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生理科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来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学语言的表达方式和内容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如能用幽默风趣、绘声绘色的语言辅以惟妙惟肖的手势动作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有愉悦体验。外科护理学这门课程的专业术语多、知识点分布面广、内容比较杂,对前期较少接触临床的学生而言,有的内容很抽象,听起来枯燥乏味,学习有一定难度。教师应依据本课程的特点,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原本抽象的概念和知识点尽量生动形象,这样就会使学生产生兴趣,听课注意力集中,学习积极性提高。准确、简练又幽默的教学语言是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高度重视,经常总结经验,并有意识地加以训练,时间一长就会收到明显效果。
2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多媒体教学以多媒体技术为载体,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于一体,使教学内容直观、清楚,表现形式活泼。运用多媒体进行讲解,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动态性和三维性强的特点。教师根据教材各章节的内容制作PPT或Flash课件,使一些原本抽象、枯燥的内容形象生动。对同一系统中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特点的课程内容用表格进行比较,使学生更容易找到规律,变死记硬背为理解记忆,从而理解透彻、记得牢固,并且教师有充裕的时间将重点内容讲清楚、讲透彻、讲生动,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传统教学中,板书浪费了大量的上课时间,如在讲授烧伤分级的时候,大量的板书往往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乏味。而用多媒体教学,先用视频展示烧伤病人的情况,再展示皮肤解剖结构及相应烧伤分级示意图,加上教师讲解,使课堂内容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多媒体教学虽然有很多优势,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多媒体教学课件代替了板书,信息量增多,教师讲课进度较快,加上在多媒体教室上课需要避光,光线一般较暗,学生难以在课堂上看教材和做笔记,容易跟不上教师的讲课节奏,从而产生畏难情绪。而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是光线明亮,信息量较少,讲课进度较慢,学生可以同时看教材、听课和做笔记,尤其是教师可在实训室对护理操作一步步进行有序的操作示范和讲解,并可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随时进行调整,必要时可反复操作示范及减慢操作速度,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多媒体课件虽然可在屏幕上展示外科护理操作的动画及视频,但有些细节操作无法清晰显示,并且不能根据不同学生的接受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往往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T型管护理,在教师带教过程中,演示更换引流管的操作时,往往需要多角度反复进行讲解演示,而依靠视频讲解则无法完全使学生掌握操作的细节及要点,仍需要教师在实训现场进行实际操作指导,才能使学生理解、领会并真正掌握和牢记所学的操作方法。通过实践笔者深刻体会到,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课堂理论教学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多媒体教学必须与传统教学互补,才能更有效地使学生对课堂内容领会、理解和记忆。同时,教师要继续钻研和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方法和技术水平以及教学艺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外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3巧妙设疑,发散思维,活跃课堂气氛
设疑提问是教学活动中常用的一种方式。通过设疑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思维火花、开发智力。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考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因为疑问能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能促进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和思考。顾名思义,设疑就是提出问题。如果问题设计得好、运用得当,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与教师合作,使整个教学过程顺利进行,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它是一种教学艺术,设疑不是让学生马上回答,而是设置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散其思维,从而使其提高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设疑得法可引导学生产生发散性思维,兴趣大增、思维活跃,也能使课堂气氛活跃,且设疑得当能承上启下,自然引出下一个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然而设疑不得当,课堂气氛就有可能“死气沉沉”,难以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设疑才能产生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1)设计的问题要围绕课堂内容、要有新颖性、要让学生感兴趣,可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2)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当,提出的问题太难,超出了学生已有的知识范围,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影响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课堂会“冷场”;相反,提出的问题太容易,调动不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和积极性,会使学生思维懒惰。只有提出的问题难易适中,才能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和透彻理解,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此外,要使课堂气氛和谐、轻松、愉快,让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教学中教师必须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肯定和补充,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授课的过程中。如在讲授胆道手术后病人的护理时,提问:将T型管内置于十二指肠进行胆汁引流有哪些优点?让学生思考和讨论,然后由学生选代表上讲台发言,最后由授课教师进行统一补充解答,得出正确答案:(1)促进了肠道功能的恢复;(2)促进了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特别是脂类食物的消化吸收;(3)避免了大量胆汁外流而造成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实践证明,设疑的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最重要的是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4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增强学习主动性
角色扮演是指在创设的仿真工作情景中,要求一些训练成员扮演角色并出场表演,按照一定的工作要求完成一系列任务。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旁观者仔细观察和评价表演者,以达到锻炼表演者某方面工作能力和水平的目的,具有真实、形象、可靠的特点。情景模拟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一定的模拟情景,使学生在接近真实的情况下扮演某种角色、组织学习、进行学习和研究,以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外科护理学主要是传授外科疾病手术前后的护理知识,尽管各种外科疾病的护理要求不同,但手术前后的基本护理技术,如输液、量血压、量体温、铺床单、穿脱手术衣、刷手、伤口包扎和清创换药及手术后的引流管护理等是相同的。根据此特点,教师在讲授理论课后,开展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的实训课,利用教学模具(模型人)模拟被救治的病人,学生扮演临床值班护士,亲手操作,对“病人”进行救治护理,实训室则充当救治现场。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训练加以指导,并规定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操作步骤,要求达到一定的质量目标,发现不规范的操作及时给予纠正,并向在场的学生示教正确的操作技术,然后要求学生重复操练,直至学会为止,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实训过程中,教师边指导边提问,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讨论,最后教师进行统一解答、归纳和总结。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的实训课,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规范了操作技术和操作程序,而且增强了学生的无菌观念和时间观念,锻炼了他们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加深了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的能力,深受学生欢迎。实践证明,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此种模式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互动式教学方法,改变了过去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这种互动式教学过程中,学生热情参与、积极投入,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遇到问题时主动思考、主动分析,在思考过程中又主动提出问题,教师再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对学生的不正确操作手法进行更正和示教。这种互动式教学方法改变了过去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变被动为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教学效果,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有一定的提升。
5分析案例,任务驱动,善教乐学
[关键词]科学管理;生产力;社会发展
一
从哲学的视角看管理,其本质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体系中的人,通过经济、行政、法律、教育等方式,运用数学模型、计算机技术、系统科学等方法和手段,对自然资源、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社会关系等,进行规划、控制、协调等活动,使之从无序到有序,产生良好效益,实现人类活动目标的过程。
管理既然是这样一种活动过程,就不可避免会有科学合理的管理和不恰当的错误的管理之分,因此,笼统地说“管理是生产力”是不科学的,应该说科学管理是生产力。
科学管理理论是基于泰罗科学管理基础之上更为深刻的认识,即按照客观世界内在规律和人性发展的客观需要进行管理活动,重视定量分析和战略规划,强调哲学思维和方法对管理的指导作用,把管理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发展需要统一起来,按照人类共同的道德价值观,坚持自然、社会、人本身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把管理看成是一个不断和周围环境相适应的复杂的过程。
第一,管理是主体按照客观事物本身的内在规律,通过自主性活动实现管理目标的过程。社会越发达,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复杂性呈现给我们的也越多,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认识和处理问题难以发现隐藏在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因此,成功的管理必然是在变化中寻找本质和规律并适应其发展。
第二,管理必须适合和满足人性发展的需要,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管理思想发展史表明:在从一种管理方式演变成另一种管理方式的过程中,生产力发展导致经济组织形式变化是根本原因,人性发展的新需要是重要条件。高等教育的普及提高了人的科学文化水平,网络空间构成的虚拟世界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以往群体劳动、集中生产基础上形成的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的要求,自然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时代开始了。
第三,整体性思维、复杂性思维、过程哲学思想是现代科学管理的哲学方法论基础。管理活动作为一项综合性活动,涉及许多方面内容,自然科学方法、社会科学理论、技术科学成果以及关于人的科学的新认识是科学管理赖以存在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没有这些学科的进步就没有管理学的发展。
第四,坚持自然、社会、人类可持续发展是科学管理的显著特征。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由于过多人口形成的物质需求压力,人类粗放式的生产经营方式,以及不合理的分配方式,使自然资源受到严重破坏,出现了土壤沙化、资源短缺、森林面积减少、气候异常、各种污染加剧等一系列后果。这些结果的出现进一步加大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以及种族之间的利益纷争,导致国家、地区间矛盾冲突不断,影响人类和平发展。
第五,科学管理要以人类共同利益和价值观为最高准则。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许多问题的解决仅靠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是不行的,需要全球各国通力合作,从人类的共同利益出发加以解决。任何个人、组织、国家都不应该为了自己的利益牺牲人类共同的幸福。
二
科学管理是生产力,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生产力。传统的生产力概念是建立在牛顿力学机械观线性思维基础上的,认为“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其不足之处在于:一是把人放在和自然界完全对立的基础上,忘记了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依赖自然,应当与自然界共繁荣,而不是征服自然。二是只看到了物质生产力,忽视了精神生产力和人自身的生产力。固然,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决定政治生活和其他生活的前提。但是,自从有人类以来,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精神生产和人自身的生产;而且,随着物质财富的增长,精神生产和人自身的生产成为社会越来越重要的内容,成为推动物质生产进步,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核心。
用系统论观点和复杂性思维方式及过程哲学思想认识生产力。生产力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是系统与要素,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是处在不同生产关系体系中的人,能动地从自然界获取物质生产资料,创造精神财富,促进人自身自由全面发展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的统一体。其中社会生产力包含物质生产力、精神生产力、人自身生产的能力。
自然生产力,“就是客观存在于生态自然界同时又与人类的生产活动密切相关,并直接、间接影响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力量的总和,是自然界的自然力和生产力的统称”。自然力就是自然界天然形成的与人的劳动无关,影响和作用于人们生活的力量。在人类早期,自然力对人们的生活和劳动起了根本性作用,决定了国家民族的富足程度。正如马克思所说:“由于自然条件的生产率不同,同量劳动会体现为较多或较少的产品或使用价值。”由于人类活动能力的提高,部分自然界成了打上人类烙印的“人化的自然”或称人的思想“物化的世界”,从而形成一种非天然的自然界的劳动生产力。这种非天然的自然界的生产力已经成为制约人们生存和发展的一种外在力量。
社会生产力是以实践着的人为主体和终极目标的物质生产力、精神生产力、人本身生产力的复合体。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社会生产是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生命的生产的有机统一,社会生产力因此有物质生产力、精神生产力和人的生产力三个方面。“不应把社会活动的这三个方面看作是三个不同的阶段,而只应看作是三个方面……从历史的最初时期起,从第一批人出现时,三者就同时存在着,就是现在也还在历史上起着作用”。
第一,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人们为了满足生活需要必须进行物质生产。物质生产力是人们利用工具,把自己的劳动作用于劳动对象,从自然界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包括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具有实践能力的人。马克思曾经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分,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工具进行生产。生产工具的制造和使用、劳动对象的扩大,都离不开生产中人的力量。物质生产力提供的物质财富数量和质量决定社会人口的数量和质量,也直接影响人类精神生产的能力。因此,在人类发展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追求物质生产力发展成为人们活动的最高目标,经济增长是实践活动的中心内容。
第二,当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积累了大量财富,精神劳动从物质劳动中分离出来,真正的精神生产便出现了。精神生产力是人们在物质生产基础上,发展自己思维、情感、意志、审美、创造性等精神品质的能力,包括思想及其物化的技术形态和制度产品。弗里德里希·李斯特认为,“思想与意识的自由对生产力影响很大”;还说,艺术家通过他的作品,对人类精神意志,对社会生产力发生作用,但是要享受艺术事先必须具有购得它的物质手段,因此,艺术家对于物质生产,对于节约行为也具有提供诱因的作用。李斯特提出,生产力主要在于个人的智力和社会条件,一个国家通过改进其社会和智力条件,就能够运用现有的物质资本,使生产力提高十倍。精神生产力的成果表现为文学、艺术、政治、法律思想、科学、宗教,也表现为制度产品,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公共制度以及社会的公序良俗。精神生产力不仅是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且还是促进物质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条件。进入知识经济社会后,知识和信息成为生产力的重要因素,机器代替人的劳动,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直接从事物质生产的人将越来越少,从事精神生产的人会越来越多,精神生产力的提高以及由此推动人的发展,成为人类活动的价值追求。第三,人自身的生产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和终极目标。人是社会生活和实践的主体,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以及种的繁衍是人活动的内在原动力。人类的终极目标是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自身生产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人口的生产。“生命的生产,无论是通过劳动而达到的自己生命的生产,或是通过生育而达到的他人生命的生产,就立即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人口的生产既是一种自然行为,也是一种社会行为。作为自然人繁衍后代,受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制约,每一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只能提供一定数量人口所必须的生活资料,只能提供一定社会条件下人最大的发展空间。第二,人的社会化。只有经过社会化的人才是社会实践和认识的主体,社会化的过程是人的另一种生产过程。这种生产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现实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活动形成人的社会化需要和适应社会的各种劳动技能,以及作为有尊严的人的交往能力、认识能力、审美能力;另一方面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教育活动,通过教育传授生产和生活知识、经验,培养适合特定社会要求的道德品质、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通过教育,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得以继承,新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体系获得广泛传播,新社会的实践主体经过社会化和良好的教育,实现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化。第三,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迄今为止的一切社会,由于生产本身不发达、分配制度不合理,导致人总是处在片面发展和异化中。表现为劳动者为社会生产出财富的同时,却为自己生产出贫困。劳动者的各种需求、劳动能力的提高、体力和脑力的恢复、甚至生育和抚养子女,都被看成资本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人被异化成机器的一部分,资本的奴隶,失去了人的尊严、自由和全面性。只有在社会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关系的根本性变革,真正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才能产生。
三
生产力是由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联接起来的有机整体。各种要素的结合方式、结合程度、结合效果反映了人的能动性力量,体现了科学管理的发展水平。如果把生产力的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比作鱼网的经纬线,那么科学管理就是使其成为具有捕鱼功能的鱼网的纽结。科学管理不是生产力的硬件——机器、厂房、设备,也不是生产力的软件——先进的科学思想、良好的职业道德,而是把生产力硬件、软件结合起来的组织件。科学管理是根据生产力总体变化规律,从整体出发协调生产力系统诸要素之间关系,使之达到优化状态的过程。科学管理是生产力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即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人作为生产力主体能动性的实现;有利于人全面发展的制度文明建设。
马克思指出: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但是两者在彼此分离的情况下,只在可能性上是生产要素。凡是进行生产就必须使它们结合起来。只有在科学管理条件下,各种要素有效地结合,才能形成现实生产力。同样的道理,就像单个人不在自己头脑支配下使自己的肌肉活动起来,就不能对自然界发生作用一样,没有生产的组织指挥,生产运动就不能有秩序地运作和运转。
生理学是现代医学重要的基础理论学科之一,在医学教育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它是研究正常人体机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沟通基础课程与后继课程和临床课程的桥梁,不论西医专业还是中医药专业都将其作为主干课程列入计划。双语教学是指“Theuseofasecondorforeignlanguageinschoolfortheteachingofcontentsubjects”[1]。即通过采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两种语言中有一种是自己的母语,另一种是学生要掌握的外语(目的语),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两种语言的能力[2]。由于英语日渐处于主导地位,因此我国双语教学模式是以“中文与英文”为主导的“双语教学”模式[3]。笔者从事中医药专业生理学教学十余年,在教学中颇多感触,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双语教学的心得体会,以期通过与同仁探讨,在生理学双语教学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
1双语教学的目标和优势
中医是中国的国粹,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中医院校是培养中医师的摇篮。双语教学的目标是全面提高中医药学生的外语能力,提高终生学习、获取信息与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能很好地学习专业知识、了解本领域的发展,将中医药事业发扬光大。从宏观和长远的角度看,是要培养对国际医学教育和学科发展具有战略眼光的医学精英人才。从人才战略的高度看,双语教学追求的是人才素质和长期效应,绝不仅仅是学习英语医学术语,更重要是建立一个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与热情以及英语应用能力的良好环境。
双语教学这种新型教学方式已被多数学生接受并支持。由于双语教学不同于以往的单语种教学方式,无论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改革还是对学生的学习方法都是一个创新过程。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双语教学为学生增创了一个良好的听说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有意无意间进行了英语听、说、读、写训练,增加了学生对外语的应用、沟通与交际能力,对学生日后顺利走入现代化社会,走向世界打下良好基础。
双语教学强调师生间的互动,强调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等全方位的第二语言的交互,而不仅仅是在英语课堂上听英语教师从头到尾用英语授课。国灰即使教师在一堂课上完全采用英语进行教学,那也只能是一堂英语使用频率较高的课,包括英语课在内的整个语言教学都不能被称为“双语”教学。简言之,“双语教学”是进行素质教育探索的一个新的突破口。
2中医院校中生理学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中医院校采用生理学双语教学主要存在下列问题:①生理学科本身属于过渡学科,增加了双语教学的难度。生理学是从形态学科过渡到机能学科的第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如果学生的思维方式及学习方式还来不及转换,就一下子被灌输大量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势必很容易丧失信心和失去兴趣。而生理学的重要性也只有到学习后继课程和临床课程时,学生才有体会。另外由于中医院校文理科兼收,大多数学生数理化基础知识欠缺,对生理学科的理解能力水平较差,同时又非母语讲授,无形中增加了教学难度。②大部分学生的专业外语基础较差,影响专业知识的理解。③任课教师大多来自非师范类专业,外语水平有限,英语口语及发音与学生有差异。④英文原版教材对学生来说价位高,内容多,较难理解,学生尚无合适的教材,无法对双语教学内容进行预习与复习。⑤中医院校生理课的课时相对较少,而专业课的内容原本就较多,要在相同的时间内,用双语教学讲授与中文授课相同多的内容,时间就显得比较紧张,授课速度难以放慢。
3提高生理学双语教学质量的策略和方法
3.1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不仅专业要精深,英语好,还要求用英语表述专业知识、解析专业词汇。教学本身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无论是生理课还是其他课的教学,教师若用外语授课,其授课的艺术性将受到影响。教师素质和使用“双语”的能力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先决条件,一定要用教师的英文水平、教学技巧及人格魅力来引起学生对双语学习的兴趣。
3.2保证专业教学水平教师在讲课中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引导学生思维、发现问题、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如果应用双语,一味考虑某一术语用英语怎么说,语法会不会出错,对学生来说是不是新单词,通观整个教学过程,老师和学生都没有放开,积极的课堂思维和师生互动没有了,学生充其量是多记了几个专业方面的英语单词和学习了一些课本上已经写明了的知识。所以,双语教学绝不能将专业学科上成了外语教学的辅助课,各个学科有其自身的知识点,这才是学生所必须学习掌握的,双语教学课不是外语课。千万要避免为了用英文而降低专业教学水平,那样就舍本逐末了[4]。
3.3合理进行教材和课件准备引进英文原版教材,并在此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重新进行节选原版教材,改写和编辑出合适的双语教学教材[5]。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均采用PowerPoint和Flash制备的幻灯片和动画,要求有大量的和高质量的图表、动画,尽量减少将课堂内容以条幅文字形式投影出来。采用这种课件和教学方法可以减轻教师英文授课和学生听课负担。
3.4定期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举行学生座谈会,根据反馈意见,采取相应的“弥补”措施,包括开设阶段性的小结和串讲、在实践课程(如实验和讨论课)上对英语教学进行补充强化。鼓励学生质疑,大胆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3.5创造良好外语学习条件学校应鼓励师生在校园内尽可能地多用外语进行会话交流。对外语水平较差的学生,学校可组织课外辅导,同时再开设专业外语讲座或培训计划;举办一些班、校级比赛活动,如用外语表演小故事、有趣的医学小知识、小品、短剧等,以增加学生对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
3.6借鉴成熟双语教学经验双语教学是先进的教育思想模式。积极推进双语教学需借鉴国内外双语教学经验,加强各院校间双语教学的交流活动,编制出合适的双语教学教材或讲义,根据院校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制定出适合本校双语教学的发展计划。
【参考文献】
[1]罗敏华,姚孟晖,文质,等.医学双语教学的初探[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24):156.
[2]卢丹怀.双语教学面临新挑战[J].全球教育展望,2001,10:55.
[3]张谦.关于建立双语教学型大学的论证与思考[J].教育科学,2001,17(4):57.