条,因此,此部分增加焊丝的冶金反应及分析选用。其次讲解熔池形成规律及其控制,讲解手工电弧焊、TIG焊、MIG焊、埋弧焊、CO2气体保护焊等焊接方法的特点及应用。焊接缺陷部分主要讲解各种焊接缺陷的种类、形成机理、危害及其防止措施。
2.焊接连接领域的新方法、新工艺及新材料等新知识的讲解。在注重相关基础理论知识讲解的同时,不断紧跟学科前沿,在教学内容上适当引进相关新方法、新工艺及新材料等方面的前沿知识,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如我校成立了“高强激光智能加工装备关键技术产学研开发中心”,该中心拥有国内少有的5kw光纤激光设备及其他普通激光设备,且正在引进10kw光纤激光设备。同时,还拥有Pro-beam公司生产的加速电压为150KV,功率30KW,真空室16m3的先进电子束焊接设备。两台设备属于当今世界高端设备。另外,还拥有CMT冷金属过渡焊接设备及高速摄影仪等,通过对一些先进焊接方法及工艺的讲解,使学生对一些前沿焊接有所掌握。加强对基本的焊接理论知识的掌握。
二、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兴趣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上采用板书和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多媒体课件能够将一些抽象的、难于理解的知识以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以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提高教学效果。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越来越受到欢迎。如在讲解到熔滴过渡对形式时,采用高速摄影方式拍摄整个熔滴过渡过程,以及各种工艺参数对熔滴过渡的影响。通过一些动态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很快掌握什么是短路过渡、大颗粒过渡、细颗粒过渡以及射流过渡等,改变工艺参数对熔滴过渡如何影响,通过高速摄影后制作的动画就能很直观的表现出来。
2.研究式教学。在学习焊接冶金学的概念和原理的同时,以大量的应用实例和工厂中的实际质量事故为线索,启发学生分析问题。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增加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直接对话,增加学生的“发问”与老师“提问”。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及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如在“焊接工艺对焊接接头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的讲授过程中,通过一个实例:LNG储罐焊接技术研究,要求学生分析LNG储罐的服役条件和焊接要求的基础上,合理选择焊接方法、材料,拟定焊接性试验方法及相关焊接工艺,老师点评。然后学生在老师点评的基础上,作为一个大作业,由学生课后组成几个科研小组,撰写出焊接工艺的科研小论文。通过这种自主式的学习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焊接专业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研工作能力以及科学研究的基本技巧。
3.网络教学。在不断完善原来多媒体课件的基础上,逐步融入网路教学的内容,建立课程网站,不断丰富课程网上的教学资源。教师在网上对一些重点难点进行答疑,同时网上布置作业,学生解答,老师再在网上点评。另外,老师定期在网上开展一些专题讨论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这样,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同时让学生对未听懂的部分加深理解和强化。
4.改变传统的考核模式。采用“平时+期末”的考核模式,平时成绩除完成课堂上思考题、出勤情况外,还包括研讨课对应的大论文、综合设计性试验对应的学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及实验报告,网上互动教学对应的平时学习和作业情况等。因此,加大了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核的比例,将末端控制改变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控制。
5.实践教学的充实及部分实验设计为开放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本课程除了课堂理论教学外,还设计了大量的实践教学环节。一部分实验保留了原有的实验内容,如焊接接头的金相分析。然而,在分析过程中,课程负责人及实验室准备了大量接头的金相照片,在课程教学中集中加以对比、鉴别,使学生在短时间内通过对比不同焊接组织的形貌特点,使学生对焊接结构的组织有深入的认识及掌握。同时,部分实验设计成为开放性实验。如氩弧焊工艺参数及对焊缝成形的影响。实验室配置相关的焊接设备、材料及实验指导书,学生可以在实验室设定的时间段内随时到实验室进行实验。还有一部分试验设计成创新性试验。让学生自己设计试验,提出自己的创新思想并付诸于实验过程中,发扬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使工艺和焊接操作技能相互促进,提高学生的焊接工艺能力。最后把实验总结学成实验论文。如,在焊条配置实验中,结合长三角焊条生产厂商产品研发需求,根据企业产品研发目标,拟定焊条配方,学生自主测试焊条的工艺性能及各类焊接缺陷,分析焊条成分与焊条工艺性能之间的关系,改进焊条成分,最后配置出企业需求的焊条成分。
在《焊接冶金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整合梳理教学内容,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大大节约了教学时间,增加了教学信息量,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促进了学生思考,激发了学生潜能,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同时也改进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发现问题、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也为以后的专业课程实验、毕业设计及今后的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永东,周月波,郑光海,等.《焊接冶金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北方经贸,2012,(9):157-158
[2]吉爱国.综合性实验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94-96.
[3]李晓泉,杨宗辉,初雅杰.工程类专业“焊接冶金学”课程新教学法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2,(28):65-66
[4]于治水,施一丰.焊接冶金学与金属焊接性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1994,8(2):59-62.
关键词:焊接理论基础;卓越工程师;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029-02
南昌航空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管经法教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创建于1952年,是全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85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1990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先后隶属于航空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1999年开始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是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的具有鲜明航空、国防特色的高等学校。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是学校创办历史最早的专业之一,是目前江西省内和航空院校唯一的本科焊接专业,1996年被评为“江西省重点学科”,1998年与“铸造”、“锻压”专业合并成“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大类专业。为了适应地方经济和航空工业对焊接专业人才的需要,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又重新建立了“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是继哈尔滨工业大学、江苏科技大学之后国内第三个设置的“焊接技术与工程”本科专业。焊接理论基础是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金属材料在熔焊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金属材料在熔焊条件下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并能据此正确地分析及解决熔焊中一些常见的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金属焊接性的能力和正确制定常用金属材料焊接工艺的能力,为学习后续的焊接专业课程做理论准备。因此,焊接理论课程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其后续焊接专业课程的学习。
一、焊接理论基础课程存在问题分析
传统焊接理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焊接的实质及其发展概况、焊接热源的种类及特性;焊接化学冶金过程的特点、规律及其对焊缝质量的影响;常用焊接材料的种类、作用和特点;焊接熔池凝固过程的特点及焊接缺陷的种类与控制;金属在焊接过程中组织转变的特点及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与性能变化;掌握焊接裂纹的种类、特征、危害、产生机理及防治措施,涉及材料、机械、力学、化学、冶金等多门学科的基础知识,教学内容多且抽象,各知识点相互关联,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和掌握课程困难。焊接专业学生毕业后大部分服务于航空企业,非常希望了解航空产品先进焊接方法如真空电子束焊、激光焊时焊接冶金原理、接头容易出现什么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等,而这些都无法从教材上获得。另外,在教育部“厚基础、宽口径”培养目标下,焊接理论基础课程教学课时不断压缩,从最初的64学时到48学时,现在已缩减到40学时,其中实验4学时,教学内容略有增加而教学课时数大幅缩少的矛盾,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质量是焊接理论基础课程教学面临的一大难题。基于上述情况,必须对现有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进行改革。
二、焊接理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1.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缓解目前课程的教学所面临的诸如课时不断被缩减、教学内容基本不变、相关领域新技术和新工艺不断涌现等矛盾,通过多媒体播放先进的焊接方法录像和动画、展现接头金相组织、典型接头缺陷形貌,增加课堂信息量,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对各种焊接方法、接头组织及缺陷有相应的感性认识,加深基础理论的理解。通过选取航空典型产品进行实物教学,鼓励同学们参与讨论,实现教学内容与生产内容相衔接,通过实例将各知识点串联起来,从而加强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安排学生讲解课程部分章节,其他同学提问,这不仅能使学生的角色发生变化,学生可在教的过程中锻炼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提高自信心等,为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网络教学,学生可在任何时间和老师交流,通过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的程度。因此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能够显著地提高教学效果。
2.“国际焊接工程师”焊接理论基础培训内容与课程培养方案的融合,强化案例教学及问题教学,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南昌航空大学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思想素质好、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能力强,能在焊接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设备研制与维修、生产和经营管理,熟悉国际焊接标准和焊接施工的卓越焊接工程师。本校于2011年开始与哈尔滨焊接技术培训中心开始联合举办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班,已陆续举办了3届。在焊接理论基础课程授课时,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结合航空需求、凸显航空特色,对焊接理论基础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及优化,将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体系中“焊接工艺及设备”、“材料及材料的焊接行为”部分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如增加激光焊及电子束焊等高能束焊接方法,在讲述“焊接材料”这一章节时补充焊接材料国际标准。通过与参加工作的毕业生在网上互动,了解所在企业实际产品焊接存在的问题及需求,有针对性地在教学中补充部分焊接问题,并启发学生运用课本知识解决这些问题;注重课本知识的及时更新,将国内外焊接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尤其是本系的科研成果纳入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紧跟学科的发展,使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的密切关系有清醒的认识,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从事本专业的信心。南昌航空大学焊接工程系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空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航空集团支持项目、江西省教育厅项目等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100余项,其中多数为工程应用型项目,在进行科研项目的同时积累了大量的工程实例和素材。通过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研创新三方面的结合,结合科研成果以最接近工程实际的方式指导、训练学生,使得课堂教学紧跟学科的发展,使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的密切关系有清醒的认识,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从事本专业的信心,达到培养工程化、应用型人才的目的。例如在讲述接头缺陷时,以某航空企业涡轮叶片钛合金焊接缺陷控制为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零件采用传统熔焊方法接头易出现气孔、冷裂纹缺陷?为了提高零件焊接质量,可以选择哪些的焊接方法,采取哪些工艺措施?……并与我系老师解决裂纹缺陷的具体措施相比较。通过案例教学及问题教学,把课程各知识点串联起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将强化实践能力作为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核心,而创新能力是一个优秀工程技术人才的基本特征,是卓越工程师之所以“卓越”的重要标志。传统的焊接理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主要为课程内的实验,与工程实际结合不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略显不足,特别是创新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除了开展焊接理论基础课程内的实验外,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多渠道、多形式开辟实践培养途径,鼓励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科技制作大赛、全国大学生焊接创新大赛和南昌航空大学的“创新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等课外科技创新活动;鼓励学生参加老师在研科研项目,学生焊接创新实践训练环节、毕业论文工作等实践活动和老师的科研课题相结合,一方面保证了学生实践活动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也保证了毕业论文、课程设计有充足的经费和条件保障,提高了实践活动的质量。如部分学生通过参与老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复合孕育剂Ti、Zr细化铝铜合金焊缝组织机理研究”,学生通过研究铝铜合金焊缝化学冶金原理及凝固过程,分析铝铜合金熔焊时接头气孔及裂纹等缺陷产生原因,提出控制缺陷的措施并通过试验验证,通过实际研究项目的锻炼使得学生增强了运用理论知识分析研究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独立研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一定的科研开发能力等。经过强化实践教学,学生各方面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在首届全国大学生焊接创新大赛上,我校参赛焊接学子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三、结束语
根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对焊接理论基础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将“国际焊接工程师”焊接理论基础培训内容与课程培养方案相融合,强化案例教学及问题教学;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强化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理论水平及工程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晓泉,杨宗辉,初雅杰.工程类专业“焊接冶金学”课程新教学法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2,(28):65-66.
[2]宗琳.《焊接冶金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1):218.
[3]王永东,周月波,郑光海,等.《焊接冶金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北方经贸,2012,(09):157-158.
[4]林健.注重卓越工程教育本质?摇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1,(6):19-21.
关键词:防雷接地,避雷带暗装,质量控制
1 别墅商住小区简介
上海御翠园商住小区八期别墅总用地面积约六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四万平方米。其中三层联排别墅24幢(不包括地下一层),三层商铺三幢(不包括地下一层),都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论文格式。
生活住宅小区包括强电、弱电、自来水管、煤气管道、消防管道、园林灯光和背景音乐等设施。其中弱电系统包括家居智能系统、电信系统、电视系统、宽带网络系统。家居智能系统主要由主机、红外探测器、煤气泄漏探测器、门磁开关、紧急求助按钮、智能车库、室外探头监控等组成。
本别墅属于三类防雷,各别墅独立设置防雷接地装置。论文格式。防雷接地装置利用别墅钢筋混凝土底板及地梁主筋作为自然接地体,柱内主筋作为引下线,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4Ω。
2 别墅防雷接地安装方法
2.1 施工材料的选用及质量要求:用于连接钢筋混凝土柱与底板的为?16圆钢,利用柱子的主筋为引下线;避雷针直接购买成品,注意必须为热镀锌产品;避雷带选用40mm×4mm热镀锌扁铁;所有材料必须有合格证或者产品质量证明书,每一批材料进场都要做好材料进场记录表,并通知监理到场查看材料质量并在材料记录表上签名确认才可以用到工程上,这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
2.2 接地体一般分为人工接地体和自然接地体,本工程是利用别墅钢筋混凝土底板及地梁主筋的自然接地体。自然接地体的施工主要注意两个关键质量控制点,一个是底板钢筋搭接施焊要形成一封闭回路,使得整个底板成为一个整体,另一个是柱主筋与底板筋的焊接质量要过硬;并将接地连接板设在主筋室外侧地面以下,及时请监理进行隐蔽检查,同时做好隐蔽检查记录。
2.3 由于利用柱主筋为引下线,所以测量接地电阻的断接卡子设在离地面0.5米的外墙处,统一靠大门右边边柱位设置,采用暗盒装入,加装盒盖并做好接地标记,及时请质检部门进行电阻摇测检验,并将测量数据记录好。
2.4 接下来主要讲述本工程避雷带的安装
根据本工程别墅的建筑平面图可知别墅屋顶呈多处尖屋顶形状,易受雷击的部位主要就是这些突起的尖屋顶,那么避雷带的走向布置就要依据别墅屋顶的形状来决定了,遵循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原则,别墅屋顶防雷具体布置如图一所示:
图一 别墅屋顶层防雷平面图
Fig1 Villa Rooflayer of mine plan
图一中的避雷带材料为40mm×4mm的热镀锌扁铁,为了保证避雷带安装质量,图中各转弯位置的连接件都是从建筑市场上采购的,镀锌扁铁敷设前要调直,调直作业一般在平板上用手锤完成,直线段上不能有明显的弯曲;前面提到别墅是利用柱主筋作为防雷引下线的,每幢别墅有四根防雷引下线,分别为别墅四根边柱的主筋,在进行顶层混凝土浇筑时,分别用半米热镀锌扁铁与每根边柱的主筋焊接好,焊接长度不小于100mm,必须三面施焊,焊后把药皮敲掉,刷上防锈漆,避雷带敷设到这四根预留镀锌扁铁时与在焊接在一齐,搭接长度不小于扁铁宽度的2倍,三面施焊。
本工程避雷带的安装时机也很有讲究,因为别墅屋顶浇筑好后要进行找平屋、防水层、保温层、挂瓦层以及琉璃瓦层的施工,那么避雷带应该安装在那一层上面呢,设计上把避雷带安排在保温屋上面,挂瓦层下面,这样既美观又便于施工,更重要的是便于以后的维护;因为如果安装在保温层下面,那么雷击到屋顶时有可能会破坏保温层,避雷带必然也要进行维护,那么这时就要掀开保温层才能对避雷带进行维护,这样做既麻烦又加大维护费用;假如安装在挂瓦层上面,既给避雷带的固定带来困难,又对挂琉璃瓦造成影响。既然避雷带安装在保温层上面是最合理的,那么接下来就要考虑避雷带的支架安装问题了,在楼面打平层施工完成后,施工人员就根据图纸沿着避雷带的敷设线路安装m12拉爆地脚螺栓,安装深度为50mm,地脚螺栓的间隔为1.5米,考虑到防水层与保温层的厚度,地脚螺栓高出找平层的长度为150mm,这样就给避雷带的安装留出足够的空间;待防水层及保温层施工完成后就可以进行避雷带与地脚螺栓的连接工作,避雷带与地脚螺栓采用焊接连接,焊接时在保温层上敷设石棉板,防止火星飞溅或焊渣灼伤保温层,焊缝要注意去药皮,并刷防锈漆;到此为止,避雷带就安装完毕,接下来讲述避雷针的安装过程。论文格式。
2.5 本工程所用的避雷针都是从市场上购买回来的现成品,为热镀锌产品,这样做也是应业主的要求,既美观,质量又可以保证,经核算成本也没有增加,因为如果用人工自行加工的话,不仅质量及美观度没成品好,反而要花费比较多的工时。屋顶避雷针安装大样图如图二所示:
图二 屋顶避雷针安装大样图
Fig1 Lightning rod installation of largeroof-like diagram
从图中可以看到,避雷针为?12热镀锌圆钢,长度为300mm,针尖长度70mm~75mm;首先在屋面进行浇筑时就按图纸预埋好避雷针支座上的四颗m8地脚螺栓,待找平屋完成后,就将5mm厚支座钢板的底板固定在预埋的m8地脚螺栓上,先焊上一块4mm的加厚助板,接着将避雷针立起,找直、找正后进行点焊,然后加以校正,焊上其它三块加厚助板,最后将避雷带焊在底板上,清除药皮刷防锈漆;在其他专业做好挂瓦层,进行琉璃瓦挂瓦施工时,我们要配合在有避雷针的位置进行瓦片开孔,瓦片开孔处打防水胶封堵,避免雨水由此进入。到此为止,别墅的防雷接地工作也就完成了。
3 防雷接地施工要注意的事项
(1)材料质量的把关,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得不到保证,施工人员的施工水平再高也无用武之地。
(2)跟其他专业的配合工作要及时高质地完成,这是一项看到起不起眼的工作,工作量小却相对费工时,如预埋配件、预留孔洞,但如果当时没有做好这项工作,那么事后可能花上数倍的工时也无法达到当然及进跟进的效果。
(3)各热镀锌焊接处的焊接质量及防腐工作,如焊接长度不够,焊接不饱满,焊渣没有敲掉,焊接位置没有刷防锈漆等。
(4)关键质量点的监控,如接地连接板、各层楼板连接楼板与柱主筋的圆钢焊接质量,断接卡子的电阻测试等都要请监理或相关质检部门到场进行隐检或者电阻测量工作,并做好书面记录,只有这些工序完成了,才能允许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4 别墅防雷接地施工质量验收
防雷接地工程作为一个子分部工程,按照规范规定要进行单独验收。施工完后我们进行接地电阻值的摇测自检工作,都达到设计及施工规范的要求;接着我们按照上海市防雷接地验收要求报请有防雷检测资质的检测单位到现场进行了防雷检测,并一次性通过了防雷接地验收。到此,别墅的防雷接地施工也就完成了,只要施工中认真执行上述几个步骤,整个建筑的使用功能、安全和使用寿命就会得到更好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版).
[2]《防雷技术标准规范汇编》1999年增订版.
[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9-2006
关键词:钢结构 实践性课程 教学改革
我国《建筑钢结构产业“十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纲要》早在10多年前就已颁布[1],《纲要》明确提出了大力培养钢结构技术人才的要求,但钢结构领域中专门技术人才缺乏的现象至今没有太大的改变,人才问题仍然是我国钢结构发展的一个“瓶颈”。为此,许多高校对土木工程类专业钢结构方向理论性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改革,有些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也做了一些探索研究工作[2~5],文献[6]对机械类钢结构专业方向课程体系改革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钢结构方向课程体系的足球队模型,由于受篇幅限制,该文对实践性教学环节方面的改革只作了简单介绍,未展开讨论。本文在文献[6]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简称为机自)专业钢结构方向实践性课程教学改革开展研究,探讨改革的思路,对其它专业方向实践性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实践性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实践性课程结构方面,我院钢结构方向设立在机自专业整体平台上,现行教学计划中除大平台课程外,钢结构方向理论教学课程仅开设5门:结构力学、弹性力学与有限元法、起重机械、钢结构原理、钢结构设计,相应的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只安排了三门课程:两门课程设计(包括弹性力学与有限元法课程设计、钢结构设计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6]。在实践性课程教学内容方面如下:(1)弹性力学与有限元法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充实和提高理论知识,并较系统地掌握复杂结构的强度、刚度分析方法;(2)钢结构设计课程设计:完成简单钢结构物(平面钢闸门或普通钢屋架)的设计计算,绘制相应图纸;(3)毕业设计:进行金属结构设计或相应水工、电力机械设计。实践性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目前仍然沿用传统的指导方法和教学,即教师布置课题任务,学生分别查阅相关资料,开展设计工作,过程中教师指导为辅,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上交设计内容。考核方法方面,主要根据设计结果给出成绩。
从以上实践性课程教学计划的安排可以看出:目前我院钢结构方向实践性课程的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反映在:实践性环节薄弱,实践课程教学内容欠缺,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应用,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难以达到培养学生工程观念和创新能力的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考核方法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其结果是学生缺乏钢结构工程观念,创新能力不强,毕业后不能较快适应钢结构行业要求。为了培养钢结构领域高素质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必须对钢结构方向实践性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2、实践性课程教学改革的几个方面
2.1 改革的总体思路
实践性课程是工科高等院校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教学环节,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它甚至比理论课程更为重要。钢结构工程技术包括设计计算技术、制造安装技术和防护技术等,钢结构方向实践性课程的教学应符合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实践性课程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在钢结构方向课程体系改革的基础上,结合钢结构工程相关技术,对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考核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立体化改革。第一:强化实践课程,确保模块化课程体系中实践性教学课程不断线;第二:调整实践性教学内容,加强能力培养;第三: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第四:完善考核方法,鼓励创新思维。
2.2 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1)课程结构方面:文献[6]提出理论教学需增设三门课程:结构振动、焊接技术、钢结构制造与安装。按钢结构领域专门技术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实践性课程也必须强化,建议增设“焊接操作”和“生产实习”两门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工程观念,同时为学习钢结构设计、钢结构制造与安装这两门专业课程打下基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集中实践性教学进程调整如下:1)将弹性力学与有限元法课程设计更名为有限元技术应用(1学分,第五学期); 2)在专业方向课程体系中增设焊接技术课程的基础上,增设焊接操作(1学分,第六学期);3)增设生产实习(1学分,第七学期);4)将钢结构设计课程设计更名为钢结构设计技术应用(1学分,第七学期);5)毕业设计(论文)(12学分,第八学期)。通过以上调整,从而保证钢结构方向模块化课程体系中各个学期都有实践性课程,并形成钢结构方向完整的模块化实践性课程体系。
(2)教学内容方面:改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应用,调整实践性教学内容,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1)有限元技术应用:作为弹性力学与有限元法的课程设计内容,通过对有限元软件的实际运用,对典型钢结构进行强度、刚度、稳定性进行分析,从而掌握有限元技术的分析方法,培养学生进行工程结构数值分析的初步技能;2)焊接操作:作为焊接技术的实训内容,结合钢结构方向培养目标,通过实际焊接操作,制作简单钢结构模型(如刚架、网架等),培养学生应用焊接技术的基本能力;3)生产实习:主要参观钢结构生产制造单位、在建工程或已建工程现场,使学生了解钢结构生产制造、施工安装过程和防护技术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4)钢结构设计技术应用:作为钢结构设计的课程设计内容,通过应用钢结构设计软件,培养学生从事钢结构设计的基本技能;5)毕业设计:通过独立地分析、解决钢结构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钢结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
2.3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实践性课程也可以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1)示范教学法。如前所述,在传统的实践性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并不十分明显。例如在两门课程设计的教学中,学生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才会与教师进行交流与沟通,但在课题任务下达后的一段时间内,往往由于不清楚整个设计过程,从而无从下手。焊接操作这门实践性课程主要在现场进行教学,教学方式以指导老师做示范操作,学生观察并学习模仿为主,这种教学方法可称为“示范教学法”。实践表明示范教学法受到广大学生的普遍欢迎,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效果很好。在新的模块化实践性课程体系基础上,受焊接操作课程教学的启发,可将示范教学法引入到两门课程设计(有限元技术应用、钢结构设计技术应用)的教学中。例如:在有限元技术应用的教学过程中,第一个单元可以安排在机房进行,由指导教师介绍有限元商用软件进行分析计算的整个过程。以ANSYS软件为例,可针对几种基本结构:桁架、刚架、四边简支板等,演示前处理、求解、后处理三个基本过程。重点介绍几何模型的建立、单元类型(杆、梁、板和壳)的选用和单元相关参数的确定、网格划分方法、如何加载(集中载荷和分布载荷)、求解过程中算法的选用、计算结果的获取(应力或位移云图显示、具体结点或单元的数据结果等)。通过近几年的实践表明:这种方法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实践性课程的教学质量明显得到了提高,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2)引导教学法。人们的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在钢结构方向理论课程(如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钢结构原理等)的教学过程中,经常是从自然现象和工程实际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种教学方法称为“引导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问题的提出犹如在学生平静的“脑海”中投入一粒石子,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学生处于思维的最佳状态,从而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将引导教学法运用于钢结构方向各门实践性课程的教学中。指导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的需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提出相应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可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的积极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对于生产实习这一实践性教学环节,引导教学法不仅能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能为后继理论和实践课程打下良好基础。在生产制造单位和在建、已建工程现场,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钢结构的结构形式,如城市中体育场馆中屋顶的网架结构和屋面的网壳结构、各类桥梁结构的结构形式(桁架式、悬索式、斜拉式等)、水工钢闸门的板梁结构、起重机械和工业厂房的刚架结构等,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问题,例如:为什么采用这类结构形式,有何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与分析;其次针对具体钢结构让学生观察构件截面的形状,联系结构力学和钢结构原理知识提出相关问题,例如:构件主要承受哪种内力,引导学生思考所采用的截面和其放置方位是否符合力学基本原理,能否对其设计进行改进,如何改进等;然后让学生观察连接件和构件的连接方式,针对节点板、球铰等具体连接件提出钢结构连接的相关问题,例如:为什么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铆接),能否用其它连接方式,从而达到巩固钢结构原理知识的目的。教学实践表明:生产实习中采用引导教学法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和创新意识。在有限元技术应用的实践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在建立模型时如何对实际工程钢结构中构件、连接件、约束进行简化,怎样选择单元类型(如工业厂房的梁、柱单元类型,各类闸门的面板、主梁、次梁、隔板的单元类型,载荷如何确定,数值计算结果的分析与处理等。从而使学生全面的掌握好有限元分析软件的应用,达到培养学生进行工程结构数值分析的能力。引导教学法也适用于钢结构设计技术应用和毕业设计这两门实践性课程,这里不再详述。
(3)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对于生产实习,参观钢结构生产制造单位、在建工程或已建工程现场时,由于时间和条件所限,能见到的钢结构类型毕竟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可以在实习前后或实习期间安排适当的时间,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教学。对于钢结构形式、构件和连接件的掌握,可结合实际工程,用大题的动画、工程图片和视频作介绍;对于钢结构的制造与安装,可以先在生产制造单位与建设单位拍摄录像,然后用视频对钢结构的加工制作过程、焊接工艺、安装施工流程等进行教学。这种形象化教学方式,不仅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多媒体教学也可以应用到焊接操作这一实践性课程。焊接操作在现场进行教学,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指导教师有时穷于应付,因此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现场播放焊接操作的图片或视频,使学生掌握焊接方式、工艺和操作规程,在较短时间掌握焊接操作实用技术。网络资源也可用于实践性课程的教学环节中。在建立实践性课程教学网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利用教学网进行自学,指导教师可以在网上进行辅导与答疑;另外,指导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适当布置一些与课程相关的任务,让学生利用网络收集资料并消化吸收。对于21世纪的大学生,这种方法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更能激发他们的激发学习热情。
2.4 考核方法的改革
改革实践性课程的考核方法,全面考核学生学习情况,鼓励创新思维。课程设计传统的考核方法主要是根据设计或计算结果进行评分,而毕业设计(论文)的考核方法由三部分组成,包括指导教师评分、评阅教师评分和答辩成绩等。可将毕业设计(论文)的考核方法引入到各门实践性课程的考核中来,在课程开始时指导教师即下发任务书,明确课程学习的目标和任务。课程结束时,由3至5位教师成立课程学习考核小组,对学生课程学习的各方面综合进行考核,包括工作态度、基本知识和操作(或应用)能力的掌握情况、任务完成情况、创新思维的体现、报告或论文的质量等。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工作态度、操作或应用能力和最终任务的完成情况等进行评分;报告或论文评阅教师则根据任务完成的质量、学习报告或论文的规范性和创新情况进行评分;考核小组根据学生在答辩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知识点掌握情况、表达能力等集体决定答辩成绩;最后考核小组根据课程的类型和性质,将以上3个成绩按一定比例加权平均得到课程学习的总成绩。表1给出了有限元技术应用考核时内容和各项所占的建议比例。
钢结构设计技术应用和毕业设计(论文)的考核可参照表1,焊接操作和生产实习这两门课程的考核可由考核小组对各项比例进行适当调整。
3、保障机制
钢结构实践性课程教学改革是该专业方向教学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某种意义上它决定了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而教学改革能否顺利开展和进行取决于保障机制是否完善。
(1)领导大力支持。钢结构方向的实践性课程和理论课程共同组成了该方向的教学体系,两个方面都进行教学改革才能满足21世纪钢结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学校各级领导应充分认识到实践性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必须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这是进行教学改革的根本保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实践性课程教学改革。如果得不到领导的支持,任何教学改革都必将以失败而告终。
(2)教师积极投入。指导教师是实践性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实施者,应充分认识到实践性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投身到改革中来。实践性课程全方位教学改革实施,需要指导教师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教学过程中,可能还会触及到部分教师的一些利益,指导教师不能过于计较得失,为了改革的顺利开展和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实现,其付出是完全值得的。
(3)经费确保到位。实践性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一定的经费作保证,首先,实践性课程的教学需要一定的设备,如有限元技术应用和钢结构设计技术应用这两门课程设计,由于计算量大,所用软件需在高性能计算机上运行,因此需要一次性投入用来购置计算机。另外,生产实习或参观实践基地、材料及其加工、聘请专家讲学等都需要一定的经费,指导教师必须做好预算,确保教学时经费到位。
(4)实践基地建设。实践基地是实践性课程教学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条件,必须将其放在战略高度上予以重视。实践基地需要长期建设,可结合钢结构专业方向特点,充分利用产学研合作关系、校友资源等,与钢结构生产制造单位、建设单位或工程管理单位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建实践基地。学校或学院可聘请实践基地有丰富工程实际经验的钢结构专家担任兼职教授,在生产实习的教学过程中,可请他们给学生作专题报告,另外,在其它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中,也可以将他们请到学校来讲学。这样不仅能深化双方的合作关系,又能提高实践性课程的教学质量。
4、结语
钢结构方向实践性课程的教学改革是该方向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探讨了钢结构方向实践性系列课程的教学改革,对实践性课程教学环节相关的几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和建议。改革措施的实施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为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建设部、国家冶金工业局建筑用钢技术协调组钢结构专家小组.建筑钢结构产业“十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纲要[J].新型建筑材料,2001,1(2):47~49.
[2]李方慧,田春竹.钢结构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方法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1):135-137.
[3]李昆.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钢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16:22-123.
[4]贾玉琢,李曰兵,龚靖.钢结构课程设计改革探索与实践[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07,27(5):49-51.
一、关于零部件制造设备新技术应用
目前汽车厂设备关于汽车零部件制造的技术应用形式较多,包括塑料件漆膜粘结、负荷陶瓷制动盘、镁合金等等。就塑料件漆膜粘结新工艺技术来看,其技术应用原理并不是将尤其喷撒到零件表面上,而是运用化学形式通过注塑成型机进行漆膜粘贴,现阶段关于该技术工艺开发与研究较多,其中以克莱斯勒公司为典型代表。在设备技术应用过程中,通过塑料件漆膜粘接能够大大控制零件制造的成本投入,例如在汽车厂设备配备中投入五台左右注塑成型机,汽车漆膜项目就能够顺利开展,而节省下的成本投入在数千万左右。另外,近几年关于镁合金在汽车厂设备制造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应用镁自身优势,能够通过热转换进行生产,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电解工艺技术进行生产。应该镁合金进行汽车零件生产其生产成本较高,且耐久性有待进一步提升。但将镁合金由于汽车制造中的传动系零部件及仪表板生产零部件,能够有效提升汽车零件质量及整体性能。就现阶段的应用及研况来看,镁合金更倾向于应用在镁制缸盖及变速器外壳上,这种技术应用目前以欧美国家为主,通过实践技术应用逐渐实现技术普及。尽管镁压铸件使用规模有限,但这种应用技术是目前较多汽车厂生产制造加大关注与研发的新技术形式。
二、汽车厂关于车身技术应用
1.计算机模拟技术
现阶段各国汽车制造企业已经将金属板料形成过程数值模拟作为汽车零部件设计中的一个标准工具,通过这种数值模拟形式能够有效控制次品率、废品率,并提升冲压质量,这对汽车制造企业来讲能够大大降低汽车制造成本。目前在汽车厂设备应用中主要采用模块化冲压技术、特种成型技术等等。通过采用代用控制功能模块式冲压的压力机设备,以及带材矫正机进行系统运行,在运行过程中完成冲模横向位移,并进行带材进给定位功能操作。该系统应用可编程冲压,所以系统能够柔性的满足生产需要,在带材上完成不同汽车零件生产。通过设备串联式加工,能够对工件进行两面冲压加工,最大限度提升设备工艺水平及生产效率。另外,应充分明确应用这种设备技术能够将冲压加工系统柔性与生产效能统一。
2.亚毫米冲压技术
亚毫米冲压主要是指将车身冲压件精度控制在0-1.0mm范围。该冲压技术应用对精度要求较高,要保证冲压件尺寸能够精准的控制在亚毫米范围,并严格控制其敏捷度,要有效减少30%以上冲压时间,并对模具设计与制造时间、工装准备时间进行有效控制,缩短整体车型制造时间。
三、车身焊接设备及工艺技术分析
随着科技水平提升,车身制造工艺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发展,从租出拼接技术到激光复合焊接工艺,经历了技术的创新与研发。
1、激光复合焊接功能以
其主要是一种通过借助激光焊接工艺,并同时利用两种焊接技术在焊接区的一种方法。这项技术具有几点优势特点:焊接过程中的电弧高稳定性以及大熔深;焊接焊缝具有较强韧性;无焊缝背面下垂情况;同时也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2、实例分析
采取激光复合焊接工艺过程中,主要借助的是MIG复合焊接技术,同时因为此项技术需要与MIG钎焊之间相融合,最终有效克服技术缺陷,能够产生良好电弧稳定性。焊后焊缝熔宽将会可以充分达到设计需要,焊缝表面所具有的光滑程度以及良好可塑性,通常而言,并不需要PVC涂层,则能够利用裸表面完成应用。但是焊缝属于连续性密封焊缝,为此,可以极大程度上提升汽车车身的刚性以及密封性。
参考文献:
[1]陈益平,李方茂,余腊凤. 某汽车厂涂装面漆三台空调加湿改造技术方案[J]. 科技传播,2011,21:32-33.
[2]鲍中美. 汽车生产中工艺设备的选型技术研究[A]. 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2003湖北汽车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2003:2.
[3]马哈中国培训中心——成就最全面的汽车检测设备及技术培训[J]. 汽车维修与保养,2016,08:81.
[4]葛世名,李工一. 高红外技术在第一汽车厂的应用[A]. 中国光学学会红外光电器件专业委员会、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红外专业分会、中国电子学会光电子学分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炉分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热专业委员会、中国光学学会锦州分会、云南省光学学会.第八届全国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摘要集[C].中国光学学会红外光电器件专业委员会、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红外专业分会、中国电子学会光电子学分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炉分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热专业委员会、中国光学学会锦州分会、云南省光学学会:,2001:2.
[5]邓平尧. 分析汽车维修现状与技术设备及质量管理控制[J]. 山东工业技术,2015,21:267.
关键词:建筑工程;电气工程;质量管理;应对措施
一.引言
随着建筑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建筑电气施工也必须与时俱进,建筑电气施工工程是一项对技术要求比较高的专业性的操作,在工程执行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制度进行操作,以确保工程的质量安全。还要加强施工管理水平,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因为一旦电气施工质量出现问题,不仅会使其适用性、安全性和功能性大打折扣,还可能会使建筑物出现不安全的状态,给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因此,作为建筑电气施工工程的人员应该从每一个环节出发,做好认真细致的把控,为建设优质的建筑电气工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避免质量问题以及由质量引发的安全问题发生。
二.建筑电气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分析
1. 配电箱安装存在的问题。配电箱的安装施工在整个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整个建筑电气系统的基础。但是,技术人员在对其进行安装施工的过程中,出现坐标不明确的现象,使其在使用时,出现位移、变形的现象,这就对配电箱的正常使用有着严重的影响。而且安装人员在对配电箱线路进行布线施工处理时,如果没有对其进行相应的绑扎或者按压,那么就极其容易导致线路出现短路、凌乱等现象,使得整个建筑电气系统的性能都会受到影响。
2. 电线管铺设方面。在电线管铺设的过程中,人们一般都会采用焊接技术来对其预留连接,从而使得整个管道系统的连续性得到很好的保障。但是,由于传统的金属电线管在焊接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损坏的现象,因此使得整个电气线路无法正常的使用。为此目前,我们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就不再采用金属管来对其进行施工处理,而是利用PVC管材来对其进行施工。
3. 照明等方面。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照明设备的施工处理也是十分重要的。不过我们在对照明设施进行施工时,其开关、插座的面板结构时常会出现不平整的情况,而且如果其建筑结构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施工人员也不在建筑结构表面有裂缝的地方进行连线处理,这就使得电气设备的安全性大幅度的下降。另外,在对部分设施进行施工时,施工单位为了节约工程施工的成本,就没有按照相关的规范要求来对其进行处理,这就造成了建筑电气照明设施无法正常的使用。
4. 接地系统。目前人们在对整个建筑电气系统进行接地处理的过程中,一般都是采用PE线来对这些电气设备进行接地处理,但是由于建筑电气设备比较多,这就导致建筑电气线路十分的复杂,因此导致安装人员在PE线连接处理的过程中,无法对其安装的位置清楚定位,这就容易使得电气设备的接地系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致使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大幅度的提高。
5. 防雷接地方面。在现代化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避雷针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不同的建筑工程当中,避雷针安设的位置也就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对避雷针进行接地处理的过程中,就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定位。但是,由于其技术人员在对其进行安装时,所采用的焊接处理技术不当,而且也没有对其耐腐蚀处理,这就极其容易导致避雷针在长期使用时,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使其应用效果大幅度的下降。
三.建筑电气工程质量问题的防治措施
1. 配电箱安装处理。
在对配电箱进行安装施工前,技术人员应该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并且采用专用的安装工具,来对其配电箱的开孔进行处理,以避免技术人员在对配电箱穿线的过程中,使电线绝缘层出现损坏的现象。而且我们在对配电箱管线进行处理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必须要保障配电箱的平整度,并且采用护筒来对其进行锁紧,防止在使用时出现位移或者变形的现象。
2. 电管敷设处理。
加强对现场施工人员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有针对性的培训相应工作的工人,管理人员应当熟悉有关规范,严格的管理。
管道多层重叠一般出现在高层建筑的公共通道。当住宅大楼一层有6套以上住宅单位时,建议最好使用公共建筑走廊吊顶装饰内敷设的方式,使广大专业电源进户线,可以在天花板上铺设管道直接进入住宅单元内。您还可以使用公共走道楼板较厚的方式,使更多的导管被掩盖隐蔽。厚壁钢管焊接工作要做,但也需要焊缝尝试压缩丰满;薄壁钢管把接口封堵住,以防止水分渗入管内,管内导线的绝缘层老化发生。
3. 照明灯安装处理。
无论是开关,插座,灯具安装。或安装吊扇,准确定位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行灯和吊扇安装接线盒,嵌入式定位必须准确,安装误差在允许范围内。荧光灯的安装应该严格按照图纸的要求挑选规格。合理设置嵌入式接线盒位置,试图偏向一侧,而不是在灯中心。
4.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在建筑工程基础施工阶段,电气施工技术人员应该随时做好与土建施工人员进行配合与协调的准备,比如在基础施工前,要和土建施工技术人员加强协商,做好强、弱电专业的进户电缆穿墙管和止水挡板的预埋工作,避免电气施工破坏防水层而造成墙体渗漏;同时电气施工人员要配合土建工序提前做好准备,对需要提前进行预埋的构建进行计划,比如铁件、吊卡、吊杆基础螺栓及配电柜基础型钢等预埋件,都要在土建施工具备埋入条件时及时埋入,避免遗漏造成的返工或给土建施工造成影响。施工的过程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实现工程目标的关键步骤。施工的过程是把图纸最终变成现实的过程。施工过程规范与否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要始终把“质量第一、安全第一”放在首位,根据工程的自身特点,对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动态控制。
电气工程施工主要由变压器安装,电缆桥架安装,电缆沟砌筑,电缆敷设,线管、线盒的预留预埋,管内穿线,配电柜(箱)安装,设备接线,防雷接地,系统调试等项目组成。施工中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技术要求、图纸及经审批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这就需要施工人员对国家的规范、规定了如指掌,并具有丰富的施工经验。施工过程中,各专业之间要相互交叉,这就需要我们各工种、各专业密切配合,团结协作。比如:在线管、线盒的预留预埋施工中,就必须和相关土建专业人员进行沟通配合;要完成电气管道、供配电电缆、灯具、避雷设施的安装施工,就要求在安装施工组织等方面要和电气安装专业施工人员进行密切的配合方能处理好施工工作,并要做好相应的测试记录;在整体电气设备的安装后的调试期,要注意各专业人员在时间和空间的配合,需要提前做好全面准备工作,组织必要的施工材料和技术人员,才能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5. 施工现场用电管理。
成套配电设备应严格满足工地使用条件的要求。对工地用的成套配电设备的使用,必须严格执行相应的标准严格执行。由于施工工地的线路均为临时性户外线路,易受各种应力机械损伤而引起事故,因此,在线路敷设上应采用具有保护性能的带护套线缆,避免线路端子接头受力,避免线路受撞击或碾压等。工地电气装置安装和使用情况变化频繁,除使用前的检验外,使用过程中也应每天进行巡查,确保用电安全。
四.结束语
随着建筑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建筑电气施工也必须与时俱进,建筑电气施工工程是一项对技术要求比较高的专业性的操作,在工程执行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制度进行操作,以确保工程的技术质量安全情况。建筑电气施工质量关系到建筑的安全性能,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施工单位要正确认识质量控制要点,从细节上控制施工质量,为人们提供安全的电力系统,提高建筑的服务功能。要提高工程质量,首先要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加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提高施工技术,做好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工作,坚持施工过程的三检制度把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消灭在施工质量验收之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 方志荣. 建筑电气施工的质量问题以及应对措施分析. [期刊论文]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0年36期.
[2] 尹涛 张文鹏. 建筑电气施工的质量问题以及应对措施分析. [期刊论文] 《改革与开放》 -2010年20期.
[3] 黄平Huang Ping. 建筑电气施工的质量问题以及应对措施分析. [期刊论文] 《城市建筑 》 -2013年14期
[4] 高俊杰. 建筑电气施工的质量问题以及应对措施分析.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3年22期
[5] 张晓彪. 建筑电气施工的质量问题以及应对措施分析.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3年2期.
英文名称: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主管单位: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1-4381
国内刊号:11-1800/TB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56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EI 工程索引(美)(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关键词:焊接冶金学 课程改革 实践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汽车、船舶等制造业发展迅速,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支柱。而广泛应用于汽车、船舶等制造行业焊接工艺。是这些行业必不可少的工艺技术,它是一种可靠、精确、低成本的连接金属材料工艺方法。《焊接冶金学》是金属相关专业的专业主干课,他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详细的基础知识,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焊接专业理论的基础。然而,随着社会竞争环境的不断复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较以往有所不同,需要基础知识掌管过硬的综合人才。因此,如何不断改革《焊接冶金学》教学模式,探讨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具有一定自身优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1.课程地位及目的
《焊接冶金学》是焊接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是学生从事专业领域工作必备的焊接理论与技术课程 ,该课程在培养焊接工程技术人员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整个专业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完成了本课程的学习之后 ,学生才开始具备对焊接知识体系的全面认识 ,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 良好的基础 ,因而本课程在专业知识体系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课程目的在于研究金属材料在熔焊条件下,有关化学冶金和物理冶金方而普遍性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各种具体条件下具体金属材料的焊接性,为工业生产制定合理的焊接工艺、探索提高焊接质量寻找新的途径和提供理论依据。
2.传统焊接冶金学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调查显示,在以往的焊接冶金学课程教学中,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实行灌输式教学模式,通过不断给学生讲解某个知识点,让学生能够背熟相关知识 ,来满足课堂教学的要求。同时,课堂中通常是采用黑板课教学,教学方法匮乏,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图片、视频等直观形象的内容,课堂中没有高科技的教学手段,整个课堂教学只是学生跟着老师的套路教学。其实,焊接冶金学这门课程本身内容较枯燥、空洞、抽象,加上在课堂中教师理论讲述效果欠佳,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此外,由于目前我国开设焊接专业的学校非常少,从而使得相关专业教材、辅助教材很少,更新速度慢,实践课时较少,知识体系不够完善。因而,不可避免地给专业教师备课或者学生提高专业学习兴趣等带来一定困难。
3.焊接冶金学课程改革与教学策略
3.1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教师的每一个举动、每一种思维方式都将影响着学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专业教师,不仅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还应当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身作责,充分感受身边的每一位学生。因为,最好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教师只有把握好授课、毕业设计、指导实习和课程设计等所有的教学环节,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可以通过在自己的教学经历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革教学模式,不断积累丰富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经验,致力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将科研成果融人到教学环节中,应当深信教书只是一个过程,育人才是最终目的,将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并以开放的胸怀去接纳学生,用自己的言谈举止去影响学生。更注重能力和人格的培养,在教会他们掌握知识的同时,使其成长为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
3.2强化实验教学
强调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在实验过程中,尽量减少每组的实验人数,使每位学生都能动手进行焊接前准备红酢及实际焊接操作,对实验现象及本质的理解更加透彻,收获和体会也更多。建立实验课程的信息反馈机制,为学生提供发表建议的机会,部分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想法,好的建议可以被采纳实施。
此外,增加综合性实验环节,使实验内容紧扣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对很难焊接的紫铜进行焊接性的综合评价实验,从实验准备、焊接操作,到焊后的试样制备、缺陷分析及性能测试,都由学生自己完成。通过实验结果的综合分析,学生能够提出进一步的优化工艺,从而增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3改革实践环节
《焊接冶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对原来验证性和演示性为目的的实验课进行改革,改成创新性实验课。将教师演示实验改成学生课题式的自主实验,激发创新欲望、强化实践能力训练;将课内实验改成不限时间的全天开放性实验,随来随做,解决实验设备不足问题;将实验报告改成实验论文,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分析综合能力训练;实验成绩根据从“结果的对错”改为“过程的创新程度和实践能力表现”。
3.4改革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 ,放弃过去满堂灌输的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研究式、提问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在讲授新内容之前,根据所讲 内容列举相关的工程实例 ,提出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然后指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理论知识 ,进而导出要讲的内容。另外 ,课后要求学生认真看书,每章内容讲解结束后都给学生留有一定量的作业,还有综合性较强的思考题 ,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3.5改革教学手段
关键词:特色专业;人才培养;创新能力
特色专业是指充分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获得社会广泛认可的一种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江苏科技大学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于2009年被确立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是目前江苏省唯一的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毕业生培养质量受到行业的一致好评。焊接作为工业制造的重要技术,在机械、舰船、化工、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具有极端重要地位。本文以江苏科技大学焊接技术与工程特色专业人才培养为例,探讨工科高校特色专业人才的教育教学实践,有利于提高专业特色人才的培养质量,对促进跨学科应用型创新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程教学设计
焊接技术与工程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发展、行业现状、职业岗位背景及其发展趋势密切相关。高校特色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必须结合目前社会和市场对焊接技术与工程人才的需求特点和学校本身的特色。
1.结合学校特色改进课程设置。焊接技术与工程特色专业既不同于国内多数高校的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也不同于过去的焊接工艺与设备专业,有其特有的培养目标,课堂教学设计十分重要。江苏科技大学在焊接技术与工程特色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主要考虑基础化、综合化、专业化工程实用化及新颖化的原则,结合学校船舶与海工见长的办学特色,教学中增加了船舶高效焊接、机器人焊接技术等特色课程。
2.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工程案例分析。作为与工业生产密切联系的一种专业类别,工程案例在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地位。专业培养过程中焊接基础理论、焊接方法的教学必须与工程案例相结合,让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做到既结合工程实际又高于实际。单纯的理论讲授往往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工程案例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目前的教科书往往滞后于工业发展现状,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及时更新教案,将社会热点工程融合进课堂理论教学。
教学过程中的工程案例既可穿插于一般的基础理论教学中,又可作为专题讲解。如在焊接课程中增设工程案例分析课程,将当下热点工程如神舟载人飞船、海洋石油981、鸟巢体育馆、高铁列车、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等的焊接技术融合进课堂教学进行分析。
二、专业实践能力训练
对以培养工程实用人才的普通工科高校来说,专业实践能力训练主要包括三个环节,即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在我校的教学设置中具体为金工实习、焊接操作实习、生产实习及毕业设计。
1.认识实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认识实习主要是增加学生对本专业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积极性,为更好的学习专业课做准备。我校在认识实习过程中增设焊接操作实习和焊接工程综合实验,时间均为两周,这一实习力度在全国同类高校中是少见的。重视认识实习在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方面的重要性已得到用人单位的反馈认可。
2.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生产实习是学生从学校理论学习走向工矿企业工程实践重要的环节,可加深学生对理论学习的认识,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初步能力。学校将与专业应用密切相关的典型工矿企业作为定点实习单位,做到既全面又突出重点,让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得到有效锻炼。
3.创新毕业设计的开展形式。毕业设计是大学毕业前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能力的检验与培养。毕业设计的选题必须改变以前的观念,选择与教师主持的纵、横向科研项目相关的课题,保证选题的研究性、实践性与新颖性。通过做毕业设计,学生可以提高综合利用图书馆及互联网等现代知识汇聚平台搜集、获取文献的能力,启蒙撰写科学研究报告、研究论文等科学文献的能力。
三、创新能力培养
伴随着国家经济的战略转型升级,及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成为高校的迫切任务,同时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如目前的毕业设计不再是按部就班的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是需要学生创新造性地完成选题。此外还有以下环节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专门培养。
1.开放选修试验。实现特色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改变传统的试验教学模式,在验证性试验的基础上,开放实验室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开放选修试验,由指导教师提出试验方向,学生自主选题,利用实验室的条件独立设计、完成试验任务,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本科生创新计划。本科创新计划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以研究课题为中心,突出学生的参与,学生可以得到全过程的锻炼。同时,以研究目标是否完成为考核手段,鼓励学生公开发表研究成果,培养学生的创新研究能力。
【关键词】高层建筑 钢结构施工 施工技术 安全措施 建筑施工 钢结构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各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的要求,高层建筑在近几年得到较快发展。在高层建筑中,钢结构具有强度高、材质均匀、重量轻、制造简便、施工快等较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为了确保高层建筑的质量,在钢结构体系施工时,要注重通过技术应用,来控制工程质量,确保高层建筑工程的质量符合要求。
二.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是强化施工图纸的会审工作,图纸是工程施工的依据,工程开工前,项目监理机构要组织监理人员熟悉工程图纸与项目有关的规范标准、工艺技术条件,充分领会设计意图。同时,要组织施工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对图纸进行会审。检查施工图纸中的“错、漏、碰、缺”。力争把问题解决在施工之前,减少因图纸问题对工程质量、进度的影响。其次是认真审查钢结构安装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单位全面指导工程实施的技术性文件,施工组织设计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镀、进度。因此,钢结构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审查要针对性和重点,主要内容有:①质量保证体系和技术管理体系的建立:②特殊工种的培训合格证和上岗证;③新工艺的应用;④对工程项目的针对性;⑤质量、进度控制的措施和方法;⑥施工计划(工期)的安排。
三. 塔吊的选择、布置及装拆。
塔吊是超高层钢结构工程施工的核心设备,其施工,对塔吊起重能力和幅度要求不像采用附着式塔吊那样苛刻。另外,采用附着塔吊的造价要远高于同类型起重能力稍小的内爬式塔吊。假如工程设计高度为150m,采用附着式塔吊的塔身高度约180m(其中考虑钢结构3层柱12m,吊索4~6m,吊钩滑轮及小车全高4m,安全操作距离2m等),加上地下部分高度共200m,而采用内爬式塔吊的塔身约为40~50m。附着塔吊的租赁成本要大于内爬式塔吊。因此,从经济上考虑,为节约成本,优先选用内爬式塔吊进行钢结构超高层建筑的施工。吊装是钢结构施工的龙头工序,吊装的速度与质量对整个工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钢结构吊装前应根据结构平面和立面形状、结构形式、塔吊的数量和位置、现场施工条件等因素确定吊装分区与吊装顺序。
在主体钢结构施工中,通过采取“区域吊装”及“一机多吊”技术可以解决工期紧张与工程量大的矛盾,从钢结构施工流程可以看出,各工序问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选择何种测量控制方法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测量精度与进度。在测量施工中,采取“预先控制”与“跟踪校正”相结合,即在吊装前对楼层柱标高及定位进行测定,并对构件进行标线控制,吊装后在柱梁框架形成前将柱子初步校正并及时纠偏,形成单元体后进行最终校正,这样大大减轻了校正难度,并实现了区域施工各工序问良性循环的目标。
四.高层建筑钢结构安装。
流水段划分(立面施工流水)由于高层钢结构制作和吊装的需要,对整个建筑从高度方向须划分若干个节,一般以钢柱的分段作为节的划分依据。 它既具有总体设计的各项结构上的要求, 又有其固有的单体特征。在吊装时,除须保证单节框架本身的刚度外,还须保证自升式塔式起重机(特别是内爬式塔式起重机)在爬升过程中的框架稳定,因此立面施工流水划分必须注意下列条件:(1)塔式起重机的起重性能(起重量、起重半径、起吊高度)应满足流水段内的最重物件的吊装要求。(2)塔式起重机爬升高度能满足下一节流水段的构件起吊高度。(3)每一节流水段内柱的长度应能满足构件制造厂的制作条件和运输堆放条件。每节流水段(每节框架)内标准节框架和特殊节框架的施工。
高层钢结构吊装一般需划分吊装作业区域,吊装按划分的区域,平行顺序同时进行。在吊装第一节钢柱时,应在预埋的地脚螺栓上加设保护套, 以免钢柱就位时碰坏地脚螺栓的丝牙。钢柱吊装前,应预先在地面上把操作挂篮、爬梯等固定在施工需要的柱子部位上。钢柱的吊点在吊耳处,根据钢柱的重量和起重机的起重量, 钢柱的吊装可用双机抬吊或单机吊装。双机抬吊时,钢柱吊离地面后在空中进行回直。单机吊装时需在柱子根部垫以垫木,以回转法起吊,严禁柱根拖地。钢柱就位后,先调整标高,再调整位移,最后调整垂直度。柱子要按规范规定的数值进行校正,标准柱子的垂直偏差应校正到零。当上柱与下柱发生扭转错位时,可在连接上下的耳板处加垫板进行调整。为了控制安装误差,对高层钢结构先确定标准柱。正方形框架取4根转角柱,长方形框架当长边与短边之比大于2时取6柱,多边形框架则取转角柱为标准柱。
钢柱的安装方法:(1)钢柱安装前应对F一节柱的标高与轴线进行复验,发现误差超出规范的,应立即修正。(2)安装前,应在地面把钢爬梯等装在钢柱上,供登高作业用。(3)钢柱工厂加工时应按要求在柱两端设置临时固定用的连接耳板, 上节钢柱对准下节钢柱柱顶中心线后,即用螺栓与连接板做临时固定。待钢柱对接(指电焊)完成,且验收合格后,再将耳板割除。(4)钢柱一般采用两点就位,一点起吊。
五.高层钢结构焊接
焊接高层钢结构具有工期紧、结构复杂、工程量大、质量要求高的特点,而焊接作为钢结构施工的重要工序,其焊接顺序与工艺参数的选择与施焊水平对工程的“安全、优质、高速”的完成影响重大。一般可以采用CO2气体保护半自动焊完成超厚钢板焊接的施工(最厚可达100mm)。
高层建筑钢结构焊接的主要顺序为:(1)平面内:应从建筑平面中心向四周扩展,采取结构对称、节点对称和全方位对称的顺序焊接。(2)竖向上:L层框架梁压型钢板支托下层框架梁玉型钢板支托中层框架梁压型钢板支托焊接检验(柱--柱焊接可在梁焊接前进行,也可于之后进行)。(3)柱一柱焊接应由两名焊工相对,两面等温、等速对称施焊。(4)柱梁节头的焊接,一般先焊H型钢的下翼缘板,再焊上翼缘板。一根梁的两个端头应先焊一个端头,待其冷却至常温后,再焊另一端。
六. 高层建筑钢结构的安全施工
安全施工是钢结构施工中的重要环节,超高层钢结构施工的特点是高空、悬空作业点多。在施工过程中,高强螺栓较多,这些零件虽小,但如果从高空掉下去,后果可想而知。针对超高层钢结构施工的特点,采取事前与过程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即事先采取防护措施(如防坠板、防坠器、安全梯、缆风绳等),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坚持日安全巡视制度。在吊柱子时外墙设安全网,吊框架梁时架设临时活动式走道,并随框架吊装逐层升高;拧高强螺栓时在梁端挂设吊篮,焊接时搭设操作平台,另外做到及时铺设楼层压型板以确保施工安全。
七.结束语
高层钢结构施工较为复杂,技术要求较高,为了确保工程质量,要合理制定施工工艺,充分理解节点深化图,能根据工程的实际特点和情况来选择机械设备,结合不同结构特点,选用合理的焊机工艺,严格控制施工工艺,提高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余羊庄 高层建筑中钢结构的施工技术 [期刊论文] 《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 -2013年2期
[2]李建楠 刍议高层建筑中钢结构的施工技术 [期刊论文] 《中华民居》 -2012年1期
[3]张世军 浅谈高层建筑中钢结构的施工技术 [期刊论文] 《中华民居》 -2012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